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2024-10-02

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精选20篇)

1.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篇一

美无处不在,他们在跟我们躲猫猫,一会儿躲在一草一木,一会儿躲在某个人的身上,一会儿躲在建筑物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总能“捉住”它们。

在生活上,我们经常能遇见许多人,可是我们忽略了那些“美”,它们的职业是那么的使人崇敬,而他们更让我们崇敬。

战士、八路军……听到这些词一股使人崇敬的声音可在你耳畔响起?当我们的生活在幸福中,而他们却在与敌人战争,当我们的生活处在欢歌笑语,而他们却把血染红全身,他们保家卫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他们不顾亲人、不顾自身,才使得敌人撤退,那一条条红领巾是由他们的鲜血染成,那鲜亮无比的五星红旗,更是由他们的精神组建而起,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幸福生活会在哪里?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中国”也没有现在响亮!

老师,是多么的优美动听,他由如我们的父母,来让我们成长,当我们考试成功的时候,老师的嘴角微微翘起,给我们一个甜美的微笑,当我们考试失败的时候,老师没有批评我们,而是鼓励我们。当我们下课玩耍时,老师则安静的批改着我们的作用,当我们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老师还在不停地批改着我们的试卷,可是老师还露出一丝丝欣慰的笑容。我们理想的成绩离不开老师辛勤的“浇灌”。我们发达的祖国是老师给我们付出的心血,老师是多么的伟大,把我们这些幼小的树苗轻轻栽培。

美,要让我们发现,美,要去捕捉,那些美可以让我们去崇敬,美的精神需要我们去打造,让更多的美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篇二

关键词:个性化,整合,生成

【案例】

四月下旬, 我校举行了中小学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其中四年级语文《麦哨》一课,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始, 教师问学生会吹口哨吗?学生都欢快地吹起了口哨。教师接着问, 在春深似海的时候, 你们站在田野中吹口哨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接着教师配乐朗读, 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田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感受田野的景色美、人物美、色彩美、“茅茅针”味道。课尾时, 教师创设情境:“对田野的赞美, 你们除了用口哨外, 还能用什么来表达?”学生踊跃发言, 有的用一个词, 有的用一个句子, 有的用一首古诗, 有的用一段话, 有一个学生还即兴画了一幅简笔画。学生的出色表现, 得到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随记】

本案例中, 教师的设计旨在践行新课标, 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转换, 力改课堂教学的陈旧模式, 让课堂张扬个性, 流淌真情, 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一、强化自主性, 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相联系。农家的孩子对田园风光再熟悉不过。在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吹口哨”, 回味“茅茅针”的味道, 想想田园的色彩变化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这几个环节, 学生学得有滋味,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教师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把握准确。

二、多元对话, 整合资源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案例中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平台, 使学生经历阅读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 感受对话的充实。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 各种资源得到整合。

三、打破藩篱, 凸现大语文观

《课标》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让学生在开阔的视野中学习语文, 从课中折射出教师对大语文观的理念。

1.本组课文是围绕“田园风光”来安排的。田园风光, 农家的孩子熟视无睹。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三篇课文、诗歌。学生对田园风光有了兴趣, 再学习《麦哨》, 则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明白原来田园风光如此迷人。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教师就是要以文本为载体, 训练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2.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上下了大功夫。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句子、诗歌、文章, 调动积累把自己通过眼睛观察的美表现出来。

3.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所在班级内的四周墙壁悬挂有古诗配画、田园风光水彩画、手抄报等学生作品。据学生介绍还开展了朗读田园诗、美文、校外采风等活动。学生通过眼看、耳听、鼻闻、动手操作, 各种感官得到培养。学生在多方位、多途径的学习中, 开启了心智,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课堂生成, 尽显学生的生命活力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个案例中,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在学习中不断产生的新想法。学生积累与课堂的新知, 构建了学生自己新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的诵读, 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 交流自己所见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是知识的一种再创造, 每个学生都会有发自肺腑的赞美。

语文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就自然而然地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所以, 教师从学生的积累、生活入手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文本、环境、他人对话。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感受美、创造美。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3.让红土地文化滋润学生心灵 篇三

传承红土地文化,弘扬红土地精神,展望红色故都的美好未来,是时代的召唤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在瑞金、长在瑞金的孩子应该更多地知红都、爱家乡,真正了解红都历史,感受家乡现在,展望瑞金发展。瑞金的教育因而要立足本土德育资源,用红土地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一、红土地文化传承、渗透的途径

(一)于资料收集中了解

列举《瑞金县志》《红都览胜》《红都颂歌》《红都风范》《瑞金人民革命史》等书目,让学生收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的活动故事,搜集红色景观中的数据。学生除了阅读这些文献,还可以到各个旧址的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里,记录各种苏区时期的数据,深入解读红土地文化,孩子们为瑞金的辉煌历史自豪,更为能得到这样可贵的史料感到高兴。

(二)于主题实践中体验

加强德育与多学科教学的整合,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活动。云龙桥是绵江河上的一座有着465年历史的古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桥名“瑞金云龙桥”。利用身边的德育教育资源,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云龙桥之数学”主题实践,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云龙桥”里所蕴涵的数学知识,还从自己大量收集的信息中了解云龙桥的悠久历史,涌起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感;并从1939年日本侵略者曾炸毁过其中两孔桥的叙述中,激起兴我中华的责任感。

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进行“红军广场小导游”、“参观叶坪革命旧址群”主题实践,让学生在旧址中收集资料,聆听革命故事,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演一演;进行“红井情深”主题实践活动,喝口红井水,量一量井口数据,想想其中的数学问题;清明时节去烈士纪念馆扫墓,同时组织“与红色历史对话”主题实践,集中了解瑞金的红色历史。

(三)于多彩活动中成长

由校大队部组织部分学生编排畅抒红色情怀的系列节目,有舞蹈《红都小女兵》和《小号手之歌》、主题队会《红都赞歌》、武术操《新时期的红都少年》,学校红缨枪队编导的再现苏区共产儿童团员站岗场景,让大家接受一次富有内涵的思想教育。

(四)于记录积累中感悟

在实践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撰写体验日记、数学日记、建议书等,用这些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记录自己的感悟;教师将这些成果整理后集中,全校交流。

(五)于国旗下红色课堂中深化

国旗下开设红色课堂。每周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的讲话中都要进行红都历史、红色旧址介绍,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有时是教师的生动讲述,有时是孩子激情四溢的演讲;生动的革命领袖故事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真实的红色史实让孩子们深受震撼,上口的红色歌谣让孩子们唱得欢欣鼓舞,红都瑞金今日的发展让孩子们更添自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增强。

(六)于校本课程中升华

文化渗透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其独特力量让师生们充分感受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和城市中,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撞击着心灵,使人感奋,让大家总感觉想说点什么,写点什么。于是,我们组织师生共同编写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分语文综合版和数学版,语文综合版里共分六篇,是语文、品德、社会、音乐等学科课程资源的融合。

红色景观篇。主要介绍瑞金较集中的富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居旧址,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瑞金的红色景观。

领袖故事篇。介绍革命领袖在瑞金生活的传奇佳话,帮助学生认识一代伟人的精神风范。

名胜风景篇。介绍瑞金的红、绿、古三色名胜风景,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与自然风景。

红都诗词篇。介绍革命先驱、领导或文人抒发的对红土地的深情诗词,激发学生强烈的家乡自豪感。

客家风情篇。介绍瑞金浓郁古朴的客家民俗风情,给学生别样的体会、鲜知的见闻。

红色歌谣篇。介绍特定时期的特色歌谣,使红色歌谣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师生编写的这套资料搜集途径广,参考文献多,现场实践数据真实准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实践的产物,是站在儿童的视角对学生系统进行了解家乡爱家乡的德育好教材,又是学科学习的好载体。

二、红土地文化对学生教育的收获与反思

1.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增智慧、长才干,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相处、学会创造,培养了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2.畅抒红色情怀的系列节目《红都小女兵》《小号手之歌》《红都赞歌》均获得市优秀节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3.“红色故都”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赋予了真实的内涵,对家乡有了浓烈的情感。老一辈革命家在瑞金的故事已能为很多孩子深情讲述,多个革命旧居旧址的数据已让孩子了然于胸,新时期瑞金发展数字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家乡的腾飞,倍增强烈的自豪感。

4.心灵的随笔 篇四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偶尔一个充满着爱与温情的瞬间拨动着人的心弦,震颤着这颗浮燥面冷漠的心。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我一直沉醉在过去的记忆中,我骗自己,说我很快乐,很幸福;可事实是我不快乐也不幸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的同时,我的心在暗暗滴血!

我仿佛生活在一个深渊之中,想爬上去,可是我地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逃离!也许我给人的印像是很阳光,很可爱的那种女孩儿。虽然叼蛮任性,却不失善良;虽我多愁善感,却不失快乐!可是这一切只是我一直带着的一个假面具,一个人人都相信的假象而已!

生活在潮湿之中,我无法摆脱。我的`双手已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多希望身边的人可以不只看到我的笑,还可以看到我的忧伤。可是他们却都让自己双眼欺骗了,因为他们已习惯用双眼而不是用心去看周围的人和事物!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勇敢、很坚强。现在才发现,我很胆小、很脆弱。我不敢再去面对生活中可能会对我造成伤害的一切事情,于是我开始逃避。

逃避让我越来越孤独,孤独让我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阴晴不定!

岁月就像是一条小河,一边的岸是无法忘记的回忆,一边是即将逝去的青春,中间流淌的是年年岁岁的感伤!现实中的我,往往对已经成为过去的美好事物会念念不忘,以至于无法展望未来,无法发现前面路上更加美好的景色。

回忆是件沉痛的事,和思念一样!

5.心灵的围城杂文随笔 篇五

时间的荏苒让很多世事在不料中发生,在预料中变化。破旧的县城随着改革的步伐一变再变;破旧的房子拆除一片,鳞次栉比的高楼就瞬时拔起。原先脚穿球鞋、身穿呢子衣的城里人比起乡下穿着打满补丁或者衣服、裤子破了来不及缝补而露出“肉”来的乡里人很“牛”。随着在城市生活的时间一长,听到、看到很多故事和事物,城市在变,城市人也在变。光怪陆离的生活铸就了每个个体人的生活方式炯异:有过青春萌动的少年;渡过对理想憧憬的青年;步入历经工作和生活磨砺的中年。生活和权利的欲望也在实时而变。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并存着,让很多城里人无所适从。

经济的计划时代到经济的市场时代再到现今的网络时代,是中国从弱到强的见证。当年穿着补丁衣服是耻辱现今穿着补丁的衣服是时尚;当年吃着野菜是贫穷,现今吃着野菜是保健。记录这样一个时代变迁的过程就是我之所以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纪念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及城市生活,是对时代的颂扬。城市永远是一个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缩影。

《城市的诱惑》以钟强文的生活轨迹为主线,描述城市生活充斥着许多诱惑而让人把控不住、自然而不自然的就溶入了这个主流。同时从另外一个层面也是想描述人性的多变,所以在钟强文从一个农村的孩子走到了城市,渴望城市生活的他克己奉公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人,可又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心灵。

《城市的诱惑》只是生活在城市人群的一个缩影,历经了城市喧嚣的农村人总是在最后选择“与世无争”的农村。怀念农村的一山、一水;怀念儿时的同伴;怀念生养的父母;怀念儿时的故事。

《城市的诱惑》是由许多听来的故事拼凑而成的。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有很多感概,但终归是功力不够依然有很多瑕疵:有语言方面的;有人物刻画方面的;有故事情节的连贯方面的;还有理论逻辑方面的等等。总之是完篇了,这也算是一种庆幸。于是又让我想起读过的钱钟书老先生所著的《围城》,这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小说,它喻函着生活的轮回。钟强文从农村进入城市想利用婚姻作为跳板,于是他进入了婚姻的“围城”;当上公安局长于是进入了官场的“围城”;于是利用职权大肆玷污自己的灵魂,直至最后东窗事发,才想到要逃避“围城”来洗刷自己的灵魂,于是他选择了在乡下母亲的坟墓前自杀,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6.生活随笔:心灵的钟声 篇六

心灵的钟声时时长鸣,时时惊心,时时催人奋进!以下为您带来生活随笔:心灵的钟声,欢迎浏览!

我端坐在讲台上监考,学生们正在紧张地思考答题,这是岁末(阴历)的期末考试。教室后面的墙上挂着圆形的时钟。它正以极快的速度“秒杀”前行,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偶尔听到窗外鸟儿几声粗噶的叫声,还有一两声汽车的鸣笛声。时钟似乎寂然无声,可我却分明听到了它滴答滴答的鸣叫声。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无数次滴答声后,考试就要结束了,一年就要到头了。耳听冬雨夹杂雪粒的淅沥声,寒意渐渐浸入人心。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无数次滴答声后,女儿要面临中考了,而我鬓边新添了几根白发,母亲脸上早已沟壑纵横了。想一想,“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内心涌起如李白一样的愁绪。钟声敲醒了我的心,岁月偷走了我的梦。

远望时钟寂然无声,直到你在安静的`房间里,倾耳细听,你方能听到它滴答的舞蹈声。在它极微细的声响中,岁月流转,而我们往往恍然未觉,直至沧海桑田。

在一个霜天枫叶红的深秋寒夜,一个满怀惆怅的书生对着江枫渔火彻夜难眠,耳边传来了古朴厚重的钟声,一声声催人泪下,晨钟暮鼓,击碎了清晨和黄昏的宁静。他倾听这钟声,他愁思难遣。一个科举落第的考生张继在这钟声的催促下,奋笔疾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因而流传千古。也许是钟声敲醒了落第考生的一颗愁心,也许是落第书生的满腹才情成就了寒山寺钟声的不朽传奇?

钟声惊醒了无数人的梦,而我们正在滴答滴答声的催促下,做着关于学业、事业和家业的白日梦。

你听,西汉寒门学子匡衡凿壁借光,发奋苦读,书页翻动,沙沙声响,终成一代名相;汉末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织布声声响彻千古;天色微明,鸡鸣声响,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勤练武艺,终成报国将领;黎明时分,清洁工挽起袖子,舞动扫帚,大街上传来沙沙沙的扫地声;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子们脚步匆匆。夜幕低垂,在红绿灯交叉路口,交警笔直挺立,观望车辆有序通行。

你听,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竭尽全力敲响圣钟,咚…咚…在震耳欲聋的钟声陪伴下,巴黎正上演着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你听,寒山寺的钟声至今仍吸引着中外无数游客。

7.探索学生的心灵 篇七

案例一:“你很有个性, 要表扬!”

有一天上午, 七年级163班的一堂体育课, 按照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完毕向我报告人数。这时我发现队伍中有一位同学在和身边的同学讲话, 当时我并没有提出来。当我站在全班队伍前面开始讲话的时候, 又发现这位同学和另外一位同学讲小话。天气很炎热, 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 大声地对那位同学说:“陈XX同学, 请你不要和别的同学讲话, 再讲话就请你站出来!”这时, 空气似乎凝固了, 队伍中没有一个同学讲话, 很安静。正当我为自己的“威严”洋洋得意的时候, 事情发生了。“老师, 我没有找他讲话, 是他找我讲话的!”说完后, 陈XX风一般跑出了队伍, 坐在离队伍100多米远的草地上, 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 不过很快我冷静地对同学们说:“没事, 陈XX过几分钟就会回来的。”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 下课铃响了, 陈XX居然还坐在草地上, 这让我多少有些吃惊和不安。

下午放学后, 我把陈XX喊到办公室找他谈心。我主动帮他倒了杯热茶, 对他说:“陈XX, 你非常有个性, 今天我要表扬你。现在你可以回家了!”一听到老师夸奖他有个性, 陈XX的神情马上变得兴奋起来, 高兴地回了家。

第二天中午放学后, 我又把陈XX请到办公室里, 再次表扬他有个性, 他的心里乐滋滋的。过了一会儿, 我说:“一个人有个性, 当然不是坏事, 但是他的个性不能影响别人, 你想一想, 你昨天的有个性对别人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他仔细地思考后说出了几点:“一是行为不对, 不应该那样冲动;二是对老师不尊重, 影响了老师上课;三是自己不应该说谎话, 诬蔑其他的同学, 影响了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最后, 他保证说今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点评:

这件事当时在班上起了不小的风波。一位同学的日记这样写道:“方XX (164班学生) 说:‘你们体育老师邱老师真好, 陈XX上课那样子还表扬他有个性, 要是换了我, 早就被老师骂死了。’”

为什么要采取表扬的方式呢?首先因为表扬能立竿见影, 若是一顿批评, 恐怕他不会接受, 那就不好办了;其次, 表扬能让他兴奋起来, 促使他配合老师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 如果马上就当众批评他, 会让他心里产生抵触, 这样对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从这里可以说明一点, 欲批评先表扬, 不失为解除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案例二:“胖就没有优点吗?”

我教的一个班有一位肥胖的男生, 七年级时就有一百来斤的体重, 走起路来全身的肉都在颤动, 每次跑步总是惹得其他同学笑。因此他不喜欢上体育课, 特别是进行分组接力赛的时候, 更是被几个小组拒之门外, 这使得他心里很难受, 总觉得胖是一个沉重负担, 并且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让他能正确认识自我, 我特意安排了一次拔河比赛。我指定他当“龙尾”负责掌舵, 并且让他分别到两个组“任职”, 这时奇迹出现了, 他所到的组每次都会获胜, 在后来的自选队员分组比赛中, 他竟成为“明星”, 备受同学欢迎。从那以后, 同学们都不再嘲笑他了, 而他也不怕上体育课了。

点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如果只看到劣势而看不到优势, 那肯定会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所以, 我会根据每一个同学的特点, 充分展示其长处, 激发其自信心, 从而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三:跑“13秒6”, 连他自己都不信。

唐月莹是165班的一个女同学, 身体素质差, 个子矮小, 体弱多病, 她的体育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差的。在我宣布要进行100米跑测试的第二天, 我问她有没有信心及格, 她只是摇头。

前两次适应性训练测100米时, 她的成绩都是16秒多, 离及格成绩还差很远。我又找到她, 问她感觉如何, 她还是摇摇头。我对她说:“当你跑100米的时候, 你只要想自己是在跑50米就没问题了。”她不太理解我的这句话。之后我又教她正确的跑姿、注意的地方, 并且教她进行辅助性练习。100米跑测试结束了, 当我宣布唐月莹成绩为“13秒6”, 同学们都发出惊叹的声音, 连她自己都问:“邱老师, 你是不是搞错了!”我大声地对她说:“没有, 成绩非常准确, 就是13秒6。”下课后, 我找到她并问:“在此之前你相信会跑出这样的成绩吗?”她说:“不相信。”我鼓励她说:“其实你完全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今天不是已经实现了吗?关键是你平时缺乏自信心, 你总觉得自己不行, 从此以后希望你记住只要自信就会成功,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从此, 她完全变了一个样, 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特别高, 体育成绩也稳步上升。

点评:

8.做学生的朋友 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八

【关键词】民主 公正 心理换位

一位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而对于学生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关系到这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对班集体的关心与热情,这是我们今天要面临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发展性人才、创造性人才,这不单是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育忽视了人的心理素质对自身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只有身体的健康,还不能说是一个完全发展的人,只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健康的人,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宽松的教育环境里,愉快的学习,积极的探索,体现个性风采、成为能够适应环境的新时代的合格人才。这才是成功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与威严的,而学生对教师是又敬又畏。班主任对班级里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处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只能唯唯诺诺,哪敢吐露心声,以至与老师的矛盾日益加重,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要将一个个性格各异、基础不同的班集体调理成班风积极向上,学习井然有序。要成为学生喜欢、尊敬、信赖的好老师,就应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既把你当成良师,又把你当成益友,他们能把心中的小秘密,心中的不快和委屈,都愿意向你倾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利于使每个学生把班集体当成一个家,共同积极参与创造一个优良的班集体。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民主关系,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如果能“蹲下”与学生相处,师生之间必能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共鸣!我是一位年轻教师,我在第一次班会课上说:“同学们,我与你们的年龄比较接近,不一定要求你们称我为老师,但做你们的大哥,从年龄上至少说得过去,我现在已经把你们每一位同学当成了我的朋友,那你们呢?”我发现学生们在惊愕了几秒钟之后,马上拍手表示欢迎。我接着又说:“今天,我们有缘聚在一起,我希望我们能共同渡过这短暂而有趣的一年,给我们的将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希望大家就怎样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接着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顿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不管是好生还是差生都积极参与,使他们觉得共创优秀班集体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师生都应以本班为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于是,同学们纷纷各抒己见,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订立了《班级公约》。由于《班级公约》是学生自己参与订立的,他们都愿执行并且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习自觉性增强。实践证明,我所带班级在每一次考试中,成绩往往名列全年级前茅,而各项文体活动也获得较好成绩。

其次,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尽量做到“公正”。在学生的心目中,特别是差生的心目中,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班主任,不能对学生有偏见,也不能对学生有“偏爱”,要公正处事,做到“一碗水要端平”。我初上工作岗位时,所接的班上有位学生叫史佳成,该生调皮、捣蛋,不做作业,对集体活动不热心,成绩非常差,在小学里就是出了名的。老师们都认为他无药可救,对他产生了厌倦情绪和怨恨心理,家长对他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他自己也认为反正老师不喜欢他,家长也管不了他,就更加随心所欲,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有不小的影响。然而我发现,该生好动,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我提出让他当体育委员,我找他谈话,笑着对他说:“我想叫你在老师、同学中有个全新的形象,就看你怎么做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担任我班的体育委员。”他激动而又怀疑地看着我问道:“钱老师,你相信我?”我点点头……以后,他果然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中,我班获得了优异成绩,而他本人也获得了几个奖项。我抓住这点,及时找他来谈话,我对他说:“你喜爱运动,辛勤的汗水和永不服输的劲头,使你在运动场上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我想在学习上你也一定不甘落后,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加油啊,我等候你的佳音!”与此同时,我也不时指点他文化课,进一步促进了他思想的转变,使他消沉的心焕发了朝气,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并积极向团组织靠拢。每一个老师都说:“史佳成变了!”初中毕业,史佳成考入了丁山一所职校。另一方面,好学生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学习委员殷×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而在一次测验中,有学生报告她作弊,于是我找她谈话,使她认识到错误,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批评。一桩桩小事情的恰当处理,使同学们觉得我对同学很“公正”,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第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信任你,向你吐露心中的秘密、烦恼,有时并要求你为他保密,你在为他解决烦恼的同时,一定要信守诺言,为他保密。甚至有时也可设身处地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你也会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心声,有助于正确处理班级事务。

第四,要注意心理换位,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教师,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

教师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己有理就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赔不是。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连续做了几年的班主任,事实证明: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可以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不仅有助于建立优良班集体,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觉悟。我所带的历届学生在毕业后仍念念不忘我这个班主任,经常写信给我倾诉学习中的困惑和心中的苦恼,而我也是有信必复。直到现在他们聚在一起时,会自豪地说:“想当初我们班是……”

9.心灵的小品散文随笔 篇九

初夏的午后,泡一盏清茶,独自坐在桌前,百无聊赖的打开电脑。 想接着写刚刚开了头的小说,可脑子里竟是空白一片。不知怎么了,原本如水平静的心最近却莫名躁动起来。因为心中想装下所有倾心的女人,于是与爱人的感情似乎出了一点点危机,惦记着把来世的财富先收入囊中,就忽然觉得赚钱的节奏好像也慢了下来。偶尔刮些彩票,居然连两块钱都不中!手机响起的.时候不是移动公司提醒余额不足就是朋友讨债,我感到生活简直是受罪。难道我活着是个错误?(引用友人语)人活到我这样的境界也算很难得了。

尽管过着清苦的日子,偶尔远方朋友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短信都会令我欣喜非常。被人牵挂着总是一件幸福的事吧!明白这个道理,我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个最不幸的人。于是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当情欲和贪欲不在思想里时,一心想着我可爱的那些文字,想着怎样用它们表达我的感受,这仿佛成了我逃避生活唯一的方式。前几年抱怨过自己总也写不出精彩的东西,现在想来挺可笑的。抱怨自己证明活的还不够成熟,心态不好。现在我很成熟,心态也很不错。许多朋友羡慕我能苦中作乐,那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听说朋友失恋,我庆幸自己枕边还睡着一个爱我的女人;看到大街上飞驰而过的救护车,我想我的身体最起码非常健康;那次在地下通道有乞丐向我伸手,我的虚荣心居然也膨胀起来,虽然没给他一分钱,可自我感觉比他活得体面多了!听说某某自杀,我觉得我还能勉强活的下去…….有时候我怀疑自己不应该属于这个年代,要能选择的话我倒情愿去过五百年前的生活,或者再久远些。总有这样想法是因为我跟不上生活的步伐,复古和怀旧的情绪使我越来越压抑了。然而就在懊恼和压抑中居然生出一丝窃喜,那是认为我比别人都更懂得活着的情趣。所谓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方式,小凡人也会有大富豪所不能体会的快乐!一块饼,一碟咸菜,一杯清茶,一份恬淡的心情……比之那些鲍鱼,龙虾,人头马似乎来得更真实更持久吧。而且有一种小滋润,小感动在其中,只能意会的感觉。

爱人总说我把穷欢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告诉她我是懂得去珍惜生命才自娱自乐的。一个穷困潦倒长的平庸的中年男人每天挽着那个身材较胖,肤色略黑的‘小家碧玉’也觉得人生充满阳光和希望,原因很简单,他俩都有一颗充满爱意的心。

10.远离心灵的枷锁心情随笔 篇十

人之初,心灵宛若小溪般的清澈,散淡而随意。随着年轮的更迭,心灵深处便慢慢的滋生了一把把枷锁,让你与烦恼和无奈不期而遇。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是用来享受的。人,来到这缤纷的世界,就拥有了日月精华的沐浴,四季旖旎的更迭。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光阴里,不经意间,人们在快乐中派生出烦恼,被油盐柴米所扰,让人情世故所困。心灵的枷锁默默的发力,致使人生黯然失色。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本身就是得与失的衔接,顺与逆的更迭。无论何以平静的.水面,在风儿的呼唤下也会泛起层层波澜。无论何以沉稳的山脉也总会在起伏中延绵,说不定还会有山崩地裂的壮观。江河无论何以柔弱,也总要承载万吨巨轮的乘风破浪。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担当,人生不满百,又何去常怀千岁之忧。

人生,总会在一次次纷扰和无奈中,尽其智慧的能量,在穿越一次次纷扰中实现了一次次超脱,最终坚守了心灵的明媚和透彻,在漫漫长夜的苦度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黎明。

那年的春,我结识了一位浪迹于邢台的孤寡老人。他借居的小屋很久无人居住,虽低矮潮湿,却收拾的井井有序。晨练的人们路过他的门前,透过那四块玻璃拼凑而成的窗子,就会看到灯光早已亮起,听到半导体播送着国内外大事。

到了春季,小屋绿茵环绕,花香四溢,无不让人驻足欣赏。每每周末的早晚,我会到小屋小坐。老者总说,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能喝上粥,吃上白面干粮,捡一天废品,也能赚个十块八块的,不愁油盐柴米。这屋子虽然憋屈点,但冬天可挡风,夏日可以避雨。临近年关,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老者说,过年回家一趟费用大,家里也没什么亲人,加上交通拥挤,不回去了,并约我过年到这里喝两杯。

年近七旬的老人,只身飘泊,谁又说没有孤独,不谓凄凉呢!然而,当一个历经磨难和艰辛的生命穿越了苍凉,又总会在艰难的生态中迸发智慧,在崎岖的道路上拥有坚强,在少许的收获中派生一抹知足和淡定。总能不时地遥望到旖旎的未来,日复一日的积淀着生命的勇气,以知足常乐的情怀,把人生定格在明丽如花的时光里。

人生是一个圆点,终点总要和起点相融,一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再多的梦想,再多的财富,再多的遗撼,再多的留恋,随着生命的延展,也终将在一片黄土中成为永恒。

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的心灵平添羁绊,接纳那些人生的纷纷扰扰呢。无论人生的驿站怎样的迁徙,一定该坚守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旷达,让我们在闭上双眼之际,便能看到大千世界的美仑美奂,当我们掩上双耳,便能听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这是何等的美妙啊。

11.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篇十一

一、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入门的第一步,这就像初学说话的孩子,先要跟着大人的话学,把别人的话学的遍数多了,自己也就会说话了。说透了,阅读就是为了模仿,模仿别人文章的立意、构思、写作技巧、语言。

阅读是为了模仿,所以阅读时须注意积累。怎样积累呢?积累的方法很多,像摘抄读书笔记、剪报、制作资料卡片等,具体方法可因人而异。积累的内容大到名著中的章节,小到一篇文章中的精彩段句,甚至优美词语。积累工作贵在坚持,日积月累,自己的文库就会逐渐充实和丰富起来,写作时,只要大脑遥控一暗示,马上就会从文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积累多了,还会出现奇迹——产生灵感,写作时思路开阔,语言丰富,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相反,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有时有感想却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应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我们教师的第一阵地,在讲课中,特别要注重阅读教学,将课本中的范文指导学生分析,让同学们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细细揣摩品味其含义,并且把优美的词语随时记录下来,仿写句子。让他们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其次应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文字兼美的好文章的。同时,写作又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正因为如此,有些学生才会每每一听说要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对学生的那些优秀作文,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享受被肯定、被赏识的欢乐中,寻求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

二、观察思考是写作的前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生活相分离,失去了生活这片沃土,作文这颗种子就无法发芽了。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领会。在写作文时,虽然常常是冥思苦想半天,也写不好文章来,又不能不交,最后只好去胡编乱造了。写作的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因为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才能有生命力,才能起到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眼睛看,观察必须与思考同步进行,只有这样,观察后才有收获,否则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此,观察不能简单地用眼睛看,更要用脑思考,用心体验,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有那么多可写,值得写的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三、修改是最重要的环节

初写成的文章,就像刚做好的毛荐家具一样,虽有形状,但并不美观,还需要“打磨、刷漆”——认真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学生往往写完作文,一遍也不检查,不修改,急急忙忙交给老师完成任务。针对这个现象,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修改呢?首先,学生应学会自我修改,可以围绕文章的中心,从大处入手,将那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段删去,若内容不充实,可进行补充,若结构不合理,可进行调整;还可以对每个方面都认真推敲,看中心是否明确而突出,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语言是否简明、得体、连贯,用词是否准确,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等。其次,教师应摒弃作文“精批细改”的传统做法。我在教学中注重把批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批互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间接提高学生能力。

12.放飞学生的写作心灵 篇十二

一.巧用名篇引领学生释放心灵

释放学生的写作心灵,借助《丰碑》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写作的顺畅和情感的自然宣泄。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

《丰碑》中的将军是在不间断的前提刺激下完成富有个性形象的刻画的。

第一处刺激及将军形象刻画是:行军途中意外的“许多人围在一起”———将军喊——警卫员回复。思维合理,情节真实简练。

第二处刺激及将军形象刻画是:“冻死一个人”。将军的一系列反应:神态“发愣”、动作“走去”、视觉所见、心里所想。滴水不漏地表现了一个将军对普通士兵的关注。

当将军知道“冻死的士兵身上没有御寒衣物”和“这就是军需处长”时,作者同样表现了将军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

通过对《丰碑》的解读,学生似有所悟,发现了自己写作的误区。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不断运用教材或类似《丰碑》型的短小的文章,或题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强化学生放飞写作的意识,适当引领,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

二.勇于用学生的败笔引发学生自我绽放

学生的生活体验其实一点都不少,他们是进城务工子女,这些学生单亲家庭多,生活条件差,远离老家的多,父母在外为了生计打拼的多,遭遇生活偶然变故的也比较多……,针对这些情况,学生的心灵体验会更丰富,然而学生总是抒发不出来,好像自己是旁观者。我针对学生思维封闭的状态,通过课堂会诊的方式借此打开学生的思路。

【原文1】那天,学校要交饭费,妈妈把钱给我放进了书包里,并告诉我千万别放在手里,可是我觉得放在书包里不好,在路上,我还是把钱拿了出来。

首先我让小作者向同学交流他的写作背景,便于其他学生正确诊断。该生交流中我们知道:“妈妈给了我钱,我不听叮嘱,最终把钱丢了,而妈妈意识到我的固执,一路跟着我,半路捡到钱并送到学校的故事,反映妈妈对我的无奈和关注。”

学生1:既然这是文章的引子,建议详写:详写出母女对话,详写出我的固执的心理,从而为下文丢了钱自责内疚做铺垫。

学生2:可用对话描写表现我的不耐烦,或用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对我的失望,这样文章的人物形象更丰富。

【改文1】那天,学校要交饭费,妈妈把钱给我放进了书包里,并告诉我千万别放在手里,我想,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也不是第一次带钱到学校,妈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真是烦人,妈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爱唠叨的呢?还是我和妈妈间有了鸿沟,听着妈妈的唠叨,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折磨。下了楼,我还是自作主张的把钱从书包拿出来,放到了校服的上衣口袋里,这样我随时都可以摸摸它的存在,这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改写后的版本各有侧重,选取一例,足以展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趁热打铁,我抛出了第二篇败笔。

【原文2】那天,刚放学就下起密密麻麻的大雪,我匆匆忙忙的快跑回了家,回到家,我把身上的雪全部用手帕把雪拍了下来了。换好了鞋,一走进妈妈的房间,看见妈妈正躺在床上,我于是就把书包放下了。上前,摸了摸妈妈的额头,一摸觉得妈妈发烧了,于是,我便拿出我自己存的钱去给妈妈买药,没过十几分钟,我把药买回来了,就急忙给妈妈倒水,让妈妈起来吃药,吃完以后,就让妈妈上床去睡觉,我于是就去写作业去了。当时,我在想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最开心的。

学生1:“密密麻麻”用的不恰当,应改为“纷纷扬扬”;“匆匆忙忙”和“飞快重复”;“换好了鞋”与中心无关,去掉。

学生2:“前面张杰说的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个同学和她妈妈一点感情也没有,也许是两个个聋哑人,为什么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语言描写?妈妈病了,神态如何?动作有什么变化?我的内心是怎样的?我是怎样关心妈妈的?我对妈妈说了什么?我内心是怎么想的?遗憾,太遗憾了,感觉是第三人称写的,细节没有写出来。”

虽一针见血,却掷地有声,小作者本人还有其他同学都受到了启发,围绕小作者提供的写作背景和学生的评改意见,我让每个学生改写,学生改写后的作品生动、细腻、感情真挚,如身临其境。

更麻木的是下面同学的作文,她写的是由于妈妈的唠叨让她反感,所以一气之下离开家门。到了车上,得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奶奶的关照,通过对比更表现妈妈的冷漠。

【原文3】她见我转过身来,就急忙的说,“车上人太多,你没地方把,怕人摔着,所以我把着你。”我不好意思的说了声谢谢。(她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在评改作文中,我反问学生,这么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到你个子矮既够不着公交车上方的把手,又因为人多,没地方把住身边的把手,在你难以保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老奶奶看在眼里,担心在心里而把着你,面对这么善解人意,这么慈祥和蔼的奶奶的举动,你难道就一个“谢谢”就表达了你的当时感情么?学生马上否定了这个同学的这种近乎窒息的思维,七嘴八舌开动脑筋,回放当时受助画面展开思维进行想象。

第一种思路是:当奶奶说明她的善意后,我对奶奶进行观察,写奶奶的外貌,着力表达奶奶的慈祥。

第二种思路是:写我与奶奶的对话,诠释奶奶关注我的内因,表达奶奶的善良。

第三种思路是:写自我感受即心理描写,表达我对陌生奶奶的感激之情。

……

13.让心灵去游览的心情随笔 篇十三

每天早晨,望着初升的朝阳,听着依稀车水马龙的喧闹,品着一杯醇香诱人的咖啡,揭开轻松的序幕,简单而又美好的生活、

渴望这样一种幸福的生活、

每天堆积如山的作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桌边奋笔疾书,看着渐渐模糊的`字迹,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种恐惧,让人喘不过气、于是我学会忙里偷闲地写日记,做手工,听听那些舒缓愉悦的歌曲、

在一片混沌的脑海中,我似乎更期待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愉悦,渴望一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丽爱情,期盼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珍贵友谊、

我喜欢蔚蓝的海洋,清澈的天空,闪烁的繁星,初升的朝阳和皎洁的月光、

也许对旁人来说,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可对我来说,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成了心底最美好的眷恋、

一架单反,一个背包,一颗说走就走的心,我尽可以踏上美妙的旅程,带着那颗稚嫩的心,随我走到海角天涯、

纵然身体上的束缚,可依旧阻挡不了心灵的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那刻,任凭它遨游天际,望眼下繁花满地、

14.触碰心灵的优美散文随笔 篇十四

静夜里独对窗外的街灯,听一筝曲净化频频悸动的心灵,抚慰自己在四个季节里,积攒出的、沉甸甸的、未圆的梦,昂首远山含笑,低眉近水盈盈。往事依稀朦胧,山水相逢如梦。纵然眼前浮现多少画面也都已沦为曾经。即便生活为我设下一座座迷宫,即便岁月锈蚀了我要按响的门铃,我依旧执着地行走在诵读诗词的途中。

★ 触碰心灵的经典语录

★ 关于触碰心灵的经典励志文章长篇

★ 触碰心灵的人生感悟经典句子

★ 心灵的优美散文

★ 触碰自然的那一刻作文

★ 心灵的叙说优美散文

★ 触碰你内心的经典个性签名

★ 关于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心得体会

★ 跳槽前不要触碰的五个底线

15.诵读——净化学生的心灵 篇十五

一、快乐学习——重构学生的思想体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通过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有兴趣, 课堂才能有效果。学生只有接受老师, 才能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 因而, 我时刻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态, 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让学生接受我, 最终接受我的教育。

二、阅读经典——滋润学生的精神境界

阅读, 它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 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 即借助视觉感官, 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虽然古人曾把阅与读分开, 阅是看, 读是照文字念诵, 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讲, 一般材料主要是阅, 对其中精要之处不妨去读, 所以把它们合起来。

(一) 获取知识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虽然知识的获取途径有两个, 一个是实践, 一个是书籍, 但是一个人的生命有限, 能力有限, 要想万事都亲自经历是不可能的, 所以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书籍就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了。

俄国作家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 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 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未来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人类的全部生活, 会在书本上有条不紊地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 而书却留存下去。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 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 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 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的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白, 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书籍, 是人类知识储存和传授的极有力的工具。从书籍里, 人们可以迅速汲取人类几千年进化所积累的知识, 使智力的发展一日千年, 能冲破时空的局限看到世界, 使视野的广阔增加万倍, 能超越独自思维的单信道联系, 从几辈人获得大量信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 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只能是阅读书籍。

学生开学之初, 我教给学生的第一篇课文就是荀子的《劝学》 (节选)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功底薄的特点, 我第一步给学生诵读一遍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一句一句地领读, 让学生感受词句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像这样难以理解的语句把它提炼出来, 加以重点分析。第三步把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几句话连在一起领着学生阅读。第四步, 分段阅读。第五步, 让学生自己齐读课文, 注意节奏变化。第六步讲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第七步,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通过这七个步骤从易到难、从弱到强, 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亲近了学习, 接受了荀子所提倡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通过这一套诵读方法的实施, 85%学生都能把《劝学》背诵下来, 而且背诵《劝学》也成为学校历次大型活动必展示的一个节目。

(二) 形成技能

虽然技能是在训练的实践中形成的, 但离开知识的指导训练是空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在书籍中寻规律, 寻方法, 在书籍的指导下, 通过不断地训练形成自己的技能。

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书籍是劳动的工具, 所以培根说:“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前苏联有一个被称为“宇宙之父”的科学家, 名叫齐奥尔科夫斯基, 他少年时期患猩红热, 不幸耳聋, 被赶出学校。按说他成才无望了, 但他从莫斯科有名的图书馆里得到了书籍的滋养。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从书架里成长起来的他, 要求到一所中学当数学教师, 学校一考试, 这位仅二十岁的年轻人显露出来的数学才能, 使人们惊叹不已。校长急忙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回答道:“书籍是我的老师。”通过阅读, 人的各种智力技能都会得到发展。发展的技能, 除专业性的外, 一般的感知技能、记忆技能、思维技能等也都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三) 寻找精神寄托

现在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偶像, 不是周杰伦, 就是蔡依林, 把自己的精神都寄托在娱乐明星身上, 问问他们谁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偶像的, 一个没有, 他们大都与父母有隔阂, 看不起父母, 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一片荒芜, 蔓草丛生。怎样让孩子的心灵纯洁质朴起来, 一直是我最担忧的问题。还好我找到了解救孩子心灵的东西, 它润胃养心, 沁人心脾——温暖的散文。我记得在我讲课文老舍的《我的母亲》时, 我通过配乐诵读, 让学生感知到了:母亲虽然在物质上一贫如洗, 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 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一世。通过引导阅读, 使学生了解了母亲的艰辛, 感觉到了母亲的疼爱和抚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了解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很脆弱, 只要是用心引导, 其实他们可以变得很简单。

16.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篇十六

“王老师吗?”电话里传来家长的询问。“噢,我是。”我应道,这是刚转来的学生黎明的家长打来的。孩子基础比较差,最让人头疼的是字像茅草一样漫天飞,“遮天蔽日”不易辨认。

“这孩子的字写得真不好,错得也多,给您添麻烦了,家庭作业我经常撕了让他重写,有时气急了也常常揍他。”听得出家长在说起孩子时仍有些难为情。“今天下午放学后他一见我就高兴地嚷了起来‘妈妈,王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的字进步了’。那高兴劲儿甭提了,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些不相信……”

听着电话,下午的一幕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放学后,黎明改完错,拿着本子给我检查。他从座位上站起来,看了看作业,又坐下,用笔勾画了几下。然后又站了起来,又检查了一遍,才向我这边走来。估计是怕老师的斥责与批评,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当他怯怯地站在我的面前,看着他那近乎“山河依旧”的字,我没有皱眉,也没有叹气,而是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那堆满稚气的脸蛋,温和地告诉他:你的字有进步……孩子紧张的神情顿时放松下来,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颇有些女孩子的娇羞。

“王老师,你知道吗?我每次撕作业或打他时,他那可怜巴巴的眼神都像在哀求我:‘妈妈别撕了,妈妈别打了。’每一次我也很难过,可每次他为什么总写不好呢?”家长说着说着又激动起来,有些泣不成声了。

我被家长的话感动了,自己的一句自然而然的话,一个小小的爱的举动,竟会产生如此情感效应是我始料不及的。

17.给心灵一个删除键的杂文随笔 篇十七

人生苦短,谁能避开伤痛?但,能自行删除苦痛的,很快走向快乐;总是忘不了痛苦的,会难以自拔陷入苦海。一切,都在自己的身上。

其实,有一个无形的删除键,就掌握在我们手里。

记得看过这么一句话:痛苦的人,是因为记性太好。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实没道理。

能否放下痛苦,与记性无关。那个无形的删除键,是人生理念,是生活态度,听到是意志和毅力。能否放下伤痛,不是理性所能指挥。往往心理明白要走出来,但阴影却总挥之不去,总在夜深人静或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出来纠缠。若,不是真的正视痛苦,看淡痛苦,想删除痛苦,那只是一种愿望而已。

要删除痛苦,就给心灵一个删除键。

佛经里有个小故事,说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毕恭毕敬,什么事都看着师父,走到河边,一个女子要过河,老和尚背起女子过了河,女子道谢后离开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着,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女子过河呢?但他又不敢问,一直走了20里,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师父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20里还没放下。如此,师父因为坦然,所以放下,所以能够从心里将那所谓的不该删除。

心灵的删除键,依赖于坦然的心态。那些不该的、有伤害的,带着痛苦的经历,就当是人生的必然,坦然面对。

纵然柔弱,纵然一时难以排解,那哭过之后,痛过之后,后悔之后,也该面对,也该淡然。一旦淡然,就轻如云烟,就不会压入心底,就可以启动删除键,就可以从心灵慢慢删除了。

18.心灵的宁静心情随笔 篇十八

寻求心灵的宁静,是我后半生的功课。在喧嚣的都市行走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年轻的心,总是驿动。随着年岁的增长,喧嚣渐渐远去。繁华与尘俗不能够左右,寻找心灵的宁静。

正如此刻,我坐在这里,我的灵魂也在,我们一起静静看夕阳西下,灵魂与肉体,从未有如此的协调与统一,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美好。这一刹那即是永恒。肉体的软弱,它时刻与生活做着妥协,它需要安逸与浮华的东西。而灵魂的尖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将出来,以凌厉之势,呵斥肉体的软弱与无能。灵魂与肉体的斗争,从生命开始那天就存在。只不过,孩童时,因为世界的简单,肉体与灵魂总能够和平相处;而青春年少时,灵魂放浪形骸,常常是不见了踪迹;待到人到中年时,生活渐渐安静下来,灵魂的存在感强大起来。肉体的感觉是直观,我们会感觉到痛,会感觉到情绪的低落,感觉到某种渴望与需求。而灵魂,对肉体的直观反映,会做出种种的反醒与批判。我有时逃避着灵魂,不去深究它如何让肉体感到不安,但它有时候却让我莫名地睡不着觉,有时候会莫名的在某种事物面前,给我难堪。说这话的时候,我代表着肉体。我知道,要想寻找真正的心灵宁静,灵魂与肉体必须和平共处。

那么,如何让灵魂与肉体取得统一呢?!我想,建立起一个人生的`信仰,这是关键。无论这种信仰是来自于宗教还是自己精神的,都非常重要。因肉体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就是信仰。灵魂是连接精神与肉体的中介。我想,一个人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那么,他将是喜悦的。顺应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是万物之源,由此而建立的精神世界也是坚固与宁静的。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其精神思想,是要人忍让与宽容,放下与看淡。我们不必刻意以形式去信仰某种宗教,如果能领会到宗教的思想精髓,心灵是宁静而祥和的。

关于情感。我们无论是谁,都是孤独地生,孤独地离开尘世。父母兄弟姐妹爱人与儿女,只是陪伴我们走路的人,无法代替我们思考与生活。我们除了对他们应尽责任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哪一种情感,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为自己尽责任的阻碍。很难想像,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对自己不负责任,怎么可能做到更好地为他人尽责任,更好地爱他人呢?!即使说爱,那也是空洞无力的。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尽责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19.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十九

第一把:爱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它们心中自尊和进去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工作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小男孩,聪明伶俐学习还可以,可就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还经常逃学,他的父母知道他逃学后,经常是一顿打。针对这种情,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及时的和他谈心,并到半路去接他,与他讲理想、讲人生,他家离学校远,中午我就让他和我一起吃饭,饭后我和他一起玩篮球,并帮他补习功课,一个学期下来,他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一个正优秀的学生,当看到他站在领奖台上的甜蜜笑容,作为教师我为他骄傲,自豪。现在每当收到他的祝福,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这是爱的力量。

第二把:童心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时,就会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了,这一点在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除了应具备朋友的真诚、亲密、关心等特点之外,关键是要保持童心,这是消除师生之间思想隔阂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付之于实际呢?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关注并参与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比如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个游戏等等,我带过一个班级,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期间我一同与他们玩篮球,打乒乓球,参加学校的文艺节目排练……现在学生虽然毕业了,但我经常收到他们的电话,信件、礼物等,感到非常的欣慰。当教师同学生自然地打成一片时,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双方的交流就会不知不觉地水到渠成。

第三把:耐心

爱一名优秀生不难,但爱一个屡教屡犯的捣蛋鬼、后进学生就会难一些。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碰到过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弱智孩子,碰到过爱打架爱骂人的“后进学生”,但我始终保持一种心态——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高明的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教师的真诚关心、持久热爱,才能熔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激励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自信之火。千万不能因为行为上的反复就放弃教育,或采取抱怨、讽刺、挖苦的态度,那样会前功尽弃。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用我的宽容、我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有一个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由爷爷奶奶照管,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又十分调皮、捣蛋,又会惹事、闯祸的男孩子,一次次的教育,一次次的保证,一次次的犯错。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不断的失败,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改变了教育方式。之后,当老师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个“笑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一天,他又闯祸了,他把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打伤了,老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耐心地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看到他无动于衷的样子,我忍住了内心的恼怒,继续耐心的对他说:“老师真心地希望你成长起来,这么多次了,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老师的心吗?老师希望你开心的学习,快乐的做人”,他哭了。后来,他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我又让您伤心了,我要做个懂事的孩子,一定改正缺点,让您不再为我伤心、担心,让你开心。

第四把:诚心

关心、热爱学生是一种真实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它不是做给学生看的,更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做教师的应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成长着想,要深入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难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曾经有一个字写得不好的学生,每次作业,他写得歪歪扭扭的。对此,我总是说;“来,让老师示范给你。”“你瞧,这个字多美。”当孩子犯错误时,老师既要真诚地指出他的错误,更要给他希望。无论是亲切的交谈,还是严厉的批评,无论是满意的微笑,还是恼怒的火气,甚至伤心的泪水,都应该是真实的,诚挚的。我们用“诚心”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20.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篇二十

关键词:心灵;向上;健康;自信

一、教育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灵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作为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他们,尤其是因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特殊原因造成的特殊学生,更是要给予更多的爱,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知道即使我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老师和同学们仍然喜欢我、关心我、信任我!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在我校美术部2011级一班,有这样一位小学生,她肤色白皙,衣着整洁大方,长得乖巧机灵,每次完成的作业无论是构图的创意、色彩的配置还是工艺的精湛程度在班里总是屈指可数的。正是这样一个女孩,她的听力却有着较严重的障碍,说话的语速也很慢。然而她给人的印象却是健康乐观、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课堂上,她专心致志看老师讲课,也在努力地听,认真细致地调色、作画;自习课或业余时间,经常能见到她手执狼毫,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每次讲完课,我都会走到她的课桌边,放慢语气询问她有没有不懂或不会的,而后再把所讲要点及方法一一写在纸上给她看,看完后她会微笑着朝我点点头,表示已领会。有一次看到她画了一张公益广告招贴,是“反腐倡廉”的主题,其中有一句提示语这样写道:“心灵要纯净、向上……”我豁然明白:“这不正是她的心声么?”正是因为如此,才使这样一个有着生理缺陷的姑娘对生活有着如此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态度让她时刻看起来都透出一种阳光的美,这种美有自信、有从容,更有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豁达!

与此相反,在生活中,有一些少年,体格健全,各种条件优越,却心生邪念,锒铛入狱,悔恨终生。所以说,有时健康的心灵比健康的体魄更为重要。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采访上帝。在故事中上帝回答了一个叫彼得的人许多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提问:“作为长辈,上帝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子女?”上帝答道:“每个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一个健康身体里面的健康心灵,并且要为打造心灵的健康而不断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灵,人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虽然是一则小寓言,但道理却十分深刻。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自成一个宇宙,它高深莫测,而人生其实就是对这个宇宙的一次探险。在这中间充满了惊险与挑战;这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感到茫然、不断收获,又不断感到失望与不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以“爱”为出发点,以健康的心灵托起一片美德的天空,让心灵摆脱烦躁、摆脱诱惑、摆脱痛苦,心灵被美德所占据,烦恼、纷争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有这样一位哲学家,他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后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旷野上,并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旷野里长满杂草,怎样除掉它们?”弟子们非常惊愕,觉得这个问题怎么如此简单?于是有的便回答只要铲子就行了,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挖掉根……最后哲学家让他的学生各自回家,说一年后再在此地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已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这则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心灵就像一片空旷的大地,上面可能杂草丛生,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铲除上面的污垢甚至邪恶的幼苗,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在心灵的田野上种下一片期望的种子,收获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学生学会自信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完完全全是一张白纸,这时候的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卑与自信的概念。只是当有了意识,我们从外界得到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对自己产生了负面的认识:不够漂亮,长得不够高,学习不够好,没有什么特长,家里不够有钱……于是,在这种自我否定中,我们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快乐。

这里有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我是一个蓝色和雪青色的女孩,我有时像雪青色一样快乐,有时像蓝色一样忧伤。我长得不漂亮,眼睛好小好小,还有一点胖。我有一点小小的烦恼,我胆子总是很小,从不敢在好多人面前唱歌。本来我唱歌很好听,可是一当着全班同学唱,就跑调。还有体育课,老师让我们翻跟头,一想着当着同学的面,我就很害怕。

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我想克服自己的胆小,整天快快乐乐的。

由此看来不自信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巨大伤害,还影响到生命的质量,影响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如何让自己更自信?具体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介绍一些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和原则。

1.告诉自己:“我喜欢你!”同时发现自己的长处。

2.跟自己的缺点和解。

3.原谅自己曾经的失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4.把和他人比较变为和自己比较。

5.接受他人的赞美,同时学会他人的长处。

6.增强自己的实力,用实力证明自己。

总之,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带给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健康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快乐成长。

上一篇:高二作文《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下一篇:全面小康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