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2024-08-15

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一

团结小学 杨力

“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以“烙饼”为主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围绕怎样烙饼,亲身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方法。

教学时我先通过一个设疑“家里的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烙熟一张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怎样才能让一家三口尽快吃上饼?”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理解题意,有学生说出了9分钟这个答案,这时部分学生说不行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说可以的。我就顺势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代替饼,让学生先独立操作演示。然后让他们同桌演示,有困难的互相讲解帮助。这样,几乎全部学生都理解了这个优化过程。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烙饼的策略。

2、渗透数学方法的同时,顺势进行理性地提升。

在教学怎样烙饼省时时,学生通过操作后掌握了三个饼的烙法,但是光有这些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怎样让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呢?我让学生来说说怎样表示刚才的操作方法,有的学生用写过程的方法,这时我就给学生提示了列表的方法。学生通过列表来表达过程,对烙饼的策略有了进一步理性的提升。在进一步寻找规律时,也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而要求学生操作后通过想像和思考来得出烙4张饼、5张饼、6张饼、7张饼……的策略

3、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总结规律。

在学生得出烙2张饼、3张饼、4张饼……所需的时间后,下一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谈谈发现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规律:①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可以两张两张地烙;如果要烙的张数是单数,就先两张两张地烙,剩下的就用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来烙。②每多烙一张,就多用3分钟。③烙饼的张数和时间的规律:用饼数乘3就可以知道烙饼的时间。

爱因斯坦说“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书本、向权威质疑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我相信,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烙两张饼,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的过程,学生是有能力推导出一次烙3张或4张饼的最少时间的。

.1

2.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下面, 同学们就和陈老师一起走进生活。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 逐步显示相关信息。)

师:这是哪里呢?妈妈在干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 (板书课题) 生活中你见过怎么烙饼吗?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新知教学做好准备。

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 解读信息, 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呈现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要烙3分钟。

教师追问,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深入解读以下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认识到, 锅里面同时最多能放下两张饼。如果只剩下一张饼, 也可以只放一张。)

2.两面都要烙是什么意思? (一张饼的正面要烙, 反面也要烙。) 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 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 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 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 在解读主题图时, 常表现为照本宣科, 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 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烙饼的规则。

(二) 探究双数张饼的最优烙法

1.研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 (设问) :如果要烙两张饼, 你认为需要几分钟? (板书“两张饼”)

学生利用手中的投票器开始投票。

A.3 B.6 C.9 D.12

指名学生汇报, 说清楚是怎样烙的, 预设出现两种情况:

(1) 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 烙两张饼需要12分钟。

(2) 可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 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 又需要3分钟, 共6分钟。

学生汇报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记录下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比较和优化两种方案。

师 (设疑) :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的比较中得出:第二种方案好, 原因是两张饼同时烙节省时间 (教师及时板书关键词) , 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 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及时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 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小结:结合规则, 两种饼同时烙节省时间, 最少需要6分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让学生探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降低思维的难度, 减缓知识的坡度, 同时在解决两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为探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做好铺垫。

2.应用经验, 迁移思考

师:你认为解决烙两张饼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烙几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

学生投票选择:A.3 B.4 C.5

(1) 互动交流

结合学生投票数请学生阐述理由, 互动交流。教师预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A, 理由是研究完两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 自然就应该研究三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另一种是选择B, 理由是四张饼是两张饼的2倍, 烙两张饼最短用6分钟, 烙四张饼最短就用12分钟。

(2) 总结提升

1怎样烙四张饼用时最短?最少需要几分钟?

2烙四张饼的最佳方案又成为了我们进一步学习的经验。结合前面研究总结的经验, 你还能想到烙几张饼的最佳方案?最短需要几分钟?

3教师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六张饼、八张饼……及相应的最短时间。

小结:如果饼的张数是双数, 两张两张地同时烙最节省时间。

(三) 探究单数张饼的最优烙法

1.研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

投票选择:你认为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A.9 B.12 C.15) 把你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并想一想:三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2.展示烙法, 寻求最优方案

预设学生生成:第一种12分钟;第二种9分钟。

学生汇报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记录下用9分钟烙完三张饼的过程。

同桌合作再次实践体验“9分钟的烙法”。

3.集体交流, 对比择优

对比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下的烙三张饼的两种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 并思考:都是烙熟三张饼, 为什么9分钟的方法会比12分钟的方法节省3分钟?

学生交流质疑, 最后得出:采用9分钟的方法, 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在烙, 只需要烙3次, 所以节省了时间。

小结:烙三张饼时交替烙节省时间, 只需要9分钟。

设计意图:“如何尽快烙好三张饼”是本课的关键, 也是难点。在探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时, 我让学生先想象, 再直观演示, 用画一画、摆一摆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思考过程, 最后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对比两种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充分利用锅内的空间, 使得每次锅里同时烙两张饼, 这样最节省时间。学生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 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安排学生“想、画、说、比、议”等过程,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经验升华, 迁移归纳

师:利用以上经验, 你可以想到烙几张饼的最佳方案?最短用几分钟?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逐步完善三张饼、七张饼……的最短用时问题, 并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小结:如果烙单数张饼, 先两张两张地烙, 最后剩三张交替烙, 最节省时间。

(四) 深化认识, 建立模型

师:烙六张饼, 你会选择?

A.两张两张地同时烙B.三张三张地交替烙

小结:我们既要考虑省时, 也要省力。

师:观察这些算式,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师:烙一张饼最短用几分钟?为什么不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

师: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最短用几分钟?烙500张饼呢?

小结:结合烙饼规则, 饼的张数等于或大于两张时, 烙饼的最短时间就是用烙饼的张数乘烙一面的时间。

总结延伸拓展思维

师 (设疑) :假如妈妈的这个锅再大一点, 每次最多能烙三张饼, 情况还跟烙两张饼一样吗?

问题:用一个平底锅烙饼, 每次可以烙三张饼, 每面要烙1分钟。如果有四张饼, 两面都要烙, 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烙饼问题”是一种数学思考的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优化的思想, 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此题作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延伸, 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设计中, 教师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为主线”, 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努力使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在反复的交流比较中感受优化的思想

优化问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优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感受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更能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 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而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验与感悟。烙饼问题的核心就是优化, 具体地说, 就是对烙饼锅的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教学中设计的四个核心比较问题, 始终抓住了“优化”这一核心思想,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体会到, 只有把锅的空间占满, 才能达到省时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比较烙两张饼为什么用时不一样, 使学生理解两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比较烙三张饼的几种不同烙法, 哪种最省时, 为什么。使学生理解锅里每次都放满了, 就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 所以三张饼交替烙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比较烙六张饼的两种烙法 (3+3和2+2+2) , 让学生选择自己会怎样烙,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优化问题不但要考虑省时, 还要省力。

第四次比较:比较烙饼问题与烙一张饼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理解锅里每次都放满了, 才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

这四次比较在追问最省时的烙饼方法原因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感受了优化的本质内涵。

2.在直观操作与符号表达的不断体验中感受、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由直观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与发展。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 其表现就是抽象的思维方法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法根据思维操作的需要而交替使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充分借助教学的载体,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研究具体问题, 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 自主地探索、发现与归纳, 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关注的问题。本课教学中, 在让学生感受优化思想、探索发现烙饼问题的规律时,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素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重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烙饼活动。

第一个层次:在探索双数张饼的烙法时, 以探究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案为起点, 从直观演示入手, 到想办法把烙饼的过程记录下来, 初步尝试有条理地整理信息, 并借助符号图形启发思考。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中, 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述思维过程, 直观感受两张饼的最省时烙法以及省时的原因所在, 体会符号表达的优势。

第二个层次:在探索单数张饼的烙法时, 以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案为研究重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烙两张饼的活动经验和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的思维个性出发, 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如画一画等来深化认知。在交流与碰撞中, 形象的图、表以及抽象的符号与数, 为学生的数学表达和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极大的依托和支撑, 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 并走向归纳与概括, 烙饼问题的模型基本建立。

3.《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1角、2角、5角的纸币;数字卡片1、2、3;每组一张表格;每人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1.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小导游大头儿子已经出来迎接我们了。看!------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小朋友,很高兴见到大家。接下去的时间我将带着你们好好去参观参观数学广角。但是每位小朋友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儿童票每张5角,你们带钱了吗?请大家拿出钱袋,准备好5角钱。)

2.大头儿子说了,要5角钱才能进去,那么小朋友,你想怎样付钱买票呢?

3.拿出钱袋,自由地摆一摆。

4.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板书)

(1)1张5角;(2)2张2角和1张1角;(3)1张2角和3张1角;(4)5张1角。

5.把你的付款方式给同桌看看,让他帮你检验一下。

6.5角钱有那么多拿法,真棒!既然钱都准备好了,我们就买票进去吧。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一)感知排列

1.老师代表大头儿子对大家的到来再次表示欢迎,请小朋友们先到“数字宫”做个摆数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我是数字宝宝1,我是数字宝宝2。小朋友,你们知道把1和2组合在一起,能变成什么新的数吗?(用数字卡片自由摆一摆12、21)

2.你们看,现在数字宝宝3也来了——课件出示;在1、2、3三个数中选其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

3.还让大家摆两位数,你能够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要求:——小组3人合作:其中2人摆数,1人记录

4.动手操作,加强合作。

5.交流、投影展示(请学生代表自己说一说):漏了吗?有没有重复?

(二)探讨排列方法

1.刚才有的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摆数时不漏掉数、也不重复呢?

2.3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组总结交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先摆12、颠倒21;再摆23,颠倒32;再摆13,颠倒31,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2)老师也有一种方法:1放十位:12、13;2放十位:21、23;3放十位:31、32,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板书:12;1321;2331;32)。

4.看来啊,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

5.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

(三)感知组合

1.刚才小朋友3人小组合作得非常成功,互相握手表示祝贺好吗?注意:每两个人只能握1次手,小组3人一共握几次手?——在组内自由握手。

2.请2组小朋友汇报。

3.请这2组上台表演握手。

4.排数字卡片时用3张卡片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1.大头儿子见大家合作得这么愉快,想请小朋友到游艺宫里走一走,看场乒乓球比赛。你想去吗?

2.看比赛前有个小运动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课件出示:玲玲配衣服(小朋友,大家好!我是玲玲,我将参加一场乒乓球比赛,你能帮我配一套衣服吗?)

3.同桌相互讨论:有几种搭配方法?

4.课件展示4种搭配好的衣服。

5.哪种是你最喜欢的搭配?为什么?

6.那么这套衣服就给玲玲吧。——课件。

7.如果每两位运动员只打一场比赛,那么3个人可以打几场比赛——课件2。

8.写上姓名以示区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配一配。(投影展示)。

9.如果老师这个候补运动员也参加,现在就有(4)个人,假如每两人打一场比赛,一共可以打几场?(6场)——请3名学生上台,再加老师排排看。

四、总结

4.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四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

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

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硬币、若干张圆纸片(涂上正反不同颜色)、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学习新知

同学们早上你们的家人给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老师的家人给老师烙的饼。你们知道吗厨房里也有数学问题。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例1图)小华妈妈正在为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绝活——烙饼。(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一)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个锅可以烙两张,每面都需要烙。)

师:妈妈烙饼的一面需要几分钟?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分钟、6分钟(学生对饼需要烙两面有直接的了解)

师:“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生:12分钟、6分钟(让学生讨论出6分钟是对的)

让学生用圆纸片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用硬币操作)

师:那么烙4张饼那?

生讨论并让同学黑板演示。(其他同学用硬币操作)

师引导6张饼、8张饼、10张饼需要多少分钟。(将上述张数和总用时对应板书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张数和总用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总结出双张数×3=总用时

(二)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3张饼呢,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看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能最早让他们吃上饼。

(提示学生每次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让学生用发的硬币烙一烙,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几位不同意见的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解说)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生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

师:谁能再把如何9分钟就能烙好饼的方法再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学生黑板边演示边解说)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给同桌解说(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引导:那么烙5张饼需要多少分钟那?7张、9张那?

学生自己动手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张数与总用时。(生得出5张饼可以先烙2张,再烙3张。7张、9张同理)

师提问:同学们发现黑板上单数饼与总用时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总结出单张数×3=总用时

引导出双张数、单张数与总用时的关系都是一样的进而总结出烙饼问题的一个规律:张数×3=总用时

(由3是单面时间)进一步总结出张数×单面时间=总用时。

二、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一般会从等待时间考虑,可以提示中间桌子是一位老伯伯。)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出示图片:鸡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鸡蛋)如果煮熟一个鸡蛋大约要用4分钟的`时间,那么煮熟10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呢?(学生作答)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烙饼的方法吧!

师:随机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同学们,图中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们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两面都要烙又是什么意思?(生答)

(二)观察学习,探究两张饼的最佳烙法。

1、明确烙一张饼的时间。

师:想一想,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生:6分钟)

师:为什么是6分钟?(生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流程图把刚才这位同学的烙饼过程板书下来。

板书:一张:正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2、探究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烙两张饼,怎么烙?有几种可能?(同桌合作,用圆纸片代替饼进行实践并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并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第一种:12分钟。

板书:两张:(1)正(1)反(2)正(2)反

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6分钟。

板书:两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演示同样烙两张饼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们认为那种烙法最快?为什么第一种烙法多用了6分钟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就是说本来可以两张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种每次只烙了一张,浪费了空间,也浪费了时间,所以多用了6分钟。

师:如果我们要尽快的把饼烙熟,你会选择哪种烙法呢?(生答)我们给第二种烙法取一个名字,就叫做“两饼同烙”。(板书)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妈妈烙几张饼?(3张)瞧瞧小精灵提的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那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生答)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分组动手烙一烙吧。看看怎样才能把3张饼最快的烙熟,在动手之前,我们先看清要求。(课件出示数学信息: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当作3张饼,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操作烙饼。(生操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板书。

第一种:3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

(3)正(3)反

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3张(1)正(2)正(1)反(3)正

3分钟3分钟

(2)反(3)反

3分钟(9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都是3张饼一种需要4次,另一种需要3次?(同桌相互交流说说)

教师引导归纳:常规的烙法,先把两张饼放进去,正反面烙完后,再烙第3张。第3张饼的两面得一面一面烙,浪费了其中一个位置。经过合理安排,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空间,最省时间。所以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轮流交换着烙确实很快。这种烙法帮我们解决了数学难题,我们也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交替烙”或“轮流烙”(板书)。

师: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事先做好安排、想好策略,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空间。

三、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烙4张饼,条件不变。谁能不能动手摆摆就知道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大家先想一想,你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清楚。(实在想不出来的可以借助学具帮忙)。

1、反馈烙4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生答)师板书4张分成2张2张。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一些?(可以说2张2张烙)最少需多少时间?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烙一烙,大家帮他数一数烙饼的次数好吗?(观察后生答:4次12分钟)

2、反馈烙5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5张饼,怎样烙?你能不能很快说出烙5张饼最少烙几次?最少需多少时间?

生:上台演示、讲解:先烙2张再烙3张共5次,需15分钟。

3、出示烙6、7、8、9、10张饼的课件。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烙6、7、8、9、10张饼,分别至少要烙几次,需要多长时间?(生答完成表格)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最短的总时间=烙饼的次数X烙每一面饼的时间(1除外)烙饼的次数=烙饼的张数(1除外)。

师:找到了规律我们解决问题就容易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四、结合实际,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找到了烙饼的规律,总结出了公式,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和公式来计算一下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烙一张饼至少需要几次?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同桌互说)

5.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99例1 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材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可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去哪里玩?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生1:我喜欢去动物园,因为可以看到许多动物。生2:我喜欢去公园,那里的风景很美。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数学城堡玩一玩,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生:进入城堡的大门设有密码,破译密码后才能进入,快来帮帮老师吧。(课件出示)

看国王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第一关:进入数字宫,探索1、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先问一问,他们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举例说几个?

1、用1、2、3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2、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3、引导学生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

4、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录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5、小组汇报。

6、师生总结:按照一定顺序找的数多而不重复。

7、小结:这些与顺序有关,我们叫排列。<板书:排列> 师:用0,2,3这三个数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后和同桌交流)第二关、小组合作,巩固应用

1、握手先

每两个人握一次手,猜想能握几次手(一个学生记录)师:孩子们,你们刚才的合作愉快吗?那相互握手祝贺一下好吗?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呢?

生1:6次 生2:3次 生3:4次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请2组小朋友汇报)(请这2组上台表演握手)

(思考)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1: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生2: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第三关:衣服搭配

(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2、乒乓球比赛

师:游艺宫里除了时装表演,还有乒乓球比赛,三人参加乒乓球决赛,如果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三个人要打几场比赛呢?(抽生汇报)

生:这和握手一样,一共可以打3场。

师:小朋友的参赛激情很高,如果有4个人参加比赛,那又要打几场呢?

生:如果有4个人参加比赛,那要打6场。

第四关:课件出示从数学广角回家的路线图(学生回答)。

三、课堂总结:

师:孩子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那里玩了!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

6.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六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做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

学生猜测。

教师提示:不在左手。

学生再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数学乐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

咦,打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

哇,打开了,小朋友们,你真棒!

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

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2、教学例1,展示课件。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书

小丽拿的是()书

(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推理。

可能有学生会说: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可能也有学生会用列表法。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三、应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

1、出示教材小狗图文。

宠物店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欢欢、乐乐、和笑笑。它们今天称了体重,你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律动游戏

五、课堂小结

7.对“数学广角”教学的冷静思考 篇七

一、“数学广角”各册内容的编排与意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探索用给定的数字卡片可以摆多少个两位数的活动, 猜一猜小朋友手里分别拿着什么书、什么花的游戏。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上衣裤子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用给定的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足球比赛一共要踢多少场球。

这两册的内容蕴涵了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这些思想与方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用画图表示语文和数学小组的人数以及重复的人数, 体现了集合思想。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开始学习数学, 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还安排了等量代换例子, 如一个西瓜几千克?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体现了等量代换的思想, 它也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如:烙饼时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按怎样的顺序卸货使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等, 都渗透了简单的运筹思想。在这里, 只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案, 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 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佳方案。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植树问题。让学生初步会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教材117页例1渗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遇到问题合理猜测——举例验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过程, 构建数学模型。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认识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编学号等简单的数字编码的知识。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事例, 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不仅能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 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古人解决此类问题的巧妙思路, 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此题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对比, 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抽屉原理”, 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形式表示出来的。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 体现了数学证明, 这也让学生初步经历了“数学证明”的过程。教学不必过于追求“说理”的严密性, 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

二、“数学广角”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内容都是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 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所以, 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 因为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

(1) 不是直接地“告诉”。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贪图省事、方便, 把方法直接地讲解给学生听, 让学生不经过思考、探索就获得答案。这样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的答案, 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就会一知半解的, 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 有的教师教学“找次品”时, 就直接告诉学生“先将要找的产品分成3堆, 而且要尽可能地平均分。3个称一次, 9个称2次, 27个称3次……”。这种避开活动过程“从繁就简”的做法, 如同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 无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

(2) 不可拔高教学要求。

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默会知识, 需要经历长期渗透和不断地体验来感悟, 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教师认为“越深入挖掘教材思维训练的层次就越高”, 正由于这个误导, 许多“数学广角”课堂就上成了“奥数训练课”。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搭配问题”中, 引导学生抽象出“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并加以比较。这样, 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提炼出来, 这是不可取的。

(3) 不可只面向优等生。

由于数学广角是思维含量比较高的数学课, 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思维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有差异的知识技能目标, 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 处理好面向全体参与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 不可过于追求生活原型。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但在“数学广角”教学中过度追求生活化会导致“数学味”淡化, 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数学广角”教学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数学广角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数学广角”与应用题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应用题虽然也注重联系实际, 但主要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呈现的大多是答案唯一的问题, 往往缺乏开放性;传统的应用题也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主要是解答书本上的问题;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的解题过程很大程度上成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的方法—运用解题的模式进行解答”的过程。而“数学广角”教学强调体验和抽象的过程, 呈现的问题更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 而是需要积极思考, 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抽象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同时, 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

2.“数学广角”与奥数的关系

尽管“数学广角”中有许多内容原本是奥数的内容, 如“抽屉原理”“找次品”“找规律”等, 但数学广角和奥数又是不同的。奥数教育实质上是精英教育, 是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的拔高教育;而“数学广角”面向的却是全体学生, 是大众教育。奥数难度偏大, 数学广角难度偏小。奥数注重的是思维训练, 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进行题型套路教学;而“数学广角”注重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经历、体验、感受中, “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开发智力, 提高数学素养。

3.“数学广角”与数学思考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样, “数学广角”教学也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当然, 这四个目标的分量不会是一样的, 显然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思维含量较高。因此, 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学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应该如何实现, 特别是对于数学思考应达到怎样的层次, 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准确的判断, 既不能过低, 也不能过高。

4.“数学广角”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8.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重叠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能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韦恩图的各部分意义,会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师:小明说他家有两个爸爸还有两个儿子,可他又说他家只有3个男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

师:看来这个家里面有一个人很特殊,他有两个身份,他就是……他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一、情境引入,活动体验

1.抢椅子游戏。

师:同学们课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也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抢椅子。老师这里已经准备好了两把椅子,那我就叫两个同学来参加游戏吧!

(生质疑,这样的比赛没有意思。)

师:对于老师的安排,你想发表什么意见吗?

师:哦,看来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板书:一一对应。)

师:看起来要想让游戏有意思,必须怎么办?

(生提出人数应多于椅子数。)

师:你是希望减少椅子还是增加人数呢?

2.摸球游戏。

师:老师请你们4位上来,但是你们当中只能选出一位参加抢椅子的比赛,摸球决定吧!这里面有4个球,谁摸到红色球,谁参加抢椅子吧!

(继续抢椅子游戏。)

…………

二、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师:我觉得不应该只对冠军表示感谢,刚才做游戏的几位同学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应该对他们所有人表示感谢呀!

师: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有3人,玩摸球游戏的有4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7位同学给大家带来欢乐!请这7名同学起立。

(生质疑:只有6人,产生师生对抗。师板书:4+3。)

1.呼拉圈的解释。

师: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老师有办法。拿出呼拉圈,我们用它来解决这个难题。

A.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请把名字贴到黑板上,然后钻到圈里。

B.参加摸球游戏的同学,请把名字贴到黑板上,然后钻到圈里。

(出现冲突,有的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但第一个圈又把他套进来。)

(老师指着呼啦圈数人数,走到两圈交叉的地方。)

老师再数,再次追问,他为什么跑到这个地方?明确,他既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又参加了摸球游戏。

(师生共同将呼啦圈固定在黑板上。)

2.贴名字的技巧。

师:请参加游戏的同学像站在圈里一样,把你的名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将圈上标明:抢椅子 摸球。)

师:有一位同学拿着两个名字,怎么办?

生:将两个名字重叠起来。(揭示课题:重叠问题。)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的活动用一段文字记录了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参加游戏,有4人参加摸球游戏,有3人参加抢椅子游戏,有1人既参加摸球又参加抢椅子游戏。

师:瞧,我们的活动中满是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吗?(出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游戏?)

(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列出4+3-1的算式。)

追问4,3,1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减去1。把1用彩笔标出,提示学生注意,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师指着图介绍,很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研究物体重叠问题的时候发明了这个图,从此以后,人们计算重叠问题的时候就方便了很多,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图叫做韦恩图。(板书:韦恩图。)

师:这个图你看得懂吗?红圈里表示的是什么,蓝圈呢?

师:左边我描出的月牙形图中表示的是什么,右边的呢?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板书:只。)

师: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什么?能不能也用一个巧妙的词来说呢?(板书:既。)

师: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各部分的含义,谁能列式来计算参加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

(3+1+2。)

三、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书中例题。

师:出示表格,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既然同学们发现了其中有3名同学重复出现了,那么如果请你用图示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图呢?为什么选择这个图?

(學生独立制图。)

师:你能求出参加统计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吗?还可以怎么做?

2.动物问题。

师:这些动物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既会飞又会游。你能将它们填在图中正确的位置吗?

师: 如果有一种动物是11号,而它在图中的位置是这里,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既不会飞也不会游的。

师:看来在韦恩图的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表示信息,真有意思!

3.判断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师:他们之间有重复吗?怎样求总人数?

师:三(3)班有女生25人,男生27人。他们中眼睛近视的有8人,不近视的有44人。

师:三(3)班有6名同学参加语文竞赛,有4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参加语文与数学竞赛的共有多少人?

四、总结提升,反思拓展

师:重叠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看屏幕。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满意吗?

师:本节课对自己表现满意的人( )人,对老师满意的有( )人,既对自己满意又对老师满意的有( )人,对自己和老师都不满意的有( )人,全班共有( )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风华小学)

(此文为“哈尔滨市第九届而立杯课堂教学大赛”中一节特等奖教学课例。)

编辑/魏继军

9.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篇九

执教教师:肖晶 课型:新授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工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课明标

1、师生谈话。你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吗?你会做什么呢?你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

2、刚才造句中说的几件事都是可以同时做的,那我们来看一下小红做的这两件事情可不可以同时进行,“我一边刷牙一边吃早餐”。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改才正确呢?有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有些事情要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出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学习例1)

1、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我们看谁来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1画面)

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序图片)谁能说给大家听?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后提问)小明先烧水行吗?看来,合理安排时,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板书:先后顺序)

师:那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呢?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师:同学们都挺善于开动脑筋的。那小明要怎样安排这些事情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多长时间?(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请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师引导学生叙述设计的过程:你们先干什么?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师;还有谁有更快的方法?(请另一组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

① 洗水壶→接水→烧水→ 沏茶(11分钟)洗茶杯 找茶叶

② 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 沏茶(14分钟)③ 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12分钟)洗茶杯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师:比较上面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为什么? 生:第一种,因为用的时间少。师:在哪节省了时间?

生: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同时做了3件事,所以更节省时间。师:说得真好!看来,合理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哪些事应该先做,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板书:同时进行)那么,像这种能让客人最快喝上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种最优方案的流程图。(出示流程图)

5、小结:上面①③这两种方案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的。③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两件事,而①的方法是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沏茶,还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解决。请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一些生活小问题吧。

三、练习巩固(我是小小设计家)

师:小红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她呀?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吃药画面)

师:你能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吃药的过程包括几件事?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小红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应怎样安排事情,才能让小红吃完药后能尽快休息?(学生汇报,老师出示最佳流程图)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呢?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这样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五、课后作业

课本107页练习二十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①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沏茶

(11分钟)洗茶杯

找茶叶 ②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找茶叶→沏茶

(12分钟)洗茶杯

10.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学设计

文庙学区楚贾杜小学翟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学习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第二道门出现。

(课件出示:我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这可有点难度了,你先猜猜可能是几?(12、23、33等)大家这么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二)、展示交流

汇报一下:你们找到了几个数?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一个组到前边来汇报,要求2个人一起来。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

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反馈:

1、(漏写的)

2、(多写的)

3、(比较凌乱的写法)4、12、21、13、31、23、32 共6个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两个数字交换一下。5、12、13、21、23、31、32 共6个(固定十位数)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从小到大,1、2、3轮流放在十位上。6、21、31、12、32、13、23 共6个(固定个位数)

师: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生:有规律)--------一小一大,1、2、3轮流放在个位上。

教师组织逐个分析:这是哪位小朋友写的?你们同桌两人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有顺序的写法可以请学生多说几遍:“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你再来说一说?实在说不清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摆一摆。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三)、点拨提升

师:看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一些,为什么?(有规律)假如用1、2、3、4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你觉得采用哪种方法来写能写得又快又好?(第5、6种)

师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很有顺序、不会重复,不会遗漏。(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师: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你们说是几呢?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是从第5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点击“23”,媒体演示锁打开。

三、学习运用、拓展提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装扮两个城市。(教材第97页“做一做”)(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任务二:帮照相。(练习二十四第1题)谈话:数学王国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3、任务三:送图书。(练习二十四第2题)

谈话:数学王国为了丰富你们的学习知识,又送你们一些图书,请看有哪些图书呢?

4、任务四: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提炼方法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搭配。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都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智慧。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搭配

(一)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11.数学广角教学的教学过程不能弱化 篇十一

数学广角认知过程实效性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版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它不同于传统的应用教学,其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操作性较强,知识与技能紧密相连,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问题。因此,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时弱化了它的教学过程,其实是不对的。

一、学生的认知过程应循序渐进

对小学生而言,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到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只有老师的适当辅导,认真对待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才会对知识进行感悟、积累、反思、运用。

例如,数学教材第十册中《找次品》教学时,老师不能因为书中有表格,而知道了答案,采用简单“告诉”的方法,这种避开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师可先出示3瓶缺了药片的药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教师也可发放药瓶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数一数、称一称,教师既不做任何提示,也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的测量方案,教师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学生再汇报“找次品”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品味出哪个方法更快捷,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天平测量而不用砝码的方法找到次品的方法及规律,再此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强化了技能培养,然后再出示例题,师生合作探究意识强,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后再巩固练习,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由浅入深,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对于稍复杂的数学广角问题,学生往往一筹莫展,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弱化,直接告诉其方法,那样学生只能机械地利用公式计算而失去了对事物规律的判断能力。

例如,教科书第八册中的“植树问题”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将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每边放4个旗子,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最外围会放几个呢?可以让学生抢答后再分组动手试验,也可以选几名学生亲自到讲台前站一站,来验证同学们刚才的猜测,然后师生共同数一数再做汇报,最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4×4-4=12或4+3+3+2=12或4×2+2+2=12

教师适时表扬同学的同时,增加外围棋子或外围同学的个数,每边放5个,放6个也可,做游戏代替放棋子完成这一问题的教学。并不断让学生练习巩固,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如果图形不是四边形,而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此类问题该怎样做,然后师生共同探索,由浅入深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化归思想,建模构想。

三、注重直观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约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教师教学数学广角时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体验知识的形式与掌握。

例如,教学教材第五册中“排列组合”问题时,三个队两两比赛要赛几场?教师教学时可以找三名同学到前面直观演示两两握手要握几次,从而学生能举一反三,使复杂的问题用直观操作法使问题简单化了,从而使学生更简单快捷地理解了问题。

四、数学广角教学注重实效性

数学广角的教学,本来就是全体学生参予的教学过程,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因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有计划地创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去观察、研究、尝试,教师在教学中重在活动中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更不能淡化,更应注重教学实效性,通过完善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思维的同时,体会到更多的数学思想。

根据上述对数学广角的认识,特制定了数学广角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吃透教材。數学广角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点前就应该认真备课,了解各个学段对数学广角的要求。例如,在第一学段中,本部分数学以“操作实践”为主,这一部分知识比较零散,学生认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们的观察操作,归纳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学段的“建模”版块中教师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2.目标明确,恰当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是最终目标,数学广角也不能脱离这一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因此,在数学广角教学中要恰当要求,力求学生学有所依,学有信心。

3.教学过程切忌眼花缭乱。因为“数学广角”在教材中是一独立板块,它不受其它板块影响,因此有不少教师把它列为观摩课,在其教学过程中“作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了学生,学生也积极配合了教师,使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这不但使听课者眼花缭乱,就连占有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是一脸茫然,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忙得很累,学生做的并不轻松。因此,就有人提出,数学广角教学应该弱化,但此弱化也只限于那些意义很小的花点子,其实教学过程应稳中求胜,强弱适度最好。

4.教材处理不要过于简单。在数学广角这一教学过程中,有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如果遇到简单的教材内容,应怎样设计呢?其实道理显而意见,教学过程一样不能被弱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也并不是简单机械化,用简单化的狭隘眼光处理教学内容实有不妥。即使是简单化的知识,也需学生做好充分的认知。例如,对统筹问题的教学,教师认为知识很简单,只要学生平时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就能完好地做好统筹问题。实则不然,现在的孩子对于做家务,优化时间概念很模糊,教师如不做具体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五、夯实基础,优化教学过程

每一个数学广角的教学都离不开以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更好地完成这一版块地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要扎实,而且教师也要能贯穿知识,并用以前的知识学习现有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时,学生可利用加脚法、砍脚法、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肯定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提示用方程法来解答,也就是假设法。在教学中,温习统计知识、等量关系等一系列数学知识,从而“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温习旧知识,进而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12.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十二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新增了“数学广角”单元。这一板块内容新颖,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 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 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 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 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使教法变得生动、有趣, 并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这部分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应制订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根据这个目标,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教学设计改为: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一个“数学广角闯关”的游戏活动当中。如, 讲解“用1和2这两个数字可以排列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出示一幅情境图, 要想进城堡必须要打开密码锁, 这个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排列而成的, 你们猜会是多少呢?学生们反应很快, 马上想出12和21来。打开密码锁进入城堡, 接着我又出示“欢迎进入数学广角来闯关”, 设了五关......这样, 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 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这个有趣的游戏当中。实践证明, 在游戏中学习,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互相交流, 互相沟通, 教师也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投入到讨论之中。实践证明,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 其中的一关:每两人握一次手, 三人一共握几次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 一人负责记录, 其他三人, 两两握手, 试试一共要握几次?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践, 很快得出结论:要握3次。我及时抓住时机, 让学生解决“乒乓球”问题:三人两两见面要打几场乒乓球?学生马上就联想到了刚才握手的情境, 悟出了这两个问题的共同之处。因此, 在教学中, 组织学生适时合作交流,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组织活动, 引发思考

新课改强调,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过程, 并通过猜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过程, 悟出简单的排列方法和组合方法。如, 教学“1、2、3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最后评选出最佳方案。当在练习用“2、5和8排列两位数”时, 结果不仅正确率高, 而且还方法多样。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按规律排数, 更重要的是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思维得到了拓展。

13.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同桌合作学习,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衣服搭配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闯关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2、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如衣服搭配、握手游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课后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有个别学生还不能有效参与。

2、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不够具体。

3、教师语言不够精练,放手不够到位。如排列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摆法。

14.《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篇十四

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

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把5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3个苹果。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可以这么放?),通过简单的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例题铺垫,同时又可以渗透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这一种思想。

三、数学语言“精简化”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练习设计“多样化”

15.数学广角烙饼教学设计 篇十五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 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简单的排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 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 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 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在设计本节课时, 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的理由, 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合影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 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灵活处理教材。“数学广角”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 它的数学化特色更加突出。因而, 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 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 结合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体验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 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 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三只小动物的头像、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数学广角》———搭配这节课, 老师创设了小鸡、小鸭和小刺猬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的故事情境。途中, 小刺猬出了一道难题“用数字1、2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同学们通过动脑筋, 想出了答案, 分别是“12和21”, 三只小动物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企鹅博士家门口, 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1. 出示企鹅博士留言, 引发思考

师:三只小动物来到了企鹅博士家, 却发现大门紧闭。咦, 门上还有一张纸条呢, 让听听纸条上的内容吧? (播放录音:欢迎你们的到来, 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 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 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 密码就在这些数当中。———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 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2. 学生初探数字, 引发讨论

师:那么我们就先拿出数字卡片, 自己摆一摆, 边摆边记, 完成后, 再小组内交流汇总, 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

(小组汇总、排列、交流, 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 你摆出了几个呢?

学生有的答案是4个, 有的是5个, 有的摆了6个。

师:看来, 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 有争论, 没关系, 有争论才会有进步。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组长把你们这一组摆出的数全部写出来。

(学生交流讨论, 动手摆一摆)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 摆出了几个呢?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谁愿意上台来摆一摆, 说一说?

(方法:十位摆1, 个位依次摆2、3, 即12、13、十位摆2, 个位依次摆1、3, 即23、21, 十位摆3, 个位依次摆1、2, 即31、32)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 像这样摆和我们自己第一次摆的时候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

师:得出第一和第二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也就是“有序地思考”, 请你用这种方法自己再摆一次吧!

(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教学, 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在活动操作中成功, 在交流中找到方法, 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 参与学习过程。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 以摆来帮助思, 以说来表达思, 在摆中发现问题, 在说中交流问题, 解决问题)

3. 学生猜出密码, 学会应用

师:这里有6个数, 那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企鹅博士又给我们一个提示 (放录音:密码就是这些数从中最大的一个) 密码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大声地喊出来。请学生上台输入密码后, 企鹅博士家的门打开了, 掌声响起来。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小动物们很感谢大家帮它们解决了难题, 连企鹅博士都夸同学们是聪明的孩子。今后无论是在进行数字搭配, 还是其他的搭配时, 我们都要“有序地思考”。

上一篇:混合式学习答案下一篇:双十一促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