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精选11篇)
1.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一
2008高考安徽卷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David是你的美国笔友。他对中国鼓励使用环保购物袋很感兴趣,来信向你询问此事。请你给他写封回信,主要内容如下:
1、感谢他的关注;
2、简要介绍相关情况;
3、谈谈你的感想。
注意:
1、词数100左右,信的格式已为你写好;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参考词汇:环保购物袋---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
关注---concern
June 8
Dear Davi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Li Hua
标准范文
Dear David,It’s very kind of you to concern about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Now let me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you.As we all know, “white pollution”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all over the world.We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white pollution”.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see a lot of plastic bags.Therefore, asking people to use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 is an urge task.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ur government is encouraging people to use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 in department stores.Only in his way can we protect our earth environment.Meanwhile, we are devoting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Therefore, we should put this idea into practice.I’m for this wonderful task.With everyone doing his bit, we will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for the better.Thank you.Yours,Li Hua
高分范文
June 8
Dear David,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 of the use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 in our country.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at.As we all know, the “white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for our environment.Having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China uses the most plastic bags, which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hite pollution”.To solve the problem, Chinese government decide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use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 instead of plastic bags,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white pollution”
Actually, I approve of us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hopping bag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y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save the sources.After all, the earth is all we’ve got to live on, isn’t it?
Yours,Li Hua
2.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二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 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过去了, 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 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 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 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 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 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 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 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 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正告诉我们, 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 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 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 用心观察生活、社会, 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 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 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 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 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 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 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 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 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 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 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 但大多说得肤浅, 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 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 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 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 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 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 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 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 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以问题为圆心, 向四面八方扩展,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 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 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 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 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 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 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要“知”, 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 不提“说”,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 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 可以看他的笔记, 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 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3.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真题解读】
写作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想写出彩并不容易。这里给同学们以下几点建议:
一、读懂漫画。这里的审题,就是读懂漫画。其实,漫画的表面意思是很好懂的,有很强的生活性,考生不至于懵题,都会有漫画话题的情感体验,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但是今年的漫画主题暗示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开放性这一点不是太明显。考生发挥的空间很有限,想象的自由性体现不够,我感觉这是今年作文题的瑕疵之处。
二、立意要准。审视漫画,对照现实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含有两个比较符合常理的主题:一个是唯分数論英雄,功利心太重,这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二是我们还可以从“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角度立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孩子,这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三、联系生活。我们的作文明显不能是对漫画的简单解读,而要由漫画拓展开来,与生活实际对接,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同学们不妨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得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入手,写出自己内心困惑、迷茫和呼声。
【佳作一】
缺憾也是风景
福建一考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痛定思痛后,你会发现,有时候缺憾也是风景。
所谓完美都是相对的,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审视漫画,100分固然完美,但61分也有值得赞扬之处。100分不代表永远,55分也不代表永远。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人生也是这样,与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不如他们。但成功人士也有烦恼——“高处不胜寒”,相比而言,你可以“放过”他们,拥有自己的乐趣。人生路上,缺憾其实也是风景,要学会欣赏。有时候,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
历史上我们熟知的项羽,有破釜沉舟的气魄,骁勇善战,他的英雄气概成就了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项羽在乌江自刎,难道他的这种缺憾不是一种美吗?反而正是这种缺憾让他的人生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爱因斯坦是我们熟知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他的“相对论”光耀科学界,成为核能研究的理论基础。他本想以核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希望核能为人们的生活造福。但美国却借此研制出了极具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爱因斯坦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蘑菇云在日本长崎上空升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否定了爱因斯坦,因为是他给社会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古有屈原、项羽、关羽、李白、苏轼……今有屠呦呦、莫言、史铁生、马云……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很多人认为,他们的确是有成就的人,但又都有缺憾。而大家没有因为他们的缺憾而否认他们的伟大。
领略项羽的英雄气概,领略爱因斯坦的过人智慧,但也要咀嚼他们的缺憾。力求完美没错,留有缺憾也是一种美,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
人生路上,处处皆风景。缺憾是橄榄果,值得咀嚼回味,更是一道带着凄美色彩的风景,值得欣赏。
【评点】
1.题目诗意,耐人寻味。开头直奔主题。第二段紧扣漫画素材论述,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项羽和爱因斯坦为例,论述“人生会因为缺憾而多彩多姿”的分论点。略写群体例子后再次点出论证观点,最后用辩证的观点收束全文,余味悠长。
2.举例紧扣论点,具有较强说服力。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论证时坚持“两点论”,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3.立意扎根现实,接地气。语句精练,言简意赅,层次清晰。开头和结尾点亮了读者眼睛,体现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素养。
【佳作二】
成绩不是全部
福建一考生
诗人说,浮华的社会,真正的腐朽却是一叶障目式的眼光。
“目”是我们心灵的窗,而那片遮住视线的“叶子”,便是所谓的“成绩”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依靠制度来使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有任务就会有竞争,竞争一出现,必然会有输赢。于是“成绩”二字便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学生家长们的热切追捧,“成绩”这顶帽子竟理所当然地戴在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头上,逐渐演化成“分数”,并被校园独占,成为专有名词。时间一寸一寸地向着明天推进,为了满足各式各样的“教育需求”,于是,“补习班与重点班齐飞,题海共书海一色”,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填饱教育市场的“饥饿巨口”,并为之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早、晚自习”横空出世,《五·三》年年脱销,班主任们 义正词严:“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高考不过,一切玩儿完!”高三班级里的血红色横幅极为醒目:“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那么,在这样一个教育大环境的背景下,“唯分数论”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清代出了那么多状元,可今天谁又能记起多少?蒲松龄、曹雪芹、金圣叹都不是状元,可他们却影响了后世。时代把一批批少年青涩年华里的纯真剥去,留下狂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束缚”,什么叫“宿命”,给他们一种“想去突破却总摆脱不了现实”的破灭感。有一句话叫“高考改变命运”,惹得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同时这句话也向“祖国未来的栋梁们”传递了一种讯息:成绩就是一切。于是在没日没夜的苦读中,莘莘学子开始了他们的“逆命之行”,在题海里“乐此不疲”。可殊不知,真正操纵一代人命运的,却还是那张轻薄的成绩单,那句让我们作呕的“成绩就是一切”。
历史证明,绝对的理论必将带来绝对的错误。那为什么部分教育工作者们对“祖国的花朵们”发出的关于“命运”疑问的回答却依然是“绝对”的陈述句?这样不仅会误了学子们的前途,更有可能引发滔天的罪行。药家鑫是如此,林森浩是如此,吴谢宇亦是如此。所以,在经历了这些年的“抽丝剥茧”后,不论谁都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在这些年失去了什么。
无论何时,奋斗总没有错,学子们大可以放手一搏。但如果在应试教育的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话,那我们不妨在别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点】
1.全文内容充实,浑然一体。开头引用名言警句,振聋发聩,引发读者思考。第二段延伸到“成绩”,由“成绩”过渡到目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奇怪现象,全方位展开,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面,为下文批驳打实了基础。发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疑问,引人深思。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换一种活法,找回自我。
2.言辞犀利,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杂文的语言优势。论证一针见血,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经过论述蓄势,最终水到渠成得出自己的观点。
3.语言幽默,旁征博引,运用自如,多有哲思语句,思维新颖,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尤其是恰到好处地化用成语、古诗词,使文章精彩纷呈。尤其是能紧扣主题,铿锵有力的反问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议论语言的风格。
4.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立意点分析
1、“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这个角度分析:实践是检验事实的重要依据。
2、“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可以得出:主观认识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的遮蔽了我们的认知。
3、“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帮助取得成功等。
网上发布专业人士对于安徽卷作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评价,该显微镜看任何事物都是黑白的,不是因为蝴蝶翅膀没有色彩而看到黑白。
原标题:四名作家试写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
难,出彩不易,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文学功底和思维拓展能力。昨天,省内外作家试写高考作文,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启发。
谁在裸泳
常河,男,《江淮时报》副总编出版有历史随笔集《四十一阵疯》等作品 “张开蝴蝶的翅膀/闪烁在美丽的花中/花香飘飞在那个美丽姑娘心上……”当谭维维这样漫不经心地唱着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花香自有蝴蝶来,蝴蝶翻飞花翅膀。这仿佛成了人们眼中美景、心中舒畅的标配。再忧伤一点的,会想到为爱至死不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几百年的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影响了音乐、戏剧等一切可能进入我们生活的艺术,没有谁去深究那些花花绿绿的翅膀究竟是我们的想象,还是一种炫目的假象。
是蝴蝶就该五彩斑斓,这和是显微镜就该被用来观察入微一样成了铁的定律。然而,当蝴蝶的翅膀遇到冷冰冰的显微镜时,会发生什么?结果是: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在显微镜下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这不是狗血的剧情桥段,也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穿越,不论你如何失望,这都是无法更改的现实。
在梁山泊上迎风招展的杏黄大旗,“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往往让江湖好汉热血贲张,“上梁山去”、“梁山才是道义的火种”成了有理想、有抱负、有身手的练家子们相互激励的口号,也成了二龙山、少华山等小山头们归依的对象,他们本以为可以就此行侠仗义,“一刀一枪拼个封妻荫子”。到了梁山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外,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宋江的带领下朝着招安的方向努力迈进。原来,“道”不过是宋江迂回投靠朝廷的幌子,是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
真相总是那么令人迷茫。如同无数历史烟云,只有大潮退去,才看出是谁在裸泳。
义,痛心疾首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腐败行为的势不两立,结果是,刚刚结束义正词严的报告,门口已经有几名纪委的官员等着请他去“喝茶”。谁能说他们的讲话不是绚烂的蝴蝶翅膀,如果不是东窗事发,谁能把身陷囹圄的官员和台上做指示的他画一个等号,谁又能想到他们的作态也不过是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
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部显微镜,也很少有人能够剔除一切被用来伪装的光线干扰,让看到的表象放置于显微镜下原形毕露,更何况,越是精心的伪装,越具有煽动性和欺骗性,因为,任何一只蝴蝶都不愿褪去色彩成为一只令人生厌的扑棱蛾子。
于是,如果不能具备一双慧眼,就该努力养成一颗慧心,不轻信,不盲从,不激进。要看到一座大山的原貌,不仅要登至山顶,最好还要耐心冷静地等到寒冬,那时,草木落叶,色彩隐退,山的真容才能呈现于眼前。
发现和领略世界的每一面 碎碎,女,编辑著名专栏作家 有位作家说过,人,是没有真相的。
这应该是指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还有,人性里很多的幽秘地带,模糊的含混地带。某一特殊时刻,人也许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另一个自己。面对罪恶的强权,一个弱女子会突然拿起屠刀,奋力维护自己的生命与尊严;一个杀人犯在夕阳西下走向刑场的那一刻,可能会小心地绕过一朵小花,唯恐自己的鞋子踩损了它,那是他向世界绽放的最后的温情。
从某种意义来说,世界,也是没有真相的。
这并不是不可知论的论调。而只是说,我们人类的每一步,都走在接近世界真相的路途中,却永不可能穷尽世界的全部真相。世界,没有尽头。对它的研究与了解,也没有尽头。从这个意义来说,世界,确是没有真相的。
示真理,倾近真理,走进去越深,感受的世界越广袤,越多元,越美妙。这正是我们生存的动力。
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多么不可思议!
想想看,原来,我们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世界的一部分,对世界的把握与了解也只是一点点。只知道一点点,却要拿它去揣测和丈量整个世界。所以往往,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判断,都有失偏颇,甚至与真相大相径庭。
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提醒我们经验与所知的有限性,才可能避免偏执,片面,与虚妄。多多探究、学习与领略,竭力发现事物的每一面,才可能走向广阔,深远,与博大。
一只终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大,它眼里的天空,便也只能等同于井口大小,这是它的视野决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说过:我只有生活在巴黎的时候,我对秘鲁才有更深的认识。
你只有见到和领略了更大的世界,才可能不局限,不偏狭,修正和拓展你原来的认识。
世界的实质与真相,永远会超出我们的知识与经验,我们的理解力与掌控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为自己的心灵,配上一部纳米显微镜吧,让自己尽可能看到和领略这万花筒般奇妙深邃的世界的每一面,或者更多的面。
每一双翅膀都有远方
谢思球,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徽州女人》《浮山揽胜》和长篇小说《裙带当风》等多部
蝶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于花丛之中,何等快乐与逍遥。所以,庄子才梦而化蝶,而不是化为一只普通的蛾子或者什么别的昆虫。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无法知道蝴蝶的翅膀是无色的这一真相。如果他知道了,他的梦会不会在瞬间失去色彩,他还会选择化为一只蝴蝶吗?
还是现代科技帮我们揭开了蝴蝶翅膀的秘密。它原本无色,是因为具有某些特殊的微观结构,才让我们在光线照射下看上去觉得色彩缤纷。
原来,蝴蝶的身上,是没有光环的,它并不是一出生就那么艳丽,它和那些蛾子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翅膀内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才看到了一只只美得炫目的蝶。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经典名言来论述人生同样是合适的,那就是,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它具有异乎寻常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的人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比如机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等,头顶着许多耀眼的光环。而有些人,也许什么也没有。他们的人生就像是那对无色的蝴蝶翅膀,缺少华丽的光彩。
然而,蝴蝶并没有气馁,更没有丧失勇气和希望。它只知道,它毕竟还有一双翅膀。既然有一双翅膀,就要想给每一双翅膀一个远方和梦想。
它飞啊飞,飞过高山与大海,穿过风雨与伤痛。它从没有想过要停下自己的脚步。来自生命内在的力量在悄悄地改变着身体,在途中,它的翅膀微观结构和形态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直到,有一天,它那对原本无色的翅膀,在人类关注的目光中,已经变得彩虹般绚丽!
关于这些,一只蝴蝶并不知道。绚丽是别人眼里的绚丽,光环是别人眼里的光环,它只知道坚持做自己,做一只本色蝴蝶,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快乐无邪的蝶。
做有色彩的自己
何诚斌,出版散文集《心随万物转》《老儿戏》,长篇小说《小柏和外星犬》《跳蚤穿上红衣裙》等
记得当年盛夏,河堤上的蝴蝶,吸引一群单调服饰和相同发型的少年,而不顾太阳晒黑皮肤。长大后,我视蝴蝶为美丽的精灵,因为它们的色彩丰富了视线,愉悦了眼睛。不敢想像,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色彩,或同一色彩,将是何等的无趣与可怕。
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写一个追求个性的少女,展示自己的色彩。她却面对着手术刀一样世故的目光,多少人要揭穿她内在本质。内在是什么呢?无非是爱美、爱生命的心灵。
将表面的色彩看作与内在本质的脱离,或者刻意找到另一种色彩将表面的色彩否定,泛道德批判得出“是与非”二元对立的评价,往往是扭曲的,倒错的。古人说:“人与天地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虽然生物有某种相同的内在密码,但释放的色彩却是有差异的,彰显着个性。“人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每个人修养不同,历练不同,爱好不同,外显的色彩也就必然不同,审美倾向同样不同。人的心脏是红色的,心房结构大小差不多,但每个人心里装的东西不一样,形象与气质也就不一样。
有一年,吴冠中先生决定把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搞一次画展,要求作品出色,“不得像我”。吴冠中赞扬这种呈现个性色彩的画展为“叛徒画展”。“叛徒”是贬辞,但艺术上的叛徒,是创新。如果一定要搞“吴派”画家群,那结果必是牺牲一批画家,由一种单调的色彩遮蔽更多的色彩。我们看历史上各种艺术流派,发展到后来以至于消亡,何尝不是师生彼此太相像造成的?艺术是充分展示个性的东西,个性常常在模仿中淹没。对于艺术审美,风格相同与相近的作品看多了,便没有震撼力,产生审美疲劳。吴冠中鼓励学生“画自己的心景”,是基于对色彩的追求,对多样化的称赞。
5.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五
弯道,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弯道,是现实与理想的集结,弯道,是成功与失败的博弈。
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史铁生曾在《给盲童朋友》中写道: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局限的过程。这便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遇到了人生的弯道。当他意识到他的梦想,被残缺的身体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仿佛都与他无关,他消极过,他彷徨过。但,最终他选择加足马力,藐视痛苦,在人生的这个弯道上,史铁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赢得了这场比赛,获得了他独有的幸福。试想,如果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弯道时没有直面挑战,而是选择了畏缩不前,那么他终将被对手超越,也无法在人生的跑道上比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弯道处遇到强劲对手也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
著名导演李安在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个导演,他努力学习,学成后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都没一丝骄人的成绩,他的人生走进了关键的弯道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理想?李安毅然选择了前者。纵然赛道上高手云集,李安硬是凭不屈不挠的意志在积蓄能量,终于一部《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昭示了李安的成功。走在人生的 弯道处,越是竞争激烈,越要不懈坚持,李安就凭他的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赢在人生的弯道中。
行走在弯道处,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人都会迎来人生的艳阳天。人如此,我们的国家也如此,行走在发展的弯道处,团结同心,勇往直前,不断地缔造成功。在汶川地震的弯道处,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见证了大灾显大爱,大难见真情,凝聚了华夏的炎黄子孙,铸成了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在 奶粉事件的弯道处,我们不遮掩,不恐慌,从源上堵,在结上解,食品安全意识得以前所未有的内化;在经济危机的弯道处,我们化危为 机,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走上一条高耗低效的经济振兴之路。在弯道处,直面挑战,弯道就是一条阳光大道。
走好弯道是智慧,是历练;走好弯道是坚持,是超越。勇于直面弯道,迎接挑战,相信明年春色倍醉人。
佳作点评:
文章开头提出直面弯道挑战的信念不放弃、不抛弃,选取史铁生和李安的例子予以佐证,一是逆境中的弯道,一是顺境中的弯道,之后延伸至国家的 弯道,强化主题。这篇文章有着很好的标本意义:考生在基本写作能力具备的前提下,拓宽视野,注重厚积,写好一篇文章就在情理之中。文章的选材是最大的亮点:源于文本的史铁生、源于积累的李安和源于社会生活的热点。足见,写好文章,生活处处是素材。(刘德海)回到目录: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相关链接:
6.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六
高考作文题揭秘后,看到湖北卷的“由‘三’联想一个成语,俗语或词语,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的题,便想起了我命的“人生之‘三说’”的模拟题;看到安徽卷和全国卷Ⅱ的“读” 和“读书”的题,便想起了我命的 “名著啊名著”的模拟题--窃以为,我的这两道题,与高考题撞上了。
9月,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杂志的责任编辑李华珍老师向我约关于“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及提示”的稿件,我应约创作了一组稿件传去。几个月后,这组稿件发表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合刊的《中学语文园地》的高考专号上,“人生之‘三说’”和“名著啊名著”的模拟题及训练提示均在这组稿件之中。发表后,这组稿件被多家网站(遗憾的是,不少网站都没有署作者名,甚至还有个别的署了他人之名)。
我没有先见之明,与高考题相撞,纯属巧合--自作多情在所难免。不过,我也感悟到,高考之前,根据考纲和历年的试题及考生实际情况,作一番预测,还是有必要的--这将增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不必过分期望奇迹的出现;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才是制胜的根本。
下面,将相关的高考题和我的题一并录于后,请众网友批评。
一、与2006高考湖北卷的题相似
湖北的“由‘三’联想一个成语,俗语或词语,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我的“人生之‘三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②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③人生“三味药”: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④人生“三暗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告诫青年人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⑤人生“三信仰”: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美”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信仰。
⑥人生“三鼎足”:作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请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本模拟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提示:
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皆是中外名人对人生之深刻感悟,六位名人所言,内容不同,角度各异,充分展示了各位名人的鲜明个性,却又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每一则,都是一碗“心灵鸡汤”。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作文,以下意见可以参考:其一,可褒,可贬。其二,可针对自己,可针对他人。其三,“三说”的三个方面是三个并列的概念,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说”须共同“诠释”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其四,无论用不用题目提供的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不用这些材料,你可以引用其他的名人或“凡人”的“三说”,生发开来写,更希望创造出全新的“三说”。其五,无论怎样写,都应该带上鲜明的个性特点。
(发表于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20第1-2期高考专号)
(多家网站转载)
二、与2006高考全国卷Ⅱ和安徽卷的题相类
全国卷Ⅱ的“读书”和安徽卷的“读”
全国卷Ⅱ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为60%,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是3.7%,20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名著啊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国家教育部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年毕业的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念,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写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上海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对写作的内容作了限制,且增加了“情感”的成分,不是上海高考作文题的简单翻版。诚然,全国高考考读名著之类的题可能性不大,但高三的学生对读名著的问题作一番梳理,作一番审视,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之入文,说不定收获还不小。
(发表于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2004年第1-2期高考专号)
(多家网站转载)
[附]童华池联系方式
电 话 : 028-85090823 028-84934551 13668215372
7.2012高考山东卷作文点评 篇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解读】
此材料选自孙中山1913年12月《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74页)。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后的第一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攻坚年,从孙中山这句话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关还是审题立意,对于这则箴言,考生只要抓住了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中反映出来的“担当”,就可以说拥有了入门的“通行证”。当然整个句子内容很丰富,后文的意思是要矢志不渝,“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要百折不回,“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我觉得只要围绕“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这个观点,展开全文,就不会跑题。
从作文选材看,有关这一题意的写作素材很多,例如,“直面人生”的司马迁,为“真的猛士”们不断呐喊的鲁迅,书写“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高呼“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也不少,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创办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让微软名噪天下的比尔·盖茨……从这个角度讲,这道命题保证了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只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就不难成文。但是写好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知道类似素材多么丰富,而在于能否提炼并阐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体验适当表达对题意的某种识见。当下这个社会太缺少担当和坚守了,也太需要担当和坚守了,正面的例子有“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等,反面的例子更多,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担当与坚守,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本次作文比较有利于议论文的发挥,因为观点很明确,且十分具体,不利于记叙文的发挥。不过今年的命题仍是一道贴近生活、可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的好题。
【佳作赏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华夏历史,浩浩汤汤。历史的潮水打不退时代的光芒——那一个个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奔走疾呼的英雄。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17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有16岁便高扬自由民族主义的法国圣女贞德,有15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同样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面对国家危亡和沦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学生作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场”,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免受奴役的命运和沦陷的耻辱。“想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四运动便可用这句话来称颂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曲盛世华章。青年时代,亦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缕春风,可以温暖大地。“90后”的我们又该怎样担起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呢?
也许会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这个社会的丑恶现象无比厌弃,最后干脆闭上眼睛,塞住耳朵,于是老人倒地你不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你听不见。不,“9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90后”的我们将担负起历史与民族的责任,因为我们是顺应时代的青年一代,因为我们是清醒的,麻木不仁是我们最忍受不了的。于是,面对雪灾地震,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面对老人跌倒,我们第一个冲向前去;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我们不再闭上双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改变世界的自己。路途虽不平坦,或许还有荆棘,但请相信,我们终有成功之一日。担负起吾辈之担当,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志不灭。
青年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惟以吾辈之担当,方能实现中国之大业。
【点评】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观点鲜明,扣题准确。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观点,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达“90后”的担当精神,很有感染力,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中间前半部分举例分析,后半部分针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来表现“90后”的担当精神,扣题紧凑。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材料。全文一气呵成,结构圆合。文章材料丰富,先以古代人物“霍去病”、“贞德”为例论述主题,然后又回到当代,从反面举例,这样古今联系,论述就有了层次和深度。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巧用美化语言的手段——修辞。文中引用名言,多处运用比喻,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敢于担当,迈向成功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难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所感动。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困难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往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起责任,精神贯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贡献,终有成功之日。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当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再看看社会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毒胶囊”、“地沟油”等“绿色食品”。人们该唤醒自己了,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走向成功。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能使我更强。”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点评】
孙先生的箴言告诉我们做事首先要敢于担当,不怕艰难。历史上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家的事例也证明着这一至理名言。只有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人生才能奏出华彩的乐章。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作者在论证时,采用横向论证与纵向论证相结合,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者运用了摆事实与讲道理的论述,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敢于担当,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非常鲜明、突出,论证严密。
语言简洁凝练,论证有力。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将大量丰富充实的事例,进行高度的概括,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风雨中的花朵
身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站,总是深感未来的可怕。未来飘忽不定,但其实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带着过去11年的辛酸与泪水,我终于迎来了这最关键的第十二年。我在梦想的田野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并期盼着它在经历了这风雨最猛烈的一年后可以绽放出青春的光彩——梦想是那样又高又远,仰望久了,眼睛会酸、会掉下泪。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决心很大。发誓要在这一年里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幻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可现实总是没有理想那样完美。每天海量的作业,让我力不从心。花了好久的时间,终于做完了一门学科的作业。本应该稍有一些成就感的,但一想还有好些作业等着我去完成,便没有了一切的感想,继续埋头苦作。看着已经走向深夜的钟表,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叹气。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每想到这里,心里的动力与勇气又多了许多。我会成功的!我总是这样想着,也这样期待着。
在经历大地的呼唤之后,种子从土地中艰难生长出来,它本以为等待它的是灿烂的阳光,但没有想到实际上是狂风暴雨。
记得第一次成绩出来了,我满怀期待地去讲台查找我的成绩。没想到,等待我的,竟是退步这一残酷的事实。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觉得现实真是好残酷,为什么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呢?是别人比我更努力,或者是我没有发挥好。我能做的,只有静下心来,再次回到那题海书海,会成功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要这么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在眼泪与汗水无数次挥洒之后,我相信梦想的奇迹会发生!
如今,我已经忘却了昔日的烦恼与欢笑,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梦想与希望埋进心底,许下一个心愿,希望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一束花朵,绽放在梦想的田野上。
因为经历了风雨的磨炼,才使得希望之花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似乎可以看到,希望之花,正在风雨中绽放!
【点评】
这是标杆作文中较规范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对高中生活的回忆,记叙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体现了“成功在于坚持”这一主题,富有生活气息。开篇并无诗意的笔墨,收束亦无精彩的升华,然质朴的告白、真切的经历与理性的思索,读来令人为之心动。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一片真情:期盼梦想,苦恼成绩,坚信自己……真感人心者,唯乎真情,真的美,就应是从心灵里涌出的情感之泉,纯真清澈,独特生辉。文中为数不多的一段景物描写,“六月的风,吹来了初夏荷花的清香,吹来了小虫的欢叫,也吹来了梦想的气息。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肃杀、春的萌动,我迎来了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夏季”,文笔生动,既表达心情,又起到了过渡作用。
【失分警示】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阳光中总会有点风雨。但是,风雨后一定会见彩虹。作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要以中国的改革发展为己任,即使是狂风暴雨袭击我们,我们都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正是我们华夏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有了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是勇气和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承担将要降临的责任。虽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知它何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汶川地震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畏艰险,更加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勇往直前。
地震毁坏了人们生活的家园,但是却永远也毁坏不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超人,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的,风雨会磨炼人的意志,修炼人的身心,更能铸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倒的意志才使我们在急湍的瀑布前没有被吞噬走,正是因为我们勇敢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才让我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在发展的途中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无完人,同样在改革发展的途中我们只有能够坚定自己的脚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雨后我们一起躲过的屋檐。时光的沉淀中,我们面对困难,面对艰险,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面对。用勇气和信心作为我们的助推器,让我们向着成功一步一步地奋进着。作为当代的弄潮儿,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进,雨后的彩虹是属于我们的。正是因为有了在泪水和汗水中挣脱出的微笑,才有了这么强大的中国,才有了坚强的中华儿女。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我们定当鞠躬尽瘁,即使是暴风骤雨也勇往直前,因为绚丽的彩虹始终为我们绽放着,美好的明天永远属于我们。不畏艰险地勇往直前,只因为我们是华夏儿女!
【点评】
8.2007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 篇八
(1)远远的街灯明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冰心《荷叶 母亲》)(3)《论语》十则中,说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4)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
(2)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 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__________。”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3)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4)《沁园春 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5)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6)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 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3.诗句填空。(2分)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按提示填写课文原句。(3分)
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便豁然开朗的情形,这种情形正契合了陆游《游山西村》中“,”一句。
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14分)
她跟他居住在美丽的香格里拉的一幢小木楼里。他是一位小提琴演员,音乐,仿若就是他的生命。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他都会跟尚在梦中的她吻别,独自到楼下的河边练琴。而她总会在他悠扬的琴声中醒来,起床为他准备早餐。然而,不幸,总是伴随着幸福降临。
这天早上,她尚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刺耳的噪音吵醒。噪音,正是来自于他拉琴的河边。她惊讶,一向练琴宛如天籁之音的流连,怎么会拉出这种难听的琴音?
拉开窗,他仍在楼下。他似乎浑然不觉,仍旧像往常一样,忘情地投入在演奏中。惊疑,一阵阵袭来。她快步来到他身边,疑惑地问他,亲爱的,你的小提琴是不是出了问题? 他似乎被吓了一跳,小提琴?没有什么问题呀。
他张着大嘴,跟她讲话时声调高得吓人,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奇怪。这是她往日从未曾见过的。
她只会更加心生疑虑,难道,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 那一天,她故意走在他身后和他说话。她的声音很小:“父母最近身体不太好,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好吗?” 以往,他一向都对父母身体极为关心的。但这一次,他竟然一声不吭,就像没听到。
果然,就在那天下午,跟她和他都是好友的医生榛证实了她的疑惑。榛把她叫到一边,语气十分严峻,你先生的耳朵出了问题,他的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明知事实如此,她却不相信这是真的,急着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榛摊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流连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的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对于一个依靠敏感听觉去创作人生的音乐演员来说,耳聋,代表着他将彻底告别自己钟爱的音乐生涯。
可榛,这位优秀的耳科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绝望便袭遍了她的全身。
她没有告诉他耳聋的坏消息,她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他身旁,做他忠实的听众。幸好,他对自己的听力并没有怀疑,他每天仍然兴致勃勃地去河边拉琴。她则每天强装笑颜,暗地里,却到处打听医治耳聋的办法。榛给了她一个好办法,他建议她在流连他彻底失聪前,先去学习手语和唇语。因为耳聋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语言障碍,最后导致又聋又哑。
她明白,倔强的他一旦失去音乐,会发疯的,她得早点劝慰他,必须先学会与聋哑人交流。她偷偷学起了手语和唇语。进步非常神速,几个月后,她已经能熟练地与聋哑人对话交流了。而此时的流连,已经濒临彻底耳聋的边缘。他虽然仍旧坚持每天去河边拉琴,可他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一天早上,他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他对她说,最近许多人开始对他的音乐水平持起了怀疑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他将随演出团到外地进行演出。
听了他的话,她自然十分着急,不,你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在我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他是最棒的,可是许多人不这样认为,他要证明给他们看。
不论她怎么劝,他都执意要去外地演出。第二天,他就悄悄买好了机票,只给她留了张字条就跟随演出团出发了。她又急又气,却又毫无办法。
噩耗,是在半个月后得知的。那一天,她突然接到演出团的电话:流连,也就是你先生,半个月前住院了,经诊断为血癌晚期。
接到电话,她早已天旋地转。当晚,她乘坐最快的航班赶到他身边,可三个小时前,他已永远闭上了眼睛。望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庞,她当场晕厥。醒来时,榛站在她的床前。
突然,她想起了什么,问他,流连不是只患了耳聋吗?怎么会这样呢? 榛默默地掏出一封信,说,这是流连留下的,你看看吧。信上,是他歪歪扭扭的笔迹: 亲爱的颖: 原谅我独自一人先一步去了天堂。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被确诊患了血癌。我知道,这种病对于医学界还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与其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我更愿意与你共同度过剩余的时光。我并没有耳聋,请原谅我欺骗了你,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手语和唇语,亲眼看到你能用手语与别人交流,我彻底放心了。你知道吗?将要耳聋的不是我,而是你呀„„我们在举行婚礼时,我就从你父母那里得知,你先天性的耳疾会使你在30岁时失聪,我担心我离开后,你无法独自去面对这无声的世界,所以编造了这个谎言!最后,我想告诉你,榛是个好男人,我们没结婚前,他一直暗恋着你。我想,他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泣别,你的流连
看完信,泪,早已淌满她的双颊。
多年以后,她与榛举行了婚礼。红地毯上,两人的手中不约而同挽着的,是一把美丽的小提琴。
【小题1】小说中的流连是怎样一个人?(2分)
【小题2】小说有几处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请分别指出。(4分)
【小题3】榛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小题4】这篇小说不同版本的标题不一样,一个是《遗嘱》,一个是《爱,不会失聪》,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4分)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
想象一下,你的汽车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苯和微粒的有毒混合物,而只排放水。这水非常纯净,甚至可以饮用。听起来是一种科学幻想,实际上却真实存在。丰田公司研制出一款“烧”空气的汽车,名为“Mirai”(在日语中意为“未来”),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只会向外排放水。丰田Mirai的动力之源并非柴油或者汽油,而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氢。氢可以借助加油泵注入汽车油箱,作为电池的燃料,随后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电随后驱动汽车前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整个过程的副产品就只有水。
Mirai不仅环保,同时也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汽车。它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11英里(约合每小时178公里),时速从0提升到62英里只需要9.6秒。最为重要的是,消耗一箱氢的行驶距离可达300英里。它的油箱采用超坚固的碳纤维材料,加满氢需要大约10分钟。
氢燃料汽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低,因为燃料电池储存在防弹油箱中。实际上,在发生车祸时,传统汽油油箱发生爆炸导致的死亡概率更高。
如果所有机动车都采用氢材料,我们便可消除城市和街道的交通污染,也可降低对中东产油大国的依赖。Mirai型环保汽车的普及将潜在地改变全球环境和经济的面貌。
当然,氢燃料汽车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第一大挑战便是成本。当前的氢燃料汽车造价极高,以Mirai为例,这款4门轿车的售价高达63104英镑(约合97331美元)。第二大挑战是“在哪里加气”。氢燃料汽车驾驶者需要找到最近的加氢站。目前,英国的加氢站只有12座,雪菲尔德以北地区没有一座加氢站。
当然,成本和基础设施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加以解决,例如给买车人补贴,甚至提供免费的加氢服务。目前,日本和美国在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方面都给予力度很大的补贴。发展氢燃料汽车的另一个障碍在于将氢分离出来。最常见的氢分离方法是“甲烷蒸汽重整制氢”,将甲烷蒸汽与天然气混合在一起而后加热到1500华氏度,随后添加镍等催化剂,产生氢和一氧化碳。全世界有大约95%的氢通过这种方式生产。但这种方式,会产生一系列污染环境的副产品。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发更环保的制氢方式,例如从玉米苞叶中提取氢或者利用风力涡轮机对水进行电解,将氢与氧分离。
氢燃料汽车的支持者必须要做的是妥善管理这种汽车的副产品水。丰田表示Mirai每英里(约合1.6公里)只产生100毫升水。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你要知道英国机动车每年的行驶距离达到303万亿英里。如果每辆车都是Mirai,每年将产生30亿升水,让汽车变成一个大功率的水蒸气制造者。
虽然从理论上说发展氢燃料汽车是一个迷人的想法,但在走向商业化之前必须克服一系列障碍。10年内我们是否会驾驶氢燃料家用汽车出游?让我们拭目以待。【小题1】正在研发的Mirai汽车具有哪些优势?(3分)
【小题2】概括“甲烷蒸汽重整制氢”的步骤:首先,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三,__________,最后产生氢和一氧化碳。(3分)
【小题3】Mirai汽车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3分)1.桃花源记(节选)(13分)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悉如外人()C.便要还家()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小题2】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题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郑板桥开仓济民(7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
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小题2】
(1)两首元曲都描写了__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2.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题 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与《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最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小题2】《山居秋瞑》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题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小题1】“天山”在词中代指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作文(60分)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9.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九
and are unpleasantly surprised of fina a higher price.military actions.in horror when a young man suddenly appeared with a
gun from her back.24.The young driver looked over the engine carefully it should go wrong on the way.25.Stress can be extremely damaging to your health.Exercise, reduce its effect.26.The first mobile phones were heavy andto use, but nowadays they are much easier to handle.my trust.28.Japanese banks, once competitors in the British banking market, have all but disappeared.conclusions!
office within 28 days.bring it back.the surface of the subject, it has already
sparked a nationwide debate.taxi pulled up.34.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given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o as to attract more forign.in the US is 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car that runs on solar energy.37.The repair cost almost doubles what I thought it would.I reallyhow much damage was done.38.She suffers from periods of deep when she locks herself away and will speak to no one for weeks.39.Hundreds of workers saton the factory floor waiting for the assembly line to start again.more information on prehistoric man?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41.Some people think that most pills offer either no real improvement or, atbest, only moderate improvements.misinforming the people.the criticism, claiming he is working for the taxpayers, not special interest groups.44.I couldn’t remember a fairy story to tell the children, so I one as I went along.45.There were moments when I wondered:Did she do this ,or was it all just a game?
46.Whatever you do, don’some difficulty.47.We must make sure that we new development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otherwise we will soon lag behind.48.On weekends we are usually allowed toto watch TV.49.We’,and it appears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about that.50.Serious vio violence hasthe conflict over insignificant, irritating differences.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61.After all, money is not everything.The richest people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happiest.毕竟金钱不是万能的,最富有的人不一定是最幸福的62.It’s no good waiting for the bus.We might as well walk home.这样等公车是没有用的,我们不妨走回家吧
63.I’m grateful for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Wish you a bright future.我很感谢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祝你有个美好的未来
64.If I had known that you were coming, I would have met you at the airpor.如果我知道你要回来的话,我就会去机场接你了
65.Philip might have been injured seriously in the car accident.菲利普可能在车祸中受了重伤
Practical Writing
10.2014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篇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材料的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着墨点,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写作立意】
题目材料分两段。前一段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为后一段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作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后一段材料把讨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综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把全部材料综合起来审题,任何只涉及材料中一段文字的写法,都属于偏题。所以,写作时必须展现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
【评分标准】
把“门”“路”“大学”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作文,有所偏重,但没有缺少任何一个词,可得49分以上。
没有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全,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入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得42—49分。
只写“门”或“路”,得36—41分。
偏题、套作严重的,得分不超过35分。
11.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 篇十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这寥寥数语,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伫足于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于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于她的光彩,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于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高考安徽卷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2023高考作文点评(安徽卷、全国卷)10-31
安徽卷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01-17
安徽作文高考09-23
爆笑安徽高考零分作文09-09
安徽高考作文题09-11
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目01-06
2023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12-09
2023安徽高考作文教师下水作文10-01
安徽高考零分作文:蝴蝶梦09-03
安徽高考英语作文题预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