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2024-08-23

《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一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一:葡萄沟>教学反思

一、围绕“好地方”展开教学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激发了学生再次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巧妙对比,凸显“好地方”

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时,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葡萄很美,但是葡萄沟葡萄之多,孩子们很难体会到,怎么办?课堂上,教师通过朗读示范,有意识地将“一大串一大串”改成了“一串一串”;“五光十色”改成了“五颜六色”。通过对比,孩子们很快发现:“一大串一大串”说明葡萄沟葡萄非常之多,“一串一串”已经很多了,两个“大”字,说明每一串都长了很多。孩子们还发现了“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有学生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朗读也更有感情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在理解感悟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之后,教师有意识地问孩子们:“这么热情好客的陌生的老乡,你遇到过吗?”孩子们都摇摇头,教师说:“老师也没有遇到过。但是,如果我们到葡萄沟去,就能碰到。”此时,孩子们对葡萄沟充满了向往,对维吾尔族人民充满了无比喜爱之情,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并且通过对比,孩子们从心底里感叹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遗憾之处

字词教学,节奏过慢。课堂上,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朗读词语的习惯不太了解,孩子们对“小老师读一遍,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方式也很不适应,很多孩子都习惯性地朗读两遍,很不整齐,最后不得不按照他们的习惯“小老师读两遍,全班学生跟读两遍”。由于这一环节时间浪费较多,后面的说话训练只能忍痛割爱。本来设计时,还想让学生说说,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见到我们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老乡们说的话,这既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想象的拓展,更是对句子理解的补充。

篇二:葡萄沟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本人有一种成功的感觉。本课我用了两课时,在新课前,让学生回家预习,自学生字,并对自己欣赏的词、句、段进行勾画,有兴趣的还可以作旁批。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一写自己预习后的>收获,这样能在课前解决字、词障碍,能让学生先知课文内容。

课时,本人准备了葡萄、葡萄干。当可口的葡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有学生说,葡萄沟的葡萄才好吃呢,又有孩子说,葡萄沟的葡萄干才好吃呢。我笑着说:“是吗?接着又从包里掏出葡萄干。”说:“我手里的葡萄、葡萄干是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可好吃了。”板书课题:《葡萄沟》。趁学生嘴馋的余味儿走进文本,本人巡视了一周,有很多孩子对课文中的有些句子作了勾画与批注。(如、有个女生勾画了“茂密的枝叶同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批注是、这个句子很美,是个比喻句,把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还有一个男孩以日记的形式写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写得不错的。他写到”我回家认真读了10 课《葡萄沟》。读了这课我知道了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有很多水果,还有好吃的葡萄、葡萄干,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我等候孩子们读完课文后,将这孩子的《读书笔记》宣读了一遍,这下课堂活跃了,都争着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我有意叫了班长田青苗,她说:“读完课文,我知道了‘葡萄沟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因为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葡萄沟的葡萄干色鲜味甜。)听了孩子的汇报,我欣慰极了,于是,将她的汇报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读了板书内容,这样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是兴奋劲儿。有个男孩(王加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也知道一个问题。” 我忍不住笑了,说:“请!”那孩子说:“课文的最后一句是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我高兴极了,孩子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接着我顺着学生的精彩的报作了简单的阐述。(是的,这样的结尾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本课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本句写的。这样写既总结了全文,又能表达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简洁有力,能帮助读者进一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总结性结尾也要注意:总结自己记读书收获时,要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要点,语言简洁自然流畅,还要让人明白,对突出主题有明显作用,不能“画蛇添足”。)这里本人重述了前面田青苗所汇报的读书感受,并强调了该学生在读书时是认真的,而且是动了脑筋的。

根据孩子们的自学情况,本人回放了文本,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如、我将准备的葡萄、葡萄干分给了孩子们,每人一颗葡萄、几粒葡萄干,并让孩子们尝一尝。有个孩子自言自语地说:“真甜。”旁边一孩子说:“当然,这是老师在葡萄沟买的。”)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笑了,就这样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一种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里本人做到了和学生语言的整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就这样师生间无拘无束,进行平等地对话。创设了各种情境进行交际,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如、本人根据资料与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段话,鼓励学生读书不放一难。“在葡萄沟高坡处,有一座特殊的房屋,它的四壁都用土坯砌成的,在墙上布满气孔,较大的房子有两层楼高,远远望去像个古城堡,又像是方形笼子,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叫阴房。阴房里有许多木架子„„让学生自读3 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这个环节,让孩子”感悟“这是一个过程。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进行分散或肢解,尽可能地体现朗读性”以读为主,以人为本“。课文应是书声琅琅的,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在预习与初读时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文的写作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精读时体现感情,读出感情,读出情味儿来。(如、课文介绍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有最好的葡萄„„更重要的是因为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吸引了中外游客。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人们对葡萄沟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去引导、去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同桌赛读、表演读、配乐读、老师引读,填读等,并且在读时,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的葡萄沟,从而感受到读书的喜悦与快乐,以及赞美的感情。)

练习到家。(安排练笔”夸夸>我的家乡“可以以当地的某一景点或是某一土特产。如在本地有一大水库,这水库供养了上磺镇10 万人以上的饮水。还有荷花池的”小竹楼“。让学生尽情地说,然后写写,效果还不错的。)学完本课,也有不足,有部分学生是跟不这种教学思路的。为此,本人在作业的练习中作了弥补。

总之,如果说,本课是成功的,那本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通过课前预习,课时检查预习,课后反馈预习,这种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机智灵活应对,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的得失与取舍,能让语文课变得情趣而丰富。

篇三: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 ”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展开 学习的,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在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 上 让学生 欣 赏 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 欣赏 各个 地方 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 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可以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通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 的 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2.《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二

葡萄酒标准和法规与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葡萄酒产业密切相关, 这就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设置合理, 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互衔接。如何控制讲课的进度和讲授深度, 培养学生较好的专业素养, 成为该门课程教学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熟悉葡萄酒标准的建立和法规的形成, 从而不仅具备葡萄酒生产工艺、工程设备和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而且也掌握与葡萄酒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相关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

一、立足葡萄酒行业特点, 优化中职教学目的

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必须要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校教育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这一特点。葡萄酒标准和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其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熟悉葡萄酒标准和法规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 掌握标准和法规在葡萄酒生产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并对国际葡萄酒的标准和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以及中职教育要适应“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葡萄酒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觉遵守葡萄酒市场法规和行业规范, 树立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的法制观念, 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内容具体反映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二、与时俱进, 优化教学内容

涉及葡萄酒方面的标准和法规非常多, 但比较零乱, 没有完整合理的理论知识体系, 更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依据“夯实基础, 突出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 彰显专业特色”的教学原则, 构建以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为基础, 中国酿酒葡萄技术规范和国家葡萄酒标准为两翼, 其他相关标准、部门规章和有关政策法规为枝干的理论教学内容, 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动态发展性, 突出该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整体性和实践技能性。

作为葡萄种植与酿造专业知识的延伸,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优化:

1. 概述

重点讲授标准、标准化、法规和技术法规等基本概念, 标准与法规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讲解标准与法规的作用, 提出学习葡萄酒标准与法规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 标准与标准化基础知识

重点讲授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编号等内容, 了解我国葡萄酒产品的标准体系。

3. 葡萄酒生产法律依据

本章主要介绍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法的渊源和效力等级;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重点讲解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现行有效的法律。

4. 葡萄酒生产主要法规

本章主要介绍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酒类广告法规管理、葡萄酒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食品召回制度、葡萄酒批发与零售等标准和法规。

5. 葡萄酒标签法规

本章简述食品产品标识和葡萄酒标签相关规定。

6. 葡萄酒生产原辅料法规

简述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介绍葡萄酒生产常用原辅料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7. 国际和发达国家葡萄酿酒法规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葡萄酒管理组织和相关标准、主要发达国家葡萄酿酒法规, 并介绍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8. 葡萄酒生产领域管理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流通许可证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葡萄酒进出口检验和标签审核制度等管理制度的基本工作内容。

9. 葡萄酒产品认证管理

本章介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标志、认证条件、认证程序和管理方法。

1 0. 葡萄酒质量体系认证

了解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以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本内容, 并能运用在葡萄酒的生产中。

1 1. 宁夏葡萄酒生产标准与法规

介绍宁夏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和地理标志产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基本内容。

1 2. 葡萄酒违法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介绍葡萄酒方面的违法典型案例, 掌握葡萄酒违法处罚和程序。

建议该课程授课学时为42学时, 并且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完成。

三、改革教学方式, 完善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式, 最基本的要求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从“教师为主角”转向“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通过调查研究、专题讨论、实践教学等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体,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 深化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制定葡萄酒产品标准、葡萄酒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葡萄酒标准和法规的应用状况调查研究以及对葡萄酒生产违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全面提高葡萄酒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标准内容和法规条文等理论知识本身是非常容易掌握的, 但能做到正确应用、准确使用葡萄酒的标准和法规才是最关键的。

重视实践教学设计, 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过程中, 安排葡萄酒标准和法规的信息检索, 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发展动态, 了解标准和法规的发展历程, 收集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等, 可以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强化记忆, 深刻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比较全面认识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现状,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2. 应用“案例式”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 以案例现身说法, 形象生动地阐明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使学员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食品安全法与产品质量法是我国葡萄酒法律法规中的重点内容, 但单纯地逐条学习这两部法规的内容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 如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国内七家葡萄酒厂违反国家质量标准, 用水和酒精、糖精、香精等添加剂勾兑所谓的100%原汁葡萄酒的造假事件, 让同学们查阅相关法规和标准, 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在该事件中生产企业存在哪些违法行为, 违反了哪些规定, 应该根据哪一具体条款予以处罚。通过案例讨论,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且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知道怎样更好地学好法并真正地用好法。

3. 注重“对比式”教学模式, 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灵活性

在葡萄酒标准和法规教学过程中, 使用“对比式”教学方法, 可以实现异中求同, 形成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同中求异, 开拓视野, 活跃思维;相似比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比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没有比较就没有认知, 没有认知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例如, 在讲授“葡萄酒产品认证管理”时, 将绿色葡萄酒、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葡萄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看看产品质量要求、质量标准和法规依据等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又存在哪些差异性, 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

在讲到“国际有关葡萄酒管理组织”时, 将OIV、WTO、ISO及CAC等许多与葡萄酒密切相关的国际性组织放在一起对比讲解, 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这些国际组织的宗旨、目标、成员权利与义务及总部所在地的不同, 进而给同学们总结、分析它们各自的职能、作用、影响及区别, 并与我国葡萄酒管理组织如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进行比较, 使同学们不会混淆。“对比式”讲授时, 教师对课程关键内容板书, 并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与讲授和提问相结合, 既开拓学生视野, 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活动, 是师生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提升的活动。讲授葡萄酒标准和法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 “互动式”教学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绪论”内容的教学, 可以先由近几年发生在葡萄酒行业的相关事件导入, 比如昌黎葡萄酒掺假造假、葡萄酒商标侵权、葡萄酒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由此让学生对葡萄酒质量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提问同学们“针对这样的局面,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行之有效”;由此导出葡萄酒标准与法规的重要性。

例如, 让学生和老师都从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观察某品牌的葡萄酒外包装, 观看其标签是否规范, 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并初步判定该葡萄酒的质量特性, 并结合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和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葡萄酒标准和法规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就业、工作的影响, 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自己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并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心智的发展,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改变考试考查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查考试方式进行, 注重平时考核和课程考试等环节, 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1) 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 让同学们必答或抢答他们平常掌握的有关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总结。

(2)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直接反映教学效果和调控教学进度的主要依据。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不当, 会让学生认为是一种负担, 还会产生大量抄袭的现象, 根本无法检验教学效果, 学生课后也没有兴趣再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设计调查报告性质的作业,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调查的情况进行讲解。如绿色葡萄酒及绿色葡萄酒标志使用状况调查, QS标志使用状况调查, 葡萄酒标签规范性调查等。这些作业可分小组进行, 由小组内成员分工进行市场调研、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报告的陈述等。

(3) 在葡萄酒标准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取平时考核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总分100分, 其中闭卷理论考试占60%, 其他形式考核占40%。包括: (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 能使老师及时得到信息反馈, 了解学生掌握已学知识的程度及自己讲课的效果。课堂提问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答案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或分组讨论来完成。课后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 (3) 专题研究或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和撰写相关内容的论文, 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的某一内容, 并重视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该环节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 (4) 闭卷理论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 考题应做到覆盖面广、体现重点, 题量适当并难易搭配。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主要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熟悉程度。死记硬背不是学好本门课程的绝招, 灵活运用才是核心。期终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四、结论

葡萄酒标准和法规涉及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生产、市场流通和消费等领域, 内容众多, 体系复杂, 必须理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化改革教学方法, 密切联系葡萄酒专业的相关课程, 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标准和法规基础上, 正确运用其专业知识, 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葡萄酒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葡萄酒标准和法规的参与者、执行者和维护者, 必须高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强化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了解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掌握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了解国际先进的葡萄酒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 依法生产和经营, 促进葡萄酒生产标准化, 葡萄酒市场规范化, 促进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志伟.食品标准与法规[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张建新, 陈宗道.食品标准与法规[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吴澎.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经验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 2008 (1) .

[4]李书国, 陈辉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3) .

[5]王正云, 李志方等.浅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J].成功 (教育版) , 2009 (7) .

3.《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葡萄酒 职业能力 应用文写作

近年来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13—2017)》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为葡萄酒相关专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具备行业发展所需职业能力的合格葡萄酒人才,成了葡萄酒专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力,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毕业生从事某种职业时呈现出的综合能力,包括心理、知识、技能、修养等多个方面。很多研究者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几大类。

基本职业能力指职业人在职场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使用电脑等办公设备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基本的责任心和辨别力等,是现代社会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职业能力指职业人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后,具有的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生产流程熟练度、设备技术使用推广能力、维修检测能力等,是一种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是岗位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关键能力则是最核心的,要求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取心、自信心和毅力等,是职业人跨行业领域发展必须具有的迁移能力。

笔者对葡萄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结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特点根据所带葡萄酒专业高职学生的特征,将培养该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归纳,主要内容如下: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进行教改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走进社会,是笔者从教几年来一直致力探究的方向。在平常教学工作中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以葡萄酒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导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调研中很多葡萄酒企业的管理者表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学生在企业很受欢迎。大多数受访者还表示毕业生初入职场除了实践经验不足之外,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工作态度不端正、执行力差令人担忧。根据企业的反馈,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的,在学习中对学生职业能力有所提升的教学内容。如在计划、总结这类较简单的事务文书写作中,能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职场情境,为学生创设职业人的角色体验;在平常写作中,强化写作训练,增加口头表述提纲等环节,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调研报告写作时,从问卷设计,到实施调研,到分析结果,到形成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完成相应任务。

二是组织更多的口语训练,锻炼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口语训练,让学生从不想表达、不敢表达到主动表达、积极表达。如讲授每种文体的写作理论时,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高职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多做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难点,强化识记知识重点。在讲授演讲稿、求职简历的写作时,设计演讲比赛活动和模拟面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互相学习优点找出不足。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与魅力,克服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和表达习惯的缺点。在公文写作学习中,因为文种较多,不同文种间又有相似性,学起来有规律可循,可以安排学生讲授,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组织课堂教学。在知识教授和教学互动环节中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前高职学生普遍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鲜明的个人意识,突出自我,但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不愿与他人积极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可将一些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讨论,集体设计方案,解决难题。如在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组织分解任务,确定好活动的主题、目的、内容、形式、所需设备、人员分工等。然后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活动实施的时间、地点、步骤、注意事项、应急预案、执行者及实施要求等。还可以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意见,确定活动经费预算。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个人在闭门造车式的写作中出现忽视策划案细节、策划内容不完整,或写作迷茫不知如何开展策划工作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协作完成写作任务,学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四是引导学生走出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高职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的学习。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主动走向社会和企业,主动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信息,培养信息素养,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为投身社会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培养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的意识。通过引荐已毕业的学生,帮助学生和企业建立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关注行业信息动态。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尽力搜集葡萄酒行业工作情境中实际使用的应用文文本作为例文进行讲授。在讲授调查报告这样实践性较强的文体时,积极倡导学生设计与葡萄酒行业发展相关的调研项目,设计相应问卷,走出去,走向企业,向前辈和师傅请教,亲自参与调查。设计即将毕业的学生普遍较为关心的就业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调查中找差距,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努力进取。

在应用文写作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干预,树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尝试应该在其他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中推行,只有时时刻刻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爱岗、敬业、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晏光耀.商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和培养[J].职教通讯,1999(12).

4.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四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资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民族老乡十分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民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透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透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能够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透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的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5.11葡萄沟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篇五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识记“沟、产、梨、份”等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

3.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教学准备与手段

葡萄沟的课文录像、多媒体或图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新疆政区图和葡萄沟系列、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课文插图和贴图,贴图一:图上的枝叶稀少,贴图二:图上葡萄的枝叶茂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

五光十色[多、美]

老乡

热情好客

葡萄干

色鲜味甜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确定识字方式可根据生字本身特点,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基础来确定。不同的识字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侧重识记字形;“联系生活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便于学生正确用字组词;“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可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的生字可几种方法并用。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引导识字。

2.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内容易理解,不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要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可引导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读书活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表

达喜爱、赞美之情。具体建议如下。

1.集体学习。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看看这三个地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带着问题自主读书。

3.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展示学习。赛读课文,表现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自己喜爱葡萄沟的情感。

(三)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要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1.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

2.完成课后第3题的练习。

3.看插图说几句话,比比谁用上的词语多(喜爱、茂密、枝叶、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热情好客……)。

(四)实践活动

1.话说新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说你所知道的新疆。可以说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有条件的,还可以品尝一下新疆的葡萄干,再写上一两句话。

2.借课后练习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和建设成就等),准备在本组语文园地里展示和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出示

“葡萄”请生念。

“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记住这两个字。

2.师: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

出示:疆:读准后鼻音

(新疆)

猜谜

疆:读准后鼻音

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三、深入学习,领悟精华

3.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然后深情叙述:在金秋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新疆葡萄沟的旅程。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新疆。

4.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在什么地方。

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然后多媒体(或图)放大新疆政区图,出现吐鲁番的位置

(读好“n、l”音:鲁

吐鲁番)

师:新疆吐鲁番离我们宁波大约有6000多公里。坐飞机去得花六七个小时。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就在新疆的吐鲁番里面有一个葡萄沟。

(板书补充课题)

沟:读准音

(葡萄沟)

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儿,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体(或音乐、图片)播放《葡萄沟》一文的配套录像。

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1.欣赏完了葡萄沟,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1)抓住学生讲到的葡萄沟是个出产水果的地方。

(师:你从哪里看出那里的水果很多呢?随机理解“出产”尽管水果多,但人们最喜欢的是葡萄。)……(板:葡萄:五光十色)

(2)师:葡萄沟出产水果,五光十色的葡萄使葡萄沟的景色更加优美,所以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读好这句话。(可以分别用赞美的、骄傲的、高兴的语气读)

2.那么课文是怎么写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1)读准字音。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葡萄沟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三、深入学习,领悟精华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葡萄沟的什么最吸引你呢?(指着板书讲)

2.学习梯田葡萄这一段:抓住几个语段学习。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欣赏完了葡萄沟,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那么课文是怎么写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葡萄沟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四、拓展思维,随机练说

五、书写指导、完

为什么吸引你?

①夏季葡萄的枝叶很多。

②茂密的枝叶是怎么样的:是密密麻麻的,叶子之间看不到一点儿缝隙的……

③师出示图一:图上的枝叶稀少:这是别的班同学学了这篇课文后画的,你觉得这是你看到的、想像中的绿色凉棚吗?……那凉棚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④生回答后老师贴图,图上葡萄的枝叶茂密。(指导朗读)

⑤一个个:说明凉棚很多。

⑥引导想象:老师查过资料,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那里的最高气温可达到49度,如果这时候你来到葡萄沟,钻进这茂密的枝叶搭起来的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凉爽、舒服……)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⑦这茂密的枝叶预示着什么呢?(秋天葡萄的丰收)所以这绿叶,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一种希望的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为什么吸引你?

①葡萄很美,葡萄颜色多样: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分别出示这些颜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下。

师: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五光十色。哪位同学还会用别的词语来表达?(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②比较: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呢?想一想“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但“五光十色”还写出颜色有光亮,这样就更美了,因为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所以这儿不能换“五颜六色”。)

是啊,葡萄不仅颜色多样,而且颗粒饱满、有光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板书:美)

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板书:多)

这葡萄这么大,颜色这么美,数量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比较:

出示辅助句子指导背诵

成作业

3.出示辅助句子指导背诵: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里。()的枝叶向()展开,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到了(),葡萄()挂在()底下,有()、()、()、()、(),()美丽极了。

四、拓展思维,随机练说

小结:第二段作者在写葡萄生长过程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葡萄的样子、数量、颜色等方面写具体。那你能不能学着作者写葡萄的方法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水果或物品呢?

四人合作小组先说一说。生介绍。

(如:家乡的梨子。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一阵阵香气迎来了一只只酿蜜师——小蜜蜂。它们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初夏,一个个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好像在捉迷藏。到了秋天,在人们辛勤劳动下,梨子成熟了,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

(家乡的桃子。阳春三月,桃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桃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阵阵清香迎来了一个个酿蜜师小蜜蜂,他们也嗡嗡地歌唱着,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到了五月,桃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果,远远望去,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翡翠,如果你走进那桃园,就像置身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似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为桃树浇水、施肥、捉虫,汗水洒在片片桃树林里。六、七月份,青中透红的桃子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像在对客人点头微笑。)

五、书写指导、完成作业

1.书写:份、坡、枝、起、客

2.完成课堂作业本2、3题。

四人合作小组先说一说。生介绍。

书写:份、坡、梯、起、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导入,检查字词

一、复习导入,检查字词

1.出示上节课学的词语,学生认读。

出示上节课学的词语,学生认读。

二、感知课文,理解意思

葡萄沟、香梨、蜜桃、成熟、维吾尔族、小孔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什么地方?

4.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1、2两段话。

二、感知课文,理解意思

葡萄沟还好在什么地方?

1.学习“老乡”这一段。

①指名读。

②理解“维吾尔”: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

你觉得葡萄沟老乡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老乡:热情好客)

③从哪些词语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④抓住:准会: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最甜:说明什么?

吃个够:怎么吃才叫吃个够?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段的第四句。

⑤欣赏书中插图,说说自己的想法。(展开想象说话)

如:我想问那个花白胡子老爷爷在说什么。

老爷爷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葡萄丰收了,大家尽情吃吧!

⑥你觉得新疆老乡怎么样?请你送给他们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热情好客)

多么热情好客的新疆老乡啊,赶紧夸夸他们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2.学习“阴房”这一段。

过渡: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不仅把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城里,而且还运到阴房制成了葡萄干。

①指名读第三段,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

阴房建在哪儿?它什么样子?

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词语。

阴房:是用泥土砌成的有许许多多方孔的四

葡萄沟、香梨、蜜桃、成熟、维吾尔族、小孔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什么地方?

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1、2两段话。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段的第四句

生读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用尝、看、闻、捏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

三、课堂小结,复习朗读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五、拓展思维,延伸阅读

四方方的房子。

阴房是制作葡萄干的。

②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生读相关的句子。

师:葡萄成熟以后,人们把成串成串的葡萄挂在阴房的架子上,关上门,不让它们淋雨、晒太阳。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由于葡萄沟就在火焰山附近,造成了葡萄沟干热又多风。阴房里的葡萄经过四十多天就能变成葡萄干了。

③这阴房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

④观察、品尝葡萄干。

引导学生用尝、看、闻、捏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

3.葡萄干这么好吃,一些来葡萄沟参观的世界各国的游客想学着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方法制作葡萄干,可是没有做成,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葡萄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只有我们中国新疆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鲜美的葡萄干来。所以,中国葡萄沟的葡萄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4.齐读本段,读出自豪感。

三、课堂小结,复习朗读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葡萄沟出产很多水果,尤其是葡萄,在国外也很有名,那里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那里出产的葡萄干驰名中外。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齐读这句话)

2.你喜欢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葡萄沟吧!

齐读全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方法,把自己喜欢的这段话背诵下来。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1.书写:老、收、城、市、利

有三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

五、拓展思维,延伸阅读

1.用一句话来夸夸葡萄沟。

齐读本段,读出自豪感

你喜欢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葡萄沟吧!

齐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方法,把自己喜欢的这段话背诵下来。

2.根据课文内容为“葡萄沟旅游开发公司”设计一则广告,使更多的人了解葡萄沟,喜爱葡萄沟,到葡萄沟来参观旅游。

.延伸推荐:书籍《千山一叶》、电视片:《请您欣赏》等。

(教学反思参考1)葡萄沟

6.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六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葡萄沟,用关于葡萄的谜语引入课题,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同学们兴致昂扬。在猜谜语的时候,大家积极性很高,猜的非常快,也可以看出同学们预习的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课文介绍了什么?同学都能直接看出本文主要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行描写的。

三、多种形式,扎实识字

在识字环节,用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

1.带着拼音学习生字时,让李家旗同学读,李家旗识字、读字稍慢,要让他多识记,而且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掌握。男女分组读的时候,同学们相互比较、积极性非常高,声音非常洪亮,这样同学们会记得更牢。以后可以多多运用这种方法。

2.识字方法环节。在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时候,大家都积极举手发言,有很多好的方法。同学们思维活跃,比如说,在记住“堡”的时候,赵俊豪想到了很好的办法是保护土地,生动有趣非常的好。其他同学都能开动脑筋,比如记“吾”时,同学们想到“五个口”,这个方法非常好,简单又好记。从我们成人的视角很难想到这么简单的方法。很佩服同学们的想象力。

3.识字小游戏环节。大家非常喜欢这个环节。生字出示的非常快,考验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说的也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生字记得非常好!

四、利用图片,理解词语

比如赵俊豪不理解“梯田”,我们这没有梯田,同学们也不知道。不过我们班的同学课外涉猎的很多,陈念兹给他解释“像梯子一样的田地”。其实只是单纯用语言描述,同学们很难理解,展示梯田的图片,直观形象,容易识记。在说“碉堡”时,徐济宽解释的非常好,是战争时期用于打仗的,非常出乎老师的意料。还有“阴房”,大家以前都没听说过,借助图片理解本课中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词语,加深大家的理解,效果非常好。同学们也很喜欢通过图片的方式识记,同学们积极性高、记得也就快。

五、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葡萄沟为什么真是个好地方?带着这样的问题,大家再次读课文。在回答的时候,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这点非常好。比如第一自然段,同学总结说是葡萄沟水果多,说的非常好。第二自然段,同学说是葡萄沟颜色多,然后我就要引导,是葡萄沟出产的葡萄颜色多。同学总结的虽然不够完整,但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在总结课文方面,以后要多加强训练。

不足之处:

1.刚开始上课时,猜谜语大家积极性很高,这样课堂就不好控制,有点混乱。在引导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很多技巧,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强。

7.《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效能,动力学

《专业入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在江苏省内堪称首创。此举价值意义何在?实践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做怎样调整?值得反思优化, 以利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课程目的

《专业入门教育》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旨在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但后来发现, 单凭专业思想教育的一次讲座, 并不能够解决学生思想上专业认知的多种疑惑;且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来不断滚动修订, 学生被动学习, 并不理解个中缘由, 难达教育目标。鉴于此, 专家建议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 明确专业学习主要目标, 介绍专业办学发展经历, 摸清授课对象需求愿景, 解答学生多种疑虑, 提炼信息反馈课程建设, 提供生动案例励志成才。以此加强《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内容组成

根据上述课程目的, 结合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入门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形成《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架。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为例, 主要由以下八个方面的模块组成: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三是专业课程学期安排;四是专业建设发展历程;五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六是历届校友成才典型;七是专业创新思维方法;八是重大专业项目工程。每个模块又可分成若干主题项目。全部内容围绕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进展、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有序展开。

途径方法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专业人士专题讲座、实训基地组织参观、重大项目工程介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校友访谈现身说法、师生家长联席会议等。《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单刀直入, 不必循规蹈矩。有时还可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 调整上下内容, 让专业学生尽早接触学习专业技术核心内容, 增添好奇心、吸引力和自觉性。根据经验,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 以“兴趣激励法”、“模糊学习法”、“障碍跨越法”、“模拟操作法”、“循证检索法”等较为理想。专业核心技术的介绍可浅尝辄止, 不必深究, 但奥妙奇特之处应该指出。

实施成效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施以来初见成效。新生能够尽快转变角色, 进入良好的专业学习心理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知晓专业学习目标任务, 明确专业学习能力达标要求, 较近距离地体验实训场景, 掌握专业思维方法, 甚至萌发未来择业意向。许多新生认真制定自己的五年学习计划, 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 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融入专业学习团队群体。有的还能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前景。专业新生的许多困惑和疑团, 能在《专业入学教育》课程实施阶段得以尽早解决;教师和班主任对专业建设方面的困惑也能得到解消。《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的最大成效在于:在学生意识中留下可不断充实的理想和知识框架。

存在问题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初期实践教学探索过程已告一段落。据师生反映, 具有一定成效。总体较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要好, 但作为一门课程, 仍有一些现实问题, 因此, 反思如下。

缺乏成熟讲义由于首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 每次以讲座形式授课, 内容虽然自成体系, 但没有汇编, 学生无法人手一册。教师手中有许多内容资料, 不能及时地传达到学生手中, 至多只能将教师的讲义或课件印制或上网转发给学生。尽管江苏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的不少, 但具备专业成熟教材的却不多。

课程教学不易《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各部分内容难以由一人专任。不同教师又来自不同工作岗位。虽然教学内容丰富精彩, 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咨询缺乏空间和时间。作为课程教学, 有杂陈之感;加上部分师生简单地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视作专业简介, 更使《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讲容易, 讲好不易。

效果评价困难《专业入门教育》的课后作业大多为思考题、调查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困难。一是作业范围广泛, 内容深浅不同, 学生疑惑不一, 能力水平有差异;二是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授课质量效果, 只能以学生实际收获为据;三是《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尚在开发完善之中。最好能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教学结束时, 让学生撰写一篇综述, 总结出自己的真正收获。根据学生收获, 评判教学效果。

入门并非入道《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中的“入门”两字, 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能进入门径, 找到求知的入口。二是指专业走进门, 入其道, 掌握了专业的基本门道。根据调查数据, 当下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只能属第一种含义和层次, 尚未能达到第二层次, 即“入道”层次。所谓“进门容易入门难”, 即指“入道难”。有的“入门”教材并非浅显, 如英国作者R.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入门》, 是在汇聚和提炼了近三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研究生使用教材, 具有严密的理论构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前沿课题, 非到一定层次的学生不能“入门”。进入某专业学习的学生, “进门不入道”的情况比较常见, 这与学生入学时的知识能力和在校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关, 也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有关。新生专业入门一般有四道门槛:方向、路径、疑惑、抉择。《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跨过这些门槛。在引导学生跨越专业门槛之前、之中或之后, 均要有合理的方式方法, 才能将学生“引进门”, 让教师“传其道”。

课程分析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开设的初衷是将学生“引进门, 入其行;识其道, 得其法”。引经据典讲道理, 旁征博引辨是非;纲举目张理思路, 提纲挈领看方向。作为新设课程, 有如下内容需要优化。

课程分类《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属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科课程, 也不属于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要求按照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生认知过程及技能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而杜威的活动主义课程提倡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在经验中取得知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既不是文化基础课, 也不是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知识技能, 又有社科人文素养指导;既有专业学科进展, 又有励志成才典型;既有骨干课程介绍, 又有选修课程参考;既有人才规格标准, 又有职业技能鉴定;既承上启下, 又自成一体;既独立成课, 又分指各门课程。《专业入门教育》属于综合类课程, 其综合性体现在:在认识方面, 既可以提供整体观念, 又有利于联系专业知识的不同领域;在心理方面, 按照入学新生心理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来编制课程内容, 有助于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和个性发展;在社会方面, 有利于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归纳而言, 《专业入门教育》是专业启蒙科普课程、思维方法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而不是分支学科课程、技能实训课程或应试教育课程。

课程标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标准需要加快制定。尽管各专业内涵不同, 但作为入门教育课程, 其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和教学指导性意见等基本元素必须具备。如《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可设置为30~36学时 (2学分) , 授课时间可定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可详细阐述, 并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可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统一组织《专业入门教育》的课程标准开发研究, 指导教材建设和课程实施, 包括课程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

课程效能课程效能指课程实施后的预期绩效。设计科学、运行合理的课程能够实现理想的课程绩效。课程效能是课程生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课程效能由课程结构、课程动能、课程质量和课程效率等因素组成;同时, 又受到课程投入 (人力、财力、物力) 、课程背景 (产业、专业、职业) 、课程对象、课程师资等因素影响 (不妨将上述因素总括为“课程动力学”) 。作为新开设的课程, 不能不研究课程教学效能, 包括课程渗透力、课程生产力和课程生命力, 从“课程动力学”角度入手, 研究课程实施的质量效能、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法, 从而不断优化改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例如, 《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否一定植入课程体系的第一学期, 或是分植于第一至第七各个学期?是否内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后接《毕业实习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哪种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专业入门教育》理想的课程效能?等等, 值得进一步探索。

课程更新《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因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 这些课程本身的科技知识和实际应用与日俱增, 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内容的更新保持步调一致, 才能显示其“入门引导”的指南价值。保持《专业入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引导性、先进性和动态性, 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此类更新由专任教师一人定难完成, 唯有通过集体备课和专业教师团队分工授课方能解决。课程更新的要求应在《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标准中有所规定与安排。《专业入门教育》课程是由非专业到专业的“过渡”课程, 要始终保持其“过渡性”, 则必须不断吐故纳新。

参考文献

[1]鞠红霞.高职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1) :1-3.

[2]李军雄, 王凌燕.离散数学入门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2) :125-126.

[3]万天丰.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5 (2) :47-52.

[4]刘玉梅.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概括——《认知语法入门》述介[J].外国语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10, 26 (4) :142-144.

[5]黄志平.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从《电子商务概论》到《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 :18-20.

[6]杨祖龙.关于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的思考[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0, (11) :91-92.

8.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八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1.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1.3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4.3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2 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6.3实践与探索P14,T?2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9.《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九

第二次讲这一课了,还记得第一次讲《葡萄沟》后马老师对我要加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你的教应配合学生的学,而不应使学生的学来配合你的教,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真好。今天又一次讲了《葡萄沟》,我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地方:

(一)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班学生不太爱说话,上课时思维并不活跃,属于填鸭式被动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运用学生创新欲望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同学们,这么‘一大串一大串’‘水灵灵’的葡萄,就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想法?想吃不?谁来用声音表达一下?还有谁更想?”“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样,让他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一同表现,建立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葡萄一串一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句话这样写如何?与书中比较有什么不同?哪个写的更形象,更生动呢?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而且不但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文中的句子也做到了较好的掌握与理解。

(三)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即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思考“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学生很快被课文中描绘的葡萄沟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有很多水果的地方”;还有的认为“葡萄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炼出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再次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默读的过程中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而要求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请同学把各自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同学们在汇报的过程中,基本上说清了因为葡萄沟盛产各种水果、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好、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儿颜色鲜味道甜这几方面内容,所以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以及汇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用一个大的问题来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之传统的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四)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当有的学生说:“因为葡萄沟的老乡们非常热情好客,所以我认为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我说:“热情的主人,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吗?”学生们沉浸在角色扮演中。这样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10.《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篇十

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心情。在预习歌曲时,我让学生用口琴吹奏曲谱,使学生对旋律有了初步印象;在进行歌曲导入时,我让学生听歌中唱到了哪些新疆特色,学生很快被吸引了,都想听听歌里到底唱到了什么?然后,我通过师生交流,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及民族乐器。

在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后,马上提出歌里有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最多,谁能先找到并拍出来,打击乐器就交给谁伴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歌曲,选出小乐手后,大家都能在小乐手的带领下很快地掌握节奏,并能为教师弹奏的乐段伴奏,歌曲的重点节奏在这个环节很好地得到了解决。在歌曲处理下滑音的教学中,我利用口琴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会了下滑音的吹奏,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利用新疆舞蹈中的部分动作(耸肩),引导学生唱出下滑音给歌曲增添的诙谐感,效果很好。

在综合表演环节中,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在同学们的合作表演中演绎得十分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民族的音乐,民族的魅力!

11.高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一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先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使教学反思成为联系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的概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条件,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建构物理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诠释具体的反复过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只单一的记住概念的文字表述和数学描述,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为什么要引入它?怎样进行描述?通过什么样的探究得到结论?物理意义是什么?重要应用是什么?只有这样,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学生大脑中,才会让众多的物理概念在脑海中印象深刻!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反思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以下教学反思,缩短适应新课改的周期。

1.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反思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经过反思,连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在三个班实践中检验三种方案不同的实施效果,深化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并且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如自己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先在自己班实践效果再和别人的教学方案的实践效果进行对比,来进行反思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进行物理课案例研究,其实是一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我校的“周教研”已经形成教学常规,同科每周一人主讲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听讲活动后即说课、评课,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注重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三、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反思能让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练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四、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促成教学反思的常规性。

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自己认为备好了一堂十分满意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却总感到有些不足或不妥,要将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教师应及时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常规性地做好课后的反思笔记是快速适应新课程的阶梯。

我校规定教学后要进行课后小结写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12.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二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也是外语教师付出大量努力和辛苦积极耕耘的土壤。在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 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很多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以及“低效费时”等问题。 (丁仁仑, 戴伟栋2013) 。本文将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和教师综合素质五大方面分别做出评述。

2. 研究设计与手段

本文以吉林某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 共选取了6位公共英语教师对其进行课堂观察, 她们均为女性青年教师, 其中4位所教学生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选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1》;另外2位所教学生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 选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2》。本次研究对这6位老师随机听课并录音, 每堂课45分钟。在课后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 研究结论

3.1 课堂教学目标

在本次调查中, 6位教师都设定了课堂教学目标, 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都体现在教案上,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呈现了教学目标, 很少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单独明确地告知学生。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到其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都注意到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通过教学资料的内容设定了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 以及根据教学资料的内容设定了学生语言技能训练的知识教学目标。其中, 有2位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明确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和“知识教学目标”这两个关键词。并且开展了相关的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 体现了教师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 并能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另外从调查中得知, 有一半的教师将讲授语篇结构和写作分析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学目标。尽管这是外语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语篇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们还是注意到了教学材料的整体性, 摒弃了之前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单一知识技能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契合了当代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

但是, 在调查分析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教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理解的不一致,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同一层次, 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有所不同。毫无疑问,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教学要以综合为主,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并且使各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机结合, 达到平衡。但是, 在调查中发现, 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顾此失彼, 要么偏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忽视主题的拓展和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要么重视主题的拓展, 未兼顾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 对于语篇结构分析的教学上, 也是停留在宏观的基础上, 未能深入探讨和分析;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 也未能将词汇的用法讲透, 未能做到由点及面, 融会贯通。

3.2 教学设计

就教学设计而言, 教师们都是在深入分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环节都做得很到位, 从导入, 讲解, 互动到作业的布置, 都能体现出教师的设计的精妙所在, 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在整个调查当中, 教师们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设备, 这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有一定的关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教师也避免了在ppt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照屏宣科”现象, 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功底和专业技能。

但从整体上看,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没有突破和创新, 甚至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讲授的教学方式占到90%, 而且课堂的提问较少, 且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呈现。在问题的设置上, 大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 以应对学生中出现的沉默状态。但这种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种问题的设置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关于课后作业的部分, 只有部分教师做了布置, 且大部分是以复习和预习为主。

3.3 教师的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专业的教师素质。从授课环节来看, 大部分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发音清晰, 口齿清楚, 教师的知识面较宽, 能够在提供更多的与教学资料相关信息。

但是, 有些教师在授课当中, 虽能做到发音清晰, 在口语表达上也较为流利, 但所表达的内容相对较浅, 且有个别的语法错误。

因此, 高校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发展。为自身的发展定下规划。培养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成为学者式的教师。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余,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 做到与时俱进, 深入研究, 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摘要:本文旨在对高校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综合课程,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

[2]丁仁仑, 戴伟栋.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外语界.2013, (2)

[3]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

[4]束定芳.英语专业综合课与教师素质[J].外语界.2013, (2)

[5]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6]王守仁.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5)

13.《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葡萄园:红、绿、紫的葡萄及模型、图片、范例;

在走廊布置葡萄架(让幼儿挂葡萄作品);

油画棒;胶水;绉纹纸;蜡光纸;颜料;棉签;橡皮泥;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参观葡萄园的活动及要求。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参观葡萄园,”“你们注意看看葡萄宝宝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幼儿自由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葡萄。

3、集中谈话,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葡萄。

①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葡萄表现出来?”

②师根据幼儿的方法,出示相应的葡萄作品,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

5、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

A组:蜡光纸条粘贴成一圈圈的进行制作葡萄

B组:绉纹纸团成球,再粘贴在底板上制作葡萄

C组:用手指醮颜料印葡萄

D组:用棉签画葡萄

E组:用橡皮泥团圆制作葡萄

6、将制作好的葡萄分类挂到葡萄架上进行欣赏,体验成就感。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在美术活动中我选择了让幼儿易于表现的棉签画“葡萄”,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14.《葡萄沟》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人们吃饭时主食的营养成分了解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并且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同时学习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光合作用的动画和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等,了解葡萄糖的来源。

(2)由生活、生产知识,了解淀粉和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以及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淀粉的特性,懂得用碘水(或碘酒)检验食物或其它植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葡萄糖的特性,懂得怎样检验葡萄糖,了解给病人尿检葡萄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食品中有机物功能的初步认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2、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了解葡萄糖的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两个化学魔术:

1、蓝瓶子实验;

2、白纸显字(请同学向白纸上喷一种溶液)。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两个魔术中涉及到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葡萄糖和淀粉。

一、葡萄糖

[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脑动画——光合作用 [学生活动]:观看电脑动画——光合作用;

思考与讨论:光合作用是什么变化?将什么变成什么? 教师:植物的光合作用即是葡萄糖的合成方法之一;

(1)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可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淀粉、纤维素等;

(2)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的组成相似,因而归为一类,都属于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是我们人类摄取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且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就没有甜味。

(3)糖类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学生活动]:观察葡萄糖固体,了解葡萄糖的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教师引导]:你知道什么是“低血糖”吗?或者说“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是由什么引起的?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点评并补充]:淀粉在人体内不能被直接吸收,而是在淀粉酶的催化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能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所需

如果摄入的淀粉等糖类物质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低,医学上就称为低血糖,因而低血糖的人会出现头晕、乏力、疲倦等症状。

[教师提问]:因此葡萄糖在人体内可以发生什么变化?这是葡萄糖的什么性质?用化学方程式怎么表示呢?也说明了葡萄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与交流]: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饮食习惯是否科学?

(1)早晨睡懒觉,上学怕迟到,因而不吃早饭。(2)晚上吃得很饱。[教师引导]:你知道“糖尿病”与葡萄糖有何关系吗?如何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呢? 教师::葡萄糖不是吃糖多造成的,而是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不正常。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因而在病人的尿中能检出葡萄糖。[学生探究一]:如何检验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学生探究二]:为何用新制氢氧化铜? [学生探究三]:为何要碱要过量呢? [教师引导]:(1)淀粉是怎样的物质呢?

(2)淀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吗?那它在人体内首先发生什么变化?方程式如何写?

(3)哪些食物中存在淀粉呢? [教师活动]:展示存在淀粉的食物的图片。

[学生探究四]:如何检验淀粉?并判断自带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开始的化学魔术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然后播放的电脑动画又将相对枯燥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了他们,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接着再进行的学生探究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获得了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感和满足感。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课后有很多同学对探究三的现象提出了疑问)。

但由于没有预想到学生对探究三实验现象的疑问,不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满足,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作出更充分的准备。并将多设计一些这样的课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

附录:

《葡萄糖和淀粉》

学案

一、葡萄糖

1、葡萄糖的合成: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

 葡萄糖在植物体内可进一步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都属于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  糖类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2、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3、葡萄糖的缓慢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 每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__________2804kJ热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4、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活动与探究]:

 活动一:

操作:①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

 一滴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4~5滴硫酸铜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10%的葡萄糖溶液;

③加热至变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二:

操作:①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

②加热沸腾。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三:

操作:①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

②滴加10%的葡萄糖溶液;

③加热至变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葡萄糖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淀粉

1、淀粉的水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的存在:

3、淀粉的检验: [活动与探究]:

 活动一:

操作:向面包、土豆、粉丝、米粒上滴加1~2滴碘水。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检验自带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结果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淀粉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用来酿酒:

交流与讨论:

1、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饮食习惯是否科学?(1)早晨睡懒觉,上学怕迟到,因而不吃早饭。(2)我们是忙碌的上班簇,常常是早餐匆匆忙忙,午餐马马虎虎,那么晚餐就一定要有丰丰盛盛的饭菜,才对得起委屈了一天的胃。

2、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可以在白纸上写一封“无字密信”与好友来互通信息。收信者只要将“无字密信”放入滴有碘水或碘酒的水中,就能知道信中的内容了。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你可用什么来写这封“密信”?利用其中含有的哪种物质?

15.课程改革呼唤反思性教学 篇十五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反思就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参与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反思即对已经发生或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分析、归纳、总结,分析经验与教训,重新编制新的方案或策略。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按照教学标准不断地检验、校正自身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全过程更加合理,并引发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双重改变,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也会促使教师进一步探讨新课改中自身角色及行为的转变,从而“学会教学”。

2 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1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创造性[1]

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仅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而是外显的实际行为,教学主体同时扮演着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立足教学实践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想教学情境,也不是让教学人员机械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深入理解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学过程优化。同时,主张用科学和人文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2 以“两个学会”为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个体的行为,不注重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很难发挥教师团体的力量,而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群体反思活动,不仅强调师生之间在课堂内的双向反思探索,更提倡教师之间的群体交流,反思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反思性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的过程,又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它既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教学”是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才是终极目的。

2.3 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道德感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责任感,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看来,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教学伦理与道德问题意识的提高,认为教师的道德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教学行为的投入,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态度行动,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教学行为。

3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3.1 观察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摄像、写反思日记等方式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所谓反思日记,即教师在完成一天的教学工作后对自己教学经验或体会做出笔记,比如记录课堂提问方式,可涉及提问的方式、次数及回答方式等。

3.2 分析阶段

寻求教学行为和固有的观念之间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未能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上述活动使教师开始重新思考某些不确定或坚信不疑的观点,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质疑个人行为,也可以通过相互观察、与同行共同讨论澄清对教学的认识。一旦教师澄清了对教学行为的认识,很自然地就会根据新的认识寻找新的方法代替与现有的认识不符的教学行为。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较慢,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同行教学、师生座谈等方式,对以往教学行为的反思,经过分析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1)教师授课中过于偏重语法词汇讲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讲授;(2)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3)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基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教师澄清了对教学行为的认识,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加强阅读技能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篇章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安排课外阅读作业,克服诸如唇读、指读、复读、逐词逐句读等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等。期间,在学生中进行访谈,并根据阅读记录、谈话记录等信息对教学行动进行必要的调整。

3.3 实施验证阶段

教师实施新的行动计划,并对之进行观察、破译,从而形成新的反思环。

4 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反思性教学不拘于形式,不同的教师反思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运用,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创新,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反思方法。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

4.1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资料,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反思。主要通过反思教学日记、录音录像资料、他人(包括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感受、他人的教学经验等方式进行。

4.2 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是指教师通过与他人(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的对话和研讨,如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对比式、参与互动式、观摩式等。[2]针对自己的一节课,一段时间的授课,针对他人的一节课等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反思策略和方法。从交流的主体看,可以与专家交流,可以与教师同行交流,也可以与学生交流;从交流的手段看,可以采取调查、访谈、听课、录像、观摩、微格教学、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等方法。

5 反思性教学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思性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加突出了教学的开放性、情境性、评价性和反馈矫正性,它开辟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很大的发挥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念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反思性教学过程是一个“教”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的过程,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反思性教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提高学生和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研究性教学,更加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4-9.

上一篇:示范性幼儿园下一篇:生态纺织园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