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控制预警机制

2024-07-23

进度控制预警机制(共11篇)

1.进度控制预警机制 篇一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章 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第二章 风险预警信号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⑴ 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⑵ 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⑶ 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⑷ 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⑸ 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⑹ 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⑺ 注册资本变更减少; ⑻ 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⑴ 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⑵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⑶ 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 ⑴ 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⑵ 存货账实不符; ⑶ 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⑷ 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 ⑸ 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贷款状况预警信号 ⑴ 贷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⑵ 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 ⑶ 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⑷ 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⑸ 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 ⑹ 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 ⑺ 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⑻ 贷款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⑴ 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⑵ 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⑶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⑷ 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⑸ 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⑹ 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⑺ 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⑻ 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⑼ 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⑽ 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⑾ 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⑿ 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⒀ 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⒁ 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6、与金融部门及担保企业关系预警信号 ⑴ 被金融机构及其他担保企业宣布为信用不良客户; ⑵ 拖欠银行贷款本息; ⑶ 逃废银行债务; ⑷ 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被债权人起诉; ⑸ 对银行和本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领导人约见困难,住所经常无人或失去通讯联系; ⑹ 拒绝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资料; ⑺ 提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 ⑻ 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⑼ 企业签发空头友票。

第三章 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贷款人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贷款人的情况,信贷部、风控部经理要及时报告总经理,并立即参与贷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在银行的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已欠银行贷款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对贷款人的信用担保,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贷款合同》或《抵押合同》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承诺,并根据有关法规予以追究。

6、贷款逾期后,应立即核查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抵(质)押品变现清偿价值,对于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抵(质)押品不足额等实际担保能力下降的贷款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在与贷款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担保、调整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立即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贷款人,应与贷款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危机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贷款人偿还全部欠款,还是要求贷款人根本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贷款人提出或要求其提出债务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现金流量,重新确定贷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保证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银行贷款按期归还的贷款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贷款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贷款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其原材料赊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运转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贷款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争取发行信托企业债券,或协助其与其他贷款人合资、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贷款逾期的贷款人,要设法密切追踪其在银行资金账户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笼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民营或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上携款潜逃。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对于缺乏还款诚意的贷款人,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等)或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影响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采用媒体爆光其不良行径、将其列入金融系统的“黑名单”等手段,督促其还款,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2.进度控制预警机制 篇二

1 城市深基坑风险概述

1.1 城市深基坑风险的概念、机理及特征

城市深基坑风险就是指那些在深基坑工程中, 由于自然的或是认为的因素而导致工程中出现危险的状况。风险因素、风险事故与风险结果是城市深基坑工程风险的三个重要组成要素。

引发城市深基坑风险的条件可能是一个或是多个, 工程的施工周期、城市气候的变化、城市地理位置、山河走势等, 都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另外, 由于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工作不当、所用材料不合格等, 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风险事故的发生。

城市深基坑风险一般具有难以预测性、发生速度快、后果严重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想, 工程施工与环境不符, 就会诱发风险的发生, 并且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对工程、施工人员、周围环境及人的威胁。

1.2 城市深基坑风险原因分析

城市深基坑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多种, 根据不同的方法, 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 现在, 我们从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 勘察单位工作不到位, 未能将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因素考察全面, 与施工相关的某些因素被遗漏;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不合理, 方案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工程在实际中是否能顺利实施;工程施工数据计算不精准, 与实地数据存在出入;地下水等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坑内积水严重, 产生坍塌等问题。

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 缺乏管理经验, 对工程设计不合理, 人力、财力达不到工程实施要求的目标;工程实施过于随意, 偏离既定的计划, 导致难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没有取得勘察、监理等方面的许可便开始工程实施;工期被过分缩短、资金支出被过分压低, 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1.3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概述

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对于风险早预测、早发现、早应对,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了财产及人身安全的损失。

2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分析

深基坑风险的控制及预警要做到的就是在风未发生之前充分考虑到有可能会发生风险的情况, 从而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避过这些情况, 在工程发生风险之时, 能立即作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阻止风险事故进一步恶化, 在风险发生之后, 能够用适当的措施弥补损失, 使情况向好的方向转变。

2.1 识别城市深基坑风险的方法、依据

识别城市深基坑风险的方法有多种, 我们从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讨论:

一种是调查法, 即风险管理专家根据自己对工程风险的认识及风险辨别的经验, 通过工程实施地、工程设计、工程的实施过程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分析, 从而判断是否会有风险事故发生。

另一种是分解法, 即将整个工程中发生风险的各个阶段分解开来, 通过对每一阶段中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最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 并进行优化, 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还有一种是核对表法, 即把工程中可能会引发风险事故的因素都列举出来, 制成一个风险因素表, 并对本次工程中各个因素进行对比, 着重找出有较大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

除此之外, 还有敏感性分析法, 类似于对比实验, 即假定工程中其他因素不变, 当某一因素改变时, 是否会引发风险, 从而做到预防工程过程中不可预测因素变动带来的风险事故。

识别深基坑风险的依据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种是寻根溯源, 即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 从工程本身的各类因素出发, 调查那些可能会引发风险的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怎样避免这些不利因素。

另一种是由结果倒推原因, 也就是从风险发生的结果去分析, 这种结果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怎样做能够截断风险由因及果的过程。

2.2 城市深基坑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 就是指当确定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某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 就只能对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估计, 并对这些风险后果严重程度进行比对, 分析这些风险的后果是否能够承受, 从而确定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风险估计并非是仅仅通过某一种因素就可以下定论的, 而是要根据实际实施的工程, 结合统计学、逻辑推理等众多知识来进行推算, 以达到对风险程度的最合理估计。

2.3 城市深基坑风险评价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风险评价分析需要结合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 对工程从策划、设计到现场的实施,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 估计风险造成的后果, 做出因对风险的措施。对于风险的评价分析必须要客观合理, 不能为了推卸责任而避重就轻, 才能保证风险评价分析能够对风险的控制带来有利的影响。

3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的应用

深基坑工程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机制应用的目标是要通过对风险的前期预测、中期应对、后期抑制, 来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 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控制及预警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稳定实施为原则, 令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3.1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过程

城市深基坑风险的控制及预警首先要明确其对象, 根据项目对象来制定一个清晰的安全指标, 再依据项目的各项数据、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等来综合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制定合理的预防风险的方案, 能够及时预测到风险, 并发出警报, 有力地控制风险, 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2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方案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 要以安全为主要考虑因素, 并且要具有经济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 直接关系到整个深基坑项目能否顺利实施, 由于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 也就更凸显出了控制方案的重要性, 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料作为依据, 并且必须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随意套用其他工程的风险控制方案, 方案需做到严谨、细致、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3.3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机制的实施

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降低工程中的风险, 因此, 其机制的实施必须落实到工程中去。风险控制机制的实施必须紧密贴合工程的进度, 防止工程实施中出现风险漏洞, 将风险的发展尽早抑制, 风险控制机制的实施要有灵活性, 避免墨守成规。工程实施中的各个部门及所有人员必须严密配合, 以风险控制机制为依据, 同心协力, 降低工程风险, 做好城市深基坑的建设工作。

城市深基坑工程的建设虽然还可能会发生更多的风险事故, 然而, 通过正确的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 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的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 将工程风险抑制在最低, 保证城市深基坑工程是顺利实施。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 地下空间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地下空间挖掘造成了城市深基坑所存在的风险越来越突出。加快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以及预警机制的构建, 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城市深基坑风险概述、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分析深基坑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的应用等方面探讨这一方面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深基坑,风险控制,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建国, 李维滨.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深基坑变形智能监测[J].江苏建筑, 2006 (1) .

[2]王建民.管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

3.风险预警机制 篇三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3)符合书写规范。(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4.湛溪小学预警机制 篇四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结合我校学生教育实际情况,通过“事前预警,提前介入”等措施,齐抓共管,建立我校学生不良行为预警机制,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预警对象:

预警对象主要是我校学生多发性、损他性的不良行为作为预警的重点(这里不良行为指一般性不良行为和严重性不良行为)。主要关注以下四种情况:①思想有困惑的;②心理有障碍的;③家庭情况特殊的;④行为异常的。学校对这些关注群体分级档案。

二、实施步骤:

(一)、机构及职责

为妥善处理校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对校园稳定、对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学校正常秩序,学校成立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3个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组组成。

(一)预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晓

副组长:谢小毛 孙志平聂志明 孙松如

组 员:钟小平万淑华 黄仕华 廖小平罗冲 伍方连

职责:

1、在市教育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深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制度、体制和机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及措施的层层落实,彻底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2、对涉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各工作组赶赴现场,实施现场保护、抢救、疏散等工作,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其领导下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二)、预警机制的运转

预警机制的运转由预防、预警、应急三部分组成。A、预防工作

1、教育预防 ①思想教育:一是教育内容上要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心理挫折教育、防侵害教育。二是教育力量的加强。

②法制意识提高。通过各利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侵害的能力。

③心理教育渠道的畅通。

2、管理预防

①建立点名、请假、校门进出登记、刀具类物品管理等制度。利用各种信息,及明分析处理。健全群防机制和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②法制意识提高。通过各利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侵害的能力。

B、预警工作:

1、建立各种预警制度

2、确定预警对象

3、建立预警对象档案

4、建立预警信息监测网络

以班级为基础监测点,以班主任、课任教师、值周人员、班干部、学生等最有可能获取第一信息人员为重点监测者。

以学校为主体的中心监测点,以班主任、门卫保卫、家庭等,形成立体监测网络。

5、预警信息监测网络运转 信息的收集: ①正常途径收集。基础监测点向主体监测点汇报,主体监测点收集到后向基础监测点反馈。抓好管理环节。

②其它途径收集。建立隐患自查机制。对预警对象或发现有异常的对象落实专人监测。根据线人的情报。

信息的处理;对获取信息进行分类。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建立重大信息档案制度。

C、应急工作

(一)、建立“校园110”应急援助系统:

(二)、应急事件处置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1、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兼信息指挥组:由教学校长、教导处负责。职责: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对内保证各处室与校领导小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各工作组行动,对外及时上报各种信息及情况。

2、安全保卫组。由安全部门负责。

职责:在校领导小组指挥下,组织力量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

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校长负责。

职责:在校领导小组指挥下,负责事件处置过程中物资供应及交通运输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由校医室负责。

职责:在校领导小组指挥下,负责组织医疗救护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及时开展现场救护工作。

5、宣传工作组:由德育校长负责。职责:在校领导小组指挥下,协助各工作组做好事发现场学生劝导疏散及管理工作。负责通过宣传媒体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及对突发事件及时真实报导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6、善后组。由总务处负责。职责:在校领导小组指挥下,负责组织各学院做好事发现场师生员工的劝导疏散、思想教育及善后工作。

(三)、应急事件预案的实施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责任人第一时间上报校领导小组,校领导小组须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究事件,迅速做出处理决策,同时指挥各工作组把握时机,立即行动,并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1、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兼信息指挥组实施方案

①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兼信息指挥组由校长孙晓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1,电话:***。

②做好日常信息管理工作,加强处室、各段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并上报校领导小组。

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长应及时、准确地组织信息搜集与反馈,对内保证处室与校领导小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各工作组行动,对外及时上报各种信息及情况。

2、安全保卫组实施方案 ①安全保卫组办公室设在门卫处,电话:*** ②门卫人员孙梅梅定期接受一定的保卫技能培训,如火灾报警、消防器材使用、初级火灾扑救、各类案件现场和火灾现场的保护、训练等等,不断提高组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实际工作能力。

③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事态发展。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门卫应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保护现场或实施救险。同时及时上报校领导小组,并在其领导下做好现场处置及善后工作。

3、后勤保障组实施方案

①后勤保障组由总务主任孙松如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总务处,电话:***。

②做好后勤集团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食堂、锅炉房、用火、用电、危房等要害部位及浴室、教室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以防发生重大事故。

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长应及时组织人员待命,根据校领导小组指示,为各工作组提供所需物资及交通运输等。

4、医疗救护组实施方案

①医疗救护组校旁的湛溪卫生院,电话:7812104。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长根据校领导小组指示,立即组织医疗救护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及时开展现场救护工作,同时根据伤员情况联络急救中心或友谊医院。

③如有疫情,应根据校领导小组指示,协助各工作组做好防疫及隔离工作。

5、宣传工作组实施方案

①宣传工作组由大队辅导员周春萍任组长,办公室电话88928037。

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长应立即组织与事件有关的学校领导、班主任等赶到现场,协助各工作组开展学生的劝导疏散及管理工作。

6、教学实施方案

①由邬再忠副校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副校长室,电话:88928113 ②及时检查教学设施,规范实验操作,规范课堂教学。③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长应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做好事发现场师生员工的劝导疏散和思想教育工作,协助校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将事态控制在校内,并做好相应工作。

(四)、应急事件实施步骤

1、群发性事故处置

若校内出现群体性事件,影响学生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时,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学生各部门领导、班主任深入学生班级,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做到班不漏人。同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件情况。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加强校园管理。

2、突发性安全事故

突发性安全事故主要指突发性校舍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校内外群体性伤亡事故。处置步骤:

①事故报警: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在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及时、准确报警。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助工作,同时马上向学校领导报告。为果断处置事故赢得最佳时机,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师生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②紧急疏散和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设立现场警戒区,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安全区域,控制事态发展。根据“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抢救。

③事故处理

各处置工作小组相互协作,协调有关部门,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5.论税收预警机制的建立 篇五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税源监控乏力问题的需要。

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前提和基础。其突出特点是提前性和控制性,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3种失控现象,急需通过预警机制在内的税收管理措施予以解决。

1、管理性失控。是指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源失控。如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现。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但不办理税务登记,也不纳税。有的纳税人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是没有设置账簿,长期不申报纳税。

2、机制性失控。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的税源失控。如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和保全措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等。

3、政策性失控。主要指个别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擅自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违规减税、免税,避税。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征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需要。

目前,受税收信息化建设速度、公民法制观念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纳税人清楚自己的经营行为或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因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及部门配合,不能获取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及纳税义务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受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目前我国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控制,存在经营指标造假严重,计税依据失真现象。有的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建立假账,资金体外循环,隐瞒销售收入,致使很多税源在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被转移或隐匿,税务稽查时难以从帐目上发现问题,造成税收流失税收,监督难以真正实施到位。

(三)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打击偷逃骗税、遏制税收流失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偷逃骗抗税犯罪还难以有效遏制,涉税犯罪普遍化、社会化程度在个别地区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每年全国大约有300多名税务人员在与偷税抗税行为斗争中致伤。需要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得到偷逃骗抗税方面的有关信息,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协税、护税网络、司法保障体系给偷逃骗抗税行为以遏制和打击。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的目标要求和职能作用

为确保新征管模式的有序运行,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应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为特点,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和基础,涵盖税源监控体系,上限报警指标、下限报警指标等体系在内的税收预警机制。即在信息集中处理和共享的基础上,上级税务机关通过预警机制网络实时监控来查询各基层单位的征管状况和外部单位协作情况,定期公布各单位税收执法及征管质量指标等方面的情况;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实时预告或警示,以便其及时处理或纠正。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税收预警机制一般要具备以下的职能作用:

(一)报警、提醒作用

从内部管理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征管质量指标异常波动报警职能。如发现税务登记率、税款入库率明显偏低,欠税增长率偏高,予以提醒和报警;二是要具备税收管理缺位报警职能,如漏征漏管户报警;三是要具备金税工程“三率”偏低报警、发票协查报警职能;四是具备执法行为不规范报警职能,如对违章发售发票、办理出口退税,税务检查等执法程序违规、证据不全、文书不规范等行为予以报警。

从外部协作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纳税人不奉行报警职能,如对纳税人开出税票但不按期到银行缴款现象予以报警。二是要具备大额欠税纳税人转移资产、帐户及察出境报警职能。三是要具备协税护税缺位报警职能,如对工商部门不及时-传递户籍信息、司法机关打击涉税案件的不作为行为予以报警。四是要具备偷抗骗税等大案要案发案率偏高报警职能。五是要具备税收收入与gdp逻辑关系出现异常现象报警能。如税收收增长速度突然低于gdp增长速度,即开始报警。

(二)规范和防范作用

通过对预警机制提供信息和问题的分析,促进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执法过错问题的发生。

(三)限制作用

通过预警机制设置职权权限的“警戒线”,限定各操作岗位和领导岗位的权限,以防止违规操作、越权办税问题的发生。

6.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浅析 篇六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指由严重的财务风险引发的紧急状态,它的实质就是财务风险规模化、高强度化的集中爆发。

国外的研究把“财务危机”的标准都集中企业破产之上。但实质上,破产只是一种法律现象,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将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绝大多数我国学者认为被宣布为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的企业已经陷入了较大的财务危机,ST类公司即被界定为财务危机型企业。

与财务危机相关的概念还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失败,严格区分相关概念有利于企业建立与自身相符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造成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财务失败则是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的最严重状况,即“资不抵债”,导致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破产。

1 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因素考虑,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企业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从内部管理方面讲,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会直接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为弥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弊端,就有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虚假,继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产生误导,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2)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3)主营业务萎缩,追求外延扩张。很多企业在发展未成熟时,就贸然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丧失了其原本主营业务的优势,而且分散了投资,增大了机会成本,势必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支付能力弱化,最终难逃财务危机的厄运。(4)过度负债。适度负债,企业可以获取财务标杆利益,但过度负债则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丧失信用,资金链很可能容易断裂,最终出现财务困境。(5)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会达到三分之二升至更高,一股独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摇钱树”,滥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使公司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导致公司亏损甚至破产。(6)关联交易的弊端。关联交易既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也会恶化公司经营成果。目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间相互形成了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三角债"关系。因此,一旦关联企业倒闭,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财务危机,波及其它的关联企业。

1.2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通常企业不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包括行业背景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等等。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清经济发展情势,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有积极指导作用。

2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为了应对频繁出现的财务危机,企业需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及时诊断出危机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防范并化解危机,从而使企业重新步入正常经营的轨道。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在现状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2.1 定性分析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模型上,往往忽视非财务因素。其实,财务指标只是反映财务危机的数字化指标,真正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是非财务因素,例如,公司内部治理的缺陷,管理层指导战略的失误,对宏观经济环境理解的偏颇等等,这些非财务因素才是公司财务危机的根源。

定性分析法正是结合相关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尽管定性分析法有缺点,即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但仍然值得企业加以借鉴。

在具体运用定性分析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考虑以下非财务指标,建立起非财务因素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良好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认清经济发展大局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清晰地对企业进行定位。宏观环境需要企业探究的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出台的新政策、新标准,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银行货币政策等。

(2)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行业成长性,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新行业的进入壁垒,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对手状况,这些因素使得企业面临的行业风险各不相同。当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强劲的时候,自然面临的行业风险较大,此时,企业往往需要知己知彼,提出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有效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

(3)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当,组织目标乃至战略的实现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组织运行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4)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一个具有良好管理机制的企业,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调整,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包括:企业管理者才能、员工素质、内部控制、战略、人力资源、营销、财务、技术等方面的质量优劣。

(5)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企业的潜在发展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如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经营效益不好又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企业的融资能力下降,资金周转与支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财务危机随即产生。

2.2 定量分析法

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是指以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和事先确定的风险临界值为分析基础的风险预警法。定量分析法通常需要建立相关统计模型来分析研究,来识别企业财务状况。

财务预警模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类:一元判定模型(Univariate)、多元判定模型(MDA)、多元逻辑(Logit)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Probit)回归模型、人工网络(ANN)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

建立上述财务预警模型要结合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数据。

(1)盈利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2)偿债能力。指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3)营运能力。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效率和能力。主要包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4)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

由于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经营风险各有不同,在运用上述方法时,不能照搬照套现有模型,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企业的相关预警模型来进行判断。

3 相关启示

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些模型缺乏理论上的依据,研究人员在选择变量时,会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其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会受到样本选取范围和样本时间区间的限制。再次,这些模型的变量只涉及到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因素。

尽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着局限性,但不能因为模型理论上的局限性而因噎废食,否认其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在以后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中可以把考虑到非财务因素的定性分析法与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个性,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从而有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4 结语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应进一步推进深化,在确保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之上完善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对于财务危机的影响深度,帮助企业建立起有效防范困境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序的财务危机预警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预警系统的功能,准确预警危机。

参考文献

[1]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2-68.

[2]陈涛.财务预警模型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104-107.

[3]王强,蓝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J].会计之友,2006,12(中):66-67.

7.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 篇七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并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一)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二)微生物室每季度分析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耐多药细菌、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同一科室短时间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原则上要求进行同源性鉴定,一旦同科室部门出现同源性耐药细菌,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并积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严格控制其流行。

(三)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感染管理委员会公布本院医院感染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护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流程图

主要目标细菌监测

耐药率≥30%

耐药率≥40%

耐药率≥50%

耐药率≥75%

及时通报本

院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慎

重经验用药

按药敏结果用药

医院领导汇报

药事委员会汇报

暂停临床应用

定期监测再决定

8.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思考 篇八

总结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社会治安预警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治安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现就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掌握治安信息是建立治安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治安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研判、分析反馈治安信息,指导实践。而要掌握高质量的治安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治安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治安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治安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治安信息是建立治安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治安信息可理解为在治安管理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社会治安消息。是治安管理活动中接受和发出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内容的总称。如我县因占地拆迁、企业转制、移民安置、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情况、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犯罪数据、杀人、抢劫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案件发生原因等,都是重要的治安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重要信息,才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二、加强领导,建立治安预警机构,畅通治安信息渠道

(一)承借综治成效,建立预警人员组织机构。如果专设预警机构成员,势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作紊乱。利用现有综治机构,赋予其预警职能。

1、建立以综治委员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领导小组。以综治办主任为组长,综治委成员为成员开展工作。综治办为日常信息处理机构,负责对辖区社会治安预警机构及工作人员的选配、调整,实施工作检查和奖惩。对预警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核准,提出决策建议。

2、建立督促检查机构。成立以综治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督查督办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社会治安预警信息情报的督查督办,中继和传递。

3、建立专群结合的工作网络。以110报警站(点)、治安报警点、公安巡警、单位保卫、门面、门卫、社区巡逻队、“四车两员”、路政道班、乡(镇)综治干部(专干)、村组治安员、中心户、山湾院坝联防队、守楼护院队等群防群治组织为成员的社会治安预警工作组。负责对信息情报的调查、考证、巡视、搜集和报告。

(二)因地制宜,建立预警信息网络机制

1、设立社会治安预警信息网站。以现有综治网络为载体,建立预警机制网络,科学管理,合理使用。收纳所有预警信息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进行网上横向信息交流,纵向信息传递,把信息预警工作全部纳入系统视线。

2、建立科技防范预警系统。一是在公共场所、交通要塞、车站、大型商场、金融、财会、宾馆等部门和地段设立电子监视和报警系统,以实现对流动人口、闲散人员的监控,一有情况,适时报警。二是在社区、村组、山湾院坝、险要路段设立治安报警点、Ip电话和村、组长、中心户、零散户三点一线的流动预警、报警线。

三、建立治安预警机制要做好治安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工作

(一)收集工作。治安信息只有收集才能得到。收集工作是治安预警工作的起点,也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及时性;二是全面性;三是连续性;四是准确性。方法有交流法、调查法、查阅法、分析法等。

(二)处理工作。即分离出一些失效和无效信息进而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处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信息,即简单的整理,只供了解;二是高级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归纳、分析研究,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三)传递工作。按一定方式方法将信息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要求:一是渠道畅通无阻、速度快、质量高,即迅速准确;二是安全保密。

(四)反馈工作。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可控制决策的顺利进行,防止瞎指挥,贻误工作;可以将工作效果和决策措施相比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治安信息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治安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信息本身就会失去价值,而且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预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一是真实,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和想象;二是要准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

(二)坚持治安信息时效性原则。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传递,就会成为“马后炮”,贻误战机;在这个原则上,尽最大努力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多“胸有成竹”,少“雪中送炭”和下“及时雨”。

(三)坚持治安信息适用性原则。在众多的信息中,有些治安信息冗长、范围大、内容复杂,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分类、筛选、加工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决策使用对象,提供对路的信息,有的放矢。

五、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必须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和督办制度

(一)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限,是建立健全治安预警机制的根本制度。

1、报告范围: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正在酝酿、策划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治骚乱和**或较规模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事件;较大规模的聚众围堵、冲出党政机关和重要警卫目标事件;阻断交通要道等事件;较大规模(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闹事、械斗事件;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的事件;其他治安信息等。

2、报告形式:坚持真时性、时效性、适用性原则,根据报告内容的紧急程度和保密等级,采取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可明传、可密电。

3、报告时限:重要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对事态正在发展和正在处置的重大事件,及时续报结果。

4、报告程序:重大情况应立即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办报告;一般情况向单位报告后逐级上报。

(一)审批制度。各单位和部门在报告时,应建立审核把关制度,以减少差错和失误。

(二)督办制度。对处理的重要信息和需要反馈结果的信息,要加强催促和督办工作,限期完成。

六、建立日常性治安预警工作机制

(一)实行领导责任制。与所有预警单位和部门领导签订责任书,将预警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造成重大责任后果的单位领导实施责任追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二)督促检查机制。由督促检查工作组对各预警工作按各自的职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

9.如何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篇九

一、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财务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的财务困境不是突然出现的, 都是经历了前期的资金周转困难, 继而由于管理层处置不当, 引发连锁反应, 是企业最终深陷财务危机中。虽然企业类型不同, 处置方式不同, 都会导致企业以不同的形式陷入财政危机中, 但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共同点。

(一) 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

由于我国市场发展的十分迅速, 抢占市场份额成为许多企业的短期目标。因此出现了许多赊销现象, 赊销必然会产生坏账现象, 即资金无法回收现象。当这个数额超出企业可承受限度时, 就会引发财务危机。

(二) 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

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

(三) 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

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扩张阶段经常出现的财务危机。当企业抽调大量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时, 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 导致资金未能按照预期期限收回, 甚至出现坏账现象, 导致自身资金链断裂, 使自身陷入发展困境中。

(四) 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

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 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 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五) 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

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 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规范化, 企业财务的规避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也相对成熟, 常见的有效的预警机制模型有以下几种:

(一) 一元判别模型。

一元判别模型是最基础的一种预警机制, 其参考指标也十分简单, 即选中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指标, 通过设置的临界值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这种模型提出的很早, 指标的选取也根据不同行业, 不同时期有所有不同, 优点在于模型简单, 但该种模型的短板也十分明显, 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企业财务体系越来越庞大的大环境下, 通过一项指标进行判断很容易出现以一代全的现象, 不能精确地判断出企业当前状态。因此这种模型的应用日益减少。

(二) 多元线型判断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是在一元判断模型基础上改进的。多元线性模型需要对比多个指标, 将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运营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多元线性判断模型中应用最为广泛, 开发程度最为成熟的就是Z-score模型。一般地, Z值越低, 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

(三)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 从而据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 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

(四) 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是建立在概率数学基础上的科学分析模型。它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 并认为所有的企业基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其概率函数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

(五)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预警模型。它是将神经网络模型的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在财务预警上的应用。因为其识别能力要好于传统的几种模型, 同时不必像概率比回归模型那样依赖于大量的数据, 不需要做出诸如企业样本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等假设, 因此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等诸多优点, 而逐渐成为主流模型。

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通过上述对已经存在的模型的分析和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 比较成熟的财务预警模型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如何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效应, 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怎样根据自身发展现状, 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 并进行相应的细节修改。

(一) 模型没有好坏之分, 选择模型要根据自身情况。

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 都可以导致模型的不同。在选择模型时要十分清楚自身发展现状, 并在明确的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才能选择出一个符合企业发展预期的可靠的财务预警模型。同时, 市场是日新月异的, 模型应该适应环境, 适当做出调整, 才能实现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 模型的选择上, 除了考虑自身发展特性外, 还要考虑数据的获取。

有些数据对于特定企业并不容易获取, 即使可以获取, 数据的可靠性也不高, 这样的数据带入模型中, 即使模型再科学, 也会因为数据的不可靠导致最终预警效果很差。

(三) 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预警模型只是数据模型, 参数有限。面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市场环境, 想要依靠一个固定的数据模型完全做出预测, 显然并不可取。因此, 除了定量分析外, 还应引入模糊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 这也是符合模型建立趋势的科学的手段。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可以更好的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四) 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

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 主要包括正常监管和维护, 保证预警机制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 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五)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增强财务预警效果。

10.最新三大预警机制2015.12 篇十

为全面做好我校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实际,特制订《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预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广大师生实施安全教育,及时排查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使各类事故苗头早发现、早预防、早消除,有效地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教育稳定和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二、安全应急预警机制组织机构及职责

我校成立学校安全应急预警领导小组, 应急预警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检查、督导,召开安全稳定工作调度会,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检查、督导,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各类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校长朱士清同志任组长,张厚利同志任副组长, 王文生、王银河、高磊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处张厚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全面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三、建立信息系统,搞好安全预测

1、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各科室都要设立并公布安全值班电话,并建立值班交接班制度。学校值班电话为5967463。值班人员要做好电话记录。领导小组成员及主要负责人的通讯工具要确保24 小时畅通。做好安全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处置工作。

2、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学校定期进行安全及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检查、评估,及时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令期限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整改不力或不能按时限期整改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学校重大安全隐患资料档案。对全校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摸底,摸清各校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建立安全隐患档案,及时跟踪监控、评估,对危险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或进行强制性关闭,停止使用。特别是D 级危房,不准任何教师或学生在里面办公或上课,坚决拆除D 级危房。学校建立重大安全隐患台帐。

4、建立学校安全稳定报告制度。学校将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查找存在的隐患,跟踪监督治理。同时实行重大安全隐患周末报告制度,即学校,每周的周五报告本周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及对下周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测,无重大安全隐患的,实行零报告。

5、建立举报制度,实行有奖举报。为建立有效的监控隐患体系,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学校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设立学校安全稳定举报电话,让全社会都来监督学校安全工作。举报电话:5967463。

对学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广大师生可直接举报,并且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重大安全隐患,一经查实,视具体情况给予现金或物资奖励,对举报特大事故隐患,且能避免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将给予重奖。

四、确定危险目标,确保准确预警

1 学校安全事故的危险主要来自于学校现有的D级危房、学校不规范的用电、照明,教学设施的陈旧、老化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楼栏杆不够1.2 米高,个别学校学生宿舍电线乱拉乱扯等;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学校食品卫生知识,责任心不强或违规购买“三无”食品等。

学校安全事故危害性较大且偶然发生的是学生食品中毒事件。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坚决杜绝学校食堂“以包代管”或“包而不管”现象。

1、校舍安全:对于学校存在的D级危房,上报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联合市建工局进行签定,如确属D 级危房,立即予以查封,并限期拆除。

2、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的隐患主要来源于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在贮存、加工操作过程中,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菌类或有毒物质;凉菜或剩余饭菜处理不当,被细菌感染,对人体产生危害。

3、火灾隐患:火灾隐患主要来源于用电不规范,明火照明不注意防火造成。

4、师生人身伤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社会不法分子到校内滋事,学生之间产生纠纷等不稳定因素。根据安全隐患的可控性和层级管理的原则,将安全预警状态分为:一般状态、紧张状态、紧急状态。

一般状态:学校在接到或发现安全隐患信息后,可自行处理并成功消除的一般隐患或矛盾,隐患信息及处理情况要上报镇教委预警领导小组办公室。

紧张状态:学校校舍发现C 级危房,食堂不符合卫生条件,校内用电不规范,师生安全教育开展不力等方面出现异常现象,以及焦点、难点、热点等敏感问题出现过急反映,学校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向上级汇报。

紧急状态:校园内校舍、食堂及其他方面已出现险情和稳定方面已出现异常状态,不立即采取措施将出现严重后果的状态,应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和处置,由镇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处置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五、采取严密措施,做好事故的防范

1、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均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及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安全工作情况周末报告制度,并实行零报告。同时还要建立安全工作档案。此外,学校食堂均要建立食品卫生管理的八项制度,即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设计与设施卫生制度、食堂原料采购、运输、储藏卫生制度、食堂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食堂烹调热加工卫生制度、食堂餐具消毒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制度、食堂餐厅服务卫生制度,每项制度都要上墙,明确责任人。

2、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及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准备。应急救援体系由校应急预警领导小组、学校安全救助小组组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出现险情要立即出动,及时进行救援,确保一方平安。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要安排专人负责监控与治理,及时判断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的状态,采取得力措施,消除隐患,化解风险。同时,及时逐级上报应急救援情况。

各学校要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搞好安全装备和应急设备物质的储备。学校应备有常用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水龙带、防火沙,卫生医疗设施和应急车辆。

3、要做好紧急状态下的决策和处置工作。紧急状态下,现场管理人员和抢险指挥人员应遵循“先撤离、后报告”的避险原则,当发现紧急情况时,现场主管人员可不向领导请示,直接指挥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抢险过程中,现场指挥人员有权疏散现场和危险区域人员,作出有利于抢险的决策和决断。

4、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校长为第一

2 责任人,并且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由事后追究变为事前尽职不到位或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人员实行黄牌警告制度,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学校对安全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多督查、早整改,切实落实整改责任制,把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对落实整改不力的人要给予必要的处分,要形成事故隐患报告、督查、整改一体化的工作制度,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

学校校长园长肩负着发现隐患、报告隐患、解决隐患以及抢险救护的重要职责,要恪尽职守,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确保教育安全稳定。

六、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断处置。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应该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一把手负总责制定学校幼儿园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学校发生火灾时,学校门岗或保卫人员负责立即上报至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2、学校门岗或保卫人员立即切断学校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3、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按分工迅速组织火灾地点的师生撤离,然后组织其他的学生撤离到安全地点,并由教师看护,维持火灾现场秩序,保护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不乱走动、乱说话;

4、组织学校义务消防队员利用现有消防设备进行扑救,控制火势。待消防人员到达后,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工作;

5、学校、幼儿园发生火灾时,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扑救工作,以防止发生新的意外;

6、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火灾情况。

(二)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1、学校值班人员或门岗、保卫人员立即上报至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并迅速拨打“120”、“110”急救电话;

2、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指挥救护工作,组织学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3、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组织抢救伤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处理;

4、救护人员到达后,配合救护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5、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有关师生迅速拨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2、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护工作,并保护好现场;

3、待“120”、“110”救护人员到达后,协助救护人员开展救护工作;

4、组织学生、教师撤离到安全地点;

5、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四)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1、有关人员迅速拨打“120”、“110”急救电话,并上报至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2、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护工作,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3、请求有关部门开展救护,协助救护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4、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五)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当发现个别师生有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后,立即向校医和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2、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一方面要对食物中毒原因进行调查,一方面要组织对学生进行救治。

3、对学校其他师生进行关注和观察,看是否有类似症状;

4、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校医将食物样品送往医院查验;

5、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

(六)群体性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预案

1、学校及时向防疫部门反映,并同时向主管部门上报有关情况;

2、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学校教师、校医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及医院对有不良反应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做好所在场地的消毒工作;

(七)歹徒入校伤人事故应急预案

1、发现歹徒闯入校园行凶伤人,在场教师首先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安全,并尽力稳住歹徒;

2、尽快拨打“110”、“120”及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3、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赶到现场后,一方面设法阻止歹徒继续行凶,另一方面组织小组成员及学校教师救治受伤师生,就近送往医院治疗;

4、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捕歹徒、救护受伤人员;

5、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八)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如在教学时间突发地震,学校领导和教师做到不慌不乱,根据当时情况保证学生保持镇静,并组织学生躲避到安全位置;

2、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10”、“120”;

3、待“110”、“120”救护人员赶到后,协助救护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4、待能撤离时迅速组织师生撤离;

5、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九)楼层倒塌事故应急预案

1、立即拨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有关部门进行救援;

2、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教师及学生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对受伤师生进行救护;

3、待救护人员赶到后,协助救护人员开展好救护工作;

4、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十)集体外出活动应急预案

1、个别师生受到意外伤害,立即报告学校总领队,拨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当地有关部门支持,如需送医院治疗,立即就近送往医院治疗,并上报学校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2、保护好事故现场,组织好学生维持好秩序,待救护人员赶到后,协助开展好救护工作;

3、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有关事故情况。

七、学校突发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办法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应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报纪检监察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纪律处分;违反《治安处罚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

4 处罚管理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延误处置或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

2、对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置之不理,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或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

3、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玩忽职守,紧要关头临阵逃脱,或不听从组织指挥,或不认真负责履行职责,或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4、挪用、克扣、贪污或集体私分抢险救灾钱款和物资的;

5、其他危害抢险救灾工作的。

11.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实施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情报信息分级管理。

对维护稳定情报信息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涉事性质和轻重缓急,具体分为4个等级。

1、可能发生到乡镇(街道)或到县市区的较大规模集访,在单位内部进行的规划性聚集,以及其他可以由有关责任地区、部门、单位自行解决问题的信息,列为四级。

2、可能发生到县市区、赴市或在单位内部的较大规模聚集,或存在较大聚集闹事的隐患需要县市区以上党委、政府指定有关地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疏导化解工作的信息,列为三级。

3、可能发生到市、赴省或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聚集,或出现轻微违法情形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措施予以化解,并做好随时启动现场处置预案准备的信息,列为二级。

4、可能发生赴省、进京或跨地区、跨行业的较大规模串联集集,或出现严重违法情形的群体性事件,或发生暴力恐怖活动,或到重点、敏感部位制造恶劣影响事件,需要市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工作预案,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信息,列为一级。

以上情况已经发生的,比照上述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二、情报信息收集上报。

1、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信息联络员,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落实情报信息预警工作责任和措施。

2、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的情报信息,应及时报告当地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维稳办和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压报、误报、瞒报、谎报。属于四级管理的预警信息应报市维稳办、市公安局,其中四级信息应在12小时以内上报,三级信息应在8小时内上报,二级信息应在2小时以内上报,一级信息应在1小时以内上报。维护稳定工作特别防护期,实行情报信息日报告制度,重大信息即时报告。

3、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书面形式报告,特别紧急的可先用电话报告,随后书面报告。涉密信息不得通过非保密渠道报送。

4、上级部门掌握的重要情报信息,应及时通报给涉及地方的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报告情报信息应准确、全面,尽可能把主体、规模、时间、诱因、动向、涉事单位、骨干人物等要素报告具体、完备。报告预警信息的同时,应报告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后续工作情况。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1、市、县市区两级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应从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武警、人事、民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环保、教育、工商、建设、房产、企改、法制等部门,聘请熟悉政策法律和其它相关专业人知识的人员,组建一支维稳形势分析研判专门队伍,为维稳工作决策服务。

2、由维稳办牵头,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排查发现的带全局性、倾向性的苗头隐患,收集掌握的重要情报信息,适时组织维稳形势分析研判专门队伍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预测事态发展走势,研究应对处置策略和化解工作措施,并形成分析研判意见,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对迟报、漏报、压报、误报、瞒报、谎报情报信息,造成较大影响的,启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制。(1)矛盾纠纷排查

1、排查主体。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负责排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各部门负责排查本部门、本系统以及与本部门、本系统职能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企事业单位负责排查本单位所属人员及相关人员中存在的矛盾纠纷。

2、排查方式。排查工作坚持日常排查、专项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日常排查指结合日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发现、收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指不定期针对一个或几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排查。集中排查指每月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

3、排查内容。排查存在不稳定问题的隐患和苗头,以及发生过的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的问题。重点排查可能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引发不稳定事件的问题,可能形成跨地区、跨行业串联的问题,可能引发越级集访的问题,可能引发大规模治安械斗的问题,可能引发暴力恐怖活动的问题,可能出现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的问题。

4、排查台帐。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应逐起将问题诱因、人员规模、牵头人物、事态变化、事发地区、涉事部门、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化解时限、稳控措施等记录在案,纳入台帐管理。排查台帐应由管领导签字审核把关,并逐级上报上级维稳办。(2)矛盾纠纷调处

1、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矛盾纠纷,由该地区、部门、单位自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调处化解;对突出的矛盾纠纷和重大的不稳定隐患,应明确责任领导包案,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事发地集中开展调处化解和疏导稳控工作。对难以化解消除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维稳办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报告。上级对下级报告、请示的问题,应及时研究、答复,必要时,可直接协调处理或下派工作组帮助指导处理。责任不明确的,由本级党委、政府或下级有关部门指定责任地区、部门、单位和责任领导。

2、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协调会议,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地区、部门、单位应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分析维稳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3、建立健全调处机制,整合调解资源,提高调处能力,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和联动。

五、建立重大不稳定问题交办督办机制

(1)交办。重大不稳定问题和领导批办事项,由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或维稳办直接向事发地党委、政府或涉事主管部门下发《重大不稳定问题交办通知书》,并以《重大不稳定问题报告单》的形式,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

(2)承办。承办单位和责任领导应按照交办的要求,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限期办理,消除隐患。对限期内难以办结的,应提出延长工作期限的申请并说明原因。(3)督办。维稳办对交办事项进行跟踪督办。对在限期内未办结,且隐患突出的,下发《重大不稳定问题督办卡》。对仍未按要求办结的,责令包案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维稳办书面报告工作情况,说明理由。

(4)销号。交办或督办事项处理终结,隐患消除的,责任单位要向维稳办写出专题报告,申请销号。维稳办审核后,已处理到位的,予以销号。

(5)查办。对经督办后工作仍未落实,也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维稳办书面报告工作情况、说明理由,导致问题久拖不决或引发新的事端的,启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制。

六、建立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制度。(1)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由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召集并主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任务主要是传达学习党委、政府有关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审议制定维护稳定工作相关工作制度;研判阶段性的维稳工作形势,作出工作部署;研究讨论带全局性、倾向性的不稳定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成员单位履行维稳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讲评等。(2)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议。

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议由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委托副组长(或维稳办主任)召集并主持,维护稳定工作;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委托副组长(或维稳办主任)召集并主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任务主要是安排部署重大节会等特别防护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听取重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和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面或个案的处置情况汇报,研究突出不稳定因素的交办、督办事宜,研究重大不稳定事件的现场调查和责任查究事宜等。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议由维稳办承办,议定事项由维稳办负责整理并形成会议纪要。

社区维护社区稳定和治安情报信息收集、分析报送制度

一、发动和组织群众维护社区稳定,积极收集辖区内有关治安情况的报告,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综合办、洪山派出所汇报。

二、协助公安机关,与物业公司共同努力搞好治安联防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三、协助公安机关,搞好违法人员帮教工作。

四、协助公安机关,劝阻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五、发现反革命和其它刑事犯罪活动应及时报告,对在逃犯、现行犯应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发现群众因民事纠纷可能引起危害治安后果的,应及时向有关单位、组织反映,并协助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六、发生案件,及时报案,协助公安机关,保护好现场,积极为查破提供线索。

七、协助公安机关依照法律,对管制、假释、缓刑和监外执行罪犯进行监改。

八、宣传和教育群众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尊重社会公德,增强法制观念。

九、反映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对公安机关工作提供建议。

(鼓楼区洪山镇锦江社区)

桃镇委„2013‟76号

关于设立镇涉稳信息会商中心和 建立涉稳信息会商研判会议制度的通知 各办事处、行政村、镇属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规范涉稳信息会商形势研判制度,提高驾驭社会稳定动态局势的能力,经研究,决定设立镇涉稳信息会商中心和建立涉稳信息会商研判会议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镇涉稳信息会商中心主要任务

加强信息搜集工作,提高涉稳信息的掌控力,构建协调配合、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内幕性、行动性、预警性信息。加强信息研判工作,提高涉稳信息的研判力,及时汇总梳理、分析比对、研判甄别各类信息。加强信息运用工作,提高涉稳信息的报送力,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和意见建议,落实办理责任,推动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涉稳信息包括现实社会、网络社会各类可能影响现实社会稳定或形成网络舆论热点的动态性信息。

二、镇涉稳信息会商中心组织体系

镇涉稳信息会商中心以镇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为牵头负责单位,根据阶段性社会稳定形势和网络舆情特点另行确定相关单位参加。

涉稳信息会商中心设在综治办,许建国(党委副书记)任涉稳信息会商中心主任,王正忠(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沈樑(边防派出所所长)、尹瑞超(综治办常务副主任)任涉稳信息会商中心副主任。

具体责任分工:综治办传达各级领导指示或批示精神,通报面上其他领域社会稳定形势,指导、协调全镇社会稳定工作;落实会议形成的各项维稳工作措施。与会单位针对涉稳信息进行集中会商,分析研判事态发展趋势,提出防范、处置等应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综治办负责完成会商纪要撰写工作,并报送市维稳办。

三、涉稳信息会商研判会议制度

涉稳信息会商形势研判会议由镇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召集;组长因事不能亲自牵头的,可委托副组长或办公室主任牵头召集。

涉稳信息会商形势研判会议实行常态化例会制度,每周一次定期会商;重点时段、敏感节点,实行每日一次会商;重大、突发、敏感案事件,实行专题(案)会商。

会议将根据涉稳信息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黄、橙、红“三色预警”,建立健全分类预警、分级处置和交办督办工作机制,促进涉稳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办事处、行政村、镇属单位部门要把涉稳信息会商研判会议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涉稳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举措,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落实相关工作措施。必要时,单位责任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共同参与信息会商形势研判。

二要严肃工作纪律。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要事快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发生。要坚持内外有别,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防发生泄密案(事)件。

中共桃渚镇委员会 2013年9月26日

上一篇:中央民族大学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总结下一篇:9岁少儿睡前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