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说课稿教案(共2篇)(共2篇)
1.将进酒说课稿教案 篇一
一、教学设计的凭据
1、说教材
《将进酒》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主要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学习本单元,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并着重领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2、说学情
虽然处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更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说教学理念
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及合作,重视自主探究的习惯的培养。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有进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再加上《将进酒》情感线索较为明晰,学生可以找到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将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背诵全诗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新课标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堂当做自我展示的平台,我设计的教法是:
(1)诵读指导法
(2)提问分析法
我的过程与方法将在以下的说课中进行解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诗歌体味诗人情感(契诃夫曾说:“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2)鉴赏此诗的比兴、夸张等艺术特色。(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要求。)
2、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可知,本诗虽是李白的代表作,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创作此诗时,诗人处于积极用世和怀才不遇、向往官场和蔑视权贵的矛盾之中。所以学生稍有不慎,就会理解为诗人想表达的是及时行乐、悲叹人生的消极思想,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本诗的教学难点在于:
体味作者思想情感的复杂性、矛盾性,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发表自我见解,再由教师引导,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
2、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师生互动中生成好的课堂效果。鉴于此,我设计了比较学习法,将本文与李清照的《醉花阴》相比,得出本文的愁绪中是含有激愤之情的。
(四)说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说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具体设计及其理由
(一)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精彩的导入可以创设一个好的课堂情景,因此我的导入语为:国人爱酒,桃园结义要一杯血酒,临阵御敌要一杯温酒,祭祖扫墓要三牲烈酒……倘若没了这酒气,不知要少掉多少韵味。醉酒有雅俗之分,杨玉环望月迎风,醉得仪态万方;武松仰脖抖腕,酩酊大醉,可谓是醉态万千,然而文人有像欧阳修那种与酒无缘的饮少则醉,未饮先醉;也有李白那种放荡无羁的狂饮烂醉,酒醒何处不知道了,宝马金裘也不要了,全拿去换酒喝了得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今天我们就来领略李白的豪情之醉。
2、学生齐读,教师范读(8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大致疏通文意,对文章思想情感进行初步感知。首先让学生齐读,并让其在朗读过程中为生字词注音,使其对课文有初步感知。然后由我范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3、积累知识,加深理解(10分钟)
首先对难点字词如“将”“馔”“沽”等进行解释,比如“将”字,我会联系《诗经卫风氓》诗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意思加深学生对诗题的理解,然后最后讲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联系作者,把握情感(22分钟)
狄德罗曾经说过:“感情淡薄使人平庸。”所以,这一环节我将重点讲解。对感情的整体把握可以找体现感情的关键字眼“悲” “愁”,而分析愁情产生的原因才是关键。
①我把过渡提问语设计为:当一个人愁肠百结时,排解的方法有很多,而酒就是解愁的一个良方,当曹操求贤才不得时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连女词人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夫死时也端起了“三杯两盏淡酒”。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再引导学生分析感情:人生苦短、怀才不遇。
②为了进一步理解李白的愁,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的环节。通过与李清照《醉花阴》中愁绪的对比,体会李白的愁中是含有激愤之情的。
5、小结新课,学以致用(1分钟)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还在于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所以我的小结语为:一首《将进酒》,李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秀的诗篇,还有他那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豁达之情,李白的诗我们要品,李白的人生态度我们更要学。
6、布置作业(1分钟)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初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两个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杜甫的《兵车行》,试体会李白与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板书设计及其理由
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2.《将进酒》教学设计说课稿 篇二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将进酒说课稿教案】推荐阅读:
李白 将进酒 教案11-07
《将进酒》教案示例11-18
长城教案,说课稿08-29
《咏鹅》教案、说课稿12-03
《学会拒绝》教案、说课稿08-12
说课稿及教案01-12
猫教案及说课稿08-23
小班教案《咕噜噜》说课稿09-07
自己去吧教案、说课稿10-31
中彩那天说课稿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