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15篇)
1.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前置作业: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三、小组讨论
1、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2、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四、交流展示:生汇报讨论所得。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六、课堂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繁星》《春水》 (2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冰心的资料,对作者及其《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的写作背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2、反复阅读《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中的诗歌,品味冰心诗歌的语言,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能自选其中一首诗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3、读《繁星》和《春水》,感受作者思想感情,交流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确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
2、难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前置作业:积累冰心资料,了解《繁星》、《春水》写作背景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呢?你认为读名著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对名著阅读最好的诠释。
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展示的诗句:猜猜是什么作品中的表达?你了解作者和该作品多少?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冰心
教师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小结:⑴ 冰心资料(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164首小诗组成,和《春水》182首小诗组成。)⑵ 冰心创作《繁星》、《春水》的时代背景(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接受的思想除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外,还有基-督-教教义和爱的哲学。在当时那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会环境里,冰心成了文学研究会中的一员。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冰。心坦诚她的《繁星》和《春水》是接受了泰戈尔诗作的影响 。《繁星》和《春水》,才能更直接地反映冰心这位青年知识女性内心的感触和情思。)⑶好的阅读方法使积累名著知识事半功倍。
四、小组讨论: 介绍做读书笔记的几个简单方法和写读后感的步骤。阅读名著的方法:读书笔记。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好词佳句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
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书海变笔记。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 (2)要忠实原文。书里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指导学生反复读诗,品味诗,分析选例中的读后感内容及结构。 强调: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小结: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品读下面的小诗,选择其中一首写出读后感)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儿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脆弱的心,/忽然颤抖了。
——《春水》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繁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 学生作品展示并小结:《繁星》、《春水》的主题 妙语佳句集锦展示
◆青年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繁星》 ◆大风起了!秋虫的鸣声都息了!—《春水》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春水》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春水》
赠言: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在知识的大花园采集缕缕书香。同学们,愿淡淡的墨香,朗朗的书声缭绕菁菁校园,伴你成长。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这本书,挑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看谁背的又多又好。
2、记下你思想中三言两语的小感悟。
3、运用所学阅读你喜欢的一部书。
板书设计:《繁星》、《春水》 冰心
读后感: 母爱
童真
自然
2.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二
一、阅读现状及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有热情、有兴趣、有基础, 但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面窄、量少、指导不够, 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 学校方面
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新形势下, 一部分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 也只是在应试模式里兜圈子。读书时间少, 书源不足等原因成了学生阅读的大碍。
2. 教师方面
少数老师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放不开手脚, 课堂教学往往只限于课文, 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
3. 学生方面
由于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尝不到课外阅读的甜头, 课外阅读也就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求知欲较强, 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课外阅读也多是读些卡通、漫画之类的读物, 而那些需要较高阅读能力的书籍, 阅读者寥寥无几。
4. 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 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作“不务正业”。少数通情达理的家长也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之类的课外书, 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 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益,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辐射, 以课内为圆心, 课外为半径, 在辐射中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堂教学。
1. 立足课内, 指导好集体式课外阅读,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堂教学
任何一篇课文, 都不是孤立的, 从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到内容、写法与之类似的其他文章, 有多少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可供学生去阅读。教师如果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那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来为课堂服务: (1) 利用课外阅读导入新课, 在学习《三借芭蕉扇》一课前, 我先发动学生去阅读《西游记》, 然后上课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在此基础上我说:“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三借芭蕉扇》, 看看孙悟空的勇敢和机灵。”这样通过课外阅读, 既使学生对孙悟空有了感性认识, 又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2) 利用课外阅读, 进行课堂练习。学完了《云雀的心愿》一文,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又出示了几段描写乱砍滥伐、风沙飞舞的段落, 让学生读后说说长此以往, 几十年后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使学生产生让沙漠变绿洲的愿望。 (3) 利用课外阅读充实课文内容, 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人类的老师》这一类课文时, 让学生先阅读一些介绍海洋、仿生学的文章。
2. 放眼课外, 指导好学生自主式课外阅读,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上面所讲的课外阅读, 由于受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限制, 一般来说, 学生阅读的量较少, 内容也较统一, 属于集体式的课外阅读。事实上学生更多、也更愿意的是读他们感兴趣的书, 这是一种自主式的课外阅读。对此老师要更精心指导, 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谋和组织者。 (1)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既向学生推荐与所学课文有关的, 如学了《负荆请罪》后向学生推荐《史记》;学了《草船借箭》后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学了《一夜的工作》推荐《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等。同时也推荐虽与课文没有联系, 但对学生很有益的图书, 如《少年百科全书》、名人传记等。 (2) 创设条件, 形成读书的氛围。首先老师推荐的书, 学生能看得到, 为此, 我除了办好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用自己的书进行交流外, 还定期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图书馆借书。 (3) 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为了改变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读书习惯, 养成他们精读深思的习惯, 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读书摘记》本, 分“优美诗句”“主要内容”“读后体会”等项目进行摘记, 加强学生平时的积累。 (4) 进行读书交流。读书交流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自己课外阅读。我除了利用每周一次早读进行口头交流外, 还进行读书小报评比、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 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读书精力。
3.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三
基于以上情况,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特制订以下策略:巧用迁移规律,课内得法课外读;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三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强化自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交流。
关键词:课外阅读 迁移方法 三读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四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一、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會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八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篇四
在努力教学的同时,本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积极投入,精心设计,大胆体验新课程改革,具体设想如下:
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深入实际地开展活动。选定项目,分组准备。各个课外活动小组,根据其组的学生情况,依据各学生的特长,选择四至六个项目,并把活动安排在不同时段进行。充分调动,争取全员行动,取得共同的收获。在活动前未雨绸缪,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引导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活动中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入其中,感受其中之趣,体味其中之情,让学生的心性得到激发。在活动之后感了知识,见识的收获,得到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
大多数学生,其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如不能在初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无论其今后升学还是就业都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统筹安排。对演讲的内容,每生演讲的日期,作出安排,每期开课前公布,让学生心中有数。其讲演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过高要求。
二、指导学生摘抄、剪报,积累资料。
知识是点滴之功,重在积累。语文更是如此。古人有“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这既是讲阅读也是讲积累。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比如成语、经典语句,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报刊,教会学生阅读新闻通讯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文摘报刊的方法,教会学生摘抄做卡片的方法,组织学生收集废旧报刊杂志,学习剪报的方法,教育他们养成习惯。每月组织学生班内交流,每期组织学生评比竞赛。坚持不懈,学生会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到有价值的名人轶事、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文章,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收看优秀的电影、电视,编排课本剧。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情节丰富,现在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可利用这一条件,组织学生课外收看与课文有关的电影、电视,再朗读课文,展开讨论,这比课内的烦琐讲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情节集中,场景变换化不大,适宜演出,教师可在学完课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编自排自演课本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教师应不放过这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极好手段。
四、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生长的土壤和催长剂。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其生长的土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评估措施、注重远期效应),各种语文活动竞赛的开展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能长期顺利开展的催长剂。力争定期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者实行奖励,以推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
5.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五
课前小测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 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 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 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一、现代文阅读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6.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7.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8.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三、语言运用
9.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10.2016年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因病在京去世。为了缅怀梅先生,同学们围绕着“走近梅氏父子,弘扬京剧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小华收集到以下有关梅氏家风的资料。请你仔细阅读,说说梅氏家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材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风格。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梅兰芳却认为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梅葆玖拜师学艺时,梅兰芳言传身教:‚吾敬我师是本分‛。梅氏父子在艺术上始终致力于继承、弘扬京剧文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谦和大度。
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炒青苞谷。新玉米剥出粒,与瘦猪肉末同炒,加青辣椒。昆明菜。
其余的菜如冰糖肘子、腐乳肉、腌笃鲜、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冬笋雪里蕻炒鸡丝、清蒸轻盐黄花鱼、川冬菜炒碎肉……大家都会做,也都是那个做法,在此不一一列举。
做菜要有想象力,爱琢磨,如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实践,学做一样菜总得失败几次,方能得其要领;也需要翻翻食谱。在我所看的闲书中,食谱占一个重要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到菜市场要走一段路,这也是散步,是运动。我什么功也不练,只练‚买菜功‛。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着,对于—个终日伏案的人来说,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诗曰:
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一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小故事
在纽约这种大城市开出租车,肯定充满许多有趣或奇怪的经验。出租车将乘客从这个地方载到那个地方,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要求。
一名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某日就接到一通奇怪的乘客叫车,这次的经验让他印象深刻,感慨许久,于是在网络上匿名分享这个经验。
我接到电话,要前往一个地址载客。到达地点后,我按了按喇叭,但没有人出来。我打了电话,但电话没有通,我开始有点不耐烦。
这是我下午准备接的最后一单,很快就要到休息时间了。我几乎已经放弃、准备直接开走。但最后想了想,还是留了下来。
我等了一会,下车按了门铃。不久后,我听到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说:‚请等一下。‛
我在门口等了一阵,大门才慢慢打开。我看见一个娇小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猜她至少90岁了。她手上拿着一个小行李箱。
我向内瞄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公寓内的景象。那里看起来简直像没人居住,所有家具都盖上了布,四面墙光秃秃的,没有时钟、没有装饰、没有照片或画,什么都没有。
我只看到角落堆了一个箱子,里面都是老照片和纪念品。
‚年轻人,可以麻烦你帮我把行李箱拿上车吗?‛老太太说。
我将行李放进后车厢后,然后回来扶着她的手臂,带她慢慢下楼走向车子。她感谢我的帮忙。
‚应该的。‛我说,‚我对乘客都像对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老太太笑了,‚噢,你真的很好。‛
她坐进车内,给了我一张地址,并要求我不要走市中心的路。
‚但那样我们会一直绕道。‛我向她说。
‚没关系,我不赶时间。‛她回答,‚我要去的是安宁疗养院。‛
她的话让我有些吃惊。
‚安宁疗养院不就是老人等死的地方吗?‛我心里想。
‚我没什么亲人。‛老太太继续说,‚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6.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六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一)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三)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四)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五)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六)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七)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八)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九)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十)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十一)一、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二、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四、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五、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六、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十二)一、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十三)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十四)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7.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七
一.必须明确目标, 端正态度。
首先要端正学生的阅读动机, 促使学生树立“专注”﹑“善疑”﹑“深究”﹑“虚心”﹑“耐心”﹑“持之以恒”等学习态度和学风, 这是读有所得﹑读有所成的要诀。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课外要阅读大量的书, “课外阅读指导”具体包括:人物传记的阅读、思想修养读物的阅读和文学名著的阅读等。以阅读小说为例, 具体指导要求如下: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 把握节选部分的情节及主要人物的性格, 理解主旨, 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如说读《西游记》, 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 力图走入《西游记》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美妙的世界;学习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的, 导致学生阅读欣赏层次的低下。如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可以对一些明星﹑偶像的生肖爱好倒背如流, 却不知道托尔斯泰﹑泰戈尔等文学巨匠是哪国人, 不知道《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文学名著写的是什么。因此明确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目的﹑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必须有所选择, 学会阅读。
要给学生提供课外现代文阅读的参考书目,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现代文读物。能否正确选择读物, 是课外现代文阅读成败的关键。对于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 应该让学生精读, 对于一般性的书籍和文章, 可以让学生略读, 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遇到问题要学生运用字典、辞典等工具书自己解决。要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记忆能力。如对于经典性的书籍要经常读, 温故而知新;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找各种不同的书对照读, 博采众长, 取其精华。对《名人传》, 应当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这对于理解《名人传》会有很大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设施和现代技术, 要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
三.必须指导积累, 检测考查。
正确指导学生注意对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积累。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 要写读书笔记。教师应教授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 可以是分门别类的, 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 有时概括其大意, 然后用自己的文句记下。读书笔记或长片段多了, 可以分类再综合比照。老师在平时的检测活动中, 应有意识地对课外阅读, 特别是“名著”进行考查,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重视。
四.必须组织活动, 联系生活。
要组织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语文社团, 丰富学生语文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 自然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外阅读。
8.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八
关键词 语文;阅读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38-02
1 前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网络功能日趋丰富强大的今天,如何引导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借助网络做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 要学会趋利避害
语文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如何让他们有一个绿色的学习平台,远离网络游戏?同时又能很好地利用好在信息课上所学的电脑知识,来完成语文课堂上阅读知识的课外延伸,增加阅读量,提高应对课外阅读分析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先在班内进行调查,发现班内80%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让他们在考试中可以少在阅读题方面丢分;17%的学生表示可以试着接受这一新鲜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可能对他们有帮助,教师的指导能否及时到位,还是个未知数;4%的学生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这个平台听起来像是对学习帮助很大,教师是否能坚持下去,教师的指导是否全面,还无从得知。看着面前的调查报告,琢磨着学生的话语,真是思绪万千。要想有收获,必须要付出。
要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平台 学生急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要建立一个网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自己预想的成果,首先想到现在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于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利用班级的特点,建一个独到的班级阅读群——梦想飞翔,专门开拓阅读空间的平台就此诞生。在这个平台中,阅读材料专门由教师来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升的方向进行设计选择,学生可以在阅读群中进行阅读方面的讨论,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及时进行反馈。执行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调查发现,全体学生肯定了这一学习平台对他们的帮助,这一想法和做法在学生这里得到全票的认可和支持。
学生认可了笔者的做法,另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为了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笔者及时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就学生在测试中丢分多的阅读题,与家长交换了意见。家长纷纷表示他们都知道孩子的阅读题是一个大难题,可对孩子每次考试卷中阅读题丢分严重的现象束手无策。他们还表示自己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当给家长讲起建立阅读平台的作用时,家长一致表示同意教师的这一做法,还保证绝对同意让教师通过阅读平台来辅导学生的阅读,他们负责监督孩子执行,渐渐形成阅读文段由“教师设计→家长督促→学生执行→教师讲评”的模式。
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绝对支持,得到信息教师的全力协助。在设计题目时充分考虑到把学生现有的信息能力如复制、粘贴、改变字体颜色、下划线等知识充分运用到短文阅读中,让单调的文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每天都催着笔者发短文材料。家长向笔者反映孩子已经对网络游戏失去兴趣,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第一项任务就是登入阅读平台进行阅读,看着孩子的表现,他们非常满意。
本班的陈同学,参加短文阅读平台后,阅读题的成绩直线上升,错题量日益减少。家长找到笔者一再表示感谢:“老师呀,我孩子的表现没想到会有如此提升,他从来只考二三十分,我还以为孩子笨,没救了,原来是我们的方法没找到,谢谢。”毕同学从笔者接手这个班那天起,就知道他每次只考十几分。和家长沟通后,家长主动替孩子申请了QQ号,加入短文平台,通过平台中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作文技巧的交流,短短半学期,他的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甚至空白卷提升到及格线,下一次的家长会上,家长们主动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
看着学生每天的变化,笔者也激动起来,学生不是只会利用电脑玩游戏,他们也会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只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到位,他们会利用好这一资源。
要为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随着课外阅读短文训练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每天不再满足于教师设计的文段,他们不时地主动找笔者沟通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希望得到笔者的肯定。当笔者表示首肯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的表现欢呼雀跃。家长看到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不断提升,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渗透的写作技巧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断出现在报纸上,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纷纷向笔者竖起大拇指。就连一直对语文持有排斥心理、抱有偏见的宋同学,看到其他学生的变化,也向笔者提出加入的申请,对这个学生的加入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高兴的是这个学生终于对语文不再拒绝,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始有所提升;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她跟上其他学生的节拍。就在这时,她的妈妈找到笔者,对笔者说:“老师,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回去给孩子说了这个平台,可孩子一直不同意加入,因为以前的某些老师一直说她笨。昨天回去给我说,她非常羡慕其他同学的变化,孩子告诉我说,你从来也没有说过谁谁笨的话,她也想加入。”笔者根据这个学生的水平,为她专门设计了比较适合她的短文让她阅读,她在短文阅读方面进步很大,逐渐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了,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几分提升到及格线。她的变化令全班的学生都不敢相信,家长也高兴起来,家长说:“老师,没想到我的孩子也会这么出色。”
让信息技术渗透到高年级的课外文段阅读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段的训练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读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动手完成阅读题目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上网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类似的资料,利用班级阅读平台进行交流,达到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也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
3 结语
9.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深化“三进”工作的开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我们制定了课外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阅读内容 :
《名著名篇阅读欣赏》
三、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①保证每周一定量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以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异。②阅读的同时要动笔。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③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④阅读时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四、阅读计划
第一周听与思 听雨 听泉 第二周 观察与思考 蜘蛛
柱子上的母鸡 第三周 再说长江 一江东去(节选)水映三千峰(节选)第四周 爱鲁迅-读鲁迅 我爱鲁迅
**
第五周情系故乡 家乡的小桥
我的世界下雪了 第六周小人物的悲剧 绳子的故事(节选)
变形记(节选)第七周走近老舍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北京的春节 第八周做人 处事
第九周智慧
成功
第十周思想火花
第十一周作家谈写作
第十二周文艺作品鉴赏
(一)第十三周 司马迁与《史记》
第十四周文艺作品鉴赏
(二)第十五周劝勉
讽喻
第十六周岳阳楼与醉翁亭
第十七周触景生情
第十八周绿水依旧
第十九周 读书笔记展评
养成好习惯 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 智慧书——永恒的处事经典成功的真谛 19 思想录(节选)20 论真理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22 《红豆》全国精短散文大赛随感23 要认真阅读 24 驱遣我们的想象 25 报任书安(节选)26 李将军列传(节选)27 训练预感 28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29 与陈伯之书北山移文
唐诗二首
青州拜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残雪断想
烟雨黄山
绿
10.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篇十
【阅读训练一】
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体验评价语言、情境和形象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由此,八年级阅读应该注意的是:
一、在浏览全文时会提取关于事件的信息,运用信息筛选法,抓住要素,构思网络,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会通过提取关于人物描写的语句,根据正面和侧面描写之分,抓住人物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揣摩人物的精神性格。
三、能够准确理解,体验和评价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①从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入手,一般说来应从词语的褒贬、句式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文章的构思、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富于表现力的描写中去品。②从分析人物的形象入手,对此,我们可以用感悟理解、联想想象的方法去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感悟理解,就是推敲揣摩作品的描写;联想和想象,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察、充实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效果。二是根据作品的系列描写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沟通事物间的联系,再造出形象,以感受词句的作用和作品的情感、意味。
四、品味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删”“换”“增”“调”。“删”即去掉后和原句比较效果。“换”即用换词比较法。“增”即增加词语,看表达效果。“调”即调换语序。此外,还应关注修辞,看语言风格。
【练习作业】:
(一)梯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抓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迟疑着问:“怎么了?”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了,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接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在哭,质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可随便就信。’”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会接住你,不会让你受伤的。”
但是,儿子显然开始怀疑爸爸的话,他迟疑着,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能消退。然而,平日里习惯于听从父亲安排的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动。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接住你的手缩回来--”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一--二--三!”爸爸喊了。
咬紧了牙关,忍住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有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有移开。他还是稳稳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在他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复杂,他张大了眼睛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我跳?”
爸爸笑出声来,说:“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又回到了儿子的脸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文中儿子的情绪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文中的爸爸为什么要照着故事中的父子做一次?
3、文中两位父亲所讲述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爸爸是怎样教给你人生经验的?
5、怎么理解文中加点的“玫瑰花”一词的含义?
(二)失群的红叶
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五中师范的后园里采来的。
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这是一种枫类植物,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叶龄,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能着落。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五中师范后园。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但树根四周,也落了不少叶子。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松的双眼,向我道早安。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昏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作即兴的拜访。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濯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树根四周,都是萎黄的枯草,落叶已片影无存。只是近处有一堆雪白的寒灰,其中留着残红点点,是些未烬的碎叶。想是园丁把落叶扫到一处,点把火烧了,好待来年化作春泥,给那峥嵘的老红树添点肥料。
回到屋里,依然在窗前兀坐,对着窗上的红叶,我怅然,如果红叶有知,听到同伴的消息,想到自己的遭遇,它们对我是抱怨,还是感激?它们既从土里来,自应回到土里去,它们偶然的失群,装饰了我这陋室的小窗,该是它们的不幸,至少是委屈。--我终于感到歉然。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中的“失群”作何解?
2、整体感知全文,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3、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从文中选出关键词语填空,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欣然--()--()--()--歉然
4、第6段中的画线句会使你联想到哪朝诗人的谁的哪两句诗?
5、本文语言精致,情感深邃,立意高远,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三)留守寸土
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拿起听筒,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老师,我是您班学生郑亮的妈妈--这么晚了打搅您,真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问问您:郑亮这两天没出什么事吧?”我吓了一跳,忙问:“郑亮没有回家吗?”郑亮妈妈说:“回了,只是着了魔似地,反反复复地说:‘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他睡下了,我放心不下,想问问您这孩子的情况。”
--不公平?有什么不公平的呢?这几天我忙于跑自己调动的事,班里的工作有些放手,难道说就在我不在的时候,郑亮跟同学发生过龃龉(注:júyú比喻意见不合)?
我心里没底,可嘴上却故作轻松地劝慰了郑亮妈妈一番。
第二天一早,我到班里组织晨读。按照头一天分配好的角色,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朗读新课文--《雷雨》第二幕。我却无心听取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精彩对白,只是思量着晨读后如何“提审”郑亮,再如何编织一个新理由请假出去,到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单位去拜访一下据说对我颇感兴趣的老总。
突然,同学们哄笑起来,抬眼看时,见郑亮脸孔红红地从座位上起身--该他读了。他分到的是周冲这个角色。只听他大声读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读罢,带着成功的欣悦坐下了。
我忙埋头看书--可不是么,周冲就只有这一句台词。
猛有间,我彻底明白了昨天晚上发生在郑家的一幕。原来,这男孩领到自己的角色之后,一直在“着了魔”般诵读那仅有的一句台词。他没有因为自己角色的卑微而放弃,却是那么执着地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我听不清周朴园和鲁大海在争执些什么,只管用激赏的目光直视着那个只分到一句台词的男孩,我想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如何把哪怕仅有一寸的.灵魂圣土也侍弄得美艳芳香。”
“雷雨”远去了,至今仍留守在三尺讲台的,是我一颗颗暖暖的心。
1、结合文章说说题目“留守寸土”有何含义?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3、在男孩的感动下,“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4、男孩身上渗透着一种怎样的品质?
5、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四)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却在那一次,那一个人深深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网上经常和妹妹联系。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小丫又问,有把握吧?他笑着,当然。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却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小丫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疼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小丫也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求助了最后一条热线,把电话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就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呀,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当然想。”妹妹说。--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最后的冲刺吗?--电视机前的我已经坐立不安了。
只听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妈去看你好吗?”“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的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松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的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写:“我流了泪”的原因是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题目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何处。
3、请任意找出文中对“答题者”的一处描写进行赏析。
4、你喜欢文中“答题者”的形象吗?说说你的理解。
(五)教师是一只“青蛙”
①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文了。不同的是今天是许多教师来听课。
②这次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效果非常好。这次,我要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我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将会怎样呢?果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出来,有的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③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她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有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得这么恰当。
④张雨是新转到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的说的写下来。
⑤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经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井里安全啊!
⑥读到这里,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又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是同学不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可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
⑦提起笔,我在张雨作业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大意。
2、仔细观察画线的句子,并仿写。
3、张雨同学认为青蛙还会跳回井中的理由是什么?
4、想象张雨同学课堂的发言被老师打断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5、文章结尾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青蛙?
参考答案
(一)
1、开心--惊恐--好奇--幸福。2、为了让儿子在亲身体验中深刻地感受生活中的道理。3、能围绕“诚信”来谈看法即可。4、略。5、借用玫瑰花的美丽,形象地写出儿子脸上又浮现的幸福的笑容。
(二)
1、指被“我”人为美化来装饰小窗的落叶永远无法像其他落叶一样回归自然。2、面对失色红叶,我试图挽回它的美丽,却以失败告终。3、怅然、怡然、惘然4、清朝,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三)
1、指一位年轻的教师被自己的学生感动继续留守在三尺讲台,从事着教师的职业。2、能扣住设置悬念答题即可。3、继续留守在三尺讲台上。4、热情、自信、充满责任感。5、略。
(四)
1、为答题者的智慧、为答题者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对家人的美好的情感而流泪。2、他的家庭梦想全是为了家人;冷静地对待依靠别人帮助而取得的胜利;他凭借智慧把胜利的喜悦先让妹妹分享。3、略4、略
(五)
11.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十一
【关键词】 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48-01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对全新文本的第一认识,即那是一本布满铅字的书,不鲜艳,不生动,有一点望而生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打开书、走进去的愿望。调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简介书中的精彩片段,讲一段故事却不说完,或者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因书而异。
我在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时需要介绍原著《城南旧事》,从而让学生感受父女之情。但我没有按照普遍使用的步骤先介绍故事背景,而是直接进入课文,在授课结束时提到作品,“小英子悲哀的度过了她的童年,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其中有课文中提到的‘四眼狗、蹲在草地上的那个人、宋妈、还有可亲可敬的父亲……那么这些人是怎样的人呢?为什么都离她而去了呢?看完原著《城南旧事》大家就会明白……”。学生都想知道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而“不得”不去读书,阅读原作的任务易如反掌。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兴趣大大增强,不用老师强制,自己就去找书看,要书看。
二、加强对阅读内容、方法、技巧的指导
中小学生由于经验方法的欠缺,人生经历的匮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在书籍的选择,阅读的技巧、方法方面仍需教师加以指导。
(一)引导学生拟订阅读书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教育部的推荐书目。初高中的课本中有一些推荐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解读,与作家内心世界的沟通,人格加以完善,懂得善恶,美丑,真假。
其次教师应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学习短篇介绍集子;学习课文介绍相关作品等。对所学篇目原文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背景,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还要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钱钟书的《围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秋雨的《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同时,还可以结合时尚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介绍书目时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意在相辅相承,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结合多种阅读方法,加以指导。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博约结合法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既要广博又要简约,这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广博指阅读涉及面大,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军事等等无一不读,而不光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简约指阅读的深度而言,“简约”二字更是“精深”的概括。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钻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粗精结合是就阅读方法而言,将粗读和精读结合使用。精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字以下,理解率90%以上;略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500字,理解率80%左右;快读每分钟阅读500字以上,理解率70%左右。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新闻报刊可大致浏览,粗读一番;散文名篇可仔细揣摩,精读品味;时尚读物可快速浏览,知其大意。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发展思维能力 。中学生课外阅读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针对各年级之间的差异,由易而难推荐作品。譬如对于初中生可推荐趣味性较浓,浅显易懂的作品;而对于高中生则可推荐哲理性、思辩性比较强的作品。阅读中又需要熟读深思,这是阅读过程的深化。苏轼说:“旧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若只读书不思考,那么即使学富五车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毫无用处;而凡是能读书又能思考的人,最终才会有所创造。
12.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 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 终生受用。在每次接到新的班级, 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为什么有些学生读的书不少, 但实际收获并不大, 其原因是不会读书, 即不知如何学习和吸收知识。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 无踪无影, 因而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言流传。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 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 时间一久, 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语笔记。要正确使用语言,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首先要对语言积累储存, 没有丰厚的储存, 就谈不上正确使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中对一些好的字词、成语, 随手记一记, 勤收集勤积累, 时间长了, 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难怪冰心把占有词汇比作自己的“存款折子”, 认为“存折上的财富愈多, 手头愈宽裕, 用起来就愈方便”。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可分类记下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它能使书中本来无法碰到一起的段落连接起来, 重新组成文章。当连贯地读这些来源不同的片断时, 便会有新的发现。另外, 由于摘抄者的欣赏, 它很 容易成为摘抄者思想的一部分。第三种是心得笔记。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 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 片断或成篇均可。教育学生读书时要养成眉批和写心得的习惯, 写多了, 积累多了, 时常会产生新的思想认识, 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二、阅读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同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 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 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 比不读还坏。”但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 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 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 才能“足以怡情, 足以博采, 足以长才”。其次, 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 做到课内外结合, 以一带十, 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 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 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 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最后, 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 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 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也各有所获。
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 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首先, 激发兴趣, 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让学生多读教材, 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 做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 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 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的活动。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浓缩在书本中, 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接受了这份礼物, 就应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重新认识历史, 审视历史文化。因此, 教师要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位。最后, 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 受到了成功的鼓励, 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挖掘, 便领悟到阅读的乐趣。
四、对阅读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阅读评价中, 我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展评课外阅读读后感。我让学生选出最得意的读后感, 通过出板报、发表在班刊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2.交流心得。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除了每周三节阅读课外, 我们学校还每天中午还拿出20分钟的时间作为全校统一阅读时间, 让学生进行阅读。每周星期一, 我便拿出中午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上一周自己的阅读心得,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3.佳作欣赏。如果哪位学生在读到了名篇佳作, 可以随时向同学们推荐, 引领全班同学阅读。4.阅读竞赛。每月举行一次阅读竞赛, 内容包括名言警句的积累、古诗词及优美句段的背诵、写读后感比赛等, 这样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 形成自我价值观。
13.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测试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在快乐轻松的阅读氛围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浓浓的书香洋溢整个班级,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指导阅读方法,使他们会读;使他们多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措施
对全校六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笔试,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题型灵活多样。每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
三、测试时间
10月8日上午第一节课
四、测试地点
六楼会议室
五、监考人员
14.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篇十四
高级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长期从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工作,所教学班级名列前列,擅长写作和视频编辑处理。
内容提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
一、牛顿卖菜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十一岁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弟弟回到农村。为生活所迫,牛顿停了学,和母亲一起下地种菜。每逢赶集,就由牛顿挑着满满的一担菜到集上去卖。一天,集市上人群熙(xi)熙攘攘(rang),有卖杂货的,有售土产的,有摆地摊的,人们讨价还价,十分热闹。可是,在远离集市的街尾一家药铺门口的篱笆(li ba)外,放着一副菜担子。菜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样冷落的地方? 菜担子里装满新鲜蔬菜,却不见卖菜人。顾客们自选自挑,临到付款(kuan)时,有人大喊一声: “这是谁卖的菜? ” 这时...篇三: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篇五: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第一颗种子说: 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 zhā)根,还要 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 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 l u)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 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n n n 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jiē ji)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泥土里。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课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泥土()的茎叶()的春天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脆弱()危险()胆怯()4.用 划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5.文中谁冒险?它为什么要冒险?
6.第二颗种子为什么不敢冒险?结果怎样?
二、秋风
秋风吹着口哨,打着拍点,从那条宽宽的、直直的马路跑来了。它敲着老奶奶的门: 燥热的夏天过去了,快把扇子收起来吧!他告诉放学的孩子: 山果熟了,快去收摘吧!等了一夏天的孩子,都挎着筐儿,嘻嘻哈哈地跑出家门,他们追着芳香,向山里跑去。
哈,好迷人的山林!给孩子们那么多的黄金,那么多的姹紫,那么多的嫣红。孩子们钻了进去,一下子都变得含蓄成熟起来。他们想,那簇簇山里红,该不会是秋风用霞()的吧?那串串大山枣,该不是秋风用火()的小灯笼吧?还有那遍地的黄花菜,是不是秋风用太阳的金钱()的?风儿骚动脸上的汗珠儿,酥酥的,就像妈妈亲着脸蛋儿那样舒心。
天是那样高、那样蓝,地是那样五彩缤纷,孩子们简直陶醉了。1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编织出来 然出来 点燃
请读读第三自然段,用几个词语写出秋天山林的特点。
()的山林()的山林()的山林 3 请用 画出文中描写 秋风 的句子,体会写法,并仿写几句描写春风的话。
三、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
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磨(zhuo mo)。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
另一个学生()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果,()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这难道是()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当然不是。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国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这篇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学下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短文第_______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乌鸦学艺
乌鸦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声。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
可乌鸦想了一天又一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 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的歌,得每天清晨起的早早的,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要坚持,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成功。乌鸦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快速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乌鸦想达到什么目的?
2、百灵鸟能唱出动听的歌,是因为:()
(1)百灵鸟天生有副好嗓子。
(2)百灵鸟每天坚持早起。
(3)不管春夏秋冬,百灵鸟坚持早起练习。
3、读了寓言,我明白了:
五、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 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 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 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 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 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1.解释词语。(1)气馁:(2)领略:
2.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人___________,第二人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 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一棵梨树被虫咬伤了,两只啄木鸟看见了,讨论怎么给树治虫。
一只啄木鸟说: 应该从树尖治起,因为树尖是发芽成长的部分,很重要。另一只啄木鸟说: 应该从树根治起,树根是根本,没有根,怎么能使树发芽呢?
两只啄木鸟争执不下。争论一天,没有结果;争论两天,还是固执已见;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还是僵持着。而病树呢,已被虫蛀空,风一吹,倒了!
这时,两只啄木鸟还在争吵,不过,争吵的不是怎样治,而是责任应该由谁担负。
1、联系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固执已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僵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词。
应yīnɡ()y nɡ()
担dān()d n()
结jiē()ji()
倒dǎo()d o()
3、根据短文填空。
两只啄木鸟为了而争吵,一只啄木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另一只啄木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操场旁边的小木耳
昨天放学以后,我和小伙伴踢足球。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 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我伸手一摸,软绵绵、黏糊糊的,采下来闻闻,还戴着一股泥土味儿。咦,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见过!
我连忙采了一捧 小花,去办公室问林老师。林老师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笑着说: 这是木耳。你想知道有关木耳的知识嘛?可以去图书室借书看看。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去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腐朽的树干上或者其他腐烂的植物上。这几天连续阴雨,操场旁边的杂草落叶腐烂了,所以小木耳就长出来了。
只要有心,玩耍中也能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 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① 小花 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5.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篇十五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就目前情况来说, 其实小学语文的阅读是不容乐观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重视语文的课外阅读, 认为学好了课本的知识就够了,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 如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 科技日新月异,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前需要的是专门性的人才, 而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纵观如今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他们无不是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所以, 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丰富他们的阅读知识,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就非常重要。所以,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对于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有一定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鼓励学生把家里的藏书都拿到学校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 不仅实现了图书室自给自足, 而且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和古诗词, 用文化的氛围来熏陶学生, 用飘溢着的哲理来浸润学生阅读的心田。同时, 语文教师还可以把每周固定的时间作为阅读课程, 让阅读形成一种固定的课程, 深入学生们的内心。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喜欢上读书
1. 诱导法。
现在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读书,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好动爱玩,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阅读的功能。所以, 语文教师必须要利用各种机会, 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告诉学生读书的乐趣和作用, 让他们明白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作用。当他们明白理解之后, 我们还要使用一定的对策, 比如给他们讲解一些成语故事或者中外名著, 讲到精彩部分的时候戛然而止, 就像是我们成人听评书一样,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激发他们阅读的能动性。
2. 语文教师以身作则。
古语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所以, 笔者以为, 在每周的固定阅读时间, 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跟小学生一道参加阅读。语文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做笔记, 写读后感。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很有用处, 当看到老师还要阅读的时候, 他们也就没理由自己不参加阅读了。
3. 激趣法阅读。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所以, 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激发, 对于他们身上的一些“发光点”, 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 要不失时机地去赞美他们, 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时, 他们一定会沾沾自喜, 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参与。另外, 班级内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比赛, 把学生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展示, 通过更多的途径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读书
1. 在阅读中总结阅读方法
读书要有一定的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来读书, 对于我们学习有帮助的内容, 我们就要精读细读甚至研读;对于一些和教学内容关系不是很大的文章, 我们就可以快读, 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使他们在短时间迅速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
阅读一定要注意积累, 通过积累, 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还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每阅读完毕之后, 我们都要求学生来写一些阅读的感受, 或者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文章的大概意思。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累积写作的语言是非常实用的, 对于他们今后的写作会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去累积好词好句, 通过一定的活动比赛, 来锻炼他们把累积的好词好句表达出来, 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句话说得好,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立足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 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 让他们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1. 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上面说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有机会说出来, 要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2.“不动笔墨不读书。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 也可以边读边思考,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促进理解和消化, 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 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 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多年以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课外阅读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很多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也没有做硬性的要求。然而课外阅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笔者就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11-26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12-10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08-24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06-23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07-20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12-16
八年级语文蚂蚁教案11-26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06-12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0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