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2024-11-14

预防医学(精选11篇)

1.预防医学 篇一

为了进一步确定卫生学与社会医学内容作为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我们将卫生学与社会医学的基本内容设计成问卷,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师39人、预防医学专业教师24人、临床医生147人,共计210人、三类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确定内容的取舍和两部分内容的比例调查结果发现,三类对象对各个问题重要性回答的趋势是一致的,为我们取舍内容提供了依据,例如卫生学部分的土壤卫生、工效学因素、化妆品卫生等,社会医学中的卫生服务研究、经济文化因素等内容,有较大比例的人认为意义不大,我们就精简或取消了这些内容。

卫生学主要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徤康的影响。历来将环境划分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食物三类,但是,一些毒物在生活环境中有,在生产环境中也有。因此,在写这些内容时,存在着交叉重复的问题。根据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于1991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中关于“影响徤康的主要因素包括食物、生物、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的精神,参考国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71中,对环境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食物等。我们将环境划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食物营养等,从而避免了一些交叉重复。

2.预防医学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预防医学课程以及与预防医学有关选修课程学习的部分大三本科学生共290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9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28%。其中男生101人, 女生184人;护理专业100人、精神专业95人、临床专业9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实习内容的要求, 涉及预防医学的校内实习问题、社区实习问题及疾病控制中心实习锻炼的问题等。

1.3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均输入计算机, 经整理核实后,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设置的认知状况

83.2%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对将来的工作、科研有帮助;60.0%的学生认为我校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设置基本合理,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内容比较感兴趣, 并希望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58.6%的学生希望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现场调查技术课。

2.2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见表1)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3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实习内容安排的建议 (见表2)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4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进入社区实习相关情况的调查

学生感到参加预防医学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者占2.5%~13.3%, 84.2%的学生希望将来能够参加社会实践, 大部分学生 (91.6%) 认为安排进入社区实习是有必要的。有60.0%的学生希望社区实习安排在校内学习期间, 28.4%~30.9%的学生认为进入社区实习的时间应为2~4周。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社区实习内容的要求见表3。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2.5 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相关情况的调查

90.9%的学生赞成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 27.0%~33.7%的学生认为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时间应为2~4周, 42.1%的学生希望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安排在校内学习期间。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对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内容的要求见表4。

注:与男生比较, *P<0.05;与护理专业、精神专业比较, #P<0.05

3 讨论

调查发现,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 要求增加有意义的预防医学实验课内容和进入社区、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进行模拟角色表演、在模拟实验室教学等方法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都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校实习一般采用计算器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机的应用很少, 所以学生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实习的要求较高。一般医学院校女生较多, 特别是护理专业, 由于其性格特点, 在校期间精力主要在学习上, 对未接触过的知识好奇心强, 所以女生对进入社区、疾病控制中心实习及锻炼的要求更强烈 (P<0.05) 。护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临床及精神专业面对的人群更广泛, 所以在对社区实习内容的要求上, 护理专业要求更多、更强烈 (P<0.05) 。由于调查对象中部分学生在调查时仍未完成预防医学课程, 只有50.2%的学生树立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观念, 但也从侧面说明部分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 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实习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为我校进一步推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下一步预防医学实习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实习的改革中, 我们要在完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尽量满足大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同时, 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 将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预防医学及社区医学结合起来, 使学生既懂得群体预防, 又懂得个体预防[1,2], 加深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其预防医学的群体观念。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态势, 对疾病的预防教育观念实行4个转变:从传染病预防扩大到一切病的预防, 从重点预防扩大到全面预防, 从技术预防扩大到社会预防, 从生物预防扩大到心理预防, 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解决两者之间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凯, 王学春, 陈廷, 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11) :1006-1007.

3.预防医学 篇三

【关键词】临床医学 社区预防 医学实践 效果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40);泸州医学院教改项目(2011037);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31017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5-02

1.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在社区的实践方案

1.1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参观

《预防医学》课程实习时,带教老师分批组织学生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和)疾病控制中心参观: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原则,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范围、程序,了解全科医生进行临床预防服务的模式,传染病报告流程,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等;由经验丰富的公卫医师进行基于工作案例的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讲座;带教老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医师、学生代表的座谈会,了解用人单位、学生对于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培养模式的意见与看法。

1.2预防医学专题暑期社会实践

总结分析第一阶段的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和家长告知书,并就背景知识、注意事项等进行实践前教育。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原则上回生源所在的县(区)、镇(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践。实践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程序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与儿童保健的措施及管理,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及预防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控制与预防,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预防与监测等等。

1.3实践考核与评价

实践记录表,由实践单位记录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业务能力表现评分(包括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和实习态度等);实践心得报告,召开社会实践学生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社会实践收获、意见和建议;针对社会实践单位的调查表,包括实践单位对实践形式、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等。

2.实践效果

2.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预防观念的形成

课题组调查发现经过社区实践的学生在传染病防治策略,疫情报告,儿童预防接种,全科医生临床预防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经社区实践的学生。约87%的同学能较全面、系统的阐述群体观念、三级预防观念,约69%的同学能在实践中体现出对上述观念的贯彻。因此,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让学生早日接触工作实践以适应新的医疗形势发展,使学生逐步树立了防治结合的思想,胜任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2.2有助于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责任感

临床医学生容易片面地认为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接触临床、接触患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社区预防医学实践后,主动咨询预防相关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加,学生对预防医学在今后临床工作的帮助的认可度也更高,端正了他们学习预防医学的态度。此外,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自觉性、也能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

2.3有利于增长见识、开阔思路、转变观念、促进就业

通过社区预防医学实践,学生对国家的卫生政策、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内容,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基层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较深刻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访谈中不少同学希望多安排此类实践,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本校医学生对基层卫生工作了解不够,包括对社区医生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社会价值与社会认同、发展前景、待遇等方面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他们到基層卫生服务机构的就业意愿。社区实践可以对基层工作内容、性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环境以及待遇等全方位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区卫生工作,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实践前,调查发现有71.3%的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县、乡镇医院或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疾控部门)工作。而社区预防医学实践以后,近60%的学生考虑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就业选择。实践后不少同学表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工作强度、社会认同及待遇比想象的好。因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增加学生的见识,转变观念,主动面向基层单位就业,从而提高就业率。

3.存在问题

3.1由于传统临床医学观念限制,实践效果受到影响

临床医学生社区预防医学实践与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早期接触临床有点类似,但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生对临床相关内容充满好奇,在进入社区进行预防医学实践的时候,还是更多的关注临床技能方面的学习。比如参观医生查体,结核的X片诊断及治疗过程等;对疾病监测、疫情处理与报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高,不利于“六位一体”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许是由于上述原因,基层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特别是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努力的方向。

3.2实践模式的推广上存在困难

基层单位对本校所开展的预防医学专题社会实践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认为对于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的了解有益,对于培养“即用型”人才有益等等。但也表示,如果作为长效的制度运行,需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相应劳动纪律和考核机制也需要完善。本实践模式作为教学科学研究,为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有益参考,但推广仍需职能部门进一步从人才培养的成本效益上进行权衡,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从合作方式上和基层单位进行协调。

4.结束语

预防医学实践的探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对以往的经验、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转变观念,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完善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模式。以社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培养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建好社区实习基地深化预防医学实习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05:25-27.

[2]王晓燕,雷毅雄,王家骥.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特色预防医学实习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1:43-44.

4.口腔预防医学 篇四

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

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

3、WHO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4、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

5、爱牙日:九月二十

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用于疾病监测⑤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和评价

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究 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

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 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 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 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

9、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1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②菌斑指数③牙龈指数④龈沟出血指数⑤社区牙周指数(CPI)⑥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

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

15、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

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

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

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 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 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

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 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

23龋病分级预防:一级预防(1促进口腔健康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2恢复功能)

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抗龋能力4替代疗法

24洗必泰又名氯已定

特点: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 25饮水是人体氟主要来源

26适宜总摄入量(适宜摄氟量):是指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是制定各种氟载体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

安全总摄入量(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长期超过此量将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

27每公斤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一般不应超过上限

28氟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分布排泄途径

吸收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 氟在胃的吸收机制和胃的酸度有关

分布:1血液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4 其他组织

排泄: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如:粪便唾液乳汁眼泪头发指甲亦可排出少量的氟

29氟生化功能:1适量的氟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2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离不开适量的氟3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4当氟缺乏时,可引起机体造血功能障碍5氟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6氟能阻止类脂质的吸收。

30氟的防龋机制假说:抑制防龋菌代谢生长,减少牙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31氟牙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⑴氟牙症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⑵氟斑牙病变特点是多对牙齿甚至全口牙齿对称性受累⑶氟斑牙数目的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区生活时间的长短⑷牙釉质可出现白色斑纹甚至整个牙为白垩色釉质,有些牙呈现黄褐色,严重者出现牙实质性缺损以及牙失去整体外形⑸牙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鉴别诊断: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

32氟化物防龋的方法:全身应用:⑴饮水氟化⑵食盐氟化⑶牛奶氟化⑷食品加氟⑸氟片⑹氟滴剂⑺饮茶防龋.局部应用⑴含氟牙膏⑵含氟漱口剂⑶局部涂氟⑷含氟涂料⑸含氟凝胶⑹其他局部用氟法

33含氟牙膏的种类:氟化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铵牙膏

34自来水氟化物的防龋效果和优缺点:效果:①饮用氟化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时间越长越好②饮用氟化水对恒牙的防龋效果优于乳牙③饮用氟化水区恒牙无龋儿童是非饮水氟化区六倍④从儿童期一直饮用氟化水,效果可持续到中年和老年人⑤氟对光滑面龋的预防效果优于点隙窝沟龋⑥错位牙和牙间接触不良减少⑦饮用氟化水可使牙矿化程度更好,牙釉质更有光泽,釉质矿化不全和非氟斑减少.优点:饮水氟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可行的防龋措施.缺点:①人群饮用的氟化水的量仅占氟化水总量2%-3%这样可能会造成氟的浪费或增加供水设备的额外费用②没有自来水共给装置的地区无法实施③不能完全消灭龋病,只能综合防龋措施的部分

35窝沟封闭定义: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用于窝沟封闭的高分子材料称窝沟封闭剂

36恒牙牙列中龋病好发牙位及好发牙面:下颌第一磨牙咬颌面

37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适应症①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②患者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龋倾向.非适应性:①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②患较多临面龋损者③患者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④牙齿尚未完成萌出,被牙龈覆盖⑤已作充填的牙

38封闭时机: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萌出后四年之内封闭最佳时机是牙齿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

39窝沟封闭剂类型与特点 类型:光固化,自凝固化

光固封闭剂特点:光固合成树脂有较大抗压强

度和光滑表面,比紫外光固化相比固化深度大,且花费时间较少,使用时不需调伴,可以调控操作时间,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自凝固化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花费较少

40酸蚀法使用酸蚀剂及时间:酸蚀剂: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目前认为使用35%-38%的磷酸可获得最佳酸蚀效果

时间:恒牙酸蚀时间一般为20-30s,乳牙酸蚀时间60s 41窝沟封闭操作方法与步骤:操作步骤:①清洁牙面②酸蚀③冲洗和干燥④涂布封闭剂⑤固化⑥检查

方法:㈠清洁牙面: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沾取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彻底冲洗牙面后冲洗漱口,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内残余清洁剂㈡酸蚀:清洁牙面后用棉沙球简易隔湿,将牙面吹干再用细毛刷蘸取酸蚀剂放在要封闭的牙面上㈢冲洗和干燥:酸蚀后用水枪或注射器加压彻底冲洗牙面10-15秒.冲洗时应用吸唾器随时吸净口内唾液,冲洗后立即更换隔湿棉,不能让患者自行吐出或漱口.随后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0-15s㈣涂布封闭剂:一般自凝封闭剂固化时间为1-2分钟,通常搅拌10-15s,完全混匀后应在45s内完成涂布.光固化封闭剂不需调拌,直接取出涂布牙面上,连续封闭多个牙,注意取样不宜过多㈤固化:自凝封闭剂涂布后1-2分钟后即可自行固化.光固封闭剂涂布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距离牙尖约1mm,照射时间通常为20-49s㈥检查:封闭剂固化后,用尖锐探针进行全面检查

42窝沟封闭剂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封闭剂保留率

龋降低率

4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定义及操作步骤:定义: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性,耐压和耐磨性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ART)将龋洞填充.ART是一种阻止龋病进展最大预防和最小创伤的现代治疗方法

步骤:洞形准备,清洁,混合与搅拌,充填

44牙周病致病因素:始动因素,促进因子 局部因素:1始动因素2促进因子

全身因素又称全身性促进因子。

45牙菌斑定义及分类:定义:是一种牢固附着于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它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但可通过刷牙洁、治等机械方法被清除

分类:龈上菌斑,龈下菌斑

46牙石定义及分类:定义:是指沉积于牙齿表面的钙化和部分钙化的坚硬物质,因它是以菌斑为基质,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钙盐逐渐沉积在菌斑或软垢上形成,故又称为钙化的菌斑

分类: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47食物嵌塞定义及分类:定义: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和压力楔入相邻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分类:垂直型食物嵌塞,水平型食物嵌塞

48创伤牙合定义,与牙周病关系:定义:咬合时过早接触,牙尖干扰,夜磨牙以及正畸治疗加力不当导致创伤的牙合关系,称为创伤牙合.关系: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功能牙合力刺激,当牙合力超过牙周组织对牙合功能的适应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损伤

49牙周病三级预防主要内容:一级预防:促进健康(⒈健康教育⒉启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⒊定期口腔检查⒋口腔卫生训练⒌足够的营养⒍饮食调节⒎健康生活条件)特殊性防护措施(⒈训练控制菌斑方法⒉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刷牙牙线清洁器⒊去除不良修复体⒋纠正不良习惯⒌回复牙龈组织的正常颜色、形态、韧性⒍平衡咬合).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治疗(⒈定期x线检查⒉促进早期牙周损害治疗,消除牙周袋⒊促进所有牙周损害治疗⒋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其他口腔病损)防止功能障碍(⒈治疗牙周脓肿⒉袋内刮治和根面平整⒊牙周手术治疗⒋牙周固定⒌拔除不能保留大的患牙)三级预防(康复修复损失的牙槽嵴和失牙,改善美观和功能

50显示菌斑的方法百分率及意义:常用菌斑显示剂有:(1)2%碱性品红(2)2%-5%藻红(3)酒磺(4)1%-2`5%孔雀绿(5)荧光素钠:在特殊蓝色光源下,菌斑呈出黄色,在日光下不显色,对粘膜几乎无刺激,自然脱色液体菌斑显示剂使用方法:将蘸有显示剂的木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后漱口无菌斑处显示剂被冲掉,有菌斑处显示剂不易冲掉而着色/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数/被检牙面数×100% 被检牙面总数=被检牙总数×4 意义:如果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可认为菌斑基本被控制<10%则已达到良好目标

51菌斑控制方法:刷牙、压线及牙签的使用、超声波洁牙、牙根面平整术

52超声波洁质工作端与牙面角度:15 º 手工清洁器与牙面角度80º

53牙膏作用:1增加刷牙的去污作用2帮助消除口臭3提高刷牙兴趣4有抑菌灭菌能力5美观作用 牙膏组成:摩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黏剂、防腐剂、芳香水和水。

54刷牙常用方法:1巴斯刷牙法2旋转刷牙法3垂直颤动法4生理刷牙法5Fones刷牙法。

55自我口腔保护方法:由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隙刷、橡胶按擦器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面,保持口腔卫生重要措施

56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营养嚼槟榔其他)环境因素(光辐射核辐射其他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感染和梅毒)57口腔癌警告标志①口腔内溃疡两周以上尚未愈合②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③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④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⑤面部咽部颈部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和疼痛

58口腔癌的高危患者:口腔内有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口腔内有荚膜、经常使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吸烟等不良习惯。

59医院感染类型: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传染

60HBV(乙肝)传播途径:⑴经注射途径传播⑵母婴传播⑶性接触传播⑷其他传播途径 61感染实现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2个人保护措施:⑴手套⑵口罩⑶保护性眼镜⑷保护性工作服

63WHO肝炎小组将2%戊二醛水溶液推荐为HBV污染物的消毒剂一般5-10分钟使HBV灭活 灭菌前器械的理想浸泡溶液为1:32合成酚溶液

口腔器材灭菌安全系数最大方法:高压蒸汽 64器械灭菌过程大致为四个阶段:灭菌前预清洁,包裹器材,灭菌,无菌保存

5.社区预防医学试卷 篇五

第一章 绪论 A、敏感度为20%B敏感度为80%

1、关于一级预防,以下正确的是:(AC)C、敏感度为15%B敏感度为85%

A、又称为病因预防 第三章社区诊断与社区干预

B、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

16、社区诊断的主要内容有(ABCD)

C、目的是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 A、社区健康状况及问题

D、目的是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B、社区自然环境状况

E、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病人 C、社区人文环境状况

2、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是:(ABCDE)D、社区资源

A、以健康为中心 E、健康干预

B、以人群为对象

17、疾病死亡损失年与疾病伤残生命年的综合作用

C、以家庭为单位 指标是(C)

D、以社区为基础 A、减寿人年数B、健康期望寿命E、以统合性为特点 C、伤残调整生命年D、平均期望寿命

3、社区卫生服务是从生前到死后的全过程服务,E、生命质量年

这是指其的(C)

18、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DE)

A、基本性服务B、综合性服务 A、小组工作法B、德尔菲法

C、连续性服务D、协调性服务 C、中心小组法D、关键人物访谈E、可及性服务 法

4、以下哪项不属于社区的五个要素(B)E、社区座谈法

A、人口B、血缘

19、有关社区干预研究,以下错误的是(B)

C、生活服务设施D、生活方式和文化背A、有干预组和对照组

景 B、是描述性研究

E、公益制度与管理机构 C、是前瞻性研究

5、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D)D、干预组与对照组是随机划分的A、人群的健康 E、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B、个体的健康 20、某研究针对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

C、人群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素,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干预试验,以

D、人群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下正确的是(B)A2型

E、个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A、是个体干预试验B、是

第二章卫生统计与流行病 社区干预试验

6、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是(B)C、两者均是D、两

A、构成比B、率C、定基比者均不是

D、环比

21、社区干预试验中要遵循的三项原则是(A)

E、相对比A、随机、对照、盲法B、均衡、7、患者的血压值是什么类型的资料(A)对照、盲法

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均衡、对照、随机D、重复、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 对照、随机

E、以上均不是E、随机、均衡、重复

8、某医生用甲药物治疗100名高血压患者,有效

22、要将12个样本社区随机分配到甲(干预组)、率为90%;用乙药物治疗另100名高血压患者,有乙(对照组)两组,如果12个社区在性别、年龄、效率为85%。以下正确的结论是(C)A2型 种族、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差异,以下正确的是(A)

A、甲药物更有效 A2

B、乙药物更有效A、可以用简单随机化B、可以

C、还不能确定,要通过统计分析后下结论 用分层随机化

D、通过统计分析也无法确定。C、两者均可以D、两者

9、某医生观察了100名患者的血压值,计算其均均不可以

数,标准差。现由于血压计有误差,每个患者均要

23、在社区干预研究中,为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减去10mmHg血压值。其可能的情况是(B)A2型 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可以用什么方法(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A、随机化B、盲法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C、对照D、重复

10、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ABCD)E、均衡

A、设计B、收集资料

24、Newburgh和Kingston是纽约的两个集镇。两

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 镇人口各有30000左右,年龄,性别,肤色构成基本E、撰写报告 相同。两镇相距仅30英里,均位于哈得逊河畔,气

11、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变异程度的指标是(E)候,水土诸地理条件类似。研究人员以Newburgh镇

A、均数 B、标准差为试验区 ,Kingston镇作为对照区。试验区从1945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年5月起通过该镇供水系统加入氟化钠,对照区不 E、变异系数 加任何措施。这种研究方法是(C)

1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B、年龄、季节、调查

职业分布C、社区干预试验D、临床

C、时间、地区、人群分布D、年龄、季节、干预试验

地区分布 10年后,New-burgh镇每100名儿童的恒齿患

E、时间、年龄、人群分布 龋齿数为98.4,而Kingston镇每100名儿童的恒

13、现状调查是属于 齿患龋齿数为233.70,前者比后者低57.9%。以下

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 正确的是(C)C、实验研究D、数理研究 A、前者患龋率低于后者

E、以上均不是 B、前者患龋率高于后者

14、以下关于现况调查正确的是(ABCDE)C、要通过统计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A、又称横断面研究B、调查得到患病D、无法确定

率指标 第四章社区环境与健康

C、属于描述性研究D、调查时间较短

26、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是因为(D)。

E、通常不能确定病因 A、铅中毒引起B、砷中毒引起

15、对糖尿病进行的某项筛查试验中,在100名糖C、汞中毒引起D、镉中毒引起 尿病患者中筛查结果阳性的有80名,100名无病的D、氟中毒引起

人中筛查结果阳性的有15名,其正确的结论是(B)

27、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D)

A、消毒-沉淀-过滤B、沉淀-消毒-过滤

C、过滤-沉淀-消毒D、沉淀-过滤-消毒

E、消毒-过滤-沉淀

28、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D)种。

A、100B、105C、110D、115E、12029、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环境称为(B)

A、原生环境B、次生环境 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 E、生物圈 A2型

30、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00001mg/L时,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可达0.01mg/L,小鱼体内可达0.2mg/L,出现在的膳食能否满足孩子的需要。营养师应采用什么膳食调查方法进行调查?(A)

A、24小时问卷回顾法B、膳食史法C、称重法D、记帐法E、称重记帐法42、39岁成年男性,身高175cm,体重80kg,血压13/22Kpa,空腹血糖为180mg/dl,血甘油三酯为2.2mmol/L(正常值0.56~1.7mmol/L),血胆固醇4.12mmol/L(正常值2.33~5.7mmol/L)。

该病人的体重指数是(C)

A、23B、25 C、26D、27 E、28

该体重指数是属于(C)

而大鱼体内可达1-5mg/L,这种放大作用称为(B)A、生物转化作用B、生物浓缩作用

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

31、某城市许多社区居民突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产生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的现象,这一现象很有可能是(A)

A、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B、SO2产生的烟雾引起C、以上均是D、以是均不是

A3造成上述问题的气体是(B)A、一次污染物B、二次污染物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

A4以下关于污染物错误的是(C)

A、污染物直接排到空气中为一次污染物 B、发生化学反应后新生成的污染物是二

次污染物

C、酸雨是一次污染物

D、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X型题

34、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ABC)

A、化学性污染物B、生物性污染物C、物理性污染物D、生产性污染物E、生活性污染物

35、以下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AB)A、碘缺乏病B、地方性氟中毒C、水俣病D、痛痛病E、公害病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

36、机体缺乏维生素K可引起。(B)

A、佝偻病B、凝血障碍

C、坏血病D、癞皮病 E、脚气病

37.儿童少年膳食中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B)

A、7~12%B、12~14%

C、20~25%D、25~30% D、30~45%

38、下列食物中,碘的最好食物来源为。(A)

A、紫菜B、葡萄C、猪肝D、糯米E、牛奶

39、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B)

A、谷类B、肉蛋奶类C、蔬菜D、水果 E、薯类

40、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A、细菌性食物中毒B、动物性食物中毒

C、植物性食物中毒D、化学性食物中毒

E、物理性食物中毒 A2、A3、X型题

41、一位老人带领一名儿童来到营养咨询中心,说自己5岁的孙子不长个儿,最近由于腹泻更加虚弱,他希望营养师能够指导他如何喂养孩子,并准确指

A、偏轻B、正常 C、超重D、肥胖 D、不知道

以下哪些食品应该少吃?(E)

A、蔬菜B、水果C、鱼类D、豆类食品E、高脂食品 X型题

45、以下属于供能营养素的有:(ABC)

A、碳水化合物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膳食纤维

第六章

46、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B)

A、社区诊断B、社会动员 C、健康教育C、社区干预 E、知识传播

47、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传播是一种(B)

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自我传播D、大众传播E、群体传播

48、知信行模式的主要目标是(C)

A、知识传播B、信念的形成C、行为的改变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49、以下哪项不是计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E)A、目标原则B、整体性原则C、前瞻性原则D、弹性原则E、创新性原则

50、一般来说,目标人群失访率大于多少时会影响评价结果?(B)

A、5%B、10%C、15%D、20%E、25% A2型

51、某病人,男性,40岁,其行为特征为: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工作速度快;不仅是怕误时,而且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其最有可能是(A)

A、A型行为B、C型行为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

52、某男,50岁,吸烟30年,在戒烟过程中得到了其妻子的帮助和鼓励,最终戒烟成功。其妻子所起的因素最有可能是。(C)

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D、以上均不是

53、某研究人员在对社区老年人群开展生命质量干预评价的过程中,了解了社区干预人群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社区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这最有可能是哪项评价(A)

A、形成性评价B、过程评价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 X型

54、有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下正确的是(ABCDE)

A、健康教育需要健康促进的指导与支持 B、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推动和落实 C、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

D、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 E、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55、健康教育的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种:(ABCDE)

65、入院检查:空腹血糖11.49mmol/L,餐后血糖18.8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8.6%,尿蛋白二个加号,尿微白蛋白218mg/L,提示糖尿病肾病3A、形成性评价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第八章

56、以下不属于慢性病的是:(E)

A、高血压B、精神病

C、恶性肿瘤D、代谢性疾病 E、意外伤害

57、以下不属于慢性病危险因素特点的是:(C)

A、作用时间长B、隐性危害期长 C、特异性强D、多因素联合作用 E、广泛性

58、超重或肥胖的体重指数(BMI)为:(D)

A、体重指数>=10B、体重指数>=15 C、体重指数>=20D、体重指数>=25 E、以上均不对

59、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定义为:(C)

A、未用药时,收缩压>=140mmHg B、未用药时,舒张压>=90mmHg

C、未用药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D、未用药时,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E、未用药时,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60、下列不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是:(E)

A、个体遗传因素B、吸烟 C、空气污染D、感染 E、体育锻炼 A2型

61、某成年男性,身高170cm,体重80kg,血压155/100mmHg,空腹血糖为160mg/dl,血甘油三酯为2.2mmol/L(正常值0.56~1.7mmol/L)。最佳诊断是(A)

A、代谢综合症B、超重 C、肥胖D、高血压 E、糖尿病

62、周女士,56岁,眼睛发胀,头痛头晕,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肥胖、疲乏无力,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等症群。最有可能患有下列哪项疾病?(E)

A、代谢综合症B、超重 C、肥胖D、高血压 E、糖尿病

63、楚先生今年45岁,有5年的时间,他经常感到胸闷胸痛。他的症状似乎很典型:发作和劳累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发作时胸口发紧,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口唇发紫,还出汗,心里非常紧张甚至恐惧,含硝酸甘油后5分钟左右能缓解。最有可能患有下列哪项疾病?(C)

A、代谢综合症B、超重 C、冠心病D、高血压 E、糖尿病

64、患者,男,55岁,工人。因咳嗽、咳痰15年,气短2年,加重伴发热、紫绀1天入院。该患者15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最有可能患有下列哪项疾病?(A)

A、COPDB、超重 C、冠心病D、高血压 E、糖尿病

期。血压170/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2级(高危组),B超检查提示重度脂肪肝,谷丙转氨酶81单位(肝功异常),患者同时检查血脂异常(甘油三脂184mmol/L)。最佳诊断是(A)

A、代谢综合症B、超重 C、肥胖D、高血压 E、糖尿病 X型题

66、周期性健康检查的主要优点是:(ABCDE)A、可利用病人门诊时实施

B、可应用于社区中的每一个对象 C、有较高的个体化做法

D、以发现和干预危险因素为中心 E、有利于利用社区优势 第九章伤害预防

67、自杀和自伤是属于(A)

A、故意伤害B、意外伤害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68、针对伤害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教育是属于(A)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D、以上均不是 69、以下哪项是车祸发生的最主要因素(A)

A、人的因素B、道路因素 C、车辆因素D、环境因素 E、社会环境因素 A2型题70、1998年,**市第六小学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是广播操比赛。学校在比赛结束后放学,比平时正常放学时间稍早。五年级男生刘某(13岁)与另一同学张某一起回到家里换上凉鞋后,前往附近的大沙河洗澡,不幸身亡。您认为这起伤害事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A)

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以上均是 71、一名不满19岁的男生温某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觉得愧对家人竟然“以死谢罪”,将自己吊死在家中。死者自杀前曾表现出很多反常举动,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您认为这起伤害事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B)

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以上均是 72、某日凌晨1点40分左右,**高速**段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小轿车与一辆货车发生擦挂后,与货车一起停在紧急停车道上等待交警处理。轿车停车后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司机与4名乘客也滞留在车中。数分钟后,从后面疾驰而来的一辆货车撞上了轿车后部,造成轿车上3人死亡、2人受伤。您认为这起车祸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

A、人的因素B、道路因素 C、车辆因素D、环境因素 E、社会环境因素 X型题

74、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原因有:(ABCDE)

A、人的因素B、道路因素 C、车辆因素D、自然环境因素 E、社会环境因素

75、预防伤害的干预措施有:(ABCDE)

6.预防医学实践大纲 篇六

一、目的

1、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的具体内容,初步具备处理社区卫生服务常见问题的能力。

2、通过社区实习,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观念,以及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意识;培养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

二、要求

[掌握] 1.掌握社区常见病的预防原则

2.掌握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技能 3.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4.各类居民健康档案和病历的书写 5.社区常见病的家庭病床诊治原则

[熟悉] 1.应用预防医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

2.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内容

3.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4.社区诊断、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 5.社区用药原则,预防医源性疾病 6.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与开展 7.医患交流技巧

[了解] 1.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状况

2.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3.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病人管理与教育 4.家庭资源.压力事件和家庭照顾

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6.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7.家系图编制和家庭结构分析方法

8.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原理方法

三、实习时间与安排

实习时间共2周,包含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四、实习内容

(一)社区预防医学

1.掌握社区预防接种:常规计划、免疫应急接种、冷冻管理。2.了解社区传染病预防:主要指疫情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3.了解社区非传染病预防:主要包括社区基本情况调查、社区危险因素调查和社区慢性病报告。

4.了解社区临终关怀:主要指临终病人采取的人道主义关怀。

(二)社区医疗

1.掌握社区常见病的基本诊疗方法。

2.掌握社区门诊的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

3.基本掌握院外现场急救的各种方法及对危重急症(急性心梗、中风、呼衰)的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及时转诊。4.熟悉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

(三)社区康复

1.家床的建立标准、查床内容、撤床标准和一般管理方法。2.家床常见病的诊治: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各种肿瘤。3.了解特殊疾病的心理和干预疗法。

(四)社区保健

1.掌握一般社区卫生保健的基本工作内容。

(1)自我保健;主要内容是改变个人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家庭保健;家庭健康的评价内容。(3)社区保健;社区调查的评价。2.了解特殊人群社区保健基本内容:

(1)儿童保健:包括计划免疫、儿童各期保健、儿童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心理发展等。

(2)妇女保健:包括计划生育、青春期、婚姻期、围产期和更年期的保健。

(3)老年保健: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常见老年病的保健等。

(五)社区医学信息管理 1.掌握社区调查建档的基本内容:表格的制作,社区健康调查的一般方法。

2.掌握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及记录要求。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卫生保健等内容及问题描述。

3.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WORD、EXCELL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4.了解资料的一般分析方法: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计量资料的分析方法。

(六)社区健康促进实习大纲 1.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2.了解健康干预的基本形式/方法和内容。3.了解健康咨询的方法。

五、实习考核

7.预防医学 篇七

1 高职医学专业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需要

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 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 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具体完成, 高职医学类专业主要面向城乡基层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在全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以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卫生部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共包括11项内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1]。因此, 要求全科医师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治、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宣教等工作。由此可见, 为适应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证人民健康的需要, 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高素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的持续性需求, 切实重视并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2 当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此当代医学模式正在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疾病预防开始从生物预防转向社会预防, 预防重点也从传染病转移为传染病与慢性病并重,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职医学教育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 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重新定位;加强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确立高职医学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科学献身精神、为城乡基层人群健康服务的教学思想目标;在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不仅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充实预防医学、社会人文科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相关知识, 以具备更好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工作。基于以上认识, 必须加强预防医学的教育。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需要

2008年全球有5 700万人死于慢性病, 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 这几乎是死于传染性疾病 (包括HIV/AIDS、TB及疟疾) 、母亲及围产期疾病、营养不良人数总和的两倍, 预计至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 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10, 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其中慢性病者占80%;年轻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防治成为21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切实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 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始终, 应该牢牢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具备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针对疾病发生、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 更好地服务于人群。

1.4 预防传染病的需要

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30年来人类新发现的传染病已有近40种, 如艾滋病、军团菌病、O157:H7大肠杆菌肠炎、埃博拉出血热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其中大部分在我国有病例发生或造成流行。特别是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2004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传染病的恐怖和威胁。死灰复燃的传染病卷土重来, 如结核病、性传播性疾病、血吸虫病、布鲁斯菌病等。常见多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痢疾、手足口病、霍乱、感染性腹泻、流感、疟疾等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加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的对策

2.1 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 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专业已经把预防医学作为必修课设置, 但是普遍存在在教师配备和还是课时量设置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教育地位, 最重要的是启发学校领导层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建立培养从单纯医师向掌握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卫生服务本领的新型医师的目标意识;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 把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教育对保护健康、促进健康, 不断的提高全体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2.2 加强高职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也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基础。高职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总体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少、师资水平不平衡。多没有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 也没有固定专职教师。教师兼职或归为其他科室管理, 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专业的发展。因而, 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对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束缚作用。可见, 成立专门预防医学教研室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预防医学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迅速提高预防医学教师队伍素质, 应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到重点院校进修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

2.3 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随着当代医学模式正在逐步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新健康观的形成和确立, 迫使我们必须调整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使学生懂得在临床环境下, 如何适宜地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 强化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预防观念。要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 应加强临床医学课程、预防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 把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融入医疗服务工作中,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又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 树立大卫生观念,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又能够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在教学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 要采用电教、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等[3]。

2.4 加强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历练, 才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 掌握基本医学方法和技能。应通过合理的长效机制和体制建立起学校和各级卫生部门的密切联系, 建立长期稳定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通过访问城乡基层卫生机构,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机构、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等, 了解我国卫生服务体制的运转情况[4]。还可以适时安排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医院污水处理站、牛奶厂、院校食堂厨房、食品加工厂, 工矿企业等, 让在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 更好的体会预防医学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毕业实习中除临床内、外、妇、儿科以外, 还应增加适当的预防医学实习内容。建议每名学生到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2~4周, 增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服务观念, 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

关键词:高职,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

[2]刘国礼.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 3:109-110.

[3]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184-185.

8.预防医学 篇八

关键词:呼市疾控中心继续医学教育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1-01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是科技兴医的重要举措,随着疾控中心的不断改革和功能的多元化,繼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作为疾控中心科研教育宣传科,承担着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为了疾控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更好实施,使其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于2012年3月对呼市疾控中心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212名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材料来源与分析内容

1.1资料来源。呼市疾控中心所有应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材料来源于呼市疾控中心科研教育宣传科登记的所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名单。

1.2分析内容。呼市疾控中心所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所学专业。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分布。35岁以下58人,占27.36%,35-49岁114人,占53.77%,50岁以上40人,占18.87%。可以看出疾控中心的卫技人员中,中年人较多,结构比较合理。

2.2学历结构。博士1人,研究生24人,大学40人,大专62人,中专85人,说明中专、大专学历占了多数,占69.34%,整体学历水平偏低,急需通过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2.3职称情况。正高13人,占6.13%,副高35人,占16.50%,主管92人,占43.39%,初级62人,占29.24%,未定职称10人,占4.47%,职称总体情况偏低,远不能适应当前疾控中心的工作需要,必须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4所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与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的人员90人,占42.45%,还不到一半人,半数以上人员学的是临床、药理、中医、化学、生物等专业,因此急需加强学习预防专业知识,以适应疾控中心工作的需要。

3讨论

3.1体会。我疾控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存在着职称偏低、学历偏低、公共卫生专业与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的人数偏低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强学习预防医学专业的知识,以适应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切实提高中心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因此,我们在安排继续医学教育的课程时,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为主,安排在本专业有一定造诣的专家授课。使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方面更加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在申报继教项目前,都要对所选的项目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充分仔细的论证,选准讲题的新颖点,可用性和可操作性,制止低水平培训。

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中心领导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了规范管理和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大方向,在时间、人员、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各种工作与继续医学教育出现时间上的纠结时,能千方百计地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优先、按计划顺利进行。

3.2存在问题。大部分人学习积极性较高,个别人签到后不听课,极少部分人有抵触情绪。不少人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有时继续教育授课只注重对口专业人员听课,但又因人员太少,给继续医学教育选题带来了困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加之预防机构专业较多、人员较少,这就给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又由于大家从事的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给具体管理者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继续医学教育从选题上尽量照顾到各个专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学员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君.网络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J].医学教育,2005,21(2):121

9.社区预防医学试题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早提出“社区” 这一专业名词的是

A.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 弗洛伊德?S. Freud?

C. 汤尼斯?F. Tonnies?

D. 吴文藻

E. 费孝通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和面积在

A. 5?1 0 万? 0. 5?5 万平方公里

B. 5?1 0 万? 5?10 万平方公里

C. 10?30 万? 0. 5?5 万平方公里

D. 10?30 万? 5?10 万平方公里

E. 10?30 万? 1 0?30 万平方公里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 是指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E. 法制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 以 为中心

A. 疾病

B. 医生

C. 病人

D. 健康

E. 预防

5、二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哪个阶段

A. 无危险阶段

B. 出现危险因素

C. 致病因素出现

D. 症状出现

E. 体征出现

6、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A. 正态分布

B. 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10.预防医学复习模拟卷 篇十

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环境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5.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6.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7.生物浓集:

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并超 过环境中的浓度。

8.环境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9.剂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单选题

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

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

2.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

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 3.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 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 4.下列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是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哮喘病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5.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SO2 B.CO C.CO2 D.NO2 E.NO 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

A.氟、磷 B.氟、氮 C.铅、磷 D.氮、磷 E.汞、氮 7.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 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 腺 E.皮脂腺 8.有利于环境污染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错误是

A.肺泡的总表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

D.不经过肝脏的转化,直接进入血循环 E. 分散度越小的物质吸收越快 9.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

A.苯、苯胺、甲苯 B.二甲苯、二氧化硫 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 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 E.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 10.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

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汞 11.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 1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13.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14.“水俣病”的致病因素是

A.无机汞 B.甲基汞 C.氯化汞 D.氯化高汞 E.氯化亚汞 15.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

A.化学因素 B.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E.社会因素 16.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 17.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

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甲基汞 18.下列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供应基本药物 B.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C.预防公害病 D.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 E.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19.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20.药物“反应停”是

A.致敏物 B.致畸物 C.致癌物 D.致突变物 E.以上都不是 21.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化学物污染物是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2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

A.工厂 B.学校 C.城市 D.农村 E.乡镇企业

23.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主要通过

A.新陈代谢 B.生物转化 C.生物浓集 D.生物化学作用 E.食物链 24.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物 A.石棉、氯乙烯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苯并芘、放射性物质 D.黄曲霉毒素、紫外线 E.亚硝胺、砷

25.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

A.棉尘 B.铅尘 C.石棉粉尘 D.锰尘 E.沥青粉尘 2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传染病 2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2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

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三、多选题

29.卫生学的研究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 3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

A.生产性的 B.社会心理性的 C.生活性的 D.其他因素 E.遗传性的 3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A.环境因素 B.行为因素 C.卫生服务 D.遗传因素 E.心理因素 32.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有

A.长期性 B. 普遍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E.广泛性 33.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的因素是

A.摄入量 B.生物半减期 C.理化特性 D.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 34.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35.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 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阈剂量

答案:

1.C 2.C 3.B 4.E 5.C 6.D 7.B 8.E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D 23.E 24.B 25.C 26.A 27.A 28.C 29.ACD 30.ACD 31.ABCDE 32.ACDE 33.ABD 34.ABCD 35.ABCD

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环境污染的来源有: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

2.试述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途径?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

答: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其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O2 氧化:苯 人体 酚

第一阶段 还原:RCHO 机体 ROH→CO2+H2O H2O 水解:对硫磷、乐果 烷基硫化磷酸 酶

经第一阶段代谢产物与体内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第二阶段:结合 不经上述阶段直接与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与其他毒物或代谢产物结合

3.试述构成环境的因素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答:构成环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寄生虫、支原体、原虫等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病原微生物如伤寒、霍乱、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世界上的流行;寄生虫如血吸虫感染危害大量的疫区人群;疟疾、狂犬病、毒蛇、河豚鱼和毒蕈中毒等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化学因素中如天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方病或使空气、水、土壤、食物污染而影响人类健康。

物理因素中合适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是人类生存必要条件,但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反射线、微波、激光的使用:机器的运转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和动等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科技教育和风俗习惯等直接或间接与健康关系非常密切。4.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特异性影响。答:(1)急性危害: 敦的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等。(2)慢性危害:例如“水俣病”、“痛痛病”:(3)远期危害

1)致突变作用: 如电离辐射(γχ射线)、紫外线,苯并芘、苯、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及病毒等。

2)致癌作用:如苯并芘、石棉等;放射性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白血病、肺Ca;紫外线长期照射引起的皮肤Ca等。

3)致畸作用: 环境致畸物有:反应停、铅、甲基汞、CO、多氯联苯、碘缺乏……等。(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 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异氰酸脂、棉尘、亚麻等,均可引起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镍盐、铬盐、砷盐、生漆、二硝基氯苯→过敏性鼻炎或皮炎。② 机体的免疫抑制剂:

如金属类、某些农药、电离辐射、卤代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类等。5.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答:1)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痢疾等 2)公害病:如水俣病”、“痛痛病”: 3)职业病:如矽肺、铅中毒等

4)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和毒蕈中毒 6.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环境致癌物分为哪几类?

答:① 对人类是致Ca物:对人和动物肯定有致Ca作用

②对人类很可能是致Ca物:A类:动物致Ca,但对人类尚缺乏证据:B类,对人类和动物致癌证据均不充分。

③ 可疑致Ca物:经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线索

11.预防医学 篇十一

关键词:预防观念 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28-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将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大量的临床医生,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都涌向城市的大中型医院,这使得社区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针对我国医疗中心下移的策略,社区卫生服务部门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1]。因此,医学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鼓励他们毕业之后走进基层,开展群体卫生服务。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掌握和应用预防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培养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有“预防观念”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是预防医学在实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2003年SARS中,我国有大量的临床医生奋战在一线,由于缺乏预防观念,疏于自我防护,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国家及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防观念”,既有利于学生们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也保障了医疗资源免受损失。

1 目前预防医学的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为主

目前《预防医学》的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授课方法多为讲授式,由于该课程并非临床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想中,常着眼于个体的疾患问题,没有树立“大预防观念”,更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预防观念应用于临床中。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时刻渗透“预防观念”,只有以群体的角度去进行健康维护干预措施,才能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合理的应用医疗卫生资源。

1.2 缺少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偏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轻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应该增添实践内容,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得到同等的重视。仅靠理论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预防观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的发展趋势,医疗卫生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最近几年公共卫生得到了国家的广泛重视。针对于群体的慢性病防治计划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开启新的篇章。这使得医学院校的教学也应当顺应形势变化,调整课程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医学卫生工作重点下移的现实意义。授课教师应查阅相关文献及法规,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教学周历、实习内容等。

2 开展社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提高临床学生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认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写社区实习指导,督促学生实践教学前的预习工作,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2)学生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学生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身份对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对居民健康危险度进行评估,了解居民群体健康状况,制定居民的健康维护计划,帮助社区卫生服务部门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共同建立居民健康信息档案。

(3)切合理论课内容,学生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常见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艾滋病、肺结核)及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进行宣传活动,既能帮助居民提高健康意识,又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与居民的沟通能力,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4)针对预防医学课程中合理营养指导的内容,学生可对社区居民的营养及膳食进行评价,为患有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的居民制定一周一日三餐食谱,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居民营养膳食食谱的实施情况,总结常见问题及效果。

(5)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一些预防医学相关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对群体的健康情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

(6)实践内容完成后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哪些帮助,自身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实践活动的哪些环节有待改善。

3 开展社区实践教学的意义

社区综合实践有利于学生转变已有的临床服务观念。社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帮助学生树立群体-预防-环境的观念[2]。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都欠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技能培养的模式。若临床学生在今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不能立即胜任岗位需求,对工作内容及重点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阶段。通过对临床学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有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服务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3]。

培养新公共卫生体系下具有综合实践技能的公共卫生人才成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4]。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了解公共卫生的内涵。完善预防医学实践教材、创设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平台,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现场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93-294.

[2]潘池梅,杨晓宏,宋湛,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58-459.

[3]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88-189.

上一篇:端居原文及翻译注释下一篇:大学生通用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