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2024-07-03

培训中的网络学习(13篇)

1.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一

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9月我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网络学习,看到了优秀教师和同仁们的教学设计,听到了讲师们的耐心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 深。我切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 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我的网络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刻不 容缓!要与时 俱进,就必须参加远程培训学习。远程培训是时代所需。

我首先真诚的感谢网络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这次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向老师和同事请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可以浏览班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更新、提高了我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学到了众多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重要性,懂得了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方法等等。这些理论方法,让我觉得醍醐灌顶。

其次通过本次培训,反思日常教学,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学的知识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实践,我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还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才能使自己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再次通过本次培训,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这次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做一名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我追求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2.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二

一、建立电子化学习的技术平台

基于网络的电子化学习, 首先要有技术平台。企业e-Learning系统平台的设计, 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 (1) 前瞻性: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 再加上企业培训管理的成熟度不断提升, 因此, 软件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以满足企业培训管理发展变化的需要, 尽量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开放性。 (2) 规范性:eLearning系统是整个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一部分, 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规范性、代表性, 满足本部和各分支机构分散管理的需要, 适应自身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需求。 (3) 通用性:满足本部和各分支机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培训管理的需要。 (4) 开放性:软件要易于与其它系统接口, 易于维护与升级、扩充新功能。 (5) 安全性:要保证各种信息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期间的信息安全, 保证受训人员档案和内部课程信息的机密性。软件系统在各种业务处理过程中, 必须保证数据流转的正确性、无差错性。 (6) 稳定性:要保证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的系统软件的自身稳定性、无出错。 (7) 易使用性:受训员工大多数为非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软件系统要求简单易用、性能稳定。另外, 要贴近用户, 兼顾用户现行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

具体应考虑四类应用软件: (l) 公司业务运作软件:运用公司业务运作的主要流程路径去规划E-Learning的内容架构, 包含流程中各主要职位的工作角色及内容、流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及相关证照、工作绩效标准、业务目标及预期成果。 (2) 学习内容管理软件:利用内容架构引导员工在企业网络上互动, 可上Internet搜寻资源、信息及数据, 可存盘、可分类、内容可重复使用, 可依密码等级管理人员进出不同网页。 (3) 学习管理软件:此工具可登录学员个人训练纪录、目录与内容链接、可统计及计算、可容纳文字图片影音等教材内容, 在线可搜寻及连结各种训练课程公告、目录及学员上课资格条件、各种试题, 可在线测验并立即回报成绩及建议、相关训练课程、网络上训练教材使用后的学员回馈及建议。 (4) 内容传输管理软件:此工具可搜寻并迅速传输现场内容画面, 在有效的带宽内迅速传送及分配内容, 可产生虚拟实景或临场感, 可同时让许多人同时上网, 进入到许多不同的内容中。内容工具也包含知识管理的评鉴应用系统、内容登录系统、学习管理系统使用报告系统、数据贴卷标及搜寻工具、用户的回馈及调查系统、评鉴开发及报告系统、撷取影音系统、图形及文件开发应用系统。

二、学习内容便利、实用

在学习内容上, 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践,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来设置。比如“思科合作伙伴在线学习”电子化学习平台具有丰富的培训内容, 七百多小时基于Web的免费销售、产品和技术培训, 还有基于Web的技术认证和专业认证培训。此外, 还有思科远程实验室、CD、参考资料以及其他可以随手获得的学习资源。几乎所有计划、设计、实施和操作模型、思科培训都可以直接在站点上访问。在E-learning站点上, 学员能够搜索和浏览所有可用的思科职业认证课程、导师指导的基于Web的和基于CD-ROM的课程。此外, 思科学习地图还能够帮助学员找到所需的特定课程。

为了提高学习内容的便利性, 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如思科e-learning开设的两门课程是Cisco认证网络工程师 (CCNA) 基础及Cisco网络设备集成 (ICND) 。都是交互化、模块化的, 而且包含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学员能够像选择独立的课程一样选择其中的任一模块, 也可与教员指导的课程相配合。新的模式使得学员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的过程变得更为容易。为了发挥e-learning的优势及增加现场效果, 可将虚拟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虚拟的网络环境, 使受训员工能够在其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技巧, 由此带来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了通常实地培训带来的成本与时间上的损失。

三、电子化学习的软硬兼施

实际经验证明, 为了能够有效使用e-Learning, 学习者和组织都必须依次解决三大问题:

1. 克服技术障碍。

这一点对于组织和个人都非常明显。组织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会影响到eLearning推荐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计划效果, 而每个员工是否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的速度、相应的软件工具的安装以及调整等, 是任何网络学习项目开始应考虑的。e-Learning企业培训模式的环境中很多重要的技术障碍只有在高级专业测试时才会发现, 并且常常伴随着最终用户和超级用户积极参与时的一些问题, 如他们进行通讯、联网、浏览以及对工作站属性进行设置, 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已有规定与限制时会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非常规”的技术问题都需要软件提供者作好准备去解决。

2. 学会网络学习。一旦技术在真实的工作场所

开始“工作”, 使用者就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新的网络技能, 例如使用一大批新的网络工具, 开发他的学习策略和计划, 有效地交流以及解决与虚拟环境相关的冲突等, 而且必须建立新的能力和态度, 尤其应建立那些与自我控制学习相关的能力。导致失败的e-Learning实践的原因之一, 就是那些e-Learning企业培训模式所假设的自控的、自治的、革新的学习者, 只代表了真正使用者中很小的一部分。进行网络学习需要不同的而且崭新的个人和小组技巧, 如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浏览、自我组织、时间管理、计算机能力、协作研究、人际交流等, 并且需要处理许多特殊程序, 如密码、权限及网络操作等, 更不用说非常重要的处理所有这些问题的多任务能力, 以及常规工作环境下的各种需求。只有首先通过练习把这些技巧和能力都掌握并且巩固了以后, e-Learning才可以开始充分展现它的潜力。

3. 建立学习型文化。

从长远看, 区分成功还是失败的e-Learning, 应注重以下几点:这种新的资源和实践在多大程度上被纳入整个组织文化, 或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使用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容易地从他的日常常规工作中进入或脱离学习对象;更重要的一点, 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特意将所有这些资源用于他们自己的任务和项目中。最集中体现在学与教的四要素的转变上: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 获得技能, 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 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课本内容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即学生以课本为纲自主地学习, 课本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 同时, 浩若烟海的学习资源极大的开阔学生的视野, 弥补个人方面的局限性;媒体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多媒体传播手段的交错应用, 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观, 而且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步发展;而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的过程。

3.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计算机能力;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2-0024-3

Abstract: In the new model, the learners’ autonomy is based on the web. How about the students’ proficiency on a computer? Is that related to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e that th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are linked with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From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it’s necessary to foster th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in the new model.

Key words: learners’ autonomy, abilities on compute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1.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与此同时,教育部批准全国 180 所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据报道,“目前,许多高校的新生已全面参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用教育部指定大学英语学习软件的学校已达 400多所,使用学生接近100万人。”(张尧学,2006)“这些条件的实现都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电脑网络技术。在此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普遍都会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如: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而仅凭传统面对面学习的经验进行网络学习(Collis, 1998; Laurillard, 2002; McLoushlin, 2002);对老师讲解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性的培养(Lyall & McNamara, 2002),从而使他们多走弯路,挫伤学习积极性。”(参见何克抗,1998:29-31)

笔者曾在西部某所院校进行过一项《关于外语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5.92%的学生入学前从未使用过计算机,31.1%的学生没有上过网。这样,就有近57%的学生对网络和计算机生疏。接着,我们再把调查问卷内容细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二次调查:学生自评、日常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与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结果发现,前两部分的分值分别都远远高于后一部分,这说明学生自评和日常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和外语网络课程教学中要求达到的条件有相当一段距离。在实验前期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网络课程界面的理解有53.12%的学生表示需要经一番努力才能做到,甚至还有5.8%的学生无法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如果缺乏在界面上进行正确选择和搜索的能力,就会导致超文本引起的“使用者迷失方向”,从而无法有效处理信息。我们这里所讲的“外语网络技术”是指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的电脑应用能力,如:外语资源结构及构成介绍、校园网络外语资源的框架、网络课程课件和系统的使用说明、基本的网络计算机应用知识(影音文件的下载和上传、格式的相互转换、BBS论坛的介绍)、优秀英语学习网站推荐、优秀国外网站推荐、外语网络资料查询和搜索的基本知识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在新生被纳入新模式学习之时,对他们进行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会增加他们的网络学习观念,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2.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2.1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1) 实验对象。我们按照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在一所非重点大学抽取了两个自然班级学生(共110人)进行实验与对照教学。“随机”指受试班级是随机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班级中抽取,在同一位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下,随机地把他们所教的两个班配为实验或对照班;“整群”指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教材。我们采用某套大学英语教材第二册听力教学内容作为准实验材料,进行听力教学实验。

(3) 实验过程。教师在对照班沿用一贯做法,在每周4学时上进行网络自主听力教学;实验班在对照班的基础上增加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内容。

(4) 培训内容。

A. 网络课程课件站点介绍和学习系统界面的使用说明,BBS论坛的使用;

B. 平台资源结构框架介绍,围绕平台学习资源的活动和学习方法讨论;

C. 听力网络资料查询和搜索的技能介绍;

D. 外语学习中,常用网络工具的介绍;

E. 如何利用便携式播放器如MP3等练习听力,音频的下载及格式之间的转换;

F. 网络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软硬件问题的介绍;

G. 优秀英语学习网站、国外网站推荐;教师个人博客的介绍和使用说明。

2.2 数据资料来源

(1) 测试。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总分100分;一年后,实验结束时,立即进行试验第二次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总分100分。

(2) 调查问卷。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验初、实验中、实验末的问卷调查。内容为“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网络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度”、“网络自主性学习难易度的认识”和“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认识调查”。实验前测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推断统计表明:在学习者因素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体现了随机抽样的无偏性。

(3) 访谈。采访实验学生。

3. 研究结果

3.1 定量统计结果表

1) 实验前后的英语听力综合测试结果对照

实验最后得到的可供分析的数据主要是量性数据。数据收集结束后将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13.0进行处理,最后对三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听力成绩进行了单向方差分析。表1是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级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成绩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级在实验前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比对照班稍大,总体成绩没有对照班级的好;但从T检验和P值的数据看来,实验班与对照班级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测显示,独立样本T检验和P值都≤.05,这表明实验班级听力考核成绩有显著性效果变化。

表1 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听力综合测试结果及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实验前后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的对照

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选项进行了赋值(1为“非常理解”,4为“一无所知”),在实验前,实验班对于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平均值为2.01,而对比组为1.98。经过一年的训练,实验班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明显提高(0.85),而对照班的认识提升幅度较小(0.26)。这说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会改善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新模式下学习的自信心。

表2 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数据越小,认识程度越高)

实验前测实验后测变化范围

实验班2.011.16-42%

对照班1.981.76-11%

值差0.030.60-31%

3) 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度

建构主义理论是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支撑。根据该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包括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何克抗,1998:29-31)网络自主性学习中必要学习资料的利用是学习者学习的工具,也是成功获取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网络日志记录了学生上网的登录情况和BBS学习论坛参与情况,并对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访问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一年的网络学习能力培训,在实验班中近48%的学生发现这些资源对他们很有帮助,这项数据比对照班级32%的比例高出16%。在对照班中,从没有使用过网络平台资源的学生达23.5%。在BBS论坛的日志记录中显示,实验班中的学生统计比例高出对照班级20%,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

表3 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调查

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没使用过平均值(最高为5)上机时间平均小时/人

实验班23.6%48%0.5%2.1556.5

对照班10%32%23.5% 3.3523.5

差值13.6%16%-23%-1.233

4) 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调查

实验前期,我们还发现了对网络课程界面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表示需要经一番努力才能做到,甚至还有5.8%的学生无法理解。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我们跟踪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的认识变化和学习者对网络状态下自主性学习者焦虑程度的变化。实验前实验班级的认识值为2.56,比对照班级高出0.14(1为 “非常理解”,4为“一无所知”),通过培训后实验班级学生的认识明显比对照班级提高。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对新模式下的焦虑程度值为3.12(1为“非常坦然”,4为“非常担心”),其下降的幅度值达1.96,而对照班级只有1.24。

表4 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认识调查(数据越小认识越高≤4)

实验前测实验后测变化范围焦虑度变化

实验班2.461.23 -51.9%3.32→1.36

对照班2.321.78 -23.2%3.34→2.10

值差0.14-0.55-28.7%

3.2 定性调查数据资料

我们向实验班的学生采集了反馈意见,对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持赞同态度的学生占89%,认为有用但并未改变学习观念状况的占3.3%,认为价值不大的学生占3.6%。在对照班级的反馈意见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谈及到“在网络自主学习中,有无必要进行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时,持赞同意见的高达92%。

4. 结束语

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此模式的实现需要学习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个人条件,这些条件不以个人的喜好和意志为转移。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较为基础或过于简单。学习者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就是专门发展学生针对学习外语时使用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以丰富学生所需的各项条件。无论从主观需求还是客观需求来看,对学习者进行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都是必要的,这也是此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这一能力的形成必定会帮助学生克服在网络学习中的被动性和他控性,增强积极性和主控性,从而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想学并知道怎样去学。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学科教育,1998(3):29-31.

4.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篇四

首先真诚的感谢网络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向老师和同事请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班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其次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学的知识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学习很繁忙,但是能在这样充实的时间里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希望每一位同仁都有这样的同感。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再次我要明确自己今后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网络学习之旅,怀着幸福的心情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结束了我的课程学习。在这里有我辛勤的付出,也有我收获的快乐。

首先真诚的感谢网络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向老师和同事请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班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其次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学的知识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学习很繁忙,但是能在这样充实的时间里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希望每一位同仁都有这样的同感。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5.英语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篇五

培训讲师包括了北京小学的陈立力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小的谢乃莹老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张玲棣,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旭远等等,这些专家和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们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行小学英语课堂,精心设计了讲座与培训内容,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她们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对我们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了很好的引领与指导。令我感触尤深的是陈立力老师提出的“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好动、好模仿特点,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听听、说说、做做”,“演演、说说、唱唱”,“听听、说说、画画”,“玩玩、说说、练练”中不断进行英语口语表达,以更持久的动作记忆来帮助学生识记单词、句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次培训中,专题讲座、互动对话、案例评析、思考与活动、参考资料这些板块设置合理、新颖,极富有效性,丰富多样的形式也多层次地建构起了理论体系,更有利于我们全方位地学习、理解。

回顾这一路走来,还有不少温馨的小片段,比如自己忘记了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盯着屏幕尝试了一下午的尴尬;比如不懂管理平台的操作,便把作业和体会都通通存在电脑里,眼看着提交截止日期的日益临近,只好硬着头皮四处求教,所幸遇到了继教网俞老师的热情、耐心解答,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动……这些都将化为教育求学路上的前进脚印,伴我成长。结合本次研修所学,我将继续不懈探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努力尝试,不断奋进。

6.教师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篇六

新课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教材中知识内容多以“案例”和“问题研究”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了原来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呈现结论,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诸多缺陷。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怎样适度补充和拓宽知识内容等具体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心中有了一个大致框架。能过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更高、更严。集体备课、课前做好多种预案,能有效的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法。我们不但要带着新的教学观念去备教材,而且更要注重用新的教学去观念备学生、备教法。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目为出发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每一堂课都充满了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高中地理教材用丰富的案例,设计了精彩的学生探究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跨越学科间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超越课本,延伸课本内容。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当然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7.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七

1 应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优势

随着网络学习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表现在培训标准不明确, 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培训形式相对单一, 培训实效性不高、集中的短期培训的效益不高, 不利于产生持续的作用、培训过于重视过程等方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 与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相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更有利于建立培训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可以较好的实现参加学员、学科和培训教师、评价专家等组成的培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小组内成员彼此在“学习教学实践一专家指导一再实践一发现新问题一学习”的循环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智慧。

1.2 有利于实现灵活的课程管理

学员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管理功能实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程、环节等信息, 学员按照培训标准和要求, 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 做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 选择适合的方式, 建构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1.3 有利于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别的培训资源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不同, 课程整合的深浅度与不同, 导致培训内容与要求增多, 这就会加大培训工作的难度。而网络学习平台存贮很多优秀教学案例、资源、成果等, 可以大大提高优秀资源培训资源利用率。

1.4 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

网络学习平台一般都提供强大的交流与协作的功能, 可以较好的实教师与培训者、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可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同步和异步交流。

1.5 有利于实现紧密联系教学实践

网络培训模式可以紧密围绕着以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 让学员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集中消化和掌握, 将课后实践环节和理解和内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都留到自己其他的课余时间。

2 网络学习平台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设计

2.1 培训前端分析与引导

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教师培训之前, 培训教师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确定学习需求, 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构建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的前期培训, 主要包括帐号注册、交流与互动、作业提交、心得报告饿书写、博客的使用等。为了培训的可持续性, 教师需要为学员提供了多种网络培训服务。

2.2 培训内容分析

从培训的需求与实际的应用的角度来说, 我们可以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

(1)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一方面包括其理论基础, 如系统论、社会学以及艺术, ;其二是其基本理论, 如ISD理论、媒体开发与应用理论等理论。

(2) 教育技术的技术体系。一方面指物化的技术, 如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等;另一方面是观念的技术, 如ISD方法、媒体选择和编制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信息处理和使用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3) 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一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 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新方式、新结构的探索与应用;二是远距离教学应用, 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 远程教学中环境创设、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管理体系开发、评价体系开发等应用;三是教育技术在培训评价效果中应用。

2.3 培训过程设计

学员在进行注册登录后, 选择培训课程, 并按模块开展学习, 与培训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首先, 培训教师要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中利用文本、网页、链接等方式, 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其次, 指明学员需要学习的视频、案例、课件、微课程等相关资源, 以便学员在线学习;同时, 通过开设聊大室、讨论区, 安排学员讨论等, 并通过协作与自主学习任务、设计作业等活动, 并指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方法、参考资源、辅助资料等, 并给予学习者学习、讨论与协商的时间, 并要求学员提交完整的学习结果;最后, 学员通过文献综述、完成作品、学习心得等记录其学习过程。

2.4 培训方式选择与设计

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 不同的学员可以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基于问题导向的任务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无论采用哪种培训学习的方式, 最好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组织培训, 并且同一小组的所有成员最好选择同一的培训方式。

2.5 培训效果的评价

针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需要针对培训学习过程 (参与程度、交流程度、对小组的贡献大小等、学习态度等) 与学习结果 (如作业、课件、文献综述、交流中的部分观点等) 进行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还可以根据学员登录平台的频率与时间、发贴与跟贴数量和质量、作业等情况, 进行及时有效地辅助性评价。

3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的应用案例

本案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设计, 为培训学习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根据需要, 本案例只针对培训过程设计进行说明。

3.1 前段准备设计与分析

培训教师将学习内容, 如有特点图片、音乐、视频、FLASH动画、课件等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 并要求学员从感性上认识视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同步与异步技术。学员要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媒体”、“多媒体”、“媒介”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3.2 学习资源与环境设计

网络学习平台基本都有资源共享模块, 教师要适时的、定量的提供给学员必要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动态资源, 以便实现学员间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资源, 更有利于学员理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含义与应用。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环境设计包括程序教学环境和讨论与协作学习的设计,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多媒体制作案例, 学员可以通过Wiki等功能, 实现多媒体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进行完善和修改。

3.3 协作学习与讨论设计

引导学员要利用网络环境和平台进行协作学习, 了解多媒体及其技术的发展过程、目前应用的现状等, 要求学员间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学习和讨论, 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形成文献综述, 并将小组的成果共享到网络平台, 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员进行讨论和学习。

3.4 任务设置与完成

将学员按照“同质异组, 异组同质”的原则, 要求小组完成“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概念及特点”、“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的比较分析”和“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的学习内容,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学员需要形成自己的文献综述, 并要求学员进行讨论, 以组为单位, 利用课件在学习平台上汇报学习结果, 每个学员要根据具体汇报结果进行打分和评价。

3.5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以文本或者课件的形式提供学员学习活动的过程, 学员要利用聊天室讨论说明多媒体发展及其工具应用的范畴。学员要根据网络资源和课程资源, 分析多媒体的应用, 学员完成文献综述和课件, 并能利用网络实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6 效果评价设计

学员每完成一个“任务”, 网络学习平台都有跟踪、记录和统计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测验、作业、互动评价以及评价工具等, 实现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展示、讨论、协商, 以及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与评价, 实现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同伴交互评价等多种评价。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艰巨任务, 需要多个部门、多学科教师协同工作, 注重评价后的效果检验与强化, 更要注重层级推进, 实现培训的混合学习, 是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最佳模式。

摘要: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贯彻者, 掌握教育技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深入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的进行培训教学的优势, 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设计过程。

8.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微型学习研究 篇八

教育公平需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保障。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秀教师同时也成为稀缺资源。教师参与培训所带来的工学矛盾就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拦路虎。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农村教师有望在岗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探讨利用移动通讯技术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微型学习 移动通讯

我们正在走向这样一个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赋予教学更大的自由空间,为解决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形成教育地域性差异问题提供支持。随着技术的进步,适应新技术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冲击着当前的培训方式的同时也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需要进一步阐释当前培训的主要矛盾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对培训机构的影响,从而打造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学习服务的新型培训策略。

一、农村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

继续教育必须面对工学矛盾,该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相对匮乏,一线教师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就会影响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于需要培训的优秀教师,其担负着较多的教学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培训成为一种在岗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同时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和更新网络设备,这对于教育经费紧张的农村而言不太现实;另一个问题是远程培训的地域分散、学员众多、管理困难,因此培训质量欠佳;再有现存培训最大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理念推广式培训,这种培训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而流于形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培计划中实施了置换项目,即师范生顶岗实习与一线教师置换培训相结合,实现了师范生顶替接受培训的教师代行教学工作来解决工学矛盾。但是师范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较快地适应教师的岗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对于教师匮乏的农村地区这种置换培训不是最好的选择。工学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快速成长的移动化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技术实现形式,教育技术学专家祝智庭教授将微型学习视为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1]因此界定微型学习必须要首先正确把握非正式学习。人们把在工作和生活中诸如旅途、社交、业余锻炼、游戏等非正式的时间和地点普遍出现的做中学、玩中学以及游中学等形式的学习称之为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区别于正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有规划的正式学习。[2]因此非正式学习是将学习整合于其他活动之中,依据个人的兴趣和活动的需要自然生成的学习。它使得学习回归了人类学习的自然状态,因此能够更符合认知规律。由于学习被整合于自然活动之中,需要时学习才发生,因此与系统的知识传授式学习相比具有伴随性和碎片化特点。这就对学习资源的获取提出了要求,需要学习资源能够嵌入到活动之中,并且为了满足活动的需要而能够随时出现。

为了达到这种需要,一方面要求承载学习资源的媒体微型化,另一方面学习资源中蕴含的学习内容也需要微型化。微型媒体和微型内容构成了微型学习的两个必要条件。学习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这种微型化需要硬件部分尽可能的移动化、便携化;而软件部分尽可能的小型化、智能化。因此移动化的微型学习意指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的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

微型媒体的技术支持——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微型媒体终端的一个典型代表。智能手机成为认知工具,从而与计算机匹敌,需要具备多媒体和网络两项功能;而在这两项功能上智能手机甚至有超越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趋势。

首先,智能手机具备多媒体功能。2011年-2013年我国的手机跨入智能机普及时代,智能手机发展速度非常快,智能手机已经在2013年降到千元以内,这进一步加速了其普及的速度。智能手机的特点是除了通话和短信等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将计算机、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多媒体功能集于一身。

其次,智能手机具备上网功能。第三代通讯技术实现了无线通讯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讯手段的结合,使得无线通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手机成为网络学习工具奠定了基础。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三大移动通讯厂商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已经走向应用。4G的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s,它是上一代3G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50倍。

还有就是智能手机支持学习的前景。与其他形式的电脑相比智能手机将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整合得更加完美,并促使其更加利于教师的学习。媒体集成与便携性是微型学习的第一要件。台式电脑是固定的,笔记本虽然具有移动性但是体积较大也不能随时随地携带,平板电脑尺寸也相对较大,而手机的便携特性可以随时放入口袋方便地携带,并且一般情况下不用关机,因此彻底克服了时空的限制。现在利用手机即使不能上网我们也能够将学习资料存储在大容量的TF内存卡中,手机的多功能集成和大容量存储使得我们不必要再携带PAD/MP4/MP3等多种额外设备进行视听学习。因此,智能手机为微型学习扫清了最大的技术障碍。

智能手机的现场记录与远程互动进一步挖掘了微型学习的潜能。智能手机的拍摄录像功能比电脑更胜一筹,可以及时获取多媒体信息并且即时向网络传输或者发布多媒体信息。这有利于学习者实现现场实时异地交流或远程互动,有利于解决情境性较强的复杂问题。智能手机的影像记录功能的另一种作用是记录学习过程,利于评价反思,并且利于学习策略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微型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但是自主学习需要学习者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类型:外部客观世界的问题和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前一种问题容易发现,而后一种问题较难发现但它却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录像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学习过程,将内部自身问题转变为外部客观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即通过事后认真研究录像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endprint

很显然,时间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然而技术只能提供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实现的可能性。我们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为了满足微型媒体的微型内容的特点,我们必须对课程进行微型化,即小主题化。这种微型化不是对课程的简单切割,而是要考虑内容是否能够实现个性化组合。即微型化后的单元能够相互组合成不同的课程。所以课程微型化不能只是对某门课程,而是对某个专业的课程群实施的课程微型化。即先由专业课程群建立综合课程,然后再考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微型化。微型化后的单元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新课程以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微型化以符合实践需要为宗旨而不刻意追求学科系统性。系统性由学习者通过学习去自己完成,而不要强加给学习者。

微型学习传递的是短小的、松散连接的、自包含的微型内容;承载微型学习内容的载体(媒体软件)是微博、微信等简短的文本以及微型音视频等微型媒体;使用的工具(媒体硬件)是便携的移动通讯工具。微型学习能够充分利用和整合人们业余的碎片时间从而解决了培训难以克服的工学矛盾;而微型学习能够随时启动,由学习者自主掌握,因此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实现学习,从而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形式。但是这种学习的可行性依赖于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

三、技术支持的教师培训方式变革

微型学习的建设既包括课程资源的建设,还包括课程管理的革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促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提供课程的教师培训机构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革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改变集中管理模式为个性化服务模式。传统培训的管理模式是集中管理,后来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延续了这种管理模式。对所有学员进行一致性的统一管理,没有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化差异与需求。集中管理在非正式学习中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非正式学习是自组织的自我管理方式的运行机制,外部的集中管理对它不能施加有效的影响。培训机构能够做的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学习者提出学习的需求时,培训者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并给予学习指导,学习者按照建议与资源互动,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习者认为不需要再继续学习时或有其他事情处理时可以随时中断学习。当学习者再次提出学习请求时,可以继续进行上次的学习或者开始新的学习。因此它与培训最大的区别是课程实施的主动权在学习者而非培训者。

第二,提供更多的内容组合便于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学习介入的最佳时机。此时学习者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原始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情境性,因此此时学习效果最佳。集中面授培训最大的缺陷就是丧失了这种难得的学习时机,而不得不采用灌输方式传播共性的规律性的内容。而教师在缺乏情境的支撑下获取的知识很难适应特定的情境,因此培训很难也很少关注受训者的学习对工作的实质影响和改进。教师在实践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一种问题也可能有很多的解决方案。因此提供给学习者的内容不一定是唯一性的固定知识。灵活的知识组合,并由学习者来选择成为这种学习的一个特色。

第三,提供多样化课程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多样化课程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同一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可以是单纯的图、文、声、像也可以是它们的某种组合。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涵盖学科的多样性。课程多样化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综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培训课程为了便于传播,是分门别类的,但是在实践中某种既定的分类可能无形中会对思维产生限制,因此客观上也需要课程多样化。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培训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以及教育学的知识与能力,二者最好结合起来培训,特别是培训教育学时不要用单纯讲授,而要给受训者提供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学知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现场记录和录像的分析反思是促进二者有效结合的方法。

第四,促进跨地域的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微型学习中的专家和培训者的任务已经不是讲授式教学,而是提供咨询性服务。因此,他们不是走向讲台向大家推送课程而是退到幕后为学习者答疑解惑。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便于遇到相似的情境或问题时,提供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农村中小学教师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尤其需要这种双向交流的技术支持,这也是微型学习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第五,提供订单式课程为教师设计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情况制定其发展途径。订单式课程允许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套解决教师发展问题的方案——即我们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营养套餐。通过教师每次提出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诊断出教师在根本上缺少什么,以便为教师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先诊断再开方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和培训质量,并且最终服务的是教师在工作中的专业发展。

微型学习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技术的新特点,才能充分挖掘出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潜力,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条解决当前困境的新途径。

————————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张浩,顾晓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8(2).

[2]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电化教育,2005(10).

[作者:许坦(1979-),女,河北辛集人,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副教授,硕士;石长征(1976-),男,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现教中心副教授,硕士;王同明(1978-),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现教中心副教授,硕士。]

9.教师全员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篇九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三亚市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全员网络培训”,在这次网络培训的科目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背景与课程综述》、《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施与策略——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施与策略——感受与欣赏》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我都认真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讲座并且观摩了优秀课例,还参与了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知道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追求进步才不被社会淘汰,在学习中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进一步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

通过这次远程学习,使我深刻的意识到教师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因而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选择教师职业是非常光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完善。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要求我们像她 霍懋征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二、生活课堂理念

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他的生活状态。这样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就可以特别顺畅的得到解决。我们每天的教学都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农民工子弟校的,有皇庄的孩子。中国这样的教育状况是普遍的,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群体。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二声部教学难,学会歌曲同时还要有创造活动。这么多的东西,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要学生获得、掌握以及创造。所以我们现在倡导生活课堂。正像所说的“教的好,不如问的好”。总结起来就是我们教学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一直是用提问的方式,用很多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想象力发挥,尊重多元的学生。老师的审美价值观,并不一定是一个标准,让学子发挥自己多元审美价值观,也是他们个性得到一个发挥的条件。学科中和,在课堂上看到了我们新课标提倡的,学科中和理念。把绘画舞蹈简单的相加,但没有一个内部的联系,终用围绕“柳树姑娘”主题,用绘画的方式,用舞蹈的方式,用诗歌文学的方式,很好的进行一个学科中和。用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我们音乐本体的内核,为主线服务,点到而止即可。一定要恰到好处的放进去,一定是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在每一个环节中,在音乐中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升 通过培训我认为有效课堂好多教师现在都在做,但大多都感觉比较不像是自己专业课,像是副业课。大家听完以后,都觉得很水。什么样子的老师都可以。其实我们说好课并不是教学的时间长就是上好了一门课,大多时候是深层的东西。在上课时候,开始设计只是框架。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东西补充进去,这个是备课没法确定的,是一个积累的内容。李存 老师曾经说过:“一个老师上一节好课,是怎么上出来的,积累又是从哪儿来的,他就说了三个字“一辈子”。教师的积累是没有边界的。一个好的课堂,一个好的作品,学生是会沉浸在音乐里。这就是教师们所要的,音乐课堂所追求的。

10.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1、《xx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

在这次名班主任工作学习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班主任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及其所有成员应当承担区域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应按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与本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和本校培训工作,使其成为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负责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教育书籍共读、班主任工作共研、班会课集体备课、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成员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相应班主任的课题研究,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科研支持,名班主任工作室要通过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形式,促进当地班主任队伍建设。最后要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室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日常管理档案,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制度,严格按财务纪律和规定使用专项经费,及时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并通过会议报刊和各种新媒体途径交流经验成果。

2、xx省教育厅xx讲话感悟

xx省教育厅xx讲话,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引导价值,引导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在讲话中她引用xx省教育厅厅长xxx的讲话,“把疫情把灾难变成教材,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讲话中她特别强调,要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用心呵护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要结合疫情防控,加强对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究和实践,在内容上形式上大胆创新,真正做到让学生喜闻乐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要变革育人方式,强化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优势,线上线下相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让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以及家校合作,当更加丰富灵活多样,便捷和个性化,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桥梁纽带工作室也要在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方面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最后她希望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她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3、关于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

11.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移动学习企业培训应用

《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86亿。与2013年12月相比,用户数增长5%。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变得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缩写M-Learning)作为学习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也迎来了其黄金的发展期。移动学习在发展过程中也将成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并且会与面授,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共同组成完整的企业培训体系,他将成为其他培训的有效辅助手段。据估计,在未来企业培训总量中,移动类学习的方式可能会占到10%-15%的比例。我们如何才能把移动学习应用到企业培训当中呢?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不仅是现下流行的一种时尚,更为学习者与学习组织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新。移动学习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这种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这也奠定了移动学习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移动学习有着独有的碎片性学习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正如面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知识碎片,经过每天一片、一点的摄入和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拼图一样。

第三、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

第四,可以消除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的学习和交流等等。

第五,降低成本,创造额外效益。传统的培训方式都需要租赁场地、员工差旅、购买课程、聘请讲师,还要投入相关的培训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培训期间内,参与培训的员工都是在消耗企业成本而没有产出。相反来看,移动学习则只需要搭建一套随身的学习平台,不仅不会产生培训误工费,还会充分利用员工工作外的碎片时间为企业创造额外效益。

二、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需求

新一代的企业员工群体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互联网的热爱和依赖程度非常高,习惯于网络的沟通和学习方式,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网络。即便是在人群聚集的地铁里、饭桌上,也总是拿出手机来看,离开手机,感觉就缺少了一座自我世界通往外围世界的桥梁。

企业员工培训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者或培训实施者以往大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开展培训活动,有些培训是摆花架子,有些培训是做表面功夫,往往忽略了员工自己的真实需求,而这些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无法真正提升培训活动的投入产出比,也无法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降本增效,企业员工培训需要实效性。

企业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往往把员工当成了一群“无知的孩子”,忽略了其自身的独特个性与自主性。从小学到大学就一直接受灌输式教育,工作之后还要接受群体式的培训,年轻的知识型员工已经无法再接受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式学习。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了解自己所需的,有时候宁愿去网上搜索,也不想再听课堂上培训师的“喋喋不休”。企业员工培训实际需求正逐步从被动灌输向主动获取转变,员工培训需要自主性。

企业若想满足员工在新环境下的实际培训需求,就必须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变革,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移动学习机制,为企业降本增效。

三、移动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在企业培训的发展历程中正处于“孕育期”。很多企业甚至连移动学习的概念都不明确,至于移动学习能为企业培训带来怎样的帮助,它在企业培训中的价值等,就更无从谈起了。更多的企业在观望和等待中,观望的是应用发展趋势,等待的是到底移动学习能够给自己的企业培训带来什么。移动学习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空间也很广阔,通过分析企业员工培训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企业培训中逐步引入移动学习应用。

1、知识推送学习

在企业引进移动学习初期,我们可以以简单、通俗、易接受的技术方式,比如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平台,向企业员工推送知识。目的在于让企业员工了解并逐步适应通过新的方式获得知识。在初步阶段,我们的知识传输内容主要以纯知识性内容为主,结合企业发展动态及新闻行情等,以低廉的成本,少量的技术维护人员,简单的技术操作进行知识推送。此阶段缺点是员工对培训内容无自主选择性。

2、以电子课程为主学习

在推送普及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终端式的技术方式来实现,利用较短的电子课件,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ppt,在移动学习的课件中适当使用图片、动画,吸引学员完成课程学习。此方式的优势在于培训内容和呈现形式的丰富性,一些生动的场景和动画更能直观的将一些枯燥的知识进行优化,更方面企业员工进行理解,缺陷在于每个知识点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进行开发,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相对面授来说他更具备优势。

3、以无线方式进行学习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移动学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企业员工对于移动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此阶段的重点工作在于搭建移动学习的平台和丰富学习内容。我们通过开发移动学习app、电子书、网页版的e-learning等学习平台有效提高、把控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员工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自主搜索学习内容,个人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测评、考核等等,就和通过电脑上网学习一样。在移动学习的知识面上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最终做到平台操作简单易懂,知识内容全面,讲解方式生动有趣,那么我们的移动学习平台搭建的目标就达到了。

四、小结

虽然移动学习刚刚起步, 目前因费用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在企业培训中普及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随着无线移动设备和通信费用的降低、硬件的改进和软件平台的不断完善, 其普及率会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移动学习在企业培训领域中会大展鸿图。当然, 移动学习不是万能的学习, 它不会取代书本和课堂学习, 也不会代替固定的远程学习, 而是会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企业针对特定员工建立移动学习平台,不仅是企业培训变革的实际需要,更是员工学习成长和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移动学习将是网络社会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移动学习概念.

12.培训中的网络学习 篇十二

一、职工网络培训的必要性

传统的培训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教室、由规定的教师给学员执教, 这种模式因时间和空间制约了培训的规模和效率, 从而导致培训滞后于现场的发展, 影响到安全生产, 同时由于学员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培训质量不尽人意。

二、职工网络培训的优势

(一) 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和学习成本。

网络培训虽然在软硬件配备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 并且每年需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 但与企业自己组织培训相比, 培训成本总体要低得多。

(二) 突破人数、时间和空间限制, 提高培训效率。

一次传统的课堂培训不过几百人, 多数在100人以下, 否则就会影响培训效果。但通过网络培训就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效率, 在不同的网络终端, 同时可以有上千人、上万人参加同一项培训, 培训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培训效率大大提高。

(三) 培训形式更加丰富、有更多信息可供学习、课件可以长期保存。

网络培训可将各种不同的媒体制作成精品课件,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极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不仅可以在课程系统中检索自己需要的培训课程, 查阅大量的有关课程的辅导资料, 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换信息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而且还可以参阅同事的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 从而帮助自己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 可以增强培训的互动性、灵活性、及时性, 提高自学能力。

培训的互动性在网络培训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学员可以随时咨询和请教其他技术人员, 可以随时参与讨论。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培训的学习地方和学习进度, 也可以在需要时接受培训。网络培训系统可配有辅助自学的软件, 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自学指导。同时, 网络培训的操作过程全部由学员亲自动手完成, 无形当中对网络技能进行了锻炼, 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供电公司员工网络培训面临的困难

供电公司的成员大都由四类人组成:领导者、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员。供电公司员工网络培训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涵盖企业由上而下的所有成员。就这个目标而言, 笔者认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培训需求千差万别。

目前, 供电公司存在着对技能型员工培训偏重, 而知识型员工缺乏培训的问题。知识型员工普遍由大、中专院校毕业, 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就会发现院校所学的知识不是陈旧, 就是结构不合理, 学不能致用。而电力生产开发的理论在日益发展, 在校掌握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 要对知识型员工和技能型员工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 找出员工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所要求具备知识水平的缺口并加以弥补, 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对象, 采用适当的内容和培训形式。另外, 技能型员工的培训内容也有一些偏离生产实际的需求, 如培训内容陈旧等。其次, 培训课程设计还要加强针对性, 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 还是需要转变观念。从实践来看, 很多企业在培训过程中, 往往简单地把灌输知识、提高技能作为培训的全部或大部分, 不能正确地分析员工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二) 员工“没时间”或没有基础进行网络培训和学习。

培训无论对于一名领导者还是技能型人员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话题, 但是领导人员上班时间工作繁忙, 下班后应酬等事宜繁多;操作人员经常是采用倒班制, 下班后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因此, 供电公司应当将员工的培训纳入到白天的日常工作中, 将培训观念渗透到企业中, 把培训内容与企业战略、建立供电公司员工培训体系、企业文化紧密联系, 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此外网络培训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 这也不是全部电力员工都具备的。

(三) 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供电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特有的分配机制影响着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水平高低一个样”等现象仍然存在。人员提升、晋级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有些人甚至将参加培训看作领导安排的任务来应付。

四、促进供电公司员工网络培训的对策

(一) 加强网络培训管理和建设, 建立健全网络培训系统。

加强网络培训管理和建设, 首先要取得全体培训工作人员, 包括领导、管理人员、培训老师和学员们的共同重视, 将网络培训看作传统培训方式的改进和升级, 是整个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的一部分, 相关人员都应共同参与网络培训建设。网络培训不应脱离或独立于传统培训, 而应和传统培训紧密结合, 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 利用全系统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整合。建立互通有无的各种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培训基地, 选拔培养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内部培训专家, 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网络培训机构, 不仅实现对技能型人员的培训, 还要实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

(二) 坚持以人为本, 创造网络培训条件, 激发学员兴趣。

网络培训设计和实施者不仅应当考虑为被培训人创造合适的培训内容, 也应当能坚持以人为本, 为员工创造网络培训条件, 提前培训员工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 激发学员兴趣。对于没有条件接触计算机的人员可以集中组织教学, 针对每个学员建立培训记录、提示学员进行学习等。

(三) 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考核机制。

对企业来说, 存在着各种不同层次的员工。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 在设计具体的激励方案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特点, 制订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例如, 对那些处于生产第一线, 通过培训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员工, 可采用物质激励、待遇激励的方式予以肯定;可以采用建立学员培训自动积分系统, 对于积分达到一定数值的学员给予物质奖励;对那些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术, 进行了技术攻关, 解决了技术难题的技术人员可采取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职务提升、安排外出开会交流等方式给予奖励。

五、结语

和传统的员工培训方式相比, 网络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认为网络培训和激励机制挂钩、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培训系统是供电公司员工网络培训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元辉.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 2009, 8:90~100

13.新教师岗前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三

新学期伊始,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新教师岗前网络培训课程,利用高科技聆听教育界专家的谆谆教诲,通过网络与全市各校的新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三十多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师德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就我的培训感受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教学理念的提升。

面对当今的形势,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在这次学习中,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原来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回归素质教育的根本点。“理念有多高,行动就会有多远。”这句话将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前进。

第二,教育理论的革新。

通过培训,不仅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培训期间,名师进行精心讲课,学员进行发帖跟帖,积极探讨,扬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转变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教师要有求真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主体意识。(心得体会 )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解读、自学,我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优质教学提升至有效教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很有可能成为名师。”想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化。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和关爱学生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因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其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专业知识的提高。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成为一名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

上一篇:孔子的修养之道学习心得下一篇: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