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理解(共12篇)
1.企业文化的理解 篇一
企业文化-----重百的内涵
时间流逝,从50年的重百大楼,到如今的重百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历几十个风风雨雨,重百商场以有80多家连锁商场,带着幸运和荣幸的心情我也成为了重百人。
企业的创业激情正在慢慢消退,如何才能让企业具有二次创业和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形成文化提升的系列成果:在与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企业文化提升的系列成果,包括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宣导报告、文化推广实施方案、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故事集、企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新的商场成立和到来新的重百人,都在努力的工作着,我也曾在努力中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我名记我们的企业理练“绿叶不忘根的情”,作为一名重百的一员应坚持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天天认真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这一切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此我意识到,工作的单调和艰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你、我、他也一样能创出一片精彩的天空。人就应该这样,无论工作多么平凡,肩上的担子多重,脚步多沉,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永远。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平坦大道,伴随我们的还有困难和挫折。流水因为受阻才形成美丽的浪花,人生因为受挫才显得更加壮丽多采。遇到困难我们就要这样,跌倒了再爬起来,用失败来记载自己走过的路程。对企业所有进入重百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宣导,对企业中高层领导也进行了企业文化管理的培训,结合文化提升的成果,帮助企业建立或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另外,针对企业文化管理所需要的理念和技能,提供了专业课程培训。
后来在不断的学习企业文化中我渐渐地认识到:我的岗位不仅仅是我履行自己责任的地方,更是对顾客奉献爱心的舞台。于是我天天给自己加油鼓劲:不管我受多大困难,绝不能让顾客受一点委屈;不管顾客用什么 1
脸孔对我,我对顾客永远都是一张微笑的脸孔。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着它笑时,它也会对着你笑,当我看到顾客们对我的微笑时,当我的工作业绩得到领导的肯定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豪:我是在用这种方式向社会奉献爱。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做行业中最好的一员”!最好的就是拥有高尚品德、极富诚心、爱心和责任心,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领先职业技能的业务精英!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承诺是金,坚持勤劳进取,坚持学习创新。我们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都是优秀的营业员,让我们以更先进的营销理念、更专业的营销技能、更完善的服务不断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壮大,为社会、为公司创造财富和价值。
我深信,将以适当的管理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产品、全新的服务来勇敢自信地面对今后的挑战!我们的队伍也将以最专业、最高效、最真诚的服务面对千千万万的客户!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筑“百年老店”!
2008年10月30日唐维兰
2.企业文化的理解 篇二
云铝公司已成功构建以昆明为中心, 辐射省内外资源能源优势地区的产业链, 在党建工作、公司治理、项目管理及生产经营等方面已初步建立起协同合作机制, 大营销、大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并发挥企业文化对推进公司加快实施“水电铝”和“一体化”战略作用, 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特别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对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公司铝板块协同高效发展, 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明晰建设企业文化的立足点, 才能更好把握企业文化融合和创新过程中主旨精神
企业文化核心目标, 即是塑造“企业人”, 帮助企业的员工真正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而在实际情况中, 许多企业注重的是“人”的外在设计, 而并不是去塑造人心、改变观念。
“企业人”的实质是全心全意投入到企业工作中的员工, 从这一点理解,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心灵的构建, 需要接纳的胸怀, 需要榜样力量的感染, 更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员工的企业实践分为几个层次, 包含从合格、投入到创造等。
合格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要求遵章守纪, 中规中矩地把工作做好, 这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惩治考核等手段来达到;第二个层次是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投入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到位、行为规范的问题, 它还涉及到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 需要营造一个文化成长的广阔环境, 员工在这个环境下不断通过工作实践, 达到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协同一致;第三个层次是创造, 即员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让员工在边干边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始终做到边创新边培养人才, 积淀形成追求创新的文化。同时, 要对有潜质的基层员工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帮助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并最终赢得人心, 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着力培育精细化管理文化
企业的融合和创新是一种管理诉求, 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看, 企业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
经验式的管理不仅会使企业的管理更多放在一线指挥上, 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外部环境的研判投入减少, 而且这种监督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制度式的管理就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据可循, 中规中矩开展工作, 但同时也带来了执行力的问题, 制度流于形式比比皆是。必须让制度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使制度管理发挥效用,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的内涵。
文化管理要以文化为基础, 强调人的能动作用, 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 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
从公司内部管理看, 倡导的是一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在公司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其理解或多或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 使制度不能很好的深入执行, 还不能内塑形成标准化管理特色文化。有了低成本的管理目标, 就会提出更多、更细的对标管理要求。首先, 将对标管理与指标分解、绩效考核、各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 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上下功夫, 形成较为完善的对标体系、检查考核执行体系。通过不断持续完善目标责任制, 使对标管理做到“月检查、月考核、月兑现”, 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其次, 把对标管理纳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 用指标评价党建工作, 用业绩考核党建工作, 从思想层面上引领对标管理走向深入。此外, 培育对标文化体系, 注重归纳有特色的管理成果, 将对标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将对标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变“要我对标”为“我要对标”。
三、从管控的高度来看待文化融合和创新, 注意在延续中整合和发展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下属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过去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企业文化融合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把公司占有的资源整合为板块的优势, 如何通过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定位各方角色, 如何调动并发挥各下属企业的优势并实现板块的协同、高效发展。即企业面临的问题, 用一个字来概括, 就是“合”的问题。只有把板块各方面的力量拧在一起, 形成“合”力, 才能够化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 确保企业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 企业文化融合和创新, 要注意在延续中整合和发展。对公司来说, 就是要有本部的主流文化, 也要有各二级企业的个体文化。企业文化要在企业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保持稳定, 并随着社会环境、文化气息、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 要不断的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追赶甚至领跑于社会文化, 坚决杜绝企业文化的内部冲突。
四、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必须做好统一化策划和管理, 抓好各个系统的导入
铝板块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不是原有各个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 而是要发挥协同效应等优势, 形成新的、更强大的竞争实力和企业形象。融合创新企业文化, 形成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手册》。企业文化管理手册要源于历史、立足现在、引领未来, 能够使企业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生存意义、发展方向和价值标准。其次, 要围绕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梳理和制定适用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等, 确定行为原则和标准模式。
文化体系形成后, 核心的工作就是持之以恒抓好宣传与导入工作。这要立足于从基层开始, 设计有效的活动载体, 系统植入企业核心理念, 统一企业形象标识, 培育统一的企业行为, 增强铝板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导入要根据实际情况, 将核心理念及标识系统有步骤、分阶段导入。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 严格规范内部统一管理行为, 全面落实企业理念, 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把铝板块的整体协同文化根植于企业的管理沃土之上。
总之, 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仅需要立足实际, 充分考虑战略协同、区域不同, 更需要的是能够建立包容、相互信任的关系, 并取得一致的理解和认同。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在实质, 有利于推动文化的整合和创新, 有利于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铝板块而言, 不仅面临着一般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还面临着企业文化如何有效融合的问题。本文从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开始, 到结合实际如何创新和融合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融合,创新,管控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黎群.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初步理解 篇三
一、政治文化的基点
美国的政治文化实质上是美国这个多元民族从殖民时代到现在所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她是这个民族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外化。为了切身体会美国的政治文化所蕴含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7月4日,在美国国庆节的这一天,我来到了她的首都华盛顿,这个美国这个组织和实施现代美国管理国家和处理对外关系重大决定和美国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这个见证及书写着美国和世界现代历史的著名城市。之所以著名,原因之一还在于她傍着波托马克河有众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和迤逦华美的自然景色。其最美、最壮观的建筑,更是美国的标志与象征之一是国会大厦,这座由首位总统华盛顿在1793年9月亲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的古典建筑,部分建筑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被毁。修建过程中,又发生了南北战争,建筑公司被告知政府将没有后续资金付给公司,停止还是建设,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公司最后决定,不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停下来直至竣工。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顽强毅力给当时的林肯总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美国人民由此会看到和感受到,国会大厦的继续建设,标志着联邦的统一不可阻挡,标志着美国永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现在的国会大厦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组成,宏伟、庄严、典雅。大厦耸立在华盛顿的最高点――国会山上,象征着民有、民治、民享的至高无上。经过安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国会大厦,游客以20-30人为一组,由导游带领并讲解,首先观看宣传美国民主自由的纪录短片,然后进入大厦中央,这是一个宏伟穹顶下方的大厅,阳光透过穹顶部分的玻璃,将大厅照射得格外明亮,环形墙壁和穹顶的天花板上,巨幅油画和壁画描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油画和壁画下方,环绕着大厅,矗立华盛顿、林肯、杰斐逊等名人的雕像,在另外两个华丽展览厅和宫殿式长廊中,陈列着美国各州历任议员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刻像和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物雕像和画像。那些琳琅满目的图书出版物和各种国会纪念艺品,也仿佛告诉游人,一个民族的文化既是本国的,也是世界的。
国会大厦向西,是一个集草坪、水池、纪念碑于一体的长方形公园,公园中间,耸立着正四方形宝剑式的高大建筑,那就是华盛顿纪念碑。
再向西行,穿过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就是林肯纪念堂了。亚伯拉罕·林肯与华盛顿一样也同样是美利坚民族精神和美国文化的象征,他出身低微,一生遭受无数挫败,同时更是由于他成功地领导了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的分裂,从而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美国,许多城市都有名人雕像以纪念在历史上为这个城市或这个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可以说,一个有敬畏与崇拜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和高度文明的民族。
一条中轴线把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串起来。这条线上的两边是长方形的草坪,在这个相当大的方形公园四周,国家图书馆,国家美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史密森学会等各种知名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依次排列,众多的文化设施绿树的掩映下共同组成了一道道景观,呈现着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沧桑感。
7月5日是周六,我随后到了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费城,因为这座城市诞生了《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奠定了美国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基础,还因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这座城市都是以厚重的文化而享誉世界的,因为她有世界上著名的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团——费城芭蕾舞团和著名的美术博物馆——费城美术博物馆、罗丹美术博物馆等享誉世界的一大批文化艺术单位。据资料介绍,本来美国初步确定首都在费城,因为当时的费城人口约4000万,已经是美国的大城市了。但是,由于当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联邦政府的财政方案,重点是关于重建美国公共信用的报告,弗吉尼亚代表麦迪逊同意的前提条件是汉密尔顿推动国会,通过把首都建在弗吉尼亚附近波托马克河边的法令,虽然当时那个地方还是一片沼泽与荒原。这样,费城不得不与成为首都失之交臂。我那天看到的独立宫,除了门前面的这段路面还是由小石块履盖着,依稀能够看得到清净和厚重外,周围的街道都已经是现代化的水泥路面了。
二、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
1492年,哥伦布首先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南美洲陆续建立了殖民地,法国人,荷兰人、北欧部分
国家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16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国力日渐强盛,也加入了殖民北美的行列。从1607年到1732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北美大陆的大西洋沿岸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块英属殖民地, 弗吉尼亚、马萨诸塞、马里兰、康涅狄格、罗得岛、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新泽西、纽约、宾夕法尼亚、新罕布什尔、特拉华、佐治亚,这13块殖民地习惯上称之为”新英格兰地区”,她们是美国建立国家的基础,也是后来美国政治文化的主体。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人的先驱是1620年11月登上北美大陆(现在为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这个地方)“五月花”号上的那批清教和和其中为寻求美好生活的英国人,其登陆的时间看作是英国在北美移民的开始。这应该是因为他们上岸前制定了《五月花号公约》的缘故,因为这个公约规定了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等内容,而这个公约又可以看作是美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发端。
踏上北美这块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原本就是为了追求自由而来,因此,13个州都建立了比较松散的政治管理制度,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初级阶段。但是,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他们认为需要为这个国家建立一个政府,这个政府应该只是一个小政府、弱政府或者松散的邦联,故尔在他们宣布独立于英国统治之后的11年里,按照《邦联条款》规定邦联只有议会,没有总统,没有邦联法院,各州有自己的法律,使用本州的货币,其中有11个州有自己的海军。由于邦联政府太弱了,没有征税权,以致于筹措不到运转所需的基本费用,再加上州与州之间的矛盾,州与西班牙、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各种综合因素便促成了1787年的费城会议。
当时实际的情况是,1787年的费城会议之前,各殖民地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制宪过程,其中许多州在独立战争时期就已经用了相当大的精力来制定宪法,如:新罕布什尔在1776年1月率先通过了一个简单的临时宪法。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亦先后在1776年3月和6月制定了新的宪法。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宣布将原来的自治特许状作为本国的宪法,其他8 个殖民地根据1776年5月大陆会议的决议,也陆续通过了自己的宪法。各国的宪法都包括了两个主要部分:权利法案和政府组织原则。所有宪法都坚决反对贵族政治和世袭制度;政府的权力应该自下而上地来自人民的同意;同时实行某种形式的分权制衡制度。这里,我们已经从中看到后来美国立国的若干基本政治原则。
各个邦联国家的代表去原本是去修改完善《邦联条款》的,但是他们最终决定重新起草一个新的宪法,这就是历史上的费城制宪会议。总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共和制,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教分离。经过反复争论与妥协,最终形成现在的政治体制——美国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家的权力分为分离的三个部分:行政分支,实行单一元首制,即今天的总统制。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内阁组成上,总统提出行政分支候选领导人,但必须依法送交国会批准,国会在批准之前,都会有专门机构对总统提出的候选人进行严格审查,有时国会还要举行听证会,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如果双方都同意了,联邦法院还要经过“司法复审”。立法分支,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是平民代表,各州代表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每三万人口产生一名议员;参议院由政治精英组成,他们往往比较有智慧、经验和比较冷静理智,各州不分大小,均派出相等数量的代表,每州二名议席。这样两院同时同意通过的法案更容易符合客观实际,一切征税和拨款议案由议会众议院提出。议会立法后,总统可以行否决权,总统否决之后,议会若要再次通过,必须要三分之二的多数同意,才能压倒总统否决权,强迫总统执行。总统可以提出议案,但必须由议会超过一半的多数通过才能立法。司法分支,联邦法院是宪法的执行者,负责审查国会和总统通过的法律,并确保他们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1789年的宪法条例规定了各类法院的组织和司法程序,明确了联邦最高法院对州法院判决的复审权。这一规定把联邦主权的原则贯彻到司法领域,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有最后解释权,解决了州和联邦权力范围问题。同时,联邦法院还可以直接向行政官员发出强制执行令,这也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最关键之点。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虽然设立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法和法律是统一的;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
三、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
正是由于当时13个殖民地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政治管理架构,加之建国者们的建国理念,从建立独立的国家之始,直到目前,各州在管理本州事务方面均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包括议会、法院和行政分支),各州在各个方面的法律政策都是不相同的,经过不断的完善,都形成了且有本州特点的管理模式。从康涅狄格州与其他州征收商品税负的不同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各州的独立性。康州征收的香烟消费税是每盒2元,纽约是3元,而南卡罗来纳州只有7分。但是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分为城市、镇两种名称,人口比较多、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为市,人口比较少、居住比较分散的为镇。市,如康州首府哈德福德,镇,如新不列颠都在同一个层级上,市与镇不论大小均由议会或者管理委员会以及类似作用的机构和政府行政机构组成,她们均单独对全体市民负责。市议会或者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本辖区的立法和审核政府财政预算等职责,市、镇的议会或者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章是否与联邦和州的法律一致,由联邦、州法院负责审核和监督。政府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和为市民提供各种公益性的服务,立法与行政分离,既保持了基层参与政治的民主性,又以行政权的相对集中保证了市政管理的效率。康州有162个市、镇,其中特别小的镇管理委员会和镇长都是兼职的,义务服务,基本上不领取报酬。联邦、州、市和镇都是独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框架,没有上下级关系,均由本辖区选民选出,有的市或镇采用的是聘用城市经理的方式管理城市。不同市的市长、镇长和市议长或委员会主席,任期是不同的,是否连任也是没有统一的规定,如康州斯坦福市市长到今年为止已经在这个位置上14年了,而且准备竞选州长。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是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名,经议会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能任命,没有任期的限制,部门工作优秀的负责人可以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反之则被进行调整。联邦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低收入家庭等遇到的诸如住房等生活困难进行救助。美国政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两党统治与利益集团。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美国建国之始,还没有涉及到政党的内容,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这两个党几经分化、改组,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他们轮流执政,形成了现在的两党制度。与完全意义上的两党制形成的同时,是美国的利益集团。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美国社会的农业现代化和迅速工业化,各地农场主联合团体和一大批新兴工业家脱颖而出,农场主和企业家们为了保持一个有利和健康发展的市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销售协定,由此产生了大批自愿结合,独立于政府体制和政党组织之外的地方性商业协会,他们无所不在,对美国现实政治和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有重要影响。他们影响政治的手段主要是由集团向政党提供捐助,广泛进行以促成通过立法的活动。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和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反映,是公民参政的一个渠道。他们的目标不是上台执政,而是通过其活动影响政府的政策来维护和促进本集团成员的利益,维护和促进本集团所追求的理想和事业。利益集团也积极参加竞选活动,支持或反对政党的候选人,影响选举结果。但其着眼点在于为影响政策打开通道,由于两党组织竞选,使选举过程规范化,并通过两党及其各派的争论协调着国家政策,而众多的利益集团的活动又成为两党统治的补充与依托,美国出台的绝大多数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作出的,这说明,两党制和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政府的决策更具有科学与理性,更能代表各个方面的实际利益,更符合实际,因而也具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固性。因此,要了解美国政治和决策程序,就不可忽视美国的两党制和利益集团这一重要现象,而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对于美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两党制和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联邦中央、各州与地方政府的具体权限与两党制、利益集团,200年多来不断有所变化,但一直是在总体构架下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总体构架完全得益于建国之初的一批当时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华盛顿、杰佛逊、麦迪逊等著名的政治家功不可没,从而一开始就为整个美国民主制度和美国平稳的发展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一)美国政治文化与英国的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因为早期到达北美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来自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一些国家,主体是英国人,他们自然而然地将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文化传统包括生活习俗、价值观带到了这块土地上。美国建国之前的13个殖民地实行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当时英国的乡镇自治制度:即凡是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都要在召开由公民参加的会议进行讨论决定,《五月花号公约》充分反映了这一突出特点――人民主权原则,这种自治传统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成为联邦宪法和州、市镇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到现在为止,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种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仍然是林肯总统总结的“民有、民治、民享”。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他们建国只有230多年的时候,我想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美国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一因素呢?
(二)美国的政治文化与宗教文化有密切关系。不但是因为北美大陆的早期殖民者大部分是清教徒,以追求自由与个性、实践与传播宗教教义为使命,他们的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宗教烙印,更重要的是这些清教徒以及后来的欧洲移民一直占据着美国的精英层,主导着美国人的社会主流,他们的新教教义不可能不会极大地影响美国的政治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因素。例如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是核心,而在基督教义中天然地包含着自由和民主的内容,新教理论认为个人与上帝可以直接沟通,实质上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他们把自由看作是一切最大福利的源泉,这在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中得到明确的规定,即: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最终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政治体制中权力的行使必须以被统治者同意为前提,政府建立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利益。这些内容实质上是基督教教义的政治化。
(三)美国政治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各级政府(包括议会)的主要负责人是自下而上经选举产生。为此美国有专门的《联邦选举法》,对经费募捐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机制,这就从具体的制度上保证了政府切实能够代表了本地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每个州和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面对联邦,都为本州或本团体争取最大化的利益,这也是美国利益集团比较发达的原因,美国现在的首都确定在华盛顿实质上就是弗吉尼亚的麦迪逊为本州争取利益的典型代表;面对本州、本市或本镇的人民,各级各部门都采取具体的措施为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首先体现在每个市、镇,甚至比较小的镇都有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设施和较大的公园,这些公共设施都是对市民乃至任何一个进入的人免费的。
(四)美国政治文化中,做义工和捐赠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治体制设计的科学性。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到社会上做义工,从小学到大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是衡量这名学生成绩优秀与否的重要内容,学生时代培养成的这种对社会负责和回报社会的思维定式,肯定影响到他未来一生做人的行为准则。税收方面的制度设计则是我们遇到的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科学性的典型例子。美国的税种并不复杂,据了解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销售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6种,联邦政府、州政府一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不同,区分非常明显,而且征收基数与税额是也是明显分开的。例如,美国所有商品的价格不含税,消费者进行消费时要要据不同州的规定另加上不同的消费税,这种制度设计一方面是教育美国公民甚至是每一个消费者具有强烈的纳税意识;另一方面是告诉各级政府公职人员要用纳税人的钱竭诚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树立起了每个纳税人有权参与政府的工作并监督政府公务员的行为的理念,这有利于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五)美国成为经济社会强国与自然条件优越有关。美国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间,北接加拿大,南邻墨西哥,“在地理条件上处于最安全的地位”。国土虽然与中国相当,但人口只有3亿6百万,相当于中国人口的1/4。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在辽阔的土地上气候类型多样,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广袤肥沃的土地和多样而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一点,置身在美国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康涅狄格州在美国已经算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一个州,但也只有380万,当我们乘车外出的时候,在公路两旁除了茂密的森林、绿色的草地和寂静的湖泊外,就是散落在其中的木屋、城镇了。此外,美国至今还统治着波多黎各岛、巴拿马运河区以及太平洋中的中途岛、马绍尔群岛和关岛等许多地区和岛屿,这些地区和岛屿虽然面积不大,但军事和经济发展的位置却十分重要,这一切都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六)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宪法本身缺少权利法案、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这些不足之处后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得到弥补或更正。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扩大,越来越多的行政部门插手对外事务,使得国务院越来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总统权力愈来愈大,越来越难以超越党派政治和利益集团政治,而有时有些总统又是靠不住的,总统发动的越南战争、韩国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连美国的人民也是有看法的。由于美国人民崇尚自由、平等包括在美国境内自由移居,有的州允许拥有枪支,这使得整个美国社会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国情建立适合的政治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这一点至关要重要。
在我国,只有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级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法制教育、爱护文物、爱护环境等知识教育,给予各级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力,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中华民族一定在不远的将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4.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篇四
第1期:企业文化人心化,准确把握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第2期:企业文化行动化,系统掌控企业文化体系的管理与落实
第3期:企业文化生命化,高效引导企业文化体系的更新与突破
◆ 为何众多优秀企业总是难以持续?
◆ 为何众多强大的企业总是经不起风雨?
◆ 为何众多成功企业的背后是早已腐朽的肌体?
----只有不断的企业文化突破,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和持续!
■ 企业文化突破--获得企业持续原动力!
----国内第一个融入企业文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战课程,《7C企业文化突破公开课》,用3天的时间带给您一个完整有效的企业文化突破解决方案!
【课程核心内容】
9月29日(1天)
第一天:企业文化人心化,准确把握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积累与沉淀,全体成员实际共享的文化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共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第一部分
把握根本—如何获得企业持续的原动力?: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旁观者:“当员工达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松下幸之助
◆ 企业文化学习的三种方式
◆ 如何打造一个持续强大的企业
◆ 什么是中国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 管理企业的四种模式
◆ 企业文化的四重境界
●案例分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改革项目
第二部分
持续基因—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与作用:如果用一个字来体现企业文化,那就是“魂”,魂的一边是“云”,代表着梦想,一边是“鬼”,代表着传统!
◆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 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 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 企业文化的层次与要素
◆ 君远企业文化人性化宣言
◆ 君远7C企业文化体系框架
●案例分享:格兰仕企业文化的力量
第三部分
C1: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清晰化: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跑道与方向,清晰的企业文化是其能发挥效用的关键前提!
◆ 提炼些什么?如何提炼?
◆ 企业经营理论的发掘
◆ 企业价值观体系的确立
◆ 明确企业的使命与愿景
◆ 理念体系的归纳与阐述
◆ 企业文化核心的逻辑关系
●案例分享:IBM核心价值观的几度调整
第四部分
C2:企业文化整理—企业文化体系化:系统的力量是巨大的,系统之间相互印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系化的程度决定企业文化力量的强弱!
◆ 企业文化体系的三个标准
◆ 君远企业文化体系框架图
◆ 制度体系的修正与完善
◆ 行为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 企业形象识别体系设计
◆ 企业文化手册与员工手册
●案例分享:沃尔玛企业文化体系的全方位解读
10月27日(1天)
第二天:企业文化行动化,系统掌控企业文化体系的管理与落实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计划决策,需要不断的维护强化,需要不断的吸纳新鲜智慧,需要不断的淘汰垃圾糟粕,这些都必须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实现。
第一部分
潜移默化—企业文化落实的动因与逻辑:人们只会优先按照符合自身文化的思维采取行动!企业文化必须转化成员工的文化才能真正落实。
◆ 君远企业文化行动论
◆ 形成共识,众口成金
◆ 企业文化的形成途径
◆ 国际化、多元化与企业文化
◆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为什么需要春风化雨式的落实
●案例分享: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第二部分
C3:企业文化梳理—企业文化管理化:良好的管理既是对好的企业文化的一种肯定、确认和提升,也是对不好的企业文化的一种否定、唾弃和剔除!
◆ 为什么要管理化?如何管理化?
◆ 明确责任—建立企业文化组织
◆ 相辅相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各取所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 言行一致—企业行为检查与改进
◆ 系统效应—企业文化整合●案例分享:华为公司人文管理之道
第三部分
C4:企业文化传播—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企业文化主要就是企业人员的共同意识,传播是建立共同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 企业文化传播要素与功能
◆ 企业文化传播渠道与媒介
◆ 企业文化沟通化传播
◆ 企业文化广告化传播
◆ 企业文化品牌化传播
◆ 企业文化传播的潜在困难及其应对思路
●案例分享:壳牌与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
第四部分
C5:企业文化落实—春风化雨,落地生根: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你(员工)心中,企业文化落实不仅需要企业的„心‟,更需要员工的„心‟!
◆ 企业文化氛围化
◆ 企业文化口号化
◆ 企业文化故事化
◆ 企业文化活动化
◆ 企业文化感觉化
◆ 企业文化感情化
●案例分享:三星公司企业文化变革
11月24日(1天)
第三天:企业文化生命化,高效引导企业文化体系的更新与突破
----企业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失去生命的企业文化必然枯萎,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自我突破的机制与流程,就相当于给企业文化赋予了生命。
第一部分
志同道合—企业文化突破的内部动因与逻辑:入口决定出路,起点决定终点,性格决定命运。从哪里开始,就会从哪里结束!
◆ 君远有关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观点
◆ 君远企业文化简单论
◆ 君远企业文化本质论
◆ 君远企业文化矛盾论
◆ 君远企业文化突破论
◆ 君远7C企业文化突破方案
●案例分享: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突破
第二部分
发展瓶颈—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六大文化抉择:成与败,生与死,你放弃什么,你就能避免什么,你选择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 虚与实,总是脚踏实地,如何更上层楼?
◆ 父与子,事业传承,我们能为下一代留下什么?
◆ 人与神,成功就成神,为何总是成事在人,败事在神?
◆ 家与国,产业报国,为何总是良好的动机,无奈的结局?
◆ 上与下,本是一家人,为何总是想不到一块去?
◆ 古与今,五千年文化,我们究竟要落后到几时?
●案例分享:张瑞敏离伟大企业家还有多远?海尔离伟大企业还有多远?
第三部分
C6:企业文化诊断—发现问题,拾遗补缺:3岁看80,言行定成败,你目前的一言一行中体现着你的未来,对现状的了解和改善能够重塑你的未来。
◆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 几种典型企业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 成功企业文化如何发挥作用
◆ 虚拟文化与真实文化,文化理想与文化现状
◆ 企业文化的测量和评估
◆ 君远企业文化诊断工具
●案例分享:问问你自己,企业文化自诊断的常用问题
第四部分
C7:企业文化突破—与时俱进,更上层楼:企业能否不断的创造新的价值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企业文化需要的是不断突破,不能故步自封。
◆ 为什么要突破?如何突破?
◆ 企业文化突破的时机与步骤
◆ 企业文化突破的3个关键原则
◆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突破
◆ 企业文化个体化—文化就在你心中
◆ 企业文化生命化—从开始就突破,无为无不为
●案例分享:本土企业企业文化突破的关键问题解答
5.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篇五
今年公司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展现我们江苏省安的企业文化。为响应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特撰稿说说自己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倡导,并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企业使命、愿景、企业精神以及核心价值观等等。简而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培育着积极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积极的企业文化通过把企业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不但能够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更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可以说,积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一扭企业和建立百年基业的内生动力。
二、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来公司一年的时间,来粗谈下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1、团队合作
一个工程从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只有大家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在,团队合作就是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更加强调团队精神,建立群体共识,以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任何一个项目想凭借一己之力取得卓越的成果,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团队合作,我个人觉得我们公司做的不错。各个项目部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彼此相处很融洽,使彼此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从而能更好的工作,为公司做出贡献。项目上,大家彼此分工,不会出现闲置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很重要,做事更有成就感,也更有紧迫感。工作上遵从上下级关系,合理安排完成领导下派的任务。生活上,彼此又像朋友、家人一样,聊聊天、打打球什么的。我感觉很好,又家的感觉,使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人有归属感。
2、注重员工专业职能培训
公司每年都会安排人员进行专业职能培训,这极大的开展了我们刚进来的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能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去。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平时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的给自己充能,使自己总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才能使自己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
3、注重与人交流
项目上很能锻炼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虽然现在信息时代比较发达,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最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途径。公司及项目上领导都会注重培养我们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参与到与业主开会交流中去,使我们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6.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 篇六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信仰、价值观、原则等一系列要素的总称。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在于:
1、在市场经济开化的初期,企业的信仰很难建立。
2、由于环境规则的不健全,企业中的不同角色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投机行为。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都专注于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单个主体的利益是最高的追求目标。由于环境规则的建立,企业的竞争平台越来越完善,而企业的经营者则逐渐从投机转向长期和诚信上来,竞争的着眼点也从产品、服务逐渐上升至管理和文化的竞争,可以说,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企业间竞争最高阶段。很多企业并没有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是没有企业文化的。事实上,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人们总可以了解到它到底追求什么,什么样的行为为该企业所认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企业里会获得嘉奖,企业有什么样的管理风格,以及如何对待客户和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构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地统一员工思想,营造和谐的组织气氛,在大家都接受企业的目标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工作,获得较高的生产率,而较差的企业文化则表现为: ①员工并不接受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只是因为谋生的需要而不得不委屈求全,稍有机会便会弃之而去;
②缺乏对员工的尊重使员工漠视企业的利益;
③管理风格和分配体系使团队协作难以建立,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尔虞我诈。
3、如某公司在十二年的经营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企业文化,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些企业文化中的要素既有积极的成份,也有消极成份,由于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系统的建设,这些因素是杂乱无章,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就企业发展而言,我们认为某公司目前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这种转折既包括战略上的,也包括业务和管理上的,当然,伴随着以上诸多的转变,对企业文化的反思和重建也是当务之急,这种重建工作必须基于以下前提条件:
①战略调整规划;
②基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③对现有文化要素的深刻反思;
④从决策者到一般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对创建过程的参与。
4、对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有这样两种:即过于狭窄和过于宽泛。狭隘的理解将企业文化限定于企业的一些文娱活动,企业的口号之类,而宽泛的理解则导致对企业文化的定义过大,难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进行运用和操作。因此,在构建某公司企业文化系统时,应从企业文化的含义出发,结合某公司的具体情况,落实到操作的层次上来。使企业文化系统的建设对某公司的发展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行为准则以及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企业就是一盘散沙。而企业文化的任务就
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所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1、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从不同的角度看,企业有不同的构成要素。在垂直层次上,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在每一个层次上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在表现形态上,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物化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观念文化。在构成要素上,企业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理念,组织目标、管理风格、组织结构与制度、组织行为、组织形象等,由此构成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复合网络图,如下图:表现形态
构成要素
结构 层次
2.塑造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①强化员工认同
一旦选择和确立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之后,就应把基本认可的方案通过一定的强化灌输方法使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包括: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②树立典型人物。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组织成员也正是从英雄人物和典型榜样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工作态度和言行表现之中深刻理解到组织文化的实质和意义。
③培训教育。有目的的培训与教育,能够使组织成员系统接受和强化认同组织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培训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中恰如其分地揉进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准则,往往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④精心分析。在经过群众性的初步认同实践之后,应当将反馈回来的意见加以剖析和评价,详细分析和仔细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时可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化意见。
⑤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出表及里的方法,删除那些落后的、不为员工所认可的内容与形式,保留那些进步的、卓有成效的、为广大员上所接受的形式与内容。⑥精炼定格。把经过科学论证的和实践检验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文化,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再加以必要的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建构完善的组织文化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充分的时间、广泛的发动、认真的提炼、严肃的定格是创建优秀的组织文化所不可缺少的。⑦巩固落实
必要的制度保障。在企业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组织文化中组织精神的标准去行事,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建立某种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有—定的必要性。
⑧领导的率先垂范。组织领导者在塑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对广大员工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所以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组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要想培育和巩固优秀的组织文化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组织领导者观念更新、作风正派,真正肩负起带领组织成员共建优秀组织文化的重任。⑨丰富发展
7.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教师角色理解 篇七
身为教育工作者, 探讨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传统, 既关乎情感, 更关乎理性。不温故而欲知新者, 其病也妄。的确如此。从整体去探讨并描述中国的教育传统并不容易, 故而我们聚焦教师这一职业, 思考在中国文化传统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点与内涵, 或许会让我们对中国教育传统这一宏观命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提及教师, 我们很容易想起韩愈的《师说》, 于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对教师的定位。应该说, 这个定位也是准确的, 但是, 当我们把“传道”的“道”字简单地理解为“道理”的时候, 教师的角色就庸俗化为讲解知识的人了。韩愈在文中写道: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提倡文以载道, 做教师的关键在于其不是简单地讲解表面文字, 而是要传授人生的根本大道。当时, 所谓的“大道”就是儒家之道, 指修齐治平、安身立命之道。教师这一职业的背后是一种斯文在兹的自信与薪火相传的担当。
故而, 教师不能只做单纯的经师, 要做人师。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鲜活的生命, 而不是被扁平化为仅仅指知识层面的人。
更重要的是, 学生眼中的教师也必然是鲜活的, 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任何细节都会带给学生影响。许多时候, 即使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言不发, 教育依然在那里。《论语·颜渊》有云: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这句话中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不是道德水平的高低, 而是指管理和被管理地位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 管理者的品质就如同风, 被管理者的品质就如同草, 风怎么吹, 草就怎么倒。一个团队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 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管理者的身上, 因为他们掌握着评价标准。具体到学校的环境, 教师就是风, 学生就是草,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当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他的生命姿态其实已经决定了他的学生的生命姿态。至于传递的手段和技巧, 那已经是第二位的事情了。
所以, 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教师, 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我们需要注意, 教师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当前社会对教师的一般评价。那是因为, 教师的工作是隐性的, 教师是一种隐性的重要。一个人的成就抑或是一个人的罪过, 很难被认定与教师有极大的关联。与之形成对比的, 就是医生。医生的工作是显性的, 医生的重要性就十分外显。一个人病得很重, 奄奄一息, 得一良医, 就能起死回生。在一个社会还不够高度文明的时候,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肉体, 而非灵魂。
然而真正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著名佛学家李炳南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江湖郎中, 他医治的病人都死了, 他死后被阎王判堕十八层地狱。他天天喊冤枉, 又哭又闹又跳。突然有一天, 他听到下面有人说:“老兄, 你不要跳了, 灰尘都落到我身上了。”他十分惊讶:“难道底下还有十九层吗?”底下的人回答:“是!我在十九层。”郎中好奇地问:“你是干嘛的?犯了什么错呀?”下面的人说:“我是教书的。教书误人子弟, 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
为人师者不可不惧, 不可不慎。
再者,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孟子有云: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 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快乐, 连称王天下都不能与这三件事相提并论, 而教育天下英才就在这三大快乐之中。问题是, 我们需要追问:快乐在何处?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比如说成就了许多学生, 但是成就了学生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就是当教师把精力都放在知识的传递上时, 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就会减慢。这对于教师个人而言, 其实是一种消耗。陈景润先生曾经在北京四中教书, 但是由于他的普通话不过关, 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于是回到中科院数学所, 继续自己的研究, 也就有了后来的成就。设想一下, 如果陈景润的普通话不错, 一直在教书, 历史很可能由此改写, 因为站在讲台上尤其是中学讲台上的陈景润, 很可能会陷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督促学生改错等事务性工作之中, 探索更深入的数学领域可能只是奢望。从这个例子, 或许可以看出教师这个职业的残酷性。那么,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我们有这样一个传统:尊重天、地、君、亲、师。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中国人来说, “天地”的重要地位已不必多言, 而对于“君”的尊重亦是和农耕社会相匹配的重要价值理念。“亲”的重要性在于, 亲子关系背后的血缘延续是中国人宗法伦理存在的基础。敬天法祖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 血脉的延续是中国人对抗生命有限性的重要凭借。而“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 则是因为教师是我们精神血脉的来源。换个角度讲, 学生是延续教师精神血脉的人。
如此说来, 师生关系最美好的境界就是彼此成全, 不辜负:教师并不是单纯传递知识的匠人, 他们是在学生心尖上跳舞的人, 他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参与了学生灵魂的构建, 以爱的名义, 用贴近灵魂的方式。同时, 学生就成了教师的信仰, 有了学生, 教师的精神血脉被无限延续。学生因为教师而温暖, 而成长;教师因为学生而温暖, 而永恒。
一言以蔽之, 于中国传统而言, 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这样表述:
隐性的重要和晦涩的高贵。
教师很重要, 但是教师的重要性具有隐性的特点;教师是一个高贵的职业, 但是其高贵又不容易被真正体会。
8.浅谈跨文化语言交流的理解异同 篇八
关键词跨文化 语言交流 理解异同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实际的交流中会受到文化系统的制约,因此,会出现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差异。跨文化交流是指在“跨文化相遇”中有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谈,谈话的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对于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于另一方来说却是外语,也可能对于双方来说,这种语言均不是自己的母语。因此,在进行跨语言文化交流可能中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异同。
一、跨文化交流语言交流中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深,进而使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跨文化领域的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语言作为记录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思想的重要工具,每一个国家,乃至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各具特色的。在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流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但是也会面临一些文化冲突,因此,应针对跨文化交流中理解的异同情况,有意识的提高对语言的运用以及交流能力。
(一)称呼上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在称呼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在中国,年轻人见到年长的人不能直接称呼其名,但是在西方却可以直呼其名。在大学校园中,中国学生经常同他的外语教授这样讲话“老师,您可以帮我吗?”这样的语句,但是在社会交际语言上却是不合时宜的。在英语中,Mr.Mrs或者Miss被用在一个人的姓氏前面是习以为常的。教授是在大学里被用来放在他们的姓氏前面的。又如,在中国,姑妈、姨妈或者叔叔、舅舅等各是一个词语,但是在英语中,aunt却代表姑妈、姨妈,uncle容括了舅舅、叔叔两个词语。这也是中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别。
(二)表达方式存在的差异。
由于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人们交往的方式通常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人通常为维持各方的关系,倾向于在做好每件事时都避免公开抨击或者正面的反对某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通常不会直接用“不”来回绝人。依据中国的传统观念,用“不”回答,不仅会影响团结,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和谐。但是美国人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人通常都是非常直率的,他们会通过直接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也会表现出来。有一个人到加拿大的朋友家做客,女主人对他说:“在你吃饭的时候,请自己动手用餐。我们晚餐的时间通常是五点半。如果你晚上饿了,请到楼上吃点宵夜,请自便。”那天晚上他感觉很饿,但是他也没到楼上去吃,他还想为什么女主人没再次邀请他去吃饼干呢!为此他感到很困惑。其实,在这些国家,他们总认为客人是诚恳的,如果你想要,你就不会拒绝,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客人通常不会立刻说好的,他们通常会拒绝邀请,并期待再一次的要求,这也是跨文化语言交流中表达方式的之间差异。
(三)跨文化语言交流中隐私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十分重视自己的隐私权,如果想更深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就应该注意了解他们对隐私权方面的概念。中国人在隐私这一方面的观念比较薄弱,讲究团结友爱,因此,中国人往往很喜欢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待。但是西方人却讲究个人的空间,不喜欢别人过多的追问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中西方之间隐私问题上存在的差异。比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时通常会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职业等,中国人认为这也是一种礼貌,但是西方人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因此,我们应意识到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差异问题。
二、以龙与Dragon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忌讳,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颜色以及动物形象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说西方的“Dragon”不能与中国的“龙”混为一谈。“Dragon”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并且攻击性十分强大的庞然大雾,在基督教文化中是恶魔撒旦的化身,是西方人想要除掉的对象。这一形象与中国人千百年来心目中的形象是不相同的,自始至终中国人都坚信我们是龙的传人。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乡长,它是一种身体瘦长、吉祥威严的动物,也是对许多动物以及天象经过多元融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它是风调雨顺的一种保证,也标志着民族的和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也象征着吉祥。因此,在对外交流中,我们不能将中国龙简单的翻译成Dragon,因为它涉及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种伟大的精神,我们应严格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龙”与“Dragon”的理解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一个典型的差异性问题,我们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时,应具备必要的跨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理性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区别,然后在今后的跨文化语言交流中应注意如何恰当的运用,既要保证双方交流的有效性,又要切实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由此可见,充分意识到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异同,然后再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娟,龚蕴华.关于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2]苑海静.跨文化交流下的文化误读,[J].文学教育,(上),2009,(5).
[3]严尽忠.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4]任蕊.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的理解问题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9.谈谈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篇九
一、企业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着交道。当我们接触到其他企业时,这些企业中最明显、最不同寻常的特质常常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兴趣,如索尼公司、松下公司员工们对公司和企业产品的热忱,微软公司异乎于传统的经营方式等。而当我们身居其中,企业文化现象又时隐时现,难于察觉。只有当我们有意实施一些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标准相抵触的新策略时,我们才可能真切感受到企业文化那实实在在的力量。
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之初,创始人井深大就说:“我们要凭着别的公司都无法超越的决心,创造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产品。”后来盛田昭夫回忆说:“建立公司之初,我们并没有写一首公司之歌,但是我们确实有一个我们信奉的纲领,称之为‘索尼精神’。首先,我们说索尼是开拓者,它决不跟在人后,随波逐流。公司将‘始终是一个未知世界的开拓者’。”
二、企业被文化所围绕但文化常会被忽略
&(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nbsp;不管你是否注意,文化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比如,当你进入不同的企业,你就能“感觉到”该企业所处的氛围,人们是如何彼此打招呼的,或他们是如何看待你的。人们谈论的事,或人们保持沉默的事,办公室的设备、布告栏以及许许多多不出声的暗示都能向你展示公司的文化。
我们经常由于一些原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存在。首先,我们往往不会觉察到文化,这是由于文化已经如此深地扎根其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已经变得极其的内在,以致文化过程也变得令我们毫无察觉。
第二,文化的组成部分难以捉摸。假定我们要求人们对其企业文化进行描述,即便是从那些来自相同文化氛围的人,你获得的回答也可能会相去甚远,因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各不相同。
第三,往往只有在我们所习惯的事物发生变化时,当我们遇到了不同于我们所习惯的事物时,我们才会深刻地注意到文化的存在。事实上,我们常常期望其他人也有与我们相似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而在他们并不具备这些东西时,我们会感到奇怪。如果你在一家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调往另一家企业,或者如果你们的公司有了一次并购经历,你对其间的文化差异就会具有深刻体验。
三、目前企业文化尚无统一定义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概念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企业文化也不例外。
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最大的影响因素。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速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爱德加·沙因认为,从企业的各层面上来说,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维方式——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事物。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往往为一个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往往是通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存留下来的。
迈克尔·茨威尔在其著作《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谈到,从经营活动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通常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多数人并不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到自己文化的存在。企业文化可以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的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法面面。它是“我们在这儿的办事方式”,连同其自身的特征,它很像一个人的个性。更确切地说,我们可将企业文化分成四个方面:(1)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2)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说的话、做的事、奖励的行为)构成的管理氛围。
(3)由现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4)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查尔斯?希尔和盖洛斯?琼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
四、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因此,在国内
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10.文化营销的理解 篇十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营销”呢?但从字面上理解,至少有四种意思:
一是各种文化产品或形式的营销,如音像制品、书籍、舞蹈、杂技等,这里它们也是商品,自然也有其目标顾客群,这些群体又有他们的需求特点,这与一般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没有什么两样;
二是利用各种文化产品或形式来协助商品的营销,这已经很普遍,如汽车新品发布会上的时装秀、歌星现场表演、背景音乐的播放、背板上布置的名画等等;
三是考虑作为社会环境的文化影响下的营销,营销学的泰斗菲利浦·科特勒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文化营销”这样的概念,但他指出文化的因素(包括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是影响购买决策的最基本的因素,那么,什么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呢?按照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的定义,指的是一个人类群体或社会的所有共享成果,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如如果你是在北京营销,那就应该考虑北京人的价值观、语言、知识等非物质文化和建筑、交通、蔬菜等物质文化;
11.企业文化的理解 篇十一
【摘要】词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枯燥单一的词汇教学方式既阻碍了学生对词汇的全面理解和恰当使用,有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从文化因素与语义理解的关系入手,以色彩词汇为例,分析了文化因素的导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帮助学生寻求更好地学习词汇的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
一、文化因素和语义理解的关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意义,帮助人们进行日常交际。可以说,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环境,物质状况,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往往首先通过其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可以说,词汇承载着语言中最多的文化因素。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许多色彩词汇,尽管人们对于色彩的物理感知相同,即色彩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种色彩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即联想意义却有不尽相同。
(一)概念意义相同,且联想意义一致
两种语言中某些色彩词不仅在字面上意义所指相同,而且在许多方面使人产生相同的联想。但这种联想重合只是相对而言,英汉色彩词在文化语义上不存在绝对重合。
黑色是一种最常见的色彩,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它都有有负面、消极的联想意义。比如形容一个人阴险狠毒 “黑心的”,“black-hearted”;汉语中的不义之财叫做“黑钱”(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在汉英文化中都指未得法律允许的地下市场。在中西方文化中,黑色衣服都给人正式而庄重的感觉。在许多正式的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礼服(black suits,black dress)参加社会活动。
(二)概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
“红”这种色彩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文里“红”象征着成功,“大红大紫”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刺激,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色政权”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灾祸red-ruin战祸;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
黄色在英、汉语中的含义差别比较大。中国人以黄色为尊,源于古代对地神的崇拜,黄色表示尊贵、荣耀,如“黄袍、黄榜”等。yellow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如:a yellow dog可鄙、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汉语中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不能译为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yellow music,黄色电影应译为pornographic pictures或obscene movies,黄色书刊译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
(三)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一方空缺
没有哪两种语言的词汇是一一对应的,色彩词汇也是如此。同一色彩词在西方有着某种联想意义,在汉语中却会完全不存在这种联想。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并不突出,而英语中“blue”却有着丰富的联想含义,代表着高贵、正义、忧郁与色情。第一,blue blood意为“贵族血统”、“出身名门”,blue ribbon指“最高榮誉,第一流的”,blue-eyed boy意为“宠儿”,a bluemoon指千载难逢的机会,blue book是刊登知名人士,即社会名人录;第二,在基督教文化里,上帝被认为是公正无私的审判者,而天是上帝的居所,于是蓝天蓝色便有了正义的联想,故英国皇家海军和警察的制服皆为蓝色。第三,blue也有忧郁的联想:feel blue,in a blue mood都表示沮丧的情绪。西方人和蓝色的缘分应该是源于以海洋为依托的爱琴海文明,也被称为蓝色文明。
2.白色与white
白色(white)在汉英文化中能引起一些相似的联想,诸如清白、纯洁、高贵、疾病、恐惧等,但也存在着联想空缺,于是就造成了词汇的空缺,这些词汇让人觉得与“白”或与“white”毫不相干。在汉语中,“白费功夫”意思是没有效果的劳动(do something in vain),
“白手起家”比喻从零开始创业(start from scratch)。
三 联想意义差异的原因
生理感知相同的色彩词汇为什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时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有时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答案当然是跟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关。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又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而这些文化差异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语言尤其是词汇上。所以词汇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词汇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结论
英语词汇的内在文化丰富有魅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只注重词汇的基本意义的讲解和练习,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只有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王璐.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2005(3).
[5]魏平.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D]2008.
[6]吴炜.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D]2006.
[7]杨海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8]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2005
-----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对比研究与翻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2).
-----英汉习语的来源及文化蕴含[J]湖北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4(3).
12.企业文化的理解 篇十二
一、文化负迁移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迁移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等。本文仅讨论文化迁移中的负迁移现象, 所谓文化负迁移指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干扰, 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或外语学习时, 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并以此为标准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负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所以研究文化负迁移对外语教学、中国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负迁移对词义理解与翻译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王福祥, 吴汉樱, 1994:333) 但“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因此, 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 (Lado&Robert 1957:78) 。下面从词汇文化的四个方面———词汇空缺、词汇联想、成语和俗语、礼仪话语考察文化负迁移对一些词义的理解与翻译的影响。
1. 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由于文化的差异, 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入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这类词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特有的, 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原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贴切的翻译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解释, 采取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按照我国传统观念, 建屋筑坟很讲究看风水, 认为风水的好坏会影响其家族及子孙后代的盛衰吉凶。《汉英词典》将“风水”译为feng shui:the location of a person’s house and ancestral grave, supposed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and his offspring.“风水”这个概念在欧美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对“风水”的翻译采取了音译加注的方法, 目的是使英美读者能够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童养媳”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词, 《汉英词典》对“童养媳”这一词汇采用了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child wife:girl raised from childhood to be wife of son of family.又如“吃香”不能照字面意义直译, 而应意译为be very popular (受欢迎) , 这样才符合原意。
2. 词汇联想
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文化的一部分, 其内容鲜明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之间即使是同一概念的对应词也可能因为社会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联想。那些有着很强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不同民族的人产生的不同的词汇联想构成翻译的又一障碍。例如:在汉语词汇中,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等伴随意义, 而翻译成英语的pine (松) , bamboo (竹) , plum (梅) 只是三种普通的植物, 没有类似的联想意义;汉字“红色”象征着“热情”、“欢乐”、“喜庆”, 而英文中“红色”则象征着“危险”、“战争”、“流血”等;汉字“鸳鸯”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但如果直译为英语mandarin ducks, 就失去了词语的情感色彩。有的学者将“鸳鸯”意译为lovebirds还是比较恰当的。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 避免文化负迁移尤为重要。
3. 成语和俗语
成语和俗语都是取自古老的传说或宗教、历史故事, 所以其包含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最丰富, 因此最难学。成语可以使语言简洁, 增强修辞效果, 要准确使用成语, 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例如:将“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然而英美文化读者并不知晓诸葛亮, 因此可将诸葛亮注释为:Zhuge Liang was a Statesman and strategist in the State of Sh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o became an incarnation of wisdom and resourcefulness in Chinese folklore。Nowadays it is used to describe a master mind.“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可译为:This Sima Z hao’s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此译文似乎无可挑剔, 然而Sima Zhao何许人也, 英美文化读者不得而知, 因此可加上这段恰到好处的译注以解开读者心头之疑:Sima Z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Wei (220一265 AD) 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至于其图谋篡政的种种细节在此可不考虑, 否则会本末倒置, 不得要领。
4. 礼仪话语
礼仪话语包括那些礼仪性的、客套的话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寒暄、问候、礼让、委婉及信仰各方面都受到相应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因此, 这些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套话在不同文化中各不相同。汉语中“请”的频率很高, 所以人们往往认为“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用英语Please, 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不说please, 一般都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或喝酒, 一般用Help yourself (to something) , 也不用Please。由于汉民族受农耕文化影响颇深, “民以食为天”, 人们见面时总是互相问一声“吃了吗”以表示关心, 久而久之成了见面时的客套话和寒暄语。其真正的语用目的并非要问清对方吃过饭没有。因此, 如果直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在交际中明显失去了其语用意义和应酬功能, 英语中“to pass the time of the day with each other”意为“to give greeting or to have a short conversation”与原文的“吃了吗?”在语义上是对等的, 在语体上也比较接近, 从交际功能对等角度衡量, 译法是准确的, 但无法体现出日常交际的民族特色。
三、结语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 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孙致礼, 2003) 。这对译者提出很高要求, 美国翻译家奈达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 双文化能力甚至要比双语能力更为重要。” (Nida 1993:110) 中英文化的差异构成了汉英词汇理解与翻译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在跨语翻译过程中, 译者要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通过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运用各种适合的翻译方法使语义和语用等值, 从而得到自然、贴切的译文。
摘要:作者从词汇文化的四个方面——词汇空缺、词汇联想、成语和俗语、礼仪话语对跨语翻译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进行分析, 旨在通过了解汉英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负迁移的干扰, 并辅以恰当的方法达到译文自然、贴切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负迁移,汉译英,词义理解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的理解】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07-07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08-31
“企业文化”——优秀企业的灵魂06-19
阿里的企业文化07-27
企业人员的原动力--企业文化08-23
企业大学: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场08-28
浅论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07-05
著名企业文化的故事06-23
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06-28
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