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精选9篇)
1.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 篇一
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赫乐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没有真正回答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当代教育家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双主说”,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园教育是他们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开始。他们面对的教育者,我们幼儿教师与他们在水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的交往就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幼儿教师必须调节自己,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证。首先,教师要树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信任幼儿,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公正民主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二,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个性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身教胜过言教”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应具有与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幼儿只是年龄小,并非空洞的个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甚至有的幼儿还比较调皮,常惹人生气。他们期待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作下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师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控制和激励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教育目标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既然如此,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最佳的互动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尊师爱生,配合密切。
幼儿的心灵是极其洁净,脆弱的,需要成人的小心呵护。当他们离开温馨的家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敏感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予母亲一样的爱。让我们适当忽略他们的一点小错误吧,原谅他们的无知和自我表现,他们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动机,让我们的爱去引导他们!当他举起手想回答问题却又一言不发时,请不要简单地说:“想好了,再举手!”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 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回答跑题,滔滔不绝地谈自己想法时,请不要生硬地告诉他:“你根本没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请耐心地让幼儿把话完,适当引导他把问题听清楚,告诉他:“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愿意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你对他的这一点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和爱戴,会为你们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密切配合赢得基础。
第二,民主平等,联系巩固。
在教学中,切忌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把幼儿视为教育的对象和被塑造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必要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幼儿一起探索。如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等。不要和孩子区分范围,坐在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观察他们的言语表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适时诱发引导,给予帮助。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权威,相反,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的发挥。
第三、教学相长,关系透明。、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幼儿,不应以年龄、知识、经验来拉开教学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童真,不反让我们身心愉快,而且会有终身受益的启迪,不要把他们看成“小不点”。
第三,采取正向的互动方式。
即在教学中,多用赞美、鼓励、解释取代责骂、归咎。因为赞美与鼓励可增进幼儿的信心与自我认同。例如:当幼儿无法完成某项活动而沮丧时,教师可以加以肯定,鼓励与支持,“我相信你很聪明,昨天你不是做得很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这样的互动方式传达的信息是“你是很能干的”让幼儿记得他的能干,而不补沮丧情绪所淹没,有时教师必须稍微忽略幼儿的“无能”或“坏的表现”,将焦点聚集在其长处,并有意夸赞,使幼儿感受自己也有好的一面,提升其自尊。而在另一方面,教师示范正向的互动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对幼儿之情绪,社会交往技巧必有所裨益。
第四,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境与活动。
如现在常进行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环境。幼儿在自己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另外,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利用自制玩具让孩子学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往往也是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造,丰富的玩具材料是玩的基础,但仅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实践,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具有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兴趣点、发展需要的特点,它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省资源、财力,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活动区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各类自制玩具的参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应注意以下几个特征:
(一)适应性
自制玩具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 幼儿的个性特点,小班玩具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中班的自制玩具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操作性,大班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同时也随各个活动区的特点而变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令他着迷的玩具。
(二)丰富性
要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调动看、听、讲、思等各种感观,玩具的丰富性必不可少,各活动区的材料提供要从多层次、多维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和操作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不因材料缺乏影响活动的质量。
(三)以往我们制做的玩具只注重操作性,而少强调挑战性,这是不适合创造教育的。各种玩具的提供要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略有超越,不要尾随幼儿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幼儿新的发展,在与玩具的相互作中的收获提高。例如用橡皮筋做的框框弹力网,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物体往上掷发现了弹力的威力,了解了弹性的许多物理性质,在玩中又改进成弹力球拍,使孩子们在玩中改进、创新,有了新的提高,经历了新的探索过程。
(四)各活动区需投放各类自制玩具,就要强调各种信息材料的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提供的知识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在大班初期我将玩教具制做的重点放在棋类玩具上,孩子们本身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就高,加上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在赛棋技巧上提高得相当的快,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角色区和语言区由于材料没有及时更新和丰富而无人问津,造成了活动的严重失衡,我们应注重各方面玩具的平衡 投放,让孩子获得百科知识,使其平衡发展。
(五)系统性
以往我制做玩具总是大动作制做很多,再一股脑投放下去,放手让孩子玩,觉得孩子有多多玩具玩就好了。在实践过程中出了损坏严重,收放混乱的情况,孩子们玩时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特别差。其实制做和投放的系统性尤为重要,材料类型,投放水平层次,数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应按孩子的兴趣点,顺应发展的要求,制做水平层次不同的同种玩具同时期投放,或根据某类型孩子的某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制作,一般的投放原则以大水平角度来说分三类,一类为复习,巩固以前知识,一类为现阶段辅助实现中心主题的,一类为下阶段活动做辅垫打基础的玩具,这三部分前后更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深化和发展。
(六)动态性
自制玩具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幼儿园课程 为参考,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为保持动态性。第一,玩具的制作应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定期投放,第二,打破教师全包的传统,动员家长和每个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制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技能、能力的机会。
(七)效用性
自制玩具主要利用废旧材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老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可制做自制玩具的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易拉罐,月饼、饼干盒、铁丝、废书报、面料、小石头、瓶盖……等等。发动家
长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后备力量。我们班制作了废布粘球、酸奶瓶降落伞、飞碟等孩子们喜欢的自制玩具。同时,要考虑不要做了不求使用现象,积极改进,力求一物多用,每样玩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充足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让孩子们玩好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更好地玩,玩出水平来呢?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竞、思。
(一)学
老师有秩序、有目的地投入多种玩具,孩子们刚一接触都希望是很新奇的,老师要及时抓住孩子这时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学会玩、学习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全班集体的形式介绍某种玩具的玩法、规则,适用于语言类、角色类游戏玩具。如看图进述,故事盒等,一种是在活动中教会个别孩子玩,让会的孩子带动别的孩子,适用于体育类玩具,如赶小猪、粘粘球等,每三种方法是让孩子们在不会玩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玩法、规则,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于动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如弹跳床、数学接龙卡等,但这些方法不宜一次性过多使用,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近。
(二)竞
玩具玩久了,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枯燥,例如数学接龙,他会了就不想再玩了,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竞赛来调整玩的方式,在大班效果相当地明显,让每个孩子拿一套接龙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快。又如:玩夹豆,将黄豆、花生、绿豆用筷子夹着分类,一个人玩久了没意思,组织几个孩子比赛,看谁夹得又快又多。有了竞争性的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如:看图讲故事、我们进行故事大王评选,让孩子用图画成故事盒来讲故事,既提高了能力,又推动了冷门玩具向热门玩具的以展,玩得也更开心了。
(三)思
一次,我做了一个弹跳床,让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物品来测试弹力 的大小,刚开始小朋友们挺感兴趣的,可不多久就对单调地往上投东西的活动感到乏味,小朋友提议说:“老师,这样玩没意思,能不能改改”一看小朋友来了创新的意图,我马上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一下子“羽毛球拍”“看谁弹得远”“蹦蹦乐”等各式各样的新玩法在孩子们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自制玩具比购买的玩具有更大的变更性,也为孩子们改进玩法创造了机会。勤于思考,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玩,更要让他们动脑筋想怎样玩得更好玩,老师要是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学过程。
在制作的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环节的脱节,我们老师应注意: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并能玩起来就行了,例如大班体育玩具掷红心,有的小朋友根本不关注红心,锻炼方位判断能力的目标。这样目标就没有达到了,我们要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孩子在玩中学,在学到知识时获得乐趣。
2、主角与配角有机统一,老师不是旁观者,应贯穿始终,及时为幼儿提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行为规范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老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将孩子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方向,启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正确的从姿,良好的耐心,谦让的精神,把孩子朴实、无意识的行为升华到一种自觉的、向上积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
居里夫人曾说过“教育者将引导孩子将生活变为幻想,再把幻想变成现实。”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是孩子发展的食粮我们努力把握好扑克制玩具这条路子,让孩子玩出水平,玩出创新!
2.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幼儿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师幼互动成为课堂的主宰, 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的态度和做法在师幼互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对幼儿未来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1 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师幼互动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互动中缺乏情感融入、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不平等对话、教师对幼儿的忽视等, 但教师消极教学、教师“冷暴力”和教学互动的不公平是影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普遍问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本身容易对幼儿教学产生轻视的态度, 许多教师应付了事, 未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幼儿群体之中, 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了师幼互动工作的开展。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素质较低, 不能自如地控制自身情绪, 也容易把个人对幼儿的好恶直接表现在师幼互动之中, 进而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及各种行为表现, 后果相当严重, 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①
2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存在诸多问题, 而其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相关教育专家指出, 师幼互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行为消极、师幼互动不公平和教师“冷暴力”三个方面。
2.1 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消极教学行为
目前, 许多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教学持有消极的态度, 认为幼儿教学知识简单、工作轻松, 容易应对, 忽略了幼儿教学的师幼互动质量。教师的消极怠工不仅是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反映, 更是缺乏是责任意识的表现, 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成长, 甚至会阻碍国家的进步。师幼互动这一问题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积极性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自身的喜怒哀乐和亲疏好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之中, 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的行为及语言进行否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和责任意识, 谨言慎行,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同时还应该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无论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外表如何, 都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 理解、尊重、信任幼儿, 起到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博爱, 让幼儿在和谐、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2 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互动次数的不公平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影响幼儿互动公平的因素有许多, 如幼儿自身受到教师的喜爱、幼儿家庭背景、教师对幼儿的个人好恶等, 因而幼儿互动公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摒弃个人观念, 主观上做到对幼儿的公平互动。教师在互动中既要重视对差等生的提问与关切, 又要考虑到优等生的表现欲, 同时需要兼顾到中等生的互动情况, 尽量均衡地分配提问互动次数, 并在各类幼儿互动中实现机会均等提问。②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时会有所疏忽, 在某个时间段内忽视了个别幼儿, 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阴影, 进而导致成绩的下滑和行为表现上的失常, 出现不合群等现象, 因而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因个人因素引起的互动失衡, 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无所顾虑地快乐成长。
2.3 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存在“冷暴力”
“冷暴力”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行为和语言方面对幼儿构成的心理伤害。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 往往容易在互动教学中表现出语言、行为的“冷暴力”现象, 在影响幼儿自尊心的同时阻碍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例如, 一些教师脱口而出的“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挖苦性语言严重伤害了幼儿的心灵, 因而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和善意批评的口吻指出幼儿的错误, 通过提高自身修养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幼儿, 而不应该以求全责备的眼光训斥幼儿。教师的冷暴力还表现在行为上, 主要是通过孤立幼儿采取的冷漠态度, 这样虽然没有语言上的人身攻击和行为上的体罚, 但这种冷暴力行为更容易对幼儿造成伤害, 进而使幼儿养成自私、孤立、霸道等不良行为。教师对幼儿的语言压制是教学互动不平等的前提, 教师的高姿态会导致与幼儿的疏远, 不仅影响教学质量, 还会严重阻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教师“冷暴力”语言和行为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应试教育的幼儿化, 即应试教育由小学阶段提前到了幼儿教育阶段, 二是教师自身素质偏低, 三是幼儿行为表现缺少约束。在这些因素作用下, 教师应该做好自身定位, 学会克制自身的言行, 以包容、呵护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幼儿, 尝试以自身的魅力去带动幼儿朝着大家共同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改变教学互动现状, 推动师幼互动健康有序发展。
3 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对策
3.1 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促进师幼互动正常化发展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承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 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积极主导师幼互动教学环节, 让幼儿在关爱中体会到教师的真心与情感, 进而实现以爱为纽带师幼积极互动课堂行为。教师只有积极的参与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才能在师幼互动方面表现出对幼儿成长的关切, 并且在反思中调节幼儿园互动氛围, 为幼儿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和课堂环境, 从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喜爱幼儿, 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增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会悉心关注幼儿的情绪细微变化并时时刻刻予以正确的引导, 把幼儿教育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伟大事业中去。无论在怎样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氛围下, 教师都应该保持一颗本心, 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幼儿, 最大限度地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毫无保留地为教育事业挥洒青春和热血, 做到问心无愧。只有教师百分之百地积极投入到师幼互动之中, 才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和谐融洽、尊重信任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优质的师幼互动。③
3.2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支持者,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在不偏不倚中让幼儿感受到尊重、肯定和鼓励是一种教学艺术, 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 才能使幼儿感受到相对高质量的公平。例如, 在安排幼儿的座位时, 教师不应该以幼儿成绩的好坏、个子的高矮或幼儿家庭背景等因素权衡座次, 尽量避免不公平因素的存在, 实施座次轮流制和随机排座原则, 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 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座位的公平。在提问互动时, 教师也要采取随机性提问, 不能只关注优等生或考虑家长因素, 而应为幼儿提供均等的互动机会, 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 并能够获得对等的评价,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公平原则下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此外, 教师应该在互动中平等地分配任务、展示幼儿作品, 并对幼儿进行恳切的评价, 引导幼儿在公平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养成正确教学方法
幼儿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 思想观念还未成熟, 对教师的模仿能力较强, 也容易受到教师的言语行为影响, 因而教师应该起到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鼓励性言辞会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动力, 并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体现。例如, 教师的一句“这幅画想象力极好”可能激起幼儿成为画家的念头, 而“这个字写得真漂亮”可能成就了未来的一位书法家。教师的话语不容小觑, 良言能够变成幼儿一生受用的箴言, 而恶语将会毁掉幼儿的前途和希望, 所以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应该多给幼儿鼓励和支持, 使幼儿在恳切的评价中不断提高和完善。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正确的指引, 教师必须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育幼儿。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多读幼儿教心学书籍、多与幼儿交流、多与家长聊天和积极参加进修学习等方法来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丰富知识面、开阔视野, 进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幼儿互动。
4 结论
总而言之, 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师幼互动现状, 加强与幼儿群体的融合, 在彼此的和谐相处之中消除不公平因素, 以团结互助的交流活动方式共同推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
注释
11 徐宇, 刘宝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调查——基于某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J].幼儿教育, 2013.6 (21) :9-16.
22 陈琼.幼儿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3.
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 篇三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2-02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的现状
(一)幼儿被动接受幼儿教师的互动。在现实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师幼互动的数量以及过程全部是由幼儿教师作为师幼交流的主体。在课堂中,主要是幼儿教师主动与幼儿发起交流并且参与互动。而且在具体的互动过程中,幼儿只能根据幼儿教师提前准备的问题以及活动进行参与,不能自主性的选择,影响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提问问题不适宜。在提问方法上,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封闭性多余开放性,且难易程度把握不当。教师和幼儿要互动基本上都离不开提问这一环节,然而教师提问时经常使用“对不对”、“行不行”、“是不是”这种封闭的方式来提问,严重影响到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例如在探究无生命物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么直接说出无生命物质对于生命很重要,比如“空气、土壤和水与生命的关系”这样偏难的问题,要么就问幼儿“空气和水对我们很重要,是不是?”很少有老师让幼儿自己捏鼻子几秒钟后与幼儿探讨空气( 无生命物质) 的重要性。
(三)幼儿教师不能平等与幼儿进行互动。在互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学内容大都是老师提前安排,并且是有计划地进行的。适时而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学的内容较少,教师倾向于对幼儿进行目标化知识的灌输,以一种要求、提醒、帮助、指导的形式较多,而对幼儿的平等交流、征询较少。
因此,在教师的互动内容中,教师安慰、抚慰、平等交流及征询中,教师的互动行为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而在要求、指令和提醒方面,教师的消极作用又远远超过积极作用,在幼儿的互动内容中,幼儿发表个人见解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消极作用,而告状的消极作用又远大于积极作用。
二、关于促進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以及权力。师幼互动的非对称性决定了教师权威的客观必然性。正如我们必须正视和承认师幼互动的非对称性一样,我们也不能忽略和否认教师的权威。就幼儿教育实践本身来看,牢固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其必然性,还有其必要性、适宜性。不夸张地说,教师行使其权威是理想的幼儿教育实践不可或缺的基石。但权威也是不能滥用的,因为权威也是有限度的,这正是很多教师未能清醒意识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教师对幼儿过多的横加干涉、断然否定、漠然置之和发号施令。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师的权威及其限度,需要教师完成两种转变。
信息传送:从“你向信息”到“我向信息”。“你向信息”往往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抗拒、畏缩。“我向信息”则是在关注别人的感受和反应的前提下,让对方自知体谅并理解、帮助自己,而不是怨恨或迷惑,避免了“你向信息”中的否定冲击力。因此,在完成由“你向信息”到“我向信息”的转变时,教师的权威才是必要而适宜的。
角色定位:从领导者、组织者到支持者、合作者。传统观念下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定位于领导者、组织者,这种角色定位使教师成为居高临下的俯视者,教师权威的滥用便不可避免。而当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时,教师与幼儿是平视的,泛滥的教师权威便得到消解。
(二)建立较为平等的互动方式。民主性:教师和幼儿虽然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中,幼儿要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向幼儿学习。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最好的表达,幼儿的人格和主体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建构,从而实现了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双重发展和成长。语言性:对话与语言是一种共生共在的关系,对话永远是语言的对话。正是语言这个中介系统构筑起了师幼之间交往与对话的世界。因此,师幼双方均应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话语权,正如马拉古齐所说的要“倾听并尝试理解、接纳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只有当儿童拥有话语权时,他才可能产生对话的意识和对话的精神,对话的师幼关系才可能真正形成。开放性:师幼对话的开放性表现为师幼双方作为对话主体的自由和不受束缚,对话是彼此心灵的敞开;也表现为对话内容的多元化和对话形式的多样化。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所倡导的“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适时抛回给孩子,这正是对师幼关系的对话最通俗的注解。
(三)以幼儿的视角建立较为完善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对师幼互动主体之一的教师该作何评价?这对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建构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研究者提出“21世纪教师角色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教师作为这种角色是否称职,恐怕还得考虑儿童的意见。以往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多倾向于成人视角,即立足于教师本人的行为表现,并根据成人世界的判断来对教师做出评价,从来没把儿童作为一个评价者来看待。幼儿教育是一种靠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往来才能变成现实的活动,因此,评价教师的工作一定不能离开其工作对象——幼儿的判断。
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儿童视角的教师评价机制。尽管因心智发展水平所限,幼儿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很难上升到理性思维水平,但是他们对教师所怀有的情感特征却是我们鉴别师幼互动质量的可信度最高的指标。能为幼儿真心喜欢,并由衷愿意与之亲近的教师一定是与幼儿保持着高质量互动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黄娟娟. 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构建的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2,03:32-38.
[2]黄瑾,田方. 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2,10:88-91.
[3]黄娟娟. 幼儿园半日活动中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02:43-46.
[4]浦月娟. 幼儿园学习与非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2009,03:40-43.
[5]黄娟娟. 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基于上海50所幼儿园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观察分析[J]. 教育研究,2009,07:81-86.
4.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篇四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一本好的教育书,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是经验的,是经过实践的,是可以应用的;第二,它是启发的,是具有理论背景的,是能洞悉问题的,是有深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就具有这两个要件。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佐藤学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日本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功利性两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革学校教育。该书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对于我这样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是颇有启示的。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和学生建立互动关系?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该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许多观点和案例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而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邦邦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或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而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它引发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的思考: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有关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理念出发,让我看到了在当前的师幼互动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首先,在角色定位上,师幼双方的平等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自居,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熟视无睹或反应淡然,教师经常的低敏感性反应抑制了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对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在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上,师幼双方的表现失衡。如 教师对幼儿生活照顾多于对幼儿自理、自立的要求;教师预设性的教育指导多于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幼儿进行自我构建的活动发生于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多于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互动等等……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书中有一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而且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些话让我感到:针对当前师幼互动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应把握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才能达到促进幼儿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结合佐藤学先生对师生互动的观点和我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我对师幼互动有这样一些认为:
一、教师定位是奠定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师幼互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我认为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1、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者。作为教师要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积极的反馈。这正是佐藤学先生在书中一在提到的:
2、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教师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教师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教师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
4、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
5、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现有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为幼儿定位,从而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就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而言,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但事实上师幼双方在互动的主体地位和主动行的发挥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丰富、能动的环境,营造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氛围和条件。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愉快、丰富的环境是给幼儿的一个良好心理环境,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孩子们心心相印,追求一种“用心地相互倾听的环境”;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感到教师是我的大朋友。同时,幼儿和教师一样有布置环境、充分运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进行自主活动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布置什么样的环境,如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然后收集材料、动手制作等,会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要随时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需求去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积累经验,体验成长的乐趣。
其次,通过构建合作式园本课程,为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载体。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载体。我认为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分为生活课程、学习课程、游戏课程和环境课程四大类,并将教育目标渗透在各类课程中。作为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要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并组织的预设性学习活动来实施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可采取集体、小组和个别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发展需要,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在最大程度上满足 幼儿的认知兴趣和主动发展的要求。再次,开展平等性对话,注重对话个环节的融会贯通,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认为师生对话不是一方的“独白”,而是双方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的平泽宪一校长认为的:“作为学校改革的出发点是对话。和学生的对话,和教师的对话。作为教育必要条件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关系。而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信赖关系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对话决不是单向的„意见发表‟,也不是单纯的„相互提意见‟。要建立对话的文化而不是„说话‟的文化。”这些话让我想到,有时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性,会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显示出不公平性,因此教师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应根据需要灵活变换角色,自觉地充当平等的对话人。师生对话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给予等待的时间。如小班幼儿在对话时,他们的语言具有断续性,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倾听等待,给予他们充分的规划时间。同时,师生对话中的听、问、答也是实现师生沟通、互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听、巧问、妙答。善听――就是从孩子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巧问――就是以问开头、以问深入,甚至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对话的主过程;妙答――即对孩子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做出评价。例如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中,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数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车牌、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等都有数字。教师仔细倾听及时受到的信息后再次提问:“这些数字有什么用?”这一巧问使孩子积极思考,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应答情况和教学中反馈的信息随即应变,积极引导。师生对话的精妙意境不在于提出问题孩子回答,而在于孩子回答后教师临场处置产生的良好效果。
最后,重视材料在师幼互动中的作用。在建立师幼互动中,材料能充当重要角色。它虽是无声的,但在教师有目的的、有效的投放和调整中,却能给予幼儿暗示和积极的刺激,可以“说”出教师未说的话,从而能大大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当然,材料的暗示作用并不是独立发挥的,它需要与教师的语言提示、行动参与同伴的启发与经验共享等多种因素结合,才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同时,在使材料起到促进师幼有效互动的作用时,教师应注意必须对幼儿目前阶段的学习活动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放相关的材料;教师还要注意随时观察幼儿对所投材料的态度与使用结果,及时地结合语言、行为等进行建议与提示,使材料真正发挥作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学是多种思考相互呼应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应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走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前,倾听他的想法和了解他的思想。……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在看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最基本的倾听出发,从和学生建立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出发,在幼儿园中也来开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积极探索幼教改革的新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2004年11月:《关于师幼互动若干实践问题的探讨》
2、《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案例》:作者:王厥轩
5.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 篇五
为什么师幼互动在高瞻课程中如此重要呢?全美幼教协会曾经指出:“一个早期儿童项目开展的适宜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成人与儿童的互动上。”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John Holt也指出“对于 (幼儿的) 学习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遇到一位喋喋不休的老师”, 也就是说遇到一位不会与幼儿有效互动的教师。很多人以为幼儿园课程是以知识、能力、情感为线索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大集合。其实不然,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师幼互动问题。倘若没有自然、良好的师幼互动, 再好的活动设计、再好的图书、再好的游戏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我们从High/scope课程的思想和结构中来体会师幼互动的基本内涵, 理解与感受师幼互动与幼儿园课程的内在关联性。
一、高瞻课程中师幼互动的定义
High/scope课程认为, 师幼互动是指成人在与幼儿游戏或是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语言的或者非语言的行为, 并且在互动中, 成人与幼儿都对互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 是成人儿童观、教育观在其行为上的外显与流露。成人怎样与幼儿交流互动, 就会展现其教育的根本状态以及基本的教育理念, 从而也能够推断出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 在High/scope课程中, 师幼互动状况是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High/scope课程中的师幼互动与我们平常说的师幼互动略有不同。在其课程中, “师”没有用“教师”一词, 而是用的“成人”一词。这就说明, High/scope课程认为与幼儿产生互动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 更有幼儿的父母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员。High/scope课程师幼互动中的“师”它强调的更是广义的“师”, 即指所有与幼儿有关联的成人。所以, High/scope课程中的师幼互动, 更确切地说应是成人与幼儿的互动。
二、High/scope课程中师幼互动的基本理念
High/scope课程认为, 如果我们体会到了下面这些幼儿教育实际中的问题, 我们对成人与幼儿的互动才能够真正有所理解。同时, 我们对这些问题不断反复思考与体味, 才能对High/scope课程中师幼互动思想有所感悟。这些问题是:1.当成人以直接控制的方式与幼儿互动时, 会是怎样的结果?2当成人以回应的方式与幼儿互动时, 结果又是怎样的?3.表扬和奖励的危害性在哪里?时常要思考, 为什么要用鼓励取代表扬?它的基本教育原理在哪里?4.当教室里发生冲突时, 什么样的办法是最佳解决之道?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5以理解的方式处理问题和以惩罚性方式处理问题两者后果有什么不同?6.为什么High/scope课程反复强调当幼儿有过失行为后, 不要惩罚幼儿?7.当幼儿躁动时, 成人怎样平衡幼儿的情绪和进行道理说教?也就是既要照顾到幼儿的情绪, 又要让幼儿明白道理。
从这些问题中, High/scope课程提出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控制权理论。High/scope课程认为通过判断活动或是交流谈话中成人与幼儿谁是活动的主要控制者来确定成人与幼儿交往活动的特征, 反映出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本质内涵。在High/scope的师幼互动中, 控制一词是一个关键点, 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控制因素的平衡性决定了不同的师幼互动关系。关于师幼互动, High/scope课程认为主要有下列三种关系。
1.幼儿掌握控制权的自由放任 (的氛围) :在这一类师幼互动关系中, 幼儿是活动的主要控制者。在这种交往中, 大部分时间与活动为幼儿所控制, 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人只是旁观者和监督者。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游戏, 成人只是对幼儿的需要做出反应和提供帮助;在评价上, 成人高度地表扬幼儿本人;在这种关系中, 成人试图用各式各样办法去管理幼儿。
2.共享控制权的积极支持 (的氛围) :在这类型的师幼互动关系中, 成人与幼儿都拥有控制权。成人乐于观察幼儿, 并能够成为幼儿可靠、可信的合作伙伴, 支持幼儿的游戏, 在一个支持性的气氛中, 成人和幼儿成为全天伙伴关系。这一类型关系的课程内容是来源于幼儿以及课程发展指南;在评价上, 成人高度评价的是幼儿积极的学习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成人管理幼儿的方式也是用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非管幼儿的方式。
3.成人掌握控制权的指导 (的氛围) :在这类型的师幼互动关系中, 成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成人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各种信息;课程的内容都是来源于成人和成人制定的教育目标;在评价上, 成人高度认同那些幼儿的练习和训练;成人在管理幼儿的方式上, 采用的是纠正、隔离那些爱闹事的幼儿为主要策略。
通过对几种师幼互动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成人和幼儿作为合作伙伴, 才能实现积极而有效的互动。在High/Scope课程中, 共享控制对成人和幼儿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有幼儿决定权的空间, 如在哪里玩, 怎么玩, 和谁一起玩。成人有成人决定的事情, 包括建立日常规则, 安排和准备教室, 规划围绕课程内容的集体活动, 以及使幼儿身体和心理得到安全。
三、High/Scope课程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在High/Scope课程中, 为了帮助成人更好地运用课程, 提供了师幼互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教育策略。
(一) 提供适宜的材料和合理规划环境
高瞻课程中的师幼互动在成人和幼儿一起活动之前就已经展开了。成人要对活动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安排, 让幼儿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活动, 同时也能够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一些新奇的想法。如可以在沙水桌的旁边摆放上玩沙和玩水的配件, 这样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活动。另外成人在安排活动区的时候, 要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材料的特质, 尽量让它们既有一定区隔同时又能够共用一些材料。在材料方面, 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提供真实性的材料、工具给幼儿使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保证材料的数量能够尽量多一些, 例如美术活动中的颜料、厨房活动中的食物等。成人合理地规划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学习, 也能帮助师幼互动良好地开展。
(二) 从幼儿角度看问题
High/Scope课程推崇的是师幼之间分享控制, 这就要求成人在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要能够放下身段, 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你要想了解幼儿对一个新材料的态度或者材料怎么样使用才是恰当的, 你可以先把材料给幼儿操作, 然后再采用幼儿们探索和发现该材料的观点。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 不能让自己原有的看待某些事物的固定想法干扰自己支持幼儿的能力, 要积极地去了解幼儿的想法背后的因素。在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示自己的独特经历的时候, 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示出自己正在倾听和支持他的独特经历, 并能够辨识幼儿所定义的特殊事件。例如对待节日上, 也许有的幼儿就是对一些节日不感兴趣或者有不同想法, 这个时候成人不应该强迫幼儿, 而是要了解他的感受并支持他去玩别的游戏。
(三) 准确地抓住教育契机
抓住教育契机是非常重要的,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 并非成人的指导和参与越多越好。在有些时候, 成为一名好的听众, 或者仅仅是在一旁观看和记录幼儿做了什么以及他如何反应是最好的互动策略。当幼儿要求你协助的时候, 要试着将这些情况变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契机, 而不是幼儿一要求就加入活动中去。在幼儿的邀请下, 同时你通过观察判断幼儿的活动难以为继或者需要继续发展的时候, 才参与讨论或者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 需要掌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 同时要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 了解幼儿活动的进程, 才能抓住教育契机,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 平等地参与幼儿活动
当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的时候, 为了表示你对幼儿想法的兴趣, 你要让自己与幼儿处于平齐的高度, 和他们保持平等的地位, 模仿他们的动作, 让幼儿做游戏的领导者。你要能够扮演幼儿要求你扮演的角色, 使用和幼儿一样的材料和做相同的动作。幼儿的游戏情境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 成人要能够遵守幼儿所共同制订的游戏规则, 即使有时候这些规则和外部的一些规则是有冲突的。在和幼儿一起游戏、工作的过程中, 偶尔可以给一些与他们兴趣有关的建议。当幼儿的游戏出现困难的时候, 可以以游戏内容为基础, 提供一些点子来扩展幼儿的游戏。但是在提供建议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幼儿对自己所提供的点子的态度, 同时也不要让自己的点子远离幼儿原先的点子。
(五) 用鼓励代替表扬
High/Scope课程认为鼓励完全不同于表扬, 提出以鼓励代替表扬。High/Scope课程引用了D.L Martin的名言:“表扬实际上减少幼儿的内在活动动机, 而造成幼儿对奖励的依赖性。表扬对激励幼儿死记硬背的学习比较有效, 而对解决问题上则没有太多的激励作用。”那么如何鼓励幼儿呢?High/Scope课程认为:要让幼儿有机会试验和执行他们的想法, 即使你知道他们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帮助幼儿将一件大工程拆成几个比较小的步骤, 如此他们比较可能完成他们的计划;审视自己与幼儿沟通的方式, 避免恭维或者是称赞幼儿;用幼儿的行动和评论作为教学点子的资源;当幼儿有问题发生的时候, 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解决。
(六) 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冲突
High/Scope课程认为冲突是教育契机, 成人要能够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 鼓励幼儿像解决问题一样解决冲突。解决冲突共有以下几个步骤:解决冲突的步骤:1.保持冷静, 成人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要保持冷静, 保持中立的态度;2.辨别感受, 成人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幼儿的感受, 并让他们想想解决方法;3.收集信息, 成人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特别要关注细节;4.重述问题, 尽可能用幼儿的语言重述问题;5.寻求解决问题的点子并且大家一起选出一个方法, 要尊重幼儿的想法;6准备给予持续性的支持。通过这样的过程, 能够增加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 同时也增长了幼儿间的正向沟通和互动。
6.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篇六
关键词:幼儿;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而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儿童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放任自流,只有当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的充分发挥出来。
一、幼儿角色的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它与集体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它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角色游戏的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1、给予幼儿安全、愉快、宽松、积极的游戏环境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行为。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可能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在和谐的师幼互动中环境又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积极的游戏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他们与教师、同伴正常交往,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
2、做好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幼儿主动交往
由于角色游戏的情境和创造性很强,角色游戏的质量直接受到游戏情境和个体经验的制约,角色游戏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象征性。但是,角色游戏的自发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准备工作的复杂性。我认为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游戏时间要充分,时间要适宜。角色游戏需要足够的时间,否则,幼儿很难进入角色,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表演了。因此,老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完整的游戏时间,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自由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从容展开游戏活动过程。其次,游戏地点适宜,材料丰富。角色游戏场所应大小适度。游戏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因此,老师应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从而使教师准备阶段就可预测或调控儿童游戏的类型及其效果。第三,注意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老师应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但绝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内容。
3、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应享有游戏与娱乐的充分机会。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教师只能是给幼儿建议,使得他们的游戏活动更加完善,而不能强加干涉。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他们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4、灵活定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有时我们可以是观察者,倾听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组织者,援助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如:幼儿的游戏进行情况良好时,我们可以扮演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游戏快要进行不下去时,我们则可扮演引导者,援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5、重视角色游戏结束时的讲评,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幼儿在自选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充分暴露各自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教师应协同幼儿进行评议,评议应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角色游戏讲评的方法有多种,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应把讲评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其中重点抓住两点:第一,重视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即重点评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幼儿每一点有价值的创新都要予以肯定,而不应注意幼儿做了多少事情,卖了多少东西等方面。第二、注意能力与品德并重。在肯定幼儿独立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幼儿知道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应重点评议幼儿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表扬那些有同情心、热心帮助人的幼儿,消除现实生活中种种消极因素对幼儿的不良影响,陶冶幼儿的心灵。
7.走进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篇七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周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当幼儿生成问题时,教师的有效应对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展开、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键。随着幼儿园教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分析与应对幼儿的疑问与需要,随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但由于受封闭式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发问的权利在教师控制、抑制下被剥夺了,教育过程不再存疑,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教育中最值得珍惜的动力因素被放在活动之外,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这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存在现象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面临幼儿生成问题时往往有这样几种现象:
1、蜻蜓点水:对幼儿的问题轻轻点过,没有及时抓住重点;
2、避重就轻:对有价值的问题捕捉不到而对无关问题穷追不舍;
3、束手无策:面临幼儿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4、答非所问:没有针对幼儿的问题作出应答,而离题千里。
这些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幼儿问题的生成、展开、深入的实施,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之间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教师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予适度的应对,其关键是要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的、共同兴趣的热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及时调整预设,加强两者的相互渗透,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和谐的发展。
二、互动策略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我们在生成活动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互动策略:
◆ 深化策略——从幼儿的热点问题中捕捉教育契机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采取强化、鼓励的策略,并灵活调整原有计划,追随幼儿思维,求得意外收获。亦可设置悬念,以引发幼儿对此问题更大的关注。可引导幼儿自主收集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生成活动常常是在成人的意料之外产生的,我们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的一些热点问题往往会督促教师改变原有的预设计划、实施相应的新的教育行为。在研究主题“我家和我家附近” 围绕老房子新建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当孩子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自己小区效果图以及制作模型,在画与做的过程中,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富有特色、新颖、多功能的小区。由于,过程中参观过众多小区,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小区环境优美尤为重要。在设计时,都想到要让自己的小区植物繁多、空气清新,各种各样的树、花、草充满整个小区。因此,我们原先预设或许能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关注,尝试带孩子们进入植物单元的研究与探索。但是,在效果图转化为真实的小区模型时,原来的设想一下子被制作过程中孩子产生的新问题所打破。大家讨论时,聪明的小谷解释道:“妈妈带我到公园里去的时候,我看见过倒过来的房子,是在河里的,好象是倒影。”不少孩子应和着,同意了小谷的观点,可也有一半孩子表现出了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对幼儿提出的新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发现其中隐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确立了新的预设活动目标与方案旨在鼓励幼儿开展新的探索。“房子、树木在河里是倒的吗?”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也为了证实小谷的解释,我们带着孩子们去大池塘看个究竟,站在池塘边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他们用自己的双眼发现河里的影子都是倒过来的。房子倒过来、人倒过来、树倒过来、桥也倒……最终看看说说画画过程中,他们知道倒影是怎样产生的,还自己“小结”出有光、有水就会有倒影。孩子们又自己收集了实验材料,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小结。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兴趣点又随着研究倒影的变化而转移、延续到新主题——有趣的水世界。
◆迁移策略——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潜在价值时,教师应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生成活动与纯粹的预设活动相比较,教师能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更有效地读懂个体幼儿的兴趣、水平与能力——本着“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要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要致力于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地发展创造机会的理念,我们要不断地寻找幼儿的发展轨迹,并及时寻找适合个体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比如,孩子在寻找自己生活中类似天安门建筑风格的房子时,他们在区域游戏中用自己收集的各种材料“建造”着各种古色古香的亭子。但郑靖文和蔡泽伟然提出:“我们俩想建造现代建筑。”于是在教师的支持下,他们的黄龙体育中心几天后竣工了。当“黄龙体育中心”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这时,蔡泽伟提问:“为什么黄龙体育中上面有一根根斜拉的管子,那管子叫什么?”于是孩子突然生成的新问题出现了各种答案,展开了争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休息天实地去采访找到正确答案。在这过程中,我们从个体幼儿的反映中看到了隐含其中的许多教育契机,同时及时调整自己原本的预设计划,鼓励有的幼儿去实地探究黄龙体育中上面斜拉管子的作用;鼓励有的幼儿继续搭建古建筑;鼓励有的幼儿去收集有关世界各种高楼的资料。我们在活动的进程中不断的根据不同个体的表现调整其发展的步伐,其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充分的发展
三、活动评价
从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在生成性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在互动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互动策略,不但幼儿变得更会观察,更会思考,活动中更会表现自己也乐意与同伴交往,大胆合作,同时变得更有创意,更有主见。而且教师越来越注重活动中的反思注重对孩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师幼共同生成活动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活动本身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教师必须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调整原有计划,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8.论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篇八
一、细心观察是师幼互动的基础
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水平、个性情绪、社会交往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和内心世界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的最佳窗口。教师通过观察、研究幼儿游戏行为,倾听幼儿所说,询问幼儿所想,从而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个性特征、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式等信息,为教师对幼儿游戏提供支持与指导奠定了基础。
如在一次游戏中,点心店里的龙龙和悠悠并没有拿出橡皮泥做点心,而是正在聊着什么,还不时的发出笑声,是什么让他们这么高兴,我觉得很好奇,就走了进去。“龙龙,你们在聊什么呀。”“龙龙正在说上一次他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的事情呢。里面的点心可好吃呢,老师,你想吃什么?我们也给你做”“你们能做出这些点心吗?”“能呀。”他们俩十分自信的点着头。“那我想吃饺子。你们会吗?”“会。”一边说着一边两个人就开始忙乎起来了……只一会儿的时间,他们就把饺子包好了,“老师,你看我们已经把饺子包好了。”我赞赏的说“真厉害,你们包的饺子真漂亮,我看着就想吃了。那你们还会别的点心吗?”话锋一转,我又向他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我还会做花卷。”龙龙急急忙忙的说。“我会做蛋糕。”悠悠也不甘示弱。“真的吗?”我做出怀疑的样子。“真的。”两人一边说一边做了起来……在这样的互动中,老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是与幼儿平等的对话,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样的过程充满了自然和和谐、创作与快乐,希望和成功。由于正确把握了幼儿游戏中的状态,体验到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动机和需要,老师和幼儿发生了积极的互动,促进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二、保持关注,是建构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
《纲要》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在的限制,能够全身心的放松,积极的活动,充分的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他们在游戏中与人交往,体会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愉快的、成功的体验。而老师在游戏中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关注,抓住契机,为孩子提供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如房产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孩子们平时的交谈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听见孩子们的交流“我們家买了新房,可漂亮呢!”“我爸爸、妈妈昨天也带我去看房子了”……孩子就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成人关注的问题也带给孩子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现象,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班的“贝贝房产公司”在孩子们的精心准备下成立了……就是这样,在游戏中,老师始终关注着幼儿的关注点,并紧紧抓住孩子的关注点,产生游戏的主题,和孩子积极互动,使得孩子的社会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正是这样的互动形式,使得孩子的学习更有价值,孩子的发展更有意义。
三、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
作为老师,深入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进行游戏,协调幼儿在游戏间的关系,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可以更好的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在师幼互动行为中,深入参与、有效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一次“图书店”游戏中,因为孩子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看书的过程上,因此图书店几乎是全方位的开放,因为缺少人进行管理,显得特别的混乱。
幼儿A:你去整理书,我刚才已经整理过了。幼儿B:我正在看书呢。幼儿C:我也在看书,让他们自己拿吧。
其他孩子见没有人为他们拿书,纷纷自己进入了图书区,自己拿书,有的甚至拿到了外面。
老师:今天图书店是谁值班呀?幼儿A:我和他们俩。老师:那怎么没有人为小朋友借书呢?幼儿B:他们都自己拿了。老师:可是都没有人整理图书,怎么办呢?
孩子们都不出声了,低下了头,似乎觉得自己错了,可是又不甘心,场面似乎有点沉闷。
老师话锋一转:你们去过图书馆吗?幼儿:去过。妈妈带我去的。老师:图书馆里的阿姨是怎样做的?幼儿:我妈妈帮我办了一张卡,每次去借书,都要划一下才可以进去,借好书也要划一下才可以。老师:那我们也这样来试一试,好不好。
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几个人一起忙乎了起来,有的找盒子代替划卡机;有的和老师一起把图书店划分为借阅市和阅览室……
在这次的游戏中,老师所充当的角色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用自己的积极行为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促进了游戏的顺利进行,而幼儿也在游戏中尝试着失败和成功,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生活经验,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在游戏中师幼互动还应该注意到正确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要鼓励支持幼儿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应该注意重视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反馈。因为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是人的天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成人的鼓励与肯定。幼儿在游戏中向教师发起互动行为即表明他期盼教师的积极回应以及来自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应学会并乐意“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及时把球回抛给孩子,这将对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产生积极影响。
9.如何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 篇九
一、有效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于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从而将幼儿置于被教育、被保护、被管理的地位,形成了不对称的师幼互动关系。其实,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这样的定位,那么,她们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师幼互动的前提是真正做到“把幼儿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激趣、引导、鼓励、参与与支持才能得到幼儿的积极回应,并唤起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性。
二、宽松氛围,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地互动就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合作者,就应该懂得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和活动材料,让幼儿去自由地表现与表达,去主动地建构知识。
如美术活动《打扮我们的教室》,活动前我们请幼儿协助收集了许多材料,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和操作情况,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制作活动,和幼儿一起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活跃。
又如:歌表演《走路》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按意愿选择歌词中的角色,随音乐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歌词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歌中唱得小动物了!”我就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是怎么走路呀?”接着就和幼儿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一个小难题:“你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讨论交流后说可以自己画出各种动物。于是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大家面前表演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动脑又动手,又激活了思路,从而创编出新的歌词。
三、尊重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活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直坚持“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意思就是以平和的语气与幼儿交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相处,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高大而神圣的,没有人比老师更厉害,他们对老师十分崇拜,如果哪个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比吃到巧克力还高兴呢。在老师的眼里,幼儿是纯洁的、善良的、可爱的,即使有点破坏行为也是无意识的,所谓的“调皮”,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在这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我们选择了“做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比如,在户外游戏活动《蜈蚣竞走》中,我主动蹲下身子做排头,让后面的幼儿紧紧抓着我的衣服,然后跟孩子们一起喊着“1、2;1、2;1、2;”慢慢的“爬行”,一身的汗水淹没在欢笑声里。我的参与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一组一组的幼儿井然有序的活动着,我们一起喊着、“爬”着、笑着,大家一起享受着活动的快乐和合作的幸福。由此可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最好的玩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师幼互动。
四、因材施教,开展有效的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师动幼不动”,老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又唱又跳又演又说,孩子却无动于衷。这种场面是每个老师都不愿看见也害怕遇见的,其实,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当幼儿对教师预设课程没有兴趣时,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做到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如:在语言活动“蓝汽车”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的约束,和其他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确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机会。而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时间不变,自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的设立问题、开展游戏,给每个孩子都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总之,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有效的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积极建构和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研究】推荐阅读:
幼儿语言领域研究论文11-04
幼儿园语言活动落叶10-18
幼儿语言教学10-11
幼儿园语言教学案例09-01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课件09-12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11-02
小班语言活动《点点爱上幼儿园》教学反思10-31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06-18
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计划10-02
城乡幼儿园互动模式协作探究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