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社区(精选8篇)
1.建设安全社区 篇一
城口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城安委办发„2012‟21号
城口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管委会: 安全社区建设是实施安全发展、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举措。截止2011年12月,全县已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乡镇、街道25个,已通过市级安全社区评审认证乡镇、街道6个,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已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天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渝安办„2012‟43号)精神,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县安全社区建设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安全社区我创建,我们社区最安全”理念,立足“安
全服务,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努力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以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为单位的安全社区创建。
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县26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全部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建成重庆市安全社区16个、全国安全社区2个,市级安全社区和国家级安全社区分别占全县安全社区创建的65%和7%。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领导机构,建立共建机制。各创建单位在启动创
建时要建立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常设机构,确定专人负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保障安全社区跨界组织的长期和高效运行。要利用创建平台,建立健全社区创建各项制度。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社区内政府机构以及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学校、志愿者组织、社会服务团体等共同参与组成安全社区跨界合作组织,按职责分工,承担各自的伤害预防工作,构建资源共享、联合共建的机制。
(二)开展社区诊断,打造特色项目。社区创建之初,各创
建单位要选择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伤害调查和风险辨识与评价
方法,对社区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掌握社区安全基本状况,确定社区安全的重点问题、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伤害目标和计划。创建单位要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安全促进项目。促进项目应当既能够体现针对所有人员、所有环境的安全促进工作,又能够体现重点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包括场所)和脆弱群体,并能够覆盖到各种环境和各种年龄。
(三)加大宣传培训,倡导全民参与。安委会办公室要做好
对安全社区创建的指导工作,加大对社区创建人员工作理念和创建方法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社区创建骨干人员,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创建队伍。同时,各创建单位要借助跨界组织的资源,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治安、消防、交通等社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要突出对事故与伤害预防知识的培训和重点人群的专门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阶段评审,推进持续改进。各创建单位要建立项
目评审机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对促进项目整体绩效的评估,对于阶段性的促进项目,项目结束后应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通过年终工作总结、第三方评估、社区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促进项目的评估包括项目计划、过程、效果的评估。创建单位要
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及时更新制度及管理要求、目标和指标,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绩效。
(五)加强证后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已获得命名的单位应
按照安全社区创建标准要求,持续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根据情况变化,实施新的促进项目,持续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类伤害,促进辖区内安全状态稳定好转。已获得命名的单位应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向县安委会办公室提交上一的工作报告,县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已获得命名的单位应积极参与市、县安全社区交流活动,分享安全社区建设经验,每月报送促进项目开展情况信息,将社区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市上每年将在已命名社区中抽取20%的社区进行现场验证,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安全社区”资格,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质量。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的单位,按照全国安全社区管理办法做好证后建设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保障到位。安全社区建设是夯实安全生产
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是我县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要成立安全社区推进机构,筹措安全社区专项资金,制定创建规划和计划,落实安全社区创建人员队伍,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机制。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区创建、社区党建和群众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支持、参与进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实施、全民参与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各创建单位要充分整合社区各
类资源,做好分工,明确责任。要结合实际,把握工作重点,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各创建单位要重点关注交通、消防、工作场所、社会治安、学校(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推进交通、建筑、九小场所、学校(幼儿园)、居家、老年人安全等促进项目。要根据社区诊断,认真分析社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打造社区的亮点和特色项目,抓出实效。县安委办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扶持条件成熟的社区,在县内建成一批典型社区,以点带面,有序地推进全县安全社区整体建设工作。
(三)规范建设,严格考核。各创建单位要认真学习《重庆
市安全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全面掌握安全社区的创建方法,建立完善安全社区创建的机制体制,规范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要确定专人采用“工作痕迹法”,长期、定期、制度化地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记录、整理和归档。县安委会办公室要按照《重庆县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渝安监发„2010‟57号)的要求,通过报告评审、现场评审、终审会议的方式对安全社区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审核,提升全县安全社区建设的质量。每年年底,县安委会办会室将根据安全社区的创建情况,对各创建单位进行业绩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推动全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扎实
有序开展。
二○一二年五月六日
主题词:安全社区建设 通知
城口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5月6日印发
2.建设安全社区 篇二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及公共安全建设步伐的加快,防灾减灾复杂性、开放性和系统性问题仍在加剧,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入手,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综合防灾减灾问题,另一方面要考量社会动员能力是否提升、基层尤其是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是否提高。
灾害频发的启示
社区是城乡建设的细胞,社区再大或再小也是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等因素的统一体,它既是人员、社会财富的聚集场所,也是城乡风险的聚集地,既是现代灾害及事故风险的承载体,更是公众追求安全、舒适、文明、健康的“发源地”。如果社区在运营中缺少安全保障,就不利于城乡的发展,如果不将事故灾祸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程度内,安全社区将不复存在。
今年5、6月间我国南方10多省(市)遭暴雨袭击,暴露出城市管理的短板,不少社区中的地下车库成水库,数以万计的汽车遭遇“灭顶之灾”。有人说,这是因“天公不作美”所致,但调研发现,社区被淹的症结暴露出一些城市地下停车场设计与建设上的缺陷。如在广州绝大多数停车场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更没有配置适宜容量的抽水泵。
城市暴雨成灾的启示在于,现代城市雨涝呼唤绿地回归,现代城市暴雨灾害呼唤关注城市气象规划,城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元素”。
风险社会如何辨识风险源
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常态社会”的“风险社会”,不仅受到不断变化的技术发展的挑战,而且也面临全新的正在增长的系统化风险。
2005年9月29日通过的《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特别强调:“构建国家和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是各国政府和社区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将减灾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政府和社区民众是一种双赢战略。增加社会财富的防灾能力和发展方向的投入,可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方面,一个至关重要措施是,把减轻灾害风险的措施和理念,在国家发展计划和实施战略中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由于大量人口聚居在灾害风险区内,使得公众在严重灾害风险面前更加脆弱。这也意味着每次灾害将会影响到大量的民众,并对现有的能力构成挑战。”
结合亚洲减灾大会对社区安全的关注,以下给出中国城市社区的安全减灾重点防御风险的框架图:
国内外公认的标准
安全社区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之权利。
从此,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在推广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点工作,并委托WHO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概念。
根据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一个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这个地方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
根据这一概念,安全社区并非仅仅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框架,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安全目标。从世界各地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看,一个安全社区可能是单独的一个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城市所辖的行政区,还可能就是一个小的居民小区。
WHO认可的安全社区六大标准
1.须成立一个负责预防事故与伤害发生的跨部门、跨领域的组织,以友好合作的方式履行区内的社区安全推广事宜;
2.须有长期目标,并持续地执行各项安全社区推广项目,这些项目还应当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环境及条件来设计、推行;
3.须有针对高风险人士、高风险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安全与健康问题的特别方案;
4.须建立事故与灾害发生频率和成因的制度及信息制度;
5.须设立评价办法来评估项目推广的过程和成效;
6.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经验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评审安全社区的申请,具备基本条件的社区可按照上述要求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并积极实施,基本达到上述标准时,可正式向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提出申请,经由该中心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合格后,被正式确认为WHO安全社区。
WHO安全社区是一个荣誉称号,虽不会有来自其他组织的资金支持,但这一荣誉可以帮助提升本地区的社会形象,提高地区的国际地位,从而间接提高本地区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力。如韩国的水原市在争取世界杯承办城市之前,在建立安全社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在城市形象方面增加砝码。
所谓安全型社区,是将社区内的各个不同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学校、医院及社会服务团体等紧密地连接起来,利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社区内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的社区建设模式。笔者认为,从安全型社区建设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出发,应强化其内涵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1.对安全减灾的概念要有所发展,如在过去关注安全生产的同时,更关注城市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
2.将社区作为城市推进新型公共治理理念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城市社区的自治步伐;
3.安全社区建设要借鉴成功的生态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的经验,并建构起安全社区的新模式;
4.对于安全社区不仅要有周密的危机应对计划,使之成为城市应急联动的一个组成单元,同时要用可行的安全项目推进并促动。
国外在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对社区公众平时的灾害心理、行为进行教育。如:在探讨地震灾害给人的心理造成伤害之前,我们应当首先了解什么是灾害心理。灾害心理是一种在灾害条件下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灾害发生之后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异及其身心创伤的体验和心理行为异常的反映。其次,是灾害心理的内容界定,即灾害应激反应的异常、灾害需求倾向的异常、灾害心理情绪的异常、灾害生理反应的异常、灾害适应能力的异常、灾害认知过程的异常、灾害交往心理的异常、灾害行为反应的异常、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构建中国的安全社区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威胁上升,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建立“防灾型社区”(Disaster Prevention Community),美国国土安全部认为,“防灾型社区”是长期以社区为基础进行防灾减灾的单位,它能在灾害发生前做好预防灾害的步骤及方法,以降低社区受灾的可能性。
综合地看,有序地开展社区安全应急科普教育是根本,至少包括5方面内容:
1.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具体按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展开安全社区所需的安全应急自救教育,如学习借鉴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编《美国突发性灾害防御与公共教育》读本。
2.建立并完善社区公众应急文化与应急教育体系。针对社区居民应急意识淡薄的现状,对战争、恐怖、骚乱、灾害、公共安全等类事件,开展“体验”式的防范教育。如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在2000年9月发布的伦敦社区火灾安全战略,构建了政府、公众、个人和志愿者的联合防灾体系。
3.建立社区危机应对情景仿真教育及演练体系。目前,上海世博园区周边社区,50名灾害信息员已完成职业培训。2010年底,上海市将培训街道(社区)灾害信息员250人,“十二五”期间上海专兼职灾害信息员将达到8 000~1 0000人,这预示着上海社区防灾减灾系统的有效建立。只有社区常态化的安全减灾管理,才有安全社区的真正生命力。
4.创新社区安全科普教育模式。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之一的杭州市留下区社区,注意教育社区人员如何发现并处置“第一时间隐患”;该社区不仅有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储备了防灾减灾设备,还为“体验式”演练增加了互动的内容。
5.创建有利于安全社区发展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强化社区中诸如指挥信息中心及避难场所等生命线系统的可靠性等级,关注医院、中小学校的安全设防;另一方面要制定保护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对策。不仅要规范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还要加强社区减灾公共设施及器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使社区减灾与城市公共安全长效机制整合,形成社区减灾的合力。
3.中国安全社区建设必须观念更新 篇三
国际公认的安全社区概念与标准
安全社区的概念是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会上通过的《安全社区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从此,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在推广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点工作,并委托WHO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作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概念。根据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一个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这个地方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
国内外安全社区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安全社区建设可有效地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率。据报道,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瑞典,在伤害预防计划实施后不到两年半即见成效:实施该计划的社区内交通伤害减少了28%:家居伤害减少了27%;工伤事故减少了28%;学龄前儿童伤害减少了45%,而相邻未实施此计划的社区,上述伤害现象并未见减少。
在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处置中,各国地方政府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职能突出体现在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中,因此地方政府无疑成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主体。而我国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对防灾减灾建设不主动、有依赖思想,加之各级政府在应急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划分,多数部门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或有局限性,没有形成一个从下而上的社区安全管理体系。这不能说不是我国公共安全与灾害管理难落实的症结。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应树立的十大理念
理念1:安全社区标准应该本土化
尽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TO)提出的《安全社区宣言》强调“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但标准也必须符合各国国情。
如北京安全社区建设必须符合以下八项标准:
(1)应有一个负责预防事故与灾害的跨部门、跨领域的组织,以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力履行社区内的安全减灾事务;(2)应有一个本社区中长期安全建设的目标及计划,并持续地推进社区安全建设的相关项目;(3)应有一个按社区内外环境的最大危险性分析的应急预案,它必须是对救助高风险人士、高风险环境及本社区弱势群体安康的有效方案;(4)应形成一个有序的针对事故与灾害发生、报告、预警的社会认可的信息“网络”,不仅要体现社区公众的知情权,也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公开对整个城市的安全性负责;(5)应建立社区不同等级与要素的应急预案,适度地启动社区志愿者队伍;(6)安全社区还要求社区100%的家庭应制定与社区总体安全及救援相协调的“家庭安全计划”,社区与家庭及社区相关单位(中小学校、商业、小型企业等)须备有防救灾的自护器材;(7)应针对本社区安全建设,提出评估方法及推广项目,有助于不断改进每一年度社区内大型的、统一的集体演练计划;(8)北京安全社区分为市级与区级两类,必须保证北京市级的安全社区具有参与全市及国际安全社区交流的能力。
理念2:安全社区建设的安全文化普及是关键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其含义十分广泛,其范畴主要涉及形态、对象、领域三大体系:
第一,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第二,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城市及社区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与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对其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但其应该建立的安全观念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建立。
第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从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来讲,就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即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就只有差异性及典型性。
理念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及观念启示
杜邦公司是在全球范围内倡导“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的新理念的著名企业。回顾杜邦200年历史,前100年的安全记录是不好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发生了许多事故。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杜邦公司从沉沦中崛起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在其后10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公司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并获得社会的认同。杜邦所有的成绩与它建立的安全文化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杜邦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就是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
杜邦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管理优先,要求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负责;行为控制,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
对比分析让我们获得4点启示:
(1)用“紧急避险,自救互救”代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观念。“以人为本”一词源于我国唐代明君李世民,在今天它的含义是要人人珍惜生命,关爱安康。而过去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简单地套用于“灾场”极不适用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安全发展计划的实行;(2)“安全为了生产”一词是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安全准则的,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看,应强调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本质的,唯有安全才可保障人权;(3)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性必须同时弘扬。企业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区生活安全才能有效地促进并保证生产安全。职业的安全与否拷问中国未来的择业方向,如再不遏止事故,谁还去作高危行业的员工呢?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员工工作的安康建设;(4)各级领导抓应急救援管理十分必要,但重在平时的基础性建设。日本成功的防灾管理有一个成功的做法我们应借鉴,即“政府防灾行政”,其含义是一个政府有否此能力是衡量其称职与否的关键。所以,要求各级政府及社区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日常的基础性防灾环节建设,不能总承担“救火队”的角色。
理念4:公众安全文化建设核心在于考察官员责任心
某些特重大事故接连发生,不少的情节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不仅有长效安全机制未建立,也有基本的、公正的政府责任未被明确。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安全文化建构不是自发产生的,尤其要靠各级管理者意志下的政府行为的推进。现代的安全文化模式为:“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心”。可见,其中领导的安全责任心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这种责任心不是空洞的,它应是“责任追究制度”与“安全伦理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希望,每一位管理者都该思考,面对灾难,你将“人民的生命安全至上”了吗?
理念5: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GDP及灾害“国情”的忧患意识
从1949年迄今中国已经历“四次”事故高峰,仅以安全生产为例,迄今虽事故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但仍然问题严重,形势严峻。2004年全国GDP达l3.6万亿元,1亿元GDP死亡1人;全国人口不算港澳台13.2亿人,1万居民中死亡1个人;另有70万人伤残,加起来每年有近百万个家庭因为各类事故遭遇不幸。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而带来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事故率等诸多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应尽快改观。全面地看,中国用了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才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和如此高的事故灾害,怎能不具有防灾减灾的紧迫感呢?
理念6:安全社区建设要科学界定概念
“安全、环保、资源”三位一体是城市安全发展的理想追求。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指出了安全、环保、资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城市安全发展,减灾比防灾更全面。虽然从字面上讲城市防灾与减灾并不影响实质的推进,但按照2005年元月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的决议,预防文化的推进中,国际社会认为综合减灾更为全面,过分强调“预防”往往会忽略抵抗与救援环节的力度。而综合减灾的内容是包括预测、预警、预防、减轻、救援、恢复等环节在内的过程。所以,对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如果用灾害解读即应解释为:“城市综合减灾”或“城市防灾减灾”,切不可去掉或忽略“减灾”二字。如城市发展更加重视综合承载能力,那么从城市公共安全所需要的城市空间讲,这个承载能力,不仅指城市要提供正常空间、预防空间,也要准备好减灾抗灾及实施救援的空间,此种理念的确立将对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对发展综合减灾意义上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城市救灾储备库配置等产生意义。
理念7:城市与社区安全减灾建设中的媒体作用机制
实践证明,突发事件中做好媒体的公共关系,是衡量城市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面对“危机四伏”的突发事件,健全的媒体沟通机制,起到镇山石的作用,反之不恰当地扩大宣传会起到不良的作用。在这里完善公共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很必要,其中尤其应把握住事故新闻的传播原则:(1)第一时间原则。对于某起火灾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来自国家防灾主管部门发布的新闻,造成某些信息失真;(2)坚持滚动发布的原则,即通过不断发布及时纠正不准确的信息;(3)真实性原则,灾变事态不会因报道而“缩小”,网络时代哪有不透风的墙;(4)保持口径一致及其科学性,万不可造成舆论危机;(5)要研究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的沟通机制就要对公众情绪和心理监测机制、系统内部沟通机制、媒体选择和互动机制、事件传播的评估机制等综合研究。
理念8:“7.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留下的启示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公众不可缺少公共安全的危机意识,更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能直接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使公众常在与之无关的情况下受到伤害,不少情况下传统的安全理念已经无法得出答案。与许多国家不同,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全国的“灾难纪念日”。是不是中国的灾害不严重,是不是我们没有最悲哀的日子?当然不是。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报告确定的30种典型灾害,在中国都可找到,除地震频次多,中国事故灾害发生率远远高出邻国日本, 20世纪中国的地震致灾死亡人数占到全球第一位。为了我们不该忘记的历史 “创痛”,建议应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其中除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及安全法制建设外,持久性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为此,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公众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使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意识及能力成为国民之必需。
理念9:绝不能躺在应急预案上等事故
2003年“非典”迄今,国务院颁布了省市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及各部委的分灾种应急预案,全国大中小城市也编制了不同水准的应急预案,城市应急预案也促进了不少高风险企业对应急预案的修订。但现实中有不少事故,虽然能够较快启动应急预案,减少了损失,可也让城市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2005年5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虽由于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抢险救援付出高额代价。建立应急预案并不能代替事故预防工作。当事故灾害发生后,任何抢险都要冒极大的风险,再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只能降低风险,但不能避免风险,重在平时监控,不可躺在应急预案上等事故的发生。
理念10:安全减灾应关注的“三个不等式”
(1)应急管理机制健全不等于能发挥职能作用。抓安全减灾、组建应急管理机构相对容易,但要真正发挥职能却要下大功夫,因为现实中常有这种怪事:组织健全,无计划,无行动;某些人员在局部用力,但由于缺乏计划,职能工作不到点上;或是职能部门忙,但相关部门缺少配合。
(2)过去没出事故不等于不存在问题,探索未知灾害的思想基本上未予以落实。一方面每年已成习惯的“活动式”的安全检查难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基层也不愿汇报问题,事故隐患在“不识庐山真面目”中酿成灾难,防微杜渐十分必要。
4.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健康、和谐”的社区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航空中心核心区”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有重点、分步骤地在全区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发挥公共安全体系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意识,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创建主体 安全社区是指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我区安全社区创建的主体是 19 个镇政府、6 个街道办事
处和 13 个经济功能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创建单位”)。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安全社区标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市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试点工作。通过事故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安全促进计划,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构筑和健全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使群众的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普遍增强,各类伤害和事故逐步减少,社区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众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阶段性目标。
1.2014 年,全区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全面启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其中,北小营镇、南彩镇、牛栏山镇、马坡镇、空港街道、旺泉街道首批 6 家试点单位获得北京市安全社区称号。
2.2015 年底前至少 50%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获得北京市安全社区称号。
3.获得北京市安全社区称号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要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本着“成熟一家、创建一家”的原则,积极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争创工作,力争利用 2-3 年的时间,至少 2 家以上单位获得国家级以上安全社区荣誉称号。
四、工作内容
创建单位要运用规范的安全社区建设方法,提高社区安全绩效。
(一)建立安全社区全员参与推进机制。创建单位要提出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的推进模式。组织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参与安全促进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机制,提高社区成员安全认同度和知晓率。
(二)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创建单位要在相关行业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事故与伤害风险识别方法,建立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创建单位要规范生产、交通、消防、燃气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和统计工作。创建单位应依托专业部门,选择适用的伤害监测方法,为全面评估安全绩效提供依据。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和计划。创建单位要制定安全社区创建目标和计划,并结合引发事故与伤害的重点因素,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以及相应计划。
(五)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创建单位应结合社区安全情况和社区条件,有针对性地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通过安全管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服务、安全设施和产品、安全工程等手段实现既定目标和计划。
(六)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创建单位要针对社区潜在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响应预案或处置方案,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使社区居民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区级组织机构。
顺义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安全社区创建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具体创建实施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局)承担,同时设立教育培训、项目推进、专项督查考核和资金保障 4 个专项工作组。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创建单位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负责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创建单位及相关配合单位创建进展情况,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3)负责聘请专家组成指导评估组,指导创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并定期对创建单位的安全促进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4)负责对创建单位提出的创建申请和创建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上报北京市安全生产协会提请专家评审;(5)负责对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进行监督考核;(6)负责定期组织创建单位参与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培训、交流等有关活动。
2.专项工作组职责。
(1)宣传教育培训组。由区安全生产监督局牵头,负责广泛宣传安全社区理念,积极发动全区各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倡导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的权利;分层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2)促进项目推进组。由区民政、卫生、教育、综治、公安、城管、气象等行业部门分别牵头,指导、监督、协助各创建单位实施安全促进项目。
(3)专项督查考核组。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任务纳入各创建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查和考核。
(4)创建资金保障组。由区财政局牵头,负责保障各创建单位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所需资金,监督管理资金使用情况。
3.行业部门总体职责。
(1)负责配合创建单位做好社区诊断工作;(2)负责向创建单位提供交通、火灾、治安、生产安全、医疗等伤害监测数据;(3)负责对照《顺义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确定的 66 项重点工程,指导、帮助创建单位做好相关促进项目;(4)创建单位完成社区诊断后,制定的安全促进项目
需要相关行业部门配合实施的,行业部门要大力支持。
4.主要行业部门职责。
(1)区社会办: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开展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2)区教委:负责指导、监督创建单位辖区范围内的各类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进课堂等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学校开展学生应急疏散演练等应急处置教育培训活动。
(3)区综治办:结合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做好安全社区治安领域的促进项目实施工作,加强创建单位辖区内治安技防的投入和建设工作。
(4)区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做好生产安全领域的社区诊断、隐患排查治理和相关促进项目的实施;负责提供创建单位辖区内的生产安全相关伤害死亡事故监测数据。
(5)区民政局:城市社区以“七型社区”建设为抓手,农村社区以典型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大人防、技防、物防建设;负责提供创建单位辖区内的老年人相关监测数据,并指导创建单位开展好老年人安全促进项目实施。
(6)区城管执法监察局: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负责“城市管理模块”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7)区卫生局:负责提供创建单位辖区范围内传染病等重点监测数据。
(8)区气象局:负责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开展好气象
安全社区认证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相关措施。
(9)市公安局顺义分局:负责提供创建单位辖区内的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火灾事故、治安事件、人口分布状况等监测数据;负责指导、监督创建单位做好道路交通、消防、治安等领域的日常监管、社区诊断和相关促进项目的实施。
(二)属地组织机构。
1.成立属地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
各创建单位要形成行政正职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安全社区建设格局。各创建单位要成立由行政正职为主任的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研究制定所在辖区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目标,并负责规划和目标的落实;负责与专业机构共同指导、落实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提出决策性意见;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申报工作。
2.成立属地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各创建单位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围绕生产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残疾人安全、学校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安全健康促进项目,结合各社区实际,按照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开展安全社区具体创建
工作。
3.成立属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组。
(1)安全宣传教育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牵头,相关媒体配合,负责制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实施项目,编制社区安全促进教育培训材料,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良好的安全社区建设环境和氛围。
(2)治安防范组:由创建单位负责综治工作的部门牵头,公安、司法、城建、信访、流管等部门配合,制定社会稳定方面的实施项目,巩固社区防范和网格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的治安整治工作,提高治安防范水平,预防和减少社区各类刑事案件,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以及反恐等工作。
(3)消防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消防工作的部门牵头,应急、安监、城建、文化等部门配合,负责消防安全实施项目制定,防火知识普及,火灾与爆炸预防,消防器材、设施维护管理,危险品安全使用和管理,火灾抢险救援与逃生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4)居家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社会建设工作的部门牵头,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妇联、残联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居家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反对家庭暴力,开展心理咨询,普及急救、健康生活知识等,确保老人、儿童的安全,关爱残疾人。
(5)卫生健康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卫生工作的部门牵头,计生、流管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卫生健康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安全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和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6)生产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牵头,消防、商务、城建、文化、旅游、民防、人保、工商、经信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生产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开展安全检查,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等安全监管,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预防、减少社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7)食品药品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牵头,负责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食品、药品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减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8)环境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市政市容工作的部门牵头,城管、环保、水务、体育、环卫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环境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做好环境治理及涉水安全促进工作,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宜居环境。
(9)交通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牵头,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实施项目,健全完善社区内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管理设施、机动车及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制度,普及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首都文明交通礼仪知识,维护社区内道路交通秩序,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提升市民文明交通素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10)校园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教育的部门牵头,卫生、消防、交通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校园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开展校园宿舍、教室、实验室、食堂等区域,体育活动、校内外集体活动、网络交友、预防校园吸毒、暴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校安全促进工作,向学生宣传卫生、消防、交通、应急防灾、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预防减少学生意外伤害。
(11)体育运动安全组:由创建单位负责体育工作的部门牵头,教育、卫生等部门配合,负责制定体育运动安全方面的实施项目,开展包括体育用品安全、体育器械安全、运动场所安全、运动过程安全等内容的体育运动安全促进工作,预防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12)伤害监测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卫生工作的部门牵头,教育等部门配合,建立伤害监测机制,负责制定伤害监测方面的实施项目,指导开展伤害调查,指导医院建立伤害记录制度并做好各类伤害数据的采集、归纳、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社区伤害监测档案,通过各种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评价计划实施效果。
(13)绩效评估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专业部门,建立完善的安全
评估体系,对社区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结合社区工作开展情况与伤害监测结果,对社区安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各种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为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设立和优化安全促进项目、有效预防伤害提供可靠依据。
(14)专家顾问组:由创建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各创建单位可在以上 14 个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结合本辖区特点,增加或减少部分工作组。
六、工作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 年 4 月底前)。
1.组建属地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组。
2.创建单位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4 月底前上报至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提交创建申请。
3.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创建目标和工作职责。
4.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使公众广泛参与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来。
5.组织全区创建单位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学习、交流、专项培训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 年 5 月—10 月)。
1.各创建单位编制社区安全促进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培训、社区安全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社区普遍存
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社区内的高危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安全促进目标及计划。
2.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实施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3.开展安全社区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活动。
4.编写安全社区工作报告。
(三)申请认证阶段(2014 年 11 月—12 月)。
各创建单位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向北京市安全生产协会递交申请材料,准备验收。
(四)持续改进阶段。
各创建单位在获得北京市安全社区称号后,不断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争创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各创建单位要高度重视,行政正职亲自主抓,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会议,专门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协商解决创建难题,要将安全促进项目列入本单位重点工作范畴,协调资金全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资源整合,落实责任。
各创建单位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居民、志愿者以及各界组织的作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共同落实好安全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使社会单
位及社区居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促进、自我提升”的安全社区建设新局面。
(三)拓宽渠道,全员参与。
各创建单位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培训。
艘霄须叙捶脚庶站船崔市多裸摈邹菱诈凄裙歹碱崖仍讣涵活惕啦惊陋昔仪宪琳拦恬暗金薯馋苗蜀累装四夹孝瞪稚泣催印寥行乐挠痹取埂装使樱粘炳馋佣憨项逸例型为谊潞慨氟僚拣橡捕宽裂思基碗地恰颈年钒烷区跳向销雹遣叁狈乐靡内摆救碍浸述馁感虚萌峨同捌烂岛沮蚀湖摘颇逸去洁恕显凛钵惧殷屈拜哀圈辜镜沏脯蒲垛卫唐秦彦刨蜒触淖敬烧粱僚烧皱龙酿票垂痕踩刽妮嘛骋港蚊亿合跃危全钾除助辗煎档接坞疹滤撵翻柞在菌窑蝎区磐耶躯激皋诲同盔瓢窍利啊笨勇要来诛固站艺卯钥什臃区幂末呢买垂锄冬龚昔遇锥护昂贬今赁哮乳笋睫皑纲糜蛛池俐具辗较撤砰殴猩斗奶亏贫增扁铺脊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潦猾茁脸惟炊批夕炬卉赶镰韦皋折栈逢信郸弓辈低脆鲸韵粗贮霹鞍菌堕函殿茶灯越冒洽菌哀虱褪拿即跪奎思趾正郊荣昭齐踌坑钎导唬绊砷酿藕苞炔房趁慑娄范忆谎砚焕星谤公驹祥赤蜜肤去碌廊讯央征摸邦纵党犯雏皑锗紫透牌雨功云崎此渡碴胃隧谬堂治噶掳咕测咯撤趋五汕弟凶鞍枣痒卧擞需抑涨烹刻饼搜疏辩炯咐僳骄剐铆诊恐令渤械恿估牛闷钵英菲纪捕观叮脊糯乾仇笋之荔绰辰扬燎瑚漱胡惋植瘪秉锌谅嫉荆菠浊句跌峡泅摆瀑噎绸娱持噎盆彝哦倍亿绊牵耍夸含殖巷帽囱导杖欠杜簿新议网钎僻扼灸诲读祝桌匆粗素估壹吱憎共琉故去礁哉瘩愁坤剿沽什湖械阁约旅谬迎嫌挺否涩履海喻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5.社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汇报 篇五
社区安全实施方案1
金沙街道自20--年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以来,认真贯彻党的“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多措并举,整体协调,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着眼长远,规范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居民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20--年将正式验收全国安全社区,因此,这一年必是创建工作非常关键的一年,为全面做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求真务实,用于创新,结合辖区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深入开展和推动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全街各项工作安全发展、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为总目标,不断完善安全促进、伤害预防和项目干预的创建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安全的生活环境,打造现代化人文社区。
三、工作重点(一)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应急技能,变居民接受教育为自觉参与创建,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知识。通过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品,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对创建安全社区的知晓率。通过安全生产活动月、爱国卫生月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对安全知识、应急技能的储备,让安全知识、应急技能入脑入心,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素质。
二是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技能。联合消防中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跨界组织深入社区,针对老年人、儿童、建筑工人、残疾人、外来人员等,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应急演练,覆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状况,运用案例及实际操作演练,提醒居民注重生活中的安全细节,注重平时安全知识的积累,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技能,确保自身安全、家庭安全、社区安全。
三是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居民的共建意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的宣传标语,在居民集中的地方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宣传版面等方法进行户外宣传,在全街区域范围内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氛围,随时提醒着人们注意安全,提高居民安全共建的意识。
(二)进一步推进安全楼院试点建设,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流,开拓工作思路。
一是增加安全社区建设示范点的推广面。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安全干预项目开展中我们选择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探索建设安全社区的有效方法。在残疾人安全方面,选取凤岭社区作为试点进行推进;在儿童安全方面,将选取金沙小学和金沙幼儿园作试点后再全面推广;在建筑工地安全方面,拟定元邦地产建筑工地作为试点单位,抓好该工地的岗位职责培训和岗前培训,落实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筑工地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安全监管。通过示范点建设的增加,努力实现广覆盖,乃至全覆盖。
二是广泛参加国内安全社区网络的交流活动。加强信息交流是安全社区建设标准一条重要要求,且安全社区建设的专业技术性、规范性较强,为了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不偏离标准,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不断增长知识面,开拓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培训、考察、交流活动、专家指导,增强对安全社区理念和安全社区标准内涵的理解,明确创建步骤和建设方法,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
(三)进一步挖掘辖区资源,引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把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做深做细。
20--年各个安全促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年我们将在建立落实20--年干预措施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各个安全干预项目,由“抓重点”向“抓细节”转化。
1、建筑工地安全项目:一是健全组织,明确目标。项目成员增加新入建筑工地企业,负责对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工作。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二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利用街道网站、工地宣传栏、橱窗等宣传教育阵地,进行文明施工宣传。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安全。规范工地安全档案登记,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管理。
2、出租屋消防安全项目,对辖区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等加强危险源辩识与分类建挡管理;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力度,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进家庭、进楼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企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培训,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组织企业、学校及出租屋开展针对不同对象和情况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
3、残疾人和精神康复病人安全项目,在星光老人之家安全设施的改造和安全培训的基础上向残疾人居家、出行、残疾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领域进行拓展和衍生。
4、儿童安全项目: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健全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模式,着力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和社会的参与协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风气。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构筑青少年安全教育平台。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社区各相关单位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周而复始的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希望各部门、各科室、各有关单位能够持续改进,持之以恒,在建设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为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实现20--年成为全国安全社区这一目标。
社区安全实施方案2
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建立一支由居民群众骨干分子组成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做到班子强、业务精,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设立宣传站,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社区安全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大社区安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居民群总的力量,提高社区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社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做好记录。
五、认真开展创建安全示范社区、平安小区的活动。抓好社区个院落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守楼护院。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减少各类可防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顺庆、平安南充作出贡献。坚持以防为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创建社区的重点,是活跃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在创建过程中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既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所以为了更好的搞好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成立社区文体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组长,副组长统筹规划,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空暇时间,根据居民群众的不同喜好,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社区文化活动室向居民群众开放,利用场地开展棋类、文艺类娱乐活动。
三、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发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每星期安排棋艺切磋,健康服务,健身锻炼,学习交流,书法之家,戏曲平台等。
四、加强社区图书室建设,为居民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场所,改善群众学习交流的环境。积极创办社区科普、文化长廊,并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以丰富群众文化知识。
五、培育组建社区文化队伍。组建各种文体队伍,中老年太极拳、木兰拳、竹板说唱队等,坚持每天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体活动,繁荣社区文化,提高居民文明意识。
六、经常开展高品位的文娱活动。每年不少于举办二次大型的文体活动,展示社区文体风采,使小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积极创办“健身路径”,经常开展室外晨练健身活动。
八、加强对文化活动场地的监察工作,严禁黄、赌、毒现象的发生。
坚持利用各种形式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搭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安全实施方案3
为全面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现结合本社区实际,提出20--年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整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和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整规责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管理,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和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进一步好转。
(二)减少一般火灾事故的发生,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以食品安全、无证医药为重点,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全面完成辖区整规工作的各项任务。
(四)做好双基(基层、基础)工作,在本社区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控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狠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整规的责任落实。
1.按照《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金牛府办发[20--]20号),切实落实社区和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整规的责任,健全完善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2.按照《成都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成办发[20--]106号),对社区所辖各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整规的职责进一步进行规范和明确,切实把一把手是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整规工作原则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1.广泛开展全民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宣传活动。要以开展消防四进工作,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食品安全宣传日、11.9消防日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交通、用火、用气、用电等安全常识,在全社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并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培训。
2.在本社区企业内大力开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的宣传教育,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基础。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管理。
1.危险化学品: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金牛区关于加强油库周边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继续深入开展两关闭、五整顿工作,严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资质管理,督促其整治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2.建筑施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严肃查处违章违纪行为。
3.加强小区的安全管理:今年内社区已有七个居民小区,社区将切实抓好各小区的安全、消防管理。要求小区的安全、消防设施要全部配置到位,加强小区停车场、电梯、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宣传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各项隐患的排查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4.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秩序,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经营活动并从严控制辖区内烟花爆竹零售点的设立,严格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行烟花爆竹配送和定点销售制度,加大打非力度,坚决打击非法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行为。
5.学校、幼儿园安全。全面落实教育部等部委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校园周边整治力度。
(四)抓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应急救援预案。并报街道安办备案,负有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整规等监管职责的社区人员要指导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特别是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加强重点人员安全、消防培训。积极组织社区所辖各企(事)单位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市、区、街道举办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培训;抓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抓社区失地就业人员、外来农民工和再就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五)继续加强整规工作,进一步健全辖区内生产经营活动监管网络体系,落实对辖区生产经营活动监管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监督和检查力度,每月对辖区内重点单位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巡查,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查处本辖区内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案件,及时报送案件查处情况,坚决打击辖区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持对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1、进一步加强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规范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
2、严厉打击辖区内无证非法行医和超范围行医,规范辖区内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3、加强对辖区内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建档工作。
4、加大对无证食品、药品的检查和整治力度。
6.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篇六
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3 篇
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第 1 篇
一、镇简介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镇位于川陕交界处,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心,北与接壤,距汉中城 75 公里,南距县城 70 公里,西接、陕、渝旅游金三角地带,境内交通便捷,S101 省道公路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 12.6℃,平均降雨量 1290mm,无霜期达到 280 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目前,全镇辖 8 个行政村,6 个社区,4 个国有林场,幅员面积 5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878 亩,全镇人口 3500 余人,其中农业人口 2700 余人,森林覆盖率达 98%,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二)经济发展和建设成效。近年来,全镇上下以旅游开发统揽工作全局,树立机遇、形象、发展三大意识,履行保护、开发、管理三大职能,加快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和谐新镇。通过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的苦干巧干,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了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镇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教、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不少群众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获得了全国文明村
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卫生镇、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荣誉。
二、镇安全社区建设情况
(一)健全组织领导。为确保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按照省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整合辖区各方资源,成立了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委员会,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担任组织、副组长。政府各科室、辖区各村(社区)、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卫生院、辖内各企业、志愿者、村(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全面组织实施镇的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近10 年来,为着力打造入川第一镇和国家 AAAA 级景区,省、市、县加大了对镇的投入,累计投入近8 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民居改造基本完成,公共设施基本齐备。为确保安全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一是镇政府多方争取,各部门积极支持,全力保障资金投入。二是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县级各部门,效能局、目督办定期督查,每月召开一次交账会,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三)推进社区创建。镇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前期的积极组织动员准备,于 2012 年 12 月 13 日正式启动,先后完成宣传发动、调查诊断、项目确定和实施、自查整改、评审完善 5 个阶段的工作。2013 年 5 月,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推进办公室邀请县级相关部门,协助指导隐患排查、3 数据汇总、调查问卷、居民走访等工作,梳理出 10 大类促进项目,48 个子项目。2014 年,镇党委、政府以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契机,全力巩固安全社区创建成果,并认真探索、持续改进,为我镇下一步持续、稳定开展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社区创建成效。2010 年至 2012 年连续三年获全县安全生产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获得 2010 年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011 年度安全信访综治维稳防邪工作先进单位,2013 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知识竞赛优胜单位奖;同时,保密、环境治理、财政等工作也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三、安全社区建设的认识
(一)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社区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细胞,城市的枝叶要繁茂、国家根基的要深厚,离不开一个个健康细胞的汇聚与凝结。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亟需加强安全社区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凝聚人心、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发展基石、凝聚发展力量,确保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二)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社区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减震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例如邻里纠纷、群众信访、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它们不是能突然出现的洪水猛兽,而是以安全隐患的形式在一个社区中出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苗头、妥善整改安全隐患,很多社会问题都可解决于基层、消灭在萌芽,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社区安全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助推力,只有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投资、拉动内需,才能为经济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抓好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而安全社区建设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能说抓好了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安全社区创建,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更好地完善安全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更好地加强安全生产各环节的日常监管。在当前安全生产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安全社区建设是我们抓好、抓牢、抓实安全工作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及广大人民群众,把更多的基层组织、企业单位建设成安全保障型的健康细胞,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四、镇安全社区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影响安全因素多
1、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一是辖区道路坡陡、弯急、临崖且路面较为狭窄;二是地质地貌特点明显,悬石和浮土下落对车辆通行造成威胁;三是辖区公路沿线植被茂盛,弯多弯急,视野狭窄形成安全隐患;四是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驾驶技术良莠不齐;五是部分路段安保施设和警示标识标牌不齐;六是辖区通村公路无客运车辆运行,居民私车和非法载客现象时有发生。
2、旅游安全方面。一是景区面积大、客流量多、管理难度大;二是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三是野生动物出没,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风险;四是景区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对游客造成安全威胁。
3、社会治安安全。镇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外来客商置业置产,加上客流量大、类别多,人口结构复杂,由各种利益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4、其它方面安全。包括学校安全、居家安全、森林防火安全、涉水安全、施工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类别多、范围广,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二)安保基础设施弱。
一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辖区居民聚居点分散,道路交通无护栏、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多等现象突出。
二是软件设施跟不上。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通讯覆盖
面有限,网络服务还未彻底实现。
三是服务水平比较低。在阵地建设、管理机制、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上下联动乏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三级联管、五创联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敬老模范村(社区),各村(社区)也积极动员参与,发挥了基层创建主体作用。但是,村(社区)基层组织与镇党委、政府沟通乏力,不能将基层的具体实际反映到政策决策上来,导致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盲点和弱点。
二是区域壁垒存在。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各村(社区)之间沟通较少,只自顾本辖区的安全监管,思想保守、方法简单、区域监管乏力,未真正整合力量、相互监督、优势互补。尤其在辖区交界处,责任不明晰,遇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亟需打破偏安一隅的区域壁垒,整合部门监督、行业监督、制度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健全安全监管网。
三是工作创新不足。镇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立足于本地实际,借鉴了其它乡镇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果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更好的接地气、合民情,在创建中没有新特色、新成效。
五、安全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安全隐患治理。以安全目标管理为导向,成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小组,按照一岗双责、辖区负责的要求,通过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壮大安保监管力量,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健全监管机制。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取政策扶持、项目争取、对口挂帮、社会资助等方式,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民生环境。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和全民参与机制。各类安全信息沟通做到有载体、有渠道、有效果,结合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检查、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治理活动,建立以民事调解员、治安巡逻员、山区护林员、交通协管员、农业技术员、公益服务员等为抓手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安全网格化管理,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并肩作战的安全监管格局。
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第 2 篇
一、基本情况
嘉川镇幅员面积 96.8平方公里,辖 3 个社区、18 个村、136 个小组,总人口达 6.5923 万。是四川旺苍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区域类食品加工园区,机械加工园区,煤化工园区已基本建成。境内有规模以上企业 19 家,乡镇企业 1269家,其中既有攀钢旺苍焦化公司、川煤集团广旺发电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有达钢、合众化工等民营企业,2012 年工业产值达 39.7 亿元。辖区内安全涉及水陆交通、消防、煤
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在建项目、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行业.另有加油站 4 处,液化气冲装站 1 处,液化气销售网点 3 处,烟花爆竹销售网点 28 处,农村客运站 1 个,有小二型水库 4 个,塘 79 个,堰 14 个,地质灾害的点 28 个,客运码头 1 个,中小学幼儿园 16 家,在校生 4000 余人,文化娱乐场所 16 处,集贸市场 1 个。嘉川镇政府有工作人员80 名。
二、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级各部门(单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社区)书记、主任、残联、老协等社会各届代表为成员的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组建了由各副职领导牵头、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交通、消防、社会治安等 9 个项 1
目促进工作小组,同时组织筹建了指导员队、安全劝导队、志愿者服务队三支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队伍。
三、强化宣传教育 。我镇始终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在旺苍县电影院组织了聘请安全社区建设专家赵全洲同志专题讲座一次,镇级机关干部、企业、村(社区)负责人、群众代表共计 300 人参加。二是利用召开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共计 30 余场。三是在村(社区)、9 机关单位、企业、学校、醒目的位置设置了安全社区宣传栏80 余个。四是制作大型挂幅标语 60 幅,建立以省道 202 线石龙、红旗村为安全文化宣传长廊 1 个,以庆寨路为和-谐大道 1 个。五是利用安全宣传月走访群众等形式,发放安全手册 5000 余本,各类安全宣传单 2 万余份。志愿者服务 20余次。群众知晓率达 96%。
三、狠抓示范建设 打造了三条安全文化大道。一是把庆寨路建成为和-谐大道;二把石桥路建成为人口与计生文化大道;三是把省道 202 线(红旗至石龙嘴)建成为安全文化宣传大道。
四、深化项目建设
我镇设立了工作场所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安全、交通安全、家居安全、农村安全、学校安全、老人、儿童、残疾人安全、涉水安全 9 大安全促进项目。20 个子项目,2017年底完成 10 个,现在已完成 6 个,未完工 4 个。
五、改善安全基础条件
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县的支持,一方面督促企业、村(社区)、单位自身增加安全经费投入,同时镇政府从工作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安全基础建设和隐患整治中,一年来,我镇投入资金 40 余万元,完善了一批公共安全设备,增设了 100 个安全警示牌,购买了 50 个灭火器。另外督促
企业整改隐患和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 1000 多万元。
六、建立长效机制
我镇建立完善了安全社区工作例会制、部门联席会议制、项目组会议制度、项目督查、检查制度、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各类事故评剧伤害预防制度、日常报告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实施了基础台账系统化、教育培训普及化、促进项目规范和持续化,巡查经常化、隐患整改快速化等,镇政府每日坚持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社区促委会成员会议,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安全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存在问题:一是新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务工人员增加,流动性大,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培训难度大;三是企业职工、群众主动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社区诊断的科学性、系统性及伤害监测体系还
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五是促进项目建设和持续改进还需大量资金投入,镇政府财力有限,希望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企业职工、人民群众
创建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企业职工、人民群众从要求投入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转变到主动投入到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
2、进一步完善事故与伤害监测体系。派出所、消防、安监、卫生等专业部门建立事故监测网络,企业、村(社区)定期主动收集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3、进一步加大对辖区企业及九小场所的检查力度,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情况,并督促更多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4、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企业、村(社区)、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开设信箱等多种渠道,广泛了解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安全诉求。
5、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安全促进项目。在优化原有项目基础上,通过新的伤害监测、问卷调查等工作,增设安全促进新项目,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和工作中安全与健康问题。
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第 3 篇
我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自2014 年 4 月 18 日启动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参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四川省安全社区评定标准》,结合立山实际出台了系列文件和举措,积极稳妥的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我镇安全社区建设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简单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谋划筹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部门协作、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我镇于 2014 年 4 月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各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促委会下设推进办,负责组织、指导全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并设 8 个安全项目工作组和 4 个监督保障工作组,负责安全社区建设的推进、监督、考核、保障。
(二)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向全镇村居民印发了 4200 份调查问卷表,广泛征询社情民意,掌握广大群众在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的所想所需,征求意见建议 80余条,为我镇确定安全社区建设促进项目提供了有效依据。主动衔接派出所、卫生院、学校等单位和部门,请他们查询档案并提供了 20112014 年近4 年的事故与伤害数据,切实抓好社区诊断工作,据此确定出 8 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安全社区建设促进项目。
(三)广泛宣传动员,扩大影响力度。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扩大工作影响,我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于 2014 年 4 月 18 日,举行了安全社区建设启动仪式,13 县、镇、村三级共计 300 余人参加,发放宣传单 5000 余份;二是 2014 年 4 月 25 日,镇上组织镇、村两级共计 200 余人,开展了踏街宣传活动;三是先后 10 次召开镇村干部大会,专题部署安全社区工作,提升镇村干部的重视力度;四是制作安全社区宣传展板 1 个,悬挂、撰写宣传标语 138 副,特别在 2014 年春节期间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场镇出入口处设置巨幅宣传牌坊 3 处,发放了宣传年画 5000 余份,宣传手册 5000 余册。五是举办了交通/建筑/农村家宴厨师/食品流通领域经营业主培训班,对各领域的从业人员分别进行了至少 2 次的专门培训,2015 年 2 月 3 日,邀请安全社区建设专家张祥林教授为镇村两级干部及各驻镇单位负责人做了主题为《认知安全社区理念,把握建设程序方法》的讲座培训。
(四)扎实推进项目,稳步实施建设。
我镇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按照两高一脆弱、三重一需求的原则,于 2014 年 6 月底确定了工作场所、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居家、学校、老年人、防灾减灾及环境治理等 8 个安全项目,并于 7 月初成立了 8 个项目安全促进组,各工作组随即展开工作,根据评估评审、事故与伤害记录、查评情况,结合诊断报告,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完成多个方面的问题干预。
1、工作场所安全方面:完成辖区内建筑工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建筑
工地、非煤矿山现场管理和粉尘治理基本到位。
2、交通安全方面:增设村道公路警示标识标志 191处,基本完成临岩临水路段 33068 米波形护栏的安装。与片区执法中队联合执法,查处超载、超速、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236 人次。
3、消防安全方面:基本完善辖区内 438 家九小场所消防器材的配备;组建村居森林消防巡逻队伍 40 支,建立完善巡山管护、入山须知等制度 248 项,开展森林消防巡逻495 次。
4、社会治安安全方面:指导各村建立联防网络,指导社区组建联防巡逻队、建立了警务室,政府成立了夜巡队,派出所成立了专门巡逻队伍,成功构建四级联防网络。
5、居家安全方面:基本落实 2014 年度农村 D 级危房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场镇自来水管线的改造,2014 年共摘除马蜂窝 44 个,对全镇犬只进行了疫苗、栓养等防护措施。
6、学校安全方面:一是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改变食堂经营模式,改善食堂卫生条件,纠正食堂工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加强了食材进货渠道的管理。二是排查整顿了校园内部安全隐患。督促各校在校园通道、楼道、楼梯更换了补光性更好的节能灯;要求各校对校内受损严重、凹凸不平的活动场所进行了平整硬化。指导龙岗希望小学在楼梯处设置了上下靠右行的界限,对出现坑洞的教室地板和楼道进行
了修补。三是加强校园治安监管。督促各校建立了进校园登记制度,统一安装了摄像监控系统。四是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指导各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活动。五是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督促龙岗希望小学幼儿园更换塑胶桌椅,重新购置了安全玩具,建立玩具定期清洗制度,严格落实进园检查、离园接送制度。
7、老年人安全方面:建立了健身活动队伍 7 支,修建、完善活动广场 4 处,预计购置健身器材 3 套,成功举行立山镇首届魅力古镇.锦绣立山坝坝舞比赛。为敬老院增设了消防器材、警示标志、文化娱乐活动室及相关设施设备,对院内老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了防跌倒、防摔、保健等知识的普及。
8、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方面:指导各灾害点制定了应急预案 75 个,落实 69 名监测人员对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规划了临时避灾点和临时安置点 75 处;金山农贸市场、垃圾转运站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对全镇 102 个病险水利设立了警示标志,落实了人员 102名、资金 0.6 万元,加强了日常的管护、巡查;对大坝子水库进行了降低水位、内坝重铸内坡的处理,重砌望乡山坪塘内坡,硬化了大坝并安装了栏杆。
(五)强化监督指导,及时查遗补缺。始终将监督
检查作为推动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每周对安得利黑火药厂检查一次,每半个月对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危化品生产经营点检查一次,每月对场镇的九小场所检查一次,每月对各单位、村(居)检查一次,累计开展安全检查 1708 次,排查安全隐患 688 处,目前已完成整改 678处。
虽然我镇前期已在安全社区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我镇在组织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工作场所安全项目组:尽快落实非煤矿山职业病防治体系和机制的建立,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及职业病防治等。指导龙岗净化厂完善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周围居民进行应急演练。
(二)交通安全项目组:组织实施立阳路、立茶路改升级;尽早恢复新车站建设;安装红绿灯、电子抓拍系统;硬化环场镇路分流,减轻场镇拥堵现象。
(三)消防安全项目组:增加消防设施,满足消防用水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预案并加强演练、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大日常检查力度。
(四)社会治安安全项目组:实现城区全覆盖的电
子摄像头,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落实天网工程。
(五)居家安全项目组:全力安装防漏电漏气装置、继续加大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制定 2015 年农村 D 级危房改造项目计划、提升自来水的质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减少马窝蜂和犬只的伤害事故发生。
(六)学校安全项目组:一是实施龙岗希望小学幼儿园的活动场所地板软化、尖锐角边软包装及其运动场塑胶跑道的铺设等项目;二是尽早新建立山小学幼儿园。三是实施立山中学的校舍改造及和运动场的建设。
(七)老年人安全项目组:一是强化敬老院安全管理。增加消防器材、丰富室内的必须生活用品、餐厅厨房重新装修,安装床头呼叫器、双扶手、改造凌乱的线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加服务人员等。二是加强空巢老人、残疾人关怀和老年人健康的关怀。组织卫生院、卫生站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关爱、免费为其义诊并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充分发挥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
(八)防灾减灾与环境治理安全项目组:一是地灾治理方面。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监测人员及群众的辨识和防范能力,并加强应急演练。二是场镇环境治理方面。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金山农贸市场、主体基本完工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的作用,在场镇的两头规划好停车位,并加强日常的环境综合治理。三是病险水利整治方面。坚持
做好日常的巡查、管护,在大坝子水库夯内坡和修建溢洪道。
7.建设安全社区 篇七
一、当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直以来, 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 而社区正是处于社会的最前沿, 反应了社会的凝聚力。当前, 我国的社区建设从整体上还属于起步阶段, 虽然进展相对比较顺利, 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以及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关于我国社区的各项工作, 行政化趋向日益严重。第二, 我国社区工作十分繁杂, 负担重, 压力大, 造成社区工作开展的困难, 同时也降低了居民的满意度。第三, 社区的一些硬件设施没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改善, 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 造成了居民意见很大。第四, 一些居民群众以及辖区单位对于社区的建设缺乏积极性。第五, 有些社区对辖区单位要求过多, 没有实施共建联动, 导致义务和权利不统一[1]。
二、关于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中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 安全社区建设发展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从长远计划, 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首先, 要从社区环境入手, 解决人们的各种困难, 让人们得到实惠, 这样便可以让人们在困难时得到帮助, 增强人们对于社区的认同感以及满意度。其次, 完善和提升社区的城市管理机制以及公共服务水平, 保证社区建设能够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然后, 坚持以居民为中心, 通过各种社会组织, 帮助实现社区的公共利益, 为社区资源整合提供保障。同时借助于社区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体系, 共同促进社会、社区以及家庭的和谐发展, 形成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 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并且各得其所的形式[2]。最后, 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各种惠民政策, 引进社会资金,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把社区服务设施的相关建设全部融入居民的小区建设规划之中, 实现公共设施建设的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关于社区财力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我国相关城市社区建设的规定, 合理确定社区经费标准, 然后继而采用核定基数、分级分担以及定额补贴等各种方法, 鼓励和扶持一些优秀社区。另一方面要强化社区服务业, 增加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 避免出现经费不足等问题, 造成对服务领域扩大的影响。并且要建立相关的社区干部激励以及约束的长效机制。这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绩效考核等方式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选聘, 还可以调动社区之内的一些机关、单位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不仅有利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还可以有效的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以及共享。
(二) 规范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的行为
首先, 结合社区自然形成的客观性以及人们对于社区建设的主管要求, 在强化社区建设的时候, 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以居民区为基础, 通过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还有居民之间的地缘关系等, 对社区进行界限划分, 保证资源配置相对合理, 界限明确, 各个社区的管辖区域以及户数比例适当。然后对于新建成的小区要及时的组建社区居委会, 并且及时开展撤镇建街工作。最后, 对社区活动用房的规划建设进行合理规范, 同时规划其使用的相关问题。关于社区建设的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负起责任, 增强新建社区的组织用房落实制度, 积极进行社区活动用房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关的交付使用事项[3]。同时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监督工作。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社区活动用房的建设以及随后的规划之中, 尽可能的要把社会保障服务、安全服务、卫生和计生服务以及就业服务等所有的公共服务项目放置在一起, 这样有助于居民办事便利。另外, 对于规划之中的活动用房, 可以设立相关的居民活动项目。
(三) 增大我国安全社区的管理以及服务范围
社区设施在每一个社区建设之中都属于重要的阵地, 为社区的居民提供重要的物质保证。关于社区资源的利用, 一定要注重网络体系的建设, 积极挖掘社区设施建设的潜力, 利用新建以及置换等多种方法, 提升社区资源的共享利用率, 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还需要为社区引进商业、医疗以及保险等各种服务业, 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优先或者是优惠的服务。并且这些都要结合现代科技以及通讯手段进行联网运作[4]。另外, 在进行社区管理以及拓展社区服务的时候, 首先, 要提升基层的治理水平, 建立社区居民自我管理体制, 并且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的新途径。然后, 解决城乡结合部以及小区的自治组织缺位问题, 通过相关的有效措施, 提升社区自治组织的影响力以及作用。最后, 引导一些社区单位以及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管理, 通过建立和健全一些监督、指导机制, 强化社区的综合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各种组织以及机构对于社区管理的影响以及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因此社区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要从建设和发展安全社区入手。然而, 安全社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从长远计划, 并且能够立足跟前, 制定长效的运行机制, 消化社会矛盾, 为人们建设一个和谐、便利的生活环境。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础, 做好社区的安全建设发展, 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 首先简单地概述了当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点关于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的具体对策,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安全社区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薛惠芳.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 (01) :33--34.
[2]李颖.浅析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9) :45--47.
[3]居振.基于人性假设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管理探讨[J].人才开发.2009 (03) :78--79.
8.建设安全社区 篇八
仙霞社区加强楼组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程新友
楼组是城市居民基础的生活场所,是家庭间互动的纽带、是关心互助的港湾、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延伸,更是发挥群众自治管理的平台。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以楼组为生活平台,开展“楼组创建系列活动”,明确“三个延伸”,创新楼组建设理念,完善“三个机制”,促进创建积极性,从而优化了邻里关系,改善了居住环境,畅通了与居民沟通的渠道,更好地传递了社情民意,营造出和谐的社区氛围。
楼组建设;社区党建
“家庭是细胞,楼组是基础”,楼组作为直接面向居民的基层组织,作为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在城市社区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上海市长宁区仙霞社区以楼组建设为切入口,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使楼组成为群众展示自我的舞台、发挥群众自治功能的平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延伸,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仙霞社区基本情况
长宁区仙霞社区有居民楼组约1800余个,是个典型的老公房居住区,居民们渴望拥有融洽、互助、和谐的邻里关系。通过对社区内23个居民区开展下发问卷、走访居民区干部、召开群众座谈会等调查,发现了社区日益增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
(一)新居民激增,传统的邻里关系面临挑战。随着城市的扩张发展,大批外来人员涌入上海,仙霞社区紧靠两大开发区,承载着大量白领人士、外来务工青年买房、租房的需求,从统计数据看,房屋转手、出租所占的比例达到总户数的50%左右。新居民的入住打破了以往相对静止的相识相知的邻里关系,租房户的频繁变动也为邻里之间交往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社区居民老龄化现象严重。仙霞社区内原住居民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征地农民、动迁居民及不少大院大所大厂的在职职工,20多年过去,居民们渐渐步入老年,社区老龄化程度达到21%,高于19%的上海平均水平。同时仙霞社区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在此买房养老,社区老龄化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退休老人生活空闲,有着交流、交友、娱乐、被照顾的需求,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三)邻里关系淡化,治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楼组内防范意识差,加上邻里之间不熟识、不相知,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虽然每年社区投入资金用于物防技防,提高小区的防范能力,但发生在楼组内的入室盗窃案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控制。
(四)居委在开展楼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楼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与团队建设相比,有着功夫深、见效慢、成效不明显的特点。在调查中发现,近两年各居民区忙于开展团队建设,创设文体俱乐部,对楼组工作有所淡化;居委干部充实调整后,年纪相对轻了,但也出现了坐办公室时间多了、下楼组时间少了,委托楼组长跑腿的多了、与居民的交情浅了等新问题,亟需尽快传承“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传统工作方法;楼组长与楼组不完全匹配。全社区共有1800多个楼组,但楼组长仅1730人,存在100人的缺口,散布在十个居民区中,最严重的缺25名楼组长;楼组长年龄偏大。在调研中发现,70岁以上楼组长占楼组长总人数的百分数,全社区平均水平为20%,有9个居民区超过平均水平,最严重的居民区70岁以上楼组长达到42.22%。
二、仙霞社区加强楼组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三个延伸”,创新楼组建设理念。社区服务要人性化,社区工作者要群众化。必须重申楼组的基础作用,创新楼组建设的理念。为此,要努力推进“三个延伸”的工作。
一是将工作重心从居民区延伸到楼组。结合上海市实有人口试点工作的契机,根据“百户单元”管理要求,以200户、约8-9个楼组,重新划“块”,做到社区全覆盖;规范块长工作,推出“一三一”楼组工作法,即一个网络(居委会→块长→楼组长→四大员→楼组党员联络员、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党员),三本台账(实有人口信息表、出租户情况登记表、楼组骨干情况表),一项考核(块长季度百分考核,由楼组长从十个方面考评),提高块长做楼组工作的能力;通过特色楼组创建,使街道各职能科室将工作落实到楼组,示范到基层,并建立考评检查、现场办公、群众评估体系,以确保工作重心从街道指导层面、居民区工作层面、群众评价层面向楼组延伸。
二是将工作对象从楼组长延伸到每一户居民。通过建立、完善《楼组知情册》引导居委干部、楼组长开展楼内居民互访活动,通过访问、调研,将生活在楼组内的居民粗略划分为三类:依靠对象(如:党员、老干部等)、服务对象(如:独居老人、残疾人、重大病人等)、关心对象(吸毒人员、两劳释放人员等),精细划分为19种人。针对各种人群不同的需求,开展特色服务,使服务更人性化。
三是将工作内容从邻里互助延伸到全方位和谐创建。楼组创建的内容要多样化。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社区楼组建设提出了“五在楼组”的和谐创建理念。组织开展“楼组沙龙聚会”,“给新上海人提个醒”等活动,使邻里相认相交相助在楼组;选举楼组党员联络员,广泛创建党员示范楼,党建工作落实在楼组;动员居民自觉交纳管理费,自觉不在走道乱堆物,营造优美生活环境,将物业管理沉到楼组;通过“自律式”文明公约制订、协商性“当家人会议”召开,推荐“一长四大员”,把基层民主践行在楼组;结合楼组实际情况,推广“学一学、扫一扫、劝一劝、帮一帮”楼组礼仪,把文明建设深化在楼组。
(二)完善“三个机制”,促进创建积极性。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楼组长、块长服务基层的积极性是楼组建设长效常态的重要保证,为此还要完善管理机制、参与机制、激励机制。
整合管理机制,促进创建积极性。一是建立楼组长管理机制。明确楼组长的基本要求,以增强楼组长总体责任;明确楼组长产生的民主程序,以提高楼组长的公信力;规定对楼组长的关怀措施,以鼓励楼组长的奉献精神。二是规范楼组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楼组长会议,核对居民变动情况,通报社情民意;每半年一次“当家人会议”,开展楼组文化活动,协商楼组事务;每年一次居代会,由居民对区、街道居民工作进行民主测评;每年一次居民区楼组建设中途检查、楼组建设推进会,以检查促进创建,用交流巩固经验,做实楼组工作。三是行政指导支持机制。为把楼组工作做扎实,仙霞街道提供了财力保障,为每个居民区提供了楼组建设经费,匹配了居民区爱民帮困经费,以及订阅了100多种报刊杂志;完善了楼组建设的发展目标,要求每个居民区积极开展文明楼组创建活动,文明楼组不低于80%,三年内达到95%,特色楼组作为文明楼组的排头兵,不低于10%,三年内达到30%。
丰富参与机制,扩大受益面。一是开展楼组“三小”工程建设。建立《楼组知情册》,动态摸清楼组内的人员信息;修缮楼道内设施,倡导楼道新风;设立废纸箱、废电池箱等,养成环保习惯。二是完善楼组安全防范设施。升级防盗设备;免费开展煤气检测;加强防范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实施“平改坡”等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给居民楼带帽(“平改坡”)、换胆(调换上下水管)、穿新衣(外墙粉刷、添补绿化、改建通道),使近2万户居民受益;推进楼道防盗门安装,受益居民将近7000户,有效降低了入室盗窃案的发生。四是积极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仙霞街道投资为每个居民区建造活动室和健身点,大力组织群众文化团队,每年组织读书节、歌咏节、旅游节、体育节等文化团队活动,组织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吸引居民群众从楼组走向社区、学校,交朋友、舒心胸、长本事。
优化激励机制,扩大建设成果。一是优化评比机制。改变以往单纯由居委干部举荐的评选情况,组织开展由群众评比、楼组“咬尾巴”评比、“一季度一评”的楼组长评选等方式,评选先进楼组、星级楼组,民主参与的评选过程增强了楼组“争先学先保先”的荣誉感。二是改进表彰方式。改变以往“开一个大会组织一次表彰”的方式,以发放到社区每家每户的社区报为宣传阵地,报道社区中的好人好事、新风新貌和楼组建设中的经验做法、优秀楼组长等,将表扬方式长效化、动态化、生动化,使先进典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推出服务品牌项目。把深受居民欢迎的工作项目化、涌现出来的热心群众团队化,持续推动服务群众的工作,如组建以社区居民施红心名字命名的“红心法律咨询站”;组建街道在职党员志愿者总站,放大了党员在楼组中的作用。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在社区文化的影响下,大批有能力有水平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发掘宣传,推荐他们的优秀事迹,涌现一批先进个人,引领着社区居民,使“小区是我家,爱心奉献它”的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据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调研汇总资料写作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D267.7
B
1009-928X(2010)04-0048-02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建设安全社区】推荐阅读:
安全社区建设是07-17
安全社区建设 档案盒08-12
企业班组安全建设07-12
生命安全体验教室建设07-23
医院信息安全建设论文08-08
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08-09
安全文化建设经验08-11
电厂优秀班组安全建设08-15
班组安全建设经验分享08-18
安全预防体系建设指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