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2024-07-20

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精选15篇)

1.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一

天天向上辅导中心姓名: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与评价(二、三)

一.我会填。

1.一年有()个季度,9月在第()季度,这个季度共有()天。

2.一年有()个月,大月是(),小月是()。

3.明明在奶奶家连住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月和()月

4.今年是()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余()天。

5.丽丽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她是()月()日出生的。

6.5年=()个月18个月=()年零()个月28天=()星期

7.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升降国旗②拧开水龙头③用钥匙开锁④打开教室门

⑤吊扇在空中运动⑥拨算珠⑦乘坐电梯⑧钟摆的运动

属于平移的有:()属于旋转的有:()

8.猜生日。

①小军的生日是第二季度最后一天,小军的生日是()月()日。

②小东的生日是儿童节的前两天,小东的生日是()月()日。

③小华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小华的生日是()月()日。

二.我会判。

1.每100年是一个世纪。()

2、2012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2.每年第二季度都是91天,第三季度都是92天。()

3.双月都是小月,单月都是大月。()

4.一个月中最多有4个星期日,最少有3个星期日。()

三.我会选。

1.在下面的年份中,全是闰年的是()。

①1980、2000、2014②2032、1997、1854③1204、1996、2008

2.2200年第一季度有()天。①90②91③92

3.左图是图形经过()得到的。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年的第2、3、4季度的天数都不变。②“春、夏、秋、冬”就是四个季度。

③11与31日是小红的生日。④每4年里一定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5.2014年的2月23日是星期天,下一个星期天是()

①3月1日②3月2日③3月3日

四,解决问题。

天天向上辅导中心姓名:

1.服装厂从6月28日到7月2日,一共加工了350件服装。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件服装?

2.某公司去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25度,照这样计算,第四季度共节约用电多少度?

3.超市运来青菜80千克,运来的西红柿是青菜的5倍,运来的青菜、西红柿一共多少千克?

4.王师傅和李师傅平均每人每天加工9个零件,你知道他们今年2月份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吗?

5.玲玲每天写9个大字,照这样计算,今年第一季度她一共写了多少个大字?上半年一共写了多少个大字?

6.智力乐园:小明参加游泳夏令营活动,从8月6日到8月12日,每天沿着50米长的泳道游8个来回,那么小明在整个活动期间一共游了()米。

2.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产生了疑虑。过去教师为了将评价做到更加精确,会把知识内容分解成为很多个很小的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各个点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可否认,通过该评价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学习状况,不过,学生对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和理解却被忽视了。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就会产生误差,不清楚学生是在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出现断层还是问题表征时有了偏差;而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比较迷惑,不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所以,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要求,关于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评价模式便产生了,即表现型评价。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推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改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工作,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1. 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测验,它可以了解到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态度、能力和观念等。这种评价主要是利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价。过去往往追求答案的标准和统一化,现在的教学则多是鼓励个性化的教学,追求多元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2.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

表现性评价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最后的学习结果,而是更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表现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运用一些非结构性的知识,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不足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也包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与他人相处或合作时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交流。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实践的设计

1. 研究环境的分析

在设计任务之前,首先需要对实施对象,即学校和班级的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校长的知识背景等,这样便于更好地实施相应的任务设计。其次,对于实施表现性评价研究的整体研究氛围作出分析。比如,校长是否对于教学理论研究有推动和支持的意向;新课改中的赋权增能是否帮助教师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权利,只有有了这样的教学研究权利,才能让任务的实施在更便利的条件下展开。由于一线教师通常都是教学实践较多,而理论知识相对缺乏,所以还应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解。

2. 研究的实施

(1)制订评价目标。在相关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大抵包括识字方面的能力、阅读方面的能力、写作方面的能力等,因此,结合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目标。一是理解目标,就是指让学生能够对情境图进行正确的理解;二是交流目标,在任务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合作者讨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各种看法;三是运动目标,学生在任务中能够选择合理的行动方式,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表达目标,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准确、清晰地作出表达;五是写作目标,学生能够规范、准确且整洁地写出相应的内容;最后是情感目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应该饱含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态度认真地完成任务。

(2)设计表现性任务。对于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以各种问题和各种活动为基础。完成了评价目标的制订,接下来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具体任务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具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要完成某项任务,是锻炼其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设计任务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任务。

例如在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有一个“我来写提示牌”的设计模块,设置了下面的表现性任务。教学目标:(1)让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出相应的广告语;(2)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方面的意识。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准确地理解图片的含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作出概括描述。这个任务的设计特点在于:(1)突出了表现性任务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的特点,使得情境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提示牌,如公园、学校操场等;(2)结合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自主设计广告语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霞.在教学中运用真实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2(4).

[2]高凌庵,吴维宁,黄牧航.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J].人民教育,2006(1).

3.语文课堂评价要做到“三需要”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三需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38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着评价对象及标准错误、课堂教学评价情感缺失、课堂教学导向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一、评价需要让学生知道被肯定的原因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对象不正确、评估的效果过于宽泛,使学生对课堂评价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从而使课堂评价达不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以学习古诗《春晓》和《村居》为例,有一名语文教师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两首古诗每一句的句末,韵律有什么特点?”有一个学生回答说:“这两首古诗的一、二、四句的韵母是一样的,只有第三句的韵母不一样。”教师立刻评价说:“答得太好了,你真聪明。”这名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课堂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教师的评价对象错误,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作出评价,而不应当对学生本人作出评价,即教师应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作出评价,否则学生容易对教师的评价产生错误的认知。其次,这名教师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他可以获得评价,而别人不能获得评价,即教师要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某某同学在学习时用心思考了问题,他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找到了古诗韵律的特点,回答得非常好。以后,大家遇到问题时,也要开动脑筋。”这种评价方法就是对事不对人,而且准确地指明了学生被表扬的原因。

语文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只有先了解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然后将自己的评估态度及评估结果传递给学生,才能正确地给予学生评价。

二、评价需要发自于教师的内心

部分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估时,仅仅用语言的方式给予学生评价。因为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所以学生不能从评估中感受到学习激励。

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回乡偶书》为例,这名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点了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说:“朗读得非常好,某某同学做好了充分的预习,他把诗中的感情朗读出来了!坐下。”这名教师仅仅用词句给予学生评价,而未在评价中赋予感情,这一段评价缺少足够的激励效果。如果这名教师在评价中强化非语言行为,就能够提升评价效果。首先,教师要选择评价的对象,《回乡偶书》这首诗中没有复杂的词汇,它适合中等生及学困生学习,教师可将中等生和学困生作为激励的对象,让他们尝试朗读这首诗,这就是空间语言行为的应用。语文教师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激励的对象,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可用鼓励的眼神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予学生评价,这就是神态语言行为的应用。在学生完成朗读任务以后,教师可以走到学生面前,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爱抚,然后给出客观的语言评价,这就是肢体语言行为的应用。这样的评价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评价虽然是客观的,但是教师给予评价的动机却是充满感情的,这就产生了强烈的激励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用客观的语言传递学习方向,还要用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传递感情,强化课堂评价的激励效果。

三、评价需要导向性的问题设计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希望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难点,这些重难点可用具有导向性的课堂评价方式来表现。

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为例,教师直接问学生:“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因为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强的缘故,所以很多小学生无法迅速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就用以下方法向学生提问。

师: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生:小鱼的尾巴可以划水,黄牛的尾巴可以赶蚊子,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

师:那么壁虎的尾巴有作用吗?

(生认真的思考)

师:为什么其他动物的尾巴有这样的作用?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生猛然领悟教师提出问题的意思,开始回答问题。回答的问题略)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最后一个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答出来: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生: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它能帮助小壁虎逃避一些危险。

教师用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语文知识。这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具有反馈学生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向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课堂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4.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四

银川市实验小学姜俐冰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实施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进行形成性评价,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从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情感及行为等信息,通过分类、对比和系统分析,全面评价学生的现阶段的语文能力。

一、测评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综合考查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重学习结果。

2、着眼于检测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主体,测试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多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合格或不满意测评结果的同学可申请多次测试。

4、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5、定性与定量结合,以评价手册为标准,结果以等级的方式展示。

二、测评内容

(一)笔试(70分)

1.内容期末试卷

2.办法闭卷考试。

3.标准由学校统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时间1月9日

(二)朗读(5分)

1.评价项目朗读

2.评价内容从本册教材中选择10篇课文作为考核内容(诗歌不作考核内容)。

3.评价标准

(1)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响亮得5分。

(2)正确:添字、漏字、错字、换字、回读等,每处扣0.1分。

(3)流利:标点停顿、段落停顿不当,每处扣0.1分;句中停顿不当,影响句意表达,每处扣0.2分。

(4)感情:没有感情,或情感处理不当,一次性扣0.1~0.3分。

(5)语气、语调:唱读、溜读、拖腔拖调等,一次性扣0.5~1分。

(6)不用普通话朗读或声音过小,让人听不清楚,一次性扣2分以上。

4.评价方式

(1)提前两天公布考核时间、办法和篇目。

(2)考核前将课文题目制成抽签卡。

(3)考核时让学生任抽其一,准备3分钟,当场朗读,教师打分。

5.时间 12月19日~12月23日

6.评价人员 任课教师

(三)背诵(5分)

1.评价项目 背诵

2.评价内容

(1)本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

(2)《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上的前30首古诗。

3.评价标准

(1)背诵正确、流利、声音响亮,得5分。

(2)正确:添字、漏字、错字、换字、回读等,每处扣0.1分。

(3)流利:标点停顿、段落停顿不当(每处扣0.1分);句中停顿不当,影响句意表达(每处扣0.2分)。

(4)语气、语调:唱背、溜背、拖腔拖调等,一次性扣0.5~1分。

(5)漏背句子,每个扣0.5分。背诵中有遗忘,经老师提示能背完的,每处扣0.5分。

(6)不用普通话,声音过小,让人听不清楚,一次性扣2分以上。

4.评价方式

(1)提前两天公布考核时间、办法。

(2)考核前将本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题目、20首古诗制成抽签卡。

(3)考核时让学生从中任抽一题,当场背诵,教师打分。

5.时间12月26日~12月30日

6.评价人员 任课教师。

(四)口语交际(10分)

1.评价项目 口语交际

2.评价内容

(1)平日学习中的提问、回答、交流、讨论等言语交际活动。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本册教材要求,确定四个话题:

A 读书交流会B说笑话

C介绍小制作D小小展销会

3.评价标准

(1)围绕话题,乐于交际,用普通话交际;讲文明懂礼貌,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听得懂别人的意思;说得清楚自己的意思(侧重点),并做到语言连贯,有条理,得10分。

(2)在交际情境中围绕话题的单独说话时间,至少有一次,不少于半分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的,酌情扣0.5~1分。

(3)不愿交际或不敢交际,经帮助能参与交际的;听不懂别人意思,经强调、解释能听懂的;说不清自己的意思,经别人帮助能说清楚的。以上任一方面,经提醒、帮助,仍不能改过的,扣4分以上。

4.评价方式

(1)观察记录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言语交际表现。

(2)考核前两天公布考核时间、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3)抽取十人一组,选择一个话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情境中考核学生的交际能力,综合打分。

5.时间12月30日

6.评价人员 任课教师。

(五)课外阅读(10分)

1.评价项目课外阅读

2.评价内容《同步阅读》的篇目和班级推荐的书目(共15本)。

3.评价标准

(1)一学期至少要有4张摘记卡,少一张扣1分。

(2)根据阅读书目进行相应的展示活动,本学期为制作读书小报,小报成绩满3颗星不扣分,不满的话扣1分。

(3)《同步阅读》上三份阅读记录单(必读书目),总分得6星以上不扣分,不满扣1分。

(4)在“挑战阅读王”的活动中,读书量达到30万字不扣分,不满的话扣1分。(满分2分)

4.评价方式

(1)鼓励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根据书上的批注质量发放书虫卡,每一章节至少有一处三句话以上的随感批注或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故事续写,都可得一张小书虫卡。

(2)根据《同步阅读》的阅读记录单的完成情况。

(3)根据阅读书目进行相应的展示活动,或表演(可以合作),或画插图,或办小报等。

(4)根据挑战阅读王的记录单评价阅读节中的读书情况。

5.时间1月4日~1月5日

6.评价人员 任课教师。

(六)学习习惯(等次)

1.评价项目 学习习惯

2.评价内容

由基本学习习惯和每学期的学习习惯组成。包括正确的读写姿势、上课时的认真倾听、思考、积极发言和认真、及时完成作业习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以及本册要求的认真写钢笔字的好习惯。

3.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参照教材要求。

(2)每月检查一次,根据平时表现打等第,最终等第为“合格”、“不合格”。

(3)一学期累计达到3次“合格”,即总评等第为“合格”;一学期累计少于3次“合格”,即总评等第为“不合格”。

4.评价方式

(1)根据平时表现的评价而定。

(2)还可以结合能仁激励卡的发放及作业星的评定来进行。

5.时间平时、每月10日。

5.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篇五

1、了解谚语的意思,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2、体会参观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五个关于爱惜时间、珍惜时光的谚语。

2、阅读短文,能找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表达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图片、录相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谚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谚语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谚语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含有深刻意义的语句。它通俗、形象、顺口,是人民群众语言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我们阅读书籍和报纸时,看到谚语要积累,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阅读《参观中华世纪坛》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意思。

2、用“~~~~~~”线画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语句。(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发言。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理解。(此时,可放录相或放大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观有先有后,写文章一定要把顺序交代清楚。其次是把看到的景物或展品的特点写出来。最后是写景和抒情密切结合。

三板书设计

参观中华世纪坛

圣火广场弧形石阶二道清水象征

青铜甬道长270米宽3米

坛体上部分斜面时空探针外围墙上浮雕

6.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篇六

比如一篇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如果是以写人为主,我们就要注意作者从哪几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刻画。如果以写事为主,就要注意作者写了哪些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一步很重要:

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大致分为:写景、写人、叙事、状物这几种;每种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在初读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让孩子有整体意识然后分辨是哪一类的文章,接下来再按照文章的类别进行概括。

这里再说说各类文章的侧重点及中心。

1.写人的文章:重点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阅读好后,问下孩子,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写了他什么品质?

2.写景的文章:重点描写景色,突出作者对景色的热爱之情。

3.状物的文章:如果描写的是实物,那么文章突出的是对这种实物的喜爱之情;若是借物喻人,那么,就需要关注结尾,看看是象征哪一类人。

这个方法建议大家在阅读时多多使用,这样孩子慢慢形成习惯,就会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内容了。

那有的家长会说,有些孩子说不完整啊,没关系的,我们慢慢地提醒他说完整,给他补充,记住遗漏的要点,那么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说完整了。语文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我们先不要去看题目,先让孩子看文章,如果这一类的文章读懂了,举一反三,总结规律,那么同类的题目肯定就会做了。

(二)细读文章,弄懂每个段落的意思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因此,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要理解自然段,需要了解常见的几种构段方式,学会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自然段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几种:

1.先总后分

段落中的总分关系,就是利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它一般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这是我们小学最常见的构段方式。

大家平时都说:孩子不知道阅读的方法啊,其实这些学校老师都有讲,但是孩子可能不注意总结,在阅读时用不上,导致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所以,阅读方法的总结很重要。

2.并列关系:一个段落中,几句话或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分别描述了几件事或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事物。

3.时间关系 特点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层次,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4.因果关系这种结构形式往往在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原因,另一层写结果,其呈现方式有两种,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

5.转折关系这种结构形式的段落,前后意思是相反或想对的,中间往往是可是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连接。

(三)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

我们讲解了如何整体上阅读一篇文章,也讲解了构段方式。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通俗地说:就是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般记叙文随着事情的发展过程,通常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

2.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

游记、参观记、写景状物的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只需抓住文中表明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带有说明文的文章或状物的的记叙文,往往以内容的不同来划分段落。

(四)概括中心

讲解了整体阅读的方法、讲解了构段的方式、讲解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最后再说一下如何概括中心。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的语言形式是:赞扬了、抒发了、反映了、说明了、揭露了 等等。

7.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8.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浅析 篇八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方法及效率,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必要的。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的把握,在此,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所思。

首先教师应要了解三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时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在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中,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另一位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称其为心理社会发展结算,在这一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三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7-12岁)。无论是哪种划分都列出了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三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8-10岁之间,这一阶段恰巧属于心理学上的童年期,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记忆发张有这样几个特点:

1.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进。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2.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童年期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着儿童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3.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进行意义记忆。

4.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抽象记忆能力得意不断发展,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乃至逐渐上升,占据优势地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要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来得快而自然,这里笔者说的有意识记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复述”。不断地让孩子重复记忆材料,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例如对于课文,诗词的背诵,学生采用的大部分是一种“多吟以颂”的方法。当然另一些记忆方法的运用也必不可少,例如“组织法”,将记忆材料按其间的意义练习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如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记忆成语,利用唐诗绝句四句押韵的特点来记忆诗歌等。

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研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几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化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三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阶段,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实际运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学生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字词句及文章中心,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2.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在心理学上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年级小学生运用最多的是归纳推理。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能力,教学生将所学素材归纳分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但不能摆脱具体形象性。这个时期与幼儿期相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思维特征与数学紧密相连,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础推理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叙事文的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生叙事文的逻辑,即叙事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

三、三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友谊的发展。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评性有所提高,内容有所扩大,稳定性也相对提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与学生交流,笔者认为,这一阶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经常给学生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

四、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老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态度上,儿童并不能完全做到自觉主动,老师和家长不应采取逼迫的态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上,老师的主动性较强,要在课堂课后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语文学习过程中,晨读的训练,生活中的注意观察等。在学习方法上,在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老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培养良好的品行也是必要的,三年级学生品行的培养侧重于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在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主流精神也不外乎此,语文老师应借此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行的培养。

综上所述,笔者在阅读了心理学大师的著作之后受其启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语文教学工作合理结合,在实践中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9.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精读与略读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

2.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上下五千年》,其中精读《蔺相如完璧归赵》,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要读书,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读书方法。板书:精读与略读。(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朗读这两句话,留意重点词语。2.学习第二段。(1)什么是略读?(大略地读)(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略读能力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留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课文后面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大家要留意学习。

(3)略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要害词语。

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4)怎样进行略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5)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留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讨论交流。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交流《上下五千年》

1.交流自己读过的《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并说说你的阅读方法。2.结合你的阅读,我们来抢答比赛,看谁的《上下五千年》知识最丰富。出示课件:

---------开天辟地 被称为“飞将军”的是-----------郑和共------次下西洋 和珅倒了-----------吃饱了

3.一起分享读书后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或最喜欢的的人物,能说出理由更好。

4.交流如何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学情预设:先略读后精读。)学生交流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向大家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相机肯定鼓励。还有其他方法也介绍给大家。)5.老师也来推荐一种读书方法。

(1)“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更是文章的凝练。读书先要看封面(板书:看封面)。看看书的封面,说说你看到的。

(学情预设:看到封面上画着龙椅,龙椅上坐着一位皇帝,两边是大臣们走的台阶,还写着总策划和主编各是谁。)

(2)除了封面,打开你手中的书快速的翻阅一下,看看书的前后,你还能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它们对于我们读书有什么帮助吗?)

(学情预设:我的书有前言、后记和目录,目录告诉我们这本书有多少回))教师小结: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们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课件出示:前言、后记)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课件出示:读目录)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板书:略读)

(3)读书有困难时,你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学情预设:还可以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请教别人。)

6.略读只能对书有大致的了解,但要想了解人物的性格与特点就需要走进书中具体的章节去细细品味,这就需要我们去精读。(板书:精读)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的精读方法。

学情预设:《海伦凯勒》我们学习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二泉映月》我们知道采用了“琴声”和“心声”交替出现的写法,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介绍了其中的内容和意境。(四)精读片段,赏析人物

1.课件出示片段,师生共同赏析。(1)说说自己平时读历史故事的方法。(学情预设: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2)出示《蔺相如完璧归赵》自读片段,里面有几个人物?隐含的人物是谁?(秦昭襄王、赵惠文王、蔺相如)

(3)身份对比: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三人身份,教师相机补充资料。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重点读蔺相如和秦昭襄王的对话,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小组四人合作与全班同学交流学习结果

重点句一: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就由我带和氏璧到秦国走一趟吧。(学情预设:通过“不答应不行 ”可以体会出蔺相如的聪明,及他分析的很有道理。)

重点句二: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瑕疵,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学情预设:通过“挺名贵,也有点小瑕疵”可以看出蔺相如急中生智,为拿回和氏璧找理由。)

重点句三: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说愿用15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脑袋和这块璧在柱子上一同砸碎!”

(学情预设:从“怒气冲冲、一同砸碎”可以体会出蔺相如和璧共存亡的决心。)(学情预设:从“拿、退、靠”这三个动词可以蔺相如动作很灵敏。)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明确读书目标制定读书计划

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2.持之以恒,做好读书笔记。

3.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10.二三年级语文词语与课外知识点 篇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2、和燕子有关的词语:莺歌燕舞、劳燕分飞

3、与燕子有关的古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1、我还知道杜甫的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1、习作积累——写小动物的好词好句

1、开头:我外婆家 有一只小白兔,它的名叫“小可”。我可喜欢它了。

2、一只翠鸟忽地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中去了,它那美丽的羽毛带走了众人的眼光。

3、远处的湖面上有几只野鸭在游动着,就像一只只无线电操纵的小军舰,那么英武,那么雄壮。

4、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5、小猫的眼睛是蓝晶晶的,身体是纯白的,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大绒球在地上滚动着;脑袋圆圆的,上面竖着一对三角形的耳朵。小猫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但是晚上那双眼睛就睁得圆圆的,简直就像两颗大大的宝石,发出悠悠的蓝光;那四只锋利的爪子里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走起路来轻轻的。

11.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教学;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活,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迎合了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三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三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三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1)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法简介。情境教学法于20 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 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小学三年级语文特点分析。语文作为小学三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②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因为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和提高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要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3.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三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4.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5.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活起来。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话语系统,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超常吸纳语言的本领,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离经叛道”,只要是合理的,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付诸实际的过程里面,老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以及各位学生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的乐趣,并意识到沟通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在融洽而灵活的氛围当中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如何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到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并得到最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不断的探究以及总结,唯有借助上述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很多实践证明此类举措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笔者的理解,情境创造在未来的岁月里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融入主流的教学方法当中,令其作用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史秀玲. 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6) .

[2] 李雪盈.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2).

[3] 嵇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12.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评价探究 篇十二

一、语文习作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中,尽管部分教师采取学生互评的习作评价办法,但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评价模式仍占主要地位。这种评价模式的弊端在课改的进程中慢慢显现,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作文习作停留在完成写作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讲,现阶段的语文习作评价体系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

通过与全年级老师座谈,发现有85%以上的教师采取“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评价模式;13%的教师会采取学生互评或是学生自评的办法;仅有2%的教师会要求家长参与到学生写作的评价工作中。这一结果说明教师仍是作文评价的主体,说明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而且是相当重视的;但是却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修正的热情,使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同时学生也失去了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家长也应该发挥其监督与督促学生作文学习的作用,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种评价模式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长此下去可能会使教师疲惫,进而影响教师对批改作文的热情。

2.评价内容

对小学作文的评价主要有字体是否漂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使用多种写作手法、谋篇布局是否合理、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等等。学生在自评或是互评时,关注最多的是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等,都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由于家长不具备有专业的素质,因此,在辅导孩子过程中的侧重点也停留在细节处,对孩子文章的整体把握、思想情感的传达等方面欠缺;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首先关注的是中心思想是否明确,其次是文章层次、写作亮点、知识运用等整体性的东西,虽然也关注错别字、语句等,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很少能够做到细致地修改,而且教师对学生作文知识能力运用的关注度要远大于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这一点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有面批、书面批改、速批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书面批改,其次是面批,只有少数教师会使用速批的办法,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定。书面批改可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痕迹,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评语来主观地了解到自己写作的优点与缺憾,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起来。但是,书面批改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学生可能会在几天后就忘记老师的评语,并不能真正起到提高能力的作用。面批的方式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是这种一对一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而且能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所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速批在教学中是很少有老师用到的,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进行写作,虽然只是一小段话,但是这种训练对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4.评价形式

首先,分数评价法。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形式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反映的,得分较高的学生意味着写作能力稍强些,得分低的学生意味着写作能力稍差些。通过成绩评定这一形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处于高分和低分的人数都不是太多,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人数较多。其次,等级评价法。笔者认为等级评价法在某些时候与分数评价法是相似的,然而等级评价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细分不太严格。但是,等级评级法在维护学生自尊心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最后,成就评价法。绝大部分教师会注意到学生参加征文活动的获奖情况,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肯定,同时也会激励那些没有成就的学生加油,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二、语文习作评价的改进措施

既然语文习作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鉴于新课改阶段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改进或纠正,使习作评价体系更规范、更科学,更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首先,加强读、写能力。写作的技巧、语言文字来源于课堂,认真学习与理解课堂中的写作技巧与结构,并仿照课文写一段相类似的话语。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并灵活地应用到写作中。其次,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汇,提高文章的美感。最后,加强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往往学生的素材比较单一,作文中所用的例子都是重复出现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面窄、社会实践少。因此,大量的学校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丰富题材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掉修改这一环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较多的修改练习,慢慢培养他们的修改意识和修改习惯,同时向学生讲明白作文修改的关键点都有哪几方面。修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自改与互改。完成写作之后要进行自我修改,修改错别字、病句、文章结构等;之后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同学之间进行再修改,通过发现别人的问题来警戒自己不可以犯同样的错误,并对同学作文进行评价,写出评语。这一办法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好办法。

3.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现阶段作文评价的方法以书面评价为主,其他评价方法为辅。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方面真正获得提高,教师就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面评”这一方法,虽然有些耗时,但是采取一对一的辅导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语句或是文章布局或是中心思想把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自己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提高。与此同时“速评”这一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就本节课所讲的词汇或是写作技巧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话,并进行点评,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是很好的。

13.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十三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小学生快速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按写作顺序背诵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

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背诵时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

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2.限时背诵

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

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

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3.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

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逢困境的句子,

可抓住“苦”“劳”“饿”“空乏”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4.理解背诵法

让孩子了解古诗词的含义。古诗词大多数是文言文,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典故很多,可以在背古诗之前给孩子讲解古诗词的大致含义,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也是很快速的。给孩子讲有关古诗词的相关故事,还有诗人的相关故事。古代大文豪李白、杜甫的诗篇很多,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最好是睡前,给孩子讲这些诗人的趣事。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背古诗的积极性。

5.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6.求同存异法

14.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十四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

元:儿童生活

教材分析:

《带雨的花》是一首叙事诗,它写的是纯真的童心。童心因纯而真,因善而美,这首诗是一首自由与生命的礼赞。诗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孩子的率真:“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开篇就将孩子纯净透明的童心捧到了读者眼前。第一小节首先概述“我”因为受到美好世界的诱惑而偷偷跑出家,尽情地玩耍。第二、第三小节具体地讲了“我”淘气地追赶蝴蝶,好奇地看叔叔钓鱼,看爷爷捉虾。第六小节写出了“我”淘气后的心虚和害怕。文中字字洋溢着童心,体现着诗人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很容易使人产生音乐的美感。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深沉的爱:一是对母亲的爱,在担忧“挨一顿打,还是一顿骂”时,还想着给妈妈采一束带雨的花;二是对生活的爱,“妈妈最爱带雨的花”;三是诗人对儿童的爱。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童真的世界,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美,让他们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这首诗歌与孩子的生活非常贴近,需要孩子在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感受诗的韵律美,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重难点分析:

 课文中有几个字例如“诱”“躲”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它的意思,以便更好地记忆,也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作家金波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一)教师板书课题:带雨的花。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金波的作品,例如《春的消息》。

(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作家金波的资料。

(三)教师针对学生介绍资料的情况加以总结及补充。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教师检查初学情况。

1.出示词语:原谅、诱饵、鱼缸、疼痛、一顿、小偷、请求、躲藏、叔叔、小虾。2.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出示生字:缸、偷、请、谅、躲、叔、诱、虾、疼、顿。4.学生齐读,指名领读。

5.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课文讲述了“我”偷偷跑出了家的经历。学生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我”去追赶蝴蝶,在湖边看叔叔钓鱼,看爷爷网小虾,在雨中采野花„„

三、指导书写。

本课大部分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要注意书写时笔画间的紧凑。1.偷、请、谅、诱、虾、顿在书写时注意都是左窄右宽。2.躲、叔在书写时注意左右宽窄差不多。3.疼字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小结

五、作业:1.积累生字词。2.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带雨的花》。(出示课题)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金波老爷爷的这首叙事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回忆诗的主要内容)

3、师:是呀,金波爷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小姑娘偷偷跑出了家,尽情地玩耍的情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充满童真的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99页。

二、品读文本,情感体验。

(一)师: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小声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说明理由。思考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品位情感。交流预设:

1.学习第一小节。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偷偷地”、“尽情”、“忘记”等词语进行理解。(2)联系实际,谈一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偷偷的跑出过家?你跑到哪里去玩了什么?在玩的过程中心情怎样?谁愿意把你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师:那你也是“尽情”地玩了,怎样理解“尽情”?(自由自在,忘记了一切。)(学生谈自己偷跑出家的经历,说出自己当时高兴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4)小结:文中的孩子是一个贪玩的、不听话的、淘气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2.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小节。

师:从儿、三、四小结中你能看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教师重点抓住“香甜”、“鲜嫩”、“蹦蹦跳跳”等词语,抓住“我去追赶蝴蝶,它躲进了一朵小花。”“我向叔叔要一条小鱼,向老爷爷要一条小虾,我保证不会吃掉它们。”引导学生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结:“我”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热爱小动物的孩子。

3.学习第五、第六小节。

(1)第六小节“我想起,妈妈最喜欢这带水珠儿的鲜花。”(2)文中还有其它语句提到“带水珠儿的花”吗?为什么使用的标点不同呢?边读边体会文中小姑娘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下雨了,联系“又疼又麻”,“一把又一把”,还想着给妈妈采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我’是多么爱妈妈呀!)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太贪玩,以至于下雨了才想起家。下雨了“我”还想着给妈妈采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妈妈的孩子。

4.学习第七、第八小节

(1)师:“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的心情如何?

(2)学生述说自己的经历。

引导体会出“我”在做错事后的心虚和害怕。

(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5、总结板书

师:是啊,文中的小姑娘就是这样一个淘气、贪玩、有爱心的孩子。看,多美的花,多美的诗啊,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尽情地播撒自己纯真的童心,一切真是太美好了。

三、情感朗读,加深理解。

(一)学生练习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

(二)扮演文中不听话的孩子,伴着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课件出示

(三)试着背诵诗歌。

四、补充金波其他作品。

(一)阅读《雨》、《红蜻蜓》两篇文章。课件出示两篇文章

(二)体会其中与课文的异曲同工之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出示课件

(一)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二)阅读金波其他作品。师:金波被称为“为孩子写诗的人”,他的诗深受儿童喜爱,是适合我们少年儿童阅读的理想作品。向大家推荐两首他的诗:《花的梦》《风筝》,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看能从中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并试着把自己的经历也写成一首小诗,说不定你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现代诗歌作家金波介绍 及现代诗歌作品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7-11-22 06:27 | 提问者:55447711

最佳答案

原名王金波,男,生于1937/7/1,汉族,河北冀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诗集:《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绿色的太阳》、《红苹果》、《雨铃铛》、《在我和你之间》、《金波儿童诗集》、《林中月夜》、《风中的树》、《我们去看海》(十四行儿童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窗外飘进一朵云》、《踢拖踢拖小红鞋》、《金波童话》、《眼睛树》、《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等;歌词集《林中的鸟声》、《金波诗词歌曲集》散文集《妈妈的爱》等作品。

《春的消息》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快乐的节日》获全国第一届幼儿图书二等奖;《会飞的花朵》获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在我和你之间》获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林中月夜》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带雨的花》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第十九课《带雨的花》,这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金波写得一首叙事诗,它写的是纯真的童心。我们在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炽热饱满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优美、感情细腻而真挚,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率真、善良、有爱心„„由于这首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事都是这些孩子们曾经做过的,因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因为诗歌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与课文人物产生共鸣。然后通过朗读使学生受到美与情感的熏陶。

由于《带雨的花》隶属于第四单元——儿童生活单元,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生活里的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生活。

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传染情感。让我们把美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里吧。这首诗歌与孩子的生活非常贴近,需要孩子在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诗歌《带雨的花》,就是金波走在回返童年的路上所拾到的一束花。那是他和母亲的一段真实的往事,那时他在过暑假,听到外面小朋友的招呼,就按捺不住跑出去玩。为了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我认真研读教参和金波先生的诸多资料,搜集相关图片,自己制作课件。当我真正走入金波内心的时候,就开始了解生命和爱的内涵。我要让学生在童年生活中感受无尽的快乐,感受童心的真善美。把学生们带入诗的熏陶中,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金波这个人,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本节课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通过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小节、第六小节、第八小节中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重温偷跑出来玩的快乐、尽情与无拘无束,感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第六小节感受在雨中仍能想起妈妈最喜欢这带水珠儿的鲜花,因为能送给妈妈鲜花的高兴心情。第八小节联系自己的经验,感受“我”因为偷跑出家玩耍而怕妈妈责打的心虚、害怕,也有希望妈妈看到我手中的带雨的花,而不责打“我”的复杂心情。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我”对妈妈的爱,“我”对生活的爱,诗人对儿童的爱。课文感悟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看、说、读、议中,激发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从而达到学生情感的升华。理解课文后的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拓展阅读有课内阅读《雨》、《红蜻蜓》两篇文章。课外推荐阅读《花的梦》《风筝》,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15.三年级语文学习与评价 篇十五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让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上一篇:音乐说课标说教材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