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24-12-04

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精选11篇)

1.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一

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德育工作

————万云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

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

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师生都参与进来,组织校外活动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学在无形中渗透。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可以“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 1

成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生活都特别复杂,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指导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生日贺卡,为父母洗一件衣服,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四、通过少队活动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

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2.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二

关键词:影视教育,影视产业,合作,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影视产业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同时, 影视产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影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 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它们之间具有一定关联,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影视教育可以为推动影视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崭新的艺术人才, 而影视产业却又恰恰可以给影视教育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 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合作做出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怎样可以有效地将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相结合

要想使我国影视产业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之中相适应, 并达到与世界影视文化共同发展的目标, 就必须与高等院校影视影视专业教育教学相合作,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合作, 才可以推动影视产业整体的发展。但是, 如果合作之后, 影视产业势必会给整体的影视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即不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 它必然能够触动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是按部就班的、没有朝气的影视教育, 并且肯定会推动影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影视教育而言,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影视产业人才, 因此影视教育应该纵观大局, 努力满足人们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而对影视艺术的更高需求。因此, 我国高等院校影视专业教育应该根据当今的市场要求, 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 以便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要想让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有效的合作, 就要从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入手, 改变影视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式。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相结合是一项艺术建设工程, 在具体实践中, 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让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相互合作, 大体可以分成三种方式:

(一) 以影视产业为辅, 以影视教育为主

在我国, 有许多高等院校, 尤其是以专业性质为主的院校中, 有影视教育这类学科, 学院内的很多专家、教授都非常注重对影视教育的发展。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 这门学科的教师专业能力较强, 学校内部在影视教育这门学科里, 师资力量非常雄厚, 为了让学校的影视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学校还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其次, 学校在影视教育的过程中, 经常会与当地的电视台以及媒体联系、合作,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让影视教育能从书本上走出来, 进入到实践的环节中, 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小型产业。但这种产业并不能算是影视产业, 学校在与媒体、电视台合作的时候, 可以为校内影视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 因此, 很多学校会在内部建立一个实习场所, 在这些实习场所中, 可以不定期的创造出学生们的影视作品, 是学生们学以致用的重要场所。再者, 学校内部早已在影视方面早有成就。就拿北京传媒学院来讲, 该院校在整个影视方面都得到了初步探索, 可这种探索需要花费许多资金, 而这些资金则来源于院校自身。所以, 一旦使用这种探索方式之后, 会对学校产生极大依赖性。从这样的现状来看, 就会产生一定的弊端, 对于那些资金相对薄弱的院校而言, 如果在校内发展影视教育, 则会非常困难, 虽然这门学科的学生很多, 可学校对影视教育这门学科的投入却很少, 严重阻碍了整体影视教育的发展。

(二) 以教育为辅, 以产业为主

在我国, 影视的产业规模非常之大, 就电影制作单位就有80多家。要想使我国的影视产业可以进一步发展, 就需要将很多人才送往高等院校内, 对其培训,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才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高。这种影视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极强, 且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 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相互合作

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相互合作指的是在资金、人才、物力等各方面都各占一定比例。这种模式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最为常见。对于那些影视专业院校而言,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 更加注重实践练习, 因此, 需要将影视教学和理论充分联系起来。

二、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影视产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就需要改变影视作品质量差、市场占有额小的现状, 为整体的影视发展创建一个有力的发展环境。对于我国而言, 国内的市场情况非常复杂, 因此, 国内的影视产业需要知道人们的文娱需求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影视作品质量。只有影视作品了解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需求问题, 才可以对自身做出正确定位, 找到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从各方面都不难看出, 影视产业若想得到发展, 则需要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影视人才, 只有这些人才才可以有效保证影视作品的质量。因此, 我国非常有必要将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融合在一起, 这是提升法制影视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相互结合在当今这个时代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若想大力推动我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 就必须要依赖高校的影视教育为影视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只有将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相互结合, 才可以让二者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添.对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路径及方法的探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 (20) :249-250.

[2]孟祥文.论高校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J].科学时代, 2010 (8) :255-256.

3.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三

【关 键 词】幼儿园;国学;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81-02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早期教育一直使用经典启蒙读物对幼儿实施国学教育。五四运动时期,受“废古文、兴新学”的影响,国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美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从幼儿抓起。这样,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幼儿园国学教育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幼儿园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趋势,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就教育规范化而言,各地幼儿园在国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差别很大,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相对权威的实用教材。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也是国学教育的热心关注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幼儿国学教育目标体系

国学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既要遵重国学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所谓科学,既指准确定位内容范围,适量而不求多。又指认真选择具体内容,进行“去粗取精”,以避免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总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七个主要方面。

(一)经典蒙童读物

蒙童读物是国学启蒙的入门知识,是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常见内容。小班孩子主要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这些读物语句短小、声韵性强,容易取得成就感,让孩子在快乐读书中成长;中班主要以诵读《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声律启蒙》为主。这几种读物的特点是散句居多,诵读时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应帮助孩子断句,引导孩子慢慢诵读;大班主要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黄帝内经》等为主。

(二)重要文史典籍

蒙童读物是以行为习惯规范教育为主,文史典籍则是侧重做人道理的教育和熏陶。幼儿时期引导孩子读经典,主要是利用儿童期记忆力强的特点,将典籍中闪光的语言融入记忆,使孩子受益终生。主要内容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周易》、《老子》、《庄子》等。这些内容文字较多,句子含义较深,多数文字难懂。由于孩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诵读,不能全篇诵读,否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从中抽取出部分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供学习使用。

(三)历代诗词名篇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这些闪光的诗词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优秀教材。由于古代诗词较多,诵读时必须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品。

(四)精美古典音乐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熏陶式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零岁到三岁期间人的听觉神经发展到60%~80%。孩子早期听到的音乐,只要一遍就深入到心灵的深处终生不忘。所以,三岁之内要让孩子多听中国古典音乐,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或家长与孩子一起听,也可以将优美音乐作为孩子活动的背景。

(五)历代书法作品

汉字书法是中国的独特艺术,也是民族文化的骄傲。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国学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幼儿年龄小,对文字和图形理解有限,书法教育应以兴趣为主,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运笔临摹,那种功利性的书法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应该坚决摒弃。教师上课时可以讲有趣的书法家故事,让孩子对书法有感性认识,对书法名家产生祟拜心理,以此来引导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六)传世经典国画

中国国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在人类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画家积累了琳琅满目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也是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欣赏中国古典名画,有助于形成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培养图形认知能力,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可以定期张挂中国名画,教师不作讲解,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适当介绍。家长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经典的国画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在浓厚的美术氛围里受到熏陶。国画欣赏的顺序是先近代后古代,最后视孩子的兴趣张挂石刻等内容。

(七)文明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从人类认知规律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礼貌习惯的关键期。利用国学知识中的礼仪内容引导孩子形成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任务。传承古典礼仪要重点选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知恩图报”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和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公共场所、特殊活动、传统节日、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当然,对传统礼仪中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内容必须剔除。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创造、传统武术、珠脑速算等方面都可作为国学教育内容,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二、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幼儿国学教育,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符合幼儿接受规律和能力。决不能用“成人化”的方式去教孩子学习国学,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在理论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五种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环境熏陶

幼儿学习国学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需要家园配合,在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所张挂相关的国学内容。如,学习《弟子规》时可将原文分解成若干块,制成挂图随进度张挂,为孩子创造提倡国学、热爱国学、学习国学、实践国学的环境。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进步。

(二)诵读识记

诵读识记是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运用。具体方法可以用光盘导读、教师领读、领读和跟读结合、集体诵读、个体诵读、集体背诵等方法。要求是以诵读为主,教师不必主动讲解,有兴趣的孩子问到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精讲。

(三)故事启蒙

许多国学经典都包含着生动的小故事。如,《三字经》中“择邻处、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等等。运用生动的故事,可以将抽象的国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提高教育效率。有专家认为,用50个故事就可将《弟子规》全文化成生动的生活教材,让孩子受到与经典原文一样的启蒙教育。

(四)游戏巩固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将国学内容编成各种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学习快乐。如,背诵竞赛、情境表演、合力闯关、故事会等游戏。将国学内容与游戏结合,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特长,调动学习国学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应用

国学学习的目的在于生活应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园里形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好学上进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将国学知识运用到生活起居、学习游戏、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们成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热爱劳动、自理自立的好孩子。

4.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四

与实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并开发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素质。[1]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逐渐暴露。不少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职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把职业指导等同为就业指导,只为毕业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就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和创业意识的指导。同时相当部分职校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重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思想准备不足,且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竞争观念、创业观念,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不只是要教会学生创业的能力,也不是纯粹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上。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创业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很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较淡薄,因此,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善于捕捉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存在风险,因此要求创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

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良好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要特别重视培养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合作性等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3、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学生在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好能力及知识的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实践以及创造性地解决创新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总称,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强力保障。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

二、提升创业能力的途径: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业能力的职业指导,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将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创业基地,开展各类模拟就业见面会、创业方案论证会。

(1)学校可建立自己的创业基地,如建立超市、洗车行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创建一个创业活动小组,选拔学生来组建公司,以用于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利用他们所学专业知识对外营业,让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业学会创业。

(2)并确定就业方向,如“我打算如何谋取职位”,谈自己职业理想及如何适应工作岗位见解和做法等;要求小组参与,设计创业方案,如“我计划开办××洗车行”。通过调查,设计好洗车行的主要业务,经费来源,合伙人、人力资源的分配等前期准备,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最后模拟外聘的创业成功人士出任公司的顾问,指导学生创业方案运作,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进行创新创作。

让全体学生以参赛的形式,学习了解科技发明的过程、科技发明的方法,结合当地企业实际所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发明,积极设法将其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实现创新发明的价值,并学会以专利的法律形式保护智慧成果。、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到用人单位、人才招聘市场学习参观,请教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倾听企业家谈成功的经历;请毕业生及家长来校谈岗位创业的感受,从而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发展,如与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校友建立联系,由他们提供学习基地,提供创业成功的榜样,调动学生的创业兴趣。

4、在模拟公司中检验创业能力。

让学生身临职业环境,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职业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我校创办追忆摄影公司、校园服务娱乐公司、响亮销售营销公司等模拟公司,由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运作。这些模拟公司与实际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所有岗位的工作均由学生担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运转流程,在这里从事真实的、有实际商业价值的经营活动,帮助学生将创业理论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与提升。

5.坚持运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勤工助学。

对利用的寒暑假或周六、日在外打工的学生,学校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追踪,并给予舆论上的支持。在假期开学初,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班会,让学生们介绍打工的经历和经验,展示自己的打工的“成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勤工助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因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勤工助学让学生感知了职业的内涵,体会了从业的苦乐,懂得了创业的艰难。

5.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五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四管齐下,多法并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广惠农村学子,经济问题(上不起学)已不是制约农村子弟上学成才的关键。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现时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自私、任性孤僻、自制力差、焦虑暴躁、逆反厌学、冷漠麻木、贪图享受、拉帮结派、口是心非、早恋成风等心理问题。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特作本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一.社会途径

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教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班主任是个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他们承载的期望和责任绝对超值。他们承载的是社会的明天。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法律吗?笔者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军队也解决不了,还是要靠教育,靠千百万教师,靠成千上万个班主任。

班主任,尤其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责无旁贷。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成长最急剧、最不稳定、最叛逆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学校,竭力通过社会途径对正处于生理心理骤变期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1.警示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有条件时也可到“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明辨是非,驱除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

2.熏染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监察法:班主任通过学校聘请各村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作学校“监察员”,对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戏厅、黑网吧进出学生严密监管,一经发现批评教育或通知家长、学校,齐抓共管。这样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让学校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实践法: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虽身在农村却未下过地,更未体验过劳动的苦乐。班主任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际,观察访问工厂村企,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以上是班主任通过社会途径上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做法。

二.家庭途径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家庭,家校同心,共同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先成人,后成才”,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成人”,这一环节可以说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谐、美满的家庭能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而生活的实际远非如此,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要说小小少年,成年的大人又有几多能禁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尤其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人而言,人们更是把发家致富当作第一要务,再冠以“一切为了孩子”的高调,于是乎,“留守儿童”日趋普遍,父母离异司空见惯,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家长们还坚信:只要我挣钱供你,你一门心思给“我”搞好学习就行!所以,只要学生成绩搞不好,轻则厉声呵斥,重者拳脚相加,动辄就以“别给我上了”威胁。再加上有的家长吃喝吸赌、出尔反尔、谩骂成性,学生简直就是在炼狱中煎熬!不要说心理了,身体能健康成长就不错了。

当前,国家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三农”兴才能国昌盛。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更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使命。每位学生都有个性的差异、心理的差异,这源于每个家庭的差异。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家庭,详加考察,多做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以达到如下目标:

1.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品德教育,习惯培养,成人为本。

2.家庭教育的三大任务:

(1)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学习习惯,保障孩子成才。牺牲高分,也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2)营造和谐理想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成才。宽容孩子成长中的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3)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优秀。方法不当,再多再浓的爱也无济于事,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家长是孩子最可依靠、依赖的人,通过家长参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最朴实、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家校互访法:老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电话通讯宜常联系,家长也要趁适当时机或定期到学校询问,与老师交流。此法意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老师适时解决。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交朋友,家长要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学生不会再怕老师告状,回家挨整,家长不会再忌讳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这样一来,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益。

3.倾心倾听法:面对子女(学生)时,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对待子女(学生);要侧耳倾听,倾心相听,多包容。尤其是无关原则的问题,要随声附和。倾心倾听是与学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师途径

(一)班主任牵头

班主任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是因为;

1.一个初中生三年学习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责任者是他的班主任。

2.一个班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

3.在目前条件下,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农村教育的成败,“三农”未来发展的兴衰。这不是笔者的发明,世人皆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据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经验,认为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诊断法: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生,仅凭经验和表面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况、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从而搞清楚他们所出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更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班主任)一般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心理辅导咨询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亲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4.阅读沐浴法:阅读名人传记、名著佳作,让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感知更广阔崇高的人生,让心灵得到沐浴,使心灵更强健。班主任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相当于在每个学生心中安下了成长的助推器

5.悄悄话信箱: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去打开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可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二)科任教师协同

常言说:“人心齐,泰山移”、“丑不丑,一合手”,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班主任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每一位任课教师,学校的每一位领导、职工都是同盟军,班主任一定要凝聚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

1.协调法:班主任不可能每一堂课都与学生打交道,更不能时时处处与学生在一起。要经常与各位老师联络,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早预防、解决。

2.攻心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针对科任教师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3.激趣法:兴趣是人健康成长的永久动力。科任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八仙过海,各尽其能(显神通),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4.导师制:根据学生的情况,为每个人建立一份档案,分门别类地承包给每一位科任教师,由他们负责所承包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工作。承包的责任人实质上就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形成制度,学生定将受益终生。

四.学生途径

陶行知老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学生有其局限性,不过当今时代的学生毕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善和调整心态,让大家教育大家,让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常见的方法有:

1.自助法: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2.表演法: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3.互助法: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泻压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压力。当我们现时现地运用的一切干预措施一时不能凑效,班主任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排泄方法。

(1)吼叫法:找一无人处,让自己放肆的吼、叫、骂、哭一场。

(2)野蛮体魄法:狂跑、狂跳、狂踢(球)。(注意安全第一)

(3)暂时放下法:蒙头大睡,痛饮美食,看惊悚小说,武侠小说等。

(4)长友倾诉法:找你亲近的信任的家长、老师、朋友倾诉。

(5)自我倾诉法:写日记或对着某种自己喜爱的物品(狗、猪、花、树等)倾诉。

6.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六

研究课题的提出

1、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提高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把家庭教育摆在第一位。计划生育国策执行后,我们农村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独生子女组成,人口少,结构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活动逐步由开放式走向封闭式,离婚率升高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等等,都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才能相互交流教育信息,从而雕塑学生高尚的人格,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当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特别是我们农村,封建思想残余严重影响,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过分溺爱,重养轻教。(2)望子成龙、重智轻德。(3)期望过高、暴力相加。(4)忙于事业、托付他人。(5)自以为是、轻视老师。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探究“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7.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七

首先, 完善教育内容。要坚持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 围绕时代特征, 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其次, 实现方法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为师生双向交流, 调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卢梭将教育视为个人成长的全过程, “教育即生长。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的能力正常地生长。”那么, 教育方法的巧妙运用对于个人潜力的释放具有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人们的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

最后,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 能否得到教师、班级的接纳, 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 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发展。教师要抓住教育对象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教育, 因材施教。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播撒人文关怀, 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传道授业解惑。

二、自我教育

人格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一般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过程, 即人们以自己已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 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 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 并评价自己的实践结果的过程。自我教育对人的思想发展具有激励、监控和调适作用,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大学生自控能力的途径有:一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自觉把自己的学习目的、个人的价值观同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二是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采取精神疗法为学生减压;三是引导学生用心理换位法使自己冷静, 用积极的格言来提醒自己, 进行自我排解、自我安慰, 走出情绪低谷;四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替代活动,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越多, 思想意识就会较为活跃, 减少心理闭塞的可能性。通过这些途径最终形成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健全人格。在心态上, 具有开放主动的胸怀, 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拓展实践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和安排。通过实践去创造大学生自己的美好生活, 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也正是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了解社会, 就很难完成自我社会化。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十分敏感, 但认识不深, 很容易被现象掩盖本质而造成偏见。因此,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 进行服务性学习, 将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以此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 并使其在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可拓展的社会实践如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等。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外部传授和自身体验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觉悟。与此同时, 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强化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在社会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 改变自身不切实际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了解国情,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理论知识, 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开阔眼界, 树立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师”范影响

孔子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以师为范, 教育者的人格感召力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很大。“所谓教师人格, 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对于大学生而言, 教师的人格示范是其直接的榜样, 若一个身心不和谐、自身人格就已失度的老师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但起不到人格教育预期的作用, 反而会适得其反。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格素质是教育的关键, 需要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能力水平。

师德方面,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认同教师职业。要有坚定的敬业乐群和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 甘为“人梯”培育英才。师德素养来源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 教师的这种认同感是源于职业生涯给予的成功快乐。教师的职业生涯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共融一体的生命价值提升过程, 这使得教师不仅看到了自身生命的光芒, 而且看到了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桃李满天下”让教师找到了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成为教师生活理想和追求, 这种职业认同就是教师自身人格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既需要教师个人内省自律, 身体力行, 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以实际行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师才方面, 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不断地学习、实践、磨练、修身。善于学习与吸收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人格思想, 如孔子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人格特质;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等都是教师培养与形成自己良好人格的最生动的教材。

师能方面, 教师应具有娴熟的教法技能, 懂得教育规律, 掌握现代化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技术, 讲究教学艺术, 把握教育分寸, 提高教育质量。

五、美的教育

社会美的教育主要为了使大学生了解有关做人的美学。完成社会美的教育, 主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灵美一是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中的心灵美, 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明确这些内容, 就可以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不为个人的私欲做出有辱国格, 人格的事情, 也不会盲目崇拜资本主义, 失去心灵中最基本的美好品质;二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灵美, 要正直、诚实、大公无私。所谓“正直”就是处事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所谓“诚实”就是要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行为美就是使大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 给他人带来温暖、幸福, 给社会带来安定、进步、兴旺发达。具体的说就是要作到勤奋、友爱、守纪、关心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大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将会使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能够得心应手。

艺术美相比于普通实际生活中的美, 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典型性和更理想的特点。艺术美的教育主要通过欣赏或创作如画画、看戏、看电影、搞雕塑、练书法和跳舞唱歌等,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 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更加完美。

大学阶段是人生关键时期,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大学生又是社会未来的栋梁, 是祖国通向民族富强之路的中坚力量, 实施人格教育, 培养青年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这群鲜活个体的健康成长, 更加涉及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祖国的繁荣昌盛。高校作为人才塑造、熏陶、再造基地, 应严格按照高教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社会实际需要, 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重视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 才能提高高校教育的社会价值。文章提出了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具体途径方法, 这将对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格塑造,大学生教育,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玉芬:《大学生人格教育》,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年。

[2]李方晴、姜晓华:《美育与学校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2005年。

8.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八

一、德育教育排在首位的必要性。

做人先立德,道德为本源。道德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德惟治,否德乱”(1)以德治国,天下就会太平;否则就会大乱。“德,国之基也”(2)即对国民的道德教育,立德是一个国家兴盛与发展的根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负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且格”(3)即是说,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齐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进制自己免于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老百姓不但知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这就是说,良好的道德教育能使人心悦诚服,以改革其心;而良好的政治手段虽可以防乱于外,但达不到征服人心。使百姓衷心拥戴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价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5)“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即是教育学生立德做人为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是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7)“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说:“一个是道德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两手都要硬” 。(9)还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0)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类各级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11)。党的新时期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话中都谈到德育,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的重要性的发表。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对小学生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德育,不可忽视对青少年儿童的灵魂塑造。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施的方法与

途径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指导,他们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列宁指出:“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2)。尤其是改革开放,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进行前人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思想的冲突,接轨各种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很重要。

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我主要朋以下几个方面的。

1、“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如上《桂林山水》、《草原》等这样的课文,我让学生领略伟大祖国的秀美的山川,幅原广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长城》、《秦兵马俑》等,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课外活动中,我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争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程度地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在娱乐的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做到润物无声。如上期开展的“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中,校园的公共卫生,学生争着做,吃零食的没有了,有的把自己心爱的花草看搬到学校美化教室,美化校园。

2、“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充分利用学校内对学生可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如利用“节日庆典”活动、晨会、班会、队会、升国旗讲话、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学期我定期按捺家长会做到与家长信息畅通的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思想表现与动向,做到与家长的密切地配合,定期请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革命史,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定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给军烈属、敬老院老公打水、扫地、捐献、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日等送温暖活动。收集废塑料袋、扫马路、植树地、栽花等活动。又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家乡、爱大自然、节约用水等活动,都到了良好的效果。

3、“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我除定期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教育外,结合时事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奥运会期间我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勤奋、拼搏、积极向上的热情,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精彩镜头,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和英雄少年的事迹。我还下载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成就,通过数字、图像资料等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发展前景,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通过少先队组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我为大队添光彩活动、入队宣誓、队的知识竞赛。例如;开一个极普通的“中秋赏月会”也能使队员们感到新颍别致,第一次是吃月饼,第二次可改成了篝火晚会,而第三次改成了公园赏月,第四次又改成了音乐赏月,学生都说同样一个活动而他每次做得都不一样。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办活动。例如低年级的小队员喜欢直观形象的活动,就让他们玩吹肥皂泡,比谁吹的大,飞得高,再讲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绚丽多彩与雨后彩虹的道理,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得新知。高年级的队员喜欢自己动手做自己喜爱的热门游戏,便组织高年级的队员自己做各人热爱的小发明,小制作,然后再给学生讲原理。再比如:“祖国啊!妈妈”这个活动他把活动分成几个层次,由“爱父母、爱师生”到“爱班级、爱学校”再到“爱家鄉,爱祖国”又比如他通过“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听妈妈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加倍努力学习。

经过多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涯,我收获颇多,我所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我所带的班多年被评为道德的模范。

9.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九

一、选题背景: 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 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带着憧憬跨入21世纪,但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有的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由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高的期望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压力和困扰。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出于无奈而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认为前途渺茫;缺乏信仰和追求;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不摆脱这些消极心态的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将很难适应在校 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事业。从长远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研究,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科学评价手段对研究过程进行辅导,随时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点,开拓可利用的各种途径,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研究改正,并列定可行的措施,及时推进,保证课题的完成。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心理健康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矫正疏导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调查,探索职高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力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研究总结提炼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索出具有职业高中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为同类职业学校的管理者、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发展。因此,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Healthisstateofcompletephysical ,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finfirmity.” 我们认为应该如此翻译: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或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在基础教育中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他们将来才能顺利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正如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三、研究途径及方法:

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入手,立足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具体方法阐述如下: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校刊、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常见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的疏导与预防,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正确面对挫折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创设心理阵地,开展咨询服务。心理健康不仅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要积极开展个别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和矫治。学校可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悄悄话信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放松室”等心理阵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4、进行心理训练。如社交训练、心理稳定训练、智力训练、专题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快身心的功能。良好的校容、校貌在潜移默化中,会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和竞争。

6、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科心理教育观念。作为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蕴育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调控学生的情绪,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能力、培养良好情感等一系列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只有当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教学活动之日,才是心理教育走向完善、成功之时。

7、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就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沟通、总结、完善和提高。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的申请、立项工作。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措施,准备相关研究工具,做好具体研究工作的分工和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3、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尽力争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1、对本校学生及周边同类兄弟学校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全面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及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2、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借鉴已有的成果,探求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

3、根据实践反馈,修正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使本课题研究趋于合理完善。

4、课题组成员完成各自相关学科研究论文及研究总结报告,上缴课题负责人。

(三)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1月)

1、对各成员研究材料汇总、分析、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申请结题。

五、前期研究情况:

课题负责人张明星老师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其参与了山东省与国家课题也已顺利结题。在此过程中,张明星老师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这些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便于对课题更深入、更全面的实施。张明星老师撰写《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中学女生早恋行为研究及心理辅导策略》等文章。

课题组成员赵素勤同志《浅谈中学生的心理素养》、《我的课堂我做主》等十多篇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等在省、国家级报刊或获奖,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比

较深入透彻地研究。

满其胜同志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案》获省级二等奖。

王登胜同志教学论文《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发表在《英语周报》上。吴金玲同志教学论文《多种方法使学生乐学》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吴光鹏同志作词作曲的《生命之光》发表在《音乐生活报》(国家级)上。其他成员也在各自的教学领域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另外,本课题组同题校级课题已在进行中,并获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机制创新及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

2、培养模式:形成适合社会人才需求和中职学校及我校特点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3、研究报告:《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机制创新及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科研氛围浓。由于领导重视,近年来我校主持参与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研究课题子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探究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子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教科研意识强、氛围浓。

2、教学设备齐全。我校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各种教学配套设施优良,软硬件建设齐全且较为现代化,馆藏图书丰富,并开通宽带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便于对各种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随机通过互联网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

3、经验积累丰富。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已取得的科研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人才条件优越。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年轻团队,每个成员都具有相当强的教科研实力,并已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5、前期准备充分。如前所述,本课题组已取得了较理想的前期成果,具备了较充分的前期准备。

6、加大课题组成员培训,全方位提高组员的教科研能力。

7、建立健全制度,使课题研究活动定时、定点,按计划开展各项专题研究,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8、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会在物力、人力、财力上给予最大支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全力保障,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0.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十

邓锦程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任何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普及活动,培养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兴趣。低年级的文明礼仪活动中结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让学生讲文明礼仪小故事,朗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进行小话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还掌握了文明礼仪知识。高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活动更是精彩,可以通过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和知识抢答比赛,不但把文明礼仪小知识牢记于心,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1

二、注重营造浓厚的氛围

徜徉于我校,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浓郁的文明礼仪知识。校园的东墙面上“知荣辱,明礼仪,传承中华美德”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孔子画像和“忠、孝、仁、义、礼、智、信”时刻提醒学生要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为人。《弟子规》内容配以卡通图片悬挂在一楼走廊,形成了亮丽的走廊文化。橱窗中张贴的一份份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文明礼仪知识小报,内容精彩纷呈:有从书本获得的文明礼仪小知识,有以文明礼仪为题的想像画,有践行文明礼仪撰写成的小文章„„件件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收获,诉说着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在各班教室的黑板报上,展示了每班同学在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各个年级,各具特色,它好比一面对外的窗口,展示着各班同学在文明礼仪活动中获得的成果。同时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会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学校大队部也每月评出“文明礼仪之星”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浓厚氛围,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春天的鲜花吮吸着甘甜的雨露。

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因为这是一个人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文化素质和形成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所谓“童蒙养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

我校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采用背(自背、互背)、赛(个人、班组比赛)、画(按意境画)、演(化妆)、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板报展)、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弟子规》诵读竞赛,2000多名学生个

个会背,人人会吟。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五(1)班的同学杜佳月在母亲生病时,坚持端水送药。她随口一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让父母感动不已。

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特点,我校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一进校园的橱窗里,就展示着我校评选出的文明礼仪之星,时刻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争取早日登上光荣榜。

五、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文明礼仪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单课堂教学要渗透礼仪教育,还要寓礼仪教育于常规活动中。红领巾监督岗的常规检查就包括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每月评选文明礼仪之星,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以蕴藏于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素材,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说一说、演一演、看一看、想一想、评一评。让队员们互相影响、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从中受到礼仪教育。

六、要持之以恒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经常提醒学生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靠老师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家长、社会共同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1.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十一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上一篇:写事范文四百字下一篇: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