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11篇)
1.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一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是云应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化学的内容
有关营养专业的生物化学即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化学原理为基本内容的普通生物化学,也不同于研究食品的组成、主要结构、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为基本内容的食品化学,而是将二者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由与食品、营养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注意食品的组成、特性、生理功用以及在加工、贮存、代谢构成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正确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3、注意知识的不断总结
4、学会自学
第二章 蛋白质的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构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蛋白质含量占干重45%
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是血清中的r球蛋白
c、既有的收缩则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激素也是蛋白质
3、供给能量
每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为417kj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氢、氧、氮,一些蛋白质含有硫;有些含有磷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α—氨基酸
天然氨基酸有300多种,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二十种。
1、及有酸性的羧基(—cooh),也有碱性的氨基(—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带电情况,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等电点ph=pi时,氨基酸为中性,最易沉淀,带电量为0。
2、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有旋光性,蛋白质中为l型。
3、各种氨基酸的r集团结构和性质不同,他们决定蛋白质性质。
nh2
r
cooh
结构通式
4、色泽与状态:各种常见氨基酸均为无色结晶。
5、溶解度:氨基酸一般都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乙醚。所有氨基酸都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中。
6、氨基酸及其某些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味感,味感与氨基酸的种类和立体结构有关。一般来讲,d型氨基酸多数带甜味,甜味最强的是d—色氨酸,可达蔗糖的40倍;l—型氨基酸具有天、苦、鲜、酸4种不同味感。
(二)氨基酸的分类。
1、营养学分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成为必需氨基酸。20种氨基酸中只有赖、色、苯丙、甲硫、苏、亮、异亮、颉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儿,组氨酸也是必须的。
2、根据r集团性质分类 中性氨基酸
甘氨酸
甘
gly 丙氨酸 丙 ala
异亮 ile
颉氨酸 颉 val 脂肪族氨基酸 亮氨酸 丝氨酸 丝 ser 含羟基 苏氨酸 苏 thr 半胱氨酸 半 cys 含硫基 甲硫氨酸 亮 leu 蛋 met
异亮氨酸
脯氨酸
脯
pro 苯丙氨酸 苯丙 phe
芳杂环 酪氨酸 酪 tyr 色氨酸 色 trp
天冬酰胺 asn
酰胺 谷酰胺 gln
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
谷 glu
碱性氨基酸:
精氨酸
组 his 赖氨酸
天冬
精
赖 lys
asn 谷氨酸
arg 组氨酸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α—氨基的反应
例:与甲醛反应(中性ph值条件)
nh2
r
hoh2c
cooh
n
ch2ohcooh
+2hcho
r
反应结果使其碱性减弱,氨基酸中的羧基就可以和普通脂肪酸一样解离,充分显示出它的酸性。
在食品检测中常用这个性质来定量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如,酱油。
2、α—羧基的反应
nh2
r
cooh
r
h2c
nh2
+co2
这是食品中胺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腐胺、尸胺,使食品腐败的标志。
3、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
羰氨反应制具有羰基的化合物与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发生一吸附在反应,最后形成黑色素的过程。
(1)初级阶段
还原糖中的羰基原基发生简单的反应。
n
(2)高级阶段
初级产物相互反应,使高级阶段的反应变得更加复杂。成立含氮、氧、硫的有香气的杂环化合物,使食品又陪烤香和焦香,是主要生香阶段。
(3)最终阶段
是主要的生色阶段,高级阶段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等失水,缩合,生成褐色素。含氮化合物的参与,生成黑褐色的含氮色素,食品外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此聚合物的化学性质稳定,能使食品的贮存期延长。
4、成肽反应
一个α—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另一个α—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成肽。
hooc
hnh2+hooc
hnh2
hooc
hhn
co
hch2
两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二肽,多个较多台,多肽通常呈线状。有的低肽分子也有味感在食品中起着风味作用。
(四)氨基酸的合理营养
1、各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不但两要充分,而且互相要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当食品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合成机体细胞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比例一致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食品白质。——氨基酸(蛋白质)的合理营养,这样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
(五)氨基酸在食品加工的作用
①调味剂 ②营养强化剂 ③增香作用
1、氨基酸的味
d—色氨酸,甜度强,是有发展前途的甜味剂。
l—谷氨酸,主要存在于植物蛋白中,具有酸味和鲜味两种味,其中以酸味为主。加碱适当中和后生成谷氨酸钠盐,酸味消失,鲜味增强——味精的主要成分。
味精+碱性溶液 谷氨酸二钠(无鲜味)味精+高酸度溶液 谷氨酸(鲜味减弱)
味精在高于120℃的温度下或长时间加热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无鲜味,对人体有害。
2、风味前体物质
羰氨反应 产香、产色
氨基酸在加热、或在细菌分解下产生某味风味物质。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其结构所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复杂,具有多层次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多肽链氨基酸的顺序是由基因上的遗传信息,即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所决定。
肽键与肽链: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co—nh—)称为肽键,又称酰胺键。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化合物称为胎。有两个氨基酸形成的肽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形成的叫三肽,十肽以下称为寡肽,十肽以上称为多肽。
p.11 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肽键中存在的其他公家间也包括在一级结构中,这些是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一级二硫键,它们在不同多肽链之间,或同一条链不同部位之间。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盘旋、折叠形成的主链构象。
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基础是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和两个α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等几种。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氢键。
(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的排列方式,包括多肽分子主链及侧链的构象。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各种次级键包括
1、氢键
2、二硫键
3、离子键
4、疏水基互相作用(疏水键)
(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借次级键(氢键、疏水键、盐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结构,四级结构中的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当蛋白质处于某一ph溶液时,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蛋白质为兼性离子,此时ph之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含碱性氨基酸,pi高;含酸性氨基酸pi低。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蛋白质分子量从一万到十万。蛋白质亲水胶体溶液的稳定是分子表面水化层和电荷层。
三、蛋白质的变性与凝固
1、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其特定空间结构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物理因素与变性 ①热变性
提高温度对天然蛋白质最重要的影响是促使它们的结构发生变化。②辐射变性
如果射线的能量足够高,也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转变。③运动变性
由振动、捏合、打擦产生的机械运动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例如:打鸡蛋)
④高压变性
高压变形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的柔性及可压缩性。素与变性 ①ph值与变性
极端ph
肿胀、展开 pi 易聚集、沉淀
②表面活性剂与变性
2)化学因(③有机溶质与变性 有机溶质(尿素等)诱导蛋白质变性 ④有机溶剂与变性 大多数有机溶剂被认为是蛋白质的变形剂 ⑤金属离子与变性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蛋白质胶体
溶于水的蛋白质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统称为蛋白质溶胶。常见的豆浆、鸡蛋清、牛奶、肉冻
蛋白质的体积很大,而且由于水化作用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层,更增大了分子体积,粘度比一般小分子溶液大得多。如果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增加了水化层的厚度,则溶胶粘度变得更大。
蛋白质溶胶有较大吸附能力。(2)蛋白质凝胶
食品中许多蛋白质以您胶状态存在,如新鲜的鱼肉,禽肉、皮、筋、水产动物、豆腐制品及面筋制品等,可以看成水分子散在蛋白质凝胶的网络结构中,他们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可加工性。
(3)溶胶与凝胶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常以溶胶和凝胶两种状态存在,入蛋清和蛋白,肉酱内的蛋白质和肌肉纤维。
蛋白质溶胶能发生胶凝作用形成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之间各集团以副键相互交联,形成网络结构,水份充满网络结构之间不析出。
氧
血液 凝胶 酶
盐
豆浆 凝胶
四、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分子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一)盐析(不变性)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盐浓度稀——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盐溶)——蛋白质表面电荷吸附盐离子之后,增强亲水能力。
盐浓度高——盐与蛋白质争夺与水结合,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中和蛋白质电荷,破坏蛋白质电荷层。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变性)
乙醇、甲醇、丙酮等能破坏蛋白质水化膜是蛋白质沉淀。乙醇消毒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金属盐沉淀法(变性)
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蛋白质沉淀,(五)热凝固沉淀
淀。
引起蛋白质变性。(在ph>pi时)
(四)生物碱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可以蛋白质正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ph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显色,称为蛋白质显色反应。
六、蛋白质的水解与分解
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作用。
水解
单纯蛋白质 α—氨基酸
水解
结合蛋白质 α—氨基酸+非蛋白物质(糖、色素、脂肪)
①产生小分子肽、低肽 ②低肽增加风味
③过度加热产生有害物质
④在腐败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第四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和营养性质
1、蛋白质的水化性和持水性
蛋白质的许多功能性质,都取决于蛋白质和水的作用。(1)蛋白质的水化
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食物的质构和口感。干燥的蛋白质原料并不能直接加工,需先将其水化。蛋白质水化过程。
干蛋白质 水分子通过与极性部分结合而被吸附① 多层水吸附②液态水凝聚③ 溶胀 溶剂分散 溶液
溶胀的不溶性离子或块
影响蛋白质水化的因素首先是蛋白质自身的情况。蛋白质比表面积大,表面极性基团数
目多,多孔结构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水化。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水化程度 ph值 温度 盐
(2)蛋白质的持水性
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的蛋白质胶体牢固缚住水不丢失的能力。
肌肉蛋白质持水性越好,意味着肌肉中水的含量较高,制作出的食品口感鲜嫩。
ph(使肌肉远离等电点,经过排酸的肌肉 避免过度受热(肌肉表面)
2、蛋白质的膨润
蛋白质的膨润是指蛋白质吸水后不溶解,在保持水分的同时赋予制品以强度和粘度的一种重要功能特性。
例如:干凝胶形式保存的干明胶、鱿鱼、海参。膨润吸水分四个阶段:
① 吸水水量少,亲水基团(—nh2,—cooh?)等吸附的结合水。② ① 渗透作用进入凝胶内部的水,这部分是体相水。②
干蛋白质凝胶的膨润与凝胶干制过程中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有关。干制脱水,蛋白质变性程度越低,发制时的膨润速度越快,复水性越好。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干制品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最低,所以,复水后产品质量最好。
蛋白质在远离其等电点的情况下水化作用较大,所以,许多原料采用碱发制。碱性蛋白质容易产生有毒物质,要严格控制,并在发制完成后漂洗。碱是强的氢键断裂剂,过度膨润会导致制品丧失应有粘弹性和咀嚼性。
第五章 蛋白质的营养性质与食品加工
1、蛋白质的质量
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它的必要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消化率。主要品种的谷类和豆类的蛋白质往往缺乏至少一种必需氨基酸。
2、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的定义是人体从食品蛋白质吸收的氮占摄入的氮的比例。
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相比具有较高的消化率。一些因素影响着食品蛋白质消化率。
①蛋白质结构 天然蛋白质通常比部份变性蛋白质难水解完全。
②抗营养因子 多数植物分离蛋白和浓缩含有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抑制剂,抑制种子蛋白质的吸收。
③结合 蛋白质与多糖及食用纤维相互作用,也会降低他们的水解速度和彻底性。④加工 蛋白质经受高温和碱处理,会导致包括赖氨酸残基在内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发生化学变化,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3、食品加工对蛋白质功能与营养价值的影响 ①热处理的影响
大多数食品蛋白质只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才表现出生物或功能性质。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温和的热处理所引起的变化一般是有利的。
例如:热可使酶失活,防止食品、色、味的不利变化。大豆、花生、菜豆等种子和叶片中存在蛋白质抑制剂,抑制蛋白质水解酶,影响pr的利用率,同时还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②低温处理的影响
延缓微生物生长,抑制酶活性及化学反应。a、冷却:蛋白质稳定,微生物也抑制。
b、冷冻:肉类冷冻与解冻,组织及细胞膜破坏,酶被释放,使蛋白质分解,但不会使蛋白质营养损失。鱼蛋白很不稳定,冷冻后,肌球蛋白变性,与肌蛋白反应,风味破坏。
③脱水的影响 目的在于保藏(1)传统脱水(2)真空干燥(3)冷冻干燥(4)喷雾干燥(5)薄膜干燥 ④碱处理的影响
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尤其加热过程中更严重。但分离、起泡、乳化要靠碱处理。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复杂三维空间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质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按结构和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三类:核糖体rna,信使rna和转运rna。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的分子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磷元素在核算中含量恒定。dna平均含磷为99%,rna为9.4%。
一、核算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一)核酸是大分子化合物,经水解得到他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核苷酸可水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可水解成戊糖和碱基(嘌呤和嘧啶)。
戊糖 核苷
核酸核苷酸 碱基 磷酸
(二)核苷酸的组成
1、核苷
戊糖与碱基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核苷分子中的核戊糖有两种:核糖和脱氧核糖。为了与碱基中的c相区别,戊糖的c原子顺序加“撇”
ho
ch2
o
ho
ch2
(核糖结构式)
核苷分子中的碱基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和鸟嘌呤,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5134
7n
534
嘌呤
2、核苷酸
嘧啶
核苷分子中戊糖环上羟基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5’—核苷酸为主要存在的。
(三)核苷酸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
rna是核糖核苷酸链;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三、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凡含有一个磷酸基的核苷酸统称为一磷酸核苷。
(一)多磷酸核苷
5’—核苷酸的磷酸还能与磷酸结合而生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如5’—腺苷酸可再加一个磷酸生成二磷酸腺苷,再加一个磷酸为三磷酸腺苷。(adp atp)p27
atp在能量贮存、释放中起重要作用。
(二)环形核苷酸
3’,5’—环腺苷酸、3’,5’—环鸟苷酸。多种激素是通过camp、cgmp而发挥生理作用。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一)dna分子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的一级结构。有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上的碱基朝内,同一水平上的一对碱基借碱基间形成的氢键互相连接,腺嘌呤(a)与胸腺嘌呤(a=t),鸟嘌呤与胞嘧啶(g=c)
这是碱基配对规律。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彼此成为称为互补链,所有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结构是相同的,dna种核苷酸顺序可以用碱基顺序代表。
(二)二级结构
(1)右旋的双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
(2)碱基位于中央,相互平行且垂直于长轴,10个碱基升一圈。双螺旋结构十分稳定,维持稳定性的主要事件基之间的堆积力,和氢键。
(三)三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更高级的结构。
原核生物多为闭链环dna
真核生物dna三级结构与pr有关
二、rna的分子结构
(一)rna分子也是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一分子rna有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二)rna分子的链可以弯曲折叠,形成局部双螺旋结构,双螺旋区域腺嘌呤与尿嘧啶(a—u),鸟嘌呤与胞嘧啶(g—c),无法配对则以螺旋多的突环形式存在。
(三)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成为三维空间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一、一般性质
(一)核酸的分子量大
其溶液的粘度大。
dna
rna
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活体中dna多数为线性分子,分子量很大,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06~1012,为白色絮状物。相对分子量较小,一般在104~105,为白色粉末。
(二)核酸的两性电解质性质
磷酸基 两性
碱基 磷酸基的酸性较强,故通常表现为酸性。在电场泳动,也可进行离子交换。
(三)紫外吸收性质
核苷、核苷酸、dna,rna都有吸收240—290nm紫外光的特性。不同碱基的特性不同,在不同的ph、浓度时吸收值也不同。
二、化学性质
(一)两性电离
碱基接受质子带正电荷,磷酸基团可进行酸性离解带负电。
(二)变色反应
核酸中含有核糖和磷酸,它们与专一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三、核酸的变形、复性与分子杂交
(1)变性
核酸分子中双螺旋区碱基对间的氢键,受到某种理化因素的作用而破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叫核酸的变性。
伴随变性,核酸的紫外吸收值增加,增色效应dna的热变性,不是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化,而是在某温度时,突然发生并完成。称dna的熔点:70~80℃
(2)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互补单链可以恢复。
复性后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也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和蛋白质相同)
(3)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变性dna,若彼此之间有部分互补的核苷酸顺序,当他们在同一溶液中进行热变形并从高温冷却时,可以得到分子间部分配对的缔合双键。
不仅dna—dna,dna—rna,rna—rna
四、dna,rna的功能
(一)dna功能
(1)dna分子能自我复制
(2)dna是遗传基因的载体
dna复制 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 转移rna(trna pr
(二)rna的功能
(1)rrna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2)trna运送氨基酸的作用
(3)mrna由dna转录而合成,长链中有许多“三联体”信息密码,作为pr合成的模版。
五、核酸与食品加工
常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成人每天摄入核酸总量不超过2g。
1、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
2、改良微生物菌种性能
3、改良食品加工工艺
4、应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有效成分
第三章 糖类
糖类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它为人类的食品提供了某些期望的组织状态,如口感和愉快的甜味。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膳食热量——他供给人类的热量占总摄入量的70%~80%。
第一节 糖类的分类、结构及存在一、糖类的分类
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1、均一多糖和非均一多糖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多糖分为均一多糖和非均一多糖。
同多糖是由一种单糖分子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杂多糖是由不同单糖或单糖和单糖衍生物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半纤维素,果胶。
2、复合糖
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成的复合物。如:糖类与脂类结合形成糖脂,糖与pr结合形成糖蛋白。
二、糖类物质的主要结构
1、单糖分子的主要结构
(1)手征性,对映异构
手征性c简称手性c
eb
e
(2)d型糖和l型糖
cho
hchooh
hohch2ohch2oh *为手性c
倒数第二号c的官能团在右侧者为d型,反之为l型。
hhoh
hhohhohch2ohoh
d—葡萄糖(醛型)
(3)单糖的环状结构
h
ho和—oh发生加成反应。d—葡萄糖科环化成多种形式的结构。
ohhch2ohho(五元环)
hhoh
ohohhch2ohhooh(六元环)
hoh 半缩醛羟基(c1的羟基)d、l构型中决定构型的羟基在同侧为α型,反之为β型。
ch2oh
h
h
ch2oh
ho
o
h
ohoh
oh
hohhoh
α—d—葡萄糖
ch2oh
h
oh
ch2oh
ho
o
oh
ohoh
h
h
ohhhoh
hoh
β—d—葡萄糖
2、低聚糖分子的结构
在酸性条件下与醇法生反应,失水后形成糖苷。
ch2oh
h
h
h
ch2oh
h
+roh
ohoh
h
oh
+
ohoh
h
o
r
+h2o
ohoh
r为糖苷配基,r与糖基和氧之间的结合方式称为糖苷键。
3、多糖的分子结构
p79
多糖有两种结构,及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
三、糖类在食品中的存在。
糖类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食品中,其中淀粉是人类消费的主要食品。多数天然植物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氮糖和低聚糖较少。
注意:不同成熟度的同种植物中各类糖含量是不同的。
粮食作物一般在成熟后收获,主要是为了使果实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尽可能转化为淀粉。水果一般在成熟前采摘,是为了在贮藏期间,与后熟有关的酶促过程使贮藏淀粉转变成的低聚糖和单糖。
第二节 糖类的性质及应用
一、糖类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1、旋光性
通过光栅后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波叫平面偏振光,简称偏光。偏光前进的方向与光波振动的方向构成的平面叫振动面,与振动面垂直的平面叫偏振面。物质使偏光的偏振面向左或右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叫物质的旋光性。右旋“+”,左旋“一”
2、糖的旋光性及应用
糖分子中都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其溶液右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浓度糖溶液的旋光性,可计算比旋光度。
根据糖的比旋光度可鉴别糖的纯度。
3、甜度
各种单糖和低聚糖都有一定的甜味,而多糖则无甜味。
名称 相对甜度 蔗糖 1.00 果糖 1.33 葡萄糖 0.74 木糖 0.40
规定蔗糖溶液的甜度为1,以此为基准。
3、溶解性、吸湿性与结晶性
单糖易溶于水,低聚糖和多糖有些能溶于水,有些则不溶。蔗糖、麦芽糖、葡聚糖都溶于水,乳糖难溶于水,淀粉不溶于水。
凡是能溶于水的糖都有吸湿性,如单糖中的果糖和二糖中的蔗糖都有很高的吸湿性。此外,水溶性很小甚至不溶于水的汤有些也有吸湿性,如淀粉。
糖的吸湿性,可使糖从食品中溶解出来,故含糖多的食品容易潮解。由于糖的结晶性,在温度降低时,潮解后的糖又结晶出来。如柿饼上经常出现的“白粉”,就是糖吸湿后又重新析出的结果。
4、渗透压
食糖在糖腌果蔬食品中达50%左右时,食糖腌制品具有较高的渗透压,有效的发挥着抑制微生物的作用。糖含量高时甚至可造成微生物的大量失水而死亡。只要糖制品不接触空气,不受潮,其含糖量不因袭潮而稀释,就可以久贮不坏。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氧化反应
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易被氧化成酸。
以葡萄糖为例,因反应条件不同,有三种方式氧化
溴水(弱)
hooc—(choh)4—ch2oh葡萄糖酸 cho—(choh)4—ch2oh hooc—(choh)4—cooh葡萄糖二酸 hoc—(choh)4—cooh葡萄糖醛酸
2、还原反应
h
hoh
ohhoh
cho
h
hohhoh
ch2oh
hoh2c
oh
hoh2c
ohohh
d—葡萄糖 d
山梨醇是一种保湿剂,甜度仅是蔗糖的50%
三、多糖
1、淀粉
.—山梨糖醇
2.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二
在这个特殊的领域, 刘路的研究已经有所收获。目前, 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 在德国应用化学 (1篇) , 美国化学会志 (1篇) 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内专利两项;2014年, 刘路还入选上海市科委的“浦江人才计划”。
“绿色化学”的核心, 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美国化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B.M.Trost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概念, 这些理论的提出是因为, 随着合成化学的飞速发展, 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药物化学的发展有助治愈不少疾病, 延长人类的寿命;有机高分子材料创造新的制衣和建造材料;农药化肥的发展, 控制了虫害, 也提高了生产。但同时, 它们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 进入21世纪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对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因此, “绿色化学”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绿色化学”及相关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化学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对发展高产率、高选择性、高效率的有机转化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刘路2010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3年回国任职于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发展高效率、高选择性、高产率、步骤经济以及原子经济的有机合成新策略。
“绿色化学”的实现在工艺上,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改进:一是对于传统的已有的化学转化, 需要发展新一代合成技术来超越和取代传统工艺;二是对于转化全过程包括从原料、催化剂到产品进行全面变革, 彻底取代传统工艺和产品。比如, 苯酚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生物活性化合物以及功能材料中, 例如抗帕金森氏病的屈昔多巴 (L-DOPS) 、药物雌激素样活性成分二苯乙烯二聚体pallidol、具有抗生素作用的bagremycin A都含有这类结构;同时该类结构也是一类很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 在合成有机化学中应用广泛。在传统方法中, 合成这类苯酚衍生物需要把苯酚的活泼的羟基保护起来, 最后再把保护基团脱除, 这样保护和去保护两步都是浪费的步骤。因此, 发展新的方法学, 实现高选择性的苯酚直接碳氢键官能化能, 有效地提高了这类合成反应的效率和原子经济性。在已知的反应中, 苯酚和重氮化合物在过渡金属例如铑、铜、铁等催化下得到的都是氧氢键插入的产物, 在研究中, 刘路和张俊良教授共同发现了在金催化下可以得到碳氢键插入的产物, 同时改变配体, 可以使这个反应以几乎当量的收率高选择性的得到对位官能化的产物。
3.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三
笔者根据自身对大学化学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掌握与理解,结合近十年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拟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考核三个方面,简要探究大学化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难点之一。目前,考虑到中学生对某些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中学普遍采用的化学教材中,往往很少涉及关于化学基本理论方面的详细知识内容。例如,大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原子分子结构、电子杂化等理论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么根本未涉及,要么不要求定量表述,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优点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然而,由于在教授上述知识点的时候缺乏理论上的引导,往往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扎实。为了有效弥补这种缺陷,只能让学生一字不差地去记忆,同时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以强化这种记忆。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实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往往也会造成学生“学而不思”的不良学习习惯,再加上强迫式的记忆手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反感。
除此之外,在缺少理论学习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还会出于对某些化学结论或化学现象的困惑而提出一些超出教材知识点的问题,如“为什么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而甲苯能?”“sp2杂化与sp3杂化有什么区别,二者之间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等等。目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当学生提出诸如上述超出教材知识点范围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处理呢?或许有些教师以一句“这不是你现在需要掌握的内容”予以安抚,某些脾气较为急躁的教师,更是直接回答“不要问这么多”。这种简单粗暴地回答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来回答这种问题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化学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许多中学化学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理论问题往往在大学化学知识体系中均能找到答案。因此,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在熟悉并深入钻研中学化学教材,科学、完整地掌握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借助大学化学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理论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部分大学理论知识点,如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碳的杂化轨道理论这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用到,但教材中叙述又不太清楚的适当引入中学教学中,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知其所以然。如,不仅要知道水分子空间结构是折线形、氨分子是三角锥形,还应弄清这是原子轨道sp3不等性杂化的结果;不仅知道各种反应速率的不同,还应该明白这种现象是由反应活化能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这种结合理论本质讲现象,再通过现象解释理论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实验教学
人类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动力均源于兴趣,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学习化学更多地应该从实验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渴望。然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设计的重心在于如何让学生做好实验、做对实验,结果验证型实验较多,而用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开发实验的探究型实验相对较少,换句话说,学生做实验只是“照方配药”,只动手不动脑,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大学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教学思路。目前,在许多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增设了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并给出实验结果的综合性教学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受硬件条件的限制,上述大学实验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完全照搬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取其精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具有中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例如,提供必要的仪器、试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而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如在讲Fe3+与Fe2+的性质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Fe3+、Fe2+各具有什么性质,然后根据所给的仪器、药品动手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在某些实验中,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的实验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这种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考的实验过程却恰恰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从教与学两方面检验教学质量的功能。目前,中学化学课程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然而,以这种考试方式得到的成绩往往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特殊的含义,使学生无形中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因为,在学生看来,一份试卷成绩不仅代表自己的学习效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父母与老师的寄托,代表了自己的前程,这种对于成绩的认识显然是非常片面的。目前,许多在大学从事化学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已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各种化学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究,如以课程报告、小组讨论并提交论文等方式来取代单一的试卷考核,这为中学化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参考性的尝试方向。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发言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或者对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并将这种考核得分融入期末考试成绩的核算中。相信这种带有学生平时能力考核的打分方式应该更能够综合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大学化学教育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延展和加深,二者一脉相承,缺一不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好中学化学,有利于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对更多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对于教师而言,随时了解并更新自己对大学化学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掌握,对于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改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均起到重要作用。
4.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四
一、填空
1、血液中的氨的来源
2、氨基丁酸的前体
3、体内合成1摩尿素要消耗个ATP,可以过膜运输的中间物是和,水解后生成尿素。
4、连接尿素和TCA循环的两中间物为:
5、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限素酶是。
6、乙酰辅酶A的来源,,去向,。
7、蛋白在280nm处吸收强的原因是有。
8、氨基酸参与嘧啶合成9、蛋白质组学是的学科
二、名词
1、糖异生
2、必须脂肪酸
3、P/0比
4、hnRNA
三、问答题
1、画图说明DNA的磷酸与羟基的结构位置
2、(ddCTP和dCTP的结构示意图),给出在DNA复制反应中,(1)如ddCTP的浓度远大于dCTP,会怎样?为什么?(2)前者浓度只有后者的10%,会怎样?为什么?(3)dCMP的浓度远大于dCTP或只有其10%会怎样?为什么?
3、画图说明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模型的调控方式
4、有一个四肽,被胰蛋白酶水解后形成两个二肽,其中一个在280nm处有强的光吸收,并且与plauly试剂反应阳性,并证明有呱基存在,另一个二肽在以HBr处理后可释放一个与印三同反应后为黄色的氨基酸 推测改四肽结构
5、以知一种组织中含有某种蛋白,但含量低 无法纯化,但知改蛋白分子量,并有他的抗体,用一种方法确定改组织中确实含有该蛋白
5.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篇五
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于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十多年来,化学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化学基地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化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为培养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2011年我院申请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设立的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并获得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本项目400万元,执行期为四年(项目号:J1103305, 2012-2015)。为了加强上述项目的执行和过程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一、申请对象
化学学院各年级本科生。
二、研究经费
(1)本项目通过设立子项目课题的形式,资助学生参与各子项目课题研究,每个子课题的资助总额度为4万元。
(2)项目的指导教师队伍以所立子课题组成员为主。考虑到学院的发展和人员变动情况,可以拨出一部分机动经费用于资助少数非子课题组成员的优秀项目。
三、项目管理
为了使本科生科研训练得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连续性,成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管理工作包括:
1、日常管理
“小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选拔、申请审批、子项目检查、学生研究工作汇报、项目总结与学术交流等。指导教师和受助学生发表与受助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论文、参加学术活动等,应标注本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号:J1103305)。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
2、教师工作会议
学院于每学期末召开各子项目负责教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指导不力、疏于管理的教师提出批评,对 1
认真、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3、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
每学末,学院组织举办“中山大学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各子项目的学生在论坛上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学院拟对其中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4、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小组”负责审批学生提出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的申请,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申请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愿提出申请。每位申请人需在了解“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关于申请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的通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各子项目的研究内容摘要和意义、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联系各子项目负责教师,然后,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并按时提交给学院本项目管理“小组”。
五、学生选拔
学院每学在适当时间向学生公布本项目各子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小组”和子项目负责教师共同研究,择优接受本科生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
1、选拔学生的原则
学生对科学研究抱有浓厚兴趣,选拔出真正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学生”。
2、选拔学生的程序
首先,各子项目负责人审阅学生提交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确定参加面试的学生名单;然后,由各子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面试,确定录取的学生名单报“小组”审批;“小组”公布批准参加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的学生名单;最后,被批准参加本项目的学生需与“小组”签定“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责任书”,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项目管理。
六、教师指导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方式
本项目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具体的科研训练方式如下:
1、采取全程导师制,各子项目负责教师每学年接受、指导1~2名学生。对于大一和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开始,教师就开始指导学生如何选课、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与结构、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接触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在学习方法、科学思维、对科学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引导、培养,这将为其后续的全面科研实践与训练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他们同时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学习课题涉及的新知识,参加课题组的研讨会,感受科学研究氛围的熏陶,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
2、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他们直接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教师指导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研读国内外文献,以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研究领域查阅和研读文献、学习新知识,对课题进行详细了解。学生在课题组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开展化学研究。
4、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开展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在课题组做演讲(Seminar);同时开展初步探索性实验。
5、大四一学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在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复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总结、深化实验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做墙报(POSTER)、设计演讲报告等;学院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本项目的每位学生将在论坛上进行演讲,开展大学生优秀学术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
6、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交叉学科的思维培养,着力培养学生以不同视角、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审视所研究课题、推敲实验方案,将学科交叉的思想和意识渗透到研究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处,以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需认真指导学生对其撰写的研究论文或科研总结、专利申请书进行修改,投稿发表,同时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使他们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得到熏陶、开阔视野。
7、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上述比较系统的科研过程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经过科研全过程的历练,不仅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受到科学文化和科学氛围的熏陶、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同时学生将体验学习与研究互动、挑战与能力并存、继承与创新依托、独立与合作共进、劳动与收获同在、艰辛和乐趣共存的各种滋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8、学生须参加各子项目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定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每学年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完成不少于300小时的科研训练。
七、其他
若学生欲退出本项目,需在参与本项目的3个月内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出。3个月之后,“小组”不再接受学生提出退出本项目的申请,以确保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取得一定成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6.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方面的职业才能,同时,还开设包括数学、物理和生物在内的辅助性的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具体科学基础知识外,该专业还培养学生具有判断力的思维、试验技术、解释观察以及清晰表达思维等能力。
打算从事化学职业的学生将乐于独立工作。他们将有超出一般水平的科学和数学天赋,有用自己双手劳动,使用技术材料和操作实验的灵巧性。坚韧、耐心、好奇心、独立、创造力和关心细节是职业化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双专业中,学生可能会选择生物与化学的结合。
就业机会
- 分析化学师
- 生物化学师
- 化学工程师
- 化学调配师
- 化学技术员
- 化学工艺师
- 临床化学家
- 化学顾问
- 牙医
- 环境学家
- 酶化学师
- 食品化学师
- 地理化学师
- 地理学家
- 无机化学家、生产商销售代理
- 医药技术师
- 冶金学家
- 营养学家
- 职业安全与健康专家
- 有机化学家
- 物理化学家
- 物理学家
- 医师
- 执业药师[1]
- 质保专家
- 放射化学家
- 科学信息专家
- 教师/教授
- 技术作家
- 毒理学家
- 兽类科学家 (一些职位可能需要额外教育和/或培训。)
7.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七
一、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 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 是开展新时期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绿色和环保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主题, 也是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基本课题。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相对照, 大学化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备着更加鲜明的系统性、专业性, 以及广泛性表现特征, 直接导致大学化学学教学过程本身面对着鲜明的复杂性, 亟需借由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 逐步提升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要积极在大学阶段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环节具体开展过程中, 扎实倡导和践行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 为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改革工作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创造和提供基础性支持条件。要紧密关注节能环保材料研究与应用, 以及能源短缺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对我国现阶段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具体开展过程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化学事业的时代发展水平。
第二, 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 真切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化学学科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诉求。在具体培养和输出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实践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理念的践行实践力度, 要在为大学生引入并宣讲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要素基础上, 通过为大学生初步介绍绿色化学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 切实促进大学生群体初步实现对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理解和认知, 在此基础上, 要采取针对性教学实践措施, 诱导大学生在逐步形成参与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探究, 以及化学相关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实际开展的大学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逐步提升呢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 为大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 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 创造支持条件。
二、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
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开展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 要制定实施系统措施, 促进传统大学化学教学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 要通过有效转变大学化学学科任课教师, 以及大学学生群体对化学学科的观念认知状态和基础思维模式, 逐步督导大学化学教师和大学生建构形成基础性绿色化学观念认知, 逐步提升大学师生参与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观积极性。
要切实逐步加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基础思想观念宣传普及教学工作力度, 逐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对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理解认知水平, 并在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呈现过程中, 时刻关注绿色化学知识理念的引入和渗透。比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 要基于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技术控制理念, 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毒性, 及其对自然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效应, 并针对性制定和应用恰当的技术处置措施。
鉴于绿色化学教育工作是大学阶段基础性化学教育工作, 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纽带, 直接要求大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基础化学教育改革实践工作过程中, 要时刻坚持和保障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指导地位和导向地位, 逐步加强和深化化学教育基础思想理念的改革调整力度。比如在讲授无机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知识内容过程中, 教师要秉持系统深入的人文关怀实践理念, 优先为学生全面介绍分析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的理化性质, 督导学生实现对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环境影响效应的清晰认识, 继而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认知视角, 切实加强无机有毒气体物质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技术属性状态的优化控制工作, 确保大学基础化学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实现水平能够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
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指导大学阶段基础化学教学工作改革工作过程中, 要切实针对现有的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展开针对性的优化改良, 要结合绿色化学基本理念, 针对现有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材文本实施改革处理, 在针对现有知识内容章节展开基于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改良优化基础上, 增加编写专门性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章节, 确保绿色化学思想理念能够在大学基础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普及过程中, 实现充分的渗透推广。要重点关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与基础化学知识相互融合过程中的自然性, 促进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获取最佳的预期效果。
三、结语
针对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 本文具体选取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以及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先炯.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6 (04) .
[2]曹平, 李军, 全学军, 徐云兰, 许俊强.结合地区化学工业实际推动高校绿色化学教育发展[J].广东化工, 2012 (03) .
8.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篇八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大学无机化学 知识衔接
化学学科被分为不同深度展开不同阶段的教育,在各教学阶段的衔接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教学中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受到不良影响。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因此,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有效开展教学,找出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其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人生的发展影响重大。
一、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差异分析
(一)教学方式和目标的差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发生巨大变革,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问题依然存在,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增加大量实验环节,但是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受限于有限的教学资源,实验课程的开展受到阻碍,教师通常采用黑板教学的方式将实验环节取代,从而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化学实验的了解甚少。如此,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就出现衔接问题。首先,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区别。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是为大学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大学化学知识学习则是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所以,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学在应试制度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化学培养优秀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
高中化学主要是模块学习,各章节间基本上是彼此独立的,并且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多,而且为了应付高考,课程学习不全面。大学化学教学中,例如无机化学教学,其虽然包括一些实验环节,但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多达七成以上,而高中化学课程无法为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策略
(一)高中阶段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的了解,明白高中化学学习是为大学无机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得到转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学习将关系到今后大学学习中哪些专业,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在思想层面上的有效衔接。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方面应注重“启后”,然而并非将大学化学内容的教学取代,而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加强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大学化学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做好今后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的思想准备。
(二)大学阶段化学教学
首先,在保持教材不变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其中,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的不同和知识需求的差异,理论根据化学类和医药类的区别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调整。需要进行高中化学欠缺知识的完善,并将重复赘述和无关紧要的内容删除或跳过。也有一些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所提及,但是并未进行深入讲解,那么这些内容需要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进行补充,从而使化学知识紧密衔接。其次,化学教师应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贴近实际的展现形式,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思考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高中化学知识。并且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为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研究条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化学的技能知识具有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并获取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新知识及方法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当中。
结语
我国教学改革一直重视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寻找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促进高中学生和大学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进行优质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娴,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无机化学电化学的衔接[J].化学教育,2015,07:12-15.
[2]李静.新课标下大学与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研究[D].西北大学,2013.
9.大学生物实验心得 篇九
一、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分类和各个实验的误差分析及措施
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因为测量仪器、方法、环境及实验者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测量结果都存在误差,误差自始至终会存在一切实验和测量中。直接测量的结果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总和。它的估算值称为不确定度。精确度高表示比较集中在真值附近,及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比较小,因此,误差分析的主要原因是限制和消除系统误差,估算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误差的分类和各个实验的误差分析及措施:按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事实上再对这十个实验做实验报告时,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三种误差。
(1)系统误差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不变,而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仪器的结构和标准不完美或使用不当产生的,例如: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要考虑到天平称物前的平衡与否、天平的完好性和灵敏度;欧姆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使用电表时要考虑到电表的示值与实际值符不符合;示波器实验中电压是否稳定等等。一种是由仪器设备安装调整不妥,不满足规定的使用状态产生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和碰撞实验使用到的其气垫导轨不调水平、单摆实验摆线不垂直、物理天平的零点不准确等等,但这种系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就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该类系统误差。另一种是理论和方法的误差:这种误差是由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近似或实验条件达不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引起的,例如:单摆实验所使用的公式的近似性;伏安法测电阻不考虑电表内阻;透镜实验用不同方法所测出结果也要考虑方法不同带来的误差。还有一种是环境和人为误差:外部环境引起误差的原因有: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当然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造成的,例如: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米尺的读数的人为差异;单摆时,使用停表计时,超前和滞后等等。
措施:这类误差有些是可以消除的,如仪器设备安装不妥和使用不当这类系统误差,其余的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设备,提高其精确度和灵敏度,提高实验者的实验素质和掌握实验技巧或使用实验方法如对比法,仪器对比法,人员对比法,来减小误差。
(2)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测量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量,误差的绝对值符号的变化,以不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在做透镜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碰撞实验和固体密度的测定时特别要考虑偶然误差,在做电学实验时,也要考虑到电压的稳定与否,而仪器调平衡时,平衡点确定不准,一样带来偶然误差,在固体密度测定的实验,仪器显示数值跳动,带来计时的偶然误差等等。
措施:多次侧量,取平均值。
(3)过失误差(粗大误差):主要是实验者的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如看错刻度,读错数值,计算错误,这类误差与实验事实不符,应舍去不用。例如单摆实验中,画摆长与周期的平方的图像时,若有一个值偏离直线很远,可以舍去不用。
措施:尽量规范实验步骤,技巧和方法,避免过失误差,对于存在的过失误差在处理数据时可舍去不用。
二、心得体会
10.大学化学论文 篇十
通过各分支学科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国高等化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专业化、专门化”的“窄、专、深”课程体系,化学实验的目的重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人为地消弱了化学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渗透,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化学人才的培养。为了打破传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旧模式,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渐进发展的新模式,各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好多综合化学实验的书籍,发表了大量综合化学实验的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9]。综合化学实验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成果,学生通过综合实验领悟到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使得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2开设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条件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是完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之后,在化学学科层面对化学知识、实验方法综合运用的一门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基本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掌握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该类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实验题目准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教会学生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让学生参阅参考文献列出实验的详细步骤,培养学生连接单元操作、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验,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工作能力。
3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实验以有机合成、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金属离子为主线,辅以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的测定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方法。(2)巩固物理化学实验中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及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3)掌握分析化学实验中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2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动搅拌器、三口烧瓶、回流冷凝器、加热套、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仪。试剂:对苯二酚、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重铬酸钾、水杨醛。钼(Ⅵ)标准储备溶液:1mg/mL,准确称取0.1500g光谱纯MoO3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10%的氢氧化钠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用时逐级稀释为1.00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水杨基荧光酮(SAF):0.001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0.02mol/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
3.3实验内容
(1)无机离子显色剂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水杨基荧光酮的中文别名为邻羟基苯基荧光酮,9-(2-羟基苯基)-2,3,7-三羟基-6-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铁、铜、锌、钴、钼、铝、锡、锗、钨、锰、锑、铬、钛、铑等金属离子的测定中。在岩石、矿物、药物、食品、环境水等领域的无机离子分析、药物分析以及生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杨基荧光酮按文献[10]由30g(0.12mol)的1,2,3-三乙酰氧基苯溶解在热的400mL50%的乙醇中,滴加20mL浓硫酸,在70~80℃时与8g(0.0655mol)水杨醛反应4h.冷却,在暗处放置二周后,用乙醇重结晶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2)水杨基荧光酮与金属离子钼(Ⅵ)的显色反应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某种金属离子与水杨基荧光酮进行显色反应。本文仅以与钼(Ⅵ)显色为例说明实验的设计过程。钼的特性和钼工业的发展为钼的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钼的分析研究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钼的分析方法甚多,其中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而倍受欢迎。而荧光酮类试剂光度法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钼的测定中。
3.4实验方法
在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的1.00μg/mL钼(Ⅵ)标准溶液,2.0m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3.0mL0.001mol/L的水杨基荧光酮(SAF)溶液,2.0mL0.02mol/L的CTMAB表面活性剂,水定容,摇匀,10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最大吸收波长5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3.5结果与讨论
(1)吸收光谱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显色,测定有或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相应配合物在不同波长下以相应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吸收光谱曲线,绘制吸收光谱,求出两种情况下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工作波长。探索表面活性剂是否使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是否对显色反应起到增敏作用。(2)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络合物形成的关系探索取一定量的CTMAB溶液按实验方法显色,以试剂作空白参比测量吸光度,并用表面张力仪测定相应CTMAB浓度下显色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浓度CTMAB溶液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结果见表1。以CTMAB浓度的对数lgc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γ为纵坐标绘制CTMAB浓度与表面张力(曲线1)和吸光度(曲线2)的关系曲线。从曲线1折点求出此体系中CTM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找出吸光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见图1。(3)工作曲线取不同量的钼(Ⅵ)标准工作溶液,按实验方法测定在2.0mLCTMAB存在下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及25mL溶液中钼(Ⅵ)符合比尔定律范围。
4结语
11.提高大学生物教学效率的思考 篇十一
摘要:经历了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大学生一旦赴入大学校园,自认为人生目标已实现,上进心和求知欲随之淡薄,如何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生物教学出发,探索在课堂上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有利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物;教学效率;措施
中国分类号:G633.91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丧失,“苦高中,耍大学”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生物学专业学生亦是如此,对某一高校生命科学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显示,11.79%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60.49%的不甚明确,42.83%的学生无学习计划,39%的学生课余主动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生物学科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涉及的内容广泛。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因此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时代的需求。高等院校要培养新世纪人才,就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当前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时代,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大学课堂是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索出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1.讨论专题,拓展学生视野
专题讲座是教师讲授与学科有关内容或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1]。大学生物专题讲解需要教师首先确立专题,围绕专题内容进行拓展,做到知识点的延伸有序、逻辑严密。在专题讲座之前,需预先告知学生专题内容,要求学生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在讲解过程,预提问题,设立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推理和思考,在讲解结束时学生通过启发和思考可作出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此方法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增强课堂气氛,此外因涉及的外延知识丰富,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对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2.融贯知识,引导学生分析
融贯知识即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教授予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全面理解。《朱子全书·学三》中记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由此可知,融贯知识需要授课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在授课前,教师应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剖析重、难点,充分掌握知识体系,才能融贯知识。例如人类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糖类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循环系统运输至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作斗争,维持生命系统的有序性。融合的知识框架,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性学习。
3.建立框架,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框架由“知识结构”组成。知识框架结构,是利用数学中的点线面的知识,使相对枯燥、难懂、看似孤立的知识点通过内在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2]。我国现行的大学生物教学是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的参与性强,学习兴趣浓厚,而理论知识相对而言零散、枯燥、深奥,学生的畏难情绪强烈,学习主动性差。要帮助大学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结构梳理十分重要,需授课教师建立严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呈现出全面、直观的知识框架体系。需对知识进行分类,以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为衔接,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以《植物生理学》中光合作用为例建立知识框架如下:
4.鼓励展示,增强学生自信
大学生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但是缺乏自信和勇气去表现和展示自我,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引导和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在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之前,教师应提前拟定好奖励制度、评分原则以及评判标准,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行课堂展示活动有以下优势: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对知识掌握的更全面更牢固;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进行完展示活动后,首先,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对学生在展示活动中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大力表扬,指出优点,给出建议,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还可以进行小组点评,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给其他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5.设立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促进师生课堂互动、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的鍛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有机化学生认知结构。课堂提问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师—生”课堂提问模式,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模式,也是最普遍的课堂提问模式。(2)“生—师”课堂提问模式,该模式则采用的是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来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3)“生—生”课堂提问模式,这种模式则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能较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3]。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提问模式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问模式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授课经验、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分析案例,促进学生应用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大学教学活动中。作为师范院校生物系教师,要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生物教师,案例分析法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挖掘案例精华,开发学生智慧;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应用;开展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案例分析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以下两种方式应用较为广泛:(1)教学案例情景再现,这种方式虽然需要师生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的理解。(2)陈述事实,没有任何问题,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方式花费的课堂教学时间较少,需要分析者深入地理解直接和隐含的信息来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4]。案例分析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应用与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改进完善。
高等师范院校应视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努力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民教师,现在的接受者将是未来的授课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还要教学生怎么学。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好的教学方法,而好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加强知识运用,引导探究学习,激发创造思维,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健.2010.浅谈“高中生物专题”讲座的制作与拍摄.中学生物学,26(9):25~26
[2]陈晓阳,李晟,夏新华等.2014.构建知识框架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中医药导报,20(9):108~109
[3]宋振韶.2003.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学科教育,(1):22~25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推荐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门户09-20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招生10-18
华中师范 教育心理学笔记概述10-02
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真题09-20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08-13
化学师范见习报告07-04
化学师范实习自我鉴定06-25
华中农业大学就业08-06
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07-22
华中科技大学陈莉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