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 :从心开始认识——读《皮囊》有感900字(7篇)
1.初二读后感 :从心开始认识——读《皮囊》有感900字 篇一
前段时间专门买了一本书,名为《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闲暇时候,翻看几页,心情豁然开朗。
拥有好心情,会愿意做事。
调整好心情,会顺利成事。
培养好心情,会解决难事。
仔细品味这几句话,觉得相当有道理,在人生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坎坷,总会有遇到烦恼的时候,遇上了,或许也是一种机缘,正确面对。
从小到大,我一向是个“乐天派”,但同时也有个嗜好――爱哭。用最了解我的朋友说:爱笑爱笑是我的强项!或许是因为我的爱哭,恰恰让我有了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记得上师范的时候,由于远离家乡,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经常会遇上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因此经常会哭泣,自信心荡然无存,那个时候用熟悉我的同学的话形容我――霜打的茄子。那样的.状态自然不可能有好心情,没有好心情自然也不可能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后来自己发现不对劲儿了,就尝试着用看书来释放压力,改变心态。这个办法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些时候沉醉在书中一发而不可收拾,自信心在慢慢地恢复,会在心情好的时候给同学们高歌一曲,也会在允许的条件下组织自己宿舍的姐妹们出去游玩一番。
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好自己。
这两天给五年级孩子上思品课的时候,讲的是《生活中的快乐》,我给他们穿插了很多小故事,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少的是一副爱思考的大脑。学生最喜欢我局的一个事例是:心情好的时候,出门看见太阳公公眯眯笑,小树来把手儿招,鸟儿为我把歌唱;反之,心情不好的时候,太阳太刺眼,小树摇摇摆摆要干吗?小鸟的叫声惹人烦。然后让学生总结一下,在这个事例里,有什么启示?
有的学生说:环境并未改变,变的是心情!
有的学生说:快乐的事情,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的学生说: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心情!
是啊,周遭的一切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些道理,我们说起来都会头头是道,但是一旦事情放在自己的身上,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六神无主,总会把自己埋藏起来,蜷缩在自己的“壳里”。逃避现实,总会漫无目的地寻求帮助。其实别人帮助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真正面对,真正站起来!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别人其实伤害不了自己,但自己一旦放弃自己,那么即使有再多的人帮助,也无济于事!
走出心结,需要自己!
2.初二读后感 :从心开始认识——读《皮囊》有感900字 篇二
整篇课文是针对两个内容的。前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后三则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一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习并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这则论语教育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宽容的品质。特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告诉我们学了知识就要温习知识,这样学习一定会好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是我经常说的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就可凭此当老师了。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知识,这样我们也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则,第三是告诉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过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千万不要只知道读书而不知道思考,这样就会迷惑不解。也不要只知道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我们不能走两个极端,既要读书,也要思考,这样才是对的。
后三则则是讲学习态度了,那就要看看我们的学习态度端不端正。端正的态度就是学好的关键。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提的一个问题。说明了孔文子学习好又喜欢学习,不以为向比自己成绩低的人请教看做耻辱。
这种优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我学习。这一则是表现学习态度的精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告诉我们,学了知识而不说出来,刻苦钻研不知道疲倦,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这些我哪一点做到了呢!孔子非常谦虚,其实这几点他都有,但是他还是说他没有做到,这是多么谦虚呀!最后一则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3.初二读后感 :从心开始认识——读《皮囊》有感900字 篇三
《什么是爱国》的作者紧扣“爱国”主题,从5个方面说明了什么是爱国。读完后让我感同身受。爱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祖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让祖国变得繁荣昌盛,不受外国人的欺凌。其次就是把汉字书写工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字代表的是中国的文化精髓和底蕴,也是代表着中国的文明礼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加以重视。最后一点就是要学会乐于助人,这样才能广泛的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愿意乐于助人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事发扬光大,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4.读《皮囊》有感 篇四
《皮囊》,作者蔡崇达,文体为散文,而在我看来却没有什么散文的味道。它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讲述着它的生平,又像是一位久违的老朋友,诉说着它的经历。此书以作者的故乡为背景,讲述了十多个小故事,描绘了十多个人物形象: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乐观且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极致的文展、无情却又慈爱的阿太、满嘴“世界”和“梦想”却遭现实残忍打击的厚朴,以及被小镇的庸俗古制扼杀生命的张美丽……他们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那样的狼狈可悲。这本书中虽不乏温情,却也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世俗的残忍和冷酷。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虽不能说对它完全了解,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无奈又无助,想放弃又不甘心;想努力实现什么,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我深深地体会到,想紧紧握住,却还是阻止不了离开的事实;想要安慰鼓励,却发现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在泥泞里挣扎着痛苦;想要劝说误入歧途的朋友,却又无法开口打破那看似纯真的梦想和仅存的希望。在那漫长的30年里,一切的一切都不如作者所想的那样,他无法控制,也无法逃脱。似有一张无形的巨网将他束缚,他愈是挣扎,网勒得愈紧,他只能释然,在无尽的绝望中看到希望,读懂希望。
此书有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母亲的房子》和《我的神明朋友》。作者的母亲善良乐观且勇敢,她固执地想要把房子修建好,只为了人生在世的那一口气,为了父亲的脸面,让瘫痪的父亲能够在那个小镇“风光”一回。起初的我在看这个故事时,是不理解的,一栋将要拆迁的房子,为什么还要如此固执地去修建它?那所谓的争一口气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了那所谓的“”脸面”,让那个本就困难的家变得拮据,让自己的儿子面临交不上大学学费的窘境,这样真的值得吗?这些种种困惑,在看到下一个故事――《我的神明朋友》时,终是柳暗花明:母亲的所有执着,皆是因为她对父亲的爱!为了这份深沉的爱,她不顾乡亲的议论、大伯的责备和父亲的错怪,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誓要得到超市里的糖果一样,顽固的不肯让步。
而在父亲死后,只因梦见父亲那副残缺的肢体,母亲便断定父亲是因为心事未了无法释然、未能变回年轻时的模样而不肯离去,便到处奔波,为他寻找那个“赎罪”的地方。她像哄小孩子一样对被神婆“召回”的父亲说:“好好干活,下次给你带爱吃的卤鸭。”她每天耗上七八十分钟的车程,来回于家与神庙,风雨无阻,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个执念、那份放不下牵挂,陶醉在自我欺骗式的安慰中。《我的神明朋友》这个故事的最后,作者讲述了母亲梦见父亲时的场景“她说她看见了,看见父亲恢复成20岁出头的样子,皮肤白皙光滑,肉身才刚刚被这俗欲打开完毕,丰满均匀,尚且没有岁月和命运雕刻的痕迹。他剪着短发,身体轻盈,朝母亲挥挥手,就一直往那隐秘模糊的那一方游去,身体逐渐隐隐绰绰,直到完全澄明。”他的母亲在那一刻释然地笑着哭了,而我也笑着哭了,为作者母亲那份深沉而坚定的爱而感动,也暗自责怪上天的不公,这样好的人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痛苦和悲伤?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我不禁怀疑,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是否真的可信。然而,当我合上书沉思,终是明白,让作者母亲能够释怀,让父亲能够不再为病痛所扰,让世间多一份真情,多一些温暖,也许就是它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点善意吧。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脸上仿佛长了一个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气,仿佛职业表演者的卸妆仪式。”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所有人都在为了高质量的生活而奔波,每天都戴着一个面具生活,上司面前的假意恭维,父母面前的强颜欢笑,朋友孩子面前的若无其事,将所有的难过,伤心和委屈隐藏得一丝不漏。他们用那副虚假的皮囊,过着“虚假”的生活,不敢脱下身上的“演出服”,生怕别人发现皮囊背后那个脆弱不堪的自己。就像书里说的:“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皮囊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不过是一个承载灵魂的器皿。一副完好的身躯,象征的不过是一副完整的皮囊,至于在这皮囊下的种种欲望、污秽、肮脏和狼狈,我们都无法知晓。
生活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物质的结果,不能为了一个绚烂的果子而忽视了生命成长的美妙。理想有过了,向往也没有错,只是生活过于残忍,我们向往的生活也许只是镜花水月,但这不妨碍我们去欣赏沿路的风景。这就好似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一般,憧憬没有错,理想也没有错,但那其中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才是最值得观望的。电影《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台词:“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年轻时体会一次全力以赴。”所以,适度的追求,适当的享受,不要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
5.读《皮囊》有感 篇五
我一直不知道我在他内心有多少分量,不知道他后来是否想起我,不知道他如何看待我认为的那段美好时光。我知道将来会再遇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出第一句话,也不知道第一句话会是什么。
我的生活中,跟文类似的人很多,我们都曾经很快乐地在一起,随着时光列车的不停行进,他们下车了,上了另一辆车。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渐行渐远,而又唤不回也跟不上。
6.读《皮囊》有感:愿有岁月可回首 篇六
——读《皮囊》有感
原创: 沐风文学社
偶然一次机会我看到了《皮囊》的推荐,乍一看还以为十什么志怪小说。打开第一篇,我想,这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一本书。
我们年轻肆意、光芒无比,总喜欢夸夸而谈。嘴上说着伟大的梦想,却拒不承认自己糟糕的处境,似有似无的规划,现实对于我们来说似有似无,像溺水的人一样与现实做着最后的挣扎。
张美丽是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同样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同样是艰难的过程,相比于张美丽来说西西里更加坚强。我不认为她们有什么错,错的是小镇无知的群众,打着造福下一代的幌子,干着膈应人的勾当。逼死张美丽的不是流言蜚语是母亲对她恶毒的诅咒,宗族以她为耻的态度。就连死后祠堂都不愿接受她。
就像西西里一样,小镇的妇女都认为西西里会勾引自己的丈夫,从来对她没有好脸色,在最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小镇的商贩们都不愿意把食品卖给她,仿佛卖给她就要变成人见人恨的“不要脸”.在这个时候,人性是恶毒的,禁不住考验。
没有人会为张美丽的死负责,甚至在她死后还放了鞭炮庆祝,西西里在被小镇的妇女们毒打后,大家都认为打的对,打的好,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为她辩护。
每当自己对一个人评头论足的时候,事后我都很羞愧,自己仿佛是那些逼死张美丽和西西里的共谋。而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没有伤害大家,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盲目地指责他们呢?
当代人对女性的误解真是非常的大,如果一个长相不好的女性自己当老板,会被当做励志人物和成功典范,而一个漂亮时尚的女性自己当老板大多数人准会说,“不知道钱从哪来的?谁知道她在外面干着什么不见人的勾当?”,说这些话的人仿佛自己亲眼看见了一样,并且这种话还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他们似乎都不相信一个漂亮又时尚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过的比他们好。
我觉得不管一个人时靠颜值吃饭还是靠才华吃饭都无可厚非。大英老师说的一句话特别在理,“漂亮是一个人的优势,就像聪明是一个人的优势一样,有人靠聪明、智商吃饭,有人靠个子高打篮球吃饭,有人靠漂亮吃饭,他们都是一样的。”
刚刚开始的人生,谁也不能说以后幸不幸福。幸福的是老家阿小还是香港阿小?没有人能说清。从前,香港阿小在老家是别人羡慕的对象,流行的发型,时尚的新衣;老家阿小是别人饭后闲谈的对象,他孤僻,叛逆,对一切抱有敌意,想尽一切办法想成为香港阿小,模仿他的穿搭,模仿他的语气,甚至一个傲慢微笑的表情都那么入微。
后来,老家阿小,改过自新,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院,()甚至成为了原先自己讨厌的渔夫。以为香港阿小去香港就去过幸福生活的吗?不是,香港阿小成为香港的“乡下人”,面对同学们的笑弄,父亲身患重病,哥哥卷钱逃跑,他最终成为了香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为别人按防盗门。香港是小镇中认为的美丽的天堂,是香港阿小和老家阿小欣欣向往的天堂。他们原以为自己会成为“活在天堂里的人”,终是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既失去家乡又无法到达远方的人”文展和厚朴都是同一种人,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理想粗暴却淳朴,似乎让人感觉不到他们的野心勃勃。我想起了我自己,似乎大学之前的我都活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我要完成什么目标,我要写小说,我要做什么做什么的。每到这时候,妈妈总会嘲笑我“异想天开”,现在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幼稚,包括现在的我。我一直拒绝接受真实的世界,自己在心里描绘着自己的世界,想着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到头来连自己都拯救不了。立足于现实,制定可行的目标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
“我一定要找到和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方式。”作者溺过水,晕过船,一直在寻找如何与海正确相处,最后作者发现坐在海边,享受着海风是他与海最好的相处方式。
海是这样,生活是这样,人的欲望也是这样。
当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当它冲破伦理道德的约束,等待我们的不就是“溺海身亡”.而当我们的欲望被自我框住,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我们就会找到“与海正确的相处方式”.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作者的目的,就如作者所说,“我应该看见更多的人。这是对路过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这也是和时间抗衡、试图挽留住每个人唯一可行的努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发生过很多事,遇见过很多种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构成了我们人生旅途中美好的风景,痛苦的,快乐的,都是。
7.读《皮囊》有感 篇七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猜想的到这不是一本让人觉的轻松愉悦的书。它记述了一个早就历经沧桑的年轻人的故事,关于贫困、疾病、亲情、爱情、乡情、青春对人的冲击。蔡崇达的有些经历,大部分人要等到四、五十岁才会遇到,那种“上有病父,下有稚子”的中年危机,而他在十七岁那年就全都承受了,成了母亲口中的“一家之主”。唯一让人觉的欣慰的是,故事的主人公穿越了重重困难,重重迷障,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看完这本书,令人觉的五味杂陈,心里有很多感触,却无从表达起。韩寒在编者按中写到: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动时。
经历相对不平常的韩寒也无法驾驭这么厚重的话题。还有两个人写了前言,一个是刘德华,一个是著名的学者李敬泽。刘德华的文章写的非常精彩,短短千言,没有轻飘飘的同情和滥情,有的是知心知肺的理解,道尽了一个老江湖的人生智慧,真是英雄惜英雄。相反,学者的文章太过文艺和矫情,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哇。也难怪,他们的经历相差太远了,不在一个话语空间。
【初二读后感 :从心开始认识——读《皮囊》有感900字】推荐阅读: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野火集有感09-04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花季雨季》有感12-03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周国平文选有感08-23
春从心出初二作文600字01-16
315晚会提振消费从心开始观后感07-02
初二读日本小说《白夜行》有感08-02
初二读后感:读后感650字10-11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初二08-24
爸初二作文900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