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学传统文化(10篇)
1.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一
关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调查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
学院:商学院
班级:20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陈明、朱劲、戴嘉辉、蔡顺鑫、占建明
摘要
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大学生肩负这重要的责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自觉意识,中国。
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面临着有着严重的危机,同时由于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开放后的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文化失衡的现象。此次调查正是针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调查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以及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等问题,以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对象,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网络问卷主要转发到一岭南师范学院学生为主的社交网络,如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共收到150份答卷,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人群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抽样性地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看法。
一、现状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60%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很一般。而认为氛围好的人占15%。80%的人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一般,对于传统文化非常了解的仅占调查的6.6%。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途径大多为长辈的传授,书籍和网络。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60%的人支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发展。多数人认为造成传统文化被忽视的原因是周围文化氛围低,对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以及现代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更大。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86.67%的人认为必须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情况中存在问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层次不齐。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外来文化充斥着新一代年轻人的世界,很多传统问话得不到重视。毫无疑问,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件可怕的事。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情况产生的种种问题呢?
一、大学时期正是人的人生发展最灿烂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塑造一个人兴趣爱好最关键的时期。与70后、80后相比,90后具有他们有着这个新时代的特点,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早熟又不成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可塑造力,渴望追求新事物。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存在的形式并没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在某种形式上不具备新事物的特征,因此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特征导致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排斥和距离感。
二、据调查得知,有得同学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听长辈讲授。因此,家庭的力量也很可观。因为家是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要是家庭里的长辈对传统文化很热爱,那么家里的孩子肯定也会受其影响而喜欢传统文化,因为从小接受熏陶,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对那些文化感兴趣,甚至懂得如何去欣赏它们,这样可能就在不自觉中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然而由于现在科技的发达,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想知道某一件事就会上网查,省时又方便而不再是查阅书籍典献,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只能更快,于是家人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久而久之“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里似乎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反而是外国那些浪漫新鲜的节日更有趣,更吸引人们。
三、当前各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渐不重视,使大学生未能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大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校课程开设不合理。大部分大学在文化素质教育这方面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少,师资力量较少,硬件资源也较少。虽然,有些高校在校开设了一些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这实际并没有多大效果,其原因有某些课程未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开设定位不当;老师教育方式不合适,课堂上无氛围;学生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等。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教育将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因此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家的发展,很多高校的文化教学资源方面的匮乏。把就业率当作方向,传统文化被摆在很尴尬的位置。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学子就相信学好专业的技术知识是最重要的,以后更能找到好工作。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而不重视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的意识偏差,造成社会观念的严重错误,进而造成社会的不正常发展。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形势,但中国人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形式有效的,创新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导致传统文化满足不聊社会需求。而西方文化则创新形式,花样层出不穷,标新立异,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中国越来越与世界各国接轨,而正是这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对文化的功利倾向,许多当代大学生认为现在是经济时代,传统文化不能带来利益,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然而,如何然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如何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这需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自觉意识。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抱着更高的自觉意识: 培养兴趣,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可塑性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生在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的时代。追求新鲜感,追求新事物,喜欢过洋节,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慢慢淡化,但是作为中国人,传承是每个人的使命,我们需要重新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枯燥中发现乐趣,有了解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镌刻于心。
学校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灌输,加强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学校通过课堂教材传播知识进行文化的传承,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是否能有效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习中国历史,进了大学,历史课也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仅仅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是很难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多样化,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方面,因为在研习经典中,学生能思考生命、感受人生、构建起正确的生活方式。
社会教育应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说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是足够大的,因此,国家更应该将社会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确保年轻人能够受到正确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传统节日应予以更高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但是当代大学生不爱过传统节日,弄不清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但却很了解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这种现象对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摧残。国人不重视,别国却费尽心机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占为己有,像韩国就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在警醒我们,我们的财富怎么能这样拱手让人呢。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遗产,只有所有的人都重视起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坚韧如铁,不会被外人所掠夺。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里,我们的脑海也会被这种文化所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被认知和传承。
最后,经过这次的团队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情况所存在的问题的严峻性。如今的现实需要我们具有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提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负载着一个民族希望,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而大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民族的责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
(指导教师:陈文庆)
2.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二
中世纪,大学就其产生来说是学者的社团[1]。大学是知识生产、选择和传播的重要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主流阵地。那么,什么是大学文化,它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必然联系,又如何实现社团文化的发展,使之与大学文化的发展相协调呢?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所独有的、为大学人共同持有的价值、信念、规范、基本假设与行为形态的综合体系。大学文化一般通过大学内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要素表现出来,如大学的理念、愿景、使命、信念、价值、态度、假设、组织规范与组织制度、组织仪式、故事、传说、英雄人物事迹、组织符号、口号、标志物,以及组织运作程序与模式等。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形成凝聚力、形成组织的统一行动的显性的和隐形的价值体系。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状态的晴雨表,是大学软实力的标志。大学文化由若干亚文化组成。其中,大学生社团文化就是大学文化的显性表达。
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一个主要群体,有其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受所处时代的大环境影响,也受大学文化中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学生处于校园、教室、宿舍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极易接受同伴影响,这决定了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而建立的以自发、自愿为原则的学生团体,主要包括各种协会、学社、书社、娱乐部、俱乐部等形式,其类型按照功能来分,主要有学术型团体、公益服务型团体、能力培养型团体、娱乐型团体、兴趣型团体等。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在学生层面的表现,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显性化。大学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往往通过社团文化来贯彻、传播和体现。大学社团具有群体民间性、结构松散性、活动自主性和成员广泛性等特点。大学生社团的发起者大多是大学生或大学老师,因此,社团的宗旨大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这也是大学生社团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
大学的生存发展主要通过其文化的社会功能来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这些功能也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来贯彻和体现。每一所大学都要合理定位自己的文化,要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历史,这也对大学生社团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文化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以培养有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主要任务。
大学文化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传承知识。传承知识、传播真理、发现新知始终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使命。大学通过其教育教学体系、学术研究、管理制度、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实现这一功能。大学社团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有效补充。这些活动有利于强化课内知识和拓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各种学术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兴趣活动、体育赛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个人爱好,展现了其个人才华,丰富了课余生活。
大学文化的第二个基本功能就是培育人才。育人主要通过品德铸造、专业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等来实现。价值观教育、品德铸造不能单凭口头说教,要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社团的各种文化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品格和人格的陶冶。大学生社团形成的良好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强化了职业定向。社团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使成员之间具有平等关系,能将成员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群策群力,有助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社团活动还能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防范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于未然。
大学文化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大学通过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来服务整个社会。不少大学生社团组织面向社会,如向企业拉赞助、提供勤工俭学活动、公益性活动、社会服务等等,为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打开一扇扇窗口,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心、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而且,社团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强化指导新生、引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以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技能培养为宗旨的社团,更是在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导向作用。此外,社团还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性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展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生活教育,通过“在做中学”,增强大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大学生社团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多数本科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都在一半以上。这就是说,如果一所大学的社团文化具有先进性、自主性和创新性,那么它的文化也同样会显示出良性的发展势头。要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建构大学社团文化上就要关注。
(一)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
首先,大学生社团的发展要有自主性。大学生社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学生自己的,其活动宗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社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活动参与的自由度。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常常出于自愿。因此,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自主性原则是社团发展的根本。失去了自主性,社团就没有了生机活力。当然,社团的自主发展必须以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政策、学校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为前提。
其次,社团发展应形成鲜明的特色,或侧重学术研究、或侧重社会服务,或侧重专业发展,或偏向艺术活动,或偏向运动与健康。特色是社团发展的生命线,管理社团的上级机构,在社团审批上要避免出现职能相同或相似的社团,避免社团间产生冲突。在社团的分类上,要规定不同级别的社团在职能和活动范围上的不同,要区分好校级、院级、系级社团的职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防止恶性竞争,互相争夺资源,导致特色丧失。
再次,要全面繁荣社团文化。强调特色并不是不要百花齐放,大学生社团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类型,是因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只要社团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不管是学术型的社团还是娱乐型的社团都要大力支持。定位好社团的发展目标,强化对不同社团的分级、分类,才能协调好社团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实现大学文化的功能。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
社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社团内部来说,主要涉及到社团申请成立的手续和审批程序、社团的活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制定、社团职能的定位、社团活动的策划、活动经费的收支和使用、社团成员的义务和权利等等。[2]从社团外部来说,主要涉及到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协调好与校内和校外相关机构、部门、团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强化社团管理中心的宏观管理,进行分类指导。通过项目管理,对那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有显著绩效的社团在活动经费、项目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强化对社团发展规划的指导,及时对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和监督,确保社团活动朝着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促进交流、扩大影响的方向发展,使社团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学校文化的特色发展。通过建立社团的社会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进行资格认证、挂牌、各种奖励,强化社团品牌活动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其次,要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任免制度和奖惩机制。要发挥社团指导教师在策划、参谋、指导和监督方面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的筛选、任用要形成科学的选拔和管理程序,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工作出色的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相关的社团管理政策法规,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协调,防止有法不依、有令不行。要规范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重视社团资料的整理和保存,重视社团传统、特色活动的传承,实现学校对社团各项活动的宏观监督和具体指导,确保其活动的实效性。
(三)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
首先,面向生活的教育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高等教育也要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作好准备。社团文化要面向社会生活,就是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面对挫折、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大学社团开展的宿舍文化评比、模拟应聘、技能大赛,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人生作好准备。只有面向生活,才能全面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职能。
其次,社团文化需要铸造品牌[3]。大学之所以得以延续,是因为它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来实现其价值诉求。不同大学培养的人才受社会接纳的程度不同,主要与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有关。而品牌,就是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品牌是一个商业范畴的概念,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标志和信誉。标志通过文字、图案标识出来,而其后更为重要的是信誉,即一种承诺、一种质量品质的保证。“211”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正是因为“211”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品牌。
再次,服务社会要通过社团的品牌活动来实现。社团活动要形成品牌,是因为社团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于社会,品牌活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培养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宿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服务性、公益性的社团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平台。通过各种地区的、全省的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社团联谊活动,推出自己的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大学生社团文化特色发展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的集中表现,近些年来各所大学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构创新型社团文化,实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以政治导向突出社团文化的先进性
当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主题,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社团的骨干分子成为社会发展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应突出政治导向,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这成为社团评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社团文化不但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还要彰显时代前进中先进文化的要求。这种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社团文化要体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体现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就要反对社团活动过分功利化、低俗化、肤浅化,要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寻找喜闻乐见的形式,铸造人格和品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学文化特色统领社团文化的全面发展
大学文化应体现学校的个性,这种个性受到学校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深藏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大学的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都是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社团管理机构应大力支持、扶持那些有助于实现自己学校特色发展的社团,例如,对那些有助于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社团;对师范院校来说,对那些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技能训练的社团,在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都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应纳入并服从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总目标。大学生社团文化应体现特色性、全面性、全员性的特点,即突出特色社团。通过不同类型的社团,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要强化不同社团在锻炼学生方面的不同作用和功能。全面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建立、规范社团的评价制度,通过开展社团的鉴定、评比活动,实现社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专项研究突破制约社团文化发展的瓶颈
社团的主流群体是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品味、兴趣、价值追求和表征形态体现了大学生的品味、兴趣和价值追求,它也是大学文化、教师文化的显性表现。这就需要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专项研究,使社团文化服务于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实践的阵地,及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进行社团文化的调查和专项研究,还在于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杜绝社团不正之风,防止拉帮结派,将社团当作实现一己私利的手段。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研究普遍得不到重视,研究成果也较少。其实,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大学生都会彰显出不同的发展潜能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主动创新能力,实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创新[4]。开展社团专项研究,发现社团的品牌和优势所在,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发展目标与学校特色发展相一致的社团,有助于强化发展优势,有利于凸显社团特色,强化社团发展的定位,强化目标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平台,实现与各大高校社团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时获得各种指导和扶持,实现大学生文化的全面繁荣。
总之,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清大学生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大学生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大学社团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轨道上,才有助于实现大学文化的全面繁荣。
摘要: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文化通过传递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实现其发展。建构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社团文化要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要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当前,社团文化必须突出文化的先进性,以特色发展为统领,开展专项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文化,大学文化,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6).
[2]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3]陆志华.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品味的变量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融合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具备的功能应该是双向的。英语学习,不该只是单纯的对于西方文化的探索,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其赖以生存与生长的土壤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才有望培养出具有中华人文底蕴的国际性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的沉淀,儒家思想,四大发明,传统节日等都已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但是,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排挤,年轻一代对于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津津乐道,却漠视和疏离祖国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尽管近几年不断有“国学热”的掀起,如“中华古诗词”“百家讲坛”“汉字书写大会”等电视节目,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学者也提倡呼吁国人重读历史文化,但是,我们还是会忧心:是否这样的“国学热”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引入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之后,题型增加了段落翻译,其内容不乏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剪纸,春节,北京烤鸭,胡同等。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当教师在讲解 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3 Book III)这一课时,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与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在《美德书》中所提及的ten virtues(compassion同情心;self-discipline自律;responsibility责任;friendship友谊;work工作;courage勇气;perseverance坚韧;honesty诚实;loyalty忠诚;faith信仰)对比,列举中国人所注重的品德及其英文表达:Filial Piety 孝;Brotherly Love 悌;Loyalty 忠;Sincerit信;Courtesy 礼;Integrity 义;Honesty 廉;Modesty 耻;Benevolence仁;Wisdom 智等。
而在讲解Five Principles of American Culture(《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4 Book III),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里的文化标志,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
建筑:四合院(Quadrangles in Beijing:a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a building or several buildings,a historical type of residence that was commonly found throughout China and is most famously in Beijing.);
绘画: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The handscroll of painting,the work adopts a splashed clairvoyance painting composition method to take complex sceneries into a unified and varied frame and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sperous vision and natural scenes of Bianliang,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the Bian River.);
人物:孔子(Confucius:the first private teacher in chinese culture,his teachings may be considered a Chinese example of humanism.One of his teachings was a variant of the Golden Rule,sometimes called the “Silver Rule”:“What you do not wish for yourself,do not do to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可以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又如,在学习Graceful Hands(《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5 Book III)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中国人对于“死”的不同表达(死,亡,故,卒,逝,殁,毙,殂,陨,崩,终《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go west(归西),close one’s eyes (瞑目),end one’s days(与世长辞)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中的“善终”( end-of-life care ):“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晋书·魏舒传》);“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左传·文公十五年》)。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英语学习活动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学习了解西方文化文明的同时,可以让年轻一代增长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熟知中华文化经典,借鉴不同文化的优长,兼容并蓄。
参考文献:
[1]丁往道.Glimpses of Chinese 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4.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四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 告【篇一】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 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调查
数量:90 份
3、调查时间:XX 年寒假期间
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 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1、有 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 日
2、有 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有 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2% 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1%的人认为占卜 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有 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 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 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 什么
4、有 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
5、有 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 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 什么
6、有 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7、有 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 50%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
8、有 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 2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知
道
9、有 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 3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 知道 调查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 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
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 XX 年 11 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XX 年韩国拟将“韩医”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XX 年 10 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 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 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 明的…….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 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 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
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 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 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 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
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 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 化内涵,然而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 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 “圣 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
我并不排斥 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 落里。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
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
中国有一个非常 严重的现状,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
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
清 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 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 “上上台面” 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
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 文化的怪圈。
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 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
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
陈词也 已经无济于事。
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 了一锅粥”。
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 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 “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 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
我们的语文和历 史是国之瑰宝。
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 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 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 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
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 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
随便抓一个在 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 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 道不是悲哀吗?【篇二】20xx 年 8、9 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
总 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 持。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 60 多个。
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 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 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
这些 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
这些民办幼儿 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 《孝经》 《弟子规》 《三字经》 《百 家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唐诗三百首》等。
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 前已复制了 20 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 XX 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 1 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 1 千 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 20xx 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 弘扬国学。
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 各界代表 1300 多人参加。
当年 9 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 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
在河南的 18 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 3 天以上;还有国
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 政商学结合。
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 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 “大爱 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 有礼道德城市”目标。
全市已建成 675 所“人人彬彬有礼”教 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 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
已举办各类 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 50 万人。
市政府从财政列支 500 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 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
曲阜最近出台《关于 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
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 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 XX 年在家乡佳县 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 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 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
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 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 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
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 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 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
青 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 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
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 “为 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
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 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
不息、发展壮大的丰 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 的肥壤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 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
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 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 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调查情况 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
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 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 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 规律和成长规律。
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
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 “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 子规》 《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
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 太妥当。
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 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
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 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 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些都需要有关 部门加强指导。
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 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
还有极少数学堂 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
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 “ 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 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 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 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 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 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
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 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 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 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 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 走邪路,理政全无方。
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 的革故鼎新思想。
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 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
各级领 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 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 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
学内 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 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 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
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 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
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
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加强分类指导。
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 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
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 解和担心。
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 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
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 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 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 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 “小聪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 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 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 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 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
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
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 “ 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 ”.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 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 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 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 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
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 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
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 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 机构、有人员。
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 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
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 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 13 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
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 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
要使 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 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学校予以政策支持。
帮 助它们解决在发展中步履维艰的问题。
1、予以体制承认。
该批准的为合法单位的及时批准,使民办的国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得到官方承认,办 学名正言顺,学生有学籍,解决与体制内学校不相衔接的问 题。
应适当放手、放开,让民办国学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竞 争。
借鉴广东潮州的做法,批准一些民办的小学、初中、高 中一条龙国学学校,使学习内容、学籍从纵向上衔接起来。
这种体制承认要建立在评估之上,对有办学资格,有基本办 学物质条件的、已办学校质量较好的优先批准。
已办学校尚 不合格的,在加强指导,限期达标后也可批准。
废除个别地 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从长远看,国学教育必须深度进入现行教育体制,必须 加大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学国学的分量。
各级教育部门要拿出 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大推进力度。
要借鉴民办国学教育的成果 和不足,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教育
内容和方式。
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国化”“去古典化”“ 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如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 ”,改“
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
2、给民办国学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
国学有不同 于其他各具体学科教育的特点,民办也有不同于公办的优势,对教学各科目的目标、课程设置、老师资质认定、课材编选,教与学成绩的考核,应赋予其一定自主权。
3、给场地。
民办国学学校急需办学场地,建议政府把 关停工厂的场地和废弃学校的场地无偿借给或低价租给它 们使用。
确需批准用地时也要压低征地价格,放宽限制,简 化审批手续。
4、坚持实行“民办公助”.给国学学校以资金补助。
从公 办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资助民办国学学校建校和增加教学 设备投入。
对困难较大的民办校予以教师工资补贴。
5、国家出资提高民办国学学校教师待遇。
除工作补贴 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在社 会养老保险方面予以资助。
6、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培养国学师资人才。
合格的国学师资是传承国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当务之急,是选拔一批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热爱 国
学的在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取得资质,尽快上岗,解决国学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各省应建立国学培训基地。
名牌大学、各级党校要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作出培训规划,国家要提供培训经费。
【篇三】
一、实践主题: 走进公司,参观厂房,了解节能产品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
二、实践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 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 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 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3.建设绿色家园,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义工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实践形式: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在小区草坪捡拾树叶垃圾。
3.去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访问 4.上网查询资料,制定宣传策划 5.环保展板宣传:首先制作环保知识宣传展板,在会场 展示,人们自由观看义工在旁边讲解;6.环保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注意;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根据展板内容提出相关环保问题,答对 给予环保文具、环保小布偶等奖品;7.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环保的认知 程度和环保观念;8.邀请电视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小组成员与居民、学生交流环保宣传心得。
四、实践时间: xx 年 7 月 11 日到 xx 年 7 月 20 日
五、实践地址: 南京市 ** 光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校本部鼓楼 市民广场绣球公园
六、实践人: 河海大学赴南京***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暑期社会实践 小组
七、实践过程: 低碳环保一直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以及 整个地球都需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它关系到我
们人类的存亡。
而我们发现,有不少组织起来的关于宣传低 碳环保的活动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实践,所以,这次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低碳研究社就选择了宣传低碳环保,带 头低碳环保的目标并进行了落实,在 7 月 11 号,社长和我 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并分成两组,明确了各自活动的内容和 目标。
前期活动具体实施: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展板;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5.设
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6.策划低碳环保游戏。
7.赶赴南京联系中电公司 , 与其谈判 , 商量食宿等问题 a 组五人先行赶往南京,与中电公司谈判,解决团队在南京 食宿交通问题。
b 组五人先留校制作展板,调查问卷,横幅 及宣传单。
团队成员精诚合作,紧锣密鼓,一丝不紊地准备 着活动。
随着与公司谈判的顺利完成及展板等宣传工具制作完 工,所有团队成员都按计划抵达南京,正式开始低碳宣传之 旅。
我们的第一站,南京中电公司。
在那里,公司专门派工
作人员向我们悉数介绍公司节能产品-光伏太阳能电池及干 式变压器,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南京中电公司成长的风雨 历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公司宿舍休整一天并完善宣传计划后,我们来到了第 二站,河海大学校本部。
第一次来到校本部,印象最深的就 是那些古老的树木,漫步曲径幽深的小路,耳边缠绕鸟语蝉 鸣,尽情感受这座老校的沧桑。
5.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五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北京人文大学 众所周知,广场舞是一种喜闻乐见、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舞蹈形式,已经逐渐受到大家的亲睐和追捧。广场舞吸收中国传统舞蹈、健美操等多种舞蹈之精髓,融合多种舞蹈之精华,根据中国人惯有的舞蹈传统跳法编排而成,老少皆宜,学习简单。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治高度稳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高度传播是首都北京的一大特色亮点之一。延庆是北京的北大门,位于北京西北郊,举世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万里长城就坐落在这里。除八达岭镇之外,延庆直属区县康庄镇是距离万里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从康庄到万里长城只有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八达岭长城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地人在八达岭长城开设酒店、超市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每当每天下午6点到9点,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康庄大学城北京人文大学东门,成群结队的当地人在这儿跳起了广场舞,伴随着跳动的音符和舞动的节拍,大家施展着优美的舞姿,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艺术画卷。
北京人文大学始建于1984年,至今有了28年的建校历史。北京人文大学作为延庆县人民政府与康庄镇人民政府21世纪重点建设的以人文学科为主打的特色品牌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担负着为该地区培养艺术类领军人才的重任。目前开设有幼儿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从首都知名院校聘请了一大批艺术类领军教师,负责为学生培训钢琴、舞蹈、音乐等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北京人文大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酒店、超市的发展,周围酒店、超市林立,人流量流动较大,东门地理位臵优越,区域广阔,适合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在北京人文大学东门,我们看见了在这儿跳广场舞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随着音乐的响起,许多的人跟着音乐跳了起来,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将一天的劳累在音乐和舞蹈当中挥洒的淋漓尽致,小孩子在一旁你追我喊、相互打闹。
笔者认为,这是一幅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幸福安康的宏伟画卷,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帮助下,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一宏伟画卷正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结果。
北京人文大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之一,一直担负着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当地文化繁荣的历史重任。
6.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六
[古今家教]
闽南语有句俗谚“洗面洗耳空,扫地扫壁角”,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认真与负责的态度。草率地洗脸,洗过“表面”后,很可能就没有清洗耳朵;而用同样的心态扫地,也是“大概”扫过之后,常常会忽略了不起眼的角落。洗耳朵、扫壁角,说的不只是勤与懒的问题,也关乎一个人做事的态度。
现代的孩子大都懒散惯了。可是一面埋怨孩子太懒,却又不让他们负责家事,恐怕也是当今父母普遍的现象。教导孩子们勤劳不能只是说教,让孩子们在做家事时,了解“洗面洗耳空,扫地扫壁角”的寓意,不只是养成其勤劳的好品行,也给予孩子更好的机会教育,培养其认真与负责的态度。
古代小学教育的重点
古代的儒家教育分为大学和小学。十五岁前的小学教育,所学的大部分是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宋朝理学家朱熹在他所写的《大学章句.序》中写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可见洒扫应对是中华教育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真可谓洒扫应对学问大。
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非常重视这点,在一封给四位弟弟的信中,他提到:“弟弟们不爱收拾,不喜欢干净,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气象。今后务必要细心收拾,就是一张纸、一根线或是竹头、木屑,都要捡拾起来,为儿侄辈树个榜样。第一代人如果疏懒,第二代就会奢淫,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吃鸦片烟这些坏事!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懒散的下决心痛改,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至关重要啊!子侄除了读书,还要教他们打扫房屋、抹桌椅、拾粪锄草,这些都是好事,切不可以为这有损架子而不愿去做。”
曾国藩写这封信时,他的长子曾纪泽就要满十八岁了,四位弟弟早已成家,在地方上更具名声,而常年在外身兼国家重任的曾国藩家书里依然如此嘱咐,可以想见这些事情在他内心是多重要。
商汤、尧舜是洒扫应对的典范
洒扫应对的学问当然不是说扫地需要多高深的技巧与技术,其内涵很深。古代的读书人常胸怀大志,因此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意思是说家中洒扫与治理天下的道理是相通、连系的。
传说郑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郑成功小时候上学,私塾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按现在的理解这是一篇论说文,论说“洒扫应对进退”的重要性。那时郑成功才十一岁,他没有长篇大论,寥寥几句就让老师惊为天人。
他是这么说的:“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商汤讨伐纣王,是天下间的洒扫,扫除无道的周纣王,换来家国的新气象;尧、舜禅让帝位的美谈,就是一件流传千古应对进退的典范。
在洒扫应对中观微知著
中国自古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止内在的道理相通,其实也是一套完整的实践的教育系统。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可以说明一二。
东汉梁鸿有一回引起火灾,他挨家挨户询问他人的损失,并以自己养的猪只作为赔偿。其中有户人家嫌赔偿少,梁鸿又答应替他工作以弥补。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都联合起来指责这家人。
之后,梁鸿贤名日播,娶妻后他为了躲避朝廷的征召隐姓埋名,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他每天回到家中,妻子孟光总是备好了食物,柔婉谦卑地低着头不敢仰视丈夫,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
有一天,皋伯通偶然看见这个情形,不禁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凡人。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因此梁鸿就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一个有才德之士,即便隐居,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出端倪。梁鸿对于别人过分的要求,依然能够无怨无恨、勤勤恳恳,丝毫不懈怠的工作态度不正是从小处培养而来的负责的表现吗?也才有日后娶贤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只是梁鸿不愿做官,齐家之后便走上了立言之路
洒扫中扫除内心之弊
现代父母通常比较忙碌,孩子的品德、习惯更需要费心教育,而洒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洒扫不只是让孩子帮忙做家事,更是观察孩子个性、习惯与态度的好机会,在点滴小事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好的习性与态度,是古代教育的精华与奥妙。
比方教导孩子扫地该注意墙脚这些地方,得先改变孩子因为墙角不好扫而畏难的想法,才不会在无意间养成了敷衍、做表面功夫的心态。试想,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啊。最重要的是,这是孩子在身体力行中养成的习惯,不会三两下考完试就遗忘了。
据说民国初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个将军,丢下部队到庙里出家去了,他拜师的一个老和尚就只是扫地,每天天还灰濛濛时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到离城十多里,日日,月月,年年。这位将军也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身后扫。
这个年纪已经很老却不显老态的老和尚对这位将军唱了一道偈子: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现在想来可能就不难理解了,真正的问题不一定在技巧与技术,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习惯、态度、观念与意志……
7.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的沉淀,儒家思想,四大发明,传统节日等都已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但是,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排挤,年轻一代对于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津津乐道,却漠视和疏离祖国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尽管近几年不断有“国学热”的掀起,如“中华古诗词”“百家讲坛”“汉字书写大会”等电视节目,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学者也提倡呼吁国人重读历史文化,但是,我们还是会忧心:是否这样的“国学热”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引入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之后,题型增加了段落翻译,其内容不乏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剪纸,春节,北京烤鸭,胡同等。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当教师在讲解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3 Book III)这一课时,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等,与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在《美德书》中所提及的ten virtues(compassion同情心;self-discipline自律;responsibility责任;friendship友谊;work工作;courage勇气;perseverance坚韧;honesty诚实;loyalty忠诚;faith信仰)对比,列举中国人所注重的品德及其英文表达:Filial Piety孝;Brotherly Love悌;Loyalty忠;Sincerit信;Courtesy礼;Integrity义;Honesty廉;Modesty耻;Benevolence仁;Wisdom智等。
而在讲解Five Principles of American Culture(《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4 Book III),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文章里的文化标志,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
建筑:四合院(Quadrangles in Beijing:a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a building or several buildings,a historical type of residence that was commonly found throughout China and is most famously in Beijing.);
绘画: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The handscroll of painting,the work adopts a splashed clairvoyance painting composition method to take complex sceneries into a unified and varied frame and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sperous vision and natural scenes of Bianliang,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the Bian River.);
人物:孔子(Confucius:the first private teacher in chinese culture,his teachings may be considered a Chinese example of humanism.One of his teachings was a variant of the Golden Rule,sometimes called the“Silver Rule”:“What you do not wish for yourself,do not do to others.”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可以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又如,在学习Graceful Hands(《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5 Book III)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中国人对于“死”的不同表达(死,亡,故,卒,逝,殁,毙,殂,陨,崩,终《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go west(归西),close one’s eyes (瞑目),end one’s days(与世长辞)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中的“善终”( end-of-life care ):“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晋书·魏舒传》);“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左传·文公十五年》)。
8.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03-01
一、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平台
(一) 优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 “加强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营造充满活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能为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受西方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逐步的淡化,尤其是不了解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及蕴涵的文化。然而,大学生对圣诞节、情人节却很重视。因此,高校可通过宣传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文化内容,开展 “文明节俭过春节”、“和谐团圆过元宵”等主题教育活动。也可定期举办大学广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泥塑等现场制作与展览等活动,进行“感恩”“爱国”等传统教育。
2.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作为未来时代精英的大学生有承担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中华传统文化所包涵的丰富内容,也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通过课程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中,建构合理的测评参数,以测评激励大学师生自觉地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學过程。
3.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情感。高校是推动文化大繁荣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大学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获得文化底蕴。因此,高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为大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并积极的进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三)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当今文化的丰富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高校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组织“国际友人走进中国民间艺术”等校园实践活动,让国际友人了解并体味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人民大众中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作为社会知识精英的大学师生应率先承担起传统文化的社会服务工作。
二、班级的具体做法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文化活动。班级可在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引起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与问答,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班级也应多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形成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通过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其精神内涵,如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行收集、访问、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戏曲、民间文艺的展示活动展示传统文化,评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个人等,这样既能调动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宣传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等多种形式的校外文化活动。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它们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对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可根据不同时段的需要,定期组织班集体参观文物古迹的校外活动。参观文物古迹等多种形式的校外文化活动不仅可更直观、形象地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唤起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记忆、感知、尊重、热爱之情。
三、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要学习中华民族建设祖国家园、创造灿烂文明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更要学习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
(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之于个人、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大学生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的生活境界。
(三)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创造力、潜力的群体,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和祖国的希望。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与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要做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同时,要敢于在前人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勇敢地去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2.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
[3]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作者简介:1.韩雨秀,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杨蕾,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3.赵一锋,男,汉族,河南洛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14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9.地域文化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 篇九
地域文化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作 者:张延梅 ZHANG Yan-mei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刊 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2(5) 分类号:G112 G40-055 关键词:地域文化 地方性大学 大学特色文化10.论文大学传统文化 篇十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方向)10级黄晓华 100402042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大学生教育 作用
论文摘要: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大学德育工作中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能开启他们的智慧和原创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量化。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用以武装当代大学生,从而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 1
旗帜,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们忧国忧民的深思,献身报国的壮志,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都是很好的教材。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代诗词就具有鲜明的进步性,思想性。其后,历代爱国文人都用瑰丽的诗句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爱国诗人屈原为使楚国强大富饶而追求不息的愿望的强烈表达;杜甫“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襟”的忧国忧民思想每每读来都感人至深;王昌龄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发沙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千古传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万世流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代青年学生从中不仅能吸取知识与学问,更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励他们去实现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人生价值。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精神内容丰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气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举世公认的美好品质,主要表现为:整体主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他还认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从而强调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成功之首;荀子强调“群居和一”,“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就是说,只要全社会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就能够实现国富民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历代儒家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团结协作的整体主义思想已深入到各个阶层,孕育了中华民族仁厚、宽容、博大的胸怀。我们今天弘扬这些思想,有利于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道义主义,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为人处事坚持道义至上的原则。他还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导向,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他提出做人的基本德性是“智、仁、勇”,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继承并发掘了这一点,提出“仁、义、礼、智”,皆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古为今用,重德求善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关心人和尊重人仍然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克己主义,早在《易经》中就有“谦谦君子,用涉大川”的说法,认为君子应始终保持谦虚,2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重大成就,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奋进的步伐。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中国古代另一位杰出思想家老子则提出了作为生活准则的“道”。老子认为: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应致虚守静,强调慈、俭、朴等,这些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克己、谦虚的美德,对于莘莘学子们在学业上专心攻读,生活上勤俭节约均有裨益。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是“究天人之际”的探索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济民”的责任精神,“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
而对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为背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选取一些历史上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而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仍然包含着积极因素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番历史的考究和现代的诠释,并切实将其继承、弘扬和融贯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为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论文大学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大学戏曲鉴赏论文06-29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07-08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10-23
大学选修论文范文参考06-11
江南大学的论文06-24
大学生课外论文07-05
中南大学论文材料08-22
大学物理导论论文09-01
深圳大学政治论文09-05
大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