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12篇)
1.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一
1、出国
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
2、读研
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读研选择余地大,可以转向很多相关领域,如生物,制药,食品等;保研几率比较大,且各学校,各科研院所交叉保送机会很大。读研如选择生命科学类,则向理科研究方向发展,一般会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如继续本专业或转向发酵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等,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3、找工作
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未来雇主
①相关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工程、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等。
②相关公司: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市百赛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
三、生物工程专业招聘岗位
大 学 专 业 就 业 前 景 分 析 之 生 物 工 程 专 业
1、销售工程师
2、销售代表
3、销售经理
4、化验员
5、生物工程师
6、技术支持工程师
7、生命科学仪器销售工程师
8、研发工程师
9、qc
10、产品经理
11、化工工程师
12、监护仪销售经理
2.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二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07年我系毕业生共计157人 (其中城市园林专业108人、苗木与花卉专业27人、生态恢复技术专业22人) , 到2007年5月初, 已就业人数102人, 就业率65%, 到2007年6月, 已就业人数127人, 就业率为88.6%, 到2007年7月初, 已就业人数133人, 专升本9人, 当兵2人, 总体就业率为91.3%, 位于全院前列, 圆满地完成了我系向学院保证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二) 从本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就业地域特征明显,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黑龙江就业。一方面与地区适应环境和我院生源主要来自黑龙江省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还不够到位, 择业的地域观念较重。
2.选择专升本的毕业生数量增多, 但由于后期出台文件有百分比的控制, 很多人重新选择了就业。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在毕业后选择继续读本的毕业生比上年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重视学历的重要, 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升学率。
3.就业协议数量大幅度增加, 灵活就业人数逐步减少。一方面证明我院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比较满意, 另一方面, 由于专业需求的差异, 我系专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二、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 计划好、齐动员、工作细、质量高
1.我系成立了就业指导站, 由系主任王洪军担任就业指导站站长, 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主任郑宝仁担任副站长, 系里所有辅导员及相关任职教师为成员。我系的就业指导站认真听取院里招生就业处的会议精神, 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结合我系07届毕业生的整体实力、学科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 站里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 并强调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毕业生工作调研, 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 分工协作, 提高效率。
2.我系就业指导站站内的每位成员都全力为学生寻找并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就业指导站人员以外, 我系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宣传、推荐工作, 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我系的就业指导站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 保证就业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系领导除了在组织、管理上给予高度重视外, 还体现了对毕业生一系列的人文关怀, 这也让我系毕业生更深地感受到了系里对他们的重视, 也更进一步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就业激情。
3.我系就业指导站又成立专门小组, 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讲座, 指导站抽调教师去外校报班参加专业培训, 再由培训教师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和实践相结合, 给每一位毕业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的就业理念、面试技巧以及职业的定位和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系里也想通过就业指导课让每一位毕业生真正地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和艰难性, 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4.我系建立了学生就业基地, 现已与十几家园林公司、苗圃等与城市绿化相关的单位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我们让企业自己制定用人标准, 我系将结合专业、当前形势及学生自身素质, 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就业基地的建立也为我系更好地培养拔尖人才、优秀毕业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二) 根据当前形势, 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就业政策、择业观、文明离校教育
1.制定职业生涯方案和就业政策的教育
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脱离几个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 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就成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 我们坚持指导和引导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采用自荐和推荐, 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
我系的职业生涯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我系都会召开一次大型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在会上介绍各个专业的特点,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第二阶段在大二这一年, 全院开设职业生涯课程, 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 总课时为32学时。在此期间, 我院的专业职业生涯教师会根据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特点给其制定职业生涯设计,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现今的就业形势给学生们讲清楚, 让他们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 还有一部分学习优秀、求知欲望极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正确地选择专升本, 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如果升本不成功也要及时就业。
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大三, 这时我们要合理教育学生, 让他们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要让学生们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邀请一些老校友回母校做经验交流, 介绍他们自己的就业情况, 留好联系方式, 以便在校毕业生咨询。这时也要求辅导员、专业教师帮助毕业生分析2007年市场需求, 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适度调整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 要准备为自己定位, 要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2.择业观的教育
领导小组一直强调将择业观的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 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 平时就抓择业观教育, 在本届毕业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与往年许多学生过分强调高薪、高起点相比, 07届毕业生较为理性地给予自我定位, 更趋向于重视就业后的发展空间, 做到了先就业, 后择业。
3.文明离校教育
由于大三毕业班的关系, 许多毕业生实习、工作的原因, 联系方式及工作变动较大。为了做好毕业生的管理及就业教育工作, 这时就要求带毕业班的辅导员应该每天晚上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摸底, 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平抚不安心态, 及时化解不积极的因素, 通过电话、邮件、QQ留言等各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地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了解他们的近况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要时时告知每一位毕业生, 他们三年时间度过的是最美丽、最值得珍惜的岁月, 让他们珍惜大学三年最后的分分秒秒, 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要正确认识毕业的概念, 不要做与当代大学生不相符的事情。
(三) 邀请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来我系招聘人才
我系领导大胆尝试建立初具规模的就业基地。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 我系领导亲自带领系里专业教师进入就业基地的一些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 加强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 有目的、有专长的培训适合用人单位的多功能型人才。这也为07届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 加强就业指导, 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系里的就业指导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给学生们做了不同的自荐材料, 我们要求自荐材料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为自荐材料是毕业生面试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们面试经验少的原则, 我们以讲座、模拟招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参加双选会招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让他们了解如何毛遂自荐, 如何应对面试中常见的问题, 注意在面试中的细节和礼貌, 从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能从容面对单位的面试, 为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重点内容。
1.我系0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专业对口率未达到最终要求, 也是由于就业基地刚刚建立, 我系未完全按照基地中用人单位的要求开设课程, 使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2.我系07届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使三支一扶工作进展情况不是很好。今后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到基层去工作, 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3.由于学生的个性问题, 签约后不愿意到原单位工作, 造成了一部分同学改签的情况, 我们系里的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在学生签约时应该做到严格为学生把关。
4.我系学生自主创业的几乎没有,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的重点内容。
3.电气工程:就业寒冬里的热专业 篇三
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百家争鸣
1908到2009,电气工程学科完成了她百年的精彩跨越。一百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电气工程学科和电气人才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我国的电工装备制造业也成为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1908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开办了我国第一个“电气学科”,随着电气技术应用和自动化的发展,逐步融合成现在的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并从传统的“电力工程”发展为宽口径和复合型学科,成为包括“强电”和“弱电”的庞大电类专业群,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是工科专业中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
以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为例,2008年底,经教育部核准或备案,新增39所高校开设此专业,2009年夏季开始招生。加上之前已开设该专业的272所高校,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规模已经达到311所(包括香港地区三所高校: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出现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格局。
虽然众多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科,但是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从2002年开始,以高校自愿参评为原则,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始对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截至2009年已完成两轮评估。学科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督促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科交流的作用,同时,为高考学生填报志愿及人力资源部门选聘员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评估结果(表一)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电气工程教育的最高学府的地位仍然比较稳固,学科优势明显,其相对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平衡。同时,在2008年底新设该专业的39所高校中,多所学校为民办高校或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二级学院,她们的加入体现出高校学科设置越来越反映市场的需要,但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电力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在工业世界里,电可以说是各种企业的第一生产资料,与电相关的电气工程学科成为工业发展的“轻骑兵”。
2009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成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表示,目前,中国电网总规模已居世界首位,至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在7.5万亿千瓦时左右,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5亿千瓦,实现人均装机1千瓦、电量5000千瓦时的目标,并且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电网的投资比例。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促进了电气工程学科的繁荣。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气设备制造公司三大类企业吸纳了大部分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此外,电力科研院所、电力建设企业、工矿企业、高等院校也是电气工程学生的重要求职方向。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签约电力系统的比例达到了创记录的70.97%;且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都在1∶12以上,毕业生的总就业率达到96%以上,这种状况在今后的几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并且,未来我国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核电、电力环保技术的发展,将催生更大的电气工程人才需求量。
放眼电力系统外,电气工程专业市场同样是一块大蛋糕。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电源开关的设计,大到航天飞行器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因而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多年来一直排在前十位,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尤其紧俏。专业的优势使得各高校吸纳优质生源,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并且,作为一门基础性专业,具有该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轻松向自动化、自动控制等相关行业转行,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同时,悠久的学科历史使我国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非常成熟,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人文、经济、管理知识。可以说,正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刚性需求与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共同提供了电气工程人才成长的沃土,即使遭遇了经济的寒冬,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仍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热门专业亦需直面就业考验
虽然电气工程人才职业发展机会较多,但就业环境日益复杂也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冲击。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创九年来最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出现下滑趋势。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更需要理性的思考。
考查就业质量,正确理解供不应求
随着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设置该专业高校的增多,电气工程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培养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但企业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有工程项目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精通计算机编程、英语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一般人才的需求正趋于饱和。比如,一些供电企业在招聘营销人员时,更青睐既有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背景,又有市场营销学习经历的毕业生,所以同时具有这两个学科背景的二学位毕业生或者硕士研究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因而,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质量上有很大差距。在供电企业中,2003年,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在省会或市级供电局工作,但2008年的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多的在县级供电局任职。
提高就业门槛,市场青睐优势学科
虽然目前电力企业招聘仍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原则,未出现“人才高消费”情况,但招聘门槛仍然在逐步提高。笔者对部分电力企业2009年校园招聘的人才需求及招聘条件做了汇总(表二)。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在省级供电企业层面,考虑到下属各地市及县级供电公司的不同层次和需求,统一制定的招聘计划中一般不对毕业生的学历、生源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但是,总体用人思路也非常明确,地市级公司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以招聘本科生为主,对专科生的需求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云南、新疆等偏远省份。需求变化直接导致电力中职及专科教育发展速度放缓。以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超高压企业、电力科研院所及开设电气类专业的高校,传统输变电企业及发电企业仍以招聘本科生为主,在发电企业的基层生产岗位还有一定的专科生需求。在限制学历的同时,电网企业的集团公司总部及部分省电力公司还设置了定向招聘的门槛,必须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具有电气工程学科优势的高校毕业生。
为在如潮的求职大军中确定最优人选,电力企业还附加了诸如生源地、户籍、性别等多方面的要求。在设置严格的笔试、面试程序之外,凯迪电力等电力企业纷纷采用人才测评方式评价和选拔人才。因此,虽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能力、仅有专业知识而欠缺人文素养、高智商低情商的毕业生很难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想进入电力系统这个行业并不容易。
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在用人单位不断质疑和否定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抱怨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同时,企业也应当自省,企业不只是人才的消费者,也应是人才的培育者。企业的生产车间,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最好课堂。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多少实践岗位、多少奖学金支持、多少科研经费资助?助学、助研同样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表现。
4.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四
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分析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系2013届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127人,实际就业124人,整体就业率为97.63%,平均薪酬2746元/月。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1、调查时间:2013年5月—6月。
2、此次调查共发放127份《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表》,收回127份,回收率为100%。
1、调查时间:2013年5月—6月。
2、此次调查共发放127份《2010届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表》,收回127份,回收率为100%。
3、调查结果显示,10.26%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86.94%人私营企业,其余2.8%工作单位性质属于其他。
4、调查结果显示,93.5%工作所属行业为建筑业。1.62%工作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4.88%工作所属行业其他行业。
5、调查结果显示,0.38%为部门主管。84.93%为基层技术、管理或营销人员,14.69%为其他工作人员。
6、调查结果显示,工资待遇在1000-1500元/月占28.28%;工资待遇在1500-2000元/月占24.65%,工资待遇在2000~2500元/月占21.56%,工资待遇在2500-3000元/月以上占20.06%,工资待遇在 1
3000-3500元 /月以上占2.03%,工资待遇在3000-3500元 /月以上占2.88%。
7、调查结果显示,90.72%学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9.28%则不对口。
8、调查结果显示,现工作岗位是通过学院推荐占19.1%;亲朋推荐占45.78%,自主择业占13.23%,人才招聘市场推荐占12.17%,网络招聘占9.71%。
9、调查结果显示,91.78%的学生对现单位表示满意,8.22%对现单位不满意。89.11%的学生对现工作岗位表示满意,而10.89%对现工作岗位不满意。73.64%的学生对现工资福利待遇表示满意,而26.36%则不满意。61.47%的学生现单位是第一个就业单位,38.53%则是第二个就业单位。
10、调查结果显示,约54.32%的学生签约前选择目前工作的原因是专业对口,2.13%的学生是因为环境舒适,35.86%的学生是看重发展前景,另有7.68%其他原因。
11、调查结果显示,85.2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设置合理,而14.73%的学生则认为不合理。
12、调查结果显示,16.79%的学生认为母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很好,43.97%认为比较好,35.11%认为一般,3.95%的认为存在不少问题。
13、调查结果显示,70.12%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有帮助,29.88%认为没有帮助。
14、据调查结果显示,全系有25.24%的学生认为我校在管理和培育学生方面过于死板严厉,58.59%认为严而有理,严而有情,40.79%认为关心加爱护。21.65%认为比较松,46.18%寓教于乐,校园文化活动多。
15、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学生认为自己在下列哪些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并对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中,80.36%认为是专业实践技能,89.56%认为是社会活动能力54.45%认为是组织管理能力,68.83%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5.58%认为是外语能力,45.39%认为是计算机应用能力,32.54%认为是心理素质,45.23%认为是自学能力。
二、问题分类与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对薪酬过于注重,换工作状况普遍。主要原因是学生就业心态不够端正、过于急躁,不甘于耐心稳定某一地方。针对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值问题,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进行就业心态教育,明确学生职业定位。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没能够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主要原因是学生定位不清晰,对建筑行业的晋升或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三、建议解决措施
(一)教学管理方面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及所需职业能力素质。学生入学后,老师要把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告知学生,让
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学三年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及具体分布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涯规划。
2、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重点在于技能培养,因此,在教学安排上,要重点突出专业实训课程,将一些非专业课程理论学习时数适当删减。
3、加强教师执教能力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执教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学校要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从师德建设、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生管理方面
加强学生就业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企业实习提前适应社会。一方面根据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分专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求职技巧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等专题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就业心态。另一方面,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以及提供企业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和求职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系
5.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篇五
金融工程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6.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六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于12月对整个制药企业20的人才需求,做出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制药工程专业在未来10年就业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有很多想要学习制药工程专业的同学对制药工程专业介绍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制药设备行业报告显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是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制和生产药物,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高新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四大工程技术制药,及脏器成分提取制药。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制药工程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专业实验:化学制药、中药制药为主的制药工程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专业介绍之制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青岛化工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五年) 山东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四川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浙江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东南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莱阳农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学院 湘潭大学 四川轻化工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黑龙江大学 淮阴工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台州学院 泰山医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岳阳师范学院 西南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等 云南中医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学院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近年来,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当惊人。
7.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七
1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个人原因分析
1.1.1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
首先, 不少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以“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作为择业的标准。形成了有的活没人干, 有的人没活干”的两难境地。从社会岗位的空缺与当前生物技术毕业生数量对照看, 本专业毕业生总量并非供大于求, 而是由于市场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之间失调。即一方面是本专业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却是有很多本专业的空缺岗位没有人去做。社会上看好的行业、大学生所期待的行业、愿意去的岗位正是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而这些单位也正是招人最少, 要求最高的单位, 供求严重失调。所以本专业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去做。
其次, 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 始终以“天之矫子”自居。在就业工作中挑三捡四, 不愿意在乡镇和企业的一线工作, 更不愿去农村工作, 一心一意期望在行政、事业单位谋职, 办公条件要求高。而现实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处强势地位, 不怕找不到员工, 不要说公务员招收一比几或一比几十, 就是一般的事业和较大的企业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也百般挑剔, 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进入单位试用阶段, 等到签定就业协议书时, 能签约成为正式员工的多者十之五六, 少者十之一二。
因此, 常有本专业的毕业生感叹:“本专业是冷门专业, 就业真难, 工作辛苦, 待遇低。”而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用人单位就业岗位之间相差太大。
最后, 本专业毕业生认为自己是干部编制, 接受过高等教育, 应从事白领工作, 而对需动手操作的岗位不屑一顾, 这背离了专科教育的初衷。因此他们在择业时好多时候也会考虑到他所做在的工作单位对自己以后的个人发展空间好与坏, 他们的薪金福利高与低、工作地点是好与坏, 公司的规模大与小以及工作稳定机率大与小等。所以这些对本专业毕业生个人的择业产生障碍。这无疑也是造成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的重要原因。
1.1.2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比较低
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用人单位, 他们要考察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成绩, 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和能够体现毕业生专业素质的相关证书、资料。以此来了解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掌握的精深程度。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以及由此促进的办公和管理的现代化,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外语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竞争强度的加剧,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一些综合素质比如实干精神、团队精神、刻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都较看重, 而本专业毕业生往往在这些方而比较欠缺。
1.1.3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依赖心理过大, 阻碍了就业机会
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过渡, 市场经济充满着竞争和挑战, 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而有些本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竞争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观念, 缺乏“天之骄子”那种在社会上勇敢竞争的气魄, 就业观念严重滞后, 一味地坐、等、靠、要, 一些学生寄希望于学校, 寄希望于家庭, 寄希望于亲戚朋友, 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 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 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1.2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校方原因分析
1.2.1 专业设置对象与社会需求性有差别
随着1999年的扩招, 在很多高校之中存在着一个误区, 普遍认为学校办的规模越大越好, 只要有了学生也就有了发展, 而往往忽略了在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一些冷门专业也不例外地盲目扩招, 对于本专业是属于技术性的专业, 专科教育应以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主, 专业设置对象应紧跟社会上人才所紧缺的技术行业。但是好多学校只是为了扩大招生人数而把专业设置抛之脑后, 造成好多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上需要的人才知识相差甚大, 表面上夸大的本专业的就业范围, 但是实际上只是偏向于一、两个方面, 这就是造成本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2.2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专业设置调整的盲目性, 直接导致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表现为:本末倒置;内容陈旧;教学水平不高等。一些专业基础课在大二、大三才开, 导致先开的后续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欠缺, 学生接受困难。一些课程的内容比较陈旧, 不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实际需要接轨, 使学生学后无法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加之某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社会经验缺乏, 只能照本宣科, 全无实践经验方面的知识传授, 也导致所教出的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的薄弱。
1.3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市场原因分析
就业市场劳动力规模庞大, 当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充斥着三股劳动力大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受职业技能、求职经验、学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年轻的毕业生失业率较高是一种比较普遍现象。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还不吃香的冷门专业, 所以本专业毕业生作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的一部分, 遭受就业困难是难免的。
2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2.1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应选择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专业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学、植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从就业前景来看,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另外, 生物技术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 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 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2.2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根据一些职业顾问分析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处在上升过程中的专业, 发展机会会不断增加。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地区性择业差异和专业能力、文凭在他们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等问题。地区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状, 发达的大城市是发展这个产业的基础和需要, 正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对于就业来说自然是较好的选择。边远、中小城市则处在起步或萌芽的状态,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发展。这个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一方面, 好的科研、企业单位是理想的择业对象, 可是其要求自然也比较高, 专科生的竞争优势不是很强, 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另一方面, 选择去基层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可是待遇太低, 平均月收入在800-1000元左右, 但是基层单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 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未必是好的选择。基层单位就业容易, 对于求职来说, 文凭其实只是一小方面, 招聘单位对文凭做出规定, 无非也是希望应聘者有更高的专业能力。从事生产管理, 就要在专业技能过硬的基础上, 加强管理方面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所以说, 专业知识、能力过硬才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发展当中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好。
3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以下几点建议:
3.1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各高校要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实习等多种形式,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踊跃到基层锻炼、发展。我们党也有把干部下放到基层挂职锻炼的传统, 现在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使用干部要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规定。所以, 从基层做起更能锻炼人, 更有利于年轻毕业生的成长。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要把眼光放远点, 志愿到基层去工作, 不要急功近利, 着眼于眼前的现状, 志愿到农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去工作, 主动去感受民众的疾苦, 这对我们青年毕业生茁壮成长与成就大业大有好处。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开始虽然是工作辛苦, 待遇不高, 而且工作环境差。但当你专业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管理能力较强时, 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2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要充分利用中介职能的作用
作为供需信息的主渠道, 高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有用的条件, 掌握充足有效的信息, 独立举办一些供需见面会, 邀请与本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到高校来, 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直接的就业机会。对于一些普遍性的就业问题、就业技巧、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给予咨询服务。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做到“先就业、后择业、终生学习、自主创业的全新的择业观, 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择业, 逐步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
3.3 鼓励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只要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 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本专业素质高有创新思维的专科毕业生主动创业。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为他们提供各种政策咨询与服务, 促使他们勇敢创业。专科毕业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本身的就业问题, 同时还有可能给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 有利于社会发展。
3.4 高职院校要注重学校教学质量以便提高院校的形象宣传
在大力做好招生专业宣传和学校的形象宣传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办学的社会信誉这对高职院校来讲是很重要的。首先, 一些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教育了解不多, 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办学特色也知之甚少, 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是培养一般性的技术工人, 因而对高职毕业生反应冷淡。其次,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技校升上来的, 从事高等教育时间不长, 存在不被市场认知的过程, 有些用人单位对它们的高教质量、经验缺乏信任, 而不敢冒然使用其毕业生。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在抓好教育质量这关的同时, 也要做好专业宣传和学校的形象宣传, 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否则, 你教质量再高, 人家因缺乏了解, 对你的定位还是停留在中职院校上, 结果间接妨碍了毕业生就业。所以, 学校在推销毕业生的同时, 也必须积极推销积极自己, 推销高职教育。
4 要认清形势,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是关系到学校能否进一步深化改革, 求生存、争发展的关键性举措。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引领学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 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 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摘要:本文对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高硕, 张蓉晖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年12卷第147期.
[2]杨哲旗, 潘毅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11月第86期.
[3]俞发仁著.《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思考》, 《福建高教研究》2006年第4期.
[4]俞利荣, 张晓伟著.《农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就业调研》.2006年3月第56期.
8.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八
【关键词】拓展 课程 陆上 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38-02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航海院校及船舶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一代又一代优秀船舶驾驶、轮机工程学子从事航海事业工作,为祖国乃至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在各院校中(特别是中专、高职高专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客观现象对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海上就业有不利影响,导致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招生、就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不从事船上工作时,可以从事与船舶相关的专业,仍然可以将所学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的几种情况分析
首先是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证书考不出来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要上船工作必须考取相关证书,在这些证书中三副,三管轮证书是国家海事局统一命题考试的,难度最大,每年每个班级总是有几个学生考不出来,有的同学干脆选择不考了,有的同学连续几次考不出来最后还是放弃了。第二种是未被船务公司录用的,证书虽考出来但因其他方面原因如不善交际、胆小怕事、怯弱无比、气质不佳的学生,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录用他、安排他上船的。
其次是不愿意上船工作的: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生子的家庭原因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总是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如独生子(目前在中国独生子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班级里独生子几乎半数以上)、家庭条件太优越了等,这些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即使考取三副,三管轮证书也不想从事航海事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顺利考取证书,但对航海事业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不愿意上船工作的。
再次是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考取证书后顺利上船工作,可是就是适应不了船上的生活,晕船、生活规律差等,非得到陆上工作不可的,二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可是由于特殊的海上经历(如海难事故,责任事故等),致使这些同学不想再在船上工作,想到陆上工作。三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本人也很适合船上工作的,可是随着岁月的增添,为方便照顾老人(独生子的老人更是需要孩子在身边)和家室,急需到陆上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国办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和不愿意上船工作的这两种情况的就占毕业生25%,而在一些民办航海院校中这个比例还要高的多。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包括有一定资历后下陆地工作的)比例将陆续增高,那么他们该如何就业呢?
二、为方便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可考虑开设的课程
鉴于以上几种情况,为方便这些学生陆上就业,也为把学了几年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认为在保证学习考证课时,应该再开设几门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相关陆上专业的考试或选修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货物代理》、《船舶代理》、《船舶检验》、《轮机修理》、《轮机安装与调试》、《精通焊工》、《精通车工》、《机务管理常识》《船舶供应》并安排参加劳动局举办的车工、焊工等技术等级的相应考试,要求毕业生至少考出4级车工、焊工等证书。
三、增开新课程后,学生增加的就业岗位及其待遇分析
有了这些新课程,再加上考证课,学生择业的机会就多了,就业面就广了。愿意考证(干部船员证书)的可以到船上去做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等,不愿意考证的可以去船厂或航修队做焊工、车工和机械修理工,去船厂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也可以去船务公司做机务主管、机务经理等, 还可以去做船代、货代、船供等,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某些专业还可以继续考试晋升为工程师、验船师,PSCO等。
要说起经济收入,即使去船厂做个焊工、车工、修理工,每月也在4000元左右,如果能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月薪要在6000—8000元左右,当然如果做机务经理即使是一般的个体公司月薪也在10000元左右,如果能做验船师,或者PSCO将会更好。
至于做船代、货代、船供等即使做个职员月薪3000—5000不等,要是自己开个船代、货代或船供公司,自己做老板,那收入更是相当可观。
四、新开课程在师资方面的投入
从师资方面来讲,凡航海类院校,可以胜任新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学校基本就有的,如来有航海资历的船长、轮机长,以及焊工、车工、物流、货运等教师,而主要实训教学设备也是齐全,如轮机实训设备、电气实训设备,钳工实训设备等等,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取或编写有关教材,适当补充实训设备,开拓相应用人单位(可参考船舶电气陆上专业的有关用人单位)。
五、结论
诚如上述情况,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上船做震撼大海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收入高、游世界,扬国威,还可以在陆地做工人、工程师、验船师、PSCO,做职员、老板,收入稳定,照顾老人照顾家等忠孝两全的有用人才。这样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招生就会变得可挑可选了。
所以为增大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机会,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开设几门与船舶相关的考试或选修课,是大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跃文,船舶管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2014.6重任)
9.延边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主要课程: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食品工学、发酵工程。主要实验: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
・就业前景: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等。成绩优异者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
专业分析
1).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
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
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
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
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2).劣势
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
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
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
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
3).机遇
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
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
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
4).挑战
相对口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
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
出路
1.出国
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
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
2.读研
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
读研选择余地打,可以转向很多相关领域,如生物,制药,食品等;保研几率比较大,且各学校,各科研院所交叉保送机会很大
读研如选择生命科学类,则向理科研究方向发展,一般会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如继续本专业或转向发酵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等,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3.找工作
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未来雇主
相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工程、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等
相关公司: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市百赛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
生物的热门: 热门方向
10.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篇十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也能在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开发、研究、应用管理、设备调测与维护以及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关于电子通信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若干意见
前言
首先请各位体谅我用我们伟大的惯用的方式来命名我的题目。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怪只能怪我们伟大的要把大学搞成平民教育。若干年后,如果想到工地上搬几块砖头,除了有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有张大学本科文凭。当然目前形势也没那么严重,据我们伟大的统计,大学毕业生平均只要投出去份简历,就可以得到次的面试机会,个工作机会。份而已!
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也算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只要你自己肯屈就,找工作也不算太难。难就难在找个好工作。我的很多同学的第一份工作都干不了半年就歇工在家复习考研了。因此你的第一份工作对你的整个职业发展影响很大,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请记住这句话,千万不要相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否则你会遗憾终身。他们要的仅仅是就业率,好去骗那些对大学怀着无比仰慕的高中生们。因此主要描述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可能会遇到的几个难题,以及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方向,为这些正在为工作奔波的学生做一些参考。若干年后,如果文章中有几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字让你受用的话,本人就无比欣慰了。
职业选择
中国是一个靠人情来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如果你有一个有钱或者有权的老爸,那么恭喜你,你的人生不会那么辛苦。你就沿着你老爸给你安排的人生之路走好了,没错的。你大可直接关闭网页,下面的内容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很有骨气,执意要靠你自己实力的话,请继续往下看。
要不要专业对口
很多人找工作会遇到一个问题:专业对不对口。这个问题的前提应该是你适不适合这个专业。我个人认为没有对不对口的专业,只有对不对口的人。如果你本身就不适合这个专业,就根本没有必要追究这个问题了。我遇到很多做软件开发的以前大学是物理、机械甚至是金融专业的。他们现在依然是很出色的程序员。
如果你觉得专业还是比较适合你自己,你也对你的专业非常有兴趣,我觉得专业对口非常重
要。到工作后,你会发现大学的时间没有白费。从理财角度讲,这是你从读大学就开始的一项投资,回报自然要快一些。如果觉得专业不适合你,也不是很有兴趣,千万不要勉强。赶快转型,还来得及。过几年再转的话付出的成本太高了。
总之,兴趣是第一位的,不然你会工作得很没劲。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把这一点看得很重,因为只有你热爱这份事业才能把它做的最好。
要不要搞技术
和你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很多种,搞技术只是其中之一。你在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首先要认清自己,到底适合干哪种职业。其中人的性格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性格内向,喜静,坚毅的人适合搞技术类工作。性格外向,好动,爱结交朋友的人适合做行政、销售之类的工作。
本人有个同事坐下来写行代码就要起身出来走动的哪种。平时爱吹牛,经常爱吹嘘他多少多少牛。其实他的代码写出来没有人能看懂。倒不是说他写的有多深奥,而是他代码里的逻辑很少有人理解,而且还很少有注释。所以此人被我们周围的人鄙视的一塌糊涂。后来他终于无法忍受我们眼球中白色的那部分,他跳槽了,去了一家知名外企做。这下他吹牛的特长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在客户面前把自己的产品吹上了天,那些客户都被唬得半信半疑。
所以说一个人很难静下心来专研技术的人是很难搞好技术的。在选择职业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究竟适合干哪类工作。
职业分类
其实电子通信专业属于跨多个专业领域的一个专业,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甚至机械等等。这点我相信在大学里的专业课体现的很明显。据我了解,电子通信类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业大致有这几个方向:射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以及测试工程师。当然我这里指得是搞研发。
射频工程师
做射频一般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的我不是很了解,这里只说有源的。射频工程师主要工作就是做和通信相关的模拟电路设计与调试。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是模拟电路射频工程师一般很难精通整个射频领域,一般工作个-年都只能精通一个或几个部分。比如锁相环、模拟滤波器、功放、低噪放等等。射频是一门比较难学也难精的学科,一般的工程师年很难成才,不像做软件年说不定就成牛人了。当然射频工程师也是一个比较稀缺的人才,待遇也算是相对其他几个职业最高的。
必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路、高频电子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硬件工程师
和射频工程师有点类似,硬件工程师主要做硬件原理图、图设计和硬件电路的调试。唯一的不同是他主要是数字电路方面的设计。应该说硬件工程对整个系统的了解应该更全面更具体一点。由于现在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都被集成在芯片中。工程师们只需看看芯片的,按照上面的经典电路连好线就可以了。用我同事的一句话说:搞硬件就是连连看,尤其是画板。当然只是一句调侃,但是只会连连看是远远不够的。好的硬件工程师不应该只了解这些芯片的功能,而是应该深钻这些原理性的东西。正如我所说的,毕业生在进入这个岗位之后很容易便能上手,但是如果不认真钻研,很容易只停留在连连看的水平。
必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顾名思义就是编写软件代码的民工,中文俗称程序员,英文俗称。软件行业算是百花齐放,编程语言多如牛毛,比较常见的有、、、等。语言种类虽繁多,编程语法各不相同,但编程的原理和精髓还是相通的。我认为这么多门编程语言中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精髓的语言。很多学生在大学里总是爱追求流行语言,包括我自己。有一段网页制作特别热,就去研究。过了一段时间又被人炒起来,就去看、、。殊不知语言是永远都学不完的,但是编程思想只有一种。所以一般的软件工程师都会精通门语言,这些已经足够他们吃变天下了。
除了有语言的分类外,还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内容分工进行分类:有做应用程序编程的,数据库编程的,网络编程的,驱动程序编程的。根据应用软件平台的不同分为:软件编程和软件编程。另外,由于嵌入式产品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又诞生了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可以说软件工程师算是这么多职业里面分类最多的,目前从业的人数也是最多的。你可知在中关村随便扔一块砖头,就能砸到三个程序员?
必修课程: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测试工程师
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可以说是在找茬,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找产品的茬。当然这是通俗的说法,在测试领域有其一套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我认为测试工程师应该是最博学的一个职业,对能力的要求也最高。一般大公司的一个项目里面测试人员比开发人员还要多,待遇普遍也高于开发人员。小公司里面一般不大重视测试,因为在产品周期中加入测试阶段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成本,测试阶段常常草草了事。往往真理却是:不经过严格测试阶段,产品可靠性所带来的损失和后期维护成本远远超过了前期测试成本。所以做测试一定要去大公司。
测试也分很多种,有做软件测试的、有做系统测试的。做软件测试必须也要会软件编程,需要用它做测试用例。还要学会使用各种测试工具。
11.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十一
【摘要】基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工程监理专业力求改革,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工程监理应用型人才,使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成为学生就业的直通车。本文着重介绍了我校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并对如何深层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 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 工程监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3-02
一、校企合作在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运用的源动力
(一)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及其对工程监理人才高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专业知识强、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成为建筑业工程监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建筑人才市场极其紧缺的是经学校培养后可以快速上岗的毕业生,即应用型人才,不需要经企业再进一步培训方能上岗的毕业生。工程监理工作重视实务能力及实践技术水平,所以,以校企合作促进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工作事不宜迟。
(二)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和毕业生之间不存在直接性联系
当前,多数高职学校忽视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完成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价值,仅仅将其设置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由此比较被动,继而处于学完学校课程,应付好考试以获取毕业证的目标状态里。所以,就出现了学校不断申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作用,而学生则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再者因为时间上和实习工作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选题过于陈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及理论与实际价值不足等等。
二、工程监理专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的应用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联合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一)毕业设计的前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每周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小组阶段情况汇报,对校内指导教师集中一定时间对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然后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并及时处理。
(二)毕业设计的后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集中两周时间返校一次,进行毕业设计的修改工作及完善工作,加强知识理论的连贯性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最后一周,由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交叉批阅,并与校外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公开答辩活动,最终的成绩以学生的阶段成绩、最后成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成效
(一)题源多种多样,改善了以往多人一题的状况
在以往进行的毕业设计题目中,往往是教师给出一个大题目,更改设计条件得到小题目,划分给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按照相同结构布置,固定设计模板,机械地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采用统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或计算,也会因此出现同样的错误。校企合作后设计题目由企业负责,采用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或正在建工程项目为题,充分保证了学生设计题目来源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独立解读建筑图纸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
(二)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对企业实例工程项目的监理,跟随工程进度深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得到了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的训练,实现了项目团队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显著增强。在企业里,学生能接触大量的工程实际,高级监理工程师人员在项目监理方面好的做法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这些经验和方法从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来,切实可行,是书本上很难全面解释,更是学校导师无法给予学生的实践财富。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真正得到了监理工程师素质培养。
(三)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师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建设发展校外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做法,既能弥补高校教师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遗憾,又能避免企业仅凭经验而不考虑其原理的盲目做法,对学生起到了双向补充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纽带作用,还可更好地发现和避免工程建设上的失误,增强双方专家的沟通,搭建学科研究平台,共同探讨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攻关课题,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功能。
四、深层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的利益不容忽视,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多是学校主动,企业相对被动。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方思考的角度比较主观,急于求成,忽视了企业的立场及利益。因此,在双方达成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求与企业利益有关的联结点,深层挖掘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潜力,保证实现校企双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首先,打破工程监理毕业设计(论文)中单个项目的合作模式,达成项目组的合作模式;其次,打破与单个企业的合作模式,达成企业群的合作模式;最后,打破单一化毕业设计(论文)的合作模式,达成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的双赢合作模式。
(二)积极创新校企管理制度,以促进合作顺利进行
校方要积极打破陈旧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向制度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管理制度,构建一系列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并进行逐步完善,从而使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校企合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
(三)政府部门应对校企合作模式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效应、就业量,政府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重视程度应提升至社会稳定因素的高度,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实现长久合作的目标。涉及到高职学生就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环节时,政府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举办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讨论活动,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这种活动的宣传发动、予以专业性的指导,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同时大力扶持,逐步健全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充分的肯定及奖励,并为企业提供一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具有实际价值与作用的实战演练。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为建筑工程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的手段,是提升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术能力重要的前提条件,效能优良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减少就业上岗培训时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荣华,项东升.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40—141.
[2]李继睿,李玉珍,肖怀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化工,2009,36(05):229-232.
[3]徐东升,马亚军,王爱民.以就业为导向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19):21-21.
12.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 篇十二
面对我国规模空前的建设市场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应用型专业,如何更好的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一直是近年来我们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1,2,3]。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育部曾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而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就业竞争能力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专业人士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现在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从1990年前的1个班发展到1999年扩招后7个班到目前的10个班左右,人数由30人~40人发展到320人左右,就业压力明显增加。针对目前的市场经济及结合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能够在较强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发展的潜质,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4],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以培养“就业零适应期”为学生终期目标的系列改革与实践,目的即为使我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从业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2 基于“就业零适应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面向就业市场,强化实践环节和工程训练,构建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应用型工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围绕人才培养,促进产学密切结合,建设一批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完善校内情景模拟、校外顶岗锻炼的二元实践机制,建立校企相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内外名企业、大企业、著名的培训服务机构等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有针对性定单式培养人才;努力实现由以校内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向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转变,打破脱离社会的单一培养模式;基于上述宗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修订10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3+1”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执行,即三年的学校教学,一年的社会实践,并建立相应的课程置换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土木行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在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行管理一线的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宽专业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同时体现不同方向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规定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课程体系是由各种可变的组合模块组成的,基本的课程模块使大专业的基础保持相对稳定性,专门化课程模块视其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动态调整。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而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它的作用和功能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能否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实践教学是否完善和是否有特色。把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相结合。
3)注重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可靠的基地,也为我们的学生尽早的适应社会,在学校中真正的使学生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到工程技术人员的真正转变,做到毕业时每个同学都能在工作岗位中尽快的适应,缩短就业适应期,为其将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其在社会的竞争中增加实力。现在我们已经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公司、北京京兴国际工程管理公司、沈阳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牡丹江等城市的建筑公司、设计院及监理公司等合作签订了实习基地30余个。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并以其为载体,加快在新的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按照课程服务专业,按照“公共平台课通用、专业平台课够用、专业方向模块课管用、全校选修课实用”的要求,优化重组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探索“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方式。组织进行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土力学地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结构力学》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校级精品课程,并建成了《钢结构》校级优秀课程。同时围绕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下开展多项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立项,为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零适应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完善的理论基础。
5)把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其掌握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同时加大对外服务、加大实验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加强一级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和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设计研究所的基础建设,并在土力学等试验室进行资质认证,设立开放性实验室,拓展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早接触产业(行业),积累实践经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多方位地开展科技创新、设计和工程管理及概预算等工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完善自我,提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校内环境。使学生参与到真正科研和对外服务项目中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拓展更宽阔的空间。
6)确立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目标。在同学参与教学、科研、服务及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各种资格认证的需求,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工程人员。加强与省建设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合作,继续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提前进行岗位培训,现在每年我们都培养一批有预算资格的造价员,使学生一进入单位就能开始相关的工作,不必再去实习一段时间,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能力及就业竞争的砝码。
7)为了保证我们“就业零适应期”的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加强创新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重点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讲授工程技术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经科学分析后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大力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创新团队。在专业建设中应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因此对我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相应的措施。首先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使我们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其次是对缺乏实践锻炼和没有接触工程实际的教师按计划分批分阶段的进行现场实践锻炼,这样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再次我们对教学一线的教师增强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意识,并且定期组织一定教学比赛和学术报告、教学研讨,认真研究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提高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建立起一支具有广阔的创新能力、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3 结语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零适应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借鉴国内外各大学的培养模式下提出的适应我们学校学生特色的新的模式,是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开拓了学生视野,缩短了学生参加工作的磨合期,增强了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此项研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摘要:结合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零适应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在新形势下的专业改革措施,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社会综合型应用人才提供指导。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零适应期,培养模式,工程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突出大工程观彰显应用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5):31-34.
[2]王兴国,苏幼坡,徐建新.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4):126-128.
[3]林峰,顾祥林,何敏娟.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6):26-30.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率】推荐阅读: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07-07
生物技术专业拟就业学生情况一览10-30
生物工程专业求职自荐信09-13
电气工程专业就业方向08-28
轮机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1-08
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06-1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趋势分析报告08-09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08-08
信息工程系各专业就业方向信息报告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