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2024-07-29

三项机制工作亮点(精选12篇)

1.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篇一

围绕中心工作 强化三项机制建设

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3月7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在市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交建投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创新活动载体,狠抓活动实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构建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多措并举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

一、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目标,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为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公司根据市国资委党委总体部署,利用搭建党员手机信息平台、通读一本好书,写好读书心得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学习教育,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开展了主题各异的争创活动,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一)开展“手机党校”,搭建党员学习的平台

为了扎实开展党员手机信息平台活动,公司领导针对公司大部分同志在东区项目工地,党员组织集中学习比较困难的现状,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迅捷等特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自2010年3月份起开通了党员“手机党校”,每周2次定期向党员发送党性知识、党的最新政策、时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先进党员事迹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党员教育覆盖面。为庆祝建党90周年,自2011年3月份开始,手机党校将持续开展“党史上的今天”系列活动。公司将利用短信平台每天为党员同志发出有关党史的短信,与每位员工共同回顾党史上的重要时刻。

公司还依托“手机党校”作用,着力在学有成效上下工夫,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目标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廉政勤政、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中,利用手机短信方式,按照“月月温故、节假日特别强调、阶段性考核”的办法使公司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警钟长鸣。活动期间,累计发送短信100多次,真正使手机党校成为“装在兜里,随时随地学习”的掌中宝。

(二)通读一本好书,强化党性认识

为了进一步激发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能力素质,公司以党建活动月为抓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自2010年6月份起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通读一本好书”活动,并制定了“读书竞赛”活动计划,对读书学习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做出明确要求,号召全体党员广泛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读书习惯,每周自学不少于6小时,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活动中公司除了根据计划安排统一购买发放规定书籍外,还根据每位员工具体工作岗位购买发放专业读物。目前为止,公司已购买规定书籍《读点经典》、《苦难辉煌》等五本读物,累计下发30余本。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公司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2011年2月25日开始,公司党委拉开了学习“何平九论”序幕。3月11日,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进行了第二次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落实“依岗定责、公开承诺”,激发创先争优热情 按照上级党委部署,交建投公司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以来,为促进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司组织全体党员根据个人岗位特点,分别制定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并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真正使党员做到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业务技能好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推动“围绕中心、承诺定责”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公司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采取党员个人申报和公司党组织审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党员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承诺目标。公司对党员申报的承诺目标,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逐一进行认真审核;对承诺目标不符合要求的党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经本人修改后确定。确定的承诺目标,在公司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四)开展不同载体活动,争创党员先锋示范岗 为了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做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开展了形式不

一、各具特色的载体活动:一是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岗位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设置融资和综合管理党员示范岗2个,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工程建设一线,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集中力量打好工程攻坚战;三是在全体党员中,设立共产党员公示牌,喊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口号;四是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在公司上下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号召员工积极参与,自觉、自愿为交通发展建功立业。在工程全面开工之后,公司将指导施工、监理单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时帮助参建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工程建设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二、以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为主要内容,构筑爱心文化

(一)建立党员台帐,奠定帮扶坚实基础

公司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党员信息台帐。台帐中分别载明了党员的出生年月、入党时间、转正时间、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工作地址、经济来源、家庭人均年收入、现实表现、主要贡献和荣誉等详细情况,对有变动的台帐内容予以及时更新。台帐的建立,为实施党内关怀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关怀帮扶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实现关怀帮扶的动态化管理。

(二)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彰显大爱文化

扶贫帮困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之义。交建投公司向来重视“民生”工作,发扬“大爱”传统美德,积极扶危济困,广西玉树受灾群众奉献爱心。2010年以来,按照市国资委党委要求,交建投公司把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新农村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落实。当了解到郑海滨等困难群众的情况后,公司决定建立帮扶机制,对口帮扶交运运输系统两户困难职工,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与中原区卅铺村结成新农村建设帮扶对子,为村民送去书籍、医药和先进的科技理念,履行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需要帮扶的群众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三)建立社会沟通的渠道,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公司通过建立一定机制,与监管部门、银行、投融资机构、施工单位、兄弟单位等相关合作方建立良好关系,搭建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平台,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推进投融资和工程建设等各项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公司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联系群众的基本方法,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与群众交心谈心,找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公司坚持定期征求群众意见,除平时通过建立“意见箱”征求群众意见外,每年至少要以召开全员大会的形式,集中征求一次职工群众的意见,广泛听取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意见,为开展党员的民主评议和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并定期向群众通报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和整改情况,保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公司依法依规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坚持把信访稳定工作关口“下移”和“前移”,把信访工作重点放在工程建设一线,坚持信访评估制度,合法开展招投标和工程建设各项活动。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发放,及时消除信访稳定隐患。公司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月至少安排一位领导接待处理群众的来访,做好来信来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维护大局稳定。

(二)不断改进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联系服务群众

1、开展送温暖活动。公司点点滴滴关心职工群众生活。组织员工进行全面体检,工作日为职工安排误餐。与市交通委共建阅览室、健身中心,经常性组织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棋牌等文体活动,较好地活跃了公司气氛,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对内建立规章制度,构建“四送四上门”温暖工程,开展“职工生日送蛋糕、结婚生育上门祝福、生病有难上门慰问、亲属去世上门吊唁”等活动,温暖职工心田,解决职工生活问题。

2、开展文明交通活动。配合市交通委创建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员工遵章守纪,履行国家工作人员职责。根据市交通委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交通文明服务竞赛”活动,选派员工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会,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服务“畅通郑州”工程。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与辖区派出所结成对子,配合开展法制教育和综合治理活动,维护辖区文明和谐环境。

3、开展“雷锋在身边”义务服务日活动。2011年3月4日,交建投公司青年志愿者全体队员、党员代表、青年团员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等相关知识,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三)着力完善监查体系,加强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

公司高度重视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一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情况登记制度,掌握基本情况,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及职工群众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制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适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完善考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创优争先活动考评的重要内容。

2.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篇二

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

按照农业部“政府主导统筹、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各试点市、县均成立了由农业、发改委、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陕西省安康市实行整市试点的工作布局,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年底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政府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职责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县国土局、人民银行、人险公司在内的23个部门的职责分工,提出县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为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尽快根据职责要求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

河北省围场县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20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也成立领导组织,负责本部门、本乡镇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从上到下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制定出台相关文件

山东省桓台县、招远市和郯城县都拟定了认定管理办法、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河南省夏邑县出台了《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优惠政策》,浚县制定了《浚县新型职业农民评选办法(试行)》。

河北省围场县实行五条优先扶持政策:项目支撑优先倾斜政策,科技服务优先考虑政策,银行贷款重点支持政策,拓展农业保险范畴政策和拓展补贴范畴政策。

安徽省南陵县、陕西省靖边县和安康市等市、县(区)制定了扶持奖励办法和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陕西省依托农广校启动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省财政今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32个县,每县100个人,投入给农广校等四家单位60万元用于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省农业厅投入300万元,用于农广校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安康市今年投入300万元,各区县投入10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安徽省五河县从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划拨3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试点工作启动经费。

河北省围场县对金融、财政、保险等政策资源进行整合,县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担保资金,通过政府运作,帮助农民解决借贷难题。

做好摸底调查 进行初步遴选

各试点县对当地农民生产实际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都做了调查摸底,为制定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确定认定标准和规模打下了工作基础。

山东省郯城县、桓台县等经过调研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桓台县按照制定的选拔、认定标准,初步遴选了1200名粮食产业、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

四川省蒲江县对全县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等进行调查摸底并建档,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对象,建有2067名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资料库。

河北省围场县通过调查摸底,将符合标准和条件的1万多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从中筛选1500人作为培育对象,并建立职业农民信息库。

河南省浚县已筛选、审核、确定了100个种粮大户,采用集中培训、参观交流、实践指导、跟踪服务、组织考核的方式培养。夏邑县于2013年1月组织了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的申报登记工作,在三个蔬菜产业乡镇组织大棚种植6亩以上、露地种植15亩以上的涉农专业中专学员自愿申报,最后登记260多人,待培训结束后再根据认定标准进行认定。

河南省许昌县、西平县经过选拔,选择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

明确农广校的主体地位

安徽省五河县明确农广校为认定具体事务承办机构。

河南省浚县、夏邑县、西平县,山东省桓台县、招远市和郯城县,都以农广校为主来承担,基本都明确了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主体的地位。认定部门多由县政府领导,县农业局负责,指定部门或成立办公室具体承办。

陕西省安康市明确农广校为认证管理机构;汉滨区和旬阳县明确农广校为培训机构,旬阳县农业局将农广校从农技中心分设出来,实行人员、经费独立,专门负责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积极探索三项制度建设路径

在教育培训制度上。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在培训切入点上选择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培训实验班,在培训时间上按照理论与生产1∶1~2安排,在培训内容上以主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重点,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法规政策等23个专题,总学时达到240课时,并探索出进园入社、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培训模式。

新疆玛纳斯县与新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镇长期合作协议,对行业带头人进行培训。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培训班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认定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

陕西省靖边县确立了10家农业园区、合作社为实训基地,并明确提出要建立3个以上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相关设备。

河北省承德县探索出“12345”培育模式,即:一个主导——县政府主导;两个需求——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和主导产业需求;三个层级——初级3000人,中级1500人,高级600人;四个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相关项目、中职教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相结合;五个保障——组织领导保障、项目支撑保障、“四库”建设保障、督查考核保障和宣传推动保障。设立了分级培育原则,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培育,初级为职业农民,中级为产业带头人、农企负责人及合作组织人员等,高级为创业或行业带头人,探索出了一种普及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河北省围场县创新培育模式,制定出项目设计+培训的双形式培育模式,其中的“项目设计”为农民提供量身打造的“规模+资金+技术+政策”的实施方案,具体灵活,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围场县还成立多个产业技术服务团,既帮助产业把握发展方向,又对农民进行一对一的无偿服务;同时,构建从农业科技试验园到示范园,再到推广园的基地建设模式,完善培训体系条件建设。

在认定管理制度上。部分地区从学历、能力、产业规模、收入、效益等各方面初步制定了认定标准。山东省招远市在制定认定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认定标准,以学历、规模、效益为衡量标准,分为初级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中级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和高级职业农民认定标准。陕西省靖边县将信用记录也纳入认定标准。

在支持扶持政策上。安徽省五河县和陕西安康汉滨区领导小组分别涉及18和17个部门,在土地流转、担保贷款、税费优惠减免、金融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重要支持扶持政策上有所突破。陕西省靖边县在“9免、10补”的基础上发展为“9免、10补、5优先”的扶持政策。

山东省招远市在扶持政策中对认定的职业农民每年按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等级给予300、500和800元的补贴;给予设施用地用电保障,“发展规模经营的职业农民,经过批准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对职业农民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先办理用电服务。”山东省郯城县财政每年拨出5万元作为专项办公经费,同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奖励基金。

河南省浚县的奖励政策在资金支持上规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优先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信用贷款,优先享受农业贷款贴息政策。夏邑县规定对实行持证上岗的技能服务行业岗位优先由获证的职业农民承担,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等评优表先方面要优先考虑获证职业农民。

3.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篇三

践行三项机制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立足干部成长践行三项机制

据悉,陕西日前出台《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三项机制衔接配套是培养干部健康成长的新方法,各级部门应急时准确的运用到工作中去。

建立鼓励激励办法是干部成长的一剂良药,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很多程度上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在办法中,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来推动干部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干部成长的心理鸡汤。常在河边走,湿了鞋怎么办?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日前出台,就是为了让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愿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在改革深水区,买了份“涉水意外险”。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在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因大胆履职、大力推进出现一定失误或引发矛盾的;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因着眼于提高效率进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错认定按照提出申请、调查核实和认定反馈的程序进行。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是干部成长的最终归宿。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履职不力领导干部就得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这样的干事创业环境才有精气神。日前,《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出台,这不仅可以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办法》重点解决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建立健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退出机制。明确省管党政领导干部下的调整方式主要有: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4.三项机制 篇四

三项机制内容:

一、鼓励激励

鼓励依据: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主要措施:三种形式: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特点:多种激励方式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激励举措具体可行,综合运用我省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导向清晰,简明扼要,有效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确保考核的权威和效率。

二、容错纠错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认定程序:受到问责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开展调查核实;最终作出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认定容错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提拔、晋升、评优等不受影响。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解读: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特点: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能上能下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下的情形:分为七个方面。

目标责任考核: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如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

扶贫绩效考核:如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生态环境工作不力:如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维稳综治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党的建设工作不力:如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特点: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内容具体,7个方面情形最大限度量化,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关于三项机制:

1.问:省委“三项机制”指的是什么?

答:《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2.问:省委制定出台“三项机制”是为了实现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什么定位和什么要求? 答:“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五个扎实”的具体要求是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3.问:贯穿“三项机制”的导向是什么?

答:三句话、九个字“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

4.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明确鼓励激励工作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惩劣,分级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5.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6.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鼓励激励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7.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考核结果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任现职期间考核结果应为称职以上等次。党政正职拟提拔使用的,所在单位近三年应获得一次目标考核优秀等次。

8.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的条件是什么? 答:连续三年获得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区)和省直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

9.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对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10.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对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每年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使用)。

11.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对破格提拔使用党政干部是怎样规定的?

答:对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成效特别显著、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使用。12.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明确的鼓励激励工作组织领导和实施主体是谁?

答: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考核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

13.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的概念是什么?

答: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14.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有五项原则,一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依纪依法,坚守底线;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三是鼓励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四是注重抓早抓小,着眼预防,及时纠错;五是支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激发活力。

15.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应当把握的政策界限是什么?

答:坚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

16.问:陕西省“能上能下”办法原则是什么?

答: 陕西省“能上能下”办法坚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党政同责,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

17.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答:重点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适合追赶超越新要求、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18.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对省管党政干部进行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

19.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规定省管党政干部下的调整方式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4种。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20.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依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有几种?

5.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篇五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以“三项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好环境

在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省委主要领导及时提出干部管理“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它切中当今少数干部不敢为、不想为、庸懒散之流弊,导向明确,针对性强。是省委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

“三项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激励机制是前提,让想干事的受尊敬、有激情、有奔头;容错机制是保障,让敢干事的放下包袱、甩开膀子、轻装上阵;能上能下机制是导向,让平庸者出列,为优秀者进位,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一、坚决贯彻鼓励激励机制,为想干事者提供舞台

着眼于破解当前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严而慢为、廉而不为、怠政懒政等问题,从精神、物质、政治等三个层面细化激励措施,大力营造主动谋事、勇于干事、善于成事的浓厚氛围。通过评优选先、表彰先进让干部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利用奖励激励、完善考核使干部从物质上得到实惠;采取提拔重用、选贤举德叫干部由政治上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开创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

要用好激励机制,一靠目标激励。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用共同的目标凝聚干部、用共同的事业凝聚干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二靠价值取向。建立健全一系列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被选用到重要岗位上,将“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的个人价值观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取向。三靠典型引路,让更多的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靠组织帮助,让干部快乐工作。

二、坚决贯彻容错纠错机制,让敢创新者轻装上阵

盯紧“怕错不想为、顾虑不敢为、担责不愿为”等现象,让“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挺起腰杆。当前,我省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解决创新发展、资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一大批敢闯敢试的干部。对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经过组织认定,予以免责;通过合理容错,鼓励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让干部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建立健全科学的容错免责评估机制,用制度来进行保障。一要明确免责容错范围、程序、认定及纠错措施,一把尺子量到底,避免借改革创新之名违法乱纪、肆意妄为之事的发生。二要强化监督,让决策过程最大化地公开、透明,保障决策尽可能地科学、周全,将预防做在平时,把过错扼杀在摇篮。

三、坚决贯彻容错纠错机制,为有才者畅通渠道

对于当前干部中存在的怕担责任、能力不强、执行不力等问题,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干部管理新常态,建设一支敢担当、善创新、会干事的干部队伍迫在眉睫。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一是科学细化考核标准,力求公平公正,让“下者”心服口服。同时,干部能下也将产生“鲶鱼效应”,倒推干部监督方式改革,让干部考核更为科学。二要妥善安置下去的人。对“下行”的干部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使其下而不馁,知耻而后勇。三要严抓执行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执行是关键。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着力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不敢担当、怕得罪人,执行制度规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状。

6.三项机制工作亮点 篇六

完善学校用人机制,促进教师的责任意识

学校以转化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实绩用人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全员聘用制度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在校内分配等制度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岗位、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为此,学校完善并加强了以下制度:

教师竞聘上岗制 根据教师的师德、工作量、考勤、教学业绩、教书育人等各方面的成绩,制定了《潘家湾中学考核细则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潘家湾中学教师竞聘上岗、转岗制度及评分细则》,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师竞聘上岗和转岗的依据。如今,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上岗的教师尽职尽责,转岗的教师心情舒畅。

教师岗位责任制 针对教师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本学期,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的常规教学、教育研究、考勤、教书育人都作为详细的规定并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上岗与转岗挂钩。

完善教师奖励机制 改革学校的奖励机制,制定了对教师奖励的两大原则:师德与教学业绩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投票与校委会、职代会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机制规定:只有师德与教学业绩都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参与评先评模,在评先评模的过程中,让所有的教师参与投票,这样有利于增加评先评模的透明度。更主要的是让教师明确了一个观念:评先评模不是福利,要有相应的成绩才有条件评先评模。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围绕教学抓教研,以活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之路。

完善教研活动制度 为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了“三个保证”:

一是时间保证。在每学期初,安排课表时,以年级组和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保证所有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与上课时间不发生冲突,以实行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加强教学研讨。

二是制度保证。为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监管,学校规定每次教研活动都要作好考勤记载,学校领导随时抽查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教研活动的考勤纳入教师上班考勤,实行相应的奖惩。

三是内容保证。为规范教研活动,学校还要求备课活动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试。重点解决教学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开展教学活动月活动 为了促使每位教师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和理论认识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月活动。具体做法:

一是磨课。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师要做的是尽量使课堂教学少点缺憾,多些完美。为此学校要求集体备课以年级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针对公开课的课题,开展小组合作研究。要求每节公开课做到“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再听课——再评课”,对公开课反复琢磨,打造一节精品课。

二是创新教研形式。教研活动除了有公开课、竞赛课等常规形式外,学校还开创了说课比赛、课件制做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

几年多来,教学活动月的开展都是领导与教师全员参与。每学期在全体青年教师中开展一次说课比赛,让青年教师理解说课的基本要求及说课的格式;在初三教师中开展一次教学观摩课活动,目的是加强初三教学的研讨,提高初三教学的质量。其中有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教学交流活动的“观摩课”。此外,学校还集中举行“评优课”“说课竞赛”“培训活动”。这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上水平、上档次,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

三是举行论文评选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上交一篇论文,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研,积累经验,学校制定论文评比奖励方案,要求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人人撰写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各教研组推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参加学校评比;规定论文上交时间;学校定期组织评委进行评选,评出一、二等奖,给予奖励;获得学校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学论文将推荐到市、县级以上的论文评比或刊物发表。

发挥网络和多媒体优势,提高业务能力 目前,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都已经配备完成,多媒体教室已经配齐,光纤已经接入学校。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织教师经常上网看课堂教学实况,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将网络中有益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开展了计算机培训及交流活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的使用。如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两评比(课件制作、课件论文写作)、“一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活动等等。截止到目前,学校大多数教师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学校还举办了“文字处理应用培训”“电子幻灯培训”“电子表格应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等培训活动,近30名教师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论文和制作的课件获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奖励,举办近三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

师徒结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促使新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新教师分配到校后,给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拜师结对。目前,学校已有12对新老教师结成了对子。教学上师徒共同钻研教材、备课,相互听评课,思想上相互鼓励、积极上进。

学校要求每星期新老教师必须进行一次备课活动;每星期老教师必须对新教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的辅导;所有的结对帮扶活动必须有记载,并形成档案材料存档。每学期末,学校还对师徒结对帮扶的结果进行考核与认定,考核以新教师的教学业绩和结对帮扶活动记录为依据,对老教师以奖励为主。对新教师根据每学期的教学成绩在年级组中的排名,依名次给予不同的奖励。

完善课题研究机制,提升科研层次

近几年来,学校承担了《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体系研究》《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两个省级研究课题。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培养名师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分层管理机制 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根据能力和喜好,各分工钻研一个子课题。子课题成员选择相应的班主任配对挂钩,或收集材料或选择确定研究对象、或跟踪管理。这样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班主任、研究对象环环相扣形成课题研究管理的金字塔。根据需要一年或三年一结题。

激励评价机制 所有的教师都有追求事业成功、社会认可的潜在动机。为了激发、挖掘教师的潜力,学校积极完善课题研究激励和制约机制,制订了《潘家湾中学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试行办法》《潘家湾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在常规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价考核指标。开展一学期一次的公正、合理、全面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根据其工作态度、效果、贡献大小,与教师的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第挂钩,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其先进事迹和经验。

支持保障机制 加强专业发展的立体培训机制,增强教育实力。课题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不断对教师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学校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培训机制:

一是文化氛围培育优良师德。在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的信息环境基础上,学校积极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使教师加速产生自律要求,提高师德认识,增强师德信念,升华师德情感,激发新师德的需要,产生新师德的行为。

二是专家论坛提升教育理念。邀请市县课题类内容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丰富和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理念。

三是主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及研讨会。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课题培训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几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全校教师会继往开来,努力奋斗,创造潘家湾教育的更大辉煌。

7.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篇七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用制度激励和约束干部紧扣落实“五个扎实”干事创业、始终保持追赶超越精气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是确保陕西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宁陕飞地经济园区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建立鼓励激励办法,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园区建设。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稳中有进的态势下,陕西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宁陕飞地经济园区也处于园区建设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个关键节点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凭借鼓励激励办法,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干事创业方式方法,树立以园区建设为中心,加强党员干部责任感和紧迫感,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才能通过改革增添发展动力、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实,推动园区实现较快水平发展,使干部在改革发展中实现获得感。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干部敢想敢试敢作为,为探索园区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强支撑。营造宽松的用权履职环境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保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不是为了保护干部的不作为,而是为干部干事创业创造宽松环境而作出的有效探索。飞地经济园区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挑战,这过程鼓励干部有激情大胆探索创业,允许并包容合理试错,这是符合要求的,有利于园区实际建设发展的。没有探索,就没有试错,但也一定没有发展。

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是干部成长的精神食粮,是园区发展壮大的催化剂。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履职不力领导干部就得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这样的干事创业环境才有精气神。《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出台,这不仅可以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园区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政策保证。

8.三项机制实施方案 篇八

一、开展三项长效机制落实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省纪委七次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会、市纪委三届二次全会,县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更好地为领导、各级机关、基层和群众服务为工作主线,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理念,以“转变干部作风,服务跨越发展”为主题,全面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快“两个吴堡”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保障。

二、开展三项长效机制的目标任务

通过狠抓“三项长效机制”落实活动,建立部门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和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大兴解放思想之风,深刻分析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优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大兴调研之风,在学习研究上有新突破,努力全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做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工作落实上,放在各项指标任务上;大兴令行禁止之风,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规守纪;大兴争先创优之风,在工作中即要有压力,也要有动力,做到奋发有为;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做到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大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之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

三、开展狠抓三项长效机制落实的具体做法和安排

我办开展此次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范围为:政府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重点是科级干部和党员干部。落实“三项长效机制”活动和干部作风整顿同时开展,从2月下旬开始到7月份结束。

(一)部门和谐发展长效机制

在构建部门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具体实践中,要准确定位,从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增强针对性,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科学性,切实注重“长效”、增强持久性,坚持建立制度和落实制度并重、增强实效性。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经常化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共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党员,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项政治任务,一种自我完善的自觉行动,立足本职岗位,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掌握业务技能,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采取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实践锻炼、严格组织生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确保学习取得实效。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建立制度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要巩固和深化“双联双促”等行之有效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引导、鼓励和支持党员积极参加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

1、完善领导机制。 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完善维护稳定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查处工作纳入距离工作的议事日程来抓好落实,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既要抓好单位的行政业务工作,又要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行政业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经常结合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开会研究分析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并督促检查落实,使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化解,不发生任何问题。

2、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机构齐抓共管的格局,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3、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拓宽了解、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信息渠道,要建立维护稳定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信息员和信息责任人的作用,落实信息责任,随时掌握思想动态信息,并坚持在第一时间信息报告制度。努力做好信访工作,及时解决信访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杜绝越级上访,力争达到零上访要求。坚持工作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和维稳“零”报告制度。

4、完善群体的事件处置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各类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特别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好、处理好,要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的事件作为处置、协调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的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5、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健全和维护稳定的各项制度,要把单位维护稳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实施奖惩。

6、完善维稳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不稳定因素,主要领导要主动协调化解,发生群体的事件要亲临现场,认真听取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做教育疏导工作,妥善处置。

(三)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1、创新方式,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一是推行“党员活动日”制度。以党支部“三会一课”为基础,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每季度固定日期组织党员学习,并结合远程教育、专题培训、形势报告等形式,培育“学习型”党员,使他们学有所用,技有所长。二是定期开展主题教育。集中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学技能,促进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三是突出重点培训对象。联合县委党校每年对党员和新党员进行一次培训,突出党员骨干,发挥示范作用。

2、搭建载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一是建立党员谈心、党员质询、党员阅文阅报等制度,确保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得到落实。三是建立党员议事会、干部群众面对面、党员活动日三大平台,推进党员承诺制等载体落实。

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值班制度、工作日志等制度建设,方便群众办事。

4、强化保障,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一是落实责任。坚持专题研究单位党建工作制度,定期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单位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工作上加强班子建设、加强大局观念、加强和谐稳定。

四、开展落实“三项长效机制”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保障我办此次“三项长效机制”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经主任办公会研究,成立了吴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落实“三项长效机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办落实“三项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办公室主任李季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王招平、王进启任副组长,各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进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1、加强检查指导。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分管的内设机构、下设机构的活动情况亲自过问,督促、检查。政府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统一对全体职工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书面材料进行检查。

2、营造氛围,突出特色。政府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对全办机关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对通过落实“三项长效机制”带来的新起色、新变化、新气象,进行报道,积极向县综合督察督办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9.三项机制学习笔记材料2 篇九

“追赶超越”是总书记对陕西发展作出的科学论断和殷切期望,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扎实行动。组织部门是追赶超越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紧紧围绕追赶超越这个中心、自觉服务追赶超越这个大局,以落实“三项机制”为总抓手,创新基层党建、选人用人、引才引智工作机制,提供基层基础、干部队伍、人才智力三大保障,助推追赶超越。

第一,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追赶超越提供基层基础保障。基层强则发展强,基层组织是追赶超越的“源动力”。要针对基层党建标准尺度不

一、管理手段滞后、活动载体乏力、服务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基层党建集成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两力”“两率”。一是推进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围绕夯实基层基础构建标准体系、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落实、完成目标任务考核激励,使7个领域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打牢发展基础。二是推进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依托网络时效性强、互动性好的特点,构建上下贯通、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能。充分运用QQ群、微信、等各种新媒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建好党建网、党建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全方位地展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三是推进基层党建载体“品牌化”。深化党员承诺制、“问题墙+回音壁”等制度,让好制度在刚性执行中彰显威力、在长期坚持中焕发活力。分层次、分领域选树和培育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局。四是推进基层党建服务“人性化”。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深入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和无缝隙的服务体系。坚持村干部值班制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建立“合作社+”“党员1+1”结对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使延安2017年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组织开展“两力”“两率”满意度测评,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第二,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为追赶超越提供干部队伍保障。干部队伍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追赶超越的“牵引力”。要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的问题,用好延安精神这个“压舱石”、用活“三项机制”这把“金钥匙”,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一是注重教育培训,让干部“能干事”。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延安独特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优势和经济转型发展优势,让党员干部经常“补钙壮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强化理论武装、提升能力素养。二是强化正向激励,让干部“想干事”。注重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注重精神鼓励,评先评优树标杆,激励党员干部对标定位看齐。注重政治激励,坚持“好干部”标准,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论,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特别是注重选拔任用长期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一线干部,让他们吃了苦头有甜头、干出成绩有奔头。三是合理容错纠错,让干部“敢干事”。遵循“三个区别开来”的基本要求,为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壮胆。坚持“容”“免”并重,既不让免责者蒙受负面影响,又不让容错成为乱作为的“挡箭牌”;坚持“容”“纠”并行,以纠错为干部容错免责“兜住底”,防止“一容了之”、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坚持“纠”“护”并举,既及时纠偏、避免失误,又澄清事由、消除顾虑,让干部轻装上阵。四是动态找短补短,让干部“干成事”。加强班子综合研判,精准地找短板、补短板、换短板,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失位。通过谈话提醒、培训提升、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方式,让“短板”干部知不足而奋进、补短后而有为,把“不在状态”的换下来、把“板凳球员”换上去,既要能上能下,也要下后能上,确保干部不误事、干成事。五是严格管理监督,让干部“不出事”。推进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精细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档案任前审核等制度,加大提醒、函询和诫勉的执行力度。抓“关键少数”,对主要领导干部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规范职责权限、明晰权力边界、公开权力清单、强化制度执行,以严的纪律约束、以实的举措管理,确保干部“不出事”。

第三,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追赶超越提供人才智力保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追赶超越的“支撑力”。追赶超越依靠人才,产业转型关键依靠人才转型,补发展短板首先是补人才短板。要针对专业人才短缺、创业环境不优、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健全政策体系、提供优质服务、搭建创业平台,促进人才智慧竞相迸发、发展要素充分涌流。一是健全政策体系,使人才“引得进”。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运行和考核机制,使人才改革落地见效。突出“两柔性、两松绑”要求,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薪酬分配、人员调配等方面,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制定出台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加大双向交流挂职力度、扩大对外智力交流合作,借智借力、借梯登高。二是优化工作环境,使人才“留得住”。“栽好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实行柔性引才,打通“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三秦学者”和博士服务团等项目的争取力度,兑现各项津补贴,建设和利用好人才公寓,提供舒心服务,让人才安居乐业。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使人才“用得好”。实施好各类人才项目,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开展专家组团服务,让人才发挥才智、贡献力量。积极搭建校地企地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

10.落实三项机制自查报告 篇十

7月22日,渭南市蒲城县兴镇全体镇村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了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与会人员对于“三项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议要求各村“两委”迅速对“三项机制”展开学习,原原本本了解省委关于干部管理的最新导向。

深思笃行悟。会上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对照三个《办法(试行)》涉及的事项,准确领会省委对于干部工作的要求。同时,深刻把握三项机制的精神内实质,对照自身岗位职责,认真进行自查,找出不足并及时整改,做到心中有底线,干事有动力,为干事创业者服下“定心丸”。

联系工作考。镇党委将以“三项机制”为导向,将干部科学化管理延伸到最基层,探索出一套针对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实用、可操作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进一步推动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激发每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上下形成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11.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篇十一

干部是事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为我们约束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组织部门,我们必须自觉扛起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的政治责任,抓学习增共识、严考核立标尺、重运用树导向,努力为汉中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奋力实现“追赶超越”提供组织保障。

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基础在学、形成共识。贯彻落实好“三项机制”,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核心要义是前提。我们采取领导带头、集中培训、普遍学习等方式,努力推动“三项机制”各项要求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一是领导带头抓宣讲。各级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践行,为全市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党委(党组)书记深入基层党组织,面对面向干部宣讲、点对点释惑,让干部听得明白、学得进去。二是集中培训抓重点。把“三项机制”作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教材。重点突出各个主体班次,采取领导干部辅导、专家学者讲授、学员研讨交流、实施重要内容测试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熟练掌握“三项机制”,自觉把规则立起来、挺在前。三是全员学习抓深化。把学习“三项机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学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深学透、把握要求,并持续开展督导检查,让“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共识。

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关键在考、明确“标尺”。贯彻落实好“三项机制”,严格考核、精准操作是关键。我们坚持突出考核重点、严格日常考核、细化实施规则,努力为“三项机制”落实提供准确依据,确保干部下之有据、容之有度、奖之有力。一是聚焦考核重点。突出汉中特色,在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考核、扶贫绩效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基础上,将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推广的重大单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开展“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经济社会发展明星镇(办)”、“优秀镇(办)党委书记”等评选,使“三项机制”应用更“接地气”。二是强化平时考核。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围绕考核重点,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在下达县区、部门考核指标的同时,一并明确每项指标具体负责的领导干部,将考核结果同干部个人考核挂钩。不断深化对各项考核指标的宏观监控、预警分析,实行倒逼机制,逐月考核通报,为“三项机制”落实落细提供硬杠杠。三是严格操作规程。依据“三项机制”不同侧重点,分别明确各项机制实施的责任主体,逐一细化每项机制启动实施的环节安排、配套要求,确保各项操作有效衔接、严格实施、精准落地。

12.三项机制学习问答 篇十二

1.问:省委“三项机制”指的是什么?

答:《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2.问:省委制定出台“三项机制”是为了实现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什么定位和什么要求? 答:“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五个扎实”的具体要求是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3.问:贯穿“三项机制”的导向是什么?

答:三句话、九个字“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

4.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明确鼓励激励工作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惩劣,分级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5.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6.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鼓励激励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7.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考核结果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任现职期间考核结果应为称职以上等次。党政正职拟提拔使用的,所在单位近三年应获得一次目标考核优秀等次。

8.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的条件是什么? 答:连续三年获得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区)和省直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

9.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对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10.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对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每年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使用)。

11.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中对破格提拔使用党政干部是怎样规定的?

答:对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成效特别显著、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12.问:《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明确的鼓励激励工作组织领导和实施主体是谁?

答: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考核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

13.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鼓励激励工作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14.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中鼓励激励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关心爱护、培训交流。

15.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中评优评先的依据是什么?

答:评优评先以西安市目标责任考核为主要依据,综合运用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全市重点工作考核结果。

16.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中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是怎样规定的?

答:对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党政干部;在全市重点工作中,成绩特别突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党政干部;被市级以上评为优秀镇街党政正职的,优先提拔使用。

17.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中对破格提拔使用党政干部是怎样规定的?

答: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大发展理念”成效特别显著,创新改革、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干部,可破格提拔使用。18.问:《西安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实行2.5天的周末休假方案的前提是什么?

答:在保证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和规定工作时长不减少的前提下,实行2.5天的周末休假方案。

19.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的概念是什么?

答: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20.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有五项原则,一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依纪依法,坚守底线;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三是鼓励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四是注重抓早抓小,着眼预防,及时纠错;五是支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激发活力。21.问:《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明确容错纠错应当把握的政策界限是什么?

答:坚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22.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实施容错纠错的主体和认定机关是什么? 答:各级纪检监察机关。

23.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适用容错纠错的对象和范围有哪些?

答:《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适用于全市公务员管理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非中共党员、非监察对象的容错纠错工作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24.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容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一是法律法规和纪律没有明令禁止,或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但符合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精神的;二是经过民主决策程序;三是遵守廉政规定,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其他组织谋取不当利益的;四是没有与其他组织或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五是主动纠错,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六是未直接造成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或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的。25.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容错认定的程序是什么?

答:程序共分为四步:一是提出申请;二是调查核实;三是认定反馈;四是跟踪回访。

26.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纠错的程序有哪几种?

答:一是各级党委要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坚持抓早抓小,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员干部所犯错误的性质,采取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纠错、廉政风险预警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或个人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三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实施分类处臵,帮助绝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及时纠正错误。

27.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容错纠错的结果怎么应用?

答: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容错纠错认定后,应及时将认定结果送组织(人事)部门和党员干部所在党组织,具体按以下方式运用:一是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二是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及工资、绩效、奖金不受影响;三是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四是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五是对确需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减责,酌情从轻、减轻处分或组织处理。有一定影响期的,影响期结束后提拔任用不受影响。

28.问:《西安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试行)》的施行时间?

答:2016年9月21日起施行。

29.问:陕西省“能上能下”办法和西安市“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坚持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答:①陕西省“能上能下”办法坚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党政同责,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②西安市“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坚持从严从实、依法依规、权责一致、党政同责、惩庸治懒的原则。30.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答:重点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适合追赶超越新要求、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31.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对省管党政干部进行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32.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和《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各有多少条规定?

答:陕西省“能上能下”办法有19条;西安市“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分11章37条。

33.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规定省管党政干部下的调整方式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4种。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34.问:《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中,依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有几种?

答:有3种情形:①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②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票率在30%以上,且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5%的党政领导干部; ③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或者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党政领导干部。

35.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通过哪些方式疏通下的渠道? 答:通过7种方式疏通下的渠道:问责处理、考核调整、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调整不能正常履职干部、违纪违法调整。

36.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具有哪些情形,应当对有关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答:有6种问责情形:①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不坚决、处臵重大问题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损失等; ②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组织软弱涣散、理想信念动摇缺失、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时有发生,以及在落实“三会一课”、遵守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缴纳党费等方面存在违规违纪问题; ③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臵、不整改不问责等;④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公开发表与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颠倒是非、口无遮拦,讲一些影响团结、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论,不积极参加市上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中心组学习,不遵守请假报备规定、不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⑤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案件查处不力等;⑥其他需要问责的情形,主要是对本单位、分管系统或下属单位存在的问责违规情形,是否及时监督提醒、批评教育和问责追究等。

37.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对党政干部问责处理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问责方式有5种: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38.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对市管党政干部进行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以及全市重点工作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

39.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依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有哪些?

答:①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②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票率在30%以上,且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5%的市管党政领导干部;③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或者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市管党政领导干部。40.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依据扶贫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问责追责的情形有哪些?

答:依据扶贫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问责追责的情形有:①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区县主要负责人;②全省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县主要负责人;③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或者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低于90%、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党政领导干部。

41.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依据生态环境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有哪些?

答:有4种情形:①落实中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资源问题突出,环境明显恶化,对发生的突发事件、重大事故和其他重要情况瞒报、谎报、缓报、漏报,受到中省通报批评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②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和考核评比中弄虚作假,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有关党政领导干部;③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臵失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④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妨碍执行公务或干预执行公务,干扰、阻碍工作人员问责、调查、处理,对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陷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42.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的情形有哪些? 答:干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组织提醒、教育或者函询、诫勉没有改正,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必须及时予以调整:①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②理想信念动摇,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③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涣散,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决定,在领导班子中搞无原则纠纷的;④组织观念淡薄,不执行重要情况请示报告制度,或者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填报甚至隐瞒不报的;⑤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的;⑥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⑦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或者出现较大失误的;⑧品行不端,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⑨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不适宜担任其所任职务的;⑩其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43.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违纪违法调整的情形有哪些?

答:违纪违法调整的情形有:①干部因违纪违法应当调整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予以免职;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不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应当及时予以免职;③违反党纪政纪情节较轻,纪检监察机关不予处分、免予处分,受到党纪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受到行政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受到行政处罚、被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免于刑事处罚,且不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应当进行免职调整。

44.问:《西安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中,对党政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追责的,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答:对党政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追责的,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依次是报告、审核、报批、决定、谈话。干部本人对调整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调整决定的执行。从干部调整岗位的次月起,调整其级别和工资待遇。

上一篇:公共文化服务综述下一篇:提升企业中层执行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