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10篇)
1.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 篇一
语文作业如何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对学生语文作业如何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应该如何学习语文的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面,通常的做法是,由老师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上打一个分数或等级,到学期结束,将全学期的分数,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折算,作为整个学期的成绩。
这些做法存在以下问题: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否恰当?是否全面?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机械地看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活动,是否公平?为此,我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时,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如下尝试:
一、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
如果用唯一的一片滤色镜去评价学生的作品,那么许多珠宝将会失去光彩。我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时,采用了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对那些认真又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学生,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在评价的形式上,我也并不仅仅是全部打上一个分数或等级,而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哪一方面好。比如在写字练习上,我会告诉学生说你的字写得很工整、干净或者很有笔锋,也可能说你的字写得很匀称,有进步等。
二、重结果,更重过程
对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只重视最后考试的成绩、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某些情况下,我觉得学习过程甚至比最后的考试成绩更重要。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培养,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即使最后的作业不理想,仍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最后的作业不理想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最本质的东西。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仅是重视对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评估,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局部都可以作出评估。例如我在批改学生日记时,一旦发现优秀的就会给予肯定、表扬、让他在班里念念,以期给其他同学启发。这种评估,是不打分数、不打等级的评估,但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它的反馈及时、评估具体、导向明确,这些都是最后对成品作业的评估所难以达到的。
三、多角色的评价模式
在对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上,我采取了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老师的评价是需要的,它应该是高屋建瓴,能起到无可置疑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评价往往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这种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评讲作业时,有时让学生自己讲,因为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其他同学理解他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对 “学生互相评价”,我也都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角度来评价同龄人的作业,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b]
四、语文作业评价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b]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就是要让儿童相信自己是能干的,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把作业做好,甚至更优秀,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信心,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这种信心和兴趣反过来又会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最终取得成功。我认为,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键正是恰当的评价。我在评价中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表扬”,作业正确率高的、书写工整的要表扬,部分或是某一方面做得好的也要表扬,比前几次有进步的要表扬,学习态度认真的也要表扬。但有一点必须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就是受到表扬的原因。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时,都十分高兴,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然而我并没有把评价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把它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继续,因为一次好的评价活动,学生学到的东西往往会比他在一堂普通的课上学到的还要多。
2.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 篇二
传统的作业评价往往是教师在学生的书面作业本上画勾、打叉, 然后给个干巴巴的分数或等第。新课程标准下, 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学生作业选择的自主性、操作的动态性和答案的探究性, 要求作业的评价也应有相应的标准和不同的方式, 更要体现个性和人文性。在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的同时, 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 评价才能做到最有效!
一、细致评价抄写作业, 变“生硬刻板”为“情感交流”
一本看似单一的抄写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有的作业本干净整洁, 书写规范, 正确率高, 连一个标点都不会错。每每批到这样的作业, 我除了打上“A+”、“Good!”以外, 还会附上笑脸或大拇指, 孩子们拿到作业本会特别自豪。有的作业本常常是抄写四遍的单词, 第一遍是对的, 后面三遍却是错的。我在批到这样的作业时, 除了打上等第外, 还会注上评语:快看!三个小马虎跟上来了!有的学生把“a cup of tea”抄成了“a cap of tea”, 我就会在边上注一句:孩子, 你见过泡在帽子里的茶吗?而一些学困生的作业往往是字迹潦草、页面邋遢, 又经常抄错, 但有时他们也会抄得全对, 书写也比较工整。这时老师一定不能错过鼓励的契机, 我也会注上评语:老师真高兴, 你今天的进步真大, 继续努力!教师借助作业批语, 以饱含浓情爱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必能唤醒师生间对话的要求, 更能激起学生上进的热情!有的学生给我这样写道:老师, 以后如果我还有标点上的错误, 请不要给我“A+”、“Good!”!还有的学生说:老师, 您也粗心了, 我课文漏抄了一句, 您居然没发现。课堂上, 当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 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时, 也可以在作业批语上写:你是全班的一份子, 学习离不开你, 老师期待你的积极参与!当教师由于自己的失误, 错怪了学生, 没有及时向学生道歉, 也可以写:今天老师错怪你了, 老师向你道歉!短短几句话, 就能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误会, 收到很好的交流效果。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师生间是合作、平等的关系, 是师生更是朋友的关系, 而由于某些原因又不能当时、当地、当面进行沟通时, 作业评价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润滑剂。
二、分层评价口语作业, 变“训斥指责”为“谈心鼓励”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 除了抄写作业, 老师也经常会布置一些读读背背、创编对话等口头作业。这类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 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有些甚至还不会读, 又怎么背、怎么创编?老师总会习惯性地问:哪些同学还没背出来?请举手或站起来。这时, 全班学生就会齐刷刷地盯着那些后进生。可怜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 他们是那么孤单、脆弱而无助。然而, 他们的内心深处又是多么希望被人肯定、被人赏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式是赞赏与鼓励。”因此, 我们教师应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睁大眼睛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那颗脆弱无助的童心重新点燃起希望之火;多跟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要求背诵10个单词的, 那么后进生可以选背8个甚至6个或者分两次背诵;课文的话, 有的要求是读出来, 有的是分段背诵;创编对话的话, 可以让后进生选择相对简单的角色。有些孩子虽然英语表达不怎么样, 但是演起来特别像。还记得有个孩子模仿课文中的小猴子, 动作惟妙惟肖, 我们全班给他的评价是“Perfect!”。教师一定不要以一刀切的要求来评价所有的孩子, 毕竟十个手指也有长短, 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只有公正的评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 从而对学生起到尊重、劝导和激励的作用;反之, 则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产生隔阂、泠漠、消极对抗情绪, 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三、互动评价开放型作业,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 小学英语作业的内容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动态探究性, 作业的评价也应做到个性化和多元化, 要突破以往教师单一的、封闭的、单方面的评价。如学了时间之后, 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动手做个钟, 说说钟上是几点:What’s the time?这个时间该做什么事了It’s time for…这时, 就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形式, 说说谁的钟做得好、谁的对话编得好。又如学了有关家具类的一些单词后, 布置学生回家用英语制作小标签, 并且可以教会自己的家长这些家具的英文, 让家长来评价孩子的作业。每过一段时间, 一周或一月, 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近段的学习作个自我评价。
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篇三
在教学中,评价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应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课程中,评价包含多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单元评价、数学作业评价、期终评价等多个方面,而数学作业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知识落实情况。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学生头脑中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批改作业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何为批改?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要使学生主动的订正自己的作业,这就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订正。而以往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只用简单的“∨”和“×”或“优、良、差”等级来判断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只看“∨”和“×”,不加任何的反思,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特别对低段学生来说更需要老师的指引和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从愉快的数学作业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低段数学作业评价的几点:
一、“等级+等级”的作业评价
“等级+等级”的作业评价,即对学生的每次作业水平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第一个等级是对学生的作业水平评价。第二个等级是对学生作业行为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简洁、形象,更能激发低段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促进他们自觉的形成反思意识。
例如:一次数学作业,做全对的学生能得到一颗★,字写的好的则得到一个+。如果全对而且字写的好的则得到★+。而以上这些仅仅是对学生作业水平和作业行为的评价。在批改的过程中,我更注重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评价。例如在一次数学作业中,有一道图文题:一只小刺猬要搬12个苹果,每次搬( )个,( )次才能搬完。大多数的学生填上去的都刚好整除的,只有一个学生他的答案是:每次搬5个,3次搬完。我给他画了一个大大的¤,以表示鼓励。在反馈作业的时候,我问他是如何思考的,该学生说:“每次搬5个,搬两次还剩2个,剩下的两个还要搬一次,所以要搬3次。”这对一个还刚刚学除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对于学生的作业,要的并不仅仅是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
二、评语式的作业评价
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是给出一个对错的判定和作业等级,而且还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引导、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写上一句或几句激励性、期待性、商讨性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导之以行。这种评语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饱含老师对学生的真实情感。根据评语的的针对性有所不同,本人将评语分为以下几种:
(一)鼓励性的评语
“鼓励性的评价”是优良行为的推动剂。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以及后进生,更需要鼓励,所以我们要更关心他们,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使他们的心灵得到舒展,让他们变的越来越自信。但是不是一句评语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同样的评语对于不同的学生起到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引用评语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性别以及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男生来说我使用的评语一般用比较干脆、直接的评语。如我班的一个内向的小男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他的作业正确率也很高。我就会在他的本子上写“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的很开心。”“看你作业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享受。”“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等。对于班级的女生我一般用比较委婉的鼓励性评语。因为小女孩的心思比较细腻,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我班的一个小女生她的作业水平不是很好,但她的字写的很漂亮。我就会写上“老师觉得你的字就和你的人一样漂亮,如果你的作业正确率能再提高一些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加油哦!”同样“鼓励性的评价”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来说,更能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知道自己原来也是有闪光点的。比如我班的一位小男生,他的作业质量很低,偶尔有一两次做的比较好。我就在旁边写上“你今天的进步很大,继续努力吧!老师相信你能行的。”或者“看!你只要认真做,你就能做的跟别的同学一样好。”等等。
(二)指引性的评语
4.对小学生语文作业评价的探讨 篇四
三丰小学吴伟全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评价促发展。语文学习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对小学生语文作业如何评价,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应该如何学习语文的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面,通常的做法是,由老师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上打一个分数或等级,到学期结束,将全学期的分数,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折算,作为整个学期的成绩。
这些做法存在以下问题: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否恰当?是否全面?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机械地看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活动,是否公平?
新的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评价方式,让评价多了几把尺子。能不能让作业评价也符合我们新课标的要求,顺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使作业评价成为架起学生与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时,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择开放的评价内容,体现趣味性
1、星级评价法
根据学生作业的解答情况按星级进行评价: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认真的得三颗☆,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不够认真的只能得两颗☆或一颗☆;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我们又规定作业有错、但能及时订正的也可得一颗☆。当学生得到的☆满三十颗,就在班中进行表扬并送给他一张喜报。学生为了能多拿到一颗星,作业时就特别的认真,做完作业总是反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有时错误没检查出来,他们就觉得很懊悔。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检查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是以学生作业的正确、书写工整、干净为依据,在星级旁边加上“优、良、中”或“A、B、C、D”。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的女学生,这次作业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错误不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轻易否定这次作业,而是在作业后面写上“优+良”。看到批改后的作业本,该生告诉我,那天她爸爸妈妈吵架,她很难受,作业也就不认真了。知道原因后,我表扬了她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改正后的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优”字加上代表基础牢固的“△”,“良”字加上代表勇于改正错误的“㊣”。这样的作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促进了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自觉地调整了学习心态,有利于增强学习积极性。
3、积分评价法
在班内建立一个分数账本,让学生在每一次作业以后,根据作业上的得星情况在分数账本中存入相应的分数,比如全对的得2分,字写得清楚端正的另外再加2分,一周统计一次分数,并由老师在批改记录本上统计。四周进行一次评比,得分在班内前二十名的同学可获一定的加分,到学期结束时,评选出“最佳储户”,奖给作业本。这种作业评价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比以往的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完善。
4、评语评价法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评价作业时,我们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巧用评语。通过语言上的激励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优秀。我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经常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作为评语。好的评语是号角,鼓舞学生前进的激情。
二.采用多角色的评价模式,体现自主性
一直以来,作业批改成了老师们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在对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上,我采取了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老师的评价是需要的,它应该是高屋建瓴,能起到无可置疑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评价往往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这种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1、教师评价——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时,不仅要给出正确与否和等级的评定,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既注有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①、鼓励类评语。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例如,批阅小学生写字作业不必搞等级记分,可以代之以批语。
首先,传统的“圈红圈”的评价方法可以尚用,并可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赋予新的内容:
1、正视学生的起点差异,分层要求,不用一把尺子量学生。
2、对学生写的字,在横向评价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趋势。
3、部分笔画错的打小圈,整个字错的画大圈,特别好的二勾双圈,用圈圈的符号来肯定写字进步。
其次,借鉴学生作文评阅中的“眉批”“总批”方法,也采用文字批语。如:在写得工整的字旁写上“有进步!”,在不规范的字旁写上“这个字稍偏了一点”等等,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而且印象深刻,或许这样做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②、期待性的评语。学生在答题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认错题目或上行抄了下行,引起题目全错。如果老师简单地圈画,打“×”,或用上“你真粗心”这些词语,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做作业会更加不认真。为此,我们在批改时要注意方法,对症下药。我们可以写上“再细心点儿,你会更棒!”或“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等等评语。
③、商榷性的评语。这是针对个性较强、不轻易服输的学生,如果直接否定学生的方法,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便直接更正或改进,就适当地以商量的口吻给学生一些
提示,委婉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改进。
2.学生评价——诱发学生反思意识
作业评价中引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桌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评讲作业时,有时让学生自己讲,因为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其他同学理解他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例如,让题目做对了的学生来讲解自己是怎么理解怎么分析怎么回答的;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讲解自己是如何构思作文的。
此外还可采用同学互评。学生的互相评价,遵循“找优点,提建议”的方法。一方面互相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评价方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生生互动,可以增强学生间的情感,同时也可能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在作业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互评的形式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等。
例如,写字课时可以当堂批改写字本作业。师生对话,面批写字作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当面批改时,要尽可能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可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如作业的第二行与第一行比,后一遍与前一遍比,本次作业与前几次作业比。还可启发他们与同学写的字比,与教师的范字比,与贴子上的范字比。让学生亲眼看一看,通过比较,使他们看到进步,比出差距,找到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3、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们常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是更容易与父母亲近。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家长应当适当地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把作业本交给家长看,这样,家长知道学生完成了作业;或者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加上家长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学生的评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力求动态的评价过程,体现激励性
评价力求过程的全程性。评价不仅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观点,努力把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我在找学生订正作业中了解到,有的学生看到自己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做的作业还是得不到一颗“☆”,不能成为“优秀作业”,也根本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内心很失落,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反正就是那么差,于是作业也就变得越来越马虎。我们成人看来一颗微不足道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有着这么重要且不能替代的位置。我们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没有真正考虑过学生的情感需要?有没有真正考虑过学生的个性差异年呢?
人与人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一些学生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付出不少的努力,但做出的作业可能还是不如一些优秀学生随便做的好,按照我们一般的“规定”,他们
很难得到一个“优秀作业”,孩子们需要“优秀作业”的鼓励,我们为什么不慷慨地多给他们几个呢?
我班有一位学生作业做的非常潦草,而且时常出错,有时甚至不做作业。有一天,由于作业较简单,他积极完成了作业,并且全部正确,只是作业的书写还是比较糟糕,但当时我没有批评他书写不工整,而是给了他肯定的评价,等级也给的是A级,他很开心。看到他当时的表情,我就看到了希望,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有了这次的经历,他上课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坏习惯也改掉了不少,作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零乱、潦草。可见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既能鼓励学生上进,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评价中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表扬”,作业正确率高的、书写工整的要表扬;作业没有大的缺点就给“优”或“甲”,再写出需改进的地方;部分或是某一方面做得好的也要表扬;比前几次有进步的要表扬;学习态度认真的也要表扬。但有一点必须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就是受到表扬的原因。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时,都十分高兴,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5.学生作业评价制度 篇五
西泽初级中学
为落实省市关于素质教育实施要求,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积极推进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对我校学生学习评价规定如下:
一、平时作业:
(一)作业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作业量要适中,对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类型题目,提出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布置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即:巩固性、拓展性和实践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作业分必做、选做和推荐作业。
(二)作业设计:语文设大小作文、语文知识和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数学和英语设作业本和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物理和化学设作业本、省市推荐的基础训练(伴你学)、配套练习册和实验报告册。历史、地理、生物设课堂练习本和伴你学,但不能课外书面作业。不得使用其它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练习册作为作业。
(三)作业数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节课后可以留课外书面作业,但各科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一律不得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可以根据学科实际布置预习、复习、实践活动等活动作业。语文作文每学期大小作文不得少于8次。
(四)作业内容通过各学科集体备课确定并报教导处,经教导主任批准后执行。
(五)作业批改:
1、凡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批改。
2、作文批改详批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大作文详批要有详细有针对性的批语。
3、基础训练、伴你学和配套练习册要按正规作业对待,全批全改。
4、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等级(评语)、对错符号和批改时间。批语不得使用分数,一律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甲、乙、丙、丁”或“A、B、C、D”四个等级。
5、作业批改要及时,不得让学生代批,讲评要及时。
二、单元考试(平日质量检测)
(一)单元测试等平日质量检测主要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测验题体现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以考察能力为主,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控制机械记忆性题目的比例。考试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
(二)考试次数根据单元数量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并确定。单元考试的次数不得随意更改,两周不能超过1次。
(三)单元考试时间在集体备课时同年级一同确定。
(四)单元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制,不得使用分数。成绩分ABCD等级。A(优秀或甲,成绩约90分以上)B(良好或乙,成绩约80分以上)C(及格或丙,成绩约60分以上)D(需努力,成绩不及格或丁)。
(五)班主任可以予以汇总学生各科成绩,作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但不得在教室内公布张贴。教师不得公开宣读学生分数。
三、期中、期末考试(即学业水平监测)
(一)学校每学期组织统一考试两次,即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和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二)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和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成绩卷面可以使用分数,在学校汇总后总评实行等级制。
(三)期中学业水平监测、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成绩教师不得当众宣布、不得张贴成绩。
(四)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的唯一依据,不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升学率作为评价和奖惩师生的主要标准
(五)学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中、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
即:综合评价成绩=日常评价×30%+(期中×30%+期末成绩×70%)×70%
四、音乐、体育、美术等及综合实践科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性。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定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6.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 篇六
通过对低、中、高段的学生和老师分别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业反馈上存在一些弊端。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加上班主任的事务较多,每天要处理正常的日常工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对学生的作业施行全批全改,可能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就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去,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反馈缺少新鲜感
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老师面对几十本学生作业本,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完成情况。在采用了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老师一般给答题正确、作业书写认真的批上“优秀”、“良好”等的批语,长期采用这样一种批改方法,学生就会缺乏新鲜感,往往作业本发到身边,权当任务看一下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谈不上学生有内在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经过研究,我认为以下做法能减少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1.教师对课内作业的及时反馈
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
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不惜挤掉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绩。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
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课堂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如:跟课文相配套的课堂作业本,里边的作业大多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当然也有一些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及一些课外延伸等。以前,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师往往把这个作业让学生带到家里去做,把课堂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课堂作业是对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而如果让学生把作业带到家里做的话,我们教师就不能迅速、全面地掌握课堂中全体学生组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
又如:我们平时在教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这种作业我们认为最好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特别难的生字,老师在教的时候就让学生学着老师的书写认真地在田字格中模仿一遍,然后再让他们记住字形,自由地再写两遍,教师抽几本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在投影中进行讲评,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书写才是符合要求的,对写得规范的、比较漂亮的字进行表扬,对写得不够的指出意见,这种反馈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很好。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课内作业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确定,学生的有些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反馈是有利无弊的, 教师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有效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生对课内作业的及时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反馈的滞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他们思维的节奏比正常学生缓慢,来不及将思维中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时,教师已进入下一阶段的讨论,久而久之,知识结构中的空白点越来越多,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困难。
所以,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地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把自己的作业信息反馈给老师,真正使自己的知识从“懂”而达到“会”。
(二)课外作业的完成与反馈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虽然这个比例就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1.课外作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
(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
(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
我对这三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出现第一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出现第二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少教师怕学生作业不会做,所以对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
出现第三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
2.有效课外作业的一般特点
(1)讲究趣味性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
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如学了《新型玻璃》后可布置这样的一个作业:在五种新型的玻璃中,请你挑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玻璃,写一写广告词,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要抓住其特点和用途写,让人一听就想买你所介绍的玻璃,但不要“吹”过火。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巩固了“玻璃”的知识,体验了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注意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知识自然也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现在很多老师都喜欢设计“作业超市”,按易到难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供的作业自主选择,也可自行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潜能得到发展。
(3)注重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一。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讲,语文教学的着眼点,自然是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也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写春天的内容。学完了这一单元,可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学生集采、编、写、画于一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又如学了《比金钱更重要》这课后,可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生活中商人、厂家的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的人讲诚实、求信任。
(4)渗透开放性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3.课外作业的反馈
(1)课外作业的短时反馈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迅速、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如果反馈的时间拖得越长,就会事过境迁,错过机会。因此学生的作业我们要当天批改,当天反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下次作业的热情。
如果教师不批作业,学生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和了解,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他们到底学会了多少,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哪些学生是应该重点辅导或特别关照的,我们都不得而知,其结果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
如我们平时教完了一篇课文,让学生回去写几个词语、造几个句子,或者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我们就应该及时进行反馈。我们如果把学生做的作业放在一边,等过几天再来批改,再进行反馈,学生错误的地方已经印在自己的脑中,以后要想纠正是非常难的,因此,必须要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2)课外作业的长时反馈
我们现在的学生再过二十年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除了布置一些知识性的作业外,还可布置以下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 篇七
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对得到老师评价后的作业, 学生没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得到成绩, 对学生来说, 一次作业就算“了结”了。学生订正作业, 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于是, 订正作业就成了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的负担。
一、导:引导学生, 明确作业目的
首先, 我们应通过引导, 让学生懂得:完成作业, 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成绩, 而是为了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成绩为“优秀”, 意味着要继续努力;“良好”, 意味着作业达到要求, 还有提升空间;“及格”, 代表基本达到要求,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及格, 代表要加油, 得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给我们批改作业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管错多错少, 只要能把题目弄懂了、写对了, 这次作业就成功了。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懂得作业的目的, 才能让学生养成对作业进行反思的习惯, 使其变“老师要我订正”为“我要主动订正”。
二、变:转变观念, 讲究策略, 追求作业评价的实效
1.转变观念:作业评价, 不只老师说了算。传统的评价模式中, “评价权”往往只掌握在教师手中。而教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不可能是孩子作业的全过程, 有时, 教师也会在评价中作出片面的误判。因此, 在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后, 我们应给学生以“申诉权”, 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批语进行反驳。
2.改变策略:作业评价, 并非只找出对与错。
策略一:作业评价, 让孩子、同伴、家长齐参与。多向的评价主体, 多元的评价角度, 让作业评价更有效。
为了提高学生对教师评价语的关注度, 我们能否将作业的评价权交一些给学生或者孩子们的家长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思考本次作业自己完成的质量和完成作业过程的心情。在我们班, 允许孩子们在自己的作业后以画“☆”的方式给自己作业的完成质量打分;用画笑脸或哭脸的方式表达自己完成作业的心情后, 大部分孩子对自己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在写好作业后也有了回顾的习惯。
另外, 在评价作文时, 我常常不定期地让家长写写“爸爸妈妈的话”, 让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评价。有了家长的关注, 孩子们在写作时更用心了。
策略二:化繁求简, 让作业批语言简意赅, 节省书写时间, 增加当面交流的机会。
语文作业, 写批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评价方式, 尤其是对作文的评价更离不开批语。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教师写的批语越多, 这个教师批改得越认真, “篇幅长”的批语的评价效果一定大大超过“篇幅短”的批语。于是, 老师们常常在每次批改作文时, 都从语言是否通顺、句子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表现手法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主题是否凸显等多方面、全角度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这样的批改本身就“重点不清、主次不明”, 对这些“雷同”的、“篇幅较长”的作文批语, 学生怎么会有兴趣细细品位呢?我认为: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教师写出的不应是“篇幅较长”、“语言干涩”、“缺乏情感交流”式的评语, 而应该是“要点明确”、“语气亲切”、“言简意赅”的评语;如果对自己要求高一些, 我们还要追求写出有幽默感、有语言感染力的评语。因为言简意赅的评语更方便学生理解, 有幽默感和语言感染力的评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书写“言简意赅”的评语, 我们就可以节省下原来用在低效劳动 (指教师写批语篇幅长, 花的时间久, 评语却不被学生重视, 效果差) 上的时间, 多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面批的方式使师生间的对话更直接, 交流的信息量会比一般的“书面评价”更大, 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或修改习作内容等都会更方便。
三、活:灵活对待学生作业, 尊重差异, 不能搞“一刀切”的作业评价方式
1.灵活地批改作业,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语文作业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方面的差异, 灵活地批改作业。对不同特点的孩子, 在作业评价方面, 我们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就拿回答问题这一常见的语文作业来说, 在评价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 但绝对不应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孩子的思维。对善于表达的孩子, 我们可关注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对不善于阅读和表达的孩子, 我们更要鼓励其大胆表达, 在平时的练习中, 只要他能大体答到“点子”上就要给予表扬, 让这样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独立思考的成果。
2.批改的方式灵活些, 让学困生也能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对一些有较高难度的题目, 一些学困生是难以做到一次就做正确的。对有错的回答, 假如我们毫不留情地在其作业本上划“×”, 让孩子把所有的内容重新写, 就会加重学生订正作业的负担, 容易抹杀孩子自己动脑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当我们变“一次批改定成绩”为“多次批改给成绩, 重视作业过程”的评价方式后, 教师用“”符号表示“此处内容还有错”, 等学生全答对后, 再给学生划“√”。这样的做法, 给了学生自己修改作业的机会 (同时避免出现“一片红”的现象) , 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
我们在语文作业评价时, 要更多关注其作业的过程, 多给予鼓励性评价, 这样做, 对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批改作文草稿时, 有时会发现一些习作草稿需要比较大面积的改动。此时, 我们不妨把红笔换成铅笔批改作文草稿。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来看, 这样的做法更能让孩子们接受老师给出的建议。
8.如何让数学作业评价体现价值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 评价方式 批改符号 批语 评语等式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作业评价是教师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呈现的评价方式,不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就是“×、√”这样过于理性、呆板的评价方式。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让作业评价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数学作业批改符号——引导学生自我纠错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借鉴作文的批改方式,补充一些数学批改符号批示出不同性质的数学错误。比如,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就用下划线+叉的方法提示学生出错的步骤,有针对性的订正;当学生因不仔细抄错数据时,用“○”圈出抄错的数字及题目中正确的数据;当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推理有误时,用下划线的方法提示学生订正时注意审题,关注推理的依据;当学生的解法很巧妙、有想法或者一题多解时,就用☆进行鼓励。运用了这些符号批改作业,既简洁又实用,弥补了单一的“×、√”的不足,学生在订正时能快速找出错误的原因,有效引导学生在订正时有针对性地自查,大大提高了学生纠错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批改订正作业时也能够明了地看出学生的错因和订正,批改订正作业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数学作业批语——朴素中追求深刻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批改不仅要发挥“批”(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不对)的作用,更要注重“评”(评价学生做得好不好、思路妙不妙、态度认不认真)的功能。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因此巧妙地运用数学批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依据平常的教学实践,数学批语大致有以下几种。
1.纠错批语,让学生有的放矢
新课程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出现“审题、分析、计算、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不应只给出简单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出错的原因。应该给出学生错因的评价,让学生订正时有的放矢。
2.提示批语,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学生数学作业中属于观察、分析、计算上的失误,也可以通过数学批语的指点,帮助他们对照思考,明确思路,从而提高技能,快速解题。比如,在一年级“比多比少”这一类题目中,学生常常分析不出大数和小数,从而就经常“减用加做、加用减解”。如黄花有10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发现学生错误时,在题目中补充关键词变为“黄花比红花少5朵”,旁注批语“谁多?谁少?谁是大数?”这样学生在订正时就很清楚地分析出数量关系,明确错误的原因,订正起来就很快了。
3.鼓励评优批语,展学生自信之翼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能提高3~4倍。因此,对于学生的新颖思路、非常解法,无论是否完全正确,教师都应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在借助数学批语评价学生作业的优点时,既注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即表扬全班的最优解法、最高正确率;更应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过程,在对其个体的纵向比较中放大优点,并提高优点的评价,寄予期待,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比如这些批语:“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向你学习。”“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批语可以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就更好了。”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三、数学“评语等式”——理性中透着感性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因此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需要针对不同性格特征和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作业评价,而“等级+批语”的评语等式就是一种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绝妙的方法。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和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在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数学作业评价是引导学生反思作业情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因人而异,因错而异,经常变换评价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发挥更好的纠错和激励功能。让数学评价不再呆板的、无趣,而是生动、充满温情与期待。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如何巧用评语[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7).
9.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 篇九
研修方案
杨庄街道库峪口小学
2015年2月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和评价
研修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近十年,看着学生们在为按时完成作业而烦恼,有的学困生甚至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深感写作业已然成为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学生做得辛苦,老师改得辛苦。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及学习效果。英语作为一门初始学科,抄抄写写的作业是难免的,但有时作业布置不当,会造成学生敷衍作业的情况出现,养成很多诸如乱写﹑抄袭等不良的习惯。作业应该作为课堂的一个补充和延伸,是对课堂教学效果是一种深化。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对布置作业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理念,在布置作业前做好权衡,做好作业设计,学生的作业效果会体现出来,这对学生将会是很大的激励,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将教师从繁重的改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尽力,搞好教学。
2.我们面临的具体问题
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处在迷茫阶段,加强对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对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兴趣浓厚程度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将会迎来三年级的新生,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热情将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以后的英语学习效果。《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和评价》这一课题的展开,将无疑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新课标》的理念,研究作业的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调整。切实做到在教学中的“减负”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针对三到六年级学生,兴趣爱好和习惯养成将会成研究的主导向。
针对提高学生兴趣的培养,我们将在开学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开展各种类型的小报作业,比如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成员的,谈谈四季喜爱的季节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上图,涂上颜色。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同时,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同时,通过字母单词书写作业,我们可以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单词书写习惯。开学初,我们将会督促学生将纠错作为一项作业,长期坚持下来。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作业。这些将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动手动脑研究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作用。.针对六年级的毕业生,有效作业,提高成绩,为学生切实减负,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群策群力,将实际教学与教研相结合。2.加强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五、实施步骤
阶段1:(三月至四月初)进行选材与任务分工阶段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课题内容,具体措施和步骤。同时进行详细的人员分工。
阶段2:(四月至十二月初)具体操作阶段。
根据前期计划,认真执行课题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阶段3:(十二月初)课题结题阶段。
10.《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作业 篇十
学校: 姓名:
一、基本概念题
1.他者评价与自我评价
答:外界对被评价者的评价叫他者评价。被评价者对自身思想、行为、成果作出的评价叫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弥补他者评价的局限,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预设与生成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诸多方面。新课程鼓励预设有适度的弹性,教师对教学意外与“错误”,随时作出应变,变动教学步骤和方法,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情感脉络,因势利导,生成有效的方法。3.发展性教师评价
答:这种评价不是以奖惩为目的的自上而下的终结性教师评价模式,而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主要采用随堂听课和评价面谈的方法,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制度。4.个体差异评价
是对被评价的个体自身各要素作比较评价。过去和现在相比较,不同侧面进行比较。5.教师自我反思反思
是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是行为实践者对自己以往的行为及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6.教育评价
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其有关标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与教育活动相关的现象、材料、数据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评定,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调整、改进教育活动的过程。
二、简答题
1.考试也是一种学习,如何加强考试命题的趣味性?
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考试,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考试内容富于趣味;考试形式体现童趣;命题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具体加强为:(1)可以在卷首设计开考寄语,卷中设计鼓励语,卷尾设计小节提示,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2)题
目要力求体现童心、童趣。(3)卷面、试题设计新颖有趣。(4)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以展而应有的创意。
2.按照功能与用途,成长记录袋可分哪几种类型?
答:按照功能与用途,成长记录袋可分为:
1、展示优秀成果。
2、描述学习过程。
3、评价已有水平。三类。
3.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评价建议?
答:阅读评价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语言文字知识不求系统,但求衫,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4.课堂即时评价要发乎真情、回归真实,说说你的理解。
答: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把真挚的师生情谊,把对学生真挚爱心,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眼睛、用动作、用一个会心的微笑,用一次温柔的抚摸„„展现一个“真情投入的我”,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远离了虚伪,远离了做作,才会唤起学生倾情投入。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与课文人物经历相似处,思想碰撞处,情感共鸣处,用富有激情评价的语言加以“人文点染”,使课堂上真情涌动,使学生“亲临现场”,“深泞卷入”,获得理解的深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
5、说说你如何认识新课改背景下的考试评价。
答: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评价的全部内涵,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试无法等同于评价。考试与其他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新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倡导,必然带来考试评价在内的评价理念与行为的深刻变革。作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取消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发展变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问题。
6、成长记录袋评价如何做到与教学有机结合?
答:将成长记录袋的应用与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作用。
①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②在教学中收集作品。
③及时分析反馈。
三、论述题
1.论述成长记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成长记录袋创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也需引起注意: ①为收集而收集,有名无实
没有收集到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长情况,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师缺乏指导策略。
②作品杂乱无章,目的不明
所收集材料缺乏明确的使用目的和评价目标,各科材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杂乱无章,难以清晰完整地反映学生一段时期,或某一领域成长变化的轨迹。
③反省不尽人意,效果打折
评价实践中,多数教师在观念上已认识到自我评价与反省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但对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估计失当,有的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差没法培养,有的机械地要求学生对每份作品作反思,但没有提供必要的指导,效果不如人意。
④存放使用不当,虎头蛇尾
档案袋资料收集存放管理使用,操作周期长,工作量大,手续比较繁杂,而且这是一个新的评价方式,现实提供的经验比较少。
因此,借鉴实验区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①加强过程指导,即使对成长记录袋创建的指导要明确具体:建立的目的,评价什么,给谁看,什么作品放进去,使用什么标准和方式评价作品,怎样的方式保管存放等等。
②有机结合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收集作品,及时分析反馈等。③选取易操作领域:教师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谨慎选择其应用领域,尤其尝试期要选取切口小、容易操作的领域使用。
④确定评价方式:如使用可行性评价,就要对收集的单件作品进行分项目的细致评价,使学生清楚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教师即研究者”,试述你对这一提法的认识。
答: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研究者”,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线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它不是为了写成报告或论文发表,也不是为了构建或填补某种理论。而教师研究的立足点,首先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切合自身特点的、呈现教育教学原生态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为主。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领悟到的理论,在反思中形成的思想,才真正有用。“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做的饭菜最香,自己发现的东西最有价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试论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发展性教师评价不是以奖惩为目的的自上而下的终结性教师评价模式,而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主要采用随堂听课和评价面谈的方法,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制度。这一评价制度,是促进被评价者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于评价过程的始终。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士气,加强信任感,改善人际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积极支持教师创新的氛围。
四、辨析题
1、“考试不改,新课程改革寸步难行”,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目的是检测教学进程,促进师生发展。过度甑别选拔的传统评价模式,颠倒了评价与教学的关系,把考试异化成目的。
传统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生主体本身,知识的掌握成为衡量教学的唯一尺度。在案例中,我们看到真正有价值的语文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反,与分数相关的考试技巧却一再被强化。这种不科学的评价内容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造成许多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几乎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语言知识教学、题海战术充斥语文课堂„„知识本位使教学评价误入歧途,导致高分低能,呆读死记。这样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与态度的关注,扼杀个体潜能,忽视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把考试当作是唯一的评价手段,教师的教育质量也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教师和学生最关注最重视的是书面考试,是成绩量化,而对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如面试、听力、口头表达测试、实际活动测试等多种质性评价方法缺乏重视。
2、一位同学课堂发言精彩,教师说:“表扬他!”同学一起竖起大拇指,说:“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答:不提倡。特意安排一定的时间或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专门的评价活动,过分追求参与的面广,导致教学环节的不自然,给学生一种“硬插”的突兀感,这将会得不偿失,只是一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化的功利性做法。我们认为应积极寻求评价与知识的融合点,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染一体,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这种评价将会是潜移默化的。
3.课堂即时评价有时要“学会等待”,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着表扬,而是引领回顾思考的过程,使最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让全体同学共享。面对错误的答案不忙着否定,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面对暂时不符合要求的练习,应尊重差异,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过程。允许异步达标。课堂即时评价并不马上评价,相反有时教师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缓延评价。教师的基本姿态是接纳,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表示非常乐意倾听。不止于简单评判“对”或“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这样,每一次评价的过程才会丰满,才有一定的意义和份量。
五、案例评析题
1.案例1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从作业与测验评价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在轻松愉快的游园活动中考查拼音-----一年级拼音学习的考查评价
考查评价准备:设立几个活动室,学生自由挑选活动室参加。请几位老师当评委,学生凭手中的游园活动卡,每游玩一室,评委老师就为其记下活动的成绩。评价过程:
第一室:摘拼音苹果
学生走进活动室,任意挑选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每个苹果背面写有“食物”的双音节词语3个),摘下来,拼读苹果背面的音节词。
第二室:走拼音迷宫
老师先解说内容:小白兔想走出草地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可草地很大,小白兔迷路了,该怎么走呢?想走出草地,那就按声母表的顺序边走边唱吧!第三室:乘拼音飞船
点击飞船的任何一处,就能出现一个表示动作的音节词语。学生拼读,若读对了,飞船就往上飞,读错了,飞机就往下降。每一位点击3次。第四室:学蓝猫寻宝
学做蓝猫去寻找一张书签,找到后,到评委老师处拼读。第五室:记拼音商品
学生从箱子里任意抽取卡片一张,集中注意力看两分钟,然后将刚才看到的音节词说出来。说得多而准确的,成绩就好。
答: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千差万别,有的对音乐敏感,有的热衷于色彩,有的擅长于在动作中学习。这就提示语文作业和测验评价要采用多种方式,照顾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本案例的测验设计呈现出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在活动、交往过程中完成作业,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培植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2.案例2 试析这位教师的即时评价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会怎样评价?
今天上午第三节,是我的公开课。我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田忌赛马》中的某个人物。有的说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有的说齐威王夜郎自大,骄兵必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最后周磊同学说:“我不喜欢孙膑,他是残疾的。”我听了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所措。略一迟疑后,我说:“噢,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你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真是不同凡响,值得大家学习。”
答: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师生的平等对话,使学生可以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陈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所以课堂上异彩丰呈,出现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教师在面对这些“突兀”的声音又喜又惊,不知道如何对待,正确的答案固然可喜,可错误的“立异”也给予肯定,没有“是非”的判断标准,传达给学生错误的“标新”信息,是极为不当的。本案例教师在评价时就缺乏正确的引领,不理解学生“另类”思维产生的原因,没有细细斟酌就接纳学生的另类想法,是无法给学生以良好的导向和启迪的。
3.案例3“借分”的故事
一位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师。在下一次考试中,这位学生考了87分,并从此爱上学习。听到这个故事,有一位教师作了模仿:在全班推行“借分”制。她规定,55分以上的同学必须“借分”,借1分要在下一次考试中扣5分。这个规定一出台,立即在全班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方法上看,这位教师的做法与前一位教师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试对两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答:该案例中两位教师都运用“借分”的方法,但由于两位教师的做法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就不同。首先,第一位教师运用“借分的方法,巧妙而有恰倒好处,能与学生沟通、协商,让这个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当他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样的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而后面那位教师的做法比较客观统一,没有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寻找差距。只有学习乐于接受的评价,这样的激励才会成功。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学校:
姓名:
一、概念题
1、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2、分解式目标——是一种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个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3、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4、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就是所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3、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汉字与孩子多次见面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4、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答: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6、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三、观点辨析题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
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案1:《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
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答案2: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等等。而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从昔日的“声名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在”。许多语文老师则
认为语文知识应从台前走向幕后了,于是在教学中便淡化甚至丢弃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不敢讲语文知识,连最基本的语法、修辞常识和词语的学习积累也被舍弃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者有之,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之,把“综合性学习”上成缺乏语文味的“四不像”者有之。他们在强化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同时,却淡化了其工具性;强化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忽视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语文课程实质和特点的认识有失偏颇。
其实,新课标并非一概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只是不赞成按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系统来构建语文课程目标,也不赞成教师为“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把它分解成若干知识点逐一讲解,一一落实,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以强调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它首先应该姓“语”,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设计题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答:(1)、“归类分析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懂得了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的规律,而且都能有条理地把分析比较的结果表达得清清楚楚
(2)、要培养学生边写边想边记的习惯。
2、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答案1: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一)、介绍活动目的,简要了解活动的过程安排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编辑,我们分组完成一份小报(图文混排),并且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因特网上与别人共享。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小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
1、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
2、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范例的特点。
教师范例的主题是什么?文章内容是否与主题有关? 整个小报采用了怎样的布局样式? 图片是否符合主题思想?„„
(三)、将学生分组,(四)、资料汇总、分析,初步制作
1、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多少“北京奥运”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
A、你知道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是什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B、你知道北京申奥宣传口号是什么?(新北京新奥运)
C、你知道北京申办奥运会徽的含义吗?(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D、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哪些?(田径、赛艇、棒球、自行车、游泳、拳击、排球„„)E、你还知道了北京奥运的哪些常识?
2、请学生说说:你对“北京奥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奥运历史、中国历届金牌数、吉祥物、会徽、火炬、奥运建筑、绿色奥运„„)
3、有关“北京奥运”的知流,确立主题。
4、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5、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
五、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分析:在设计这堂课时,可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领略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然后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展现蝴蝶谷美丽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老师的设计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先看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欣赏迷人的蝴蝶谷,学生的回答使课堂表面上呈现一片热闹景象,但实际上,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感悟,在情感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紧接着多媒体显示的这幅画面又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放飞出去,没有深切体会到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未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2、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虽然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但却导致了 “华而不实”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在上述片段的识字游戏中,这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抢摘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3、《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业】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07-07
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08-15
简历里的自我评价如何写10-05
如何评价软文08-23
面试时如何自我评价07-07
自我评价如何描述自己性格08-01
如何做好财务分析评价09-12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评价10-26
如何使用表现性评价11-06