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

2024-10-14

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12篇)

1.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 篇一

为了适应项目财务工作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现对2013年财务工作做如下计划:

1、力求会计核算信息化,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1)确立财务核算软件。目前尚未实现在项目上进行账务处理。项目日常报销及付款等都是在公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保证财务核算的正确性,又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效率很低。建议项目部可以直接采用远程接入方式连接公司总部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进行账务处理。远程接入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财务核算成本,采用连接客户端的方式间接访问服务器,最大的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项目财务数据也能及时传达到公司总部。

(2)建立好重点核算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是本项目重点核算会计科目,需建立明细科目进行辅助核算,这样有利于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准确与供货商结算,提高核算质量。及时做好日常记账工作,报送财务报表。计划每月5日前将上月票据制单完毕,与关联单位核对清理往来明细,并报告相关领导决定后做账务处理。每月10日前,根据领导复核后的原始凭证及时结转当期损益编制财务报表。

2、积极协助项目经理,经营计划处制定产值确认单,项目资金计划等,并配合造价管理处做好造价预算工作,完善公司的预算控制体系。加强对项目部资金控制,严格做好日常资金使用的计划及审核工作。

(1)资金计划申请。每月15日前,收集项目各部门经营计划处

申请进行审核汇总,根据汇总资金需求量编制资金计划申请表,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向总部报送申请,并及时跟踪总部审批情况。资金计划申请表上注明资金使用时间、金额、事由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建立对外付款程序,做好资金使用审核。首先要根据合同约定严格审查是否具备付款条件,重点审核付款时间、付款金额。涉及支付进度款及尾款的,审核是否有相关支撑资料,如相关部门签字认可的进度报告或验收资料,项目部门相关责任人签收入库的厂家送货单、入库单;开具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同时复核单证之间单价、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且计算无误。

(3)做好内部费用报销审核工作。项目人员报销费用时,严格按公司的相关费用报销规定审核,对报销类目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或者不按相关程序的一律不予办理,并注意防范不必要浪费和舞弊。

3、认真管理项目合同。建立合同台账,对每份合同的信息(对方单位、合同金额、签订时间、付款条件、经办人)和履行状况(付款金额、结算金额、发票金额)详细记录及时更新,做到备案可查,并每月底向项目经理及总部报送最新合同台账。

4、参与库存管理。仔细查验前期已付材料款是否取得了发票,并及时索要。对于采购入库单必须有相关人员验收和入库,入库单上需注明送货单位,联系电话等。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补办手续,编制库存材料情况表,及时登记月材料出库入库台账,每月底与库管人员盘点核对,做到帐实、帐帐相符。根据库存材料情

况表合理建议领导严格控制存货库存量。库存只需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避免因库存量过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5、保持与当地税务局沟通,掌握最新相关税收政策,保持与当地税务局沟通,充分了解当地的相关税收政策,并与税务局保持良好关系,在日后的正常生产建设中主动参与当地税务局的各项纳税培训,在税局要求时限内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将报税资料存底备查,尽量做到合理节税纳税,将项目税务风险降至最低。

6、保管好财务印章、票据。预留印鉴和银行票据必须放入保险柜中保管,以确保其安全。出纳员应对票据的申购、使用、作废以及剩余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会计应当经常性的进行监督检查。

7、严格遵守公司外派财务人员的办公管理公约,遵守保密、严格遵守公司外派财务人员的办公管理公约,遵守公司外派财务人员的办公管理公约要求,保持与总部工作联系顺畅。

8、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各类会计培训课程,并将理论结合实际,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夯实自己。

2.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 篇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简称纲要) 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 以实施该计划为突破口,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6月23日, 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 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会计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在不同会计岗位上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会计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 即“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会计职业岗位迁移到其它职业领域的能力, 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体系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地说, 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通过校内的学习, 掌握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 具备一定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 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卓越会计师的培养目标是依托院校所具有的行业优势, 着力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强,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通晓国际会计准则, 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把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一) 校内培养阶段

校内学习阶段是培养计划的基础, 其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主要根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制定。校内培养阶段要采用研究性、探究式教学方式, 实行个性化培养,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大力改革教学形式, 开展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从现象出发, 通过生活和实务中的实例切入理论, 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 并通过讨论和交流, 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 重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要调动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充分展开讨论, 畅所欲言, 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在总结中要注意肯定学生看问题的新角度,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2) 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学生, 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会使其对学习的投入进一步增加, 介绍自己的观点并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加强学生能力训练, “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 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 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面对巨大的会计人才能力培养压力, 仅仅依靠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等课堂内的教学, 无法实现社会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 教师应积极推动和扩大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的充分讨论和交流, 设计调研课题, 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单位、社区和村镇采访、调查, 并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和课题论文的撰写;另一方面要在和实务界紧密联系的基础上, 把社会热点、专业难点问题引入课堂, 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辩论、演讲和论文大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分析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其应用、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按专业岗位要求规范学生,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更接近实践要求。

面对理论中枯燥的会计法律法规要求, 学生采取的学习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或者毫不在意, 根本没有理解其重要性。而恰恰是这些在实际岗位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解不当, 会给企业或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弊端, 在教学中提前预设和相关法律条例有关的内容, 首先提示学生通过各种渠道, 查找有关要求, 然后要求学生处理相关业务。在处理业务过程中, 以分数为载体的岗位绩效评价法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不重视法律条例的现象, 培养了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4. 以职业岗位所需技能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根据实际会计循环的工作流程, 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 突出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及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从而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 既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更为清晰的全盘账务处理框架。

5. 创设仿真工作场景, 提供真实的实训案例资料, 与实践零距离对接。

在学生实训期间, 组成若干个公司, 按企业会计部门实际工作方式, 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 整合以前所学各课程内容,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 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让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每天到底要做什么, 怎样组织和完成这些工作。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企业学习阶段

在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学校和企业要拟定“企业培养方案”, 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是企业实践学习能否取得实效。德国的企业普遍愿意接受应用科学大学学生,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出面干预, 使产学合作制度化。各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规章、法规及联邦基本法, 均规定了企业、学校、个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为应用科学大学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企业把为学校提供办学支持当作是一种义务、一种企业行为, 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国家规定的免税等优惠政策。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持、共同受益, 形成良性循环。但我国国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基础使企业真正深入到学校的办学之中。因此, 国家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把工程教育作为企业的职责之一,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如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税收减免等, 促进企业的积极性, 从而建立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长效机制, 促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四、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一) 企业实习是培养计划的“瓶颈”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 会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往往受到企业对财务从业人员资格、经历以及工作连续性要求的影响, 因此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是实现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 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 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 以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 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会计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师要教给学生不过时的东西, 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实际, 关注社会经济热点, 尽可能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新的进展和内容充实在课堂上, 并通过不断总结, 充实教材内容, 更新教材内容, 提高教材质量。同时, 教材编写要改变思路, 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材, 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校内课程与实际岗位相互衔接

目前, 学校教育存在理论知识多, 但是和实际生产实践结合的却比较少, 甚至是严重脱节;学生知识面很广, 但专业深度不够的问题, 卓越计划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以职业岗位所需技能为主线,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置相关课程, 为企业学习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卓越计划院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企业从业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相应岗位工作1-2年, 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五) 兼顾人才培养标准、增大学生的职业资格发展空间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培养标准, 又要考虑学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职业资格和后续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时要考虑和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考取, 有的课程作为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科目设置, 也可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结业成绩, 从而将知识的学习、课程的评价与职业证书的考取统一起来, 拓宽学生的职业生涯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意识。

[责任编辑:金永红]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来说, 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 能否解决上述问题, 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人才需要关键。

3.课题后期研究计划及落实措施范文 篇三

后期研究计划及落实措施

“时政教育和学生参与精神研究”在中后期研究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召开备课组成员研究情况座谈会。

每月定时召开备课组成员研究情况座谈会,畅谈课题研究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灵活地寻找对策,保证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召开学生座谈会。

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时政的掌握程度及学生参与能力的锻炼程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去参与学习。

三、开辟自由论坛,引导学生搜集新闻、时事评述、时事演讲。继续完成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

1、搜集最关心、最热点的时事政治,寻找其与课本知识的密切联系。

2、根据选准的时事政治进行资料搜集并写出评述,师生共同交流,发现问题解决矛盾。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讨论结果,并进行时事政治演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情。

四、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优化教学策略。

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推广运用好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撰写结题论文。

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取得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形成书面文字,并写好研究总结。做好质量调查测试及数据分析工作。由课题负责人写好结题论文。

“时政教育和学生参与精神研究”课题组

4.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 篇四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过程中,传统会计功不可没。只是传统会计理论一般侧重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的,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三大支柱之上。但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致于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待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不能不说传统会计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集中表现在:

1.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

在会计确认上,传统会计没能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反映至会计图象上,因而,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暴露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具体而言,缺乏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例如,没将环境资源按资产要素确认;没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按负债要素确认;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没将环境资本列进;没将资源成本列作费用要素确认;没将环境收益列入收入要素确认;对环境利润更是缺少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从会计实践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与环保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所有这些表明传统会计侧重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和物质商品,而对企业与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够,致使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可喜的是,我国已把生态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做出了有关政策性规定,在我国,将环保费支出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势在必行。事实上1992年中发办7号文就已明确指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于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传统会计不能无视这种政策性规定,相反应及时将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纳入会计图象一并反映与监督,以弥补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的缺陷。

2.狭义循环成本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

成本的经济实质应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体。为此,人类的劳动消耗需要补偿,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样需要补偿。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充当了消耗补偿的价值尺度。传统会计(包括现代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或称小循环成本概念),它从属于狭义费用概念,这可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费用要素的确认及制造成本法下费用区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佐证。

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立足于企业微观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讲究企业资本运行的循环与周转的畅通性、安全性及增值性;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侧重于披露经济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环境社会性信息的充分披露,未能真正建立起“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也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正确量化计算缺乏科学依据。例如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其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财富;企业成本只量化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的结果,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破坏,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盈利。正确做法应在宏观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环保支出,而在微观上企业生产成本应反映当期环保支出。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应当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科学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成本理论缺少一种从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复合认识成本补偿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倡导广义循环成本观(或称大循环成本观),并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有效地应用于会计实践。

按照广义循环成本观,要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整个循环过程研究、定义有关成本的特性及范围和内容,即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而且要充分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循环应采取如下基本模式:

从广义循环成本构成看,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其中资源成本可具体包括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替代成本和服务成本等。一般地,生成成本是指自然资源本身的有用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再生成本是指自然资源从它被消耗,到再生成原来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或应补偿的价值;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的同时污染、破坏或消耗了另一项资源,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他资源替代之所需支付的相关费用;服务成本是指某些资源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某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由于资源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及失去服务造成自然灾害而发生的损失。

3.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的弱化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

会计计量构成会计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上讲,会计计量工作应贯穿于会计核算系统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它包括选择计量客体的计量属性、选择会计计量单位和确定会计计量模式三个计量要素。从实践看,由于传统会计没能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集中反映在没能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及其耗费与补偿问题。必须指出,当资源与环境具有价值时,应视为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能向人造资本转换,为此,会计实践上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适度的转换比,以利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会计在会计计量上缺少必要的突破,尤其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上不无弱化,反过来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以及现代会计职能的能动发挥。可以预见,今后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将是确定由谁支付外部问题的成本和怎样对其定量估价:哪些成本应由生产它们的团体负担,哪些成本应由整个社会承担。由此可见,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计量尽管困难但必须有较大突破,否则,会计很难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它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世界范围看,会计绿化成为一种时尚,但绿色会计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于本世纪70年代,以《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1971年比蒙斯(f.a 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论文为代表,揭示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就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设计辅助账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1995年召开的第13届会议,其主题就是绿色会计。

从本质上看,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必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5.常用会计日语(范文) 篇五

订舱:船腹予約 せんぷくよやく船積み予約 ふなづみよやく 西克姆:セコム 港口费:ポートチャージ 集卡运费:ドレージ 外债:借り入れ 报销:精算 包干:請負うけおい 备用金:小口現金 银行进账单:収入リスト 报关公司:通関会社 通关公司:税関会社

出口/进口申报单:輸入/輸出申告書 报关单:通関申告書

提单:B/L 船荷証券 ふなにしょうけん 税率:税率 ぜいりつ

现金收讫:現金受領 げんきんじゅりょう

現金受取済み げんきんうけとりずみ 现金付讫:現金支払い済み げんきんしはらいずみ 收款凭证:入金証憑 にゅうきんしょうひょう 付款凭证:支払い証憑

转账凭证:振替証憑 原始凭证:原始証憑 货款到账:着金

门卫室:守衛室 しゅえいしつ 快件:速達便 そくたつびん 代记账凭证:代記帳証憑 发货票:インボイス

6.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 篇六

一、设定受益计划概念

本准则规定, 离职后福利计划分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 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 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收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由此可见, 设定受益计划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企业承担, 而设定提存计划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个人承担。

目前, 我国一些大企业存在设定受益计划。如,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对于2007年3月31日前退休的职工提供除国家规定的保险制度以外的补充退休福利。

二、会计科目设置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义务) ”, 通常余额在贷方, 反映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的现值。精算风险通常在该科目中反映。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为“应付职工薪酬 (离职后/收益/义务) ”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资产) ”, 通常余额在借方, 反映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投资风险通常在该科目中反映。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为“应付职工薪酬 (离职后/收益/资产) ”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备抵) ”, 主要反映当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大于资产上限时其差额, 通常余额反映在借方, 为负数。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应付职工薪酬 (离职后/收益/备抵) ”

三、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

【例】甲公司在20×5年1月1日为管理层人员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 提供如下资料:“20×5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10万元, 折现率4%。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0万元, 当期福利支付0万元, 本期提缴0万元。”

(1) 当期服务成本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10万元。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万元。

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10-0=10万元。

【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 提供如下资料:“20×6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22万元, 折现率3.8%。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11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1万元, 当期福利支付0万元。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 用于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利率3.8%。”

(1) 当期服务成本

(2) 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10+0.4+11+0.6=22万元。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10+0.38+0.62=11万元。

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22-11=11万元。

【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 提供如下资料:“20×7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33万元, 折现率4.1%。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4万元。资产上限0.9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2万元, 当期福利期末用银行存款支付1万元, 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利率3.8%, 20×7年01月01日提缴23万元, 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利率4%。”

(1) 当期服务成本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22+0.84+12-1-0.84=33万元。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11+23+1.3-1.3=34万元。

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34-33=1万元。

资产上限=0.9万元

(8) 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资产上限=1-0.9=0.1

“应付职工薪酬 (离职后/收益/备抵) ”期末借方余额为-0.1万元。

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1-0.1=0.9万元。

【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 提供如下资料:“20×8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50万元, 折现率4%。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0万元。资产上限0万元。因修改计划, 当期服务成本15万元, 过去服务成本10万元。当期福利期末用银行存款支付1.2万元。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 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利率3.8%, 20×7年01月01日提缴23万元, 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利率4%。甲公司在20×8年1月1日出售某业务分部, 该分部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公允价值5万元, 以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20×6年01月01日购买的国债, 面值5万元) 进行结算5.38万元。”

(1) 修改计划后, 当期服务成本和过去服务成本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33+25-5+1.15-1.2-2.95=50万元。

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4-5.38+1.11+0.27=30万元。

设定收益计划净负债=50-30=20万元。

资产上限=0万元

(8) 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因为设定收益计划为赤字, 故将上年期末资产上限影响转回。

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20-0=20万元。

四、结语

通过上述核算, 可以发现: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义务) ”, 借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结算。贷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除结算以外导致义务的增减, 如当期服务成本、修改计划增加过去服务成本、利息、重新精算利得等导致本科目贷方增加, 修改计划减少过去服务成本、重新精算损失等以负数表示导致本科目贷方减少。余额通常在贷方, 表示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资产) ”, 借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增加, 受缴存金额、利息、投资回报等影响。贷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结算。通常余额在借方, 反映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备抵) ”主要反映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通常余额在借方, 以负数表示。

“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设定收益计划) ”三级科目期末余额表示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直接为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数, 便于复核。

参考文献

7.竞聘计划书(范文) 篇七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为建立一套公开、公平的竞聘运作机制,更好地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管理职位的竞聘工作。

第2章竞聘的程序

第3条 企业成立竞聘工作小组,负责全面开展竞聘工作。

第4条竞聘工作小组将企业拟进行竞聘的具体岗位和职位数量进行整理和汇总,报经企业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在企业范围内予以公布。

第5条参与竞聘的人员,要填写《竞聘申请表》一式两份,经本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到竞聘工作小组办公室。

第6条参加竞聘的员工在提交竞聘申请的同时,还要提交一份入职以来的个人工作总结。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目前所在岗位、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从事工作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工作完成情况;

(2)平时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表现出的不足,以及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等;

(3)个人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尤其是该项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本人的改进建议等;

(4)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3章竞聘者评估

第7条专业能力评估

竞聘工作小组成员考察竞聘人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工作经历后,填写《专业能力评估表》。专业能力评估得分占竞聘评估总分的30%。

第8条综合素质评估

竞聘工作小组通过面试的方法,对竞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面试安排如下。

(1)竞聘者陈述

时间:3~5分钟。

内容:对竞聘岗位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等。

(2)答辩

时间:10分钟

面试考官提问:人力资源部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竞聘者不同方面的能力。

(3)面试评分

面试完毕后,面试小组成员对竞聘者进行评分,填写《竞聘人员面试评估表》。综合素质得

分占竞聘者评估总分的50%。

第9条综合评价

竞聘工作小组参考竞聘者往年的考评记录,考核竞聘者的工作成绩、能力、态度等,对竞聘者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价得分占竞聘者评估总分的20%。

第10条竞聘考评结束后,人力资源部汇总竞聘者的最后得分,然后根据竞聘者的实际得分择优选定上岗人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张榜公示名单。

第11条竞聘录用人选经竞聘工作小组报总经理审批后,到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手续。

第12条所有通过竞聘到达新岗位的员工都要进行新岗位试岗期考察,试岗期为1~3个月不等。

第13条试岗期满后,用人部门或上级领导应详细列出考核意见,并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第14条人力资源部将试岗人员的《员工转正通知单》上报给企业总经理审批。

第4章附则

第15条竞聘工作必须保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弄虚作假,严禁有违反竞聘工作规定的行为,一经发现将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给予处分。

第16条本规程解释权属企业人力资源部。

第17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8.注册会计师范文 篇八

专业阶段考试报名条件及免试条件:

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免试条件

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予专业阶段考试1个专长科目的考试。

申请免予考试的人员,应当填写《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免试申请表(2010)》,并向报名所在地省级财政厅(局)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地方考办)提交高级技术职称证书及复印件。地方考办审核无误后,报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财政部考办)审核批准,方可免试。

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9.常旅客计划的会计处理及思考 篇九

大多数航空公司均设有常旅客计划(Frequent Flyer PlanFFP)。对于常旅客计划的会计处理,一般主要采用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本文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准则规范和实务处理,出了在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中取舍的几点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将讨论的范围扩展到了客户忠诚度计划(Loyalty Programs)的会计处理。

近几年来,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效仿国际知名航空公司的做法,实行了各式各样的常旅客计划(FFP),如国航的“国航知音”、东航的“东方万里行”、海航的“金鹏俱乐部”、南航的“明珠俱乐部”等。常旅客计划作为一种增强客户忠诚度的手段,其好处已经被市场所证明。但是,在带来收益的同时、针对常旅客计划会计处理的疑难也接踵而至。

一、FFP及其会计处理问题的由来

FFP(Frequent Flyer Plan),即常旅客计划。它的基本模式是:旅客以注册成为会员的方式在某个航空公司建立专属账户,通过各种消费累积会员积分。当积分达到规定的额度时,便可兑换指定的服务。在常旅客计划实施之初,获取积分的主要形式是旅客乘坐航班的飞行里程,兑换的服务也只是升舱、免费机票和增值服务(如优先登机、贵宾休息室、超额的行李标准,改签或退票的便利等)可以称之为传统的常旅客计划。而目前比较成熟的常旅客计划,已经发展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均是航空公司自营或加盟方提供的各类服务,乃至实物礼品。

常旅客计划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7 0年代,在美国政府放松了对民航运输业的限制之后,各大航空公司对于客源的争夺变得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之下,常旅客计划作为航空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利器之一,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19 81年,American Airlines推出了全球首个名为AAdvantage的常旅客计划。1994年,中国民航诞生了第一个常旅客计划——“国航知音”。常旅客计划发展至今,几乎只要是规模稍大的航空公司都概莫能免。如果考虑到通过合作形式参与到其中的中小航空公司,则常旅客计划可以说已经覆盖了国内外的绝大多数航空公司。

①此处所称的东航是指包括上航在内的“新东航”。②东航已经与天合联盟签订了加盟协议,只是目前还未正式加入。③山航的常旅客计划在2004年就已纳入了国航时,国航知音”常旅客计划。注:由于国内目前只有这几家上市的航空公司,因此缺乏对常旅客计划在国内的总体了解。

伴随着企业的战略变化,不同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计划之间也开始“合纵连横”,出现了所谓的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天合联盟(Sky Team Alliance)和寰宇一家(One World)。甚至,一些走在前面的常旅客计划已经投入了金融资本的怀抱。跨行业、跨资本、联盟化的常旅客计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从以上对于常旅客计划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获取收入和支付相应成本的时点不一致,是常旅客计划会计处理上的一大难题。

在常旅客计划中,航空公司和加盟方取得的收入不仅包括当次服务,也包括未来旅客可能以积分兑换的服务或实物礼品。如果在得到收入时就确认全部收入,直到成本流出时才确认成本,就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从这个问题中,即引出了所谓的递延收入法和增量成本法。

二、准则规范和实务处理的现状

开展常旅客计划之初,航空公司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加之受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没有把未来可能承担的义务体现在报表内,最多也只是在表外进行披露。在20世纪80年代,航空公司对于常旅客计划的会计处理丝毫没有准则规范的约束。很明显,这一行为背离了实际,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误导。等到常旅客计划发展到一定规模,被航空公司有意无意所掩盖的偏差变得越来越大,成为了悬在它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常旅客计划——这颗埋在航空公司报表中的“定时炸弹”,AICPA于20世纪80至90年代首先作出回应,提出了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递延收入法和增量成本法。(具体介绍见本文第三部分)。1987年至1989年间,AcSEC也就此进行过讨论。1995年,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KPMG合作制定了航空公司会计指南第2号——常旅客计划会计。该指南在AICPA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或有负债法,即将航空公司未来需要履行的义务视为一种或有负债。但由于该方法不对此提取任何的准备金,虽然一时可以“和稀泥”,却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快便不被推荐。

而在中国,由于该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多方呼吁,却始终没有出台一个有约束力的准则规范。2003年出台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常旅客计划只字未提,最相关的政策也只是《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提及的“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的提法非常模糊和笼统,对实务操作无甚具体帮助,也未见有该条款的细则制定被提上日程。其次,该条款中提到的积分还属于比较传统的促销策略的范畴。而国内常旅客计划的规模决定了它已经远远不是作为一种暂时性的以吸引顾客为目的的小恩小惠了。据媒体报道,截止2010年,国航和东航的常旅客会员总数都达到了千万级别(其中国航为1400多万,稳居第一),排名第三的南航也有800多万。按公允价值计算,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计划金额(一般作为非流动负债)都已高达数亿元。

在国际上,多数航空公司选择采用较为易行的增量成本法。而在国内,准则规范在常旅客计划上的空白,导致的是实务处理中的随意。东航在2009年率先以《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的条款为由,从增量成本法转为了递延收入法。紧接着,其他航空公司也纷纷跟进。(具体见表1)

同时,假设没有准则规范来制约航空公司和加盟方对于常旅客计划的会计处理方式,则很容易产生操纵利润的嫌疑。例如在2004年12月,The New York Times就刊发了Alaska Airlines由于在常旅客计划会计处理上的“失误”,不得不修正已公告第三季度净利润的事件。

三、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

正如上文所言,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自AICPA和IATA&KPMG推行以来,已经成为两种主流的常旅客计划会计处理方法。但理论界一直以来都不乏对二者的争议或是希望能提出更为恰当的新方法。特别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AICPA和FASB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对立,导致最终没有成文一个公认的常旅客计划准则规范。因此,下面将着重分析和对比这两种方法。出于阐述的需要,讨论的对象分为航空公司(自营或联营)和加盟方,以示区分。

增量成本法(Incremental Cost Method),指的是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为常旅客计划奖励提取一定的准备金。其数额与构成内容主要视提供的奖励而定。具体来说,就是当常旅客向航空公司购买机票时,确认全部收入并累积里程。在每年的年末,按累积里程的余额估算并计提准备金(借记“预计负债”,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当完成飞行里程的兑换后,转回已提准备,计入成本。

递延收入法(Deferred Revenue Method),又称递延收益法,指的是对常旅客提供奖励部分的收入先进行递延处理,等到该奖励使用时才确认为一项收入。对于递延收入的计量和估计主要看里程兑换数和航空公司的奖励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当常旅客向航空公司购买机票时,计算出当次收入中属于未来收益的部分,借记“现金”等资产类科目,贷记“递延收益”。当航空公司为该常旅客提供奖励之后,再将“递延收益”转为收入,确认损益。

在财务影响上,采用增量成本法会导致当期成本和负债同时增加,减少了当前利润,提高了资产负债率;而采用递延收入法,则会导致当前的收益减少,负债增加,从而同样减少了当前利润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但由于递延收入法在计算递延收益时的弹性空间较大,因此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急于扭亏为盈的ST东航“突然”在2009年4月15日召开的董事会年度第2次例会上决定改用递延收入法的行为让人心生疑虑。

从实务来看,在这两种主流方法中,增量成本法的使用明显要多于递延收入法。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航空公司会设置各种限制条件(如不允许兑换热门航线或高峰时刻的航班等)来避免出现免费旅客替代付费旅客的现象,故而并不会对正常收入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出于盈利的考量,相对于总体收入而言,航空公司所给予的常旅客计划奖励的公允价值并不会很大。第三,递延收入法在处理上比较繁琐,需要建立完善的常旅客数据库作为基础,实施的成本较为高昂。

最后,综合已有的论述并参考AICPA和I AT A所属的航空公司会计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加上笔者个人的思考,对增量成本法和递延收入法的取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关注常旅客计划奖励占总体收入的比重。对于增量成本法而言,因常旅客计划的里程兑换所减少的收入对于整体收入是很小的,而递延收入法则相反。

(2)对于加盟方来说,应当采用递延收入法。

(3)凭借里程兑换机票的免费旅客是否替代了原本应为付费旅客的名额,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信号。如果出现了那样的替代效应,则应当采用递延收入法。

(4)在没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情况下,不应贸然实行递延收入法。

(5)从长远来看,递延收入法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上要优于增量成本法。

(6)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只是合适与否。在选择方法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计划政策、规模、历史的实际兑换比率等客观因素。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7)在由增量成本法向递延收入法转换后,应当采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8)由增量成本法转换为递延收入法以后,没有特殊情况出现,不应再调回,以防止对于利润的操纵。

四、问题的扩展

正如EITF No.00-22在文件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指出的那样:像常旅客计划这样的客户忠诚度计划(Loyalty Programs),对于世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便利店的会员购物积分换礼、电话公司的账户累计消费返现、酒店的VIP会员可享受打折等等,实质上都是属于客户忠诚度计划的范畴。

目前理论界对于客户忠诚度计划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

“费用观”——企业在授予顾客忠诚奖励时或实际兑付奖励时确认为销售费用,该项费用的计量基于企业所预计的提供免费或打折商品或服务的历史成本。

(二)

“收入观”——即企业将初始销售的价款一分为二,一部分反映初始销售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另一部分反映顾客忠诚奖励的价值。分派给第一部分的价款将在初始销售时作为收入得以确认,但分派给顾客忠诚奖励的价款直到在客户要求兑换奖励时才确认为收入,即在资产负债表上以“递延收益”列示,且以公允价值计量。

(三)“折衷观”——客户忠诚度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视其计划内容而定。

现行的有关客户忠诚度计划的权威会计规范主要有:EITF发布的EITF No.00-2 2公告《积分、其他以时间或购买量为单位的奖励及在未来提供免费商品或服务》,EITF No.01-9公告《卖方给顾客的返利的会计处理》,以及2007年6月28日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13号——顾客忠诚度计划》(IFRIC 13)。其中,EITF No.01-9和IFRIC13都推崇“收入观”(即递延收入法),认为忠诚奖励是独立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实际上是由客户支付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客户忠诚度计划并无具体规定,只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里提出了“会员制”的处理要求:“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能使会员在会员期内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在笔者看来,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折衷观”比较符合实际。其一,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尚处于转型期。盲目地追随欧美发达国家的“收入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其二,“收入观”的计量比较复杂,需要配备较高水平的人力物力。这对于一些微利经营的行业,诸如零售业,显然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五、结论与启示

以常旅客计划为典型代表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自出现至今,已经成为商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关注。但是,国内至今却仍没有出台一个针对客户忠诚度计划的会计准则规范,特别是对于常旅客计划这种涉及金额庞大、潜在风险巨大的项目,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

10.会计先进事迹范文 篇十

三尺讲台 **大地可作证

1987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财政贸易学校,开始系统地、正规地、全面地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他以骄人的成绩,优秀的品质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珠算等级达普一级。1989年,他毕业分配到___县技工学校工作,执教核算班。从此,他踏入以算盘为伍,以账页为伴,以数字为友,授业解惑的会计教育行业。

从一个普通学生走上讲台,他心中未免打鼓。没有受过师范教育,备课、讲课、写教案、批改作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由于学校师资缺乏,缺少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理所当然地成了“顶粱柱”,包下了核算专业《会计基础》、《珠算》、《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等多门教学课程,每周任课多达34节。但是,他始终坚信:打铁还要自身硬。为了这个“硬”字,他一头扎进书海,苦练“内功”。平日里,他一边潜心工作,钻研教学,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功读专业书籍。寒暑假里,他便四处求学,参加进修。寒来暑往,他终于在自身素质上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6月,他取得了会计工作“驾驶证”——《会计资格从业证书》;1993年5月,通过全国会计资格统考,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1994年5月,通过“自考”取得《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证书》;1995年7月,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审计获得通过。本事“硬”了,就要打出好“铁”来。在任教一年的时间里,他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在实践中边学、边教、边摸索,大胆创新教学思路,不但成功地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而且在教学工作上也结出丰硕成果:他执教的班级实现当年单科成绩平均提高28分,跃居全校第一;珠算平均成绩上升两级,达到普二级;组织学生集训,两次参加县级会计实务比赛均获得一等奖;89级、90级的**、**、**等同学组成的**县珠算比赛代表队,在**地区珠算比赛中荣获三连冠,使本县珠算技术雄居**地区霸主地位。

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和求索,不但练就了**同志过硬的会计业务功底,还铸造了他高尚的执业品质。在92年至93年期间,他婉言拒绝了多家大型企业和所谓“好单位”的高薪聘请,依旧无悔地衷爱于会计教学工作。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会计的生命是‘真’,人更要活得‘真’”。

逆水行舟 脚踏实地勤耕耘

1994年,**同志被人事部门选调到**县财政局工作,从一个会计知识的传播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实践者。从专业教师到会计岗位,又是一个角色的转换,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但是,凭借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对“会计”这个特殊名词的感情,他从零起步,逐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财政会计人员。1994年至XX年,他从事预算外会计核算工作,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进行核算,严格按照《预算外资金会计制度》执行。首先,他深入学习和掌握《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财政会计法规,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更新记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高,为财政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在熟练掌握预算外会计业务的基础上,他深入到各个执收单位,对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逐一审核,查阅会计凭证和报表,取得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他针对各单位财务不规范、账目不健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严重的现状,组织实施了对全县执收单位会计工作大整顿,严格按照《预算外资金会计制度》统一建立了规范的会计账簿,设置会计科目,并组织各单位会计人员完成了55个学时的专业培训。经过这次“洗理”,全县各执收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明显加强,同时,各单位应纳入财政专户的收费、基金及附加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使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预算外资金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到间,他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走遍全县山山水水,先后30多次走村到户、下到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测算数据,为成功实施本县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准确的数字依据。由于他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19,**财政局、**地方税务局授予他“财税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财政局评为财政系统先进个人。XX年,被提任**财政局总会计。

他辛勤地耘,优良的会计素质,为本县会计工作添上了浓默重彩的一笔。

勇立潮头 以苦为乐写人生

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改革,是**同志永远追求的目标。近年来,财政部门的各项改革齐头并进,各项改革都牵连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此,他深入研究,积极参与,把改革工作与本县实际紧密结合,力求将会计工作做真、做实、做细、做新,为上级和领导实施改革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本县财政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献。

——实施全县工资统发,他呕心沥血。由于县情复杂,财力疲软,由财政发放各行各业的工资经常被拖欠,村社干部工资更是有名无实,各单位职工怨声载道,工作消极,干部职工思想极不稳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根据其他县市的经验,经过反复思考酝酿,他提出了**县工资统发的改革思路,并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和相关科室拟出了工资统发方案。经他上下奔走,反复敦促上级研究,XX年,县政府终于决定实施包括公务员、职员、教师、民政定补人员、村干部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发方案。事不宜迟,他立即会同有关人员加班加点进行细算,硬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将全县1398万元、22568人的工资计算到人头,顺利实现了工资按月打卡发放,解决了全县干部职工多年来的后顾之忧,有效维护了全县干部队伍的稳定。然而,**同志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一次深夜加班回家途中,遇三名歹徒持刀抢劫,身上财物被抢劫一空,本已身心疲惫的他被连砍七刀,倒在血泊中……后经路人送医院抢救,才以保全性命。当局领导和同志们看望他时,他只欣慰地说了一句话:“还好,工资统发已经算下去了”。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他勇挑重担。由于历史的原因,各预算单位财务十分混乱,收支随意性大,资金浪费和流失十分严重。但是,要扭转这一根深蒂固的老大难问题,谈何容易。作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他,眼里岂肯容下这粒“砂子”?用他自己的话说,“知难而退,绝不是总会计的选择”。为了减少资金流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资金管理力度,防止腐败行为发生,他提出以“四个凡是”为主要内容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建议:凡是属于预算收入的,由缴款单位直接缴入金库,凡是属于预算外收入的,由缴款单位缴入财政专户。凡是财政部门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的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凡是市局追加的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由于该项改革措施突出的针对性、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的操作性,立即获得了县上的认同。经过一年大刀阔爷的改革,单位和部门的误会消除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财政管理资金能力加强了,**也会心地笑了。

他辛勤地耘,优良的会计素质,为本县会计工作添上了浓默重彩的一笔。

勇立潮头 以苦为乐写人生

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改革,是**同志永远追求的目标。近年来,财政部门的各项改革齐头并进,各项改革都牵连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此,他深入研究,积极参与,把改革工作与本县实际紧密结合,力求将会计工作做真、做实、做细、做新,为上级和领导实施改革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本县财政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献。

——实施全县工资统发,他呕心沥血。由于县情复杂,财力疲软,由财政发放各行各业的工资经常被拖欠,村社干部工资更是有名无实,各单位职工怨声载道,工作消极,干部职工思想极不稳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根据其他县市的经验,经过反复思考酝酿,他提出了**县工资统发的改革思路,并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和相关科室拟出了工资统发方案。经他上下奔走,反复敦促上级研究,XX年,县政府终于决定实施包括公务员、职员、教师、民政定补人员、村干部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统发方案。事不宜迟,他立即会同有关人员加班加点进行细算,硬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将全县1398万元、22568人的工资计算到人头,顺利实现了工资按月打卡发放,解决了全县干部职工多年来的后顾之忧,有效维护了全县干部队伍的稳定。然而,**同志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一次深夜加班回家途中,遇三名歹徒持刀抢劫,身上财物被抢劫一空,本已身心疲惫的他被连砍七刀,倒在血泊中……后经路人送医院抢救,才以保全性命。当局领导和同志们看望他时,他只欣慰地说了一句话:“还好,工资统发已经算下去了”。

11.品质管理计划书范文 篇十一

质量方针中涉及到你所做的工作,应该如何去贯彻执行。

质量目标中涉及到你所做的工作,应该如何去达到。

XX年度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你采取哪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如何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如何提高自己质量管理水平。

如何运用数理统计技术做好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

如何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不符合现象,如何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如何按照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去进行整改,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2.会计研究计划书范文 篇十二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激励三种。资料显示, 采用股票期权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但随着我国股市2007年底以来的由“牛”转“熊”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股市持续下跌, 曾经风靡一时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大面积“流产”。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大面积失效, 暴露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缺陷, 凸显了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优越性。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是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 一般是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或处于初创时期或外部环境不利于采用股票期权计划时, 将一定数量的股票无偿赠与或以较低价格出售给激励对象, 但是股票的再次出售受到限制, 只有实现预定目标 (业绩目标或股价目标) 后, 激励对象才能获得股票的完全所有权。如果激励对象没有实现预定目标, 企业有权将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原价购回。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按约定价格和数量在授权以后的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有这种权利的人可以在将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 (行权价) 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利, 而不是一种义务。与股票期权计划相比, 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更稳定, 可预测性更强, 该计划让员工有机会真正获得企业的股份, 而不仅仅是拥有以预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至于股票的来源, 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可以考虑回购股份或提取股权激励基金用于为激励对象购买本公司股票, 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可以采取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目前股市的走势不明朗, 企业的业绩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大, 股票期权的激励意义已经不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采用发放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二、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

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股权激励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 下面分别不同的股票来源方式举例说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 以增发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1. 换取职工服务的会计处理。

(1) 授予日的会计处理。除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 无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或者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在授予日均不做会计处理。授予日后立即可行权的情况在实务中较为少见。

采取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 企业应当在授予日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具体来说, 企业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 等待期的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 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日, 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 应当进行调整, 并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实务中, 为了准确计量每期取得的服务并将其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首先应确定等待期长度。其次, 正确计量可行权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单位公允价值。再次, 根据上述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再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 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在可行权日, 最终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应当与实际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一致。最后, 进行会计记录。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 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 可行权日的会计处理。在行权日, 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 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在编制会计分录时, 企业应当在行权日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溢价的金额, 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借记“资本公积”、“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等科目。如果全部或部分权益工具因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 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将其从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转入未分配利润, 不冲减成本费用。实务中, 注意按行权方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 可行权日之后的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或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2. 换取其他方服务的会计处理。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的,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 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其他方服务在取得日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时,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 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时,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例1:C公司于20×7年1月1日与企业员工及提供服务的其他方签订了股份支付协议, 准备以增发的股票奖励相关人员。协议内容包括: (1) 企业每位生产人员 (总人数为200名) 可以获得该公司发行的400股股票 (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 , 授予后立即可行权; (2) 针对30名车间管理人员, 如果未来在企业工作三年, 则每人将于第三年末获得C公司600股股票; (3) 针对5名高级管理人员, 如果该企业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则每人将无偿获得C公司10 000股股票, 等待期为1年; (4) C公司与乙安装公司签订了工程安装协议, 乙公司为C公司安装一个项目的生产线, 费用为20 000股C公司的股份, 乙公司于1月底完成该项安装劳务。已知, 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为20×7年1月1日, 该日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1月31日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1元。2月15日, 有100名生产人员行使权利。据C公司估计, 实施该激励计划后, 车间管理人员将有80%会选择在企业工作至少三年, 20×7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的可能性大于95%。上述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均附有不同的锁定期。

(1) 针对生产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 授予日为20×7年1月1日, 所以应于1月1日按10元每股的公允价值确认, 计入成本的金额=200×400×10=800000 (元) 。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8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0000。

(2) 针对车间管理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 等待期为3年, 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 再按授予日 (20×7年1月1日) 的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本例仅以20×7年度为例, 以后年份 (重新调整估计的百分比) 的处理略。

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600×30×80%=14 400 (股)

确认金额=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授予日公允价值/3=14 400×10/3=48 000 (元)

20×7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为:借:制造费用48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8000。

(3) 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支付属于达到业绩要求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由题意可知, 等待期为1年。计价使用的是授予日 (20×7年1月1日) 的公允价值。

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10 000×5=50 000 (股)

确认金额=12月底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授予日公允价值=50000×10=500000 (元)

20×7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5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

(4) 针对乙公司安装劳务的股份支付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若乙公司服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则C公司应以服务取得日即1月31日的股票公允价值入账, 确认金额=20 000×11=220000 (元) 。该项成本计入生产线的成本, 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会计处理为:借:在建工程22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20000。

(5) 2月15日, 100名生产人员行使权利, 转为股本的金额=行权人数×每人实际行权的数量×每股面值=100×400×1=40000 (元) 。会计处理为: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000;贷:股本4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60000。

(二) 以回购股份方式获得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对于以回购方式解决股票来源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 要注意《公司法》第143条的相应规定。《公司法》对因实行职工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 规定回购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 所需资金应当控制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额之内。股东大会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之日与股份回购日不在同一年度的, 公司应当于通过职工股权激励办法时, 将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作出预留, 对预留的利润不得进行分配。并规定, 基于“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目的而回购的股票“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公司回购股份时, 应当将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转作库存股成本, 同时按回购支出将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转入资本公积。现对这种方式的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2:2×06年底, B公司发行在外股份总数为2 000万股, 股本为2 000万元, 公司2×06年净利润为850万元, 财务报告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 850万元。公司董事会于2×07年1月1日批准了一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计划规定: (1) 针对30名销售骨干, 如果未来在企业工作三年, 则公司将于第三年末无偿授予每人限制性股票2000股。 (2) 公司向其15名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 000股限制性股票, 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4.5元, 股权激励基金提取的条件是2×07~2×09年三年中, 公司每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上述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都附有24个月的锁定期, 公司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7元, 股票面值为1元。公司预计2×09年12月31日激励条件可以达到, 而且预计受激励员工没有人离开, 最终全部行权。公司于2×09年9月3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回购了股份, 共回购21万股流通股。假定上述员工于2×10年1月15日全部行权, 公司办理了相关股票过户手续, 将股票支付给职工。

(1) 按《公司法》的规定, 预留未分配利润273万元, 预留的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通过备查簿入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30000;贷:资本公积——股权激励基金2730000。

(2) 每年确认成本费用。计入销售费用的金额:2000×30×7×1/3=140 000 (元) ;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10000×15×7×1/3=350000 (元) 。借:销售费用140 000, 管理费用35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90000。

(3) 回购股份。公司于2×09年9月3日进行股份回购。借:库存股2310000 (210000×11) ;贷:银行存款2310000。

(4) 职工行权。15名高层管理人员行权时, 应结平其他资本公积共计:350000×=1050000 (元) 。借:银行存款675000 (4.5×10000×15)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50000;贷:库存股165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5 000。

30名销售骨干行权时, 应结平其他资本公积共计:140000×3=420000 (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2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0 000;贷:库存股660 000。

(5) 结转多预留的未分配利润42万元 (273-231) 。借:资本公积——股权激励基金42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20000。

(三) 提取股权激励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提取股权激励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典型是上市公司万科。万科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不是来源于回购股份的方式, 而是预提股权激励基金委托信托机构采用独立运作的方式在规定的期间内用股权激励基金购入股票并在条件成熟时过户给激励对象。虽然此种方式不属于回购股份的方式, 但其对预留未分配利润以及等待期内取得的服务进行费用摊销的会计处理与上述回购股份方式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在委托信托机构采用独立运作的方式在规定期间内用股权激励基金购入股票时不通过“库存股”科目进行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借:资本公积;贷:银行存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工厂企业火灾的应急预案下一篇:基础会计形考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