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精选10篇)
1.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 篇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质课教案
(不进位加法)
(印江县木黄镇丰塘小学
冉隆友)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难点: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13+5 2+17 4+13 8+11 14+3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1)出示教材第11页主题图: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二年(1)班有35 人,二年(2)班有32人,二年(3)班有37人,二年(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二年(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4)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请学生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5+2=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2)学生汇报。可能有以下算法: ①口算法:5+2=7,30+7=37。
②摆小棒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2根,最后合计3捆零7根。③计数器法: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然后在个位上加2个珠子,即7个珠子,合起来是37。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叫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教师示范,感知竖式。3 5 + 2 3 7(2)出示算式25+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①根据教师示范及摆小棒,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②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③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小结: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尺画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例2。
出示例2:二年(1)班和二年(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抽生汇报。(2)在黑板上展示竖式 5 + 3 2 6 7(3)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巩固练习
1.53+6= 35+23= 43+26= 2.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加)35+2=37(人)35+32=67(人)
35 + 2 + 32 37 67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 篇二
张吉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第二册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选用学生春游乘车的场景作为题材,从而提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然后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并安排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以归纳竖式加法计算的要点。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生活中的数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必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绕“学校春游租车”这一主线展开,本节课我充分的挖掘利用这一情境图,让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新课开始我就借助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做一次组织者,来设计安排乘车的事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用途,使计算从“枯燥”变成“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体现《标准》中“让学生能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现实的简单现象”的精神。另外,先让学生猜想尝试安排乘车班级,再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的过程,也体现了课标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的理念。
这一情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只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在设计36+30这一环节时,考虑到这是前面学过的口算内容,学生已经充分明白相同单位相加的算理。因此,这一部分教学没有追求算法多样化,只是把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35+34是本课的新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这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部分内容属于更新的知识,有多种方法可探究。学生可利用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如: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得到算式的结果。除了我们学过的计算方法外,还有同学想到了以前妈妈教过他的用竖式解决的方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探索35+34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完成了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化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让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和妈妈一起去玩具店买玩具的具体情境,“妈妈只准许你买两件玩具该怎样设计购物方案呢?请你们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并计算出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中把握知识技能,学会思考问题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把握知识获得技能。
整节课教师的“教”适应了学生的学,给学生创造了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的思想,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面都得到方发展。
3.《不进位加法》大班数学教案 篇三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4、培养运算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4.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 篇四
教育目的:
1、使用邮票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使幼儿了解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加强定位计算的练习,养成幼儿的运算概念。活动准备:
1、邮票(包括印有1的绿色邮票、印有10的蓝色邮票、印有100的红色邮票、印有1000的绿色邮票)
2、铅笔、彩笔(红色、蓝色、绿色)、白纸及托盘
3、塑料定位原片:绿色2个、蓝色1个、红色1个。
4、长、短红绳各1根。
5、加号、等于号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听寓言故事。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打开盒子。取出圆形定位筹码:绿、蓝、红、绿(从右至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出示问题卡片:3421+2365= 从个位开始取出3421的邮票,然后按次序排列:个位1枚“1”,十位2枚“10”,百位4枚“100”,千位3枚“1000”;再取出2365的邮票,同样对应按次序排列(与3421的邮票之间有一定空隙),个位5枚“1”十位6枚“10”,百位3枚“100”,千位2枚“1000”。
4、计算总数: 1)教师说:“现在我们把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在一起。”然后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次序分开合放。
2)数一数每位数是有多少枚邮票:个位有1枚1,2枚1„„6枚1,个位有6枚1,记作6;十位有1枚10、2枚10„„8枚10,8枚10记作80;百位有1枚100、2枚100„„7枚100,记作700;千位有1枚1000、2枚1000„„5枚1000,记作5000。
3)读出合起来的邮票代表的数“5786”,确认后在问题上写上答案“5786”。师:“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起来是5786,这种合起来的方法就是加法。” 4)将邮票归入盒中。
5、请小朋友自己练习另外的问题卡。
5.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 篇五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材分析】
在教学加法计算之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图中给出了二年级4个班的人数和每个班带队老师的人数。创设了一种现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两位数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体会学习两位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开始,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以教材直接提出了口算要求,复习口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竖式的算理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正确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初学笔算的同学往往出现先口算出结果,再去写竖式的现象,要让学生们通过多练习,培养他们先用竖式计算,再把结果写上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竖式计算的算理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口算。
40+3= 50+7= 3+90= 7+80= 30+7=
可采用抢答、听算等形式进行。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
【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班级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带队老师
人数(人) 35 32 37 34 每班2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议一议。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的方便,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变式训练。
(1)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巩固应用】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2.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可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题意,知道“ ”是合起来的意思,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巩固竖式计算的格式。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教材分析】
例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重点解决竖式对位问题,并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采用让学生充分进行动手操作--摆小棍的方法。尝试通过小棍的不同摆放位置,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哪种摆法既能看出两个加数各是多少,又很容易知道和是多少,从而体会出摆小棍与竖式写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悟出为什么要这样写竖式和为什么要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充分发挥小棍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27+2= 45+4= 37+1= 56+3=
2.能说出口算的方法吗?
【探究新知】
1.出示第11页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因为到博物馆很远,我们给同学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乘坐一辆车呢?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合乘一辆车,让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合乘一辆车,行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3.师: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大部分完成后,指名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3捆零2根,最后合计6捆零7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3: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3个珠子,个位上加2个珠子,十位上的6个珠子与个位上7个珠子合起来表示的数是67。(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4:……
学生在说算法时教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用竖式计算一下:
(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3)小组汇报合成新知。
(4)归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巩固应用】
1.35+23= 43+26=
指名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当医生诊断。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67(名)
个位:5+2=7表示5个一加2个一是7个一。
6.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5、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师:最近老师到家电市场看中了价格为768元的一台微波炉和价格为362元的一台电磁炉,想把它们买下来。帮我算算,应带多少钱才够买?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直接导入并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提出学习目标:
A、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三位数加三位的连续进位加法吗?
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个人展示。(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2和“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165+78我是这样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6加7生再加1就等于14,十位上就写4,向百位上进 1,百位上的1加1等于2,结果是243。
生2:我是这样算237+565的,……
生3:重要讲解549+867=的计算过程,并与例题进行比较。
(2)错例展示
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做错的地方可能是:
①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百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应该向千位进一。
如:一些学生在计算549+867时,百位上的5与8相加后,有些忘了加上进位的1,有些忘了写千位上的1。
②由于连续多步计算,有些学生会出现两数相乘的情况。如:计算409+394时,有的学生会将百位上的4与3相乘,结果得1306。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5)用刚学的知识独立解决“情境”中的练习。(学生做完后,在小组中交流)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练习五第7题。(重点讲错误的原因)
2、练习五第4题。(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好吗?好在哪里?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激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本课是由例2和练习五组成的。例2通过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形式提示估算的方法和要求。再通过竖式计算376+284,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小精灵的话揭示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和计算法则“哪一位上的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由于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教法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自主探索教学法、合作交流教学法
4.直观演示教学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自主观察思考
2.合作交流法
3.自主归纳法 4.动手操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首先创设了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通过与物运有关的情景,让学生根据题意收集信息并且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列式找到相同点,从而抓住问题中的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从而来决实际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通过估算再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对实际的准确结果有一定的检验作用,体现估算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叙述算理,比如说先边做边说----指名说----和同桌互说并纠正改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明确连续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最后总结今后遇到这样的计算应该怎样算呢?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说算理,以达到计算方法扎实掌握。在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明确今后遇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三)练习巩固
教师延续了课堂的情景,通过啄木鸟改错和小猫钓鱼的形式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练习。
7.20以内不进位加法 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教学难点:理解在个位上加减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等。教学过程:
二、探究新知
1.一捆小棒和3跟小棒,一共多少根小棒?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板书课题)(2)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谁能完整的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你会列算式吗?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板书:一共 10+3=?)10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3)解决问题 10加3等于多少呢?
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你是怎样算的?
数小棒的方法:先拿出10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把10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成了13根小棒,是13。
(说得真棒,谁再到前面来把这种方法说一遍?)指名提问。数小棒的方法:在一捆小棒上面再加上3根小棒。
计数器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0,在个位上增加3颗珠子,是13颗珠子。
(为是么不在十位上增加呢?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位上表示的是几十的。)
往后数的方法:10向后数11 12 13。列成2+13可以吗?怎么计算?(4)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试一试:10+5=□ 10+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17-6=□ 18-5=□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 解决问题
13加2等于多少呢?
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你是怎样算的? 数小棒的方法:先拿出1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把2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成了5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和5跟小棒合起来就成了15根小棒。
(说得真棒,谁再到前面来把这种方法说一遍?)数小棒的方法:在3根上面再放上2根是5根。
计数器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3,在个位上增加2颗珠子,是15颗珠子。
(为是么不在十位上增加呢?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位上表示的是几十的。)
算式计算:因为3+2=5,所以13+2=15 往后数的方法:13向后数2,13,14,15。列成2+13可以吗?怎么计算?(4)总结:个位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加。试一试: 14+5=□ 3+1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8.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篇八
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并会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入: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通过一些小题目给我们的小脑袋做做操,同时,也观察哪些同学在说的时候最认真,听别人的时候最安静、最仔细,他就是我们班最会发言、倾听的学生。投影出示:口算题。
+ 50= 53+3= 400+200= 53+30= 600+ 40= 530+300= 师:在口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表扬用语。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题吗?
投影出示: 35+24= 师:在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投影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指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拿出本子写)
师:你算对了吗?
生:...引导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中涉及到以前学习的加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通过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本课的铺垫,同时,复习中,重点强调了“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从个位算起”口算和竖式计算关键点,为学生在后面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三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提供了帮助。]
二、新授 1.以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引导语:这是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一年级85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提问之后,要说说如何列式,无需解答)生:......2.根据学生交流有先选择地投影出两个题(预设:可能有学生提不出其中的一道问题,就以老师自己的名义提出)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引导指出:本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提问并列式,也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后续探究新知的动力] 3.解决“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1)自主探索竖式计算。
师: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谁知道怎样列式?
生:143+126 师投影出示:143+126=_____(本)
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预设一:学生提出用计数器计算。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演示。
师注意学生拨珠的顺序(从个位拨)预设二: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来吗?(让学生到黑板前尝试)
及时提问:你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
师:也就是把哪些数对齐?计算又从哪一位算起?(6和3对齐,2和4对齐,1和1对齐)(要从个位说起。)
强调并投影出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同学板演,并说说笔算的过程。(全体同学注意板演过程)
3(如果这个学生到时候算不出来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接着尝试)师最后针对学生的板演,示范竖式计算的过程,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探索,学生能够顺利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或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并且学生在解决自己而非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解决更多问题的欲望。](2)验算。
引导语:刚才我们已经算出了这两个数相加的和,那如果想知道算的对不对,该怎么办?
师:验算的方法还有很多,通常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板书或投影“验算:”)
学生交流并尝试“143+126”的验算过程。
投影出示:126+143的竖式,要求学生照样子检查自己的验算,看到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得数和第一次算出的得数什么的关系?(一样)假设反问:如果两次算出的得数不一样,那说明了什么?
4.学生独立解决“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问题,并验算。师巡视,适时指导。全班交流,订正。
5.小结:笔算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是否和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就叫作验算。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何验证算的对不对,学生交流中,会有很多的想法。教师引入交换两个加法的位置进行验算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自主用这个方法尝试验算。通过体验验算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熟练掌 4 握三位数加三位数或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同时,通过验算,也让学生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养成计算后再验算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笔算。
(2)说说笔算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按要求完成计算,并提醒学生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表中信息有哪些,要解决问题该怎样计算。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看图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式解答。[设计意图:]
四、全课总结
9.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九
11月21日
星期五
晴
本周主要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该内容时我采用了分组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复习环节
最初设计了三个检复内容,包括20以内各数的认识;看图写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三部分内容,但在复习过程中由于紧张而忘记了第三部分的检复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是检复内容中的重点。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之处。
2、新授环节
我利用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的动物形象导入新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学验证了这种语言和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过渡语言还有待完善和提高。比如新授和练习部分就缺少“同学们,例题我们都会做了,那谁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懒羊羊解决它遇到的难题呢?”这样的过渡语言,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比较简单明了的,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渡语言,会使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明了,学生听、学起来也能容易很多。
三、存在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缺少比较严密的过渡性语言,个别环节语言组织的也不够严密。
2、课题没有板书,应该把“不进位加法”这一课题板书出来。
3、复习部分出示的数字条用毛笔等粗一点的笔写出来会更好,原来用细笔写的内容给人的感觉不过大气,不够美观,视觉上也很累。
4、课间缺少一些小律动和小奖励,没有给学生休息和重新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四、改进措施
1、教学过程中语言的使用要更严密、谨慎,过渡语言要恰到好处。
2、课题是一节课的重点之一,一定要克服紧张心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
3、端正教学态度,重视每一节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思学。
10.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进位加法 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教案】推荐阅读: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10-17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09-05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6-27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07-06
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题09-28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07-07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1-29
小学二年级三位数加法数学教案08-26
争先进位、班组先行论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