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2024-06-30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共12篇)

1.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一

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作者:洪永平裴德海 《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8日 07 版)

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商精神中的精华部分,无疑值得发扬光大,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南宋以后,由于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徽州又被称之为“东南邹鲁”,践行程朱理学成为徽商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域商帮显著的标志之一。综合考察历代徽商及徽文化之历史发展,其蕴含着“爱国、诚信、礼义、尚学、敬业、和谐”这六大精髓。

以爱国而言,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当地经销其他商业活动。《歙县志》载:洪湖决堤,“诸坝灾民嗷嗷待哺”,盐运使鲍漱芳捐米六万担;淮河、黄河大水成灾,鲍漱芳又捐麦六万担,“所存活者不少数十万”。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以诚信而言,徽州人无论是外出经商还是在家从业,都十分推崇与讲究诚信。“货真、价实、量足、守信”八个字为徽商商德。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处世,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以诚待人”“以信接物”是徽商的一大特点。如婺源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歙商吴南坡明确表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而饰价为欺”,十分重视经商信誉。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在他看来,诚实是经商成败的关键。

以礼义而言,中国是礼仪之邦,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徽州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人们义举捐赠。徽商为了互帮互助,全国凡有徽商活动的城镇,几乎都建有徽商会馆、徽商公所或义园。徽商的经商就是“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如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有人认为刘淮可以大发一笔,刘却说,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于是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减价售粮亦可获利,但刘淮却把获利同“义举”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徽商的“利缘义取”理念。

以尚学而言,古徽州注重教育,“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真实反映了徽人重视教育的情况。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如旌阳程淇美“年十六而外贸„„然雅好诗书,善笔丸,虽在客中,手不释卷。”再如休宁商人江遂志行贾四方时,“虽舟车道路,恒一卷自随,以周览古今贤不肖治理乱兴亡之迹。”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如祁门商贾胡天禄“输田三百为义田,使烝尝无缺,塾教有赖,学者有资”。这都为徽州教育的发展从经济上提供了支持。以敬业而言,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如清代婺源人詹谷在崇明岛替江湾某业主主持商务,时值业主年老返乡,詹谷克难排险,苦心经营。其后业主之子来到崇明岛接摊承业,詹谷将历年出入账簿尽数交还。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和谐而言,徽商经商的目的并非单一为了致富,能够“致和”才是更高境界。在徽州大户人家的厅堂上,有的牌匾就是“和合”二字。和谐的内容在徽文化作品中常见,徽派雕刻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多有以和为题材的作品,如荷叶与螃蟹雕刻在一起喻义为“和谐”,荷叶与鸳鸯雕刻在一起喻义为“和美”等。

“爱国、诚信、礼义、尚学、敬业、和谐”这六大徽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人民大众的理论需求与价值期待,在当下就是要求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二

1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扎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壤之中,是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认同的行动指南,这种价值观就与我国的民族精神有着内在一致性,培养和发展民族精神就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1.1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爱国、精神、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展现出了这种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中,首先就是爱国,爱国是最高要求,也是对各阶层、全体民众在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唯有爱国才可以开展其他工作;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爱国,民族精神的内容丰富,涵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社会认同等内容,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仍然是国家主义,国家是根本,没有国家也就没有民族立足的土壤与基地,这是中华民族在若干次冲突、战争与动荡中得出的认知,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内容就是爱国,这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1.2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

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还是用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经济发展,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指导,也是落实十八大报告中制定的宏伟蓝图的行动指南;同样,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也是号召各族人民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用各族人民勤劳的双手、用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来实现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实现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重现崛起,再次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此,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

2 当前民族精神受到的冲击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神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然而,随着社会前进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带来,信息文化、网络文化、西方价值文化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冲击不断加剧,故此,民族精神就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吸收、包纳和创新。

2.1 西方价值观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之中,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西方价值观、普世价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私有化、极端自由主义等文化内容和宣传口号,不断冲击着中国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文化内容在向外展示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得增强针对西方价值观的抵御能力,按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2.2 网络文化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这种文化无孔不入、传播迅速,拥有大量的跟随者,而且网络文化诱导性极强,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之风,传播错误的文化内容,形成不正确的价值导向。网络文化具有双重属性,引导得当的话,就可以对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播、塑造与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可以在社会传播正能量,给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网络文化中也蕴含着诱导、欺骗、炒作、虚假的内容,这就会给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播带来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扩展,离不开网络途径,民族精神的塑造、培育,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关键是民族精神需要增强应对网络文化的抵御能力,利用网络文化倡导健康的精神内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2.3 价值信仰的缺失对民族精神的冲击

中华民族具有坚定的价值信仰,这是经历过无数的战乱、冲突、灾荒等事件的而形成坚定的思维理念。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已经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到我国境内,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民众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状况,加之社会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出现贪污腐败情况、民生问题也不断出现,就有一些民众对传统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怀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出现给中华民族勤劳、节约、质朴的精神传统带来了冲击,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环节。

3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我国各族人民全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就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民族精神的文化内容,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3.1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来培育民族精神

一定时期的民族精神总是以一定阶级关系为依托,反映统治阶级的价值体系、思想意志、文化理念,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价值取向的标志,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2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来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是更先进的社会形态,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具备国际视野和世界意义,引领历史前进方向,占领全球思想文化的制高点,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弘扬民族精神要体现开放包容的特质,处理好中华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既强调价值理念的特殊性与民族性,也注重价值理念的一般性与世界性,凝练出具有普遍感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3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来培育民族精神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也就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熔铸的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力量。

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除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成果之外,还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通过培育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一致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形势的复杂多样、国际挑战的此起彼伏,中华民族就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更新和完善,通过培育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商务印书馆,2011:267.

3.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三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存在专注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象。在当前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培育怎样的职业精神以及如何培育正确的职业精神是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话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对当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符合当今时代的职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用知行合一的功夫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主要存在高职院校和学生两方面都既对职业精神培育重视程度不足,也对职业精神内涵认识不清的情况。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讲,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一般只有就业指导课涉及,而就业指导课在学生总课时中所占比例是很低的。即使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关于职业精神培育的部分也只占很少的课时。由此可见,就业指导课程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不仅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在内容上也过于不足和简单。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将职业精神培育纳入学生的专业教育中,也没有因此形成专门的职业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随着国际间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越发紧迫,高职院校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乃至生存压力。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在诸如工作资质、技能证书、人际背景甚至形象外表上下功夫,却极大的忽略了在职场中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职业精神的培养。本文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用知行合一的功夫来探索如何改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

三、职业精神培育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业精神培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学生本身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首先要培育立志立业的职业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是要立志高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在职场中立业,使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更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文明更加进步、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学生要从思想意识上确立立志立业的主体性,高远立志、踏实立业,立志立业即是为了国家富强民主,也是为了社会文明和谐。

其次要培育创业守法的职业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文明进步的动力在于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就是要培育创业守法的职业精神,切实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业原则,同时遵循公正、法治的守法准则。坚决排除当前时期经济社会领域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上的不良

影响。

再次要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职业活动中的一种精神,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等人的综合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切实在职业生涯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精神,就能创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也就能建设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三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07. 4

[2]蒋晓雷.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山东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4]葛志亮,王金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精神”特色.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方爱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12.

[6]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7]王朝东.求职困境下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宁波大学,2012.1

[8]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

[9]王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践行研究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4.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四

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围绕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像雷锋那样,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转化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认同和追求;二是要像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那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三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迷失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围绕树立共同理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三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始终能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围绕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雷锋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像雷锋那样“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三是要像雷锋那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5.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五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

哲学上认为,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它不是凭空就有的,也不是固定存在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态度和倾向,表达了自身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往往外化于人们的行动和实践,内化于人们的信仰和理想。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对社会建设有着向导和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引领社会思潮和精神文明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通过什么路径进行引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升华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民主、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涵盖了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在发展目标上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公正、法制”是社会在规则秩序上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在道德准则上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美好理想与共同追求,能够最大程度地凝心聚力,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1

二、目前我国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也经受着严峻的威胁和诸多困难。

1、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分化造成价值多元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日渐显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准则,对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捧忽略了集体利益的存在,很多人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俘虏,社会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趋于弱化,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的挑战。究其原因,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成果不容小觑,但是经济建设也使国内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加大,利益群体分化为多个层次,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

2、经济全球化发展造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的弱化 1 洪晓楠 何美子.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2月.第5卷第2期近现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从未停止过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势。2全球化的到来更是为其对我国进行文化殖民提供了便捷条件。信息输入更加隐秘、消费观念大肆扩张,个人主义思想横行,无形之中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源源不断输入国内,传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不断遭到侵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社会价值共识受到极大阻碍。

3、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加大了意识形态控制难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领域。一些国家和敌对势力正是利用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其成为渗透和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由于网络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和传播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使引导国内舆论的难度增加,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困难增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在主观世界方面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3

1、共同点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的精神文化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价值内容和价值目标。在价值基础上,二者都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在价值内容上,都以马克思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基础,包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精神;在价值目标上,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质,高度集中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的爱国诚信、团结友爱体现了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也代表了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

3、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强与弱的关键因素

单一的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繁荣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越发凸显。文化软实力越来 2 任 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六大挑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 庄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2013年第2期 4 高太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越成为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力量就集中体现在的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的成为文化软实力强与弱的关键因素。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的实现途径

1、以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进行引领

要以健康向上的思想作为主流引导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通过多种媒体手段,纠正偏差的价值观念,阻止错误的思想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社会思想领域的高地,确保其权威的地位不被动摇,成为社会思潮的引导风向标。5

2、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任何思想观念都不会自动地成为人们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培育和引导的过程,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要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政府、融入学校、融入家庭、融入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核心价值观不仅成为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也要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3、多进行正面宣传和示范引领

社会中不乏一些负面信息和负面能量,相比正面事件,这些负面信息会更吸人眼球,引起舆论热潮,如果不加引导,会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坏的指引作用。要运用舆论的力量,谴责这些负面事件和人物,引导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正面宣传和示范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典型做旗帜、用先进做示范,挖掘身边感人的、暖人的事件和人物,传播正能量,使真、善、美的道德风尚成为人们的精神依靠和品行追求。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种新式的文明创建活动中

观念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中。围绕核心价值观,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根据时代特色,丰富文明家庭、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班组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6 并在评价标准中更多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加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

刘秀芝.邹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西部.2015年11期

6.南阳精神的核心价值分析 篇六

摘要………………………………………………………………………(1)前言………………………………………………………………………(1)

一、南阳的概况…………………………………………(1)

二、南阳精神的具体内容……………………………………(2)

三、南阳精神的具体体现……………………………………(2)

(一)崇文…………………………………………………………(2)

(二)向善……………………………………………………………(4)

(三)思进…………………………………………………………(5)

(四)担当………………………………………………………(6)

(五)奉献………………………………………………………(7)

四、传承南阳精神……………………………………(8)

五、总结………………………………………………(9)参考文献………………………………………………(9)

南阳精神的核心价值分析

作者:王琼

指导老师:李新士

摘要:时下,南阳市经济发展正处在立足新的起点,实现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中争先作为,抢抓机遇,强化责任,提振精神,大胆探索,突出重点、壮大龙头企业,系列开发、培育一条龙产业,产城互动、发展智力于一体的“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关键词:崇文,向善,思进,担当,奉献

前言:

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优秀品质,如愚公精神,雷锋精神,王进喜精神,如中华民族的勤劳,忠孝,俭朴,包容;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多少总是有一些优秀的品质。但是一个人要有突出的精神却是不易的,要有能够传承下去的精神更是不易的,精神它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形成的,而是长期的积累,是沉淀,是终身的,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磨砺依旧深入人心的。

一、南阳的概况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居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中国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五大示范区之一。南阳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独特的发展优势,是一座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文化名城和具有“绿城”、“水城”风格的现代化城市。

第1页(共10页)

二、南阳精神的具体内容

伟大领袖主席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思大约一是人在生活、工作的时候,总要有点明确的追求指向,或是清晰的前进思路。二是得有点蓬勃向上的劲头。当然南阳精神也是应该包含这两种含义的。

目前,南阳精神初步形成崇文、向善、思进、担当、奉献五个关键词,其中,“崇文”,即崇尚文化。“向善”,即全民向善。“思进”,即人心思进。“担当”,即忠诚担当。“奉献”,即无私奉献。

精神的确立,正如工作方法的选定,总要与所处当地的实际相适应。南阳,应该有一种属于自己城市的独有的精神,而不是借魂,借来的东西虽全面但也难以驾驭。当我们致力于各种“外来”精神“引进”的同时,孕育并产生在自己特定的人、财、物等环境中的精神,无疑更适合当地人接受和推广发扬,进而产生出更巨大的收益。“南阳精神,正好像移栽的树与发芽于本土的树的区别,“南阳精神”已熟悉水土、根深蒂固,而只待繁茂枝叶,开花结果。这是南阳人在几百年,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沉淀的必然产物。

三、南阳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崇文

崇文即崇尚文化。南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南阳人历来好学求新,聪明勤奋,耕读传家,整个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社会得到安定和发展。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如玉文化,花文化,画文化等文化源远流长、争奇斗艳。教育发达,学风兴旺。更值得骄傲的是,南阳涌现了大批垂范后世、光耀千秋的文化名人。

张衡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发明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代表著作《两京赋》,《思玄赋》,《归田赋》,《温泉赋》,都是辞,义具佳的力作,其本人更是汉赋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有

第2页(共10页)

划时代巨大贡献的重要作家。发明创造地动仪,浑天仪,天文著作《灵宪》和《灵宪图》等,更是开科技先河。

诸葛亮 三国时期人,其著作《草庐对》1,《出师表》2,《诫子书》,不仅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更收录于当代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必读名篇。其发明创造的天灯3,连弩4,木牛流马,更是巧夺天工。

范晔 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其著作《后汉书》5。庾信 南北朝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者,代表作《哀江南赋》《小园赋》《马射赋》《枯树赋》,不仅辞赋成就极高,在诗歌,骈文方面更是颇有建树6。

韩愈 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

岑参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代表作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等名诗。他的诗歌题材很广泛,而其中边塞诗占数量很多,而且质量很高。他有《岑嘉州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其诗400余首8。范仲淹 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邓州知州,于在任期间捐资修建花洲书院,著名文学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代表诗作作《江上渔者》,《登表海楼》词作《苏幕遮》,《渔家傲》等9。

南阳作家群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地市级作家群”。它不仅是河南文学的最主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姚雪垠10。

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河南省唯一获得者周同宾11。美国华人评选的“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二月河12。

柳建伟 《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石破天惊》、《爱在战火纷飞时》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等诸多奖项,根据作品改编的 影视剧曾获金鹰奖等各大奖项

第3页(共10页)

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现代化贡献最突出的哲学家冯友兰14。卧龙生(武侠小说家)作者在古龙之前被誉为“武侠泰斗”、”三剑客“之一,多部作品被翻拍为影视剧15。

中国“曲剧皇后” 张新芳 中国科幻文学之父王晋康

另有李天岑16,痖痃17,乔典运18等等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

崇文的文化特征,对今天南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更加需要弘扬崇文好学的良好风尚,这与我们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二)向善

向善即全民向善。南阳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的本质是“心中有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善恶之别,重在存心之不同。念念为人着想是善,念念自私自利是恶。弘扬向善的价值观,就要求我们心存善念,生发爱心、善心,慈悲心,强化“公心”意识和服务意识。

张仲景 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 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 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羊续悬鱼 后汉太守羊续到南阳郡上任不久,属下给他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属下执意要太

第4页(第10页)

守收下。属下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著,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后来“羊续悬鱼”一词便来比喻居官清廉、拒绝受贿。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以向善成为主流,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尤其是社会转型期,更需要提升全民道德文明素质,帮助人们克服心理焦虑、减轻精神负荷、凝聚建设性正能量,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南阳人民真正为他人、为社会做实事、办好事,在服务、成就他人的快乐和幸福中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三)思进

思进即人心思进。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不追求真善美的群体是可怕的。而英雄辈出、文化灿烂的南阳大地,却从来就以进取的脚步延续传承着独特的南阳文明。南阳虽处盆地而不保守,兼容并蓄,勇于创新,勤劳思进。举办“两节一会”等,折射出开放、开明的胸怀。中国玉雕之乡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1995年3月,镇平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今天,镇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 地。玉雕艺人精心设计制作的艺术珍品不胜枚举。通过玉雕节,南 阳人把触角伸到了海外。把眼光瞄向了国外大市场。依靠南阳玉雕产品的一流质量,利用口岸转口、自营出口和在国外设立销售窗口等多种形式,南阳把成批成批的玉雕产品销往美、日、德、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成交额达8亿多元,南阳已成为全国 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中国月季之乡 科圣张衡故里石桥镇,以月季花为主的“彩色花

第5页(共10页)

卉农业”形成规模化特色优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月季之乡”。改革开放后,月季种植迎来了鲜花盛开的春天,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石桥镇月季种植专业户已达250多个,月季新品种多达1200多种,远销30个省市自治区,栽种总面积达2500余亩。

中原香菇城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位于中州名镇——双龙镇,距县城27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香菇专业交易市场。这里的香菇分级、包装、加工企业就达30多家,科技综合示范县1997年南阳唐河县成为中国农科院全国首家科技综合示范县。

中国地毯之乡1995年3月,镇平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地毯之乡”。近年来,以 镇平地毯集团公司为龙头,带动了全县地毯业的大发展。1997年研

制成功的1000道高道超薄型丝毯在德国汉诺威地毯博览会上摘取金牌,还被载入了1998年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新时期的南阳人,我们有责任在实践中自觉弘扬进取的精神,让“人心思进”在大家的自觉实践中成为推动南阳崛起的精神 动力,积累我们奋发有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精神正能量。

(四)担当

担当,即忠诚担当。担当既是时代召唤下的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个体自觉中的一种主观努力,其核心是在履职尽责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担当是意志的锤炼,超越自我要担当。担当不仅要有承担的勇气,而且还要有合作共事的胸襟。担当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执着,而且还要有独辟蹊径的创新。担当不仅要有义无反顾的果敢,而且还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担当不仅要有夺取成功的信心,而且还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只有这样的担当,才是真担当,才是我们民族、国家需要的担当。南阳不乏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仁人志士,“父母官”一词出自南阳,“忧乐”思想诞生于南阳。

第6页(共10页)

百里奚 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

范蠡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道家、名贾和实业家。他 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重要贡献在于心系天下,以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后,他不留恋功名,激流勇退,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哲学。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 致富,成名天下

张释之 中国西汉著名法学家,辅助汉文帝,汉景帝。史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司马迁称他”守法不阿意“景帝立,出任淮南相。张释之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是有重要贡献的19。

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从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巡 唐代名将。至德二年(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十三万精锐军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数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

(五)奉献

奉献,即无私奉献。“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在生活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南阳人民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 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南阳的美丽蓝图。

第7页(共10页)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十年中,他为匈奴人 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彭雪枫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抗日期间壮烈殉国20。

武文斌 2008,邓州人武文斌用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无 私的奉献行为证明了河南中原儿女的光辉形象,感动四川灾区,感 动中州大地,感动华夏神州。武文斌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灾区,献给了人民。倒下的是男儿的身躯,竖起的是铁军的精神。

长江里救人的南阳籍学子赵传宇 不久前,省委书记卢展工就指出,正是这些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树立了河南人在外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等精神品质。南阳,不缺乏拥有这样精神的人,正是这些南阳人,在不断地锻造着、丰富着、提升着南阳人的品牌。正是这样的品牌,为南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支持。

四、传承南阳精神

每一个南阳人,尤其是青年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把自己作

第8页(共10页)

为锻造、光大南阳人品牌的一分子,既成就一番事业,也为树立良好南阳形象贡献力量。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南阳精神,它彰显正义善良,提倡无私奉献,崇尚开拓创新,弘扬忠诚实干。一个地方的发展道路虽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体现在几次重大转折上。时下,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立足新的起点,实现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中争先作为,抢抓机遇,强化责任,提振精神,大胆探索,突出重点、壮大龙头企业,系列开发、培育一条龙产业,产城互动、发展智力于一体的“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龙型经济,使南阳这条“卧龙”真正腾飞起来。

五、总结

南阳精神不应只是一种集体意识,它也不应只适应于工作。每个人在个人生活中若能具备这种精神,相信也会受益。南阳精神虽 属南阳所有却并非为每个南阳人所有,弘扬推广的必要就在于此。伏牛奋起,抖擞精神。在全市开展“一改双优”及南阳精神大讨论活动中,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从而把南阳建设成为集实力、魅力,活力于一体的新型城市。

注 解 及 参 考 文 献

[1]又名隆中对 [2]又分前后出师表 [3]又名孔明灯 [4]又名诸葛连弩】

[5]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6]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 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

第9页(共10页)

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

[7]今有《韩昌黎先生集》传 [8]今人有《岑参诗校注》。

[9]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

[10]代表作《李自成》

[11]代表作《乡间的小路》、《葫芦引》、《铃铛》、《情歌挽歌》、《绿窗小品》、《唱给文学的恋歌》、《皇天后土——99个农民谈人生》、《周同宾散文》(四卷)、《古典的原野》等。在各级文学作品评奖中多次获奖。其中,散文集《情歌·挽歌》获河南省委、省政府“第二届优秀文艺成果奖”。[12]《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清朝皇帝系列作品长期 全国各大书店畅销并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主要作品还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热播

[13]《第二十幕》、《21大厦》、《湖光山色》多部作品被翻译为外文在海外出版发行另有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三 十余部 [14]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松堂自序>等等 [15]其代表作有《飞燕惊龙》《天剑绝刀》《金剑雕翎》《一代天骄》 等。[16]《人精》《人道》等,《人精》被改编为电视剧《小鼓大戏》在央视播出 [17]《痖痃诗抄》、《深渊》等作品享誉台湾诗坛 [18]代表作《满票》、《林魂》等

[19]《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国学网

[20]彭雪枫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另据《解放军报》2004年9月9日讯,“为纪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高级将领彭雪枫同志壮烈殉国6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军事科学院今天在京举行《彭雪枫传》出版座谈会。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第10页(共10页)

致 谢

7.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要求, 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阐明了方向,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生力军,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观、爱情观。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 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之间的断裂

1905年, 持续2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逐渐被西方的教育方式所取代,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在现阶段是考察的学生的应试能力, 也就逐渐形成了学生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差的局面, 而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则不痛不痒, 在大学期间开设了几门关乎于爱国、爱党教育方面的课程, 但是对所起的作用可是无人问津, 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的逐渐渗透, 就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以自我为中心等现状。就拿大学生评比奖、助学金来说, 只会考虑自己需要, 而不考虑周围同学们的具体生活状况, 我给一名来自城市的同学讲过来自一名山区同学的家庭具体贫困情况, 该同学根本不相信现在还有如此贫穷的同学。

(二) 多元需求和一元要求间的矛盾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 在大学期间单一的分数论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找到一份工作或一个饭碗而已, 在这种观点之下造就当代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尴尬局面。在这种形势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系创建大学生社会模拟实践中心和校企合作平台, 并积极推动大学生众创的发展, 和社会中的创业孵化器公司合作, 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 通过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等手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 理论认同和现实困惑间的矛盾

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伟大的“中国梦”为理论指导,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这就形成了理论学习和现实应用中的差距。江泽民同志曾说:“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 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 那就是党、国家民族的灾难”, 所以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问题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迫在眉睫。

三、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 是经过几代革命家的精心培育,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以延安精神为导向, 引领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同理想, 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 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延安精神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应用的手段

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通过书籍、网络、讲座、展览等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识, 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的文化意识, 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 促使当代大学生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遍布华夏大地, 通过学校党课、团课、社团等活动, 带领大学生参观革命圣地, 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艰苦历程, 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们体验艰苦奋斗的艰辛。

通过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有关部门, 组织学生成立弘扬延安精神的大学社团, 在社团中, 可以畅谈延安精神, 在学校党委的支持和监督下, 社团也能够通过校园宣传、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将弘扬延安精神的热潮推向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这种口口相传、相互交流、不断讨论的过程中, 延安精神将会铭记在每个同学的心中。

五、结语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是在危难时刻显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文化, 应用延安精神激励大学生, 使大学生牢记中华民族屈辱史,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8.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八

1、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加大媒体宣传教育力度。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新闻媒体宣传工作的重点,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挥传播核心价值观主渠道作用,开设核心价值观专题专栏,设置“青海好人”、“最美青海人”等栏目,让老百姓讲身边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发挥青海重点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作用,综合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网上大讨论,在讨论中增进共识、凝聚合力。

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泛宣讲来增强理解力,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贯彻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梦”等主题宣讲紧密结合,各级党委宣传部组织宣讲团深入到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宣讲。各级团委在团员青年中开展“青海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引导和推动全省青年关注青海家乡、打造青海特色、探讨青海发展。各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道德讲堂活动中,广泛开展道德讲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牧区活动。组织媒体开展公益广告大赛,创作通俗易懂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内容涉及“我的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接地气的作品和文艺演出,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加大典型宣传教育力度。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广泛选树典型来增强示范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省文明委颁布了《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编写了《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读本》,在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活动,兴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组织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开展“青海好人”和“最美青海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精彩故事传递向善、向上的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2、在主题实践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大力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2010年,青海省委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这是提升青海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加强督查,确保了活动经常有要求、阶段有重点、节点有高潮、落实有效果。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青海建设的精神航标和力量源泉,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目前,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体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文明青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改进了社会风气、提升了公民素质,服务了人民群众,加强了基层基础,为青海“三区”建设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大力开展“四大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运用“四大创建”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着力在巩固、深化、拓展、延伸上下功夫,着力在思想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塑造、文明提升上下功夫,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西宁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通过大力宣传引导,丰富活动载体,融合百姓参与等多种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向社会传递释放着一股股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海东市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开展“文明海东”建设工作,60个文明单位与6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责任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黄南州组织窗口服务单位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竞赛,争创“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示范岗”,优化了文明环境。省公安厅牵头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学校86所,在全省14条路段开展文明示范公路创建活动。省妇联开展和谐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命名表彰“和谐文明家庭”1020户。

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道德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只有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使其融入人们的血液,化作自觉行动。为了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青海省制定了《关于推动全省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见》。西宁市通过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吸引4000多名志愿者深入十字路口、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海东市开展“善行海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新海东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为进一步推进“信用青海”建设,省工商局、省文明办、省个私协联合在全省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明诚信”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个体私营业主爱岗敬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奉献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树立了新时期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深刻彰显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文明公益短信传递、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展演、“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等一系列活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3、在惠民利民上下功夫,推动公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青海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70%以上,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有力推动了就业稳中向好,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89%。坚持保基本、守底线,统筹提高了11项民生补助标准,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行城乡低保有进有退、动态管理。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活力持续提升。全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大病医保制度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6%。大力实施城镇保障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工程,历时5年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完成。

坚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在全省扎实深入地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农家(牧户)书屋和文化进村入户等工程。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精神文明创建实施项目,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牧区开展“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摄影书画展、元宵灯展等大型文化活动。

4、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明青海”建设中经久不衰

着力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文明青海”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面大、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和促进“文明青海”建设具有重大作用,青海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明青海”建设中,做到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共同推进。省委、省政府制发了《关于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把这两大任务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文明青海”建设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青海”建设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推动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小故事 篇九

从前,有两个年轻人,他们在同一所私塾念书,成绩也都很不错,他们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也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很有礼貌,对任何人都很尊敬,对待自己的长辈更是如此;而另一个年轻人一点儿也不懂礼貌,对自己的长辈的态度很差,而且说话时总带着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就这样,两个人快乐地成长着,别人也看不出两人有多大的区别。直到有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想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让这个年轻人当他的接班人。老人看中了这两个年轻人,但是两个年轻人中只能选一个,于是乎,老人对两个年轻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

考验的主要内容就是文明礼仪,一个人如果没有文明礼仪,有再多的学问也没有用。首先老人乔装打扮,使人认不出他来,然后他先对那个讲礼貌的年轻人展开了考验,他等在年轻人的必经之路上,等他过来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东西扔在了地上,让年轻人捡起来,等年青人捡起来后,又把东西故意扔在了地上,看年轻人的表现,年轻人又捡了起来,老人接过东西,也不说一声,就走了,但没走几步就假装倒在地上,虽然看得出是假的,但年轻人还是不假思索地冲上去,将老人扶了起来,还问了一句你没事吧!老人见小伙子如此这般,心里暗暗高兴。

接下来老人就要去考验另一个年轻人了,老人还是故伎重演,这位年轻人捡起第一次后就不再捡了,第二次还是在老人的催促下才捡起来的,而且捡起来后又不是用给的,而是直接扔了过去;老人接住东西后很生气,但还依照上一次的做法,没走几步就假装倒在地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年轻人假装没看见就径直走了。

老人考验完两个年轻人后,当机立断,他要把学问都传给那个讲礼貌的年轻人,让他当他的接班人。

10.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十

学校:

班级:

姓名:

联系电话:

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是总书记所作的,是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上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这样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为建成一个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现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有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的凝聚起对待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了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行伟大医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彰显着目标的宏伟、前景的壮阔,历程的艰辛、使命的光荣。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的道德基础。伟大斗争需要众志成城,伟大工程需要坚定一致,伟大事业需要聚力推进,伟大梦想需要同心共筑,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种观念碰撞激荡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以西为美”,“唯西是从”,淡化乃至放弃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死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1.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十一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明公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我们所从事的公证工作,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具有服务、沟通、证明和监督等功能,她永恒的主题就是公平与公正,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内容。公证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秉承公平公正的信念,尊重事实,遵从法律,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最大限度的保护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公正”是我们行业的灵魂,“公平”是我们工作的准则。我们要时刻将“公正”刻在头脑中,严格依法办证,秉公执业,努力提升公证公信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公正的形象,给予他们另外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要时刻把“公平”印在思想中,通过我们的日常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给当事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空。

一、公正公平,崇尚法治尊严

公证机构作为由国家专门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代表国家办理公证事务进行公证证明活动的司法证明机构,担负着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神圣使命。对公证员来说,不论买卖房屋的委托公证还是遗产继承权公证、出国留学的毕业证等公证,都只是千万公证业务中的一个;而对于每一个当事人来讲,买卖房屋是大事、办理遗产继承权公证是对逝者一生遗留财产的最后安置,而出国留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成绩单等公证,更是当事人对未来人生的希望,不论是对当事人本人还是对一个家庭而言,申请公证无疑对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从这个角度去换位思考,我们就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项公证申请,公平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比如在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涉台业务中,更能体现出公证服务的特殊价值。我在办理的一起涉台售房的委托书业务中,根据《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要求当事人的配偶到场签字。当事人认为房产证是自己的名字和配偶没有关系,要求这么多的材料并且让其配偶也到场,很不理解也不愿配合,甚至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尽管受了委屈,但我还是耐心向当事人讲解了公证知识和要求以及涉台公证的相关政策,最终让当事人理解并表示按照规定办理。当该当事人再次带其配偶一起来到我处时,我在审查了相关材料后,中午加班为其出具了公证书,为他们争取了时间,宣传了公证的相关政策,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二、敬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时代新风尚。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遇到困难、烦恼、痛苦和无助,残疾人老年人和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更会遇到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对这样的人群需要我们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法律服务、仔细地解答、耐心听其陈述,反复解释、减少公证成本,更多的人文关怀。

今年上半年,在为我市一残疾人出国工作办理相关公证中,我们主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其办证申请,加班加点为其缩短办证时间、减少公证收费,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赢得了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在得知一当事人家住涧西区且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提出需要上门办理委托公证后,我和处里的工作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上门为当事人办理了到外地继承遗产所需要的委托书公证,当事人在上海市某公证处顺利办理了继承权公证书,为其继承遗产提供了法律保障。取得公证书后,当事人需要亲自到上海市办理继承遗产的过户手续,又提出要我们上门办理公证。我毫无怨言,再一次上门办理了相关的公证手续。

在很多类似的服务工作中,我们虽然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付出了一些辛苦,但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证就在他身边,法治不是高不可攀,公证是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这比什么都重要。

三、温情公证,增强社会友善

温情公证,要求我们公证员不是冷冰冰的接待當事人处理公证事项,而是在调查了解当事人的要求并充分与当事人沟通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达到当事人的公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证意识也大大提高。普通的申请人不是法律专家更不是公证专家,他们的想法朴素现实,需要我们帮助规划和梳理。我们的温情公证,会圆当事人公证梦,更能让群众体会到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友善。

我市嵩县一名到韩国务工人员在韩国工作时遭遇海啸后死亡,死者家属找到我要求办理公证,但不知道要办理何种公证,感觉茫然不知所措。我先安慰了当事人,并根据韩方的要求,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办证经验,在和劳务派遣单位沟通以后,及时、准确地为死者家属出具了亲属关系等一系列相关公证书,为当事人赴韩以及向韩方索赔提供了扎实、有力的证据支持。

通过以上各项文明公证措施的落实,让公证当事人尽可能享受到便利的公证服务,让公证当事人以更少的成本保护自己的权益,预防纠纷的发生,让公证法律服务成为为百姓服务的“金字招牌”,最终产生的效果就是群众对公证公信力的不断提升和公证品牌的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做文明公证的先行者。

我们以“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文明敬业”的服务形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增强了人们的友善,弘扬了社会诚信,推动了法治建设,无不时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这也是一名司法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伟大构想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2.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篇十二

关键词:武汉精神,城市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全党全社会所达成的价值共识, 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国家需要精神, 城市也需要自己特有的精神。城市精神是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与追求, 是城市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 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实现形式、有效载体和具体途径。

一、武汉精神的内涵

2011年年底, 我国特大城市之一的江城武汉, 从学者到普通市民都投入到最能代表大武汉精神风貌的“城市精神”海选活动中。此次海选活动, 既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要求的响应, 也是全体武汉人民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体现。通过几轮筛选和投票,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成为武汉精神的表述语。

原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丽敏在“2012武汉精神高端研讨会”上, 从三个方面对武汉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了总结。

第一, 武汉精神具有三大特质, 即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包容务实、刚勇直率、敢于担当的人文特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时代特质。这三大特质植根历史, 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第二, 武汉精神包含四层蕴涵, 即担当是武汉精神的第一要义, 体现的是一个“敢”字;创新创造是武汉精神的灵魂, 体现的是一个“先”字;追求卓越是武汉精神的高度, 体现的是一个“精”字;群众性是武汉精神的生命力, 体现的是一个“人”字。

第三, 武汉精神涵盖两个过程, 即源源不断的精神追求过程, 持之以恒的实践推进过程。武汉精神只有与促进武汉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促进武汉改革开放, 促进武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事业结合起来, 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生机。

二、武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武汉精神统筹了城市利益和国家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 武汉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价值观、社会和价值观公民个人价值观三个层面。

“敢为人先”是对武汉城市性格的概括, 突出诠释武汉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传承和追求。无论是在近代革命战火中的首义精神,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行步伐, 还是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 武汉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始终追求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 武汉人民勇于担当, 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更是表明武汉将在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引领潮头的愿景。

“追求卓越”是做人做事的高标准严要求, 突出表现了武汉精神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追求卓越”, 为国家、为事业、为社会发展精益求精, 不断创新, 追求完美, 止于至善, 爱国、爱岗、爱他人,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最生动诠释。

2. 武汉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所做出的重要论断。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信念, 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 才能达成共识, 而共识则必将产生合力, 从而共同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去努力。

城市精神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结合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优良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生活方式而产生的, 是引导城市进步的具体价值取向。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是武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在建设和发展武汉中过程所达成的共识。“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对武汉从古至今文化沉淀的提炼, 是对武汉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更是武汉文化的精髓所在。“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更是广大武汉人民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出的对武汉精神的最有代表性的概括, 是为广大市民知晓、接受, 并内化为自信自觉、外化为复兴大武汉的精神动力。

三、武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原则性指导思想, 城市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实现体系和具体体现。

1. 武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域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识的凝聚和精神的引领, 需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层面, 根据各个地域的差异, 结合地域性特征来加以弘扬。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武汉精神是武汉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下, 根据武汉的独特地域特点和城市自身特色而达成的共识。

湖北省武汉市地处中国腹地中心,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 将武汉一分为三, 形成武昌、汉口、汉阳跨江鼎立的格局, 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翩翩飞舞的蝴蝶, 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 古称“九省通衢”。武汉交通发达, 往来便利, 自古就是一座商业名城。据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记载:“天下有大四聚, 北则京师, 南则佛山, 东则苏州, 西则汉口。”近代以来, 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 在中国革命时期和早期现代化的步伐中始终位于重要地位。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并最终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中指出, “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是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 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中国最早向近代都会转型的城市之一, 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武汉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和商业中心地位, “东方芝加哥”名扬四海。新中国成立后, 武汉建设发展突飞猛进, 成为中国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及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2014年在仲量联行发布的城市发展动力指数中, 武汉跻身全球城市活力榜单第五位。

武汉的“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正是武汉独特的地域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体现。王武子先生在其《武汉精神赋》中写道:“山川形胜兮, 风景如画;人文荟萃兮, 惟楚有才。我在中国心, 世界在我心。弘扬主旋律, 敢为人先, 彰显武汉城市魅力;复兴大武汉, 追求卓越, 践行武汉城市精神。”武汉精神体现了武汉人民矢志不渝的繁荣梦想, 体现了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2. 武汉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紧密契合的, 是关于时代气质的重新定义, 是极富时代价值的。武汉精神既提炼了历史精华, 体现了城市文化的传统性特征, 又充分地融合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笃勤研究员认为, “武汉精神与现代性的有机融合, ‘敢为人先’就是勇于开拓创新, 敢于担当大任, 不畏艰难险阻, 不怕承担风险;‘追求卓越’寄托了武汉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教授认为, “改革开放是武汉精神的时代元素, 改革开放的思维、意识、信念、追求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精神源泉。武汉精神是对武汉改革开放‘黄金期’的准确把握和对接。”

人无精神不立, 城无精神不兴。在新时期, 武汉着力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建设具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社会和谐幸福、生态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城市, 再造大武汉新的辉煌。武汉的建设规划和目标, 从国家的全局出发, 既传承了武汉的传统, 也站在了时代前沿, 充分地展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3. 武汉精神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干, 在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 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践行武汉精神的过程中, 武汉人民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出了不懈努力, 出现了“武汉道德群星现象”, 走出了12位“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精神成为武汉人民的行为风尚和精神追求。

从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至今, 武汉的道德天空上明星璀璨, 10年来涌现出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董明、孙东林、杨小玲、刘培、刘洋、江玉珍、江远斌、官东11位全国道德模范, 18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被称为“武汉道德群星现象”。

武汉一共走出了12位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中有科学家、学者、勇士, 有优秀大学生的代表, 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 而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这些最美丽的人, 胸怀报国理想, 秉持道德操守, 激扬蓬勃朝气, 以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广大的武汉人民做出了榜样, 也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榜样。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大力践行武汉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深扎根于武汉人民的心中, 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陶维兵.武汉精神的蕴涵、价值及实践意义——2012武汉精神高端研讨会综述[J].学习与实践, 2012, (9) :121-125.

[2]张利英.聚焦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www.qstheory.cn/wh/jsshzyhxjztx/201402/t20140220_322792.htm.

[3]刘献廷.广阳杂记 (卷四) [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4]王武子.武汉精神赋[J].中国高新区, 2013, (12) :200.

上一篇:专升本护理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公司部门职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