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共10篇)(共10篇)
1.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一
第六章 施工综合进度大唐林州热电工程#1机组施工组织设计
第六章施工综合进度
6.1 里程碑进度
根据大唐林州热电Ⅰ标段主体合同,结合林电项目的施工特点,项目部制定里程碑进度如下:
6.2综合进度计划管理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编制依据为:(1)业主方提供的总进度计划。(2)主要设备交货计划。(3)施工资源配置状况。
(4)其它同类机组工程施工经验积累。6.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更新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大唐林州热电项目经理部编
大唐林州热电工程#1机组施工组织设计第六章 施工综合进度
1)进度计划要求用P3软件编制。项目在确定P3进度计划的编码和工作分解结构时要充
分考虑现场情况。进度计划编制及更新的具体要求详见项目有关进度计划编制及控制
程序。项目依靠局域网建立统一的P3网络,并设置相应的权限,使P3进度最大化共
享。
2)项目一级和二级进度计划在根据里程碑进度计划编制的详细的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
行汇总并优化。
3)项目工程部根据项目安装总进度计划编制下列分计划和阶段性计划:①年度施工进度
计划②月度施工进度计划③周施工进度计划。④专业安装进度计划。
4)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统筹安排,充分考虑各环节间的逻辑
关系,尽量在P3中反映各系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充分发挥项目集中管理(二
级管理)的优势,协调各类问题。
5)加强进度、资源、成本的动态控制,争取进度、资源、成本的最优化配置,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益。
6.4施工进度的管理
电厂安装工程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要素中去分析、协调、控制。为了确保胜利完成施工任务,将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
(2)
(3)
(4)
(5)组织有效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培训。合理安排工作,减少施工高峰人数。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工程信息。充分发挥工程部的工程协调职能。做好招聘、考核外借施工人员。
6.5交叉作业的协调
根据以往的经验,安装与土建的工作交叉对进度的安排和实现影响较大,项目部做如
下安排:
(1)#1炉尾部烟道支架基础及引风机基础等烟囱结顶后施工,避开烟囱施工时的安全距离限制。计划从09年3月初开始挖土,09年4月底施工完成。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大唐林州热电项目经理部编-65-
第六章 施工综合进度大唐林州热电工程#1机组施工组织设计
(2)考虑到80t附壁吊布置在固定端,与输煤栈桥在同一侧,输煤栈桥的施工要
到2009年4月初开始,等附壁吊退出后进行栈桥上部结构的施工。另外干渣
系统也在固定端,同样设备安装要等到附壁吊退出后才能进行。
(3)送风机及一次风机基础暂缓施工,考虑机械及设备进场通道,等扩建端150t
履带吊退出后,进行送风机及一次风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施工。
(4)行车梁与屋面桁架同步施工,用150t履带吊吊装就位,考虑尽早投用行车;
汽机房内平台梁在桁架完成前吊装完成;循坑以上部分缓装,等#
7、8低加
就位后恢复。
(5)A排外主变封母基础可施工,吊装时回填,要求A排外循环水管及早施工,避免同步施工。
6.6施工图纸资料交计划
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资料交付进度计划见附录三,根据工程进度要求,项目部对部
分图纸的到货计划提出了修改要求。
6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大唐林州热电项目经理部编
(5)加强关键路径的管理,项目定期对关键路径进行分析,制订相应对策,必要时
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如出现计划延缓情况(如设备供货、设计、图纸及其它因素),只要可以通过增加人力、物力抢回工期或减少工期损失,将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确保各阶段计划的关键节点及里程碑进度如期实现。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工程高峰期应投入大量施工力量(包括人力、物力),项目将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鼓励职工在工程繁忙、设备图纸交付拖后造成分部工程工期延误时进行加班加点,以确保进度目标的如期实现。
6.9.2.7对跨专业、有干扰的交叉工作,合理组织、协调、沟通,采用打时间差的方式轮流施工,尽量缩短关键施工线路上的工期。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大唐林州热电项目经理部编-69-
2.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二
从星座学上来说,白羊座是黄道和春天的第一个星座。春回大地,万物的生机都表现在白羊座人的身上。所以,我们也可以发现,落在白羊星座的人大都有着阳光乐观、活泼的性格气质,也非常受别人的欣赏。
从东芝空调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来看,东芝空调给人的感觉始终就是一种阳光活泼的气质。一直以来其定位高端的策略使得东芝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的高不可攀、遥遥在上的架势,反而,东芝空调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亲民化、富有亲和力,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舒服的品牌,令人肃然起敬。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东芝空调在全国各地的员工也都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与业界人士都能够打成一片,应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战略。而这些气质十分符合白羊座的特点,落在东芝空调当之无愧。
3.第六章 监督管理 篇三
行业协会的会费标准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行业协会应当单独设立财务账户,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按照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7号)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接受有关部门定期进行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制定行业协会监测评估办法,定期对行业协会进行监测评估,向社会发布评估情况。
经评估绩效显著,并为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行业协会及其工作人员,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奖励。
第三十一条 行业协会会员对行业规则、行业自律措施或者其他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提请行业协会进行复核或者依法提请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处理。
非会员单位和个人认为行业协会的有关措施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要求行业协会调整或者变更有关措施,也可以依法提请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二条 行业协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有关管理部门指导下,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行业协会被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撤销的,由有关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织,依法进行清算。
第三十三条 行业协会违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4.第六章 管理用户和组群 篇四
管理用户和组群
Linux是一个多用户的网络操作系统,任何一个用户要获得Linux系统的使用授权,都要首先拥有一个用户账户。用户和组群的管理是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章主要介绍用户和组群的基础知识,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用户和组群的方法等。
6.1 认识用户和组群
在网络操作系统中,每个用户对应一个账户。用户账户是用户的身份标识,通过账户用户可以登录到某个计算机上,并且访问已经被授权访问的资源。因此可以认为,用户账户是用户的通行证。用户账户可以帮助操作系统实现系统资源的访问控制,实现必要的安全控制功能。
RHEL5.4安装完成后,系统已经建立了一些特殊用户账户,其中最重要的是超级用户root。root用户可以执行所有的管理任务,可以不受限制的执行任何操作。为使普通用户可以在Linux系统中工作,应该由超级用户为普通用户创建允许登录系统的普通用户账户。基于安全的考虑,建议超级用户也为自己建立一个用来处理一般事务的普通账户,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使用root身份操作。
组群是具有共同特性的用户的逻辑集合,使用组群有利于系统管理员按照用户的特性组织管理用户,提高工作效率。有了组群,在做资源授权时可以把权限赋予某个组群,组群中的成员即自动获得这种权限。一个用户账户可以同时是多个组群的成员,其中某个组群为该用户的主组群,其他族群为该用户的附属组群。
下面列出用户与组群有关的一些概念:
用户名:用来标识用户的名称,可以是字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区分大小写 密码:用户验证用户身份的特殊验证码
用户标识(UID):用来表示用户的数字标识符,系统根据UID来识别用户 用户主目录:用户的私人目录,也是用户登录后默认所在的目录 登陆shell:用户登陆后默认使用的Shell程序,默认是/bin/bash 组群:具有相似属性的用户所属于的一个逻辑组
组群标识(GID):用来表示组群的数字标识符,系统那个根据GID来识别组群 root用户的UID为0,普通用户的UID默认从500开始顺序编号,除非管理员在创建用户账号时同时指定UID选项。在Linux系统中,创建用户账户的同时一般也会建立一个与用户名同名的组群,该组群为用户的主组群。普通组群的GID也从500开始编号。
6.2 管理用户账户
管理用户账户和组群可以使用图形化工具或者命令行工具,也可以通过直接修改系统配置文件来实现,这几种方法都会将用户和组群信息保存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本质区别。6.2.1 与用户有关的配置文件
Linux系统中的用户账户信息保存在/etc/passwd文件中,为了使用户口令更安全,一般将口令加密后与其他口令信息一起存放在/etc/shadow文件中。生成新账户时默认使用的参数在/etc/login.defs文件中配置,另外生成新用户时会从/etc/skel目录中复制默认用户配置文件到新用户的主目录中。
1、考察/etc/passwd文件
Linux系统中用户管理用户账户的文件是/etc/passwd,该文件中包含了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基本信息。系统使用每个用户账户唯一的UID来识别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给出了UID与用户名及其他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个用户账户在passwd文件中占用一行,并且用“:”分成7个域。每一行的形式如下:
用户名:加密的口令(占位符):UID:GID:用户的全民或描述:主目录:登陆Shell 下面是passwd文件的部分内容示例,其中第一行是root用户的信息。
现在的类Unix系统,都不在/etc/passwd文件中存放口令,而是将口令经过加密后存放在/etc/shadow文件中。所以在passwd文件的口令域中只能看到一个“x”标志。
2、考察/etc/shadow文件
/etc/shadow文件对系统的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这样的好处是每个用户都可以知道系统上有哪些用户,但缺点是其他用户的口令容易受到攻击。所以现在Linux系统使用投影口令格式,将用户的口令信息存储在另一个文件/etc/shadow中,该文件只有超级用户root可以读取,因而安全性大大提高。
shadow文件保存投影加密之后的口令以及与口令有关的一系列信息。每个用户的信息在shadow文件中占用一行,并且用冒号“:”分为9个域,每个域的内容如下:
用户登录名
加密后的用户口令(若为空,表示该用户不需口令亦可登陆)
最近一次口令被修改的日期(相对日期,从1970年1月1日至修改时的天数) 口令最短存活期(口令在多少天内不能被修改) 口令最长存活期(口令在多少天后必须被修改) 口令过期前几天提醒用户更换口令 口令过期后几天账户被禁用
口令被禁用的具体日期(相对日期,从1970年1月1日至禁用时的天数) 保留域,用于未来的扩展功能 下面是shadow文件的部分内容示例:
3、考察/etc/login.defs文件
建立用户账户时会根据/etc/login.defs文件的配置设置用户账户的某些选项。该配置文件的实例如下所示。
4、考察/etc/skel目录
/etc/skel/目录是生成用户配置文件的模板目录,每当新建立一个用户时,系统会拷贝一份此目录内的文件到用户的宿主目录中。
我们新建一个用户,其宿主目录的内容:
6.2.2 使用命令行工具管理用户
使用命令行工具可以很快捷的完成用户管理任务,只是需要记忆一些选项和参数。可以使用useradd命令添加用户账户,格式为:
useradd [options]
其实,useradd命令还有一个链接命令:adduser命令,它是useradd命令的一个符号链接。用户可根据习惯记忆选择。
useradd命令的常用选项有: -c comment:用户全名或描述 -d home-dir:指定用户主目录
-e date:禁用账户的日期,格式为YYYY-MM-DD -f days:口令过期后,账户禁用前的天数
-g group-name:用户所属主组群的组群名称或GID -G group-list:用户所属的附属组群列表,多个项目用逗号分开 -m:若主目录不存在则创建它 -M:不创建用户主目录 -n:不为用户创建用户私人组群
-r:创建UID小于500的不带主目录的系统账户 -p:加密的口令
-s:指定用户登录Shell,默认是/bin/bash -u UID:指定用户的UID,它必须是唯一的,且大于499 当确定不再使用某个账户时,可以删除该账户。删除账户可以使用userdel命令,格式为:
userdel [-r]
passwd命令的常用选项如下: -l:锁定(停用)用户账户 -u:解锁用户账户
-d:将用户的口令设置为空,这与未设置口令的账户不同。未设置口令的用户账户是无法登陆系统,而口令为空的账户则可以。对于已经创建的用户,我们可以使用usermod命令来修改用户账户的属性,格式为: usermod [options]
选项中不同的有:“-L”为禁用账户,“-U”为启用账户。
可以看出,使用“-L”选项禁用账户后,其实就是在其加密后的密码前加了“!”符号。
6.2.3 用户工作环境设置
新用户登录进系统后,会通过一系列的配置文件构造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些配置文件有全局的,对所有用户都生效;也有用户的个人设置,只对用户个人生效。这些文件均使用Shell脚本语言写成。
当为新用户创建主目录时,系统会在新用户的主目录下创建一份/etc/skel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副本,用来构造新用户的工作环境。系统管理员也可以通过编辑/etc/skel目录来标准化用户的初始主目录结构。
常用的用户工作环境配置文件如下:
/etc/profile:系统全局环境设置和启动程序 /etc/bashrc:系统定义的函数和命令别名 /etc/inputrc:与键盘和输入相关的设置
/$HOME/.bash_profile:用户的环境设置和启动程序 /$HOME/.bashrc:用户自定义的函数和命令别名
/$HOME/.bash_history:用户所执行的Shell命令的历史记录 /$HOME/.bash_logout:用户注销时执行该文件中的命令
用户的个人环境配置文件存放在用户的主目录中,而且是隐藏文件,可使用ls –l命令查看。
以下是/etc/profile文件的部分内容:
该文件前半部分用户设置PATH变量,即用户执行命令时的默认搜索路径。文件的后半部分分别设置USER、LOGNAME、MAIL、HOSTNAME、HISTSIZE、INPUTRC等环境变量,并使用export命令输出这些变量。最后通过一个循环语句,执行/etc/profile.d/目录中的所有的.sh文件。
另一个重要的环境配置文件是bashrc,包括全局的/etc/bashrc和用户主目录的.bashrc。以root用户的个人配置为例,下面是/root/.bashrc文件的默认内容:
在上例中,首先使用alias命令定义常用命令的别名,对于这些定义过别名的命令,用户可以执行命令的别名而不是完整的命令及选项。文件末尾使用一个判断语句判断/etc/.bashrc是否存在且是否为普通文件,如果符合条件就执行该文件。
.bash_history文件存放用户执行过的Shell命令,用户可以使用键盘上的上下方向键浏览命令历史,也可以使用history命令列出该命令历史,这对提高用户使用Shell命令的效率有好处。命令历史的尺寸通过/etc/profile文件中的HISTSIZE变量进行设定。
.bash_logout文件存放用户注销时要执行的Shell命令,通常只有一个clear命令,以保证用户注销时清除屏幕内容。
6.3 管理组群
组群账户的基本信息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而关于组群管理的信息(组群口令、组群管理员等)则存放在/etc/gshadow文件中。
6.3.1 与组群有关的配置文件
1、考察/etc/group文件
Linux系统中用户管理组群账户的文件是/etc/group。每个组群账户在group文件中占用一行,并且用冒号“:”分为4个域,每一行的形式如下:
组群名称:组群口令:GID:组群成员列表 下面是group文件的部分内容:
在/etc/group文件中,用户的主组群并不把该用户作为成员列出,只有用户的附属组群才会把该用户作为成员列出。
2、考察/etc/gshadow文件
/etc/gshadow文件用于存放组群的加密口令。每个组群账户在gshadow文件中占用一行,并用冒号“:”分为4个域,每一行的形式如下:
组群名称:加密后的组群口令:组群的管理员:组群成员列表 下面是gshadow文件的部分内容:
6.3.2 创建和管理组群
组群的管理与用户账户的管理类似,可使用GUI界面的管理,也可使用命令行工具来管理。使用groupadd命令添加组群:
groupadd [options]
-g GID:创建指定组群的GID,必须是唯一的且大于499 -r:创建GID小于500的系统组群
也可以使用usermod、gpasswd命令修改用户所属的组群。例如要将用户lilin加入到root组群中,可使用命令:
或者
也可以将用户从某个附属组群中删除:
要删除某个组群,可以使用groupdel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删除的组群是某个用户账户的主组群,只要该用户存在,那么该组群就不能删除。
还可以为组群指定一个管理员,组群管理员可以使用“gpasswd –a”命令向组群中添加用户账户,也可以使用“gpasswd –d”命令从组群中剔除用户。例如要将用户lilin设置为组li123的管理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运行以上命令后,用户lilin就具有了管理组群li123的能力。
6.4 其他账户管理命令
因为root用户的特殊性,通常不建议常规性的工作也使用root账户进行登录。Linux系统的管理员除了使用root账户以外,通常还拥有一个普通用户账户,平常管理员应该使用普通用户账户登录系统。当需要对系统执行一些普通用户没有权限执行的操作时,可以使用su命令临时改变身份为root用户。普通账户改变身份为root账户时需要输入root账户的口令,而root账户临时改变身份为普通账户时则无须输入口令。例如要从root身份改变为lilin身份,只需运行以下命令:
正是由于可以使用su命令临时改变用户身份,有时Linux用户可能会搞不清楚自己当时的账户身份。这时可以使用id命令进行查看。id命令会告诉当前用户的准确身份。
从上面返回的信息可以看到,root用户的UID是0,主组群的GID是0,所属的附属组群包括root、bin、daemon、sys等。另外使用“id –u”命令可以只返回账户的UID信息,使用“id –un”命令可以返回账户的登录名称。
从上图能看到,命令“id –un”与命令“whoami”结果相同。本章实验:
实验一:在RHEL5.4系统中建立2个新用户,分别为新用户指定宿主目录、登陆Shell、主组群及附属组群;为其设置口令并登陆系统,查看账号文件的内容。然后删除其中一个账户,并将宿主目录一起删除。
完成标准:
1、能够添加用户账号并设置口令
2、能够添加用户组账号
3、能够在添加用户账号时设置用户所属的组
4、能够删除用户账号 本章练习题:
填空题:
1、使用()命令可以修改现有用户的信息。
2、要修改用户user的密码可使用命令()。
选择题:
1、要删除用户user并同时删除该用户的主目录,可以使用命令()A、userdel user
B、deluser user C、userdel –r user
D、deluser –r user
2、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现在的Linux系统一般将/etc/passwd文件加密后,保存为(文件。
A、/etc/group
B、/etc/netgroup C、/etc/libsafe.notify
D、/etc/shadow
3、使用()命令可以打开RHEL5.4中的图形界面用户管理工具。
A、redhat-config-users
B、system-config-users C、config-user
D、user-manager 简答题:
1、简述/etc/passwd文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
5.第六章(一)范围管理案例分析 篇五
1.1 案例场景
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AI原本是一家专注于企业信息化的公司,在电子政务如火如茶的时候,开始进军电子政务行业。在电子政务的市场中,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开发一套工商审批系统。由于电子政务保密要求,该系统涉及到两个互不联通的子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中储存着全部信息,其中包括部分机密信息;政务外网可以对公众开放,开放的信息必须得到授权。系统要求在这两个子网中的合法用户都可以访问到被授权的信息,访问的信息必须是一致可靠,政务内网的信息可以发布到政务外网,政务外网的信息在经过审批后可以进入政务内网系统。
张工是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在捕获到这个需求后认为电子政务建设与企业信息化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若照搬企业信息化原有的经验和方案必定会遭到惨败。因此采用了严格瀑布模型,并专门招聘了熟悉网络互通互联的技术人员设计了解决方案,在经过严格评审后实施。在项目交付时,虽然系统完全满足了保密性的要求,但用户对系统用户界面提出了较大的异议,认为不符合政务信息系统的风格,操作也不够便捷,要求彻底更换。由于最初设计的缺陷,系统表现层和逻辑层紧密耦合,导致70%的代码重写,而第二版的用户界面仍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要求,最终又重写的部分代码才通过验
收。由于系统的反复变更,项目组成员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士气低落,项目工期也超出原计划的100%。
1.2 问题
问题1:请大家对张工的行为进行点评。
问题2:从项目范围管理的角度找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管理问题。
问题3: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1.3 参考答案
【问题1】
(1)张工注意到了系统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在良好设计和实现的情况下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2)张工忽略了系统用户的潜在要求,在用户界面和操作的风格上范围定义不清晰,造成系统交付时的重大变更。
(3)张工在第一次问题发生后仍没有对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了系统第二次的变更。
(4)张工没有对用户界面是否能够满足要求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是采用了对风险适应性较差的瀑布模型组织开发。
(5)张工没有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造成表现层中耦合了业务逻辑,增加了修改的代价。
【问题2】
(1)张工没有挖掘到系统的全部隐性需求,缺乏精确的范围定义。
(2)在发生第一次变更时,张工仍没有有效的范围管理,从而造成系统的二次变更。
(3)重复的系统变更说明张工对系统范围控制不足,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
【问题3】
有效的范围管理包括了从范围定义到范围控制等多方面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重要的。对于本案例,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需求分析,挖掘系统潜在的需求,同时通过原型等方法来辅助需求的定义,避免范围定义不清晰的问题。
在发生需求变更时需要进行有效的需求控制,尽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缩小需求范围,坚决避免需求的再次变更。工作要点
2.1 案例场景
M集团是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AI)多年的客户,CSAI已经为其开发了多个信息系统。最近,M又和CSAI签订了新的开发合同,以扩充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张工担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张工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目的工作进行了分解,并参考了公司同M曾经合作的项目,评估得到项目,总工作量60人月,计划工期6个月。项目刚刚开始不久,张工的高层经理S找到张工。S表示,由于公司运作的问题,需要在4个月内完成项目,考虑到压缩工期的现实,可以为该项目在增派两名开发人员。张工认为,整个项目的工作量是经过仔细分解后评估得到的,评估过程中也参考了历史上与K企业合作的项目度量数据,该工作量是客观真实的。目前项目已经开始,增派的人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项目情况,因此即使增派两人也很难在四个月内完成。如果强行要求项目组成员通过加班等方式追逐4个月完成的目标,肯定会降低项目的质量,造成用户不满意。因此,张工提出将整个项目分为两部分实现,第一部分使用三个半月的时间,第二部分使用三个月的时间,分别制定出两部分的验收标准,这样不增派开发人员也可以完成。高层经理认为该方案可以满足
公司的运作要求,用户也同意按照这种方案进行实施。六个月以后,项目在没有增加人员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虽然比最初计划延长了半个月的工期,但既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客户对最终交付的系统也非常满
意,项目组的成员也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2.2 问题
【问题1】
指出张工是如何保证项目成功的? 【问题2】(15分)
试结合案例指出项目范围管理的工作要点?
2.3 参考答案
问题1
(1)张工首先对最初的项目范围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对工作进行了分解,制定了WBS。
(2)张工对项目进行了估算,且估算结果真实可信,对项目工作量有量化的把握。
(3)在出现新的项目目标后,张工对项目进行了范围控制,缩小了第一阶段实现的范围。
(4)张工对重新定义的项目范围进行了确认,与高层经理和客户达成一致。
(5)张工对项目进行了沟通管理,协调了多个项目干系人之间的矛盾。
问题2 项目范围管理的要点:
(1)范围管理计划。
(2)范围定义。
(3)工作分解。
(4)范围确认。
(5)范围控制。
在本案例中,张工首先进行了范围定义和工作分解,得到了清晰的项目范围;在出现新的项目目标后,张工进行了范围控制,重新定义了两个阶段的项目范围;最后,张工将重新定义的范围与项目干系人进行了确认。范围确认
3.1 案例场景
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AI)刚刚和M签订了一份新的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公司以前为M公司开发的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升级后的系统可以满足M公司新的业务流程和范围。由于是一个现有系统的升级,项目经理张工特意请来了原系统的需求调研人员李工担任该项目的需求调研负责人。在李工的帮助下,很快地完成了需求
开发的工作并进入设计与编码。由于M公司的业务非常繁忙,M公司的业务代表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项目中,确认需求的工作一拖再拖。张工认为,双方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李工也参加了原系统的需求开发,对业务的系统比较熟悉,因此定义的需求是清晰的。故张工并没有催促业务代表在需求说明书中签字。
进入编码阶段后,李工因故移民加拿大,需要离开项目组。张工考虑到系统需求已经定义,项目已经进入编码期,李工的离职虽然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因此很快办理好了李工的离职手续。
在系统交付的时候,M公司的业务代表认为已经提出的需求很多没有实现,实现的需求也有很多不能满足业务的要求,必须全部实现这些需求后才能验收。此时李工已经不在项目组,没有人能够清晰地解释需求说明书。最终系统需求发生重大变更,项目延期超过50%, M的业务代表也因为系统的延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3.2 问题
【问题1】
对张工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点评。【问题2】
请从项目范围管理的角度找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问题3】(8分)
谈谈应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3.3 参考答案
【问题1】
(1)张工为了更明确地把握系统需求,聘请了原系统的需求调研人员李工,提高了需求定义的效率和质量。
(2)张工没有对李工开发的系统需求进行评审和复查,从而使得需求的缺陷没有被及时发现。
(3)张工没有要求用户对已经定义的需求进行确认,从而导致需求理解的偏差。
(4)张工对需求的不能进行缺乏有效控制,最终造成项目延期50%.【问题2】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1)在范围定义中,张工没有对李工定义的需求进行评审,造成需求中的质量缺陷没有被及时发现。
(2)在范围确认中,张工没有主动地要求用户对需求进行确认。
(3)在范围控制中,张工无法进行有效的范围控制,最终造成了重大的需求变更。
【问题3】
对于本案例,项目经理需要对需求定义的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采
6.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六
[技能要求]
1、能够策划经营服务项目
2、能够组织开展经营服务工作
[相关知识]
1、经营服务项目市场预测基本知识
2、经营服务项目的要求及标准
了解 ①物业综合经营服务——由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与物业的正常使用和业
主在住宅小区、写字楼等物业中的生活、工作相配套的一系列商业、教育、卫生、娱乐、金融等经营服务项目的总和
②开展综合经营服务三方面意义
③与物业综合经营服务相关的法规
④经营服务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⑤综合经营服务效果考评(1~5)
掌握 ①市场调查的三项重点内容
②市场调查的准备工作
③市场调查如何进行
④进行哪些方面的市场预测
⑤综合经营服务项目的要求及标准(三项)
⑥如何选择综合经营服务项目
⑦综合经营服务项目策划书的五项主要内容
⑧选择综合经营项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本 章 复习题
1.名词解释:物业综合经营服务;市场预测
2.进行综合经营服务项目的市场调查应做哪四方面的工作?
3.简述综合经营服务项目市场调查的三项重点内容.4.简述物业综合经营服务市场预测的主要内容.5.简述选择经营服务项目的原则和要点;如何确定综合经营服务的位置?
6.综合经营服务项目策划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7.开展综合经营服务应具备哪三方面条件?
8.如何考评综合经营服务的效果?
7.供应链管理第六章作业答案 篇七
2、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价格因素2)质量因素3)交货提前期因素4)交货准时性因素5)品种柔性因素6)设计能力因素7)特殊工艺能力因素8)其他影响因素(如: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库存水平等)DICKSON认为:质量交货期历史效益是供应链选择的三大指标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方式与传统采购方式的不同点有哪些?1)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制造订单的产生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特点:1由于供需方战略伙伴关系,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2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并行运行,缩短了用户相应时间,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3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实现了供应链精细化运作。4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变单方向为双方向,减少了数据失真,使订货与需求保持同步。5实现了面向过程的作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实现精细采购提供基础保障。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把事后把关转变为事中控制。为精细化生产服务。即: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期、零故障、零纸文书、零废料、零事故、零人力资源浪费。具体行动:1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通过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支持,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3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4协调供应商的计划5建立具有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网络,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其优点:1库存成本降低2降低了风险系数3减少了人力资源4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引起的采购成本5为精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8.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八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Information简称IT)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IT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讨论I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具体阐述了基于E DI、I n t e rnet/Int r a n e及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概述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了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的艰苦历程。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要树立“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信息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思想。企业是一个多层次多系统的结构,信息是企业各系统和成员间密切配合、协同工作?quot;粘合剂“。图6-1所示是企业的信息层次结构模型。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企业就有一个信息的集成问题。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的企业,其信息流动和获取方式不同于单个企业下的情况。在一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信息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生物化企业环?quot;,供应链就是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企业通过网络从内外两个信息源中收集和传播信息,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技术和方法,创建网络化的企业运作模式。在这种企业运作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和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不同的,需要新的信息组织模式和规划策略。因此,我们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首先要从改变原有的企业信息系统结构、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新的企业信息系统入手,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定义、设计和实施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
信息管理对于任何供应链管理都是必须的,而不仅仅是针对复杂的供应链。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传输数据主要有手工、半自动化(如E-mail)、自动化(如EDI)三种方式。利用EDI等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直至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当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要克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信息本身是不能“做”任何事的,只有人利用信息去做事。
安德理·温利和斯浦瑞纳·福茨(Andrea Vinelli和CiprianoForza)提出在企业建立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简称QR)策略,以使企业能更好地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市场环境。通过QR策略获得缩短整个提前期,实现风险共享、提高服务水平等目的,而IT在QR策略中担任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信息时代发展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产品、新的思想、新的概念都可以立即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遍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的日渐显著,使得信息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使各行业、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在21世纪,企业管理的核心必然是围绕信息管理来进行的。最近几年,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改革的最主要形式,而IT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和管理的成败。不管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电子数据交换(ED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还是制造业执行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信息技术革新都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化的主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I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IT的功能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如Internet、多媒体、EDI、CAD/CAM、ISDN等的应用),二是IT技术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如CD-ROM、ATM、光纤等的应用)。IT特别是最新IT(如多媒体、图像处理和专家系统)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运行中的不增值行为。
根据IT在供应链管理主要领域的应用,可以归纳出如图6-2所示的应用领域。图6-2 I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从图6-2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产品、生产、财务与成本、市场营销/销售、策略流程、支持服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通过采用不同的IT,可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
◇ EDI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信息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有大量文件传输的条件下。它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相关业务数据的交换工具,它有一致的标准以使交换成为可能。典型的数据交换是传向供应商的订单。EDI的应用较为复杂,其费用也很昂贵,不过最新开发的软件包、远程通讯技术使EDI更为通用。利用EDI能清除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使信息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通畅、可靠地流通,能有效减少低效工作和非增值业务(Non-Value Added。同时可以通过EDI快速地获得信息,更好地进行通讯联系、交流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 CAD/CAE/CAM、EFT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缩短订单流的提前期。如果把交货看作一个项目,为了消除物料流和信息流之间的障碍,就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共享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CIM。这些技术可以改善企业内和企业之间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工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
◇ 企业的内部联系与企业外部联系是同样重要的。比如在企业内建立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并设立电子邮件(E-m a i l)系统,使得职工能便捷地相互收发信息。像Netscape和格式返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再将HTML发布给用户,客户端用浏览器接收结果。图6-12 信息处理流程图
同样,在实现信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组织与集成以后,供应链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网络模型,如图6-13所示。
最后还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安全性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系统必须保证只允许适当的人访问适当的信息,同时,必须解决Web服务器为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的通信提供保密(Socket)层加密(SSL),这可以保证有效地获取信息并防止信息被截取。图6-13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企业网络结构
第五节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将成为企业进入21世纪后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企业基于为用户提供质量最好、价值最高的产品或服务的共同目标而相互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而松散的联接是不能增值的,不管链中哪一点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出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而EC、QR、ECR等的出现与应用,则消除了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替代劳动力和库存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企业用于提高决策水平的信息更多的来源于EC。供应商通过EDI给其用户发出船运通知单,通知用户什么产品将于什么时候出运,用户利用这条信息更改其库存水平。而分销商把销售点和预测信息传送给他们的供应商,供应商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划和生产。当供应链中节点企业能很好地通过EC达到信息共享后,企业就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质量,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通过EC的运用,能有效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之间在供应链中的关系,而且在企业内部,EC也可以改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Internet加强了用户“pull”机制,使用户可以直接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产品的同时,获得有用信息,而且通过Internet,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加入到供应链联盟中。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融合,以及Internet的普及,包括电子商务(EC)、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等在内的一些应用已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已经风靡全球,并对该领域中传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在Internet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展开的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将市场的空间形态、时间形态和虚拟形态结合起来,将物质流、现金流、信息流汇集成开放的、良性循环的环路,使经营者以市场为纽带,在市场上发挥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创造更多的机会。可以肯定,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给我们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的时代。
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
在我国,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有待成为各行业进行产品或商品交易的一种方式,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创造巨大的效益。但由于目前国内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应用还不够普遍,因此,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进程还不理想。
2.电子商务的本质
传统商务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者和消费之间,存在一个物理空间上的中间第三方-商场;而电子商务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电子商务不是搬来一些电子形式的物体,在物理时空中的商店收款台上完成交易,而是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各种中间(迂回)环节、中间成本进行彻底的削减,?quot;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数学理念变为商务理念,把工业时代形成的”只有拉长迂回路径,增加中间环节,才能提高附加值“的传统理念,变为”只有快速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才能提高附加值“的信息价值观。
电子商务始于网络计算。网络计算提供了实现电子商务的技术平台,而EC是网络计算的最新应用和最终目标。电子商务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连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从专用Internet到共享Intranet,再到公共Internet,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商业活动纳入网上,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缩短商业环节和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机会、需求、规则和挑战,是下一个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quot;朝阳”领域。
IBM认为,电子商务简单地说,是一种存在于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联系网络,其中:
(1)Internet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了一条相互沟通的新渠道。它不仅能让全球的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促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2)Internet是公司的企业内部网络,可让内部员工共享重要的程序和信息,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简化工作流程,让企业内部的运作更有效;
(3)Extranet是指涵盖企业和与其相关的协作厂商之间的网络,它可以让协作厂商通过网络相互沟通,真正成为企业团队的一份子。
3.电子商务的内容
电子商务所强调的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概括为“3C”,即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协同及信息(Collaboration and Messaging)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三个层次的应用。内容管理是通过更好地利用信息来增加产品的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通信和服务方面。内容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的安全渠道和分布、客户信息服务、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协同及信息是指自动处理商业流程,以减少成本和开发周期。它由四个方面组成:邮件与信息公享、写作与发行、人事和内部工作管理与流程、销售自动化。电子商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市场与售前服务,主要是通过建立主页等手段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销售活动,如POS机管理、智能目录、安全付款等;客户服务,即完成电子订单及售后服务;电子购物和电子交易。
电子商务范围广阔,涉及LAN、Intranet和Internet等领域。它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在我国,由于网络建设处在起步阶段,网络应用还不够普遍,金融电子化程度还不理想,因此电子商务的推行仍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们不能观望等待。理清电子商务的概念内涵,交流国际电子商务的进展情况,研讨我国推行电子商务面临的难题,做好观念与技术上的准备,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已变得非常重要。
4.电子商务的安全与效益问题 20世纪90年代是Internet蓬勃发展的时代,浏览器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在Internet上方便地进行查询,企业感兴趣的也就是这种便利性。在美国和欧洲,连小学生都可以方便地上网查询。我国每年都要组织企业家到国外办展览,为的是如何表现自己、宣传自己,否则做不成买卖。做生意就是要将产品打到客户的面前来,贴近客户。企业希望能够有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它们进行灵活的查找,也希望有很多地方都能查找到它们,这对发展和促进贸易很重要。但是,开放的环境也会引起企业的某些担心。
企业最担心什么?是安全问题。在进行电子贸易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内容是不能公开的。比如,我的产品上网了,有人来询价,我会打一个电话,和他进行单线联系,但不在网上公布报价。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什么人访问过我的网址,访问过多少次,对哪些产品感兴趣等,这些都可能属于商业机密。也许很多人不相信,但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讲,安全问题尤其重要。一旦信息失窃,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1.EDI销售点和预测
EDI是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供应链环境中不确知的是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好的预测,供应链中的需求大都来源于这种需求预测。虽然预测的方法有上百种,但通过EDI预测,可以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系统的冗余性,这种冗余可能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通过利用预测信息,用户和供应商可以一起努力缩短订单周期(循环时间)。
2.财务技术手段
◇ 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财务EC广泛应用于业务和他们的财务机构之间,用户可以通过汇款通知系统结帐,而不是通过支票。汇款通知数据包括银行帐号、发票号、价格折扣和付款额,用户的财务机构将用EFT系统将汇款通知信息传递给供应商的财务机构,供应商的财务机构将付款确认信息传送给供应商,并收款结帐,供应商则根据付款信息更改应收帐款等数据。◇ Lockboxs 另一种广泛应用的财务EC是Lockboxs。用户将支票或电子付款单传送到供应商的Lockboxs,供应商的财务机构会处理这一付款单,将付款存入供应商的帐号,同时从用户的财务机构扣除此款,财务机构会通过EDI-Lockboxs将付款单信息传送给用户和供应商。◇ ECR(Evaluated Cash Receipt)
ECR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发票的技术手段。用户可以在接收到产品或服务时自动地以共同商定的单位价格付款给供应商。通过ECR改善现金流管理和减少纸面工作。
3.非技术型企业的EC 大企业不希望同时拥有具有相同功能的多个系统,所以希望通过EC实现商业交流的标准化,而忽略了商业伙伴的EC能力。没有EC系统的小企业,将采用E-mail或传真的服务实现EC功能。
◇ E-mail:企业内部的E-Mall系统通过Internet与其他企业的E-mail系统联接在一起,Internet E-mail可以发送文本、图像,如CAD和Word处理的文件。
◇ 电子会议:在世界不同地点的人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实时的电子会议,可以通过Internet Relay Chat(IRC)系统实现基于文本的讨论,Multi-User Dimension(MUD)可以用于讨论文本、高精度图像和声音(通过WWW客户服务器系统)。
◇ 电子市场营销(电子广告):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在网络上发布产品和服务的促销广告,包括高精度图像、文本、声音的超文本文件等可以建立在WWW服务器上并连接到Internet上。这种广告可以被世界各地的网络客户浏览到(通过客户端浏览程序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生产商还可把产品演示版软件挂在网络上让用户下载试用。
◇ 电子用户支持系统(Electronic Customer Support):许多企业都把最常见问题(Frequent Asked Question,FAQ)的解答挂在网络上,而当用户需求得到更多的信息时,用户可以把问题或需求通过E-mail发给企业的用户支持领域(Customer Support Area)。
◇ 用户网上采购:在浏览企业的广告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订购。在WWW服务上,用户只要输入信用卡帐号、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就可以直接实现网上购物,而订购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供应商服务器上,确认信息将通过E-mail返回给用户,同时货运通知或服务信息也将随后通过网络传递给用户。
4.共享数据库技术
战略合作伙伴如果知道需要相互之间的某些快速更新的数据,他们将共享部分数据库。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相互共享特定的数据库。如有邮购业务的企业将与其供应商共享运输计划数据库,JIT装配制造商将与他们的主要供应商共享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数据。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应用,可以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如图6-14所示。图6-14 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神龙公司基于EDI和Internet的信息组织模式
1.概述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由东风汽车集团、法国雪铁龙汽车集团、法国国民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共同出资于1992年初成立于湖北省武汉市(中方投资占70%)。神龙公司经历了5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拥有零件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售等一整套设备、设施、人员及组织机构。随着国内轿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该公司感到原有管理方法已严重钳制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和合作企业的信息沟通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神龙公司的信息管理存在一些影响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问题。生产计划中所需的关键数据(如制造明细表、订货信息、库存状态、缺货报警、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只有部分地集成和共享,决策者在进行生产计划安排时无法快速获取有效数据。公司内部各部门信息系统在联网、系统接口、共享方面以及与公司外部联系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现行的新车销售系统侧重于资金流的管理和售后服务的跟踪,而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主要是用户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不够完善,缺少快速有效的顾客信息反馈机制,故而使供应部门、生产部门无法充分地获取来自市场的反馈信息。因此,供应、生产和需求缺乏必要的沟通,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难以真正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另外,神龙公司与其他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尚未建立规范体系,无共同遵守的工作准则。如神龙公司与雪铁龙公司的业务往来是通过EDI进行数据交换,双方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文件的标准格式,任一方擅自改动格式都将导致对方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1992年2月雪铁龙公司更改了发货合同的格式,未提前与神龙公司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从而导致神龙公司的翻译软件无法工作,无法获取数据。
因此,从神龙公司在供应链中所处的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该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既要接受来自不同体系的信息,又要对之进行处理,用以计划、组织和控制本企业的行为,然后将现有的状态反馈给不同的企业成员,因此,神龙公司的管理信息必须高度集成,为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可靠保证。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采取新的措施:
1)信息必须规范化,有统一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和字段要求,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明确定义。
2)信息的处理程序必须规范化,处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规程,不因人而异。
3)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报告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没有冗余的信息采集处理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各种管理信息来自统一的数据库,既能为企业各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所共享,又有使用权限和安全保密措施。各部门按照统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和处理管理事务的准则进行管理决策,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
2.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神龙公司认识到应以自身为核心,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乃至一切向后的关系组建一个链网结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链网上的每一个个体完成一部分业务工作,那么神龙公司则可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技术程序重新设计,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神龙公司的竞争力,取得期望的经济效益。
这就是神龙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初衷。神龙公司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发挥着信息处理中心的作用,向供应商产生层层需求信息,供应商向神龙公司反馈供应信息,由分销商产生需求信息,再向分销商提供供货信息。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保证供应链生产计划同步化和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前提和保证。
(1)组织结构重组,职能部门集成神龙公
司需围绕核心业务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避免不同部门条块分割或职能相互渗透。根据神龙公司的核心业务活动流程,从职能可以划分为产品开发与设计、供应、生产作业、销售、财务结算、信息组织6大部分。物料供应部门与供应商的管理部门集成、销售商务部门与销售商管理部门的集成有利于对供应商、经销商的管理和考核。生产作业部门与设备能源部门的集成有利于生产能力和设备能力的协调,而信息组织部门与财务结算部门则宜相对独立,这样,也便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协调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2)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的集成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供需关系分析,神龙公司采取订单驱动其他企业的活动,如,供应部门围绕订单而动,生产部门围绕制造订单而动,销售部门围绕商业订单而动,这就是订单驱动原理。
(3)建立EDI和INTERNET相融合的信息组织模式将EDI、Internet和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法国雪铁龙汽车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雪铁龙通过EDI与供应商实现了订单、发票、发货信息电子文件传输方式。欧洲汽车行业都遵守统一的商业操作模式,采用GALIA标准的报文形式和传输方式。在EDI传输系统中,通过翻译软件正向与反向的翻译功能实现GALIA报文与企业内局域网数据模式的相互转换。到2000年雪铁龙与欧洲各汽车行业将从GALIA标准过渡到EDIFACT标准,EDIFACT是美、日等国家现使用的标准,这将促使全球EDI报文的标准化。
神龙公司于1997年底建立了GEIS专线,1998年4月份开始在进口件采购业务中使用EDI技术,采用GALIA标准与雪铁龙公司进行要货令、发票、发货通知等数据交换,2000年将与雪铁龙公司一起升级采用EDIFACT标准。
神龙公司采用基于局域网和Internet/EDI的企业信息组织方式(见图6-15)。其基本原理是先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组成局域网LAN,在LAN的基础上组建企业级广域网WAN(相当于Intranet),再和其他相关的企业和单位连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力,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与雪铁龙公司通过EDI,与国内供应商主要通过Internet连接。神龙公司应用供应链思想改造后的信息系统结构示意见图6-16。图6-15 神龙公司的LAN+EDI+Internet信息组织示意图
3.效果
采用EDI技术是神龙公司KD件按件供应的前提。如果不采用EDI技术,雪铁龙与神龙公司对一千余种零件需将要货令、发货、发票信息手工维护到自己的系统中,不仅周期长,且无法保证准确性。采用EDI技术则使工作变得得心应手。神龙公司发出要货令电子文件2小时之内,雪铁龙便可在它的终端上接收,经翻译后转化为其系统的数据文件而直接使用。通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迅速地检查各种差异,并通过Internet及时反馈给神龙公司,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
采用EDI技术大大减少了纸质单据的传递,据估算,每月发货对应的发票、发货通知、装箱单等纸质文件(一式六份)就重达几百公斤,而所有信息通过EDI技术进行交换,大大减少了纸质单据的传递工作量,节省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在神龙和雪铁龙的国际贸易中采用EDI技术,使订单、发货通知、发票等大量的数据、文件信息传递变得可靠和通畅,减少了低效工作和非增值活动,并使双方快速获得信息,更方便地进行交流和联系,提高了相互的服务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神龙公司供应链管理采用基于Internet/EDI的运作模式成为必然。对于大部分国内的供应商或分销商来说,最经济、最实用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Internet来达到电子商务、同步作业、资源共享的目的。
管理信息集成决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在质量上的飞跃。信息集成和规范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化管理是供应链运行的结果,也是其运行的条件。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管理,既不因人而异,随心所欲,也要机动灵活,适应变化的环境。
9.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九
本章历年考题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零,第一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100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400万元,则该年流动资金投资额为( )万元。
a、400
b、600
c、1000
d、1400
[答案]b
[解析]该年流动资金投资额=第一年流动资产需用额-流动负债需用额=1000-400=600(万元)
2、在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非折现正指标的是( )。 (20)
a、静态投资回收期
b、投资利润率
c、内部收益
d、净现值
[答案]b
[解析]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均为折现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非折现反指标,只有投资利润率为非折现正指标。
3、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设定折现率为12%,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净现值为1000万元,(a/p,12%,10)=0.177;乙方案的净现值率为-15%;丙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其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50万元;丁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10%。最优的投资方案是( )。(2002年)
a、甲方案
b、乙方案
c、丙方案
d、丁方案
[答案]a
[解析]乙方案净现值率为-15%,说明乙方案的净现值为负,因此乙方案经济上不可行。丁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10%小于设定折现率12%,因而丁方案经济上不可行。甲、丙方案计算期不同,因而只能求年等额净回收额才能比较方案的优劣,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1000×(a/p,12%,10)=177万元。
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50万元。
10.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 篇十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三、雇员通常被表述为劳动者,雇主通常被表述为用人单位
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特征:
①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关系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为普遍的关系 ② 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 ③ 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劳动关系是诸种社会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人们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直接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五、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六、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的规范性作用于劳动关系,提供了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行为模式标准及其行为准则 ②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③ 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④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七、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八、九、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较只是缺少了一个形式要件——书面劳动合同 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
①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② 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③ 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④ 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十、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①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②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③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十一、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①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②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③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④ 考勤记录 ⑤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十二、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十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四、劳动合同法的三项措施:
① 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
② 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第二个月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③ 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十五、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是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的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十六、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该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使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十七、劳务关系包括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 主体: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各类组织 ② 内容:劳务关系的内容即劳务关系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③ 客体:即主体权利所指向的事务,包括行为、也包括物、智力成果及其他体现具有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性质的事务
十八、劳务关系的特征:
① 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② 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
③ 劳务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 ④ 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
十九、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 ① 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② 适用的法律不同
③ 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是自然人
④ 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 ⑤ 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 ⑥ 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⑦ 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 ⑧ 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⑨ 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二十、劳务派遣的含义: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间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有多种话术表述,包括雇员租赁、雇员派遣、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等
二十一、劳务派遣的性质:劳务派遣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存在着三种主体和三重关系,三种主体是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重关系是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和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即雇主是劳务派遣机构,雇员是将被派遣的劳动者
二十二、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分离,劳务派遣机构是形式上的雇主,有义务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福利待遇等。用工单位作为实际得到劳动力给付的一方,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实现劳动给付的工资岗位和提前劳动条件,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等,并承担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用的义务
二十三、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对于被派遣劳动者两两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因而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将二者组合起来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组合劳动关系 二
十四、劳务派遣的特点: ① ② ③ 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劳动争议处理
二十五、劳务派遣机构的资格条件: ① 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② 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③ 有符合法律、性质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④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十六、被派遣劳动者在管理中必须遵守的规定: ① 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② 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 ③ 用工单位应履行义务
④ 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应协同劳务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二十七、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① 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② 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其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③ 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④ 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培训 ⑤ 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二十八、法律责任: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前述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以每人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的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① 工资协议的期限
②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③ 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④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⑤ 工资支付办法
⑥ 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⑦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⑧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⑨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基本做法包括:
① 由省一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 ② 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③ 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义务
四、工资指导线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其作用包括:
① 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 ② 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③ 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五、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① 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
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均衡,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线标准
③ 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
六、工资指导线有三条线:包括上线(预警线)、基准线、下线;工资指导线的上线是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是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是对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
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按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各职业的高位数反映了该职业工资收入的较高水平,中位数反映了该职业的工资收入的平均水平,低位数反映了该职业工资收入的较低水平
八、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
① 建立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②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③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④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制度可以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时提供参考
九、工资协商代表的确定: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雇员民主推举代表,并得到半数以上雇员同意,各代表人数对等,每方至少三名;协商双方应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雇员一方的首席代表应当由工会主席担任,雇主一方的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十、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① 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② 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在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
十一、工资协商的审查
① 工资协议签订后10日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以及说明,报送审查部门 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资协议15日内,对资格进行审查
③ 工资协议报送15日后,协调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部门行政意见书的,视为同意 ④ 在接到已经生效的工资协议书后,协商双方应于5日内,以适当形式向双方人员公布
十二、明确工资协议期限:工资集体协商,一般一年进行一次,雇员和雇主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提出协商意见书
十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① 信息采集
② 价位制定:高位数指工资收入数列中前一定百分比(5%-10%)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处于工资收入是列中间位置的数值,低位数为工资收入数列中后一定百分比(5%-10%)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③ 公开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在每年的6-7月发布,每年发布一次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士管理
一、劳动安全卫士管理制度的种类和内容: ①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②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③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④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⑤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⑥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⑦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⑧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⑨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卫生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对安全卫生负直接责任,总工程师负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各级生产组织负责人在各自分管的工资范围内对安全卫生负责,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严格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三、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的分类包括: ①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②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更新改造费用 ③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④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经费 ⑤ 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⑥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⑦ 工伤保险费
⑧ 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四、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审核程序: ① 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②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 ③ 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 ④ 企业预算委员会经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 ⑤ 编制费用预算 ⑥ 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⑦ 根据企业管理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预算项目对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
五、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是预防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基本对策:包括:
①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成为企业所有员工在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②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1、建立健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奖惩分明)
③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1、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无害工艺;
2、完善劳动场所设计;
3、劳动组织优化包括不同工种、工艺阶段合理组织;准备工作和执行工作合理组织;作业班组合合理组织;工作时间合理组织等)第四节: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具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关系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争议的特征:
①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② 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 ③ 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三、劳动争议的分类:
① 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② 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③ 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四、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分为:
① 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② 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③ 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可分为:
① 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
② 利益争议,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六、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可分为:
① 劳动合同争议
② 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③ 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与实施而发生的争议等
七、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四种方式:
① 自力救济:当事人的相互协商,和解,特征为自治性、争议主体的合意性和非严格的规范性
② 社会救济:特征是争议主体的意思自治性、群众性、自愿性,比较灵活的程序性 ③ 公力救济
④ 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三方组成,特征是贯彻三方性原则;国家强制性原则;严格的规范性
八、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①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②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③ 及时处理,着重调解九、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包括: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包括:1)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2)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由劳动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十一、调解委员与调解员的职责:
① 关注本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调解委员会报告 ② 接受调解委员会指派,调解劳动争议案件 ③ 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④ 完成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简答
① 申请自愿:包括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履行协议自愿 ②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十三、劳动仲裁的特征: ① 仲裁主体具有特定性 ② 仲裁对象具有特定性 ③ 仲裁实行强制原则
④ 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仲裁前置、裁审衔接制
十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构成: ① 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② 同级工会代表 ③ 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十五、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 ① 仲裁庭制度 ② 一次裁决制度 ③ 合议制度 ④ 回避制度 ⑤ 管辖制度 ⑥ 区分举证责任制度
十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性的特征: ① 仲裁时效具有消灭时效的性质
② 仲裁时效只发生消灭胜诉权的后果,并不发生消灭实体权利的后果 ③ 仲裁时效具有强行性 ④ 仲裁时效具有特殊性
十七、仲裁的时效制度的意义: ① 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② 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③ 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十八、仲裁的时效制度规定明确的要点包括: ① 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 ② 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仲裁时效期间从事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③ 仲裁时效的中断
④ 仲裁时效的中止,包括不可抗力和其他正当理由
⑤ 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劳动争议的一般时效期间为一年
十九、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 ① 争议主体的团体性 ② 争议内容的特定性 ③ 影响的广泛性
二十、企业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步骤为:
① 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②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 ③ 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 ④ 协商达成一致,应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⑤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二
十一、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包括: ① 申请和受理 ② 调查和调解 ③ 调解协议书
④ 与协商、调解相关的时效规定 ⑤ 人民法院的支付令
二十二、与协商、调解相关的时效规定包括:
① 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协商或者在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 ② 在约定的协商期限内,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同意继续协商的 ③ 在约定的协商期限内未达成一致的
④ 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 ⑤ 一方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后,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⑥ 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在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⑦ 在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以及双方当事人同意延长的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 ⑧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 二
十三、仲裁期限的计算,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① 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 ② 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 ③ 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
④ 案件移送管辖的,仲裁期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算 ⑤ 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期限内
【第六章施工队的管理】推荐阅读:
水利施工中水闸施工管理的思考论文07-06
施工队管理方案10-05
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QC10-18
施工队管理办法08-21
施工队宿舍管理规定09-22
10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计划06-30
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HSE管理08-22
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11-01
加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06-21
施工现场、生活区的管理制度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