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2024-12-19

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精选8篇)

1.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一

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正式启动,主题是“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全国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据介绍,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初赛复赛安排在6至9月。参赛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分组情况有所变化,由首届的两组变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三组。创意组申报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生),项目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初创组、成长组申报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初创组参赛项目为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及以上。

据了解,参赛项目类型为六类,分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创业6大类,以方便创投机构根据产业分类进行项目对接。

据主办方介绍,他们将利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等资源,积极促进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与学生参赛项目的对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支持,实现项目孵化落地,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比赛。

2.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二

2014年5月2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 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的合作,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贯彻落实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 在实际中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端正教风与学风, 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 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 构建“一二三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课设计方案

(一) 项目设计目标。结合企业的实践项目, 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作指导, 以培养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为目标;理论结合实际, 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 项目需求分析。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确定了项目系统的需求分析 (以超市商品管理系统为例) :一是该项目可用于对商品信息的存储、更新、查询、输出、统计、排序等操作, 以实现操作者对商品的管理和消费用户对商品的了解。二是项目更新功能包括商品信息的, 添加、删除、修改、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多个商品信息, 也可对个别或部分商品信息进行必要的删除或修改, 以便即时更新商品的信息。三是项目中的查询功能可根据实际需要从若干商品数据中查询某件商品, 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查询:查询商品名称、查询商品种类和查询商品进货量。具体要求如下:一是编写程序, 调试和运行。二是输入商品信息, 并保存在文件中。三是已经存储的商品信息更新操作, 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商品信息。四是通过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进货量等方式查询商品相关信息。五是通过输入某商品编号, 对商品利润进行统计。六是通过商品库存量、商品利润进行排序。七是对商品信息最后输出, 以便需要时打印。

(三) 项目方案设计。

1.系统分析。整个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通过对项目前期调研及项目需求分析,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对项目进行设计。系统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将系统分解出许多子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并在界面、功能和健壮性方面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2.系统功能说明。功能模块的说明:各个模块所进行的功能的描述。一是输入模块:输入商品信息, 管理和保存, 方便以后打印, 阅读, 更新, 等等。二是添加模块:一个或多个商品信息的添加和保存添加产品信息, 便于搜索。三是删除模块:可以删除过期商品的处理。四是修改模块:可以根据一些商品信息需要修改, 而且随时修改个别项目。五是查询模块:可以查询已经建立的商品信息, 并且可以根据商品名称或按商品类型查询或根据商品库存查询选择。六是保存模块:保存信息。七是输出模块:将所有商品信息或查询用于输出的商品信息或搜索某些商品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八是排序模块:根据商品利润、库存量对商品进行排序。九是统计模块:分类统计商品的利润。十是退出系统:通过选择该项, 自动退出该系统。

三、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从实际出发,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 确定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采用项目型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 合理组合教学模块, 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在岗位任务中传授专业知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实现教学内容与项目任务相融合, 对学生是一次极大的锻炼。在实践前期, 采用项目教学法, 针对完成项目所需要的重点内容, 结合具体的项目对学生作了强化训练。在做项目时, 通过把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分解在不同的子项目中, 独立设计、独立实现及调试, 为最后综合完成项目打下了基础。在后期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中, 重点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不同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 如何运用不同的知识来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学习时要学活用活, 举一反三, 掌握规律, 为后期学习Java、C#等课程打下基础。结合选定的题目, 利用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采用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的思想来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根据问题实际和客户的要求, 完善了系统需求分析, 规划了系统总体设计, 在此框架下完成了系统详细设计;然后是系统编写代码, 上机调试程序, 最后撰写报告及答辩。经过几周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论结合实际, 加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企业项目引进学校, 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问题, 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训练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及实践能力, 完成了课程实践的目的。实践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又使学生在文献的检索、信息的综合、总结与调查报告等文档的撰写等方面有了提升, 而且是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训练。

四、结语

在学校应用型本科大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下, 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教学, 以多种渠道开展校企合作,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 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案及新方法, 把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训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教学实践中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 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群.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靳冰, 赵娟.计算思维模式下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 2013

[3]王丽娟, 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 2012

[4]陈颖, 李永能, 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地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4.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四

学生端

2016-03

一、文档目的

为产品的使用者(学生)熟悉产品的各个功能点,方便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参考。

二、产品主要页面详细说明

1、大赛首页

首屏:

顶部导航为大创网整体导航:首页、项目对接、知识产权、培训师训、政策宣传、创业活动,点击分别对应进入对应的页面。

右上角为登录注册以及搜索入口。点击“登录”,跳转登录页面,点击“注册”进入注册页面。点击“搜索”进入搜索结果页。

大赛页面第一屏主要展示大赛基本信息及大赛各页面的入口。点击“立即报名”按钮跳转新建创建创业项目的页面(此处判断用户是否登录,如果没有登录需先跳转登录;如果是已登录用户判断用户是否为人才用户,即是否已完善人才信息,如果未完善人才信息则跳转完善人才信息页)。点击“报名指南”、“赛事安排”、“赛事动态”、“作品展示”、“合作创投机构”分布跳转进入对应的列表页。第二屏:

第二屏主要为大赛重点信息的展示,包含赛事动态信息、大赛时间安排、相关组织机构信息以及赛事资料的下载。

第三屏:

第三屏为奖项设置信息及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的展示。

第四屏:

第四屏为往期大赛精彩回顾页面,展示上一届大赛获奖项目,点击跳转到往期大赛回顾页。

2、大赛动态列表页

在大赛首页点击大赛的报名指南、赛事安排、大赛动态等均可进入对应的列表页面,点击某条信息即可进入对应信息的详情页。

3、大赛信息详情页

4、搜索结果页 如下图所示:搜索结果页含搜索结果(项目列表)及项目筛选项。

用户可通过选择筛选项进行筛选需要查找的项目。筛选项包括以下内容:所属领域、融资阶段、产品列表、是否与高校科技成果相结合、股权结构以及地区(地区为省份级别)。点击项目列表中某个项目则跳转进入查看项目详情。

5、项目详情页

项目详情页如下所述:主要展示项目相关视频、项目介绍信息以及参赛情况。其他项目详细信息需要申请成为投资人即可查看。

三、登录注册、升级为创业人才

1、登录页面,填写账号密码、验证码进行登录。

若忘记密码,则点击忘记密码跳转到“找回密码”页面,若未注册则点击注册按钮跳转“用户注册”页面。

2、用户注册页面

填写手机号、输入密码及验证码后,进行注册。

获取并填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点击下一步,输入新密码完成注册。

注册成功后可选择升级为创业人才或升级为投资人。也可以暂不升级,继续浏览网站。

3、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输入手机号获取并填写手机验证码后,可以输入新密码进行密码的重置。

四、学生-个人中心相关页面

1、升级为创业人才(学生)

用户若需要创建项目或参加大赛需升级为创业人才。升级填写的相关信息如上所示,包括:个人头像、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电子邮箱、所在院校、入学年份及毕业年份、学历层次、专业名称。(*为必填项,且要求真实填写,注册完成后不可更改)

2、学生的个人中心

 我的创业项目

我的创业项目:可以查看已经创建的创业项目及当前的情况以及对应的参赛信息。未通过审核的项目可进行再次编辑和提交,也可以进行删除。点击某个大赛可进入查看项目详情。新建项目:点击“新建项目”创建新的项目。

 查看项目详情:

可以查看项目基本信息、项目简介、项目计划书(可下载)、项目视频(可下载)、团队成员(点击“查看详情”可查看团队成员详细信息)、指导老师、已获专利、已获投资信息。

可查看参赛信息:紧急情况、报名时间、参赛组别及参赛类别。其中“已获专利”及“已获投资”可点击再次添加。

新建项目

第一步:填写项目必填信息

第二步:填写项目其他信息 

完成第一步填写项目的必填项后进入第二步,填写项目其他信息。点击编辑可以返回上一步重新编辑第一步的必填信息。

点击添加,可继续添加项目计划书、项目视频、团队成员(必填项,至少3名)、已获专利以及已获投资相关信息。第三步:提交项目或存为草稿

完成以上信息后,可点击右上角的提交项目进行提交,或点击右侧的参赛报名按钮直接报名参赛。如果用户暂不想提交,可点击保存草稿,下次编辑后再次提交。

选择“提交项目”后,默认报名参加创业大赛(如用户不想参赛,可取消该默认选项,则仅提交项目),点击确定,进入参加大赛的报名页面。

 参加大赛 完成项目的创建后可以报名参赛,需要选择参赛类别及参赛行业,如下所示,选择后提交参赛即可进入参赛的审核环节。

 我关注的投资人(下一期上线) 我推荐的项目(下一期上线) 个人设置

5.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五

摘要:该文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我国今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寄予厚望的高素质人才,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4、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5、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5):106.

6.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六

【关键词】创新创业;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各种资格证书。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行研究型、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4、更新教学工具。当与时俱进,引进与企业接轨的各种实战软件,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改革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6、变更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时,应注重考查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适量申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交叉专业及社会急需的布点空白专业。通过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鼓励各专业开展市场、行业调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及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改造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骨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养学校教师的同时,多渠道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人员。

(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地之间、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大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真实环境,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平台。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和优质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承担主持研创项目,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对在竞赛、立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发新产品、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列为教学计划的课程组成部分,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为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提供经费保障。

三、结束语

7.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七

1.“挑战杯”竞赛中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挑战杯”竞赛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 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2]。本文利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对多位参加“挑战杯”成员调研, 结合多年来的指导竞赛的经验, 分析在竞赛中影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省级、校级、院级 (各三支队伍) 不同层次的“挑战杯”团队的调研, 分析总结出在竞赛中影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5个主要因素为开放性课程 (Y1) 、指导教师 (Y2) 、政策激励 (Y3) 、实施保障 (Y4) 和收益分享 (Y5) , 采用5分制对各因素打分, 结果见表1。

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研结果一致性良好, 得到竞赛中影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因素权重为Y4>Y2>Y3>Y1>Y5。所以, 各因素评价结果为:

2. 基于“挑战杯”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建议

2.1 加强竞赛实施保障的基础建设

“挑战杯”竞赛需要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需要在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 获得相应资助与扶持[3]。我院的“镁光灯”团队与上海玛雅美术馆、浙江温岭市建筑研究院进行交流合作, “吴乡记手工作坊”团队获浙江桐庐县青年创业项目资助拟实体店经营, 这都促进了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加快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2.2 合理组织教师指导

在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前期和后期, 需要不同层次教师的指导。在前期, 需有资深专家和教授对学生参赛的初步思想进行延伸探讨, 把握研究内容的具有前沿性和价值性, 确立参赛团队的研究方向;在后期, 由多位青年专业教师组建相应的指导团队, 对参赛团队进行多方面的组织指导和深入的探讨, 实现青年教师素质培养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双赢。

2.3 完善学校多方面的激励政策

学校在设置奖学金评比、评先评优、研究生保送、毕业生推荐等方面规定可涉及“挑战杯”竞赛获奖内容, 并适当增加“挑战杯”竞赛含金量, 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2.4 重视开放性课程教育

开放性课程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学校应开设多交叉学科的教学课程, 鼓励多学科探讨社团和兴趣小组的研究活动。

2.5 建立良好的收益分享制度

建立良好的收益分享制度可解决参赛团队的后顾之忧, 特别在专利申请和使用、课题延伸和实践等方面应及早达成相关的协议, 充分保障大学生和学校的利益。我院部分“挑战杯”团队在参赛之初就确定了后期的收益将无偿用于设立助学助赛助创业基金,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论

高校只有在积极广泛借鉴现有“挑战杯”参赛经验和成果, 构建别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摘要: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本文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旨, 分析“挑战杯”竞赛中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结果得到竞赛中影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因素权重顺序为:实施保障、指导教师、政策激励、开放性课程、收益分享, 提出了基于“挑战杯”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挑战杯,创新与创业,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曲继方.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学研究, 2005, (1) :1-7

[2]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87-94.

8.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篇八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新内容,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推广和开展。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较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教育模式尚在探索阶段。文章就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了解,寻找导致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以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探索 实践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高校也相继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制订了具体的目标,还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以期让创新创业的理念与知识深入学生的思想中,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种学校教育模式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参与企业的创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为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成立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并建立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真正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平台。

正是因为政府的重视,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但介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国情的、完整的制度化教育体系和模式。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程缓慢,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不强。具体表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浅显,缺乏实践环节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去寻找原因,更要从高校自身寻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人们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受我国公有体制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长期的“专业性”学习观念深入人心,家长和学生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国高校多年来仍然以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主,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仿佛是可有可无的,其创新的价值和创业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广大师生接受,因此各高校在推广和开展创业教育时困难重重,学生的创业意识淡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另外,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采取的模式大同小异,多半是以讲座和竞赛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灌输。这种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的教育是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是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的,是狭隘的理论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也反映出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毕竟在高校的专业课程开设中,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定位,其一直处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中间地带,这导致课程的开设是零碎和片面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课程学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目前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只接受了短期的创业培训,没有实际的创业实践经验,只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教师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平台支持,这让许多高校陷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多数高校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实践教学基地薄弱,阻碍了学生对创业实体的了解与接触,再加上教学方式陈旧,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最终让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浅层。

三、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教育工程,它是我国高校教育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模仿向符合自身特长发展的过程,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顺利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植入与树立是根本。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高校自身来说,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作是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能解决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创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其次,加大政府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力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和平台得到落实。可以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活动经费的管理、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监督等工作,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变得有组织有制度有效益地開展。再次,在高校中营造一种自由、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也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愿望。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等方式宣传和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鼓励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业项目;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亲到学校讲学,给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让大学生学习勇于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最后,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准确定位,设计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树立榜样。社会与高校应当共同努力,在资金、政策、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最终让创新创业教育走向快车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受关注[N].环球时报, 2009-02-04.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写同学的作文600字初中生下一篇:2018届高三复习备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