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2024-10-10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共16篇)

1.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一

2004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今年,我县小麦生产是在粮食生产升温的大好形势下进行的,由于各级领导把“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对粮食生产特别的重视由于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扬;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空前的高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及抽穗开花后良好的天气条件加上广大农民的精心管理,我县的小麦生产取得了本世纪以来最好的收成。据县统计局公布,全县小麦实收面积52.34万亩,亩产383公斤。

一、产量特点与种植效益

1、面积略减,单产、总产齐增。随着去年下半年粮食市场行情的趋好及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的出台,我县粮食种植面积趋向于科学合理,小麦的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全县的小麦实收面积为52.34万亩,与去年的53.90万亩略减1.56万亩,基本稳定;实收单产为383公斤/亩,比去年的346公斤/亩,增加了37公斤,增幅达10.7%,是本世纪最高的年份。从小麦产量的历史上来看,是我县历史上第三个年平均产量超过375公斤的年份(其它两年为1996年390公斤,1997年384公斤)。实收总产20.05万吨,比2003年的18.67万吨,增1.38万吨,增幅达7.4%,总产水平亦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

2、穗数合理、粒数增加,粒重增高。小麦各乡加权平均每亩有效穗为28.5万,与上年的30.0万穗减少1.5万穗,与近十几年亩穗数28.6万穗减0.1万,穗数基本合理;每穗实粒数为36粒,与上年的32.8粒增3.2粒,比历史上最高的1996年的37.6少1.6粒,在近十年中处于第三位(1999年为36.5粒);千粒重为41.2克,比上年 1的39.8克增加1.4克,比历史最高的2001年的千粒重41.9克少0.7克,是历史上第二个高千粒重年份,(2003年为39.8克,排第三)。

3、种麦效益有所提高。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格大幅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48元,比去年的0.98元增加了0.5元。按全县亩平383公斤计算,亩产值566.8元,较去年的399元,产值增加227.8元,增幅为67.2%;亩成本平均为206元,亩效益为360.8元,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二、气候与苗情特点

今年小麦全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冬前气候正常,春节期间气温偏低,返青至拔节孕穗期持续干旱,灌浆成熟期光照正常,温度适宜,雨水少。总体来说,今年的气候对麦子的生产还是利大于弊。

1、秋种推迟,冬前生长量不足,未能形成壮苗越冬。因我县粳稻面积逐步增大,水稻让茬推迟,土壤墒情较足,难以实施早播,加之前几年的暖冬气候,群众形成了较强的晚播意识。全县在10月20日前播种的面积只有5万亩,10月20-25日播种的面积为18万亩,10月26日至10月31日播种的面积为22万亩,余下的7.79万亩为11月初播种。我县适宜播期为10月18――28日,28日前播种面积为35.38万亩,约占总面积的66.3%,有近1/3的面积处在迟播范围,较常年推迟3-5天。由于播期的推迟,使麦苗在冬前生长量不足,未能形成壮苗越冬。冬前(12月20日)小麦平均叶龄为

3.9叶,比上年减少0.1叶,较常年的4.4叶少0.5叶。全县基本苗平均20.8万,较去年减少1.5万,越冬期总苗数为31.2万,与上年的31.83万基本持平,群体相对偏少,生长量不足。

2、春节期间气温偏低、返青至拔节孕穗期持续干旱,麦苗生长小。今年春节期间出现近10天的持续低温,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一月下旬平均气温为-0.5℃,较上年的1.75℃少2.25℃,较常年的0.8℃低1.3℃,大面积生产的麦苗叶尖出现冻害,部分早播及套播的麦田冻害较重,主茎的冻死率在10%左右。返青至拔节孕穗期(2月20日至4月20日)持续干旱,据气象资料,今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总降雨量为35毫米,只有去年的175毫米的1/5,相当于常年的1/3,至抽穗期,麦苗植株高度矮,叶片短,所以麦苗生长量较小。

3、灌浆成熟期积温高,雨水少,光照足,灌浆期相对延长。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积温为78.2度,比去年的74.4度增加3.8度,比常年的72.7度高5.5度;抽穗灌浆期的降雨量为64.2毫米,比去年的95.1毫米少30.9毫米,比常年的99.9毫米少35.7毫米,所以小麦的根系渍害轻;4月下旬至5月底的日照时数为260.3小时,比去年的224小时增加36.3小时,小麦的光照产物多。小麦的齐穗期比去年提前5-7天,而成熟期与常年相仿,小麦的灌浆成熟期相对延长,小麦的赤霉病发生较轻,小麦抽穗灌浆后一直处于较好的生长环境中,根系渍害轻,活力强,叶片病害少,功能期长,导致光合产物形成时间长,数量足,昼夜温差大,小麦籽粒的呼吸消耗少,利于干物质积累,从而使后期灌浆充分,千粒重大幅度增加。

三、几点感想

1、因地制宜,坚持以中筋小麦扬麦11号为当家品种的主体地位。品种的选用决定了麦作生产的产量、品质和效益,通过近几年的多次实践,扬麦11号为大粒稳产型品种,千粒重增加的潜力大,据我县后期调查,扬麦11号的千粒重最高田块高达46.83克,较全县大面积的41.2克增加4.4克,增幅超过10%;安宜镇三里村丰产方相邻的扬麦158及扬麦11号两块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扬麦158千粒重为42.51克,而扬麦11号为45.36克,扬麦11号比扬麦158高2.85克,高6.7%。种子公司种子基地扬麦11号与扬麦12号的千粒重调查为扬麦11号为44克,扬麦12号为35.4克,两者相差8.6克。扬麦11号的大粒特征与我县小麦生长后期攻高产稳产的栽培措施及小麦品质的调优措施是相吻合的,因此扬麦11号在我县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具有高产、稳产,品质稳定,销售畅通等特点,也是今年我县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县扩大了扬麦11号的种植面积,面积为30万亩,占麦作总面积的57.3%。

2、因时制宜,坚持科学合理地安排播种量。近几年我县种植的粳稻品种为中迟熟中粳,成熟期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粳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土壤墒情较足,加之气温开始下降,再遇1-2次阴雨天气,机械下田播种操作一般要在10天以后才能进行。因此,客观上造成了10月25日以后才能进行播种,今年我县25日后播种的面积近30万亩,占总面积的57.3%。由于播种迟,到12月20日越冬时,叶龄都在3-4叶之间,对争取冬前分蘖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播量控制在18万以内,在越冬难以实现穗数苗,对争取足穗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争得小麦高产稳产的主动,生产上应因播种期的早迟决定播种量,在迟播情况下,必须加大播种量,争取较多的基本苗,今年我县基本苗达到20.8万,较去年的22.3万减少1.5万,与我县的生产实际还是较吻合的。

3、合理配比,坚持后期增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经过几年的试验实践,特别是今年特殊的天气条件,启发我们在小麦肥料的运筹上,改以前的“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策略为“前适、中稳、后攻”的方式,播种时投肥亩平折纯N 7公斤、P2O5 3.5公斤、K2O

3.5公斤,正好满足冬前生长的要求,在小麦返青平衡肥的施用上,主要用于播种过早的套播脱力田及基肥的不足的落黄田,保证中期稳长,不致使生长过量过旺而发生倒伏,在后期拔节孕穗肥的施用上,亩平折纯N 7公斤;今年我县小麦的肥料实际用量亩平(纯氮)为:总用氮量为17.45公斤,其中基苗肥为8.71公斤,腊肥为2.06公斤,返青肥为2.75公斤,拔节孕穗肥为3.93公斤;各期肥料所占比例为49.9:11.8:15.7:22.6,由于今年返青后天气持续干旱,返

青肥的肥效至抽穗才真正起作用,加上拔节孕穗肥,两者的总量达到6.68公斤,为攻大穗、大粒打下了扎实的肥料基础。在肥料配比上,以“稳氮、增磷、补钾”为原则,缺什么肥补什么肥,缺多少补多少,如对烂播、僵苗田块,在苗肥中增施磷肥、钾肥;今年小麦全生育期磷、钾的纯量分别为4.6公斤和4.6公斤,基本上实现了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后期,及时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喷施丰产灵、惠满丰等生化制剂,今年小麦后期根外喷施生化制剂30万亩,也为今年的粒重提高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

4、开沟降渍,坚持高标准的沟系质量是小麦活熟到老、高产稳产的关键。我县地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易造成渍害,所以,我县农民总结出“麦田一套沟,从种管到收”等农谚。去年秋播,由于天气较好,内外三沟的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但也存在着内沟较浅及内外不通等问题,特别是机开墒田块,由于机械马力不足,内沟深度不够标准。由于今年小麦返青后天气一直干旱,田间土壤含水量低,未造成渍害,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今年只是气候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从中我们更应该看到,渍害是制约我县小麦更高产的一重要因素,要想使我县的小麦生产更上一个台阶,首先必须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只有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麦作生产年年高产、稳产。

四、秋播打算。

今年秋播,我县在小麦生产指导思想上,仍应坚持种植扬麦11号等优质品种,坚持以质量栽培理论为指导,把各项高产优质措施抓到实处,同时,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抗灾措施,把我县建成全省优质蒸煮小麦生产基地。

二OO四年七月二十日

2.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二

1 存在问题

1) 传统耕作机具马力小, 旋耕、浅耕, 导致犁底层出现, 影响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2) 秸秆还田面积大, 整地质量差, 播种出苗差。农家肥少甚至没有, 连续多年施用化肥和农药, 破坏了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肥力降低。

3) 大多数群众仍习惯于大水、大肥、大播量的粗放管理。既增加了生产成本, 也不利于小麦的高产。

4) 病虫害防治“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自扫门前雪”, 导致病虫害基数越来越高。

5) 农机操作手技术不过硬, 耕地、施肥等质量不能保障。

6) 以家庭为主, 零碎分散的土地, 农田基础条件差, 难以集中成片, 制约了大型机械化操作。

2 采取措施

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导, 配合科技措施, 农机农艺相结合, 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2.1 采用大型旋耕机或重型耙进行的耙地作业, 播种机精量播种

运用深松机、深松犁、根茬粉碎还田机、悬挂四铧犁、组合耙、镇压器、玉米秸秆还田机、小麦精量播种机等大型机械深松整地, 深翻耕作, 旋耕两遍, 秸秆还田。小麦精量播种机可以根据作物品种和地力, 调节播量来实现小麦的精播、半精播, 且播种均匀, 深浅一致, 播种质量高, 能充分利用地力且省种增产, 可配合种子精选、种子包衣、除草剂喷洒等机械化技术。

2.2 深施化肥机械化

通过采用专门深施化肥作业机具, 将化肥按底肥、种肥、追肥等农艺要求, 施入土壤≥6㎝深度的土层中。对于出现犁底层的地块, 生产上采用隔2~3年深耕一次, 或者麦收后用拖拉机牵引深松犁, 深松30~38cm, 可以打破犁底层, 增加活土层, 积蓄深层水, 提高麦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及抗涝能力, 保障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2.3 节水灌溉机械化

推广“水肥一体化”, 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 按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的需肥规律和特点, 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 使水肥相融后, 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 均匀、定时、定量, 采用防渗渠道输水以及喷灌等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 加强机械、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

2.4 植保机具机械化

在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防控上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运用弥雾喷粉机、机动弥雾机喷雾机等机动植保机械, 通过组织, 对高产创建万亩片进行统一防病治虫作业, 可节约用药, 减少残留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防治效果, 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

2.5 运用小麦联合收收割机收获机械化

小麦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精选、秸秆还田等工序, 做到“收、耕、播”一条龙服务。比传统收获腾茬快、效率高, 还环保。

2.6 加强耕作农机手的培训

操作机手在作业前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 熟练掌握机具操作技术, 熟知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作业要点, 保证小麦播种落籽均匀, 深浅一致, 控制播种深度, 提高播种质量, 能调整施肥量、深度和宽度, 满足农艺要求, 能调整机具和排除机具作业中出现的故障。

2.7 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

重点培养专业大户、合作社等, 引导农民的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向专业大户、合作社流转, 发展粮食生产规模化。

总之, 夏县小麦生产通过农机农艺融合, 引导小麦生产耕、种、收机械标准化技术, 规范小麦生产机械化全过程, 提高小麦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完成小麦高产创建目标,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摘要:小麦是夏县主要的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33万亩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以来,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随着劳动力转移, 留在农村的“993861部队”劳动力老龄化, 以及土地流转, 种粮大户、合作社的成立,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 农机手已成为种地主力军, 机械化生产方式亦成为主导方式。山西省夏县通过连续6年小麦高产创建“六统一”, 大力推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 探索小麦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技术, 全面引导规范小麦全过程生产机械化,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

3.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三

试验比较和展示采用拜耳公司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防除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田主要病虫害的药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核算和对比不同解决方案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

二、试验设计及处理

1.供试材料

(1)奥拜瑞31.9FS(拌种剂)拜耳公司生产

(2)世玛+伴宝+苯磺隆拜耳公司生产

(3)2.5%敌杀死EC拜耳公司生产

(4)70%艾美乐WG(吡虫啉)拜耳公司生产

(5)75%拿敌稳WG(25%肟菌酯50%戊唑醇)拜耳公司生产

(6)20%三唑酮乳油江苏建农农药有限公司

(7)2.5%高效氯氟氰菊酯江苏景宏生物科技公司

(8)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FS)江苏剑牌农药厂

(9)24%菌刀水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

(10)16%易莎阔(双氟·氯氟吡氧乙酸)+伴侣(56%二甲四氯)山东农冠清源植保公司

(11)黄金组合(克百威·多菌灵)河南科大绿野公司

(12)3%苯醚甲环唑天津科润

(13)30%甲基异柳磷

2.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3.5米×20米=270平方米。邻近试验区外有示范面积20010平方米,试验处理见表1: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西华县黄桥乡东斧柯村,王新安责任田,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前茬大豆,每667平方米产150千克。小麦播种整地前,667平方米施15~15~15复合肥50千克,加尿素10千克。

按照试验方案要求,2014年10月24日下午拌种,10月28日上午播种,667平方米播量为13公斤。小麦品种为周麦26,播种时气温11~18℃,多云天气。2014年11月3日小麦出苗。与对照相比,处理3晚出一天,处理2晚出2.5天。11月18日基本苗调查,处理1平均基本苗为34万株/667平方米,处理2为37.3株/667平方米,处理3为34万株/667平方米。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

1.除草效果比较

本试验因冬前小麦播种偏晚,杂草出苗晚而小,故冬前未施药,冬后3月2日进行施药,施药时大多阔叶杂草5~10叶期,主要种类是荠菜、播娘蒿、婆婆纳和野燕麦。按方案要求,处理3(当地植保)用16%易荷阔(双氟·氯氟吡)30克+伴侣(56%二甲四氯)30克+24%菌刀15毫升/667平方米+15%炔草酯60毫升/667平方米喷雾。没667平方米喷液量:处理2和3均为30千克,即每667平方米两桶水(药量增加一倍)。

药后11天,即3月13日观察,处理2和处理3两区内的荠菜、播娘蒿、猪秧秧中毒明显,叶片发黄、扭曲(而婆婆纳稍差)。药后19天,即3月21日观察,上述杂草枯黄、萎蔫,即将死亡。用杂草盖度目测法统计,处理2、3与对照相比,其除效均达100%,处理2和处理3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

2.病虫害防治效果

按原试验方案要求,春季防病虫综合施药仅一次,即在小麦齐穗期。但因今年我县3~4月份降水偏多,麦田湿度大,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发生重。为安全起见,故第一次施药提前,即在4月11日开始施药。后期为预防小麦赤霉病和叶枯病,5月11日又增加了一次用药。

第一次用药(即4月11日)处理2按原方案进行。处理3用20%三唑酮100毫升/667平方米+10%吡虫啉20克/667平方米+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毫升+利达30克,混合喷雾。药后12天,即4月23日采用大区五点取样法调查,每点20株,共查100株,调查结果如下表:

由表2看出,处理2和处理3对小麦蚜虫防效较好,均达100%。对纹枯病看不出明显防效,调查发现此时纹枯病病株率较高,而严重度不高,多为二级。去年对不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分级调查,今年未能拔出麦株逐个分级。在后期进行的枯、白穗调查时,因对照差异不大,也未能统计出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这也正是目前西华县麦田存在的一项技术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小麦白粉病、锈病因对照区未发现,也无法统计其效果。事实上,今年我县小麦白粉病大发生,而本试验区,对照发病轻,分析原因可能对照区太小,在临近其他小区施药时造成一定影响。

3.小麦扬花灌浆期,即进入5/1日后,我县接连出现3次降水天气,特别是5月6日的一场大风大雨,使我县局部乡镇小麦倒伏严重,本试验区也有小面积倒伏。为防止后期小麦白粉病、叶锈病严重发生,处理2和处理3均采用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毫升/667平方米喷雾。5月20日调查,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赤霉病发生很轻。而生产大田中,今年后期小麦叶锈、白粉病严重流行,施药失时的地块较常年减产15%以上。

小麦全蚀病今年在西华县重流行,主要原因与今年西华县3、4、5月份降水有关。而在本试验区未见小麦全蚀病发生,原因与综合施药有关。

4.安全性评估。本试验从小麦拌种开始,在麦田除草及后期综合施药过程中,处理2和3均未见小麦药害发生,所有药剂及配方都是安全的。

5.收获测产

(1)理论测产,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点取一米双行,查总株数,除6求得。理论产量(千克/667平方米)=有效穗(万/667平方米)×平均穗粒数×千粒重×0.0086。

(2)实际产量,每个调查点实收0.4平方米即一米双行),待晒干脱粒后,称其重量,计算实际产量。

理论测产和实产调查结果见附表4。

由表4看出,无论是理论测产和实产,均以处理2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35.7%和50.5%;与处理三相比,分别增产10.4%和13.4%;处理3(常规植保)与对照不施药相比,理论测产增加22.9%,实际产量增加32.4%。

6.问题及讨论

西华县是国家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县小麦播种面积大,产量高,各级领导重视。但随着作物产量提高和栽培条件,气象因素的不同和改变,麦田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损失重,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麦穗蚜发生严重。且年度间变换不等。因此,在制定防治方案时不能固定太死,应根据不同病虫发生特点,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4.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四

◆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理解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掌握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 课时安排:2 ◆ 教学内容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一、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第二,进入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并盛期,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入以茎、穗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一)小麦茎的生长

小麦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一般地上茎4~6节,多数5节。植株高度以80~90cm为宜。高产麦田的小麦茎秆粗壮,节间短,基部充实,机械组织发达,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二)小麦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过程

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化进程,小麦穗分化过程可依次划分为9个时期(图2-4)。

2.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小穗分化期,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养分。小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正是拔节孕穗期,是实现花多、粒多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四分体形成期是需水临界期。

二、中期的主攻目标

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三、中期的管理技术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

苗管理。

1、壮苗 壮苗春季返青早,叶色青绿,叶大不披,长相健壮,次生根在20条以上,群体适宜,越冬前3叶以上的大蘖数已接近或达到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

2、旺苗 旺苗生长猛,群体大,根系弱,各器官之间发育不协调,春蘖多,叶色墨绿,拔节速度快,叶片下披,封垄早,通风透光不良,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高于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

3、弱苗 弱苗分蘖大小不齐,叶片数较少,叶片窄小,叶色淡,生长慢,群体小,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低于计划成穗指标,或播种过早,分蘖过多,年前较旺,返青后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对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每667m2施纯氮3~5kg。

(三)预防晚霜冻害

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对已受霜害较重的麦苗,不宜毁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从而获得一定收成。

(四)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主要的害虫有麦蚜、小麦螨等。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麦中期生长阶段

二、简答题

1.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麦怕胎里旱”? 3.简述小麦壮苗标准。

5.高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小麦范文 篇五

麦秋琳

转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2、7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在学校领导“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学期英语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一)设置疑问,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或者说是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设计一些诶可以让学生互相争论和回答的问题,时刻使他们的思维处在学习活跃的状态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效率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导入一个求知的境界中,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二)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不能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在无形中也会讨厌这门课程,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便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英语教师必须要主动与学生培养和谐的师生管理。只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为学生高效进行英语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条件。

(三)定期开展课外活动

定期的开展课外英语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课外活动的设置上,必须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两方面进行保证,必须要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为主要目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有了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利用有效的时间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对打造英语“高校课堂”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

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有序的学习氛围,是

激发英语课堂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不是一块被动的,空洞的,等待吸纳所有水分的海绵,而是一个从外部汲取水分、阳光、氧气,经由内部发生光合作用后,主动发育成长的小草和幼芽。学生是一个有机的主体,他们不是空洞地走向课堂,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学期开始就要要求学生人人必备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如,高考必备词典,让学生勤查字典。

6.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篇六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每亩单产4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基本条件

1、土壤条件。选择土层较厚,质地为壤质、轻壤质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O.08%以上,碱解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

2、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NY/T391—2000)要求。灌溉水选用地下水源。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播种前准备

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早茬地选用皖麦38号;中茬地选用豫麦69号、烟农19;中晚茬地选用豫麦47号、豫麦70号;晚茬地选用郑麦9023。

2、配方施肥。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1公斤。有机肥不足时亩补施饼肥50公斤。

3、精耕细作。采用机耕,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耙透整平,达到寸水灌满田。同时提倡深松机深松,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土壤墒情不足时先造墒,再整地,后播种。

4、防治地下害虫。在耕地时捡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采用药剂防治,犁地用辛硫磷拌饼撒施,每亩用量100-250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在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二)播种

1、精少量机播。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灵活掌握,一般早茬品种每亩播种量5-6公斤,中茬品种每亩7-8公斤,晚茬品种每亩9-10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早茬地选用偏冬性品种,一般在十月五日前播种,中茬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十月五——十五日播种,晚茬地选用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在十月十五——二十五日播种。尤其是抗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播期要推迟到十月二十日以后,以免冻害。

(三)田间管理。

1、冬前。查苗补缺:出苗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对断垄的立即用同一品种带水补种或浸种催芽补种。地头、地边补种整齐,疙瘩苗进行疏苗清理。中耕划锄: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根系生长。适时灌溉:在出苗以后至越冬期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培育越冬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2、春季(返青-开花)。及早中耕划锄: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年后及早划锄,清除杂草,松土、提温、保墒,促根下扎,利于大蘖生长,形成健苗。杂草严重时进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在小麦开始拔节前喷施壮丰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倒伏。追施拔节肥:在小

麦第一节间开始定长至第二节间伸长时(约在三月上旬),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2公斤(纯氮5.5公斤,占总施氮肥量的40%),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在孕穗、抽穗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有机液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挑旗期至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3、后期(开花-成熟)。小麦开花以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一般不灌溉,龙其是要避免麦黄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的防治。开花期如遇连阴雨要于雨前立即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雨后再喷一遍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吸浆虫、穗蚜、锈病及其它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结合后期穗蚜、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抓好叶面喷肥,提高籽粒千粒重。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以下所列小麦病虫害不是每年都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和防治用药时间,以区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依据。

1、病害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包括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药剂防治时可用20%的粉锈宁乳油每亩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兼治小麦白粉病。

(2)小麦纹枯病

在三月上旬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

(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我区不常发生,在小麦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阴雨,该病就会严重发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每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克,兑7.5公斤水稀释后,拌小麦种50公斤进行预防。

(2)麦蚜

在小麦生长期,百株蚜量达800头-1000头,天敌数量与麦蚜比超过1:200时,用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五)收获

注意在蜡熟末适时收获,并提倡麦秸还田。

收获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接触。

7.小麦复种豆角高效生产技术 篇七

一、小麦复种豆角技术原理

利用小麦耐低温的特性, 变终霜前的无效生长期为小麦的有效生长期, 并通过早播和加强田间管理等, 使小麦在7月上旬成熟收获, 小麦收获后立即抢种豆角, 可确保豆角高产。

立秋后, 大板地区上茬豆角已收获结束, 成为市场供应淡季, 多年来秋季豆角价格持续居高, 这一市场规律成为了下茬豆角高收的保障。

二、小麦复种豆角主要技术

1. 小麦

秋翻整地做畦, 播前亩施农肥2000~4000千克, 3月12~25日播种, 最好采用机械播种。品种选择辽春18。亩播种量20千克, 行距15厘米, 亩施种肥磷酸二铵20千克加硫酸钾5千克。亩基本苗40~45万株, 三叶期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0千克, 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期遇旱及时灌水, 注意防治螟虫。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 两浅一密, 巧用肥水, 压青苗, 治蚜, 防粘虫保粒重。

(1)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 底肥足, 早播种。底墒足, 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 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 播前施足氮肥磷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 普遍缺氮, 严重缺磷, 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 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 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 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 三叶期开始穗分化, 又值离乳阶段, 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 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 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 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施足, 要增施磷肥, 调整氮磷比例, 一般目标产量300千克/亩左右, 应施二铵20千克/亩左右, 混尿素5~7千克/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 白天化冻6~7厘米, 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北票地区一般应掌握在3月10日播种, 清明结束。当地有不种4月麦之说。

(2)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 浅播种, 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10厘米为宜, 试验证明:浅施7~10厘米比深施15~20厘米, 1亩增产25~35千克。其施肥方法:一是采用双箱播种机, 前面播肥后面播种;二是单机重播, 先播肥然后播种。播种深度以3厘米为宜, 浅播温度高, 出苗快, 根系发达, 易形成壮苗。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 所以要适当密植, 每亩300千克, 以52.5万基本苗为宜, 播量应掌握15~17千克/亩, 为防止垄内苗子拥挤, 要增粒缩行, 改耧播为机播, 采用15~20厘米等行距条播, 或宽窄行条播。

(3) 巧用肥水。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 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 这就要求较多的养分, 是争取多穗大穗的关键期。因此, 头次肥水要早, 可在3叶一心时浇, 结合浇水追尿素15千克。头水过后要适当蹲苗防倒, 待第一节间定长时浇二水, 三水为扬花灌浆水。

(4) 压青苗。小麦压青苗有促进根蹲节、壮秆防倒和加速分蘖成穗的作用, 在高肥水密度大的麦田和生长过旺的田块要实行压青苗, 其防倒伏增产效果显著。有三压四不压的说法, 即幼苗长势过旺, 干土层过暄要及时压青苗;苗较弱, 地硬, 土壤水分含量大和比较粘重不能压。压青苗的时间, 对于抗旱保墒来讲, 以二叶一芯到三叶期进行最好, 对于防止麦田旺长的压苗的时间, 最早可在分蘖盛期和末期, 最晚不能晚于拔节期。拔节以后不能压苗, 以免造成基部茎节压折, 造成减产。

(5) 治蚜防粘虫保粒重。近几年来麦蚜发生日趋严重, 由于春麦较冬麦发育晚, 茎叶嫩, 麦蚜发生严重, 因此, 春麦后期管理的重心是治蚜虫保粒重。应在5月中旬进行穗期防治。

(6) 化学药剂防治粘虫。粘虫是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暴发性害虫, 当粘虫大发生时化学防治是控制其危害成灾的主要措施, 目前应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25%灭幼脲三号500~600倍均匀喷雾;25%敌马乳油50~80毫升, 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

2. 豆角

注意播种期尽量提前, 一般7月5~10播种, 使豆角提早上市并延长采摘期;种植密度:行距50厘米, 一畦两行一架, 每穴3~4粒, 每亩用种4~5千克, 亩株数15000株。

豆角在水分管理上采用“干花湿荚”措施, 灌水原则是, “早灌、少灌、勤灌”, 保证开花结荚和枝叶生长需要。 (1) 开花结荚后每隔5~6天, 亩追稀大粪400~500千克2~3次。另外, 可在开花盛期亩施用钼酸铵300克, 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 (2) 支架。慢生菜豆在抽蔓前后结合浇水要进行插架, 架形各地不同, 多数为“人”字形花架, 架头要连接紧固, 防止被风吹倒。 (3) 培土、除草。为使菜豆生长迅速健壮, 必须经常创造温暖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对于杂草要经常铲除, 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结合除草进行中耕松土, 提高地温。培土应在植株盛长期前进行。 (4) 防止落花落荚。菜豆在生育过程中, 如遇高温, 缺水和通风不良情况时, 往往引起落花落荚现象。防止方法, 可用5~10PPm的2, 4-D喷花, 单独采种用的菜豆禁止使用。采用合理密植, 增施肥料, 高温干旱浇水降温, 多雨时排涝等多种措施, 是防止落花落荚的有效方法。 (5) 防治病虫害。菜豆的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炭疽病、红蜘蛛。菜豆再后期遭到红蜘蛛的危害, 可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的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锈宁1000~12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一次, 可控制蔓延。炭疽病防治方法是, 在发病严重地块, 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2~3次即可。 (6) 采收。菜豆适期采收是促进植株延长生长的关键, 也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保证。矮生种一般播后55~60天采收, 采摘期20~25天;蔓生种60~65天采收, 采摘期20~30天。

8.旱地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篇八

一、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旱地施用有机肥既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供给,又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蓄水量的提高。但有机肥养分含量低,供肥能力弱,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不能满足高产的要求,因而就需要增施速效化肥保障养分供给,以无机换有机,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迅速提高地力,增加产量。

二、氮、磷肥配合施用

旱地薄田多缺磷,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施氮肥的增产作用,而且氮、磷肥配合施用,互作效应显著。因此,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肥配合,并加大磷肥的比重,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以1:1为宜。如以尿素和过磷酸钙计,每施1千克尿素,要配合施用4千克过磷酸钙。

三、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 旱地小麦由于没有水浇条件,追肥效果差。可以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据实践发现,旱地小麦将全部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足,效果比后期追肥好。但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应注意控制冬前小麦群体。

四、储备性施肥

在旱地低产麦田,常年土层厚的旱地在较大的施肥量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小麦产量也会提高。因此,为提高地力,所施肥料除满足当季小麦生长需要外,还应使土壤养分有所盈余;新开垦的旱薄地应尽量多施肥料,特别是磷肥,待地力提高后再适当减少,以降低成本。

9.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篇九

本规程规定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生产管理措施及收获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生产基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19630.4-2005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3 定义

本手册引用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中的定义。4 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4.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1 公司有机生产基地位于**新围垦区,产地区域及上风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小麦生产。

4.4.2 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有河流和道路等缓冲带,能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1.3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有天敌的栖息地,能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2 种子 4.2.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4.2.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2.3 种子处理

用90℃热水边倒边搅拌种子,5秒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至550C,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浸种6小时。4.3 耕整地

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应采取对角线法,不漏靶,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耙后应及时填压,以防跑墒。不漏压,不拖堆。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元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5cm直径的地块不得超过5个。4.4 播种 4.4.1播期

秋萝卜收获后及时整地,准备小麦播种,一般在11月中旬。4.4.2 播法 采用15cm单条播,隔行播种,间隔一行等来年种西瓜。4.4.3 播深 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1cm。4.4.4 密度 播种密度为常规播种量的一半,提倡精量播种。4.4.5 播种质量 秋整地的地块,做到耢平后及时播种,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为±2%,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 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4.5 施肥原则

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5.2 采收工具应和常规工具严格区分或常规的在用于有机采收前进行清洁。

5.3 联合收割机收割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粒率不超过1%,清洁率大于95%。人工收割损失,每平方米不超过2穗,并要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

5.4 收获后应及时将秸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茎秆切碎还田时,茎秆切碎长度应小于20cm,抛撒均匀,宽度和割幅一致。及早深耕晒白,减少田间病菌和虫源。

5.5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GB135—86,小麦质量标准二等以上。6 运输

6.1.尽量使用有机产品专用的运输工具,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6.2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应当贴有清晰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

10.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篇十

2009年是乌拉盖管理区实施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第二年,在管理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盟农牧业局和盟财政局的指导下,经过各部门和场镇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项目区小麦、玉米喜获丰收。今年管理区实施国家优质小麦和玉米良种补贴项目27.43万亩,项目区小麦单产平均达到261.2公斤,玉米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

一、项目落实情况概况

2009年,乌拉盖管理区承担自治区优质小麦、玉米良种推广项目27.43万亩,按照项目要求共补贴资金274.3万元,现实际到位240万元。根据要求,管理区遵循该项目政策公开、农民受益、合同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按照核定的推广面积,对种植优质小麦、玉米的农户进行补贴,项目资金的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按照项目的实施要求,管理区良种补贴全部达到了五个100%:即项目面积落实率、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技术推广到位率、种子质量抽检率。

管理区小麦良种主推品种为“克旱16”和“0027”,玉米推广品种为“英红玉米”。经过核实今年管理区良种小麦播种面积25.01万亩,玉米2.42万亩,共涉及三场一镇9个嘎查村1420户。其中:巴音胡硕镇小麦6.06万亩,玉米0.093万亩,合计6.15万亩,涉及9 个村 732 户;哈拉盖图农牧场小麦 万亩,玉米1.16万亩,合计 万亩,涉及4个分场 326 户;乌拉盖牧场小麦 万亩,玉米0.76万亩,合计 万亩,涉及2个分场222户;贺斯格乌拉牧场小麦 万亩,玉米0.41万亩,合计 万亩,涉及3个分场140户。截止11月19日,巴音胡硕镇的小麦补贴资金60.572万元已拨付到小麦良种种植户手中。

三、主要工作方法及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按照盟农牧业局关于对2009 年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抓好项目的监督管理,经管理区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管委会领导高海军副主任为组长,由农牧业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区农牧业局,由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焦旭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区、场镇、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分清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户。

2、制定方案,严格程序。为使项目有序进行,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根据《锡盟2009年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管理区良种推广领导小组制定了《乌拉盖管理区2009年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进度等内容,使项目实施工作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根据方案要求,顺利完成了品种选用、种植面积登记造册等工作。

3、强化督导,全程监督。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开展情况的技术指导和督查,管理区农牧业局组织技术人员负责对良种补贴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全程督导。利用电视、手机短信平台、张榜公布等透明公开的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让广大干部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和资金运用,真正做到补贴工作“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管理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随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4、分级造册,建档立案。管理区良种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对小麦、玉米良种种植面积进行详细了解,并建立档案,做到场镇有台帐,村有花名册,分级造册。档案涉及项目实施场镇、户数、补贴品种、种植面积补贴标准等。场镇台帐内容有项目实施的分场嘎查村、户数、补贴品种、标准、种植面积;分场嘎查村级花名册有农户姓名、补贴标准、品种面积;做到了各级帐卡一致。

5、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管理区结合项目的实施,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宣传,以推进我地良种推广的进度。管理区举办播种技术培训班4期次,培训1020人次,印发优质良种小麦生产技术资料1100份,发放明白卡1200份。8月21日,管理区召开小麦良种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共75人参加,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取长补短,促进农户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农业知识的相互学习,进一步加大了良种引进和扩繁工作力度,挖掘了农业增产潜力,保障了农户持续增收,推动了管理区农业良种引进、扩繁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管理区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虽然从整体上看比较顺利,但在某些环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缺少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小麦。目前,管理区小麦品种主要以引进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小麦品种为主,我地与东北地区气候存在差异,急需培育适合当地的优良小麦品种。

2、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公开公示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加强。

3、缺少必要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区财政拮据,根本不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管理,而小麦品种推广补贴项目从品种的选用、到小麦种植面积的分户落实、项目的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都需要组织大量人员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做工作。管理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一些地方对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积极性不高。

建议:

1、加强本地小麦品种繁育工作,选育适合我地的优良小麦品种。

2、扩大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

3、增加项目管理经费。

1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十一

1 良种的选择与播前整地

1.1 良种的选择

选用具备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等条件的良种。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常发自然灾害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及不同的加工食品要求选用良种。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培育壮苗。

1.2 播前整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细、透、平、实、足。深耕,一般20~25厘米,土壤细碎、耕透、耙透,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采用机械播种的,播深3厘米,行距20厘米;操作要稳定一致,开沟盖籽要均匀。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8~10千克,667平方米基本控制在14~16万株,苗后田间开好“三沟”,保证沟沟相通,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2 播种与合理施肥

2.1 播种

2.1.1 适时播种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18℃,半冬性品种14℃~16℃,春性品种12℃~14℃播种为宜。

2.1.2 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适宜基本苗的确定依据如下:

① 地力和肥水条件

地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的分蘖及单株成穗较多,基本苗应少些;反之,肥力水平较低,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小麦的分蘖和成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单株分蘖少,成穗率也较低,基本苗应多些。

② 品种特性

分蘖力强的品种基本苗宜少,分蘖力弱的品种基本苗宜多。

③ 播期早晚

适时播种,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基本苗可以适当少些,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分蘖数及成穗数都要减少,基本苗应逐渐增加。

④ 高产途径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公顷150万株;独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公顷400万到60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公顷300万株左右。

2.2 合理施肥

小麦的施肥原则是前促后控,养分全面,氮肥中基肥占总量的70%、平衡肥占10%、返青肥占20%,磷钾肥70%做基肥,30%用做返青肥。

2.3 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田间管理、中期田间管理和后期田间管理。

2.3.1 前期田间管理

此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查苗补种。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用浸泡过的种子补种。对播后遇雨板结的麦田,应及时耙地,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②防治病虫。较早播种的麦田,灰飞虱、蚜虫等虫害常发生严重,除危害麦苗以外,还易引起病毒病的蔓延,应及时防治。③施好分蘖肥。对抢墒播种、基肥不足的麦田,于三叶期追分蘖肥,浇盘根肥。追肥量和浇水量均不宜太大。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④适时冬灌。⑤施好返青肥。对冬前群体适宜的壮苗或偏旺苗,在冬前肥水充足的情况下,返青期应以控制春季分蘖为主,不追肥,不浇水。对基肥不足又未施冬肥的弱苗,应早施返青肥;墒肥均缺时,应及时追肥浇水。⑥镇压。在表土较干或播种后镇压不实的情况下,于三叶期或分蘖期进行镇压,有提墒、促根、增蘖和壮苗的作用。但在土壤过湿时不宜采用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麦苗生长。⑦中耕除草。对生长过旺的麦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抑制地上部生长,减少分蘖,壮秆防倒。

2.3.2 中期田间管理

①追肥浇水。②旺苗控制技术。在返青期对旺苗和壮苗除控制水肥外,还可以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返青期压麦,可以使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受到暂时的抑制,基部节间粗壮,缩短,株高降低,还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成穗整齐,有明显的抗倒增产的效果。压麦要在分蘖高峰过后,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

2.3.3 后期田间管理

12.嵩县小麦生产管理技术 篇十二

1 选用良种, 合理布局

嵩县在品种利用上, 应以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为主, 弱春性品种为辅, 根据播种期早晚, 合理布局搭配,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 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中等肥力以上的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8、豫麦41、矮抗58、周麦16、周麦18为主, 搭配豫麦25、洛麦21、中原98—68。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9、偃展4110、濮麦9号、平安6号为主, 搭配新麦208。丘陵旱地以洛旱6号、洛旱2号、洛旱3号、济麦2号为主, 搭配豫麦25、豫麦41、豫麦18—99、偃展4110。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新麦19、西农97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每个村根据情况选择2~3个当家品种, 合理布局, 实行种植区域化, 防止品种多、乱、杂。

2 腾茬整地, 精耕细作

对已经成熟的秋作物要及时腾茬整地, 以便与晚熟秋作物错开农时, 整好地后待播。晚熟秋作物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 更要抓紧时间腾茬整地, 做到熟一块、收一块、整一块、种一块, 保证大面积适时下种。整地要求做到深耕细耙, 拾净根茬, 地面平坦, 上虚下实, 消灭明暗坷垃, 保住底墒和口墒。大力推广机耕机耙, 加深耕层, 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1,2]。水浇地还要做好平整打畦, 以利于灌溉。特别强调要尽量压缩连年用旋耕机整地面积, 因旋耕机整地耕层太浅, 肥料施入也浅, 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 易造成减产。要旋耕和深耕交替使用, 至少要保证2年深耕1次。

3 平衡配方, 施足底肥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稳产高效优质的基础。麦播施肥提倡以农家肥为主, 氮、磷、钾化肥配合, 科学平衡配方施足底肥。要广开肥源, 组织群众积造有机肥,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并利用沼渣、沼液,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及抗灾防病能力。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类型区及不同产量水平, 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区, 小麦底肥施用做到控氮、增磷、增钾, 施粗肥60m3/hm2以上、碳铵900 kg/hm2、钙镁磷肥90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50~165 kg/hm2、P2O5105~120 kg/hm2、K2O 75.0~112.5 kg/hm2的其他肥料;中产区要稳氮, 增磷、补钾, 施粗肥45 m3/hm2以上, 碳铵、磷肥各750~900 kg/hm2, 氯化钾150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35~150 kg/hm2、P2O590~105 kg/hm2、K2O 60~75 kg/hm2的其他肥料。丘陵旱地要氮磷并重, 补施钾肥, 施有机肥45 m3/hm2, 碳铵、磷肥各600~750 kg/hm2, 氯化钾90~120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05~120 kg/hm2、P2O575~90 kg/hm2、K2O 45~60 kg/hm2的其他肥料。施用复合肥的麦田, 要保证氮、磷、钾成分达到要求用量。某种元素达不到用量, 要加施单元素肥料补足。在施肥方法上, 旱地要“三肥”掩底, 一次施足;水地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施足, 氮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 追肥占30%~40%。

4 适时播种, 精量匀播

适时播种是实现小麦壮苗越冬的前提。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小麦冬前旺长, 提前拔节, 抗寒能力下降;播种太晚导致出苗率低, 冬前头数少, 根系不发达, 抗逆性差, 成穗率低, 减产严重。因此, 只有适时播种才能保证壮苗, 掌握小麦丰产的主动权。根据嵩县气候特点, 嵩北冬性、半冬性品种要在10月5—15日播种 (旱地抢墒播种可提前至10月1日) , 春性、弱春性品种在10月13—20日播种。嵩南高寒山区要提前3~5 d播种。全县力争在10月20日前播种结束。在适期播种范围内, 水地小麦冬性、半冬性品种播量应控制在90~105 kg/hm2, 弱春性品种播量105~120 kg/hm2;旱地小麦冬性、半冬性品种播量105~120 kg/hm2, 春性、弱春性品种播量120~135 kg/hm2。晚播小麦 (10月20日后) 除选用春性品种外, 可适当增加播量 (一般每晚播1 d增加播量7.5 kg/hm2) , 但最多不能超过195 kg/hm2。要推广机播,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

5 病虫草害, 综防综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秆黑粉病及腥黑穗病, 其次是白粉病、病毒病、苗蚜等。近年来,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 气候条件变化, 小麦病虫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 必须加强防治。首先是强化植物检疫, 防止疫情扩散[3]。在种子销售季节, 把好调运检疫关, 重点是小麦腥黑穗病、毒麦和小麦全蚀病。麦播期病虫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技术, 灵活掌握防治。地下虫、吸浆虫一般发生区用40%甲基异硫磷10 m L对水1 kg, 拌种10 kg, 晾干播种。严重发生区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0~22.5 kg/hm2, 犁前撒施。防治腥黑穗病用12.5%和禾乐利3~4 g, 或15%粉锈宁15 g, 或3%敌萎丹1袋, 加清水1 kg均匀拌种10 kg, 晾干播种。同时, 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在腥黑穗病疫区坚决淘汰偃麦18等感病品种, 更换种子并采取药剂拌种。杜绝用疫区的自留种子, 以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病害传播, 减轻发病率[4]。多种病虫害和地下虫混合发生区, 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6 搞好管理, 确保丰收

冬前管理要围绕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展开,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分蘖后视不同苗情分类指导, 做到稳壮苗, 促弱苗, 控旺苗。水肥地在日平均气温3℃时 (一般在12月上旬) 适时冬灌, 缺肥地和弱苗麦田要及早补施追肥。旱地要中耕镇压, 提墒保墒。中耕一般在1月进行, 要浅中耕, 以防伤根压苗。缺肥麦田雨雪后趁墒及时追肥。要管好牲畜, 杜绝啃青, 力争小麦壮苗越冬。

春季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壮秆不倒为目的, 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根据苗情合理促控, 使小麦群体适宜, 个体健壮, 搭好丰产架子。对壮苗要普遍中耕, 拔节期追肥浇水, 抑制小蘖滋生, 促大蘖壮长。对弱苗要早追肥、早浇水, 促弱转壮。对旺苗以控为主, 返青至起身期深中耕镇压, 控制旺长, 推迟到拔节后再施肥浇水。春季还要预防晚霜冻害, 及时防治麦蜘蛛、白粉病、纹枯病等, 力争多成穗, 成大穗。

后期管理要以养根、护叶、防早衰、增加粒重为目标, 在切实搞好锈病、粘虫、吸浆虫、穗蚜等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叶面喷肥, 搞好“一喷三防”综合性防治工作, 延长叶片功能期。同时, 要在小麦开花后5~7 d浇好灌浆水, 防止青枯和干热风的危害。小麦蜡熟后期及时收获, 做到颗粒归仓, 丰产丰收。

摘要:介绍嵩县小麦生产管理技术, 包括选种、精耕细作、平衡施肥、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小麦栽培,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关键词:小麦,生产管理技术,河南嵩县

参考文献

[1]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2]李向东, 王绍中, 田云峰, 等.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08 (12) :42-45.

[3]金瑞燕.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00.

13.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要点简述 篇十三

列举了山西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三大优势,制定了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均衡施肥、耕作制度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几点建议.

作 者:宋长水 刘晓军 Song changshui Liu xiaojun 作者单位:宋长水,Song changshui(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030002)

刘晓军,Liu xiaojun(山西省代县扶贫办)

14.2007县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篇十四

2007__县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2007年,__县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降水较少,气温较历年偏高,干旱持续时间长,但随着2月份到3月初的大范围降水,土壤墒情得到有效改善,签于我县小麦返青时间比历年提早7-10天,现已全部进入返青阶段的情况。为夺取全县小麦生产丰收,县农

业局近日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河井两灌区麦田调查,特提出如下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一、全县小麦长势及分类情况

2007年我县小麦总体分类为5:4:1,其中,一类苗总茎数92万,基本苗21万,分蘖4.5个,次生根6-8条;二类苗总茎数78.3万,其本苗24.5万,分蘖2.3个,次生根4-6条;三类苗总茎数46万,其本苗36.6万,分蘖1.5,次生根2-3个。一二类苗比例较大,总体长势比较好,但分蘖节不很坚固,其主要原因是去冬气温较历年偏高2.5℃左右,拉长了小麦冬前生长时间,养份积累相对偏少,比历年一二类苗长势相对瘦弱,针对全年小麦冬季生长情况,在管理上应注意“巧”字,落实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原则。

二、今春小麦管理技术措施

1、突出“早”字,增温保墒,针对今年倒春寒的气候特点,小麦生产要突出“早”字,早划锄(划锄以顶凌为宜)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能有效提高地温,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返青,但由于气温变化不定,忽高忽低,及时耙耱划锄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早生长早发育。

2、突出“控”字。以控为主,合理应用马鞍型技术进行小麦管理,针对今年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较大,但长势比历处瘦弱的特点,为防治春季狂长造成后期倒伏,在春季一定要以控为主,在划锄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耙耱磙压,以促进小麦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严格控水控肥,把肥水推迟到拨节阶段,使肥水得到有效利用。

3、对三类苗要以“促”为主,促进赶队,三类苗普遍为播期晚播量大未冬浇的麦田,为促进这类麦田及时赶队,在管理上首先要采取增温保墒措施,其次要在起身阶段适时追施速效N肥,以保证其主茎成穗。

4、及早动手做好除草准备,杂草是危害小麦生产严重影响小麦总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去冬风大,气温偏暖,再加之近日降水量充足,很多种草籽已经有了生长的营养环境,因此各类苗在推迟浇春水的情况下,除草措施仍是今后小麦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

5、严禁牧畜啃食,目前小麦已进入返青到起身阶段,小麦全部泛绿,为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一定要禁止牧畜进入麦田啃食。

15.浅析小麦施肥技术 篇十五

1.1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2%, 则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0.6%~15%。鉴于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的状况, 增施有机肥对优质强筋小麦更为重要。一般应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667m2或优质腐熟圈肥1000kg/667m2。要大力推广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 以培肥地力。

1.2 氮、磷、钾合理配比

氮、磷、钾配合施用, 能显著提高麦产量及蛋白质、面筋含量, 提高烘烤品质。一般产量为500kg/667m2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5~17kg/667m2, 五氧化二磷7~9kg/667m2, 氧化钾8~10kg/667m2;产量400~500kg/667m2, 需施纯氮14~16kg/667m2,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6~8 k g/6 6 7 m2;产量350~400kg/667m2, 需施纯氮12~14kg/667m2,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6~7kg/667m2。

1.3 施足基肥

小麦播前应施足基肥, 并掌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有机肥及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入, 氮肥以全生育期施氮量的50%~60%作基肥施入。施用磷肥时可用磷肥总量的2/3耕地前地面撒施, 翻入地下, 剩余的1/3撒垡头并耙入耕层内, 以提高磷肥利用率。

1.4 合理追肥

优质强筋小麦中后期对氮肥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小麦在拔节期追施氮肥, 既能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 又能提高产量。因此, 应将全生育期施氮量的40%~50%在拔节期追施。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每667m2可用尿素0.5~1kg加磷酸二氢钾150~200g对水50kg, 叶面喷施1~2次。

1.5 补施微肥

微量元素锌、硼、锰参与氮代谢, 能促进优质小麦蛋白质的合成。硫肥可提高籽粒面筋含量。镁肥能提高籽粒容重和面筋含量。补施微肥是提高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2 小麦科学施肥技术

2.1 基肥

施足基肥、种肥, 才能使小麦早分蘖, 多分蘖, 达到穗大、粒多。小麦基肥应以堆沤肥等农家肥为主, 配合磷肥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 一起施用。基肥一般都在整地前撒施, 然后翻地。氮素化肥是速效性肥料, 主要作追肥施用, 如果与基肥一起撒施, 暴露时间长, 在土壤中又分散, 小麦还来不及吸收利用, 有一部分就分解、淋溶、挥发了。所以, 氮素化肥, 如碳酸氢铵、尿素、硫胺等, 主要应在返青期、抽穗期做追肥施用。也要用少量的速效氮肥与种子同播或施在种沟内, 供幼苗吸收利用, 这叫种肥。选择种肥时要注意搞清肥料的特性, 如石灰氮毒性大, 碳铵吸湿性强, 对小麦发芽有影响, 不宜做种肥。尿素中含有缩二脲, 量大就会烧死种子, 因此用尿素做种肥要严格控制用量, 1.5~2.5kg/667m2为宜。最理想的种肥是硫酸铵, 它不影响小麦发芽, 还能增加植株的抗寒力, 增产效果好。其次是硝酸铵, 用量5kg/667m2左右。

2.2 深施氮肥

施用尿素要求深施10cm, 如果表施, 则要在施后立即浇适量小水。

2.3 巧用复合肥

复合肥如磷酸二铵, 含磷较高, 可散施深翻作基肥, 也可撒于深翻后的地表再旋耕10~13cm混匀, 然后播种。如播种前未施磷肥或用量较少, 可于小麦返青至起身期追肥, 施后浇水。

2.4 肥料的混合施用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 把不同的肥料混合起来施用, 可以减少操作次数,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经费开支。肥料混合使用可减少肥料中有效养分的损失而提高肥效, 能改善肥料的物理性状, 能发挥养分间的促进作用。

2.5 肥料与农药的混后施用

在小麦生育后期, 常常需要防治病虫害, 又要预防小麦的早衰或贪青, 减轻和避免干热风危害。既要喷药, 又要喷肥, 而肥料和农药有的能混合, 有的不能混合, 这关键在于农药和肥料的酸碱性质问题, 生产上一定要注意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肥料混用, 否则农药易分解失效:铵态氮肥和水溶性磷肥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 否则肥料的有效成分降低。

2.6 重视种肥的施用

由于种肥集中施在种子附近, 对促根壮蘖、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 特别是在土壤瘠薄, 底肥不足或是误期晚播的情况下, 施用种肥的增产作用尤其显著。

2.7 推广配方施肥

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小麦氮肥用量不宜过大, 过大时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 后期倒伏减产;小麦对磷特别敏感, 三叶期缺磷, 次生根少, 分蘖延迟或不分蘖, 此后缺磷, 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 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下降。

16.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篇十六

此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生长后期合理群体的构建,制约着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的实现。因此,务必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对应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近年来笔者在科研生产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该时期不同类别麦田的促、控、防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一、生育特点

小麦返青后,伴随着气温的升高,新生叶开始发育生长,从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小麦进入春季二次分蘖高峰期,春生蘖占到小麦整个分蘖的30%左右,也是小麦分蘖处于两极分化的前期,管理的及时与好坏,直接关系到巩固冬前分蘖、力争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多成穗,成大穗。

二、管理目标

立足早管促早发,促弱控旺,巩固冬前大分蘖,力争春分蘖,提高成穗率,防止后期倒伏。对旺长麦苗应先控后促,促控结合使其稳健生长,确保多成穗、成大穗。

三、管理措施

(一)看苗追肥,科学调控。

春季麦田追肥量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为宜,追肥时间要因苗而异。对底肥不足且已出现脱肥现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以巩固冬季分蘖,争取穗多穗大;对个体、群体较小的晚播弱苗要适当早施肥,以促进中小分蘖生长;对于受冻的麦田要早追重施,争取春季多分蘖成穗;对于群体偏大麦田追肥宜晚,可在拔节早期追肥,以促进分蘖两极分化,减少春季无效分蘖。

对于播期早、播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壮丰安30~40毫升加水25~30千克均匀喷施,控制旺长,预防倒伏。

(二)防治杂草危害。

以猪殃殃、宝盖草、荠菜、野油菜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75%杜邦巨星悬浮剂,每667平方米用药0.9~1.5克,加水25千克,稀释后均匀喷雾;也可以用快灭灵或者奔腾等。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6.9%骠马乳油,每667平方米用药40~50毫升,加水25千克稀释后均匀喷雾。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当前气温回升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而目前正是防治小麦根、茎部病害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后期再防治效果很不理想。对纹枯病的防治,当田间病株率达15%的地块,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千克,对小麦茎基部喷雾,重病田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同时要做好小麦锈病、白粉病等预测预报工作,防治小麦条锈病必须贯彻“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

(四)防止晚霜冻害。

上一篇:告别迎接朋友圈文案下一篇:冬天致朋友的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