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2024-09-17

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共20篇)

1.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一

一、课程设计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功能要求:

(1)录入编目:新书录入,办理借书证(补办),销毁借书证;

(2)借书还书:借书(续借),还书,馆际互借;

(3)查询统计:图书检索(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过期未还者,某人借书情况

(4)系统设置:权限,口令,重登录。

二、课程设计内容

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有效的存取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

1.主要内容

1)数据库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选择局部应用

逐一设计分E-R图

消除冲突,合并分E-R图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基本E-R图

(2)逻辑结构设计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关系模型的优化

2)软件设计

(1)熟悉高级语言使用环境

(2)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环境

(3)设计数据库(表及其关系)

(4)针对局部应用设计应用程序

(5)完成所要求的主要功能

三、课程设计要求

1、做好文档

本课程设计文档要求是:

(1)调试记录: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要做记录,并说明解决的方法。如果未解决,要记录问题的现象。

(2)程序清单:它包括数据结构和文本文件,程序要带注释。

2、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不少于2000字。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打印上交,并提交可运行的软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上传到公共磁盘文件夹中,请严格按要求完成,格式不合格,课程设计成绩做不及格处理,请大家重视。

2、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设计过程和报告综合评定得出,此部分占70%。出勤情况占30%。

2.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二

在网络飞速发展和海量数据日新月异的时代,数据的丢失和被篡改都随时可能发生,这样意味着大量关键信息的丢失,最终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对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高职的数据库教育中始终贯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念,以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措施,将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变成生动有趣且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

2 课程设置

2.1企业调研

在信管专业的ERP方向对数据库维护方面所涉及的一种岗位叫ERP维护工程师,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维护后台数据库的正常运转,对于异常情况要对数据进行修补,平时要做好及时地备份,关键时刻进行数据的恢复。专业的ERP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的供应链这一块,所涉及的信息主要是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库存订单等方面的内容。

2.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整个ERP方向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是绝对的中坚力量。数据库课程,他们直接关系到ERP的系统部署的实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和了解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学习物料和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需要了解ERP原理及应用,因为据此就能熟悉整个ERP软件的运作流程,对于数据库知识的展开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2.3课程目标

整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对象创建和管理及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具备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最终具备良好的信息录入、分析和处理的素质。

2.4课程设计理念

当完成前序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后,这门课程将作为支撑性的角色登场。在教学中,课程主要采用的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结合一个完整案例项目,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 课程内容

3.1岗位所涉及知识内容

针对的岗位ERP维护工程师,他们维护的数据就是ERP后台数据,就此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安装与安全性管理、数据库的管理、数据表的管理、查询、视图与索引、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等。在内容的选取上采用了与ERP直接相关的进销存管理数据库。由于这个数据库直接与制造业的供应链相关,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直接面向工作过程。

3.2课程的设置

这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是结合案例和项目驱动的方式,在学时上大致把重点放在了表的维护与查询上面,分别分配了20个学时。安装与数据库的维护及视图都属于相对简单的内容,只分配了4个学时,由于对编程的要求也不高,所以编程方向也只分配了4个学时。对于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学生重视的知识点和代码也记录在了文本中,并以截图的形式发给了学生,如果有课堂练习也会一并体现在截图中。

4 课程设计

4.1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重点强调的就是技能训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要靠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1案例教学法,以完整的案例去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到维护的过程;接着采用了;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的案例划分成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去学习,已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模块化的学习,将知识点吃透。当学生学习完所有的子任务时也就掌握了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学习,最后通过互设障碍进行检验成果。对于理论知识主要采用;3启发引导式的教学,设问,搜集问题,讲解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2学习方法

针对这门课实践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学习讲究的是多做多练,因此采用的是全机房的教学环境,集教、学、问、做于一体,学生在这个环境里有更多练习和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老师也有更多与学生沟通和了解学生的机会。事实证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确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数据库的枯燥,就采用了分组实验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组自己去设计感兴趣的小数据库作为练习数据库(如学生喜欢淘宝购物,就让学生设计一个简易版的购物平台数据库。学生喜欢微信、QQ,就可以去设计一个简易版的通讯平台数据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论

整门课程在特色上,就是总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找与ERP直接相关的数据库作为教学数据库,让学生提前与工作对接;实施中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自己去设计感兴趣的小数据库,作为练习数据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通过互设障碍,让学生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以数据库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为背景,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以信管专业ERP方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与改进的措施。

3.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三

关键词:课程整合;目标;教师角色;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可以概括为: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技能,良好的信息道德、伦理与情感、意志。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协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角色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角色的一个质的转变。教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首先,帮助学生选定基于网络环境下合适的学习目标;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最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网络教学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去,积极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去。

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及探索中的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生动、开放的课程。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教师的要求

目前,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缺乏认识;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较低;信息化教学资源溃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混淆了师生的地位。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1.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里之所以要强调建构主义理论,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当然,在整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中,还要运用到多种教育理论,包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视听教育理论等等,教师只有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更科学有序地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才能总结经验,向纵深推广。

2.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师建设信息资源的要求。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课程资源内涵的认识,除了依赖于教科书等书面材料资源外,教师应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已有的资源。

(2)对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造。尝试从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出发进行设计,并权衡、比较各种资源利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使之更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3)资源应加以回收,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再次运用或提供给其他教师利用。总之,建设课程资源要树立:“动态、开放”的建设观,不断地修改、更新、交流、共享,力求教师用起来感到方便快捷,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

4.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

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经典的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下表简要描述了经典CAI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

5.教师营造新型教学环境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001年以来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明确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正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自身提出的新挑战,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景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师的新要求[J].甘肃科技纵横,2009,(1).

[2]李青海,侯霞.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教师的能力标准[J].中小学电教,2009,(9).

4.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四

一、选题

选题原则是数据结构算法实现及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可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也可自选(自选题必须通过任课教师认可)。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在数据结构的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及应用、算法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加深对数据结构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下列题目每个同学的课设任务按下式确定:

每个同学完成两个题目,其中题1(哈夫曼树应用)每个同学必做,其它任选一题。

1.哈夫曼树应用

功能:

(1)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将已在内存中的哈夫曼树以直观的方式(比如树)显示在终端上;

(2)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tmTree中读入),对文件ToBeTran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中,并输出结果,将文件CodeFile以紧凑格式先是在终端上,每行50个代码。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编码文件写入文件CodePrint中。

(3)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中,并输出结果。分步实施:

1)初步完成总体设计,搭好框架,确定人机对话的界面,确定函数个数;

2)完成最低要求:完成功能1;

3)进一步要求:完成功能2和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扩充系统功能。

要求:1)界面友好,函数功能要划分好

2)总体设计应画一流程图

3)程序要加必要的注释

4)要提供程序测试方案

5)程序一定要经得起测试,宁可功能少一些,也要能运行起来,不能运行的程序是没有价值的。

2.运动会分数统计

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m<=20,n<=20)功能要求:

1)可以输入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

2)能统计各学校总分,3)可以按学校编号或名称、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

4)可以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以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三或前五名的学校。

5)数据存入文件并能随时查询

6)规定:输入数据形式和范围:可以输入学校的名称,运动项目的名称

输出形式:有合理的提示,各学校分数为整形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运动会的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的数据读写方法等相关内容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书上,请自学解决)请在最后的上交资料中指

明你用到的存储结构;

测试数据:要求使用

1、全部合法数据;

2、整体非法数据;

3、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3.飞机订票系统

任务:通过此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录入:

可以录入航班情况(数据可以存储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数据结构、具体数据自定)

查询:

可以查询某个航线的情况(如,输入航班号,查询起降时间,起飞抵达城市,航班票价,票价折扣,确定航班是否满仓);

可以输入起飞抵达城市,查询飞机航班情况;

订票:(订票情况可以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结构自己设定)

可以订票,如果该航班已经无票,可以提供相关可选择航班;

退票: 可退票,退票后修改相关数据文件;

客户资料有姓名,证件号,订票数量及航班情况,订单要有编号。

修改航班信息:

当航班信息改变可以修改航班数据文件

要求:

根据以上功能说明,设计航班信息,订票信息的存储结构,设计程序完成功能;

4.宿舍管理查询软件

1)任务:为宿舍管理人员编写一个宿舍管理查询软件, 程序设计要求:

A.采用交互工作方式

B.建立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按关键字(姓名、学号、房号)进行排序(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等任选一种)

2)查询菜单:(用二分查找实现以下操作)

A.按姓名查询

B.按学号查询

C.按房号查询

3)打印任一查询结果(可以连续操作)

5.校园导航问题

设计要求:设计你的学校的平面图,至少包括10个以上的场所,每两个场所间可以有不同的路,且路长也可能不同,找出从任意场所到达另一场所的最佳路径(最短路径)。

6.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设计要求:针对计算机系本科课程,根据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如离散数学应在数据结构之前开设)制定课程安排计划,并满足各学期课程数目大致相同。

7.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主要分为两大功能:

1)图书管理(增加图书、查询图书、删除图书、图书借阅、还书);

2)会员管理(增加会员、查询会员、删除会员、借书信息);

8.学生成绩管理

实现功能:输入、输出、插入、删除、查找、追加、读入、显示、保存、拷贝、排序、索引、分类合计、退出。

9.散列表的设计与实现

【问题描述】

设计散列表实现电话号码查找系统。

【基本要求】

1)设每个记录有下列数据项:电话号码、用户名、地址;

2)从键盘输入各记录,分别以电话号码和用户名为关键字建立散列表;

3)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冲突;

4)查找并显示给定电话号码的记录;

5)查找并显示给定用户名的记录。

【进一步完成内容】

1)系统功能的完善;

2)设计不同的散列函数,比较冲突率;

3)在散列函数确定的前提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处理冲突的方法,考察平均查找长度的变化。

10.简易文本编辑器

要求:

1)具有图形菜单界面;

2)查找,替换(等长,不等长),插入(插串,文本块的插入)、块移动(行块,列块移动),删除

3)可正确存盘、取盘;

4)正确显示总行数。

11.二叉树的中序、前序、后序的递归、非递归遍历算法,层次序的非递归遍历算法的实现,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要求:遍历的内容应是千姿百态的。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的实现。以及树的前序、后序的递归、非递归遍历算法,层次序的非递归遍历算法的实现,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要求:遍历的内容应是千姿百态的。

12.排序综合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2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要求:

1)至少采用三种方法实现上述问题求解(提示,可采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并把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不同的文件中。

2)统计每一种排序方法的性能(以上机运行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为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两种较快的方法。

3)如果采用4种或4种以上的方法者,可适当加分。

1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现有学生成绩信息文件1(1.txt),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语文数学英语

张明明01677882

李成友02789188

张辉灿03688256

王露04564577

陈东明05673847

….......…

学生成绩信息文件2(2.txt),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语文数学英语

陈果31576882

李华明32889068

张明东33484256

李明国34504587

陈道亮35475877

….......…

试编写一管理系统,要求如下:

1)实现对两个文件数据进行合并,生成新文件3.txt

2)抽取出三科成绩中有补考的学生并保存在一个新文件4.txt

3)合并后的文件3.txt中的数据按总分降序排序(至少采用两种排序方法实现)

4)输入一个学生姓名后,能查找到此学生的信息并输出结果(至少采用两种查找方法实现)

5)要求使用结构体,链或数组等实现上述要求.6)采用多种方法且算法正确者,可适当加分.14.图的遍历的实现

要求:

1)先任意创建一个图;

2)图的DFS,BFS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实现

3)要求用有向图和无向图分别实现

4)要求用邻接矩阵、邻接表多种结构存储实现

15.树的应用

要求:实现树与二叉树的转换的实现。以及树的前序、后序的递归、非递归算法,层次序的非递归算法的实现,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16.文本文件单词的检索与计数

设计要求与分析:

要求编程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每个单词不包含空格且不跨行,单词由字符序列构成且区分大小写;统计给定单词在文本文件中出现的总次数;检索输出某个单词出现在文本中的行号、在该行中出现的次数以及位置。该设计要求可分为三个部分实现:其一,建立文本文件,文件名由用户用键盘输入;其二,给定单词的计数,输入一个不含空格的单词,统计输出该单词在文本中的出现次数;其三,检索给定单词,输入一个单词,检索并输出该单词所在的行号、该行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在该行中的相应位置。

(1).建立文本文件

(2)给定单词的计数

(3)检索单词出现在文本文件中的行号、次数及其位置

(4)主控菜单程序的结构

① 头文件包含

② 菜单选项包含建立文件、单词定位、单词计数、退出程序

③ 选择1-4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他字符为非法。

17.任意长的整数加法

问题描述:设计一个程序实现两个任意长的整数的求和运算。

基本要求:利用双向循环链表,设计一个实现任意长的整数进行加法运算的演示程序。要求输入和输出每四位一组,组间用逗号隔开。如:1,0000,0000,0000,0000。

18.串的查找和替换

问题描述:打开一篇英文文章,在该文章中找出所有给定的单词,然后对所有给定的单词替换为另外一个单词,再存盘。

19.客户消费积分管理系统

问题描述:针对客户的消费情况,进行客户管理,根据客户的消费积分对客户实行不同程度的打折优惠。基本要求:

1.采用一定的存储结构进行客户信息的存储;

2.对客户的信息可以进行修改、删除、添加;

3.能够根据消费情况进行客户积分的计算;

4.根据积分情况实行不同程度的打折优惠;

20.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

问题描述:针对某一种行业的库房的产品进销存情况进行管理。

基本要求:

1.采用一定的存储结构对库房的货品及其数量进行分类管理;

2.可以进行产品类的添加、产品的添加、产品数量的添加;

3.能够查询库房每种产品的总量、进货日期、销出数量、销售时间等;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 每人必须独立规定的任务。

 课余时间完成源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等文档书写工作,上机时间只能做调试工作。

 上机时带上源程序、数据结构教材、C语言教材或C++教材。

最后一天收集课程设计报告等文档资料,并进行面试。发现课程设计基本雷同,一律不及格。学生应提交的资料:

 纸质的课程设计报告1份;

课程设计心得1份纸质文档(1~2页);

源程序(电子文档)

将源程序、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心得的电子文档按规定的文件名称和格式放在自己学号所建的文件夹下,并拷贝到指导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

三、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通过程序实现、总结报告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考评,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考核标准包括:

 答辩情况: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表达能力。(20%)

 程序实现的正确性,包括程序整体结构是否合理、编程风格是否规范等。(30%)

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30%)

 课程设计报告(含课程设计心得)。

5.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五

为提高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参赛作品质量,提高建设和使用的效率,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共享,制订如下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参赛作品围绕大学数学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群,基本内容包括:微课程视频,配套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以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注:学校名称、个人基本情况应在教学设计表格中填写清楚,并在提交素材时加以注明,但切忌出现在视频、课件及相关辅助材料中。

二、技术规范

1.微课程视频

1)建议时长范围:10~20分钟

2)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3)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尽量不超过200M; 4)音频要求清晰,无其他杂音或噪音;

5)如有字幕文件,应单独上传(不得与视频合并),要求srt格式; 6)拍摄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得体,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7)视频文件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学校名称、教师姓名。2.多媒体教学课件

1)如微课程视频中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则必须同时提供该课件的电子文档,要求ppt(或pptx)或pdf格式;

2)ppt(或pptx)或pdf模板应朴素、大方,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建议采用附件中所提供模板; 3)如微课程视频全程使用板书,无多媒体教学课件,亦应提供所讲授内容的电子文档(即教案),要求doc(或docx)格式; 4)课件名称应与视频名称保持一致。3.教学辅助材料

1)包含微课程视频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试题等资源,应单独分别提交;

2)动画要求swf格式; 3)视频要求mp4格式;

4)习题、试题等文档要求doc(或docx)格式;

5)辅助材料名称应包含:知识点名称、辅助材料类型、学校名称、教师姓名。

三、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李晓秋:010-58582360

lixq@hep.com.cn 杨

6.设计报告及测试数据要求 篇六

• • • • 报告正文:手写B5或16开稿纸;图表数据可打印附上; 首页要有训练日志(每天做了哪些工作)系统原理框图必须用VISIO软件绘制;

报告正文应包含以下几部分:训练概况,包括目的、内容等;设计原理、系统原理框图、电路原理图、仿真图、程序流程图及调试过程等。并总结专业综合训练的心得与体会。实验数据分析包括:

– 绘制出LED驱动电流为30mA、35mA、40mA、45mA、50mA系统的调制特性曲线;分析实验数据,给出相应的结论;(反射型)特别注意位移为0mm时,仪器的输出光强值。

– 将探头与反射体距离固定在光强最大处,调节LED驱动电流(步长约1mA)绘制LED的P-I特性曲线;(反射光强与驱动电流的关系)

– 绘制出LED驱动电流为40mA系统的调制特性曲线;分析实验数据,给出相应的结论;(对射型)– 由实验数据论证仪器精度等技术参数(包括位移测量范围,测量精度,仪器分辨率,重复性等),给出误差分析,并能提出改进意见; 注:要求所有实验数据都用Excel或origin等软件进行处理,生成曲线图表。

每组测试数据可以一样,但内容不得雷同,否则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7.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七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直是颇为争议的事情, 有些教师认为艺术类课程评价多是教师的主观评判, 夹杂个人的感情 (个人喜恶) 因素, 很难有一个标准;有些教师认为艺术类课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作品成为可以拷贝的复制品, 而不再是每个人的独立创作和思考。但作为一所艺术设计学院, 培养的是设计师, 学生最终要走向各类设计行业的工作岗位, 解决各类设计问题。现根据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 依据课程的特点, 将课程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 设计标准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提出严格的课程评价要求, 以下为制订课程考核标准中的一些探索。

一、课程考核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标准之初,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的属性和特点, 以及课程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型和设计类型课程, 其中理论讲授型课程大多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期末考核) ”的形式进行课程评价, 即除在过程中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和平时作业完成质量的同时, 期末还有一次综合考评的试卷 (或根据理论讲授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类题目的考核) ;设计类型课程大多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方式, 即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采用所有过程作业的完成和表现情况+平常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形式。

这两种方式的侧重各有不同, 对作业、练习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全过程考核的课程, 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训练和考核, 教师根据不同课题 (项目) , 设计考核内容和要求, 布置不同的课题作业, 且每次作业的综合性和完整性相对较高, 课程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是通过不断的课题 (项目) 作业练习来实现的;“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期末考核) ”的课程, 是根据授课阶段进行作业布置和要求, 学生在阶段练习过程中一步步的强化知识 (技能) 的学习, 学期末再通过一次综合性的设计项目进行整体 (知识) 技能的考核评价。

二、课程考核标准的框架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 将课程考核标准设计为两种形式

(一) 全过程考核课程考核标准框架设计

“全过程考核”标准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品 (作业) 提交、第二部分作品 (作业) 完成情况、第三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三部分分别根据权重的不同进行赋分, 总成绩为100分。

第一部分作品 (作业) 提交, 主要考核作品提交时间 (是否逾期) , 作品整洁程度, 作品创作构思、主题等描述是否清晰等方面 (尽快能清晰的提出考核点和要求) ;

第二部分作品 (作业) 完成情况, 主要是将课程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后, 确定4—5个阶段作业 (或综合设计类作品) , 将考核技能 (知识点) 赋予设计之中。同时明确每个阶段作业的考核要求, 如作品素材的获取、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中是否体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等;

第三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主要是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进行扣分规定;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要求与描述, 根据表现加、减分 (如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能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勤奋、努力, 有明显的进步, 善于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描述) ;

此方案主要是针对设计作品考核的课程, 通过学生的过程作品进行阶段评价 (或每次作业综合评价) , 最后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考核。

(二) “过程考核+结果 (期末) ”考核标准框架设计

“过程考核+结果 (期末) ”考核标准设计主要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品部分、第二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二部分分别根据权重的不同进行赋分, 总成绩为100分。

第一部分作品 (此处为期末综合设计作品) , 分为三个考核指标, 一是作品完成情况, 二是作品品质、作品的创造性及实践应用能力, 三是作品的提交。其中作品完成情况主要考核作品完成程度、作品创作构思、主题描述等;作品品质、作品的创造性及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将课程学习目标赋予综合课题设计之中, 明确具体考核要求, 如作品素材的获取、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中是否体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等;作品提交主要考核作品画面是否整洁、干净, 是否按时提交等方面;

第二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分为三个考核指标, 一是上课出勤情况, 二是课堂表现, 三是平常作业完成情况。其中第一、二点主要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进行扣分规定, 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要求与描述, 根据表现加、减分 (如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能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勤奋、努力, 有明显的进步, 善于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描述) ;第三点平常作业完成情况, 主要是通过设计阶段性作业, 将考核技能 (知识点) 要求赋予设计作业之中, 通过阶段训练, 对每次作业考核提出不同要求, 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作品具体要求等进行考核。

此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标准, 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占一定比例的课程, 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表现和平时课堂表现等情况, 结合学期末课程综合考试 (考试形式可为报告、论文、设计作品、综合试卷等) , 对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考核。

三、考核内容的设计

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必须要清晰的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与作用, 根据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描述, 安排科学的课程授课计划, 将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融入课程授课计划、课程作业等教学环节和活动之中,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融讲授、实践项目操作、设计项目训练、调研等等形式为一体, 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 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 将课程所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 要达到的能力, 以及具备的素质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要求。

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为例, 在明确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后, 通过设计三个项目单元的训练,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如“形态及形式感研究单元”的考核目标要求:首先是说明本单元设计若干课题, 课题设置考虑到对于不同形态对象的研究表达, 使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法则, 探索不同的形式感表达, 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其次是对每个课题的设计要求, 如画面的完整性, 构图有无新意, 形式感及制作感, 是否熟练掌握并运用造型的基本法则, 形态表现的充分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制定细致的评价标准。

四、考核方案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课程, 对于课程考核标准制订的是否科学、合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设计合理、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 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的课堂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2.课程考核标准重要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较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和技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考核内容注重了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吸收再创造, 重点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内容设计的多样化。既注重个人独立思考与技术创新, 又注重综合制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

5.课程成绩的总体评定把期末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 平时作业质量, 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也是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

6.制定的课程考核标准, 能体现以考 (评) 促学,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 适应教学模式, 对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素质体现全面评价。

以上, 仅是个人对艺术类课程考核评价设计的一点粗略认识。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实践中, 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 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 (修订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L·W·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八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根据对广州、深圳等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较高的省市和地区的就业要求分析,对数据库技术的熟悉和掌握,排在众多计算机专业技能要求的前列。因此,我们根据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对广州、深圳和本地对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需求分析,选择了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软件作为数据库课程的主要学习软件。该软件兼具大型数据库技术要求和易于实现等特点,非常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要求应用性强的特点。

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对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网络数据库》或者“SQL Server”软件的相关教材的分析和了解,可以看出很多教材对网络数据库软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设计为对数据库的分析和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前者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基本定义和概念、数据库的设计方法,E-R图的绘画、数据库设计步骤;后者主要是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对SQL Server的基本操作、T-SQL语句的使用、数据库的安全与管理上。这些内容基本是该门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数据库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由此证明,按教材编排的章节学习,会让很多同学无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作用,只能肤浅简单地学会对SQL Server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因此,我个人认为对“网络数据库”课程和SQL Server软件的学习的重点,应该着重放在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突破课程本身的限制,而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一)“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确定了以上的方向,在课程教学设计时,设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1、“理论指导实践”原则。

在涉及数据库相关理论之初,会发觉数据库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让他们明白:对数据库理论的掌握是左右今后对数据库实践的基础。但是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往往会成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绊脚石,因此,这一阶段的理论的学习,可以先挑几个与实践最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作为把握重点,如:数据库定义、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关系、E-R图的绘画等,对范式的概念和数据库设计六阶段的内容也可以先做引导,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发觉问题,从而回过头来继续学习数据库理论知识。

2、“实践提高理论”原则。

结束前期的数据库理论学习,就会进入到对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的学习使用阶段,而往往很多学生会觉得这两个阶段此时连接不上,从而导致学习完成后对数据库技术不明就里的情况,因此,这一阶段要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回头联系理论。

例如:对“三范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都无法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如果能在实践阶段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如果数据库中数据表设计时没有满足“三范式”要求,他们的操作就会造成数据冗余、删除异常等情况,就会自己想到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头再学习“三范式”的理论。此时,才能更明白“三范式”的概念和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这样的效果比慢慢解释理论的效果要好很多。

3、“尽量白话”原则。

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相关课程是有很多专业术语的,而这些术语往往又十分抽象,因此在讲解理论或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尽量白话,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抽象复杂的理论。

比如,范式的概念向来是数据库理论中最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之一,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都表现出不能理解。但是,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对于这一理论找到非常“白话”的解释:

说白了,三范式的描述虽然不尽相同,但特点都非常相似。就好比在说不要为了把你哪天(A)和哪个女孩(B)的约会记下来,就把的女孩姓名(B)、胸围(C)都放在同一张表里,即不要用ABC一张表,而应该用AB,BC两张表,以尽量避免浪费数据存储空间。因为和同一个女孩可能会约会好几次,但没必要每次都记录她的胸围。

在上课时候引用,很多同学都能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如果能在教学中尽量引用“白话”,联系实际,把复杂的概念理论简化为非常简单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

4、“综合开发”原则

众所周知,数据库技术往往要与开发工具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明白数据库技术的意义和数据库设计的整个流程。因此,在教学中,遵循“综合开发“的原则,让学生体会一个完整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流程,才能达到“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教学实践

遵循了以上指定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体把“网络数据库”学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SQL Server软件学习阶段;第二部分:网络数据库开发实训阶段。这两个阶段学习的侧重点不同,第一阶段着重于对数据库基本概念和SQL Server软件基本学习,第二阶段则着重于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过程。在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设计案例联系实际的方法

网络数据库教材通常都会采取使用同一个数据库贯穿始终的方法,但是有些教材选取的数据库虽然设计比较完善,能体现管理的流程,却与学生差距较大,因此,在学习阶段我们采用“学生管理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案例,在数据库理论学习阶段,通过上课讲解,设计出E-R图及二维表等方法,并且引用真实的学生情况、课程设置和分数等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离自己距离最近的数据库管理方法,以增加学习的兴趣。由于采用的数据库与学生的关系很密切,资料都源于实际,因此,在第一阶段中设计的课堂作业也可以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例如:使用T-SQL语句检索出自己的基本信息,查询自己的课程成绩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很有兴趣从众多记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从而掌握的基本的T-SQL语句的使用方法。

2、分组开发的方法

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基本要求是使用开发工具由头到尾由学生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在这一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组进行开发,一来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二来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但是要达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就必须结合另一课程进行综合开发,这就要求教授网络数据库的老师至少对两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这一阶段,采用提供备选数据库系统,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数据库按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进行开发,再结合软件开发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系统。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因为要自己设计数据库,这促使他们又回头去查阅“网络数据库”课程初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按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来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开发要求

为了让课堂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开发情况联系起来,我们特地到广州、深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确实了解企业对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标准,通过调研,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企业的标准和流程去要求学习,大到项目开发的步骤,小到数据库对象的命名规则、设计文档的书写,力求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要求,不进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数据库系统规范和严谨的开发过程,更缩短毕业后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期。

5、鼓励联系其他科目,最大限度发挥个性。

现在的学生喜欢个性化,在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能抹杀了这一点。开发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联系其他科目,例如photoshop图形图像设计、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技术等等,主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要是学生认为有用的技术,就能运用到自己的系统之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多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兴趣,更明白了计算机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实践中的总结

经过一个学年的“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可以明白要上好“网络数据库”这门课程,需要加强以下几点认识:

1、课程设置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为为最重要目标。

我国技能型人才较为短缺,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核心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最重要的目标,以帮助他们能在毕业以后尽快走向计算机信息类的工作敢为。

2、任课教师要不断总结课程规律,引导学生适当分配学习精力,把握数据库课程学习的规律。

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前后学习容易让人产生“脱节”的误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数据库课程的规律,帮助学生度过学习中的“疑惑期”,把对数据库理论的学习和操作的学习结合起来。

3、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课程的界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计算机信息类所有课程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整体,而有些学生却错误地把中学学习的偏科习惯带入到专业学习中,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地与社会接触,无法分清计算机课程安排中各科目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是以个人的喜好去判断,往往浪费的大学学习的时间,造成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即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倡学生学习中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要符合计算机学习的规律。这点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对所有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才能给学生以提出专业性的指导。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融入一些其他科目的介绍,例如,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开发工具软件的介绍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方法,获得很多同学的认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扩宽思路才能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发展的教学经验。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方法对待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不仅不符合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规律,也必将被学生淘汰。

参考文献

【1】李岩、张瑞雪主编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马永涛、程劲 【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21-27。

【3】网络资源,白话数据库设计范式【EB/OL】,2004-04-04,http://blog.csdn.net/hle/archive/2004/04/07/8111.aspx

9.语言课程设计要求 篇九

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课程设计是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内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汇编语言综合编程能力,程序调试技能。

(2)任务:能够按照设计题目完成相应设计;撰写设计报告。

2.设计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撰写设计报告,上交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源程序加注释

3.设计地点

学院计算机实验室或自己的计算机

4.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普通微机一台;汇编语言环境(基于DOS环境:EDIT、MASM、LINK、DEBUG;基于Windows环境)

5.设计内容

5.2 汇编程序设计的内容 题目自拟(每人单独一题),但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一定的设计工作量,可参考课本内容和设计辅导书内容,也可参考其它参考书。

6.问题讨论与分析

根据自己设计和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讨论,并进行小结。

参考文献

1、詹仕华等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

2、詹仕华等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及课程实验、设计辅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

3、王爽编.《汇编语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4、曹加恒等编.《新一代汇编语言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5、杨路明等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8

实验室观看设计结果时间和上交设计报告时间:6月24日,地点:学院机房。

附课程设计大纲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中文):汇编语言

课程名称(英文):Assembly Language

总周数:1周学分数:1分

1.目的及任务

(1)目的:课程设计是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内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汇编语言综合编程能力,程序调试技能。

(2)任务:能够按照设计题目完成相应设计;撰写设计报告。2.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撰写设计报告,上交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源程序加注释。3.面对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成绩评定

设计过程和结果自述占50%,课程设计报告占50%。5.主要仪器设备、工具书、参考文献资料 主要仪器设备:通用PC机

工具书: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资料:

沈美明、温冬蝉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

设计内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可以实现的是用户进入浏览页后通过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登录查看学生的简单信息,可以选课,可以查成绩,还可以通过学号查询一些其他学生的信息。服务器端是管理员登录后进入管理员页可以对学生信息,成绩,课程,班级进行查找、添加、修改和删除。使管理更加便捷更加系统化。

设计要求:完整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生命周期法)的步骤,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的步骤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写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ASP的公司员工管理系统

设计内容:公司员工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可以实现的是用户进入浏览页后通过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登录查看员工的简单信息,可以选课,可以查成绩,还可以通过学号查询一些其他学生的信息。服务器端是管理员登录后进入管理员页可以对学生信息,成绩,课程,班级进行查找、添加、修改和删除。使管理更加便捷更加系统化。

11.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国家职业资格;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理念“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的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同时,还应立足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素质,达到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的协调统一。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及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结果,本课程设定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编制工作说明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筹划实施招聘、培训员工、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薪酬、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等,并为学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奠定基础。

它所对应的职业是企业的中低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如企业的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岗、招聘专员岗、薪酬专员岗、人力资源经理助理岗等,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设计

本课程的目标包括能力、知识和素质三个方面。课程首先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及相关岗位的职责,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素质,分析提炼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依照能力目标,选择主要支撑知识,提炼出知识目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考虑其需要的其他能力或素质,确定出素质目标。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设计及教学安排

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素质要求,按照工作系统化要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岗位及任务,设计出课程的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细分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训练都针对相关岗位及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力求在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的考证需求。课程具体项目设计及教学安排如表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2.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二

“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与测评”工作 (以下简称“测评”) 正在我院如火如荼地展开, 是一项全院教师参加的“整体教改”,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测评”工作要求每个教师自选一门课, 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的一次单元设计”, 在此基础上, 要求教师向专家组讲解自己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和答辩, 教师以此展示自己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认识的最高水平[1]。笔者就参与此次教改的体会以及自己的做法同大家进行交流, 并着重介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好的第一堂课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整门课程内容的把握,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6+2原则[1]

笔者赞同文献[1]认定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 (2) 突出能力目标; (3) 项目载体; (4) 能力实训; (5) 学生主体; (6)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另外还有两点原则, 即: (1) 某些课程教学内容 (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 必须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 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 (2) 对于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 (如自学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 必须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 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方式。以上实施要点, 简称“6+2”。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

课程的总体设计重点围绕“两构”———“机构和结构”进行, 即常用机构的基本分析与综合能力、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选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此外, 再通过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结构与设计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 培养学生形成小型机械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能力。同时, 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 训练综合运用本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 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 以及较全面地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 达到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第一堂课的设计

4.1 传统课程模式下第一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课程模式下的第一堂课就是讲绪论, 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等内容。

4.1.1 传统课程中绪论的地位和作用

绪论是构成一本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是总揽教材的纲领, 它为学生概括说明教材的整体内容以及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专业的全貌。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 对本课程的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有影响。首次的绪论课讲授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教材的推测与评价。

4.1.2 传统绪论教学的主要问题

传统课程绪论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即偏重和偏轻。

偏重者过分看重绪论课的作用, 教师或者旁征博引、海阔天空地侃侃而谈, 恨不得把自己的得意研究成果一股脑地教授给学生;或者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典故趣事闲扯一通, 意在挑起学生的兴趣, 但难免有“跑题”嫌疑。整节课只见教师在那里自说自话, 学生却在云里雾里。

偏轻者觉得绪论跟教材的内容关系不是很大, 可有可无;或是觉得绪论的内容抽象空泛, 讲起来枯燥无味, 所以不必花力气去讲, 只要稍微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

4.2 新课程模式下第一堂课的要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万事开头难”, 头开好了, 后面就容易了。因此, 第一堂课上得好坏,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按照前述的6+2原则, 我们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一般流程, 见图1。那么, 在传统讲授绪论的第一堂课就要贯彻这些原则吗?答案是肯定的。

4.3 第一堂课的教学单元设计

摒弃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拖拖拉拉的“绪论”, 开门见山, 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鲜明的第一印象, 对课程的进行充满兴趣和期待[1]。第一堂课的任务是“机器的认知”, 具体设计如下:

4.3.1 课程的引入

机械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举例 (生产、生活、战争中用到的机器) 。

4.3.2 提出问题

任何机器都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设计制造的。那么什么是机器?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设备的区别?机器由几个部分的组成?机器的定义?机构的定义?机械的定义?

4.3.3 布置项目

机器是通过执行部分的机械运动来实现相应功能的, 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机器。

4.3.4 能力实训

划分学生找出的机器的组成:原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 分析该机器的执行部分的运动形式 (工作原理) 、原动部分的运动形式。全班同学要找出不同的机器, 独立完成表2的填写并相互交流。

学生从生活常识可以找出自己熟悉的机器, 教师则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指出复杂的机器, 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 举出不同行业机器的例子, 从而逐渐和专业相结合。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 教师还可以画出机器的工艺原理图和传动系统图 (机构简图) 来说明, 并介绍相应规范, 以便为机构内容的讲解做进一步铺垫。

4.3.5 评价总结

不同的执行部分运动形式和原动部分运动形式形成了不同机器的工作原理。

机构的作用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 所以研究机构问题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机器工作时, 其零件会受到力的作用而破坏或失效, 所以零件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 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 (结构) , 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机械零件结构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零件都是制造后安装在机器上才投入使用的, 在保证实现预定功能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力求投入的费用小、工作效率高、使用维护简便。

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格外重视, 对舒适性要求也很高。

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我们能够进行小型机械及其传动装置的设计。

5. 结语

本文提出《机械设计基础》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以“机器的认知与分析”为任务, 进行项目化教学, 在引入基本概念之后, 让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即学生自己划分自己熟悉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 并分析该机器的执行部分的运动形式 (工作原理) 、原动部分的运动形式。这样, 让学生在开始的第一堂课就有“事”可做, 定下了本课程的基调。教师则在对学生的初步成果进行评价后进行总结, 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13.创业设计课程报告要求 篇十三

2011年11月15日 王徽

创业项目计划书

摘要 一 项目概况

应包括项目名称、主要负责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启动时间、注册资本、组织结构、经营目标等内容。

二 项目可行性分析

应包括技术分析、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生产、财务等内容。

三 项目风险及对策 应包括主要风险及对策。

14.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及要求 篇十四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分院名称 : 课程名称 : 学姓

号 : 名 :

指导老师 :

同学们也可到网站上另选题目,字数不得少于7K字。

一、课程设计内容组成

课程设计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课程设计(设计)题目;2.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致谢;

二、课程设计撰写内容要求

1.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摘要

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300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设计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加标点符号。

4.目录

目录作为课程设计提纲,是课程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章节、小节等应按数字依次标出。标题应层次清晰,并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正文

课程设计正文应包括前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前言应说明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对设计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15篇以上(其中学术设计10篇以上,含2篇以上英文等外文设计;教材、学术专著等5部以上)。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三、撰写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使用计算机打印,打印格式如下:

1.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

2.封面和全文纸张大小为A4开本。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5厘米;行距1.5厘米;字距为默认值。

3.页眉和页脚:页眉与正文间距1.5厘米。页眉内容为:江西工程学院课程设计,内容居中,采用小4黑体。页脚的页号设置在正中,书写“第×页

共×页”。

4.题目和摘要页:

① 设计题目为3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

② 设计题目下空一行打印“摘要”(4号黑体,缩进两个字符),摘要内容为小4号宋体。

③ 摘要下面打印“关键词”(4号黑体,缩进两个字符),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要标点符号,字为小4号宋体。

④ 空一行打印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其格式参照中文格式要求。

5.目录页:

“目录”二字(3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为4号黑体,节为小4号黑体,小节及其开始页码为小4号宋体。章与章之间空一行。

6.标题:每章标题以3号字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4号黑体左起顶格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5号黑体左起顶个打印。换行打印设计(设计)正文。

7.正文

首行缩进两个字符采用小4号宋体字打印。行距1.5厘米,字距为默认值。

8.图:图下方居中标明图号和图题。图题若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5号正体,中文字体为5号楷体。

9.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3-1为第三章第一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5号字体居中打印)。

10.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该式按章的顺序编排。

11.参考文献页:

另起一页打印“参考文献”(3号黑体居中)。按设计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小4号宋体顶格打印)。具体内容有:

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设计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期刊文章作者、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出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

②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略)。

③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为:专著[M],期刊[J], 设计集[C],学位设计[D],报纸文章[N],报告[R],专利[P]。

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 文献起止页码。

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⑧ 格式:

a.参考文献若是专著、设计集、报告等:

[角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谢幻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b.参考文献若是期刊文章:

[角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朱巧明.用VB来开发辅助教学软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3):22-26.注意:此处的参考文献不宜与任务书所列参考文献完全一致。

12.致谢页:

15.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五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成的。它的特点就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而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 教学媒体充当了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 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并且教师的讲授方法大都是从定义到基本原理再到例子的三段式讲授法[1]。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过程, 均以一个案例或任务为模型, 以实际的项目为中心和表现形式,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 由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技术人员围绕实际应用, 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 再选用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表达能力的教师围绕设计成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市场需求和实际案例中认知实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技巧, 通过指导完成模拟项目进而独立完成开发课题。废除灌输式教学, 防止从语法到语义再到例子的三段式讲授法。从问题出发, 从实际出发, 从直观出发, 真正从案例出发, 做到启发式教学。

“大型数据库”是信息学院普遍开设的一门信息技术课程, 这门课如果仅仅只是从理论上进行讲解, 势必使得学生觉得这门课枯燥、难学, 会使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这门课到底在讲什么?建立数据库应用的整体概念有困难有的学生学完了甚至不知道这门课学点啥, 因此, 我们将“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其课堂教学过程中, 力图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和热情, 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问题相结合,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断鼓励勇于挑战的学生不断前进, 从而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举一反三,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2]。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结构可以这样理解:每章新课内容开始讲授之前, 先举出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使得学生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在一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 通过多种探索活动去领悟新的知识, 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体验成就感, 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构建。

因此,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新知识, 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任务和案例对学生都是一个兴趣, 一种催化剂, 促进他们积极学习, 通过完成任务, 是他们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 培养能力的很好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就必须加大学生接触实践机会。我们在课堂上所举的案例都是平时积累的真实案例;同时, 任务也是真实的, 通过任务的完成, 也就进行了实践的活动。

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设计的案例和任务就不能是简单的, 同时还要涵盖学习知识的内涵。案例与任务同时又是开放的, 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提供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

3) 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完全符合认知学的理论, 即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 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 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容易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三、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原则与策略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主要遵守两大原则[3]:

1) 教师主导原则: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结果和质量上, 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设计好每一个案例和任务。

2) 学生主体原则: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认知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

遵循以上两大原则之后, 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若干个案例和任务组成,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案例的分析和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案例和任务的设计既要有系统性、计划性和逻辑性, 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速度,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 促使学生逐步激发兴趣, 放开思维, 大胆思考, 认真而细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个任务。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4]:

1) 创设情景教学策略—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 只有在情景的作用下, 才能唤起学生的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并利用有关知识去同化和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 必须要设计出具有某种情景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 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 才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 而有些学生“吃不了”的情景。作为教师应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 尤其是要特别关注那些吃不饱的学生, 特别注意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向他们提供有关自主学习的线索, 引导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集思广益、人多力量大!学生在进行自学为主的任务完成过程中, 应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 小组是他们很好的学习团体和单位。在小组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完成任务、讨论完成任务、协调完成任务。“小组合作”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 是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对于目前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于“大型数据库教学”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 巧妙的设计一些案例, 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美妙, 感受到数据库应用就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 而不是遥不可及, 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期初的教学中多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例子, 比如在介绍事物日志的概念时,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案例:

“小张在网上书店买书, 他和书店进行一次交易的付款过程至少包括这些数据库操作:a) 更新客户所购书籍的库存信息;b) 保存客户付款信息;c) 生成订单并且保存到数据库中;d) 更新用户相关信息, 例如购书数量等。正常情况下, 这些操作将顺利进行, 最终交易成功。但是, 如果在这个系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比如小张的银行账户扣款失败了, 那将导致交易失败, 那么如何将数据库中所有信息都保持交易前的状态呢?”

从上面的这个案例中, 可以导出关于数据库中关于事务的概念, 以及事务日志文件的重要性的讲解。

(二) 在讲解完相应的概念之后, 紧跟着布置给学生一个建数据库的实验任务, 要求在建立该数据库的过程中, 仔细设立好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的大小和存储位置, 以巩固学生关于事务日志文件的概念, 掌握其具体应用的价值。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来交给学生完成:

场景-----Adventure Works的高级数据库开发人员制定了一个新数据库的规范, 该数据库中将存储公司所使用的信息技术 (IT) 资产详细信息。你必须使用该规范创建相应的文件组, 以必要的选项创建数据库以及架构。对于新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开发人员对你提出了以下要求:

*新数据库名为AW_ITAssets。

*该数据库应该包含两个数据文件和一个日志文件, 名称分别AW_IT_Assets_Data1、AW_IT_Assets_Data2和AW_IT_Assets_Log。这些文件应创建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文件夹中。

*该数据库应使用两个文件组:主文件组和另一个名为Secondary的文件组, 后者应为默认文件组。AW_IT_Data2应放置在Secondary文件组中。

*两个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应各为20 MB, 并且不允许自动增长。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应为5 MB, 并且不允许自动增长。

*当没有用户连接时, 该数据库应自动关闭, 并且应在适当的时候自动收缩。

*该数据库应该有一个名为Tech Support的用户定义架构。

*用于创建和填充表的脚本已经生成, 并且必须在该数据库中执行。

*用户MIAMIKatie应使用Tech Support架构作为其默认架构。

*创建表和用户的脚本已在E:LabfilesStarter文件夹中提供。

以上所设计的任务与所学的数据库知识紧密结合, 从而可以达到大型数据库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任务的难度适中, 可以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

(三) 及时总结经验, 本课题组的各位老师都曾经教过大型数据库这门课程,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经验, 并且在教授大型数据库这门课程上都曾进行过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 我们计划进一步进行资料调研, 加上继续的教学实践, 通过将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型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 边实践边探索,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 为教研教改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五、结论

通过对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型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探讨与研究, 将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能,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探索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以求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索能力, 自学能力的提高, 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将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的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型数据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以求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新教学模式,大型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8.

[2]文雪薇.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3 (1) :37—38.

[3]刘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 (6) :242-243

16.浅谈网站设计的技术要求 篇十六

关键词:Html;ACCESS;ASP;WQFQ;文章管理;文章录入;多用户留言;附件上传

中图分类号:TM393.09

1 绪论

1.1 建设目的

本网站设计之目的在于通过建设各个院系网站,使的管理与信息化接轨,从而全面提高的管理、学习、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全校开展的教学信息化改革。

1.2 项目背景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成为教育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构建学校网站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系机构管理、学科建设、特色发展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前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系网站做为系对内服务、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已经引起更多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1.3 项目特点

本方案主要特点如下:(1)可以在后台对站点的各类基本信息及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修改。(2)本页面有强大的文章管理功能可以对文章进行多级分类,文章内容也可以进行各种添加、管理、删除等操作,文章管理过程中支持。(3)本网站有功能强大的多用户留言系统:可管理留言、留言可在线回复、支持ubb代码、有丰富的发帖表情、支持个性化头像等功能。(4)本系统支持多用户系统,并对多用户进行分级管理,赋予不同的权限,实现人性化操作。

2 网站的设计要求

2.1 设计主题

每个网站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完成网站的构思创意即总体设计方案。对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作出定位,规划网站的组织结构。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力求简洁,要点明确,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告诉大家本站点的主题,吸引对本站点有需求的人的视线,对无关人员也要留下一定印象。要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的个性和情趣,突出个性,办出我们网站的特色。

2.2 界面设计

我们根据各个院系的VI风格及网站功能,采用网站设计中最能表现出统一风格的CSS技术进行页面进行统一的版面设计,充分体现各个院系的崭新形象。为了使网页设计有更好的视觉语言,我们需要严谨的编排和布局,虽然与平面设计相比主页的设计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拿来借鉴和参考。通过理性分析视觉要素,和空间组合图形文字来设计版式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2.3 模块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最初的网站建设中可以将复杂系统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另外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开发以提高系统设计效率。在完成以后便于管理员的日常维护,以及后期的功能扩展。功能模块网站建设以界面的简洁化和功能模块的灵活变通性为原则,为各个院系网站设计制作维护人员提供一个自主更新维护的动态空间和较为自主的发挥余地,从而高质量地办好其网站,达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

3 网站的具体实现技术

3.1 应用CSS与HTML的结合设计网页

3.1.1 什么是CSS。CSS可以使用不同的超链接样式在同一页面里,可以改变许多网页的外观只通过改变一个文件就可以实现这个工程,所以它是一种样式表(stylesheet)技术,也叫做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sheet),有着网页样式表的强大和灵活特性。

3.1.2 CSS与HTML的结合方式。通过HTML的LINK元素可以把一个外部的样式表连接到HTML文档中。为了避免网页在展示时的延迟,浏览器会把外部样式表保存在缓冲区中。仅仅通过一个文件的改变就可以使整个网站的外观改变当样式被应用到很多网页时。

3.2 应用JavaScrip设计网页

信息和用户之间通过javascript可以实现一种动态的,实时的,可交式的表达能力。Javascript是一种比较优秀的脚本语言,收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它能够满足使静态的HRML页面被提供动态的实时信息,并对Web页面所取代。有效实现了网络计算机的宏伟蓝图。

3.3 使用ASP设计动态网页

asp除了拥有和html一样的特性以外,在其基础上增强了程序的灵活性。拥有合理的结构,一个asp页面就可以完成上千个html做出的效果。鉴于asp简单易学的特性,很多初次设计程序设计行业的程序员都会选用它作为入门语言,尽管它的工作效率比起其他软件稍逊一筹。

总之asp具有易掌握的特点,程序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娴熟的运用asp语句设计出精美的web应用程序。由于asp运用在服务器端,所以它的代码保密性强,无需经过编译链接,使用文本编辑器设计,集成在html语句中直接执行。

4 开发环境及需求

4.1 开发目的

动态交互式网页提供了很多功能,满足了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和发布迫切的需要的及时性。在信息发展高度迅速的今天,网站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4.2 项目背景

随着Internet上信息交互性的加强和信息量的增多,使得HTML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对ASP的要求逐步提升,ASP语言发展迅速,利用ASP编辑语言开始了网站发布系统的开发。

4.3 开发环境

4.3.1 硬件条件。客户端计算机一台;网络通讯设备;Web服务器一台;主要包括MODEM、集线器、交换机、网卡等。

4.3.2 系统平台。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端: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Web服务器软件:IIS6.0;单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做为客户端软件;Internet Explorer 6.0浏览器和Microsoft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

4.3.3 开发工具。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工具应使开发者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建动态的Web应用程序,我们主要使用EditPlus 2.12纯文本编辑工具进行后台开发,它是用来快速创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支持ASP、PHP、CGI等,脚本语言为简单易学的javascript或VBScript,另外对于前台界面的设计我们使用了Dreamweaver MX和PhotoShop相结合进行设计。

5 结束语

基于Web的现代教育将逐步取代传统教育,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基于Web的动态交互发布系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网络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志国.ASP动态网站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09).

[2]杨威.ASP 3.0网络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0(11).

[3]邓问渊,陈惠贞,陈俊荣.ASP与网页数据库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2001(02).

作者简介:徐震(1979.12-),女,山东禹城人,计算机系团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17.2014年光信息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七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每个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论文)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严禁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的课程设计(论文)或已有成果。

2.要参阅一定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相关资料,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注意各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如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二、时间、地点安排

开题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二的1~4节;答疑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五的1~4节;中期检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二的1~4节;答辩时间:第十三周周五的8:30开始,按学号顺序进行答辩。

地点:一班在综合楼C区224室,二班在综合楼C区203室。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引言

包括所用光电器件的概况(现状、应用、发展等)、相关的光电检测方法的概述等,引入你所设计的内容。基本原理

包括所用光电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关的特性等。检测原理

叙述清楚所要求设计的内容,说明所选用方法的优点,包括公式、原理图、装置图、电路图等。设计说明

说明你所设计的装置、电路图等需要注意的结构、元器件的性能与指标、误差分析等。5 结果讨论

总结优缺点、准确度,说明已完成了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有待改进之处等。参考文献

列出所用的书、文章的作者、书(期刊)的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等,要求至少10篇。

四、排版格式要求

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字数:3000字。

理 学 院

18.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篇十八

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要求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准确立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文章的撰写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过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和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部门)指定的有关标准和汉语语言规范,同时便于同学们的排版打印,现对设计格式等作如下要求:

一、要求:

1、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字,不得请他人代写。

2、图表要求:图表整洁,布局合理,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绘图标准绘制。

3、字数要求:专科字数在5000字左右,本科8000字左右。

4、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打印纸,页边距:左3cm(装订),上、下、右:各2cm;页眉:1.5cm,页脚:0.75cm;

5、页脚格式: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2页格式为“―2―”)。

二、设计说明书(论文)结构和要求:

1、封面 参见附件:

2、正文()

第一章引言(介绍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选题的发展情况及背景简介,方案论证)(居中,宋体,加黑,小二号、段前、段后1行)

1.1

1.1.2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第一章;1.1;1.1.1; 1.;(1);①;

1.2

第N章 结束语

19.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数据库技术 篇十九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经济计量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会计数据数量庞大, 分布在企业不同的业务部门, 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需要经过会计部门的不断加工、处理才能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相关联的数据集合构成, 因此数据库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在《会计电算化》中, 教师除了介绍简单易懂的会计软件操作外, 更注重结合数据库知识, 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举一反三, 既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 实现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操作, 又加深了学生对数据库的直观认识, 激发其对深入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兴趣。

一、从数据库的角度加强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及其下属各分局是用友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 因此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以用友财务软件的学习为主。但是,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 仅仅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是不够的, 还要了解和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报表的二次开发等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与数据库的学习和应用密不可分。数据库是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 在一个数据库中, 所有的数据相互关联, 构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管理严密的信息系统。用友财务软件后台为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许多数据库应用系统都是以它作为后台数据库。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强调了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这一流程, 会计信息由输入会计数据、保存会计数据和信息、会计数据的处理与转换以及输出会计信息构成, 它是一种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 把数据库基本知识与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起来, 学习一些简单的数据库操作, 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数据库的意义, 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原理。

二、用数据表的概念认识会计数据的基本内容及存储方式

要在库里面存放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这是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表是按行和列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 一般具有特定的主题, 可以将任何可用的数据放在表中。操作财务软件, 首先要明白输入的会计数据在哪里保存, 如何被保存的;开发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也要设计表现和保存这些数据的“数据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数据表知识贯彻到财务软件的学习中:每一张记账凭证中都包含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摘要、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等数据, 这些数据被放在一张数据表中。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会计记录中可以表现为“发生时间”、“摘要”、“会计科目”、“金额”、“附件张数”、“经办人签名”等属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一系列二维表组成, 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 表中的每一列表示数据的某一个属性, 在数据表中称为“字段”, 表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具体的属性值, 在数据库表中称为“记录”。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在记账凭证中, 主要包括“年月日”、“摘要”、“会计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内容, 它们是一张数据表中的几个字段, 它们从不同方面表明了一项经济业务的属性, 在数据表中表现为不同的列;而这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内容则以“行”的形式表现在表中, 有多少笔经济业务就有多少这样的“行”, 它们被称为数据表中的“记录”。大量的记账凭证就是通过这样的“表”表现出来的。

三、数据的属性帮助理解会计数据的内涵, 规范会计软件的操作

在学习数据表的概念和操作的基础上, 引入数据的类型概念。定义数据类型的目的是区别不同数据在输入时的不同要求, 即要遵循的相应规则。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在输入会计凭证中的摘要信息时, 要明确输入的是“文本型数据”, 就要按照文本型数据的输入要求进行操作;输入借方、贷方金额时, 就要按照“数字型数据”的输入要求输入数字, 而不能输入文本。设计了数据的类型, 还要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进行属性的设计。如定义数据的取值范围, 在数据表中就是定义字段的大小。结合会计的常识性知识去理解:在工资的计算过程中, 如果职工的月工资不会超过万元, 如何在输入数据过程中防止异常数据?一张手工会计凭证的最大值是多少?这时很多学生会想到数据的长度, 进一步又去思考小数点的问题、小数位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实例, 学生结合数据库中应注意的问题认识到:一是不同的数据可以通过定义其类型进行区分。例如, 输入货币指标时不能输入文本, 输入数字型的文本就不能进行数学计算。明确了这一点, 学生就不会再输入非法数据。二是定义不同类型数据的属性可以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例如, 一般情况下输入会计凭证时不允许逆时, 即输入下一张凭证时其业务时间不能小于上一张凭证的业务时间, 要对这一点进行正确性验证, 可以为其定义有效性规则。上述问题都可以体现为会计软件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学习了数据表的相关操作之后, 理解了数据表的设计原理, 明白了会计软件操作的限制, 能够在出现错误时及时找到原因, 更有利于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操作。

四、创建会计科目表与其他表之间的关系, 帮助加深对数据库的认识

数据库由一系列表组成, 这些表之间存在着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或者多对多关系。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会计科目表是一张非常重要的数据表, 是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因此, 会计科目表在系统中其他数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数据库中表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会计科目表与记账凭证数据表、会计科目表与各种账簿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以会计科目编码验证为例:会计科目表中“会计科目编码”字段是数据处理的关键字, 便于检索、分类及汇总, 可以提高输入速度, 减少工作量。在会计科目表与会计凭证表之间通过“会计科目编码”字段创建了一个“一对多”的关系, “会计科目编码”字段在会计科目表中是主键, 在会计凭证表中是外键, 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不能在相关表的外键字段中输入不存在于主表的主键的值。这一规则保证了会计凭证输入时不会出现非法数据。以此类推还可以创建其他表之间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会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种关系的创建,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关键字”概念, 并且对账簿数据的生成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总之, 将数据库知识的学习运用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和操作相结合, 不仅激发学生对深入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 帮助学生在规范化操作会计软件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更有助于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既学会使用会计软件, 又学会利用数据库进行财务软件二次开发, 成为熟悉计算机应用、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数据库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密不可分, 监所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结合数据库知识, 加强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用数据表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会计数据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存储方式;讲授数据的属性,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数据的内涵, 进而规范会计软件操作;通过创建会计科目表与其他表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据库的认识。

20.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要求 篇二十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场室 防雷技术 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3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已经普及,实现了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计算机处理,然后利用其中的各种气象因素在传感器中输出电量的不同,将这些不同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所以天气预报的数据来源于自动气象站,并对预报数据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自动气象站属于微电子系统的范畴,大多位于比较偏远的郊区,很多传感器都位于雷区,所以防雷工作对于维护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对自动气象站场室的防雷技术提出设计要求是必要的,并在下文中进行具体探讨。

1 概述

一般情况下,高位雷电侵入自动气象站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第一种就是直击雷将架空的线缆直接击中,利用导线,它就会采用电波的方式进入到室内;另外一种就是电磁或者静电感应利用过电压的方式,通过线缆被引入室内。

当雷电进入自动气象站之后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最典型的就是导致各种仪器和设备遭到雷电的破坏。而且损害的程度会由于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数情况下,雷电导致设备损坏的具体原因如下:(1)强加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2)静电或者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的火花;(3)闪电或者静电释放中的电位瞬间变化;(4)接地技术和等电位操作不当;(5)电位的瞬时升高。

2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设计的原则

第一,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在进行风雷设计时,一定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雷电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动气象站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做好雷电防护工作。第二,同步原则。防雷技术的设计和施工应该和场室的建设或改造进度保持一致。第三,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直击雷和雷击电磁防护的设计都应该遵守相应的设计规则进行。第四,综合防护原则。在进行自动化气象站场室的防雷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接闪、分流、等电位连接等做好综合防护工作。第五,防雷装置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

3 自动气象站场室的防雷设计要求

3.1 做好直击雷的防护工作

由于风传感器必须设置在10 m高的风杆上,所以要在传感器的顶部安装避雷针。安装避雷针时要和风向传感器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并且它的高度需要将风传感器囊括在安全范围之内,具体的奇偶算可以按照滚球法进行计算。

3.2 做好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防护工作

跨步电压在地面上的距离应该相隔80 cm,这是保护观测场内观测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场内风杆装置上的避雷针和场外独立避雷针具有引雷作用,若观测人员和相距80 cm处的金属物件发生接触时,手和脚之间的电压(接触电压)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当闪电的电流泄入地表,并发生流动时,地内的电阻也会产生一定的电位差。当雷的电流为正时,一般闪电接入地面的电位最高,远处电位最低的地方电流几乎为零,也就是零电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的双脚分开站立,那么两脚之间的电位差(跨步电压)也会导致危险的发生。为了降低跨步电压的危险性,在预防直击雷的接地部位应该和出入口的位置相隔3 m以上。

3.3 制作接地网

接地是分流和泻放直击雷和雷电电磁干扰能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电位均衡补偿系统基础。目的是使雷电流通过低阻抗接地系统向大地泄放,从而保护建筑物、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这是防雷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而且接地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整个防雷体系的防护效果。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垂直接地和水平接地的方式进行接地处理。在自动气象站的防雷设计中,接地地网的电阻范围可以适当拓宽,但是必须采用多种环形的接地体进行接地处理,并使用多根支线进行延伸性的接地处理。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延伸接地的长度要大于接地网的有效长度。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土壤交换的方法进行接地处理。具体的操作就是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加入煤渣、木炭等物质来降低土壤的电阻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气象站场室的防雷设计具体重要意义,在设计时应该采用综合防雷的方法。笔者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场室的防雷设计要求,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聂武夫,陈姣荣,曹向林.自动气象站的防雷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3(34):244-246.

[2]德庆措姆·白玛措姆,更增尼玛·穷达.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初探[J].西藏科技,2009(5):62-63,66.

[3]吕校华,朱和香,杨科,等.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研究[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9):37-39,55.

上一篇:经济法试题七答案下一篇:部队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