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精选10篇)
1.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篇一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是必修二的“表达交流”部分的“写作”专题。本册共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本专题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密的,我们的很多情感都来源于大自然,也将我们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所以本专题的学习一 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二锻炼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已有不少的景物写作练习,已能运用一些修辞等写景方法来表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认知,写作的随意性。
2、观察不仔细,习惯于抄书照搬,脱离景物实际,或特点不突出。
三、说教学目标
(一)系统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
(二)理解景与情的关系,做到情景结合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做到情景结合!
四、教法、学法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多媒体教学、练习实践、教师点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教师的点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课堂的高效。
五、教学过程
本教学共有两课时。
第一课时:从理论上系统的学习怎样去抓住景物的特征。第一环节:图片展示
(1)展示四幅不同的秋景图,找出他们的区别。(北方和南方的图片,同一处景早晨和晚上的图片、同一植物不同形态的图片)
分析出景物在时间、地域、景物本身(形、色、味)、不同角度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方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你更喜欢哪一幅图画,为什么?
选出自己喜爱的图画,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故都的秋》融入郁达夫个人的情感。第二环节:理论提升
(3)欣赏三段文字,分析其是如何写景的。
投影: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
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组讨论:
基本上学生能自己解决,学生分析不到位的教师指导 第三环节:当堂练习
两幅腊梅图,一幅含苞待放,一幅已绽放。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写一两句话。要求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来写。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同学们评析。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写作实践练习,弥补以往写景的不足,并且通过评析、修改,提高写景能力。
请学生在校园寻找一处自己喜爱的景,写一段文字,并拍下照片。
第一个环节:学生作品赏析
(1)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部分进行展示。(既展示学生的片段写作,也展示照片)
指导学生比对照片和从如何描写景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并提
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描写生硬(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景,能够做到写的真实,但要做到传神,学生在运用写景方法上可能不熟练,出现描写生硬,不够传神的问题)
2、感情渗透不自然
(2)同桌互评。(在上一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示范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评、能评,并主动参与到同桌互评的活动中)第二个环节:自我修改
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通过互评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所在,通过修改,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个环节:学生作品展示 当堂欣赏学生修改后的作品。
并课下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在教室中展示。(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作品,延伸课堂教学,并且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
六、说教学设计依据
1、是对前面环节作“回应性内容”,是对前面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设计安排依据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2、目的在于向同行阐述理论依据。
3、这一环节需要说出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改理念、教育心理学理念、学生年龄特征等
依据性理论支撑,使教学设计上升到理论高度。
2.写景要抓住特征(下) 篇二
一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嘲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史铁生《我与地坛》
点读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深情地抒发了人与物物我不分的情境,专情、美丽、伤感而又带有一丝禅意。作者对四季的不同感受,蕴含着对生命的不同况味的咀嚼和理解,而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与园中的景物相應。是地坛重新给予了作者鲜活的触角,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如行尸走肉的人是不可能对世界有如此敏感、细致入微的感觉的,地坛成了史铁生的再生地。
二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郁达夫《故都的秋》
点读
这段文字绘形绘色,描写景物的语句极其精彩。作者把碧绿的天空作为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画面有静有动,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美景之中。
【注意事项】
1.观察。观察时既要注意全局又要关注细节,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没有观察,写不清特征是不行的。观察景物,要注意大处着眼,写出景物的壮阔,还要注意细处,写得传神,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海洋,没有波澜壮阔、无边无涯不是海,没有浪花飞溅、沙鸥翔集也不是海。
2.变换角度。就像写生,不同的角度画出的画注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观察要变换角度,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到景物的全貌。
3.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万绿丛中一点红是点缀,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跳跃的一只羚羊也是点缀。这份点缀,是使文章生辉的神来之笔。
4.融情于景。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我们面对景物只有一份情思,只是勾起回忆,或者只会说“太好了”,却无从下笔。因此融情于景,是写景时不可忽视的技巧。具体来说,可以景勾连情思: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可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可融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将作者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可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真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草的更行更远还生、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起读者共鸣。
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篇三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
一、教學目の與要求
1、通過本次作文教學,使學生明白什麼是事物特徵和怎樣抓住事物特徵。
2、能抓住特徵對事物進行說明。
二、教學重點:怎樣抓住特徵進行說明
三、教學難點:對“特徵”の理解
四、教學設想:接著出示兩段說明同一種動物の文字,並且結合例文賞析讓學生理解什麼是事物特徵;再指導學生學習抓住特徵の方法,並進行片段訓練;然後對整篇習作進行構思指導;最後小結本節課の主要內容。
五、教學步驟
導入:一棵樹上の葉子,看上去樣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の。這件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十分相似の事物也是有差別の,它們各有各の特點。鉛筆、鋼筆、毛筆、圓珠筆,雖說都是筆,卻不完全一樣。寫說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の特徵。
(一)猜一猜謎:
1、出示投影片1:
“全身蓋著一層雪白の毛,它像別の哺乳動物一樣,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長著四條腿,一條尾巴。”
請你根據說明內容,猜猜寫の是哪種動物。(生猜一陣後)
師小結:上述文字正因為沒能說清這種事物自身獨有の標誌,所以不好猜。(板書:獨有標誌)現在我們把一事物區別其他事物の獨有標誌換上另外一個名稱,即事物の特徵。(板書:事物の特徵)
今天,我們學習如何說明事物の特徵。(板書課題:說明事物の特徵)過渡語:事物の特徵即這一事物の獨有標誌。究竟什麼是獨有標誌呢? 指導學生理解“特徵”。
2、出示投影片2:
“長著一身柔軟の雪白の毛,嘴巴是三瓣の,一雙眼睛又紅又亮,兩只耳朵很長。”
問:你能看出寫の是哪種動物嗎?為什麼?
比較投影片2,問:為什麼投影片2能更清楚の看出是寫兔? 小結:兔。寫出了兔の毛、耳朵、眼睛處の獨有標誌。
Fpg
Fpg
3、出示投影片3:
(小白兔)指導學生繼續觀察,分析其形態,問:它還有哪些標誌? “嘴巴尖尖の,耳朵有時直豎,前腿短,後腿長。”
小結:比較投影片3寫出了兔の形態特點,當然事物の特點不僅僅只限於形態,特徵還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4、請大家歸納整理一下,還“兔子”一個原來の模樣。出示投影片4: “小白兔,披一身柔軟雪白の長毛,蹲著時活像一個雪球,嘴巴尖尖の,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對紅色の玻璃珠,見到陽光就微微顫動。前腿短,後腿長,走起來一跳一跳の,尾巴短小。”
師歸納小結:寫特徵不僅要寫出它の獨有標誌,而且還必須寫得細緻具體。(板書:細緻具體)
解釋特徵:可供識別事物特殊象徵或標誌。或者一事物區別其他事物の獨有標誌。
(二)要抓住特徵說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の特徵,這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の最本質、最主要の方面。因此,要介紹清楚這一事物,必須把握住它の特徵,才有準確性可言;不單寫作說明文如此,閱讀說明文也同樣要把握住事物の特徵,才能清楚地認識作者介紹の事物。抓住事物特徵,是寫好說明文の關鍵問題。
1、抓住事物特徵の方法是:
(1)觀察。在觀察中通過比較找出這一事物與別の事物相互區別の地方。(2)實踐。通過親自做去瞭解事物の特徵。
(3)查閱有關資料。總之要把事物の特徵寫好,一要觀察,二要分析,才能說得準確、扼要。
2、用比較の方法說明事物の特點。請說明“水與豆漿”各自の特徵:
水是無色透明の液體,水是無嗅、無味の。
豆漿是一種乳白色液體,是由大豆經過研磨後再與水混合而成の飲品。
(三)課堂訓練
以“水”為例,寫一篇300字の說明文。例文:
水是液體。石塊和木塊有一定の形狀,無論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裏,它們都不會改變自己の形狀,都是固體。水就不同,放在圓杯子裏就成為圓形,放在方盒子裏就成了方形,它沒有一定の形狀。
Fpg
Fpg 水是無色透明の。有人說水是白色の,這話錯了。拿水同牛奶比較一下就會明白,牛奶才是白色の,水是什麼顏色也沒有の。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裏,我們就看不見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們能夠透過清水看見插入の筷子。
水是無嗅、無味の。怎樣來區分無色透明の燒酒和水呢?光憑肉眼是毫無辦法の。只要聞一聞,嘗一嘗就能正確無誤地區分了。燒酒有酒の氣味和味道,而水卻什麼氣味、什麼味道也沒有。
因此,在正常の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嗅、無味の液體。(298)
(四)說明特徵
1、特徵就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の標誌。事物の特徵不止一個,要仔細觀察、研究、分析。但不一定逐個介紹。要根據客觀需要和寫作目の來取捨。
2、確定事物特徵の方法:
介紹人物,主要抓住人物の“經歷特徵”尤其是成就、有價值の生活階段來加以說明。
介紹動物,抓住動物の形狀和生理特徵,生活習性等。介紹植物,著重說明它の生態和用途。
介紹某種器物著重說明器物の結構、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紹建築物,著重介紹它の外形特徵、內部結構以及建築材料等方面の特點。介紹自然地理知識,著重介紹地理現象の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紹歷史名稱及事件,著重介紹名稱形成の原因,事件發生の背景及其性質。
(五)寫作訓練
以“貓”為說明對象,突出特徵,正確運用說明方法,寫一篇600字以上の說明文。
思考提示:找出貓の外貌、生活習性、用處等特徵,然後按邏輯順序佈局。
4.《说明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篇四
说明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次写作学习,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学会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积累说明文写作经验,提高说明文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猜谜激趣,引入课题——温故知新,突出写作对象——指导阅读教材,明确写作方法——例文示范,启发引导——牛刀小试,课堂实践——擂台写作,学生完成文章。
教学重点:学会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生作文片段,猜测说明对象,巧妙导入:
幻灯片出示学生写的描写动物的片段,让大家猜一猜,介绍的是什么动物。可以预测学生的答案是众说纷纭,又各有道理。水到渠成后,教师公布答案:这其实是写了一只青蛙。在学生抗议后,教师引导:“为什么大家觉得不像青蛙,因为作者没有抓住青蛙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及课题:《说明要抓住特征》,并出示本节学习的预测目标,从而进入本节写作指导课的学习。
(这一环节是想通过学生因不注意把握事物特征而介绍模糊的例子,启发学生:要想介绍清楚事物,必须要抓住它的特征。采用猜谜的形式,是想加深印象,让学生在后面自己的写作中不犯类似错误。)
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复习以下知识,并以幻灯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1.什么是说明文?
讨论归纳: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2.怎样清楚地说明事物呢?
讨论归纳:要想清楚地说明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
《学习报》资料
3.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讨论归纳:“特征”就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征。在几种特征中,还有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特征,这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这个标志,把它说明白,讲透彻,就容易使人认清事物间的差异,让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知其现象,而且知其本质。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本单元学过的知识中明确我们学习借鉴的重点:如何抓住特征,清楚说明。课文是非常有示范性和典型性,写作方法值得借鉴。“事物特征”是本次写作的难点,所以讲解讨论,突出一下。)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本次写作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是为了梳理重点,为下面学习借鉴写作方法作铺垫。
四、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预设总问题:怎样抓住特征来说明?
先由同桌讨论,后小组讨论,然后选取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归纳教材中涉及的关于“怎样抓住特征来说明”的写作引导:(幻灯片展示)
预设讨论归纳结果: 第一,要仔细观察。
预设子问题:(针对“抓住特征说明”的第一个注意点,继续深入探讨):如何观察才称得上仔细?
学生先同桌讨论,后小组内选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
1.多角度、有重点地观察。
多角度观察是为了从不同位置、不同方面人手,在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全貌;在此基础上选定某一重点,对它作精细而周密的观察,这样能较快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例如:
有位同学写一位美术老师的画室兼卧室。他先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介绍了房间的大小、门窗的位置、室内的床上用具、水池边的洗漱用具、茶几旁的水瓶茶具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这个房间是卧室。在此基础上,他为了描述出“画室”的特征,着重介绍了那些和绘画有关的材料,如石膏模特、调色板、画笔、一幅将完成的大油画„„
运用此法一是要会从多角度观察中筛选、提炼;二是要会分析、吃透题目的要求。2.在比较中观察、鉴别、判断
例如:有位同学写《气温计和体温计》,就把实物找来,对两种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玻璃管的长短、直径的粗细、刻度的不同等方面逐一比较,在经过正确的鉴别、判断后,抓住了体温计不同于气温计的主要特征,写得清楚明白。要比较,就要选择合适的同类事物,这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
3.由表及里地观察、剖析和思考
《学习报》资料
对客观事物认识得全面、深刻,理解得正确、透彻,才能抓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由表及里地观察和思考。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想一想:哪些现象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哪些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把表象作为入门的向导,在反复思索中准确把握主要特征。
例如:
有位同学写一条大街,他观察了这条街的位置、起点、终点、长度、街景等,还对观察所得的材料作了剖析,发掘出这条街“优美、繁华、有文化气息”这三个特点,把文章写得很出色。
第二,要讲究顺序。
学生先同桌讨论,后小组内选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幻灯片展示)
事物的特征是有层次的,比如主要特征、次要特征,一般特征、本质特征,外在特征、内在特征,局部特征、整体特征,说明时要讲究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结果等,这样会介绍得更加清楚。
例如: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 得古朴美观。
——《中国石拱桥》
第三,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严密。(幻灯片展示)
例如:“„„‘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若去掉,就变成“„„‘旅人桥’是最早的石拱桥”,这与历史不相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怎样才能做到“抓住特征来说明”,通过对教材重点信息的筛选与挖掘,教师辅助资料的帮助,使学生真正把握“抓住特征来说明”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下文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五、美文示范,启发引导
1.教师出示范文《疾步非洲草原》。2.评价这篇范文。
选文主要抓住了鸵鸟跑得快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标题中的“疾步”一词将非洲鸵鸟跑得快的特点鲜明地凸显出来。然后三段文字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鸵鸟跑得快的特点。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如“长达4米的步幅;“鸵鸟的大脑不到40克,比它的眼球都要轻;“修
《学习报》资料
长的双腿和羽毛围成的短裙,让鸵鸟看上去像一名风度翩翩的舞者”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写作方法,选择范文来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抓住特征来说明”,具体可感的范文以及写作特色,为下文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明确了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练习写作。
二、明确要求,当堂练习 练习一
1.同学们,喜欢圆珠笔吗?
2.你观察过你的圆珠笔的构造吗?你了解它的优缺点吗? 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3.(挑选几个学生的圆珠笔放到讲桌上,编号顺序)提问:假如你心爱的笔遗失了,为了能找到这支笔,你会怎样向别人描述这支笔呢?其他同学扮演捡到笔的人,根据学生的描述按序号帮其认领。
幻灯出示“丢笔”同学的描述,小组点评、全班点评。(1)学生指出“没抓住特征”的地方。(2)帮其修改。
师归纳:刚才还是有同学不注意我们写作的要点,即“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品牌、颜色、款式、材料、特殊标记等几个方面来突出它的特征,这样大家才能帮你找到它。
突出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准确地描述。练习二
假如你是笔产品的推销员,你应该从哪些方面推销笔呢? 学生讨论后归纳:
品牌、图案、颜色、材料、质量、价格、特殊功用、代言人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上面理论指导的一个检验,让学生明确写作指导中的仔细观察、讲究顺序、注意语言等三方面要领的重要性。)
三、出示题目,擂台写作
1.题目一: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 以“_____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400字左右。
学生思考后,回答写作思路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点拨提示:
①弄清题目内涵。题目是“„„的自述”,这就要求我们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某一对象;“自述”,一般是介绍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非人类,所以要运用拟人的方法,既要注意自述物的特点,又要兼顾人类的特点。
②把握对象特征。说明对象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写作中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详加说明,《学习报》资料
次要性状简略说明。这样才能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确切的了解。如写青蛙,对它是两栖动物应略写,对它善于捕捉害虫的特点应详写。
③语言活泼有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说明文不一定就要板着面孔说话,未尝不可来点风趣”。所以写自述类说明文,也可以使用文艺性笔调,恢谐生动一些。
2.题目二:家乡的______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某一事物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不少于600字。
学生思考后,回答写作思路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点拨提示:
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要求介绍家乡的某一物品,如花生、柑橘、石拱桥等。同时,要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它的特征,如坚固的石拱桥、甘甜的马蹄、畅销的清水鸭等。然后围绕该特征,分条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每一点都用一个中心句来引领,使文章条理分明。当然,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要对该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加深读者的印象。在说明中,为了更鲜明地突出其特征,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
3.文章完成后,小组内评阅,指出优缺点。4.教师批阅小组优秀文并展示,明确其优缺点。
5.幻灯展示优秀范文,学生阅读,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作出评价。理论的指导是否落实到实处,作文的练习,从实践上检查学生对“抓住特征来说明”这一写作要求的贯彻和把握能力,通过点拨、写作、点评、范例、修改等环节,使学生真正把握本次写作指导的精髓,完成学习目标。)
5.《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教案 篇五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6页第2自然段并找出主次矛盾的含义。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把握主次矛盾要注意以下几点:
(l)前提:在复杂事物中。
必须是复杂事物,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若只包含有一种矛盾,就无所谓主次之分了。
(2)不平衡性:表现为诸矛盾的地位、作用发展不平衡。
在辽沈战役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等等,众多矛盾中为什么将首攻点放在锦州呢?这里就有一个抓关键、抓重点的哲学问题。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因为这个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决定着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关系到全国战局的发展。其它则属于次要矛盾。
正如我们教材上所讲,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的基地,我军抓住了整个统摄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相反,如果把主攻点选在长春、沈阳会怎么样呢?一方面长、沈之敌可能不出来,另一方面锦、榆、唐诸点及其附近之敌则因为你们去的兵力过小,可能收缩于锦、唐两点,变为不甚好打又不得不打,费时费力,这样就有可能使问题已陷入被动地位。”
通过对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制定及实现过程,我们了解到,面对复杂事物的多种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①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你能举出一些吗?在你举的众多的矛盾中,谁又是主要矛盾呢?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纠正。)
②同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不是只有一件事、一种矛盾,也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你觉得有哪些呢?其中你认为谁是主要矛盾呢?
(学生举例,教师对以上两个问题集中作总结、归纳。)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它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问题,城乡之间差别问题等都处于从属地位,属次要矛盾。
在同学们个人身上同样交织着许多矛盾,比如学习与休息,竞争与生存,成绩和能力,学习与成才,等等,但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我们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学习与成才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它则是次要矛盾。
那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l)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虽然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规定和影响着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影响到全国战局能否顺利发展。
由于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依赖、影响的,次要矛盾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军在锦州战役打响后,又用一部分兵力包围长春之敌;一部分兵力牵制沈阳之敌,这就为主要矛盾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教师的组织过程:
第一步,指导两名有一定多媒体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把中国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作战部署及战争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有关历史知识建议请教历史老师。指导这两名同学以“参谋”身份就多媒体进行确定辽沈战役首攻地点定在锦州的作战部署的演练。指导这两名同学作恰当的分工。
第二步,指导两名 “参谋”演示多媒体课件,解说作战部署。要求讲清这么几个方面:
(1)战略决战时的敌我形势;
(2)为什么战略决战的方向首选东北战场,为什么辽沈战役的首攻地点定为锦州?这其中是如何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具体而言,纵观辽沈战役全过程的发展动态与结果,如何体现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如何体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如何体现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建议把其他同学按电影上的形状 (长桌型)坐好,并采取问答式解说。提问的同学不一定,提的问题不一定,但一定是与战役部署有关的问题。其他同学均模拟各路纵队的司令员和政委。
第三步,教师归纳讲评。首先肯定课件制作的精美,其次肯定“参谋”的应答水平和机智水平,再次作归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和地位不同,两者相互依赖,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活动目的:
(1)通过这项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学生一问一答,增强学生之间的语言、思想、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应变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那么,交织在我们个人身上的主次矛盾,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呢?哪位同学能具体地分析一下?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纠正。)
主次矛盾的地位、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请同学们阅谈教材第107第2自然段并思考;
①主次矛盾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联系一具体事例说明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教师进一步点拨。)
这里说的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①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②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情况,特别是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它矛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小结原理,并请学生在教材上划出具体内容,并齐读两遍。
我们掌握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呢?
二、方法论意义
教师:上面我们学习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样贯彻这一原理呢?首先请学生简要回顾原理内容,然后逐一分析。
1.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教师提问:①为什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请学生简要分析理论依据后,教师强调指出这是由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要抓住“重点、中心、关键”,并指出抓不住中心和关键就办不好事情。(过渡到下文)
多媒体显示:
漫画:“投哪个好”(教材的第108页)。
请学生讨论并分析其哲学寓意,教师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主次不分或抓不住中心或多中心都是不正确的,会对工作带来危害。并请学生简要回顾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处处设防,处处挨打”的历史。
教材中有许多与此相关的俗语和成语,大家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呢?并说说它们的哲学寓意。(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抢答的形式进行)
分析实例: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务。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有哪些?什么矛盾决定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务应该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识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学生阅读,议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从理论上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建议教师把此段话制成投影片,在课上打出。)
从实践上讲,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把经济搞好了,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经受各种国际竞争的挑战和考验。
从历史上看,以前我们有过没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训,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
从现实上看,近二十多年来,由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而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进行,并且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始终抓住“学习”这个中心,也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抵御各种诱惑,是不是这样?你能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吗?(学生分析。)如果不抓主要矛盾,会怎么样呢?(学生看书,结合漫画回答。)
多媒体显示:
漫画:“圈套”。
请学生对此现象加以讨论。
教师指出,青年时代尤其是学生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上,不能舍本求末。
有人说,学习就是念书、念书再念书,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过渡到下文)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教师提问:①为什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请学生简要分析理论依据后教师强调指出这是由主、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什么错误观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反对只抓重点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请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教材中的俗语和成语,并简要分析其哲学寓意。
多媒体显示:
漫画:“世上最苦的人”。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这幅漫画的认识。教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要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有些学校、有些家长却一味地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同时,也应当发展其它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运用实例:
漫画:“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拨:
(1)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
(2)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
(3)请学生结合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干部腐败问题说明“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的危害。
(4)请学生总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
小结:请学生根据显示的内容在教材上把方法论意义划出来,并齐读两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既要反对不分主次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单打一”。
课堂练习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要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主要矛盾的解决为其它矛盾的解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D.先努力解决主要矛盾,然后再去解决次要矛盾
2.十六大报告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这说明 ( )
A.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有这样一幅漫画广告:一位正在紧张复习备考的高考考生举着一盒“大脑灵”药品高兴地说:“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定行。”据此回答3―4题。
3.假如高考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药品,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 )
A.没有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乏了解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4.假如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定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 )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
6.写人作文要抓住特点 篇六
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写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作文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2)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如何在一件事里将一个人物形象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1)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
(2)这个人给你留下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言,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写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羚羊木雕》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最后一课》“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那么这些作家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用自己的笔,写出某位人物的闪耀之处,写出他们的特色呢?(1)确定突出性格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2)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羚羊木雕》选取了万芳上体育课和“我”换裤子的事件,特别显著典型的表现了万芳的仗义。而《最后一课》也同样的选取了韩麦尔先生为我们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集中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悲痛心情,进而塑造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形象。
过渡:涉及到写事例,很多情况下,会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作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3)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句,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谓看出人物来,就是从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性格来,看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
《孔乙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上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半文半白酸溜溜的语言就是孔乙己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迂腐滑稽的个性。
《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从这些铿锵有力的于艳丽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坚毅,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也可以体现他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句,“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鲁迅先生十分强调写人物语言时“要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话,不要写。、《王几何》“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绰号,并且希望大家以绰号相称,在那些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么?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请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文章选取的王老师的话,塑造了一个幽默又博识的老师形象。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注意并做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描写动作要准确并且没有重复。抓住以下两点来做。第一,将动作分解开。
《背影》一文写父亲买橘的动作,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他蹒跚地走过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等一连串的动词,刻画出一个身材较胖,步履蹒跚的老人形象,如此艰难地为我买回了橘子,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而人物的这一特点,正是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来了。
第二,动词加修饰语。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者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我的老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的”这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就可以体现蔡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羚羊木雕》“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静静地”“慢慢地”课一体现出父亲的沉稳。(4)千人不可一面
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切记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比如“她不高不矮的个子,不胖不瘦的身形”,不突出特点还不如不写;还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具体如何去做,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音乐巨人贝多芬》“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对于贝多芬的描写是从整体到局部,最终定格到他的脸上,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性格坚毅的音乐家形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莫泊桑先生对于每位不同的作家都有不同的外貌描写,进而体现他们不同的人物性格。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作文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作文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学生自改作文。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是否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的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作文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7.扶贫开发要抓住重点务求实效 篇七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新要求。近期,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贵州的扶贫工作,就做好贵州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贵州4000万干部群众要进一步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重点,务求实效,以更多更实的扶贫开发攻坚成果惠及群众。
贵州扶贫任务很重,长远看要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但是有的政策和技术条件没跟上,有些事情一时也做不到。贵州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要付出的辛劳更多,要努力做事半功倍的事情,但有时还不得不做事倍功半的努力。贵州的扶贫开发,根本的还是要做好雪中送炭的事。一是这个地方最可发展的东西有没有帮助群众解决好,二是水、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解决好了,三是抓好下一代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断地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对贫困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做好排忧解难的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把贫困群众最盼望的事,作为我们最迫切的任务。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要把扶贫的钱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方,真正让贫困群众切实受益。要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可发展的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确保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成为发展的主体、致富的主力、命运的主人。
水、路、电、通讯、广播电视等解决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把贫困地区最需要的事,作为我们最紧要的工作。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制约着我省贫困地区发展。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集中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向贫困县、乡、村延伸。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与城市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抓好下一代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要把解决教育落后问题,作为战略任务。真正解决好孩子们的问题,必须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上实行均等化。抓教育关键是解决师资问题,有设施还要有人才。要抓好贫困地区的就业培训,培养当地创业的人才和可以出去的人才,促进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贫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改善民生的事一件件办好,把扶贫工作一件件办实,真正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为实现贵州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8.初中作文:细致观察抓住特征 篇八
状物的对象包罗万象,既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静物,大到高楼大厦、飞机车船,小到玩具器皿。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状物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手机、电脑、微波炉、桑拿浴箱……。经常练习状物文体,既培养细微的观察习惯,又增强描述准确、用词恰当的技巧,进而提高了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
状物首先应观察细致。就是说要多方面、多角度观察要描绘的事物,若是动物,不但要观察其静止状态,而且还要捕捉其动态特征;若是植物,要从幼芽观察到成熟的植株。只有做到这些,描述的`事物才能全面、准确。如写《小白兔》,应先观察其静止状态的主要特征:全身覆白毛、三瓣嘴、红眼睛、长耳朵、结尾巴、前腿短、后腿长。然后再观察其动态主要特征——后腿蹬地,跳跃,跑动速度快。
状物的另一重要注意事项是提取特体主要特征,这不但需要观察细致为基础,还应有鉴别、比较、提炼的能力。各种物体相似之处很多。要善于在相似之处中找出不同之处, 突出所状之物的本质特征。自行车与摩托车,相同之处:两轮, 交通工具;不同之处:自行车——非机动,轻便, 速度慢;摩托车——机动,体重,速度快。状物时如果抓住这些本质特征,就能写出具体、形象、生动、传神的文章来。
9.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篇九
在吉列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詹姆斯・基尔茨临危受命,他的到来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久旱未逢甘露的吉列带来了一丝生机。事实上,就像艾柯卡之于克莱斯勒、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通用,基尔茨也成为一个“救世主”,是他拯救了濒临衰败的吉列。而在此之前,对于基尔茨的“空降”,很多人并不看好。典型的说法是,吉列的那些人不喜欢外来者,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后一次外聘首席执行官是在70年前,而那个人最后以失败收场,输得很惨。但基尔茨并没有为此胆怯、退缩,相反,他坚定地迎接挑战。至于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知道了,基尔茨不负众望帮助吉列摆脱了威胁其生存的业绩下滑。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基尔茨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基尔茨靠什么改变吉列对“外来人”的偏见,避免重蹈70年前那个失败者的覆辙?
对此,基尔茨认为是“抓住关键”这一方法促使他能够卓有成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在他的回忆录《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一书中,基尔茨写道:“最近(~),当我领导世界上最著名、最赚钱的消费品企业吉列时,‘抓住关键’的方法再次经受住了考验。”然而,对于什么是“抓住关键”,基尔茨给出的解释是:“要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些事你必须做,而有些事你却应该忽略。”
基尔茨的说法似乎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论是否贴切,基尔茨的“抓住关键”至少让人联想到三个方面。其一,他的“做该做的事”似乎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名言“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翻版,意思是说,身为一名管理者,更多时候是战略的制定者、愿景的规划者和目标的设定者,他应该从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判断,引领企业前进。为此,他不能过多地沉溺在琐碎事务之中,做一些有益但却无效的事。在德鲁克看来,效率和效能终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二,基尔茨的话证明了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论述是对的。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中提出这样的看法:“管理者就好像一个杂耍艺人,在任何时刻都会把许多问题抛向空中,它们会在预定的时间内掉下来,然后在瞬间获得能量,又重新回到空中;同时,新问题已经在边上排队等候了,不时有旧问题被抛弃,新问题被添加上来,
”一个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很多被电话沟通、案头工作、回复邮件、会议报告、阅读文献等缠绕,所以越是这样,越要懂得“收放之道”,要知道在有限的时间里哪些事得立即做,哪些事可以缓着做,哪些事是可做可不做。其三,基尔茨说的要“抓住关键”实为“保持专注”。正如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中所揭示的那样,只有那些专注于自己领域不断改善、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持市场冠军的地位。尽管吉列不在“隐形”行列,但它的剃须刀产品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这与其“专注精深”密不可分。
所以,就理论出处和思想渊源来看,基尔茨的“抓住关键”其实并无太多创新之处。而就概念本身而言,它不过是对德鲁克、明茨伯格和西蒙等人学说的解读和实践。要知道,“抓住关键”终究是一个理念,它在不同企业、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有应用的可能。就像基尔茨曾把“抓住关键”用于卡夫、纳贝斯克,后来同样用于吉列。三个时期,三个全然不同的企业,基尔茨“抓住关键”都得到了验证。个中缘由,一方面是因为理念的科学、正确,另一方面与基尔茨“因地制宜 ”的管理实践分不开。
根据《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的描述,企业每天都有很多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如此闹哄哄的忙乱(也有可能是慌乱)中,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见解和海量的信息,作为管理者要抓住的其实没有几件事,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关键”事项。例如,保持企业增长很关键,处理好人际关系很关键,做喜欢做的事情很关键,组建强有力的团队很关键,面对现实很关键,早年的经验教训很关键,忠诚很关键……有一点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基尔茨口口声声说只做该做的事,是一种基于重要性的行动导向,但在基尔茨这里,很多都是很关键的事,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是不关键的,那么“抓住关键”岂不等于“抓住一切”?这样一来,“抓住关键”还有什么意义?
10.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篇十
——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 【设计说明】: 高一学生的写作,长于记叙,但记叙中没有生动的人物、场景,记叙也没有个性,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都是因为描写中惯于用粗线条的语言,在这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看到的本真的表达,如果能够改正这种习惯,学生的文章就能变得生动起来,观察事物也会逐渐变得细腻起来,所谓细节描写就自然有了。所以本堂课我想让学生怎样把自己笔下粗线条的人物或景物写成具体生动形象做初步尝试。【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提高对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描写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具体形象文字的魅力并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激发写作兴趣。【教学方法】:
以学生动脑、动笔、动嘴为主,学生协作,老师适时引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二、阶段一(方案一)(1)展示一幅风景图,学生看图找出图片中有什么,(图片中有水,有荷花,有树木,有水草、有风、有云。)请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幅风景图,写在纸条上。
(2)老师在学生边写的过程中边观察学生写的内容,找出几位同学的作品,有存在问题的作品和写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将学生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比较。
(3)问哪些文字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哪些文字只能留下大致的、抽象的印象。为什么? 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因为他运用了修辞,或写得比较具体,这时老师接着可以问:“为什么他能写得具体?”学生回答不上来可这样引导“他用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如写湖水的“静”,再问“另一位同学的写出了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将景物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之一:
将抽象变为具象,抓住景物的特点,从这一点加以扩展,采用适当的修辞和运用联想与想象。(多媒体展示文字)
(4)展示例段,大声朗读,再次感受: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地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枝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低垂到湖面上,在抚摩着静静的湖水„„
老师引导:同样写了湖水、荷花、树木、水草、风、云,有同学的作品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比如说湖水的静、荷花的香„„写“静”又不是单独一个“静”字表达的,而是从这一点展开联想或想象,运用合适的修辞将其再现出来,这样,读者看到文字就如身临其境了一般。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推荐阅读: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第二课时07-11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教学教案10-17
抓住机遇的作文07-03
抓住特点景物描写10-12
如何抓住作文题眼06-17
抓住智慧的闪光教学反思07-06
优秀简历抓住HR的眼球06-30
育儿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09-16
抓住这个好时机--体育课反思06-26
四年级学生记叙文作文:抓住小偷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