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精选14篇)
1.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一
红墩界镇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国家、省、市、镇有关会议精神,促进我园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面向全镇适龄儿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建设规范化幼儿园为重点,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健全新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学前教育由学前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模式向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模式转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镇学前教育按照“规范、发展、提高”的思路,以加快发展公办学前教育建设为重点,以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为中心,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教育,迅速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的路子。目前,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但我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仍存在差距:一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缓慢;二是幼师队伍短缺、素质较低;三是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示范幼儿园无;四是大部分学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尚未分离,对幼教事业的发展有一
三、发展目标
在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新型幼儿教育模式。结合我镇幼儿教育实际,近5年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如下:
1、关于0-6岁幼儿入园率。五年规划期间内,乡镇政府所在地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农村地区学前一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分别达95%、90%以上;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0-3岁婴幼儿入托率达到20%。
2、关于示范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建设。在五年规划期间内,在镇城兴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并达到县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各村办好一所幼儿园并进入镇级示范性幼儿园行列。
3、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全镇幼儿园园长实行持证上岗制,幼儿教师都必须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大力提高幼师学历层次,专科学历以上的幼师要达到50%以上;要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名优骨干教师。
四、发展措施
1、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重点 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成立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镇教育部门负责全镇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和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幼教干部和幼教研究人员,定期指导全镇的学前教育
乡镇中心学校主管当地学前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幼教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快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中心幼儿园负责辖区内的公、民办园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稳步推行学前班与小学的分离工作。各乡镇配备专职幼教管理人员负责本乡镇的学前教育工作,包括幼儿园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新申办幼儿园的审核工作。
公办幼儿园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指导家庭和社区早期教育的基地,对其它各类幼教机构发挥“六中心”(即保育教育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研科研中心、管理中心、信息 资料中心、服务中心)作用。
实行安全属地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红墩界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辖区内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对幼儿园房屋、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园车、饮食卫生等进行检查,杜绝幼儿园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2、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切实加强管理和引导,规范办学行为
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公民个人依法开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教师培训、督导评估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个体私营等多种办园模式,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
对于民办幼儿园,严格审查办园资格,严格审批程序。申请举办幼儿园,由乡镇中心学校审查,镇教育局审批。坚持年审制度,完善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办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先进单位和个人,要适时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办园水平下降的幼儿园,要即时给予指导;对于已不符合办园条件,或有违规行为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办学资格。幼儿园不得随意变更承办者和园名,园址搬迁、停办、合并和园长的更换都必须经县教育局同意。未经县教育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开办幼儿园。
3、加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制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结合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推行,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依托镇内中等职业学校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设立幼儿教育、保育等专业,加强对保育员、保健医生、财务人员和炊事人员等的培训,力争到2015年我镇幼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以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利用每年寒、暑假分批组织幼儿教师培训学习,以此提高我镇幼儿教师教育理念和执教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中起示范、带头、骨干作用的优秀教师。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端正思想,克服办园、办班的“小学化”倾向和“早期定向培养”的现象,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幼儿园为基地,以课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园长、教师的科研意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使其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深入开展镇际、园际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符合我镇特色、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保教规律。同时,镇中心幼儿园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指导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高我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5、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园办班条件
镇政府每年从教育附加费中安排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公办幼儿园筹建和正常运转、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教育部门所需的幼教经费,由财政核拨,教育部门统一安排专款专用,保障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经济薄弱乡镇的学前教育。
民办幼儿园本着“谁办园、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办园单位(主办者)投资为主、幼儿家长交费、社会捐资助园、国家适当扶持”的办园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幼儿园是对学前儿童实行保育和教育机构,实行按合理成本分担的原则。五年规划期内,普遍在我镇推广“按质定级、按级收费”的做法,镇教育局要会同物价部门定期对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建立幼教
收费的激励机制,促使幼儿园、学前班逐步走上“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6、加强领导,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要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范畴进行统一管理,努力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学前教育发展氛围。乡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到幼儿园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将列入乡镇教育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教意识,切实保障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幼儿园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提高以德治教的自觉性,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镇政府成立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机制,确保教育、卫生、公安、消防、物价、劳动等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共同促进我镇幼儿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红墩界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2月20日
2.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二
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 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 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 教育“十二五”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 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 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制度基础。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 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 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 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 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 创新国家教育制度, 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育“十二五”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坚持人才兴教战略, 推进教师制度改革,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后, 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 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 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 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3.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三
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提出了“极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中重度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部分中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卫星班就读,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安置模式。计划在全省普通学校建设100个特殊教育“卫星班”,建成1000个省级示范性资源教室,实现特教在全省2000个乡镇的全覆盖。
《规划》提出,浙江将推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学校,探索医教结合模式,建立医教结合服务体系,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将在全省建立20个省级示范性医教结合实验学校,依托试点,开展盲教育医教结合试点、聋教育医教结合试点、脑瘫儿童医教结合试点、自闭症儿童医教结合试点等。浙江将通过多种途径,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特校康复教师+驻校顾问医生”、政府购买服务等试点形式,形成多元的医教结合康复模式。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规划 篇四
(2013—2017年)
为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巩固“两基”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动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村校和谐,师生和谐的育人环境,本着让每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教育资源,特制定此五年远景规划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家校和谐、师生和谐为指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师德规范》,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创建“文明校园”,建设“家校和谐”、“师生和谐”为目标,使“学生整体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设教育强镇兴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规划的中心任务。
2、以贯彻和落实武胜县教育局、龙女镇党委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九”工作的总体要求,实践“管理、安全、健康、卫生、稳定、质量、团结、和谐、发展”的“十八字”方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二、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48,教职工21人。学校拥有一个求实、民主、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精业、爱生、奉献的 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3人,初级教师12人。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现建有教师周转房,拥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为教研兴校、科研兴校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校以“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为办学宗旨。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求实、礼貌、好学、守纪”的校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勤奋、诚实、守法、善学”的学风。力求使全体师生成长为具有文化底蕴、有修养、适应社会发展、有高雅追求的人。
历经64载春夏秋冬,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团结奉献,勤奋求实,科学探索,争创一流”的精神,多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所花香书香交融的温馨校园正逐步形成。
三、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的整体合力与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
2、办学条件与办公设施依然陈旧落后。
3、校园美化、硬化不到位,办学品位不高,素质教育有待落实。
4、校园周边环境不够理想,存在不安全隐患。
5.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五
蓟县杨家楼中学
题目:五年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求:
1.分别列出每个人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及预期成果;
2.字数在500字左右。
老师您好:
在对您所讲授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认真反思,现总结如下,请您审阅。
一、个人情况分析
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十余年时间里,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愿意去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但是在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学习过程中,我对自己未来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有了新的设想,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很多不足。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造成自己理论功底不扎实,专业研究在实践层面停留的多,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另外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由于缺乏专业引领而缺乏突破,难以进一步的提升。
二、未来五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未来五年(2010—2015年),我将全力投入到学科教学工作中,通过采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活动措施提高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苦练内功,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争取在学科教学中有新的突破,能够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目标去定如下:
1.2010—2011年。
积极参加并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认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方式;学习科学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组织教学的技能,用所学知识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能力;学习与同事、学生、家长沟通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2011—2012年。
我的教学目标是: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多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利用高三教学的复习过程,建设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完成生物必修1、2的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在教育科研方面,利用好自己作为“天津市农村265工程骨干教师学员”外出学访、学习的契机,以专家引领为推手,认真做好学习记录、撰写反思、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3.2012—2013年。
教学方面继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主要完成生物必修
3、选修2的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学习多媒体使用技术,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4.2013—2014。
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接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参加一定的课题研究,实践并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要深入研究课堂,加强集体教研,争取在集体备课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争取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5.2014—2015年。
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和教育各种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全面系统地再学习一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习名师成长途径,争取成为县级名师。
6.教育系统法制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 篇六
章来源http://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http://文档大全精神,参照《***党委宣传部、***司法局关于在各族公民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和《***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我*教育系统实际出发,适应***“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教育系统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在全*教育系统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自觉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原则,逐步将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法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法制教育体制改革,为促进自治*的发展与稳定,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
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提高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及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整体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人,使学生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现代化法制观念。
二、对象与内容
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干部、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一是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三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四是机关事业单位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
(一)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法学理论,深刻领会邓小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关于法律方面的法规条例,尤其是与教育事业发展和广大师生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实行法制教育。要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工作。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小学阶段注重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力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完成中学段应具备的法律知识;高等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要认真学习与教师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涉及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学。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基本要求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要制定相应的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继续实行法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即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切实抓好普法工作,人事变动后要及时调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等以上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四五”普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年初,要将普法工作同其它工作一同列入议事日程,年末要将普法工作同其它工作一起总结经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从经费支出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普法工作。
(二)逐步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师生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制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情况聘请法制副校长,组织聘请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授法律知识,一年不得少于两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法用法,学习人员每年每人至少有一篇以上学法心得体会,学习内容要有详细地记载。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法制学习与教师的职业首选、业务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央自觉考试、成人考试中报考法律专业,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经提高法律素质。教师在法制教育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四)完善各族教职工的法律培训、考试和考核制度,提高普法效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组织考试并将普法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及评优相结合。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四五”普法对象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学校教师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30小时,集中学习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特别是要加强《宪法》、《《教育法》等基本法律的学习,加强《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局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由*教育局办公定承担,并对下属单位干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六)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工作的健康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工作制度,有效解决侵害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和各类案件。
(七)进一步完善向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机制,改进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启发各族师生学会用法,发挥教育系统优势,牢固占领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促进广大师生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的提高,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同政府其它职能部门的合作,把普法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普法对象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普法内容和要求,制定可行性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骨干培训,有针对性地安排普法宣传内容。
(八)加强立法、执法工作。出台《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四、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
教育系统“四五”普法规划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0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材料,进行组织动员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2年--2004年)
各单位认真制定计划,并遵照计划组织实施,加强对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落实依法治校的各项规定,营造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chazidian.com查看)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具体办事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教育局办公室。中等以上学校应当成立“四五”普法领导小组,确定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
(二)保证“四五”普法工作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为“四五”普法专门安排经费,用于订购普法资料、培训骨干、表彰先进等。
(三)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四五”普法的职责与任务,做到有部署、有安排,要将普法宣传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主动接受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对普法工的自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保证“四五”普法工作有效进行。文
章来源http://文档大全
w
7.“五年规划”行至拐点 篇七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将在今年两会之后, 作为行业规划发布。”2月22日,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进一步落实《规划》内容, 其所涵盖的20个专项规划和专题也将陆续发布, 其中包括公路、水运、安全、救助以及综合运输等研究内容, 目前正处在结题或编制过程之中。
《规划》转折:从基建到服务
《规划》的制定工作, 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 (交通部) 规划司经过招标, 开展了23个专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包括客运、物流、水运、农村物流发展等专题在内, 根据当时的研判都是‘十二五’的重大问题。”关昌余向记者回忆说, 去年这些课题已全部结题, 并且很多成果应用到了《规划》之中。
2009年8月, 交通运输部宣布《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正式启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交通运输部先后经历了制定机制、确定内容框架、整体调研、听取企业意见、网上征求意见, 部分省 (市、区) 交通主管部门讨论, 与发改委交换意见, 以及部长听取意见等几个重要阶段, 《规划》的各项制定工作也于去年11月份接近尾声。“两会”审议和批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后, 该《规划》可能会很快择机出台。
“十二五”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拐点, 这在《规划》内容上亦有所体现。换句话说, 与以往的行业“五年规划”相比, 《规划》的突出重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回顾过去交通领域的“五年规划”, 包括“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都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关昌余向记者介绍, “将《规划》重点向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等行业发展的内容转变, 特别是将改善运输服务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是此次‘十二五’规划的一大特点。”
可以说, 该《规划》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其他内容, 其前提是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十二五”之前, 我国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都是瓶颈或制约, 而目前交通运输紧张情况实现了总体缓解。“十一五”期间,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 新增3.3万公里, 居世界第二位。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需求也在持继发展之中, 而发展交通运输的总体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划》首次将改善运输服务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亦不否认“十二五”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需加强, 要抓住机遇继续发展。“随着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 如果不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很快又变成瓶颈和制约了。”关昌余强调。
1月18日,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部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 加强省际连接线建设, 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它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
强调“促物流发展”
在交通运输领域, “十二五”将有哪些规划重点?翁孟勇近期表示,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行业将紧紧结合自身定位, 找准切入点, 出台相关政策, 继续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即将出台的《规划》, 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
翁孟勇指出, 五年规划是落实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规划》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发展重点, 一是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完善优化网络布局, 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深化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为推进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把推进主要港口和公路货运站场的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切入点, 通过出台相关投资补助政策, 引导部分港口和公路货运站场向综合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探索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 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试点示范工作, 并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四是大力发展滚装、甩挂运输, 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上述措施, 进一步提高我国运输效率, 推动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物流发展。
“部里已经非常重视物流和运输服务了。从大的方向来看, 政府和行业更加重视了, 并且明确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环境肯定会得到改善, 这是一个喜讯。”关昌余对记者说。同时, 交通运输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着手抓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 将甩挂运输、货运枢纽、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等作为相关工作的切入点。对于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 关昌余表述颇为谨慎, “目前也只是在探索过程中, 究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验证。毕竟从试点工作到全面推广, 以至变成行业实实在在的动力, 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工作, 目前不好预估。”
“可能解决了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又‘蹦’出来了, 所以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保证‘十二五’发展。”关昌余就此指出, 行业既要对“十二五”明确的工作重点感到高兴, 又要对任务的复杂和艰巨性有着清醒认识。不得不承认, 物流和运输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不像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简单, 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可能政府“一喊口号就到位”。“如何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运输的问题, 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任务, 而不仅仅是‘十二五’的任务。我们还要对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做很多的工作。”
关昌余补充说, 企业在“十二五”将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从政府层面来说, 最关键的是在方向确定之后, 及时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即《规划》的有效推进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弥补铁路空白
在1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翁孟勇还表示,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 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 我国将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据他介绍, 即将出台的《规划》是一个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大规划。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职能, “十二五”期间, 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面, 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的协调。二是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在节点上的衔接, 大力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三是加强多式联运相关标准、规范、政策的研究制定, 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能够做到有序衔接, 无缝衔接, 无缝换乘。四是加强综合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将大力建设一些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关昌余特别指出, 指望成立一个部门, 在短时间内把几种运输方式融合在一起, 这种看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业内专家认为, 在综合运输及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中, 铁路运输方式不可或缺, 而这是否会成为《规划》中的一处空白?关昌余指出, 交通运输部的组建, 使《规划》得以将民航和邮政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虽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实际情况, 铁路方面的规划由铁道部门制定, 《规划》中没有出现相关内容。但他同时指出, 《规划》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统筹考虑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发展重点。“交通运输部与铁道部在双方规划内容及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之间也没有矛盾之处。”关昌余告诉记者, 铁道部相关机构参与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咨询和规划活动, 他本人也参与并听取过铁道部门的相关规划课题。此外, 在2007年交通部牵头开展的23个课题中, 就有一个专题是“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研究, 回答“十二五”怎样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等问题, 并在这个专题中进行了平行研究, 即在交通部相关机构参与此项课题的同时, 也委托给了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最后发改委要进行统一协调, 可能在今年‘两会’之后, 发改委也会出台综合运输的相关文件, 并会将铁路方面的内容纳入。”
关昌余还强调说, 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 交通运输的不适应性仍然明显, 不存在发展一种交通方式的同时要抑制另一种交通方式的问题, 因此铁路和公路等规划之间不大可能出现重复建设及浪费的问题, 而现阶段更多的是要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在交通运输部《规划》框架下, 目前一些地方性的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或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均已宣告确立初稿或通过初步评审, 有望在《规划》出台之后相继发布。专家提示, 宏观政策的导向性对于企业发展很重要, 企业应该持续关注这些地方性相关行业的五年规划, 并分析其对企业下一个五年期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
8.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八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分析
“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定位及职业意识的形成。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自身的问题
1. 生源质量差,自律性不强。“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绝大多数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处于中等偏下,中考后成绩普遍不能上普通高中,且来自农村的留守孩子、单亲孩子居多,选择就读职业教育属于无奈之举,只能被动接受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差,自律性不强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普遍的特点。
2. 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这部分学生没有经历普通高中学习的洗礼,文化基础薄弱,许多孩子在初中学习阶段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较差。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重些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显著的特点。
3. 心智不成熟,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明确,在专业选择上大多遵从父母的意愿,有很大的盲目性,对职业认知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清晰的人生规划了。心智不成熟,目标不明确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突出的特点。
4. 无淘汰机制,竞争意识较差。“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在整个职校期间都处在无意中、无应试的“保护模式”下,这种没有丝毫竞争力的“保护模式”,造成了“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竞争意识差的特点。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系统化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都引起了重视,但仅仅停留在以德育教育的形式在一年级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上,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为教书而教书,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全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性不够。
2. 师资匮乏,专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所有高校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老师大多数是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或德育课老师,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欠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科学、系统、高效地开展。
3. 教育教学单一,理论课程偏重。虽说大多数学校在一年级就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教育教学单一,偏重的是理论传授,学生缺乏实践体会感受,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欠佳。
4. “因材施教”不足,个性化辅导不够。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技能各不相同,因此对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该“量身定做”,不应该“千篇一律”。学校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就业方向和需求缺乏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指导,个性化的辅导不够,这导致“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上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哪个方向更适合自己。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一)把握时机,对“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开展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高职生进校时只有十五六岁,心智尚不成熟,但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1. 自我认知。2. 职业选择的认知。3. 职业价值观的认知。4. 职场探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二)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浸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 在管理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老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在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时,多从职场能力的需要进行设计,请职场人士模拟职场的情景进行考核,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职场能力。
(三)对“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其五年高职教育的始终
“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可以完成的,更不能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起来。对“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其大学生涯的始终,具体表述为:一年级,自我认知;二年级,专业认知;三年级,职业规划定位;四年级,职业规划盘点准备;五年级,职业规划调整优化。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教学系统化、完整化。从职业生涯的长远和近期角度考虑,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生活和职场礼仪、就业政策与求职技巧、心理调适与角色转换、职场成长与创业五大核心模块的内容。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由就业指导老师替代,需要对从业教师进行系列的理论知识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教师团队。可以聘请企业领导、人力资源评估专家、社会成功人士、职场精英等定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常开展有关毕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匡霞.对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6,12(66).
[2]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47-48.
9.新复小学继续教育五年规划 篇九
坚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和指示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县教委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始终瞄准“率先在全疆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遵循“立足全员,加大网培;强化校本,凸显亮点;多元培训,形成特色”的宗旨,统筹规划培训工作,科学制定培训项目,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精心组织培训活动,突出人文管理,提高培训实效。
2、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培、学以致用,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全员培训,分区开展,分级管理,各尽其责”的原则;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骨干、专项培训为重点,市培为主区培为补”的原则;坚持全市培训“统筹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共谋发展”的原则。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发展意识超前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管理者执政能力和办学水平。
五年内使市县教委各项规定、指标得到全面落实,使教师、干部的培训率、合格率、骨干及专项培训的完成率均达到95%以上。
五年内所有参培教师的参培时间不少于30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少于80学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少于50学时,集中培训不少于110学时。所有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五年内参加岗位职务培训累计不少于300学时,或参加岗位提高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新任教师(即教龄不满两年和尚未转正的教师)除完成不少于120学时的上岗培训外,还要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教师职务培训。
三、培训类别与形式
(一)非学历培训 非学历培训仍是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重点抓好以下几种形式的培训:
1、集中面授培训
利用教学相对集中的空余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参加高起点、深层次、信息化、专题式的专家报告会、名师讲座,开展以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题鲜明的集中面授培训,与专家名师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进行学习咨询,研讨交流,直接感受专家名师的人格魅力。
2、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训的基础。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面向全体教师,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胆创新培训模式,认真开展以理论为中心的接受模式;以案例为中心的研讨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模式;以课堂教学诊断为中心的诊断模式;以及导师带教、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等多种模式的培训,建立“教、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新机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灵活、多样、收效快的积极作用。
3、远程视频培训
充分利用网络的课程资源和我市自主研发的课程资源,开展网上远程培训,以问题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体,就地开展,方便学校方便教师。
4、网络在线培训
大力开展菜单式、专题式网络培训,由教师自主按需选择课题,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目标,通过网络在线培训,在“在线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分析,专家点评,小组研讨提升,以“活”的课程资源,满足个人“教”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实效。
5、基本功训练培训
根据我市新教师、青年教师多的实际,大力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以大赛促培训,以大赛引领培训。要加强赛前基础性培训和赛中指导性培训,强化大赛在培训中的引领力度。
(二)学历提升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由高校举办的旨在提高学历层次的进修培训,是新一轮教师培训的另一侧重点。要不断加大该类培训的宣传力度,鼓励支持教师自主参加在职学习,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研究水平,扩大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人数,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四、培训项目、内容及要求
1、教师岗位职务培训
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要坚持“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认真贯彻“分层次、多元化、动态性”的培训方针,使“教、研、训、一体,多板块结合”,多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开展工作。
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按需施训”,要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确立培训课题,组织培训活动。
各位教师的培训率、课时达标率平均不少于25%,五年培训率累计要达到95%以上。
2、新教师岗前培训
新教师上岗培训应以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目标,以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基本能力、教学基本功及必须了解掌握的教育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为内容展开,以专题讲座、案例教学、技能训练为主要形式实施培训。要大力开展以老带新的校本培训活动。力争通过1-2年的有效培训,使广大新任教师都能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并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
新教师上岗培训要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参培教师的考核合格率为100%。
3、师德专项培训
我校继续高度重视、大力开展师德专项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于教师应具有的高尚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而师德则是核心、是首位,必须强化。因此,各级各类培训都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新一轮师德教育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加大派外考察、交流力度,继承传统美德,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让教师真正认识到我校从教的幸福,积极争做一个举止文明、学养高尚、人格魅力鲜明的新型教师。
4、新课程培训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新一轮新课程培训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5、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名师胜出的沃土,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我校工作的重点。按照“分级培训、分级管理”的原则,校级骨干教师由学校培训,五年里使我校的县级骨干教师达到在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
骨干教师培训要高于教师职务培训,要以提升骨干教师理论素养为主线,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从个案分析、教学反思入手开展。加大骨干教师外派力度,提高培训实效。
6、班主任及德育干部培训
全面贯彻《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精神,努力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研究能力。五年里,我校班主任必须参加一期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全员专项培训。新一轮班主任及德育干部专项培训要把家庭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做为重要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在大力开展班主任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当代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工作,力争五年内全面完成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任务。
8、教育管理干部培训
在五年里我校行政管理干部都必须自觉主动参加岗位在职培训学习。学校努力营造挂职学习和考察交流、研讨反思,提升其理论素养、执政和决策水平等管理能力。
9、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岗位职务培训的重点内容必须强化落实。按市教委的要求,五年内教师必须参加一期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教师还可以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所取得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合格证书将被认同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级培训。
六、实施策略
1、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培训空间。
五年里要充分发挥我市中小学校教学设备高配置的资源优势,变无为有,变劣为优,让学校为基地,基地是学校,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培训空间,大力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培训模式“本土化”,使培训落在实处。
我校要做到教师全员培训,面大人多、时间长,学科跨度大。因此,解决师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培训时间的安排等都要因地制宜,使教师培训“本土化”。(1)师资来源本土化。充分发挥当地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让他们在培训中既当老师又当学生。(2)实践问题本土化。培训中要结合我们当地教师教书育人中的实际问题,确立课题,选配教师,开展培训。(3)培训时间安排“本土化”。培训时间安排在放假初、开学前,平时培训与教研时间结合进行。
3、完善多元培训互通模式,建立教师自主培训长效机制。
我校要把教师参加集中面授培训与校本培训、远程视频培训、网上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资源、网络项目、学时登记、组织管理等做到互沟互通,形成模式,让教师自主选择,使自主学习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
4、制定科学的骨干外派学习制度,加强培训的后续管理,扩展培训成效。
制定科学有效的骨干教师外派培训学习制度,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加大考评力度,扩展培训成效,使高投入、高收效成正比走向,使高回报得到最大展现。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校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副校长负责抓继续教育工作。要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保证培训计划有效运行。
2、增加投入,确保运行。
继续教育经费是保证继续教育培训正常运行的关键,我校要把教师培训经费作为专项列入年度经费计划中予以落实,并逐年增加。
3、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我校健全的培训机制,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健全、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培训动力仍然是本轮培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积极开展调研,加快各项培训制度、激励措施办法的制定,努力提高培训效益。
总之,教师是教育之本。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充满了期望。认真组织实施,加大教师经费的投入,端正学习的态度,使我校教师的培训迈上新的台阶。
10.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以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以集中培训和校本研训相结合为基本形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提高质量,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努力为建设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出应有贡献。
二、学习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学习,多元开放。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制定针对性强、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实施分类学习。
2、按需学习,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发展需要,确立“从问题出发,以案例为基础,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习基本原则,按照不同类别、层次、学科的要求,把理论学习、案例研讨、经验总结和教法改进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们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教育服务,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体系。
具体目标:
1、继续加强以新课程学习为核心内容的学习工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2、进一步提学历水平。
四、主要任务
1、按照教育部、省、市对中小学教师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的要求以及《市中小学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我们教师一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活动。
2、制定“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年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下功夫、见成效。
3、“十一五”期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实验阶段,小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要按照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要求,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以加强我们教师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阅读、研究成为我们的的习惯,积极开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4、积极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5、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与整合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对学科教学的驾驭能力和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认识,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工作列入重要内容。
2、加强校本研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全面开展校本研训学习工作,积极探索教中有研、以研助训、研训促教、研训结合的“研训一体化”学习培训。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快学习步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努力创建示范性学习机构。适应信息化趋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积极与上级教师教育网互联,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学习及培训的网络化。
4、大力开展教师教育研究,不断探新的学习模式。
中小学教师学习要以科研为先导,研究教师
11.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五年制 学前教育 师范生 师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9-02
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中职与高职互通,是目前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而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技能比较扎实,比较符合学前教育行业用人需求。与其他师范生相比,这个群体的师范生思想更具复杂性,他们很大部分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有偏颇,在心理方面也欠积极,无法继续就读高中而选择读中职学校。他们在选择读师范时,多受父母左右,非出自内心意愿,对未来职业认识不清楚,更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准备,师德意识模糊,更谈不上对职业道德理想有更高的追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一段时间来,各地频现幼师虐童案件,幼儿教师的师德上升到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教育领域输送幼教师资的师范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然而,很多师范院校忽略职业道德培养,这是造成目前幼儿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着特殊性,要使这个群体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应从他们实际出发,全方位有效地落实师德教育。
一、师德教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正确的师德观依赖于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4-16周岁之间,他们刚摆脱童年的稚嫩,开始步入人生、社会,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经常变换之中,品德观念尚未定型。所以,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化,对学生今后良好师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思想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学生的“三观”培养与学生的师德紧密联系起来。五年制的前两年是关键的时间点,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方法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同时,加强师德教育,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是非判断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是在日常的“三观”教育中,要克服师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相分离的现象,把师德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师范性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严格要求和养成,充分体现师范生以身立教、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有困难的人等,培养师范生爱国、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等精神;在各种集体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等,并让学生明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使师德教育直观化、具体化,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是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照,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评判标准,并内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逐步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正确职业态度。
二、师德实践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职业教育凸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另一重要场所。相对来说,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幼儿园实训的机会比其他学段的要多,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实训基地对他们的技能训练和师德的影响。见实习是师范生以教师的角色进入职业领域的开始,对于还未成年的五年制学生来说,实训基地是他们最初接触社会的地方。他们对将来职业场景及“教师”这个角色扮演是非常期待和好奇的,因而会很用心去观察、感受实训基地的一切,并表现出该年龄善于模仿的特征,内化成自身的言行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实训时期,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师范生在师德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往往会对他们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师德示范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实训教师作为最重要、最直观和最有权威的模范,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角色的体验、探索与思考,能够更好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因此,师德实践与技能实训结合起来对师范生良好的师德形成非常重要。
一是要把师德培养纳入见实习的内容。校园双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见实习方案,把学生的师德教育作为与教学技能培养一样重要的内容。同时,要制定具体内容体系,健全评价标准,将师德行为列入对实训学生的考核内容。
二是加强对见实习学生师德规范指导。“教育实践是师德教育固化、深化的重要过程。”而这一实践和技能实训一样都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要引导师范生在实训中践行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承担教师义务中去体味师德规范的内涵,在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感受师德的规范。师范生在教师角色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对其以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至关重要。
三是遴选具有高尚的师德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师范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师德教育首先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训指导教师是学生开始体验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的首个对象,实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影响深远。因此,要重视实训基地教师自身品德对师范生的影响,对实训指导教师的遴选不应仅仅强调教育教学技能,也要强调职业道德。
三、师德课程评价与学生实际操行相结合
师德教育课程是师范院校必修的课程,能使师范生对师德的概念、内涵及要求等从理论层面进行感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要加强师德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师范生的一般道德水平、掌握基本的师德规范方面得以提升。但是学习本身就具有隐藏性,道德的行为化才是道德养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年纪尚小,对理论认知较有难度的五年制师范生来说,应加强课程改革,把学生在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刻板、没有生命的知识体系转化为生动的、实实在在的行为。而课程评价是检查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标尺,那么把师德课程的评价与学生现实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则是开设课程之要旨。师范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要通过师德养成的过程评价,不断促进师范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把课程评价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无疑是师德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操行评定是对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进行评定的一种形式,这些内容包含在师德的课程评价内容中,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师德教育的知行合一,以一种具体可感的效果来检查学生师德养成及加以有效地引导。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师德教育课程内容要与学前教育紧密结合。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具体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进行阐释,体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最重要的方面和原则,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论支点。我们要充分依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对这个群体的师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规范、合作精神等维度进行师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师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但又有侧重点,从要求的明确到落实及考核评价进行统筹规划。如第一学年重点放在学生的常规强化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规范等,逐一对师德的内涵体现进行有效落实。在每一阶段的师德教育目标落实中,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表现及效果进行记录、评价,使师德教育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具有实践性。特别是,操行评定要重视从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点滴入手,加以具体规范与引导。如: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卫生常规、礼仪要求、与人合作要求等,把这些要求具体化,逐项进行考评,营造规范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把学生在课堂习得的对师德理论的感知与现实中具体的行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道德行为规范中的作用。
四、师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师德教育首先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或者说是被动教育。五年制师范生入学年龄小,“三观”没有定性,受环境的影响相对成年学生来说更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更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身成长规律。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群体的成长特性,致力于建设师德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师范氛围”,大力建设师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首先,构建以“师德”为精神内涵的校园精神,比如提炼出以“爱、责任”等为主题的校训、校歌、校风等,把师德内涵核心部分以校训、校歌等形式明确界定出来,给学生一个鲜明感知,并在反复吟唱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其次,加强师德的物质文化建设。“一切景语皆情语”,入学时还未成年的五年制学生,思维相对直观、感性,以直接的图案、情景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师范院校应该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师德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明确要求,树立标杆,与环境、楷模心神合一,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渐渐向高尚师德靠近。如在校园树立我国学前教育创始人张雪门、知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人的塑像;建立师德教育文化长廊;张挂、镌刻教育名言等。
最后,创设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文化。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符合五年制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让学生身心投入活动,感受到师德的内涵。如通过举办歌咏比赛、演讲大赛、辩论会等活动,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通过举行“师德论坛”、师德行为规范评比、教师风采展示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邀请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做师德修养报告和讲座,聘请优秀校友回校以自身的成长历程、生动案例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大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突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爱”的理念和品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军,季春阳.在体验教育中实现师德主体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2.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篇十二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2020年) 》, 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提出, 到2020年, 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确定了五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 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 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 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 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 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 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 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13.相山区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规划 篇十三
情况汇报
相山区教育局
(2011年10月8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相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现就我区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相山区下辖14个行政村、79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全区现有公办幼儿园4所,其中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有证民办幼儿园42所,无证民办幼儿园32所。全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数109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101名。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学前三年幼儿适龄人口总数为12303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在园人数917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编制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目前正在办园且已审批发证的公办、民办(含小区配 1
建)的幼儿园,均没做入此次五年规划。
2.凡小区配建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但未经审批或建成未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或规划待建的,均做入此次五年规
划。且预算资金时,土建资金没做入规划,只是把土地硬化、绿化、设备设施添置等资金做入规划。
3.凡公办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有闲置校舍先进行维修改造,再根据适龄幼儿数,对不足的园舍进行新建;对于没有闲置校舍的进行新建;对于既没有闲置校舍又没有土地的进行征地新建。
4.做分规划时,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三.规划情况
(一)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小区配套建设幼
儿园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期拟为2011—2015年。规划项目采取分安排、滚动实施的方式。规划总计35所幼儿园,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19所(建成已投入使用的3
所;建成未投入使用的7所;在建的3所;审批待建的6所),学校附设幼儿园16所。规划校园占地面积1098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695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11107万元。其中园舍投入424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480万元,绿化117
万元,设备设施627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7098人,增加教职工1015人。
(二)规划1、2011年:规划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4所(濉河花园东区幼儿园、万马相山庭院幼儿园、濉河花园西区、奥斯卡春城小区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3所(王店小学幼儿园、黄里小学幼儿园、南湖路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4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276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133万元。其中园舍投入82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50万元,绿化13万元,设备设施125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550人,增加教职工222人。
2、2012年:规划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5所(南黎花园小区幼儿园、滨河花园一期幼儿园、天赐良缘幼儿园、金色云天幼儿园、华松时代南区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2所(张楼小学幼儿园、桓谭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29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60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101万元。其中园舍投入61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112万元,绿化29万元,设备设施135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647人,增加教职工236人。
3、2013年:规划新增幼儿园5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2所(柳暗花明幼儿园、深蓝华庭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3所(合众小学幼儿园、青杨小学幼儿园、油坊小学幼儿园)。
规划校园占地面积8650平方米,油坊小学规划新征地1亩,校舍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1417万元。其中园舍投入549万元,活动场地投入47万元,绿化11万元,设备设施81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604人,增加教职工86人。
4、2014年:规划新增幼儿园6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2所(新兴小区幼儿园、滨河花园二期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4所(小集小学幼儿园、鲁楼小学幼儿园、高溪小学幼儿园、三堤口学校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1950平方米,鲁楼小学规划新征地2亩,高溪小学规划新征地3亩,校舍建筑面积12843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471万元。其中园舍投入1091万元,活动场地投入121万元,绿化29万元,设备设施123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495人,增加教职工214人。
5、2015年:规划新增幼儿园10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6所(高尔夫家园幼儿园、圣景御苑幼儿园、御香家园幼儿园、紫藤苑幼儿园、学友家园幼儿园、翡翠岛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4所(周神小学幼儿园、张集中学幼儿园、梁楼小学幼儿园、平楼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
14.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篇十四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国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蓬勃展开,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宪法和法律得到较为广泛普及,全体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改革开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在法制宣传中服务群众,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宣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促进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习宣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宣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宣传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学习宣传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学习宣传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学习宣传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学习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学习宣传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司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廉政法制文化建设。坚持廉政法制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推出精品、创出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突出服务科学发展主题,立足提高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立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立足促进法治化管理,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突出不同行业和对象特点,针对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部门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宪法和法律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并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教学课程。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将公务员依法办事情况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和推广持证上岗制度,把有关法律知识作为持证上岗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目标,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整合各种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重视运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加强高等学校普法教育,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教育力度,积极推进高校法学理论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结合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发挥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四)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把法制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五)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发挥他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等内容的宣传,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民工的法治观念。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3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报全国普法办备案。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本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和表彰。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立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媒体要积极承担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责任。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先进。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四)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指导能力。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推进阵地建设。完善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利用各类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引导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办好普法节目、专栏和法制频道,结合法治实践,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办好普法网站,推动政府网及门户网站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普法书籍和读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照本规划进行安排部署。
【社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社区五年规划10-21
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文件10-26
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08-10
全国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09-26
阳城镇总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08-26
卫生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07-04
2021最新社区宣传教育工作规划怎么写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