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24-11-12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15篇)

1.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篇一

地理考试答题时,有的考生写的字数不是很多却能得到高分,有的考生写的密密麻麻却得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_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_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_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_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_结果。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篇二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3.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三

一、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直选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

5.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二、选择题的类型

1.正误选择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2.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3.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4.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5.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6.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7.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试题选择题中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三、选择题的解答步骤

1.明确题干要求

首先重在审题,审条件、时间、范围和问题的指向,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要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3)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4)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3.分析选项

(1)仔细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2)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四、答题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时间分配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先后顺序

①先易后难。②先熟后生。③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④先点后面。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2.审题要慢要细,解答要快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

3.答题卡的涂写

首先要看清题号,千万要注意不能涂错,更不能漏涂。放到解答主观题之前进行,这样既能利用时间段的“空闲”,又不耽误对主观题的思索。把特别难的,或需用较长时间解决的个别题留至最后,在整体完成后再去处理。

4.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技巧 篇四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因为这些年高考很多都是只画经纬线出来让考生来做题的。

2、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

14、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 高考数学常用答题技巧及考试技巧

★ 高考数学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数学答题思路方法

★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的24个答题技巧

5.高考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篇五

1、鱼目混珠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相近或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选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

1.(江苏卷)北京时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答案:A

解析:由图可推算出长城站在60°W附近(西四区),与北京(东八区)相差12个时区并且当地时间晚于北京时间,所以当北京时间20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该工程师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

2.(2015新课标II卷)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M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一区范围内,所以计算时间用东一区区时。该企业的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区时),所以M国时间比总部时间晚8小时,因此用M选项中所有时间加上8小时只有当M国8:00—9:00时,双方都在工作时间,所以A选项正确。

3.(广东卷)北京时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答案:A

6.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六

目前,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做错第一题,往往会导致一组题目做错,失分相当可观,所以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审一组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审每一个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除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或与题意不是最贴切,千万不可被一个“好的”或“正确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还有一点提醒: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7.在应试高考中物理答题技巧 篇七

讨论题:如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呢?将实验内容延续, 为下一节课学习指明方向。实验之后别忘了让学生写反思, 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 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养成科学习惯, 学习科学方法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面对新课程改革, 身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实现实验教学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是值得大力提倡并付诸实践的。

(大连格致中学) 关键词语, 指的是本题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 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二) 挖掘隐含条件

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 而是因含在文字叙述、图表之中, 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 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有些隐含条件隐藏得并不深, 平常又经常见到, 挖掘起来很容易, 如“光滑平面”、“恰好不滑出木板”等。还有一些隐含条件则隐藏较深, 或者不常见到, 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妨碍挖掘隐含条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思维定式的影响;二是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为此, 在审题物理量, 确定临界值。抓住了这一关键,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 画好示意图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用的工作, 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 借助示意图可帮助我们审题, 可丰富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 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

二、要按题序答题

一般来说, 每门学科中的同一类型试题总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的, 因此考试时, 要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 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题习惯, 后者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 使考生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力求“慢开始, 早入境, 块答题, 稳结束。”有一些选择题难度较大, 建议考生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时, 先跳过, 等到后面做的差不多时再来重做, 否则在选择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就没有时间去解答第二卷了。

三、答题要完整、规范

解答非选择题要求组织语言表达答案, 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规范、格式、学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路。对计算题尤其需要注意的两点:第一, 高考改卷是分步给分的, 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 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 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据计算, 如果错了, 一分也得不到。正确的解题步骤是, 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 再列方程 (即规律运算) , 然后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运算, 最后才代入数据;第二在解题过程中, 考生自己引入的符号应该加以必要的说明, 说明它代表哪一个物理量, 且书写要规范, 字迹要清楚。

四、笑对压轴题

对于压轴题, 许多考生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经验, 认为自己肯定不行, 从而轻易就放弃了。其实物理取得高分的策略是“会做的题不失分, 没把握的题少失分, 不会做的题得几分。”所以面对压轴题要沉着, 沉着往往会降低“难”度, 必要时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换个角度思考, 并将它分解为几个小题, 因为复杂的问题常是几个小问题的组合。这样, 尽管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正确答案, 但或许因列出了几个有用方程而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分数, 何乐而不为呢?

8.地理区位综合题答题技巧 篇八

一、 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答题技巧分析

(一)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应该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同时还应该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 联系教材,深入思维。虽然试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情景,对考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思维中应该围绕教材中的地理原理、规律进一步分析材料,并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三) 科学组织,规范表述。尽可能做到答案完整、准确;层次分明、科学;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回答简明扼要、不写错别字。

在表述中尤其要注意:综合题的答案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答题要规范地答出要点,答全要点是这类大分值题拿高分的关键。

二、 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类型与答题技巧的应用分析

(一) 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有利区位因素

【例1】(2009年福建卷第37题)结合材料,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2)(3)略。

(4) 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4) 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就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文字信息“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因此,在思考时主要应该围绕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动力、原料、气候、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因此,容易得出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

(二) 分析评价某一地理事物区位因素(不利区位因素、有利区位因素或者同时评价其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

【例2】 (2009年山东卷第26题第4问)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

(4) 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4) 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答案一:赞同。理由: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不赞同。理由: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A地所在省工业发展的方向,就必须先根据图8得出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即“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结合前面3个小题的解答,可以得出A地所在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工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今后该省工业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利条件即赞同意见为“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结合工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今后该省工业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利条件即不赞同意见为“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三) 分析评价某一地理事物的不利区位因素(制约性区位因素)

【例3】 (2009年重庆卷第39题)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2)(3)略。

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 略。

(5) 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 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5) ① 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 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 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6) 原因:① 离冬季风源地远;② 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甲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题意,从自然和市场条件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得出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为“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6) 要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其实就是分析乙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结合乙地的自然条件,可得出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9.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篇九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一)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二)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5.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二)

——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梁振锋介绍,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三)

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理论阐释】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三、归类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四、推理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五、比较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

六、图文材料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奔雷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阶梯的关键是一句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贵了吧解答题目,解题钱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

七、配对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理论阐释】

10.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篇十

一.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四种。在高考政治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题意理解透彻,清楚设问方向与答题要求。在草稿纸或者是脑海中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高考政治填空题没有什么疑问,只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专业术语回答出来即可,但是其他几类问题则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答高考政治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时,有可能涉及到材料阅读,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对应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然后在进行全面具体的回答。在回答图表材料时。要对标题、时间、栏目、内容以及下面的注释进行“全方位”阅读。以保证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在面对那些开放性小题时要根据理论基础进行具有创意性的回答,切忌不可随意叙述,没有根据。

高考政治另一个得分的关键点在于各位同学答题的规范性,试卷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同学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试卷的整洁,更合理分配答案的书写方式。在遇到可以用专业术语回答的问题时用专业术语进行回答。

二.高考政治九大大题题型大题技巧

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11.浅谈生物高考答题技巧 篇十一

根据当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搞好生物考前复习和心理调节是提高复习最有效的策略,也是生物高考获取高分的应试方法。

一、提高复习最有效的策略

1.夯实基础,过“基础”关。学生基础知识能否过关,基本功是否扎实,是高考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做到:(1)吃透课标,全面复习;(2)梳理、归纳、提炼、建立知识网络;(3)选好、用好与教材相配套的一本复习用书。

2.培养能力,过“能力”关。立足双基,培养能力,只有抓能力的培养,才能做到培优育尖。一个学生即使基础过关,若能力不高,也不能在高考获得好成绩。可分三个专题进行:(1)科学探究专题;(2)开放型专题;(3)信息与应用型专题。如何搞好专题复习?一方面注意搜集各省市考试题中有关考查这方面能力的题型,精选一部分新题型进行范例剖析,讲清新题型的特点、解题方法、思路、步骤;另一方面加强专题训练与考查。通过专题复习与考查,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3.学法指导,尽可能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1)考前三到五天应回归生物课本,将学过的生物基础知识重温一至二遍,以增强应考的信心,忌做难题或偏题,也要切忌猜题押题。(2)应特别提醒学生的是,高考应试过程中做到“三心”:对容易题不能掉以轻心、答题顺利时要防止粗心、对难题要有信心,只有做到三心,才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立于不败之地。(3)整理知识内容,归类掌握。

二、应试技巧

1.注重审题意识,培养审题能力

高考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考试中没有仔细审题或不会审题,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教学中可从下面几方面提醒学生注意:(1)仔细阅读题文,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2)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3)画出相应的图示;(4)理清细节,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复习中要有一定的难度意识,通过对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学中可采用“一题多变”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注重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考前心理调节

(1)强化考前自信,优化心理情绪。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2)积极暗示,确保正常作息。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我们知道高考犹如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努力学习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总之,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自己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12.浅谈高考物理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 篇十二

(一) 思想转移, 克服胆怯, 减轻考试压力

高考时存在压力是必然的, 考生在提前进入考场后, 可以通过清点考试用具、自我暗示学科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自我提醒解题误区和易出现的错误实现自我安慰、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目的, 使环境熟悉化, 思维单一化、物理化, 消除与考试无关的思想杂念, 使大脑的兴奋点集中在试题的解答上, 快速地进入应试状态。

(二) 遇热不喜, 细心审题, 全面领会题意

高考试题具有立意新颖、形式灵活、突出考查学生能力的特点, 绝不会出现成题或套题, 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不会超出我们平时学习和复习的范围, 所以高考题难免会出现和我们平时所做的习题考查内容相同、命题类型相似、物理情景相近的情况, 当遇到此类题目时, 应当倍加细心地读题、审题, 尤其对那些“轻”“小”“恰能”等字眼倍加注意, 往往这些特殊的字眼中包含着对解题具有较大左右作用的隐含条件, 分析出这些隐含条件, 就可能顺利地给出解答。

(三) 遇生不怵, 沉着分析, 多角度寻求思路

相对而言, 高考题一定有难题出现,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最忌的是头脑发懵, 不知所措, 而应当坚信, 再难的题目也超不出复习范围, 一定有解决的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 难题都会分步设问, 且上一问的解答会给下一问的解答作些铺垫和准备。只要不失去信心, 循序渐进地探索、思考, 即使难题, 也能获取一定的分数。下面介绍两种在难题中抢分的方法。

1.缺步解答: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 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 能演算几步, 就写几步, 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 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 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态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 都能得分。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 可以承认中间结论, 往下推, 看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如得不出, 说明此途径不对, 立即改变方向, 寻找其他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 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 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 就只好跳过这一步, 写出后继各步, 一直做到底。另外, 若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答不上, 可以第一问为“已知”, 完成第二问, 这都叫跳步解答, 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 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 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二、答题技巧

(一) 时间利用要合理

1.兴奋而专注。全力以赴做题, 什么都不想。考场上一心做题, 除了题什么都不想, 这样时间利用率最高。

2.中等或者偏下的考生不要在过难的题上下工夫, 那些题不属于你, 比如100分的物理, 你是70分左右的水平, 那么押轴题的最后一问你可以不做。

3.少在慌乱中浪费时间。有的学生总喜欢看表, 这样就分散了注意力, 离交卷的时间越来越近时, 就越来越慌乱, 这既浪费了时间又会因慌乱而导致出错。

(二) 表述要规范

对物理来讲, 需要表述的题目就是实验和计算题。

1.切忌堆砌公式或数字、罗列方程, 也不能写得太详细, 以免浪费时间。有几点必须写, 你自己引入的字母, 不说明别人看不懂;你这个方程是对谁写的, 对哪个过程、对哪个状态写的。要点明研究对象, 状态或过程 (对谁?在哪里?从哪里到哪里?) 。必要的文字说明也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2.文字说明切勿太多。文字说明不占分, 是依据方程式和计算结果给分。如果过程复杂, 很难一两句话交代清楚, 可以用“如图”“由题意”“由几何关系得”等巧妙过渡。

3.必须使用题给的物理量符号。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符号, 要使用通用符号。如速度v, 加速度a, 长度L等, 如果题目有多个状态或过程, 要善于使用下角标, 如v1、v2, a1、a2等, 这样, 即使没有文字说明阅卷教师也能看懂方程式的意义。

4.要用原始方程联立求解, 不要直接列变形式, 不要使用连等式。最后那个解如果是一个矢量, 有一个符号, 要做说明。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要求;不要漏掉单位。

(三) 遇到生题怎么办

遇到生题很正常。高考题可以说大多数都是原创题、改编题。但要明白, 生题只是新鲜的外衣而已, 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一定是考生熟悉的, 只是题目结合科技、生产或生活添加了一些新颖的情景描述语。比如“神舟某某号”飞船发射、“嫦娥某某号”奔月, “旅行者某某号”探测火星等等, 实际上都是在考万有引力的知识。因此, 只要考生认真审题, 去掉题目的伪装或华丽的外衣, 就会将题目还原为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

(四) 认真做好选择题

全国课标卷理综物理选择题, 一道题6分, 错不起, 错两题12分就没了。而且, 选择题在全卷中属于比较容易的题型, 要想方设法拿分。在选项之前的部分叫题干, 先不要看选项, 先认真研究题干, 有题图的要认真研究题图, 首先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 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看选项。答好选择题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排除法, 先排除错误的选项, 剩余的选项越少答对的几率就越高。如果能够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则可以采用直接选择法选出正确答案。

(五) 尽力做完全卷, 不留遗憾

答完全卷, 需要三遍完成。第一遍兴奋而专注地依次做每一道题, 遇到困难打住, 不管处在什么情况, 放下就走。这样做的好处是, 不在半路纠缠, 不去耽误过多的时间。而且, 你可能觉得这个题目能做而做不出来, 往往是因为审题出了问题, 或者思路不对。人的思维有惯性, 就像牛顿讲的物体有惯性, 思维也有惯性, 惯性继续下去, 你很难从这个思路跳出来, 你不如放下, 一会儿再做。所以, 按照题号依次做每道题, 3、5分钟没进展就要做下一道题, 这样可以保证做完全卷。

通常情况下, 大约四分之三的时间就能做完全卷。做完全卷之后就对全卷有了了解。针对不同水平的考生, 通常会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题做得很顺利, 这道题就不必再看, 无需检查。第二种情况是, 题做完了但心里没底。比如, 有两个选项拿不准, 是C对还是D对?这样的题目就需要检查 (留到第三遍答题时完成) 。第三种情况是, 看了两遍没感觉, 这是不会做的题。这种题目主张考生能蒙就蒙, 会多少写多少, 把知道的有关公式写一写, 不放弃蒙的机会。能蒙上就赚, 蒙不上也不遗憾。第四种情况是觉得会做, 但一时思路受阻而做不出来的题。这样的题暂时先放下, 放下不是放弃, 后面有时间还要做。这种题就是第二遍要做的题。

第二遍一定要重新审题, 因为重新审题就能够豁然开朗。第一遍题目做不出来, 往往是在审题上出了问题。是不是某个隐含的条件遗漏了, 或是几何关系搞错了才出现觉得能做而做不出来。第二遍答题, 就要仔细研究这个题目。因为大部分题目已经在第一遍做完, 已经有基本分数作保证, 心里有底气, 因此第二遍答题更能沉住气, 心态更从容, 题目可能就做出来了。

1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篇十三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50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15―24题35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

14.成人高考复习答题技巧总结 篇十四

命题是考试的核心,了解命题的思路,才能有所准备。我大学有一个同学,考研时大家都不觉得怎么努力,但成绩却在全系排第三。这个同学后来说,他一半的时间在找老师命题的思路,想可能要考什么,该考什么。考生们可以看考试命题大纲。命题大纲一般含有命题指导思想工作、考试范围、命题要求、答卷时间及评分要求等信息,可因此确定考试对策。

如有可能,考生可去买历次考试试卷,即能熟悉题型,了解难易度,又可自测、练习,找出差距,尽快补漏。自考考题分布特别广,最后一周,要把课本再全面粗略看一遍,把各个知识点熟悉一下。

答题要看题外

考试过程中,注意一些具体方法,虽然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但考试技巧好的学生,往往更可能考出好成绩。应该学会三看,三注意。

要先看一下试卷是否完全

总页数够不够,有没有缺页,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如果发现问题,要早点提出。千万别等答了一半后才发现试卷缺页。

其次,要把试题浏览一遍

大致了解一下难易,确定答题分配时间。第一次看题时,时间充裕,心情还不急躁,要把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看清,尤其是指定答题位置等方面。我考研时,有同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政治简答题要求写在第二页,但很多同学就直接在题目下答了。

第三要看清题目

其实,在浏览的时候,就已经对题目大致有所掌握,这次要看清题里含着的意思。摸清出题老师的思路,看他是想考哪个知识点。特别是那些曾经做过的题目,要特别注意,看有没有新的要求,文不对题,成绩将会大打折扣。

三大注意:

一、是答题时不能被一个题目绊住

前面的一个选择题浪费五分钟以上,都很要命,时间会不知不觉浪费掉。这样的题目,要先选择一个填上,涂好卡,在题目上标识出来,等做完试卷,有空余的时间再去做。

二、是主观题要有逻辑

因为自己把握不是很准,就什么知识都往试卷上填。尤其是,千万不要在论述题中自相矛盾。如广告学中的论述题,重点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很重要,但不能否定自己所做的判断、观点。

三、是要有条理

要注意把自己的观点分条罗列,千万别不分段,一个二三百字的大段落,讲述多个问题。由于代课,我对学生答卷情况很注意了解,据参加阅卷的老师和同学说,最烦的就是看一个学生,黑压压地写了一大片,观点就是一个小句子,隐藏在其中,这样很难得高分。

1.成人高考复习技巧

2.成人高考复习小技巧

3.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4.成人高考答题得分技巧

5.成人高考历史必备答题技巧

6.成人高考的答题技巧

7.成人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8.成人高考答题实用技巧

9.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15.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篇十五

一、开头。

绝句的开头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即落笔入题。

往往一起句便触及作品主题, 指陈时事、言志咏怀的作品常用此法。这是绝句常用的起句的手法。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开头“异乡”“异客”写出了此时的处境和感受, 扣紧的诗题“忆山东兄弟”。

2、由写景入手。

诗人们咏叹事物, 书写怀抱, 常常是即景生情,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语寓景中, 所以由写景入手, 实即造境的开头。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 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切合应时的情事, 也就融情于景。这是绝句最常见的手法。

3、先设一问, 或点出题意, 或造一悬念, 引人深思, 使人想看下去, 然后就用答语引出诗的第二句 (承句) 。

绝句以设问开头不及词多, 但也有一些。比如“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 , 第一问句是泛问, 也是自问, 起句峻急, 显得气势磅礴, 引人深思, 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不管哪一种开头, 绝句的首句设计题目, 经典提问方法是“首句描写了什么景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赏析) ”。答案以“开篇点题”“总摄下文的内容”“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主要内容。例如: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首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结合起句的特点可以形成如下答案: (1) 客居洛阳 (处境、地点) , (2) 时令, 秋天 (3) 秋风渲染了凄凉摇落之景, 引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悠长的思念, 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二、承

绝句所谓“承”, 是指承接开头, 也就是“接着写”, 把开头第一句的意思补充完整,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 甚至一个相对完整的意境。尽管绝句作者惜墨如金, 无论如何难以在第一句用几个字描绘一个完整的画面, 承句就要把起句意思补充完整。承句一般不太可能单独设题, 而一般和起句联合出题, 这和绝句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考题典型的提问方法是,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寓意?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既然承句的特点“是接着写”, 答题就不能不联系首句的内容, 把绝句起句的特点弄清楚了, 第二句内容的分析就水到渠成;

2、答题时也同时要考虑与下文的关系, 答案的关键词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铺垫是主要内容 (情感) 的基石, 是情感蓄积、酝酿的过程, 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从情节发展方向看, 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写景与抒情的方向一致, 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方向与抒情方向完全相反, 又叫反面铺垫。在此不再举例。

三、转

是把意思推进一步, 来个突起, 即把诗境推到高峰, 到结尾部分再与开头呼应、圆合, 显得结构严密, 而且有起伏波澜, 避免了平铺直叙。“绝句之法, 要婉曲回环, 删芜就简, 句绝而意不绝, 多以第三句为主, 而第四句发之” (杨载《诗法家数》) , 也就是说一篇绝句的精妙全在转句。通过第三句, 结尾与开头紧密联系在一起, 笔继意不断。转句起到桥梁的作用, 是情景转化的契机。通观前人评述的绝句压卷之作, 无不在转句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构思。考题的提问法,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例如:2002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曲今夜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的“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分析:第一二句写到满洛城的笛声, 第三句写笛声飞来, 乍听不知是什么曲子, 细细听了一会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的曲子,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 折杨柳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的具体回忆, 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激荡起来, 所以才“何人不起故园情”。通过转, 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第三句当然是关键句。

四、结尾

诗词的结尾, 如开头一样, 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言之, 好的结尾, 要像豹尾那样结实有力, 犹如撞钟那样, 清音有余, 所谓“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也”。下面从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结尾要注意两个方面:

1、从内容上来说, 要受得住, 并在结处点出题意。上面说过, 写诗要有起有伏, 但是波澜

不是无限止的, 到了诗意将尽的时候, 要把题收住, 把题意显示出来。比如:2010年

上海春季高考题, 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 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 半江红树卖鲈直。

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 为一篇之主, 前三句相映成趣, 为一篇之客, 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需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 一气呵成, 如天造地设, 所谓运斤成风, 欲求斧凿之痕, 了不可得。”诗歌第四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 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答题时结合全诗分析, 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主句中的“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 (或“半江红树”) 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前面的“钓人居”照应。这些都说明主客照应相配, 自然契合。描绘江南水乡优美的环境和渔民纯朴的生活。

2、从绝句的艺术效果来说, 结尾要放开一步, 宕出远神。所谓要放开, 就是不要只停留在所写事物的真实性上, 不要局限于题材本身;所谓宕出远神, 就要高瞻远瞩, 写出深意来。即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比如2006全国高考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 出乎常情”, 请就这一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从绝句结尾的艺术表达效果分析, 三四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节日登高佩戴茱萸, 而自己独在异乡, 不能参与, 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 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 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 反倒是兄弟佳节未能完全团聚, 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 反倒兄弟的缺憾更须体贴。“曲折有致, 出乎常情”, 也就是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上面说的结尾是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效果来说的, 如果从写作手法上来说, 还有各种不同的结尾法。有以衬托手法结尾的, 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以潭水衬托两人的深厚情意。有以设问、反问、不疑而问结尾的, 如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不论哪种形式的疑问, 用此种手法结尾, 常给人以思考、遐想。至于以写景、抒情结尾, 在诗词中更为常见, 形成答案也不太困难, 不再举例。

五、绝句的两种变体“情情景景、景景情情”、三一式。

1、“情情景景”“景景情情”或四句全是写景, 比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四句写景有声有色, 声色搭配协调, 空间布局错落有致, 且视通万里, 境界开阔, 传达了无比欢快喜庆之情。全诗语言对仗工整, 写景状物极具功力, 尽显“诗圣”旷世之才华, 然而老杜这种以律法写绝句的手法历来不被古今绝句评论家所称道, 没有任何一个评论家把此诗推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 因为四句全是写景, 通篇略显单调刻板, 而缺乏绝句的“婉曲回环”之妙。又比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天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从绝句的结构特点分析也略显不足。

2、三一式, 例如: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唯有鹧鸪飞。

全诗前三句一气直下, 极写越王勾践破吴后多么繁华、美好、热闹、欢乐, 第四句才突然转向反面, 极写今日之荒凉。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 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前面铺排愈有力, 后面转得愈有力, 就显得格外有力量, 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 是难以游刃有余的。这两种结构在绝句中都不多见。

六、结语

上文从起承转合分析绝句的一般结构特点, 探寻高考答题的基本要点。但有独创性且艺术上高度成熟的作家, 并不为章法所囿, 他们用的是“活法”而不是“死法”。“诗贵性情, 亦须论法。杂乱而无章, 非诗也。然所谓法者, 行所不得不行, 止所不得不止, 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 彼处应如何, 不以意为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 (沈德潜《说诗晬语》) ”。作诗无定法, 赏析古诗亦无定法, 但懂得七绝章法结构上的一些常识, 对于欣赏和学习旧体诗词, 仍然是必要的。

摘要:绝句结构有其特点, 即古人所说的“起承转合”, 分析绝句结构的开头、承转、结尾各句的特点, 对提高高考考生古诗鉴赏的答题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上一篇:戒烟酒宣传标语下一篇:龙猫的征途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