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2024-09-19

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共17篇)(共17篇)

1.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

2008—2010年南康市疾控中心

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达标考核细则(2008-2010)的通知》的要求,南康市疾控中心在市卫生局和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从人员培训、实验室建设、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现将自我评估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康市疾控中心中心人员编制数36人,现有职工59人,其中在编人员29人,超编人员9人,借调人员15人,外聘人员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44人,占总人数74%。内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等个科室。现办公用房4108m,其中实验室用房1470m,占总建筑面比例 35.78 %。

二、人员培训方面

中心制定了各人员培训计划,针对中心工作特点,业务培训采用了“远程学习+集中培训”、“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的培训模式。三年来共累计派出109人次参加省级业务培训,40人次参加赣州市级业务培训。邀请赣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和我中心授课3次。中心自行举办业务学习43次,开展应急演练次。所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均参加了江西省双卫网学习,参训率100%,2008年双卫网考试合格率97%,2009年合格率100%,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双卫网的卫生服务能力考核。三年来对辖区乡(镇)医疗机构,防保站人员组织业务培训12次,并要求其对乡(村)一级防疫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三22

级预防保健网建设。

三、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标

准》,中心实验室按要求建立了病原微生物、卫生微生物、理化、消毒、媒介生物、寄生虫、职业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八个专业实验室,并能开展相应的项目检测,毒理与放射实验室也在筹建中。

1、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

按要求实验室仪器应有48品目108台件中至少要达90%。

中心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设备装备标准》文件要求,经过2004年国债项目、2007年中央补助、2008年省财政补助及中心自筹装备,目前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个品目台件,品目率达到97.92%,仪器台套率达到83.33%。目前实验室所有仪器均已建档,设备管理完好,运行正常。

2、检测检验能力

按要求检验能力116项中要达到90%。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

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检验能力应具备179项检测参数264个(其中A类118项检测参数165个,B类61项检测参数99个),目前中心能开展162项(A类107项占90.7%,B类55项占90.2%)检验项目开展率90.50%。2008年参加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水质四个项目的监测考核与每年一次的HIV质控考核,2009参加全国碘盐监测考核与江西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安排的盲样检验业务技术考核,均为成绩合格结果满意。在1995年2000年2006年连续三次计量认证评审合格的基础上,2009年10月再次通过

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运行的体系文件现行有效。

四、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控方面

(一)艾滋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自2008-2010年三年来,累计参加省级艾滋病知识培训52

次86人次。分别是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发现报告与管理、哨点监测、VCT、哨点监测暨指标考核,艾防数据质量评估、咨询检测能力提高、艾防工作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管理等培训班。另外,本中心参加省级培训班的同志回来后亦对本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152人次的培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参加上级培训,建立起我中心的一个培训体系,暨参加

完上级培训的人员回来后将学到的知识迅速消化,付之行动,同时对本中心其他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本中心所有人员均成为艾防骨干。取得效果是近年来我中心共发现感染者及病人6人,占我市艾滋病发现人员总数的100%。主要是做了高危人群干预共人次,自愿咨询检测2387人,哨点监测暗娼1200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6000余份,安全套220000个等工作。

(二)其它传染病的防控及疫情报告

1、培训情况

2008-2010年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举办的各

类传染病培训班13次,涉及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网络直报,中心亦为市直医疗单位及乡镇网络报病员培训8人次。同时在中心内部亦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培训”、“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培训”等达人次。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培训与被培训,南康市疾控中心已加大了传染病培训工

作力度,2008、2009、2010年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达到国家标准。同时疾控中心也建立完善综合备案登记制,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实际工作可操作性也大大提高。

(四)慢病及地方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三年内分别参加7次上级培训7人次,即碘缺乏监测、地方

病防治项目技术、江西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地方病健康教育促进、全球基金疟疾防治、极端气候下群众心理状况调查等等培训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学习,疾控中心掌握了碘缺乏病的发展机制及对人体造

成的健康危害,开展了消除疟疾行动和监测。2009年我市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验收的标准。

(五)免疫规划能力

1、培训情况

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级免疫规划方面的培训共

次人次。参加上级培训有流脑的应急培训、扩大免疫、AFP监测麻疹流脑监测、麻疹强化免疫、查验预防接种证、乙肝补充免疫、甲流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等。同时对本中心工作人员培训次人次,对全市乡级计免人员培训次人次。

2、免疫规划的效果和设备

通过接受上级培训和培训下级人员,我市的计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对参加培训的乡镇计免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亦发给了上岗证。2008、2009、2010年接种率。

三年来省卫生厅共下拨冰箱台、冷藏包个、冷藏箱个到我市,同时还委中心配备了一个12立方米和两个8立方米的常温冷库,为我市免疫规划能力建设的提高奠定了冷链运转的后勤保障基础。

三、健康教育能力方面

中心设立了业务办公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一应俱全。制定了各健康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以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学校、医院、社区、行业等社会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同时与多部门合作,结合各种活动宣传日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一是利用媒体开展多形式的宣传。通过电视台游字宣传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咨询宣教活动。在4月25日预防接种宣传周,5月15日 “防治碘缺乏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经过国家、省、市级等上级部门的投入和支持下,中心从业

务用房、人员培训、检验设备装备和检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达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由于经费保障趋紧卫生应急装备与储备难于满足新时期应急工作需求、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等。中心将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克服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优先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升素质、提高能力、扩大服务、拓展业务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开创中心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2.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二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县域内医疗和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在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和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已成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浙江省医院协会组织专家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39所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调查和评价。本期特别策划对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过程、现状调研的结果和分析进行系统报道,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3.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23-03

高校档案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体现档案存在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的基本依据。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覆盖全院师生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服务能力的重要前提

档案资源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有效性的特点,与其它信息资源相比,其主体优势不言而喻,在领导决策中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全面开发档案资源,有利于学校组织层面和领导层面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

1.注重信息收集,加强档案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学院档案管理的要求,抓好上级单位发给本校的材料的传阅和归档,定期对文件材料进行清理检查,确保材料齐全;另一方面,强化文书管理,抓好学院活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使“帐外”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一些新建或合并重组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普遍不规范,档案馆藏结构又不尽合理,档案资源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需求。因此,应当对那些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及时清理,同时及时丰富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料,丰富与教职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料,将这些档案资料优先整理编目,方便教职员工利用。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现代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学院的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

3.实施学院档案二级管理模式。学院档案室是档案管理的一级单位,各处、室、系、部为档案管理的二级单位。各系部因为工作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系部档案室,院级档案室对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目录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在广泛征求各处室系部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形成学院一级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目录,经学院领导班子审订后正式实施,各处室系部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学院档案室如数上缴档案,严格履行档案逐份交接手续。各处室系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学院档案室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本处室系部档案归案范围和归档目录(二级档案),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处室系部档案要单独编号,将实际目录索引上缴学院档案室备案,二级档案以3年为周期,周期满后3个月整体移交院档案室,进行专区管理。各处室系部要设专兼职档案管理员,院档案室负责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实施档案二级管理模式,就是为了明确院级档案室和各处室系部的工作职责,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资料保全,切实发挥档案资料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参考、借鉴作用。

4.推进档案资料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当扩大院校文印室规模,增加必要的设备,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学院及各处室系部的文件经主管院领导或部门领导审核批准定稿后,向文印室提供电子稿,由文印室按照统一格式进行印刷,这样既可以实现文件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可节约纸张等能源,符合国家和省倡行的节能降耗的要求,更为重要的,可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方便查阅。

二、建立方便全院师生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

构建新时期覆盖师生员工的高校档案利用体系是高校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促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一切以教职工为中心,加强教职工需求调研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全院师生,由于高职院校以教学育人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因而调研也要以教师为主,要充分了解教师群体的学术需求、实际需求和普遍需求,同时,也要区分学院不同类别的档案用户,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调研要全面兼顾,而又不失针对性。

2.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深化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通过设立公共查阅室和网上公开等方式,为全院师生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托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等平台,将不同部门的查卷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利用。要稳步推进实施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为建立全院统一的档案资源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3.把握学校工作规律,超前做好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学校很多工作是有周期和规律性的,档案部门要善于把握学校工作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提前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就会在方便广大教职员工利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三、完善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的条件是提升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强化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档案工作队伍和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1.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切实建立起档案管理“三纳入,四同步”有效监督和保障机制。“三纳入”即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院及各处室系部的工作计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专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四同步”即学院及各处室系部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工作的同时,要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管理工作。

2.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高校档案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为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夯实基础。首先要有超前意识,掌握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规律,把握高校档案工作动态,抓住时机,主动出击,为学校各类利用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要强化学习,通过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档案编研能力,提高档案资源可利用的价值。再次,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技能,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本领。

3.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高校各种信息逐步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电子档案与日俱增。高校档案部门应充分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现有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快档案局域网的建设进程;尽快做好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有效链接,使档案馆通过联机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和传递方式的网络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善利用电子档案的环境,解决目前档案信息提供少、传递慢、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服务速度和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院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又要做到主动提供服务,使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使之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鑫.高校档案工作评价体系重构的目标取向[J].档案学研究,2006,(5).

[2]李亚平.学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通讯,2007,(9).

4.医院年度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篇四

一、争取xx年底完成病房大楼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业务用房面积13000平方米,增加床位达到200张,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力争在20xx年前通过市卫生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的评审。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持门急诊人数年增长在15%以上,住院人次年增长15%。力争至20xx年区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

三、通过建立对口帮扶、成立分院,向三级医院学习,逐步开展各科的临床路径工作,以使各项医疗工作能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使医疗技术水平取得较大突破,力争外科、骨伤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形成一批带动区域性学科发展的科室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20xx年医院在岗职工总数达1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医护人员与床位比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管理要求。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合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壮大高素质人才团队。加大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建设。

五、医院信息化系统更加完善,“数字化医院”建设呈现一定的规模,完善lis系统和建立pacs系统。

六、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健全优质、高效、节约、低耗的内部运行机制。

七、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职工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八、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将购买心脏彩超、ct、dr等先进医疗设备列入xx年采购计划,资金由单位自筹。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拨款,改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

5.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与计划安排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2年已悄然离我们远去,回顾2012年,我们倍感振奋。这一年,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完成了三个公共卫生服务科室职能建设,把我辖区16个社区居委会分片责任管理,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加细化,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专门的责任医师、社区联系人;妇幼保健科顺利分科,并选拔了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科室负责人,使得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都有专业人员管理,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工作情况

2012年新增居民健康档案13292人,其中:0-6岁儿童3401人;孕产妇1101人;高血压715人;糖尿病190人;重性精神病92人;65岁以上老年人465人;完成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随访8000余人次,各类人群体检3500余人次;实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宣传活动7次,黑板报、宣传栏3次;适龄儿童常规接种建档建卡率达98%以上。截至目前,我院共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61864人,电子档案61844份,管理率达到61%,其中:0-6岁儿童管理7365;高血压病管理2914人;糖尿病638人;重性精神病234人;65岁老年人健康档案8062人。圆满完成卫生局布置的60%任务。存在问题

在院务会统一领导和布置下,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2012年我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很大地进步和改进,受到各位迎检专家的普遍认可。2012年我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暴露和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慢病管理率不够,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干预少,卫生监督协管和传染病管理只存在于形式,各类人群管理、随访质量不高,等等。具体反应如下: 1、0-6岁儿童管理

1)儿保门诊登记不全,2)儿童花名册非手写,3)儿童体检质量和体检后应加强健康教育与指导。

2、孕产妇管理

1)未建立孕产妇花名册,2)高危孕产妇管理不规范,3)纸质档案填写不规范,有些检查项目记录不符合要求,4)孕期(产前)保健干预少,管理人数不够,5)应加强孕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及产前、产中、产后保健指导。

3、卫生监督协管

1)监督协管巡查和次数不够,2)未建立辖区内监督单位的基本情况。

4、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活动应增加图片,2)健康教育次数少,3)健康教育形式简单,内容不够丰富。

5、慢病管理

1)缺乏慢病的年检表,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不符,信息没有同步,3)资料管理混乱,没有做到一目了然,资料查找起来困难,4)慢病随访方式简单,缺乏门诊方式随访,5)慢病管理目标低下,管理质量不高,比如,血压、血糖没有管理到一定的目标值,控制率低,等等。

6、老年人保健

1)体检率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体检表没有及时更新,2)体检化验单缺乏,B超未做,3)台帐、编号不规范,4)档案整理乱,缺乏连续性,5)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表没有做到每年一份。

7、重性精神病管理

1)随访记录不实,体检资料部分不全,2)没有及时建立电子信息。2013年计划、安排与整改

1、公共卫生服务科

1)加强资料管理,整理规范,查找方便;建好台帐,做好编号;更新体检表,完善档案质量,进一步加强连续性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检率,扩大居民之间影响力,今年新增B超检查(肝胆脾肾输尿管膀胱 男 前列腺 女 子宫及附件)。2)参照卫生局制定目标完成新增居民健康档案。3)做好慢病管理。

2、信息管理员

及时如实做好电子档案录入,包括慢病随访、新增居民健康档案。

3、儿保科

1)参照卫生局制定目标完成新增儿童健康档案,2)做好0-6岁儿童体检工作,3)建立和完善儿童保健门诊登记工作,4)已超过6岁儿童的健康档案的管理,5)开展辖区内幼儿园入园及在园儿童体检工作。

4、妇保科 1)建立完善孕产妇花名册,2)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3)利用现有资源,切实加强孕早、孕中、孕晚保健干预以及健康教育,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5)参照卫生局制定目标完成新增孕产妇健康档案,6)已超过产后42天孕产妇资料的管理。*新生儿访视的规范管理。

5、卫生监督协管 1)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2)加大监督巡查力度和次数,3)掌握和熟悉辖区内监管单位的基本信息档案,4)配合市卫生监督所成立卫生监督协管站,切实行使相关权力和义务。

6、健康教育

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对居民健康时时宣传、刻刻教育,增加宣传教育次数,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做好活动图片留底工作,今年计划在剑光街道辖区的16个居委会健康教育活动全覆盖。

7、人才队伍建设

2012年我院共参加各类省、市级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人次,大大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在11月份的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考试中,我院2名选派科长认真对待,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后,继续健全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科例会制度,实行以科长为主要负责制管理科室;各科室负责人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和善于书写计划、总结等材料,例会制度和计划、总结将作为年终考核各位科长目标之一;医院还将计划组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参加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考试,对成绩优秀的将进行奖励。

8、完善剑光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建设,认真行使办公室职能,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后勤保障,等等。

目前,我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低水平、粗糙,而且还是最原始的服务模式。究其原因:

1、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管理经验缺乏;管理观念、管理意识不强。

2、管理者本身存在散、懒、慢、懈怠。

3、奖励制度不完善,工作无积极性可言。

4、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同时也形成不愿学习,甚至躲避学习,派人代学等等陋习。

5、考核的评估不准,效用不高,存在误差大,管理者凭印象统计、打分,没有很好贯彻落实方案,形式主义严重等。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防治疾病、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也是我们建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全有必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积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全科门诊建设。我们要健全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以妇女、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及外来人口为重点,积极开展家庭病床、出诊、慢病家庭随访等多样性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我们建议能在医保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家庭健康档案、慢性病电脑网络化管理,等等。让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丰城市剑光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科

6.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六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最为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坚持以维护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宗旨,并在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下,要想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切实提高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将重点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如何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作为中心内容,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通过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满足群众最为基本的卫生保健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方式实现,提高对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能力,切实解决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问题。

一、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得以推进的重要措施,而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具备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作为根本支持,因此在具体工作环节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实际规划当中,必须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发展环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考虑到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接口发展现况的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科学恰当地进行资源分配以及合理利用,避免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出现重复建设或者是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二,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采用多元化方式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并配备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在减轻国家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影响范围,更好地解决多样化的社区卫生问题。第三,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规划和统一管理,科学论证老旧设备以及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及时发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的迫切需求,通过更换以及及时补充的方式,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要想增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质量,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优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通过一系列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最大化地发挥人才的价值。第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中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和实?`技能,同时也需要包括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关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实需要。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完善各项奖惩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工作热情。第二,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之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要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并适当提高劳动报酬,以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减少人才流动,有效优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技术力量的结构。第三,为了有效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需要逐步优化医疗人员的专业构成,提升医疗人力资源的均衡性,鼓励退休医护人员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鼓励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将先进的卫生服务技术以及经验带到社区机构,从根本上提升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卫生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需要具备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制度支撑,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在规范化的制度引导之下进行。第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需求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符合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着重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体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在管理制度制定并出台后,必须将制度落实到人,将管理制度融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全员的质量管理观念。第二,要建立健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用药制度,并在社区当中建立基本用药制度试点,对社区卫生机构当中的药品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控制好药品价格。第三,增强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专项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注重做好与医疗救助以及保险等环节的衔接,为慢性病、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治提供坚实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的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目的可以实现。

7.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七

1 背景

1.1 医学模式、疾病谱变化和公共卫生安全新形势赋予了高等医学教育新使命

随着医学模式及疾病谱的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如SARS和禽流感的爆发与流行, 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突发、频发, 使得公共卫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全社会都对全体医药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实践技能实训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学门类下所有医学生必备的能力要求。“人人享有健康”的新时期大背景下, 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 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 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是各类高等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性质、人才规格要求与当前预防医学教育现况相矛盾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和服务对象, 以临床、预防、社会医学为手段, 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目的, 这就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基层大众, 有多学科知识结构, 综合素质与能力强, 而现实预防医学教育中存在问题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传授, 从书本到书本的内容转移, 从示教到验证的实验内容, 导致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差, 知识结构条块化, 综合创新能力低。

1.3 计划经济痕迹下整齐划一式的高校管理与地方高校分类定位办学及特色发展相矛盾

纵观国内综合性或单科类医学院校, 国家“985”及“211”层次的高校, 以其自己独特的综合优势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 也收到了良好效果[1,2,3,4]。我们也曾试图把相关的实践教学模式照搬过来, 但收效甚微或无法实现, 主要是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高校在经费支持、设备条件、队伍结构层次、学科建设基础、学生发展定位 (以读研、留学为主体) 与地方教学型高校的“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办学定位相距甚远。

因此, 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地方高校的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已成共识。

2 意义

2.1 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事业改革, 培养有综合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才的需要

新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方案, 从国家层面启动了针对社会全员、妇老婴幼、传染病和慢性病3个层次人群的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并通过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医药卫生事业从业人员向全体居民提供, 这对高校 (特别是地方高校) 医学科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5,6]。

2.2 适应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有较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2家“卓医计划”项目试点校之一, 探索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创新一体化实训平台”, 不仅对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也必将通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综合改革, 推进“卓医计划”项目, 有利于医学生大医学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和较强预防医学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延续与深化, 是增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和推动医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创新一体化实训平台”是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也是师生开展疾病防控实践训练和预防医学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有限教育经费投入的现实条件下, 实训基地和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探索, 也是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与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相兼顾的现实与不二之选。

2.4 高校医学科辐射服务地方卫生事业、民生热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索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创新一体化实训平台”, 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医学研究室、分子流行病实验室进行整合和提升, 以“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发展”为目标的实践实训和应用创新型一体化平台建设, 必将对吉林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职继续培训、群发性疾病的预防控制、食品和环境有害因素的监测服务和健康教育咨询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内容

3.1 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要求构建模块化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新体系

根据国家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要求, 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基础课 (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卫生毒理、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等) 和专业主干课程 (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和儿少卫生等) 的全部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充分调研论证, 重新整合, 打破原有实验教学完全服从、服务于课程理论的篇章或课程为单位的界限, 删减重复, 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篇章间、课程间及相近学科间三个层面的知识通融。将“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等学科中的健康危害病因检测, “环境毒理、职业毒理、食品毒理”等学科中的生物学效应检测, “传染病流行病、慢病流行病、地方病流行病”等学科中的疾病监测控制,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计学、卫生信息学”等学科中的数据收集处理, “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妇女儿童及老年保健、生殖健康、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医疗保险、医学心理”等学科中的公共卫生咨询服务, “医学科研方法、医学文献收集、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中预防医学科研创新技能, 分别按技能培训目标整合, 优化重组后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综合体系主要包括: (1) 环境健康有害因素的病因检测实验教学模块; (2) 环境健康有害因素的生物学损伤效应检测实验教学模块; (3) 疾病监测控制实践教学模块; (4) 公共卫生实践现场资料收集与处理实践教学模块; (5) 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模块; (6) 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实训实践教学模块。

3.2 按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工作程序搭建模块化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新平台

按照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实践的实际工作程序, 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 调整实验室布局, 调配和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为重点, 以科研开拓创新为主导, 搭建与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块对应匹配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新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平台架构和实验室运行环境包括: (1) “卫生分析检测评价”平台; (2) “现代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平台; (3) “疾病监测与控制”平台; (4) “医学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平台; (5) “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健康教育管理咨询”平台; (6) “开放的科研创新实验室”平台。

3.3 按认识规律和科研创新技能培养的特点整合层次化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新项目

根据我校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以“三基”训练为基础, 以案例和课题为载体, 以问题为中心, 精心设计经典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具体包括: (1) 第一层次-经典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 (2) 第二层次-融合的跨章节综合性实验项目; (3) 第三层次-拓展的跨课程设计性实验项目; (4) 第四层次-应用的案例类事件性现场项目; (5) 第五层次-创新的课题类研究性实验项目。

3.4 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并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方法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 “实验教学+科研”、“课堂教学+现场实践”、“基础实验+人群监测”、“案例教学+实训”、“经典方法+现代技术”、“PBL+TBL”六结合教学方法; (2)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 (3)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与科研创新实验室开放。

对不同教学模块、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 采取行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目标访谈性考核等考核方法, 客观科学评价, 以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

4 成果

一是初步建成了规章制度相对完善, 空间布局合理, 仪器配套齐全, 以医学类本科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践教学为主、研究生疾病预防控制科研训练教学为辅, 兼顾教师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化的实训平台。

二是编制了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教材 (试行稿) , 实验教学课程覆盖面和实验开出率提高5%,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国家级本科生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 省级4项,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2项。

四是通过改革、探索, 初步建成了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实验导学教材系统、专业特色鲜明、实践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实验仪器设备完善、功能组运行良好的, 开放式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创新实训一体化平台与预防医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文章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与预防医学科研实训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意义、主要建设内容及经验和成果四个方面, 介绍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大医学观”、“大卫生观”背景下, 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对综合应用创新型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所进行的初步尝试, 以期为地方医学高校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科研创新,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国元, 杨克敌, 刘烈刚, 等.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展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9) :248-251.

[2]姜泓, 宋维军, 蔡原, 等.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3) :147-150.

[3]陈华, 张文昌, 郑铃, 等.创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6) :592-594.

[4]可燕, 蒋海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设想[J].中医药导报, 2009, 15 (1) :96-97.

[5]郝加虎, 陶芳标, 胡传来, 等.扩展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11-12, 16.

8.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八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促“四风”问题有效解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通过邀请党校老师做专题报告、收看“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组织科室中层干部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加强职工的正面思想教育。印发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集中学习计划、工作日程推进表,建全组织领导机构,开辟学习园地,并以宣传橱窗、LED为平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二、狠抓医疗业务内涵建设,提升医院整体服务功能

一是抓业务学习与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在院内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三基三严”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医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二是抓医疗文书书写与质量管理。医院各职管科室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业务查房制度,全面督导医护病历书写质量。通过检查督导,有效提高了病历书写合格率。三是抓特色专科与医疗安全。认真抓好专科专病内涵建设,按照专科专病建设标准,不断增加病材积累,装备医疗设备,完善技术资料,上报验收报告。四是抓科研课题与新技术项目。为了促进业务技术的提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三、抓好医院规范化建设,为二甲医院复审奠定基础

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整体工作部署,突出抓好医院规范化建设工作,印发专门文件,健全组织机构,把二级中医医院规范化建设标准中的有关任务指标全部分解到各个科室,做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齐抓共管,扎实推进。主管科室对照考核细则,深入一线检查督促,把在检查中存在的9大问题疏理分类,立行立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力争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四、加强门诊医疗管理,增加病人就诊人次

首先,扩大业务用房,增加业务科室,调整科室布局。其次,聘请在社会上知名度高、业务能力强的四名退休老中医坐诊,使门诊坐诊医师中,副高级及以上的专家达7人之多,把高职称的业务专家与骨干充实到门诊一线,让病人真正能够得到名医的诊疗。最后,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全方位服务广大病人。

五、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坚持服务临床一线

一是加强医院专业人员队伍管理。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医院新组建了健康体检科、临床药学室、设备科,压缩行政办公用房,调整了部分科室负责人,规范了聘用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晋升管理规定,实施全院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二是组建警务室与医患沟通室。按照上级要求,与公安部门结合建立了警务室,配备办公用具,健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医患沟通室,实行专(兼)职管理。三是严格落实新农合补助政策。加强全院职工新农合管理制度的学习与培训,严格转诊与补助管理。四是落实医院经济运行与医疗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实施宏观调控,对医院经济运行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便于发现问题,实行有效干预。五是投资20余万元完成医院相关科室的基础设施改造与改建,刷新医技一、二楼走廊,改造病区护士站等。六是有效整治“四风”,压缩经费开支,制定了《职工差旅费管理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减少公务接待,杜绝铺张浪费,使办公经费大幅度下降。七是抓细节,促规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召开病人工休座谈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抓关键环节管理,从小事做起,促质量提升。

9.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九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182份,其中高血压管理档案2751份;2型糖尿病管理档案1123份;保健管理档案 452份;孕产妇管理档案564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档案218份;老年人管理档案1332份。截止目前,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2%

(二)健康教育宣传。我院共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12场,在街道市场及学校、人口聚集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7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10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8500余份,全院共办健康教育专栏12期。

(三)计划免疫。为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证 214人次,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麻风、麻腮风)、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白破二联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共接种 3309人次。在接种过程中,未出现过异常反应,对辖区内计划免疫疫苗预防疾病进行主动监测。

(四)儿童保健管理与健康情。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情况:2013年我镇0—6岁儿童 1696人,保健管理 1632人,保健管理率96.23%。2013年我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 0例,婴儿死亡0例;新生儿死亡0例。

(五)孕产妇管理与健康情况。

1、今年我辖区内共有孕产妇 221 人,管理率96.83% 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今年我院宫颈癌筛查数212人次,乳腺癌筛查212人次,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部门的相关任务。

(六)老年人保健。本总计管理 1361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为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对查出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对查出的其他异常情况反馈给本人,督促其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确诊、治疗。

(七)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同时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机血糖监测,并针对辖区慢性病人群开展连续科学的健康评估、干预措施等,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八)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镇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我镇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九)、卫生监督协管。积极协助卫生监督所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其中饮用水安全巡查5次,学校卫生服务巡查0次,非法行医巡查0次。对服务对象进行指导整改,改善现有状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缺乏,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二)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措施不够扎实。虽然都积极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但督导发现工作流于形式,在档案建立、儿保管理、妇保管理、慢性病随访等方面没有进行入户,部分信息缺乏真实性、逻辑性。

(四)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宣传栏更新达不到标准要求。

(五)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尚需规范。慢性病人管理有的随访不及时;对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实施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不过明确。

(六)0—6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体检内容不全面,管理质量不高;部分孕妇的流动性较大,对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三、来年工作安排

来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各项目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充分利用医生团队下乡进村入户的机会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3、针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4、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

10.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

加快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广饶县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广政办发【2009】5号)通知要求,2009年,石村镇卫生院承担了全县74处卫生室能力提升工程中的6处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各方努力和认真实施,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院承担村卫生室能力提升任务的6处村卫生室分别是大尧、辛庄,佛王、韩疃、东秦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王家大营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辛庄、韩疃、佛王、王家大营4处卫生室已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完成了业务用房的整修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已经达到六室分开,医防分类管理、布局流程合理,符合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条件。东秦、大尧2处卫生室正在制定整修方案,于近期对业务用房进行整修改造,估计6月底完成。基本设备配置方面,6处村卫生室都已经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化管理设备,并实行合作医疗网络现场直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标准严要求,加

快建设进度,加强提升力度,逐步配齐显微镜、心电图等基本检验、检查设备。二是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结合卢森堡慢病培训项目制定详细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

11.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医院文化;文化建设;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01-02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同时为广大职工所共同遵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结合体。从医院的医疗实践情况来看,只有通过构建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医院文化体系才能够培育医院独有的医疗精神,充分激发医院职工的责任感,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医院核心竞争力。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医院所独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强化对医院的文化建设,实现医院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当前医院经营者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医院文化的内涵

医院文化对医院的管理以及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医院管理者的认同。所谓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同时为广大职工所共同遵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结合体。其内涵反映了一个医院所独有的组织结构以及医疗服务基本理念,同时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了医院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以及所独有的优良传统。在具体的医院经营过程中,它还反映在医院全体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依赖感、荣誉感以及对医院的关爱程度等方面。通常来讲,医院的文化内涵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其一,医院的基本组织架构、制度以及医疗流程体系,它形成了医院运作的基本过程,是医院文化形成的行为基础部分;其二,医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包括组织与制度等方面的特征,自我总结并形成的相关理念,诸如其公开的价值观念、职业使命以及医疗目的和规范等;其三,即医院还没有总结出,下意识的存在在医院中的一些潜规则或者是职业习惯等。这部分内容可能是不健康、不良的习惯,也可能是好的,优秀的文化精神,这部分内容还有待医院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深入挖掘。一个医院的文化是医院职工的行为准则、行事理念,其直接决定了职工的行为习惯,对医院整体医疗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作用。

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只有持续的强化医院文化建设,从医院的文化底蕴中不断提升医院的文化内涵价值,培养医院职工的整体素质,陶冶职工的情操,增强医院职工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医院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有自己的兴趣,保证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促进医院的服务体系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水平的重要作用

1.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有助于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

作为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支柱,医院文化能够让员工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获得明确的精神激励,同时还可以给医院职工产生行为指导的作用,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使得其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默契与信任感。使得医院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医院的服务宗旨以及医院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行为规范准则,自觉的遵守相关的价值准则和信条,让职工长时间处于一个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之上。

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医院文化的基础之上,在医院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将医院文化的核心——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才能使得医院的服务氛围满足大众对医院服务的要求。最终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团结奋进、仁爱精诚、敬业奉献的良好医疗精神状态,使得医院具有一个良好而轻松的工作环境,使医院职工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工作效能。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能够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

医院通过文化建设活动的同时不但可以促进医疗环境的改善,同时还使得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提高、服务态度得到改善,职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这将从形象上有效的改善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体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诚信度等,塑造医院良好的形象。

三、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现状

从当前大部分医院的文化建设来看,文化建设工作依然没有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大部分的医院文化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而仅仅只是采用没有鲜明个性和没有特点的医疗道德作为医院自己的文化;其二,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在没有对自身医院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就照搬其他优秀医院的文化建设方式,存在照猫画虎的嫌疑;其三,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功利心过重,将医院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不自觉地将医院收益作为医院的文化建设目标,不能将医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管理的方式予以对待;其四,在医院内部没有形成足够的内部激励手段激励职工参与到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去,更加没有足够的示范动力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持续开展。

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

1.提高管理者的文化培养意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培养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医院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者文化。只有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内涵以及对本医院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够采纳最优的医院文化并予以实施。同时,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还可以将自己对医院文化的正确理解采用“思想”、“制度”、“观念”等方式渗透到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出去。

另外,医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当医院形成了自己的医院文化纲要之后,提高医院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一个适合医院文化推广的阵地。而医院的医疗服务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阵地。但是,医院大部分职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认识,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职工没有将医院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看不到的精神观念变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予以实施。与其他制造型的企业不同,接受治疗的患者不但注重“产品的质量”(治好患者的病),同时也在意“产品的制造流程”(医疗服务水平)。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针对医院流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找到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找到导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低的主要问题,将这些制度进行细化、流程化处理。将之前一些繁琐、复杂的流程进行简化。站在患者的角度做好医院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工作,并及时的从医疗服务流程中总结提升优秀的事例,并将之上升成为文化。

2.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培育医院文化的坚强基石

医院职工是整个医疗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医院文化的来源和作用对象。在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就应该以尊重职工在医院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让职工充分的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让医院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尊重员工就是要求将医院文化转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对在文化建设实践工作中起模范作用的职工进行宣传、表彰,并将其实例提升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节点,促进医院文化的实践和发展。同时,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利用启发、教育以及引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医院职工的事业心以及职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主人翁精神。同时,通过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职工觉得只要能够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就能够在医院立足,使得医院能够留住人才,为医院能够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打好人才基础。同时,还应该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整体改革,建立起针对医院内部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体系,让医院能够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最终使得医院形成医疗人才才华展示的舞台,打造一支优秀的医疗服务团队。

3.文化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确立文化之本

医院是基于患者而存在的,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工作也应该以这个根本进行开展。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紧紧扣住患者这个中心,在结合医院的医疗特色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医院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构建医院的服务文化氛围尤为重要,这是医院文化建设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落实一切为了患者,一切应该方便患者的基本理念。对服务理念进行积极更新,将患者的要求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信号,将患者病人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患者的满意作为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第一标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高校、快速、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建设医院服务文化方面,积极推行“入院有人接、检查有人指引、手续有人提醒、出院有人送”的全过程周到服务,推进服务满意化程度的提升。

4.积极组织医院活动,强化医院文化的基础

医院职工对于医院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形成一个共识,这不但需要相关理论的灌输,同时还要进行感性的激发,例如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群体性活动,让所有的职工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使得他们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让他们将这种信念转化到为医院积极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中去。

开展的具体活动可以包括:其一,进行学习型先进个人、学习型先进科室以及学习型医院等活动,利用组织和发展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病例分析小组以及学生论坛等多种方式,让医院的所有职工都可以参与到医院的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其二,通过采用颁发“优秀医生”、“优秀护士”、“优秀服务人员”等奖励的方式开展多种创优争先的活动,强化全院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先进意识,弘扬良好的医疗服务风气;其三,通过医院的宣传栏、自办院报、医院网站以及医院微博等形式树立起医院自己的品牌,增强医院文化对全体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医院的文化底蕴。

五、结语

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建设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医院医疗服务体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应该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桂生.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质量[J].江南论坛,2012,(5).

[2]华萍.加强医疗安全及文化建设实施满意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心理医生:下半月,2012,(6).

[3]张亚兵,丁牧原.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9).

12.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二

发表日期: 2009-04-06 15:53:00 阅读次数: 562 来源: 区府办

北仑区人民政府

(2009年4月6日)

2008年是北仑实施“卫生强区”建设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城乡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卫生工作政策,关注民生民意,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保障更加有力,特别是在食品卫生保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作一汇报:

历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乡公共卫生工作,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仑区卫生强区建设和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北仑区公共卫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今后我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列入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北仑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各街道(乡镇)均成立了由行政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居委会(行政村)都设立了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健全。同时,制订了《北仑区公共卫生联络员考核和奖励办法》,联络员在业务上受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指导,在人员管理上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

不折不扣落实卫生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卫生投入。2008年卫生事业经费达到974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为2.8%。去年区财政安排大病合作医疗经费3320.39万元,另外健康体检专项经费按18元/人标准全额补助到位,总额为384.17万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按每服务人口20元标准补助,去年安排了1463.8万元;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按每万服务人口4人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去年安排了768万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献血办按全额预算单位拨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府给予全额补助。近三年区财政还安排7.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基本建设,每年安排1500万的卫生人才专项资金,市卫生局要求配套的专项经费全部配套到位。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初,区公共卫生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小港医院扩建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成,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近日将开工兴建,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小港开发区医院扩建、白峰卫生院扩建项目正在立项,与浙大医学院和浙医一院的合作全面展开。区、乡镇(街道)二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分别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及其日常办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各项预案和应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区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3家,面积均在150平方米以上,每站均配置残疾人康复器械,站与中心实行“五统一”管理,在戚家山、大矸、霞浦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开展健康档案信息化动态管理试点。卫生监督体制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分所从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离出来,由区卫生监督所实施垂直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疫情信息网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预防保健队伍不断壮大,按服务人口万分之三的配比落实到位,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制度、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制度、公共卫生联络员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确保全区人民人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全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对卫生工作地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我区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外来人口众多,大企业多,人口流动频繁,对我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在食品卫生保障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围绕“一个目标”,积极防控食物中毒发生

以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餐饮具消毒、农村聚餐申报、集体供餐单位监管为重点,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食物中毒事故隐患:

一是加强监督检测。全年共实施监督检查14851户次,并对区域内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消毒餐具以及熟肉制品、食用油脂、蔬菜等进行监督检测;使用ATP现场快速检测手段加强对消毒餐具样品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手段加强对蔬菜农残和水产品甲醛残留的检测。

二是狠抓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每年二轮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抽测学校食堂餐具。高考期间,抽调精干力量对供餐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副食店进行全面整治,并派业务骨干到考生就餐食堂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高考期间考生饮食安全。同时,为稳步推进其他企事业单位及工地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联合区食安委进行了企事业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

三是抓好餐饮具消毒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保洁情况的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餐饮单位采用洗碗机清洗消毒,对于因条件限制不具备食饮具卫生清洗消毒、保洁条件的餐饮单位,鼓励其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消毒食饮具。目前全区已有12家餐饮单位采用了洗碗机进行餐具清洗消毒,有153家单位采用了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消毒食饮具,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进一步好转。

四是继续做好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指导。以建立完善农村厨师档案和开展规范化聚餐点建设为重点,开展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指导工作。全区145名农村厨师均建立了个人档案。2008年度共培训农村厨师111人,体检111人,建立规范化聚餐点4个,全年实施农村自办宴席现场卫生指导245次,无一次发生事故。

五是稳步推行长效管理机制。全区1578家应量化单位,评定A级单位5家,B级单位53家,C级单位1520,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100%。创建了“五常法”管理两条街路,全区44家餐饮单位和12家学校食堂开展了“五常法”管理工作。同时,在餐饮单位全面实施进货索证管理和卫生信息上墙制度,餐饮单位的自律性进一步提升。

六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开展小餐饮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餐饮业奶制品、餐饮业食用油、桶装饮用水卫生等专项检查8次,较好地巩固了日常监管成效。

(二)做到“两个严格”,努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一是规范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关。全年共受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申请2571户次,现场审核2568户次,中心窗口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2556本。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区政府与区卫生局、卫生局与卫生监督所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员,制定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与全区1900余家餐饮单位逐一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切实强化主管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相对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突出“三个强化”,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一是强化法制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自律意识。2008年,全区共举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的集中培训15多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超过500人,并采用多种形式培训食品从业人员20000与人。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帮助食品经营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卫生许可过程中倡导并推行提前介入,当事人预约登记后,正式进入许可受理程序之前,对其实施指导,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当事人重复投资。在食品卫生监管中,我们在对违法单位采取行政处罚的同时,注重帮助各企业建立健全卫生制度,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了其自身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舆论氛围,扩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影响。2008年,开展了食品卫生知识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4次,在区食品安全信息网、北仑之窗等网站发布信息90余条,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将执法检查情况向社会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动态和业绩,大力营造良好的监督执法舆论范围。

(四)形成“四个亮点”,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业务管理

亮点一:管理工作信息化

一是研发了一套OA办公系统,文件收发轮阅、信息资料共享、总结计划报送、人员管理、公告通知发布均可通过该系统,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是研发了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系统。系统集成了监管数据录入、监管绩效考核等模块,实现了现场检查项目录入、工作进程分析、绩效考核的全数字化管理。通过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查询每家单位、每个网格的监管情况,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对每一类行业、每一个地块、每一项指标通过统计图形进行综合分析,还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指标对每个网格监管情况进行自动考核与积分。此外,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改变了以往监管系统的检查项目不能修改的情况,实现了检查项目的任意添加、检查模板的任意设置,使决策部门下达任务更加明确有效,网格责任人填写数据更加简易,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亮点二:日常监管网格化

针对区域内监管对象日益增多、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现行卫生监督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现状,我区以监管模式创新为立足点,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因地制宜,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区域内探索试点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按照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划分”的工作方针,坚持“谁监督,谁负责”原则,将全区管辖范围内所涉及的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经营单位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监督员负责监督管理,并提出了“健全区所、分所、监督员三级网络,实现网格内监管任务、监管行业底数、监管单位情况和监管责任四个清楚,完善考核管理、人员流动、信息流转、督查督办、奖优罚劣五项机制”的工作目标。通过网格化实现“全面覆盖、分级管理、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最终目的。目前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已形成,由于人员权、责明确,各项机制健全,该模式实施以来,进一步理顺了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了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的同步提升与监管工作的数字化,被宁波市卫生监督所列为2008年全市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区。

亮点三:卫生知识考试电子化

自从2007年省卫生监督局把我区列为试点区以来,我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浙江省食品卫生知识电子化培训试题库集体编写、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培训考试软件开发、国内首个食品从业人员电子化培训考试中心建立和首批食品从业人员考试、正式实施等一系列的工作。现行的考试对象主要有新开或换证单位以及已开业的大中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的法人代表、中层以上负责人、厨师。从2008年2月14日正式实施至今,已有2203名从业人员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率85.57%。

卫生知识电子化培训考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好评,区食品安全网、北仑之窗、新区时刊、宁波晚报、省食品安全网、国家食品安全网分别以不同角度刊登报道了该项工作实施情况。

亮点四: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化

2008年,区卫生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技术研究”项目被区科委定为区级科研项目,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北仑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并圆满完成申洲2008世界女排大奖赛、高考、茅洋香期等重大活动食品安障工作12次,每次保障均严格依照《规范》对举办或接待单位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根据重大活动的性质、规模、影响力、参加人员的性质、级别等因素,确定最终保障等级,在依据不同的保障等级实施不同的保障措施,使我区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13.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三

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科室建设

1、完善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独立建制,配齐人员及设备。

2、建立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10张床位,增加1名医生,配备4-5名护士,形成较为规范的康复病房。

3、完成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建设,争取能够于2018年8月投入使用。

4、完成检验科和影像科搬迁工作,力争完成临床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设。

5、螺旋CT、DSA、磁共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取于2018年上半年办理完成,下半年完成设备招投标工作,力争2018年年底能够安装投入使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

2018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五、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六、规范诊疗服务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完善医院现有的临床路径管理,2018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0%。

七、对口帮扶

14.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四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院管理的諸多工作中,卫生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推进了卫生档案现代化建设。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了,将会面临淘汰的危险。在新形势下,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意识,更好的开拓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医院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造成工作秩序混乱,还有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够强烈,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管理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众多医院中,有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不够,有一些医生、护士都可以转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这一现象造成了管理工作不健全,存在着许多弊端。员工的文化差异比较悬殊,不能有效的完成工作,容易出现在工作方面失误,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医院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培养员工强烈的工作意识,树立专业精神,集中精力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医院还可以聘请在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比较权威、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论坛讲座,增强员工对这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理解,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为医院工作。

医院管理水平过低,工作人员工作松散。医院的管理水品过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大大减小,工作就如一盘散沙,工作效率提不上来,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院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办公。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相比,手写数据会比较慢,还容易出现错误,多媒体办公可以保证资料数据有较高的准确性,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节省了许多时间。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档案资料数据丢失、不完整,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卫生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被领导重视,对卫生档案的管理又开展了许多的新任务,也对管理人员的自身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里的许多资料数据,都是关乎医院今后发展好坏的重要依据,所以对资料数据的管理非常重要,容不得出一点马虎。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减少工作的失误。为了有效的预防这类现象发生,医院需要加强信息意识,更好的开拓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医院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就要认真对待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才能不断获取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

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让广大民众更清楚的知道,医院管理工作在不断改进,档案的建立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查阅资料信息,减小不必要的事端发生。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消费者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医的人们对病例档案信息需求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病例的信息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四、加强信息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医院的管理部门必须了解,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流程以及管理方法。不断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信息意识的加强,对工作有效的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更标准化、规范化。由于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内容比较广,所以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的监管力度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只是需要工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灵活的运用头脑,对工作管理方式不要秉着一成不变的思想进行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对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选择一种适合现代化医院管理更快发展的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发展的好坏,与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好的服务质量,能够使前来就医的患者心情放松,感到工作人员的温暖,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患者家属的心情也会跟着放松,消除紧张的气氛,缓解压力。相对差一点的服务质量,患者的心理压力就会越大,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家属的情绪就会越来会激动,造成医院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医院事业的发展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素养培训,不断增强员工专业素养意识,更好的服务人们,这对医院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卫生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搞好。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要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5.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五

(2012年8月14日)

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就XXX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XXX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规模、条件、能力、技术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镇、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医疗、药品、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有力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X地处XXXX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处龙高半岛的西南末端,距XX城区40公里,距平潭综合实验区35公里,距长乐国际机场80公里,北与高山镇接壤,东、西、南三面临海。全镇面积共40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8.1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万人。投资180万元新建的XX卫生院于2011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 7.8亩,有病床30张,编制37人,正式职工16人,临聘人员14人;村卫生所22个,乡村医生44人,房屋总面积

余平方米,村卫生所房屋面积平均在60平方米以上,床位总数0张,行政村卫生所覆盖率100%;全乡2个个体诊所余家,从业人员

余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一是党政重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投入,做到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组织部署,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单位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初步建立。二是狠抓医德医风建设。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职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卫生院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上岗时必须穿白大衣,配戴上岗证,端正服务态度,以和蔼的面容迎接病人就诊,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规定卫生院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病人随到随诊,随时得到救助。三是落实卫生支援制度。2012年,我镇在XX市卫生局、农工党XX市委会、XX市政协医卫组、XX市玉融经济发展促进会XX联谊会、XX市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部门的支持下,共为800余人次的群众提供义诊和医疗咨询服务,并发放免费药品和健康宣传手册共1000余件。

(二)加大管理、理顺关系,逐步完成卫生管理体制建设。坚持把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作为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一是全面推行卫生院全员聘任制。通过推行乡镇机构改革,在卫生院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定人,职工全员聘用的管理措施,调整充实副院长1人。二是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村卫生员服务能力为主线,及时启动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所的原则,近年来投入资金250万元,新建村卫生所4个,即牛峰、西叶、和岐、官厅。积极组织村卫生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有力提高了从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由镇文卫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的所有村卫生所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聘用管理医生,统一诊疗规范和工作制度,统一药品购销,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考评与奖惩。通过一体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乱办医和村卫生所有所无医问题,保证了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三是依法整治乡村卫生医疗市场。对全镇诊所、药店进行了重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户。

(三)履行职能,健全网络,切实保护好农民健康。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乡村二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院床位总数等资源配置日趋合理。2011年卫生院门诊诊疗

2350人次,住院人数734人,病床使用率30%以上,医疗收入达55万元。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有序成效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已基本建立,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11年全镇参合人,收取参合金万元,参合率达96%,共发生医疗费用

万元,减免费用

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极大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给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认识及参合的意愿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三是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扩大。对农村五保、低保等困难对象实施医疗救助,2011年,医疗救助

人次,申请发放救助金

万元,人均救助

元。四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非典”、“禽流感”、“甲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保持“零记录”,鼠疫、霍乱疫情无病例报告,近几年以来均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免疫规划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乙类传染病3例,发病率

3/5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

%、保健覆盖率

%,住院分娩率0%,新法接生率0%,儿童系统管理率

%,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五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由政府牵头逐步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管理组织、指挥、信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七大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XXX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有待继续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乡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三是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镇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农村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报销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简化。

三、下步打算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医疗卫生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进一步把农村医疗卫生纳入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真正建立起政府举办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在保证政府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提升卫生院服务水平。科学地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改变和防止在资源的利用和设置上的严重浪费。

(二)加强领导,真正发挥卫生医疗行业作用。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加强农村医疗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督执法力度,严禁无证行医,严打假冒伪劣药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乡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监管服务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机构,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鉴于目前我镇边远村群众存在的就医难、难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认真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型合作医疗。

16.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篇十六

一、不断地学习,培训。加强员工自身素质队伍的建设,提高其管理水平。做到有情做人无情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1﹚鉴于承担责任客服部的重要性,不但要承担责任导医的管理。还要对咨询中心开展管理,所以除了完成医院交待的任务对于新入职的员工都要在部门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熟悉《员工手册》《员工培训资料》《科室和岗位的规章制度》《保密制度》等,并经过考试通过后方可正式上岗。

﹙3﹚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时间部署如下:

一月份:将对所以客服部人员开展检测,规定各科室员工熟练掌握并熟记医院各科情况及门诊专家医生的情况。

二月份:强化客服中心员工的服务理念,学习《用心服务,用情呵护》以做到激动服务,把我院的服务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学习《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加强员工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三四月份:将对部门队员开展强化营销管理,争泉展一堂《医院内部营销》的知识讲座。让客服人员加深对营销基本概念的认识。随后开展《营销实战技巧讲座》,让客服人员能更好更正确的运用营销技能。

五六月份:将对队员开展礼仪培训及礼仪检测。对员工的言、行、举、止都要开展正确的引导,树立好医院的品牌形象。

二、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切实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确保年无重大纠纷事故发生,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

﹙1﹚做好客户回访工作,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以达到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与成长。请企划部与咨询中心加强沟通。

﹙2﹚做好门诊各科室协调工作,与医生多交流多沟通减少科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发生,做到和平共处。一同成长。

﹙3﹚做好与住院部病人的沟通工作,减少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误会,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争取把医院的服务做得更好!

﹙4﹚根据员工身体素质情况,可请医院领导对所有员工开展军训内容为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跨立,蹲下起立,敬礼,三大步伐等。可请医院保安部培训。

年即将过去,我们将满怀信心地迎来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我部门坚信在医院领导的英明决策和运筹下,医院明天会更好!

卫生院客户服务部工作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17.大力加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建设 篇十七

中专校晋升为高职院校是一次飞跃,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新升格高职院校如何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磐的提升?

对此,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徐汝琦告诉《教育与职业》,近三年来,学院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平台,大力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建设,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探索发展模式,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从一所农业类中专校向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万人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三农”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全面推动校地合作

近年来,扬州市围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这为该院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

徐汝琦院长告诉《教育与职业》,学院通过与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高邮市的全面合作,围绕高效农业和高邮湖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重点推进了咨询合作、项目合作、培训合作、课题合作以及招商引资合作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高邮市培养了大量急需的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卫生医护、经营管理、村镇建设、畜牧兽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由学院教师参与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项目,高邮核心示范区的水稻亩产超过了800公斤,创下了江苏历史最高纪录。

2007年,学院参与的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保障体系项目,获得了扬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仪征市进行校地合作时,学院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肥床旱育秧”和“超高茬麦田套稻”新技术,在品种上引进了适合在丘陵地区种植的、高抗白叶枯病且耐旱的粳稻品种,每亩增收超过100元。

同时,学院还努力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进行荒山造林综合开发,由当地乡、村、户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并依法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到户,由于明确了各方责、权、利,大大激发了群众开发荒山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林木成活率高达96%,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

采访中,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批准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带来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扬台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入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围绕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二区四园一中心”重点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努力在“应用”上下功夫,坚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院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我们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时,面向行业,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

据悉,学院要求专业教师定点挂靠一个涉农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对于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学院则通过与企业合作,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对他们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使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紧紧依托企业,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成为该院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途径引进的这类人才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25%左右。目前,该院通过校企合作已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质量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长期以来,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教学仪器、实验设备落后,更新速度慢,制约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徐汝琦院长看来,坐等政府拨款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是不现实的。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得到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优势互补,形成共赢机制是解决高职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有效途径。

采访中,记者获悉,该院在推进校企合作加強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扬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该院与邗建集团等企业合作,引入1.3亿资金用于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同时,学院还从其他渠道引入2000多万元用于仪器的配备,与企业共建了10个实验室,同时建成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该院环境系、园林园艺系及计算机系的专业教师通过亲身参加建设企业工程建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学院利用“组织培养中心”、“园艺中心”等实验中心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的规模生产,真正实现与企业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坚持课程创新

高职教育要实现“就业畅、招生旺”,关键要紧贴社会需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以让学生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专业办在社会需求基础之上。

多年来,该院通过深入调研,并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认可就是质量标准的办学理念。

徐汝琦院长告诉记者,学院坚持立足扬州涉农特色产业群,大胆淘汰老专业,围绕扬州花卉苗林、鹅鸭畜产和特色蔬菜产业链上近200家龙头企业的现实需求,与企业无缝对接。开发了现代园林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生物化工等专业。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追踪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增加专业的技术含量,充实专业内涵,开发了土地信息、测量(测绘)、房地产、物业等系列专业。

课程是专业的进一步细化,专业的改革创新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为此,该院在课程建设中以省级精品课程遴选、建设和组织教改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契机,通过与江苏联环药业、双免米业、高邮红太阳集团等10多家著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不断追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将行业的最新成果编入教材。

据统计,该院的园林园艺系、资源系、环境系和经贸系都出版了专业领域的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深化校企合作

近年来,该院先后与联环药业等省内外多家企业开展联合招生,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为企业“量身培养”技术人才,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企业要求,把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相适应。

徐汝琦院长指出,在这种联合中,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明确,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供不应求。企业则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自己的后备人才库,促进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该院发现,“订单培养”能否合作成功关键在“订质量”而非简单的“订数量、订人员”,为此,该院不仅要严格按照订单要求培养学生,而且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坚持深入调查、仔细论证,尽可能地与那些知名度高、效益好、有前途的属本地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合作。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等方面都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以确保“订单”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对暂时达不到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实行“召回”制度,重新培养,一直到企业满意为止。

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确立了建设“苏中一流、江苏前列、全国有影响”的高职强校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行业、依托产业、改造专业的发展道路,密切了校企合作,壮大了办学规模,深化了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也因此先后荣获“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土地管理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副井提升机安装措施下一篇:传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