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2024-08-29

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12篇)

1.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一

GOOGLE内部,公司行为和文化在各个领域得到非常的一致,让人感叹,在员工工作环境的随意自如、内部管理的人性和谐、价值观的正直守法等方面,GOOGLE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前期百度上市后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GOOGLE是互联网2.0的先锋和表率,在个人化、大众化、社会化方面做得更加全面、深入、彻底。

GOOGLE内部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非框架、非结构、非固定的状态,但是竟然实现了非常的效率,实现了高度的稳定,不能不说是一个管理奇迹,产生这样一个奇迹的背景,还是GOOGLE所处的这个个性解放向网络渗透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伟业。

GOOGLE内部出现需要解决的难题、规划、计划等任务时,大多时候会组织出一个又一个工作小组,由他们分头负担起随时可能冒出来的专项工作。现在,拉里*佩奇还是经常把GOOGLE内部一些员工集中起来“头脑风暴”。这样一种独特的内部文化,打破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管理内耗,打破了员工思维和自身工作范围的框架,打破了产生官僚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的土壤,属于一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解放的管理新思维,正好与GOOGLE所从事的2.0范畴的网络业务的个性化相映成趣。

在GOOGLE内部,对于人的存在和权利的尊重已经深入到公司文化的血液和骨髓。公司内部有数不清的“项目经理”,但是他们的“活”必须自己找,因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要求所有的员工将20%的时间用于寻找、确定和争取通过自己的开发项目,对很多人而言,如果没有项目,也就没有在公司存在的价值,

其他还有20%的时间,员工则被要求用于面试外来的求职者――这样就有40%的时间被用于与传统“工作”完全不一样的更加灵活的空间,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必须对自我负责的人,管理者也真正成为轻松的人。

在给予员工独立性的同时,GOOGLE也提供非常优厚福利待遇。在北加利福利亚,有四幢大厦构成的GOOGLE总部,有玩具、宠物,有“堆积如山”的免费午餐和晚餐,有吃不完的免费冰激凌,有游泳池和排球场,甚至还有专门的女按摩师――GOOGLE员工还有20%的工作时间被要求用来做各项运动,善待聪明的员工保持他们的体力和智慧,运动成了GOOGLE发展的新推力,这正是GOOGLE的大智慧。

在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方面,GOOGLE坚持“你可以挣钱而不必做怀事”,在公司内部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成为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值得信赖、行事正直,而且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与百度不同,GOOGLE提供的搜索结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PageRank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金钱购买排名在GOOGLE绝对无法想象,搜索结果的公正性至高无上。

GOOGLE崛起于互联网2.0时代,他的企业文化也扎根于2.0时代,无论在管理领域还是在服务领域都顺应个人化、大众化、社会化的趋势,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维护搜索结果排名的公正性方面,按照GOOGLE的CEO埃里克*斯密特的说法:“我们对此发了毒誓。”

所以说,GOOGLE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正是因为其在战略规划、行政管理、市场开拓、产品服务设计、技术创新、品牌推广、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能够将顺应互联网2.0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行动中,使各方面资源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打造出一个完整的2.0创富体系,才得以创造出这样的一个奇迹。(顺风)

来源:DONEWS

2.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二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以后,博物馆原有的生存状态、运转形式、组织方式、供需格局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与省市级专题博物馆相比,基层博物馆的运作,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基于此现实,基层博物馆工作者必须积极开拓、锐意创新,努力探索陈列展览工作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政府采取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对博物馆而言,是走向市场化社会的一次机遇,在博物馆及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让基层博物馆充分发挥本地文物和文化特色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乡土文化,成为市民终身教育的场所。

据统计,惠安县博物馆每年举办十几场陈列展览,年均接待观众7.2万人次。其中,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由本馆策划或政府主办的主题展览。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文化节日联合当地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活动,以下列举近年开展的三种类型展览活动。

一、联合青少年美术培训机构举办亲子手工活动

2014年文化遗产日联合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举办以惠安女为主题的少儿手工制作、作品展系列活动。活动中让少儿参观博物馆内惠东妇女服饰展览,通过讲解员对惠女服饰发展演变过程的解说,进一步了解惠女服饰的造型和颜色特征。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泥塑、书签绘画或石膏版画作品。在作品完成后,由培训机构老师及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委进行评比,将优秀作品挑选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了八十位小朋友参加,收获惠女泥塑、书签绘画、石膏版画优秀作品五十余件。这是惠安县博物馆宣传惠女文化和惠女精神的有效方式,对积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经验,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教育服务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手工制作与成果展示活动搭建起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增加博物馆的藏品,丰富惠安女服饰展厅的展品,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参与此次活动的美术培训机构,把小学员们从课堂带到了博物馆,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学员们的创造思维,深受小学员及家长的喜爱。在活动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进行微博、微信的宣传,现场邀请电视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无形中扩大了培训机构的影响力。

二、联系文化传播公司策划举办推动全民书法系列活动

惠安县书法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为弘扬传承书法文化,近年惠安县申报“中国书法之乡”,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学习书法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惠安县博物馆联合文化传播公司策划举办当地书法家的作品展及现场笔会;邀请清华美院书法研修班师生作品来惠巡展、讲座;举办少儿百人广场现场书法等书法活动。活动中分发由文化传播公司设计制作的书法家作品集,记录优秀书法作品的同时宣传惠安书法历史,为推动全民书法,普及全民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弘扬传承书法文化仅仅依靠博物馆举办展览显得势单力薄,但通过文化传播公司的参与,制作分发作品集、开设交流讲座、现场笔会等附加活动,使来博物馆参观的市民收获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满足广大观众高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引进收藏家协会藏品展示交流活动

近年,惠安县博物馆引进收藏家协会会员藏品展示交流活动。每个月第一个周日上午,举办不同主题的藏品展示交流活动,如书画类、瓷器类、邮票类等。邮票主题活动时,与邮政局联合举办,展示市民难得一见的珍贵邮票,邀请资深集邮爱好者进行品鉴,与参观市民进行交流。收藏家协会会员藏品展示交流活动丰富了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让观众有来一次就收获一次的感触。

列举三类型展览活动可见,惠安县博物馆正在转变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变博物馆单打独斗为依靠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并转变过去的静态传承为活态传承,让文物“活起来”。据统计,2012年—2016年,惠安县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逐年攀升,参观对象扩展到旅行团队、高校学生等。这是基层博物馆往年未从有过的现象,代表惠安县博物馆已经不再局限于接待本县域的观众,她悠久而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观众。

但我们可从中发现合作的企业大部分为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化类企业。如何吸引更大型的企业参与到文化服务中,例如将企业的新产品展销会也带入博物馆,对博物馆而言是更大的挑战。博物馆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挖掘优势乡土文化。惠安有“三惠”,即惠女、惠雕、惠建。惠安县博物馆要结合馆内的惠东妇女服饰、惠安石雕、惠安传统建筑雕艺等陈列展览,与当地石雕厂、古建筑设计公司等大型企业形成互动,鼓励将企业文化展示带进博物馆,增进社会大众对企业产品的了解,使市民了解惠东妇女服饰、惠安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石雕艺术的过去、现在、未来。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3.Google企业文化英语对话 篇三

C:How about google?It is a hugely successful company.W:Yes, I agree with you.I have a question to ask before we discuss the google.What is the corporate culture like?

C:In my opinion, corporate culture used to define the unique personality or character of a particular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W:What is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tain?

C:It contains core values , beliefs, corporate ethics, and rules of behavior.W:Oh, I see.According to these concept,we can conclude the google’s corporate culture

C:Yes,do you think what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oes the company have?

W:It includes three typ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the surface culture is corporate environment mantle culture is liberate stuff’s personality and being kind to employees

C:In fact,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e—core culture is the correct values and morals

W:What a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at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C:The strength is it drive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the weaknesses is maybe there are some disputes in their team work.W:What changes should be made to the corporate culture so that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4.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四

加强文化引领

规范行为导向

积极构建广泛认同的职业价值观

——关于哈尔滨电务段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局党委联合调研组 2012年5月20日

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是国有企业的优势所在,干群一心是成事干事的先决条件。当前,密切干群关系、增强企业合力这一命题亟待全局各级组织、广大干部破解。哈尔滨电务段提出的“尚勤尚善、求细求精”治段理念,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入手,不断改进创新既有管理,在实施文化引领、规范职工行为、打造哈电职工共同的职业价值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在文化的熏染和引领下,哈电无论是整体工作还是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按照路局党委月度工作部署,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宣传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哈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利用3天时间,先后深入哈电及下属的哈信号车间、电子设备车间、阿城车间、肇东车间、哈东综合检修车间,采取听取情况介绍、查阅基础资料、现场实地调查、与干部职工集体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开展工作。累计与干部职工谈话43人次,深入一线工区班组8个,检查宣传阵地19处,查阅相应基础资料130余份。通过对哈电文化理念形成、安全生产管理、干部作用作风、职工业务技能、当前思想状况等方面情况的深入了解,调研组感到,哈电新酝酿提炼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全段层面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和传播,得到全段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同,职工的“精气神”比较足,干群关系大大改善,职工诉求趋于理性,干部职工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促发展的责任意识稳步增强,干群一心、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正在形成,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效果初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1.找准专业特点,大力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文化理念。哈电现有干部职工2400余人,担负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等147个站场、1522公里的信号设备维修养护任务,点多线长、设备分散、结合部多,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特别是在去年“7·23”事故后,该段对“小细节承载大安全”的电务行业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哈电党政主要领导意识到依靠单纯的行政管理不足以解决哈电的所有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的耕心育人、凝心聚力作用。在广泛征集职工意见、上下多次反复研讨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细管理要素,对原有文化理念进行升华,把“尚勤尚善、求细求精”确定为哈电的核心价值理念,把企业宗旨定位在“为运输安全精准导航”上。理念和宗旨来自于职工、来源于现场,立足在对电务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上,用的是职工易于接受的语言,因此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尚勤尚善、求细求精”的提出,将传统文化“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与电务系统的职业特点有机融合,突出“做人勤善为本,做事精细是魂”,强调把尊重职工、信赖职工放在首要位臵,无形之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在理念实施过程中,他们没有通过一纸行政命令强制灌输,而是在征集过程中先期渗透,通过几上几下层层开展讨论、宣讲、理念解读等宣贯教育活动,让干部职工逐步感知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让职工知道了实施这一理念的必要性,而不是摆摆样子、做给人看,因而也做到了真正的入脑入心,并慢慢地发挥了熏陶感化的作用,促进了职工作业行为的规范。用职工的话说:感到这样的理念很实际、很实用。

2.体现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严爱结合、刚柔相济的管理风气。哈电领导班子辩证地看待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在坚持从严要求干部、从严落实制度的基础上,将从严管理和关爱职工有机结合,将勤、善、精、细体现到日常管理行为当中,打出了“靠人管、制度管、文化管”逐步加力的“组合拳”。首先是坚持严管干部。把职工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推行“清、细、高、快、严、实、恒”的干部作风建设“七字”方针,在全段范围内组织开展 “三治、六不”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段长带头抓干部作风,及时对干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示,并编成《哈电干风批示书集萃》,干群共同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每周召开干部对话会,科室负责人轮流讲管理、讲业务,提出分管工作的落实举措,使干部心中无数、精力旁顾、作风不实、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没有了藏匿空间。其次是坚持制度刚性。针对安全规章、作业标准的落实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以安全结果为标尺,做到奖罚分明、督促有力。第三是坚持人本管理。对于职工“两违”,做到“教育为主、扣罚为辅”,不在扣罚力度大小上纠结,而是盯住问题是否认账、教训是否吸取,鼓励职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处理一起“假天窗”事件中,哈电没有对责任者施以行政手段、处以经济处罚,而是将其派到先进车间学习锻炼,让其切身感受不一样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标准,学习一段时间后主动提出在全段职工大会上谈认识转变、谈工作差距、谈努力方向,通过现身说法得到了单纯扣罚起不到的教育效果。

3.凝聚思想共识,积极搭建覆盖全员、易于接受的文化平台。哈电大力倡导干部要带着感情与职工进行思想交流,多说职工想看的、想听的东西,在认知中逐步求得认同。他们着力搭建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设了哈电“导航大讲堂”,开展“名师解心结、讲堂筑段魂”主题教育,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迫切想弄懂的疑问、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讲解,通过上一堂课,明一个理;解一心结、育一方人。年初以来,段长、党委书记分别就职工教育、企业文化做了全段范围的专题讲座。创办了以“贴近实际、贴近现场、贴近职工”为办刊宗旨的段报《导航之光》,本着职工关心什么、就刊登什么的原则,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奖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三不让”等政策进行解读,为职工指方向、鼓干劲、解心锁;开辟“安全生产大家谈”专栏,组织职工“讲一次安全生产中的悬事、讲一个处理故障的绝活、讲一回保安全的小经验”,吸引了职工踊跃参与。持续编辑了四期《哈电安全文化成果集》,及时将先进车间班组的经验做法、科学实用的安全管理办法汇编成册,发放到各车间班组,互通有无、知识共享,促进共同提高。规范了宣传园地,把握面向生产、面向一线、面向职工的原则,集中资金统一全段车间班组宣传园地的样式、内容和栏目,动态传递信息,确保上情下达,把宣传园地办成干群互动的纽带、情感交流的桥梁、励志警示的平台。

4.疏解诉求矛盾,全力营造平等尊重、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哈电领导班子有着这样的思想共识:职工的归属感来源于职工在企业中是否有话语权,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党政正职带头多与基层职工接触,注重把倾听呼声、平等尊重、回应诉求、化解矛盾摆在部署工作之前,让职工心平气顺地开展工作。班子成员自觉放低姿态,对职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难,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命令,多一些问候、少一些生硬,通过尊重职工换来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段党委书记、段长在开展文体活动中亲自为职工照相,在前不久召开的段“双先”表彰大会集体合影时,劳模坐着、班子成员站着,此举让128名获奖职工为之动容、深受感动。广泛开展干群谈心活动,让职工有机会说出心里话、实在话,面对面地理顺情绪、消除隔阂。对职工关注的奖金分配等热点问题,坚持公开透明操作,对奖金分配情况公示到班组,将各级考核、应得奖励、奖罚二次分配等悉数张榜公示,接受职工监督,段里每季度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注重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完善职工思想预测分析制度,针对职工反映的“涨工资没有达到期望值议论多”、“新老职工作业强度一样大有情绪”等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尚处在萌芽状态的不良思想倾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的有力抓手,每季度对基层车间和职工反馈的各类问题进行收集疏理,由段长亲自督办,逐项研究落实,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逐级反映,及时答复职工,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去年四季度以来,解决各类问题117件。

5.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突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哈电发展的根本保证,着力创建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发展环境,强调只要为电务段谋事、想事、干事,就承认其价值,并创造条件,提供发展舞台。高度重视大学生和不同类型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他们到关键岗位挂职锻炼,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思想,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加强年轻大学生早期培养,根据所学专业逐人制定成长规划图,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积累工作经验。成立段科学技术协会,抽集技术业务骨干,确立课题开展攻关,进行现场疑难故障攻关、技术业务交流,在攻关中提升业务本领。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力度,优化配臵人才资源,注重科室与现场、施工与维修、行政与党群之间的交流,号召党群干部学业务、行政干部学党务,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党委书记、段长身体力行,在“名师大讲堂”和《导航之光》中,书记讲安全风险管理、段长讲企业文化,这种交叉换位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为人才成长树立了导向。发挥正面激励作用,及时挖掘攻克技术难关、防止事故等方面的典型,每月在《哈电安全之声》简报上通报表扬并给予重奖,调动了干部职工岗位创优的积极性。

二、哈电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哈电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情况的调研,我们有如下几点启示: 1.文化认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道德风尚、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由此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这样才有生命力。铁路车机工电辆各系统专业特点鲜明,各站段的历史与现状都不相同,只有确立和培育出干部职工心里认可,体现本单位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才能切实成为激发和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工作、愉快工作的动力。哈电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也得到了职工的真心拥护。

2.密切干群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有的单位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常管理偏重于行政命令式教育,“强行灌输”、“运动战”、“打快锤”式的做法比较多,不考虑职工的感受,造成职工排斥抵触,逆反心理严重,上级要求也难以有效地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哈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当前能为职工解决的问题入手,树立公平公正的风气,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党政协同共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提及企业文化建设,干部职工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是党群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和人员对该项工作的思考、协同、参与较少,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单边运行、党内循环”的情况。在西方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又俗称为“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管理者倡导和推行的文化。哈电党政主要领导用战略的眼光对待此项工作,不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其他工作,都相互融通,互相渗透,党委书记带头出思路、想点子,总结提炼理念,段长主动讲企业文化,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支持,在党政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地倡导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局面。

4.典型引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比较注重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培育树立榜样,集中展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概念化、示范化,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比得上,效仿有方向。哈电党委在党员、干部、团青、女工、科技人员及复转军人等6个群体中选树先进典型,在每年“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和“八一”等节日进行表彰,开办“群英上讲堂”,利用各种会议时机,介绍典型做法,用典型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自觉践行哈电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正面进行示范引领。

三、全局企业文化建设需注意把握的几个建议

1.企业文化建设“塑心”重于“塑形”。企业文化建设切忌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要杜绝空对空的“假文化”现象。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编辑一两本宣传手册、开展一两次文体活动、制作一些宣传展板等形象、面子工程上,而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理念、内涵等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发挥企业文化的思想引领、凝心聚力、规范行为等深层次的作用,而使干部职工错误地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无非就是形象宣传、文体活动、文化设施等等。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不清楚甚至不认同,导致企业文化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容易走入形式化、表象化的误区。

2.企业文化的内容在精不在多。“少则得,多则惑”。企业文化内容不要面面俱到,不能搞成花架子,更不能“企业文化是个筐,所有工作都往里装”。应减少口号式、标语式的“大而空、放之四海皆准”的理念。要有总体文化定位,文化理念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要具有可操作性,简洁明了,这样才容易传播并让职工接受认可。

3.企业文化应体现独特性,避免同质化。企业文化各具特色,不需要统一模式。只有对本单位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以及远景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总结、分析和提炼,根据本单位自身的实际状况和文化传统来确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才能塑造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克隆”,搞成千篇一律,要由企业职工自己来塑造,自己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4.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特殊性,既不要幻想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坚持经常化、常态化,把企业文化内涵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达到安全中有文化、生产中有文化、管理中有文化、服务中有文化。如果时紧时松、忽冷忽热,企业文化就会流于形式,到最后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影响力。

5.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五

关于企业文化检查情况的报告

根据人事科关于对辖区各信用社营业网点开展企业文化检查的要求,我们自2011年2月22日对营业部、某某广场分社山湾信用社及某某分社等9个网点,主要从服务用语、统一着装、环境卫生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现报告情况如下:

一、服务到位,用语规范,体现郊区信用社人员的服务意识较强。

根据对9个网点检查的整体情况来看,从业的柜员在窗口服务上,能够做到办理业务时对客户热情周到,解答疑问时细致耐心,各项操作符合规程。整体工作效率较高。

二、着装统一,形象得体,反映郊区信用社人员的良好精神面貌。

从9个网点检查情况来看,所有在营业室内的工作人员均能做到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装,佩戴统一的胸卡。男同志均能佩戴农村信用社统一发放的领带,同一网点的女同志均能佩戴统一色调的丝巾。服饰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反映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是某某广场分社更为规范。

三、窗明几亮,整齐划一。表现出郊区信用社人员的高度归属感。

从检查情况来讲,大多数营业网点能够按照企业文化规定的要求。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柜面上无与工作无关的其实物品,将

工作物品放到指定处。无论是营业室内还是营业大厅均能做到地面整洁,墙面宣传标识粘贴有序,窗明几亮,网点的整体环境整齐划一。反映出员工以社为家的高度归属感。

6.关于企业文化的责任 篇六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责任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利益的同时要肩负起责任, 要求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两轮驱动下协调发展, 要求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中体现和渗透出企业要肩负的责任与时代精神和使命。企业文化的责任内在地表现为企业对员工、股东、经理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外在地表现为企业对消费者、上下游供应商、公众、市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责任。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企业社会属性的高度结合, 她使得企业的社会属性渗透在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之中, 形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责任的企业文化。和谐企业文化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超越了经济利益, 增加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 通过崇尚伦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维护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达到企业与企业家个人的成功。和谐企业文化不仅仅关注企业的经营利润, 还要承担起对员工、股东、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责任, 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

二、企业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中国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现代企业文化不仅仅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影响着企业的兴盛衰微, 更直接作用于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文化承载起责任和历史使命,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首先, 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中, 人是最具灵活性和决定性的因素。通过企业文化营造互相学习, 互相团结, 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

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树立起企业的社会形象, 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在重视员工的意识和需求、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价值, 提供员工释放能量和才华平台的过程中, 达到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目标。

和谐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还包含企业股东、企业上下游的客户和企业服务的社会大众, 他们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 也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其次, 和谐企业文化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 也是最持久因素。企业的战略规划, 资金运作, 技术改造, 服务提升, 人力资源开发等经营活动都是依托在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进行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地发展深化, 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和谐企业文化塑造出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再由企业员工拓展到家庭和社会。

再次, 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组织与细胞, 其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向社会捐款, 上缴利润等, 它还包含企业要遵守市场经济秩序、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关注员工福利

和顾客利益, 肩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责任与义务, 追求和关注责任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责任

在企业战略分阶段制定和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中, 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需要从企业文化的责任角度指引企业从战略层面肩负起社会效益的责任。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自然资源的科学与合理开发、社会资源的和谐运用紧密相连, 从自身发展和责任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问题, 减少和治理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企业向生态化和清洁化生产方向努力。

同时, 企业文化的责任不是独行在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行为文化层面之外, 而是贯穿和融合在各层面之中的责任。企业在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和经营中, 在制定各类制度和行为规范中, 都需考虑和承担起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文化建设要抓住企业的责任, 一方面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文化, 为企业创造利润, 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条件, 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构建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外部树立诚信、守法、公正的企业形象,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社会创造财富, 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义务, 扶贫济困, 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文化,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连, 这实际上是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

7.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七

(天津石化炼油厂工会王善童)

(2002年10月15日)

现代市场经济体现着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魅力。文化和经济的结合,赋予了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优化着经济结构,提高着企业的竞争力。

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涵盖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职工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配置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文化力”,在企业中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有着联系职工群众的天然优势,比党委各部门更直接,比行政各部门更得力,比共青团所涉及的面更宽广,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以下仅就结合天津石化炼油厂工会工作的现状和做法,谈一谈工会组织如何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的主体在于人,职工的群体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提升全体职工的素质。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教育的职能,对职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在职工教育方面的角度和着力的方式与企业的培训部门有所不同:工会组织抓职工教育更应注重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方面,应以组织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多种群众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调动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等经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特别是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激发职工的生产劳动热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厂工会多年来一直注重职工的业余教育工作,每年都与企业的培训部门、宣传部门、党团部门相互配合,举办全厂性的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组织班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模拟演练活动,使职工在比赛前得到了学习,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在比赛后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上求创新。2001年以来,厂工会针对厂里效益出现严重滑坡的情况,紧紧围绕扭亏脱困,提高效益,在全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保安全、增效益”为主题的“技术创新”和“安康杯”竞赛活动,通过狠抓组织发动、典型引路、检查落实、评比表彰四个环节,把“技术创新”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引向深入。一年中,全厂各分会获得奖励的“技术创新”成果78项、“安康杯”成果45项,已采纳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24项。为厂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加氢裂化和常减压(Ⅱ)车间的三项操作法被推荐为市先进操作法。催化通过调整烟气能量回收机组蒸汽轮机的负荷,解决1.0Mpa蒸汽管网的放空问题、焦化装置辐射进料泵冷却水回收、油品液化气装汽车出厂由放空式改密闭式叁个项目被推荐为天津市百万职工技术创新成果。2002年,工会又以实施全厂性的技术大比武为突破口,在全厂范围内通过层层选拔,选出了涉及20个单位近30个工种的128名技术尖子组织了技术比武,选拔出一批技术精、作风硬、能力强的技术明星,并给予了大力表彰,以此推动了素质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二、搞好文化体育活动,提高职工的精神品位。

企业文化是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工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职工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参加的方式方法,吸引职工、感染职工,诠释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使职工的思想得到升华。在目前不少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工会的各种活动,既要尽量安排在工余和业余时间,又要努力使其落实到基层,扩大职工的参与面,增加活动的人数,使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工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决不能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工应有的精神风貌等内容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鼓舞职工的士气,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素质,培育出健康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炼油厂工会工作坚持“脑袋冲着生产,屁股坐在基层”的指导思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放体育馆,举办各类球赛、棋牌比赛、卡拉OK比赛,同时用大型投影为职工播放录像片,插播企业的新闻、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规章制度等等。每年都举办春节联欢会、歌咏比赛等,把企业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编成文艺节目,通过快板书、三句半等不同形式把厂里的十件大事表演出来。去年春节前,为各基层分会发放了文体活动用品,使更多的职工能够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2002年以来,工会针对职工思想上出现的热点问题较多的情况,适当加大了组织业余文体活动的频率,举办了迎国庆乒乓球、羽毛球、拱猪比赛,职工参与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目前,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正在积极的筹备过程中。

三、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培育和铸造企业精神。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说话应总是站在工人阶级一方,因此,工会的观点很容易被广大职工所接受。正是由于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工会的宣传教育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须具有强烈的阵地意识,用先进的、代表企业发展方向的文化占领这块阵地。工会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来开展,要把企业经营的各种理念反复地向职工群众进行宣传,使其成为职工思想上的定式、价值观的取向、行为中的规范,指导职工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工会要通过宣传先进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选树能代表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集群体,发挥好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在培育企业精神方面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把个体行为转化成群体行为。我厂工会就非常重视宣传教育的职能,于2001年,倾注了很大精力,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建立了“工会信息网站”,建成的网站包含有章程法规、两会资料、新闻动态、主人风采、班组园地、劳动竞赛、职工论坛、监督台等18个栏目,深受职工的欢迎,起到了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企业的中心工作、宣传在日常工作中涌现的先进模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录制劳模班组和个人专题片,对厂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给予大力表彰。今年以来,工会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建成并开放了网上俱乐部,将宣传教育、学习培训融入到娱乐之中。在2002年的设备大修中,工会系统发布的新闻达170多条,并在网站上开辟检修报道专页,效果非常明显。

四、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努力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努力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给职工提供多方面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场所,造成一个各尽所能、各展其力,想主人事、尽主人责、出主人力,为企业发展努力奋斗的生动局面。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职能,创造有利于员工参与企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制度和环境。厂工会在认真落实“依靠”方针,深化厂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方面,认真组织开好每年两次职代会,做到了职代会管大事。广泛征集职工提案和合理化建议,发动职工群众当家理财、参政议政,审议厂内各项重大决策。认真组织上下协调、催办、抓落实工作,并抓好了《炼油厂厂务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落实工作,在厂推行“厂务公开”坚持“四不”、实施四种公开等形式,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了全厂生产建设和改革发展。2001年,在原油成本大幅提高,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和重组改制任务重的情况下,该厂通过抓

“依靠、创新、温暖、文化”四大工程,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今年,工会又利用网站创建“主人监督台”和“职工论坛”等栏目,为职工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广大职工对企业的管理、生产、技术等各方面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此充分发表,对职工代表提出的议案、合理化建议、厂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应予落实而又难于落实的事项,置于“主人监督台”上,敦促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抓紧落实,让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在这里得到体现。

五、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养成。

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要自觉地教育和引导职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首先教育者要做出榜样。要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职工、以充分的理由说服职工。其次,要用虔诚的职业道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将教育和引导职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变为自觉的行动,道理说清楚,工作做到位,让职工心悦诚服。第三,要以先进的价值观引导职工群众走向更加文明和进步。要教育和引导职工在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掌握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以先进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和带动全厂职工的文明进步。要把教育和引导职工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我厂工会领导一直注重工会组织队伍的建设,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对基层工会主席培训一次,每两周召开一次基层工会主席例会,在不同层次的建家考核中,首先考核工会干部,考核基层工会的主席和骨干,以强有力的组织队伍和严格的工作标准、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保证工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今年以来九月份,工会通过认真的筹备,举办了一期工会主席学习班,讲授了工会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如何当好工会主席等知识,目前为止,在天津市范围内,我厂工会在创造了“第一个建成工会网站”之后,又“第一个实现工会工作实现网络管理”。在工会系统形成了先进企业文化的排头兵,有利地影响着整个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8.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八

GOOGLE的搜索结果极限是1000条,BAIDU搜索极限是760条

不多说了,先上图

关于搜索极限,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一,你找不到极限页以后的东西,也就是GOOGLE,你的网站排名在1000以外,BAIDU在760以外,将没有一点机会.

二,武侠小说里,经常说,突破极限后,进入另一个层次,换句话说,假如你的收录已经超过这个极限,那么你的站就很牛了,已经进入另外一个等级的牛站了.不明白什么意思的,查下关于长尾理论的解释.

三,再一次印证了,BAIDU的结果比GOOGLE精简,也可以说BAIDU没GOOGLE搜索强大.

9.关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九

(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接受能力的限制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乡村不同于城市, 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从事第一产业, 即务农。这种以农为主兼营他业的方式也决定了其相对应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在农村的衰落。就笔者所见和亲身经历, 现在过年时候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到了过年团圆的时候, 亲人聚在了一起本应是很高兴、很开心的时刻, 一起以传统的方式庆祝我们的节日。现在却变成了匆匆忙忙吃完饭后, 牌场见面的情况。现在的春节只剩下了吃饭的文化, 或者说是已经被打牌等一些低俗的纯娱乐化的娱乐形式挤占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生存空间。

在当地的农民中大部分是小学学历, 高中学历的人数寥寥无几。这样一来农民对于阅读图书报刊、网上冲浪、现代舞蹈、戏剧、艺术等文化娱乐方式消化不了。而一些农民易于接受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又往往被忽视, 供需差异很大。

(二) 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考虑不全面

近年来,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 但有不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 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 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文化部规定乡镇财政每年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不得少于总支出的1%, 但该乡镇文化经费支出达不到这个比例。

而提到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考虑不全面不得不提起现今我国的财政体制。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 分税制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规范的财政体制, 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协调性和制衡性的特点, 能有效地调节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高效地运转。但是, 十几年运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地方财政困难, 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二是区域间财政不平衡,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

(三) 传统观念影响下的文化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

传统文化中提倡“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 在当地农村表现得比较突出。由于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农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很少。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性特点, 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 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大事上。农民花钱买文化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

二、对策及建议

(一) 农村方面

第一, 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要改变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离不开农业生产状况的改善。可借农机下乡政府补贴等三下乡的有利时机, 加大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力度, 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和调整科学合理的农民生活习惯, 争取改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惯, 使农民们也能够在白天休息, 在晚上工作, 工作时的灵活性更强。

第二, 农村作为社会一种基层的组织单位, 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在一代老人的身上既保留了原滋原味的传统文化, 但又由于引领时尚潮流的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传承上面临着巨大威胁。结合国家制定法定节假日, 保护传统文化契机, 走访老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创造出属于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生活。走访老人, 挖掘、整理保护传统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 并加以推广。

第三, 在农村 (一个自然村) 也就四五十户人家, 两三百人。想法是可藉着新农村建设农家居住房屋统一规划的时机做文章:大胆设计, 将全村的住房以一个点为中心, 作出两个半径, 在半径线上建设房屋, 而这个中心就是全村人的文化娱乐中心。

第四, 倡议号召农村广大党员干部, 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 积极发展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如果能够吸引在文化娱乐生活方面有特长、经验的在外务工的农民工, 主要是年轻人, 回乡为自己家乡做贡献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又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还能够推动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发展。

第五, 在经过调查了解村民意向后, 进行类似于象棋协会、戏剧爱好者协会等爱好者联盟, 并尽可能修建专门的活动屋, 如老年活动屋、科技书屋等。

(二) 政府方面

第一, 长久以来, 为官一任的掌权者由于财政经费限制、官员绩效考核等因素, 建设的目光只是局限在城市内部的公共基础建设上, 也只能是优先满足市民的意愿。至于基层政府, 则被有限的财政费用束缚了手脚, 但是政府仍然是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的主体。如果把休闲娱乐场所延伸到行政村、自然村一级, 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有了活动阵地。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探索适应农村特点的能提供健康向上内容的愉悦、快乐的活动方式和服务方式。

第二, 各级政府领导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和场所建设, 统筹规划, 加大投入, 积极发展。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的建设要本着便利性、收费合理性和内容丰富性等具体原则, 讲究因地制宜,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 在进行设施和场所等硬件建设的同时, 积极宣传发展健康科学的文化娱乐活动, 发扬农村当地文化风俗特色, 注意挖掘和保护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活动, 反对和逐步消除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变“文化下乡”为“乡下文化”, 把重点放在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上, 帮助农民寻找“文化脱贫”之路, 用先进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四, 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政府扶持下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如加强农村的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修建体育馆、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 效仿或是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扩大文化娱乐生活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覆盖, 使之成为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健康域所。

第五, 鼓励和扶植多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 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 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多做工作, 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进行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实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和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事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社会方面

第一, 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 多方筹资, 例如“上级部门争取一点, 文化部门在经费上出一点, 社会集资一点”。也可借鉴现有的一些方式, 可设立专门的发展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专项基金, 如“关注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基金会”“关爱农村精神生活基金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第二, 监督基层政府对于中央政府关于发展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政策落实是否到位, 监督关于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的各项资金投入是否发放到位, 监督文化娱乐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建设质量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问题。开创我国农村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新局面, 搞好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硬件建设这一重要环节。

第三, 以舆论造势, 争取一些大型商业出版社捐书或是廉价半卖半送关于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科普知识、医疗卫生、天文地理等书籍, 配合农村的农家书屋和农家阅览室建设。体育器材供应厂家则为建造锻炼场所例如体育馆等提供新的健身器材、体育设施或是接受社会捐赠的二手体育设施。并且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 并监督其实现透明化运作。

第四, 社会广大专家学者、文娱工作者深入农村, 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自身的渊博知识为农村、农民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城市, 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摘要:当前, 能够代表我国当代农民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娱乐生活并不多见。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高度发达之际, 我国农村的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却明显滞后了。这种巨大的差距并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10.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十

一、武汉、黄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调研中,这个问题的反映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是公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政府、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这是调研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大家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国务院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二)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大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汉市于2005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04-2010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大转制力度,深化体制改革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00年、2003年对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一是改革用人制度,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改革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1.5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04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独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200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品名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品名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是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独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二、湖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大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文艺湘军”,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2004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团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资产总值达52亿元。湖南广电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2004年媒体广告收入9.47亿元。湖南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在全国确立了“出版湘军”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美誊。广电业发展迅速。1993年来,湖南省广电局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和实践“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节目生产能力、经营创收、固定资产等3个方面实现了“超十倍”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实力的增强,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断扩大。湖南卫视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在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拥有9000多万用户,覆盖人口3.24亿,赢得了电视湘军的美称。其控股的电广传媒公司上市,到2000年又增发5300万新股,募集资金15.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旅游业成绩令人瞩目。湖南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69.4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141.2%,年均增长18%。“九五”期间累计旅游创汇8.01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3%,年均增长22.9%,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11.5%。“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20%。20002年全省旅游业收入246亿元,占全省gdp的5.7%。文化娱乐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四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歌厅演出盛极一时,独一无二的长沙歌厅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极大关注,2000年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

3、产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投入下,湖南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近五年来,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额近300亿元。广电系统在广电中心一带2300亩土地上进行了七大建设,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金鹰文化城。新闻出版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南新闻出版大厦、湖南图书城、湖南电子出版大厦、湖南新闻大厦、长沙晚报报业中心。印刷业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及全自动书刊无线胶装联动线等最先进设备。信息网络建设也有卓有成效。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湖南全省县以上图书馆有116所,藏书1300多万册,其中有95个上等级图书馆,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一级馆13个,二级馆47个,三级馆35个。湖南还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娱乐业方面,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长沙电影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全国第六届城运全为契机,一大批气势宏伟,造型新颖,设备先进的运动场馆和先进设施投入使用,为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建设也有相当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宾馆、餐饮、礼品、广告、会展、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湖南特别在省会长沙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绩,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第六届城运会在湖南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落户长沙,全国农博会、糖酒交易会顺利召开,说明了湖南特别是长沙外部环境和基础建设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硬件保证。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大力发展歌厅文化湖南歌厅文化很火爆,其经验:一是湖南人喜欢热闹,消费观念超前。近几年培养了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演员、歌星、笑星;二是文化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在以湖南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放松和文化消费相结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形式。湖南的文化现象是后现代娱乐文化的反映,后现代娱乐文化的特点是由去中心化、边缘化、等级化向平面化发展,讲究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关系,融为一体。综艺性没有明确主题,开心放松心情是主要内容。演出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形成了流行文化和湖南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大众娱乐形式。三是企业找到了好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利用国有资产搞短平快,激活了国有资源;四是政府引导,以繁荣为主,引导规范,弘扬先进的,提倡健康有益的,规范落后的,坚决反对有害的。

2、用全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岳阳市文化局提出了“勇气比什么都重要”的口号,凭着一股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勇气,自2002年10月,开发了第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汇泽文化广场,安置就业人员1400多人,上交利润810万元,上缴税收870万元。岳阳市文化产业是在极度困境中艰难起步的,到2000年,市直文化部门负债5000多万元,市直800多名职工有400多人下岗。他们在深思2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何不度“文化关”,严峻的现实逼着他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杀出一条生路。文化突围,首先是观念突破,他们在市直单位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还向社会招聘了50多名开发经营人才。其次是勇于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作为弱势群体的地市文化部门,在实施较大规模产业开发的起步阶段,其难度超乎想象。汇泽文化广场建设先后拆迁了18万平方米的建筑,拆迁补偿资金高达1.5亿元,他们还度过了建设资金难关。第三是勇于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他们在汇泽文化广场的产业经营中,坚持由市场来定位,由竞争来选择,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打造文化一流品牌,抢占市场经济的制高点。第四是勇于从战略全局谋求更大发展。目前,他们启动开发的5个大项目,都是从大处着眼,靠创意出奇,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3、加强人才环境建设近年来,湖南在文化领域积极稳妥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构建一整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力、充满竞争意识的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用人制度方面,普遍实行聘用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在近20万文化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就达4万人,占23%。湖南建立了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充实了湖南的文化产业队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运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引进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设立了“论功行赏、分锅吃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几点思考

1、强化产业意识,营造环境必须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制定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立法,使文化产业有法可依。要加强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创新体制,强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推进文化事业型体制向产业型体制的根本转变。

3、整合资源,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采取市场选择、政府推动的办法,彻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门围墙,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兼并和重组、资本运作等方法,使强者更强,在全省范围内组建一批跨地区的、一业为主,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调研组成员:王元谋陈周刘月明闵运时邓锋赵晗执笔:邓锋赵晗二oo五年八月十日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

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转变,通过制定政策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资源重组、拓宽投资渠道等途径,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围绕市委确定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调研课题,7月10日至7月30日,按照市委办公厅统一安排,由团市委牵头,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社科联、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调研组赴五区三县和市属部分单位,采取抽样调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考证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 1

值达到40.49亿元,占我市gdp比重为2.83%;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5%,占我市gdp比重为3.02%。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产业单位3800余家,主要集中在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和广播影视行业,其中:具企事业单位性质文化单位149个,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00余家,印刷单位7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400余家,软件开发单位20余家,打字复印机构400余家,旅行社110家,重点旅游景区40处,星级旅游饭店33家,广播影视业16家。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8.45万人。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布局不断优化。一是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市

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对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督促落实。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呈地域化、行业化态势。张店区积极发展书画艺术品业、古玩工艺和休闲文化娱乐业;淄川区以蒲松龄故居、聊斋园为核心,积极发展聊斋文化旅游业;博山区重视陶琉文化、孝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周村区积极开发古商城,再现“旱码头”繁华;临淄区以齐文化旅游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齐文化品牌,积极建设博物馆群;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积极发展民俗、生态等特色旅游;高新区发挥财税杠杆优势,支持发展图书报刊、出版印刷、影视创作产业。文化产业外围层、相关层发展步伐加快,所占比例不断攀升。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2篇)]

(二)拓宽渠道抓投入,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企业经营、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路子。一是靠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支持,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作为专项资金扶持列入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在立项、资金、3

用地和拆迁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对非公益性文化项目,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激励作用,建立“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单位自我发展”的运转机制。如对艺术表演团体、体育场馆等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将预算资金分为正常经费和奖励经费,按演出(使用)场次和演出(门票)收入等指标实行考核奖励等等。二是靠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臵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协办、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项目推介和文企联姻等市场化手段,多元化经营文化产业。我市成功组织了3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落实合作项目400多个,累计合作金额超过4亿元,项目领域涉及影视制作、歌舞晚会、戏曲、书画展览、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艺术比赛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由原淄博市电影公司与淄博影院重组而成的淄博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2000万元于2005年底建成淄博全球通电影城,2006年电影票房达360万元,2007年预计票房达400万元,成为代表顶级电影文化的高标准影城。三是靠政府引导和社会自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分成为文化业经营主体。淄博大型零售企业—淄博商厦集团公 4

司投资建设了“齐宝斋文化艺术广场”,在北京设立齐宝斋艺术研究院,全面进军文化产业。临淄闻韶街道张家社区投资700万元,维修改造了姜太公祠、姜太公广场等文化设施。四是靠招商引资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组织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形成壮大了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由北京天立禾盛文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王渔洋》,在央视8套黄金时间播出。由张店区引进的北京荣宝斋,投资1.3亿元兴建面积3.6万平方米的荣宝斋大厦,成为我市文化艺术品市场流通经营的龙头。山东大顺集团与香港伟确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了齐都文化体育城。2004年,世纪天鸿书业进驻淄博,销售码洋现已达到7.5亿,占全国教辅书份额的近四分之一。

(三)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一是积极打造齐文化品牌。依托丰富的齐文化资源,进行齐文化研究开发,齐国历史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中国足球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文化博物馆群。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的确认,成为带有突破性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二是积极打 5

下页篇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设,根据区政协主席会议安排,今年3月至5月,由副主席蒋维佳带队,教科文卫史委牵头,组织政协委员会同文广新局、科委、财政局、发改委、旅游局、体育局、统计局、长江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台、巴渝都市报社等单位和部门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重庆直辖以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巴文化、白鹤梁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惠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文化互动等文化建设工程,全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体育服务等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发展思路新、市场运作佳、社会影响好的文化企业。到2008年,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76家,实现文化产值8.1亿元,创利税1.5亿元,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占gdp的3.16%。

(一)新闻出版印刷业绩显著。全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24户,其中主要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7家、其他印刷企业30家、打字复印70家,资产总额6.6亿元。2008年,全区印刷产业实现产值7.1亿元,年销售总额6.6亿元, 占全区gdp的2.77%。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有21家,其中宏声印务、太极印务、诚信包装、理想包装4家企业产值均在1亿元以上。我区印刷业在资金总量、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生产能力等方面全市区县排名

在全市网站排名位居 的文化消费需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文化产业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尚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规模不大。全区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文化企业规模较小,文化产业结构单一,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发展缓慢。2008年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平均企业产值只有170万元。文化投资者主要以低投入、少风险、快回报的短平快项目为主,文化产业项目比较传统、单一。在476家经营单位中,新闻出版经营单位232家、音像制品批零出租52家、电子游戏14家、互联网服务场所85家、演出场所2家、夜总会歌厅茶座水吧91家。文化娱乐业主要以音乐茶座、网吧和歌舞厅为主,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科技含量和创新内容较少。文化经营发展缓慢,2007年全区文化经营单位453户,仅增长2.3%,到2008年文化经营单位476户,仅增长3%。文化市场培育不好,文化产业市场建设明显滞后,体现涪陵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基本空白。

(二)基础设施滞后。一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较差。如区图书馆设在南门山商住楼的五、六、七层,只有1条上下通道,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大楼的2部电梯与整栋住户共享,拥挤不堪,由于电梯老化,时常出现故障,严重威胁到[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2篇)]广大读者的进出安全;图书经费严重不足,按国家二级图书馆要求每年购书经费不得少于30万元、藏书量达到30万册。区图书馆2007年购书经费10万元,2008年购书经费16万元,目前藏书只有22万册。全区人均购书费仅为0.23元,低于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0.30元。调查组看到,部分阅览架空着。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后,现有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需要。文化馆设施条件差,125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处在地下一层,通风不好,下水道沼气味很浓,无法开展培训。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核,文化馆达不到标准,将会被一票否决。电影公司业务逐步萎缩,10年前有经营场所37家,经营场所面积37000平方米,现仅存太极影城1家,经营场所面积只有800平方米,经营收入100万元。新华书店发展缺乏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书刊经营场所,“重庆书城”属租赁场地,只剩一年多合同期,面临重新开辟经营场所问题。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全区26个乡镇(街道)中只有15个乡镇建立了独立的文化阵地,占57.7%;全区348个行政村中,建立农家书屋222个,覆盖率为63.8%。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应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占68.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三)缺乏品牌支撑。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涪陵区

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如巴人小田溪、点易洞、白鹤梁、榨菜等。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利用、创新、包装、宣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文化产业品牌效应,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支撑。印刷产业虽然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宏声、太极、鹏程等企业也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但其业务范围仍然较窄。蔺市红酒小镇和古镇规划、项目策化及理念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凸显地域文化特色。重庆长美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开发的系列动画片《巴蔓》、生态移民动画片《巴方岛》,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企业参与,产品未进入市场。巴文化、易理文化资源或闲置,或长期占有不开发,或业主实力有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体育产业虽然每年都举办了许多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由于缺乏整体包装打造,没有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尚未形成对外的品牌效应。

(四)文化人才匮乏。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聚集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发展产业所需的管理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创意型人才、市场推广型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更为缺乏。在文化系统288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文化专业技能的只有124人,占43%,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占10%,中级职称43人,占14.9%,初级职称52人,占18%。城乡人才分布不合理,在全区26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111名工作人员中,具有一定专业文艺技能的只有 55人,仅占城区的44.3%。在调查中,有52.2%的人认为我区缺乏营运策划人才,有23.9%的人认为缺乏管理人才,有25%的人认为缺乏文化专业技术人才。

(五)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待优化。一是缺乏长远规划。区政府虽然制定了旅游、体育等单项发展规划,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及相关文化产业没有制定阶段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各自为阵、自生自灭现象,特色优势不突出,发展速度缓慢。二是统计口径不够规范。我区现行的统计体系中,不论是传统的文化产业,还是最新分类的文化产业,都没有按照国家统计局相应的统计分类和要求进行分类,没有文化产业的权威相关统计数据,导致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决策困难,影响全区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三是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文化产业在管理中往往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文化大市场形成。对民营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好,文化产业的投入缺乏保障,没有建立相应的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劲动力。动漫创意、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网络媒体等

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刚刚起步,由于缺乏牵引动力,发展速度较慢。

(六)演出市场缺乏活力

目前全区的专业演出团体只有区歌舞团,注册登记的有扬子江乐团、乌江民乐团、思维艺术团、宏洲艺术团等7家民营演艺团体。演出市场发育不良,演出主体竞争力弱、市场赢利能力低,缺乏活力。形成这一状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11.关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

一、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十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1、戏曲剧目娱乐化功能日益削弱,雅俗文野产生冲突

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看,古代的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表演是戏曲的直接源流,古人对戏剧的解释为:“戏者,戏也。”前一个“戏”是指戏剧,后者的“戏”则指游戏、娱乐。他们把戏剧看作一种游戏而存在。在农,村地区,大多是把戏曲演出与节日娱乐统一起来,人们观赏戏曲,往往是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找乐子。一直以来,戏曲都是包容俚俗、浅显易懂、讲求娱乐性,照顾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不放弃文化水平较低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之看

得有兴味。但现在剧目的娱乐性不断减弱,更多地承载了政治宣传与道德教化;现在戏曲会演、各项评奖、还有专家、领导的讲话和文章中,都有意无意推崇近乎雅化的作品,而对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通俗戏曲则不甚关注。戏曲的娱乐属性被淡化掉,那么又有谁愿意买票去支持戏曲演出呢?

2、戏曲脱离人们的审美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

戏曲创作的最初来源是源于民间,深深扎根于乡间土壤的。戏曲的题材,是需要民间艺术的不断滋养。现在的戏曲人物性格复杂,思想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剧情上脱离群众感兴趣的人和事,语言上失去质朴、自然、通俗的特色,这是很难被人们所接受的。他们更喜欢故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大悲大喜的传统剧和反映农村现实和农民疾苦、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需求还体现在戏曲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上更加灵活,突破“程式化”的束缚,这些都对戏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

如今戏曲遭遇到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在城市,很多人没有欣赏戏曲的习惯,而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没人学戏,即使存在观众人们也很少找到看戏的渠道。另外,比起现在一些影视、艺术学校报名的火爆,地方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精粹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在职演员又存在老龄化问题,专业戏曲人才青黄不接,是摆在戏曲发展道路上一个严峻的挑战。

出现这种局面,一个原因就是戏剧团本身状况不佳,很多演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他们要么转行,要么消极对待自己的事业,这反过来又不利于剧团发展,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当代戏曲教育的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

二、对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戏曲的发展离不开观众,以广大农村观众为重心,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播

戏曲艺术是一种直接面对观众进行当场演出的特定综合艺术,如果失去了观众,就失落了戏曲艺术存在的价值与根基。我国戏曲艺术在农村历来就有深厚的基础,戏曲表演往往与传统节日、集市贸易、宗教信仰等活动联系在一起,剧团演出也呈饱和的态势,怎么演怎么有观众,演出收入状况良好,戏曲演出呈现出一派繁盛景象。可是现在许多剧目演出将目标转向城市,且每场都是大手笔,豪华化的戏曲制作越来越强调篇幅的巨大,人物的众多、场面的恢弘、情景的逼真等。演出门票价格更是水涨船高,这不但没有吸引更多观众去关注戏曲,而是将它们拒之门外。因此戏曲工作者需要注意挖掘农村这片广阔的发展市场,以此为重心,将更多演出资源投入到农村中去,只有满足最广泛的观众需要,才能更有利于戏曲艺

术与观众形成水乳交融的良好关系,进而推动戏曲艺术的加速度发展。

(二)戏曲内容上要贴近生活,突出娱乐性,长于情而疏于理

现在某些剧种发展状况不佳,它们往往一味地埋怨观众不是其“知音”,一味地与观众对立。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戏曲的题材内容脱离了观众的生活。所以戏曲的编创队伍要十分注重在戏曲内容上的改革,一方面要接触时代,深入生活,努力掌握时代脉搏;另一方面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戏剧冲突方面追求真实性,充分反映现实。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戏曲的内容要长于情而疏于理。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忽略戏曲的认识、教育作用,只是中国传统戏曲并不特别强调那种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性思索,只要我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与生活常识就能津津有味地欣赏。因此我们要在戏曲的表现形式上突出其娱乐性,以求得欣赏的愉悦。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戏曲的发展上可以多做横向借鉴,借鉴姐妹艺术,诸如电影、话剧、歌舞等的艺术技巧,这样在保持戏曲本身风格特色统一的基础上,吸纳一些变化,相信也会给戏曲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动力。

(三)国家加大对戏曲的扶持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戏曲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戏曲剧团存在的困难,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制定有关政策,及时提高戏曲编创与演职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戏曲创新与发 展的工作中去;二是改变剧团的经营市场方向,向农村地区倾斜;三是制定措施,为戏曲艺术继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各剧种在竞争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现今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缺口严重,而戏曲教育又是戏曲艺术传承、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如今戏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戏校和艺术学校来承担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掌握扎实的戏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艺术思维。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我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戏曲教育模式——科班,而这,正能弥补学校教育德缺陷。科班采取学习戏曲艺术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传授方式,很多科班都聘请舞台经验丰富的戏曲从业人员或著名演员进行教学,他们往往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和近乎残酷的训练手段,另外科班学院需要大量的实践演出,这一切方法使他们的技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倡现在的戏曲教育需要结合上述传统的科班教育和现代的学校教育。从小接受科班的历练,适龄后进入专业的戏曲学校深造,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戏曲人才,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三、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

(一)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传统戏曲虚拟的、程式化的、载歌载舞的演剧方法,决定了它必然要比话剧演出更为看重表现手段本身的形式美感。如此,戏曲演员才格外重视表演技艺的锤炼,从而使得传统戏

曲终于发展成今天这样成熟的艺术形态。以现代戏剧的观点看,传统戏曲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缺陷:其表达的情感内容基本局限于类型化人物在现实性戏剧情境中产生的日常的喜怒哀乐。这种情感表达虽然随着形式技巧的日臻完美纯熟而愈加淋漓酣畅或细致入微,但却常常失之于浅显和狭窄,很少见到对人物表浅意识之下的深层情感活动和原始生命动机的挖掘。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儒学的实用理性精神作为其文化底蕴的长期深刻的影 响,毫无疑问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传统戏曲中那些寓于情感之中的“理”或者说创作者的态度,通常也是仅对人物具体行为做的囿于道德伦理层面的价值评判,而难以做出现代戏剧演出艺术所需要的、超越人物个性和现实情境的、具有理性思辨意义和人类普遍性的诗情哲理的概括表达。

因此,中国戏曲艺术的新创作、新演出,需要在深入体会传统戏曲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面对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一是避免简单化地理解戏曲程式的价值意义并以此画地为牢,真正深刻领悟其演剧观念中蕴涵着的美学原则,并在创作实践中尽力体现。

二是设法超越仅表达“类型化人物在现实性戏剧情境中产生的日常的喜怒哀乐”和“仅对人物具体行为做的囿于道德伦理层面的价值评判”的局限,为传统戏曲的美学原则适当注入现代理性精神。

对这两个问题的实践性解决的根本目的,是期望通达中国戏曲艺术更为内在也更为本质性的文化精神,既更高层次上追求“神形兼备”“意境交融”“情理统一”的诗化舞台意象。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诗意化的演剧艺术,其写意性舞台所创造的是非生活常态的“诗”。

(二)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戏曲也一样。每一个剧种的形成都是在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样式精华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所创造出来的新的东西,仅仅依靠纯粹的传承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创新和发展。

1.通过重新阐释,赋予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以新的生命

中国戏曲有大量的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新的创造的坚实基础。但是因为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产生于古代,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会有很多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合。在戏曲产生以后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不断改编前人作品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更自觉地进行“推陈出新”。但是有些剧目改编的难度很大,比如《赵氏孤儿》就是一部不易改编的作品。

《赵氏孤儿》描写春秋时期晋国程婴等人牺牲自己救出了赵家的孤儿并向屠岸贾复仇的故

事。作品表现一群古代的英雄义士为了伸张正义,或者杀身成仁,或者忍辱含垢,或者赴汤蹈火,舍己救人,体现了主人公不屈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王国维说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史》)。然而这个戏的思想观念与今天的观众也有相抵触处。一是用自己的孩子的生命去替换赵氏孤儿的生命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二是这种血腥的复仇是否有意义。因此近年也有“颠覆性”的改编,写赵氏孤儿知道真相之后,认为这与他没什么关系,当然这种改编也受到质疑,因为它蔑视传统的价值观,消解了原著的崇高。

豫剧《程婴救孤》对《赵氏孤儿》的改编却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既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又对它的主题作了新的阐释。由原著的强调忠奸斗争、家族仇恨改变为强调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暴的斗争,特别是改编本充分地揭示了主人公痛苦的心灵。演员李树建的精彩表演和唱腔把人物的内心委屈与痛楚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一篇评论说:“改编者似乎重在调动观众情绪不是‘仇’意,而是‘痛’意。”我认为很有见地。古人的轻生死,重然诺,重信义,是令人钦佩的,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这需要揭示。《程婴救孤》的创作者努力寻找与当代观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演员的唱念也像是对观众倾诉,使观众能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能为之感动,这便赋予了古典作品和传统剧目以新的生命。

2.吸收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的营养,丰富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戏曲的各个剧种在发展中总是不断进行新的综合,吸收新的生活素材和姊妹艺术以丰富自己。但吸收什么,怎样吸收,是一种复杂的选择和创造过程。吸收得不合适,或没有与原来的东西很好地融合,对剧种的发展就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被观众所接受。因此,湖北荆门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以及甘肃省陇剧院创作演出的陇剧《官鹅情歌》的经验特别值得重视。

花鼓戏是一种与当地语音紧密结合、唱腔表演又比较自由的剧种。看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我们感到,它似乎更自由了(如有许多无伴奏吟唱),但韵律性却更强了,特别是创作者赋予了演唱和表演形式以更多的情感内涵,就使它具有更多的美学意味。

它的这种艺术魅力是怎样取得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编剧、导演和音乐、舞美等创作人员认真深入生活,能深刻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编剧盛和煜和导演张曼君前些年曾为荆门创作过花鼓戏《闹龙舟》,这对创作《十二月等郎》是重要的艺术积累。他们对荆门的群众生活有较深的了解,这次又下功夫观察体验群众生活的新的变化,他们的许多创作灵感是在田边地头与群众的交流中产生的。

12.关于Google的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我国一些高职学校在建立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经常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文化内容,而这样的文化内容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很容易走入单一、狭隘的误区。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职业需求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其对于校园文化有着特殊的要求,而如果将企业文化中与社会相融合的那一部分引入到高职校园文化中来,则可以使学校的文化更加丰富,也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二)促进高职教学管理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高职学校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学校则是知识的垄断者,因此,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和学校之间出现了教学管理的失衡,进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竞争的产物,其对于“服务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而高职学校如果将这种服务意识引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可以实现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高职学校虽然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与本科院校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其在校园文化上归根到底都属于教育文化内容。也就是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本,而企业文化则需要更多的则是实践人才。这种在人才培养上的分歧必然会影响校企合作,因此利用文化融合来弥补二者的差异,是实现校企顺利合作的基础。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途径

(一)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

实现技术型人才的输送是高职学校存在的主要价值,因此高职学校在办学之初就应该确定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然后在校训、校风等文化要素中融入企业文化,从而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与企业的对接。例如某职业学校本着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将校训确定为“崇德、精业、励志、求真、厚德、强技”,而这其中“德”针对的是思想层面,而“业”则指向了实践层面,通过这样的校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

(二)在教学环境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教学环境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校园文化的场所,因此学校在环境建设中应该积极引入企业文化,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例如某高职学校经常在校园广播、校园期刊、校内网上进行企业信息、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宣传,同时利用校园文化墙,对合作企业的生产图片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在文化渗透中了解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该校还在建设校园实践基地时参照企业生产车间规划,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企业生产的流程。

(三)积极参与企业的文化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竞争,因此高职学校在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企业竞争的含义;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与企业的联系,积极推荐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并让学生在参与企业活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企业文化。

(四)通过校企合作,搭建融合平台

前文已经提到,校企合作是高职学校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合作形式,搭建融合的平台,并通过校企人员的互动实现文化交流。例如高校的教师可以到企业中做理论顾问,而企业中的优秀技工可以到学校中做技术指导。这样的连接形式可以让二者在合作中完成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三、结论

总之,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而学生只有适应企业生产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内容,才能够形成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应该重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并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文化融合的进程,以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5:193-195.

上一篇:有关一缕阳光作文小学下一篇:读《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心得体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