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点(共8篇)(共8篇)
1.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点 篇一
精神障碍的中医分型及中医辨证施治探讨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本科毕业医学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的分型及如何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40例精神病病患者,将其分型并施以相应的中医疗法,对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考究。结果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 痊愈4例, 总有效率达90%。讨论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的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精神障碍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精神障碍;分型;中医治疗
精神障碍是大脑非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其与人的遗传、体质、心理方面等因素有关,类似于传统医学的癫狂不寐、郁证等。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病症迁延难愈。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中将此症归为三型, 以中药治疗,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精神病患者共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精神失常16例,失眠抑郁症19例,精神分裂症5例。年龄18—63岁,平均39.6岁。病程最长为25年,最短为一个月。
1.2 诊断依据 参照CCMD-ⅡR对于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 (1)3个月以上的病程; (2)存在至少1个以上妄想症状; (3)无能力判断自身病况,意识方面无障碍。(4)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受损害。
1.3 中医辨证分型
1.3.1 痰火扰神型 (精神运动兴奋为主)15例,主证:红绛舌质,苔多黄燥或黄腻,脉弦大滑数;彻夜狂躁难眠,面红目赤,两目怒视,更甚者狂乱不制, 高歌狂呼,骂人毁物。
1.3.2 气血瘀滞型 (知觉与思维障碍为主)15例,主证: 紫暗舌质,或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面色暗滞,胸闷失眠,头痛心悸,恼怒多言,躁乱不安, 甚则登高而歌,产生妄想和幻觉。
1.3.3 脾肾阳虚型 (精神运动性抑郁为主)10例,主证: 舌质暗淡, 苔白腻,舌体胖, 脉弦或数;便溏溲清,面色萎黄, 冷漠少语,思维贫乏,精神抑郁,甚则口呆目瞪, 妄见妄闻, 神痴嗜睡,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还带有抑郁症特征。
2 治疗方法
2.1 痰火扰神型:以清火化痰为治, 用茯苓20g,甘草、枳实、竹茹、陈皮、胆星、远志各10g,菖蒲、郁金、当归、半夏各15g。
2.2 气滞血瘀型:以化瘀行气为治, 甘草10g,桃仁、地龙、红花、菟丝子各12g, 当归、枸杞、生地、五味子、柏子仁、枣仁、龟板各15g。
2.3 脾肾阳虚型:以补肾温阳为治,用甘草、砂仁各10g,陈皮、黄芪、党参、肉桂、附片、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12g, 龟板、熟地各15g。
以上用药均为每天一剂,用水煎分两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3 效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妄想症状已消失,恢复自知力,言行举止神情状态恢复正常,人际关系恢复良好,能正常应对处理日常事务。 (2)显效:仅存个别妄想或妄想症状消失,自觉力基本恢复,人际关系一般,日常能胜任一般工作; (3)有效:妄想症状有所改善,仅存个别牢固妄想,自觉力稍有恢复,对人较淡漠,日常懒散,在他人督促下能完成简单重复动作; (4)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研究40例患者中,仅有3例中途停药,其余坚持治疗。其中8例患者服药8-9个月,12例患者服药6-7个月,9例患者服药3-5个月,8例服药3个月,服药时间平均为5个月。结果显示:显效9例,有效7例, 痊愈2例,除3例未坚持服药,其余病人在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0%。详见表1。
表1 三种分型治疗效果
4 讨论
精神障碍是不断变化且易反复的病症,病人时而情绪激动,时而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病情若不能及时控制,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尤其是有些病人出现自杀倾向;而且,此病与季节的变化之间具有明显关系,所以在冬春或夏秋季节变换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调整配伍药物,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笔者据此病病因及特点,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痰火扰神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采用泻火清热、化瘀行气、健脾补肾温阳等治疗方法,平衡机体实的阴阳二气,自然协调脏腑功能, 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使病情自愈,达到良好疗效。
而此病后期表象的征象一般为脾气虚弱或肝肾亏损。阴亏火旺者可服知柏地黄丸;肝肾亏损者可服六味地黄丸;脾气虚弱者可服归脾丸等,以补脾益气加强体质。但也反对大量滥用黄芪和红参,由于过大增补元气,容易导致化火,使得病情加重。此探究观察的病例有限,且多为门诊病人,无法完全确认中医治疗中患者是否服用西药,且此病易反复发作,亦未知患者痊愈后是否复发, 所以还需进一步考察其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6-64.
[2]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994-995.
[3]张美茹,刘文志.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概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9,20(4):39-42.
[4]王晓燕,郑爱菊.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治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4(3):266-268
2.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点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8例癫痫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36例;年龄6~56岁, 平均年龄22岁;病程8个月~6年。
1.2 辨证治疗
1.2.1 风痰上扰证涤痰熄风, 开窍定痫。
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物涤痰选法半夏、胆南星、橘红、白芥子、远志;熄风定痫选天麻、全蝎、蜈蚣。天麻15 g, 全蝎9 g, 蜈蚣3条, 法半夏12 g, 胆南星6 g, 橘红9 g, 石菖蒲12 g, 琥珀1.5 g (冲) , 远志6 g, 茯苓15 g, 丹参9 g, 麦门冬12 g, 炙甘草9 g。l剂/d, 水煎服。抑郁者, 加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眩晕明显者, 加刺蒺藜平肝定眩;腹胀者, 加青皮、枳壳行气消胀。
1.2.2 肝火痰热证清泻肝火, 化痰宁神。
当归龙荟丸加减, 常用药物清泻肝火选龙胆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化痰选天竺黄、浙贝母、竹茹;宁心安神选柏子仁、淡竹叶、灯心草、酸枣仁等。
1.2.3 瘀阻清窍证活血化瘀, 息风通络。
本证的病机特点是瘀血阻窍, 脑络闭塞, 脑神失养而风动。病为实证, 以祛邪为主要原则, 故治法为活血化瘀。本证可选用益气活血祛风的黄芪赤风汤[1]。常用益气活血祛风的黄芪、赤芍、防风、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川牛膝等。抽搐甚者, 加用熄风通络的全蝎、地龙、僵蚕;痰多者, 加用清热化痰的竹茹、半夏等。若瘀血表现明显者, 可用重在活血化瘀, 熄风通络的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
1.2.4 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 滋阴熄风。
本证的主要病机是痫病日久, 肝肾精血亏虚, 髓海不充, 脑失所养, 以虚证为主, 故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要治则, 因以肝肾阴虚为主, 故治宜补益肝肾, 滋阴熄风。本证可选用补肝肾之阴, 熄风定痫, 适用于痫病日久, 肝肾阴亏之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物为生地、麦冬、阿胶、鸡子黄、龟甲、鳖甲、白芍、五味子等。若兼有痰热者, 可加清热化痰的天竺黄、竹茹;若腰膝酸软明显者, 可加补益肝肾的桑寄生、川续断;若大便郁结者, 可加润肠通便的肉苁蓉、首乌等。
1.2.5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
主要病机是痫发日久, 耗伤气血, 心脾两伤, 心神失养。其证属虚, 故应扶正为主, 用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法。本证可选用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常用补益心脾的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和养心安神的酸枣仁、木香、制首乌、远志等药物[2]。
2 结果
58例患者, 风痰上扰证18例, 肝火痰热证17例, 瘀阴清窍证9例, 肝肾阴虚证6例, 心脾两虚证8例。经治疗临床治愈22例, 显效20例, 有效10例, 无效6例。
3 讨论
癫痫的辨证论治首当辨清病情之轻重。而判别病情的轻重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 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 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 即间隔时间久则病轻, 短暂则病重。其次, 应辨证候之虚实, 痫证之风痰闭阻, 痰火扰神属实, 而心脾两虚, 肝肾阴虚属虚。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 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阳痫发作多实, 阴痫发作多虚。
癫痫一旦被明确诊断, 一般来讲, 即使病因尚未查明, 也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发作类型及癫痫综合征分类, 在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费用的同时, 选用适合该个体的抗癫痫西药。有证据显示, 延误治疗, 预后不良。在使用抗癫痫西药的初期, 中医认为这个时候机体主要表现为“气”功能的紊乱, 治疗须以调理气机为主。调理气机需根据个体的不同体质情况, 判断导致其气机紊乱的原因, 如胃气上逆、肝气不舒、肾失潜藏等, 针对不同病机用药。
癫痫虽属慢性病, 然而发作时间短暂, 在治疗上无须分发作期以攻邪为主, 间歇期以补虚为主, 而是只要显露虚象, 即可并用补益法。但因癫痫发病常与痰瘀有关, 故进补时须避免滋腻之品。部分癫痫患者常兼见失眠、心慌、多疑、忧郁等症状, 则可配合甘麦大枣汤以安神解郁。
参考文献
[1]周永, 刘民, 梁万年.癫痫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 (1) :92-94.
3.顽固心衰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肌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急性肺栓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发绀;②咳嗽,咯白色泡沫痰;③右上腹胀痛,胃口差,尿少,水肿;④颈静脉怒张,双肺有湿啰音,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水肿;⑤慢性心脏病体征。
中医治疗重在辨证(辨清真寒假热证)
应该说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是治疗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的良方。有人甚至将其称为治疗心衰及休克的专方,但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确实是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去年12月我科救治1例患者,男,78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曾于10年前患过心梗,近几年每因感冒等原因而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在我科入院均好转出院。本次入院患者因心前区疼痛10余小时不缓解来我科,入院时查体:血压110/70mmHg,心音极弱,心率120次/分,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再次心梗。给予镁钾盐加异舒吉、丹参、低分子肝素、生脉等药物静滴,及常规治疗心衰、心梗、糖尿病的药物。第2天患者未见缓解,当时查病人端坐位,已经两夜没睡觉,表情痛苦、淡漠,汗出不止(12月份),四肢厥冷,穿羽绒服及羽绒背心,披着棉被,但患者直呼口渴,喜冷饮,吃冰块仍不觉冷。诊脉:微细欲绝而数,舌光红无苔。此时究竟是阴虚证、阴虚及阳证,还是气阴两虚证,还是阴盛格阳证?经过认真分析思考,该患者虽然舌光红无苔,喜冷饮,吃冰,但病人四肢厥冷,穿好多衣服还嫌冷,脉微细欲绝,应辨为阴盛格阳证,是阳气大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当急投四逆汤回阳救逆。选用大辛大热的附子为君药,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干姜温中焦之阳除里寒,助附子舒发阳气。炙甘草甘温,温养阳气。《医宗金鉴》有:“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生手足温矣”。方选:附子30g(先煎1小时),干姜60g,炙甘草60g,山萸肉100g。上药共煎2小时,只煎1次,嘱患者家属回家立即煎好送回,当时患者家属拿回药已是晚6:00,嘱患者及家属每1~2小时喂1次20ml,明早8:00前把这1剂药喝完。第2天查房患者平卧在床,安然入睡,汗出亦止,血压升至120/80mmHg,心痛已止,四肢回暖,心率降至90次/分,服药2天后查病人舌质由光红无苔而转紫暗,脉较前有力,仍用前方加减,住院1个月好转出院。如果当时辨证错误,应该是祸不旋踵,仲景的方药辨证准确,确实是效如桴鼓。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纤维化、肺内感染合并心衰
患者,女,78岁,既往身体健康。于2005年冬突感心悸、气短,活动后明显加重。查:心脏彩超左室内径达78mm,肺CT及平片均显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心脏明显扩大。患者曾先后2个月内连续2次因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在我科入院。情绪非常悲观,入院10余日用多种抗生素、抗心衰药物及中药清热解毒药,如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疗效不佳。入院时查体:心率98次/分,心音弱,舌红,少苔,脉浮大。询问患者多汗不止,背部怕冷,咳痰色白,量少。辨证为外束风寒,内停水饮,但气阴已大伤,拟用散寒化饮,峻补真阴之法。故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处方:桂枝15g,麻黄5g,白芍15g,炙甘草60g,干姜15g,山萸肉100g,五味子25g,半夏10g。方中麻黃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强通阳宣散之功;白芍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佐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结,五味子敛肺止咳;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重用山萸肉峻补真阴。服用1剂,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半个月好转出院。随访至今,患者体力大增,经常户外活动。
体会:本例患者患肺内感染较重,伴有肺纤维化,但我们不能一见炎症就用清热解毒之品,一定要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法则。
自拟“抗心衰合剂”治疗心梗后顽固心衰
患者,78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余年,近5年反复心衰发作,初始用强心、扩血管药、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疗效尚可。但近1年疗效不佳,1年住了10次院。到我处就诊时,已经20多天不能平卧,不能入睡,患者痛苦不堪,上二楼需10几分钟,到我诊室休息0.5小时,仍心悸、气短严重,不能讲话。查患者颜面及口唇青紫,血压100/60mmHg,心率130次/分。脉沉微细数,舌青紫,苔白滑,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患者双下肢浮肿较重,且喘促、倚息不得卧,为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所致。用自拟心衰方治疗,处方:葶苈子15g,桑白皮20g,茯苓20g,茅根20g,五加皮5g,黄芪100g,防己15g,白术15g,莪术20g,牡蛎30g,丹参30g,桂枝15g,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方中以葶苈子、桑白皮为君药,泻肺利水、止咳平喘;茯苓、茅根、五加皮健脾利水;黄芪、防己、白术为防己黄芪汤之意;丹参活血化瘀;莪术、牡蛎活血散结,肝脏肿大者效果更好。嘱患者回家日1剂,日3次服。第3天患者复诊,诸症大减,水肿明显消退,心率降至90次/分,心悸、气短明显减轻,已能平卧,服至10剂,患者基本活动自如,上二楼不喘。之后经常用此方调理,2年未住院。嘱患者不要停用此方,可改为1周1剂巩固疗效,2年后患者不愿服药,春节复发,到西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不显,春节后到我门诊服上方缓解。
4.中医失眠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篇四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5.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点 篇五
一、慢支(久咳、咳嗽、喘证)
(一)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肾虚证————补肾纳气————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肺炎球菌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竹叶石膏汤加减
四、肺结核(肺痨)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五、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1.气滞血郁证——活血散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心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1.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心衰(心悸、喘证、水肿)
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金贵肾气丸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八、原发性高血压(风眩、眩晕、头痛、中风)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九、冠心病
(一)心绞痛(心痛、厥心痛)
转自医学教育网()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
(二)心肌梗死(真心痛)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凝心脉证——散寒宣痹,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3.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7.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慢性胃炎(胃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加减 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十一、消化性溃疡(胃脘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4.肝胃郁热证——清胃泄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十二、胃癌(胃痛、反胃、积聚)
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加减 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加减 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加减 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
十三、肝硬化(水臌、单腹胀、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十四、原发性肝癌(肝积、徵瘕、肥气、鼓胀、癖黄)
1.气滞血郁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清利湿热,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十五、急性胰腺炎(腹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肠胃热结正——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加减
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尿血)
(一)急性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
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
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加减
(二)恢复期
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一)本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加味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二)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加减 3.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加减
十八、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 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 利水消肿——疏凿饮子加减 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 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 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 兼利水湿——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十九、尿路感染:(淋证、热淋、劳淋、虚劳)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丹栀逍遥散加减 3.脾肾亏虚 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 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十、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肾劳、溺毒)1.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全鹿丸加减 2.标实证
转自医学教育网()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湿热证——清热和中(中焦),清利湿热(下焦)——(中焦)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加减 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 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汤加减 二
十一、缺铁性贫血:(虚劳、血劳、萎黄、黄胖)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 养心安神——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杀虫消积 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二
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髓劳、血虚、血证)
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 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 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 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
转自医学教育网()物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 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
十三、急性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2.痰热瘀阻证——清热化痰,活血散瘀——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五阴煎加味 5.湿热内蕴证——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葛根芩连汤加味
二十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解毒祛瘀——青蒿鳖甲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4.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二
十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癜、紫斑、阴阳毒)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清热止血——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 健脾养血——归脾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
十六、甲亢(瘿气、瘿病、瘿瘤)
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味 二
十七、糖尿病(消渴)
(一)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加减
(二)症状期: 1.阴虚燥热证:
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 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 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并发症:
1.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
2.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 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
二十八、风湿热(痹症)
1.风寒湿阻证——祛风化湿,散寒宣痹——蠲痹汤加减 2.热邪痹阻证——清热宣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温补气血,宣痹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宣痹止痛——五阴煎加减 二
十九、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痛痹、痛风、历节)
(一)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 祛风通络——四妙丸加减 2.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 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加减 3.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 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 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
转自医学教育网()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 补气血 祛风湿 通经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三
十、癫痫(痫证、癫痫)
1.风痰上扰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2.痰热内扰证——清热化痰,息风定痫——黄连温胆汤加减 3.肝郁痰火证——清肝泻火,化痰息风——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4.瘀阻清窍证——活血化瘀,通络息风——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湿证——健脾和胃,化痰息风——醒脾汤加减 6.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育阴息风——左归丸 三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中风)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中风)
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平肝熄风,育阴潜阳——镇肝息风汤加减
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豁痰化瘀,通经活络——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二)脑血栓形成
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 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辨证论治部分参阅“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一、休克
1.热伤气阴————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散加清热解毒养阴之品
2.热伤营血————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
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回阳救逆————回味四阳饮加减
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
6.阴脱————益气固脱,养阴育阴————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
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频服
二、疖(疖)
1.暑疖————清热利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2.蝼蛄疖————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疖病————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加减 1)阴虚染毒————养阴清热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2)脾虚染毒————健脾和胃,清化湿热————四君子汤加味
三、痈(有头疽)
1.热毒蕴结证————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加减
2.阴虚火盛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急性蜂窝型组织炎(发)
1.锁喉痈————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腓*发————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手发背————清热解毒和营————仙方活命饮加减
4.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五、丹毒(丹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
1.风热化火证————散风清火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肝泄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化火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胎火胎毒证————凉营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减
5.毒邪内攻证————凉营泻火解毒————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六、急性淋巴结炎(外痈)
1.颈痈————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加减
2.腋痈————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加减
3.胯腹痈————清热利湿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委中毒————和营祛瘀,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七、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八、脓肿(外痈、流注)
1.余毒流注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火毒结聚证————清火解毒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瘀血流注证————和营祛瘀通滞,清热化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4.暑湿流注证————清热解毒化湿————清暑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补血,清热托毒————托里透脓散加减
九、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掌深部间隙感染(蛇肚疔、托盘疔)
1.热毒结聚————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泻火解毒,透脓止痛————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十、全身性感染
1.疔疮走黄————凉血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汤加减
2.火陷————凉血解毒,泄热养阴,清心开窍————清营汤加减
3.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托里消毒散加减
4.虚陷————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减
十一、破伤风
1.风毒入络(轻证)————疏风解表,解毒镇痉————玉真散加减
2.风毒入经(较重型)————祛风镇痉,化痰通络————五虎追风散加减
3.风毒入脏(重症)————祛风化痰,解毒镇痉————存命汤加减
4.风毒深陷,正气衰微(极重症)————扶正救脱,回阳固阴———生脉散加附子
十二、头皮血肿
瘀血内聚————活血化瘀,行气消肿————通窍活血汤加减
十三、头皮裂伤
1.外伤出血————益气止血,祛瘀宁心————当归补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血双脱————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独参汤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四、头皮撕脱伤
1.气虚血脱证————益气摄血,回阳固脱————益气摄血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和营止血汤加减
3.气血虚亏证————补气养血————归脾汤加减
十五、脑震荡
1.昏迷期————开窍通闭————苏合香丸合至宝丹 2.苏醒期————疏肝活血安神————柴胡细辛汤加减 3.恢复期————益气补肾,养血健脑————可保立苏汤、归脾丸
十六、肋骨骨折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复元活血汤加减
2.肺络损伤证————宁络止血,止咳平喘————十灰散合止嗽散加减
3.筋骨不续证————续筋接骨,理气止痛————接骨紫金丹加减
4.肝肾不足证————调补肝肾,强筋壮骨————六味地黄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十七、烧伤
1.热伤营卫证————轻度烧伤,无需内治
2.火毒伤津证(渗出休克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 3.阴伤阳脱证(渗出休克期出现休克)————回阳救逆,益气护阴
————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4.火毒炽盛证(感染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5.火毒内陷证(全身性感染)————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6.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减
7.脾虚阴伤证————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十八、急性阑尾炎(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通腑排毒,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
转自医学教育网()脓散加减
十九、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清热燥湿通便———柴胡清肝饮、大柴胡汤、清胰汤I号
2.脾胃实热证——清热泻火,通里逐积,活血化瘀——大陷胸汤、大柴胡汤
3.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行气通下————龙胆泻肝汤、清胰汤I号
4.蛔虫上扰证————清热通里,制蛔驱虫————清胰汤II号、乌梅汤
二十、急性胆囊炎
1.蕴热证————疏肝清热,通下利胆————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加减
2.湿热证————清胆利湿,通气通腑————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3.毒热证————泻火解毒,通腑救逆————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二
十一、肠梗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腑攻下————桃仁承气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2.肠腑热结证————活血清热,通里攻下————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肠腑寒凝证————温中散寒,通里攻下————温脾汤加减 4.水结湿阻证————理气通下,攻逐水饮————甘遂通结汤加减
5.虫积阻滞证————消导积滞,驱蛔杀虫————驱蛔承气汤加减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
1.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四海舒郁丸加减
2.肝郁肾虚证————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丸加减 二
十三、甲状腺腺瘤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软坚化痰————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痰凝血瘀————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海藻玉壶汤合神效瓜蒌散加减
3.肝肾亏虚————养阴清火,软坚散结————知柏地黄丸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十四、甲状腺癌(石瘿)
1.气郁痰凝证————理气开郁,化痰消坚————海藻玉壶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合逍遥散加减
2.气血郁滞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3.瘀热伤阴证————养阴和营,化痰散结————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二
十五、急性乳腺炎
1.肝胃郁热证————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
3.正虚邪恋证————益气养营活血,清热解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十六、乳腺增生病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逍遥散加减 2.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软坚祛痰————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4.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二仙汤加减
二十七、胃和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1.第一期(穿孔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气滞血瘀型————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通气血————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2.第二期(闭孔期)
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疏肝利气,泻下湿热————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第三期(康复期)
1)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调理脾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2)胃腑血瘀证————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3)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加减 二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胃热内盛————清泄胃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加茜草根、侧柏叶、白芨、石斛、乌贼骨、仙鹤草等
2.肝火犯胃————泻肝清热,降逆止血————龙胆泻肝汤加丹皮、白芍、生大黄、乌贼骨、藕节炭等
3.脾虚不摄————益气健脾,温中止血————黄土汤加地榆炭、乌贼骨、黄芪
党参、仙鹤草等 二
十九、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湿热蕴结证————清热燥湿,调和气血————芍药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肝脾不和证————调和肝脾,止泻缓急————痛泻药方加减
3.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除湿升阳————参苓白术散加减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三
十、泌尿系结石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
十一、睾丸炎及附睾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清火解毒,活血透脓————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脓出毒泄证————益气养阴,清热除湿————滋阴除湿汤加减
4.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止痛————暖肝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三
十二、前列腺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4.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
十三、前列腺增生病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减 3.脾肾气虚证————健脾温肾,益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阳衰微证————温补肾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5.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清利小便————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
十四、肾癌
1.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四物汤合右归饮加减
2.肾阴亏虚证————养阴清热凉血————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八正散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三
十五、膀胱癌
1.肝气郁滞证————疏肝解郁,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通利小便————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
三
十六、肛门直肠疾病
1.风热肠燥便血,血栓性外痔初起——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或槐角丸加减
2.肛周脓肿实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肛周脓肿实证,外痔肿痛——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4.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5.热结肠燥便秘————泄热通腑————大承气汤或脾约麻仁丸加减
6.血虚津乏便秘————生津润燥————润肠丸或五仁汤加减 7.气虚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七、痔
1.风伤肠络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下注证————清热渗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加减 2.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3.热毒证————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四妙勇安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益气通络————十全大补丸加减 5.肾虚证
1)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加减 2)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
十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桃红四物汤合
萆薢渗湿汤加减
2.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
四
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祛瘀除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萆薢渗湿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
(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
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 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
(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
(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
(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
(二)已破损型
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
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
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 3.阴虚内热——清热凉血,养阴安胎——保阴煎 4.胞宫虚寒——温肾扶阳,养血安胎——长胎白术散
六、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心心洋气,养龟三五篓。1.心气虚——益气养血,宁心安胎——养心汤加减 2.心血虚——养血益气,宁心安胎——归脾汤
3.阳虚水泛——温阳化气,行气安胎——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益气化瘀,通阳安胎——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糖尿病————三消加阴阳,小女六金。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肾阴亏虚——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助阳——金贵肾气丸
(三)急性肾盂肾炎————因心事,知道佳。1.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知柏地黄丸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产时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后血晕)————血瘀,甚多。
转自医学教育网()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参附汤
2.瘀阻气闭——行气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八、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血崩)————去学学,不生宝。
1.气虚——补脾益气,固冲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瘀——活血化瘀,调冲止血——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养阴清热,安冲止血——保阴煎
(二)产褥感染————敢惹惹,吾请缨。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清营解毒,散瘀 泄热——清营汤
3.热陷心包——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产后缺乳————岂敢通下。
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九、产后并发症
(一)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遍身疼痛、产后风)————学学外伸,黄花独养。
1.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行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二)产后排尿异常
1.产后小便不通————去伸去学,补济木物。1)气虚——益气生津,宣肺利水——补气通脬饮 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气滞——理气行滞,行气利尿——木通散 4)血瘀——养血活血,祛瘀利尿——加味四物汤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去伸,黄甚 1)气虚——益气固摄——黄芪当归散 2)肾虚——温阳化气,补肾固脬——肾气丸
十、外阴瘙痒————是肾血,必知归。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萆薢渗湿汤 2.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丸 3.血虚生风——养血祛风,活血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试试,龙胆无味。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2.湿毒浸渍——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喊仙羊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仙方活命饮 2.寒凝瘀滞——温经散寒,化湿涤痰,和营散结——阳和汤
(三)阴道炎(带下病)
转自医学教育网()1.滴虫性阴道炎————湿甚,龙胆金币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补肾利腰,清热利湿——肾气丸合萆薢渗湿汤 2.念珠菌阴道炎————脾肾,碗内
1)脾虚湿盛——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 2)肾虚湿阻——温肾燥湿,固涩止带——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湿湿,止无 1)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 2)湿毒——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4.老年性阴道炎————甚湿,止一止
1)肾阴亏损——滋阴降火,固涩止带——知柏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滋阴补肾——易黄汤合知柏地黄汤
(四)宫颈炎(带下病)————试试,龙胆之五;脾肾,碗内。1.湿热内蕴——疏肝清热,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2.湿毒内侵——清热泄毒,燥湿止带——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健脾利湿——完带汤 4.肾虚——补肾固涩——内补丸
(五)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热毒勿打,湿热活命。
1)热毒壅盛——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
转自医学教育网()2.慢性盆腔炎————试喊奇奇,人少学(校)里 1)湿热壅阻——清热利湿,祛瘀散结——银甲丸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消徵散结——血府逐瘀汤 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十二、月经病
(一)功血
1.无排卵型功血(崩漏)1)血热————虚实保清。
(1)虚热——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合生脉散(2)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2)肾虚————阳右阴左。
(1)偏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2)偏肾阴虚——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脾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脾虚固举
4)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血瘀四笑
2.排卵型功血(月经失调)
1)子宫内膜修复期延长(卵泡期出血)————气虚失学,举两古桃笑。
(1)气虚——补气摄血,调经固冲——举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2)虚热——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3)湿热——清热利湿,止血调经——固经丸
(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2)黄体功能不足————脾肾阳肝阴,补柜清单两(张)。(1)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不固——补肾调冲——归肾丸
(3)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经散(4)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5)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固冲——两地汤 3)黄体萎缩不全————脾湿气,归四血。(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调经止血——归脾汤(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调经止血——四妙丸(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血府逐瘀汤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婶婶使竿,两建清单。(1)肾阴虚——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2)肾阳虚——补肾助阳,益气止血——健固汤(3)湿热——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清肝止淋汤(4)肝郁气滞——疏肝清热,化瘀止血——丹栀逍遥散
(二)闭经(闭经、女子不月、经水断绝、经闭)————敢气人,去还谈;贵人加血温仓。
1.肝肾不足——滋肾柔肝,调补冲任——归肾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寒凝血瘀——温经祛寒,活血化瘀——温经汤 6.痰湿阻滞——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痛经(痛经、经行腹痛)气寒湿气肝,各少清八条。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逐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祛寒,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八珍益母汤 5.肝肾亏虚——滋肾养肝——调肝汤
(四)经前期综合症(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敢干屁信誉,才知见鬼痛。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 4.心脾气虚——健脾升阳,益气固表——归脾汤 5.淤血阻滞——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趁痛散
(五)围绝经期综合症(经断前后诸证)————阴阳两虚,左右二至。
1.肾阴虚——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饮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益阴扶阳——二仙汤合二至丸
转自医学教育网()
十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敢干屁事,但知儿真玩黄毒。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丹栀逍遥散 2.肝肾阴虚——滋补肝肾,解毒清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湿止带——真武汤合完带汤 4.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黄连解毒汤
(二)子宫肌瘤————气寒痰是因,各少开清清。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消徵——少腹逐瘀汤 3.痰湿瘀阻——化痰理气,活血消徵——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夹瘀——清热利湿,活血消徵——清宫消徵汤 5.阴虚内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青海丸
十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气寒是痰气甚,哥少清单桃李归。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
4.痰瘀互结——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 5.气虚血瘀——益气化瘀——理冲汤
6.肾虚血瘀——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十五、子宫脱垂————气甚湿,不大胆。1.气虚——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3.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十六、不孕症————肾气养人敢于谈,于文让开少苍。1.肾虚
1)肾气虚——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3)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淤血阻滞——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调理冲任——苍附导痰丸
十七、***产并发症
(一)***不全————赶阴气,输两步。
1.肝郁血热——清热解郁,凉血止血——舒郁清肝饮 2.阴虚血热——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两地汤和二至丸 3.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二)宫腔或宫颈内口粘连————血瘀不甚。血瘀——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补肾化瘀汤 三)***术后感染————邪毒勿笑。
邪毒壅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一、新生儿黄疸
转自医学教育网()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上感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三、急支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2.肺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四、肺炎
1.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五、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芩连汤加减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六、鹅口疮
转自医学教育网()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七、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八、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湿热内蕴————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仁汤加减
3.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宁心安神————己椒苈黄丸
4.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十、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合五苓
转自医学教育网()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加减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
3.脾虚肝旺————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加减
4.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十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味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加减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加减
十四、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不纳————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十五、风湿热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讲稿 篇六
原创: 吴科
【引言】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科,是一名中医医生,来自深圳市宝安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西医学子聊点中医的事。西医院校开中医学这门课程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大家学会用中医去治病,人一辈子能专注做好一样事情就很了不起,所以大家只要学好西医。那为什么要开中医这门课?哪道学了中医能提高你们的查体和看化验单的水平?这当然不能。
我们知道,目前现代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中医仍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把中医理论认为是一部哲学的假说,也不为过,说这话的人是谁?好吧,是我。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所以,我希望通过中医的讲解,启发同学们的哲学思维,以后在西医学的研究里找到新的方向。
今天我们的课是导论部分的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教材上有三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的整体观念,主要有三部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人与社会关系密切。同学们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很激动?肯定没有,我以前也没有。这有什么让人激动的呢?你看现代医学不是也有么?环境医学、社会医学,甚至还有航天医学。因为现在医学讲究整体观念,所以身处在今天的你,会觉的整体观念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像今天的你,是体会不到把火从木头里转出来的那个智人的兴奋感。但其实你只要把时间拨回1977年以前生物医学模式的时候,是并没有做到整体观念的。
生物医学模式重视局部,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也可以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
虽然生物医学模式并未不够重视整体观念,但它很好地运用了还原论(哲学思维方法论)。所以还原,就是把生物还原成化学,把整体分解成局部,这种研究方法深化了疾病的局部研究,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仍占主要影响。
但好的医学模式是可以解释所有疾病的,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解释许多心因性、功能性疾病及某些精神疾病。所以,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逐渐得到共识,延用至今。这又使西医学回归到了整体观念。
那个时候看到西医学转向整体观,很多学者非常激动,关于整体观、系统论的文章满天飞,大势宣传整体观,就好像整体观要比局部观好。其实,整体观念、局部观念都只是一种方法(哲学研究方法论),并无好坏,做到极致,都能获得成果。
由于中医学有记录的两千多年都是运用着整体观念,所以对很多疾病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里我就不列举病例了,你们以后工作中应该也会找中医会诊的。
虽然不举病例,我倒想举一个中医治疗学的观念,展示一下中医的整体观。中医有一句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肝脏有病,会导致脾脏也有病,虽然脾现在没有病,但当下也要同时兼顾脾脏的治疗用药。这种治疗一个已病的系统,在用药上要兼顾未病的其他系统在中医学上很多。西医虽然也有,如脑出血、肺心病,用些抑酸护胃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但不是很多,而且很多也不是公识,只是个人的临床经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里其中的一个观点相同,但其他的,如认识方法、实验方法、思维方法等的不同,也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
【恒动观念】
第二我们看恒动观念,恒动就是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医的恒动观念包括生理上的恒动观,病理上的恒动观。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时刻都是变化的,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这个哲学观点在西医学上也是如此。
但具体怎么动?什么在动?中西医在哲学上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中医学的动是“气的矛盾运动”。中医古代哲学家认为构成世间万物本原的物质是“气”。气的运动取决于自身所固有的阴和阳两个方面矛盾运动的力量。这种矛盾运动观,指导着药物和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如五苓散这个处方,能利尿治小便点滴不出,又能止尿治尿频尿多;田七这个中药,可以活血用于治疗了瘀血,又可以止血用于治疗出血。这是哲学里的辩证逻辑,1可以是2,2可以是1。西药好像是没有的,西药目前还是形式逻辑,1是1,2是2。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方法不同,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辨证论治】
第三点是辨证论治,其实这个称呼是建国后一个名气很大的医家提出的。其实可以从辨证论治的.结果去理解。辨证论治的结果其实是一个诊断,所以中医对疾病有两个诊断,一个是辨病诊断,另一个就是辨证论治结果的辨证诊断。一个肺炎发烧的病人,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诊断是寒证,()用散寒的药治疗,烧退了,剩下咳嗽咯痰,复诊,又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诊断是热证,用清热药后痊愈。这个病要是西医诊断只有一个肺炎,中医辨证诊断却有两个,一个寒证,一个热证。同一个病在不同阶段病因还可以相反。这也应证了中医的恒动观念里的矛盾性。
【小结】
在轴心时代,东西方奇迹般、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两种崇尚整体观念、使用朴素系统论思维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古希腊医学和中医学。千年之后的西方,抛弃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进入了以局部观念为主、使用还原论思维的生物医学模式,之后在不到二百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医学成就,但人究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疾病,上世纪下半叶,又回到了整体观念,加入了现代系统论思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认识进程,恰符合马克思说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中医的恒动观念,是一种矛盾的运动观,指导了中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属于辩证逻辑。运用西医中的形式逻辑难以理解。
辨证论治的结果是诊断结论,在疾病的全程中,辨证结论经常不同,甚至相反。这也从另一面应证了中医恒动观念里的矛盾性。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通过讲解中医的哲学观点,引出中西医在不同哲学观点的指导下,导致得不同结果。说明不同的哲学观点,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使哲学里其中的一个观点相同,但其他的,如认识方法、实验方法、思维方法等的不同,也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
最后,希望通过中医的讲解,可以启发同学们的哲学思维,以后在西医学的研究里找到新的方向。
谢谢大家!
7.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体会 篇七
现代医学的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斑疹”范畴。常由风、湿、热三邪相互搏结所致, 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中医有不同的名称, 如浸淫遍体, 渗液明显者, 称“浸淫疮”, 发生于小儿者名“奶癣”, 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 发于阴囊者称“绣球风”、“肾囊风”, 发于外阴称“阴湿疡”, 发于乳房部位称“乳头风”, 发于脐部称“落脐疮”, 发于肘、膝窝处称“四弯风”, 发于手掌者称“鹅掌风”, 发于小腿者称“裙边风”, 以及风湿疡、湿毒疡、顽湿疡、疮、月蚀疮等。病名虽多, 但异名同病, 均与现代医学的湿疹相符。在临床中, 笔者依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 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湿疹的辨证施治及其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湿热浸淫型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湿疹。发病急, 主要表现皮损泛发, 潮红肿胀, 有丘疹, 或少数水疱渗出液, 搔痒剧烈, 心烦, 口渴, 小便短赤, 舌红, 苔白或黄, 脉弦滑或滑数。伴身热, 心烦, 口渴, 大便干, 尿短赤。
治宜清热利湿, 疏风止痒。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药用黄芩、黄连、龙胆草、当归、车前子、山桅、生石膏、柴胡、生地、泽泻、苦参、白藓皮、甘草。
按语:湿疹急性期常表现为湿热侵淫型, 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之浸淫疮”中说, “此症初生如疥, 搔痒无时, 蔓延不止, 抓津黄水, 浸淫成片。”本病多由外感风邪、或风、湿热三邪聚积, 内蕴皮肤所致。治宜清泻湿热, 方中龙胆草能清湿热, 泻火除湿, 为君药, 山桅、黄芩、黄连、生石膏苦寒, 泻火解毒, 燥湿清热, 用以为臣, 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 泽泻导湿热下行, 从水道而去, 清利下焦湿热用以为佐, 生地养阴, 当归补血, 使祛邪而不伤正;用柴胡疏畅肝胆, 能引诸药归经, 苦参、白藓皮祛风除湿止痒, 标本兼治, 湿热得清, 诸症得愈。诸药合用, 泻中有补, 清中有养, 既能泻肝火清湿热, 又能养阴血;祛邪不伤正, 泻火不伐胃, 使肝火泻, 湿热清, 诸证自愈。
2 脾虚湿盛型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 主要表现皮损较急性湿疹轻, 皮损色淡红, 瘙痒, 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 仅有少量渗液及轻度糜烂, 口渴不思饮, 大便不干或溏泻, 舌质淡, 舌胖苔腻, 脉沉缓或滑。伴有纳少, 神疲, 腹胀。
治宜健脾利湿, 除湿止痒。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内服。药用苍白术、陈皮、白芍、川朴、猪茯苓、薏苡仁、泽泻、滑石、白藓皮、霍香、甘草。
按语:本证由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 致水湿溢于肌肤所致, 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 佐以除湿止痒。方中泽泻、白术为君, 取其健脾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淡渗, 增强利水渗湿之力, 陈皮、薏苡仁、霍香、川朴加强健脾化湿行气之功, 使水湿得化, 苍术加强燥湿之力, 佐以白芍、白藓皮缓和皮肤瘙痒症状, 诸药合用共达健脾利湿, 除湿止痒之功。
3 血虚风燥型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湿疹。主要表现皮损反复不愈, 局限于某一部位, 如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皮肤肥厚粗糙, 触之较硬, 色暗红或紫褐色或色素沉着, 皮纹显著或苔癣样变, 剧痒, 皮损表面常有鳞屑伴抓痕,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或沉缓。伴有口干不欲饮, 纳差腹胀。
治宜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
方用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蝉蜕、牛蒡子、苦参、当归、生地、川芎、白芍、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甘草。
按语:《诸病源候论》记载:“血行通荣五脏, 五脏之气, 润养肌肤, 虚劳内伤, 血气衰弱, 不能外荣于皮, 故皮剥也。”本证在久病血虚的基础上感风燥之邪引致, 外邪入侵直入血脉, 内不得疏泄, 外不得透达, 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 故皮肤糜烂, 津水流溢, 治宜养血疏风、利湿止痒。方中荆芥、蝉蜕、牛蒡子、白蒺藜、地肤子疏风止痒, 以祛除在表风邪, 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养血活血, 苦参、白藓皮清热燥湿。诸药合用, 既可疏散风毒之邪从外而出, 又可清热祛湿, 尤能渗利湿热从下而去, 如此上疏下渗, 内清外解, 使风湿俱去, 血脉调和, 则瘙痒自止。瘙痒不能入眠者, 加珍珠母 (先煎) 、生牡蛎 (先煎) 、夜交藤、酸枣仁。
湿疹好发于不同部位。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 临床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如发于面部的湿疹多选用知母, 石膏等请阳明经胃热;发于耳周、乳房周围者多加用柴胡、黄芩、龙胆草等清利肝胆湿热, 发于阴囊部位多用黄柏、知母以清清下焦湿热。
临床辨证治疗湿疹过程中, 以法风、清热、除湿、养血为主,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风胜则痒甚, 热胜则潮红, 湿胜则渗液, 病久耗伤营血。扶风常用荆芥、祛风、僵蚕、薄荷、蝉衣等, 化湿多用茵陈、白藓皮、白术、茯苓、苦参等, 血热加丹皮、赤芍、生地、玄参凉血。祛风不忘养血, 除湿注意健脾, 清热兼以解毒。不论哪型湿疹, 治疗期间均要注意禁食鱼虾、辛辣食物, 避免酿生湿热;疹痒时尽量勿用手搔抓和摩擦, 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加重病情;洗浴时勿用肥皂、盐水外擦或热水烫洗。保持衣物被褥的清浩、干燥、柔软、舒适,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一切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
8.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八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1
【Abstract】hypertension, also known as hypertension,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especially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emic vascula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In order to have a headache, dizziness,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ecause it is a chronic disease,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relatively long, thus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lternating and small dose of many drug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de reaction, prevent or delay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Hypertension is confirmed, will be life-long medication. The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dache", "vertigo" category, for the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 essence for, when to nourishing Yin Yu Yang, tonify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essence for treatm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keyword】hypertension; TCM treatment
1、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現为高血压伴头目眩晕,胸胁胀满疼痛,失眠多梦,烦燥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当以清热泻肝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丹皮、山栀子、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复方罗布麻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夏枯草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心脑静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2、肝阳上亢型: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恼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燥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当以平肝潜阳,清炎熄风为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山栀子、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枝、夜交藤、夏枯草、竹茹各10克,石决明30克(先煎)。中成药可选用牛黄降压丸(片),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脑立清片(胶囊),每次10片,每日2次口服;牛黄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复方羚羊角降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天母降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3、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治,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阿胶(另煎兑入)、牛膝、黄芪、灵芝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丸(合剂、口服液),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4、肾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当以补肾滋阴为治,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竹叶、旱莲草、草决明、夏枯草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口服液、颗粒、片),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左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大补阴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复方首乌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杜仲降压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偏阳虚者,宜补肾助阳,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取附片、肉桂、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黄芪、牛膝、补固脂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右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参茸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点】推荐阅读:
辨证论治07-03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09-08
自然辨证法读后感10-01
一分为二辨证思维写好作文09-20
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08-19
中医基础知识要点06-26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10-15
中医基本知识讲座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