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行走散文

2024-07-15

一个城市的行走散文(精选8篇)

1.一个城市的行走散文 篇一

暮色中的彩虹山水夹恃的绿城,在初春的温凉交替里苏醒。

奔逝的江水,勇敢地闯过高坝的阻挡,带着远古雪山上的轻盈,在江岸边画满生命的音符,谱写出一首首万物复苏的乐章。

江北的夜雨,潜入到思想者诗意的灵魂里,淅淅沥沥的凝结了一份灵秀,在梦之外的田野里织造了又一个烟雨蒙蒙。

不夜城里的喧嚣,在暗夜的絮语中沉浸,凝聚成无形的字符,等待着忙碌的人们去抒写。

暮色空灵如洗,城市里的霓虹灯是月光下的彩虹,在高低错落的建筑间流动,印刻的是生活的五彩光影。

绿叶丛里探出的白色灯光,刺破了暗黑的宁静。

夜的凉风如丝雨,在氤氲的空气里编织了一道道诗幕,若隐若现的,行人的思绪迷离。

暗夜的彩虹下,是条条繁忙的河道,生命的热情在车如流水里轮回……草木花香风吹皱大地冰冻已久的肌肤。莺歌与燕语,开始奏响第一波悦鸣。那四季常绿的香樟,也在风的轻舞下发出了阵阵呓语。

古树上,久久不愿离去的枯叶也在瞬间滑落,也许选择滑翔的距离,或者是零落成泥。小路两边的樱花,正当此时地迸发出串串燃烧的热情。

春波碧绿,溪水边,那曾经习惯的枯黄与凋谢,焕发出点点新绿,远方的白云在柳岸边映出娜娜的倩影。是的,自然的生命要如彩虹般斑斓,就必然拒绝任何持久的枯燥。

秋的浓烈不再,春的芳香依然。

逝去的桂花香味,几时在行人的言语中忆起。海棠花艳,守候着人内心深处的洁白。

星火燎原的是一片橙黄,远方飘来了油菜的花香,女孩手中的画笔,在描述着灿烂而又欢欣的过往。

紫丁香花落,独守一份固执的深沉,那簇紫红是燃烧在春日里的火炬,以万物的名义对自然生命的赞礼。

让时间停留片刻,让草木花香的气息永驻。

生命的白纸,本是一首无题的诗,春暖花开的季节,何不把灵魂停留,熏染上大自然的芬芳?

2.行走的秋天抒情散文 篇二

就秋天而言,我是比较喜欢深秋这个时候的,这是一个绚烂而成熟的季节。

由夏转入秋天,那些翠绿的植物逐渐呈现老态,满山遍野的野草在秋风中渐渐枯萎、变黄、风干,原本翠绿柔软的叶茎在秋风中萧索着,全没有了那种俯仰有致如碧波翠浪般的韵致。放眼望去,满眼枯黄的野草覆盖了山野,让人心生凄凉。

野草是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的,在秋风乍起的时候,就改变了颜色,在山坡上书写起了秋的诗行。那些高大一点的植物,浓郁着绿的色彩,扯着夏的衣襟,苦苦的,不肯就此投入秋的怀抱。它们知道,它们无法阻住秋天的脚步,也无法留住夏的茂盛和温润,然而,它们还是想迟一点告别,将一个季节的色彩尽可能地保存。

在秋风阵阵袭来的时候,高大的树冠色彩愈发浓郁了。那种翠绿变成了暗绿、墨绿,显得有些庄严、沉重。是积淀了一个夏季的绿色全都在此刻喷薄了吗?还是一种庄严的告别?绿色的季节结束了,一段生命的历程就此终结。这是蓬勃生命之呐喊啊!

秋天的脚步是阻不住的。

那些边缘处的叶片开始变黄,枯萎了。

先是一叶两叶,而后是一树两树,再后来,一片一片的树木都逐渐改变了颜色。深绿,浅黄,还有淡淡的红褐色。

这个时候,最是凄凉了。满眼苍翠变得斑驳不堪,绿的仍旧绿着,可是暗淡无华;黄的刚刚变黄,却是半是海水半是火焰,那么暧昧,模糊,既不绚烂也不成熟,只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换,充满了痛与哀。

只有进入了深秋,才是最富有情调的。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一派北国的深秋景象。漫山的树木被秋霜点染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深绿套着浅黄,浅黄恋着粉红;一团团,一片片,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绿的是那样浓郁,那样深沉,似乎将一个季节的绿都全都呈现在这里;黄的是那样明亮,那样自信,似乎是在秋风里扬起金灿灿的旗帜,宣告丰收季节的到来;那浓的,像天边的晚霞,绚烂而美丽;那淡的犹如林间谷里的山岚,轻盈而妙曼。秋霜果真好大气魄,将塞外的山野渲染成一幅迷人的立体画卷。前来踏秋赏景的人,点缀在林间山谷,漫步于铺满落叶的山路上,陶醉了自己也陶醉了山林,为这个深秋季节里的塞外山野,平添了无限的意趣。

山是绚烂而热烈的,而田野则是静穆成熟的。

那大片大片的庄稼,已经进入了收割期。那些秸秆早已把一生的心血倾注给了果实,它们僵硬地立在田野里,迎着秋风,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残败的叶子在风中纷纷坠落,像四散的衣衫,而它们裸露的躯体上,却呈现出累累的果实。这累累的果实就是它们一生心血的结晶啊。我站在山顶,注视着那些枯黄的秸秆,注视着这些即将化为泥土或者灰烬的庄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同为生命,很多的时候,生命的结果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们应该向这些植物致以敬礼。

深秋的意趣还在于那份旷达与悠远。

非常喜欢一个人静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感受秋的脚步的窸窸窣窣。

周围那已经被秋霜点化过了的树木,像是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秋日的阳光下,用酝酿了一个夏天的情怀,陶醉在这个深秋的季节里。你静静坐在长椅上,听老树们在阳光下絮絮私语,感觉到一种从容与洒脱。看那一缕一缕明媚的阳光被那些树叶过滤,似乎有了一种别样的辉光,照射下来,照在身上,竟然感到一种有别于夏天的温暖。

坐在长椅上,抬头看那些已经红透了的树叶,由枝头飘落,在空中悠然地滑翔。像是来自天外的思想碎片,带着成熟的哲思,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醇厚的情感,纷纷飘落,覆盖在已经荒芜的土地上。是的,这些落叶会让土地在一个冬季的沉睡中不停地思考,以待来年萌发出新的思想,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伸出手,接住一枚飘然而至的落叶,感觉到了叶片的温度。是阳光的给予,还是落叶的余温呢?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掌心,是如此恬静、安然,仿佛完成了一段艰辛的旅程,可以停下匆匆的脚步,可以安静地休息了。这就是成熟的色彩吗?我凝视着那枚躺在我掌心的落叶,在阳光底下,那脉络清晰可见,像一个岁月的标本。那种由红而黄,在叶的边缘处又有些微绿的色彩,是如此自然、安闲,让人心生宁静。那种飘然坠落,随遇而安的坦然,又有了些许的禅意。我没有见过佛家的菩提,但我掌中的这枚落叶,相信定是来自于菩提,否则,面对生死,怎会如此安详、坦然呢?

一阵微风起,似乎听见了秋的脚步拂过。叶片在掌心微微颤动,像是有了生命的气息,掌心明显感觉到了生命的律动。这枚如心一般形状,如心一般颜色的落叶啊,即便离开了母体,也会把生命的气息注入泥土,让生命生生不息。

抬头仰望那些缀满树叶的老树,觉得那些殷红的叶片就是成熟了的思想,是如此丰沛,又是如此洒脱。只有一岁一枯荣,才会春风吹又生。新生固然可喜,老去又有什么可值得伤悲呢?经历了,成熟了,把一生的思考留给大地,把累累的硕果挂在天空,这样的离去不也是同样可喜的吗?

将目光移向天空,秋天的空中是那样明净、高远,就像此时人的心境。

3.行走在阳朔的散文 篇三

只是一次无意提起阳朔,然后用两天的时间定下了那次旅程。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激动和憧憬,唯独遗憾的是我们紧跟着旅行团的步伐,少了那么点从容和自在。

在阳朔,无论你身处何地,一抬头,都是险峻的山峰。到阳朔的那个夜晚,下着毛毛细雨,透着寒雾的车窗,隐约能看到一块块山石,寒意直逼心脏。以至于那一晚上,即便我走在热闹的西街,也像是走在令人悚然的幽径。

在旅程中,最惬意的时光也要算是在游漓江吧。冬日清晨的漓江,像入世未久的婴儿,迷蒙地看着这个世界,江水携风带来一丝丝刺骨的凉意。我们不禁拢紧衣领。还在对碧绿的江水感到惊喜时,意外地迎来淅沥小雨。天空灰蔼蔼的,卷雾缓缓向江面舒展,渐渐隐没了挺拔的山峰,朦胧了远处的江路。妈妈说冬天不是适宜到阳朔的季节,但那时那景,我不得不赞叹,烟雨漓江也不逊于烟雨江南罢。架机动竹排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坐在没有頂蓬遮挡的船尾,背对着我们,不知是在看渐行渐远的已无新鲜感的山山水水,还是对着发动机激出的波波水纹发呆,思考着何时才能结束着日复一日的船夫生活。我同学转过身去问他开这个有多久了。他想了想,说:“两三年吧。”同学一脸失望地转回身子,叹了声:“不是一辈子呀.”想着那些将一生奉献给江河的摆渡者,不禁唏嘘。

我带着敬畏,穿过短狭的石洞,便看到甄皮岩原始部落的大门。说是大门,其实是能容下三人并行的木门,门口有一位阿布镇守着。在这个母系部落里,男人统称为阿布,女人统称为阿丽。鱼贯进入部落的我们,还未来得及逐一欣赏画有图腾的柱子,导游便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引到一个竹棚里。竹棚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椅,头顶厚重羽冠的部落首领端坐着,神凝气定,圆润的脸略显几分稚气,笑容已经僵硬,木木地对着镜头。若不是她偶尔转动眼珠,我会以为那是一尊瓷娃娃。导游招呼我们坐在首领旁边照相。大伙停留不多时,导游又领着大家往前走,我回头望望那个竹棚,刚才笔直的躯干已后屈往椅背靠,厚重的羽冠静静地倚在她的大腿边。摄影灯灭了,我看不清她的表情,我想,大概有那么一点解脱吧。一路上,阿丽阿布们形式上热情地接待我们,与我们互动。之所以说是形式的,是因为他们仅仅是用肢体和我们交流。他们之于我们,是给我们独特体验的土著人,我们之于他们,只是轻风带过的尘埃,连入眼也不曾有。

本以为,走过那条幽暗的石道,我能有幸目睹几千年来一直祥和安宁的桃花源。没想到,那只是通往另一个不平凡的喧嚣世界。土著部落,带着敬畏拜访,带着歉意和喟叹离开。带走的,还有部落的一个手工的骨制牛头,那是我在他们的祭神坛,诚心为家人朋友爱人祈福时的信物。《桃花源记》里,船夫空手而回。而我,看着那信物,告诉自己,也许桃花源真实存在过,但它已倾覆于世人的好奇心。

4.伤感的散文:风中行走 篇四

看节气,早已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了。可惜大西北的春天,草木萧瑟,狂风肆虐,沙尘漫天,丝毫感觉不到春的暖意。

夜里,我被风哭醒了。睁开眼,夜色寒凉,风声呜咽。不知是干枯的树枝挂住了风的衣衫,还是空中的电线缠住了风的乱发,亦或是日益高大拥挤的楼房挤瘦了风的身躯,反正他发了疯一样。扬起一团团沙尘愤怒地砸向玻璃窗,恶狠狠地撕扯着电线,树木被推搡得东倒西歪。一股又一股的风在各条街巷窜进窜出,不期而遇的两股风,互相撕扯着对方的衣衫和头发,气急败坏地不断指责叫嚣着。呼啸而至的风声忽大忽小,如鬼哭狼嚎般凄厉碜人。我不由裹紧被子睡去,梦中风声肆虐。

清晨,透过玻璃窗抬眼看天空灰蒙蒙一片,鼻息中的土腥味越来越浓。低头,窗台上落了一层尘土,原来风沿着自己熟悉的每一条缝隙,携尘土而入,已然反客为主了。院子里的簸箕、筛子、脸盆被风耍得团团转,丁零当啷散落各处。脚刚迈出家门,风便从不同的方向窜过来,东拉西扯一番,真可谓无孔不入。为避风,我总把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仅露出一双眼睛看路,或者干脆背风倒行。风中走惯了,却发现这些措施都于事无补,无论你愿不愿意,从你迈步的那一刻起,其实你已经身处风中。不管是背风而行,还是迎风而上,总免不了在风中行走。在风中行走的日子,不是被风沙迷了眼,就是被风沙弄得个灰头土脸,这早已是定数,无处躲避。

马路上的塑料袋和废纸随风翻卷滚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聚忽散,全没了方向和章法。银行和商铺悬挂的横幅,让风很是好奇,他掀起放下,放下再掀起,怎么看都只是一块红布,绝不是和他从小玩到大的门帘。不过在红布上荡一荡秋千,听自己哗啦啦的歌声,也还不错。风,得意洋洋地不断旋转着身躯,奋力敲击着沿路的广告牌,撕扯着电线杆上没有贴牢的小广告,裹挟着更多帮凶,一路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地狂奔而来。天空,大地,一片混沌,散发着土腥味的浑浊空气,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呼吸道像被卡住了,感觉到了窒息般地压抑,不得不咳嗽几声清清嗓子。

狂风怒吼中,草随风倒伏,摇摆不定。人在风中只能歪着身子行走,树被不同方向的风刮歪扶正,扶正又刮歪。除了承受风的肆虐,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大风过后,抖抖身上的尘土,让自己重新站直。

树欲静而风不止。树常年生活在风中,比人更能承受风的欺凌。风从树林穿过,我听到撕身裂骨的声音飘荡在树林上空。高耸修长的白杨在风中不屈地挺立着,有些小树被狂风拦腰截断,更多的白杨挺着圆润的身子在风中晃动,虽不时有树枝被大风猛然折断,但风中的白杨依然不停地向上,向上。树冠如盖的槐树分列路两旁,树梢被风揉来拧去飘忽不定,凭着手牵手的力量,他们共同抵御着风沙。沙枣树在不同方向的风中变得扭曲而古怪,弯弯曲曲的树身刻满了风霜,无论老幼,都坚韧而奇崛。最终这些经历过风雨洗礼的树,都能长得粗粗壮壮,韧性十足地挺立在大地上,任尔东南西北风,也无力再撼动他们了。

风不召即来,像熟门熟路的亲朋好友一般,隔三差五就跑来一趟。其实更像无赖一样一时半会赖着不走,躲在东家窗根下听一点闲言碎语,溜进西家后院里转悠一圈,支棱起耳朵听点私房话,然后把偷听到的只言片语和尘土细沙一起搅拌一下,立马背着手腆着肚,神色诡秘地绕着村前的白杨林转个弯,一路溜达一路诡笑,笑得白杨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到每家每户都要进去转悠一圈,丢下一两句不咸不淡不痛不痒高深莫测的话,顺便把西家茅厕的臭味卷进东家厢房,把赵家的饭菜香刮进张家的猪圈,把邻家的情书悄悄塞在刘寡妇家的菜园子里。最后想溜进村后的沙枣林,结果把自己挤成了丝丝缕缕。

说起风,我竟然从没有感受过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软。这样的风应该蕴含清雅的花香,泥土的芬芳,像妈妈温热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顶,梳理着我的柔发。更像一支画笔,点染出大片大片的绿意,遍地金黄的油菜花,争俏斗艳的各色花朵。也像一位良师益友,循循善诱,不断理清我纠结烦乱的心绪,引领我聆听天籁的悠远与静美。

生长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风无处不在,却感受不到风的温柔多情。对沙尘暴三天两头的袭击,大西北的人每日里置身风中,也早已不足为奇了,甚至连这里的花草树木尘土石头也已习以为常了。该伸枝展叶的,不会因为风而推迟一天,该争奇斗艳的,哪怕有沙尘遮面,也会含笑迎风绽放。有风的日子,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开业的开业,该种地的种地。人本就活在风中,只要在狂风来临之时,摆正位置,认准方向,在风中也胜似闲庭信步了。

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和表姐在山野里放羊的时候,就遭遇了罕见的黑风暴。那天,天边忽然出现了一朵黑云,就像墨汁被猛然泼到宣纸上,一团团墨迹晕染开来,迅速扩大不断膨胀,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黑色巨魔。就在我们盯着那朵可怖的黑云怔忡之时,黑云忽然从天边四散开来,顷刻间天地一片昏暗。我们被浓重的黑雾笼罩起来,恍惚间似乎被恶魔囚禁在黑黑的山洞,眼前只能模模糊糊看到最近那只羊肥美的`白尾巴。黑气弥漫四野,寒风凌冽飞沙走石,黑风暴整整刮了一天一夜,刚刚出土的麦苗被风沙掩埋了;即使没有被掩埋,露出地面的麦苗也被冻死了;昨天还在水渠里流淌的清水变成了泥潭,许多羊陷入泥潭无法动弹,慢慢死去;还有很多牧羊的孩子在风中不知去向。

风越刮越大,弥漫的黑色渐渐淡了些。我和表姐随着羊群,蜷伏在一个沙沟的背风处。单薄的春衣,挡不住刺骨的寒风,飞沙走石裹着雪花生硬地打在脸上,抱着双肩发抖的我们迷失了回家的方向。风中行走习惯的我们,无所畏惧。想想顺风而行其实并不是捷径,认准方向才是关键。最后我们断定,黑风暴一路向东南而去,我们的村庄在正东方向,不能随着风的方向走,那样会越走离家越远,只能半顶着风走,说不定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就这样,我们顶风冒雪一路向东。虽然路途中也有迷惑,甚至路过邻村时有恶狗挡道,但是,当其他孩子还在风中摸不清方向的时候,全村的大人还满山野找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却走回了家,那天风寒雪冷。

5.一个人行走 篇五

一个人行走,行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我并不觉得这样不好,反而独处会让我更加清醒。让我清楚的明白,不是任何事都必须依赖别人,都必须自己尝试去解决。这样使我更加干练,更加勇敢。每个人一出生都是孤独的,她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她牙牙学语的时候,她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她才开始有了朋友。所以,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时间的考验。珍惜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去解析未知的一切。

一个人行走,必须首先学会爱自己。当连自己都不爱惜了,那其他的更不需要你的爱惜。一切从自己做起,爱自己,爱生活。有时停下脚步,欣赏路边风景,还是一种消遣。骑着单车,到处踏青。不在乎任何人感受,自己一个人在马路上,傻子似的开怀大笑。这也是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不会垂青于任何人,只有自己强大了,神马都是浮云。

一个人行走的路上,困难更多。那就必须有颗强大的心,一颗不被打倒的内心。或许需要朋友的支持,但到头来,到底还有多少人记得你。我愿默默离去,我愿默默行走……让另一个自己活在另一个世界。把开朗活泼的自己给予朋友。

一个人行走,不断的揣测别人的心里,为别人解惑。可是反过来,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但是还是乐于帮别人,因为相信自己能行。这种乐观的心态也不知哪儿来了,但是一个人的时候不就需要这样吗?

6.我在杨柳岸边行走的散文 篇六

我在杨柳岸边行走,不经意的看到了一处风景,沉思良久后缓步走进,原来这处风景我也在其中。

兴许是我喜欢游玩,或者是喜欢欣赏各种风景,在欣赏中又是羡慕。于是,常常驻足于山水间留恋,慢慢被这些风景吸引,成为一名忠实看客,接着我成了这些风景中的另一道风景。 不经意的闯入杨柳,一切都是好奇的,弱弱的问声中多了一种惴惴不安,我相信这是每个人走进一个陌生环境都会遭遇的尴尬, 但在美丽的风景中,这种尴尬会很快消失,因为你也是这道风景中的风景。

我不太喜欢攀比,也不太喜欢跑到第一位,所以在上学时候,总是找老师把我调到后边座位,我相信我有足够的自制力,去克制各种小动作,学习也不喜欢占第一,因为我担心下一次无法超越。这样的思想其实不算好也不算坏,可是在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位置时候,我开始犹豫,正如我每次犹豫是不是要考第一一样。按照父母的话来说,这样的孩子太古怪,也不知道每天脑袋想什么,大概只有我能够读懂这份寻找。

过去很多人喜欢看电影,进电影院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寻找的时候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挡住几个人的视线,被后边人喊着快点快点,然后拿着票对着座位一个一个确定。倘若确定错了,坐下超不过十分钟,便会有人和你说一句,对不起这是我的座位,你只能尴尬的走开,那不是你的位置,原来你的位置你并没有找到。于是,你继续寻找属于你的座位。找到了你便理直气壮的坐下,然后坦然的说,这个座位是我的,我花钱买到的,我暂时有了使用权和享受权,别人无法侵占,在这个座位上你可以欣赏精彩的演出,直到电影院的剧目上打出剧终。

相比这些,我们行走在社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就有点困难。你可以是一个人行走,也可以团体形式行走,你无需被谁指挥,更无需对这个位置买单,同电影院所不同的是,你不能在这个位置上任意挥霍时间,虽然你坐在这个位置会很久,也没有人去要求规划你做多少。正如我们在一个家庭里,刚出生的婴儿扮演是孩子,他的位置只能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每天吃喝玩乐需要父母来引导,也需要父母手把手的呵护,带着你学走路,但不可以任意的挥霍这种关爱。从我们懂事记起,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只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暂时充当一个角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只能是父母跟前的孩子,他们的女儿儿子;在兄弟姐妹中,我们是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在我们的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可是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开始扮演各种角色,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是老师;在编辑面前我是作者,在作者面前我们则是编辑;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位置。我们随着这些外在条件而改变着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随地变更。

转眼来到杨柳一个月了,在这里我看到风景中的风景,它独有的风景不只是文字创作,更是每一份快乐的展示。编辑线线耐心的指出我们的每一个错处,社长每天耐心的对我们讲解投稿流程,三天负责指点着每一个刚来的学员,让每一个爱好文字的人都喜欢这里,那是他们的责任同时也是他们的位置。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负责,才有了我们的文笔不断提升,我也有了写作中收获的一份份温馨,一份份感动。我常常喜欢让思想漫无目的的飘,每次有了足够的时间,就坐在客厅,望着窗户外那一片片白云、蓝天,看着白云静静地游来游去。倘若我是那片云该多好,可惜我不是那片云,我的行动受到了一定禁锢。于是我在文字里飘荡,让自己飞的更高,遇到挫折喜欢偷偷的哭泣,总是遇到一个个真诚的朋友,让我由失落转为快乐。

生命是一场漂泊不定的旅程,感谢那些和我生命相遇的人,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时扮演了不同角色,帮助激励着我每一个进步的开始。我开始确定自己的位置,与父母而言,我只能占一个位置;与别人而言,我只是一个游走于网络的过客,同时我又是一个不同的角色,可以存在于他们的视线,也可以消失于茫茫人海;与社会而言,我有很多位置,也是很多角色,不同的扮演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正如我们在台上谢幕,不同的结局会得到不同的掌声。我们行走于社会,离不开彼此,一分钟的付出,一句话的祝福,都会改变和我们相遇的朋友,同时也会给予我们一份快乐的笑声。我们拼命的劳作,拼命的背对蓝天,面向黄土,希望得到什么?幸福、快乐、金钱、微笑都是我们在努力奋斗中收获的,面对这些收获我们才会快乐。虽然我们在随着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但每一处风景都少不了一个你、一个我,我们便是这道美丽风景的创造者。

我在杨柳岸边驻足,看到了一处美丽的风景,这处风景吸引了我,让我看到更多善良、真诚、快乐,也收获了很多幸福,即使在行走中有很多失落、很多艰辛,处于一个如此美好的风景中,你也会不期然而然的改变,为那一份份真诚感动,让你的脸上多一份微笑,早晨起床,你会看到一句温馨的问候,那便是杨柳的人给予你的一份真诚祝福;晚上你会听到一句最平淡的祝福晚安,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祝福;你用一份羞涩的文字记录了一段旅程,不好意思的发来,会有人给你一句最真诚的鼓励那便是你前行的动力和支柱;不经意的你犯错了,会有人给你一句没有关系,我来帮助你,那是一句最动听的话,它可以让你的脚步继续前行;你用弱弱的一句问话,期待得到一个答案时候,会有人不厌其烦的给你讲,那便是你成长中的印记。

杨柳岸边,有人、有物、还有美丽的我们,每天当晨曦射向每一个角落,我们便会看到杨柳的每一个角落传来一句句最真诚的问候,还有彼此间最真诚的祝福。兔兔生病了,我希望你早日康复,不然不给你胡萝卜吃。听说叶子姐姐每天家里很忙,格格希望你注意身体健康。元旦我跑刘姐姐江山去看她写的母亲,被刘姐姐文字感动了一把,然后就忘记多要红包了。三天老师,格格早晨去给你要红包,貌似你没给,记得春节一定补上,还有你答应带格格放风筝。线线老师,虽然俺们私下没说多少话,可是你给俺注册的冰凌花,让俺总是打错打成冰淇淋,一不小心冰淇淋又成了我的一个称呼。雪编辑辛苦了,希望有机会让你喝到格格倒的咖啡。大浪你是不是大浪淘沙啊,不知道以后我从你那里能淘来多少学习资源,你的小徒弟我还没收了,以后我一定多下功夫,让她喊我姐姐。渴望大师,话说你是帅哥还是美女,格格还没清楚,希望有一天格格能一睹容颜;青格我猜想你一定是一个帅哥了,昨天你跑我皇宫冒充阿哥,让我逮一个正着,以后不许骗格格我了,还有记得春节给我红包。若尘姐姐,我虽然不喜欢有姐姐,可是还是撅着嘴喊你姐姐了,春节你可要记得给我一个大红包。

7.回首,只为更好的行走抒情散文 篇七

“也曾孤独的行走,行走在求学路上,行走在茫茫的沙漠,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的残酷,我不会怕冷,我不会怕苦,但我会怕在无边的沙漠里没有唤我归去的灯。”当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开始变得害怕,变得胆小。本以为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淡忘,随着岁月流逝,但是它还是不经意间记住,且改变了我们年轻的时光,我开始变得太在乎一个人,有时也不明白,到底在她们之间有什么想法,在我那些朋友间的秘密。我是不明白还是不确定,的确,有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些社么,那一串串的记忆,一张张的面孔,无时不在脑海里回荡。也曾想起又在不经意间忘记,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有过退缩的想法,然而那句无心的话激励了我,我不在逃避,勇敢面对,我相信蓝天,更相信自己。

人生在世,好多东西是我们不能预知的,岁月头上的东西还是被带走了。回首那年一起走过的路,才渐渐明白,我们都太过于执著,太过于偏激,以至于迷失了方向,做了一些不合常理的事,也错过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也许青春就是伴着冲动与莽撞,我们都太过于高估自己,就像当年的某个人。她的笑声如窗前的风铃一般悦耳,极碎极碎,像在晨曦中微微摇晃的.波浪,又像白鸽飞越头顶时在嗤嗤作响,我终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

当我尽力去忘记一件事时,才渐渐明白,有些东西是根本无法忘记的,就像一道伤疤永远印在心底。

都说女孩的眼泪是天使的眼泪,它隐含着纯洁与晶莹,每个女孩在她幸福的天地里都有一个偶像在支撑着她,在她人生的路途中为她指导。我曾经也被当作偶像,可是我却默默的走开了,现在的我,总是独自驻守回望,随时光贬值,随光阴流逝,任岁月蹉跎,只为那个令我心动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瞬间飘过。

别人的事本与我无关,一句无心的话,一句玩笑却使我的心隐隐作痛,很是不安。有些朋友本是爱着却不敢追,当看到她(他)找到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幸福时,心里既有祝福又有遗憾,遗憾的是在那么多的机会里失去那么多的机会,遗憾一份情遗失在岁月逝去的时光里。不知他是否意识到,有一个朋友曾在关注我,从他的行为和眼神中,我能够看出他喜欢我。然而此时的我们太注重情义,我们都为了那承诺而忘了彼此。许多年以后,在天涯海角相遇,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在人生中的一次停滞,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文字和画面,而此刻的我们都不敢去越雷池半步,生怕自己的一次错误抉择而忘记了应该拥有的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年轮又向前跨进一步,“去年今日拼搏中,人面桃花相艳红,人儿不知和何处去,性情依旧笑春风”,前进吧!为了明天,为了自己,让我们许下铮铮誓言,让自己无怨无悔,把握今天,享受明天。

8.文字间行走的禅学散文 篇八

自己坚持写作也有十几年之久,在我所读过的文学论著中,似乎都多多少少和禅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有些不是直接的,但在文章的本意触发点上,依然不缺少哲思的踪迹。禅学的思想可以影响到我们写作的态度和走势,也可以随时转化为文字间流淌不息的感悟。我们现在好多写作爱好者,习惯于看事物的表面,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对那些耐人寻味或有更深含义的作品,则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而弃之不读,这本身是对诗歌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屑,更是诗坛界的悲哀。我很同意谢冕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的东西;我们读不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摘自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说得更直白点,其实诗歌就是“比其他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生活的时代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摘自郑敏《诗的内在结构》)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白话文”。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映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同时也是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三百六十行个职业有三百六十种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

最近偶然翻阅了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禅说》,之前很久在一位朋友那里看过此书。那时刚刚开始接触禅学,对于大学期间的整体走势也是受益匪浅,很是喜爱有加。就我的经验而言,这是一门最好的禅学之入门书籍,它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展现了禅之奥秘。后来朋友又向我推荐释心道大师著的《缠来禅去》,本来朋友最初是让我帮着买,可是转了好几家图书超市,竟没有买到,心有不甘之余变求助几个熟识的文学社的朋友。最后,终于在北京一家书店找到了,顺便就买回了两本,一本送与我的朋友,一本留为己用,希望自己也能够慢慢深入的参悟吧。

《缠来禅去》里面诠释的故事全是白话文,后面加上了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和点评,而且插图精美,意境也美,这倒很符合我审美的心态。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些专业的有关禅学书里面找一些来读,譬如:《六祖坛经》、《金刚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因为佛教分大乘八宗,禅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对于初读者,选择书籍时尽量还是选择禅宗的。不推荐南怀瑾大师的,毕竟南老师的有关所谓的言论太注重概念化,而且文章里大多注重以理服人,比较枯燥,就像是听一个于己无关的所谓政治言论者,对于一般刚入门的禅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而禅需要的是内心的“顿悟”,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潜移默化;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注重说其表象而不重视引申义,其实就是神魔鬼怪,无非是喻世上之人而非真正存在,所谓超度,无非是安慰未死之人,它真正超度的是活人。南怀瑾大师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点是好事,但是,由此而反对五四运动,认为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确实错误之行了。他认为:中国能够历数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甚至外来统治仍能够处事不惊,乃是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之深的缘故。所以近年来,南老不断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够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从此发扬下去,以便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知的断层。惟其发展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才,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也许南老的这番话有些一厢情愿,况且如今的儿童谁又能熟读四书五经。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喜不喜欢读是个问题,即使喜欢读就一定能读得进去?可不要再和古代读死书的一帮无知子弟一样,害了祖国的花朵们不堪重负的一生。

据说外国的汉学家也在研究禅学,对此,我是深感意外。中国的东西能够被洋人们拿出去,并不断被传扬和光大,这无疑是一件造福全世界的好事。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得赶紧钻研一下,免得哪天遇到一位精通此类的外国学者,对答不上,丢了中国人的脸面。甚至被怀疑这个所谓的禅学到底是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我们熟知的慧能大师是顿悟派的代表:主张不受外界事物(如时间,空间)的干扰,直接切入主题。而另一位神秀大师则是渐悟派的代表:主张渐次修行,反复修行,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这点来看,显然,慧能大师更胜一筹。不要小看佛教徒的两个宗派,他们对儒家思想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家思想也养成了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无的风气。

本来这两个学派,本不该是对立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渐悟作为基础,便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只是狂人之语。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的,而至于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从何而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详细的答案。毕竟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产生必然联系的,不可能脱离到一个孤独的世界学会领悟。

如果从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两方面考察,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景德镇灯录》的著作者:马祖道一的禅法更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性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方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的基础,确立自信;二,“非心非佛”是解脱的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慧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的`信仰价值趋向。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 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智慧,获得解脱的方法。 “佛”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悟”字,而诗歌中的“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记得,在我开始最初写诗的时候,我就曾读到过禅学对诗学的理解:作诗要有妙语,要有来自灵魂的呼吸,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作为诗的骨架,这样诗歌才不会显得单一。如此一来,做到这点,我们这些写诗的驱赶者,好像都是慧能的门徒了。宋朝以后,不管诗歌如何演变,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我们当代朦胧诗的缔造者。

上一篇:社团展示总结发言稿下一篇: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