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文化论文

2024-11-20

明清文学文化论文(精选8篇)

1.明清文学文化论文 篇一

明清文学常识

明代

1、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宋濂,字景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时称刘青田。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著有《郁离子》、《诚意伯文集》

3、“前七子”、“后七子”是明中叶的文学流派。“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与王世贞为代表。其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4、唐宋派是明代中叶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道合一”。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代表作有《项脊轩志》。

5、“公安三袁”(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明代晚期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其文学主张是“性灵说”。

6、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作者在书中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为“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

7、张溥,字天如,明末复社领袖。著有《七录斋集》。

8、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9、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施耐庵《水游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10、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1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

12、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13、话本产生于南宋,是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拟话本是模拟话本而作的小说,著名作品有“三言”、“二拍”。

14、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今江苏省)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15、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著有“二刻”:《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6、传奇本是唐宋时代在魏晋笔记小说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情节曲折奇特,结构完整的短篇小说,用文言写作,到明代,传奇专指一种特定的戏曲形式。其戏剧结构、篇幅长短不限,视故事情节而增减,一段戏称为一出,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明代有两大流派: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重意趣)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重格律)。

17、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因作家是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启开情节,故又名“临川四梦”。《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清代

1、明末清初文章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撰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著有《日知录》。王夫之,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著有《船山遗书》。

3、“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与魏禧、汪琬。代表作侯方域的《李姬传》、《马伶传》,魏禧的《大铁锤传》,汪琬的《书沈通明书》《江天一传》。

4、清初“词家三绝”:指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5、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是清初诗坛论诗上。

6、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是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首创“义法”说。著有《望溪先生文集》。姚鼐字姬传,安徽桐城人。住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登泰山记》为其代表作。

8、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其戏曲理论保存在《闲情偶记》中,《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中的“种植部”。

9、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代表作《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0、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品为《桃花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11、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主要作品为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2、吴敬梓,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13、纪昀(yún),字晓岚,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作品,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也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14、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1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1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

17、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宁海人,近代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著有《人间词话》等。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 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都是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2.明清文学文化论文 篇二

洋溢着艺术情调和浓郁的书卷气息的苏州园林与文学, 便是明清苏州文人的心路历程的写照。既映射出文酒高会的风雅, 也潜藏着人生不顺的悲戚和无奈;既积淀了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 也成为了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物;既担当了文人忧患心态的物化形态, 也化为了他们寄托自我超越心绪的精神乐土, 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诗文兴情以造园, 诗文兴情以游园, 无论造园还是游园, 都是文人们表露性情的方式。故而“文”与“园”于明清的苏州来说, 本就应该不分彼此, 两者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1园林风雅牵引出诗文的意蕴

游赏苏州园林, 总会有一种进入画境的感觉, 园景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榭, 总能给人一种经过仔细推敲而置放的舒心之感。园林的这些个风雅, 给人的感受又如是吟诗作对时, 对字句有过的锤炼, 于是, 它们均妥帖地各就其位, 曲直藏露间彼此呼应而成了一首风雅动人的风景诗篇。文人园林便成为了诗文的物化形态, 造园也开始变得如同作诗行文, 逐渐牵引出了原本被诗文赋予主题之外的“意蕴”。

作诗与作文, 无论哪一个显然都极为重视“意在笔先”, 当园林变得与诗文一样时, 那么“意”便也出现在了园林的每个角落。“意”即文人赋予的思想认识、观念、精神世界, 有“意”便有了境界。造园与作诗, 赏园与作文, 从本质上看来实则并无二致, 都极为注重“意”的存在, 而观明清苏州园林, 自造园伊始即被文人赋予了文学式的深邃立意, 而这个“意”又引动了游园者的情思意蕴, 从而便让园林出现了“意随境改”。具体说来, 姑苏园林的“意”便是主题, 而“意随境改”也正是因为园林具有着与诗文一致的特色:境因人异, 意由心生。

明清苏州园林在苏州文学的书册里, 无不包含着文人的多样情感, 这便使得园林因这些主观情感的存在而具有了诗文之“意”, 也使得明明是同一座园林, 却在造园者与游园者之间, 游园者与游园者之间, 有了不一样的主题。清代宋荦《重游沧浪亭记》中, 记造园游之“日处尘坌, 因于薄书之徽纆, 神烦虑滞, 事物杂投于吾前, 憧然莫辨, 去而休乎清冷之域。寥廓之表, 则耳目若益而旷, 志气若益而清明”[2]5已得浩然之气, 明纷乱心绪, 表达的是游园之乐。然尤侗《沧浪亭序》则言“富贵无德而称, 勋业有时而尽, 未若文章之不朽”[2]9, 已从游园产生了议论, 直接从园林论到了诗文的价值。另外, 游者间对于园林“意”的拓宽, 也显得各具特色。俞樾《留园记》写留园“夫大乱之后, 兵火之馀, 高台倾而曲池平, 不知凡几, 而此园乃幸而无恙, 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主乎?”[2]56从写园而写到人, 目的显然是为了以园赞人;“无边风月会宾朋, 扑蝶流觞聚裙屐。七子联吟雅集图, 十番鼓吹群芳席。”[2]53清代袁学澜的《乙丑四月初二日偕吴文清如、潘子塵生泛舟游寒碧庄》, 则只是简单的写出了赏园之趣。

2文学对园林意蕴的开拓与深化

从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上来看, 以文入园, 两者共生共存, 互为表里, 融为一体, 实则不仅使园林的文化意蕴更为浓厚, 也使文学借园林表现的诗文主旨愈加深邃, 读之更有韵味。

以文入园, 文学与园林的结合, 使赞赏园林的, 对造园游园的乐趣描写的愈加精彩。如若没有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中记“夸水为杠, 逾杠而东, 篁竹阴翳。榆槐蔽亏, 有亭翼然而临水上者, 槐雨亭也”[2]39, 则肯定鲜有人会于偌大的拙政园游览中注视这一小亭;如若沈德潜游复园时不说出“禽鱼翔游, 物亦同趣, 不离轩裳而共履闲旷之域, 不出城市而获山林之胜”[2]43, 不写《复园记》, 也就无法让后人看到园林中的悠闲自得;“每风日清朗, 升乎高以观气象, 俯乎渊以窥泳游, 熙熙阳阳, 中有自得。其与造物同趣者, 意画工有不能尽传者与?是上舍之天爵自尊, 与司寇之刚正特立, 有无忝祖德者焉。”[2]48如若沈德潜未见《兰雪堂图》, 则难见王心一归园田居风采之万一, 也就难作《兰雪堂图记》写尽其秀丽风景, 其景物之趣又有谁人得知?

以文入园, 文学与园林的结合, 弘扬人品行的, 无疑让所赞之人的人格品性在园林的一山一水间更显磊落。“良俦言集, 恣意偃仰, 修山阴之故事, 和苏门之遗响。”[2]41如若没有王宠的《拙政园赋》寥寥数字, 又怎能将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潇洒的归隐品德彰显得淋漓尽致;“栖迟于数亩之园, 尘事不闻, 俗客罕至, 可以避世, 可以娱老”[2]69如若艺圃主人非有如此心性, 归庄《跋姜给谏扁额后》里也难写出如此洒脱超然的诗句。

以文入园, 文学与园林的结合, 写情的,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更显得情感的真挚动人, 园林才被赋予了与人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我昔无画今有诗, 人生聚散能及时?一床明月一双鹤, 花开花落长相思。”[2]43如若袁枚不借《蒋诵先复园宴集图》诗来抒发对长女早早孀居的同情, 我们又怎能透过冰冷的园林建筑发现它背后隐藏的如此心殇的故事?“杨柳芙蓉次第栽, 一泓寒鉴复新开。群飞白鸟浑如鹤, 散绕青苹半似苔。垣短不将山翠碍, 廊虚能引月明来。溪鳞信美村酤熟, 莫怪游人茗艼回。”[2]142状物明志的, 似汪琬游石坞山房作《坐王咸中池亭》, 也不难看出游赏玩乐中对此情此景的喜爱, 动与静的结合, 也让园林里那别样的美变得触手可及, 园林与心的共鸣足以令人沉醉。

以文入园, 文学与园林的结合, 写个人追求感想的, 东山再起的渴望也得以在园林的点滴处彰显。“主人盖尝以谏官言事, 谪戍宣城, 虽未行, 及其老而追念君恩, 故取宣之山以志也。”[2]71 (清) 汪琬凭《艺圃后记》虽本意不是有此音言园主的出世之意, 但读之我们不难看见园主的复杂心结, 身即便出世, 但心可未尝如此罢;“见彼之为网师者, 终其身出没于风涛倾侧中而不知止, 徒志在得鱼而已矣, 乃如古三闾大夫之所遇者, 又何其超然致远也。”[2]76又如 (清) 彭启丰在《网师园说》中借园林的命名的缘由, 来取义纪事一吐心中所想, 绝妙而悄然地使褒贬之情生于园林, 超然的人格追求随之增加了苏州文人园林的深邃意蕴。

姑苏的园, 以文入园, 园林已然变为了明清苏州文人们笔下运用特殊的抒情语汇写就的一首首凝固的诗。

明清苏州的文学与园林本便是一体发展演变的, 也可说两者在不断互相影响着:一方面文学深化了园林的内涵, 另一方面园林也扩展了文学的表现方式。构园以文, 园拓文意, “文”与“园”彼此间不断地汲取生存的给养, 便决定了它们注定在自己的存在形式里留着对方的身影。

摘要:明清苏州私家园林拥有的独特魅力, 在于它与苏州文学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文学的审美视角出发, 对园林景观以及园林主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透过文学的视野, 走近与之相关的明清苏州文学, 探索出明清苏州私家园林在苏州文学影响下的主题, 以及明清苏州文学从园林中获得的新的内涵, 并让更多的人发现明清苏州文学与苏州园林的美。

关键词:明清,苏州,园林,文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园林清议[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

3.略论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书写 篇三

本文探讨的文本主要是十七到十九世纪的广义的叙事文学,必要时也涉及较早,例如宋代的材料。此一时限的设定,主要是对应中国文学史上叙事体文学勃兴的时代。这段期间,话本、白话章回小说、韵文体长篇小说、文言小说等文类,此兴彼起,与戏曲一同形成了传统的“说部”观念,其影响力涵盖士人与庶民,甚至识字妇女也在其读者群之内,此一发展与城市的特质实为密不可分。而且由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往往易于发展出贴近生活的关怀,因此城市经验也成为叙事文学的核心之一。

以下即根据个人近年完成的几个研究,提出几项有关城市书写的观察。

节令与城市

传统生活随着节气的步调进行,这在乡里与城市当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城市具有人群聚集的特色,节令时期民俗的表现便与乡里有所不同。

在南宋人对临安的记述中,位在城外的西湖,在特定的节日便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例如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二如此记载清明扫墓的情景:“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一旦“都人”皆“倾城而出”,那么西湖也就等于纳入城内了。那至晚不歇的笙歌乐声,成为节庆时期城市居民生活的背景。

又如杭州的香市,也是年中特定时期出现的活动,但却对杭州的城市性格有很大影响。张岱曾详细描写晚明昭庆寺香市的细节: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

张岱让读者活脱看见那“撩扑不开,牵挽不住”的上万男女老少,拥塞于昭庆寺山门内外。不论古今中外,一座城市若是集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么外来者固然可以感受这座城市,但他们也往往代替居民,暂时扮演决定城市性格的角色。香客便是如此彻底改变了西湖春日的景色。

再举十九世纪的小说《林兰香》为例〔1〕。这部小说有许多地理民俗的描写,多属清代北京的纪实。不过,笔者以为这些岁时以及地域性的特色,很可能是作者参酌各种城市的“记载”而写出,借以渲染北京的城市风味。其实,许多城市忆旧文学(如《梦华录》诸书)都对岁时节气特别强调。小说写到一月间公子们到东华门灯市看灯;二月的“填仓”、“送穷”诸日,“大街小巷卖太阳糕的声传远近”〔2〕;四月初八如来生辰,“京城风俗,好佛之家,都煮五色豆儿相送,名曰结缘”〔3〕;四月十八东岳庙碧霞元君生日,“倾城车马,鼓吹连天,庵观寺院,及好佛之家,亦煮五色豆儿结缘”〔4〕等等,都是与节令有关的描写。女主角梦卿病中想吃酸冷之物,小说写她“远远听得街坊上打冰盏的声音”,顿生望梅止渴之思〔5〕,绝是北京风情。这些参照,说明《林兰香》的作者既以明代北京为背景,便尽量考察明代的北京实况,而不仅是以自己当代的生活经验为准。

声色感官与城市

城市生活对人的身体感官有特别的挑动,城市文学则响应城市经验,往往对城市的感官特质多所着墨。试以声音为例说明城市的特殊感官经验,二十世纪的作家张爱玲曾如此描述城市居民对声音的依赖: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

在张爱玲的理解中,城市的声音犹如“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也就是说,城市的声音虽然嘈杂,却总能变成市民生活的背景,不但习而不察,甚至不能离弃。

在诸种“市声”中,市民的语言自有其地位,尤其与叙事文学的发展有关。如众所周知,北宋汴京的瓦社里,说话已经成为商业化且职业化的技艺,而南宋临安市井中说话兴盛,更是诸家记述必录的城市风情。由宋到明,说话传统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刺激了话本小说的兴起,可以说,中国小说深深铭刻着声音的痕迹。

说话是城市的公众娱乐活动,白话小说是城市生产、城市消费的书籍,城市是两者共通的元素,城市与地域的特质也表现其中。方言是最能表现地域特性的层面。事实上明清白话小说普遍运用方言,吴地方言经常出现,正是因为许多小说与江浙地区有关。小说作者对方言的趣味深有体会,例如,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小说《西湖二集》,第十九卷《侠女散财殉节》开场便形容丫鬟:

又有粗使梅香亦为可笑,曾有诗道:“两脚鏖糟拖破鞋,罗乖像甚细娘家?手中托饭沿街吃,背上驮拿着处挨。间壁借盐常讨碟,对门兜火不带柴。除灰换粪常拖拽,扯住油瓶撮撮筛。”这首诗是嘲人家鏖糟丫鬟之作,乃是常熟顾成章俚语,都用吴音凑合而成,句句形容酷笑。

像这样的文字趣味其实必须行诸口舌,发乎语声,才得凸显。在没有说话人服务的情况下,读者须得自行捉摸方言的发音,才能了解为何“酷笑”,于此可见作者所设定的读者亦当是江浙一带人。这种对地方语言特性的自觉,在杭州的话本小说中多有呈现。事实上田汝成也曾注意杭人的语言特色。他在《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五卷“委巷丛谈”中,两次大篇幅讨论杭州人的“市语”,将语言特色与城市特性联系起来。流行于市井特定群众间的市语,有凝聚群聚共同感的作用,更是外来人因感到陌生而据以理解这个城市的声音。

乡野价值与城市

明清文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多重而矛盾的,既有“不入城”的坚持,也有与城市相倚相生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城市的特质也往往由文人笔下城乡的对比得到突显。

明清文人有关城市的论述甚多,不能在此一一讨论。我仍想从一个叙事文学的例子来观照文人眼中的城乡关系与寓意。在此举的例子是十九世纪满人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文康是旗人,更是个老北京儿,他的小说中不时流露强烈的北京情结。作者刻意推崇村野朴质的价值观,然而事实上,小说却到处泄漏“北京”与“外省儿”的紧张关系。最好的例子,应该是小说中两次互成对应的旅行──第三十二回邓九公北京城上戏馆子,相对于第三十八回安老爷涿州关逛天齐庙。老兄弟俩离了自己家乡,各惹了一肚子气,从而泄漏北京与外省的紧张关系。邓九公上京,闲来出门见识北京城,受邀上园子听戏,却撞见了一批故作风雅酸文假醋的世家子弟与“相公”。在九公眼里,这简直是个“大兔儿爷摊子”。叫做“元宝猪”(袁宝珠)的小旦扭捏作态,其实像个大锣锅子,号称“状元夫人”的小旦浓眉大眼,黑不溜偢,而北京城头号养小旦的阔公子叫做“肚香”(徐度香)。这番景象看得九公怄断了肠子。这一大段全由九公眼里看得,口中道出,直接对比出乡野的粗豪之气与北京风气的虚矫、逸乐。文康之所以有这一段辛辣的描写,一方面是故意讥刺《品花宝鉴》,一方面则显示他对当时的北京城市文化有所不满,而这也深深关联到他身为旗人的种族与阶级焦虑。

相对于九公的北京之游,安老爷的下乡之旅别有际遇。安公子中举后,安老爷走赴山东。刚离了北京,经过涿州城,听说当地的天齐庙出了凤凰,一时动心,以为恭逢圣朝盛事,因此决定一游。那安老爷在北京过了一辈子,却没逛过庙,这是头一遭。后来,安老爷却被一批到娘娘殿拴娃娃的妇女缠住,熏了一鼻子酒蒜狐臭味。这些妇女油头粉面,妖声浪气,围在安老爷身边,几番口出不堪的言语。受了如此平生未有之大辱,结果看到的凤凰,却是跑旱船的一个漆黑大汉,在那里嗲声嗲气地表演“扮装”!我们可以留意,在与邓九公北京戏园怄气对照之下,安老爷天齐庙惊魂一节再次透露小说的北京情结。毕竟涿州虽仍在直隶境内,但于北京城来说,其实已是外地,来自上京的安老爷,到了这儿反成土包子,他那讲究敦厚节制的文化素养,与此地的野趣是无法沟通的。

戏园子与天齐庙这两回书,代表城与乡的相互否定──两者都不是理想国。北京的富丽官场在朴质生活的对照下,显得苍白虚矫;乡野的日用价值则受限于草莽气质,无法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小说中,作者想象了一个能够融合北京与乡村个别优势的理想境界,亦即位于城乡交界的私人庄园。在此可仕可隐,足可安身立命,而且既介于城乡之间,一面保有天然风光,一面又能培养文化传统。文康的文学想象,堪称兼容并蓄的“城市书写”,代表文人尝试消解城市潜在的危险性,融以乡野的正面价值。

女性文化与城市

现代以前,女性很难对城市的基础系统(infrastructure)主动作出可见的贡献,那么女性市民对城市的面貌是否造成影响呢?以杭州为例,暂且撇开隐喻的层面不谈,女性在城市中确实扮演很活跃的角色。杭州的女性居民是节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西湖声色的制造者。

其实,大家妇女盛装参与节庆活动,在杭州城历来如此。元宵灯市就是妇女最主要的自我展示场合。元宵一向是最热闹的庆典,在官民同欢、金吾不禁的传统下,这个节庆让人民有机会暂时颠覆秩序,突破时空与性别等等诸多界线。南宋杭州承继汴京传统,元宵灯市几乎是全民运动。《武林旧事》对杭州元宵庆典有详细的描写:

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坠珥,往往得之。亦东都遗风也。

妇女对元夜的景色有决定性的影响。显然,周密的眼睛看到的不只是元夜的灯火,也不只是各阶层的游人,而是女人身上的细节。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等等诸物,都是插戴在冠子上的饰品,这些团团簇簇的头饰把女人珠围玉绕,再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合城出游的女子又不约而同地穿上白衣,配上满头颤动的珠翠闹蛾,映照月光,几乎是有意识地制造城市的风景。更不用说活动过后所遗留的,仍是代表女性的钿珥,成为残存的记忆。由此看来,从南宋临安到清代杭州,城市的女性居民一直保持积极参与城市活动的传统,娱乐自己,展示自己,凝聚妇女的群体,也成为杭州城市性格的基调。

女性的特质经由其音容笑貌、珠翠装束等元素的衬托,往往特别突出,转而定义了这些活动以及其空间的象征性别。苏东坡以西湖比西子的言犹在耳,编写于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在回溯杭州作为南宋“帝王都会”时也提到:“绍兴、淳熙之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是以论者以西湖为尤物,比之西施之破吴也。”以西湖为尤物,等于强调西湖──以及杭州──的女性性格。诚然,女性特质对西湖乃至杭州的象征意义,多半乃是透过男性文人的文字刻画渲染才构筑出来的,从周密以降,所有记载杭州景味的作者都对此心领神会。然而,居住或者来到杭州的女性也并非只存在于被他人记载与呈现的被动位置。女香客村妆乔画,行乐女盛饰巧扮,才女们诗吟湖上,这些都是有意识的举动,她们显然深刻体察到自己身为女性,出现在杭州西湖,对这个城市的风格与景观有多大的影响。

回忆与城市

怀旧或者梦忆的文字,在古典文学中颇堪称为一个小传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断金碎玉的支离方式呈现北宋徽宗末年的都城开封,是对一时一地之社会文化的回忆。而若以杭城为例,则南宋有所谓“临安三志”,即周淙《乾道临安志》、施谔《淳祐临安志》以及潜说友《咸淳临安志》,都是专门记述杭州与西湖的专书。不过更令后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南宋末年以至元初,连续出现的几部根据耳闻目见的经验叙写并怀想临安风华的作品──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其后,到清初回首晚明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之后的《武林风俗记》、《武林坊巷记》、《杭俗怡情碎锦》、《杭州杂著》等,乃至于民国以降编纂的各种有关杭州历史、景观与风俗资料。对晚明风流靡丽的怀思当以张岱的《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为代表,这些小品文字融入更多的个人色彩,作者怀旧的情绪笼罩着对地理、建筑与景物的描述,作者(“余”)的身影更不断转侧其间。上述这些作品都特别强调对一代繁华景象的“耳闻亲见”的经验,作者即使有抄录他人记叙文字之处,也会遮掩在整体的“个人回忆”的语境之下。

这些作品回忆南宋承平时期杭州的繁华景象,在精神甚至体例上与回忆汴京的《东京梦华录》相似。其实,这书写行为的仿效,正对应着临安在生活习俗对汴京的仿效。《梦粱录》便直接指出:“杭城风俗,……盖效学汴京气象。”就连城市中的饮食业,也是汴京的翻版,《梦粱录》便说:“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效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也就是说,临安作为南宋的“行在”,从一开始就被当作汴京的翻版来经营,但是又绝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因此,南宋以降的杭州,永远都处在记忆与遗忘之间。

孟元老解释《东京梦华录》的作意,说:“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时,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仅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曾经对已消失的风华耳闻亲见的这一代,与后代之间难以沟通,难以取信,造成了对遗忘的巨大恐惧。周密在《武林旧事·序》里这么说:

予曩于故家遗老得其梗概,及客修门闲,闻退珰老监谈先朝旧事,辄耳谛听,如小儿观优,终日夕不少倦。既而曳裾贵邸,耳目益广,朝歌暮嬉,酣玩岁月,意谓人生正复若此,初不省承平乐事为难遇也。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岁时檀栾,酒酣耳热,时为小儿女戏道一二,未必不反以为夸言欺我也。

周密对南宋都城的认识,始自故老口中的追忆,因此是历史性的,也是口授耳传式的。但是因为仍有亲自证实的机会,便没有不信任的问题。然而对再下一代来说,南宋的临安繁盛已不能重见,因此周密有了新的焦虑──口说不能取信于人。到了清代范祖述于太平天国破杭州之后作《杭俗遗风》,基本上仍旧是同样的逻辑:“杭城素称繁华之地,……以余生长是邦,目见夫四时行乐,靡丽纷华,诚有无美不备,应接不暇者。……兹于咸丰庚申辛酉,粤匪两次窜陷,……所在山水之胜,景物之华,莫不糟蹋殆尽,蹂躏荡然,可胜悼哉。后之慕此名者,不几无所考乎。”如何将记忆永恒化?孟元老及之后的许多杭州记录者,都选择对文字的神秘力量寄予厚望。然而,城市有自己的生命,即使是以古今遗迹闻名的杭州,也在无尽地变动着。最直接的说明,莫善于民国十五年《杭俗遗风》的增订者洪岳所申论。洪岳称,有一来自北方的“燕市客”向他提出质疑。因为“燕市客”用《杭俗遗风》作旅游指南,在杭州亲自印证,结果却是“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燕市客”因而发出“岂耳目之未周欤?抑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疑问。原作者范祖述信誓旦旦的“真情实事”,不数十年已经不能取信于读者。洪岳的建议,则是善读书者必须“洞察时代之殊异,与夫俗尚之沿革”。而他本人也对原书的记载逐条考订,如情况已经变异,则加以按语。记忆──叙写──遗忘,杭州叙事便在其中循环不绝。

城市的观察者、回忆者与记录者,虽然都自称陈述事实,其实有的暗藏忏悔少年放浪的心情,有的毫不掩饰自己对城市繁华的爱恋,有的则强烈拉远自己与城市的距离。因此,所有对城市的文字记载,都不是直接的表露,而是文字的织锦。城市的回忆者与记录者往往强调“我辈”的观念,突出自己与芸芸众生之间的区别,因为后者虽然生活在同一空间,却不见不闻,不思不知。于是,虽然身为拥挤城市的一员,而且总是将眼光放在生活最细节的地方,但这些城市作者不但没有集体感,反而刻意营造自己孤独的身影,如一缕升起的幽魂漂浮在城市上空。

明清叙事文学随处有城市文化的烙印。不仅诸多作品的书写与出版原本就是城市的产物,创作者或编写者也往往响应城市经验。而所谓城市经验,固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仅止于生存实境,而可以由眼耳鼻舌的立即感官延伸到文化与历史的绵长怀想。本文所叙,实乃不及万一,只能作为个人相关研究的一个粗浅概述。

注释:

〔1〕不少学者认为《林兰香》作于十七世纪,不过鄙见以为应是十九世纪的作品。

〔2〕根据清人的记载,中和日“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第14页。类似的记载可参见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第57页。

〔3〕《帝京景物略》卷二:“(四月)八日,舍豆儿,曰结缘,十八日,亦舍。”第117页。清代北京仍沿此风,参见《帝京岁时纪胜》,第18页;《燕京岁时记》,第61页。

〔4〕《帝京景物略》卷二:“四月一日至十八日,倾城趋马驹桥,幡乐之盛,一如岳庙,碧霞元君诞也。”第117页。

4.《古代文学史明清》 篇四

1、朱权和朱有炖。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二、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三、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五、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大量写作戏剧的作家李渔《闲情偶寄》是他的一部戏曲理论。

六、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的,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七、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李东阳盛赞“馆阁之文,铺典章,裨道化”。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宝、何孟春、石珤(bǎo)、顾清、罗玘、鲁铎等。

八、《一文钱》作者徐复祚

九、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南洪北孔——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十、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十一、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十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十三、吴伟业《圆圆曲》七言歌行

十四、纳兰性德最为推崇南唐李煜。

十五、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十六、吴敬梓《文木三房诗文集》

十七、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十八、《桃花扇》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明清易代时期称得上是南明王朝的一部兴衰史。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由兴到亡的全部过程。孔尚任主要是想以《桃花扇》来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十九、曾国藩是桐城派后继者,使桐城派一时复盛,从古文理论到创作实践对桐城派的改造使桐城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人称之为”湘乡派“

二十、纪昀批评《聊斋》“一书而兼二体” 名词解释

一、童心说: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二、三灯丛话: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三、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四、乾隆三大家: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五、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六、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后来这种萎靡的文风渐为时代所不容,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七、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八、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九、李玉的四种传奇:【一人永占】明末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合称。李玉著。《一捧雪》写莫怀古被幕客汤勤告密,严嵩之子严世蕃向其强索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肯给予,被严世蕃捕获问斩,临刑前由义仆莫诚代主受戮,怀古得以脱身。首级传至京师,又被汤勤识破。法堂审头时,汤勤又逼怀古妾雪艳成婚。雪艳假意应承,洞房中刺死汤勤,然后自杀。严家败势后,莫怀古一家才得以团圆。《一捧雪》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世风险恶,成功地塑造了卖友求荣的人物汤勤的形象。《审头·刺汤》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惟义仆莫诚的形象,过多地鼓吹了落后的封建奴隶道德观念。《永团圆》是一部讽刺喜剧,写秦文英和江兰芳婚姻事,揭露了嫌贫爱富的种种丑态。《人兽关》据小说《警世通言》之《桂员外途穷忏悔》改编,谴责桂薪忘恩负义,立意与《中山狼》相近。《占花魁》据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卖油郎秦钟和妓女莘瑶琴的爱情婚姻故事,较好地体现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十、肌理说: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肌理指义理和文理。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十一、拟人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之类。

十二、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十三、格调说: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十四、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除李梦阳、何景明之外,这个运动的骨干尚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总共七人。

十五、后七子: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元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简答题

一、《三国》尊刘贬曹的原因

①刘备是帝士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是“刘皇叔”

②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③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二、三言二拍在题材选择上的时代性

①、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商人在三言二拍中频频亮相,并且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不同,这些商人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淳朴以及吃苦耐劳、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并且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直接的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②婚恋自主与男女平等意识的张扬。“礼顺人情”主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歌颂真挚爱情。《卖》莘瑶琴对秦重感情的认识;尊重女性、男女平等观念,对贞节观的突破。《蒋兴哥》对女性失贞的理解;对于“改嫁”的认识(《满少卿》);对人格尊严的强调(《杜十娘》)。

③、对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赞赏。清官的市民化色彩,承认人情人欲,身上的私欲《滕大尹鬼断家私》

三、蒲松龄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①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② 30多年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③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④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四、《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表现在哪些地方?

《聊斋》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他,具体表现为:

①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艺术上由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生动,与作者“作意好奇”的创作思想一致。《聊斋》则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特征。

②其次是环境描写。唐传奇中有环境描写,但比较少。《聊斋》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③ 再则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极少心理描写,然而《聊斋》中且不乏见到。如《青凤》《辛十四娘》《聂小倩》等较好的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特点

(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讽刺,而且,作者的讽刺还往往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作者“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3)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4)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夸张性相结合。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六、《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他虽然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统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步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③作者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创作成熟。

七、明中后期小说繁荣原因

八、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①清代社会文化的环境,尤其是乾嘉朴学的兴盛,给骈文的再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②清代骈文的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③汪中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其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相呼应,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澡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流而动的弄潮儿。论述题

一、《三国》人物形象类型化,曹操、诸葛亮、关羽怎样塑造?

1、突出人物主要性格。即特质型性格(单一化、类型化、定型化、终极型),性格特征比较单纯、稳定、犹如雕塑,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程式化、脸谱化、简单化的不足。

2、具体方法; 其一,出场定型

其二,反复渲染

其三,细节强化 其四,对比烘托

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残暴、权术、伪善、狡诈。(1)中风诬叔(2)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3)狡诈善变

2、雄。即英雄的一面(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2)足智多谋。其一,不做皇帝,顾全大局。其二,转嫁危机。厚葬关公。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其四,败中取胜。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关羽: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

1、勇

2、义

3、傲。因此,关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志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

1、智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

3、德

《三国志演义》主要人物塑造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那就是重神而不重形,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现实,表现出夸张的特点。

二、《红楼梦》通过人物形象是如何对儒家思想质疑的 ①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他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他一方面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种不惜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对社会的服从是儒家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红楼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反省。②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仅可以从贾府那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见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连那些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贾迎春尽管与人为善,胆怯懦无能,他逆来顺受的性格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生命葬送在孙绍祖的折磨摧残之下;尽管林黛玉自己的悲剧就是儒家道德和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是她自己被儒家道德文化浸润而难以自拔的原因所造成的;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她在自我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只知道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她与贾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社会道德文化所造就的标准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礼,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蔼情感价值,拨开了理学统治的迷雾,导引着人们与腐朽的礼教抗争,唤起当时人们强烈的共鸣。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给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以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四、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谈谈你的看法

(一)女性突出,以往小说都以男人为主,女性地位低下,《红楼梦》中则以女性为主,且是较女性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对女性尊重。

(二)以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来铺展描写整个社会风貌,其中人物也是日常普通人,突破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打破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

(三)人物形象上更加丰富,每个人极有特点,性格分离,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是比较真实的人物塑造,而没有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这是一大突破。

(四)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一见钟情,建立在外貌基础上,哦《红楼梦》中才子佳人是日久生情,爱情建立在思想共鸣上,且是缘定三生,如宝黛。

(五)《红楼梦》中将作品中的诗词歌赋来反映作品的主旨,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这是一大突破。

(六)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大团圆结局,如《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才子佳人非大团圆模式,打破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模式。

5.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篇五

(一)一、填空题:

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

3、、《金瓶梅》故事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推衍而成。全书以商绅恶霸(西门庆)(《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为(笑笑生)。为中心,描述了他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

4、《人间词话》的作者是(王国维)。

5、、《儒林外史》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广阔社会图景。

7、清初以哲理政论散文见长的作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8、、(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是近代文学的基本主题。

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孽海花》)。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李伯元)、(吴趼人)、(刘鹗)、(曾朴)。

10、《红楼梦》采用了(双线多头网状结构)方式结构全书,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副线是(贾府的由盛而衰的转化过程),二者交错发展,又用(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和三位主要人物即(宝钗)、(凤姐)、(贾母)做生日来牵合,使全书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11、《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大闹天宫),叛逆者(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水浒传》的语言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风格(洗炼、明快)。

13、、汤显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

14、仿效六朝志怪小说笔法而创作的笔记小说,在清代以(纪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

15、、近代文学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

16、、明“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是(归有光),其代表作是(《项脊轩志》)等。

17、、《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宗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是(张溥)。

18、、鉴湖女侠”是指(秋瑾)。

19、《三国演义》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而创作的历史小说,其作者是(罗贯中)。

21、《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大闹天宫),叛逆者(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人民的反抗斗争。

22、《西游记》是一部经过民间长期流传,最后由(吴承恩)写定的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

23、汪中的主要著作是(《述学内外篇》),其《哀盐船文》被人称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24、《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的典型是(严监生),他和元杂剧(看钱奴)中的(),明代杂剧(一文钱)中的(卢至),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系列。

25、《长生殿》主要根据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创作而成,作者是(洪升)。

26、清代讲唱文学品类繁多,其中以(弹词)、(鼓词)、(子弟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28、、《罢宴》一剧出自(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风筝误》出自(李渔)的(《笠翁十种曲》)。

29、三大传奇”是(《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

30、袁”是明后期(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1、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全剧贯穿着(情)与(理)的冲突与斗争。

32传奇创作的繁盛,出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沈景为代表的(吴江)“三言”指(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4、明初诗人刘基)和(高启)为代表。明末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陈子龙)和(夏完淳)。

35、“二拍”指(凌濛初)所创作的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36、京剧由(徽)剧脱胎而来,到光绪年间在(北京)形成。

37、《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都是通过幻想世界中的(花妖狐媚)故事来反映现实,表现作者的(孤愤)。

38、明杂剧以(徐渭)的成就最高,其代表作是《四声猿》,即(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39、、明代较有代表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瞿佑)的(《剪灯新话》)。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

40、、《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剧中的主人公是(李香君)和(侯方域)。

6、、清初诗坛最有名的是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和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京剧由

(徽剧)剧脱胎而来,到光绪年间在(北京)形成。33、41、近代文学中的“龚魏”是指(龚自珍)和(魏源)。

42、方苞提倡的“义法”,他认为“义”即(“言有物”),“法”指(“言有序”)。

二、名词解释题:

1、“一人永占”:这是清初剧作家李玉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剧的简称。四剧均为当时著名剧目。

2、拟话本:“话本”是宋元“说话人”演讲所用的底本。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3、桐城派:清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刘大 继之,姚鼐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因而得名。他们继承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散文创作也取得可观成就。

4、世情小说:

又称世情书,是提明长篇小说中与神魔小说相对而言的一种小说,它源于宋代话本的“银字儿”,以社会生活中的离合悲欢、发迹变泰等世态人情为要题材,代表作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

5、传奇: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等。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奇。明代则以南曲学业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6、格调说: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但又只强调学古人的声调,音律和体式,在诗的内容和功能方面,要求诗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7、性灵说:是对清中叶袁枚的诗歌理论的概括。主张诗歌表现诗人的个性和灵感,表现诗真情实感,反对摹拟古人和堆砌典故,既反对形式主义又反对拟古主义,是一种进步的文学理论。

8、童心说:是明中叶后期著名思想家李贽提倡的一种文学主张。他认为“天下这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就是真心,也就真实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说,文学只有真假问题,不得以时势先后论优劣。他的这些主张,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实是当头一棒,同时,也对公安派,汤显祖、金圣叹等产生深远影响。

9、传奇:传奇本为小说的一种体裁,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等。宋元时代说话、诸宫调、南戏、北杂剧都亦称传

奇。明代则以南曲学业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传奇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戏曲在形式体制方面进一步臻于成熟和完美。

10、红学:指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清末民初出现的“红学”称为“旧红学”,以索隐派为主要代表,他们找不到《红楼梦》的真谛。“

五、四”以后产生的“红学”称为“新红学”,代表人物有胡适、俞平伯等,他们使“红学”进入一个新阶段;解放后许多学者注意用马列主义的文艺观来研究《红楼梦》,使“红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判断题

1、《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也有署名罗贯中的。(√)

2、明代的散曲被称为明代的“一绝”。(×)

3、阳羡派词人推崇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中豪放派的继承者。(√)

4、《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情节既相互勾连,又可独立成篇。(√)

5、《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情的化身,这个“情”是与程朱理学的“理”根本对立的,杜丽娘的“情”实际上体现着作者的“情”。(√)

6、《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

7、、《天雨花》总结了明代灭亡的历史教训,表现强烈的民族感情。(√)

8、清代诗人中,其诗多为个人遭遇而发,充满感伤情调的是吴伟业。(×)

9、《清忠谱》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0、清代诗人大都属于一定的流派,而能“自树其帜”又有成就的是黄景仁。(×)

11、弹词最初流传的地域很广,后来逐渐缩小到南方,主要是江浙一带。(√)

12、《梅花岭记》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对梅花的描写十分生动真切。(×)

13、《紫钗记》是汤显祖由他的早期作品《紫箫记》改写而成的。(√)

14、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是李玉。(×)

15、所谓的“花雅之争”是指清代乾隆年间出现的地方戏与昆腔之间的竞争,其结果是被称为“花部”的地方戏曲战胜兴盛了一个半世纪的昆腔。(√)

16、《桃花扇》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真挚的爱情。(×)

17、清初顾、黄、王三人中,散文创作的成就较高的是黄宗羲。(√)

18、《长生殿》的主要人物形象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有时人物成了作者的传声筒,因而显得不够真实。(√)

19、神话描写和现实批判的结合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20、[朝天子](咏嗽叭)的作者是王磐。(√)

21、在《西游记》前一部分“闹天宫”中和后一部分“西天取经”中,孙悟空的性格是前后不统一的。(×)

22、明代是我国词史上一个兴衰继绝的重要转折时期,为清代词的中兴作了准备。(√)

23、《新齐谐》是作者袁枚有意对当时社会进行严肃批判而创作的。(×)

24、“临川四梦”中的四部传奇是作者在同一个时期内创作而成的。(×)C:夏完淳 D:张岱

6、清代长篇小说中以四六骈文写成的才学小说是(C)A:夏敬渠的《野叟曝言》 B:屠绅的《覃史》 C:陈球的《燕山外史》 D:李汝珍的《镜花缘》 7、抄检大观园的直接受害者是(B)A:鸳鸯 B:晴雯 C:紫娟 D:金钏儿

25、《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后、《红楼梦》之前的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力作。(√)

26、弹词和鼓词都是妇女喜爱的曲艺形式,其中名作大都反映妇女生活,为妇女扬眉吐气(×)

27、猪八戒的性格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小私有者的特点。(√)

28、《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作者以为可作儒林典范的是杜少卿。(×)

29、《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对科举制度进行批判,但他们批判的立场不同。前者对这个制度作了根本性的批判,后者则对这个制度仍存一定幻想。(√)30、《桃花扇》表现作者对东林党和复社政治思想的认同,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四、选择题:

1、《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是(C)A:宣扬封建正统观念 B:歌颂统一,反对分立 C:宣扬仁政,反对暴君 D:尊重历史事实

2、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是(D)A:《东周列国志》 B:《封神演义》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C)A:蜀汉的兴衰 B:蜀吴的矛盾斗争 C:魏蜀吴的矛盾斗争 D:刘备与曹操的斗争 4、宗臣属于(B)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唐宋派 D:公安派 5、《狱中上母书》的作者是(C)A:陈子龙 B:张溥

C)

B:钱谦益

D:王士祯

B)

B:顾炎武

D:黄宗羲

C)改编的。

《水浒传》 B:《三国演义》 《说唐》 D:《东周列国志》、在题材和细节方面,明显受《金瓶梅》影响的作品是(B)《儒林外史》 B:《红楼梦》 《好逑传》 D:《镜花缘》、明代拟话本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社会意义的、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杰作是 D)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B:《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这句话是

C)说的。

B:胡适

D:俞平伯、“童心说”的提倡者是(A)

B:袁宏道

D:王世贞

8、清代诗人中,被后人认为“其诗学社,得其神,遗其貌”的是(A:吴伟业C:吴嘉纪9、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的诗人是(A:屈大均C:王夫之10、鼓词作品中有许多是改编小说、戏曲名著的,其中《响马传》片断是根据(A:C:11A:C:12(A:C:13(A:王国维C:鲁迅14A:李贽C:归有光

15、《蚊对》的作者是(D)

A:刘基 B:高启 C:宋濂 D:方孝孺

16、描写申纯与王娇娘的爱情故事的传奇是(C)A:《玉簪记》 B:《红梅记》 C:《娇红记》 D:《浣纱记》

17、《桃花扇》善于刻画政治历史人物,其中被刻画成八面玲珑的政治掮客是(C)

A:阮大铖 B:马士英 C:杨龙友 D:田仰

18、善于将史汉之传记、韩欧之古文、传奇小说等的笔法熔铸于一炉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是(B)

A:汪琬 B:候方域 C:魏禧 D:王猷定

19、“哪吒”出自小说(C)

A:《西游记》 B:《四游记》 C:《封神演义》 D:《西游补》

20、在清代问世的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之作是(B)A:金圣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B:李渔《闲情偶记》 C:李玉《北词广正谱》 D:李调元《曲话》

21、苏州派中有宣传封建奴才道德的义仆戏,其中最著名的是(A)A:李玉的《一捧雪》 B:朱佐朝的《渔家乐》 C:丘园的《虎囊弹》 D:朱素臣的《未央天》

22、明末一部较好的明人拟话本选集是(C)A:《石点头》 B:《西湖二集》 C:《今古奇观》 D:《清平山堂话本》

23、《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的题材是(C)

A:反映婚姻爱情问题 B:反映市民生活 C:反映明代的政治斗争 D:反映军事题材

24、清代民歌《小白菜》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同汉乐府的(B)相似。A:《东门行》 B:《孤儿行》

C:《陌上桑》 D:《病妇行》

25、《李姬传》的主人公,同时又是戏曲作品(B)中的主人公。A:《长生殿》 B:《桃花扇》 C:《小忽雷》 D:《一捧雪》

26、《唐贤三味集》共选唐诗43家,而以(D)为压卷。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7、第一个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演出的剧本是(C)A:《宝剑记》 B:《鸣凤记》 C:《浣纱记》 D:《娇红记》

28、《儒林外史》在批判封建理学时,其中假道学的典型人物是(B)A:王玉辉 B:王德 C:王惠 D:马二先生

29、《镜花缘》在思想内容上最为突出地反映了(A)A:封建社会的妇女问题 B:一夫多妻制的罪恶 C:封建吏治腐败,政治黑暗 D:海外风俗与见闻

30、1954年开展的《红楼梦》讨论,首先是由李希凡、蓝翔等人发起对《红 楼梦研

究》一书的批判,这部书的作者是(B)A:胡适 B:俞平伯 C:王国维 D:邹焘

五、简答题:

1、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的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造成了“情”与“理”的冲突。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当现实中无法找到她所渴望的爱情时,她便因情而死,以死殉情。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挑战,也标志着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她还魂复生后,继续进行斗争,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强烈的叛逆性格,对晚明时期封建道德教条的动摇,有其历史的典型意义。2、简要分析杜十娘的思想性格。杜十娘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杜十娘是一个善良、聪明、纯洁的妓女,她热情追求人生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在李甲身上寄托了她的最高的也是最起码的希望和理想―――真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但她的理想破灭了。她的投江自尽,一方面是用她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是庄严地维护了人的尊严,表现了她刚强的性格。杜十娘在封建势力面前,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的斗争精神,是资本主义因素萌芽时期新思想的反映,是市民意识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杜十娘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下层市民的典型形象。

3、《清忠谱》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

真实。继承了《鸣凤记》的优良传统,为孔尚任的《桃花扇》的创伤提供了经验。的热情关注,而且打破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魔鬼怪统治舞台的局面。

三、《清忠谱》把群众斗争的场面直接搬上舞台,也是一具创举。

4、怎样认识《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小说中的刘备是宽仁厚德的“仁慈之主”,他爱民如子,讲义气、重友谊,是一个圣明君主的形象。曹操的形象与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狡诈和极端利已主义等反动本性,是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因此,小说中的“拥刘反曹”,实际上就是尊崇仁德、贬斥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反映了人民对贤明政治和明君的向往,对残民以逞的暴君奸相的憎恶。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倾向。也反映了人民和作者的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理想。

5、《长生殿》和《桃花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共同倾向?

都以较多的笔墨描写朝政的腐败,官吏的贪赃,人民的痛苦,这就或间接或 直接地总结了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两剧作者均遭迫害的深层原因。

轩志》为例,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及其前后变化,亲人们对自己的关怀,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怀念,所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文章围绕对亲人的绵绵思念这个核心,借一阁记三代的遗迹,显得神气凝聚,格局玲珑,语言简洁精炼,人物的语言尤其精彩,都是极普通的家常话,感人至深。

7、《长生殿》和《桃花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共同倾向?

都以较多的笔墨描写朝政的腐败,官吏的贪赃,人民的痛苦,这就或间接或直接两剧都或隐或现地表现了民族矛盾,都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感情,两剧均作于“康乾盛世”之前期,在这个盛世里,皇权主义被加强,人的个性被

一、地总结了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也是两剧作者均遭迫害的深层原因。

抹掉,作者认不清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故两剧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空幻、迷惘的感伤情绪。

8、怎样理解《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

一是由于作者能够客观地真实地写出士林中各种丑恶行为和卑劣心态,写出这些行为、心态产生的社会根源,深知他们都是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例如写周进的哭号板,范进的疯笑,无不使人感到这些人物的可笑可鄙可悲可叹可怜可痛,从而使我们认清罪恶的科举制度和礼教纲常是如何地扭曲人性,制造悲剧的。

二是书中的正面人物诸如杜少卿、虞育德等,他们不满现实,却又无法摆脱现实,他们用来抗争的手段,或为放浪形骸、个人奋斗、,或为祭起复古的大旗,以礼乐兵农古道来济世。在这些人物身上不也同样表现其可笑的喜剧性格与令人痛心的悲剧性格

9、《金瓶梅》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

(一)(三)

注意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刻划他的性格。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注意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准确而真实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复杂关系。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口语化。首先,《清忠谱》所反映的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同阉党的斗争,基本上是历史

二、其次,《清忠谱》刻划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新生力量

三、两剧都或隐或现地表现了民族矛盾,都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感情,(二)这 两剧均作于“康乾盛世”之前期,在这个盛世里,皇权主义被加强,人的个性被抹掉,绪。

6、以《项脊轩志》为例,简述归有光散文创作的特色。

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日常的生活琐事,但作者善于从生活细节上寄寓情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表现形式上看平常无奇,实际上蕴含有撼动人心的真挚情感。以《项脊

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细节,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和描摹人情世态。

10、猪八戒是怎样一个人物?这个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具有喜剧性的神话人物。他力气大,肯干活,心地善良,有时耍点小手腕,但并不狡诈。虽有时胆怯,但与妖魔战斗中表现得很勇敢,是孙悟空的一个得力助手。他笨拙粗心,但有时也表现了他的智慧。他也有不少缺点,如好为个人来个小作者认不清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故两剧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空幻、迷惘的感伤情

(四)打算,爱贪点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他说谎,但谎言却编得那么拙劣,往往骗不了人,反被人捉弄。不管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显示出他的天真憨直的性格。正因为如此,他的行动往往使读者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可爱。猪八戒这个形象,反映了那个社会中小私有者的特点。使人们更深刻地看清楚了小私有者的缺点。这对提高广大小私有者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11、试述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及薛宝钗的形象。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主要表现,是对占统治地们的封建思想,典章制度的怀疑与不认同。其具体表现为:

一、对仕途经济的攻击与否定,反映了宝玉同封建秩序的对立。

二、宝玉身上还有主奴平等、尊卑贵贱平等的蒙胧的平等观念,这同封建秩序无疑是对立的。三,新的爱情观。他对青年女性无不生爱慕之情,便他对黛玉的爱却是专一的。他对黛玉之爱的专一,则表现了崭新的爱情观,即爱情必须在思想一致,感情一致的基础上。

林黛玉也是封建叛逆者的典型,她的叛逆性格主要表现在与环境的极不协调和对宝玉的执着的爱。她自幼丧母,寄居贾府,贾府中的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矛盾,她既是旁观者又不能不置身其中;她看不惯周围的一切,而又无法摆脱。这正是她性格矛盾之处,也是她的悲哀。她的全部悲哀集中表现在她的《葬花诗》中,是对环境的控诉,在强大的封建势力下一个叛逆的弱女子的悲剧的写真。她对宝玉的爱情是执着的,又是与环境极其矛盾的,是封建阶级不允许的,因而这种爱情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林黛玉的叛逆性与反抗性主要是以一种痛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尽管环境已经压倒了她,但她仍然不屈服,仍然孤立无援地苦,故以泪洗面,就成了她的性格特征,从这个典型中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子的不幸和叛逆者的追求和悲哀。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她同她所处的环境是直辖市、和谐的,自学地捍卫封建秩序,她的性格特征一是会做人,如对贾母、王夫人的讨好,如抄检大观园后主动搬离并锁上角门,如偷听小红的俏俏话又装没有听见,这种对自己的节制,对众人的善意,博得贾府上下的赞扬,但使她从根本上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本性,而异化成了封建思想和道德的标本。宝钗性格的又一特征是“无情”。她不但对任何事情都不随意表露感情,而且有一种冷漠冷淡冷酷的冷气。她似乎完全生活在理智之中,金钏儿被逼跳井,她为杀人者王夫人辩护,尤三姐殉情,她却说他们是前生注定。她的灵魂已被封建思想与封建道德所污染,失去了人性的光和美,这个典型,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与封建制度是怎样禁锢人性,摧残人性、毁灭人性的。

12、怎样认识宋江这个人物?

宋江是梁山义军的领袖。他的思想性格存在着严重的二重性。一方面,他是“刀笔小

吏”,极不得志,憎恶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仗义疏财,这一切使他倾向革命,具有精神。另一方面,他出身地主家庭,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忠孝节义等观念,这使他在革命过程中存在妥协性和动摇性,他上梁山十分勉强,主要由于封建伦理观念作怪。上了梁山后,他充分发挥了领袖才干,扩大了革命战果,他为梁山义军制定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终于彻底葬送了梁山的革命事业,宋江形象的意义在于深刻提示了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13、简析“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思想性格。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神话英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一个不服天朝统治、热烈追求自由的叛逆者。他反对最高统治者,反对封建秩序,对玉帝表现了极大的轻蔑,体现了人民的民主思想和革命要求。孙悟空这种不妥协,不屈服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是历代农民反抗斗争精神在幻想世界中的高度概括。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

(二)一、填空

1、《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2、《三国演义》所采正史材料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宋裴松之给《三国志》所作的注。

3、《三国演义》通过对曹操、刘备两个成对照的艺术形象的刻划,表达了作者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理想。

4、《三国演义》的这种“拥刘反曹”倾向,寄托了作家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

5、《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6、《水浒传》的成书大体上经历了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文人加工润色三个阶段。

7、《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现实主义巨著。

8、《水浒传》刻划人物的最大特点是打破塑造典型形象的类型化格局,注意人物的个性化。

9、《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

10、《西游记》共一百回书,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11、《西游记》通过神魔故事,曲折而尖锐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凶残。

1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3、《西游记》语言有幽默、诙谐、流畅明快的特点。

14、《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与嘉靖末到万历中期,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15、《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完善。

1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17、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他编撰了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8、“三言”中的拟话本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描写爱情的故事;描写商贾与手工业者的故事;揭露社会黑暗的故事。

19、“二拍”是继“三言”之后最有代表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崇祯元年,《二刻拍案惊奇》刊于崇祯五年,每集四十篇。20、明初剧坛上最负盛名的是朱有燉和朱权。

21、明中叶后,著名杂剧作家有康海、王九恩、李开先、徐渭、冯敏、王骥德、吕天成、凌濛初、孟称舜等人。

22、明代杂剧以徐渭的成就最高。

23、徐渭剧作的主要思想特色是愤世嫉俗,《四声猿》是他的代表作。包括四个短剧:《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25、康海的《中山狼》以著名的民间故事为题材,鞭挞忘恩负义的丑类,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

26、明代三大传奇是指《浣沙记》《鸣凤记》《宝剑记》。

27、在明传奇创作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戏剧流派,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梁晨鱼为代表的昆山派是几个主要流派。

28、明中叶以后各种声腔纷起,并逐渐形成了传奇的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29、明末传奇作家,大都受沈璟和汤显祖的影响,其中属于临川派的作家孟称舜,吴炳的成就较高。

30、汤显祖的戏剧创作,出《牡丹亭》外,还有《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三种,与《牡丹亭》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紫钗记》属于爱情戏,()()属于政治戏。

31、《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32、淳于棼是明代戏剧《南柯记》中的主人公。

33、明初诗歌峄刘基、高启为代表,作品大多富于现实主义意义。刘基著有《诚意伯文集》。

34、明初散文作家多数是由元入明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35、宋濂擅长散文,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36、刘基是明代开国元勋,他诗文兼长,散文风格古朴雄放,代表作《卖柑者言》。

37、明中叶一些有识之士为打破“台阁体”笼罩文坛的局面,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首先起来探索新的道路。

38、明代前七子是指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恩和王廷相。

39、明代后七子是指嘉靖、万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40、“唐宋派”是指: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和“唐之文庸”等观点,极力推崇和提倡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因此被称作“唐宋派”。

41、“唐宋派”的文章大多文从字顺,气韵流畅,不像复古派的装腔作势,其中以归有光的成就最高。

42、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44、万历时期反对复古派的是“公安派”。代表人物是号为“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5、清《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题材特点在于一个“异”字。

46、《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用浪漫主义手法造奇设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47、吴敬梓著述甚丰,但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儒林外史》是他的代表作。

48、《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在继承中国古代讽刺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中国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49《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

50、明末清初出现的著名的戏曲流派“苏州派”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戏曲流派。代表作家有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最能表现高启诗风的代表作。

24、徐渭晚年的创作有《歌代啸》,是一出闹剧,但在嘻笑怒骂中包含着严肃的思想主题。

43、明中叶后期,反对拟古主义文风并取得成就的是李贽。李玉、朱素臣、朱佐朝、张大复等人。

51、清代传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华扇》。它们的作者被誉为“南洪北孔”。

52、元代兴起的杂剧,到清代已成余响,但创作杂剧的人仍然不少。吴伟业、尤侗、杨潮观、蒋士铨是清代杂剧的重要作家。

53、李玉是明末清初创作剧本最多的戏曲作家,所著传奇四十余种,现存十八种,其中《清忠谱》是其代表作。

54、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传奇《奈何天》《蜃中楼》《风筝误》《凤求凰》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其喜剧的代表作。

55、“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选自清初代表诗人顾炎武的《日知录》。

56、清中叶出现的性灵派代表人物袁枚的诗空灵、流利、新巧,确是从诗人的心灵中来,也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如代表作《马嵬驿》。

57、清代是词的中兴期,清初词人中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他们代表着清初词坛三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58、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散文作家,他们主张文章要明道载道,要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切实内容。

59、清初的另一类散文作家,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他们都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作品以传记散文见长,艺术性较强,文学价值也较高。

60、清代散文以桐城派影响为最大,创始人方苞写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61、姚鼐是桐城派的中心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方苞、刘大櫆的古文理论,使之更加完整而系统。

二、选择

1、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B)

A《金瓶梅》B《西游记》C《封神榜》D《水浒传》

2、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是(A)A《金瓶梅》B《西游记》C《封神榜》D《水浒传》

3、下列哪种文学样式被称为明代文学的“一绝”(C)A诗歌 B词 C民歌 D散文

4、中国第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C)A《三国演义》B《红楼梦》C《金瓶梅》D《儒林外史》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B)A《儒林外史》B“三言”C“二拍”D《聊斋志异》

6、“二拍”的作者是(D)A罗贯中B冯梦龙C兰陵笑笑生D凌蒙初

7、“三言”是(A)

A 白话短篇小说集B白话长篇小说集 C文言短篇小说集D文言长篇小说集

8、《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选自(B)

A《儒林外史》B“三言”C“二拍”D《聊斋志异》

9、《灌园叟晚逢仙女》选自(B)

A《儒林外史》B“三言”C“二拍”D《聊斋志异》

10、《卖油郎独占花魁》选自(B)

A《儒林外史》B“三言”C“二拍”D《聊斋志异》

11、《三现身包龙图断案》选自(B)

A《儒林外史》B“三言”C“二拍”D《聊斋志异》

12、下列属于明代中叶的著名杂剧家的是(ABD)A康海B徐渭C朱权D梁辰鱼

13、下列属于明代初期的著名杂剧家的是(CD)A王九思B李开先C朱权D朱有燉

14、明代杂居以(A)成就最高 A徐渭B康海C朱权D王九思

15、《四声猿》的作者是(A)A徐渭B康海C朱权D王九思

16、《女状元》是(D)中的短剧

A《中山狼》B《歌代啸》C《一文钱》D《四声猿》

17、《狂鼓史》是(D)中的短剧

A《中山狼》B《歌代啸》C《一文钱》D《四声猿》

18、《玉禅师》是(D)中的短剧

A《中山狼》B《歌代啸》C《一文钱》D《四声猿》

19、《雌木兰》是(D)中的短剧

A《中山狼》B《歌代啸》C《一文钱》D《四声猿》 20、被称为明代三大传奇的是(ABC)A《浣沙记》B《鸣凤记》C《宝剑记》D《紫钗记》

21、明中叶以后各种声腔纷起,并逐渐形成了传奇的四大声腔,下列属于四大声腔的是(ABC)

A余姚腔B海盐腔C弋阳腔D黄山腔

23、下列属于汤显祖的作品的有(BD)

A《霍小玉传》B《邯郸记》C《浣沙记》D《南柯记》

24、下列属于汤显祖的作品的有(BD)

A《霍小玉传》B《牡丹亭》C《浣沙记》D《紫钗记》

24、下列不汤显祖的作品的有(AB)

A《鸣凤记》B《宝剑记》C《红泉逸草》D《玉茗堂文集》

25、杜丽娘是(C)中的主人公

A《杜十娘怒沉百宝箱》B《霍小玉传》C《牡丹亭》D《墙头马上》

26、柳梦梅是(C)中的主人公

A《杜十娘怒沉百宝箱》B《霍小玉传》C《牡丹亭》D《墙头马上》

27、《诚意伯文集》是(B)的作品集 A高启B刘基C李攀龙D何景明

28、下列是“前七子”有(ABCD)A李梦阳B何景明C徐祯卿D康海

29、明代后七子是指嘉靖、万历年间的(ABCD)A李攀龙B王世贞C谢榛D宗臣 30、不是前七子的有(AD)A李攀龙B何景明C徐祯卿D王世贞

31、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的作家是(A)A归有光B袁枚C袁宗道D李贽

32、明代在文学上提出“童心说”的是(B)A李梦阳B李贽C汤显祖D谭元春

33、万历时期反对复古派的是“公安派”。代表人物是号为“三袁”的(ABD)A袁宗道B袁宏道C袁枚D袁中道

34、钟惺、谭元春属于()A茶陵派B性灵派C竟陵派D公安派

35、下列属于《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有(ABCD)

A《促织》B《梦狼》C《红玉》D《青凤》

36、下列属于《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有(ABCD)A《席方平》B《王桂庵》C《聂小倩》D《考弊司》

37、下列属于《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有(ABCD)A《婴宁》B《阿宝》C《连城》D《莲香》

38、《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B)A蒲松龄B纪昀C冯梦龙D凌蒙初

39、王玉辉是(D)中的理学夫子的典型

A《聊斋志异》B“三言”C“二拍”D《儒林外史》 40、吝啬鬼严监生是(D)的人物形象

A《聊斋志异》B“三言”C“二拍”D《儒林外史》

41、明末清初出现的著名的戏曲流派“苏州派”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戏曲流派。代表作家有(ABCD)

A李玉B朱素臣C朱佐朝D张大复

42、《清忠谱》的作者是(A)A李玉B李渔C李梦阳D朱素臣

43、《雷峰塔》是(D)

A唐传奇B宋话本C明传奇D清传奇

44、清传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BC)

A《牡丹亭》B《长生殿》C《桃花扇》D《清忠谱》

45、下列属于清代杂剧的重要作家的是(ABCD)A吴伟业B尤侗C蒋世铨D杨潮观

46、《风筝误》的作者是(B)A李玉B李渔C李梦阳D朱素臣

47、下列属于李渔的作品有(ABCD)

A《奈何天》B《凤求凰》C《比目鱼》D《蜃中楼》

48、下列属于李渔的作品有(AB)

A《风筝误》B《闲情偶寄》C《一片石》D《第二碑》

49、清代诗坛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的是(ABC)A钱歉益B吴伟业C龚鼎孳D王世祯

50、下列不属于清代诗坛上“江左三大家”的是(D)A钱歉益B吴伟业C龚鼎孳D王世祯

51、下列属于清中叶的诗歌流派的有(BCD)A竟陵派B肌理派C格调派D性灵派

52、下列不属于清中叶的诗歌流派的有(A)A竟陵派B肌理派C格调派D性灵派

53、清初以(ABC)为代表的散文作家,他们主张文章要明道载道,要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切实内容。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归有光

54、清初的另一类散文作家,以(ABD)为代表,他们都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作品以传记散文见长,艺术性较强,文学价值也较高。A侯方域B魏禧C李玉D汪琬

55、明末清初出现的著名的戏曲流派“苏州派”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戏曲流派。代表作家有(BC)

A李渔B朱素臣C朱佐朝D汪琬

56、清代是词的中兴期,清初词人中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是(ABC)他们代表着清初词坛三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A陈维崧B朱彝尊C纳兰性德D姚鼐

57、(D)是桐城派的中心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方苞、刘大櫆的古文理论,使之更加完整而系统。

A陈维崧B朱彝尊C纳兰性德D姚鼐

58、“唐宋派”的文章大多文从字顺,气韵流畅,不像复古派的装腔作势,其中以(A)的成就最高。

A归有光B候方域C魏禧D顾炎武

59、(C)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A王夫之B黄宗羲C归有光D候方域

60、明中叶后期,反对拟古主义文风并取得成就的是(A)。A李贽B黄宗羲C归有光D顾炎武 61淳于棼是明代戏剧(B)中的主人公

A《紫钗记》B《南柯记》C《牡丹亭》D《浣沙记》

62、明初散文作家多数是由元入明的,主要代表作家有()A宋濂B刘基C方孝孺D徐渭 63、(D)擅长散文,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A高启B顾炎武C王夫之D宋濂

64、(C)是明代开国元勋,他诗文兼长,散文风格古朴雄放,代表作《卖柑者言》。A高启B顾炎武C刘基D宋濂

65、(A)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儒林外史》 66、下列不属于明代三大传奇的是(D)

A《浣沙记》B《鸣凤记》C《宝剑记》D《紫钗记》

三、简答论述

1、怎样认识《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2、分析诸葛亮、曹操、刘备人物形象。

3、简述《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4、简要分析李逵、鲁达、武松、林冲人物的思想性格。

5、举例说说《水浒传》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6、怎样认识宋江这个人物?怎样认识梁山起义军的招安结局?

7、读“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两个片段,分析孙悟空的思想性格。

8、八戒是个怎样的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社会意义?

9、《西游记》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10、怎样认识《西游记》幽默讽刺、诙谐有趣的艺术特色?

11、简述《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金瓶梅》在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

13、简述明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大致轮廓。

14、举例说明市民意识在明代短篇小说中的反映。

15、简要分析杜十娘思想性格。

16、简述明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轮廓。

17、《浣沙记》在 思想和艺术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18、简述《娇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9、试述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艺术主张。20、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21、分析《牡丹亭》矛盾冲突,并指出“情”与“理”的斗争实质。

22、指出“惊梦”一出是怎样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23、简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4、明代诗歌 有哪些流派?各流派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应该怎样评价他们在文学史的作用?

25、简述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6、用具体作品来说明明代民歌的艺术特色。

27、简述明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明中叶散文流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倾向。

28、分析《卖柑者言》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29、以《项脊轩志》为例,说说归有光散文创作的特色。

30、联系古代神话、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明代文言小说,说明《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

31、分析《促织》《婴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2、简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3、简述《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34、简述《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35、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36、怎样理解《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

37、《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方法是怎样的?结合作品中的范进、马二先生、严贡生、匡超人等形象,说说你的看法。

38、怎样理解《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

39、说说《红楼梦》在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上是怎样打破传统写法的。40、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晴雯等人物的思想性格。

41、分析王熙凤接见刘姥姥、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片段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2、简述清代戏曲发展的趋势。

43、“苏州派”戏曲家创作上有什么特点?

44、《清忠谱》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45、结合《风筝误》谈谈李渔喜剧作品的特点。

46、怎样理解《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47、联系作品实际,说说《长生殿》爱情描写的特点。

48、谈谈《桃花扇》在艺术结构上的突出成就。

49、述清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历史地位。

50、吴伟业的《圆圆曲》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51、比较竟陵派、肌理派、格调派和性灵派的诗歌理论的区别。

52、纳兰性德的词为什么是哀怨愁苦的格调?

53、分析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2、演义:

3、繁本与简本:

4、七十回本:

5、神魔小说:

6、诗话、词话:

7、公案小说:

8、通俗文学:

9、拟话本:

10、“三言”“二拍”:

11、传奇:

12、“昆山腔”:

13、“临川四梦”:

14、《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15、吴中四杰:

16、童心说:

17、才学小说:

18、世情小说:

6.湖南师大明清文学史考点总结 篇六

张岱的著作:《琅嬽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藏书》

小品:《湖心亭看雪》《金山夜戏》《柳敬亭说书》《西湖七月半》146

徐渭是明杂剧发展的一个关键人物:《徐文长集》《逸稿》《四声猿》《南词叙录》210

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228

金瓶梅的作者仍以欣欣子序中说的兰陵笑笑生最为接近278

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府演义,并非严格的历史小说,假历史做引子,凭空结撰的英雄传奇。叙述杨家世代英勇抗敌御侮的故事,重点描写杨业、杨延昭、杨宗保祖孙三代英勇抗辽,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包括幽州大战、杨业碰死李陵碑、杨延昭把手三关、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西征等情节。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众多英雄形象,在民间影响大。275

凌濛初的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长生殿》把《牡丹亭》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死爱情,从青年男女恋爱生活阶段带入已婚后的夫妻生活阶段,他继《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人都成了眷属”的口号以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天长地久的夫妻爱情理想。

桃花扇写的是: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反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以表现当时存在的民族的、阶级的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从而揭示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原因。334吴敬梓的其他作品:诗文集《文木山房集》《诗说》《史汉纪疑》(未成书)369

《红楼梦》是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品

瞿佑的《剪灯新话》:是以传奇为主的笔记小说。多模仿唐人传奇,但专写烟粉灵怪故事,与唐传奇取材多样有所不同。内容奖善惩恶、表彰节义、记录神异、宣扬因果,思想大多比较陈腐。具有上承唐代传奇,下启清代笔记小说的桥梁作用。418

宣鼎的《夜雨秋灯录》:歌颂爱情之作《麻风女邱丽玉》《雪里红》《筝娘》《蚌珠》

揭露社会黑暗《赚渔报》《白长老》《王大姑》420

施公案是第一部侠义公案小说

清代共有杂剧一千三百多种

唐英著作:戏曲集《古柏堂传奇》《天缘债》《双钉案》《面缸笑》《十字坡》《梅龙镇》436乾隆三大家:蒋士铨、赵翼、袁枚437

黄图珌《雷峰塔》:保存下来的传奇题材的最早剧本,白娘子为温柔多情,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身上的妖气大为冲淡,但剧作仍然否定了这一“不合法”爱情。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许宣则经法海点化遁入空门438

《品花宝鉴》:作者陈森,第一部以狎客为才子,优伶为佳人的狭邪小说。448

《荡寇志》:作者俞万春,清后期,452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思想比较复杂的长篇小说,大量来自黑暗现实、揭露统治阶级残暴、批判清王朝的腐败的真实材料,也有一些歪曲现实、咒骂革命、敌视人民群众的描写。内容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所持的洋务派立场。463

学人之文:清初具有初步启蒙主义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倡导经世致用之文,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借文章“纪政事”、“察民隐”宣扬自己的政治学术主张,故他们的文章都是学人之文。473

明夷待访录:一部政论集,《原君》《原臣》《原法》十三篇,突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474

清初三大家(文)作家作品:“文人之文”,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魏禧《邱 1

维屏传》《大铁椎传》、汪琬《钝翁前后类稿》《江天一传》474

桐城派鼻祖方苞《望溪先生集》《集外文》《集外文补遗》有作品有理论

理论核心是“义法”义,言有物。法,言有序477继承方苞的是刘大櫆和姚鼐478龚自珍《病梅馆记》是文学色彩浓厚并富有讽刺性的小品484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早年倾慕桐城文,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加上“经济”一条,使古文适应时代要求,以纠正桐城文空谈义理,脱离实际的倾向。利用政治地位招揽人才,“曾门四大弟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薛福成486

湘乡派:曾国藩利用桐城派自立门户,笼络人才,即名湘乡派487

神韵派:王士禛,独宗唐人,标榜“神韵”之说,以为作诗应以“妙悟”为主,对当时诗坛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王士禛获得“清代第一诗人”。502

沈德潜理论主张 :首创“格调”之说,认为“诗贵性情,亦贵诗法”。复古主义诗歌主张。提出“法无一定,唯意所之”重视立意,强调诗人自身的思想意识修养505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10龚自珍:理想主义是他诗词中最主要的特点。《己亥杂诗》514

诗界革命: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特点是“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并具体提出“第一要新意,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黄遵宪是诗界革命一面旗帜。519

同光体两个年号主要作家:陈三立、沈曾植、陈衍、郑孝胥522

革命派诗 《对酒》(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525

清初三大家(词曲)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529

浙西词派代表作《曝书亭集》《长亭怨慢》、《红藕庄词》、《秋锦山房词》、《香草居集》530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457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500

“浙西六家”作家:朱彝尊、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

名解:

1、吴江派:明万历年间强调格律的戏曲创作流派,以吴江人沈憬为代表,主要成员有沈自晋、沈自征、叶宪祖等,强调场上之曲,反对案头之曲,基本主张是“合律依腔”和“癖好本色”,但只重本色,不重当行,又流于粗糙、肤浅。代表作如沈憬的《属玉堂传奇》。与临川派分歧的焦点是吴江派偏重于舞台性而临川派偏重于文学性。

2、公案小说:明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一类,实际上都是短篇小说集,篇与篇或回与回之间并无联系,均可单独成篇。在明末,由于吏治腐败,冤狱遍地,人们希望有刚正不阿,清明廉洁的清官出来为民伸冤,正是这种情绪促使公案小说得以产生,如《龙图公案》等。案件内容多为民间刑事案件。文字粗糙,为思想水平不高,但它为后来的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了经验。

3、苏州派:清初专业化剧作家的代表派别,社会地位与创作情况都与元杂剧繁荣时期的“书会才人”极为相似。其剧本既能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故事性强、情节变幻、讲究穿插,又能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反映出时代的某些本质。故政治性题材大为增加,而爱情题材相对减少。代表作家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等,代表作有李玉的《一笠庵四种曲》。其理论主张有:崇尚本色,主张“本色填词不用文”;强调观众,特别市民欣赏的需要;强调现实性,为现实服务。他们的努力延缓了昆曲的老化和僵化,推动了清初昆曲创作的一度繁荣。

4、新红学派:或称为考据派。本世纪二十年代,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等人,一方面继承乾嘉学派学风,同时又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影响,对《红楼梦》作出了新的解释,其代表之作是胡适《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红楼梦辨》。新红学派成功地用考证的方法代替了索引的方法,用重证据、重资料的实事求是学风代替了主观臆测,肯定其作者为曹雪芹,从而开始把《红楼梦》研究纳入科学的轨道。

5、《醒世姻缘传》:一名“恶姻缘”,清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西周生,它假托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年间为背景,实际上反映的是清初现实,叙述了一个两世恶姻缘的故事,前二十回写前世姻缘,后二十回写今世姻缘。采用因果报应的观念,以揭示官僚贵族家庭内部关系的冷酷和残暴,但实际上写出了封建社会趋于解体时期,传统道德观已经无法维持原来的伦常关系。作品还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家庭写社会,借以写出时代的本质。这一构思对后来的《红楼梦》多少有些影响。

6、花部:清中叶戏曲创作衰落,比较粗俗的各种地方戏剧则适应了观众的需要迅速地发展起来。花部原为演出部门的称谓,进而演变成剧种的代指。花部指其声腔花杂不纯,多野调俗曲,带有明显的贬意。但却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粗犷的风格和通俗的语言,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正是花部的竞争,加速了昆曲的衰落。

7、狭邪小说:即妓女小说,这类小说把文人嫖妓(包括男妓)当作人生一大乐事来表现。尽管有的多少接触或暴露了半殖民地社会的腐败和文人的堕落,但作者的主观态度却是欣赏和津津乐道而不是批判。这些小说或者渲染封建名士与男妓的同性恋,或者专写没落文人荣华富贵的美梦以及爬不上去的悲哀,或者以欣赏的态度来叙写嫖客玩弄妓女的手段而成为“嫖学教科书”。这类狭邪小说既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延续,又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堕落。比较著名的有《品花宝鉴》。

简述苏州派创作的主要特点。

1、崇尚本色,主张“本色填词不用文”。强调观众,特别市民欣赏的需要。改变了“十部传奇九相思”的传统,大量写政治戏和时事戏,从而提高了传奇的价值,借传奇写作以求影响世道人心。把写戏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强调真实性。

2、剧作数量丰富。

3、其剧本完全是场上之曲,适合舞台特点,便于搬演。

4、注意塑造下层人物、包括奴仆的崇高形象,如李玉《清忠谱》里的颜佩韦等五人。这些情节不可讳言宣扬了奴隶道德,但作者的命意乃在于表彰奴仆的高风亮节,为下层人物扬眉吐气。

5、他们相互联系,经常合作写戏。如李玉的《清忠谱》就有毕魏、叶时章、朱素臣等四人“同编”。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一、揭露政治黑暗: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那些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土 豪劣绅,同情被压迫民众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的故事,是《聊斋》中最富有现实意义的,如《促织》《席方平》;

二、批判科举弊端: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做了深入的揭露和尖锐的抨击,蒲松龄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通过艺术形象集中揭穿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的作家,如《叶生》;

三、歌颂理想爱情:描写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故事,《聊斋》中占篇幅最多、成就亦最高,如《聂小倩》;

四、其他:从其他不同角度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揭露,或讽刺世态之庸俗,或刻画人心之险恶,如《劳山道士》;对美好的事物加以歌颂,如《义鼠》。

简要说明志怪体笔记小说的含义:

明统一后,文史之学复振,记录历史所闻或考证之类笔记甚为流行,加以宋元平话的影响和明人对小说的重视,因而促成了笔记小说的发展。内容为志怪,保留志怪小说原有体制的笔记小说就是志怪体笔记小说。如袁枚的《新齐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及梁辰恭《池上草堂笔记》、许奉恩《里乘》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阅微草堂笔记》,能另辟蹊径,自创特色。以其为例,纪昀不满《聊斋》用传奇法,有意追摹六朝志怪质朴简淡的文笔,篇幅短小,记事简要,重实录而少铺陈。但说教过多,人物形象单薄,艺术成就远逊于《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上有反理学倾向,描摹了人情世态,对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亦能有所批评。书中不少作品以故事为说理工具,重在劝戒,内容虽有可取之处,但大量的还是宣扬封建道德的迂腐之谈,作者“信圣贤不信道学”,表明他仍然信守孔孟之道。

为什么说京剧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1、为戏剧文化实现了一个重大转折:从杂剧、传奇、昆曲(以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洪昇)的以剧本创作为中心发展到以表演为中心(谭鑫培、王瑶卿、金少山、梅兰芳)。戏剧艺术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文学创作,而是表演艺术。

2、剧目广泛继承从元杂剧以来各个剧种一切有价值的剧目,包括杂剧、传奇和昆曲中的传统剧目,也包括高腔、秦腔、二黄等声腔的流行剧目,还有不少从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中改编而成,剧目极为丰富。

3、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品质,表达出他们为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而进行的英勇不屈的反抗和斗争,如《铡美案》表彰了舍己救人、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等高贵品质,深受群众欢迎。

《长生殿》在以李扬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何新意?

1,主旨是言情,但是把情放在婚后。《长生殿》把《牡丹亭》中所表现的那种生死爱情,从青年男女恋爱生活阶段带进已婚后的夫妻生活阶段,它继《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口号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天长地久的夫妻爱情理想。

2,把情放在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表现,使情与政治、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

3,以前的多是歌颂或者是批判李杨爱情,而洪昇是既同情又批判。一方面他们是爱情的主角,是被讴歌的对象;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成为种种罪恶的承担者,成为被批判、被谴责的对象。

4,《长生殿》相较以前描写这一爱情题材的作品,更为详细、深刻、细致、全面的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成熟过程。

桃花扇在《桃花扇》中有何作用?

《桃花扇》主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道具桃花扇是其创作上最引人注目之点。

1、以扇来观国家兴亡,以小见大,2、从内容看,用一把扇串联全局

持扇——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

(以物传情)

说一说《儒林外史》的语言特色。

总的来看,其语言风格是:精练含蓄,质朴辛辣,没有过多的游词,而余韵自在。

1、全书基本上采用普通汉语,虽然以经过加工提炼的苏皖一带方言作为基础,但又着眼于语言的普遍性,尽量少使用过分偏僻的土语。故钱玄同称之为“国语的文学”。

2、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来描绘人物,语言精练含蓄,寥寥几笔,就能把人物写得形神毕具,声态并作。还善于在通俗的语言中夹用成语、谚语、歇后语及文言词语,而又比较和谐。

3、书中人物语言也较有个性特色。尤善于叙写人物的长段发言和议论,作为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法之一,而且能写得波澜起伏,趣味盎然。

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1、典型塑造,不仅表现在塑造典型人物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典型人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鲜明的个性和充分的真实性上。如黛玉的“多愁善感”。

2、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用红黑两色将人物分成绝对的好人和坏人的写法,曹雪芹虽对他笔下的人物有鲜明爱憎,但不搞绝对化、理想化。如作者虽不赞成薛宝钗封建主义的人生观和思想作风,但对她的聪明才赋、豁达大度等都持肯定的态度。

3、常用相互烘托、对照的办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尤其在关系亲密、互相接近的人物中,作者总是极力表现出他们彼此性格之间的明显差异,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她们出身、门第、环境、教养大体相同,而她们的个性、才能、遭遇、归宿却大不相同。

4、注意对下层人物的刻画,不仅数量很大,而且艺术质量很精,如晴雯、鸳鸯等,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心描写了她们的痛苦、不幸,她们的反抗和她们的美好品质。

5、小说主要采用了内心独白方式以代替心理分析,使心理描写内容大为增加,使日常生活描写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塑造人物典型,适应中国古典小说不作孤立静止的抽象心理分析的民族风格

6、作品还从各个不同方面,如住所、绰号等来渲染、烘托人物性格,如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周围的一草一石,都仿佛蕴含着这个孤女的幽怨与哀愁。

7、小说中人物诗词成为塑造典型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或象征人物命运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同为“柳絮词”,宝钗写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跃跃欲试的雄心,而黛玉则表现了“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哀。

8、书中人物语言无一不符合人物声口,反映人物个性,而又能变化万千,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王熙凤的语言油嘴滑舌,粗俗中寓有诡谲。

分析黛玉形象。

林黛玉是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在她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桎梏下妇女的不幸命运,以及与这种命运相抗争的傲岸不屈的精神和对叛逆爱情的追求。她与贾宝玉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她支持宝玉的叛逆,从不曾劝他去“立身功名”。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这个形象的生命和价值。

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愁善感、凄苦忧郁。这固然与她多病的体质和那种天赋的感受力异常的诗人气质有关,更重要的乃是同她那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命运有关。

正如宝玉一样,爱情成了她生活中惟一可以望见的光芒,甚至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她大胆地追求自由的爱情,但同时又摆脱不了把恋爱当作不道德行为的传统意识的支配。因此,她经常处于心理矛盾之中。当爱情终于突破内心封建意识的堤防,但她的苦痛却因感觉到封建家族的沉重压力而丝毫没有解除。

宝黛的共同弱点是没有摆脱物质生活上对封建家庭的依赖,然而黛玉孤傲不群,落落寡合;感受力丰富,但却很少做抽象的理性思考,对社会认识不如宝玉清晰,但对周围生活中的一切庸俗、龌龊、势利的鄙夷却超过宝玉。

7.东莞塘尾明清古村历史文化考 篇七

塘尾古村位于东莞石排镇, 以古围墙为界, 全围总面积为39565平方米。塘尾古称“莲溪”, 宋时立村, 至明朝已初具规模, 至清康熙时期聚落格局基本定型。古村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 围前一大两小三口鱼塘, 分别代表蟹壳、蟹钳, 围内两口古井代表蟹眼, “巨蟹庇护”[1]25。据说李氏家族的兴旺也得益于这个风水塘。全围坐北朝南, 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2]39。古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 遗存大量明清时期建筑, 民居约268栋、祠堂21栋、书屋19栋、谯楼17栋 (其中围门4处) 、古井10眼, 并有大量精美的建筑构件, 及不同年代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002年7月, 古村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 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2012年被列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村内民俗活动“康王宝诞”于2007年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

二、建村历史与文化

与大多数的中国乡村一样, 塘尾村也是以农耕和家族繁衍发展而成。除了抗战时期为躲避战祸而定居于此的几户黄姓人家外, 村里所有居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整个古村就是一个李氏大家族的聚落, 古村的发展历史也是这支李氏家族发展的历史。据《陇西李氏家乘》族谱记载, 塘尾李氏可往上追溯到宋代, 即由南雄珠玑巷南迁至东莞的朝仪大夫陇西公[1]24。以陇西公为一世始祖, 发展到宋末, 六世祖李栎蓭因遭权贵排挤, 只身由原居东莞篁村白马逃来塘尾, 被黎姓人家收留并许配以女儿, 从此塘尾成了李氏栎蓭支派的聚居地。历经元、明、清近600年的发展, 李氏家族日益繁荣, 并兴建了大量的祠堂书屋。康熙年间, 塘尾人集资建起了防御性的围墙、围门楼。后又铺设了从村里到南北渡头的麻石板路近一公里。经近二十代人的建设, 始成今日塘尾古村围的规模。

《塘尾李氏族谱》有关村围建设的摘录:“时值宋季, 兵焚, 馆于外家, 遂卜莲溪, 则莲溪之始, 栎蓭公亦如曹之始六祖也”;“本围大宗祠坐乙向辛兼卯酉, 祠位在西北角。咸丰八年重修寝室, 中进瓦盖, 及填基地并各处补葺升梁座”;“嘉庆五年重修, 将圜堂并碑误改甲寅向, 今于同治甲子年修碑改复寅甲原向, 但圜堂仍未改复, 后之修圜堂者当以寅甲原向为是, 慎毋再误可也”;“衮一推举建造莲溪围”;“思我建围首捐重赏”;“二十三世轩国并刄建梅蓭公祠并修各祖墓”。今日塘尾古村渐渐地不能承载日益增多的人口, 塘尾人选择了保留古村, 另觅新地建房。从1978年开始, 塘尾人渐渐地搬离古村围, 围绕着古村兴建连排式建筑的新村, 相当于把塘尾古村摊饼式地扩大一圈。

三、家族繁衍及分布

据族谱载, 十世祖景通公之下, 分二房、三房、五房;十二世祖梅庵公之下, 分长房、四房、六房、七房。两位祖先的祠堂景通公祠和梅庵公祠分别置于村前中央大祠堂 (现改为二层高的活动中心) 两侧。从村落格局看, 以其南端中央大祠堂与北端李氏大宗祠之连线为界, 大祠堂左边为景通公祠, 景通公后裔大致列于其后;右边为梅庵公祠, 梅庵公后裔大致列于其后。

塘尾村先后出了28个秀才和2个举人, 却鲜见仕途当官, 多为经商。有不少李氏子孙在广州、香港发迹, 设厂开铺, 成为大商贾。据说梅菴公祠后面所住的一、四、六、七房后裔多出商贾富人;而西面景通公祠后面居住的二、三、五房后裔则多出秀才文人。梅菴公祠的楹联为:“名贤世泽, 柱史家声”。景通公祠则为, “藩封师保, 乡荐经元”, 跟其后裔两位举人有关, “师保”和“经元”分别指明成化年间的李质和清光绪年间李衍广。特别是十三世祖李质以举人身份致赐授四品中宪大夫职衔, 在以前尤为鲜见。其他后裔多为经商, 如李乐平、李凤池、李惠宗等。

四、古村民俗与文化

至今, 塘尾人依然依恋着古村的祖屋和古井水, 在传统节庆日, 村民齐聚古村围, 同首相庆, 甚至远在外地的亲属也纷纷回来参与庆典。塘尾古村的主要传统节庆有以下几个。

1.冬至及年初一———祭祖。

每年冬至及年初一, 全村人往李氏大宗祠祭祖。冬至当天仪式较隆重, 要行三献礼。

2. 三月清明——祭坟及祭祖。

三月初一到东莞南社祭六世祖、七世祖之坟。三月初九往景通公祠和梅蓭公祠祭景通、梅蓭两位祖先。三月十五往各房祠堂祭各房祖先。

3. 七月初一至初七——“康王宝诞”。

“康王”是北宋龙捷指挥使康保裔, 在抵抗金兵南侵时, 屡立战功, 战死沙场[4]04。康保裔殉国后, 民间因其忠义将他神化为“康王”, 也称“康帅”, 类似于民间神“关公帝”。“康王”供奉于梅菴公祠, 故梅菴公祠又称“康帅府”。每年农历七月七是传说中的康王诞, 所以七月初一至初七, 村里会举行隆重的“康王宝诞”, 内容有:康王大巡游、供奉拜祭、唱大戏、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千人宴、竞投神灯等, 异常热闹[4]04。这一传统习俗已延续了近三百年, 是岭南地区传统庙会民俗的“活化石”, 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 七月初七———拜七姐。

拜七姐是村里姑娘祈求美满姻缘的习俗。拜七姐的祭品极为讲究, 甚至可以从六月份就开始准备。在七夕当天, 村人打来井水, 用埕子装好, 放于房间阴凉处, 俗称“七夕水”。待来年七夕, 拜七姐的姑娘当天除“七夕水”外, 不喝其他茶水。“七夕水”相传可解暑降火, 村中有些老人家里就有存放了十年以上。拜七姐的风俗在文革时停止, 至今未恢复。

五、村落格局及建筑文化

古村落基本保持原有格局, 巷道布局, 从南到北呈发射状, 较为规整。村南建筑年代较为久远, 布置紧密, 保存相对较好;村北布局较为散乱, 反映村落由南向北的发展历程。村内主要交通巷道呈“七纵四横”分布, 主要以南北纵向巷道为主, 顺应村落北高南低的地势, 结合排水。古村除“巨蟹庇护”的风水格局外, 防御系统也是其一大特点。古村的防御系统始建于明, 历代有维修, 由结合村围而建的门楼等建筑组成。门楼作为古村的出入口, 兼报更、瞭望和射击等防御功能, 也有供奉保佑村围平安的神像, 这些建筑也被称为更楼、炮楼、谯楼等。防御系统的产生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关, 由于地处偏僻, 土匪横行, 村民就自发地组织建立了一套防御系统, 以求自保, 近百年来先后成功抵御了1911年清军的抢劫和1944年石碣吉洲土匪李朝的侵犯。

村围的门楼设置, 也包含了传统的风水思想。原门楼共28座, 依28星宿布局。村围墙上设有108眼瞭望孔, 寓意36天罡72地煞。在村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角分别开东围门、南围门、西围门、北围门。其中东围门艺术价值最高, 为两层镬耳山墙青砖建筑, 匾额题“秀挹东南”, 成为游人主要的入村口。

古村现存建筑中价值较高的有李氏大宗祠、梅庵公祠、景通公祠、兰苑公祠、墩睦堂、守善堂、七房厅、叶一公祠、敬如公祠、乐品书房、李凤池书房及民居、李惠宗书房及民居、东围门等。祠堂建筑除李氏大宗祠以三进布局外, 各家祠则是二进四合院形式。民居与巷道关系不同, 其布局也不同, 或为“三开间一侧廊”, 或为“三开间两边廊”。民居与书房结合、民居与祠堂、祠堂与祠堂结合是古村落的又一大特点。

守善堂始建于光绪年间, 为祠堂与民居结合的典型代表。祠堂与民居有侧门相通, 祠堂为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 民居为三开间一边廊建筑。七房厅与墩睦堂为祠堂与祠堂结合的典型。七房厅建于同治、咸丰年间, 为李松石家祠。墩睦堂建于光绪年间, 为李松石之子家祠。两个祠堂皆为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

李惠宗书房及民居是民居与书房结合的典型, 两栋并列而建, 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 内部用小庭院相通。书屋面阔一间, 两进深, 有两层, 一层为厅堂, 二层是书房。民居面阔三间, 两进深。据族谱记载, 李惠宗生于清末, 经商为生, 富甲一方, 他的住所也凸显了古村防御系统的严密。建筑屋顶檩条布置密集, 平常岭南民居的两檩间约有半米空隙, 该民居仅为五厘米, 即使盗贼揭瓦也入不了房;建筑墙体内外用竹网夹护, 同样为防止盗贼凿墙而入。

参考文献

[1]石拓.明清东莞广府系民居建筑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6.

[2]方少莲.快速城市化地区村镇居住形态演变及其规划引导研究——以东莞市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游峰.塘尾古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N].东莞日报, 2012-10-16 (D03) .

8.明清文学文化论文 篇八

明清时期,在南京秦淮河一带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地理现象:中间有个夫子庙(就是孔庙),孔庙的后面是当时的学校——府学,府学的右边是很大的江南贡院(就是科举的考场)。夫子庙的后面有一条三山街,是当时书店集中的地方。孔庙、学校、考场、书店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构成了文教区。明清时期在南京的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考生就都会聚集在那里。而隔着秦淮河,过了一座文德桥,就是南京的旧院,即青楼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文教区与花街的搭配堪称微妙。就像近代上海的四马路(现福州路)也是这样,四马路是当时上海文化出版的中心,而后面的小弄堂里就是妓院。

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会有多达两万名的考生云集在南京,八月十五日考试结束后,正逢中秋。考生在應试结束后,就松懈了紧张的心情,进出声色场所享受风流世界也是很自然的事。

明末江南的妓院有一种特别的情况。妓女当然每个时代都有,但是明末文人对妓女的文化要求越来越高。戏曲、音乐、文学、书画、围棋、焚香、茶道、厨艺等,举凡所有艺术领域都要求精通。例如在余怀的《板桥杂记》里留下芳名的名妓,她们有多半被描写到精湛的才艺。妓女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与当时的文人几乎齐肩。因此,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那一类文人与妓女之间的交际,一点都不隐讳,反而成为当时一种文坛佳话。钱谦益把写到南京秦淮妓女的诗收在自己正式的诗文集《牧斋有学集》里。如果在以前,一般的文人不会把咏妓女的诗文收入他们重要的集子里,只是在词或散曲里会有一些,且大都带有嘲讽妓女的味道。但是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就把很认真地描述或回忆妓女的诗文收在他们的集子里。这是之前罕见的事。

上一篇:毛概读书笔记要求下一篇:神奇的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