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题目中段考(精选3篇)
1.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题目中段考 篇一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原文默写
1.《白杨礼赞》: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ã)?其真不知马也。
3.《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4.《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lú cí)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nì)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5.《迎燕》:咫(zhí)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6.《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8.《中庸》: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9.《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0.《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多一些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2.《孟子·离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 1
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
弄扁舟。
1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
17.《口技》: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送东阳马生序》: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
ō),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⑵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
ù),烨(yâ)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
⑶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âi),无冻
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业为之师,未有
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9.《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
青青的野草。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
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
李闹春风。
23.《题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24.《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5.《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6.《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7.《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1.《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情切的句子是:,2.《池鹤》一诗,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
3.葛天民的《迎燕》中,表现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4.在生活中,往往有人借酒销愁,其实饮酒并不能忘忧,反而会使人更添忧愁,正如李白的诗所说:。
5.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反映守边将士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引用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恍如隔世之人的句子是:。
7.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新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可以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
8.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被我们今天用来表达无私奉献的句子是:。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了早春的景色,早春的勃勃生机被诗人们所钟爱。扬巨源的《城中早春》中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
11.《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
12.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
13、《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的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
14.《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
1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1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是:。
17.《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是:。
18.《天净沙 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
19.《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2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满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是:。
21.《陋室铭》:⑴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⑵《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⑶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⑷描写“陋室”环境恬静、幽美、雅致的语句是。⑸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⑹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⑺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⑻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句子是:。
⑼《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是:。
2.《马说》: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⑵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⑶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
⑷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⑸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⑹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句子是:,曰:“!”
⑺文中主旨句是:。
⑻表现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两句是“,”
⑼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3.《送东阳马生序》:⑴写自己求学之艰的:①衣:。②
食:。③住:。④行:。⑵表达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的句子是。
⑶点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的原因的句子是:。⑷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
4.《有的人》:⑴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是:。
⑵诗中,化用了鲁迅《自嘲》诗里的句子“,”表现鲁迅为人民服精神。
2.七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篇二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西江月》(辛弃疾)
1.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手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龟虽寿》(曹操)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过故人庄》(孟浩然)
1.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恬静的农家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八)《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中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回答。)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万籁此俱寂”。
(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十一)《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十二)《浣溪沙》(晏殊)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十四)《如梦令》(李清照)
1.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十五)在《观书有感》(朱熹)
3.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题目中段考 篇三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六)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七)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十)《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十一)《龟虽寿》曹操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十二)《赠从弟(其二)》(刘桢)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十三)《梁甫行》(曹植)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
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十四)《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十五)《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乌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乌惊心”。
(十六)《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十七)赤壁(杜牧)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八)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
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十九)浣溪沙(晏殊)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二十)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十一)相见欢(朱敦儒)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
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十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填空(含答案)
1、《消息二则》包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都是毛泽东。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诺贝尔(1833—1896),瑞典(国)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地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3、《“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人们 自豪激动 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5、《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白话 《狂人日记》。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6、《回忆我的母亲》是篇叙事散文,作者是朱德,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7、《列夫• 托尔斯泰》 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托尔斯泰,____俄 ___国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 __《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8、《美丽的颜色》的体裁是__传记 _,描写的是 两
次获得诺贝尔奖的_波兰 __国的著名科学家
居里夫人 __,作者是她的小女儿
艾芙•居里。
9.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0.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11.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齐春秋》。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②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
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对仗工整,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①《野望》的作者是王绩,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清幽、萧瑟、恬静的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思乡之情。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13、《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
人,散文
家、诗人、学者
。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等。
14、《白杨礼赞》选自《
见闻杂记
》。《白杨礼赞》是一篇的托物言志
散文。作者
茅盾,原名
沈德鸿
,字
雁冰
,代表作《
子夜
》、《
林家铺子
》等。处女作《
蚀
》,由《
幻灭
》、《
动摇
》、《
追求
》三部分组成。后来,又写成农村三部曲,包括《
春蚕
》、《
秋收
》、《
残冬 》三部。
15、《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作者是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是
罗素,英
国著名
哲学
家、数学
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
家和
社会活动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
诺贝尔文学
奖。
16、《昆明的雨》作者是
汪曾祺,江苏高邮
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
家、散文
家、戏剧
家,京
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散文《
端午的鸭蛋
》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7、《中国石拱桥》的作者_茅以升_,字_唐臣_,江苏镇江人。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_。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_事物说明文__和_事理说明文__,说明的顺序通常有_时间顺序__、_空间顺序__、_逻辑顺序__。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_生动__,本文是一篇_平实_说明文。
18、《苏州园林》的作者
叶圣陶,原名
叶绍钧,字
圣陶,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
作家、_教育家__、_编辑家__。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 《 倪焕之_》_,童话集__《稻草人》
_、_《古代英雄的石像》__等。本文的原题为《_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 蝉 》选自《
昆虫记
》,法布尔,法
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被世人称为“
昆虫界的荷马
”,“
昆虫界的维吉尔
”。著有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
》。
20、《梦回繁华》作者
毛宁,介绍了《
清明上河图
》这一画作,描摹
北宋
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21.《孟子》二章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22.愚公移山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今存《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23.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为《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4.诗词五首
①《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鼻祖。这首诗主要写诗人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②《春望》的作者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这首诗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③《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本诗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表现了边塞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借以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④《赤壁》的作者是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从反面落笔,用二位美女的命运来说明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⑤《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漱玉词》辑本。《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是 美
国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6 至 1936.10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
昆虫学札记
》和《
昆虫世界
》,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是
法
国杰出
昆虫学
家
法布尔
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鲁迅把它奉为
【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题目中段考】推荐阅读:
九上语文理解性默写11-01
长春版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10-29
高考理解性默写试题07-08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0-31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12-08
文言文理解性默写08-20
登高理解性默写和答案08-20
八下30课理解性默写09-11
高中必修二理解性默写11-24
英语阅读理解八年级上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