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课后习题(3篇)
1.曼昆宏观课后习题 篇一
图 26-2 储蓄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
问题与应用
1.在下列每一对选项中,你预期哪一种债券会支付高利率?解释之。A.美国政府债券或东欧国家政府债券
答:我预期东欧国家政府债券会支付高利率,因为东欧政府的信用风险远远高于美国政府,所以他们需要用 高利率来补偿他们这种风险。
B.在 2005 年偿还本金的债券或在 2025 年偿还本金的债券
答:我预期在 2025 年偿还本金的债券支付的利率高些,因为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长期债券持有 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为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C.可口可乐公司的债券或在你家车库经营的软件公司的债券
答:我预期在我家车库经营的软件公司的债券支付的利率要高些。因为这家软件公司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可口
可乐公司,它破产的可能性要大些,所以它只能通过支付较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D.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
答:我预期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要高些,因为持有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
人支付联邦所得税,由于这种税收的有利之处,纽约州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低于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2.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经说过: “在扑克、彩票或赛马上赌博与在股票市场上赌博在道 德上没有什么差别。” 你认为股票市场的存在有什么社会目的? 答:罗斯福利认为股票市场像扑克、彩票或赛马一样只会在不同人手中分配财富而不会创造社会财富,从这 个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股票市场本身没有生产过程,它本身不会创造社会财富,但是股票市场通过把 资本从资本多余的人手中转移到资本短缺的人手中,而得到资本的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创造了财富。如果没有股 票市场,这部分社会财富就很可能不会增加。
3.当俄罗斯政府在 1998 年拖欠外国人的债务时,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上升。你认为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因为俄罗斯政府在 1998 年拖欠外国人的债务的行为,表明借款给俄罗斯政府的信用风险是很高的,这 件事也使得外国投资者认为借款给经济状况类似于俄罗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的信用风险也很高,要高利率来补偿这种风险,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上升。
4.许多工人持有他们在其中工作的企业所发行的大量股票。你认为为什么公司鼓励这种行为?一个人为什 么可能不想持有他工作的公司的股票? 答:因为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表明员工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如果公司的利润丰厚,员工可以分享到这种好 处,另外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稳住一批有技术或有管理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状况密切相关。一个人不想持有他工作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是因为他对他工作的公司的未来赢利性不乐观,状况一般比局外人更清楚,这种感觉抑制了他对公司股票的需求。
5.根据宏观经济学家的定义,解释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别。下列哪一种情况代表投资?哪一种代表储蓄? 解释之。
A.你的家庭拿到抵押贷款并购买新房子。
答: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是指家庭对新住房、企业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 的家庭从银行借钱购买新房子时,增加了美国的投资。
B.你用你的 200 美元工资购买 AT&T 公司的股票。
答:储蓄,由于我的工资大于支出,当我把 200 美元工资用于购买 AT&T 公司的股票时,这只是一种金融 投资、归于储蓄,因为它没有创造出真实资本。
C.你的同屋赚了 100 美元并把它存人银行账户。
答:储蓄,当我的同屋把 100 美元存入银行时,增加了国民储蓄。D.你从银行借了 1 000 美元买了一辆用于送比萨饼的汽车。
答: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是指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从银行借 1 000 美元 购买了一辆送货的汽车时,增加了美国的投资。
6.假设 GDP 是 8 万亿美元,税收是 1.5 万亿美元,私人储蓄是 0.5 万亿美元,而公共储蓄是 0.2 万亿 美元。假设这个经济是封闭的,计算消费、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和投资。
答: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140
因为他们
担心这些国家的政府也会像俄罗斯政府一样拖欠国外债务。当外国人觉察到政府债券拖欠的可能性高时,他们需
内部员工对公司的经营
2.曼昆宏观课后习题 篇二
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
〃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
〃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公司所得税 – 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
三、GDP组成部分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 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四、真实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真实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GDP平减指数 = 名义GDP / 真实GDP * 100 〃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 –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 100%
五、GDP衡量经济福利
〃对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某些东西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在市场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环境质量、收入分配等。
〃就大多数情况,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24生活费用的衡量
一、消费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
2、计算CPI需要五步
〃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计算一篮子费用:用价格数据计算不同时期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把同时发生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与任何数量变动的影响区分开。
〃计算基年并计算指数:CPI =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 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 100 〃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CPI – 第一年CPI)/ 第一年CPI * 100% 〃生产物价指数PPI: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预测CPI变动
3、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偏向:一些物品的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快,消费者倾向于用那些变得不太昂贵的物品来替代。——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新产品的引进:引进一种新产品时,减少了维持相同经济福利水平的费用,消费者有更多选择,钱更值钱。——没有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物品如果质量逐年变差,钱则愈发不值钱。
4、GDP平减指数与CPI 〃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CPI比较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偶尔改变),GDP平减指数比较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动变动)。——不同物品与劳务价格变动量不同则会有差别。
二、根据通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今天货币的数量 = T年货币的数量 * 今天的物价水平/ 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税法只是部分的对通胀实行了指数化。
〃名义利率:未根据通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胀是变动的,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并不总是同时变动。
25生产与增长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由于增长率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按收入的排序会有很大的变动。导致人均GDP衡量的经济繁荣在世界各国差别很大。
〃通胀率被高估暗含的是真实经济增长率被低估。
二、生产率的作用和决定因素
1、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
〃生产率的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决定因素。
〃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和劳务,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2、决定因素有四点: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各物品与劳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形式。
〃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虽然很重要,但不是一个经济在生产物品与劳务方面具有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技术知识分为公共知识、私人拥有(秘方)和短期内私人拥有(专利)三种。
〃技术知识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3、生产函数
〃产量 = 生产技术变量 * F(劳动量,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 AF(L,K,H,N)= Y 〃生产函数规模不变:xY = AF(xL,xK,xH,xN)
三、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储蓄与投资:
〃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方法是把更多的现期资源投资于资本的生产。〃储蓄与投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资本要受到收益递减的制约: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由增加的一单位资本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
〃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3、来自国外的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
〃外国有价证券投资:用外国货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利用来自国外的投资是一国增长的一种方法。〃鼓励资本流入穷国的组织是世界银行。
4、教育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繁荣至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有机会成本。
〃人力资本带来外部性——一个人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人才外流:许多受过最高教育的人移民到富国。
5、健康与营养
〃健康与营养也是一类人力资本。
〃引起更快经济增长的政策自然会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而这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6、产权和政治稳定
〃市场经济如何运行的核心问题:保护产权和促进政治稳定。〃价格制度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中广泛尊重产权。〃经济繁荣部分取决于政治繁荣。
7、自由贸易
〃内向型政策避免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交易来提高国内生产了和生活水平。
〃外向型政策的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能改善一国公民的经济福利——贸易是一种技术。
8、研究与开发:通过资助和专利制度的方式
9、人口增长:
〃人口多意味着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工人多。
〃人口增长导致自然资源紧张、稀释了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最明显),但也促进了技术进步。
26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一、金融机构
1、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分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目标:把储蓄者的资源送到借款者手中。
〃证券市场。债券: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债券有三个不同特点:期限(决定利率部分)、信用风险和税收待遇。〃股票市场。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和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
〃出售股票来筹资成为股本筹资,出售债券筹资称为债务筹资。出现困境先支付债券持有者部分。
〃股票交易价格由公司股票供求状况决定,需求反应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赢利性的预期。〃股票指数: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
3、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银行:起着金融中介机构和通过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存款开支票使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变得便利的功能。——帮助创造出一种人们可以借以作为交换媒介的特殊资产。〃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共同基金的优点是:使钱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这技能。〃指数基金:按一个既定股票指数购买所有股票。
二、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1、GDP组成部分
〃封闭经济既不进行物品与劳务的国际交易,也不进行国际借贷;现实经济是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
〃封闭经济中: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Y = C + I + G 〃国民储蓄: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国民储蓄S = GDP – 消费 – 政府购买 = YG = I = 投资 〃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国民储蓄S = GDP – 消费 – 政府购买 = YG =(YC)+(TG 的部分)〃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即T < G 时 T-G 的部分)
2、储蓄与投资区别:投资指设备或建筑物一类的新资本的购买。
三、封闭经济中的可贷资金市场:向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1、可贷资金的供需
〃可贷资金:人们选择储蓄并贷出而不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以及投资者选择为新投资项目筹集资金要借的数量。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与企业。——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可贷资金市场图:可贷资金为x轴,利率为y轴,供给向右上方,需求向右下方。〃利率调整可使可贷资金供需达到均衡水平,利率由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真实利率。
2、储蓄激励:
〃由于既定利率,税收变动改变储蓄激励——影响可贷资金供给。〃储蓄征收税额减少,储蓄增加,可贷资金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3、投资激励:
〃由于减免税收,改变投资——影响可贷资金的需求。
〃企业收到增加投资的激励,可贷资金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储蓄增加。
4、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政府预算余额变动代表可贷资金供给变动(不影响家庭企业投资数量——不影响需求)。〃公共储蓄为负,减少国民储蓄,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供给曲线左移)〃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28失业
一、失业的确认
1、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尽管经济中总有某种失业,但自然失业率一直在变动。〃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2、成人分为三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劳动力 = 就业者 + 失业者
〃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 / 劳动力 * 100% 〃劳动力参工率 = 劳动力 / 成年人口 * 100%
3、区分失业者和非劳动力 〃报告失业的人并未努力找工作。
〃报告非劳动力的人实际上想工作——丧失信心的工人。
〃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而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4、失业原因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由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引起。
二、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
1、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
〃部门转移: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摩擦性失业因经济总在变动而不可避免。
2、公共政策与寻找工作: 〃摩擦性失业没有准确数量。
〃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就业机构和公共培训计划促进寻找工作。
3、失业保险: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虽然减轻了失业的痛苦,也增加了失业量。(人们可能拒绝缺乏吸引力的工作)〃达到了降低工人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目标。
〃提高了一个经济使每个工人与其最适合的工作相匹配的能力。
三、最低工资法
〃劳动市场图:劳动量为x轴,工资为y轴,劳动供给向右上方,劳动需求向右下方 〃工资由于任何一个原因高于均衡水平,就会导致失业。最低工资导致出现的劳动过剩即为失业量。
〃产生于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构性失业不同于产生于寻找工作过程的摩擦性失业。需要寻找工作并不是因为工资不能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四、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是一种卡特尔。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工会是引起从工会高工资中得到好处的人与没有得到工会工作岗位的人之间冲突的原因。〃经济中工会的作用部分取决于指导工会组织和集体谈判的法律。
五、效率工资理论
1、效率工资: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企业保持高工资也是有利的,因为高工资可以提高企业工人的效率。
2、工人健康——解释欠发达国家的失业。
3、工人流动率——雇用并培训新工人需要成本。
4、工人素质
5、工人努力程度——激励工人不逃避责任。
29货币制度
〃货币指人们经常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货币三种职能:交换媒介(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计价单位(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价值储藏手段(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不作为货币也有价值;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不作为货币就没有价值。〃货币以通货和其他各类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联邦储备(美国央行)负责管理美国货币制度。
〃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货币供给:购买政府债券增加供给,出售政府债券减少供给。还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或降低贴现率来扩大货币供给,也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或提高贴现率来减少货币供给。
〃当银行贷出一些存款时,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量。由于银行以这种方式影响货币供给,美联储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完全。
〃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贷款的利率。当美联储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它调整货币供给。
30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一、古典通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通胀是关于货币价值的,而不是关于物品价值的。〃通胀涉及的首要并且最重要的是经济中交换媒介的价值。〃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前提:不考虑银行体系引起的复杂性,把货币供给量当做由美联储控制的政策变量。〃物价水平图:货币量为x轴,货币价值(1/p)与物价水平(p)为y轴,货币供给垂直,货币需求向右下方
〃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取决于人们能够从债券中赚取的利率。〃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3、货币注入
〃货币注入使货币供给增加,结果使货币价值下降,均衡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更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钱不值钱。
〃货币数量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胀率的理论。〃超额的货币供给使人们购买物品与劳务、购买债券、把货币存入银行储蓄账户——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但经济中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没有变。(25章5点决定物品与劳务产量)
4、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相对价格不用货币衡量,相对价格是真实变量。
〃名义变量受经济中货币制度发展的影响,而货币对于解释真实变量基本无关。〃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货币流通速度V =(GDP平减指数(物价水平)* 真实GDP(产量))/ 货币量 =(P * Y)/ M 〃数量方程式: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 = 物价水平* 产量 = M * V = P * Y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较为稳定;当央行改变货币量时,名与产出价值(P * Y)的同比例变动;产量Y主要由要素供给和可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货币为中性,不影响产量);央行改变货币供给,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 * Y)的同比例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变动上——当央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引起高速通货膨胀。
6、通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政府可以简单的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胀税时,结果为超速通胀。
7、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胀率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当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胀进行调整的。长期中随实际通胀变动,短期则不定。
二、通胀的成本
1、撇清谬误:通货膨胀本身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2、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为使手头的钱少于没有通胀时的数量,必须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3、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4、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臵不当:由于一段时间内价格只变动一次,所以通胀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比没有通胀时大。——通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臵到其最好的用途中。
5、通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税收对资本收益(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的处理——通胀增大了资本收益规模,增加了收入税收负担。
〃税收对利息收入的处理。——税后真实利率提供了对储蓄的激励,在存在通胀的经济中,储蓄的吸引力比在价格稳定的经济中小得多。
〃经济中的储蓄提供了投资资源,而投资优势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当通胀增加了储蓄的税收负担时,通胀倾向于抑制经济长期增长率。
6、混乱与不便
〃增加货币供给并引起通胀时,侵蚀了计价单位的真实价值。
〃通胀使不同时期的货币有不同真实价值,在存在通胀的经济中计算企业利润要更复杂。〃通胀抑制了金融市场把经济中的储蓄配臵到不同类型投资中的作用。
7、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到的通胀以一种既与才能无关又与需要无关的方式在人们中重新分配财富。——经济中许多贷款是按货币来规定贷款条件的。
〃未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
〃平均通胀率低的国家,往往有稳定的通胀;平均通胀率高的国家,往往有不稳定的通胀。
3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1、开放经济与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两种方式: 〃在世界产品市场上购买并出售物品与劳务。
〃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购买并出售股票和债券这类资本资产。
2、出口与进口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净出口(贸易余额)= 出口值 – 进口值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3、影响进出口的因素: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3、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国内此产
4、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
〃净出口NX衡量一国出口与其进口之间的不平衡。
〃资本净流出NCO衡量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量与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量之间的不平衡。
〃收藏一国货币:两者都增加。〃投资于一国经济:两者都增加。〃购买一国产品:二者没有变化。
〃把一国货币兑换为本国货币:则银行执行上述三种方式,二者依然相等。
〃当有贸易盈余时,出售给外国人的物品与劳务多余外国人购买的。必定用它购买外国资产,因此资本从一国流出。
〃当有贸易赤字时,从外国人那里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多余向外国人出售的。必定在国外出售资产,因此资本流入国内。
5、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关系
32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一、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
1、二者概念:
〃可贷资金市场:协调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以及国外可贷资金的流动(NCO)。〃外汇市场:协调想用国内通货交换其他国家通货的人。
2、开放经济的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 I + NCO = S 〃可贷资金:为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可贷资金的供求量取决于真实利率。
〃可贷资金市场图:可贷资金量为x轴,真实利率为y轴,供给(来自国民储蓄)向右上方,需求(用于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出)向右下方。
3、外汇市场
〃资本净流出 = 净出口 = NCO = NX 〃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取决于真实汇率。
〃较高的真实汇率使本国物品更昂贵,并减少了为购买这些物品而需求的美元量。〃为资本净流出而供给的本国货币量不取决于真实汇率(资本净流出取决于真实利率,外汇市场中,将资本净流出与真实利率既定)。
〃外汇市场图: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货币量为x轴,真实汇率为y轴,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垂直,需求(用于净出口)向右下方。
〃汇率变动既影响购买外国资产的成本,又影响拥有这些资产的收益,两种影响相互抵消。——所以假定资本净流出不取决于真实汇率。
〃均衡的真实汇率时,由本国物品与劳务净出口所引起的外国人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正好与由本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来自本国人的货币供给相均衡。
二、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资本净流出是联系两个市场的变量。〃资本净流出的关键决定因素是真实利率。
〃可贷资金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需求的一部分;外汇市场上,资本净流出是供给的来源。〃资本净流出图:资本净流出为x轴,真实利率为y轴,资本净流出向右下方,过资本净流出为0的直线。
〃资本净流出图、外汇市场图、可贷资金市场图三图合一达到实际均衡。
三、政策和时间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1、政府预算赤字
〃影响国民储蓄,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
〃负的公共储蓄所以减少了国民储蓄,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左移。
〃在可贷资金市场使真实利率提高,反映在资本净流出中为资本净流出的减少,导致外汇市场中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本国货币供给减少,从而引起真实汇率的上升。〃提高真实利率,挤出国内投资,引起本国货币升值,使净出口倾向于赤字。
2、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一国进出口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政府政策。〃贸易政策有关税和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最初影响进口,导致影响净出口,所以影响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曲线。
〃限制了外国物品与劳务在本国的销售数量,减少了真实汇率既定时的进口,所以净出口增加了,所以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了。即需求曲线上移。
〃在外汇市场使真实汇率上升,但由于供给垂直,资本净流出、利率、可贷资金量都不变。〃外汇市场本国货币升值时,相对于外国物品而言国内物品昂贵了,同时减少了进出口,净出口没有改变。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 = 国民储蓄 – 国内投资 = S – I = NCO = NX。〃贸易政策不影响净出口。
3、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一国资产需求大量且突然减少)〃投资者出售该国资产,购买别国资产,影响该国资本净流出曲线。〃资本净流出增加,曲线右上移。
〃在可贷资金市场可贷资金需求增加,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同时,资本净流出的增加使该国货币供给增加,导致该国货币更大的贬值。
33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经济波动
1、经济波动无规律且不可预测 〃经济周期:经济中的波动。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萧条:严重的衰退。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3、随着产量(真实GDP)减少,失业增加。
二、短期经济波动
1、古典经济学假设: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
2、短期波动:短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可暂时使真实GDP背离其长期趋势。
3、总供求模型: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模型
〃总需求曲线: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总供求图:产量为x轴,物价水平为y轴,总供给向右上方,总需求向右下方。〃某个特定的市场中,卖者买者的行为取决于其把资源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的能力。
三、总需求曲线:
1、向右下方倾斜 〃Y = C + I + G + NX 〃假设政府支出由政策固定,则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取决于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有,又鼓励消费者更多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利率,鼓励更多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物价水平升高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时,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的真实价值下降。刺激了该国的净出口,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当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利率上升时,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的真实价值上升。减少了该国的净出口,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消费者支出增加则右移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企业投资增加则右移 〃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政府购买增加则右移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增加净出口支出则右移
四、总供给曲线:长期垂直,短期向右上方倾斜
1、长期中垂直
〃物价水平——名义变量——由货币量决定。
〃货币量不影响技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供给(真实GDP——真实变量——决定因素)。
2、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自然产量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长期生产水平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增加和自然失业率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资本存量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使供给曲线右移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新的资源的发现使供给曲线右移 〃技术知识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3、长期增长与通胀
〃技术提高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产量持续增长、持续通胀
〃应该把产量与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视为对持续的产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背离。
4、短期中右上方倾斜
〃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
〃粘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不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这刺激了企业在实际物价低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少的产量,在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多的产量。
〃粘性价格理论: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价格抑制了销售,引起企业减少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手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当物价总水平低于供给者预期时,供给者错误认为相对价格下降——即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于是做出减少他们供给的劳动量的反应。
〃当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短期产量就背离其长期水平(自然生产率)〃产量的供给量 = 自然产量率 + a *(实际物价水平– 预期物价水平)
5、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则右移
〃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五、经济波动的原因
1、总需求移动(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影响支出计划,影响总需求曲线
〃家庭和企业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减少,减少了总需求,总需求左移。〃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
〃引起短期中产量减少,但随时间推移,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使产量恢复自然率水平,但物价水平降低。
〃长期中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完全反映在物价水平上,没有反映在产量水平上——总需求移动的长期效应是名义变动而不是真实变动。
〃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的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2、总供给移动(物品成本上升)
〃由于生产成本影响供给物品与劳务的企业,所以影响总供给曲线。〃高生产成本使销售物品与劳务不有利可图,减少供给量,供给曲线左移。〃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
〃根据粘性工资理论,企业和工人提高对物价水平的预期,确定更高的名义工资。企业的成本再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左移,导致滞涨问题加剧——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某一点时,低产量与低就业水平将压低工人的工资,因为失业率高时工人的议价能力变小。〃但决策者力图通过移动总需求曲线来抵消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抵消了总供给的移动,却为维持了较高的产量和就业水平接受了持久的高物价水平。
3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由于利率代表借款成本,所以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明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决策者通过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增加降低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因为较低的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反,货币供给减少了提高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决策者还可以通过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政府购买减少或增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可能大于或小于财政变动。乘数效应往往扩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挤出效应往往减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所以政府有时用这些政策工具试图稳定经济。经济学家对政府应该如何积极地进行努力看法不一。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支持者的看法,家庭和企业态度的改变使总需求变动,如果政府不对此做出反应,结果就是产量与就业不合意及其不必要的波动。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批评者的看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生作用都有相当长的时滞,以至于稳定经济的努力往往以不稳定告终。
35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胀和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扩大总需求,决策者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较高通胀和较低失业的一点。通过紧缩总需求,决策者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较低通胀和较高失业的一点。
〃菲尔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预期通胀根据实际通胀的变动进行调整,而短期菲尔普斯曲线也会移动。因此长期菲尔普斯曲线是通过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线。
〃短期菲尔普斯曲线也会由于总供给冲击而移动。不利的供给冲击,给了决策者一个较为不利的通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也就是说,在不利的供给冲击之后,决策者不得不在失业率既定时接受较高的通胀率,或者在通胀率既定时接受较高的失业率。
3.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篇三
毛概中题期:目
1社.主会义会社基本的矛盾
.2改是全革的面改革(原因,对象进程,,标准,质)实
3.确正处改革理,发,稳定的展系关4.
国中什为么实现对开放外
.对5外放开全是方位多,次,宽领域的开放层对(开外放过程,我的对外国放开格的,我局对外国放开的主要式形
)6不断提高开.型放经济平(总水体局)布
第16章
二、计算 1、假题一经设有如下关系济:
C=100+.0Yd8消费)I(5=0(资)g投200=(府政出支)
Tr=62
5(政.转移府付)t=支.250(边税际)率单都位是1亿美0
元(1
求均衡收)入; 2预求算盈余B;S
()若投资增3加到I=100,预算时余盈有何变?为化么会什生发一这变化?
()4充分就若收业入*=y2100当投,分资别5为和1000时充分就,预算盈业B余*S多少为
?
5)若投资(I5=,0府购买政g=205,充而分就收入业为仍1002,问试分就业预算盈充余多少?为
答
:案1()=C+IYG+=10+00.Yd+85+=01+008.(-Y02.Y+65.25)2+0 解得5Y1000=
2)(SB=Yt-G -RT=.05210×0-0-.2=-152.5
(3)=YCI++=G00+10.8(-0Y.5Y+22.65)+00+解 Y得=121
5B=tYS G-- T R0=.5×1122-205062-5.18.75=
由预算字变成赤了算盈预,余因为资增投,带加动出增产,加相在同边的税率际下收税增,导致加现盈出余。
(
4)B*S=Yt-*G - RT0=.25120×0200-6-.2=35.57
5)BS*=(tY-*G - RT0.2=51×20-052-026.=-5125
.6)(为预因算盈余预算赤或经字是常由府政行的实财政政造成策的所,以常用经盈或赤余来字断财政判策政的方向。是盈但或赤余字变的动时是由经济情况有本肀?涠?模鸬绫纠?捎?谕试黾拥蹲?0,0使赤得字成了变余盈,是经这济身本的动,而变是不财政缩的结果紧但。果如用S*B则消了除这种不确定,比性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完字是全政府由扩性财张政政造策。所成以要BS用*不而是BS衡量去政政财的策向。方
2、假定某国府当前政算赤预为75亿字美,边元际消费向b=0倾8.边际,率t=0.税25如,政府为降低果货通胀率膨要减少支200出美元亿,问支出的试种这变最终化否能灭消字赤?
答案:三部门在济中政经购买府出的乘支为数:
K
=1/g[1b―1(-)]t1=[/-018(1-0.2.)]=2.5
5
政当府出支减少20亿美0时元,收入和税均收减会为△少=KY・gG△=.25(×200-)=500
-
△T=t・Y△=0.25(×500)--=251
于是
算预盈增量为:△BS=余△-△TG=-152(-2-00=)57美元亿,这说明当政减府支少2出00亿元美时政,府算将预加增57美元,亿好与当正前预赤字相算消抵这,种支的变出能最化消灭终字。赤
.3假现定存款金比r率0Cu=/=0.D8,准备率(3包括定法和超额的)r的=018.,试货币创造乘问数多为少?再若基
础货币01亿美0元。货币供给动多少?变
答案货币创:乘造数=K(1+0r/(r0+r))(=10+3.8/()0.380.18+)=.246
若
加增基货币100亿美础元则,货币供给加增M△1=00×24.=2646美亿。
元
4、假定法准定率是0.12,没备超有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100是0美亿元。
(
)假1定总准备金4是00美亿元货币,给供是少多
(?2若)央银中把行备准率高提到02.货币,供变动给多少?假定储(备金是4仍0亿美元)0
(3中)银央行买进01美亿政元债券(存款府备准是率012.),币供给货变多动少?
答:案()货币供1给=1M0004+00/0.1=42333亿美元
()2准当金备率高提到02.则存款,为40变00.2=/200亿美0,现金仍元1是00亿美0,因元此货供给为币100+2000=0300亿美元,0货币供即给少减1333了亿美。元
(
3中)银行央买进10亿元美债券即,基货础增币加0亿1元,则货币美供给加增
M=10×1(0/1.)=23.38美元。亿
第1章7国际 经部门济作用的
、1设国的边一进际口向为0倾.,边际2储倾蓄为向0.1求,当政府支出加增1亿美0元,时该对国口的进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中,政济支出率府:为K=1/g(+ms)1=/(01.0+2.)=103
/
府支出政加增1亿美0元,国民时收入加增△Y为K=×△Gg(10=/)×30=1100/3
这该国样进口增△加=M×△Y=0m.2×(001/)3=0/23亿美()元
七章 总需求―第总―供模型给
1、设I曲线S的方程为Y0.=415-0.000108y+5.000050G,L曲M的线方程r=为.000016250y0-.0001/
P。式M中r为,率,y为利入收,G政府支出为,P价为水格平M为名,义货币量。导出总需求试线,曲并明说名义货币和政量府出支对总需求线的影响。
曲案答:联立IS方程LM与方即程r=.4105-0.0000185+0.y0000G5
r
=0000.06251-y.00001/PM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6+41.348G82+.877M/P7
名
货义币和政量支府的增加出使总需会求扩张总,需求曲向线平右移,反之则是。反
2、果总如给曲供线为sy5=0,0需总曲求为yd线=06-00P
5
(1求供)均求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10%升,求新的供求衡点。均
案:(答1)ys 5=00y d=06050P -解P=2得y50=0
2)(总求上升需10%,则需总曲求线yd为=660-55P
sy=005y =d606-5P 解得P532=1/13y≈50=0
3、经设的济总给函数供y=为350+420P0,总求需数为y函2=00+070/5P求总供,和给总求需均衡的收入和时价格水。平
案答y=23:0+450PA0Sy 200=0+705P/D A解P=1y=得2750
第八章经济 长理增论
1、在新古增典长型模,中均生人产数函为=y(f)=2kk0-.5k2人均储蓄率为,.3,0人口增设长为率3,%求
:(
)1经济均使增长的k衡
(2)黄值金割分所要求率的人均资量本
答案:1)经(济衡增长均时,fsk)=nk,将(s0.=3,=n%3代得:入
.0(23k-0.5k2
)=0.03
k所以
0k2-k5=k2得k3=8
.(
2)黄金分按割律要求,对个人每资的本的选量择应使资得本的`边产际等品于劳动增长的,律f(k即=n于)是有2-=0k03,. 得k1=97.
2、已经知济社会平的储蓄倾均向为0.2,1本资量产比等3,求于入收的长增。
率
答:案收入长率是增企业家与需要的所本资―产量适比的合入收长率增哈,德罗把它为称有“证保增长的率,用G”w表示。
有证保的长增率等社会储于蓄倾向与本资量比产的比率,即Gw=s/v0.=2/31=.00=4%4
3、已
知平储均蓄向为0倾2.增长率,每为4%,求均年的资衡产量比。本
答
案:于由增长速G度=s/v,以所本资产比量=sv/=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胀膨理论
1
、统计部门设选用A、、CB种商品三计算来消价格指费数所,数获如下据表:
种 数量 基期价品格元( 本期)格(元价)
A 21. 00 .501
1 3.00B4.00
3C .00 4.020
试计C算IP及通货膨胀率。
答
案:CI=P一(组固定商品按期价格当计算价值的一组固定商/按品基价格期算的价值计)×01%0
CP
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37
通货
膨率л胀=1(3-700)11/0=073%
2、假某定经最济的通初膨胀货率为81,%政试图通府过制造1%的失0业率实来现货膨胀率不通过4%超目标,的价当调整方格的系程为数h0.4=时,试利用格价整方调程描通述膨货胀下降的过程。
率答
:案价格整调的程可方以为:л=л写-1+h[y-(―y1)/**],y其∏和∏-中1别代表本期分上和期通的货胀膨,率y-1(y*)/y*代表-际产实出潜在对出产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量失衡率,于业:是1=1л8%―04×..0=14%1
л2
1=4―%.0×4.1=01% л0310%―0.4×0.=16=% л46=―0%.×40.12=%
见,经过可政连续府制造年4的0%的失1业率可,以使货膨胀率通降4到%下。以
【曼昆宏观课后习题】推荐阅读: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3章 课后习题答案P63-P611-30
课后习题总结07-13
1课后习题 答案 整理07-07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07-10
模具材料课后习题答案07-11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精08-13
岩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09-01
穷人-课后练习题09-03
英语写作课后习题答案09-15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解答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