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的特点(10篇)
1.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篇一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2007 年4月23 日进行第41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他指出,解决好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目前,人们对农业标准化作用的认识很不一致,或仅强调作业标准化,忽视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因此,明确标准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个过程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体现就是农业标准化。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标准化尽管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它们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概括来说就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基础上,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以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分为标准体系、实施体系、服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它要求农业生产遵从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统一的手段实施监测。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种、养、加协调发展,高产优质并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转化率,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而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由此看来,标准化活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它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所有范围,当然也包括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协调农业生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也正是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实施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水平,标准化是否应用无关紧
要。而现代农业,要想提高经营销理水平,一方面靠投入,另一方面就要靠标准化这一科学管理手段。无论是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还是技术投入,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这个手段也只能是标准化。一个优良品种,要使其在生产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并发挥其最佳的经济效果,就要有品种管理和栽培方面的配套标准化技术,否则就失去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使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吉林省出口的玉米、大豆、山野菜等,从种或采集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遭受损失。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标准化管理是使有限的农业投入发挥最大的生产作用的保证。因此,要想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就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标准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1 标准化是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而标准化正是把国家的技术、经济方针政策、先进的劳动方法和科学技术成就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使国家农业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又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和成果的有效推广,使农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如果没有标准,就没有共同的依据,不利于采用先进的技术,也不能正确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4.2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专业化的前提
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标准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为生产走向专业化铺平了道路。从目前农村状况来看,农业逐渐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经营越来越精,农业生产更加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农业专业化大致分为: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如在种植业生产中,有专门生产种子的,有专门从事机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畜牧业中有专门饲养仔畜的,有专门饲养幼畜、中畜的,有专门从事育肥、生产的等等。在诸多的部门生产经营中,都离不开标准化,只有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过程标准化运作,才能达到专业化要求的目的。
4.3 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融先进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基础。
4.4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行业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力保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关心和重视,对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用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同时,农业标准是农业依法行政、技术推广、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技术依据,推行农业标准化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因素,使监管效能大大提高。
4.5 农业标准化可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订和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标准以及农产品卫生标准等,就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如《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就规定了54种农药和各种剂型施用于不同作物的用量、方法、次数及间隔期等,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卫生标准。我国农业发展受资源限
制,人均资源有限,利用标准化这一科学管理手段可以保护农业资源,并促进其合理利用。
5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 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且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标准陈旧。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2)技术指标落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3)标准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标准数量少,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少;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差。此外,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5.2 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抓好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及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点,特别在基地生产单位,建立不同的作物标准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梯次布局、扩大规模,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探索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新途径,为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5](2)落实重点农产品开发建设任务,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3)完善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农业生产标准化。(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5)强化组织领导工作,确保农业生产标准化,其主要措施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健全组织体系、落实责任机制。
2.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篇二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得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农业装备领域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近年来对于农业装备的研发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对农业的作用也日益显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的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应用,现代农业装备也得到迅猛发展。
2010年,我国农机行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已成为全球农业装备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装备相关技术整体上尚落后20~3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其中,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水稻种植、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和85%。而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刚刚迈过50%,不少领域还是空白,与国家目标存在极大差距。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装备技术的使命就是要全面装备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为使广大农民实现文明生产、体面劳动的基本愿望,促进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型,使我国农业装备及技术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力争领先,迫切需要增强农业装备协同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推协作长效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为“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大农业、大农机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建立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农业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装备,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振兴农业系列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建设农业装备强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农机装备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国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如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20世纪70年代德国和日本也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并产生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和爱科等大型农机企业,占据了全球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70%以上市场。目前,发达国家农业装备向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和复式联合作业发展,向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向发展,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发展,并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生产机械化的过渡,并正在快速进入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普及,使农业劳动力普遍下降到2%以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对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垄断性占领。
1.2 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并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全国现有农业装备企业8 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2 700多家,2010年总产值达到2 838亿元,居世界第2位,我国农机工业在生产企业数量、销售额、拖拉机产量、联合收割机产量以及企业规模等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农业装备正处在发展加快、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
当前,我国农业装备研究的重点是,主要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研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已由单一服务于农业技术向着“服务与引领”并重的方向发展,引领农业由追求高产的传统农业向追求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粮食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刚刚进入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发展水平落后了20~30年。主要表现如下。
(1)农业机械化刚刚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全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粮食生产尚未实现全面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多数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仍处于起步或空白。
(3)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低、性能差,产品结构简单,总体技术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被国外技术和国际大公司挤压,面临严峻挑战。
(4)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缺失,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及方法还不够成熟,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条件滞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是国际水平的2~3倍。
(5)农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机械大型化、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6)国内农机行业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严重缺乏。
(7)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低、基础弱,农产品原料品质难以保证,每年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达数百亿元,加工增值潜力巨大;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
2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系列装备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是否实现机械化作业。目前我国离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国农业装备要在小麦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加强其他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和甜菜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及产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并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对应装备研发重点有小麦联合收获机增设干燥功能部件,解决收获后遇到雨天不能及时干燥使小麦发霉的问题;具备广泛适应性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适应不同行距与不同垄作的玉米栽培模式的机械化作业;马铃薯播种收获现有机型均不成熟,急需开发适应不同土壤、不同品种(包括脱毒微型优种)的新机具,尽快实现马铃薯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生产;棉花机械化生产装备主要针对实现机械化育苗移栽,根据不同栽培地区棉花生长和棉花成熟一致性情况,研发适合作业要求的收获机械。
3 农机与农艺结合,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和机具作业性能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求农业装备和农艺技术要更加协调,两者需紧密结合,农机要适应农艺要求,为现有耕作制度和农艺技术服务,而农艺应按照机械化生产的特点和机具作业适应性进行改革,尽可能使所有的农业技术都能实现机械化生产。适合农艺要求的装备正在不断涌现出来,如垄作、套作不同作物(玉米套种大豆等)的作业装备,深施肥播种联合作业装备等。从农艺上培育成功利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可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和减少损耗。如培育成谷穗直立的谷子品种则易于实现机械收获,园型的胡椒,不用搭架长于地面的蔓式黄瓜都利于机械收获。离地表较高才分蘖枝夹的油菜和大豆新品种,使机械收获时割台不碰到籽夹,避免机械碰撞损失。可以看出,农业装备不是简单地进行机械作业,要以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基础,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和精准化作业,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先进的农艺措施也只有实现机械化作业,才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4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及可持续,因此要求农业作业装备具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装备。如使用电能的农用动力机、带有处理拖拉机尾气的装置、计算机视觉定靶施药装置、自动控制的精密播种机、化肥分层深施作业装备、激光平地机、带有GPS、GIS的精准农业作业装备和注水播种机等。这类装备要满足性能和目标要求,涉及到机电液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是农业装备发展的重点。
4.1 生物环境及作物信息与农产品品质检测装备的发展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发展了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休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以及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相应的工程技术及生产装备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如温室环境控制装备需要的温、光、水和气信息综合检测,植物生长、生理信息检测,土壤信息检测,精准农业装备需要的环境信息、作物信息和地理信息检测,农产品品质实时检测,水质及农药残留检测,禽产品品质实时检测等,这些生命生理信息在生产中需要与作业装备、系统和设施等配套的实测装备,涉及到生物信息技术、光谱技术、电磁技术、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和电子舌等高新技术和工程手段的应用,目前这方面已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是现代农业装备重点研发的领域。
4.2 智能型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未来方向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机械化生产,全面解放农业劳动力,作业机械实现自动化或远程计算机控制,生产流程按农艺标准化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作业,人们尽享高新技术和智能装备带来的轻松、精准和效益。可见智能型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于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的有:温室中用于喷药、除草和采摘的智能机器人,用于农田作物林业植保喷药的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物联网技术支持的以及遥感或无线通讯传输的远程控制灌溉、施肥和施药等作业装备。还有根据农业生产需求部分功能或机构实现智能化的装备,如精准农业作业装备中的精密播种的自动播种系统、变量施肥系统、对靶施药系统、变量灌溉施水系统、畜牧工程中的自动饲喂系统和自动配料机构等,国外已出现无人全自动用于农田管理与收获且能选择性作业的概念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发展中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等又推进了农业装备的创新,使现代农业装备必将吸收引入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机电液一体化、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无线传输与遥感、物联网、计算机视觉、高光谱、电磁场和生物传感等技术来提高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精准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
摘要:现代农业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趋势,认为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装备,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结合,特色农业,环境友好型
参考文献
[1]颜廷武,李凌超,王瑞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装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38-43.
[2]朱德文,陈永生,程三六.浅谈农业装备技术与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装备,2007(10):46-48.
[3]李瑾,赵春江,秦向阳,等.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应用现状和需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0):290-296.
[4]汤修映,朱玉龙,陈伊哲,等.我国现代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机械,2009(11):54-56.
3.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篇三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这是因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古代中国农业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生产模式为精耕细作,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所以古代中国成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中外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2.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小块土地,成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这一条件又决定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稳定性和落后性。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其消极意义也很明显: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3. “重农抑商”的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重农”使民生劳苦,善劳作,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要;强化国家统治基础,稳定国家统治秩序。“抑商”绝非不准商人从事商业交易活动堵塞商人生财之道,是重征商税,稳定农业生产秩序。
【练习】
1. 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各国的变法运动 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逐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4. DDCB
5. (1)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业和商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黄宗羲的观点是农工商皆本;雍正帝的观点是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抑商。
(3)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不利于社会发展,是落后的。
4.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 篇四
一、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特点
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其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三、都市农业的主要类型
1、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2、观光农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采摘或购置。有的主要是供观尝农村景观或生产过程,有的可以购买新鲜产品(如花卉),有的还可以参加采摘果实。有的农户开放自家的花卉种植温室,有的观光农园集中区建立了展览室,让游人在观赏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3、市民农园。这种类型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市民家园一般设在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农园经营者把整个园地划分若干块,分别租给不同的市民,供他们进行耕作体验,有的可以解决一些吃菜或就业问题。
4、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区,以吸引旅客住宿为特点。农场以生产果、菜、茶等农作物为主,经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场原有的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动物、昆虫,引进一些游乐项目,开发为休闲农场(或度假农庄),把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钦和娱乐等多种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应他们度假游乐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 — 1 —
农场”,澳大利亚的“度假休闲农场”。
5、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北京的少儿农庄。
6、高科技农业园区。这是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功能等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可以对外开放,接受游人的观尝,有的属于封闭型,不接待游客。
7、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在适当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钧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署、科学孝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8、民俗观光园。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提供可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居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9、民宿农庄。主要是为已退休或将退休的城里人租住农村房屋,迁居农家。这些人中有教授、导演、设计师、工程师等,他们在城里均有较好的楼房,但非常向往农村的风光,游览田园景观,希望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挑园式生活。
部分城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通州区:
1、加强政策扶持。一是扶持设施农业。对连片集群式的设施农业基地、唯一性的农产品设施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专业村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原有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建立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区级行业协会,加以扶持、规范、完善,同时分区域、分行业建立行业分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能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三是扶持农产品品牌及认证。培育和引导生产加工单位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重点在农产品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和认证方面给予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带动,采取“公司+农户+商标”和“合作组织+农户+商标”的方式,吸纳农民成为品牌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四是扶持都市农业走廊建设。重点扶持设施农业产业群、观光休闲区、农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农田治理等。五是扶持籽种产业。对种植、养殖的品种进行改良换代,重 — 2 —
点是蔬菜育苗、小麦良种繁育、乌鸡、祖代种猪、优质肉羊种羊、观赏鱼的引进等。六是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采摘、观赏、垂钓等园区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七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银农合作、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重点扶持现有和新进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观光农业等类型的龙头企业。
2、搭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为整合农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条件,搭建了由政府主管区长牵头,农委统筹协调,发改委、财政局、科委、水务局、林业局、种植中心、养殖中心、农机中心、经管站等涉农部门参与的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平台主要负责设施农业使用菌类生产,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节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村新能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等12项重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分别确定了负责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同时明确了工作任务。
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区推行以大额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在村级设置基本账户,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单独开设一个“集体大额资金专储账户”,对集体资金实行转户储存,规范管理。
成都市温江区:
(一)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1、突出抓好策划规划工作。编制了《温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策划规划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城、现代花卉产业基地、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等功能区。依托四川农大研究生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集中发展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导的泛农业总部经济;依托“鱼凫田园”项目,挖掘成都平原大田风光、川西林盘景观和古蜀鱼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都平原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基地”;依托花卉基地,打造以花卉生产、展示、交易以及花卉文化为基础的花卉景观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点建设4A级农业旅游景区。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多元,建设园区道路、渠系、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同时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搞好门前景观绿化。
(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注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层次的农业市场主体。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61家,成功培育了四川华侨凤凰集团、成都统一企业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成都万花公司、成都艾文博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128个,其中省级示范专合组织2家。
1、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实施土地租赁和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制度,以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负责人进修学习的奖励补贴制度,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在 — 3 —
项目建设用地、税费减免、财政奖励、信贷、技术推广和品牌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组建农业担保公司,在推行大树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贷款。
2、做大做强专合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引导和推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培育在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型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发展瓶颈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该区实施了 “两股一改”,即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和以转变农民身份为主体的村改居,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科学合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推动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1、多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支持业主与农户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其他产权转移提供服务。目前,该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9.7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57.61%。
2、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坚持产业规划与建设规划、规模利用与节约资源相结合,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辖区农业投资公司参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发展保障
1、加强项目投资服务。主要引进充分体现温江本土文化特色和花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都市生态农业体验旅游项目、以中高端家庭市场和高端商务客户为目标的旅游项目以及针对专项市场的顶级乡村度假旅游项目。同时,建立现代农业投资服务中心,制定入驻项目流程图,对入园项目审批程序、在建项目管理办法、项目退出机制等做出了相应规定,并按规定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信通”短信平台,并依托短信平台建立了全区信息互通及信息服务联动体系。在整合各类协会的信息资源基础上,建成了网上虚拟市场,以虚拟市场促进实体市场交易。2009年,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带动全区农产品销售达2亿多元。
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借助市场、交通、信息等优势,对农业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资源进行聚集发展,在全区统筹建设5个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并依托区农业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服务中心,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同时,按“1+13”的标准配套建设文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设施,促进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济南市历城区:
(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长期以来,历城区坚持用旅游的理念来包装和提升农业,围绕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消费需求,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等方面的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旅游度假型农业。
1、围绕“好看”,按照“点上求突破,面上成景观”的要求,着力打造局部看点,营造整体景观。在农作物品种选择上,突出“先观后用”,每年引进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观赏性高、适销对路的农业新品种近百个;在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大力建设农业生态园、大樱桃观光采摘园、百菜观光园、草莓文化科技园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在大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利用“四荒”、森林等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综合开发力度,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先后建成红叶谷、九顶塔、九如山瀑布群、卧虎山国际滑雪场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19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十佳”旅游景区6个。
2、围绕“好玩”,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滑雪、全年农家乐”的要求,策划推出特色游乐项目,构建四季旅游大格局。依托各大景区景点、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观光休闲场所,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举办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近两年,该区先后推出了桃花节、梨花节、果品采摘节、草莓文化节及休闲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50余项。2009年该区仅举办果品采摘活动,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采销农产品2000多万公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
3、围绕“好吃”,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为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包装工作的意见》,促进农产品由商品向礼品化转变,努力达到“寓销于游、游中促销”的效果。
(二)经营生态,夯实基础
1、以“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为目标,实施了绿山治水工程。在山区,搞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旱作农业项目;在平原地区,建设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2、为解决农村环境面貌较差问题,该区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规范“农家乐”饭店,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养畜区粪便治污项目。
(三)健全机制,强化支撑
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区镇两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体系。在社会宣传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平台,对农业园区、节庆活动、特色产品等进行宣传,每逢“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来临,都要举办“旅游暨绿色农产品展 — 5 —
示招商会”,对全区上千种特色农副产品和19大景区景点进行集中展示,对旅游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项目进行集中招商。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持续加大政府投入。2008年以来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净增1000多万元。另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同时,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对区直各部门对上争取的扶持资金,在不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捆绑使用。
淄博市张店区:
1、围绕生态宜居、体验参与和休闲娱乐三大功能,重点规划建设“四个片区”:一是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发展精准农业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挖掘山区独有的资源潜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是生态经济林果带。重点发展经济林、林果等产业,积极引导规划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四是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设绿色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环企、环村生态林,大力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果,提高森林覆盖率。
2、为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该区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都市农业。在“点”上,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各类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都市农业园区。在“线”上,以政府投资为主,大规模实施沿路、沿河绿化,以及河沿岸生态经济林带、公路沿线经济林带、花卉苗木带等工程建设,构筑绿色生态长廊。在“面”上,围绕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同时建设历史文化、休闲体验等项目,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3、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企主办、社会参与”的都市农业发展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政策,举办培训班,指导农民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引导农民将土地向资本和技术雄厚的企业和经营大户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齐全的品牌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三是与科研院所联系,引入先进的科技项目,带动都市农业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5.当前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分析 篇五
通过参观考察,并结合平时对台湾农业的研究,笔者感到当前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中台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
[1] [2] [3]
★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说课稿
★ 分析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创新论文
★ 职称英语词汇特点分析
★ 排球策划书
★ 排球教案
★ 乒乓球正手发球说课稿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
★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 排球邀请赛邀请函
6.关于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汇报 篇六
常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年7月12日)
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为促进全市农业生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常德现代农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去年以来,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质量技术服务职能,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首先,积极组织开展了示范区的申报工作。为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力度,我们对全市优势农业进行了广泛地摸底,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向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申报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一是积极将“汉寿甲鱼生态养殖”基地申请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经我们努力工作,最终该项目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确定为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二是推荐上报了“桃源县柑桔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桃源县银木塘棉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鼎城区油菜恳复标准化示范区、临澧县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津市市食用菌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石门县银
峰茶标准化示范区、安乡县白鲢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次,认真抓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迎检工作。“澧县葡萄、津市桑蚕种植、石门双佳鸡养殖、西洞庭甘蔗种植、鼎城珍珠养殖”是我局推荐上报立项的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去年是三年示范的最后一年,市、县质监部门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帮助示范区完善了标准化体系和农业监测体系建设,加强了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各示范区通过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均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并得到了国家、省里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着力建立农业标准体系。一是组织制定市级农业标准规范。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与农业、烟草等部门一起加强了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去年以来,我们与烟草部门制定了包含:基地建设、选种、育苗、栽培、采收、烘烤、包装、储藏、标识等全过程的烟叶标准,其中制定市级农业标准规范36个,公司农业标准规范11个,基本形成了我市完善的烟叶生产、加工、调拨标准体系,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省里和兄弟市州的一致好评。我们还与市农业局、农科所制定了“棉油两熟制油菜、朝鲜蓟等市级农业标准规范4个。二是积极开展农业省级地方标准制定的申报立项工作。今年我们积极申报了“朝鲜蓟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桃源豪猪、桃源富硒农产品、澧县双上绿芽”4个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桃源大业茶”省地方标准的修订项目。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实施和推
2广。推行农业标准化,制定、发布和收集有关标准,完善配套标准体系是基础,实施和推广标准是关键。2010年7月,我们联合市经管局对全市40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分两期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合作社+标准+农户”的农业标准化模式得到了推广。去年来,先后举办了各类农业技术标准宣贯培训班10期,印发宣传资料1.3万余份,电视、电台播放农业标准化节目7次,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和行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全力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为了切实解决我市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我们把培育农产品名优品牌作为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着力点,举全局之力加以扶持和帮助,并取得一定成效。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是我市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为扶持其做大做强,我们主动与省局、总局联系汇报并取得支持帮助,努力指导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质量检测、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谈法明局长亲自带领有关同志,多次上省局、国家局协调地理标志申报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两项产品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2010年,我们还培育出“丰康生物、三尖、润锦饲料、梅花牌糖化酶”涉农产品省名牌4个、鲁胡子辣椒等涉农产品常德名牌9个。今年,我们又组织古洞春、白云林场等6家茶叶生产企业申报了湖南
3名牌。
(四)加强农业标准化监测体系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农资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去年来,市质监局组织开展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产品的专项打假20多次,监督检查121家企业的223批次产品,查处不合格产品涉计货值金额200多万元,立案查处21起,现场处罚80起,打掉假冒生产窝点2个,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向社会公开承诺免费为农民检测农资,广泛开展农资假一赔三活动,较好地维护了农户的利益,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去年来,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添置了有关农产品及农资产品的检测设备,开展农业标准化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目前还拟筹建国家级湘西北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中心的建成将对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常德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形成“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化组织和农民积极实施”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经费投入。按照《常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参照省政府每年下拨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标准化战略推进的做法,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以开展标准化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整合上级专项涉农资金,在不改变部门资金管理权的前提下,集中投入,统一规划,用于我市主导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基地建设等。
7.农业机械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篇七
农业机械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 因此和其他科技英语之间有其共性的特征, 但是也具备其特殊的行业特点。
1 词汇特点
1.1 专业词汇多
农业机械英语专业性极强, 其专业词汇是用来表达该领域的定义、概念, 描述其特有现象、实验过程及物质特性的词汇。农业机械专业英语词汇含义狭窄, 严谨规范, 意义单纯, 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一般只有本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才能理解。例如:convey belt (传送带) 、fluted feed (外槽轮排种器) 、V-belt (三角带) 及Y-joint (叉形接头) 等。
1.2 词汇借用多
农机英语中某些专业术语是通过借用普通英语词汇来表达的。一些表示动物和日常用品词汇在普通英语中早已存在, 只不过意思不同, 借用后就使得普通英语词汇在农机英语中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习惯用法的专业词汇。如:表示动物的词汇pig (猪) —金属或锭块、dog (狗) —止动爪、cat (猫) —履带拖拉机、monkey (猴子) —活动扳手;表示日常用品的词汇coat (外衣) —镀层、cap (帽子) —轴承盖及cup (杯子) —轴套等。
1.3 派生词多
派生词是指在词根的基础上加词缀 (包括前缀和后缀) 构成的, 每个词缀都有其固定的意义, 可与不同的词根组成无数新词, 在农机英语词汇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superhard (超硬的) 是由前缀super- (超越, 超级) +hard (硬的) 构成的;mechanical (机械的) 是由mechanic (机械匠) +后缀-al (与…有关的) 构成的。
1.4 缩略词多
同其他科技英语一样, 农机英语中也有一部分专业术语常用缩略语形式表达, 将较长单词取其首字母或主干构成与原词同义的短单词, 或将组成词汇短语的各个单词首字母拼接成一个大写字母的字符串, 既简洁又规范。例如: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自动送料车) 、IC engin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内燃机) 等。
1.5 合成词多
农机英语中专业技术合成词较多,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的, 其组成面比较广, 通常构成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或复合动词等。例如:breakdown (断裂) 、oilproof (耐油的) 、all-in-service (维修) 、gearbox (齿轮箱) 及furrow opener (开沟器) 等。
2 语法特点
农业机械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 其语法同样表现出其他科技英语的特征。
2.1 大量使用常用句型
在农机英语中经常使用若干特定句型, 从而形成农机英语区别于普通英语的标志。如常用It is+形容词/名词that…句型、被动态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句型和省略句结构句型。例如:It is evident that a well lubricated bearing turns more easily than a dry one.译为:显然, 润滑好的轴承比不润滑的轴承容易转动。
2.2 大量使用复杂长句
为了表达一个复杂的概念, 使之逻辑严密, 结构紧凑, 农机英语中往往使用许多结构复杂的长句, 这些长句含有很多修饰成分和限定成分。
2.3 大量使用被动句
农机英语中的谓语至少有1/3的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农机专业英语文章侧重于叙述推理, 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 因此, 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 用被动语态。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译为: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2.4 大量使用名词结构
农机英语属于科技性的文章, 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和强调存在的事实, 而非某一行为, 文中包含很多抽象概念如定义、原理和结论等, 为使这些定义和概念表达更加准确和严密, 农机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3 翻译方法
3.1 专业术语的翻译
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可以采用意译法、音译法、半音半意法和形译法等。意译法就是直接将专业术语的源语含义翻译成汉语。如:potato harvester (马铃薯收割机) 。音译法是将英语专业词语翻译成汉语拼音中谐音的字或字的组合。如:engine (引擎) 、combine (康拜因) 。半音半意法, 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如:logic circuit (逻辑电路) 。形译就是将描述形象的英文字母译为字型或概念内涵相近的汉字。如:V-belt (三角带) 、T-bend (三通接头) 。
3.2 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农机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在将名词化结构翻译成汉语时, 一般采用转性译法、增词译法、重复译法和具体化译法等方法。如:Farm tractors are big users of diesel power.译为:农用拖拉机也大多以柴油机为动力。
3.3 复杂长句的翻译
农机英语中长句翻译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长句的翻译一般需要综合运用翻译技巧。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通过拆句和改变顺序的方法, 分析句法, 找出主干成分, 再具体分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 结合专业知识, 确定句子的全部涵义, 运用相关技巧, 按照汉语表达方式, 正确译出原句意思。如:To meet exhaust gas volume requirements of most diesel engines, the gas volume that the single-pipe ESCP can treat should be increased.译为:为满足大多数柴油机排气流量的要求, 必须扩大单管静电旋风捕集器所能处理的排气流量。
3.4 被动语态的翻译
农机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 但是由于汉语的动词不具备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 因而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以及句式来表示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时, 可以将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和主动句, 通过借助词汇手段来表达被动, 如用“被”、“受到”、“由”、“为”、“遭到”、“给”或“让”等词引出使动者。由于汉语中使用被动句较少, 更多译为主动句。如: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rvesting machinery desig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design and evaluation expert system of sugar cane combine harvester is constructed.译为:针对收获机械特点, 构建了甘蔗收获机械设计与评价专家系统总体结构。
4 结束语
总之, 农业机械英语的翻译专业性较强, 译者不仅要精通英语, 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实际翻译中, 只有将翻译技巧和方法合理、灵活地运用, 才能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韩琴.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20 (3) :5-9.
[4]冉明志.机械工程英语的翻译技巧[J].外国语文, 2011 (12) :68-70.
8.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篇八
审计机关应本着维护政策执行,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积极开展对农业直补资金的跟踪监督审计。农业直补资金审计内容,大体上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内容相似,包括对其资金来源、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内控制度、以及个人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其目的一是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中心,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二是防止挤占挪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三是监督和服务并重,促进政策的完善,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但不同于一般财政专项资金,我国农业直补资金因其自身的特殊原因,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补贴品种复杂,手续相对繁琐
以最大限度地支农惠农为目的,我国目前已实行的农业直补项目大都属于分项式补贴,即不同的对象视不同的条件领取不同的补贴,且一般要求直补到户(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分布较广,农户数量巨大、种植及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种类繁杂,再加上补贴的种类和相关规定繁多,导致相当部分农民对补贴政策了解不清楚,整个直补补贴工作宣传压力大、运行程序烦琐、工作成本较高、工作量大。
二、补贴资金分散,规模较小
同样是由于人口分布广、人数巨大的原因,导致补贴资金较为分散,几百上千亿发放出去,实际发放到户不过几十数百元,发放难度较大。除此之外,补贴资金要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审核拨付,发放补贴的资金链较长。
三、补贴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政策都难免有其局限性,农业直补政策也不例外。一是补贴效用的局限性。因为农户拿到手上的补贴金额都不大,对促进增收的力度有限。二是补贴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三是补贴政策延续性的局限。
由于农业直补资金的上述特点,使农业直补资金审计也相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审计范围广,力量不足。农业直补资金从资金的筹集到层层发放,涉及财政、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多个主管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县乡镇村农户多个层级,更涉及许多工作人员及数亿农民群众,范围极其广大。如要保证审计的质量,达到一定检查比例,目前的审计力量严重不足。
(二)政策性较强,不易把握。农业直补资金从补贴粮食、补贴种子、补贴牲畜、补贴农机具……几乎涵盖从生产力、生产资料乃至产成品销售等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共分为十几个大类几十个小类,此外还可根据地区或情况的不同,各地方根据工作实际又在全国性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补充建立了许多实施细则,使资金细分成更多项目。每一类别的政策相对独立,专业性较强,令审计人员不易把握。
(三)审计手段原始,事倍功半。相比较针对社保资金、金融资金等同样涉及范围较广的资金审计,因农村信息化条件相对落后,农业资金越到基层信息化技术越无法得到应用,许多资料都是人工记录操作,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阻碍,通常核实一项直补资金需要翻阅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甚至需要走访地处偏远、联络不便的乡村,运用传统的审计方式事倍功半。
(四)问题金额较小,审计成本相对过高。由于农业直补资金发放到户(人)时金额较小,问题线索分散、且相对独立,按照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序,对疑点及问题进行排查时将耗费大量的精力,最后即使查出问题,检查出的问题金额汇总起来却不大,审计成果不明显,却耗费了大量的审计成本。
同时,由于审计力量不足、传统审计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等多种原因,农业直补资金审计呈现如下现状:
(1)着重真实合法审计。目前对农业直补资金的审计,还主要停留在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开展检查的阶段。更着重于查错纠弊,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促进直补制度的健全完善,但较少从绩效审计的角度,对直补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展开研究与分析。(2)主要采取交叉审计方式。在对农业资金的审计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上审下”与“同级审”交叉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本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同级监督,以及对下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的独立审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形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机制。(3)以传统审计技术手段为主。农业直补资金信息化水平正处于初始普及阶段,2011年我市才逐步开始采取直补资金直接转入农户个人银行存折户头的方式,财政等主管部门才逐步要求基层建立电子台账并联网报送,但还远远达不到社保资金“金保工程”的高度信息化水平。开展审计时,计算机审计技术仅得到了基础的辅助应用,仍然是以传统的审计技术手段为主。
9.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篇九
概括: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而针对这六个特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上也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查阅资料时,我也发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素质也有非常具体的要求。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多媒体、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和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期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最后,我想分享一条我收藏的微博,本来不知道应不应该写进来,但我觉得再好的课程标准,也需要具备良好素养的教师才能使之达标。所以共勉之:
好老师的十大标准:1.脾气不能太暴躁、2.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3.讲课有条理、清楚易懂、4.能调节活跃课堂气氛、5.布置作业讲究精简、6.能多一些安慰鼓励、7.对待差生有耐心、8.不会向家长打“小报告”、9.要能真正理解学生、10.能引领时代潮流。
10小教3班
杨玉婷
10.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篇十
李瑞芳
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和新要求。关键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基本特点 新要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指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土地等要素的投入,追求产品数量和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其实质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一些基本特点和新要求。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点
1.全面性。农业经济运行不仅要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农业生态休闲、增收就业等多种功能的发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培育,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资料的进步,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全面发展等内容。
2.协调性。注重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工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的协调性,注意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保持农业和工业合理的比例关系和有机的内在联系,推进农业的经济功能与农村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3.持续性。注重生态、制度和机制建设。推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技术,创新农作制度,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
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扶持,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实现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结合;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人本性。根本的目的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能致富农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应把农民自由和全面发展与增加农产品供给、发展农业经济并重,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的同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作为核心任务。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1.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农业经济运行的情况要用综合目标体系来考察。这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程度;城镇化进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程度;农业从业人员的增收幅度。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政治指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村民自治能力、农民个人的发展程度等等。
2.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虽然原因复杂,但与自身存在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也分不开。因此,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方针。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品牌的创立和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初级产品向终级产品转变,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由无品牌,少品牌向有品牌、多品牌转变。
3.向农业发展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产品市场决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和服务需求。现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已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表明农业生产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现阶段,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
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位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市场要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和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4.向农业发展的生态产业转变。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消耗大、产出少、效益低。要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支撑更多人口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必须建设生态能自我维持、资源能多级循环利用、经济能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参考文献:
[1]苏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和途径[J].社科纵横,2008,(3).
[2]韩军.科学发展观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当代经济,2008,(2).
【农业标准化的特点】推荐阅读: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08-18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09-26
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09-13
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12-07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变化特点及防污对策06-20
GRE考试作文部分评分标准特点细节盘点10-18
农业生产的发展12-05
营销在农业的应用07-23
霜降节气的农业谚语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