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
1.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目前我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情况,发现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2.总结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已有经验,探寻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方式,为制定我校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1、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现状
2、实施校本教研产生的实际效果
3、教师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4、存在的困难及原因简析
5、改进措施
三、调查的参与范围:
问卷调查对象:全体任课教师、部分学生
四、调查的形式:
1、学生问卷
2、教师问卷及座谈
五、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的方式进行。计划在11月20日到12月20日,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的我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和集体座谈。同时对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已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全面、深入、科学地分析,形成关于我校校本研修真实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开展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与持续发展,广大教师的教育
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学校领导开展的校本研修的持续发展。
教师是教改的主力,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改的关键,只有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改的重要性,并都能付诸行动,积极地投身到校本研修活动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工作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此我校校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学习、调研,使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校本研修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他们非常珍惜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培训,努力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以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校教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智慧和教学科研能力。鉴于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深入,我校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中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妥善加以解决。
一、校本研修工作在全区,全学校备受重视
2012年7月2日,我区教研室举行了校本研修总结表彰大会,对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效果明显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了奖励,同时鼓励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工作。于是,一股校本研修工作浪潮掀起了。我校在领导和教师的积极努力参与下,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现在这两个课题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我校校长本着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教师办实事。学校的整个校本研修工作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方法措施明确,使这项工作有序开展。校长为教师们购置了大量的课改书籍,在校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在观念上的更新,在理论上的指导,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广大教师都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课改的前沿,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在课后主动反思,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改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变革形式,培训中我们以转变观念为主线,强调教师参与互动,为教师提供示范。我校具体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校长亲自上阵辅导、现场教学研讨、教师论坛、教育沙龙、信息发布、骨干教师献课、同伴互助学习、学习理论文章、交流学习体会、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大赛,形成网络培训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开阔了教师视野,激活了教师的思维,激起了教师对理论探索的兴趣,切实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时效性。
二、研修中存在问题
校本研修实施这段时间,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校本研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业务指导活动缺乏应有的学术氛围,教研活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行政化倾向明显。活动通常是传达上级教研部门工作要点、布置教学工作,考后试卷分析。教学观摩课、教学评比课针对性不强,有些课作秀成分较大,形式上越来越花哨,只能观赏,难以学习。
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质量不高,教研活动主要以布置任务为主,缺乏明确的教研目的和计划,对教学问题的研讨应试成分占很大的比重。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的能力有待加强,常规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作用不强,教师的教学支持主要靠伙伴交流和网络信息;组织形式的教研活动认同度降低。
教师平时听课、评课目标性不强、忽视行为跟进、轻视理论学习。
教师个体有专业成长的需求,但目标不明确,缺乏对自身专业成长的系统思考,因此教师理论学习意识薄弱,不注意个人独立研讨,不习惯总结和反思他人与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做法。教师的教研活动是经验性的,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关注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的讨论上。平时教研很少通过对大家所要共同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更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进行分析与思考,因而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
三、校本研修的实际效果
(一)形成了以区教研室教研员为引领的学习模式
在今年2011版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和改革的实施中,我校教师发现的问题非常多,当时迫切需要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我校多次聘请区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工作。近几年来,我校已经邀请区教研室教研员送教下乡3次,我校有3名教师作区级观摩课,2人获得区级教学能手,2人获得区级优秀教师,11人获得区级论文奖。校本研修不是只针对青年教师的,在我校的培训中,许多早已定完职称的中年教师也认真参与,并投身于课改实践中,目前,我校的“校本研修国培计划”和“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国培计划”也在进行中。
(二)建立同伴互助的交流平台
我校于今年开始尝试集体备课,即以各组所有的老师拿出一课研究讨论,同备一课,因此教师们所展现出来的备课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老师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课件,交流备课心得,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在授课与评课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往往对于研究的课,能够提出有价值的东西,能够提到关键处和要害处。因为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授课者,他们所提的内容,更切合实际,更有利用价值,授课的老师也更易于接受,也更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改进。
这样教学相长,在合作互信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反思解决存在问题
在整个校本研修过程中反思是贯穿始终的,我们要求老师每课书后都要写教学小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反思整理在校本教研本上,定期汇报交流。老师们在反思中往往能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新的设想,已备下次使用。经过这样反复地交流,使教师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珍惜每一节课,心中常念常想着教室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也使教师们注重学习,善于沟通,贴近学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
总之,要做好校本研修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在校本研修上真正取得进展,促进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2006年,我区制定了《奉贤区“十一五”“校本研修”实施细则》,强调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和培训创新”的研修理念,把握以师德为核心,以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为基点的研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研修原则,倡导以“培训、研究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研训一体”的研修思路,使得我区校本研修工作开展得越来越规范。
一、各司其职,规范区域校本研修
我们建立了由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中小学幼儿园组成的三级校本研修的管理网络。我区教育局对校本研修进行宏观管理调控,制订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我学院组织、指导和检查校本研修的计划、内容和效果,审核、指导和检查校本研修项目、内容和效果,对校本研修进行全程管理,适时开展校本研修现场观摩活动,推广先进典型;建立校本研修资源信息库和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档案管理的平台。我区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校本研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幼儿园则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设计研修项目,建立研修制度;建立由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和教师代表参加的项目研修组;形成规划、实施、评价、保障的科学流程。校长(园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园长)则具体主管校本研修工作,同时,学校应发挥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教师教育远程收视网络的管理平台。
二、按需施教,实施区域校本研修
1. 因校制宜,分类研修
我区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44所,其中高中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小学34所(含16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幼儿园71所(含27所民办三级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1所,少体校1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914人,5年以下教龄的占24.42%,5至10年教龄的占18.53%:中学高级教师占8.13%,中级教师占45.06%,初级教师占46.80%。边远乡镇和中心城区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学校的师资状况也不平衡。因而,我区校本研修必须因地、因校、因人制宜,既要面向全体教师,又要区分不同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校本研修。例如,2007年,针对我区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我院提出了“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题研修,以此来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本研修案例,如解放路幼儿园的“加强新课程培训,提高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星辰幼儿园的“引发回应幼儿问题的策略培训”、古华小学的“利用‘862’资源,开展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四团小学的“学习优质课,构建有效课堂”、华亭学校的“提高教师反思性能力”、育秀实验学校的“有效性备课的研究”、弘文学校的“人文课堂系列培训”、奉贤中学的“教师信息化办公室应知应会培训”、致远高级中学的“生成性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景秀高中的“学案设计的实践与探索”等。
2. 联系实际,按需研修
我区从学校实际出发,聚焦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广泛征询教师的研修需求,拟订研修的主题和项目。比如,奉城高级中学在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实施“自然分材教学”和“创意德育”,形成了以“理解教育,自然分材;创意德育,多元发展”为特色的校本研修。
3.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校本研修要立足新课程、新教材的通识研修,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理念、目标,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学习等,使教师对新课程的操作框架有整体的了解,并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将新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具体行为,提高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同时,我们还必须兼顾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既重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问题,更充分重视教师专业化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渗透教师道德水平、心理素养、人文精神的研修。例如,奉贤中学打造了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
4.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为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提高校本研修的质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院加强了区域校际研修的资源联盟建设。在391个培训方案中,针对骨干教师、职初教师的不同需求,我院设计了六十多个片级校本研修项目。另外,我们还构建了由学科教研员、优秀教师、学校教师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就教师共同关注的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和需求,进行沟通、交流与分享,改变了以往靠学分驱动和行政推动的授受关系,营造出了群体教师的研修氛围。每一名研修者都能在信任、尊重、合作的氛围中感受到研修的真实价值,以互补、互惠的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1)按照“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原则,全区形成“以城带乡式”的12个片,充分发挥片内区级名校长、名教师的作用,分别组成12个校际校本研修中心组,片中心组长一般由龙头学校校本培训负责人担任,负责研究和开发校际骨干教师和职初教师研修项目,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交流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奉贤区实验小学是我区的优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科研氛围浓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因而,我们以此校为核心,联合头桥小学、肖塘小学、西渡小学三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建立了校本研修学校联合体,进行不定期的师资交流和教学研讨。我们尝试由奉贤区实验小学选派英语、语文学科的优秀教师到头桥等小学任教,而其他三所小学则选派这两门学科的青年教师到奉贤区实验小学“取经”,相互之间形成开放式教学机制。奉贤区实验小学还经常召开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教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奉贤区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与这三所学校实现了共享,整体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2)建立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段的校本研修实验基地,主要承担校本研修经验的推广、实验和新教师的实习,如奉贤中学、育秀实验学校、奉贤区实验中学、华亭学校、奉贤区实验小学、南桥小学、解放路幼儿园等基地学校。
(3)充分利用区外优质教师资源和优秀学校,建立校际对口合作交流机制,开展结对校本研修,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生命力。
三、加强指导,拓展区域校本研修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的校本研修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原来零碎、单一的项目研修,逐步走向规范化、系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载体,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
1. 加强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化校本研修
在深化学校课程方案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求各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议学校建立文、理科大组,各教研组组长为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活动组长;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增加校本教研主题系列性的研究,将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再由专题上升至课题,然后让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理念,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智慧,使校本研修步入课程轨道。
2. 加强教育均衡研究,提高区域整体校本研修质效
正如每个手指长短不一样,一个区域的校本研修质效也不均衡,我区东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影响着校本研修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通过优质教师服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策略,将优质培训资源扩展,建立了城乡研修共同体、学区研修基地、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组织学科服务讲学团等,建立区域大教研组概念,创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深入推进区内外、学校之间“结对联动、资源共享、合作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形成区域内校本研修的新格局。
3. 加强网络校本研修,推进学科校本研修的进程
3.校本研修务求实效 篇三
其一,找准切入点,小步慢走。对于校本研修而言,切入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点太大,必然会给教师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同时也容易陷入大而空的窠臼,使研修流于形式。如果选点太小,则研修的空间有限,不便展开。只有选点刚刚合适,既能满足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研究的开展,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起到研修的作用。就拿“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其校本研修可以有小组组成、小组文化、评价机制、小组合作效度等多个主题。当教师们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认识模糊阶段时,如果把切入点选择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话,势必会让研修失去实际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是如何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进行其他主题的研究,必然会寸步难行。这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起始阶段,校本研修的最佳切入点最好是科学组建小组的研究,然后才是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学习评价机制等主题的研修,只有这样小步慢走、循序渐进,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其二,抓住关键点,为需而研。唯物辩证法指出,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抓主要矛盾才是最有效的。因为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解决了主要矛盾,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校本研修也是如此,只有抓住研修的关键点,才能保证研修的实效性。关键点在哪里呢?这就得因需定位。以“放大细节,让习作更美妙”校本研修主题为例,学生习作不具体、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抓不住细节、不会描写细节。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去把细节写生动,他们最需要的指导当然是了解细节描写的具体含义,把握描写细节的方法。如此一来,抓住了主要矛盾,研修的关键点就一目了然了——从阅读教学入手解读细节描写的奥秘,从写作教学入手指导并训练怎样放大细节,研修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其三,体现多样性,丰富形式。没有谁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化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要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还应当在研修的形式上多做文章,以满足不同教师的研修爱好。比如,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可以有课例研讨式、主题报告式、读书交流式、视频观赏式、问题诊断式、调查问卷式等;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可以有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家长学生教师共研的等;从参与范围角度来说,可以有教研组内的、同级段的、全校性的等;从学科融合角度来说,可以有单一学科的、双学科的、多学科的等,不一而足。只要能丰富校本研修的形式,以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必然能调动教师们研修的热情,实现研修效果的最大化。
4.学校校本研修现状 篇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天的教师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做教书匠,而应该研究型的教师。“校本研修”这一话题,应运而生。然而,在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才刚刚起步,它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现将我校目前校本研修的状况分析如下:
1、教师们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校本研修这一名词虽然早有耳闻,但是我们教师没有参加真正的培训学习,没有请专家亲临指导,所以教师对于校本研修是只闻其名,却不知其意(顶多就只是顾名思义),它的特征和价值那就更不知道了。
2、研修方式单一,方法老套。由于校本研修是上级提出的要求,所以不得不落实,可是没有专家指导,大家都摸着黑走,只把传统的听评课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研修只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效果不太明显。
校本研修面临的困难:
1、师资力量薄弱。我们学校虽然是本镇最大的一所小学,可是由于地处偏远,师资力量却很薄弱,教师队伍中,多人带病工作,而且工作量很大;学校每学期都要应付很多检查,教师除了自己的教学和班务管理工作外,还有一些别的琐事,真正放在教学的精力和时间相当有限,更不要说研究与研修了。
2、缺乏指导。培训学习,能使教师的理论知识逐渐增长,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光靠学习理论知识还不够,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把新的思想和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有一条不容易跨越的鸿沟,如果有了专家的指导,这条鸿沟的跨越将会轻松许多,也一定会节省更多的时间。
3、教育评价方式单一。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喊得很响亮了,可是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转变,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水平的准绳,巨大社会压力使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不敢丝毫怠慢,所以教师虽然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却不敢轻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敢随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校本研修无疑是一种制约。
5.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篇五
研修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国范围的新课程改革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都能及时地融入新课程,用新的课堂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经全体教师的研讨,最终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学生合作要主动、充分
2、学生角色分明、参与全面
3、预习导学。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有关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4、课堂探究。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5、教师评价要全面
三、研究内容:
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1)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2)小组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法,专题实践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探究过程:
1、人员分工:
该研究以本人为课题组长,负责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分工为:张金肖、张敏、郭瑞弟、闫冬梅老师负责教学研究与实验及研究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
2、研究原则与方法:
⑴、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案导学进行实施,编写学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创新性。
⑵、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我校课改工作重要在三、四、五年级三个教学班进行实施,班均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为6—7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
③、小组学习评价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学生能课前预习,课堂上遵守纪律,能按时完成学科教师分配的任务,经过评比给各小组分别记分。
3、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2013年1月,我校成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课题组,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研究班子,随后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2)课题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1月
2013年3月,课题组课题研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a、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改进,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b、定期开展研究总结活动,研究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着力研究课内小组合作的操作方法。c、课题组组织积累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2014年1月是课题结题阶段,根据半年来的研究总结,课题小组在本阶段整理汇编了健全有效的资料系统,并撰写了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效: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
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合作前后学生由不喜欢学习到喜欢学习,首先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的变化,更反映出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小组合作前,作业质量也不怎么理想,错误率很高,个别学生每次都需要订正3--4次。而小组合作后作业质量良好,错误率明显降低,课堂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上已不是被动等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提高。
6.校本研修自查报告 篇六
在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现将近期工作自查如下。
(一)、活动引领,促进发展,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我校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精神,坚持师德师风学习。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利用结对子、听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不间断的培训。(3)、骨干培训。
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4)、班主任培训。
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培训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二)、培训过程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因为它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从实际出发,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如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如语文以阅读为突破口,数学以情景教学为突破口,英语注重口语教学,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寻求机会派教师代表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和参观学习。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学校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每学期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供老师们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我校通过听评课等,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每学期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教育科研与教改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再次举行汇报课、赛教课活动,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以开阔教师的备课思路。
4、加强基本功训练
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我校将三笔字、普通话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备课、上课中养成习惯,学校并通过开展师生书法作业展览和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站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
(2)学科教学基本功首先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评定、课内外辅导、教书育人等六个教学方面进行训练。每学年初成立学科备课组,确定备课组组长,规定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检查,做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全备课组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人人钻研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吃透教材,分析本学科各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动向,掌握变化规律。
(3)各项基本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我校始终坚持把训练和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减轻教材难点,用生动形象、直观有效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用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形象的课件、生动的讲述、透彻的分析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
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
即:立足岗位,科学练功;技能竞赛,创造氛围;加强教研,综合提高。为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真正有转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学校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竞赛,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
(三)、培训业绩
由于我们学校对培训的狠抓共管,一学年来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在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涌现出一批积极引领带头的教师。其中市级教学能手2人,县级教坛新星3人,积极配合带头引领。
2、每年在各级刊物上都有大量论文发表,本期教师继续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向城关教研、县教研室、市教研室踊跃投稿,本期荣获市以上级论文奖项3人,县级2人,镇级发表10篇余上。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教师都会自制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主要不足及今后措施
培训力度还不够大,资金的投入也不够多,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比如:没能聘请名师进来讲座、讲学。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摸索,成效不够显著。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校本培训继续落到实处,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并在“研”字上下功夫,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皇甫小学校本研修自查报告
皇甫小学
7.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篇七
连续几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教师培训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类师资培训虽然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紧张、培训方式单一,导致效果有限。所以,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方式在我校应运而生。
一、开展“教学攻坚”的由来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所以,校本研修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要切实开展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但要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需要一场场精心筹划的“攻坚”战役。这就是我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实践的由来。
二、“教学攻坚”的实施路径
我校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学期发布一个主题,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除此以外,还有记校本研修学分的“寒(暑)假修炼”主题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百人百课”展示活动、“走向名师奠基工程——新进教师培训”等。由于计划清晰有序,阶段目标明确,组织实施细致,措施保障有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我校只规定了主题,没有限定“攻坚”的形式。于是,我校每个教研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专门研究“三维目标”怎么表述、怎么落实、怎么测量的;有专门研究每章序言课怎么上的等。“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主旋律,不再是单纯讲理念,更注重的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念,然后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并进行展示。
8.有效校本研修模式探析 篇八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研活动;四人一课;一人四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3-03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选准教研“支点”?我校成功地推出了“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行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四人一课”——锤炼专业化团队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及作为个体的教师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形成一个“共同研究体”,方能有效解决。本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动手操作“四人一课”校本研修活动,即由同一年级的四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依次讲同一堂课。
(一)“四人一课”的研究内容及程序。
1.遴选带有共性问题的授课内容。问题决定方向。据此,学校确立了“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取向”的工作思路,在教学内容的推选上更关注课改前沿,更贴近教学实际,以应用为研究的前提、指向和归宿,侧重于以“家常课”、“大众课”等常态课堂教学为主,引导老师们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
2.组织积累式“研课”。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先后进行四节研究课:第一位教师授课后,同一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坐到一起,静下心来,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既有问题的解决效果,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二度备课,对集体成果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然后再由第二位教师在其所在班级实施教学,新的问题又产生,大家再集中起来,交流互动、陈述意见、进行反思,依次不断积累,到第四节课结束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理想课堂。
3.形成课后反思。一个流程下来,使大家所面对的问题由潜在转为显性,看得见,摸得着,各执教教师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得与失,提炼观点,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不清的、肤浅的认识,力求形成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二)“四人一课”带来的理性审视。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现象,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自始至终地与科学研究结伴而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解决。“四人一课”清晰地呈现出校本研修发展模式的目标、过程和方法,承载着当前教育科研诸多理念和见解,应该对此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立足常态化教学。“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自身专业成长。“四人一课”就是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平心静气,带着一种考量的目光与平和的心态亲历课堂,目的是为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提供一个平等的活动平台,共同探析,共同成长。因此,老师们的课均是质朴自然的、扎扎实实的,没有丝毫雕饰的成分。为了便于阐述,笔者仅就其中一个具体课例来谈一谈。当前小语课改处于转型期,课堂教学一味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个性体验,呈现出语文教学学段目标虚化和泛化的倾向,怎样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如何回归与落实“简单”语文?五年级教研组就将本学期科研目标铆定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结构的探讨上。
2.追求循环上升。①“讲”。执教的四位教师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的共同体,在确定出研究主题与方向后,定出第一位执教人,组内的其他成员自然都成了执教者的“指导者”,在这个循环的“链”上,每个人都能得到同伴的支持、指导与帮助,每一个教师都有学习反思的机会。如人教版第十册《丰碑》一课,教师1在钻研教材时,没有摆脱教参和自己固有经验的束缚,缺少“自己”的解读,教师与学生始终徘徊于文本之外,停留在语言文字之上,课堂教学成了“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文本内在的意义、美好的情思没有挖掘出来,没有提升起来。②“说”。课终,大伙儿马上集中到备课室里,促膝而坐,由执教者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意图,以及达成的效果。其他听课教师随机补充。③“议”。针对课堂教学真实场景,参与者七嘴八舌地评议课例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位执教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反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细化教学目标,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④“再讲”。带着收获与企盼,大家再一次踏进课堂。教师3的设计则简明了许多:什么是“丰碑”?为什么称军需处长为丰碑?几个纲领性的大问题一贯到底,提纲挈领,富有层次感,能引导学生真切地领会将军错怪军需处长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词句,反复敲打,悉心品味,体悟出将军那种愧疚、悲痛和敬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做到“入情而得意”。
如此螺旋上升,教师4则为集大成者,融众人智慧于一“课”,大胆调整思路,突破传统及教科书的藩篱,创造性地转换了视界,不再以将军为解读重点,而是以军需处长的描写为主,以将军为衬,异曲同工,极具冲击力。课堂“活”了起来!语文“灵动”了起来,学生、教师甚至其他执教的教师都获得了一种愉悦的、难以忘却的感受。
3.融合集体智慧。实践证明,教研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单打独闯往往走不出课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个人经验的狭隘空间。任何一种有效教研模式的开展,最终都需要通过一个关键的基层组织——教研组,唯有团结合作,相互帮助,不断学习,才能开阔个人视野,达到理性思考的境地。“四人一课”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了互动合作模式的培训:大家于同一时间同一课题框架内,同上一课,彼此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融合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磨砺、认同、重构和扩展。
二、“一人四课”——塑造教师个性化
“四人一课”是从“面”上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一人四课”则是在前一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一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在四个班级上同一堂课。它要求学校提前安排,统筹全局,调整时间,做到定班、定人、定时、定主题,有序展开。按照“一课四上四评四反思四层次”的设计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吸纳同伴的见解与评判,经历“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的“研课”体验,从纵向和横向上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将目光瞄得更远——那就是倾力培育自己的名师,而名师的成长不再仅仅局限于娴熟的教学技艺上,必须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实现专业成熟,逐步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在这一点上,“一人四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生长点”,为其个性化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能。
1.四次锤炼。一堂课,一位教师做四次尝试与探索,加之他人的智慧与批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一定是心灵交汇,灵光迸发。
2.四次反思。一节课下来,执教者的自述、同行的评析、专家的诊断、得与失的衡量,将带领执教者研发深思、生发联想、感悟升华,以至独立前行。
3.四次超越。不断的反思,富有针对性的评课,蕴含层次的叩问与沟通,促使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挖掘与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达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理想境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情感的生命课堂。
三、由两个活动引发的深层思考
1.加强专业引领。没有组织与引导下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无序的、混乱的、低效的,从“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的组织与实施来说,还应加强专业引领。①充分发挥业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确立、排课及组织活动中的“领头雁”作用,不断完善和规范“四人一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并形成制度。②校长挂帅。建设学习型学校、研究型学校,校长参与很关键。校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教研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一个研究型领导班子,夯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基础。自上而下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一线教师融为一体,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科研的指导性与前瞻性。③教育专家坐诊。校本研修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只有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完善教研中不同意见的甄别、筛选、剪裁和整合,校本研修才有生命力。外来经验的借鉴和校外专业人员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校本研修得以不断丰富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一个教研活动,只有经历认识与实践,再认识与再实践,才能实现多方面的整合与创新,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以往的集体备课、推门课、“一人一堂课”等活动大多是在展示、讨论形成一个文字性总结后就匆匆结束,缺少后期的行动支持,导致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难以走向深入。而上述的“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能够努力营造集体争鸣的场景,引导教研组并带动其他学科与学段的教师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评判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策略,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付之不懈的尝试与创新。这对每位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其感受也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3.“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教研活动尚是一个具体行为,当将它纳入课题的范畴之下,给予理论支持,加强理论的介入与分析。课题来源于问题,因此在课题的设定和规划上,研究者始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认识,即这项研究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研究聚集的方向是什么,研究能够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哪些帮助,从而提高了课题的信度及效度。我们期望,教师能借助“研课”活动来梳理自己的实践行为,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从而发生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新的角色转变。
【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校本研修成果报告10-29
2023校本研修自查报告09-14
校本研修报告小学数学09-27
国培计划校本研修报告12-24
小学校本研修经验报告5则范文11-16
精选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报告11-24
校本研修成果10-28
校本研修制度01-08
校本研修案例成果06-28
校本研修的制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