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工作总结科研(精选10篇)
1.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一
一、工作管理
为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规定教师必须人人有课题,年年有成果。学校将教研单独作为一项工作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教科研工作,并逐年加大教科研工作所占比例。学校规定凡教科研工作不积极,力度不大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核时教师获得的科研论文证书作为单项奖计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于课题立项周期较长,评审环节复杂,广大教师以前参与度不高。为扭转局面,提振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承担课题立项任务。
二、课题研究
在十一五期间,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重”的原则,不断开发德育教育系列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发展要求,形成以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为本的德育体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情感丰富,善于合作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学校初步达到: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效果最优化。
四、存在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因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因此在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缺口。
2、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将教科研看成是写篇论文,缺少深入实际的过程性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脱离,研究与实践是两张皮。在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不知道如何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欠缺。另外,研究氛围不浓,缺少主动研究的意识,现有的所谓“研究”也往往是简单的应付,所以很难出成果,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帮助不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3、缺乏专业引领。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开展的课题立项,缺乏相关领域的权威,不能及时把握方向。
五、今后设想
1、继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规范性。
4、创设氛围,使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教师搭建平台,走科研兴校之路。
2.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二
1 独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是大学的“四大职能”。培养人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基础,服务社会是辐射,引领文化是传承。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科研与教学和谐统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急需、行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学型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而工程实践能力是基础,工程设计能力是提高,工程创新能力是拔尖,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教师,关键是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必须从事科研工作,所以科研工作对独立学院同样重要[2]。
以科研促进教学,可以达到“四个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参与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的积极性和研制水平;提高教师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的协调发展。将科研工作与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3,4]。
2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定位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的孵化器。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科研方向定位、优势科研领域和特色科研门类的培育,也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其科研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重点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追求学术或学科上的创新与突破,在科研创新中起到引领作用,注重国际合作;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则要根据优势学科,确定科研的重心与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是否形成特色为衡量其发展能力和科学贡献的重要标志;教学型本科高校要面向实际需要,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5]。
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本科应用型的人才,更精确地说:应该是“现场工程师”型的应用人才,其科研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走应用型研究和产学研结合之路[4]。独立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和行(企)业建立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门类齐全、信息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聚集、应用研究专长、中小企业主流技术熟悉的优势,在整合好自己优势科研和特色科研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研成果转让、技术指导、联合研制和推广应用等方式,为地方行(企)业,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改造、投资经营等经济建设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独立学院科研的定位只有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才会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6]。
3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制约因素
3.1 科研意识淡泊,自有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师资队伍结不合理是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制约根本因素。由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中自有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虽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必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在备课、上课、如何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教学环节上,他们着重考虑的是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效果。由于教师承担了过多的教学任务,他们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接受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专业、更精确的知识内容。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过重会对科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窄,科研经费投入少
独立学院经费大多数来源是学费收入、投资方投入,且收益要求高。独立学院为了达到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提出的基本办学要求,绝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必须投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且合作双方按一定比例提取办学经费,教学经费比例不高,用于科研经费则更少。这种状态持久化会导致独立学院科研工作举步维艰,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缺失,长期以往,教师将逐渐远离学术前沿和新技术发展与应用领域,其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就无从谈起,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无法保证,学院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3.3 科研团队缺乏,科研力量薄弱
科研队伍在年龄、职称、学位结构上不合理现象是中国高校扩张后普遍存在的问题,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据统计当前比较有影响的独立学院的科研人员构成,发现绝大多数科研力量比较薄弱,问题出在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上,其组成可分为三类:一是从母体分流的教师,二是企事业单位转行人员,三是应届毕业的学生。从母体分流的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是年龄往往偏大或职称学历比较低;从企事单位转行的人员,实践经历比较丰富,组织能力比较突出,但职称学历一般比较低;而近几年从高校引进的硕博士虽然学历较高、科研能力也突出,但因为职称评审有一定的周期,这部分人员的职称往往比较低。理想的科研队伍人员构成应该具备高学历、高职称、年龄梯队、层次结构合理等特点,独立学院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4 科研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
独立学院创办之初一般只会设置院办、教学办、学工办、财务办等主要部门,通常不会设置科研部门,更谈不上建立相关科研管理制度。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科研工作逐渐开展,科研职能逐步明晰,科研管理部门也就应运而生。但无论是独立设置还是纳入其它部门代管,都存在人员配置不到位。科研管理制度也随着科研项目的诞生而呈现出来,往往都是粗线条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激励性,更谈不上建立合理的科研数量与质量的考核机制。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科研奖惩制度、科研档案管理等工作均未走上规范化,滞留在初始化状态,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5 科研课题渠道闭塞,科研层次不高
独立学院由于师资短缺、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时间顾及科研项目,更谈不上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也是寥寥无几。一些省级项目将独立学院拒之门外,如省教育厅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和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均不对独立学院开放,导致独立学院的研究课题渠道相对闭塞,再加上特殊的师资队伍组成等原因,造成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同类独立学院之间科研水平亦参差不齐,跨校合作项目更是微不足道。
4 独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对策
4.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能否有序开展,制度建设是关键,考核、激励机制是保障。独立学院应针对自身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制订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包括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条例、科研考核与奖励的制度,教师科研与学生科研相结合的制度、科研能力与岗位评聘相结合的制度等。用制度来规范科研工作,用考核与激励政策来激发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7,8]。独立学院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鼓励教师搞科研,达到以科研促进教研,以教研带动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2 结合学科优势,组建特色科研团队
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9]。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形成特色学科、特色科研领域,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资源,组建特色科研团队。
我院按学科大类分别组建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六大科研团队。团队成员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牵关、由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讲师以上或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参与。契合地方机电、化工、医药、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学院成立江苏南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机电研究所,现已经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合作开发工作。2008年学科科研团队成功获批8项国家“十一五”规划子课题“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0年通过公司平台由博士团队成功申报获批1项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数字全息三维显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0年由信息技术团队成功申报1项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4.3 以院级科研立项为抓手,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独立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自有师资队伍创设科研平台。通过开展院级教研、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实验室建设为平台,以实验设备研制为抓手,以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把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紧密地团结一起,围绕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个中心,不断提高自有教师科研素养、科研水平、主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我院从2007年开始启动院教研、科研立项工作。2007—2009年学院共审批立项25个院级教改课题;2009—2010年审批立项3个院级科研课题,分别是《发动机拆装线的设计与制造》、《FMS教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2011年学院组织学科团队成功申报5项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其中机电研究所全体成员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奋力攻关和艰苦努力,于2010年9月28日独立研制开发并加工制造的教学设备“发动机拆装流水线”顺利落成。解决了学生发动机认知实习与生产实习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零距离”体验并动手亲历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认知及拆装全过程,因此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颇具创新特色。
4.4 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开展地方应用型科研
学院设置科学技术处,主要职能是加强与政府机关、行政主管理部门交流与合作,充分收集和掌握相关科研政策和需求信息。以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为突破口,从市科技局、社科联、市经信委、经济开展区、中国医药城等部门寻找合作机会。
我院通过有序组织自有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市级各类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更广泛的项目资源,大力开展地方应用型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从2009年开始,2年内成功获批《新型光伏发电送出控制系统研究》、《高层建筑消防救生装置》、《QHFG-M6镍氢电池模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与春兰公司合作)》等3项市级工业资助项目和《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平台系统》、《网络可视化监管技术研究》等2项市社会发展资助课题;获批《泰州市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研究》、《拐点背景下加快泰州市区经济发展研究》等2项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同时获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4项。
4.5 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争取横向科研项目
独立学院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科研定位应该以地方应用型科研为主。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专家、教授走访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改造、产品生产、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院通过交流培植科研合作情感,赢得企业信赖,从企业生产实际中寻找研究课题或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学院机电研究所与江苏林海集团、江苏春兰有限公司、江苏雪梅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泰州海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泰州荣生轴业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其中与荣生轴业合作的《高层建筑消防救生装置》成功研制并获批《登顶缘绳式高楼消防救援装置》、《跨楼滑顶缘绳式高楼消防救援装置》、《跨顶锚索缘绳式高楼消防救援装置》等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证号为CN201775876、CN201775877、CN201775878)[10],目前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通过建立融教师、学生实习、实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基地,将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独立学院正处在发展转型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教师、管理者双方共同努力,做到制度有保障、措施有落实、考核有奖惩、经费有投入,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才能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针对当前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现状,阐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有效开展科研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科研,制约因素,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
参考文献
[1]独立学院将获学位授予权过渡期要达到五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3/03/content_7703501.htm,[2008-03-03]
[2]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2099449.html.
[3]杨志强,申大忠,张志德.以科研促进教学,建设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09-110,125
[4]浙江省12所独立学院交流探讨科研工作[EB/OL].http://www.zucc.edu.cn/news_show.php?recid=10005,[2006-12-08]
[5]孙二军.大学的分化与科研的定位[J].高教探索,2008(6):36-38
[6]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研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57-60
[7]朱茜,施晓峰.论对高校科研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185-186
[8]田锋社.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研管理研究,2004,24(3):57-58
[9]王蓉,王屏,李锐.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3):202-203
3.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三
1. 科研梯队不够合理
目前,独立学院真正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力量很有限,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无高级职称,教学和科研经验少,很难独立开展科研。而且没有专业的科研梯队和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科研指导,教师在有限的领域内各自为阵,基本上未形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从事某一项目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团队,多数教师缺乏固定的方法和深入的研究,缺乏科研竞争力,导致总体实力欠缺。
2.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不足和科研活动少
不少教师认为科研是神秘莫测的,是专业人员、少数教师的事,于己无关,重教轻研,长期游离于科研活动之外,缺乏承担课题的经历,导致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掌握滞后,出现了严重的专业技能退化现象,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对科研选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开展的课题多为低层次、重复性的理论研究,并且多为自发性、分散性的人为行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参与人员科研经验缺乏,难于独当一面,课题负责人往往单枪匹马。
3.从事科研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时间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招生数量增多,大多数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整日,忙于应付教学。教师仍未能从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现代教学、科研的实际问题,即使进行研究,也导致课题起点低,缺乏创新性,选题单一,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对项目的可行性缺乏预见性。即使立项往往也不能预期完成,而且研究成果对现实无指导意义,造成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科研功利性过强
部分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是为了评职称、评优或经济利益,致使科研过程急功近利,疲于拼命争项目、乐于拼凑编文章、疏于潜心做研究,结果只能是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应用开发价值不大。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投入精力和时间搞科研。
二、 对科研工作改进的建议
1. 注重科研团队的培养
建设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搭建学术梯队。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是选拔和早就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应该是只是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及学位、学源结构的合理搭配,以科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要逐步完善现行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首先在财力上予以倾斜,保证科研和奖励经费充足。加大精品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多出科研精品,并使激励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对取得重大成果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除按学校规定给予奖励外,再配套追加一定的经费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应扬长避短,发挥个人所长。
对科研实力强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对科研薄弱的学科,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专家论坛、学术沙龙和项目合作的方法,打造学术平台,提升科研实力。
3. 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研管理部门应做好对科研信息的管理,应及时准确的利用网络传播科学理论前沿、新的科研方法等,以便青年教师能更好的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不至于在科研选题时,出现选题陈旧,不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应制定科学的科研课题申报制度。同时,应建立青年教师学习进修机制,使青年教师能有机会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进修,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 教师要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抱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科研的必备条件。青年教师常感到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搞科研底蕴不足。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具备从事研究的资质与能力,从而对科研望而却步。这需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信心,在科研的实践中更有效地去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成功就有可能出现。
对于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没有危机意识,平时并不重视科研,一旦临近职称评定、晋级等关键时刻便只好临阵磨枪,有的仅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而无意学术攻略,往往放弃或回避那些难度较大却真正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这些都是与高校科研发展相违背的。只有树立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宽松的外部环境,教师的科研能力才会走上良性发展。
三、 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建议
除了上述几点针对科研方面的建议以外,笔者还认为,科研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积极培养教师将科研,特别是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
1.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更是教学目的
反对教师只重视单一的技能培养,提倡技术研发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四大要素——“项目化实训、调研和研发、习作转换成作品至形成研发项目、开发价值建构”。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和目的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2.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献之间的三维互动,是师生智慧的汇集和情感的交流,更是学生睿智的开发。首先,科研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三维立体的,有教师对科研融入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这是前提;有学生对科研融入课堂教学要求和目标的理解和实践,这是基础;有教师与学生共同研发,这是核心;有学生与学生共同摸索,这是催化剂。其次,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成果不仅是学生能力建构渠道,更是师生智慧的汇集和情感交流,学生能力和素质形成的重要历程。
3.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特征
一是实践,要强调学生探讨和摸索,自学自悟,先思后问;二是创新,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创新性设想和构思;三是研发,要求学生本实训内容研发成可开发项目;四是应用,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生成可开发项目,应用是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效率的表征。
通过实践,确定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最重要的三大教学板块:一是基础知识模块,能力和素质培养不是雾里看花,应扎根细节;二是技能技术研发与项目调研模块。所谓“熟能生巧”,当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技术。因此,技能训练要以形成技术为目标,有了娴熟的技术项目研发才有可能。项目调研为技术开发提供有机的物质条件;三是科研项目研发模块。项目研发是学以致用,是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升华,是实现课堂教学项目化重要环节。(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研工作在高等学校普及程度的相关调查与分析》孙燕 《大学教育科学》 2005 第4期
[2]《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泽宇 《教育与职业》 2009 第35期
[3]《高职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钟衍寰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 2006 第z1期
4.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四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河套大学10个院系之一,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前为内蒙古临河水利学校。该院共有45名教职工,其中,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有34人,实验员6人,行政人员5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14人.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29人。从事教科研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
土木工程学院在“十五”期间,是一所水利中专学校,教师参与水利科学技术开发项目居多,如彭芳老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研究了“土壤固化剂的制作与应用研究”项目,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室内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1999年开始,2004年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全部试验研究内容,并通过了由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初步实现了技术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考验,效果良好,该产品具有较广阔推广前景。成果在中小级别渠道衬砌、集雨工程等应用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05-2007年在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公路建设等行业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该项目至2006年先后在河套灌区的干、分干、支、斗四级渠道进行应用,共衬砌渠道45280平方米。并在硬化乡村道路、沙漠公路、庭院硬化、处理房屋漏雨、集雨工程等方面推广应用了35000多平方米。固化剂预制板单价每平方米200元左右,是混凝土单价的60-70%,在此期间,共浇筑衬砌土壤固化剂8万多平方米,共完成工程投资1600万元,与混凝土相比,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85.71万元。另外,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2007年在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节水改造工程中,在磴口、杭锦后旗、临河、五原、乌拉特前旗的部分斗渠上推广使用固化剂板衬砌渠道77046平方米,占衬砌斗渠总数量的10%,完成工程投资1540.92万元,与混凝土预制板相比,固化剂衬砌渠道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60.39万元。
社会效益:固化剂新材料的研制成功,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领域的一个创新,它使我国在土壤固化剂研究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并将在水利、市政、道路、庭院美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该产品,首先是可节省工程投资;其次是可省时、省力,高效;三是就地取材,且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施做;四是不会产生废弃物,且无毒无害,同时还能减轻道路负荷及尾气排放量,减少噪音符合环保要求;五是固化剂砌体与土壤颜色相近,不破坏自然景观。因此,大面积推广使用,对推动建筑材料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详见相关鉴定材料)。
03年彭芳老师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不同富营养化状态临界体系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0569002;负责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在研究的过程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乌梁素海水质评价》和《浅析凌汛分洪工程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的保护作用》论文分别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2期和《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第3期。这一项目06年已鉴定。我系彭芳教师03年以来还参加了自治区项目《盐渍化地区水一 盐联合肋破影响与节水灌溉原理研究》,主持巴盟水盐监测田间试验资料整理分析,06年已结题鉴定。并且有两篇有关节水灌溉方面论文《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发表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第4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及水分生产效率研究》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3期。还有两篇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浅析河套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表在《内蒙古水利》2007年第1期。《浅谈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发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07年彭芳和郭彦芬老师又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负责田间渠道节水效果监测评估。该项目立足河套灌区水土资源环境现状,结合自治区政府拨付的3亿元河套灌区节水工程专项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在巴彦淖尔市新农村建设中,在灌区内区分不同的生态区域选择6个项目区,跟踪监测和试验研究相应的生产和管理条件下的水土资源环境动态。灌区水生态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⑴ 河套灌区水资源环境动态及合理利用问题;⑵ 河套灌区土壤水盐环境动态与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问题;⑶ 河套灌区生态环境动态与保持生态平衡的问题。因此,随着专项资金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的实施,相应开展项目区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监测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黄河水的基本承载量,也就是确保河套灌区这块绿洲的生态需水的最低维持水量,寻找河套灌区节水(减少浪费、高效用水)与生态需水的临界区域。该项目用行后的经济效益:河套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林、牧、渔、企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区,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将直接关系到巴彦淖尔市的经济发展。水生态研究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监测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盐分,二是植被,三是水循环。在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加快了改良步伐,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由于该地区受水资源的限制,灌区作物供需水紧张,矛盾加剧,占灌溉面积40%的盐碱中低产田改造受到水资源的限制,盐碱危害存在潜在危险,总的来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实施灌区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提高土地盐碱化防治效果,在典型区内70%以上的耕地上,将表层全盐含量控制在0.2%以下,在改造盐碱化土壤的同时,使潜水水质得以淡化,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的深度。由于地表盐分减轻、潜水水质改善和地下水保持适宜的深度,草田面积得以扩大,项目研究成果实施推广后,使草田覆盖面积达到盐荒地面积的7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0%以上。使典型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达到规避生态风险的目的。为沿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使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社会进一步安定,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间接地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比较浓厚,每年举办一届论文交流会。近五年来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有37篇,百分之七十的教师参加了教科研项目。王翠英老师研究的《关于工程测量计算方法的改进》项目2005年获得河套大学教学成果奖。在老师的影响下,我系04级路桥班学生 巴特尔田俊义等8名同学在2006年申报的《马铃薯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竞赛作品参加全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全区大学生科技创业计划优秀奖。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五
21世纪是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世纪。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有奠定专业基础的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知识创新的实践教学这两者的有机统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著名的博耶(Boye)报告中,就提出在本科教育中要建立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以期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旨在提高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教高〔2005〕001号”文件中,也强调“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利用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机会,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方向及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位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实际科研活动,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激励我更积极地自学书本以外的东西。死的模型、定理、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奇妙的研究现象,还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一、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大学的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工厂实习、军事训练、假期实习、参观学习、公益劳动、科研活动等诸多形式和环节,其中,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则应成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006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五个子系统中位列第二。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质量是大学的主线,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力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尤其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大学生借助于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不仅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进一步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水平档次和名气名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和功效。我们在正式具体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之前,也提前讲明了这项活动的具体意义,激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社会调查”课程作业。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围绕指定的科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素材,集中精力完成或初步完成研究内容,课程作业和科研活动两不误。二是有
助于参加校内、本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因为指导教师提出的选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并辅之以学生先期和较长期的准备,所以成功的希望比较大。三是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我们从近年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甚至连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论文格式、摘要及关键词、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等要求,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老师都很费劲费时。而提早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加强这方面的科研训练,弥补这些科研基本常识,则无疑有助于学生按时保质完成毕业论文。四是对于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撰写的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也可以推荐发表,这不仅增加了学分,而且为以后的考研、就业都提供了一个新的“卖点”和竞争砝码。
二、高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在许多高校,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开展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本科教学呈现出“维持性”特征,即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往往停滞在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上,而忽视了大学教育应具有的“研究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学习方式依然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式,创新性普遍不足,推进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的力度和广度都不够;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文体性活动比较丰富,而科研创新活动偏少,校园文化中的学术氛围不浓;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参与学生人数较少且分布不平衡,科研活动主要局限在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和少数大学生范围内。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组织和指导机构。一些院校也有一些大学生社团和协会举办的一些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但往往是各自为政,而且规模小、不规范,导致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处在松散的自发状态,科研创新与学术成果的水平不高,社会价值不大。另一方面,不少院校还没有设立面向全校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基金,以及制定统一的有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实施管理办法。不仅缺乏规范管理及经费支持,而且在大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鉴定和奖励,以及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认定和津贴奖励等方面,也缺乏激励和评价机制的保障。第二,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课程设置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专门介绍科研创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课程偏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第三,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对科研的神秘畏难情绪。当大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时,自然把
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使得一些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只能吸引极少数的学生参加。还有部分学生感到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是高不可攀的事,因此出现说者多、实践者少的局面。
三、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举措
为了在大学时代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初步而基本的从事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并针对制约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内外因素,在开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相关的支持和保障性措施。
首先,努力在校园院系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卢梭在《爱弥尔》中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习,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大学教育更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的风尚。本科生是科研力量的源泉、是研究生的后备军,我们要在本科生教学中通过树立科学研究和探究问题的观念,激发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从本科生教育开始抓起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形成崇尚学术、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当然,大学生要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对本科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和规定。
其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转变大学师生的角色。在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转变,也就是说,科研型实践教学中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的教育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拟定选题范围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及要求,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样,大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和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学会进行团队合作,包容不同的观点,在多样化的思维和认知中进行观点的碰撞和思辨。
再次,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制度机制。具体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计划,如《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等,同时要设立科研创新专项经费、基金,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有关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大学生参与相应的一定数量的科研活动就能在奖学金评定、学分的获得上面得到相应的奖励;对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的及时认定和予以津贴、奖励。特别是对能够公开发表论文、在各种各层次的学术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都要予以重奖。
最后,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适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具体措施。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教学研究的要求不一样,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不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多少不均,所以,应该鼓励那些学术造诣较深、科研项目较多的大学教师,积极接受和指导大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对于有能力且愿意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的大学生,在课业课时方面给予一定的相应补偿,使其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科研活动,达到以科研带学习的目的,从而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
6.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六
第一学期:
本学期,学院与太仓职教中心两校中高职分离、学院机构布局有所调整,又是迎接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及落实的关键时期,还正值学院“十一五”规划开局伊始阶段,为使科研及高职教育研究工作走上正轨,将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6年7月召开的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科研体制改革中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坚持以应用技术为导向,坚持以产业化前景为导向,实现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加强高职教育研究工作,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办出健雄学院特色、创办一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争创一流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院系两级科研管理,强化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意识,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注重科研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每个系部处室及教研室都有1-2项科研或教研课题。
3、培育学院浓郁的学术气氛,积极举办院系级学术交流活动,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高职教育信息》等学术刊物和资料,建设科研处和高教研究室网站,建好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交流的平台。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院督导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定期编辑《督导报》,构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学院高质量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三、主要工作
1、迎评创建工作。按照07评估要求,切实做好本部门迎评建设和资料积累工作,督促和组织系部做好产学研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在学期开学二周内上交产学研工作计划表,在学期最后一周内上交产学研计划总结表,并在期中、期末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时作为依据。
2、科研工作会议。为浓厚学院学术研究气氛,规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学院计划在十一月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成绩,鼓舞士气,找出差距,确定目标,并讨论实施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研工作条例、学院科技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条例和文件,对学院内所有部门和全体教师提出科研工作的要求,让学院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更上新台阶。
3、课题和科研项目管理。在上学期各级项目、课题申报的基础上,对已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严格进行过程管理,以求研究实效。课题管理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每个课题或项目在学期初二周内要上交规定格式的研究计划表,学期末最后一周要上交研究记录表和总结表,所有研究资料交由系部存档,由科研处在期中、期末抽查并备案。学院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做好使用管理工作。每个课题和项目视立项情况,由学院配套部分科研经费,课题组有权对科研经费进行支配使用,同时系部做好审核工作,科研处做好审批和记录工作。
4、学术交流活动。本学期争取举办一次院级学术交流活动,各系部至少组织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系部配合学院科技节活动,积极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所有学术交流活动申报表在开学二周内交科研处,在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系部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在学期最后一周内连同活动总结表一并上交科研处。
5、科研档案建设。学院两校分离,人员变动较大,教师的科研工作档案要完善和修正,学期初,将组织全院教师填写教师科研工作档案,并组织人员录入计算机管理。以后每年底将组织教师填写一次,以便更新教师科研档案。
6、学院“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为落实每个系部、处室、教研室都有课题,每个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让教师深入了解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研究,我们规划了学院内部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要求广大教师、处室及系部积极申报。(具体申报工作要求及指南见有关通知文件)
7、创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报是体现学院办学水平、创学院品牌的一个指标,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我们学院、教师与职教界交流的一个平台,学院要办出特色、水平和档次,必须办好高质量的学院。本学期要为创办学报进一步做好调研工作,做好出刊计划及经济核算,组建编辑部和学报评审委员会,建立编辑和审稿的一系列制度,物色信息员,举办论文征集评奖活动,为出版第一期创刊号做好准备。
8、编好《高职教育信息》。科研与高教研究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我们将科技、教育情报资料及时收集与整理,定期汇编成《高职教育信息》,提供给院、处室、系部及广大教师参考。
9、督导工作。建立督导工作机制,包括领导听课制度、督导员工作制度等,成立督导工作委员会,由领导、系部主任、骨干教师、退休教师、外聘专家定期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并将督导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公布在《教学简报》上,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向广大教师发布。
10、系部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及评价。学院科研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科研处代表学院对系部的科研工作起到服务、组织、检查、督促的作用。科研处制订《评价体系》,力争科学、规范地评价系部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整体科研工作质量。
本学期学院科研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科研处将与学院各单位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努力工作,为实现学院办学目标作出贡献。
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室
2006年8月20日
第二学期:
本学期是健全完善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院第一次科技大会精神,迎评促建的重要阶段,为把本学期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学院的一件大事,本学期是迎评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处室将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评估”为抓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吴健雄博士“唯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科学献身精神”,认真做好本处室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迎评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2、抓好学院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布置各系部学期初制定学期产学研计划,布置各课题组做好期初研究计划,保证、督促已立项课题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期末注意检查,布置各系部学期产学研工作总结,各课题组研究情况总结等。3、5~6月间,争取立项两个江苏省高校教育教改课题(每两年一次,有经费支持)。做好学院已立项江苏省两个课题、苏州市两个课题的开题工作。在院领导的指导下,计划邀请江苏省教科院、苏州教科院的专家来院对上述课题进行指导。
4、做好学院“十一五”课题(项目)的审报发动工作、评审立项工作。建立“十一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组;做好对各课题的调研工作、各审报材料的规范化填写等待指导性工作。
5、走访苏州市、太仓市科技局等科研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地方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政策、管理和规定,争取两级市地方科技资金的支持。
6、做好07全年《华东化工职教信息》稿件的采集工作,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信息交流。
7、每一学期都有若干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奖活动,我们将认真做好这些论文评奖的组织工作,及时将征集通知发布出去,做好参评论文的指导工作。重点做好华东区论文送审工作、全国职业教育论坛(太仓)论文的征集、江苏省省级教育协会各项论文征集、送审工作。还要做好科研杂志、资料的发放工作,及时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杂志等及时分发到有关处室、系部、教研室,提供给大家平时参考。
8、联合学院办公室和宣传处对学院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摄影,为学院对外宣传收集图片资料;做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教育与职业》两本杂志上进行我们学院宣传的组织工作。
9、做好学院科技文化节的组织工作。为学院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提供舞台;为学院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展台,为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影响力打好基础。
10、做好教师科研成果的登记工作,学期末及时做好奖励的计算和发放工作。
11、争取在上半年拿到学报准印证,编辑、出版第一期《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室、科研处
7.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七
一、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工作的现状
河北科技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在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诚信求未来”的办学理念, 按照“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要求, 致力于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两强”人才。将科研工作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 无论是在科研立项上, 还是在科研的经费投入上, 都始终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对待:一是学院将教学研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近几年来, 学院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及教改项目103项, 出版著作与教材107部, 省级以上学术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60篇, 获厅局级以上奖励93项, 在全国高校各类竞赛中获奖近百项;2014年, 学院科研再创佳绩, 共获得232项科教研究成果。二是注重应用开发研究,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河北科技学院作为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 相对来说, 科研工作的起步时间比较晚,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整体不强, 但学院注重应用开发研究, 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应用技术的项目、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工作面临的困境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河北科技学院的科研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现有的科研工作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科教兴冀”战略的要求, 尤其还不能满足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北省高校科研工作水平, 实现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顺利实施, 民办高校要从提升科研工作能力入手, 提升高校的整体工作水平。目前影响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工作的困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国家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民办高校属于企业办学, 虽然我国出台了系列促进民办高校办学的优惠政策, 但是在实践中对于民办高校却存在很大的“水分”, 这些“水分”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对民办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的下降: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科研主体时存在偏差理念, 认为民办高校没有能力完成科研工作, 因此它们更愿意将科研项目交给公办高校。而且河北科技学院是在2011年步入本科院校的, 因此其教育质量会受到质疑;二是对于民办高校的规定过于严格。民办高校在承接科研项目时需要对教师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 这样一来就会阻碍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三是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不足。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源于学生的学费, 河北科技学院虽然每年都在提高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量, 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的支持, 使得单独依靠学院的支持很难开展系统的科研项目。
(二) 科研定位不准确。
河北科技学院是从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起来的, 因此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是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 因此高职教育和应用型科研是民办高校的特色,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科研人员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将科研工作重点放在了技术型科研方向, 结果导致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高校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另外民办高校在科研定位上也忽视了与企业间的交流, 最终导致民办职业高校教育本色的丧失。
(三) 缺乏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科研项目是一项难度大、耗时长的工作, 虽然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培训、举办学术讲座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但是毕竟受到教师专业素质、学院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使得学院的科研氛围不高, 其具体体现在:一是学院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认为承担科研项目不仅耗时, 而且还得不到经济利益, 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从事教学工作。另外科研工作的性质阻碍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院的科研梯队没有形成。从当前学院从事科研项目的教师团队看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 也就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教师人数太少, 存在严重的断层现象。
三、科教兴冀战略下提升河北科技学院科研工作的措施
为切实提升河北科技学院科研能力, 发挥河北科技学院在“科教兴冀”战略中的价值, 就必须要立足于学院的实际情况, 从国家、学校以及教师素质等层面入手,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水平。
(一) 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学院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
虽然河北科技学院在科研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 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比较晚, 各项科研工作体系还不完善,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一是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给予民办高校的特殊地位, 国家教育部门要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 鼓励民办高校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但是河北省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政策, 因此河北省相关部门要出台系列的鼓励政策;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国家有关部门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与做法, 加强对民办学院科研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财政要增加投入, 设立民办专项资金, 为民办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科研项目要向民办院校倾斜。根据科研项目的工作性质, 有选择地向民办院校倾斜, 比如属于应用型科研项目则可以交由民办院校承担, 因为他们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 明确科研定位。
民办高校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科研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教育”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 因此民办高校要将应用型科研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解决技术难点, 从而推动河北省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战略的实施。河北科技学院应以学科为基础, 成立各类研究所、组建创新型科研团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科研人才, 利用其快速反映市场的优势, 把握企业和市场的脉搏, 发挥技能型和为地方及周边区域经济服务的特点, 研究解决行业、企业内的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转化最新科研成果来提升科研能力。为了深化学院的科研定位层次, 近期学院组织开展了“应用型大学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科研的定位目标, 促进学院科研事业的发展。
(三)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一是重视高等教育研究, 为学校发展服务。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是展示民办高校科研的另一个窗口, 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对外要积极承接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开展学术交流, 形成特色与品牌, 对内要为学校发展服务, 为管理决策、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还要动态搜集与整理学校各类教学数据, 及时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 成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二是通过学术发表推动和促进科研工作。学院要鼓励教师发表各种学术论著, 并且对公开发行著作的优秀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四)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要建立基层科研组织, 形成管理网络, 培养一支稳定的科研和管理队伍;二是各系科研负责人要切实加强科研引导和管理工作, 建立起有效的传、帮、带制度,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骨干的支持力度, 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队伍, 稳定科研方向, 促进优秀科研群体的形成;三是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要常态化, 把它作为教师职后教育的必修学分, 并建立由校、系两级共同承担的相应的考核机制。
四、结语
总之, 基于科教兴冀战略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任务的要求, 河北科技学院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 认清科研工作面临的困境, 从各个方面入手提升学院科研工作能力, 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而为河北省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8.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八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科研 创新型人才 关系
本科教育提倡的“双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独立学院的重视。作为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科学研究活动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我国独立学院很少在此方面进行有效实践,部分公立院校多年实践下来,本科生科研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标。
一、本科教育科研训练发展的主要特征
而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以及人才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本科生科研的作用和内涵有了新的拓展与强化,并逐渐显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
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本科生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作为培养本科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本科生科研成为高等教育的不二选择。纵观国际,提倡和强化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人才创新质量而采用的基本对策。
(二)本科生科研对本科生来讲是一种必要的学习经历
本科生科研主要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质上是深化的专业性学习。本科生科研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课堂之外的实践学习体验,促进其“做中学、学中做”,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将会是高等教育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
(三)本科生科研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科生科研从本质上讲是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本科生科研,学校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完成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综观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科研已是高等教育先进国家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独立学院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现状
为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学术科技竞赛。以我校学生为例,学生可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我校积极参与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课题组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约谈方式,了解其他独立学院本科科研情况,并结合我院学生科研实际,反映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参与学生数量少、科研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缺乏足够的鼓励性政策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公立学校多把科研的重点放在研究生层次上,对于普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基本上不管或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二)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处于无经费搞科研,更别提学校拨付专款提供给本科生從事科研活动了,经费问题仍然是限制高校科研上档次、上水平的制约因素。
(三)目前在我国高校,专业教育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辨证统一也还未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素质的发展就不能不受到课程配置专业化的种种限制。本科生的科研是经过几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来完成。
(四)目前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因为成才的愿望和就业的需要,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意识。在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在导师的正确指导和悉心帮助下,通过艰苦的工作,往往能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但因为处于自身的前途考虑或经济利益的驱使,有时造成不必要的竞争或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
三、独立学院“双能力”培养对于加强学生科研训练的需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三个为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忽略了课外,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实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独立学院本科生的科研训练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导向方面
“科研项目具有价值导向功能,使学生在科研项目过程中将情感思想和需要积极投入到研究课题中,矫正他们已经逐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智能发展方面
科研是运用知识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本科生在科研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个知识内化到外化的过程,而智能就是在知识内化和外化的循环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
“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以各种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基础”。
(四)塑造踏实向上健康学风方面
学生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收获的不止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身严谨、诚信、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结论
9.滨州学院科研处 篇九
为了加强中心效能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充分调动中心专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中心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依照学校有关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基本工作纪律
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职人员应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或无故缺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恪尽职守,努力工作。
二、请假程序及批准权限
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职人员因病、因事不能正常上班,须按规定办理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1天为1个工作日)以内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人批准;3天以上由所在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单位负责人请假3天以内(含3天),由学校主管部门领导批准,3天以上由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签署意见报分管校领导批准。有教学任务的双肩挑人员必须履行双边请假手续。
1.事假:坐班人员确实有事需要请假的,必须在请假条上说明事由,经批准并交待好有关工作后方可离开岗位。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得用口头方式请假。特殊紧急事情应在事后立即补办请假手续。
2.病假:坐班人员因病请假,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因故不能提前办理请假手续的,可先以电话等形式口头请假,事后立即补办请假手续。
3.法定假:法定假(指国家规定的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1 均须提前办理好请假手续,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法定假时间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4.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职人员经学校批准,进修期间的考勤按有关规定执行。
5.凡提前结束休假者,回校后应及时向所在部门负责人销假,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延长假期者须重新办理请假手续。
6.考勤工作由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
三、缺勤处理规定
缺勤分为事假、病假、旷工、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缺勤按学校考勤管理规定处理。
本办法由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负责解释。
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经费预算与使用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心预算管理行为,充分发挥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科学配置办学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中心健康有序发展,依照我校有关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办法和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中心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等。
第三条 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预算由中心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财务处批准。
第四条 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为预算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提报本单位预算建议;
(二)落实本单位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责任;
(三)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据实向学校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五条 中心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根据中心发展规划和预算统筹安排支出项目。
第六条 中心预算编制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要从中心实际出发,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公开,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
第七条 预算经批准后,中心负责人应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对本单位预算经费的收入 3 和使用负全面责任。
第八条 预算责任单位要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按批复的预算安排好全年的经费支出,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确保专款专用及资金使用效益。在预算执行中,切实杜绝无预算与超预算支出。
第九条
本办法由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负责解释。4
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下同)科研人员的管理,壮大科学研究团队,促进科学研究由单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发展,提高科研整体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聘任
(一)凡愿意参与安全文化研究中心的校内外教师或管理工作者,且获得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拟聘任为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兼职人员。
(二)拟聘任人员经所在部门(单位)同意,报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批准,成为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兼)职人员,聘期一般为三年。
第三条 管理
(一)专兼职人员应倾心倾力于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发展,自觉维护中心声誉。
(二)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每年不定期邀请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学术讲座或从事相关研究。
(三)专兼职人员通过中心立项的课题成果可优先署名“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或“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
(四)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召开一次专兼职人员工作总结会议,听取专兼职人员对中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五)根据专兼职人员要求,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可向有关专兼职人员提供科研工作和业绩证明材料。校内专兼职人员工作量的核定和计算,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相关规定为准。
(六)专兼职人员聘期届满,应向安全文化研究中心递交一份聘期工作小结,简述其科研成果。
(七)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专兼职人员,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有即时解聘权。根据双向选择原则,专兼职人员也享有即时辞聘权。
第四条 待遇
聘期内,专兼职研究人员如符合下列条件,享受以下待遇:
(一)以第一作者名义,且署名单位为“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或“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荣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且符合我校科研奖励规定者,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20-50%的奖励。
(二)享有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报刊资料的使用权和借阅权。
(三)优先参加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
(四)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根据本单位财务情况,每年向校外专兼职人员酌付薪酬。
第五条 资助经费来源
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一般行政管理经费。
第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负责解释。
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科研考核办法
为科学评价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工作绩效,鼓励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质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我中心的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办法
1.机构负责人每年向中心全体人员述职一次,述职内容包括:一年来中心工作运行状况,本人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本人执行规章制度情况,本人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等;同时听取中心专兼职人员的反映和意见;最后由全体人员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等级考评。
2.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由中心考核领导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评定,考核结果向全体人员通报,并须取得二分之一以上人员的同意。
二、考核标准
1.考核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以二分之一以上票数所取等级为准。具体地,若三个等级的票数均不足二分之一,则择取其票数之和超过二分之一的两个等级中的偏低一个;若任何两个等级之和均超过三分之一,则择取两个较高等级中偏低的一个(如三分之一的票数为不合格,三分之一的票数为合格,三分之一的票数为优秀,则合格以上的票数已占三分之二,即“合格”作为其考核等级)。
2.对机构负责人和重大课题负责人的考核,其结果被半数以上人员否定,被视为失职。
三、其他
1.专兼职研究人员考核由中心主任负责。
2.中心主任根据专兼职人员完成特殊任务或做出特殊贡献,有权批准给予额外的一次性奖励。
3.中心科研项目完成后,经中心专家委员会考核为优秀和合格者,并通过鉴定验收的,课题负责人可动用课题保证金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奖励;科研项目完成后,经中心专家委员会考核不合格者,也未通过鉴定验收的,中心将收回保证金,并取消课题第一负责人申报中心资助的科研项目的一年资格。
4.中心专兼职人员连续三次考核成绩“优秀”者,在进修、访学、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本办法由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负责解释。
滨州学院安全文化研究中心内部学术交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中心学术交流管理工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及时了解学科专业和学术发展动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鼓励并要求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及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应发挥其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作用,定期为学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第三条 中心鼓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来我院从事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主办、承办、协办高级别学术会议;鼓励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有计划地参加国外重要学术会议。
第二章 学术报告
第四条 应根据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发展需要,每学期制定学术报告计划,并于开学后报送科研处。
第五条 学术报告应按计划执行并保证质量,注重前沿性和创新性,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六条 学术报告面向全校师生,主办者必须做好报告前的通知宣传和报告组织工作,报告结束后一周内须报送学术报告登记表及报告人的报告照片至科研处。
第七条 外请专家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列入学校总体计划的报告,按照学校规定给予报告人一定的酬金。第八条 中心专职教授每年应做一场学术报告,副教授、博士至少每两年做一场学术报告。学术报告计科研工作量,纳入考核。
第三章 学术会议
第九条 如拟主办、承办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一般须提前3个月书面报告会议具体内容、筹备安排和经费预算等,经学校批准,方可实施。会议经费由中心专项预算支出,或由学校酌情资助。
第十条 主办、承办、协办的各种小型学术会议,确需经费资助的,一般可从中心运行经费中酌情资助。
第十一条 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参加者凭主办单位邀请函、参会论文通知等,经科研处负责人批准,所需经费可从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第十二条 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注明会议内容、地点和经费预算等,由所在中心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由科研处负责审核,所需经费可从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第十三条 中心主办、承办或协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应留存会议报道和相关材料,并报科研处备案存档。教师个人参加的学术活动应填写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每学期放假前两周由中心统一报送科研处备案存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中心应建立学术活动档案,及时登记和掌握教师学术活动情况。
10.学院工作总结科研 篇十
进一步加强我校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促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从而为我校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商学院决定启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计划。
一、科研导师制实行原则
1、科研导师制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专项研究项目为立足点,扎实推进科研导师制的实施。
2、科研导师制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学院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3、在学校科研激励体系下建立和完善院内科研导师激励机制,并对各专业系科研导师工作及科研导师本人进行评估和考核。
二、科研导师条件
科研导师的遴选分为教师自荐和学院推荐两种方法,自荐和被推荐的科研导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为我院全职专业教师,讲师及以上职称。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风正派,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熟悉专业的情况和发展方向,有较强的治学能力和科研指导能力。
4、可由参与科研的本科生提出导师人选,经院系与教师本人商议后决定。
三、科研导师的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引导学生开展科研选题或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3、传授学生科研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
4、指导学生针对研究方向形成科研成果并协助学生公开发表。
四、科研导师制管理
(一)、过程管理
1、学院依托成功学社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教育、培训、引导工作;
2、配备专门素质导师负责科研立项学生的管理;
3、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交流、开展科研训练讲座;
4、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科学研究的视野。
(二)、目标管理
1、基本目标:学生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公开发表。
2、主要目标: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湖北省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省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得成绩。
(三)、项目管理
商学院专业教师原则上每人指导不少于1名学生开展科研,既可以吸纳学生参与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指导学生独立选题开展科研。学生的科研成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毕业论文标准进行修改,论文指导老师推荐,学院审核通过后准予答辩,成绩按毕业论文成绩计入成绩档案。
1、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教师吸纳2-3名学生参与自身负责的课题和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的前期准备、开题报告、项目研究、结题报告等工作,使得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在科研氛围中体验科研精神,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养成。
(1)接收程序:学院科研秘书每年3月份公布教师科研项目及课题,编印
《商学院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指南》,接受学生报名;学生提交《商学院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批准。教师临时获批的科研课题,课题主持人随时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填写申请表。
(2)指导程序: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课题分解项目的研究,并对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情况进行记录,结题后给予不少于300字的评语。
(3)成果验收:科研项目结题后,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形成科研成果(论文)。学生提交课题结项书、研究成果(论文发表),科研秘书收集整理后提交教学副院长审定并予以结项。
(4)表彰奖励: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视为科研导师的科研成果,并享受学校的科研奖励。
2、学生自主科研立项
学院科研秘书每年3月份公布科研项目立项指南,学院根据学生选题配备科研导师,尚未结题的不得再次申请立项。
(1)立项程序:学院科研秘书发布《商学院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南》,学生向学院提交《商学院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申请表》,经学院(?部门)审核通过后立项。
(2)指导程序:学院配备科研导师具体指导,要求每周与学生交流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于学生科研方向、科研方法、科研进度进行指导和跟进,结题后给予不少于300字的评语。
(3)成果验收:科研项目持续时间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课题截止时间前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立项人提交课题结项书、研究成果(论文发表),科研秘书收集整理后提交教学副院长审定并予以结项。
(4)表彰奖励:学科研成果发表后给予学生申报特长学风、创新学分。
五、科研导师制激励体制
1、根据工作量计算课酬。指导1名优秀本科生且经考核合格的导师,工作量按每学期7个标准学时计算,经考核指导不到位的导师,视情况核减工作量。每位导师最多指导3名学生。此条取自《湖北师范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管理办法》
2、科研成果给予认可。
指导的学生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根据学校规定视为科研导师科研成果,并给予相应的科研奖励。
指导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得市级奖项的给予300元奖励,获得省级奖项的给予500元奖励,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给予1000元奖励。
3、筹建商学院科研基金,用于支持取得重要成果的科研导师及学生,并利用基金对优秀科研导师进行奖励。优秀科研导师每学年评选一次,比例控制在科研导师人数的20%以内。优秀科研导师年底考核给予2分加分。
【学院工作总结科研】推荐阅读:
食品学院科研工作计划12-02
最新学院科研处工作总结10-13
经管学院科研管理规定12-07
湛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11-08
《“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10-30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11-13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目标性招标项目合同08-31
学院安全工作方案10-18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06-23
学院财务工作总结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