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2024-08-08

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精选13篇)

1.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篇一

《考试说明》中规定:“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就是说,同学们要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

书面语言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同时,也要有分析判断标点符号正误的能力,使16种标点符号真正成为表

情达意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 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列表如下: 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____ „„.《 》< > · - -

标点符号的用法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

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

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夜晚。⑤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 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就都用句号。有时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和例⑤)表示陈

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

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

都用问号。例如:

⑤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⑥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

⑦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⑧你来一下好不好?

(4)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例如:

⑨怎么啦,你?

(5)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二)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例如:

①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

缕还牵若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干于不能全忘

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

--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如:

②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③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④你啊,真不争气。

(3)句子谓语是主语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例如: ⑤这样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4)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例如:⑥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6)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例如: ⑧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⑨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⑩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7)用在并列词组之间。例如: ⑾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骄傲使人落后。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词组之间,例如: ①(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使用顿号应注意: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

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

中间就不必加顿号。例如:

⑤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4.冒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

后面的话:例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

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表示突出强调。例如:

②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3)表示讽刺和否定。例如:

③“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 们难得的佳肴。

(4)表示特定称号。例如:

⑤“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 ⑥“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⑨写文章要做到“平字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2.破折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

①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 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②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③“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 的对面说。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4)表示语音延长。例如:

⑤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 ⑥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6)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⑦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 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7)用在副标题前。例如: ⑧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例如:

⑨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

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

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括号(()[ ])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例如: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 发现,是对古代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

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括号里的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

点(问句、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

释语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

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4.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例如:

①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②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

运„„空运!”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

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例如:

④(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

⑤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

⑥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

⑦“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如:

⑧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

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⑨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二人,已于二月七日

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后后面不必再用“等”“等

-等”。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

上书名号。例如:⑤《荀子·劝学》

7.间隔号(·)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某些

民族的人名内各部分间,以及其它需要隔开的词语的正中间。例如:

①“一二·九”

②《沁园春·雪》

③《七律·长征》

④《列子·汤问》

⑤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⑥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8.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

①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②韩愈(786-824)

③“济南-青岛”豪华列车。

④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连接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一个浪线(~),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目的起止。例如:

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

9.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等等。例如:

①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标点符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 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

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

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

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正确使用。

例一: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哭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是,引号引的是一个倒装句,作为句终点号,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句

子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虽然出现了“扎实不扎实”这样的疑问格式,但它是以陈述对象的身分在全

句中充当主语,所以不能用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中,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问句,中间停顿处不能用问 号,应改为逗号。

例二: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手,他激动地高喊:“这就是苍天在上!”

C.如果按部就班地参加培训,严守操作程序――增强敬业精神――掌

-握这项新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D.昨天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很多,据本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20几名临

-近退休人员。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中,“量体裁衣”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作为一句话的结尾。C项中,两个 破折号都属误用,原本为陈述事情,不具备解释、递进、转换、廷长的意思,所以,应改为逗号。D项中,冒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的内容不属提示性话语。

四、同步自测题: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

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A.兰亭素有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之称,已成了历代书法家“朝圣”

之地。

B.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

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C.船又大;他从小听话,一向不乱跑;我们又是识水性的。

D.流觞亭后有一巨大御碑,色泽淡青,质地坚硬,碑高6.8米,宽2.6

米,厚0.4米,重达36000余斤。答案:

1.D. 2.D.

2.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篇二

为使二胡演奏符号的标记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进一步充实演奏技法, 丰富音乐表现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及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 把二胡演奏符号进行规范, 以便教学和演奏。现将教学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整理成文字, 供学者共同商讨, 及时修订, 已臻完善。

一、消除符号繁琐力求简洁明确

凡用音符、指号、弓号能表达完整内容的, 均不标记符号, 以免造成视觉思维混乱, 如“”连线滑音。该符号实为组合符号, 即连弓加滑音, 如 (1=D) 为可避免一号两用, 以防演奏者出现混乱。也可改用于两音以上不含弓法的多音连续滑音, 这样可以省掉许多指法符号的标记。既然此符号不含连弓, 故改称为连续滑音符号为宜。“”垫指滑音, 也称连线垫指滑音。此标记法实乃连弓加垫指滑音, 也属一号两用的组合符号, 如 (1=D) , 应将它改为, 这样标记, 弓法明确, 技法清楚。但此符号可改称连续垫指滑音符号, 不含弓法, 如 (1=G) , 其弓指法一目了然, 此技法在秦腔风格的乐曲中多用。 (1=D) 应改标为更为明确。 (1=D) 中的擞音 (类似于单打音一般的技法) 应改标为更为确切。

二、相似符号的修型及舍取

常见的相似符号有等。符号繁多混乱, 将其斟酌取舍如下:

1.波音符号。还称作上颤音符号。此符号由于它的国际性加之标记方便, 占用面积小, 用量大, 虽然用音符可以代替它, 但仍需保留。如:实际演奏效果为, 手指按音迅速而富有弹性。

(2) 下波音符号。此符号可用音符表达。它很少使用, 且排版时多有失误, 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3) 浪弓符号与带指音符号。浪弓为两个锐角符号, 口子朝下, 即在运功过程中特别是特定的长弓中起到一个符号一次起伏的作用。又如《紫竹调》中出现浪弓在附点处, 使之有节奏地起伏, 有湖中波浪之感。而带指音乐符号 (与浪弓符号口子方向相反) 在演奏上要以音符的形式来表达。

(4) 符号、滑揉符号上方加入符号以及曲线为圆角向上开口的符号分别为上海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表过的压揉弦符号。此符号需修型, 修型后其形状特点是曲线为锐角, 口子向上。

(5) 滑揉符号需要统一。与揉弦符号相比起来其形状特点是, 曲线为圆角, 口子向下, 它和揉弦符号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易混淆。

三、几种滑音符号的正确标记方法

(1) 半高音滑音与半低音滑音。此符号可用音符表达, 如 (1=D)

(2) 低回转滑音符号为U型箭头符号, 标记需严谨, 切勿标为“”。由于以上三种与高、低滑音相似, 不宜采用。高回转滑音符号为倒U型箭头符号, 切勿标记为“”, 它也和高滑音相似, 不宜采用。

(3) 高滑音符号。标记时线要直, 不能出现弧状。目前书上常见到的“”由于它们的形状和高回转滑音和低回转滑音相似, 容易混淆, 不宜采用。

(4) 低滑音符号。标记时, 线同样要直, 不能出现弧状。目前从书上见到的“”不宜采用, 也容易同低回转滑音、高回转滑音混淆。

(5) 大高滑音 (超越三度音的滑音) 。表示由主音大幅度滑向下一个比其高的音, 其距离较远。大低滑音 (超越三度音的滑音) 则反之。注意不要标记向下箭头。

四、两手使用的符号分工要明确

(1) 拨弦符号。右手指弹拨琴弦。

(2) 勾弦符号。“勾”字的省写, 左手指内勾拨琴弦。

(3) 弹弦符号。左手指向外弹拨琴弦。

五、易于混淆的符号

(1) 一指。音符之上如无其他符号时, 应直接标记在音符正上方, 如遇连弓时, 应标记在连弓之上。

(2) 保持音。该符号标记在没有连弓的音符正上方。这一符号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横线粗度不够。在标记断弓符号时, 应比一指符号粗一倍, 以免与一指符号混淆。

(3) 断弓。断弓只能标记在连弓之下, 也只有在标有连弓时才能使用断弓, 如坚持将指号标记在连弓之下, 断弓就不会与一指混淆。

六、符号更名

(1) 带顿弓。改称有迹弓, 拉弓时先用一下顿弓, 接着再拉平弓。

(2) 大击弓。改称马蹄弓, 这样避免与击弓“” (以弓杆敲击琴筒出声) 在名称上混淆, 击弓上的X来源于打击乐中锤的图形符号, 向下箭头则说明了击琴筒的方向。

七、有关指号、弓号、弦号的统一标记方法

(1) 指弓号要采用一二三四, 而一II三X则是在民间流传的符号, 出版刊物上不宜采用。

(2) 拉弓符号。不宜使用“→”。它的名称不可称下弓, 因为下弓是小提琴的运弓方向。推弓符号, 不宜使用“←”。同样, 它的名称也不可称为上弓。

(3) 空弦符号。而“”这一符号曾被刘天华在《月夜》中解释为“散音”, 长期以来, 也被作为空闲符号使用, 但从实用角度出发, 应不再使用此符号。标记空弦符号, 切勿标记为“”, 自然泛音的标记方法为圆形, 空弦标记方法为椭圆形, 此符号是仿照小提琴泛音符号而来, 在工尺谱中就已使用。它与空弦符号形状虽然相似, 但认真标记就不会有误。

(4) 音歇记号。此符号不用“”, 它易与推弓混淆。间歇号要记在音符右上方, 如遇连弓, 则标记在连弓之下的右上方。

(5) 顿弓符号。它与自然跳弓通用, 不要将自然跳弓符号表位“”。

八、特殊符号及其演奏方法

(1) 飞飞弓符号。即同向快速连顿弓, 使用时, 要与大低滑音区分开来, 标记在音符的正上方, 如:, 此时飞弓符号标记在连弓之上。

(2) 九抛弓符号。它是快速落弓, 使弓瞬间弹性跳动之法, 如:。

(3) 截音。在某音尾部, 左手突然将琴弦切住, 使音戛然而止但又不能明显地听出手指按弦的音高, 如《江河水》的引子中就有几处截音, 使用时, 标记在音符的右上方。

(4) 压弦滑音。通过压弦达到滑音目的, 如 (1=D) 。手指按“”压弦至“”, 能获得奇特的滑音效果。

(5) 尺迟到揉弦符号。一长音, 先不揉弦, 后揉弦, 使用时, 标记在音符正上方。

(6) 弯柱符号。此技法的原理为左手用力向侧弯曲琴杆, 使琴弦变松, 声音变低, 可使内空弦向低音处扩大小三度音域, 丰富了二胡表现力, 但弯柱技法实际演奏运用起来难度很大。

(7) 大大指符号。即用拇指按音, 用快速弯柱来不及按音时, 往往用拇指按音。

九、符号标记的位置和顺序

(1) 为使音符上方留出足够的空间, 以方便弓指法符号的标记, 应将强、弱、中强、中弱、渐强、减弱等力度变化符号标

记在乐谱的下方, 如 (1=D) 等。

(2) 音符上方所需标记的符号, 应有先后顺序。标记时, 首先要考虑到对于音符的时值、音色等有着直接影响的应放在最前面, 如延长号、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顿音等。一般来说, 音符上方不会同时标记许多符号, 符号越多, 视觉越混乱, 不利于视奏。但同时标记几个符号是常见的, 如 (1=G) 等。参照国内外出版过的二胡乐谱并反复推敲, 汲取了那些排列顺序合理、美观、利于视奏的标记方法进行了归纳, 最后得出由音符往上排列的符号顺序规律应是:延长号、自然泛音或人工泛音 (并列使用的还有重音、顿弓或自然跳弓、断弓等) 、高滑音或低滑音 (标记在音符的左上方或右上方) 、连弓、空弦 (并列使用的符号还有波音、低回转滑音或高回转滑音、颤音、抛弓、浪弓、迟到揉弦、滑揉弦、压揉弦、弯柱符号等) 、一二三四指、内弦或外弦、拉弓或推弓等。需要说明的是, 音符之上在没有符号的情况下, 任何一种符号均可直接标记, 如等。

十、典型例子

一般在大量乐曲的手稿里, 会出现一些符号标记的顺序、逻辑错误,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典型例子, 供大家参考学习: (1=C) 自然泛音的位置应该靠近; (1=F) 波音位置应在连弓符号之上; (1=C) 指号应在连弓之上; (1=C) , 不必使用连弓符号, 如装饰音需用分工, 可用弓号标记; (1=G) 不必每小节标记一个拉弓符号。只需在第一小节标记一个即可; (1=G) 应标记连音线, 如三连音应标记在连弓之下; (1=A) 第一小节的符号有两个不妥之处: (1) 第一拍的垫指滑音只用一二指是不能完成的。所谓垫指滑音即多指联合滑音, 至少要用三个手指来完成, 此处不必标记指法, 按照正常垫指滑音演奏, 风格会更浓郁。 (2) 第二拍的波音应是滑揉符号, 可能是排版的失误或是符号混淆错误; (1=A) 本句中前的符号实属地回转滑音, 实际演奏符号应该是U型箭头符号; (1=D) , 本小节两处间歇符号均应使用“”以便统一。

从20世纪上半叶至今, 二胡艺术发展已经经历了许多代人的努力, 从老辈演奏家使用的公尺谱到现在使用的现代乐谱, 从繁琐的文字标记到现在的符号标记, 我们可以看到二胡艺术的进步, 但也许就是这无数次的进步和创新, 导致演奏符号的使用出现混乱, 新符号的出现不能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及时更新, 在以后的纠正中, 就会变得尤为困难。演奏符号力求规范化、科学化是每个演奏者和学习者的迫切愿望, 因为它会使你准确领会曲作者对乐曲演奏的具体要求, 从而大大提高练琴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曦.二胡技法的演变及其分析.

[2].王曙亮.用弯柱法扩大二胡音域的尝试.人民音乐, 1987.

3.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育 篇三

1、句号(。):

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

2、问号(?):

问句末尾的停顿。

3、感叹号(!):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4、逗号(,):

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分号(;):

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顿号(、):

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8、引号(双引号“ ” 单引号‘ ’)

引号的三种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省略号(……):

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书句号():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看了《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11、破折号(——):

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a) 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 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4.小学低年级语文标点符号误用 篇四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01

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02

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03

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04

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05

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06

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07

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点拨】“以及”是连词,前面不用顿号。

逗号误用

01

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02

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03

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04

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05

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分号误用

01

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02

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

03

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冒号误用

01

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点拨】“作家”和“叶”之间只是停顿,没有介绍、解释的意思。

02

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03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04

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问号误用

01

非疑问句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02

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03

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省略号误用

01

与“等”并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破折号误用

01

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书名号误用

01

误用于课程、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括号误用

01

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引号误用

01

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02

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03

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04

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5.小学语文作业中批阅符号探索随笔 篇五

王晓昀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每天老师的书桌上都摆放着学生的作业,有时收上来的作业有课堂的、课外的,还有作文等等,一摞又一摞。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批改,发下去的作业,有些学生会看一看,有些学生却理都不理,所以我觉得作业批改的方法要改变一下。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答案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有一次,我偶然在报刊上看了一篇关于《批改作业的评价》的文章后感触很深。因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在批改作业时,我想:对学生写错的地方不要用“×”,而用“?”,等学生改正过来后就奖给他一个“√”,这样效果会不会好些呢?

6.中文写作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六

1.“第一”、“第二”, “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 ”) 。

2.“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 。

3.“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 (“.”) , 而不该用顿号 (“、”) 或其它。

4. 序号如加括号, 如 (1) (2) (3) 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年份的正确用字

年份如用“二○○四年四月”的方式表述, 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0”或英语全角字符“O”。

三、汉语拼音注音的正确使用

1. 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2. 分连写:词内连写, 词间分写。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 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或者“—”, 而不使用“———”。

如:2004年3月~5月中的“~”或“—”, 不用“———”。

2. 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如:再接再厉,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004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五、论文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 ”,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7.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篇七

标点符号不是字,但它在记录语言中有重要作用。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当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等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种,其中:点号7个,都表示停顿,但是各自作用不同:

句后点号——

句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句内点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点号所表示的停顿和分隔的层次,顿号小于逗号,逗号小于分号,分号小于句号。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可以出现逗号,不可以出现句号。

所以吕叔湘、朱德熙强调‚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作用‛。如果随意使用,违背了标点符号各自的独特作用,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造成语言混乱。

点号错用最常见的有(括号内为正确标点符号):(1)一逗到底,几个句子混合在一起。例: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活动中来。

(2)非整句引文句号误置于引号内。例: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

(3)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

这位经理担心的是:这笔维修基金在层层传交过程中,监管的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够不够‛‚能不能‛是疑问词,但这个句子不是疑问句,所以不能用问号。

(4)滥用分号。分号使用错误常见的有4类: ①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②不是并列关系误用了分号。例: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剌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③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④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句号。例:

这些课外活动有很多特点。(:)一是形式自愿。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评定方法轻松活泼。考试成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

(5)不同层次的停顿都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乱。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标号有9种:引号、书名号、专名号、括号、连接号、间隔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标号使用错误最常见的有:

(1)省略号后保留了点号,或与‚等‛‚等等‛并用;(2)间隔号(中圆点)误为顿号或下脚圆点;

(3)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

数字使用错误

古代汉语书面材料只用汉字数字,所以不存在使用错误的问题。现代汉语书面材料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汉语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在书面语言里又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完全取代汉字数字,所以两种数字同时使用,常常出现数字使用的混乱。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情况下只能使用汉字数字?为了规范数字用法,国家制定了一个标准,即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用法就是错误的。

根据国家标准,使用数字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非物理量量词(计数单位)前的数字;计数的数值(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及一部分概数)、公历纪年、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

(2)使用什么数字,要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例如: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带‚几‛的数字表示约数,非公历纪年等,均应使用汉字数字。

又如:‚二‛‚两‛‚2‛,表示的数值相同,用法有别:‚二‛‚两‛在度量衡单位和百千万前面可以通用;序数、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常用量词(如个、本、件、回、种、天等)前用‚两‛不用‚二‛;用‚两‛的地方都不用‚2‛;用‚二‛的地方如强调具有计量和统计意义时可以用‚2‛。

(3)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使用汉字数字的,按‚局部统一‛原则处理。

(4)《数字用法》标准不适用于古籍和文学读物。数字使用错误是由于违反上述原则而造成的。

交流材料的写作格式

1、标题:黑体小二

2、落款:单位及日期,楷体小三

3、正文:仿宋小三

4、第一层小标题:黑体小三

5、第二层小标题:楷体小三

6、行距:1.25倍

7、页码:首页不显示

量和单位使用错误

所谓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是指量的单位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规定。

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

(1)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包括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名称;

(2)量符号的使用不规范;(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7)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

(8)在图、表等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

(9)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公文拟稿常见错误及规范用法

以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经验,就公文拟制、公文处理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错误及一些规范用法进行交流。

一、格式方面的常见错误

1.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当。一般而言,结构层次序数分‚一‛、‚

(一)‛、‚1‛、‚(1)‛四个层次。只有两个层次时,可分别用‚

一、‛‚1.‛标识。其中,数字序号后用小圆号‚.‛,而不能用顿号‚、‛,如为‚1.‛而不是‚

1、‛;‚

(一)‛和‚(1)‛括号外面不带标点符号。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 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

2.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正文中的标题,如果单独一段,在末尾不用句号、冒号等标点符号。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汉字与符号运用不统一。如公里、千米等混用。一般而言,公文中数量单位应用汉字,且同一份公文或材料中应相对统一。

4.人名、地名、日期、单位名称使用不规范。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99年、2010年不能略为99年、10年。单位名称一般先用全称,并注明规范简称,或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如西北电网公司一般不用‚西北网公司‛等。

5.文件引用不规范。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可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中标注年份应采用六角括号“

”,而非中括号[ ]或【

】。

6.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

7.公文如有联系人等附注,应在成文时间下空1行、居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加圆括号标识。一般而言,在上行文的‚请示‛等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8.关于附件的格式问题。一般A4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页面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标题为二号小标宋体或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体(有时第一层标题可用黑体,第二层标题可用楷体,其他用仿宋),单倍行距或行间距31磅。附件的页码,应与正文标注相同(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实行电子公文后,由于在word、wps等文字编辑软件中按国家规定标注页码不太方便,因此对文本性附件,一般情况下也可采取在页脚居中直接插入(默认)页码的方式,格式为‚3‛(小五号字)。

8.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篇八

一、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新不水平。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8.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二、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 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用(,)也可。

(3)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强调的需要,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 可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

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三、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如: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7.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四、感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反问句)

五、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1)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选择问句中,如果为了强调,每个选择分句后都用问号,此类句子在分句后一般有句末语气助词。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即当一个问句做某一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整个句子不是问句,但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也不用问号。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六、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如: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2)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

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后括号后面。2.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3)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加句末点号。

七、引号: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八、书名号: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如:《苟子?劝学》。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3.书名号容易忽视。

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资本论”应加书名号。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5.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附:练习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2.下列句子中逗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人民前进的步伐。

B.一路上,山形树态,掌故传说,他都描述得真真切切,活鲜鲜的。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D.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事。

3.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纪律要严明,”陈厂长说:“纪律不严明,不能打胜仗。”

B.工人走进技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大业做贡献。

C.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D.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不用惦念。” 4.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作乞丐的呢? B.这事明明是他干的,还装作不知,问这是谁干的? C.三年的高中生活,有人间我什么最难忘?我答不上来。

D.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你想过没有,如果一天没有了水,这个像西瓜一样的小小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5.下列各句中引号使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杜甫有一个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6.下列各句中省略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呜——腾腾吐吐,腾腾吐吐„„车到站了。

B.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 C.在农村插队时,他自学了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D.有一首诗说:“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其间“龙盘虎踞”就与现在说的“虎踞龙盘”不同。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不是反对学习和借鉴,而是强调一—笔者深知他的忧心——任何一种文化的“现代”,都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过去”的延续。

B.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C.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脚下。D.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少应酬、多学习,少说空话、多帮实事,少一点主观主义,多一点调查研究。”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请说说,你在台上装腔作势是出于你的内心需要?还是为了低档观众的愿望? B.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C.《说文解字》解释“读”的含义时指出:“读,诵也。”也就是说,读,是出声地阅读或背诵。

D.15年过去了。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有所继承,有所创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向读者奉献什么呢?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关于什么是形象思维,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B.除了你能去,谁能去?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能去吧? C.这个家庭,书籍、衣服、杯、盘、碗、碟都放得井井有条。

D.相反,在另一些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如飞机、火箭、电视等。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不是空洞的观点,而是从具体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9.在练习中巩固标点的恰当使用 篇九

当批改学生习作时, 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或胡乱使用标点, 或一逗到底, 或通篇几乎没有标点。其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时, 思维不清晰, 把握不准词句间的关系, 对要表达什么, 该用什么标点, 心中无数。

一种技能的掌握, 自然不能只是观望, 更需要一次次地练习。就像学游泳, 必须下到水里去。但教材中, 加标点的练习占的份量却很轻。如人教版第九册语文, 整个教材中仅有一处加标点练习。

如何加强一些标点训练, 并能做到扎实有效呢?我尝试在每篇课文或课外书中选一些有练习意义的片段, 让学生抄在本子上, 然后不看课文, 自己试着加标点, 再与原文相对照。若有不同之处,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加, 自己错在哪里, 继而认真订正。最后, 再作一些心得交流。随着时间的流逝, 与标点一次次“握手”, 渐渐地, 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语言思维变得清晰了, 标点符号也能正确地、巧妙地运用, 作文也写得更优秀了。

10.·标点符号使用疑难解答 篇十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标点符号使用疑难解答

(一)分号是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么?

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

轮船象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

例句中,并列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这样,层次关系才会清楚。如果并列分句内部没有用逗号,分句之间就用逗号,可以表示语气的紧凑。例如: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分号除了可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外,还可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第二层之间。例如: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句号与逗号的区别在哪里?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于陈述句的句末。例如:

1我去。

2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3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管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管所不能获得的。

以上的例子,短句只有两个字(例1),长句有几十个字(例4),但意思的表达都完整,都是一句话,句末均用句号。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一句话还没完,可是说起来要停顿一下,就用逗号。例3中的两个逗号就表示句中停顿。

(三)选择问句用一个问号,还是两个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句的句末。例如:

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会怎样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

设问句的句末和反问句的句末,一般也用问号,例如:

1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气力去学呢?(设问句)

2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反问句)

选择问句是一句问话,不是两句问话,所以只能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的停顿用逗号。例如: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四)、有呼语的疑问句,问号用在什么地方?

有呼语的疑问句是一句话,所以不论呼语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要放在句末。例如:

1孩子,情况不好吗?(呼语在前)

2你敢吗,欧也妮?(呼语在后)

例2中的呼语在后,问号不能放在“你敢吗”的后面,而要放在全句的后面。

(五)有疑问词语的句子,句末一定用问号吗?

用问号不能单纯根据疑问词语,要根据疑问语气。有些句子虽有疑问代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就不能用问号。例如: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不出来了。

这个例句是陈述句。虽有疑问词“哪里”,但没有疑问语气,所以句末只能用句号。

(六)单句内可用逗号吗?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在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1这时候你只要立了马望,便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翠绿的圆点子。

2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在单句内句子成分之间如需停顿,也要用逗号。例如:

1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勇气和力量。

4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例1主语较长,读起来需要仿顿;例2宾语较长,读起来需要停顿;例3状语较长,读起来需要停顿停顿;例4在状语后及倒装的成分之间,读起来需要停顿。以上的句中停顿,都用逗号。

(七)顿号与逗号的区别在哪里?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豆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例如:

1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说我的可教授的先生。

2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例1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钱粮师爷”与前面的词语也是并列词语,但有“和”字与前面的并列词语连接,“钱粮师爷”前就不能再加顿号了。例2中“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这三个动词短语,作“地方”的定语,由于这些短语是当作构成更复杂的短语的词汇用,所以在这些短语之间用顿号。

序次语之后的停顿也用顿号。例如:

阅读杂文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

二、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

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当然,并不是并列的词语之间都需用顿号,如果并列的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就不用顿号。例如: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十年八年”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不用顿号。

又如“工农兵”、“万水千山”、“多快好省”、“前后左右”、“二三里”、“四五十个”等,这些并列的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也不用顿号。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11.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篇十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

1. 喧宾夺主:挤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 课堂教学中缺乏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互动,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课件中, 设计了大量的图案、音乐、动画等, 过多地展示问题和资料, 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色彩和操作按钮等五彩缤纷, 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但占用了大量时间, 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 教师围绕课件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地一播至完、亦步亦趋, 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只轻描淡写、一闪而过, 唯恐学生的“旁逸斜出”打乱了课件设计的内容, 学生只好兴趣盎然地欣赏, 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观众”。这样, 语文课堂教学以课件展现为中心, 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学生互动交流的自主探究时间被挤占, 即使有一点儿“异想天开”思维, 也会被教师扼杀于预设的思路中。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 既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 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2. 生搬硬套:直接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资源, 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机智地调整教学思路, 从而演绎课堂精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否则, 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许多教师自己不制作教学课件, 直接下载别人的教学课件, 稍作改动, 甚至原封不动地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他人课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问题设计等都已预先设计好, 甚至连答案也成了唯一,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 教师只能死守课件, 完全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步骤去播放。结果, 学生被动观看、被动识记, 课堂教学成了以“课件”为中心, 教师以课件“预设”代替课堂动态“生成”, 完全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 更无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 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演绎课件的舞台, 毫无教学生趣。

3. 本末倒置:“人—机”交互代替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 忽视了文本情感教学, 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性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篇佳作, 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充溢情感的。然而, 在很多多媒体课件中, 把本应由文本传达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文字、音乐、色彩、动画等, 对学生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多感官刺激, 忽视了文本教学中的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这样, 计算机不停展示课件内容, 学生忙于观看, “人—机”交流则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单向的“人—机”交流, 缺乏并妨碍了文本、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 没有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更没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乃至情感升华, 本应充满生趣、情感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 从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 也对学生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

4. 越俎代庖:展示课件代替学生思维, 学生被动接受, 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其中时常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 不少语文教师使用教学课件时, 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过分依赖声光效应, 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却视而不见。课堂上, 教师按步骤展示课件, 而忽略学生的学, 学生没有思考时间, 也没有互动、交流的时间。即使学生有一点儿质疑, 也只会被教师轻描淡写地带过, 甚至干脆将学生思维硬拉回课件上来。整个课堂教学中, 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几乎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欣赏的状态中, 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甚至没有发挥。这样的语文教学中, 越俎代庖的课件先入为主, 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只不过是一种全新的“注入式”教学,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 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情感的冷漠, 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5. 取而代之: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板书, 课堂教学中缺乏导向性

教学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而有效地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但是, 语文教师决不能“喜新厌旧”, 让其代替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甚至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甚至不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 误认为使用教学课件展示了可以不再板书, 甚至在黑板上连课题、作者姓名也不写, 或者把板书插在课件中, 以课件展示代替教师板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板书并非可有可无。工整的教学板书, 清晰的条理, 新颖的结构, 提纲挈领的形式, 不但可以高度概括教学内容, 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并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板书的字体、书写汉字的态度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师德风范, 起到了书写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具有很好的导向功能。如果把教师的教学板书放在课件中而不在黑板上, 久而久之, 忽视了学生的书写训练, 不利于小学生书写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与发展, 很容易养成惰性。

二、如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一场革新, 又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与学习方式的革新。但教学中决不能用课件的屏幕、声音、画面、动画等来替代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以及学习活动中的对话与交流、情感与体验, 更无法替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和动作来感染、激励学生, 调控课堂教学。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课件, 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 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动态生成。

1. 真正把教学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正确把握使用时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有很多, 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种。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而非主体地位, 在展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训练语感、书写示范、对话交流、营造情境氛围等环节中, 教师要做的必须做, 学生要做的必须参与, 课件需要辅助教学的必须展示, 恰如其分地把握时机, 不能“厚此薄彼”。如古诗词欣赏教学时, 将诗词句、作者图片、古典乐曲展出,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诵读, 渲染出一定的情境氛围, 感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动画展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熏陶学生, 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更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展现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展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情感时, 课件画面应单一, 不能出现动画、声音等干扰学生的思维, 或直接关闭计算机屏幕。这样, 让课件中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在需要时出现, 真正体现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2. 认真选择素材,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实现文本教学, 培养学生语感, 切忌面面俱到

语文教学课件虽然具有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声形并举的特点, 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感悟。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品味和运用语言文字, 并形成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语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学生的年龄、能力出发, 反复推敲, 认真选择课件素材,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介, 发掘学生心灵深层次的情感因素,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 指引学生走进课文, 进行学生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如读出悲痛的语气, 可以播放哀乐, 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受到感染, 心中生悲, 自然读出悲痛的语气。这样, 学生体会朗读技巧, 培养语感, 实现了文本教学。课件中的素材不能面面俱到, 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一些图片、音乐、动画等, 一律删去。

3. 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使用课件要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要避免过分依赖声光效应, 让其主导课堂教学, 甚至包办一切,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一味地演示, 学生机械地听和看,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的播放完成并不等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重难点的突破, 既不能只重视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而忽视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 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对低年级学生慢放汉字书写的动画, 对中年级学生作文指导时展示一些画面、视频等打开思路, 对高年级学生用音乐、视频渲染欢乐或悲伤的情境氛围、训练语感、感悟作者情感等, 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脑等协调活动, 把画面变为文字, 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主体性, 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展示课件内容, 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的时间, 指引学生交流、互动、对话, 真正做到课件为教师教学所用, 为学生学习服务。

4. 教学课件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实现优势互补, 更好地服务教学

毋庸置疑, 教学课件因其形象性、主动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独特优势, 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以其图、文、音、色、动来渲染教学情境, 使语文课堂教学声形并举、音话同步, 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教学手段却有着课件无法取代的教学价值, 因而它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师用粉笔板书、范读课文、肢体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 起到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的作用, 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内容、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 将教学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罗荣, 李艳.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J].武警医学, 2005 (4) :313-314.

[2]刘海滨.试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 (1) :122.

[3]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4]田东红.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5) :122.

[5]周振兴.在小数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07 (15) :99-100.

[6]肖新华.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4) :87-88.

[7]袁捷.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 2004 (4) :47-48.

[8]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篇十二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从未像2010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园?

B.“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C.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D.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3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解析:A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C项,“风力”“水力”后顿号改为逗号;D项,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应在句号后面。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晨报讯(记者颜斐):刘女士在网上订“快乐飞”往返机票,刚支付完毕就发现订错时间,遂要求更改,却被告知只能重新购票。为此,她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回原回程机票款630元。朝阳法院昨日开庭审理了此案。

B.俄罗斯计划耗资逾40亿英镑在北极圈内建造一座现代化小城、理论类似国际空间站、外部风雪严寒、城内温暖如春、生活设施齐全、以宣示对北极丰富油气矿产资源的主权。俄罗斯总理普京已经同意建城计划。

C.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其新浪微博上传了一段《乔布斯传》中“帮主”写给妻子结婚20年纪念的情书(中英文对照版)。有网友抱怨中文版翻译“太坑爹”,李开复又提供了几条网友的自译版本,未料竟引发了微博上个性翻译的热潮,白话浪漫、文言隽秀、方言直白、各种风格迥异的《帮主情书》令人惊叹不已。

D.周恩溥是周恩来的亲弟弟,他的后人周荣庆一家一直隐居在焦作市: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世,就这样平凡、平静、平常地在焦作度过了54个春秋。

解析:B项,所有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项,最后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帮主情书”应用引号;D项,冒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旱之下,在云南超过300万公顷的152处自然保护区内,珙桐、苏铁等珍稀植物,大象、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如何?请看本报记者调查。

B.战国时期,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C.“我认为全运会跳水比赛‘金牌内定’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毫无根据的。”李桦说,“各单项冠军获得者都代表着目前我国跳水运动的最高水平”。

D.近来,各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卫生部门的一些专家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怕,二是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不当回事,三是不要相信谣言。

解析:B项,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该放在引号外面;C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项,“不要怕”和“不当回事”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解析:A项,“严肃地说”后面应用逗号,句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存在,应删去一个;D项,问号前的句子并非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人言既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最近A股暴跌,网友“自由一方”在微博中留言,“美股患病,A股吃药;别家大鱼大肉时,我吃糠咽菜;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别人感冒,凭啥我吃药。”

C.“婚前房产要加上另一半的名字,以后得收税了”。近日这条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开,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

D.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3G手机的优惠活动,但还是感觉有些贵。

解析:B项,“留言”后的逗号应用冒号;C项,“收税了”后的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内;D项,“3G手机到底贵不贵”后应该用问号。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就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析:A项,“

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B项,后两个疑问句均作“关心”的宾语,为陈述句。因而,两处问号,前一个应改成逗号,后一个应改为句号。C项,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答案:D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眼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尚未缓解、调整房价、实现教育公平有待努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B.古语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

C.2013年7月11日,《法制日报》记者向石家庄易和丰公司的总经理李继东(所谓“李氏兄弟”)求证其与王朝的关系,李继东表示,他从来没有与王朝合伙开过公司。

D.他对记者说:“郭省教书很认真,也很负责,2013年还获得了‘蔚县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20年来,他几乎年年得奖。”

解析:A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尚未缓解”和后面的“调整房价、实现教育公平有待努力”是分句间的并列关系,所以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近日一条有关“市售豆浆机、果汁机中的电机用的是工业润滑油”的帖子被广泛转载,豆浆机“有毒”,究竟是谣言?还是“揭黑”?

B.唐“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此报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

C.这里选取了几个亲历者,他们中有参加救援的消防界人士,有现场播报“9·11”事件的新闻主播,有在世贸大厦办公的公司职员„„等等。

D.此次活动由中纪委、中联部、外交部协同江苏、浙江省纪委组织举办,范围涵盖了中国东部两省六市——这些地方在反腐倡廉方面进行的探索将通过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一一亮相世界。

解析:A项,“究竟是谣言?还是‘揭黑’?”属于选择性问句,前一个问号应改用逗号;B项,“开元杂报”是报名,第一套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项,已经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再用“等等”,可删除“等等”。

答案:D

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安有家《阳光报》,在它的《人间》和《域情》版面上,常刊载一些精彩的社会新闻,试录一则,您一定爱听爱读。

B.“用心讲话”、经济危机大潮中胜似闲庭信步地与大使馆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访问行程结束后的“归心似箭和起床就问股市”等,再一次让人见证了温总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更见证了温总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心。

C.虽然这些具有楷模风范的国外媒体也遭遇了很多问题:新媒体的冲击,报道的公正性被质疑等,但是,它们仍然处在一个令人艳羡的高度,它们的影响力仍将持续。

D.返乡民工路在何方,大学生就业形势会好转吗,“留守儿童”有望在城里和父母团聚吗?„„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解析:A项,“人间”“域情”是报纸里栏目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C项,“问题”后面的冒号不能总领“但是”后面的内容,故冒号应改为逗号,“但是”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返乡民工„„”“大学生„„”是各自独立的问题,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第一流的作品由于逻辑比较清晰,表述比较果断,个性比较鲜明,形态比较优美,阅读起来不见得比第二、第三流的作品费力。

B.有了怀疑,还要有一种穷追不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正如朱熹所说:“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C.在如此广阔的文化天地中失去了仰望的兴致,失去了亲和的热量,失去了趋附的动力,整个儿成了一尊冷眼面世的泥塑木雕,那还说得上什么?

D.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解析:A项,“由于”是介词,其后四个短语作其宾语,故第二、三、四个逗号应为顿号;B项,引号内句子属于直接引用,第二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项,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因前后两个复句之间为转折关系。

答案:C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连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解析:A项,“谋财害命”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B项,句号应移到引号里面;C项,应删去“等”字和后面的句号。

答案:D

1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白居易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同一季节中,桃花何以忽而“芳菲尽”,忽而又“始盛开”呢?

C.《长江日报》的“黄鹤楼·城周刊”分别用整张报纸4版的篇幅刊发了《楚风汉韵》系列,对汉剧与楚剧做了大量的宣传。

D.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解析:A项,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项,“楚风汉韵”应用引号;D项,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B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文汇出版社精心打造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添新丁,白先勇的《第六只手指》、董桥的《文字是肉做的》、李子云的《我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

B.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李强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刚性子,大家都很喜欢。

解析:A项,“《文汇原创丛书》”书名号应改为引号,“新丁”为特殊称谓,应加引号;B项,“基石”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做“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问题难治,其根源在于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此,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D.山东省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央视媒体,广泛进行“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旅游推介活动。这个活动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中提升了山东的形象。

解析:A项,括号应放在“身份证件”之后;B项,第一个句号应移至引号内;D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C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王锡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路是一种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公共物品,不独本地车辆可以通行无阻。”

B.刚刚坐下,是想来点面条,还是米饭?是吃软食,还是硬点?是中餐,还是西餐?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无需乘客操心,上飞机之前,空姐们已经对很多客人的喜好有所了解。

C.什么是语文呢?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学说”“文化说”“言语说”“语言说”,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D.适之先生的门是紧紧关着的,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解析:A项,引号里面的句号放到引号外;C项,冒号要管到句终,可把冒号改为破折号,或者把“众说纷纭”前的逗号改为句号;D项,“这样的人”后面的逗号改为破折号,前面为插入语。

1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篇十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兴趣

计算机的出现, 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改革, 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体验。使用者可以将课本内容合理地进行整合, 然后将文字性的内容整合成为图片或者动画形式, 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沉闷的气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美的教学模式,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

一、合理使用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但是如果盲目地使用多媒体, 也必然会带来很多弊端。例如, 一些刚从师范毕业的教师, 他们由于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触过板书, 所以在进入小学后, 完全依靠多媒体来讲课。这样虽然环保, 而且节约时间, 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多媒体教学, 因为没有板书部分, 所以挤占了学生在教师写板书过程中的思考时间。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内容, 教师不停地讲,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而且他们接受知识的时间也较长, 所以会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所以, 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多媒体技术固然存在很多优势, 但是如果两者只能选其一, 人们必然会更乐意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所以要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合理将多媒体教学穿插到传统教学中, 让学生对多媒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一味使用多媒体, 学生也会对这种教学模式失去新鲜感, 进而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乏味的感觉。多媒体的过分使用, 也会浪费教师的大量精力, 这样教师放在备课上的精力就相对减少了很多。而且很多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不是很完善, 硬件设备也跟不上, 所以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如果教师还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 那么教学过程就很有可能不得不被中断[2,3]。

二、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客体, 很少有学生能在教学课堂中走上讲台。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就不一样了,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课件, 然后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课。让学生走上讲台, 师生之间平等互学。学生通过在讲台讲课, 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表达能力,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例如, 在讲到《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段录像, 然后以电影的形式, 讲述整个战争的惨烈过程。同学在讲述英雄历史的同时, 也会倍受鼓舞。这时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鼓励他们去好好学习, 然后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学生们通过自己独立组织资料, 把知识合理地组织起来, 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 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严格的关系, 而且让老师对学生学习水平有了更好的掌握。教师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评价, 然后表扬其优点, 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点, 明白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为进步打下了基础。但是目前教学秩序中, 没有过多的时间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去表达自己。所以, 如何解决教学秩序和学生锻炼之间的矛盾, 也越来越凸显出来[4]。

三、拓展视觉空间

视觉效应是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价值, 将文字化的东西用动画来表达, 更形象和生动, 而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狐假虎威》, 讲的是狐狸利用老虎的威风来给自己充胆子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边看动画片, 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如果给学生单独地讲一遍课本, 学生是很难理解寓言中的寓意的, 通过看动画, 学生们全面掌握了寓言的内容。然后老师给学生机会, 让同学们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遍, 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这说明, 小学生比较喜欢多媒体教学[5]。雷锋同志是有很多故事的, 而且很多学生也都听说过他的事迹。所以, 在讲到有关雷锋的故事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视频的形式, 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们通过各自对雷锋事迹进行一个总结, 把雷锋所有光荣的事迹都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更加增强了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例如在赛龙舟文章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 将赛龙舟的动画场面制作成视频, 然后让学生观看。学生们通过视频, 了解到赛龙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从而通过课本知识了解到更多有关赛龙舟的内容。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已经在各个教学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尤其是在大学里基本见不到板书教学的情况。多媒体使用如此之广, 必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希望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 他们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和理解能力, 所以如何做到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 但是又减少其副作用, 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前教育改革中, 要求将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作为重点,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所以, 我们应该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来实现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 不仅仅是要求他们有好的分数, 更要求他们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无论是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归根结底都是为教学服务。任何教学工具都像一把双刃剑, 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掌控这把剑, 很可能会给教育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克勤.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9) .

[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汪冬梅.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语文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4) .

[4]李晓云.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板书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无锡景教案设计下一篇:团支书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