超级稻T优109在麻阳种植表现及高产载培技术

2024-12-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超级稻T优109在麻阳种植表现及高产载培技术

1.超级稻T优109在麻阳种植表现及高产载培技术 篇一

1 种植表现

1.1 特征特性

Q优6号属中籼晚熟杂交稻, 在安康市海拔600 m以下区域种植, 全生育期约为155 d, 较汕优63迟2~3 d。该品种株高114 cm, 株型适中, 茎秆轻度弯曲, 茎节外露, 抗倒性较差, 叶色浓绿, 叶片略宽长, 剑叶较宽、挺直, 叶鞘紫色, 稃尖紫色。穗长26 cm, 有效穗数为268.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201粒, 结实率80.1%, 千粒重28.0 g。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该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其中整精米率为65.6%, 长宽比为3.0, 胶稠度为58 mm, 垩白粒率为22%, 垩白度为3.6%, 直链淀粉含量为15.2%。

1.2 产量表现

2004年Q优6号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8 947.65 kg/hm2, 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 增产幅度达3.4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 平均产量为9 002.70 kg/hm2, 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 增产幅度达7.53%,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975.18 kg/hm2, 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 增产幅度达5.43%。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8 349.90 kg/hm2, 与对照品种汕优63相比, 增产幅度达9.90%。2007年参加汉滨区优质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为10 275 kg/hm2, 与对照品种宜香725相比, 增产幅度达9.2%, 产量居第1位。

1.3 栽培试验研究情况

1.3.1 适种区域及稳产性试验。

2008年Q优6号在中原镇联合村、大河镇关坪村、双溪镇兴红村、大同镇民七村海拔分别为700、600、500、300 m的地区进行试验, 以观察其适应性及稳产性, 探索其最佳种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Q优6号在大同镇民七村、双溪镇兴红村、大河镇关坪村3个海拔在300~600 m的地区种植均获高产, 在海拔600 m以内地区种植, 产量随海拔高度提高而降低;在海拔600 m以上地区种植, 减产显著;在海拔700 m以上地区种植基本绝收 (表1) 。说明Q优6号丰产性强且适应性较好, 在安康市适宜在海拔低于550 m的川道平坝区种植, 在海拔超过600 m的地区不宜种植。

1.3.2 密度试验。

2009年Q优6号在汉滨区大同镇 (海拔320 m) 参加密度与品种的二因素试验, 在栽培密度为28.5万穴/hm2 (13 cm×27 cm) 、25.5万穴/hm2 (17 cm×23 cm) 、22.5万穴/hm2 (17 cm×27 cm) 、19.5万穴/hm2 (17 cm×30 cm) 、16.5万穴/hm2 (17 cm×36 cm) 、13.5万穴/hm2 (20 cm×36 cm) 的条件下, 平均产量分别为6 844.5、7 861.5、9 687.0、10 687.5、9 781.5、9 037.5 kg/hm2, 以密度为19.5万穴/hm2 (17 cm×30 cm) 的产量最高, 为最佳种植密度, 当密度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Q优6号育秧既可以采用旱育秧, 也可采用水育秧, 播种时间宜早不宜迟, 以3月底至清明期间播种为宜。秧田苗达3叶1心时, 秧床喷施多效唑0.3 g/m2;为了培育多蘖壮秧, 在移栽前7 d, 施送嫁肥[1,2]。移栽时, 秧龄最好控制在40~50 d。该品种生育期较短, 分蘖力中等, 为保证基本苗数达120万~150万根/hm2, 在海拔550 m以下的川道平坝区种植时, 适宜密度为19.5万穴/hm2, 栽插规格为17 cm× (37 cm+23 cm) 。

2.2 科学施肥, 合理管水

Q优6号施肥, 应以前重中稳、补平衡为原则, 施纯氮187.5~202.5 kg/hm2、五氧化二磷60~75 kg/hm2、氧化钾45~60 kg/hm2。在肥料运筹上, 氮肥基肥与分蘖肥的比例以7∶3为宜, 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3,4]。水浆管理方面, 以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深水分蘖为原则, 适时晒田, 当田间总苗数达255万~285万根/hm2时, 开始分次晒田。晒后复水, 进行间歇灌溉, 确保干湿交替。为了不影响稻米品质及产量, 切不可过早断水[5]。

2.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 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动态, 及时用药[6]。为了不影响稻米品质, 在药剂选择上, 应避免施用高浓度、高剂量农药。

摘要:介绍了优质超级稻Q优6号的种植表现, 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Q优6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熊战苏, 陈军法, 邱桂凤, 等.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5) :49.!!!!!!!!!!!!!!!!!!!!!!!

[2]江学海, 罗德强, 周维佳, 等.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验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 :83-85.

[3]刘祥臣, 卢兆成, 丰大清, 等.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8) :40-42.

[4]王学会.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 (5) :810-811.

[5]李花艳.兴宁地区超级稻试验示范推广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04, 1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狼的好成语下一篇:我记忆中的春节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