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2024-07-17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精选15篇)

1.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篇一

南圩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与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发生、流行、蔓延和爆发,预防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避免或减少对师生的损害,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晨午检

班级里保证经常具备几支体温计,供学生测量体温使用。晨午检时间,班主任一定要亲自过问寻查,班级内有无因病缺席的同学,缺席的同学一定要联系他的家长,弄清楚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学生在家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观察询问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各班主任老师要尽早发现本班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学生,如果有学生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出皮疹疱疹、咳嗽咳痰频繁、口和手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早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校医向学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有同学感觉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皮疹、出水痘、两腮疼痛肿大、腹泻等传染病症状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同学出现发热(体温≥37.5℃)(≥38℃),要及早向校长报告,校医重新为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患病的学生要尽早隔离去医院治疗,彻底治愈后,持医院诊断书才能返校。

晨午检时,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时因病缺席和在校发热学生的情况尽早报到校长室,早发现、早隔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疫情

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至于大面积流行蔓延。

班主任老师对因病没来上学的同学要随时与之联系,追踪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如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早向学校报告,返校时也要持医院诊断证明。

班主任对每个在校发热离校的学生和因病缺席的学生都做好登记。

由专人(专职校医)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学生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进行收集、汇总与报告,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知道学生的晨检工作。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本能感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做好登记,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并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漏报、谎报、瞒报、缓报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疫情报告

由专人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

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报告: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领导、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说明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人数等内容,不得隐瞒、拖延、阻挠、慌报、不报。

2、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

3、隔离:在上级各部门未到达之前,尽可能将患传染病者隔离。

4、打120电话,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患者。

5、协助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消除师生恐惧心理。

6、报告电话:

左店中心校:0551-66821185

乡疾病预防中心:0551-66821342

长丰县教育体育局:0551-66676640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51-666713327、消毒:通知学生把教室的门窗经常打开通风,使空气经常保持流通。室内通风,使空气流通是最好的消毒方式,加强教室、办公室、宿舍、活动场地等室内的通风换气,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

学校配备各类必需的卫生器材和消毒药械,各办公室、教室要配备洗手液、喷雾器,水龙头处要放置杀菌肥皂,进一步改善师生在校的卫生状况。

由学校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工作,或班级学生进行消毒,做到定期消毒,学校将配好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学生随时领取消毒液,对教室、走廊、门把手、宿舍、食堂、厕所、办公室的空间、地面、物品等进行喷雾消毒。

三、病愈返校规定

痊愈返校时必须持有关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先到学校,交诊断证明,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后才能回班级。对发热同学返校的要求:按照县政府、县疾控规定,发热超过38度(含38度)的同学,自发热之日起7天后(第八天)才能返回测体温、登记,(交诊断证明),最后才能回班,请班主任老师把住关。

四、流行期间如有必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疫苗接种。

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篇二

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严格遵守场部制定的饲养、防疫方案, 全进全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提供新鲜、优质、无霉变的全价饲料。

不管是人也好, 动物也好, 都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身体, 才能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并通过自身调节, 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千变万化, 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杀虫、灭鼠、防鸟等工作

2.1 畜舍要做到清洁、干净、卫生, 并定期、交叉地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乙酸、醋酸、季铵盐类、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等。

2.2 虻、蝇、蚊、蜱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杀灭这些昆虫, 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胺菊酯、蚊香、蝇香等。

2.3 鼠类是布病、炭疽、口蹄疫、猪瘟及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因此, 灭鼠工作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

2.4 防鸟能有效地控制每年春季禽流感的传播。

3 不失时机的预防性投药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如, 预防呼吸道疾病常用阿奇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一般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最好使用含有黄芪多糖、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成分的中草药。

3.2 掌握好用药时间、时机、剂量和疗程。如, 呼吸道和大肠杆菌混感, 且同时并发肾肿, 应上午用杆菌药, 下午用呼吸道药, 晚上通肾;治疗呼吸道疾病, 应该在大群达到1/4时用药, 才能控制病情;一般首次给药使用倍量, 2~3 d使用半量, 最后使用维持量;一般一个疗程最少3 d, 多则5~7 d。如传染性鼻炎, 疗程不能少于7 d, 以防止复发。

3.3注意交替和间隔用药,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4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用药。冬季防感冒, 夏季防肠道病和热应激。夏季饮水量大, 饮水给药时要适当降低浓度, 而采食量少, 拌料给药时要适当增加浓度, 并逐层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4 注重防疫,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隔离、封锁

4.1 以场为单位,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疫制度, 并成立以“执业兽医师”为首的防疫领导小组, 做好疫病发生前的应急预案。

4.2 严格执行和遵守当地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是我国开展家畜传染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 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防疫灭菌工作的水平。

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4 把握好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动物。

4.5 发现动物突然死亡或怀疑某些传染病要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给兽医相关人员。在兽医工作者未到场之前, 要将病畜或者疑似病畜进行隔离, 不得擅自处理。

4.6 如果发生的疾病是“一类”传染病, 如新城疫、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恶性传染病时, 兽医工作人员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业务部门, 由当地政府划定疫区范围, 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 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迅速果断, 封锁严密, 范围尽可能小。

3.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方案 篇三

万柏林区科技实验小学

2017年9月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 “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分工职责

----是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负责做好知道班级防控、宣传教育,及管理班主任教师的自我防护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和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四、日常管理要求

1、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卫生知识讲座、校画廊、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学校阅览室要配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和刊物,学校要定期在宣传栏张贴有关传染病防治宣传挂图,营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2、班会课、卫生与健康课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指导学生的起居饮食,对卫生、生活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教育,用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尽量减少学生患病率。

3、进一步完善学生出勤登记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天上午负责学生到校情况检查,班主任做好缺课学生的原因记录,对因患病缺课的学生要做详细病因记录。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电告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5、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因病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对明显的传染病种及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如超过报告时限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6、要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一般不鼓励学生带病上课,对明显有传染病的带病学生要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7、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并根据法律、法规有关细节和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对教室、阅览室等人员聚集的区域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学校要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加强对厕所的卫生管理,完善厕所管理制度,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九、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脸盆、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不到非法饮食场所就餐,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学生不要把食品带入宿舍,防止老鼠咬噬食物,构成隐患。

八、规范疫情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网络。在学校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为此,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疫情报告的程序是:班主任(班级第一责任人)→疫报员→学校主管领导→报上级。力求做到: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按文件有关时限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

五、学校本着对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和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五)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3.疫情处理。

4.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 篇四

会昌县私立英才学校政教处

校园内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甲肝、伤寒、感染性腹泻等食物中毒,开学初期多发。

一、甲流基础知识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病前7天旅行史、接触史,)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4、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二、流行态势及特点

特点:传染性强,传染力强于季节性流感;致病性强,显性感染为主;病死率低(小于1.13%)。

1、全球:9月4日WHO称目前全球报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总数为25万多例,至少2837人死亡,仅过去一周就新增死亡人数652人。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统计新增病例,这个数字显然比实际感染数字要低得多。

2、全国(内陆):

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559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852例,重症3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三、防控策略、措施: 法定传染病(乙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一)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二)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2、2009年8月21日要求开始实施的《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

3、教育部 卫生部联合6月22日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2006年四月二十六日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四、防控措施要点:晨检。

目的: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坚持每天进行晨检。

负责人:校级领导

技术检查指导、疫情报告: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具体执行人:班主任; 晨检:

时间: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完成,巡查很必要。地点:教室内

对象:学生、教职员工,(外来人员)。

晨检方法与内容

观察:急性面容、咳嗽、鼻塞、流涕、皮疹、呕吐、精神状态等

询问:近期身体健康状况、咽痛、腹痛、腹泻、旅行史、接触史等

身体检查:测体温、看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皮疹形态、部位等

——晨检发现异常的不等于就是病人!晨检—异常信息及处置

个体:要立即送(或通知学生家长带领)其到医院诊治

聚集现象:晨检(包括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发现同一宿舍或者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及时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向当地卫生院或县疾控中心报告。

晨检—常见传染病识别

甲型H1N1流感、流感样病例:腋下体温≥37.5℃,伴咽痛或咳嗽。鼻塞、流涕、咳嗽症状明显,而腋下体温未达到37.5℃的,不能排除。

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散在米粒大小皮疹→疱疹 麻疹、风疹:发热+皮疹(红色小点),从上到下,从局部到全身 水痘:疱疹(水疱)(躯干→四肢)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脸颊)

痢疾、甲肝等肠道传染病:腹痛、腹泻、呕吐等 食物中毒:短时间内出现多例相同症状 晨检—其他注意事项 晨检人员手卫生

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病人要戴口罩,向病人提供口罩 温度计消毒

晨检记录、统计报告

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 测量体温

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使用医用温度计

建议测腋下体温(幼儿测肛温)

正确使用温度计(部位、时间、读数)防控措施要点-病人管理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隔离,杜绝现症病人在校园内工作或学习早发现:晨检+巡查

早隔离:一旦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安排或通知家长把学生带离校园,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治或居家隔离治疗。学校应设有一个临时场所安置病人或疑似病人,减少传播机会。

严把复课关: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完全痊愈,无传染性后才可返校。病人管理—隔离期限

甲型H1N1流感:凭当地卫生院“健康证明”返校 其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隔离期:

季节性流感:体温正常2天;

麻疹、风疹:出疹后5天,麻疹并发肺炎时延长5天; 水痘:出疹后6天;手足口病—7天; 流行性腮腺炎:腮肿完全消退; 痢疾:凭检验结果 防控措施要点:消毒

空气:首选通风换气,紫外线灯。

餐具:首选物理方法,次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注意清洗)物表。玩具:含氯消毒剂擦拭、浸泡被褥。

书本等:室外阳光曝晒——消毒的前提是先清洗!防控措施要点:宣教

学校应普及“甲流”防控知识,正确认知,倡导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手卫生,教室、寝室保持清洁与通风。

个人防护意识:避免接触病人,少去人员聚集的场所劳逸结合,身体不适要主动向老师报告。防控措施要点:应急物资、温度计、口罩、消毒液。预防接种:查验证(常规接种)

5.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五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毒、通风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擤鼻涕的纸巾,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3.提高幼儿的免疫水平:预防接种、体格锻炼、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

1.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消毒:物表消毒、空气消毒。

三、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

潜伏期1-7天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班级隔离期无新病例出现起隔离一周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流行特点1.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2.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

临床表现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防疫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及时隔离流感样病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返园条件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二)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潜伏期8~30天,平均14~21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发病呈流行或散发,在集体儿童机构或易感成人聚集的地方可呈暴发流行。对易感者进行免疫预防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后有单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胀痛,在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耳垂的前后下放有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块伴有触痛,口腔内的腮腺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红肿。

防疫措施给予儿童麻风腮疫苗接种,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幼托机构留检三星期。

返园条件腮腺肿退后一周(三)水痘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

流行特点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背,四肢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成充满透液的疱疹。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防疫措施1~6岁儿童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发现水痘病人及早回家隔离治疗。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用具采用爆晒或用消毒药揩擦,不让易感儿与病人接触。

返园条件痂皮硬结干燥,无新疹出现。

(四)手足口病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

潜伏期3~6天一般4天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7天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流行特点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上升,高峰在夏秋季。2.发病以儿童为主,其中主要侵袭幼儿。3.托幼机构是本病好发场所。

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防疫措施1.平时措施: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注意儿童身体、手、足、皮肤变化,做好幼儿日常卫生管理与玩具、用品、便器等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疫情处理措施:及时离园,隔离治疗病人,做好玩具、用品、粪便等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返园条件脱痂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或自确诊日起10天。

(五)麻疹

病原体麻疹病毒

潜伏期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6.鸭传染性鼻炎的防控措施 篇六

一、流行情况

该病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 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产蛋下降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慢性病鸭和康复后的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 各种年龄鸭均可感染, 育成鸭及产蛋鸭最易感。该病多发生于成年鸭, 对产蛋期的鸭群损害最大, 育成期得病治愈后, 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二、发病原因

鸭舍通风不好, 氨气浓度过高, 鸭舍密度过大, 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 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鸭群混养也常导致该病的暴发。

三、临床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 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 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 病鸭鼻腔内流出来浆液性或黏液状分泌物, 逐渐变浓稠, 并有臭味;同时伴有打喷嚏, 呼吸困难, 摇头等症状, 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 黏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 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 严重的造成失明。病程后期, 病鸭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少数严重的病例, 会续发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 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四、预防方法

1.改善饲养环境。春季鸭舍要注意通风换气,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 防止过分拥挤, 并保持舍内良好的卫生环境。

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合理供给营养,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特别要注意增加维生素A的供给量, 以增强鸭体体质, 提高抗应激能力。

3. 合理免疫。要制定合理的鸭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 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发或少发传染性鼻炎。

4. 科学引种。引种时要注意种鸭场有无传染性鼻炎病史, 不购买康复种鸭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鸭, 提倡全进全出制。

5.注意消毒。对患过鼻炎的鸭场, 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 (用百毒杀喷雾带鸭消毒清净空气, 鸭舍、地面、用具等用0.3%过氧乙酸消毒) , 将鸭舍空闲1~2周后, 再引进鸭群。

6. 隔离治疗。发现病鸭要严格隔离治疗, 并对鸭舍、地面、用具用0.3%过氧乙酸消毒, 以防止病势蔓延。

五、治疗措施

1.药物选择。可根据当地的情况, 尽量做药敏试验, 选出敏感药物, 如不具备该条件, 可选用不常用药物。

2药物治疗。用磺胺二甲基嘧啶, 按0.2%比例拌入饲料中喂服, 连用3~4天;链霉素, 每只鸭肌肉注射100~200毫克, 每天1次, 连用3天;土霉素, 按0.2%比例混入饲料内, 连喂3~4天。

3.外科疗法。使用治疗该病的同时, 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表现鼻炎和眼炎时, 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 应以手术刀片切开, 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 用硼酸水冲洗后, 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4.药物拌料。当鸭群食欲正常时, 可按磺胺二甲基嘧啶0.2克/千克, 碳酸氢钠0.2克/千克, 三甲氧苄氨0.04克/千克的比例拌于饲料中饲喂, 同时在饮水中将左旋氧氟沙星按0.1克/升的比例加入水中, 连用3~4天。

7.学校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篇七

四勤

勤洗手脸、勤剪指甲、勤通风、勤晒衣被

四不

不随地吐痰、不公用毛巾、不过度紧张、不过度疲劳 教室寝室要开门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 要积极参加运动和游戏,增强体质;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九月份步入秋季,天气由热转凉,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 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

一、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如果医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而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预防措施:

做好灭蝇、灭蟑螂工作,防止食品、食具污染,保证用餐环境的卫生;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保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饮用卫生、洁净的水,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产品以及不洁、腐败食品;发现吐、泻病人要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发生群体性感染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在食物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引起急性感染的中毒性疾病,主要以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等。不同中毒机制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通常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伴有发热症状;而毒素型食物中毒除了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有发热症状。预防措施:

应做到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注意海水产品的采购、清洗、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卫生安全;尤其要对新入学学生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培养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在校内用餐,不搞群体性聚餐活动,严防群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的细菌、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手足口病等。预防措施:

8.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八

酒务学校 2012年2月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日前,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健康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一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针对传染病高发季节,该校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分工明确,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对教室等“开窗通风”的检查力度,把传染病“拒之门外”。该校要求“传染病防控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班教室等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班级流动红旗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

9.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篇九

关键词:传染病,综合预防,组织和管理,卫生人员,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内发生传染病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1]。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防病队伍建设,笔者于2006年11月对北京市丰台区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况调查,以了解其整体状况,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丰台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进行调查,按标准要求严格填写。问卷包括《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情况调查表》、《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人员调查表》和《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3种。其中《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情况调查表》发出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其中小学81份,中学43份;《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人员调查表》发出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其中小学171人,中学71人;发出《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

对回收的调查表项目填写情况进行逐一核对,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2.1.1 医务室及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情况

有44.4%的小学未设医务室,中学的医务室设置情况优于小学(P<0.01)。

在学生人数与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上,小学≤500∶1的占小学总数的48.2%, (801~1 100)∶1以上的占19.8%;中学≤500∶1的占51.2%, (801~1 100)∶1以上的占32.6%。中小学校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所占比例均较低。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1。

2.1.2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 见表2。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情况

2.2.1 性别、年龄及学历情况

242名卫生保健人员中,男性43名,女性199名,男、女比例为1∶4.6。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小学主要为31~40岁(34.5%)和51岁以上(31.6%),中学主要为51岁以上(49.3%)和41~50岁(32.4%)。 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学历构成见表3。

2.2.2 职称及专业构成

丰台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为中级,占51.2%;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无职称,占6.6%。小学卫生保健人员中仅有7.0%为医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低。见表4。

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年限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卫生保健人员队伍相比小学稳定。从事该项工作超过16 a的占54.9%,高于小学(P<0.01),少于5 a的比例中学低于小学(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3 卫生保健人员工作能力及工作状况评价

在工作能力中,除个别项目情况较好外,其余各项工作能力均有待提高。总体上来说,中学卫生保健人员工作能力高于小学。见表5。

注:与小学组比较,*P<0.05,**P<0.01。()内数字为百分率/%。

被调查人员认为学校卫生防病人员最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依次为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94.2%)、常见传染病理论知识(68.2%)、现场指挥协调能力(50.4%)、计算机使用能力(43.4%)和科学严谨的态度(42.2%)等。

88.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领导重视卫生防病工作,但仅有39.7%的人员对目前的工作条件满意,平均每日需要工作8 h以上的占58.7%,每周工作6 d或者7 d的占20.7%,有78.5%的人员认为现有工作属于超负荷。

98.8%的卫生保健人员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有15.3%的人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对目前收入水平表示不满意的比例高达86.7%。

2.2.4 学习和培训情况

中学卫生保健人员回答正确率整体高于小学(χ2=10.47,P<0.01),但2者正确率均偏低,正确率在50%以上的人员小学为49.0%,中学为72.7%。对于个别常见问题,如“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分几类几种?”的回答错误率达52.6%;“目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什么?”的回答错误率为20.5%。

39.3%的受调查人员上岗前经过培训。2005年接受过各级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占68.6%,其中78.3%为县/区级培训;52.1%的人员认为所接受的培训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最理想的传染病培训形式,46.7%的人员认为是理论加实践,39.7%的人员认为是培训班的形式。卫生保健人员希望开展的业务培训依次为预防控制(87.2%)、流行病学(34.7%)、发病机理(20.7%)和临床诊断(17.8%)。最需要培训的传染病种类主要集中在学生常见的和近年受到普遍关注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风疹和肝炎等。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麻疹、流脑和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和幼儿园中发病均占全人群发病总数的50%以上[2]。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内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争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疫情作出正确反应,保障学生健康。

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应按学生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3]。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丰台区有近50%的中小学校缺乏卫生保健人员,并且专职人员所占比例过低。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其所具备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质量[4,5]。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丰台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性别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偏大,仍有6.6%的人员在无职称的情况下上岗,上岗前经过培训的比例不到40.0%。卫生保健人员中医学专业所占比例过低,各方面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传染病知识测试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较低。不足50%的人员对目前工作条件表示满意,超过3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超负荷工作。卫生保健人员收入水平偏低,满意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⑴提高各级领导对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疫情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加丰台区中小学校基础卫生设施专项经费投入,整体改善学校卫生设施状

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控规章制度,做好传染病的日常防控工作。⑵注重新生力量的培养和锻炼,促使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年轻化;严格职业准入标准,要以具备相应医学执业资格为前提,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6]。⑶ 从岗位特点和技能要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进修提供保证,卫生行政部门要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3,7]。(4)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奖惩并举,激发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楼乐平,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处与应急办公室.全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602期).疾病监测,2006,21(4):1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

[4]曾秀林,徐辉,潘智.湖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72-273.

[5]龚庆春.蚌埠市学校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74-475.

[6]朱西,王伟,肖燕.淮南市25所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3):183-184.

10.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十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9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4)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二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年计划。一、加强和调整学校《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确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二、修订和完善实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三、在师生中进一步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

四、根据学校的各项卫生制度,加强对师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教师住宅楼卫生的管理。

五、学校各饮食经营单位应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执行,加强饮食安全卫生管理。

六、继续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11.鱼池学校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 篇十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使我校的传染病管理纳入正规按照市教育局201018号文件精神我们对我校传染病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构

学校领导对全校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教师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晨检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学校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校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校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校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应急措施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我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在我校流行由相关人员立即报告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学校预防突发公共卫生时间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随时听从指挥随时出动必要时学校可以随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予案对传染病的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六、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直报。

七、重大传染病管理

学校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 “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制订了处置予案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并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必要时可立即启动予案如2009年的H1N1流感我们发现疑似疫情后果断地启动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案采取了有力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

八、消毒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和校医牵头的消毒管理委员会与各室密切配合按时对班级和各室进行消毒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消毒效果。

九、传染病管理措施

学校将传染病防治工作放到首位。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等项目。

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乙肝疫苗免费注射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组织了对整个学校群体流感、麻疹、结核、流脑、乙脑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十、科普宣传 我校由保健教师和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主办传染病宣传板报每年2-4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十一、不足之处

1、人员学习不够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尚志市鱼池学校

1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县所有中学、民办学校及乡(镇)中心小学、县城小学。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东海县学校传染病防治情况调查表”及“东海县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情况调查表”,除因病缺课登记以学校在“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外,其他内容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1.3 内容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情况包括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预案、疫情报告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等;卫生室及人员构成;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因病缺课登记及病因追查、晨检、预防接种证查验、教室通风、隔离消毒、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情况。

2 结果

2.1 学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5所学校,学生总数96 808名。其中乡(镇)中心小学20所,占调查学校的30.8%。县城小学6所,占9.2%;高中6所,占9.2%;初中26所,占40.0%;民办学校7所,占10.8%。在校学生总数在600人以上的学校51所、占78.5%。

2.2 卫生室及保健人员配备情况

2.2.1 卫生室设置情况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本次调查的65所学校均应设置卫生室,但实际设置卫生室的学校56所,占86.2%;其中3所学校即设置医务室开展医疗诊治又设置卫生保健室开展学生保健工作,占设置卫生室学校的5.4%。见表1。

2.2.2 保健教师情况

56所设置卫生室学校中40所配备了专兼职保健老师41名,占71.4%;保健老师中,专、兼职保健老师分别占14.6%、85.4%。见表1。

2.2.3 卫生专业人员构成情况

51所在校学生数600名以上的学校应配备专职卫生专业人员,实际仅21所学校配有卫生专业人员,占41.2%。在校学生数与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平均为1600∶1;只有2所中学、1所小学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600∶1配备卫生专业人员要求,占学校数5.9%。28名卫生专业人员中公办学校26名,占92.9%;民办校2名,占7.1%。公办学校26名卫生专业人员中编内的13名,占50.0%。年龄构成上50岁及以上8名,占28.6%;30~49岁17名,占60.7%;30岁以下3名,占10.7%。28名卫生专业人员所学专业、学历、职称和是否接受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情况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中,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与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的分别有63(96.9%)、59(90.8%)、62(95.4%)、61(93.8%)所学校,并有36所(55.4%)学校为在校学生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学生健康检查。201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经费总计406 660元,平均每名学生4.2元;传染病防控经费3 000元以下的学校32所,占49.2%。见表3。

2.4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4.1 通风消毒、晨检制度落实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均能对学生教室等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建立了隔离消毒制度的49所,占75.4%;建立晨检制度的学校62所,占95.4%;有晨检记录的学校58所,占89.2%。见表4。

2.4.2因病缺课监测情况

制定因病缺课登记和病因追查制度的学校59所,占90.8%;有因病缺课登记记录54所学校,占83.1%。57所学校(其中小学26所、中学31所)能按《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登录“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进行学生因病缺课网络报告,占学校数的87.7%(57/65);7所民办学校均没进行网报。至2014年11月30日,57所学校网报应报总次数10 260次,实报6 644次,上报率64.8%;高于2013年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5,P<0.01)。其中小学网报总次数3013次,上报率64.4%;高于2013年的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90,P<0.01)。中学网报总次数3 631次,上报率65.1%;高于2013年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4,P<0.01)。见表4。

2.4.3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

26所小学和4所具有一年级的民办校都开展了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见表4。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4.4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情况

调查的65所学校中,2014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的62所,占95.4%;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的学校62所,占95.4%;有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的学校61所,占93.8%;学校有卫生知识宣传栏的62所,占95.4%。见表5。

2.5 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情况

调查65所学校均设置了水冲式厕所和洗手设施,只有1所民办校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拥有率98.5%。26.9%(7/26)小学、34.4%(11/32)中学、42.9%(3/7)民办校有灭蝇药物。15.4%(4/26)小学、15.6%(5/32)中学、14.3%(1/7)民办校有消毒药物。57所学校提供桶装纯净水供学生饮用,占87.7%;8所学校不提供学生饮用水,占12.3%。调查65所学校中47所设有食堂,占72.3%,其中有36所学校食堂使用自来水,占76.6%;11所学校食堂使用井水,占23.4%。见表6。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学校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

3.1.1 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调查的65所学校均应设立卫生室,实际设置56所,达到86.2%;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应按学生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1,2,3]。51所学校应至少配置卫生保健专业技术人员152名,实际只有41.2%的学校、配备了28名专职技术人员,比例仅为18.4%;达到规定配备比例的学校仅3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有正式编制的仅占50.0%。28名卫生专业人员中临床医学专业占53.6%,初级职称达71.4%,未接受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32.1%。

3.1.2 因病缺课监测工作不规范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东海县自2012年9月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和网络直报工作。本次调查,57所学校能通过“江苏疾控学生健康监测平台”进行因病缺课网络报告,但一些学校未按要求进行每天网报,至2014年11月30日,57所学校网报6 644次,上报率为64.8%;虽然较2013年的51.1%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但仍达不到要求.报告工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学校上报率较低,甚至有1所学校上报率仅为8.3%;还有少数学校全年仅有几次因病缺课报告,甚至个别学校全年都是零报告,没有起到传染病的预警作用。而7所民办校没有开展因病缺课网络报告。

3.1.3部分学校学生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饮用被污染的生水易暴发肠道传染病[4]。调查发现,尚有12.3%学校不提供学生直接饮用水,学生口渴只能到小卖部购买廉价的饮料,或直接喝生水;有23.4%学校食堂使用井水,其中6所学校井水未经消毒处理,占54.5%。学校自来水设施不足,食堂洗手和餐具清洗设施不够等,这些均是易导致学生传染病发生的不良因素[5]。

3.1.4 少数学校卫生设施及物质储备不足

学校对学生生活环境卫生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6]。调查显示,尚有13.8%的学校未按规定要求设立卫生室,设立卫生室的学校中62.5%学校由兼职保健老师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控投入少,平均每名学生4.2元,经费3 000元以下的学校占49.2%。只有32.3%学校配备了“除四害”相关药品,仅有15.4%学校配备了“84”等消毒剂。

3.1.5 学生健康检查率较低

部分学校未开展每年定期规范健康检查,与钱鑫等[7]监测结果一致。调查显示,44.6%学校未按要求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检查,只有55.4%的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学生健康检查。

3.2 建议

为有效控制减少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及各项措施的落实[3,8]。②增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提高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其所具备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质量[9,10]。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增加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置,满足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本需求。目前编制紧张情况下,试行将学校卫生工作委托当地卫生院负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可有效缓解人员紧张的矛盾。积极开展在岗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老师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能力。③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本卫生设施。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卫生设施维护等投入,要将相关经费纳入年初预算;配备必要的消杀药械,应对疫情处置;改善学校日常饮水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水。④强化健康检查,加强健康管理。全县中小学应严格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组织对学校学生开展健康检查,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及早解决和诊治;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分析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去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学生健康。⑤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应对能力。一方面,教育与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联合编制系统的、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材或资料,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系统讲解,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课堂、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可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育方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自觉性。⑥规范实施因病缺课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全县所有中小学要严格按照省相关方案要求,实施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各学校须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及时、规范上报。疾控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因病缺课监测情况进行督导,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因病缺课监测工作信息,充分发挥因病缺课监测在学校传染病预警监测中的作用。⑦加强学校卫生执法监督[6],促进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行政管理,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卫生部门要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增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强制性,对因防控不力造成传染病暴发的学校给予严厉惩罚,维护法律的尊严。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Z/OL](1990-06-04).http://www.moe.edu.cn.

[2]张平福,韩小军.同心县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与对策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82-184.

[3]陈武,欧剑呜,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叶春昭.上犹县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75.

[5]杨建文,冯向明,李世荣,等.江苏省中学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2):52-54.

[6]王文艳,梅宇峰,杨芙建,等.2010年西安市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卫生监督相关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9-231.

[7]钱鑫,顾华康.2012年云南省陆良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3,29(24):3345-3347.

[8]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9]曾秀林,徐辉,潘智.湖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72-273.

13.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我校严格树立学校疫情无小事的观念,将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由校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牵头、校医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的覆盖全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德育处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是必备设备,追被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8、配合地段防疫部门,做好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各种传染病传入我校。

四、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防治学生常见病

1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材料 篇十四

1、有《河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技术方案(试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沁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沁教文〔2013〕36号)

2、有学校本学年卫生工作计划(含结核病防控)、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3、有晨检、缺课随访、消毒记录的原始材料。

4、有消毒药品、消毒用具,班级内配备3-5支体温计,有口罩(师生人数的20%)。

5、有结核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教案。

6、有结核病预防测试题。

7、有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宣传版面。

1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其防控措施 篇十五

1 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目前研究报道的血清型有20种以上, 我国该病的血清型主要是对呼吸系统有强致病性的马萨诸塞型。1990年出现了肾病变型毒株, 其主要是对肾脏和输尿管产生致病作用。

2 临床症状

鸡只感染支气管炎病毒后, 初期主要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腹泻和鼻液增多的现象。可肉眼观察到病鸡鼻孔、颈部周围有较为明显的污迹。由于鼻孔堵塞, 使得病鸡呼吸困难, 同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显现摇头的症状。患病早期, 病鸡出现流泪、眼睑肿胀现象,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严重, 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为张口大喘气, 且伴有啰音和咳嗽。病鸡体温升高, 生长速度减缓, 体态消瘦。染病后期病鸡眼睑出现肿胀、停止生长、食欲不振、精神不振且羽毛松乱。

3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以冬春两季高发。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 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应激、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感染时, 会出现明显的病情及死亡率提升状况。该病传播迅速, 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各日龄的鸡都会发病, 其中最严重的为雏鸡, 死亡率高。鸡支气管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病毒通过呼吸道排出, 而后传给其他易感鸡。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进入消化道传染。如果病鸡与健康鸡混养, 会迅速传播病毒, 使得鸡群于48小时内出现症状。病愈康复的鸡只气管与泄殖腔的分泌物均可带毒, 但不超过3天。

4 病理变化

鸡支气管炎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充血。未成年母鸡会出现输卵管发育不全的现象, 产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或血肿现象。

5 鸡支气管炎病的诊断

(1) 血液检测。于载玻片上滴加2滴抗原, 而后从采取到的病鸡血液中移取1滴, 将其和载玻片中的抗原进行混合, 做阴阳血清, 进行对照, 在血清检测中出现“++”则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采用血液检测方法, 主要是对病鸡的败血支原体进行检测, 进而对鸡群疾病进行监控。

(2) 病原的分离诊断。无菌条件下对鸡只进行直接接种, 为了使接种质量较好, 可以先进行支原体接种。于恒温箱内培养琼脂3天, 3天后培养基颜色会由红色变为黄色, 并肉眼可见轻微的浑浊。将支原体放进琼脂培养基中7天, 出现典型菌落时判定为获病。单患支气管炎病的病鸡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当其和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时, 才会呈现出明显的症状。

6 鸡支气管炎病的防治

(1) 疫苗接种。在养鸡业中, 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就是疫苗接种, 以达到提升鸡群抵抗力和免疫力的目的。由于鸡支气管炎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较强的疾病, 一旦患上不仅严重影响鸡的气管、支气管健康, 还会对鸡的生长和产蛋产生影响。因此, 在养殖中需要加强预防和检测, 匹配相应的疫苗接种, 使得鸡只抵抗支气管炎病毒的能力得以提升。

(2) 加强养殖环节管理。在预防支气管炎病的过程中, 加强养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传播, 如果养殖环境温度较低, 可以采用保温措施, 同时对养殖场所进行通风换气。采用有效措施, 严格控制鸡饲料和饮水等, 以防止病鸡通过这些途径, 将病毒传染给其他鸡只, 产生更为严重的损失。在养殖环节中, 需要将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 从而降低鸡的肾脏压力, 到鸡的身体机能恢复后, 再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恢复。如果发现有鸡只染病, 需要立刻进行隔离治疗。

(3)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如果养殖场附近其他鸡场出现鸡只支气管炎发病时, 要立即严禁外场人员、车辆、鸡蛋和鸡等进入本场, 以防其携带病毒。同时用甲醛和紫外线等进行严格消毒。本鸡场不同日龄的鸡要分舍饲养, 禁止饲养人员间相互串门。器具、衣帽和鞋等要专用。鸡舍要勤通风、换气, 注意保温, 合理放宽养殖密度, 饲料营养要全面和充足。

(4) 治疗。在鸡的养殖中, 一旦发生鸡只感染支气管炎应立即进行隔离, 并对其他鸡只、整个养殖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同时保证空气流通。全部鸡群上午饮用强力霉素溶液 (药∶水=5g∶50kg) , 下午饮利巴韦林溶液 (药:水=5g∶75kg) , 同时注射干扰素和卵黄。柴胡50g, 穿心莲、黄苓、大青叶、板蓝根各45g, 黄柏、甘草各40g, 黄边、沉香、麻黄、连翘、玄参各30g, 共为末, 加适量水熬开晾凉, 1%拌料喂服, 连用5天。将病毒灵1.5g、板蓝根冲剂30g拌入1kg饲料中任雏鸡自由采食。病重鸡需要单独隔离饲养。

7 小结

在养鸡业中, 往往会因为养殖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动物感染疾病。养殖过程中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 同时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 且病程较长。一旦发现该病发生, 要立即对发病鸡只进行隔离治疗, 以降低鸡的死亡率。采用相应的措施提升鸡的抵抗力, 降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能力。目前鸡支气管炎尚无特异治疗方法, 因此,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群密度、饲料或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 对防止继发感染有很好的作用。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 并注意补充K+和Na+, 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静, 孙红伟, 曹文斌.一例鸡传染性肾型支气管炎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 28 (4) 29-30.

[2]张洪民, 顾党, 李淑艳.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7 (11) 105-105.

[3]李龙彪.关于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探讨[J].吉林农业, 2012 (10) :219-219.

上一篇:银行合理化建议下一篇:监理单位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