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简介(共8篇)
1.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篇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于1934年,所在地——陕西杨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校园占地6000余亩,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是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学校从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建校近80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12万多 名毕业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现设有23个学院(系、所、部),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63个本科专业。现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利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5个硕士点以及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665人,专职科研人员272人;教授347人,副教授426人;博士生导师379人,硕士生导师933人;有两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8人。
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1900余人,各类研究生9000余人。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实验班”,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辅修专业制度,形成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重视个性化培养,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实行导师制。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规划。建立了完备的资助体系, 设有20多项奖、助学金,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学生奖励和困难资助。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连续10多年就业率在90%以上,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每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30%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获得部分国际留学基金组织的支持,广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科研合作、人员互访、学生培养等活动。学校是外交部和国务院港澳办授予一定外事审批权单位,也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重要签约单位,每年选派200余名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与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实施“2+2”、“3+1”、“1+2+1”等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留学项目。学校设有国际学院,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共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8项,培育出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育苹果优良品种“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乔石、朱镕基、李瑞环、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罗干、回良玉、刘延东等先后来校视察,李岚清曾7次来杨凌,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建校79年来,学校始终紧扣“三农”发展主题,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已从以农为主的单科性大学发展为目前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当前,按照学校新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路,全校师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正在为实现“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2.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篇二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为台湾地区第一所护理技术职业教育高等学府, 学校前身为1954年的“台湾省立护理专科学校”, 1994年改制为“台北护理学院”。因办学绩效卓越, 2010年8月正式改名为“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设有护理学院、健康事业管理学院及人类发展与健康学院等3学院。包括5个学系、12个研究所。
本校致力于建置以卓越的“健康照护与管理”为特色目标的科技大学, 透过多元化专业课程, 促使医护专业知能的整合与创新, 培育健康照护产业专业人才。近年,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投入台湾医疗服务国际化行动计划, 增进师生国际观。
2人才培育目标
本校教育目标为培养健康照护、健康管理、及”健康促进中高级人才, 以提升全民健康照护质量。学校的学院系所架构, 涵盖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护理学院特色是研发创新护理技术及健康照护模式, 设有:护理系所 (包括博士班) 、护理助产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所、医护教育研究所;健康事业管理学院特色是培养健康管理知能与信息科技人才, 设有:健康事业管理系所、信息管理系所、旅游健康研究所、长期照护研究所;人类发展与健康学院特色是培养生命健康促进人才, 设有:婴幼儿保育系 (所) 、运动保健系 (所) 、听语障碍科学研究所、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
3办学特色
在过去十年的技职校院评鉴中, 本校均获得优异成绩, 因办学质量优异及极具特色, 曾获多次获得教学卓越计划以及重点特色之经费补助;现今获得2011-2012年教学卓越计划奖励经费补助, 以2011年重点特色补助, 提升本校各项教学环境设施, 提供学生更优质的健康照顾教学质量。本校并担任台湾北区技专校院教学资源中心医护类召集学校, 负责引导北区6所医护类技术校院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本校各学院均规划多元的健康照护课程与实务训练, 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 成为中高阶健康照护管理人才, 并于未来能创业展业。课程规划方面, 学校首创多项医事证照相关课程规划, 包括护理师、专科护理师、助产护理师、语言治疗师、听力师及咨商心理师, 学生考照通过率达90%以上。为精进学生临床健康照护专业能力、仪器操作能力, 以及特殊疗护技能,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校内设置“愈心乡心理咨商中心”及“听语中心”自营实习场所, 提供学生校内实习;学校更与50多家校外机构合作成为实习伙伴, 提供学生校外实习。
为呈现专业实务能力对技职教育的重要性, 本校建构了台湾第一所专业实务能力鉴定中心、透过实务情境的测验方式, 检测学习者健康照护实务能力。此外, 办理各项建康照护技术技能检定, 如妇婴护理能力鉴定、身体评估能力鉴定、保母人员及照顾服务员测试等。本校各系所均建置优质的专业教学环境, 如“愈花园”, 是台湾唯一以悲伤疗愈为主题的境教设施;中西医多功能专业教室由尖端医学科技量化中医、辅助疗法等经验医学效果, 提供实证医学数据;长期照护与教育研究中心配合老人生活照护辅助设施与机具, 设置多元化老人照护专业训练课程、教材与模拟环境。听语中心由具多年临床经验之语言治疗师、听力师之专业师资, 结合教学研究与专业设备, 提供听语障碍者先进且完善的检测与个别化的专业服务。
为提升师生学术研究能量, 学校制订有研究计划补助办法、论文奖励办法、产学合作奖励措施。近3年本校教师获研究计划金额, 为台湾医护类技职校院之冠。学校亦积极推动产学合作, 鼓励专利申请和技术转移, 并与区域产学联盟学校进行各项交流活动, 目前, 学校已有开发27项护理创意产品, 其中, 9项获得护理照护产品专利。
3.美国新常春藤大学简介(一) 篇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进入大学就读本科的学生人数激增,优质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特别是被美国教育界誉为“新常春藤大学”的诸多院校也日益成为优秀学生的理想选择。《新闻周刊》(Newsweek)选取了25所美国“新常春藤大学”推荐给广大读者,本期笔者先介绍前八所。
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创建于1863年的波士顿学院是典型的教会学校。目前共有14,500名注册学生,其中约70%的学生信仰罗马天主教,国际学生约占10%;全职教员共有660名,其中95%的教员拥有博士学位。8个图书馆藏书共210万册。
该校目前设有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法学院和高等进修学院。学校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2007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第34,教育政策专业(Education Policy)排名第18,初等教育专业(Elementary Education)排名第18,教育类专业排名第19,金融学专业排名第24,法学院排名第26。
该校近年来发展迅猛,过去5年申请人数增长了39%。2007~2008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预计共46,928美元。提前申请截止日期为11月初,正常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初。
网址:http://www.bc.edu/
所在州:马萨诸塞州
波杜音学院
(Bowdoin College)
创建于1794年的波杜音学院是所无宗教倾向的独立学院,位于缅因州海岸边的Orr岛。目前共有注册学生1,657名,男女生人数相当,国际学生比例为3%;全职教师169人,97%拥有本专业的博士学位;师生比例约为1:10。学院在2006年美国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综合排名中列第6位。前美国总统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著名美国文学家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诗人朗费罗(Henry Longfellow)均为该校校友。
2001~2006学年期间,该校每年录取率维持在21%~25%。入校不需要决定专业,学校要求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的课程。学生一般在大二第二个学期决定专业。最受欢迎的专业是政府和法律研究,其次是经济学、历史、英语、生物、环境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预计约46,000多美元。提前申请截止日期为11月初,正常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初。
网址:http://www.bowdoin.edu/
所在州:缅因州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该校是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共有7个学院,即技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和社会学院、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学生人数近10,000名,教职员工4000多名。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2007年美国大学排名中,该校商业和工程学的本科综合排名均列第8;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及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的研究生项目分别居第17、1、6、10和8位。在《华尔街日报》2006年商学院排名中,该校的MBA项目名列全美第3。该校的游泳和橄榄球项目多次在全美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冠军。
该校在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声誉很高,教职员工、学生和已毕业的校友自1995年以来已开办了170多家公司,还有15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
网址:http://www.cmu.edu/
所在州:宾夕法尼亚州
克莱蒙特学院
(Claremont Colleges)
克莱蒙特学院于1925年正式成立,距离洛杉矶市中心东部仅35英里,包括5所本科院校——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斯克瑞普斯学院(Scripps College)、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哈维·穆德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和匹泽学院(Pitzer College);两所研究生学院——克莱蒙特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和克柯研究所(Keck Graduate Institute)和一个综合性服务机构——克莱蒙特大学联盟(Claremont University Consortium)。各机构之间不仅共享图书馆系统、体育设施,共同组织课外活动,而且提供合办教学项目和跨校课程注册。目前该联盟拥有逾6,000名学生,教职员工总数也超过3,300名,有2500多项课程可供克莱蒙特地区的学生自由选择。
2006年美国大学文理学院综合排名显示:Pomona College(第6)、Scripps College(第31)、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第10)、Harvey Mudd College(第18)、Pitzer College(第54)均位居前列。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是全美少数拥有独立信息科学学院的学校,更是过去10年来世界上拥有最多信息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院,专精领域涵盖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系统开发(Systems Development)、电信和网络(Telecom and Networkin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该校还是全美惟一提供半职学生(part-time students)的信息科学学院。
网址:http://www.claremont.edu/
所在州:加利福尼亚州
科尔比学院
(Colby College)
科尔比学院创建于1813年,是美国12所历史最悠久的独立文理学院之一,1871年该校成为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接受女生的男校。
科尔比学院的教学实力在全美文理学院中位居前列,2006年美国大学文理学院综合排名第20。该校致力于本科教学,目前拥有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边缘学科部门,共25个系,53个专业,其特色就是研究和项目式教学,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此外该校也尤其注重国际化教学。国际学生所占比例业已超过10%,2/3以上的学生毕业前都有海外学习的经历。
录取本科新生的SAT平均成绩为:阅读630~730分,数学640~720分,写作630~720分。学生总人数为1871名,男女生比例相近。全职教师人数为161名,师生比例为1:10,平均班级规模为17人。提前申请截止日期为11月中,正常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初。
网址:http://www.colby.edu/
所在州:缅因州
科尔盖特大学
(Colgate University)
科尔盖特大学创建于1819年,位于纽约州中部,是所淘汰率非常高的文理学院。目前有约2,750名本科生,少数项目有资格授予文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拥有267名全职教师。所有的系都向学生开放高级研讨会,优秀学生甚至有机会参与荣誉研习项目,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还能与教师一同参加实验室或实地研究活动。除此之外,该校还提供灵活的暑期研究课程,每年暑假约有100名学生获得暑期研究奖学金。24个海外学习项目使66%的学生有机会前往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和南美学习。该校还是全美惟一一所学生有机会在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学习一个学期并取得学分的大学。
科尔盖特大学的新生规模较小,每年仅录取约750名学生,录取率约为28%。申请者的学习成绩(高中成绩单)尤为看重,录取学生的平均GPA高达3.71/4.0。该校不会对面试做出要求,面试也不是该校录取考核的因素。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约为45,000美元。
在自然科学领域,该校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心理学和化学是最受欢迎的专业,地质系排名全美第二;在人文科学领域,学生们对英语、艺术和艺术史最感兴趣,每年有很多音乐家和演说家来访;在社会科学领域,历史、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及社会学/人类学颇受欢迎,很多有名的政治分析家和记者都曾就读于该校的政治、国际关系和历史系,代表人物有资深评论员格洛丽亚·博格(Gloria Borger)和《纽约时报》记者克里斯·赫奇斯(Chris Hedges)。
据统计,近年来96%的毕业生能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工作(81%)或继续攻读研究生院。每年来校招聘的企业达200多家。
网址:http://www.colgate.edu/
所在州:纽约州
戴维德森学院
(Davidson College)
创建于1837年的戴维德森学院是所私立文理学院。该校自创立之日起就与其创建者——长老教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该校目前共有约1,700名学生,来自全美各州和30多个国家,至今已培养出23名罗氏奖学金(Rhodes Scholars)得主。162名全职教师中98%拥有最高学历,教授所占比例为45%。该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活动,自2001年起设置“戴维德森学者奖学金”,颁发给18岁以下在科学、科技、数学、音乐、文学或哲学研究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年轻学子。
申请者必须参加SAT或ACT考试,同时参加两门SAT专业考试(其中一门为数学,另一门自选)或ACT写作考试的申请者有一定优势。但是学校对面试并不做硬性要求。目前该校提供两种提前申请计划,截止日期分别为11月中和次年1月初,两者的差异仅仅在于截止日期不同;正常申请的截止日期也是1月初。国际学生申请免交申请费。录取学生的SAT考试成绩约为1980~2190分,ACT成绩约为28~32分,录取率约为30%。
该校董事会已决定自2007年8月起取消学生贷款,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将通过补助和学生雇佣劳动安排来满足其资金需求。
网址:http://www.davidson.edu/
所在州:北卡罗莱纳州
艾默瑞大学
(Emory University)
艾默瑞大学建于1836年,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私立名校,被誉为“南方哈佛”。因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德罗夫曾于20世纪70年代捐巨资于该校,因此该校又有“可乐大学”的称号。学校奖学金较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奖学金或全免学费并非难事。而且该校地理位置优越,学生很容易找到实习和工作机会。
该校目前共有12,338名学生,教师3,200名。所属学科众多,设有9大学院,即艾默瑞学院(Emory College)、牛津学院(Oxford College)、医药学院(School of Medicine)、护理学院(Woodruff School of Nursing)、神学院(Candler School of Theology)、法学院(School of Law)、商学院(Goizueta Business School)、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 Sciences)、公共卫生学院(Roll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其中Emory College和Oxford College仅授予学士学位,此外Woodruff School of Nursing和Goizueta Business School也有部分专业授予学士学位。本科新生SAT语文部分的成绩640~730分,数学660~740分,ACT为29~33分。
该校在US News & World Report 2007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列第18位,非洲历史专业(African History)排名第9,MBA项目排名第10,社会心理学专业(Social Psychology)和离散数学专业(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Combinations)均列第14名,商学院在多次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居前25名,其独具特色的“领导才能与职业研究”课程长期以来吸引了全国许多总裁级别人员参加各类相关的研讨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自然而然地给毕业生带来了具有竞争性的就业机会。美国许多大公司对该校毕业生的评价是最具领导才能和排除困难的能力。学校建有社会学研究中心、高原生物站、人文学研究所、卫生保健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网址:http://www.emory.edu/
4.山东建筑大学简介 篇四
一、历史沿革
1956年,作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新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宣告成立,并于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后,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调整,学校历经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学校等发展时期。197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7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基础设施
学校设施先进,功能完善。2004年,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成并启用新校区。现有新校区、和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5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98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186万余册(含外文印本图书2万册),电子图书112万册(含外文电子图书2万余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亿元;教学用计算机5098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8500个;拥有便捷高速的校园网络。学校区位优势明显,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环境优美流畅,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校园成为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三、办学层次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15个学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48个本科专业,涉及6个学科门类;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专业硕士培养领域。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四、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不断改善,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3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6.4%,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74.71%。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人员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8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建设,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立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6个土建类专业相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或复评。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了以学习型、实习型、研究型为服务模块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2004年以来,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规划设计、艺术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先后十九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就业工作创新教育示范高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扎实苦干、锐意进取、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多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的业务和管理骨干。在山东省评选的19位建筑大师和规划大师中,有9位毕业于我校。广大建大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出色的表现为学校创出了品牌,赢得了社会赞誉。
六、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突出土木建筑学科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注重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提升研究和建设水平,在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等研究领域均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建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立项评审中,获批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中,2个学科被列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实验室被列为省级强化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
学校坚持把提高科研水平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和高层次科研奖励。近五年来,学校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亿余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35篇,出版专著教材540部,获得国家专利180项。《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七、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特别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土木建筑学科领域的研究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2006年,推介实施《山东建筑大学服务山东建设事业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特别是建设事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节能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学校先后与东营市、山东省科学院、力诺集团等地市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余项,有400余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推广,主持或参与制定了30余部国家与省相关行业规范标准。整合资源成立科技产业园,建成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完成国内第一座建筑物原地旋转平移、古建筑保护平移等工程,承担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奥体中心、园博园等20余项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参与完成世博会山东馆、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馆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积极参与救灾重建,主持了援建板房和太阳能小学的设计工作,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抗震援川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校荣获“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称号。
八、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不断拓展办学视野,提升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办土木工程、建筑学、国际商务等6个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余个学生访学项目。积极开展学者互访,有60余名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回校工作,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加强国际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现承担多项国际间科研协作项目,先后承办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大会、太阳能建筑国际研讨会等20余次学术会议,并邀请外籍专家来校开展短期讲学和学术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山东省建科院、青建集团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4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设立奖教学金18项,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5.东北大学简介 篇五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先后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9月,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防教育学院、体育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学校设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10个,第二类特色专业1个。东北大学科学园是我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2000年,东北大学科学园成为国家首批15家大学科学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2009年,东北大学被确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6.国内主要大学简介 篇六
学校简介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经过115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专家杨卫教授。
学校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主城区。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学科布局完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拥有本科专业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4个、博士后流动站52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有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学校建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3人、“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800余人、博士研究生7700余人、外国留学生2700余人。
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2门(含8门网络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还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4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和“精、深、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领域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前期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立竺可桢学院,实行特殊培养,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194余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场馆和生活设施。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数字化图书资源数量与支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纸本文献6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50余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400余种。还拥有附属医院7家和出版社1家。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115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浙江大学将继续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向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周边环境
浙江大学的五个校区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它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称誉的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其校园环境之优美,被全国的莘莘学子们誉为全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现设有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之江、紫金港6个校区。它们如繁星般地散落于整个杭州市区。各校区都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水为邻、与水为友,不是吗?我们从它们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玉泉校区:
位于西湖之西,从校们信步而行一刻钟左右即可到达苏堤或白堤。春日来临,碧波荡漾,水拍堤岸,涟漪阵阵。那二堤上“间株柳树,间株桃”,红雨纷飞,翠柳飘拂的人间美景,不知醉倒了几多游人。位于校区南面的“玉泉公园”,人称为浙大的后花园,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公园还紧连占地硕大的杭州市植物园。节假日你可在园林深处的花丛树阴下看到手捧书卷在此用功的学子。
校园内也是绿树成荫,花开四季,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校园。整个校园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物整齐美观,富有特色。目前,学校的行政中心设在此,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在此学习、生活。
西溪校区:
位于西湖的西北面,距西湖约二十分钟路程。校门对面的宝石山,不仅有状如婷婷玉立的窈窕淑女的保俶塔,而且还有坐落在山麓下的花园式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这里环境幽雅,设施一流,在周日,自然成了学生们汲取人类知识宝库营养的理想场所。校园边上有一条沿山河,是一条沟通西湖和目前全国唯一的自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的自然河道。据说在七、八十年前,就可在离学校不远处的“松木场”渡口登上小舟,划起木浆,悠悠地进入西溪湿地,据说实现这一夙愿的时日也不会太远了。杭州市政府正在计划疏浚这条游船古道,到时你就可以乘着扁舟去寻幽探古了。
华家池校区:
在杭州市的东南,紧邻沪杭铁路,乘公交车15分钟左右即可到西湖边,因校园中有一硕大的池塘华家池而得名,目前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院、生命科学院三个学院的大
三、大四及研究生在此。
华家池也是浙大的老校区之一,早在1944年抗战胜利之际,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带领当时西迁至贵州遵义的师生返杭后在此学习、生活。经全体师生数十年的努力,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水清,有各色果园、阡陌农田、桑园、花卉暖棚,池中鱼儿悠哉游哉,逍遥自在,颇具田园风光。那池边随风飘扬的柳树,在夏日那白白的柳絮飞舞,如同冬季的雪花。池边那红柱、黑瓦、翘角的亭阁,以及高高的正开着淡淡紫色花朵的紫藤长廊,使人觉得就是西湖之一隅。
之江校区:
坐落在钱塘江西边美丽的月侖山上。你若站在校园内高高的钟楼上观望涛涛奔流的钱塘江。当东方旭日初升,江水泛着金黄色的波光,好一幅日出江水红胜火的真实写照。那横跨钱塘江上的钢铁长龙,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它饱经风霜,见证了钱江两岸当年被日本侵略蹂躏的耻辱和今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西望不远处,是作为杭州城标之一的雄伟美丽的六和古塔,“六和”谓和谐也。
月侖山因自然环境好,其周围分布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疗养院、休养所。之江校区的格局也有些类似,校园内有许多欧式建筑,各建筑间由砌筑精美的山间小道连接,别有情趣。走在山道上,身边常闻枝头山雀的叽喳声,山塘里青蛙的大合唱或夏蝉、秋虫的鸣叫声。间或还能见到蝴蝶在花中飞舞;松鼠在枝头啃食野果;蚱蜢在草丛中蹦跳,真是别有情趣。试想在晨曦中,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绝无闹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听着钱塘江上隐隐而来的潮声,从六和古塔传来的悠悠钟声,以及从自修室和林间小道上传来的朗朗的书声,仿佛是一曲优美动听的轻音乐。
前几年之江校区是全部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场所。一年的基础课程结束后就分别到其它相应校区学习。面对如此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难怪当他们分赴其它校区时,对之江校区还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呢。从2002级开始,所有的新生都已集中在新建的紫金港校区学习。现在这里已成了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的基地了。
紫金港校区:
位于杭州市西北面,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之中,占地3200余亩,与西湖的直线距离5公里左右,是浙江大学于2001年投资30多亿元倾力打造的融现代化、网络化、生态化、园林化于一体的全新校园。这里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完善先进的学生公寓配置,自然和谐的环境风貌,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好的学习生活园区之一。
从2002年10月大一新生入住,投入使用至今仅3年不到的时间,校区的规划建筑,环境的原生态保护等都受到了到过这里参观访问的每一位来宾的交口称赞。现在全校的大
一、大二及部分大三和部分研究生在此学习生活。几年后,全部本科生和全校各行政管理部门都将迁居至此,那时又将给紫金港注入多大的活力啊!
现代化的图书馆内,各场馆宽敞、安静、明亮,语音室、声像、显微等配备国内最先进设备的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自习的极佳去处。那连接各教学楼群的500米风雨长廊免除了学生们的日晒雨淋之苦,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教育楼的一层全部是敞开式布置,没有教室和房间,在刮风下雨日,大家照常可在此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各教学楼之间的大天井还布置了中式、欧式、日式等各式园林小品,情调各异。宿舍内配置了公用电话及每人一个Internet接口,使得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十分方便。更令人舒心的是在极大多数房间里都通进了热水,当你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之时,或在寒冷的冬日,能在自己的房间里洗上一个热水澡该是何等的适意。这里还拥有一个可同时容纳近2万人用餐的硕大餐厅,供应的菜肴花色品种繁多,不仅有经济快餐,普通菜蔬,还有煲、锅仔、各地特色风味小吃、小菜,真可谓是经济实惠,色、香、味俱全。浙大的学生伙食办得好,多次被教育部作为现场观摩单位。
由于校区在国家湿地公园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保护措施,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整个校园内有数十条小河纵横,你可以看到高脚的白鹭在池塘、河边戏水,不知名的小鸟不时地在你的面前雀跃……
学校准备在第二期工程再征地5000亩,据说光是小河就有上百条之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另一幅全新的图景。那时候我们就会在各河流、港叉处看到一幢幢花木掩映的各具特色的别墅式建筑,那是各种各样的研究所、实验室。在每幢楼前你不仅可以看到小汽车,还将会惊讶地看到停在门前小河里的作为交通工具的小船。若要举行划船比赛,学生们就不必像剑桥、牛津大学那样非要到泰晤士河里去,只要在校园内的河道中就可以了。
展望浙大,远景是美好的,远景是宏伟的,相信在浙大师生创造性的工作和努力下,目标一定能实现。
噢,前面谈了各校区的环境、学习、生活的情况,忘了有关的公共交通问题。在此,我们十分感谢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浙大的发展中所给予的极大支持。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中给予的支持自不必说,光是为解决各校区间及校区与城市间的交通联络就给予了倾力的支持。在市区的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等设了一条公交专线,把这4个校区和杭州火车站联结在一起,方便了4校区师生的沟通,也为师生们乘坐火车提供了便利。在紫金港新校区还设了两条公交线,一条可到达本部玉泉校区,一条可直达杭州火车站。且学校每天在各校区间有数十班次的定时班车,可以说各校区师生的出行是十分便捷的。由于校区规模大,自行车是校内的主要交通,如果你不想骑车,花一元钱乘座校内电瓶车就可以方便的到你想去的地方。
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四周,商家林立,马路开阔,人来车往,此一带也逐渐成繁华之地。它的发展规划如何,最终目标的定位怎样,浙大人正在密切地关注着它的将来。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 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400强。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7个学院(系)。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有119个本科专业,4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500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43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2848人,硕士研究生13759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奔向美好未来!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9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含64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1.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572人,占63.5%。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567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500余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4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7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00GB),固定资产总值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以上数据截至2011年3月31日)
周边环境
厦门,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海港风景旅游城市,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厦门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海滨城市独特的景观。淳朴热情的民风,温馨的生活情调,是世界最适宜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城市之一,流连于这座城市,你可以阅读这个城市在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
厦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生产总值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海、陆、空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发达,金融、保险及其他保障体系健全,有着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生活秩序。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城市。在 2005年3月公布的2005年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九。
厦门获得的殊荣:“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南开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开大学总占地3154亩,分为主校区、迎水道校区和泰达学院。学校下设21个学院,有77个本科专业,231个硕士点,172个博士点,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35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9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8个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学校设立的中国APEC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滨海开发研究院等是国家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军等12个门类,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创新与运用的办学特色,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619人,教授72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学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0人。学校每年面向全国及世界各地招收一批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的学生。目前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2669人,硕士研究生7820人,博士研究生3115人,留学生1845人,成人教育学生5808人,远程教育学生26373人。
南开大学集教学、科研为一体,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科研成果。目前承担的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数、获得的科研经费数以及获奖成果数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0被SCIE收录论文1226篇,被EI收录论文656篇,被ISTP收录论文231篇。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8项,近年共有20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南开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现阶段为打造现代化的天津滨海新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学校以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为楷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批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开拓进取、勇于实践而备受社会青睐的南开毕业生。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百余所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均被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7.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篇七
师资雄厚, 名师荟萃。附中现有特级教师7人, 全国优秀教师4名, 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余人, 近70%教师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多名教师参编教材、教参。教师学识渊博, 教学技能过硬, 宽厚仁德, 敬业奉献, 爱生如子。他们重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答疑等每个教学环节。
理念先进, 管理规范。附中秉承“规范、精致、民主、和谐”的教育理念, 采用“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规范学习行为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法, 形成纯正的校风和浓厚的学风;给学生带来了质的飞跃, 给学校带来了强劲的上升势头, 赢得了社会对附中做出“低进高出, 优进优出”的评价。附中关注细节, 课堂学生专注高效, 自习学生潜心钻研, 午睡学生恬静安心, 答疑师生紧张有序。
特色鲜明, 成就卓著。附中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制定生涯规划, 因材施教, 在学生享受个性化高品质教育的同时, 思想品德能得到最好的熏陶, 学习潜能能得到最好的挖掘, 人文素养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领袖气质能得到最有效的彰显。必修课、选修课 (100门) 、活动课等多样的课程、众多的学生社团 (30多个) 活动, 广泛的校际交流, 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施展自己个性的平台;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节奏,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清新淡雅的校园环境, 会使学生身心舒畅, 气爽神怡。
学校网址:http//www.lsdfz.com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领导班子简介
辽师大附中拥有精明强干的领导班子。以张晓辉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 知识结构合理, 能力结构均衡, 具有团结协作, 锐意改革, 求真务实, 不断进取, 乐于奉献的精神。
校长校长:张晓辉数学特级教师。中共党员,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全国优秀教师, 辽宁省优秀教师, 大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理事, 大连市心理学会中学委员会理事。主持并参与三个国家级科研课题 (中学教学) 并结题, 效果良好, 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论文并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 主持编写《赢在高三》系列高考辅导丛书公开发行。
书记书记:毕作勤物理高级教师。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毕业, 教育管理研究生结业。大连市优秀教师。教学业绩突出,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三好班级”, 曾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大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 多名学生被保送至全国重点大学。连续七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编著书籍两部, 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
副书记副书记:丛黎华政治特级教师, 市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理事。辽宁省师德标兵, 省教育教学能手, 省优秀德育工作者, 区优秀教师, 辽师大优秀共产党员, 校功勋教师。创立了立体图表式教学法。参与和主持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多项。
副校长副校长:刘景雨历史高级教师。曾获大连市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大连市骨干教师、辽师大优秀共产党员, 区优秀教师等荣誉。多年担任高三教学, 成绩突出, 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参编多种教辅资料。
副校长副校长:徐雁全国优秀教师, 市优秀教师, 市骨干教师, 市“三好班级”班主任。多名学生在国家级作文大赛、语文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多次获得市第一名;参加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研究, 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多次应媒体邀请, 为全市考生指点迷津。
8.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篇八
神经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53年,是国内建立最早的神经外科科室。1978年,该科室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培养基地,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培养基地,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名列全国第五。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该科室的医疗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正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主治医师46人,共开放住院床位260余张(包括神经外科ICU床位20张),独立的现代化专科手术室8间,拥有包括手术显微镜、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神经内窥镜、立体定向仪、神经导航仪、超声吸引器及数字化手术平台等国际一流的硬件设施。近年来,该科室的年门诊量高达20000余人次,年住院人数达6000余人,年手术量高达5000余例。目前,该科室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大型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
袁贤瑞医生简介:袁贤瑞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组副组长、湖南省神经外科委员会主委、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国际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袁贤瑞主任曾多次应邀访问欧美等国的神经外科中心,并与之进行学术交流。他擅长治疗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干及四脑室内肿瘤、三叉神经鞘瘤、颈静脉孔区肿瘤,尤其擅长做动脉瘤手术、动-静脉畸形手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等手术。迄今为止,袁贤瑞主任亲自主刀施行颅底、脑、脑干、脊髓等部位的肿瘤及血管显微手术多达6000余例,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9.5%,有“湘雅名医”的美誉。
刘景平医生简介:刘景平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专家委员、湖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及长沙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刘景平教授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留校后被分配到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此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7年来,他凭借着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独立开展了多种外科领域复杂手术的研究工作,曾奇迹般地一次性全部切除颅内及高颈段8个肿瘤。刘景平教授擅长做脑干肿瘤手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手术、大型颅咽管瘤手术、三脑室肿瘤手术、高颈段髓内肿瘤切除手术等,尤其在诊治脑积水及儿童神经外科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神经内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是由我国神经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黄友岐教授于1934年创建的,是国内建立最早的神经内科科室。1993年,该科室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培养基地,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经过黄友岐、欧阳珊、陆雪芬、谢光洁、杨期东等老一代神经内科专家的不懈努力,该科室在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人员梯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该科室共拥有医护人员145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共开放住院床位214张,另设有3个普通病房,1个老年病房,1个重症监护室及独立的急诊系统。近年来,该科室的年门诊量高达15万人次,年住院人数达5500余人。目前,该科室主要开展的诊疗技术有:彩色多谱勒超声脑血流检测(TCD)、重心平衡检查及治疗、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测、远程脑电监测、多导睡眠监测、脑电地形图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生化及病毒学检查、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术、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术、肌肉活检术、神经活检术、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特异性免疫吸附治疗等。
肖波医生简介:肖波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内科学杂志》社长、《神经病学与神经免疫学杂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肖波主任师从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黄友歧教授和谢光洁教授,擅长诊治癫痫及周围神经病。近年来,肖波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主译了《神经病学》、《癫痫治疗学》、《神经病学住院医师手册》及《神经病学药物治疗》等教材或专著,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学研究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等多种奖项。
唐北沙医生简介:唐北沙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唐北沙教授擅长诊治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运动神经元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病、腓骨肌萎缩症、痉挛性截瘫等多种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遗传疾病。
耳鼻咽喉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是上世纪20年代由我国耳鼻咽喉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林筱周教授创建的,是湖南省建立最早的耳鼻咽喉科室,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李学正和肖健云等老一代耳鼻咽喉科专家的带领下,该科室在内镜颅底外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成功地开展了多种复杂的颅底外科手术,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目前,该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101张,另设有15个诊室和8间隔音室,年门诊量高达9.6万人次,年手术量达4300余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治疗范围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喉癌、下咽癌、鼻咽癌、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扁桃体良恶性肿瘤、颈段食管癌、颈段气管肿瘤、腮腺颌下腺肿瘤、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体瘤、早期声带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孙虹医生简介:孙虹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肿瘤学会副主委、美国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孙虹院长是我国重点学科耳鼻咽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擅长诊治各种耳科疾病、难治性或复发性鼻科疾病及耳鼻咽喉头颈肿瘤。
肖健云医生简介:肖健云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主委、《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肖健云教授擅长诊治鼻咽癌、颅颌肿瘤及各种耳科疾病。
普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是湖南省和邻近省份的普外科医疗中心。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620余张,年门诊量高达118659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21495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内镜微创外科、肝脏外科、腹部器官移植外科、胆胰外科、门静脉高压症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及甲状腺外科等大型专科,拥有正教授45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此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还设有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移植医学工程技术中心、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心、肝癌研究室等5个科研机构,拥有价值100万元以上的原子力显微镜、MARS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内生场肿瘤热疗仪、CUSA、操作模拟系统、原子力显微镜、高效液相色检测仪、全套双向凝胶电泳装置、双向电泳图像分析系统等诊疗设备,总价值在6900万元以上。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诊疗水平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
王志明医生简介:王志明医生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学组副组长、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国普外科杂志》副主编。王志明主任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第一外科进修学习,回国后一直从事普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喉返神经损伤,尤其在做肝移植手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的成功率至今仍保持在90%以上。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推荐阅读: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化学09-12
农林牧渔10-17
浙江农林大学金融学10-15
书记农林牧渔06-30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排名10-05
浙江农林大学新增7个专业硕士领域07-01
农林局局长述职报告07-16
黑龙江省农林生物质能资源1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正达奖学金评定办法1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c语言上机 实习7答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