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

2024-07-04

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精选4篇)

1.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 篇一

1、青少年体质现状

目前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如下:身体形态方面,骨骼、肌肉迅速生长,身高、体重增加,但肥胖现象也随之出现且有迅速增长的势头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生理功能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近视率较高,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在心里状态方面,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基本特征充满了矛盾动荡性。 主要特征是:暴躁、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

2、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集健身、竞技、娱乐性于一体。不论是参加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娱乐健身性活动,选手都要在场上不断地进行各种步伐的移动和转换、集中精力观察判断来球、运用各种技术回击对方来球。 因此,青少年经常进行羽毛球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培养不怕困难,不甘心落后,顽强的拼博精神,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1)羽毛球器材设备简单,两把拍子一个球,室内室外,有网没网都可以进行,易于大部分青少年参与开展。

(2)运动量可以调节,根据自身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羽毛球的运动量可随意调节。

(3)羽毛球运动具有竞技性,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来球进行判断,并果断作出回击。

(4) 有独特的娱乐性, 羽毛球球路变化多样, 击出的球有快有慢,有轻有重各种变化,使得这项活动充满了乐趣,也使羽毛球运动有了很高的观赏性。

3、对青少年体质的作用

(1)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视觉系统的敏感性。 使参与者反应加快,身手敏捷,四肢更加灵活协调;使参与者心情舒畅,想象力丰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舒缓青少年长期近距离读书造成的视神经疲劳,改善视力问题。

(2)能改善锻炼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促进青少年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关节更加灵活稳固,增加柔韧性,塑造健美的体态增强免疫力,充沛精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3)提高心理素质。 羽毛球运动也是一项竞技运动,竞争激烈胜负交替, 比赛期间参赛者只能靠自己随时调整比赛状态和战术参赛者情绪状态也非常复杂,参赛者经过这些胜负难测、激烈竞争和独立思考的锻炼,会体验到各种情绪,比赛中通过对对手的战术意图的揣摩猜测,合理运用自身战术等,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还要经常面对比赛失利,因此能提高忍受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及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

(4)舒缓压力。 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积累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在羽毛球锻炼中得到缓解和宣泄, 起到积极的心理调节作用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5)可以促进交流,增加友谊。 羽毛球项目有单打,双打,团体项目。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参与者都需要与同伴(双打)或与对手进行交流和沟通,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

4、结论和建议

青少年练习羽毛球应该以培养兴趣爱好和基础练习为主。先以娱乐的方式打球,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使参与者喜爱羽毛球。同时可以观看高水平比赛,提高对羽毛球的欣赏水平。简单了解规则和球场上的礼节。学习和练习如发球、击高远球等基本技术在练习中也可多做一些无球练习,先掌握好固定的技术动作然后再结合球进行练习。 平时锻炼可辅助羽毛球专项素质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由于青少年文化课负担重,在空闲期及时运动,调整身体疲劳状态,但要掌握运动强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50分钟左右。 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摘要:近几年青少年体质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根据青少年的体质现状,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着重分析研究了羽毛球对改善青少年体质各个层面和指标的作用,提出适宜青少年的训练方法,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羽毛球运动当中,以羽毛球运动为手段来改善体质状况,尤其改善心理水平。

2.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定群研究, 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9,10,11]评定全国8座城市 (哈尔滨、北京、太原、鄂州、绍兴、重庆、贵阳、广州) 的17 622名在校生 (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大二) 的亚健康状况, 随访3个月内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16 171份, 随访率为91.8%。其中男生7 735名, 占47.8%;女生8 436名, 占52.2%。

1.2 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的方法, 对基线中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重新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一般情况及3个月内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情况, 随访问卷的编号与基线调查中每位学生使用的唯一编号一致。调查对“认真考虑自杀”、“制定过实施自杀的计划”、“有过自杀行为”做出肯定回答 (包括1次、2次、3次以上3个等级) 的分别作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标准。

1.3 排除标准

填写漏项较多 (漏填率>15%) 以及前后2次调查编号无法统一的问卷。

1.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进行资料录入, 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青少年学生不同性别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的差异进行比较, 并比较基线调查中不同亚健康症状数学生3个月内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率比较

见表1。最近3个月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5.1%, 2.3%和1.4%, 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青少年亚健康与自杀心理行为

2.2.1 不同性别不同躯体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躯体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而增加,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2。

2.2.2 不同性别不同心理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增加而增加,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3。

2.2.3 不同性别不同亚健康症状数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检出情况

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都随着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增加而增加,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见表4。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关于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发生的报道很多, 但每个研究者选择自杀心理行为发生的时间维度往往不同 (1 a或1周等) , 因此报道的结果有较大差别。孙莹等[12]对合肥市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调查发现, 中学生在过去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 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 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 女生各项均高于男生。熊光练等[13]对我国4座城镇的初中生研究显示, 过去1 a内初中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7.4%, 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9.5%, 女生均高于男生。Sidhartha等[14]对1 205名12~19岁的青少年研究发现, 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1.7%和8.0%, 而在过去1 a的检出率分别为11.7%和3.5%, 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本次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相对低于以上调查, 这与调查的时间较短以及选择研究对象中没有纳入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发现, 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表现为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这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压力不同有关, 提示女生群体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3.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 篇三

1 贻拳道的起源

跆拳道最早出现在朝鲜半岛。在20世纪60年代之初韩国就大力促进跆拳道的推广和普及。正是因为韩国的努力至今跆拳道已经成为一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跆拳道动作建立在人类防御本能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加强使其成文人的一种主观信念,将其由单纯防御变成防御和攻击并重最终让跆拳道动作达到一种自动化的阶段。

跆拳道的精髓在于对关节的锻炼。跆拳道教育以关节训练为纽带达到提高身体柔韧性的目的。通过跆拳道学习可以帮助培养学生“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因此跆拳道训练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身体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训练。通过跆拳道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精神领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跆拳道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而在体育运动之中,跆拳道也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因此跆拳道教学应该首先要弄明白跆拳道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联系情况以此来制定教学计划,保证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2 当前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情况

社会和时代的高速发展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更加科学的教育同时也使得学生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业难度的不断提高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之中承担着庞大的压力。而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正好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庞大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冲突矛盾,这往往会使得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如果此时不能正确的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最终会造成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还有情感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水平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等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肥胖者的不断增加和呼吸、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都使得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使得青少年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这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快速发展。

3 跆拳道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

跆拳道训练的核心所在是调动人体全部的器官为强身健体而努力。只有将全身所有的精力统一整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跆拳道主张通过刺激脑细胞的方法促进人的体力还有脑力的发展进步。青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高强度的锻炼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并最终达到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比如心肺功能是人体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和促进是身体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而青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调查研究表明坚持进行跆拳道训练的人在年老之后其心肺功能仍然十分强大甚至可以达到接近青年人的地步。由此我们不难发展,经常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对人体的心肺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保证心肺功能活力的延续。

跆拳道除了可以促进青少年生理健康发展之外同时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一种排遣压力的方式跆拳道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积压已久的压力,是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剂良方。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班级里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参加跆拳道训练。询问方式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在课间的时候和学生随意提起。在获得一部分人的肯定之后笔者就与他们约定每周的一个特定时间到跆拳道训练场地进行训练。不参加的学生也不会受到任何方式的批评。笔者发现一开始大家训练的时候积极性就比较高,在进行一段实践的训练之后,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生明显变得比较之间更加的阳关和开朗,训练过程之中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和玩笑大大促进了学生关系的融洽。并且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跆拳道训练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学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发展到后来之前没有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生也主动要求参加训练。

青少年的跆拳道训练对于帮助青少年改善人际关系、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青少年消极心理因素的处理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合作与磨合可以帮助提高青少年合作之中竞争的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独立意识训练青少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或者比赛遇到困难的时候让青少年通过加油鼓劲的方式增强其抵抗打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耐挫折性。通过跆拳道运动帮助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这样一来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会明显增强。在跆拳道教学之中“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教学会始终穿插其中,以此来培养青少年谦虚谨慎、从容恭敬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尊师重道、一诺千金的思想认识。因此可以说跆拳道教学也是在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学,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跆拳道教学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和心智,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和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认知。跆拳道教学对于青少年的作用体现在生理上的就是强身健体,帮助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体现在心理上的就是帮助培养青少年果敢坚毅、拼搏向上的积极心理认知,让青少年变得更加的顽强、自信。随着跆拳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跆拳道作为修生养性的好选择,甚至有不少女孩子将跆拳道作为塑造完美身材的第一选择。其实不管是健身还是修身跆拳道都能够让青少年得到满意的效果。

4 关于跆拳道教学的一些建议

跆拳道作为一门独特的体育项目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锻炼方式。跆拳道练习在锻炼青少年促进其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青少年学到了一些格斗技巧,这种富有特色的体育方式帮助锻炼了青少年的毅力,让青少年早早就形成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高尚品格。这些品格是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又能够促进青少年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让青少年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进一步帮助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以外跆拳道教学一定要注意“内外兼修”将跆拳道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跆拳道教学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又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得青少年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而言之,青少年进行跆拳道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跆拳道教学帮助学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让青少年能够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

摘要: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当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有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青少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其身体素质相比较从前也存在有一定的滑坡倾向。笔者认为应当利用跆拳道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帮助促进青少年的发展,让其生理和心理都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关键词:跆拳道,青少年,身心健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海军,陈仁花.上海市普通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促进研究[J].内江科技,2013(6):108-109.

[2]沙磊,杨阳.论跆拳道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J].商,2012(23):237.

[3]杨扬,陈泓任.浅析跆拳道训练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172.

[4]张浩.浅析跆拳道运动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J1.科技信息,2012(7):488-489.

[5]郝宪祥.从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及选材指标谈跆拳道的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8):61-62.

4.青少年滑板车对孩子的作用 篇四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有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真实的教育情境, 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教育的成败与否, 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 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的大小。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 是教育过程中最最重要的的教育资源。

因为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变成习惯才有价值。我们作为教师,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美德的行为全部变成习惯,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

一、教师要强化师德修养的提升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提升人的道德及人格修养境界。所以要塑造别人的灵魂, 首先要塑造教师自己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 也是学生体验社会、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教之道, 德为先。

教师首先要乐教勤业:教育是关乎他人幸福、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大事业, 在它面前, 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然是最重要的。所以, 要求教师“淡泊名利”, 以教育人才为乐, 是合情合理的;其次要有“大爱”。师爱能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增强教师的角色魅力, 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真诚地帮助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 用爱心换取他们的尊重。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感受到同学的真情, 在共同学习的道路上释放潜能, 张扬个性, 这推动着学生的转变、成功和成长。再次是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 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楷模作用。教师的优秀品质感染了学生, 可内化积淀为学生的品质, 从而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四是教师要亲善。教师善待他人、善待动植物, 都会让学生感动。教师的善良、诚实会让学生觉得公平与尊重, 教师的宽容与大度会使学生释怀, 从而也学会善待他人。教师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提升专业化的素养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 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 就要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以身立德。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教师要坚持终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 走进教育研究, 实现专业化发展, 在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表率, 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三、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下梁不正塌下来。”“身正”是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从事教化职业者首先应该具备的主要素养。先人孔子非常重视“身正”的问题。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1]教师的身正首先表现在注重礼仪方面, 也许有些人倜傥风流以不拘小节为荣, 这也无可厚非。然而, 这些人不适合做老师。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传授规范, 并作出示范, 因而在言行上是不能苟乱的。在日常礼仪方面, 教师稍有不慎, 就会损害形象。比如:每次看到教室走廊的地面上有种种垃圾, 我都会弯下腰去捡, 然后扔在垃圾箱内。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 学生们却看在眼里, 慢慢地, 学生在我弯腰前的一刹那, 主动地捡起了校园中的垃圾。从教师的身上, 学生们会在无形中感受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另外教师的“身正”还应该表现在注重忠恕上, 所谓忠字具有中、直、敬、诚、厚、德、无私、无畏等含义。它是一种令人称道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其表现在国家方面就是爱国情怀, 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方面, 则是敬心和忠告, 表现在对自己而言, 则是忠于职守, 忠于信仰。因此我们通过身正教导学生忠于操守、直道而行, 反对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平时要从小事入手, 注重细节, 多观察、多督促, 要大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行为, 是教师在各种教育实践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这是敬业精神的最高境界, 而要达到上述境界, “教师要具备“二心”:爱心和事业心。有了爱心, 就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了事业心, 就会把工作当成生活的需要, 从此乐此不疲。[2]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论语·子路[M].北京: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0.

上一篇:教学设计(畅谈理想)下一篇:在我身边最平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