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精选6篇)
1.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
赤眉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赤眉镇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镇的指导思想是:“点片结合、沿路开发;村村试点、全面开花”。一是抓亮点,建成片。以夹道、陈湾、鱼贯口三个市定示范村为着力点,与杨店、朱陈、邵家岭和东北川四村联动,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上档升级、打造精品。杨店、鱼贯口在平原村原有示范组的基础上,向山区丘陵基础条件差的组扩展;夹道、朱陈新开工的自然组注重园林式风光建设,力争两年内建成全省新农村示范村。二是抓重点,连成线。以公路沿线的庙沟、四坪、黄岗、赤眉、马营等村,按照规划要求,修边渠,安路灯,建花坛,修花带,沿路住户门前硬化美化,向北与陈湾、邵家岭、杨店连成一条线,打造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带。三是抓难点,带全面。一些地处偏僻、基础条件差的村,在抓好“村村通”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础上,都选择了一个支柱产业明晰、群众基础好的自然组作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组,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建成样板工程,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截止2009年年底,全镇共完成54个村民小组的硬化、美化、绿化任务,共硬化入组入户道路49.5公里,修建下水道10.8公里,安装路灯325盏;修花池花带6500平方米;建设体育文化广场8个,修建演出舞台两座;涂白房屋3150余间,安装太阳能1535户;修建沼气池1825个;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社区服务体系配套齐全,试点示范村连成一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和样板群。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全镇新打配套机井85眼,闸坝挖塘3座,加固小型水库2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按照县委农村工作的要求,结合赤眉镇的实际,坚持“四个重任”,落实“四个带动”,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标,用活“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抓点带面,沿线开发,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重点培育,着力打造全镇新农村建设新形象。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一是村村有项目,有任务;二是持续巩固、完善、提高原各村试点、示范组上档升级,提升品位,打造精品;三是县确定的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突破、新特色、新品位。目前任务已经确立,分配到村,各村整治村容村貌,规划已经落实到位。特别是今年的县试点村,镇建议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村庄整体搬迁,布局要大气,建成花园式住宅小区和特色建筑群。要求各村要重视规划设计,在房屋建设、文化长廊、休闲广场、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统筹协调、规划到位,避免先建后拆、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出现。
二、资金来源
镇建议各村。一是充分发动群众。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我们要发挥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在决策议事、投资投劳中的主体作用,号召群众主动筹资筹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首先,争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对家乡的支持,镇村组干部要与在外人员加强联系,登门拜访、慰问谈心,激发他们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争取市县包村帮扶单位的支持,引进资金。再者,就是利用多种关系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有了上级单位的支持及项目的支撑,就能助推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村组集体经济扶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学习夹道、邵家岭等村,利用“双日”活动营造“党员林”,把林木收入用来以奖代补;陈湾村多方筹资支持新农村建设,两年完成了7个村民小组的硬件建设及配套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夹道村人均拥有杨树60棵,村组都有集体林,形成了独特的“杨树经济”。每年通过有计划地间伐杨树、预售小树和拍卖树穴20年使用权等办法,为新农村建设筹措专项资金,等于建起了“绿色银行”,成为不竭的财源。夹道村的做法得到了市县领导好评,并在全市推广学习。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整体来看政府和村级比较着急,可是组级和群众一点也不着急。
2、虽然赤眉已经形成“政府引导服务适当补贴,群众主体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可实际上,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愿望是非常高的,但是就是不愿意出钱,说到筹钱就不干,总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投入。
3、虽然县领导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也说过,要在全县制定高档次的规划,但是至今并没有实施,而是走一步说一步。
4、启动资金太少,村级负担太大。
四、几点建议
1、新农村建设24方针,生产发展是关键,建议引导群众搞好产业发展,实现一村一业或一村一品,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3、搞好新农村规划
4、加大县直单位的帮扶力度
2.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二
近日,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际瓦在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张宣东的陪同下, 到自治区建设厅听取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汇报。
陈际瓦副书记对前一阶段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 明确了要求。陈际瓦副书记强调, 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资金缺口大, 目前的工作进度离既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任务, 各级领导要亲临一线指导工作, 到一线督促检查,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工作计划的引导, 明确工作进度, 倒计时组织工程攻坚, 保证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因素, 抓好关键环节, 多渠道筹集资金, 组织技术力量, 加强结对帮建工作, 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动员, 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以良好的城乡风貌喜迎百色起义80周年。
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副厅长韦力平在会上汇报了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
3.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三
术普及力度,加速农村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和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科技促进行动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一年多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科技促进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我镇在完成《科技示范镇创建规划》编制及评审论证后,立即在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科技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由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及示范村主干、科技专干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等服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人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项目挂钩和督查制度。实行农技人员挂钩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制度,采取责任制考评办法,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取得进展并落实到位。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督查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三是经常邀请农业方面、陶瓷技术方面的专家到实施地点现场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努力提高示范镇创建工作水平。
㈡加强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群众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加强科技知识普及、信息传播和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扎实推进科技促进行动工作进程。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完成网络视频会议室设置,已完成政府网站建设,指导建设村级科技信息交流示范平台1个,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梨种植协会,农技人员作为协会会员,加强对果农的技术信息传送和现场管理技术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市场、技术等咨询服务,形成联系基地、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切实帮助群众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三是抓好科技培训工作。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到示范村举办各类农技知识讲座4期,组织参加县、镇科技视频专题讲座15期,参加人员达1500多人次,依托陶瓷学院、星辰陶瓷技术培训学校,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达300多人次,通过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㈢抓好科技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建设,提高创建工作成果
1、示范村建设取得进展。英山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科技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淮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86万元,同比增长16%;预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28万元;高阳村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确立了“梨、茶叶、畜牧养殖、林竹”四大基地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目前各基地发展迅猛,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04万元,同比增长15%;预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461万元。
2、示范场创建稳步推进。五个示范场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扩大生产能力,各示范场已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鹏盛陶瓷有限公司加强对高档骨质瓷研发生产,已完成瓷土釉料配方研究及烧成技术研究,引进一条机械化生产线批量投入生产,完成产值800多万元,预计产值1000万元,产品畅销欧亚各国;高阳铁观音茶叶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现已有种植面积1000多亩,其中萌韵茶业有限公司于3月成立,引进台湾先进制茶设备,现公司引进安溪铁观音茶叶种植120亩,年加工毛茶7000斤,产值达80多万元;成立县新路淮山种植有限公司,引导农户扩大种植面积达500亩,产值达270多万元;拥有蔬菜种植基地现已种植400亩,预计预计年产值250多万元;通过高位嫁接换种,产量明显增加,现示范场200亩梨,年产值达100万元,县万祥优质梨果场对全场16500株的新世纪梨进行高接换种,产值50万元,预计达产时年产达可达200万元。
3、示范户创建效应明显。设立的10个科技示范户涉及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茶叶种植等领域,其中肉猪养殖户1个,产值38万元,上半年产值20万元;梨种植户2个,种植面积150多亩,年产值50多万元;肉鸡养殖户2个,存栏30000羽,年产值110多万元;茶叶种植户1个,种植面积200亩,年产值80多万元;水蜜桃种植户1个,规模200亩,产值35万元;蔬菜种植户3个,种植面积100亩,产值达70多万元。通过抓好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创建工作,突出陶瓷产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陶瓷精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和提升,初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场、一户一技”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抓好信息交流、科技培训和服务工作,群众对科
技知识的知晓率日益提高,出现了一批掌握科学技术和新型适用技术的人才,引领带动周边群众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通过抓好科技示范镇创建工作,示范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带动了其他各村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全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8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0.23亿元,比增30.2%,农业产值6188万元,比增3%,完成各种税收23119万元,比增14.49%。全镇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5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1.86亿元,农业产值6754万元。
3、科技示范工程深入实施。通过实施以发展陶瓷为主导产业、各村设立示范场、示范户开展创建活动,科技示范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群众的科技创新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存在疑虑,局限于传统技术的应用,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效益难以提升。
2、科技宣传教育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3、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的推进。由于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镇、村财力有限,资金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1、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介,深入宣传报道农村科技情况和工作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坚持以业主前期资金投入为主,政府扶持资金为辅,加大科技投入,调动各方参与项目实施,落实好配套资金,加大镇财投入,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3、加强培训教育,致力培养人才队伍。继续组织做好远程教育、技术推广、科学普及等各项工作,造就更多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县委、县政府:
根据盐办通[2012]21号《关于开展“两线三点”新农村建设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的相关要求,我组一行7人,负责对庙坝镇新农村特色民居建设进行实地检查、验收。现将检查考核情况报告于下:
一、开展工作的情况
2012年7月31日至8月2日为期三天时间里,我组深入庙坝镇的高坎、茨竹、麻柳、民政、小寨、石笋、黄草、大坝8个村,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随机抽查等方式,完成了县委、政府交办的检查验收任务。
二、我组抽查的情况
本年,庙坝镇新农村建设房屋亮化工程建设任务是1224户,其中,高坎村229户,麻柳村216户,茨竹村114户,民政村61户,小寨村342户,石笋村36户,大坝村158户。截止验收时,实际启动1093户,庙坝镇政府报告完成937户,占任务的82.77%。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和要求,根据庙坝镇政府提供的实施完毕花名册,我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随机抽查面不低于20%的标准,因此我组应抽188户,实际抽查了242户,实际抽查面占庙坝提供应抽花名册的25.8%。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自今年2月份该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庙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集中讨论研究、安排部署工作,多措并举,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庙坝镇成立了长廊建设工作领导组,涉建村每村有一个工作小组,由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实行包片包户制度。全镇上下形成党政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包户的责任制,全面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到位,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自2月初县动员会议后,该镇多次召开镇、村、组三级会议,加大对柿凤沿线房屋改造亮化工程的政策、技术要求等宣传力度,提高涉建群众的参与、支持、配合积极性。
三是积极筹资,保障启动。该工程启动之初,由于受资金缺口的制约,镇党委、政府决定,由镇财政先行垫付每户5000元启动资金,确保全面启动。同时加强与信贷机构的联系沟通,积极帮助群众筹措资金。
四是强化督导,确保质量。庙坝镇在柿凤沿线新农村房屋改造、亮化的农户多、战线长,在实施过程中,该镇注重加大对风格、质量的监督检查,针对部分风格不统一、存在质量问题等,及时告知群众迅速整改,确保了全镇柿凤沿线新农村房屋改造、亮化的有序推进。
四、抽查发现的问题
第一,未作全面启动。庙坝计划实施的任务为1224户,实际启动1093户,未启动131户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坝村的田坝那个地方,一共有80户农户属于规划的“生态园”区域内,暂不启动是众所周知的。二是全户外出,无法与户主取得联系。
第二,群众贷款被扣。在执行县委政府“补1奖2贷3”政策的过程中,庙坝全镇有72户农户在贷款时被扣减老贷款,群众反映强烈,由于这些农户别无资金来源,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在验收时未能彻底完工。
第三,风格不尽统一。由于柿凤沿线新农村建设庙坝段房屋改造、亮化的农户多、战线长,要在县委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局限于建材、工匠为零起点这个基础,自然脱离客观实际。因此,从我组全面检查和按不低于20%的要求抽查的结果,我们的总体感觉,远观——风格不尽统一;近视——建设质量“粗糙”。
第四,自查比较仓促。从庙坝镇政府提供的应抽查对象看,已基本完成的户数为937户,但在随机抽查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尚在修建中的农户住房也纳入了实施完毕提交抽查的范围,如高坎村王保村民组的冯礼顺等。
五、抓好尾欠的建议
本次抽查是按县“两办”《关于开展两线三点新农村建设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盐办通〔2012〕21号)来执行的。既然是抽查乡镇申报已完成的20%,说明既定任务并未完成,事实上也
没有完成。我们认为,这次抽查应该说是一次督促而已。为此,针对庙坝的情况,提出继续抓好柿凤沿线庙坝段农村住房改造、亮化的四点建议:
1、对于全户外出的住房,建议庙坝镇党委政府在原定任务范围内自行调整,并继续组织实施。
2、对于县外迁入户住房的打造,由于涉及到跨县贷款,不能享受3年贴息贷款,如果乡镇不能自行调整,可考虑合并实施。
3、对于年久失修、无改造价值的危房,建议以住户在另一处亮化过的作为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核算。
4、对于尚在实施和没有启动的农户住房,只要乡镇继续抓好扫尾工作和作自行调整安排且在本年11月底全面完成的,建议县委政府应予以认可,农户应享受的政策不变。
六、检查验收的结论
经抽查,庙坝镇申报的自查情况与我组实地抽查的结果相符。
盐津县委、政府第三检查验收小组
5.xx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调 研 报 告
xxx
xx年xx月xx日
xx县xx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 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理解,科学把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开创了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城东00公里处,总面积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0万亩,总户数00户00万人。辖00个行政村,00个村民小组,00个站所,00所中小学,00座清真寺。全镇现有00个党总支、00个党支部,00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00人;无职党员00人,团00人,“四老”人员00人,入党积极分子00人,后备干部00人;“五好”村党支部00个,“群众满意”站所00个,县级文明村00个,地区级文明村00个,自治区级文明村00个。00年农村经济总产值达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00元.二、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工作伊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成立了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并明确一名副镇长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共同组成工作领导组,确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2、加强宣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全力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能否积极参与是决定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实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群众满意的实施方案,强化宣传,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申报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
政府引导,群众选举推荐成立村级新农村建设管理组织,进一步协调和化解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3、典型示范、以点促面、逐步推进,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应认真对各村的经济状况、资源情况、群众的建设热情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逐步选出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示范村办成广大群众为主动心的新型农村,从而起到带动作用。如我00镇00村是我镇一个集贸市场,具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沿街门面房全部打倒,全面推开,一期工程仅用半年时间全面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严明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程规范化操作。镇党委、政府为保证新农村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将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制定验收标准,使新农村工程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缺少科学规划。目前我镇所启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普遍缺少长远和科学规划,多数工程建设是为了完成达标任务,从长远来看,必然为今后的发展带来隐患,或造成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的被动局面。
2、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村庄整治工作结束后,对村内的公共设施如何管理,村容村貌如何保持,垃圾的有效及时处理等工作缺少长效管理机制,必然造成整治后的村庄再度出现“脏、乱、差”现象。
3、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尽管实行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但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工程,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些帮扶单位本身财力有限,或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群众自筹资金更加缺少有效措施,群众小农意识强,对公益事业投资热情不高,筹资难度大,从而严重制约了建设资
金的来源。
4、新农村建设内容单一,品位不高。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目前村庄的修路、改水、改厕等设施建设,应该还要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生态建设、卫生网络建设、富民工程建设、集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一系列建设,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项指标真正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农村建设内涵更加丰富。
四、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细化方案,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首先要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无乱在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以及实践探索上要更加切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剖析优势与劣势,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加强整体和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政府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伊始,要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并且要逐步细化,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同时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也必须要与发展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有效之路。加大城镇发展和经营力度,积极创新摸索土地置换等手段和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建设模式上,要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
调新颖,形式多样。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方法上要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齐步走,不一刀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势而为,不搞大拆大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过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四)、要把促进生产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各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选准自身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突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6.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德州市平原县是国家“两区同建”工作的规范试点,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其中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十分典型,体现出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过渡性。通过分析平原县农村垃圾来源与处理方式的数据,探讨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发扬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中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优势,改变政府监察不到位、村民垃圾处理意识淡薄及环卫基础设施止于形式的不足,总结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劣条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垃圾处理提供借鉴。
1 调查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总面积1 047 km2,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属暖温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特征。平原县农业发展迅猛,是国家大型粮棉生产基地县、京津蔬菜园区、畜牧业强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2008年,平原县在德州市率先实施了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的876个行政村整合为180个行政社区。截至目前,在“两区同建”工作的带动下,全县已建成51个新型农村社区,有4.87万农民搬进了新楼房。建设了185个产业园区,3万多农民就近实现了就业。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通过个别访谈、现场观察、蹲点调查和阅读有关资料等方法,在德州市平原县三塘乡、王凤楼镇等乡镇及部分村庄进行关于农村垃圾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德州市平原县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分类、数量的调查。(2)平原县处理农村垃圾的方式及其影响性调查。主要是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和村民处理日常垃圾的方法调查。(3)平原县村民环保观念和县乡镇三级农村垃圾治理观念的调查,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情况调查,村民垃圾处理意识的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分10 d时间,发放2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1 991份。其中有效问卷1 885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在实地现状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结合SPSS等实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更具普遍性和可信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在“两区同建”工作的带动下,平原县农村城镇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垃圾问题也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农村垃圾处理的转变体现在:
平原县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在6个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计13处,每100户一名保洁员、每30户一个垃圾箱、每5 000人一辆机动垃圾收集车,镇村保洁员达1 129人。村里把收集的垃圾送到乡镇垃圾转运站,乡镇垃圾处理站,可覆盖周围5 km范围内的社区,日转运生活垃圾80 t。镇上再把垃圾送到县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平原县生活垃圾处理厂作为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的大后方,主要采用手拣、粉碎、筛分、分离、厌氧发酵等技术,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循环利用:将建筑垃圾重新合成面包砖等建筑材料;将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等垃圾降解为塑料颗粒,供给化工厂作为生产原料;将居民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剩余极少不能回收的物质分别送去填埋、焚烧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目前,在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农村垃圾处理真正由“垃圾随手扔”转化到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模式。
2.2 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从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农村垃圾量增加,以有害化处理方式为主
调查中发现,平原县农村直接与间接的人均日产垃圾量达到4.93 kg(表1),其中残羹剩饭等生活垃圾重0.87 kg,占人均日产垃圾量的17.6%,塑料化纤生产垃圾重2.04 kg,占人均日产垃圾量的41.3%,秸秆杂草、禽畜粪便等农业垃圾占41.1%。填埋、焚烧等有害化处理方式仍然是农村垃圾的主流,以生活垃圾为例,二者分别占57.06%、14.26%。大量的农村垃圾如果得不到正确处理会对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并且与美丽乡村的愿望相悖。2.2.2村民对垃圾危害认识不足,缺少垃圾分类知识在平原县农村垃圾投放时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只占13%(图1)。87%村民在处理农村垃圾时不进行分类。这其中19%的村民知道如何分类,但81%的村民不知道如何分类。调查中超过80%的村民认为垃圾处理是别人的事,是后代的事,别人不行动,自己也不会行动。立杆见影的利益效果是他们的追求目标。这在一方面说明当前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不正确的垃圾处理意识仍然影响着当今的村民。
2.2.3 乡镇政府对于垃圾处理落实和监督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在平原县每一所社区之外都存在堆放垃圾的荒地与河道,这种情况几乎占据了全县村镇的90%(图2),垃圾任意堆放点有1处的村庄占89%,有2处任意堆放点的村庄占53%,有3处任意堆放点的村庄占26%,有4处及以上任意堆放点的占7%,“垃圾围村”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新社区建设前的遗留垃圾丢弃处距离居住社区距离远,乡镇政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心在城镇,农村执行能力差,造成行政管理的缺失。调查中了解到,平原县乡镇政府等部门对于村民垃圾处理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态度与应对措施。同时,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性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法律文件。在现行法律中,也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且不带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这些规定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部门之间态度模糊,导致不能得到完全的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且有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2.2.4 农村垃圾基础设施不能真正做到服务到每家每户
在平原县新建社区中生活垃圾箱的设置按照人口基数,每30户一个垃圾箱,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需要。但在村落中,垃圾箱的设置达不到每30户一个垃圾箱的标准,在走访的91个村庄中,垃圾箱的分配比例在60~90户一个的占75%,30户一个垃圾箱的比例低于10%,而且空间配置也不合理,设置在主要道路两侧,对于一个村庄的全体村民来说,使用不方便。在平原县村庄调查中,100%参与调查的村庄的农田都没有设置农业垃圾处理设施,如农业垃圾垃圾桶等。
3 总结与建议
通过分析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情况,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符合我国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实际,与此同时,平原县在农村垃圾处理探索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能够体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普遍水平。而且德州市平原县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两区同建”的模式多次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在农村垃圾处理的探索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借鉴。
3.1 乡镇政府的落实与监督
做好衔接与监督工作,由定点投放到集体转运再到集体处理。(1)把村级单位作为基础,做好回收工作。(2)把镇级单位作为过渡,做好清运机制。农村垃圾镇级清运,上接垃圾处理场,下连各村级垃圾回收集中点,是做好垃圾回收处理的中间环节。要统筹安排,避免二次污染。(3)把县级单位作为大后方,通过专业垃圾处理场集中科学处理,真正实现无害化,避免重复污染。(4)加强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宣传,使村民认识到处理农村垃圾和自身健康有关,与后代生活有关。宣传的内容紧贴村民的日常生活,使村民愿意、喜欢接受。垃圾处理从做到好的村民开始,树立典型和模范。村委一级多发起与“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相类似的活动,对处理垃圾得当的居民进行宣传表扬,带动更多人参与。同时采取奖惩并举的措施,对处理垃圾得当,民居生活洁净的农户予以现金奖励,对于处理垃圾不当的农户进行处罚。搜集与村民生活相关的垃圾处理小窍门、小办法,宣传站进行广播,普及环保知识。
3.2 垃圾处理企业技术支持
首先,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吸引部分劳动力参与垃圾处理再生产的过程,为他们在农闲时提供工作机会,将再生产的二次产品流入市场继续使用。其次,倡导垃圾分类,在农村尝试设置可用垃圾资源回收站,方便农民到回收站变卖可回收垃圾或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变废为宝。
3.3 村民协调配合
一方面,了解关于垃圾分类的方法,对于家庭生产、生活垃圾做到分类放置。另一方面,对日常垃圾要定点投放到回收垃圾箱中。配合垃圾回收站人员的回收工作。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要使农村垃圾处理水平快速发展,从平原县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来看,需要通过乡镇政府的落实和监督、垃圾处理企业技术支持以及村民积极配合3个方面系统有序地进行。其中,乡镇基层政府起到纽带作用,是联系三者统筹规划的核心。垃圾处理企业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垃圾的短期处置上力量更大,率先发挥带头作用。村民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力量,村民本身认识到农村垃圾问题的重要性,是农村垃圾问题从源头得到根治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英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13.
[2]吴迪.农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4-7.
[3]李开明,蔡美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与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20.
[4]梁恒.聚焦:“农村清洁工程”探路乡村治污[EB/OL].半月谈网,http://www.water.hc360.com,2012-11.
[5]王学鹏.山东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N].中国环境报,2015-01.
[6]翟岩.德州“两区同建”启动5年城镇化率提升近10%[EB/OL].大众网,http://dezhou.dzwww.com/top/201409/t20140910_10995276.htm(2014-09)[2016-07-02].
[7]李红梅,胡中华.论生态文明视阈下农村生态意识的培养[M].桂海论丛,2012:17.
[8]李智群.德州市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会议召开[EB/OL].德州日报,http://dezhou.dzwww.com/news/201504/t20150418_12244904.htm(2015-04)[2016-07-02].
[9]佚名.德州平原:“综合考核实行环保”一票否决[EB/OL],齐鲁网,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16/kuaixun_0412/5211801.html(2016-04)[2016-07-02].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08-15
大川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08-05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08-2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07-07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08-05
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汇报09-24
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情况汇报10-29
孚玉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9-20
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06-12
农村文化建设汇报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