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恩的作文

2024-07-28

小学感恩的作文(精选19篇)

1.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一

一、学生缺少感恩情愫的原因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能知恩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善待他人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为何几千年后当今的青少年一代感恩意识变得如此淡薄呢?

1. 家教不当导致孩子缺乏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中的独苗, 长辈们把他们当做宝贝, 从来不让他们吃苦, 以致让他们觉得长辈们的付出和他们的接受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在家里, 学生们所承受的家务少之又少,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念书而不让他们参与一切家务劳动。这使孩子们觉得做家务是家长理所应当的事, 与他们无关, 他们参与家务是额外劳动, 有的甚至有“额外”收入。然而,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们心里的地位并不高, 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 孩子们也无法体会他们付出的辛苦。孩子们不知感恩, 是被宠坏的结果。

2. 德育“智育化”使感恩教育被忽视

当前, 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思想教育的架空和脱离实际, 导致很多人口里高呼“重视道德教育”, 但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提出学校忽视道德教育的根源何在。其实, 现行道德教育真正缺乏的是实效。例如, 当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政治教育, 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当然很重要,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呢?所以, 与其先治国平天下, 不如先修身齐家, 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社会评价学校, 学校评价教师, 教师评价学生, 都是以抽考竞赛、排名次、升学率为标尺,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 乃至把思想品德课作为考试科目来抓, 把它也“智育”化了。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可以说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德育工作, 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了。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也使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 学好学坏无所谓, 这是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在很多小学生心中作怪的主要原因。

3. 社会观念偏颇加剧了感恩教育的缺失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 教育是学校的事, 是教师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每次考试的名次, 将来能否考上重点中学, 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大多不放在心上, 对孩子的感恩更是一片空白, 导致社会感恩教育严重缺失。事实上, 光靠学校引导, 感恩教育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 对学生进行多元引导, 学生的感恩意识才能扎根于心, 外化于行。

二、培养学生感恩情愫的措施

1. 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

孩子们不知感恩, 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回报不肯付出, 致使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 却不知道回报。对少数不懂事的小学生来说, “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光仿学书本, 而更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 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 必须用成人的社会的“感恩”行为, 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 要求学生“学会感恩”, 首先要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 即成人必须作好“感恩”榜样。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诚如中国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洁心所言:“父母们, 当你们为孩子付出一切时, 你有没有想过, 你付出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 以后他还会爱谁?爱孩子要爱得科学, 不浅薄, 让他们对帮助他们的人拥有感恩之心。当他们长大后, 就会爱自己的亲人、爱工作、爱周围的人。”

2. 社会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第一,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赋予感恩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或经常接触的网络游戏、网站宣传中结合此方面的内容。第二, 在舆论方面造成正面的宣传氛围, 宣扬“二十四孝”等传统思想教育, 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与感恩之心相背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打击。第三, 抓住典型事例渗透感恩教育。比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帮妈妈端洗脚水的公益广告, 为此很多老师效仿着在学生中组织了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几乎成了一个教育热点,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社会正面教育的重要。

3. 小学生“学会感恩”要身体力行

作为孩子最初教育的家长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近年我在家访和家长会上特别加入了加强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内容, 描述了在完成感恩任务后学生的表现, 并把班级调查的结果反馈给了家长, 还和家长们协商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如何融入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家长们都纷纷表示配合学校的活动, 更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义。如每天在家里安排一定量的家务劳动, 回家后主动和父母打招呼, 回家后主动为父母端茶倒水, 吃饭时为父母盛饭夹菜, 每天坚持做一些基本的家务事, 衣服少的话尽量用手洗, 每天和家长沟通10~15分钟, 倡导和父母建立朋友关系等。爱的规矩, 是需要从小训练的, 不要让孩子觉得所有的人为他服务是理所当然的。

4. 学校和教师是感恩教育的主力

作为学校, 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设立相应的校本课程, 把感恩教育作为一堂必修课:一方面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扩展德育的学科范围, 不只一个科目、一个教师讲德育, 所有科任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形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作为教育者, 则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引领学生的感恩从每天开始, 通过开展感恩演讲、发表感恩誓言、争写感恩家书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只有有了生动真切的感受, 才能“一石激浪”, 在学生中引起心灵的震撼。如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典型感恩事例 (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 展开讨论, 在班级中形成懂得感恩的氛围;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事例, 并予以肯定;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 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组织系列感恩活动,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教育。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培养孩子责任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 有了感恩之心, 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意识不仅意味着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但是美德, 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玲.感动[J].班主任之友, 2006 (2) .

2.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篇二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小学品德教科书中感恩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些是比较明显的,但也有一部分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还有是隐蔽的,不善于引导学生是很难感悟的。因此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学科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教材中明显的感恩素材加以归类、整理,而教材中内在的、隐藏着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的二次开发,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要感谁的恩,为什么感恩?

(一)感受父母之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一位老师在教学《温馨一家人》时先通过故事引出孩子与父母的两份账单,让学生谈感受,从而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再出示两份调查表,一份是事先让家长完成的对孩子情况了解的调查表,家长们是写得密密麻麻,从孩子的生日到孩子爱好,从孩子的饮食到孩子的学习,从孩子的朋友到孩子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能细细道来。可是,反观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的有关家长情况的调查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把这两份调查表一展示出来,通过这两份对比,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自然而然引出了对父母的“真情告白”,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熟悉的生活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二)感激师长之恩。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老师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恩最难忘。如在教学《我送老师一朵花》,课堂开始,一首深情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在孩子们的耳边响起,伴随深情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了老师灯下伏案沉思、呕心沥血教学的镜头。当熟悉的镜头掠过孩子眼前时,孩子们被感动了,往日的一幕幕很快涌上了心头,更加体会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陶冶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操。

(三)感念祖国之恩。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壮丽多姿;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迹灿烂辉煌,很值得我们感恩。一位老师在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时,先通过“中国主要名胜古迹介绍”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祖国河山的了解,也深刻体验祖国的自豪感。接着创设了“徐霞客”杯知识竞赛,让学生借助书本,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在了解祖国河山的基础上,再进行“我来做导游”的环节,在交流学习、补充提问中不知不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在此抒发感情,深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凝聚着学生对祖国的无尽感恩。

(四)感谢社会之恩。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要让学生感知社会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送老师一朵花》等课文感受师恩,从《集体力量大》等课文感受友恩,从《生活中的你我他》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在教学《可爱的社区人》时,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社区干部之后,出示了社区保安、清洁工、送煤气的工人等照片,还有一段环卫工人扫地的录像,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劳动者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起早摸黑地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从而让学生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其他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感恩

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回忆中享受成长等方式。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通过情感体验,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滋生感恩之心。

(一)在角色扮演中感恩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景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必然会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感恩”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二)在享受成长中感恩

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的经历,或深或浅,但必定可以想起,这种可以被回想的东西就叫“回忆”。俗话说“情不动,则理不明”,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让学生感受成长过程中值得回忆的真情故事,在享受成长中引领他们感恩。作为品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停留于教材表面,而应为学生搭建真情沟通的平台,回忆感人事情,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恩

“纸上得来总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为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让在延伸的环节中亲历感悟,通过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品德课程提倡“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有生活才会有感受,有实践才会产生情感。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是学生增强感恩素质的另一条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报恩活动,并把所学的知识化为实际行动,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

如执教了《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后,可开展学生通过知恩、感恩后再进一步渗透,布置“报恩作业”。广泛开展“今日我当家”、“一次家庭大扫除”、对父母说知心话、给父母过生日、给妈妈洗洗脚等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时,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平时使用“老师好”“老师早”“老师再见”等文明用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开展“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活动,可从清除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校园内的乱涂乱画,彻底整理一次教室等身边小事做起,也可走向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等。开展感恩自然活动,利用清明节、植树节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活动,号召学生主动植一棵树或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和节约一页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等,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进行感恩自然活动。让学生从报恩中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感恩之心,这无疑是一些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一个个真诚会心的微笑,都成为“感恩”这首主题歌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3.【推荐】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三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感恩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1

记得我八岁那年,在一个风雨交加,异常寒冷的冬夜,我突然发高烧。爸爸妈妈见了,二话没说,穿上外衣,帮我穿好衣服,拿起雨伞,背起我,就疾步往医院走。路是那样的长,又是那样的难走。也许是爸爸走得太急,也许是路太滑,走着走着,爸爸脚下一扭,把我摔了下来。我正准备屁股着地,忽然觉得一双大手托住了我,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给我们打伞的妈妈怕我摔伤了,用手托住我。我是没事了,但爸爸的脚扭了,妈妈的手也擦伤了。我要求自己走,爸爸说我有病,不允许,又一瘸一拐的把我背到了医院。这时,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记得我十岁生日那天,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插着十支蜡烛,我非常高兴。可是乐极生悲,妈妈为了给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把手弄伤了。我深情地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他们说:“只要你健康快乐,成绩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以后,我学习更加努力了,因为我要用成绩来报答父母。

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2

我感谢上帝,赋予春天芳香,夏天灿烂,秋天丰收,冬天长眠。

我感谢上帝,造就了我,并派我来到人间。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快乐,也体会到了忧伤,相遇过,也离别了。

当我消逝时,仍应感激。毕竟那多姿多彩的,都成为了回忆。或许回忆被忘却了,可它总在某个角落闪烁着。直到梦中重现,零星的过去被重新拎起,会发现世间是如此不可思议......感谢春天的花儿,让回忆飘香

夏日的阳光,让生命辉煌

秋天的凉风,将悲伤逝去

冬天的雪花,将幸福抛洒

后记:这是我的好朋友与我合作的,感激那些帮过我们的人,谢谢!

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3

世界,因为爱,而多了感动,世界,因为感动,而多了感恩,谁能说谁没有被爱过,没有被感动过,那感恩,这束美丽的火花,也会在你的心中悄然燃起……

十一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一个人,能有多少个十一年,母亲为我匆忙了十一年,劳累了十一年,换来的,就仅是女儿长大了。吃饭的时候,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银丝,眼角的皱纹,像一条条河流,愈来愈多了。饭后,我独自一人走在销路上,夜,静静地,我抬头望着天空,似乎星星上,都刻着一个个熟悉的字眼——妈妈……

女儿长大了,是该为妈妈做些什么了。过后,我学会了一些家务,拖地板、擦桌子、洗碗、……我学回的家务越来越多,母亲的压力也越来越少,妈妈时常感慨道:“女儿长大啦!”我也高兴,为了妈妈,学回感恩!

夜晚,想起在广东为自己辛苦工作的妈妈时,我就抬起头,天上的月亮对我微笑,仿佛在说:“女儿,想妈妈啦!”我的嘴角,也会稍稍抬起……

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4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个旋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就是要我们学会感恩的一首歌——《感恩的心》。

感恩奶奶,是奶奶花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培育了我整整9年,让我懂事。“三八”妇女节那天,我特地早早写完作业,搬来一张凳子,请奶奶坐下,对奶奶说:“您看您的电视,我来帮您捶捶背,揉揉肩膀。”“别别,可不能耽搁你像金子一样的宝贵时间。”奶奶拒绝了我。“我作业都写完了。”我粘着奶奶。“好吧。”奶奶欣然的同意了。

奶奶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我则蹲在奶奶背后,“咚咚咚”地捶着背。我的小拳头像音符一样在奶奶的背上上下跳动。“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你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我继续给奶奶捶背,上捶捶,下捶捶,左捶捶,右捶捶……这样反复了好几次,我的手和腿都麻木了。我再站起来,给奶奶揉揉肩膀。我使劲地捏呀捏,揉啊揉……我实在捏不动了,就停了下来。奶奶关掉电视,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笑意盈盈地说:“果然是小小按摩师啊,不错,不错,真舒服!”而我呢,早就累得腰酸背痛,都快不能动了。但看到奶奶一脸舒服的表情,我还是感到很开心。

4.小学作文:感恩的心 篇四

我的爷爷很有意思,头前半块是一层油,而后面是乌黑浓密的头发,没有丝毫参白的头发。

几年前我的爷爷一直生活得很安详,每天干点农活、抓点龙虾、做点家务事……,虽然很累但不用那么操心。当我出生时,他们生活就变了,我很小时就在爷爷家呆着,让爷爷操足了心。后来妈妈到铜陵工作,爷爷奶奶为了我,丢弃了家中的一切随我们一起来到了铜陵,爷爷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给家庭填补给养,开始了打工生涯,只要天晴,他就立刻奔向工地,这种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也开始工作了,家庭的经济有所好转,可惜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每天腰酸背痛,爸妈极力阻止爷爷打工,可爷爷总是不听,还是妈妈厉害,发起了雷霆大火,爷爷终于退出了“战斗”。

好景不长,清闲不到半年的爷爷有开始闲不住了,他悄悄地跑到了我们小区的物业,偷偷地做起了清洁工的行当,别看他身体不好,他干起活来可有精神了,每天把小区的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为辛苦一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舒适生活环境,爷爷,您太伟大了!

另外,爷爷每天晚上还出去捡垃圾废品,一直到九点多才回家。爸爸看爷爷那么辛苦,不想让他再去打扫了,可爷爷说:“你们赚钱这么辛苦,我帮一点忙算得了什么?”

5.感恩同学的小学作文 篇五

“这是心的呼唤,还是‘红领巾’的传统?……”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什么事这么让我激动呢?听我慢慢讲来。吴瑞涛,是我从小一块儿玩耍的好伙伴,我们经常形影不离。在学习上,我们也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我们的组合真是所向无敌,玩游戏,总能取胜;学习上,也总能双双取得好成绩。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就暗暗地较起劲来,都把对方当成强劲的竞争对手。并且,越演越烈的是,我们开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互相揭短……每次,他要是针对我,我就必定要还击了,才甘心。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何会这样!今天下午放学后,我急匆匆地拿起一本书就往书包里塞,然后拉拉链,咦?怎么拉不动?难不成是坏了吗?

oh,no!老天爷呀!我到底做了什么亏心事,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惩罚我!我沮丧透了!这下就算我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恐怕也无法将这一书包的书拎回家。可那又怎么办?只好挨一步是一步啦!我就像个拉破车的老黄牛,吃力地向前挪去。忽然,我发现前面有两个熟悉的身影,在路边玩耍。我赶紧吸了一口去,抱紧书包紧赶了几步跑过去,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吴瑞涛和章安洋。我什么也顾不上了,张口就求助他们能帮帮我。我原以为他们不会帮我,可没想到他们却毫不在意地从我手中接过我的书包……

6.浅议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恩教育 篇六

一、挖掘教材, 分析感恩教育的内容

1. 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了我们, 生养我们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长江之歌》能让我们心潮澎湃, 壮怀激烈;《大自然的文字》讲述大自然中的无字书, 教给我们无穷的鲜活的知识。

2. 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 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 指导学生提高认识, 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关心社会, 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引导学生, 从《做灯笼》一文中去体会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快乐;从《生命的骨髓》一文中去体会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浓浓真情。从《我的老师》等文章中感受师恩, 从《尊严》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让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社会的和谐。

3. 祖国之恩。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每当唱起这首歌, 心头就会涌起一阵自豪感、幸福感。祖国之恩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 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 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 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 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4. 亲人之恩。

“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动物尚且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之情, 更何况于人类?“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终生难以报答的。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如:有《一把油纸伞》中天天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 有《背影》中富有人格感染力的父亲, 还有《落花生》中教我们怎样做人的父亲等。

二、确定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1.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社会、对祖国、对父母, 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 珍惜生命, 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 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 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的最好回报。珍惜生命, 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远离危险, 远离形形色色的犯罪。

2.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 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 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 就要报效祖国。古人都知“舍生取义”之理, 乌鸦尚有反哺之义, 何况人呢?

3. 感恩——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 要有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要学会和大自然的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 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深入文本, 渗透感恩教育

1. 以朗读体验领悟自己的感恩情感。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 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 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精神。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 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品味。同时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 鼓励学生课外找找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读读, 把对课文的体验得到提升,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以想象体验激发自己的感恩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 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 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3. 以游戏体验散发自己的感恩情感。

上课时, 一说做游戏, 学生那兴奋之情就油然而生, 因此,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语文教师要巧妙地拢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感恩之情。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 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热爱, 对校园之恩情, 对祖国之骄傲。

7.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感恩教育 篇七

感恩缺失是一种社会痼疾,它腐蚀良心,伤害爱心,赶走孝心,学校如果任其蔓延,将成为感情的荒漠,学校教育也必将失去坚固的根基。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具体做法是:(1)常问好,让父母舒心,回家多些微笑,多些“谢谢”;(2)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回家做点家务,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3)勤学习,让父母放心,主动完成作业,获得真才实学;(4)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苦心。

其次,教育学生感谢学校。教育学生感谢同学的帮助和友谊,感谢老师的培养、尊重与关爱。可通过面对面交流,写感恩日记,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促使师生相互理解,使教师在学生心中成为感恩对象,而每位教师更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理解和宽容学生,使学生在被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幸福感,形成超越自我的学习动力。

再次,教育学生感谢社会。感谢社会就是感谢社会为人民创造的幸福。可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福利事业的发展,四川特大地震时国家和人民的积极救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学校还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构建和孕育感恩氛围和感恩情愫。

第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课堂。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高尚的情操、高度的责任心、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彰显,情感得到培养,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结合校园环境和办学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独特的感恩氛围与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感恩文化建设,在展室、广播、宣传栏开设感恩教育板块,充分利用每一块墙,每一块黑板,每一间展室,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处景点开展感恩教育。

第三,构建感恩教育的精神文化。学校可利用校本教材,选编有关感恩教育的内容,如中国历史上“衔草结环”的美丽传说,“滴水泉”的感人故事,《弟子观》成语故事等,通过班会、课外阅读等途径,让学生懂得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修养。

另外,还可把《常回家看看》、《母亲》、《雪绒花》等歌曲改编成铃声,让学生在音乐中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毕业生回访,制作贺卡赞父母,给老师写感谢信等,让学生处处体会感恩情感,强化感恩意识。

实施感恩教育是目前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冶源镇洼子小学

8.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八

摘要:事后,曾老师与同学们都很感谢为自己的孩子四处奔波的家长,对于杨柏辉的家长也要说声“谢谢”,更因为麻烦到她而深感歉意,曾老师也是功不可没的,她完全可以利用办公室的电话联系家长,但她并没有这么做„„ 我的感恩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人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

9.以感恩为题的小学作文 篇九

老师,又逢佳节,寄上我一份诚挚的祝福,愿您拥有更健康、快乐与幸福的将来!老师,你可还曾记得我——一个让你掉泪的小皮猴?您那缕缕银发,有一缕正是为我而白。思念一季的花青,是我无边的贺意,满花满朵满芬馨,是您拥有晴美的青春,总有飘扬不断的笑语,诉不尽几许思念串串祝福永恒予您!人生旅程上,是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教我、育我、诲我、爱我……我永远感激您祝福您!象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象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

您手里的教鞭是个魔棒,能使苍白、忧郁、迷惘幻化成洒脱、豁达、健康;您能否告诉我,您是怎样使一个自私、懦弱、短视的我,变成博爱、坚强、至高无上的我?一次我问你,你是灵魂的工程师还是辛勤的园丁?您都默默地摇头,您说你只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溪。那我自然是您怀里一条欢愉的小鱼了。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桃李满天下,恩情似海深”,我一直惦记着往日学生时代的笑声,忆取你那温馨的爱抚,虽然看不见您,也听不到您的声音但我们仍象过去,时时聆听您的谆谆教诲。不管是白昼还是夜晚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您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我将为这珍贵的拥有而永远骄傲!在永远的将来无论我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我愿将思念编成一个花篮――给您,我亲爱的老师!谨以一份最虔诚的祝福在您缤纷的生之旅健康、快乐、富裕、满足、平安向我最敬爱的老师致十二万份的谢意老师我敬爱您!

人生旅程上,是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教我、育我、诲我、爱我……这句话写得多好啊,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给他的只有知识,而就是因为,这些知识改变了他的一生。

作为施恩的人,我们不求回报,作为受恩人,就算是在小的恩惠也要记住。两种人,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信念。

我为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天下着大雨。我走在路上,不小心滑倒了。墙很滑,地很滑,我没有办法站起来。这时,一个小妹妹和她妈妈走过我身边,小妹妹笑着说:“这个大姐姐真没用,走路都会摔倒。”说着就走了。又来了一小妹妹,这次只有她一个人,她看见我摔倒了,连忙来拉我,可她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她就去叫她那个正在买东西的妈妈一起来拉我,终于把我拉了起来。我非常感谢她们,因为来来往往的许多人中没有人愿意来拉我,只有她们向伸出了援助之手。

10.试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 篇十

【关键词】感恩 教育 实施 体验

一、主题选择,按照学生的生活范围

详细梳理品德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中,沿着一条纵向的线轴,即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不断加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就应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中准确选择活动主题。

1.认识家庭,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基础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从而激发学生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

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父母经济、身体、工作方面的难处,学生体察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从而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并在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由此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感悟父母之恩深似海。

2.融入集体,感恩朋友——感恩教育的迁移

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塑造独立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的孩子在上学初始,对于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与同学不能和谐相处。这些问题常常使许多班主任感到棘手。在品德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人际关系的规范,懂得欣赏同學,关心伙伴,感恩朋友。

如:一年级下册的《小手拉小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爱与被爱,互帮互助的温情。真诚的感谢将会获得朋友更多的帮助。

3.心有博爱,感恩社会——感恩教育的升华

人是社会中的人,而社会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学生离开学校、离开家庭,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认识,以此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如,《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一初步的认识,由此同时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美好愿望。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二、活动实施:根植学生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感恩教育应该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实施。

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品德与社会补充教材“学会感恩”单元第二板块“感恩”这一环节时,做了一次“亲情小测试”,要求学生写下在他们静静思考后,想到的生活中最爱、最亲的五个人,然后逐一划掉。一次取舍,真情领路;再次割舍,情如泉涌;三次割舍,泪如雨下……这种割舍之所以这样不忍,这样揪心,正是源于那写下的五个人是学生生活中的至亲、至爱,孩子的心灵在生活体验中被深深震撼了。这时,老师讲述:“当爱包围在我们身边,我们往往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不知道去珍惜。有时候还会与他们赌气,让他们牵挂,让他们伤心……孩子们,不要等到来不及,不要等到一切成空,就在现在,把握住我们忽略的亲情,在与亲人同行的路上,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由此,感知恩情这一教学目标可谓水到渠成。

三、活动延伸:融入学校整体德育活动

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组织学生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3)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4)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5)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2.开展征文活动:

《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等等。

3.体验教育活动:

(1)“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2)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像(通过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这一生动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看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总之,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赵桂红.班主任.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11.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十一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永恒的课题, 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得简单的回报, 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人生境界, 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感恩意识已成为新型人才的重要内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名言。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然而, 仅靠个人“自省”是远远不够的, 在中学阶段培养感恩习惯对学生一生都有重要意义。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对于个人而言, 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 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完善人的生命, 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施的恩惠表示感谢。”人们是因为得到他人的帮助受了恩惠而由衷表示感激, 是对人类共同的一种本性的感激之心, 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自发行动。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等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 许多小学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但效果并不好, 表面上看似有声有色的感恩教育实际上渐渐出透些许苍白和无力。其原因主要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 以及小学生自身修养等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方面

在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过多看重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品德教教育, 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 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 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 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 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 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作为学校, 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 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 学校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学校长期过度关注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虽然也一直强调加强德育, 而实际上却做不到, 忽视了品德教育。

(2) 学校没有进行感恩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对父母, 老师, 社会, 自然, 施恩的机会, 没有安排对此有关的实践活动。在班主任班会记录上虽然, 加入了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但是, 实际上根本不开这个会, 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2、家庭方面

在家庭教育方面, 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缺乏正确理解, 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 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加之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父母和老人对孩子都比较溺爱, 久而久之, 孩子从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偏激的想法:我学习是给家长学的;父母对我的所有关爱是应该的。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都被家长忽略了。所以, 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1) 父母的过分溺爱。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 忽略他们的德育教育。为了孩子的学习, 父母付出了很多代价, 孩子要求什么, 父母就做什么, 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让孩子很少受委屈, 也很难体会到挫折。孩子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疼爱和无私奉献是理所应当的。

(2) 父母教养观的偏执。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样孩子就成为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很多父母以为“只要你学习好, 就是对我好”, 而忽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感恩教育。

3、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 经济发展, 生话优越, 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 却受到社会上追求智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常听到孩子问在攀比吃穿, 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甚至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优越的条件, 感恩意识丧失。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 各种媒体、网络给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 于是在他们心中觉得“优秀传统是老古董了, 无价值了。

4、自身修养方面

(1) 小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不深刻。小学生虽然知道感恩的意思, 但是, 对感恩的认识不深刻, 对感恩教育有关的最简单的常识, 他们都不知道。还有他们只会给自己帮助过的人施恩, 其他人他们不管。

(2) 受到网络、电视等媒体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情感。因为小学生缺乏辨认正误的能力, 在虚拟世界中受到不好的影响, 不以真实的身份与人交流, 轻易相信他人, 这些心理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沟通时, 带有自私、冷漠、无情的态度。

三、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 小学实施感恩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运用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有效开展感恩教育

(1) 小学的教师们首先应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营造氛围提高小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以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课堂教学在促使人掌握知识、传承知识, 在促进个体生命存在走向完善的过程中, 在完成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延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不少的小学生来说, “感恩”意识的形成, 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 而须从成人社会中去感受效仿, 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学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感恩品质。

(2)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感恩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情感, 要加强品德教育通过多种媒体转播道德教育, 以净化思想为主题, 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高尚的品德事迹, 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

(3) 通过各种节日, 举办感恩教育活动。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等感恩节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 现在的小学生对节日看得越来越重要。借助小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可以通过此开展爱校、爱家、爱国的教育, 比如像讨论如何表达学校对自己培养之情的感激, 可以开展绿化学校、庆祝活动等等。

2、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感恩教育应从小做起, 从家长做起。调查显示在周末, 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小学生不多。这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小学生愿意做家务的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方面的意识和方式有所欠缺,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仅仅局限于口头说教, 而未落实到实践中。要让孩子在真实的感知中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 将感恩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 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出好好学习、回报父母的情怀与欲望。必须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父母生活的酸、甜、苦、辣, 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2) 家长要起代表作用。教育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说理的方式, 还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性的、示范的、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 和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生活用品等, 这些细小的事情, 孩子很小时, 就看在了眼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作为父母者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到尊老爱幼, 与邻里和睦相处, 懂得礼尚往来, 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3、通过宣传养成感恩, 发挥教师的人格感染作用

(1) 正确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感恩教育。当今社会是信息经济时代, 科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青少年花费在网络、电视等传媒的时间逐渐增加。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等传媒的优势, 让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大面积进入电视台等传媒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 有利于让感恩教育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 扩大感恩教育的受众范围, 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2) 发挥教师的作用。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带着感恩情怀教育小学生, 才能教育出有感恩心的学生。如果老师对社会不满、对他人不满、对教育不积极, 不热爱教育事业, 与同事相处不来, 不爱学生, 不关心学生, 教师自己都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那么他们就不能教育出有感恩之心的学生。在感恩教育中,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重视自身感恩意识的培养, 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 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总之, 通过感恩教育, 使小学生能感知父母、师长、同学、祖国的恩情。能站立在他人角度为他人着想, 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 使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激发学习热情, 完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习任务。使小学生能够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 尊重师长, 友爱他人, 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使命感和责任感, 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和师生情, 世界就会是一片孤寂和黑暗。因此, 我们应该感恩生命、感恩自然、感恩亲情、感恩生活、感恩师友、感恩社会、感恩世界。从小培养小学生学会感恩, 不仅是一种礼仪, 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更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心怀感恩, 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融洽, 社会、校园、家庭才会变得更和谐。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 一些行为习惯就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 继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使之感恩父母、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 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让其具有和增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在道德教育中尤为重要, 而且是非常迫切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素美.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 2005 (1) :93.

[2]李建兰.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4]刘莉娟.小学感恩教育研究[D].大理学院, 2010.

[5]万娟.小学感恩意识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D].2010.

[6]罗凤莲.试论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课程改革, 2011 (4) .

[7]李素美.小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步骤[J].教育导刊, 2010 (4) .

12.感恩的心小学作文 篇十二

我要感恩我的父母。因为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把我带到这片土地!您们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因为是您们教会我说话。每当我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啊!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要感恩我的老师。因为是她带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教我们知识。啊!您就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像负责的导游,带我一一游览知识。您教会我做人,教会我知识。每当我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啊!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要感恩我伟大的祖国。因为,要是没有祖国热爱和平的信念,现在我不会住在家里,坐在学习桌旁,做作业、读书、复习,每天坐在教室——洁白的教室,坐在课桌旁——平稳的课桌,好好学习!啊!我要感恩我伟大的祖国!每当我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啊!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13.感恩的心小学作文 篇十三

感恩父母,是你们给于了我生命,让我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到你们无微不致的关心和爱护,你们教我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无数的帮助,生病的时候是你们焦虑的心情和细心的照顾,让我忘了痛苦,当我犯错的时候,是你们鼓励的眼神让我能在第一时间承认错误,遇到困难是你们给我勇气让我可以克服困难。

感恩老师,自从我们踏进校门的那一刹那,生活就离不开老师,是你们把知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

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使你们伸出了温暖的手。

14.小学生感恩教育要从“爱”开始 篇十四

现在, 绝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好多家庭中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 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孩子们在这种爱的呵护中似乎习以为常, 不懂得感恩, 不懂得去关爱他人, 更不懂得珍惜拥有的美好生活。

爱是感恩教育的根本。因此, 我们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 对学生实施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教育学生爱身边的人

1. 让学生感受他人的爱

爱像空气, 每天在我们身边, 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学会感恩首先要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首先开展了“感受真情”的系列活动。

(1) 让学生调查父母、老师的工作情况, 感悟家长和老师为培养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辛苦。

(2) 引导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 感受父母之爱的艰辛。

(3) 鼓励学生诵读母爱格言、亲情故事等, 了解亲情的伟大。

(4) 以日记的形式书写心中的感动, 回忆在成长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关爱、帮助、教育和影响的人。

……

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了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 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爱, 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2. 让学生学会爱他人

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人的爱, 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爱他人,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心存感恩之心, 才会爱别人;心存感恩之心, 才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才会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才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首先, 教育学生要爱父母。“百善孝当先”, 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虽说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但我们必须先培养他 (她) 成为一个好儿子或好女儿。试想,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 他还会爱谁呢?他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呢?

我们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 在细节处感恩。要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并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事, 从语言、行动上给父母以关爱。要求学生做到: (1) 在父母到家时, 主动到门口迎接并为他们倒上一杯热茶; (2) 每天坚持承担一份家务; (3) 让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 在父母的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件事等等。

其次, 教育学生尊老爱幼, 友爱同学。我们结合诵读《弟子规》, 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长者立, 幼勿坐;长者坐, 命乃坐……”教育学生, 长辈说话的时候, 要恭敬地聆听;吃饭的时候, 让长辈先入座;长辈行动不便, 要主动帮助、照顾;遇到大风的天气, 要主动从大人的自行车上下来, 一起推车前进……

教育学生学会友爱同学, 关心弱小。我们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与被人帮助的幸福感, 尽自己所能帮助比自己小的同学或者弟弟妹妹。使学生知道, 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 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团结友爱。

二、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

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祖国给了我们和谐美好的生活, 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 我们才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们开展了“知丰润, 爱家乡”主题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询问等途径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英雄人物故事。号召学生热爱我们的校园, 更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产生了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从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在“奉献我们的爱心”活动中, 我们发动学生走进光荣院, 为孤残病人送去快乐与温暖;开展给灾区小朋友写信、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与灾区小朋友手拉手等活动, 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将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与他人分享。

三、教育学生爱地球、爱家园

我们开展了“水是生命之源”系列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了水的重要, 增强了节水意识;开展了“关爱地球母亲”的活动, 学生了解到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决心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保护家园;还开展了“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活动,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 捡起地上的每一片垃圾, 使学生将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使学生懂得了要每时每刻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了世间真爱, 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 更感受到了一份责任。罗兰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实践证明, “爱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感受爱、学会爱、奉献爱, 学生懂得了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学会了感恩, 不仅感恩身边的人, 更要感恩生命, 感恩地球母亲给予我们的美好。

1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之我见 篇十五

一、在言行影响中,令小学生识恩

要让小学生学会感恩,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例如,当老师去拿毛巾时,学生主动把毛巾递过来,或在你感到口渴时,孩子给你端来一杯水,老师应说:“谢谢!你真能干!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样,会让学生深深感动;当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应积极回应:“谢谢你的问候,让我很高兴。”当学生捡起垃圾放在垃圾箱里时,老师应及时表扬:“你真能干!你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老师的这些话会让孩子感动,并让孩子知恩图报。

二、在熏陶感染中,使小学生知恩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要的是让学生们知恩,教师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比如,在校园内教师主动向同事打招呼;在上课时,主动向学生问好;同时,教师利用开班会的机会,向学生们讲明“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的内涵,引导学生在相应的节日里,主动向长辈问候,表达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在换位思考中,帮小学生体恩

感恩实际上就是受恩者对别人所施恩的一种感受,是受恩者对恩惠的体验并尝试报恩的一种心理狀态。教师要运用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为他们着想,培养互敬、互助、互爱和感恩的行为。

比如,引领学生体贴、关心、孝敬父母,可通过开展“妈妈您辛苦了”“我应为妈妈扫一回地”“我给妈妈洗脚”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持家的艰辛,从而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再如,当学生乱撕本子、捕鸟、捉青蛙时,当学生摘树叶、践踏草坪时,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被踩、被打的感觉和感受,让他们从中知道感恩是相互的,感恩也是人的一种美德。

四、在实践活动中,领小学生感恩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我要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启发、引领学生,对自己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要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要让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亲人的恩情。

比如,母亲节、父亲节给妈妈、爸爸送一幅自己的画;教师节为老师制作一张感恩卡;春节为全家人唱一首感恩的歌。要让学生时刻不忘感恩,懂得知恩图报。

五、在家校共育中,教小学生报恩

感恩教育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要想对小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感恩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要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感恩教育,家校共育,让学生懂得对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感恩、报恩。

孩子的心犹如一片净土,种植感恩,就会收获仁爱、关怀、宽容和幸福。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他们将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来报答父母、师长,报答社会。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得胜镇第一中心

小学)

16.感恩的心小学作文 篇十六

我很感谢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所有家人,爸爸赚钱养家,让我们有饭吃,有新衣服穿,让我们生活更快乐;而妈妈常常做家事,让我们生活更方便;哥哥和弟弟则是陪我玩乐,逗我开心,虽然有时会吵架,不过感情还是很好啦!

我很感谢老师、同学、校长、主任以及整个校园,老师会教我们新知识、新活动,让我更聪明、懂更多常识;同学会和我玩,教我功课,让我学得更快、玩得更开心;校长和主任会守护小朋友,另外,我也要谢谢志工妈妈、志工叔叔、故事姊姊、哥哥等,他们让那些不爱上课的小朋友,更爱上课了,这都要感谢他们的出现。

17.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十七

小学三年描述感恩的作文:感恩懂

一个人在成长

小学三年描述感恩的作文:感恩懂幸福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而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情、开阔的胸襟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谈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上述小学三年描述感恩的作文,是一篇紧扣主题,中心突出的

相关推荐:

冬天作文:冬天带给我们欢乐

18.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篇十八

一、实施感恩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以情动人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增强责任感,善于关心父母、关爱他人、报效社会。

(二)变说教为体验感悟。

要力避道德说教的弊端,通过让同学们参与系列活动,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三)以校本德育活动为载体。

要以班队活动、德育课程为切入点,以节日活动为契机,如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等,构建学校感恩教育整体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

抓好感恩教育,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恩教育,促使教师研讨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感恩体验,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

二、在实施感恩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利用整合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是学习语言,是写作的基础,所以“治病”应先找“病根”。可是长久以来,大多数学生往往是被动阅读,体会不到阅读的快感,培养不出对文学的热爱,更别说文学创作了。在整合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光、色、图等信息,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想象丰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写出佳作。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网页,有四季风光图,全文配合朗读的影片等。学生在美景、美情、美感中,赏析佳句,获得了知识,并和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要让学生带着灵感去写作《春天的校园》。就这样既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夯实了写作基础,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利用整合课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体验和理解,要求学生以《生命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博客网页,在网上设置作文知识资料库、名人名言录、名人奋斗故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信息。这样学生只要登陆教师创建好的网站,就可以搜集到大量的作文素材,并通过自己的筛选、加工、整理,运用到写作中。同时,以网站为依托,学生们还可以把作文输入计算机,通过服务器,进行网上交流,总结写作经验,提高写作兴趣,从而喜欢作文,不再害怕作文,也使写作能力尽快得到提升。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步骤

(一)以体验活动为载体,突出感恩教育实效性。

要注重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之中,从而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感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分层分段设计活动,增强感恩教育针对性。

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突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感恩教育整体性。

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的途径,向家长说明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意图和要求,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参加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感恩艺术节活动等,让家长体验感恩文化,体现一份感动。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等结合起来,还必须把感恩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19.小学感恩的作文 篇十九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渗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99-01

一、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人的基本道德之一,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因此对处于思想启蒙时期的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还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传授语文知识,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弘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不仅使人成为人,更是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感恩教育内容,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

二、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充满感恩意识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要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通过语文学科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是作为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语文教育负有德育功能,更进一步说,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学生对感恩的理解,然后充分利用课本中相关的典故、人物典范或者至理名言等等对学生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其次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感恩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知恩感恩。

(二)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课程蕴涵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语文教育不光要提高学生感悟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感恩”教育巧妙地融于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只有寓感恩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会使得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语文是人文性和学科性并重的学科,而感恩又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所以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蔚然成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开放的胸怀,通过构建种种行之有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来渗透感恩教育。

(一)课堂活动。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理解到现在的社会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二)实践作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吃完饭后主动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三)结合网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总之,感恩是一种认同,感恩更是一种回报,但是对感恩教育的渗透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抓住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不断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感恩、知恩、报恩。

参考文献:

[1]周景献.把审美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J].品牌(理论月刊),2011,05.

[2]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12.

[3]曾 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

[4]林文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1.

上一篇:拔牙作文教案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