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2024-06-25

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9篇)

1.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篇一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安图三小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我校作为县课改实验校,于2004年开始进行了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面就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及课程结构门类

学校地处长白山脚下,拥有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较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值较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模式,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和校情,积极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特长。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了前期认证,确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现在已经完成初稿的校本教材有:《可爱的安图》共两册,六十八课;《硬笔书法》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必修课。《经典诵读》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选修课。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1.健全机构,明确目标,规范课程管理体制。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任指导,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管理,还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理清课程开发思路。学校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做好教师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专题讲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州、县组织的研讨会,定期组织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通过培训与学习,全体教师掌握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理清了课程开发的思路。

3.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明确课程开发方向。2004年3月,我们根据实施方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发放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师们对校本课程很感兴趣,对校本课程很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生活能力

培养、个性特长培养等方面,这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初步确定了教材结构及教材门类。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1.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确保课程有效实施。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强化校本课程管理,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的同时,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在课程表上明确安排。学校狠抓校本课程的落实,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上好每一堂校本课,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进行检查,采用座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每月进行一次研讨会,研讨解决校本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多元评价,注重发展,促进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对学校课程进行多元化评价,主要从《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评价中,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编制评价工具,全面收集、分析、整理师生信息,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对师生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师的开发创新能力。同时,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与教师量化考核相挂钩。

3.丰富载体,拓宽思路,完善校本课程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是校本课程的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又可以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寓教寓乐,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1)《可爱的安图》:我校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长白山脚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安图的旅游、经济地位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每一个称职的城镇市民都应该从小熟悉安图了解安图。因而,学校将爱家乡教育设立为我校校本课程,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可爱的安图》共两册,分别介绍了安图的自然状况,安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奔小康几部分。

①.安图的自然状况:本部分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安图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主要景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景点的特点和自己的语言风格,编写导游词,与同伴交流,并在班上择优演讲。

②.安图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安图县建县史、安图人民革命斗争史,通过收集资料、采访相关部门与政府部门、调查收集民众意见等形式,撰写安图人民

革命斗争事迹。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为保卫安图,建设安图在这块热土上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教育学生像英雄学习,用实际行动建设安图。

③.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这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教学生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人民才能富起来。

课程实施已有6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能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情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及时更新教材中相关数据,补充新内容。使校本教材逐步完善。《可爱的安图》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安图的资源环境、乡土风情、历史轶事,熟悉了安图县的主要人文景观。通过课程设置中的调查、采访、演讲等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撰写调查、采访报告及实践、交际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激励了学生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安图。

(2)《经典古诗文诵读》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为此,我校还自编了一套《经典诵读》,规定了1—6年级不同的阅读内容。如:

一、二年级背诵必背古诗、《三字经》、《百家姓》;

三、四年级背诵《弟子规 》、《笠翁对韵》;

五、六年级背诵《论语二十则》、《朱子治家格言》等。学校利用早自习和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各班级根据规定内容进行背诵。值周教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教师月工作量化考核挂钩。我校自实施古诗文诵读活动3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形成了人人争先背诵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每学期人均背诵量40首,最多的每学期达到100首以上。(3)书法

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高度重视,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我校将书法纳入校本课程,在一至三学年开展,每学年每班一周一节课,由书法教师刘源伟和崔海燕任教。为增强此项活动的时效性,学校利用周三、周五午自习进行书法训练课,值周领导和书法教师进行检查。学校还规定每班要经常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每周每位学生要完成一件书法作品,周一上交,班主任点评。每月学年组织一次书法现场竞赛,竞赛内容学年统一,全校老师参观浏览。参评的作品在学年展出,学校对参选上来的作品进行表彰。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为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快乐大课间活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跃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长学生体育才干,促进学生体质提高,使学生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和谐的心理,我校有组织的开展了快乐的大课间活动,快乐课间活动实行分年级、分场地、分项目以轮换的形式进行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

每到课间,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溢满欢笑、幸福、快乐、健康的面庞。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一起进行着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等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校园里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欢笑,师生都展现出了健康、向上的活力。

四.校本课程实施取得的成效

校本课程开发,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指导;以“张扬个性,和谐发展”为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核心,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动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校园内外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由最初的心存疑虑、观望等待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目前承当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很多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优势并不明显,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摸索着、实践着、积累着,与校本课程同成长共进步。

2.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基础教育的立足点远远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探索什么。如今,学生会自主学习,能直接参与实践,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说校本课的开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相得异彰。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活动为载体,我们注重多方位挖掘校园的途径,利用各种节日,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师生们共同策划,布置走廊和班级文化,使教学楼内充满了童趣、活力和斗志,甚至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努力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了多彩的校园文化。

但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性,时间上的周期性,知识上的系统性等,有待于我们加以审视、修正,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回顾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点点滴滴,我们欣喜地看到,六年来的校本开发历程,全校师生不畏艰辛,不断探索,洒下了无数的汗水与泪水,也正是有了“校本”这一活水才会给“课改”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让校园充满浓郁、温馨的文化氛围。尽管未来之路布满荆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一路高歌,走向明天。

2.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篇二

一、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

贵溪市实验中学,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喷泉、雕塑、景观石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多年的文化积淀,学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与管理模式,学校始终秉承“创一流名校,育世纪英才”的办学目标,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现发展为在校生5000余人、专职教师300多人的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江西省教研先进学校”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体现学校思想的一个精神内核。办学理念需要与国家教育的指导思想相适应,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策略、办学思路与发展途径。几年来,我们总结了学校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审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石,在国家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在米校长的带领下,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 通过“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以“培养智能型、复合型、抗挫型、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这里积累,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多彩的个性在这里彰显,理想的人生在这里起航,以阳光、自信的心态和谐共进,翱翔未来。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能激起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增强其对课改的期待和热情。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创设特色办学条件,制定特色管理制度,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管理、师生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也彰显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创设特色办学条件

学校在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我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兴建了跆拳道馆、舞蹈房、乒乓球馆、图书馆、塑胶篮球场、健身房、 科技馆、电视台、天文台、校史陈列室、教师书吧等设施。 现有电脑教室5间,语音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4间,开通无线宽带网,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4个,基本满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高达92%。有300米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篮球场,4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30张室内室外乒乓球桌,4个羽毛球场。有音乐、舞蹈、体操、美术等专用教室,有多功能阶梯教室。 我校投入上百万元建设了通用技术机械操作车间,购置了数控机床4台、普通机床14台、刨床1台、钻床1台等通用技术设备。

(二)形成特色管理制度

完善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我校先后出台并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培训计划》《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研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职责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统规范,为校本课程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自2008年以来,学校初步构建了学科间渗透、课内外结合、具有贵溪市实验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是贴近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如《学生行为礼仪》;二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贵溪革命人物赏析》《腾飞的贵溪》等符合实际、学生又感兴趣的校本课程;三是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质提高的,如《跆拳道》《唐诗宋词鉴赏》《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物理走向生活》《服装设计》等校本课程。

(四)彰显特色课程管理

1.选课与分班。教师在开课之前,填写《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和《课程介绍》并上交到教导处。教务处将申报表汇总成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志愿及人数制定《校本课程安排表》,安排教学。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来,每学期我校搞一次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年终根据教师的上课时数及成果展示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

2.课程开设。根据学校情况,在校本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上,我们分11个模块让学生选择,每个模块由3个不同的校本课程组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的校本课程《学生行为礼仪》课,根据学生选报志愿确定各模块上课人数,并编排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第八节课到指定的教室走班上课。

3.授课要求。学校要求校本课程上课教师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课堂管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改革教法,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真正体现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系统性、实践性,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特色评价机制

1.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形式记录在案, 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同时,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考勤力度,把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钩。

三、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

(一)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上课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管理,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着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斯宾浩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一个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从事校本开发的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和专家型教师的意识,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范围,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地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研究、探索,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型教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激起了教师教科研的热情,涌现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了办学质量

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意识,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几年,我校不论是在文化成绩还是在常规管理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每年高考以比较优异的实绩续写了实验中学历史上的新辉煌。尤其是理科班的张文林同学,他当年的中考成绩仅上我校录取线,却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了563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了547分的理科重点线,赢得了社会、家长及同学的广泛赞誉。不仅如此,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在全国、 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连续几年进入鹰潭市先进行列,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四)创建了品牌特色

只有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学校特色,才能使学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在全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然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鹰潭市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10年我校作为鹰潭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由江西省教研室举办的“全省校本课程先进经验研讨会”,作专题经验介绍,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荣获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评比省级一等奖。这些活动,不仅证明了我校校本课程活动方向的正确性,也增强了我校的影响力,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利用校内资源和社区环境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学校特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一系列研究,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合力攻关,吸收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带动学校的课程开发不断向纵深迈进,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式特色发展。

摘要: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特色。同时,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从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3.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课程建设 篇三

一、扬长德育

“扬长德育”其内涵所弹奏的是一部师生和谐共进的交响乐。“尊重、发掘、延伸和拓展师生的长处”是它的主旋律。“扬人人所长,越扬越长”,它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个性发展。

——“扬人人所长,育火红童心”中的“长”、“红”两字,体现了辩证关系,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长处,心才能火红,而心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发展内因,心红才能自信,充满希望。我校位于白云区农村,这一理念又能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长红乡土情感。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为核心,体现教育公平,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在“长红”奠定一生做人、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全面落实“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这一基础教育目标与任务,既注重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关注小学生精神的成长。

——承认、尊重、发掘、延伸和拓展每一个师生的长处,让每个师生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个师生在校园里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扬长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积极因素进行鼓励、培养,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特长”的有用人才。这里的“长”包括特长,更多的也可能是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或优点(长处)。

扬长德育从“扬人之长,越扬越长”这一教育原理出发,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优势,通过“期待、激励、训练”,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得到发挥,并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心态逐渐迁移到其他方向,即扬长补短、扬长促全。

二、扬长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所谓“校本课程”,是指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态,主要由校长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开发的课程。

要设计学校的校本课程,就要诊断学校需求,找出发展特色;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现状;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工合作;形成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一是实践活动类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多体现为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方式灵活,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二是学科教学类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以书面文本为主,多为某门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可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要实施校本课程,就要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基于研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主题选择——课程方案的编写——课程内容的研制与提炼——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基于设计: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相互关联、螺旋上升的课程。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家长。基于学习与合作:团队合作而非因人设课。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重建教师的课程角色:教师是推行课程变革的关键人物,是课程意义的诠释者与建构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课程的研究者。

三、扬长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课程建设

我校在前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结构化的“扬人所长礼艺见长”扬长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一)我校构建起了“扬礼之长”、“扬智之长”、“扬艺之长”的校本特色课程

我校扬长教育特色以扬礼之长为基础,以扬智之长为核心,以扬艺之长拓展,智情结合、传统与时代结合、人文与自然结合,以礼促长、以智带长、以艺显长,让每一个孩子学有特长,人人有长。

“扬礼之长”校本课程每个年级七课,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以小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为基础,每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礼仪广角镜”作为引入部分,向学生呈现场景或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第二部分“礼仪训练营”为每课的主体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演一演的过程中经历心灵与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雅言雅行、成为雅人的动机,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技巧。第三部分“礼仪伴我行”为每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注重行动实践,运用礼仪知识与规范,与生活相联系,突出童真童趣,生动活泼,是一套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渐进性、特色性的教材。

“扬艺之长”校本课程以农村群众喜爱的醒狮和中国象棋为特色内容,培养学生对醒狮和中国象棋这两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狮舞见长,以思维见长,培养学生的才艺。

(二)以校本特色活动为平台,以动扬长

开展学生“扬我所长”系列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品行得到锤炼,潜移默化、坚持不懈地培养。

全校开展“明礼活动”。按校本教材分年级系统实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以征文、演讲、墙报、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4.校本特色课程汇报材料 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检查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接下来由我来为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校近几年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整体构思

校园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将会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中华民族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与其保持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密不可分。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至今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敬长,更是文明礼仪推崇的典范。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文明礼仪修养、素质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所以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的需求、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期盼下,我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培养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品质的新时代的学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我校学生活泼健康、关爱集体、文明向上,充满阳光。在常规工作中,我们坚持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用优良的作风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老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直高度重视,当作持之以恒的大事来抓,以行为规范为依托,并以此作为培养合格小公民和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基础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途径。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由此可见,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教育。

二、达成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实施情况 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我校要认真组织实施,整体规划文明礼仪教育,将其纳入工作计划,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让学生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举行邀请知识竞赛、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4、分类教学。一二年级学习《店李口小学文明礼仪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写字、运动等良好习惯,懂得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三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诵读经典,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评价方法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五、总体评价

5.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篇五

作者:王桂芹(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

【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6.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篇六

开设规划

第一部分 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华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及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为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题。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体学校拥有开发的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健康与体育教学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紧紧抓住了我校田径、篮球、足球等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田径、篮球、足球为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实施细则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体育特色课程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运动会,参加校、县、市等级别的竞赛、评比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训练、实践操作资料及在各项运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教科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

2、制定计划(课时)

3、落实教师

4、分段实施

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每周四、五下午各两课时

三、组织机构

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郭涛 郑道友 副组长:彭英

组员:教导处、教科室相关领导,全体体育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四、组织管理

1、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体育特色项目。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体育特色项目学习。

2、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自我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经研究决定开设以下体育特色课程:

《快乐田径 》 《和乐篮球》 《炫我足球(待开设)》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体育特色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7.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篇七

1 开发校本教材所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本校本教材主要涉及的主要概念有三个:什么是棒垒球;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1.1 关于棒垒球

棒垒球运动是集技巧性、竞争性、娱乐性为一体, 是观赏价值和锻炼价值极高的体育运动项目, 深受大众喜爱, 在全世界广为普及。它是一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轮流进行攻守对抗的球类运动, 比赛双方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正式比赛只能有9名队员上场, 守方在扇形场地内分内、外场防守, 攻方队员击球后跑垒, 依次踏触一、二、三垒, 最后安全踏触本垒的进攻得一分。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 共赛9局, 得分多的队获胜;如果两队在9局比赛中打平, 还要加赛一局, 若再平则再赛, 一直到分出胜负。本研究涉及棒垒球分必修模块的软式垒球、选修模块的男生棒球和女生慢投垒球。“软式垒球”顾名思义就是“用软球棒击打软球”, 是棒垒球运动的启蒙运动, 是棒垒球运动简化规则和改良场地器材后形成的新项目。它集跑、跳、投、打于一体, 实现人球赛跑, 有利于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趣味性强、易于开展。

1.2 关于校本课程

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根据我们的理解,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 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 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 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 以开发符合学生、学校地方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开发并实施的, 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类型。本研究的校本化实施所涉及到的校本课程是在本校开展10年棒垒球特色运动基础上积累的经验与沉淀, 按全员必修的软式垒球模块和之后的选修男生棒球模块及女生慢投垒球模块。

1.3 关于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 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体育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 是学校理念与精神由内而外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是学校文化的整体整体协调;是全体师生所认可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 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自然形成的。树立优质教育品牌特色, 让“棒垒球”成为我校体育课程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凸现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建设。

2 如何实施校本教材

从高一年级开始, 把棒垒球校本课程引入常态课, 全员参与。高一上学期除开设田径必修模块外, 把软式垒球作为棒垒球必修模块内容开设, 共18课时, 学生完成18课时教学并考核合格后可获1个学分。之后,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实施第二阶段及后续各阶段的选修模块教学, 男生主修棒球, 使用专业棒球手套及练习比赛器具, 执行棒球比赛规则, 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棒球队员组建校棒球队, 参加省和全国比赛, 实施对外交流;女生主修慢投垒球, 使用垒球手套及比赛器具, 执行垒球比赛规则, 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垒球队员组建校垒球队, 参加省和全国比赛, 实施对外交流。

3 实施前后的问卷调查

3.1 模块教学前, 对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对棒垒球的了解情况

调查显示:实施软式垒球模块教学去有63.5%的同学不知道棒垒球运动;在知道或了解棒垒球运动的同学中, 有67.4%的是通过网络和动画这一途径;89.1%的同学选择了赞成或非常赞成实施软式垒球校本化课程;对开展软式垒球安全的调查, 有53.3%的同学回答了“不一定”;如果举办软式垒球比赛, 83.6%的同学选择喜欢。 (见表1)

3.2 模块教学结束后, 再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反馈教学信息

调查显示:实施软式垒球校本化模块教学后, 有86.5%的喜欢该项运动;有92。1%的同学对该项运动的开展给与了赞成或非常赞成的正面评价;有84.4%的同学肯动了该运动的安全性;有30.6%的同学喜欢继续选修软式垒球运动;在未来开设的体育模块教学项目设置上, 73.2%同学选择了软式垒球。 (见表2)

4 结语

对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施软式垒球校本课程教学, 通过教学研究开发各种软式垒球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游戏方法, 促进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身心的和谐发展。棒垒球校本化实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领会体育带给人们生活的愉悦, 感悟体育精神, 使丰富多彩的体育成为广大学生身边的内容, 为学生发展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促进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在模块选项教学的模式环境下, 为了促使我校模块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形成特色教学, 我们开发了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材, 对高一学生实施全员必修模块教学。把课堂模块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软式垒球模块教学实施前后,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得出结论, 开发棒垒球校本课程, 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

关键词:开发,棒垒球校本化课程,促进,学校体育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宋伦忠.高中生全员实施软式垒球模块教学的尝试[J].体育教学, 2012.

[2]王一丁, 王曼.软式垒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8.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92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高度,来深刻认识理解学校的特色发展。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树立“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想,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把校本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校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和谐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同时,在抓好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努力探索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学校、师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那么,该如何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呢?

一、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

贵溪市实验中学,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喷泉、雕塑、景观石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多年的文化积淀,学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与管理模式,学校始终秉承“创一流名校,育世纪英才”的办学目标,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现发展为在校生5000余人、专职教师300多人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江西省教研先进学校”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体现学校思想的一个精神内核。办学理念需要与国家教育的指导思想相适应,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策略、办学思路与发展途径。几年来,我们总结了学校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审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石,在国家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在米校长的带领下,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通过“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以“培养智能型、复合型、抗挫型、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这里积累,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多彩的个性在这里彰显,理想的人生在这里起航,以阳光、自信的心态和谐共进,翱翔未来。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內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能激起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增强其对课改的期待和热情。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创设特色办学条件,制定特色管理制度,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管理、师生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也彰显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创设特色办学条件

学校在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我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兴建了跆拳道馆、舞蹈房、乒乓球馆、图书馆、塑胶篮球场、健身房、科技馆、电视台、天文台、校史陈列室、教师书吧等设施。现有电脑教室5间,语音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4间,开通无线宽带网,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4个,基本满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高达92%。有300米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篮球场,4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30张室内室外乒乓球桌,4个羽毛球场。有音乐、舞蹈、体操、美术等专用教室,有多功能阶梯教室。我校投入上百万元建设了通用技术机械操作车间,购置了数控机床4台、普通机床14台、刨床1台、钻床1台等通用技术设备。

(二)形成特色管理制度

完善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我校先后出台并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培训计划》《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研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职责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统规范,为校本课程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自2008年以来,学校初步构建了学科间渗透、课内外结合、具有贵溪市实验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是贴近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如《学生行为礼仪》;二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贵溪革命人物赏析》《腾飞的贵溪》等符合实际、学生又感兴趣的校本课程;三是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质提高的,如《跆拳道》《唐诗宋词鉴赏》《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物理走向生活》《服装设计》等校本课程。

(四)彰显特色课程管理

1.选课与分班。教师在开课之前,填写《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和《课程介绍》并上交到教导处。教务处将申报表汇总成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志愿及人数制定《校本课程安排表》,安排教学。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来,每学期我校搞一次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年终根据教师的上课时数及成果展示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

2.课程开设。根据学校情况,在校本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上,我们分11个模块让学生选择,每个模块由3个不同的校本课程组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的校本课程《学生行为礼仪》课,根据学生选报志愿确定各模块上课人数,并编排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第八节课到指定的教室走班上课。

3.授课要求。学校要求校本课程上课教师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课堂管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教法,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真正体现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系统性、实践性,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特色评价机制

1.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同时,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考勤力度,把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钩。

三、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

(一)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上课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管理,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着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斯宾浩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一个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从事校本开发的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和专家型教师的意识,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范围,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地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研究、探索,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型教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激起了教师教科研的热情,涌现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促進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了办学质量

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意识,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几年,我校不论是在文化成绩还是在常规管理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每年高考以比较优异的实绩续写了实验中学历史上的新辉煌。尤其是理科班的张文林同学,他当年的中考成绩仅上我校录取线,却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了563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了547分的理科重点线,赢得了社会、家长及同学的广泛赞誉。不仅如此,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在全国、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连续几年进入鹰潭市先进行列,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四)创建了品牌特色

只有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学校特色,才能使学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在全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然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鹰潭市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10年我校作为鹰潭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由江西省教研室举办的“全省校本课程先进经验研讨会”,作专题经验介绍,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荣获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评比省级一等奖。这些活动,不仅证明了我校校本课程活动方向的正确性,也增强了我校的影响力,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利用校内资源和社区环境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学校特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一系列研究,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合力攻关,吸收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带动学校的课程开发不断向纵深迈进,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式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莲.幸福的向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润红,徐国梁.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创建[J].枝江教育,2012(10).

9.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篇九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阐述,其范围界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之后,校本课程开发的说法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其中,我国台湾省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利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杨龙立认为:学校为本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方式,也是学校内人员(校长、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家长、社区人士、地方人士、行政官员、学者、专家、有关资源单位人士)共同努力,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社区地方需求、上级单位要求及国家与中央之要求等加以综合考虑,并以研究、设计、发展、实施、评鉴及修正等途径建立恰当的适用的教材与方案,所有课程参与人员亦肩负应有的绩效责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临近,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不仅有高科技和高情感的挑战,而且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尽快在基础教育中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改塑工程。要使中华民族在这场“赛跑”中跃身于世界前列,当前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按照二十一世纪世界舞台激烈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和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模式。

2.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完全用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妥善处理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3.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构建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

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三、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直接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影响的不外乎国家的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用人单位等。国家课程计划、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组织、课程研究与开发机构、家长等,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外因素,校长、教师、学生等是校内因素。

家课程计划更多的是对能不能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出规定,而很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具体的安排。地方一级的课程决策,主要涉及学校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虽然可能不是直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但它却影响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重要活动,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校长率领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进行整体考查,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校长利用办学目标引导教师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与评价方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正是校长引导着学校整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推动着学校课程的“校本”化进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要求校长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管理艺术,更应具备识别学校整体资源的能力与知识,整合学校工作领域与文化背景中教与学的能力,对潜在的有利于教与学的社区学习资源的自觉意识。

参与课程开发活动最积极的莫过于教师,他们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们不断地试图对课程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学生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材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走向校本课程,将会使每一位教师走向自己的舞台,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更大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在对教师的关注中,校本课程发挥了其独特有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与地方、社区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地方、社区可以为学校补充教育资源。我国各地地区差异很大,每个地方均有自身的地方优势与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地方人文资源,如地方历史、地方特色人文资料,地域民族风俗,地方宗教信仰,地方方言内涵,及地方地理、气候、特产等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区域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从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社会性问题等出发寻找开发主题,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也可指向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指向学生的学业成就及问题。如果学校自定开发主题较为困难,也可以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寻求标准,争取在他们的指导下,确立开发意向和项目。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具有能动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讲,学生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将学生的差异引入到课程中,将学生的共同发展引入到课程中,使课程中真正有了人,真正有了千差万别的学生,真正有了学生的价值。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选择是多元的,因此学生呈现给人们真实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校在课程决策中要尽可能的注意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兴趣、收集信息、跟踪学生兴趣的变化等,以此作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依据。学校还可经常邀请学生对学校课程中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提出建议。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系统的支持、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的探索,这些无不涉及到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供给问题,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将比较大,这是大部分学校难以轻易做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及品位有可能难以保证,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

上一篇:廉文品读下一篇:关于和平学校教育工作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