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

2024-08-08

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精选3篇)

1.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 篇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

一、学费

学费收费标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学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入学后学校向每位硕士生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10000元,次年同时享受每月100元的.导师助研津贴,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学校奖助体系完善,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资助、校内奖励、国家助学贷款等多项奖助。可通过申请获得资助以完成学业。

二、奖助学金

入学后学校向每位硕士生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10000元,次年同时享受每月100元的导师助研津贴,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学校奖助体系完善,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资助、校内奖励、国家助学贷款等多项奖助。

2.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 篇二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2006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2009年3月财政部、教育部再次下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其中第二条提到“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 (含3年) 的, 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 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1】简称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自2007年政策实施以来, 累计已有2.18万名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投身到中西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享受资助。2011年, 预计超过一万人。”【2】

此次调查以西南大学在校本科生 (不含免费师范生) 为调查对象,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样本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其中男生75人, 女生111人, 有效问卷率为93%, 这其中包含少数民族24人, 占总调查总人数的12.9%。调查涵盖了几乎所有大类专业, 其中理工类96人, 文法类51人, 经管类29人, 农艺类10人, 还另外随机选取20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的综合大学, 目前在校本科学生3.8万余人, 其中维吾尔、藏、蒙等48个少数民族学生5000余人。学生生源主要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云、贵、川、渝农村和边远山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破1万余人, 所占比例高达31%。“据统计, 西南大学毕业生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人数历年来一直名列全国前茅。”【3】

二、调查分析

(一) 政策覆盖范围小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是国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而出台的一项政策, 其实施对象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从调查总体来看, 70.4%的大学生毕业后愿意或考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 其中汉族大学生的对该项政策的意愿比例为其调查人数的68.5%, 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意愿则占其调查人数的83.3%。由于本次调查的是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对该项政策的服务、就业意愿, 70.4%所表示的是大学生愿意或考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人数比例, 而非实际落实该项政策的人数比例, 加之中央部属高校一般都是全国重点高校, 多数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理想或满意的工作, 因而最终能够真正执行该项政策的大学生比例并不是很高。在调查访谈中, 多数表达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服务e意愿的大学生也表示, 在毕业时他们能够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 真正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工作的机率较小。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把目标群体定位在中央部属高校应届毕业生上, 相对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政策覆盖范围较小,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央部属高校往届毕业生、省属重点高校应往届毕业生等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基层的意愿。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 城乡大学生服务意愿不均衡

高校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来反映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从调查来看, 与城市大学生相比, 农村大学生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愿意或可以考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占其所调查人数比例的91.7%, 同等水平下高出城市25个百分点, 月生活费高于700元的农村大学生愿意考虑该项政策的比例高出城市26.5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中, 81.5%毕业后愿意或可以考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 而城市大学生对该项政策的意愿占其所调查人数的51.4%。对待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 虽然农村大学生的意愿比例高于城市大学生,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越是中央部属高校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比例越低, 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的农村大学生只占15%左右,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均低于30%。”【4】因此, 农村大学生对该项政策的意愿较高比例背后, 农村大学生愿意执行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人数总量相对较少, 而怎样鼓励并吸引包括城镇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大学生共同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服务、就业才是完善政策实施措施和政策本身的关键。城乡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服务意愿的不均衡, 必将影响该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 专业供需不对称

从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总体所需专业类别来看, 大多数岗位对理工类大学生的需求要大于对文科类大学生需求。然而从调查来看, 文法类、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的意愿平均高出理工类、农艺类学生19各百分点。其中, 文法类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意愿最强烈, 毕业后愿意或可以考虑该项政策的人数占其调查人数的80.4%, 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基层需求量较大的农学类、理工类大学生愿意服务中西部地区基层的意愿比例则较小, 分别占其所调查大学生的60%和63.5%。调查还发现, 大学生选择到乡 (镇) 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分别占有效总人数的47.3%和24.7%, 选择到气象、地质、煤炭等专业性较强的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一线为总人数8.6%, 而选择到农技站、卫生院等工作单位的则不足4%。一般而言, 社会总体对文科类大学生需求较少, 为实现就业的目的, 多数文科类大学生趋向于选择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而多数学“农”的大学生却看到“农”字不想去, 看到“农”路不愿走。对他们来说, 从高校毕业后跳进“农门”或走向中西部基层是个并不理想的选择, 心里会有疙瘩, 这源于他们对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发展前景的认识不够, 对自己在基层一线岗位坚守的信心不足。专业供需不对称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建设。

(四) 大学生区域服务意愿差异大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规定高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服务的区域为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在调查的大学生中, 59.9%的汉族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中部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 40.1%的汉族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16.7%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到中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而毕业后愿意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则高达83.3%。受风俗习惯、乡土情节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生愿意回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单位就业。然而, 相对于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环境艰苦, 工作条件差, 同等条件下, 汉族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中部地区基层单位工作, 这样就违背了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原有的初衷。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 相对于中东部地区, 其能源丰富、人口稀少、发展落后, 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 更需要全国的优秀大学生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建设当中。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服务区域的较大意愿差异, 必将影响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五)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长效机制不明显

许多大学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或权宜之计, 并非受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驱动, 而是考虑到服务期间能够享受到国家学费代偿等和该项政策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积累政治资本等政策优惠, 对多数大学生来说, 目前这种选择只是一种过渡。笔者调查发现, 假如大学生在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服务期限已到, 85.4%会选择离开中西部地区基层。如此一来, 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便成了一批批大学生暂时性的“实践场所”和“中转站”, 他们刚适应了工作环境, 稍有贡献和成就时, 3年的合同便已到期, 很难起到建设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作用。“当前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主要手段是升学和晋升机会奖励、奖学金和和各种补贴等物质奖励, 而且以短期政策居多, 很少有涉及5年以上中长期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容。”【5】因此, 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本身, 寻求建立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提升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意愿的对策分析

(一) 扩大政策对象覆盖范围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对象是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访谈中部分大学生表示应当扩大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对象覆盖范围, 将政策对象放宽到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往届毕业生以及省属重点高校等应往毕业生。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达699万人, 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新形势, 为实现更多大学生就业的目的, 国家应扩大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对象范围, 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往届毕业生以及省属重点高校的应往届毕业生都可以而且应成为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考虑的对象。这样既可以扩大该项政策的对象基数, 广纳贤才, 缓解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同时又能将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 满足更多学子服务中西部地区基层的意愿, 为中西部建设建功立业。而对于往届毕业生, 其服务期限及学费代偿标准可以和应届生同样对待。

(二)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近年来, 国家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中央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一系列的专门项目, 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当前多数城镇大学生就业观念依然落后,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和发展缺乏正确认识, 工作选择视野狭窄。很多城镇大学生家长也反对他们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 认为孩子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不体面、没前途, 且下去容易上来难, 而相比中西部地区基层, 中东部城市对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此, 一方面, 国家应积极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手段, 大力宣传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以及大学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优势所在, 树立并宣传优秀基层就业典型, 营造良好的基层就业氛围, 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认识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优惠, 破除“学而优则仕”等传统陈旧就业观念;另一方面, 各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举办“新老校友面对面”、“大学生就业论坛”、“基层成才之路”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 引导大学生树立扎根基层、建设祖国的观念。

(三) 校地合作构建专业供求信息对称机制

大学生与中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专业供需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校与人才需求地的专业供求信息不对称, 为此校地应积极合作构建专业供求信息对称机制。首先, 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应在每年大学生毕业季, 向中央部属高校适时发布各基层单位所需专业类别及各类别专业所需人才数量信息, 使有意愿到中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服务、就业的大学生及时了解到就业需求信息, 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填报就业岗位, 避免因专业供需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选择服务行业的盲目性。其次, 各中央部属高校应积极与中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了解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需求情况,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 培养构建层次结构合理、符合市场需求、满足基层需要, 同时又具有前瞻性、技能性的专业体系, 真正让大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第三, 各高校在国家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设立“优势、特色专业定向奖学金”, 用于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到特色行业就业, 进而改变部分中西部地区基层行业少有问津的状况。

(四) 增加吸引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1. 给予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以政治性政策激励

在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中, 并没有对大学生服务期满后的相关激励做出明确规定, 为此, 国家应逐步完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体系, 在该项政策实施中或大学生服务期满后, 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实质性可操作性优惠政策, 使其“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中央和地方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大学生考研应适当予以加分, 并且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继续提高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拨公务员的比例;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 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给予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特设“后备公务员”身份, 在物质水平上给予相当待遇。【6】

2. 提高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大学生的待遇

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环境较差, 较高的福利和薪酬标准对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吸引力。笔者调查发现, 假如他们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服务期限已到, 75.4%的人选择离开, 只有3.2%的人考虑继续留下来工作, 如果国家进一步上调每年代偿标准和工资标准, 45.2%的学生选择可以考虑延长在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的期限。因此, 政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学费贷偿、补偿标准。国家现有政策规定, 每年学费或助学贷款金额低于6000元的, 按实际金额代偿, 每年学费或助学贷款金额高于6000元的, 按6000元标准代偿。我国普通高校每生每年学费6000元以上的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或热门专业,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都能找到较好的工作, 他们较少选择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而理、工、农、医等中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需求较大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每生每年的学费大都在4500元—5000元左右。如此便出现了较少选择该项政策的相关专业大学生代偿标准高, 而较多选择该项政策的相关专业大学生代偿标准低之间的矛盾。因此, 建议无论大学生每年学费或助学贷款金额是多少, 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的, 国家每年按6000元代偿、补偿。对于部分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人才紧缺的专业, 国家应进一步提高学费补偿、代偿的标准。

3. 实行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特殊津贴及工资倾斜政策

相比中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生活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 因此, 应当给予到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除工资之外的特殊津贴, 予以补偿其对促进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而做出的贡献。为此, 国家应建立大学生服务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特殊津贴制度, 并且应进一步根据服务、就业地区的偏远程度、自然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设定不同级别的统一特殊津贴系数, 使那些越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水平低的基层单位, 享有的特殊津贴越高, 以此不断吸引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服务、就业。

(五) 建立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

为建立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第一, 实施中西部地区基层紧缺人才专业免费生培养政策。中西部地区基层紧缺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可与免费师范生政策类似, 即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几所重点的理工、农林类大学进行中西部地区基层紧缺人才试点培养, 免费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 并补助生活费, 入学前与国家签订协议, 承若毕业后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 以此建立起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储备工程, 源源不断的把免费生输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就业。第二, 实施学费补偿贷款代偿“3+n”政策模式。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的前三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实施方案实施, 3年以后, 对于能够留下来继续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工作n年及以上的 (如3年) 的毕业生, 按照高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待遇标准进行管理, 包括提升福利待遇、优先职称评定等。

四、结语

随着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家应从中西部基层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结合正确的政策引导, 激励他们到中西部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不断完善及顺利实施必将更加有效的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 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优化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结构,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2时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当代大学生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 积极投身于中西部地区基层建设之中, 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财教[2009]15号.http://www.chsi.com.cn/.

[2]孙成龙.2011年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效显著[EB/OL].[2013-06-06]http://wwwmoe.edu.cn/.

[3]孙成龙.助学强能, 以德树人, 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西南大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介绍[EB/OL].[2013-06-06]http://www.moe.edu.cn/.

[4]曹文振.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是个大问题[N].学习时报, 2012-09-24 (2) .

[5]万飞燕.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16.

3.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助政策 篇三

2014年是国家全面改革研究生收费制度的第一年,根据国家及河北省的有关政策,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生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7000元/生年(MBA及中韩联合培养除外)。同时,我校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制度。

一、国家奖学金

每年评选一次,额度为20000元/生,获奖人数为在校生数的5%。

二、国家助学金

除MBA和委培(包括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外,每人均有6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每年按10个月计算,按月发放。

三、学业奖学金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正在起草中,9月份开学后将予以公布,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将超过90%。

四、研究生“三助”

我校每学期都将为在校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助管”、“助教”、“助研”岗位,岗位补贴为200~500元/月。

五、助学贷款

研究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到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办理助学贷款,也可入学后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协助办理助学贷款(时间一般为每年9月底)。

六、绿色通道

家庭确实有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缴清学费的同学可向研究生学院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后可先办理入学手续。

七、减免学费

家庭确实有困难又不能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可向研究生学院提出减少或免除学费的申请,经学校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减少直至免除全部学费。

上一篇:读《颠倒的世界》有感下一篇: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