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动物--第九册美术教案(精选9篇)
1.水墨画动物--第九册美术教案 篇一
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第一单元 1阳光下的世界
教学目标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阳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段阳光照射下的变化或画一幅表现阳光的作品。重点:
从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间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难点:
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兴趣点:
①与同学一起欣赏讨论、评述、交流、创作等学习活动。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教学过程:
通过欣赏各种阳光下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阳光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了温暖和亮丽的景色。用画笔表现阳光下多彩的世界,是画家终身追求的目标。引导学生去探讨一些艺术家们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1、欣赏探密一——莫奈为什么长期迷恋于阳光与色彩的表现?
看一看:清晨、正午、夕阳、日落雪景时的麦草堆的色彩有什么不同?色调变化如何?(让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色调的变化去分析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
议一议: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段的麦草堆?(对大自然的色彩、光与影产生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的研究,2、欣赏评述——你欣赏莫奈的作品吗?
听一听:一些评论家对莫奈作品所作的评论,介绍莫奈的生平和艺术地位。想一想:你对莫奈作品有何感受?你欣赏他吗? 议一议:为什么欣赏或不欣赏?
说一说: 你对莫奈作品《麦草堆》系列作品的欣赏小评论。能从构图、色彩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欣赏探密二——中国画技法如何表现阳光?
看一看: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阳光下沐浴的三个游泳者?(淡墨、淡色块与空白交错的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较难表现阳光的中国画技法?(作者是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的结果,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着他。)
说一说:你对作者大胆创新的做法联想到什么?重在启发学生如何善于学习作者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追求,对困难不示弱的精神。
4、拓展欣赏——阳光下的世界,真美!
看一看:课外收集的阳光下的世界(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
说一说:充满活力的阳光,不仅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温暖和亮丽的景色,你在生活中对阳光的感受如何?
画一画: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阳光画面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各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重点: 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难点:
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兴趣点:
①激发对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
②表演画中人物的动作,激发观察的兴趣;
③与同学一起欣赏讨论、评述、交流、创作等学习活动。教学过程
1、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导入课题(感受与激趣)
听一听:创设情境,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乐曲或朗读,欣赏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看一看:《伏尔加河纤夫》
(1)
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的?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是谁?为什么作者画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后才创作这幅作品?
议一议:让学生合作讨论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宾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的毅力。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纤夫? 说一说: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演一演:模仿纤夫的姿态和动作,体验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2、欣赏其他各图,要求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分组介绍本组所欣赏的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及疑问,并综合本组同学的感受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汇报。
4、欣赏课外收集的表现劳动者的美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学生学习大师的兴趣。
5、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劳动场面,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画的同学可以通过线条画把自己劳动的感受画出来,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6、欣赏评述学生创作的各类作品。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多点去劳动,感受劳动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二单元 3《漫画刷牙》
教学目标
①初步认识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②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绘制漫画作品。③用艺术视角观察身边的事
重点:
①感知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②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刷牙的动作和神态; ③学会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生活中一件小事。
难点:
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和表现生活中的常见的小事。教学过程
1.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⑴猜一猜:出一个有关牙齿的小谜语让学生猜猜 ⑵比一比:同学之间相互比一比谁的牙齿长得漂亮洁白 ⑶说一说:引出刷牙的话题,导入课题。2.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
⑴谈一谈:让学生谈谈对刷牙的认识以及自己所了解的口腔保健知识
⑵看一看:这些表现刷牙的漫画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⑶议一议:什么是漫画?怎样用漫画的形式把刷牙的形象表现出来? 3.演一演、照一照、画一画、评一评
⑴演一演:让学生表演一下刷牙的动作和神态,激发创作联想。⑵照一照:对着镜子看看自己刷牙的神情和动作特征。
⑶画一画:尝试运用漫画的手法将刷牙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评一评: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作点评。
4.童眼看世界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
②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重点:
①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想象。
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兴趣点:
①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②交流想象与感受; ③作品的创作与展示。教学过程
1.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奇妙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 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2.活动二:欣赏与启发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
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
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3.活动三: 交流与创作
①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眼睛看大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
②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4.活动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提供评价要点): ①构思独特,富有童趣;
②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③参与学习的情况;
④个性和创新。
2.教师进行点评和学习小结
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结合本课学习写一篇小日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三、5.家园小景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 ②找出叠色剪纸与单色、套色剪纸的区别;
③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难点:
①感受民间剪纸的寓意
②剪、刻、贴综合运用的方法; ③各种彩纸的搭配。重点:
①感受叠色剪纸作品中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有趣的纹饰和审美的情趣; ②能运用剪、刻和贴的方法;
③掌握线条连接不断的设计和装饰花纹的运用; ④叠色时色彩的搭配。教学过程:
1.探究叠色剪纸作品的形式特征(感受与激趣)
说一说:教师出示《狮子娃》叠色剪纸作品让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为什么?(可爱、夸张、色彩艳丽、造型朴实、民间风格)
找一找:出示多幅单色、套色、叠色的剪纸作品,让同学们把它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同属一类的放在起,并且找出这些剪纸作品各有什么特点?(找出异同的地方)2.探究叠色的组成要素(发现与感悟)
说一说:叠色剪纸中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点?(月牙形、锯齿形„„)找一找:叠色剪纸作品中的色彩特点。(了解民间色彩的规律)
比一比:与以前学过的剪纸比较,在制作中除了常用方法外还增加了哪些?
看一看、说一说:在学生作品中①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喜欢?(色彩吸引你?形状很特别?)②引导学生感受学生作品所具有的造型稚拙简练,趣味浑朴天然,构图饱满、具有创意的特点。
3.探究叠色的制作方法(学习与尝试)
试一试:①尝试以一个简单的形状,按制作步骤进行制作,看看在制作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②在整个构图中,如何才使画面的各部分连接不断;③尝试用各种彩色纸进行搭配,选好适合在自己作品中的所运用的色彩。4.创作具有创意的“家园小景”(创新与表现)想一想:①从哪方面内容来表现“家园小景”;②选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
5.分享与评价
评价点: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比一比、说一说:我的作品美在哪里?我的创意在哪里?
6.美丽的瓶花
教学目标:
①了解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 ②掌握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
③ 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 重点:
①了解版画特色、如何欣赏版画作品 ②能初步掌握制作纸版画的方法。难点:
① 制版和印制版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对版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说一说:(感受形式美、色彩美、体会画家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它给你什么感觉?(提供选择词语:高雅、生动、夸张、清新、艳丽、造型简洁、宁静)。想一想:(理解花的内涵,激发想像)不同的花还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含义,(提供一些花的图片和所代表含义的文字)例如白玫瑰代表纯洁与高贵;水仙代表高雅,清逸,芬芳脱俗;黄康乃馨代表长久的友谊,让同学们找出它们各自的含义把进行联线结对。比一比:(感受作品所具有各自特点和内涵)绿色调子的瓶花给你什么感觉?蓝色调子的瓶花给你什么感觉?你自己比较喜欢哪一幅,引导学生感受相同底版用不同色调印制时。(绿色调子使画面显得绚丽多彩,蓝色调子令人觉得宁静而又神秘)2.体验活动:尝试纸版画的制版和印制。想一想:(学习与尝试)①自己喜欢的花和瓶子的形状;②怎样把它们组合起来,想想用什么色调表现比较好?③花和瓶的设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试一试:(创新与表现)①按制作步骤进行制作,在制作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它的;②运用的色彩时能不能把握好色调;③尝试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达到自己想到的效果。5.分享与评价
评价点: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比一比、说一说:我的作品美在哪里?我的创意在哪里?
7.动物的小彩塑
教学目标
①了解民间彩塑创作的艺术特征。②复习泥塑基本技能;
③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彩塑。重点:
①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确立具体的塑造对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造出动物的形体,并进行装饰彩绘。
②运用基本形的要素
进行塑造、装饰彩绘小动物。
③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小彩塑的造型特点。难点:
①感受民间艺人创作动物小彩绘时;采用的简练又夸张的创作手法。②仿造民间艺人的创作手法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作。教学过程:
1、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民间彩塑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比一比:它们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现实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民间彩塑有什么特点?
比一比;不同地区的民间彩塑有什么不同?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哪里?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探讨与想象
(1)
如何将动物的形状概括成一个或几个基本形体?(如:圆拄 体、球体。)怎样将几部分连接起来并作细部的加工呢?
(2)
想想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彩塑身上的纹饰和现实动物身上的 花纹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添加这些文饰?
(3)
准备用什么基本的形塑造自己心目中已确立的动物的对象,并能够做到生动、传神、逼真的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
3、分享与评价
(1)
创设“合作创作”的情景。
(2)
欣赏作品;分享共同劳动的成果。
(3)自我与他人评价(外形美,点、线、色的装饰美)
8走进民间砖雕、灰塑艺塑(新)
教学目标:
①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造型雕塑的表现特征。②了解塑造人物雕塑的基本技能。
③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工具,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重点:
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雕塑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雕塑人物。难点:
①对不同雕塑材料性能把握。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1、观察与体验
通过教学课件(或实地参观)向学生介绍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中的石雕、砖雕、木雕、陶雕和灰塑使学生重点掌握在众多雕塑中造型古朴、生动的人物砖雕、灰塑艺术特点,感受民间艺术的精华,激发学生对人物雕塑创作的兴趣。
2、探索与想象
(1)什么是砖雕、灰塑艺术?(2)探索砖雕、灰塑的造型表现手法及如何将其表现手法合理的运用到现实的泥塑造型人物中,并进一步探索其技能、技法?
(3)如何运用泥料进行塑造人物并涂色或烧制成陶?
3、“模仿练习”与想象
(1)引导看图,自学泥塑的基本技能,鼓励发明创新“技能技法”。
(2)引导塑造出人物的大体块和主要结构、并借助工具、雕、压、刻细部结构,进行想象练习;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作的灵感,塑造出人物小雕塑。
(3)模仿民间砖雕、灰塑中的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和技能、技巧;大胆的进行想象、创作;塑造出新的人物雕像并刻画出人物的特征。
4、合作与创作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创作人物小雕塑?
制作:教师示范制作泥塑的整个过程,引导分工合作,关注互相帮助,材料、工具共享。鼓励 创作性的设计;共同分享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
5、欣赏与评述:
(1)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欣赏。
(2)
对比与交流;将学生作品与民间艺人的作品加以展示和对比,说说创作的艺术的手法和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3)评述合作创作雕塑作品的整个过程和乐趣。交流学习中的收获和价值观。
9.多面人
教学目标:(1)、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2)、学习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用夸张的线条和色块面表现人物。学习用多种材料剪裁、反复拼贴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细节。重点:
学会多角度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难点:
画面的主次之分; 画面“拼而不乱” 教学过程:
1、欣赏、讨论、比较、发现 欣赏《多拉玛尔》油画。(1)、作者是谁?那个国家?毕加索(西班牙)(2)、毕加索创立了什么画派?(立体画派)(3)、画面的女人是滑稽、可爱、还是怪异?(4)、跟我们平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多角度去观察一个人和表现一个人)(5)、画面运用了那些点、线、面、色彩、符号来表现人物的?(6)、这样的艺术表现有什么好处?
2、欣赏、讨论、感受 《约克郡的母亲》(拼贴画)霍克内(英国)(1)、这幅作品跟毕加索立体表现主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画面展现了母亲脸部的那些细节?反复、多层次地表现了母亲的什么?(3)、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
3、观察·分析·创作
选择对象(好友、亲人、同桌)(1)、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对象外形、性格(活泼、文静还是多重性格)(2)、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对象?
(3)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画肖像、图片肖像。教师引导学生作业时注意画面主次之分、大小之分以及色块对比之分,注重画面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派”作品。
4、互评与自评。
10.魔幻的画面
教学目标:
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重点:
图形互衬、色块互衬.难点: 视觉转换。教学过程:
1、欣赏·讨论·感受: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认识超现实主义。欣赏《卡特·布兰奇》油画。马格里特(比利时)(1)、作者是谁?那个国家?马格里特(比利时)(2)、他是哪个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画家主要成员)(3)、什么是超现实主义?(4)、在这幅作品中,骑马者和马在树前还是在树后?(5)、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观察·分析·发现:学习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中国的《阴阳太极图》(1)、画面是由什么构成的(黑、白),(2)、黑白是怎样互衬的?(没有白就看不出黑,没有黑就衬不出白)(3)、它显示了什么道理?
3、欣赏、讨论、感受:感受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学习画面隐喻、双关的特点。《鲁宾之壶》鲁宾(丹麦画家)(1)、你看到了什么?(2)、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风趣、幽默、)(3)、你觉得画面具有什么特点?(用图形表现出神秘的意念和玄妙的哲思,有隐喻、双关的特点。
4、欣赏·学习: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埃舍尔(荷兰)的《严格分割设计》(1)、你能说一说这幅画吗?(2)、你发现了了多少种形象?(在一切形象与形象的空隙中发现出另一个形象)(3)、表现了画家的什么精神?(非凡的创造精神)(4)、你有什么样的联想?
5、合作·探索·发现:(1)、规则形的相互交错。(2)、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1)、小组欣赏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和不规则形的相互交错图。(2)、小组合作用规则形或不规则形进行排列。(3)、小组展示合作作品。(4)、谈感受。
11.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重点:
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难点:
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教学过程:
1、展示和交流小组收集的奇思妙想图片,感受奇思妙想的艺术魅力。(1)、小组展示有不同意义的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2)、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发表评述与感想。(3)、举一反三,谈谈受他人作品启发,自己有什么创新设想
(4)教师融进学生里,共同创作一幅有趣的招贴画或一个创新的造型形象„„。
2、欣赏·分析·发现:组合物体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 《犀鸟与乐器》(1)、画面是由哪几个物体组成?它的组合巧在哪里妙在哪里?(2)、它们之间形体的共同点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组合方案吗?试试看。(3)、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对你有哪些启发?
3、欣赏·交流·学习两物组合的艺术性和合理性。(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海报)金特·凯泽(德国)(1)、画面对立的两物是什么?(2)、画中的两物是怎样组合的?(差异的双方相互借用,相互重合,在不断扩散的造型的演绎中,构成了一个严谨、和睦的视觉图形。)(3)、画面表现了什么意思?(表现出时代强烈需要和平的同时,战争并没有结束这一主题。)
4、在合作游戏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作思路。(1)、对物体的联想。想象、看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多样图意解释(看谁说的多说得准)(2)、找找课室里的物品,说说能把它们重新有趣的组合吗?(3)、说说你在生活中都看到那些物品是有趣的组合。
12.呼唤环保的小海报
教学目标:
1、认识海报的构成要素、作用以及不同风格的海报特有的表现形式;
2、了解海报的制作环节和方法。
3、学习欣赏不同的海报作品。重点:
海报的特征、海报的制作过程。难点:
海报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画面造型、构图。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播放有关环保的影像,感受环保的意义。说一说:
①
你知道什么叫“环保”吗?
②
要是人类没有环保的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会怎么样呢? ③
要让全世界人类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有什么途径?
2、探究活动二:探究海报的作用。想一想:
①为什么要用海报的形式宣传环保,它有什么优点? ②你认为一张好的海报应该有什么特点?
3、探究活动三:探究环保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
① 你想宣传那方面的环保行为和批评那些破坏行为? ② 提炼你所想表达画面的主要元素。①
确定海报用哪种材料制作。
4、探究活动四: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5、审美和评价
评价点:①海报主题清晰; ②
创意新颖有个性; ③
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 ④
制作方法独特;
13.环保小发明
教学目标:
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重点: 造型组合 难点:
合理地运用废旧物品的外形、颜色进行造型组合。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布置废旧物展览,培养环境意识。分类游戏:
①
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分类; ②
按不同质感进行分类; ③
按不同色彩进行分类。想一想,说一说:
①
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想到了什么?
2.探究活动二:与同学交流一些科技新闻或常识,启发学生创作思维.①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小发明? ②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灵感?
③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完成环保小发明?
3.探究活动三: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①
把握废弃物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 ②
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4.布置环境、科技、美术展。5.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造型组合、装饰、审美;②科学性;③变废为宝
14课
开平碉楼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语汇欣赏评述明间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2、学习形体组合、形体挖切、建筑花纹装饰和简单透视原理,能用画面表现建筑物的立体造型。重点:
开平碉楼的造型特征、形体组合与装饰美的特征。难点:
表现建筑的立体感。教学过程:
1、活动一:民间建筑图片展示。
(1)
说一说:分小组在教室里布置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由小组代表讲述小组是如何分工的,如寻找方法、寻找方向、寻找内容。
(2)
看一看:观察图片展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心得。(3)
想一想: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开平碉楼有哪些特征?类似的建筑还有哪些?(4)
比一比:自己家乡有类似的建筑物吗?它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2、活动二:碉楼艺术欣赏评述。(1)
碉楼的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造型与材质想结合的艺术”。引导学生从碉楼独特的造型美、纹饰美等进行评述,(2)
碉楼的实用功能:开平碉楼形成的背景,把碉楼建立成直立式的特殊意义。
3、活动三:运用造型手段表现碉楼。
(1)
画一画: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寻找的照片资料,用线条画出碉楼的形体并进行装饰。
(2)
做一做:尝试用废旧纸盒等物品制作一个类似碉楼的建筑模型。(3)
评一评;教学过程中出示评价标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评述。
15.门画
教学目标:
①了解“门画”的由来,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②门画的对称性、色彩、造型夸张性 ③运用夸张创作出一幅现代门画。重点
门画的作用和含义
门画的特有表现手法:对称、夸张、喜庆、吉祥。难点
能对门画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教学过程:
1.活动一:有关门画的文化。
①
收集有关门画的传说,故事,感受“门画”文化。如:讲讲门画的来历,传统门画上的二位人物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贴在门上?有什么作用?
②
收集有关“门画”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门画的艺术美。2.活动二:欣赏评析教材上的门画。①
请说出每幅门画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色彩„„形象夸张、威武、可爱、丰满„„)②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③
比较传统版、卡通版、现代版门画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表现形象的选择运用与造型表现的创作欲望。
3.活动三:观察联想与创作表现。
①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幅门画,就其表现形式、人物特征、色彩搭配进行观察、联想。②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材料、表现方式,进行门画的创作。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提供评价要点:
①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②
造型美观、喜庆热闹。③
分享成功、过程愉快。、、、16..石狮
教学目标:
1、石狮文化、立体造型、装饰花纹。
2、绘画临摹石狮作品。重点:
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表现出石狮的形态。难点:
表现石狮的形态、威武; 表象石狮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1、欣赏与评析
通过赏析、比较、评价,让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石狮艺 术美;
欣赏唐代顺陵石狮,请学生说说石狮的艺术特点,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
欣赏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向学生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各种各样的石狮,领会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石狮的艺术美。欣赏天安门前的雄狮:体会威严、正气、不可侵犯的皇家气势。
2、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本课的石狮中,哪些雄伟威武?哪些活泼可爱?为什么? 说一说:从嘴、眼、、鼻、毛、躯干、腿、爪等方面分析不同石狮的不同表现方法。评一评:你最喜欢那幅石狮作品,为什么?
3、想象与创作
选择你喜欢石狮,进行临摹作业。(基本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你喜欢的石狮作品。(较高要求)
4、互评与自评。
17.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能用语言描述桥的造型特点与线条美。
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桥,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重点:
了解桥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难点
对桥进行联想,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桥。教学过程:
1、收集与探索
(1)
通过调查了解家乡桥的造型特征、桥名及家乡的桥文化。(2)
调查有关桥的历史传说或故事。(3)
收集有关桥知识的资料。(4)
收集桥的图片。
2、欣赏与交流
(1)
欣赏各种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桥的外观、形态、建桥工艺和技术水平。(2)
桥梁是历史的见证。(3)
桥梁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4)
桥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的保护。
(5)
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和同龄朋友的制作的桥。
3、创作与想象
(1)
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栏
(2)
设计桥梁模型草图(3)
制作过程:
剪、刻、挖操作时,注意用刀安全;绘画设计时,注意颜色搭配;为你设计的桥起个名字并说说象征的意义。
4.家乡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或访问,了解家乡节日的习俗。
(2)能用语言描述节日用品的造型特色、装饰特色和色彩特点。(3)能运用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活动。重点:
(1)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2)能用美术形似表现家乡节日气氛。难点: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或图片去表现节日的气氛,制作节日用品。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立研究与活动的内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所研究的节日,确定活动的内容。
2、确立用何种形式,如何表现家乡的节日的喜庆活动。活动二:根据研究的目标搜集资料。
1、查阅书籍,收集有关节日的文献资料。
2、请教老师、父母及其他人,获取感性资料。
3、网上查询,筛选与所选节日相关的信息。
4、实地参观传统节日用品的制作过程,感受节日的气息。
5、观看音像制品,感受节日的氛围。活动三:交流整理资料与创作
1、用表格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
节日来历
地域 时间 活动特色
审美特色
(1)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用品,或者用绘画形式表现节日活动,注意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色彩特点。
(2)用各种节日用品装饰教室。
活动四:成果展示、评议
举行发表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交流心得。
2.第九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3.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篇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
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软件,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习题一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捕获过一头的鲸,有长,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要求学生口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按出答案,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生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请看鲸的进化过程——(软件显示)。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习题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把习题齐读一次。
(6)学生看软件提示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再指名学生复述。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2)学生回答。(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3)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4)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①用肺呼吸。看软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②胎生。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胎生情况和寿命之长。)认真读读有关句子。
(5)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再出示软件,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指导朗读。
4.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 篇四
1、 让孩子体会关怀,学会爱,使他们受到爱的教育。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知道,真正的快乐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的。
3、 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二类生字,识记本课8个一类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8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配音磁带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你觉得自己快乐吗?什么时候你会觉得快乐?你想知道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学完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自然段指名读
3、 有感情完整地读一遍课文。师注重对朗读的指导。
4、 分自然段理解课文大意,谈谈自己的感受。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能看出什么?(小女孩心地善良)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生字
1、认读二类生字、组词
善:shàn 善良 友善 和善
孩: hái 孩子男孩 女孩
蝴: hú 蝴蝶
捧 pěng 捧腹大笑 吹捧 一捧
刺: cì 刺猬 刺激 刺客 鱼刺
拔: bá 海拔 一毛不拔 拔河 选拔
度: dù 长度 高度 度量 温度
底: dǐ 海底 月底 年底 底下
丽: lì 美丽 华丽 亮丽 丽人
挣: zhēng 挣扎
扎: zhá 挣扎
一、 复习巩固
1、 小组比赛读字、组词。
2、 摘苹果游戏。
二、 作业:读课文、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读课文、复习二类生字。
2、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指名读课文。
2、 听写词语。
二、 学习一类生字
关:guān 独体字 字谜:羊头犬尾,加工就美。关心关怀 关键 开关 关门 关税 关节关系
怀:huái 左右结构 字谜:不得偏心。怀抱 怀表胸怀关怀 怀才不遇
久:jiǔ 独体字久远 长久 久留 久仰
仙:xiān 左右结构 字谜:人山不是人海。 仙人仙鹤神仙 仙人球 仙人掌
良:liáng 独体字 善良 优良 良药 良久 良师益友
娘:niáng 左右结构 新娘娘子 爹娘
求:qiú 独体字 字谜:水多一点。要求 请求 求学求救求饶
告:gào 上下结构 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别 告诉 告状 告密 被告 原告 劝告
三、 巩固生字:小组比赛开火车读字组词。
小老师领读生字。
四、 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生字、处理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 默写生字。
二、 课后习题
1、 读一读、写一写。
开火车读词语,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响。
在方格本中工整的书写这些词语,看谁写得最好。
2、 背一背。
先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再背一背。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话。
3、 讲一讲,画一画。
把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语画出来或写一写。
5.水墨画动物--第九册美术教案 篇五
第九册
第一练
写人的外貌
【教学目标】
1.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2.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同班同学写出一篇观察作文。3.产生观察他人外貌,进行生动描写的兴趣。
【重点】
1.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同班同学写出一篇观察作文。2.产生观察他人外貌,进行生动描写的兴趣。
【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同班同学写出一篇观察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导语
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 老师说一说他(她)的特点,你们猜猜是哪个人物?
1.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猪八戒)
2.他身材矮小,面部特征是毛脸雷公嘴。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孙悟空)
3.他是个小孩子。眉目清秀,遍体红光。肚子围着一块红绫叫“混元绫”,右臂环着一只“乾坤圈”。(哪吒)
(每读完一段,请学生抢答)
你们为什么能够猜出来呀?(生答)对,因为它们写出了人物外貌上最大的特点,我们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外貌包括身材体形、五官四肢、发型衣着服饰等方面。对它们加以描写,我们统称“外貌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二、外貌描写需要注意什么
有一个同学叫小明,他对我说:“外貌描写不就是写人长得什么样子嘛?好,我把好词佳句背下来,往外貌描写上一安,不就行了么?”结果,别管写谁,别管男女老少,他上来都是这句话:他(她)长着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你们说这样行不行呀?(生答)
你们说得很对。如果对所写人物的外貌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就会“捕捉”到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外貌描写要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板书:千人不可一面)
我把这个观点和小明讲了,他想了想,觉得很对。以后再写人,小明就耐下心来,把这个人好好观察一番。然后他就从给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开始写起了。比如写一个农村老汉,先写老汉穿的崭新的棉袄棉裤,再写他花白的眉毛胡子,然后写鞋底上厚厚的泥土。最后一看,老汉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呢,很有特点,赶紧补在最后一句。你们说,这样抓住特点写该行了吧?(生答)
你们分析得真对。写人物的外貌,要有先后次序。东一笔,西一笔,就没有条理了。(板书:描写要有条理)
三、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我们来读一读阅读材料,这两段话选自课文《尊严》。(生默读)
请同学们在原文中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他们面呈菜色,疲倦不堪。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组织讨论:
1.课文是写“一个人”的,为什么前边还要写一群人的外貌?既然前面已经写了一群人的外貌,为什么后边还要写着“一个人”的外貌?
2.外貌可写的地方很多,为什么第一段只写他们“面呈菜色”,第二段只写这“一个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第一段是写一群人,这是一群在寒冷的冬天逃难的人,饥饿寒冷摧残着他们的身体,所以都“面呈菜色,骨瘦如柴”了。写出这点,表明他们很需要救济。第二段是写这群人中的一个。这个人肯定也是“面呈菜色”,但他更有自己的特点,脸色苍白,骨瘦如柴,饥饿得比别人更厉害。
总结:A、描写人物时应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B、进行外貌描写,要跟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课时
四、成文训练 1.导入
现在,我们就要尝试写一写人的外貌。你在以前的作文中,曾经写过谁的外貌?有什么心得体会?
熟悉的人最好写,今天,我们就从身边的同学写起吧。
2.过程
同桌两人相对而立,静下心来感受一下整体印象。(静看一分钟)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桌给你的整体印象。(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说得很好,有的同学还能够抓住特点说(可爱、质朴、机灵、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等),真不错。我们把这一句话写下来,可以作为这段话的总起句。(生写)
为了将同桌的样子介绍得更全面,更清楚,下面我们按顺序细致地观察他(她)的样子。
(1)身材体形。
你的同桌个子是高是矮,体形是胖是瘦?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举例来表现。比如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在擦黑板、够东西时就有不同表现;一胖一瘦两个同学从相同的课桌空隙中走过去,分别坐同一宽度的椅子,结果就不同,这样写下来就会生动具体。
(2)五官四肢。① 脸。脸型的大小、正面侧面的轮廓形状怎样?脸色的偏向和润泽程度怎样? ② 眼。眼形的大小、形状,眼珠的大小和灵活程度怎样?眉毛的浓淡、粗细和两眉的间距,眼睫毛的长短和弯直有什么特点?
③ 耳。耳扇大小、厚薄怎样?耳扇的张贴有没有特点?耳垂有没有特点?
④ 口。口型大小如何?嘴唇的长短、薄厚、平翘怎样?牙齿的颜色、大小和整齐程度怎样?
⑤ 鼻。鼻梁的长短、高低、弯直怎样?鼻头的大小和形状有何特点?鼻孔的大小和别人有明显不同吗?
四肢:胳膊、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比如喜爱投掷的同学,胳膊可能更加粗壮些;热爱跳高运动的同学,腿可能比别人更长一些。
(3)发式衣着服饰 发式:头发是长,还是短?怎样梳理的?发式可是影响一个人整体形象的。一般短发或者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就给人很开朗、干练的感觉。
衣着服饰:衣服的款式、品牌、质料、颜色搭配怎样?是否佩戴着装饰品?衣着服饰能一定程度地反映人物的志趣。总爱穿衬衫、皮鞋的男生可能爱静不爱动;运动装不离身的同学可能酷爱运动;一到休息日就把漂亮的项链戴在脖子上的女生多半是个爱美的女孩儿。(每一部分都请学生先认真观察,再说一说,最后写下来。教师随机板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弱不禁风、天庭饱满、樱桃小嘴、亭亭玉立等。)
把你写的这段话给你的同桌读一读,俩人可以一起修改。
3.乘胜追击,再写一段
我们乘胜追击,再写一个同学的样子。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写完后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猜猜写的是谁。
(学生进行两分钟的观察,然后动笔写第二段练笔。教师随堂察看,了解学生的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细致、有条理地观察同学,写出了两大段人物外貌描写。说说你们的心得吧?
1、平时要多细心观察,注意各种人物的特点。熟悉人物是写好人物的前提。
2、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写得准确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
3、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我们这两段扎实的训练目的主要是教给大家观察的顺序,帮助同学们树立“通过外貌描写,生动刻画人物”的信心。在一篇作文中的外貌描写可能就寥寥数语,所选择的外貌描写点可能就两三点,并且要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其他描写方法结合使用。这些在后面的课堂中都会涉及到。
6.新人音版第九册音乐教案 篇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教后记:
第二课 农家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过程与方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3、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
(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臵。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
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教后记:
第三课 足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过程与方法: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3、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臵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教后记: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过程与方法: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
第五课 故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过程与方法:
2、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
“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教后记: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过程与方法:
2、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
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臵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
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教后记:
第七课 雨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过程与方法: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
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教后记: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过程与方法:
2、唱《堆雪人》;听《乘雪橇》。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情感态度价值观:
3、.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
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臵。 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
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 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教后记:
期末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3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钢琴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教授法、试唱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复习课时:15---2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的内容,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1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7.人教第九册教学设计教案 篇七
一、启发谈话
1、启发谈话(略)
2、说自己的梦。(教师参与说)
3、评议。
(1)谁想把自己做过的梦说给大家听?
(2)你们认为他说得怎样?做到说清楚、讲具体了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梦还要做到吐真情。)
(3)再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梦。
二、畅谈理想。
1、启发谈话。
2、同学们坐稳了,让我们乘着时间飞船,穿越时空隧道,走向未来。弹指一挥间,很快过去了,这时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3、畅谈未来。(小组内谈)
4、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5、小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样做?
[意图:通过学生畅谈未来,创造了交际情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布置作业。
8.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教案 篇八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标准,以课本为蓝本,以课堂为阵地,依据教材,结合本班实际,把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认真设计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对差的学生做好填漏补缺。使学生能掌握好本学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思路:分板块,分专题复习。
三、复习方法:总结规律、教给方法、集体练习、个别辅导、集体评讲、分类复习、分类检查。
四、复习内容:
(一)基础
1、生字表中的150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
2、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无遗漏地全部梳理,要能分辨音义。
3、会使用字、辞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或段中词语的意思。
4、用钢笔正确、整齐、美观、有速度书写楷书。
5、学过的词语,常用的标点,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灵活运用。(组词、造句、填空、选择、判断)
(二)阅读
1、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默读。每分钟达到300个字。
3、浏览。带着目的浏览读物,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阅读说明文。①能抓住要点,概括段意②认识“两举两比”四种说明方法。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概括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重点人物,细节,能描述事件的梗概。
6、阅读诗歌散文作品,能读懂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7、阅读课外读物。
①能借助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意思,体会表达效果。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有内涵的句子的含义。
8、积累。
①能积累、背诵课本优秀诗文,教材中的古诗、对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及经典篇目中的诗句
②能填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中的关键词句。③熟读课本中的精美段落。
④熟悉、积累课本中的好词佳句。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
2、能抓住重点内容缩写。能运用删、减、改、概括等方法。
3、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要点,联系实际,感情真实,夹叙夹议。
4、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习作。要求:书写规范、整洁,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四)综合练习阶段。多方面的练习题型,出题形式多样化,既要锻炼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要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解题习惯。从书写、思考到解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五)做好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辅导工作。
优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加大练习力度;优生与差生结对帮助,教师辅导,让差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题量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五、复习措施:
1、分成基础、阅读、作文三个板块复习。
2、对基础部分,又分为字(识字、写字、用字)、词两个专题来复习。主要采取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方法。
3、对阅读部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课本中寻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暗含考点,难易适度的片断设计训练点。
4、对作文部分,在对已写作文归类、梳理、修改过程中强化习作技巧和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复习时间:为12月22日到1月14日,17日期末考试。
2、具体时间安排:
拼音:2课时
识字:2课时
词语:2课时
句子:3课时
阅读:4课时
作文:5课时
综合练习、评讲8课时
总计26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期末复习复习教案
总复习
(一)汉语拼音(第一、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区别易混淆的声母。
3、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4、会用多音字、同音字组词。
二、教学过程
1、辩析下列每组小写字母,并写出对应的大写字母
b-q h-n i-j f-t p-q
2、出示易错读音,选择正确读音。
腋(yì yâ)下 皱(zhàu zàu)纹 誊(tãng yì)写 剔(tītì)透 翕(xī hã)动 告诫(jiâ xiâ)
3、读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
zuì â
jiàn kāng
gān zàng
()()()()yú chǔn luò tuo lóng yǎ zāo tà()()()()shāo huǐ ɡān zànɡ kǎi xuán zāo tà()()()()jiānɡ yìnɡ shàn liánɡ shāo wēi sāo rǎo()()()()
4、多音字组词。
xiāo()yù()â()ɡōnɡ()tán()削{ 吁{ 恶{ 供{ 弹{ xuē()xū()wù()ɡònɡ()dàn()
sā()juàn()yǐn()jiàng()sǎo()撒{ 卷{ 饮{ 将{ 扫{ sǎ()juǎn()yìn()jiāng()sào()
总复习
(二)字、词(第三—六课时)
一、预设目标:
1、理解本册28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
3、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
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领会其感情色彩。
5、能掌握常用的成语。第三、四节、识字
一、复习要求
1、使学生巩固本册所学的形近字和以前学的字并能用这些形近字组词。
2、能熟练地用音序、部首和数笔画的查字方法查字。
3、能结合词句准确地理解这个字。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形近字。(1)出示形近字。
暇()泰()蜒()驰()梢()潮()瑕()秦()蜓()驶()捎()嘲()彻()材()捶()捕()弧()挡()砌()财()唾()铺()狐()铛()拔()候()辩()绵()饰()塌()拨()喉()辨()棉()肺()蹋()沃()驻()荧()抢()键()旋()妖()柱()萤()枪()健()旅()贯()撼()辛()皆()珍()撤()惯()憾()幸()谐()诊()撒()(2)让学生区别这些形近字的音、形、义。(3)指名口头组词,再做下来。(4)检查订正。
(二)、复习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法。
(1)指名说说音序,部首,数笔画三种查字的方法。(2)练习: A、音序:绊倒
B、部首:震撼
C、数笔画:肺(3)检查,总结
(4)“聚精会神”的“聚”音序查,部首查,再查 画,字典中的意思是。
(三)、在错别字下打个“△”,订正在()里。
1、小红底着头走出书店。()
2、大榕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3、“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4、我决定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销售时装。()
5、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
6、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再次拥抱了我。()
7、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8、爸爸鼓励我在接在励争取考个第一名。()
9、同桌向老师反应我的情况,老师急时帮我解决了困难()
10、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四)、为加点字选择正确地解释。
临 A、靠近B、到,来 C、对看 D、将要.快要。
1、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2、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3、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具,大义凛然。()
4、临考前几天,小明发高烧。()
好 A、使人满意 B、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头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却 A、表示转折 B、再 C、推辞
1、草色遥看尽却无。()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4、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去;没有出路的 D、独一无二的 E、极;最 F、绝对 G、绝句
1、斩尽杀绝()
2、绝处逢生()
3、络绎不绝()
4、绝大多数()尽 A、完 B、迁到极端 C、全部用出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竭尽全力()
2、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
4、尽量帮忙()望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一望无际()
2、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
4、看望病人()透 A、渗透 B、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得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3、果园里得苹果熟透了。()
第五节、词语(1)
一、复习要求
1、能熟练地进行词语配搭。
2、正确地找出近义词,反义词。找出不同一类的一个词。
二、复习过程
1、把下列的词语恰当地用直线连起来。
精致的眼睛
红红的草地
愉快的友谊
蓝蓝的天空
热情的木船
白白的雪花
真挚的事情
绿绿的太阳
2、写出近义词。
光顾()滋味()发现()忽略()唯独()训斥()宝贵()珍藏()姿态()锋利()问世()启示()告辞()教育()居然()信赖()诞生()赞赏()
3、写出反义词。
容易()便宜()轻松()弯曲()僵硬()宁静()危险()失常()骄傲()幸运()熟悉()冷漠()绝望()胜利()伟大()温暖()批评()自信()
4、填空。
()盆大雨()不犹豫()瓜烂熟()光溢彩 津津有()如()如痴()想联翩 囫囵()枣 不求甚()悲欢离()牵()挂肚 如()似渴 不言而()千篇一()别出心()大()身手 心安()得 念念不()呕心沥()能书善()风()雪压()天立地()头折节 颇()盛名()望相助 安然无()藕()丝连 古()今来
庞然大()气()万千 不容争()依依不()大()过望 心()手巧()()不断()用不尽
不()声色 满()信心 破()不堪 喋喋不()雪上加()()日方长()情画意()珍异宝 满()怒火()钉截铁 悬崖绝()()山倒海 夜以()日()水()山 四()八()第六节、词语(2)
(一)组开花词,并选择恰当的填空。
惧()()()
1、面对敌人的严酷刑法,江姐毫不()
2、看到这狰狞的面孔,他()得睁大了双眼,喘不过气来。慈()()()
1、老师()地摸着我的头,鼓励我要努力学习。
2、老师()的面容令我想起我的母亲。
富()()()
1、贫穷的父亲日夜盼望过上()的生活。
2、爸爸将他毕生创造的()捐献给国家。
感()()()
1、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各种喜怒哀乐。
2、从这篇文章让许多人()得留泪。
精()()()
1、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2、老师傅()打造了一对宝剑,希望儿子用它来杀日本鬼子。
满()()()
1、望着一等奖的证书,小东()地笑了。
2、他的双眼()了渴望的神情。
报()()()
1、强烈的()之火烧毁了他的理智,令他做出了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行动。
2、为了()生养他的母亲,他夜以继日地刻苦攻关。
持()()()大家要共同()会场秩序,()会场的安静。
弱()()()
1、他的意志太()了,碰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2、奶奶的身体十分(),再也无法承担养育孙子的责任。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继续 陆续 连续 持续
1、这场战斗()了两天两夜,战士们已经()两夜没有合眼了。
2、战斗还在()进行,伤病员()被抬下了火线。成绩 成就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
2、今天的跳水比赛,()最优秀的是山东。激烈 热烈 强烈 猛烈 壮烈
1、江风()地吹着,江面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2、战斗在()地进行着,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地牺牲了。
3、战士们怀着()的仇恨,以()的炮火向敌人轰击。期望 指望 盼望 希望 渴望
1、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归。
2、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
3、在信中,凡卡诉说着自己猪狗不如的生活,告诉爷爷,自己的生活没有()了。
4、党和人民对他寄予了殷切的()。
(三)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小红()第一次上台演讲,()她一点儿也不怯场。
2、()下雪,()这次行动必须取消。
3、()春天到了,()主人的花园依旧是萧瑟的冬天。
4、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病情()没有好转,()越来越严重。
5、()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
6、这件事()再困难,我()要想办法把它办成。
7、()没有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不会有这样巨大地发展。
8、星期天,()去外婆家,()去打球?小东一时拿不定主意。
9、()他始终努力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10、王乐()自己学习好,()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四)按要求写成语(各5个)
带反义词的: 带数字的: 带颜色的: 和战争有关的: 注意力集中的: 寓言故事的: AABB: ABAC: AABC: ABCC: 总复习
(三)句子(第七—九课时)预设目标:
1、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
2、能修改明显的病句。
3、能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
4、能把句子写具体。
5、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6、能把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的句式。
9.水墨画动物--第九册美术教案 篇九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前准备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3.指名答.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明.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品悟情
.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议深情
.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记生字
.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4.学生练写.梅
花
魂
学习目标
.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2.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3.揭题释题.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合作交流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4.全班交流.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归整体,理清层次
.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重积累,延伸拓展
.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教后反思: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等等。这一环节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而学生课上得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7桂
花
雨
学习目标
.学会“箩、杭”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3.准备“摇花乐”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课文第三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并引导感情朗读,以读促讲,在读中体会“摇花乐”。我先让学生找到文中写“摇桂花”的句子,将重点句写在小黑板上,“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摇。规划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段话并不难理解,我就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能体会到作者喜欢桂花的情感以及摇桂花的快乐。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着段文字的理解,增强心理体验,我及时播放摇桂花的录象,相机说话:“大家抱着桂花树摇啊,摇啊,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们的头上、身上、脖颈里、鼻尖上,有的甚至落到我们张大的嘴里。此时,你们想说些什么吗?”这是,学生已完全进入情景,美妙的词句也就脱口而出。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读了作文之后,觉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表达了热爱、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时,再请学生说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走进,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水墨画动物--第九册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水墨画动物》美术课教师随笔08-19
《水墨画花》教案10-17
大班美术活动水墨画06-09
五年级美术水墨画风景07-22
童年的水墨画练习10-06
都市水墨09-04
《水墨人生》观看心得07-29
水墨菊花学习心得08-20
水墨诗意爱情散文诗08-16
水墨山水画教学体会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